列宁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列宁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列宁读书时,周围的一切都仿佛不在自己视线,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搞恶作剧,用六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读书时稍微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在专心读书的列宁并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木塔轰然倒塌。
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必须高度集中,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书到之中,心到最急,眼、口有不到者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预防裂缝加固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混凝土工程的加固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二、温度应力的分析
(一)、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二)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 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三、防裂缝出现的措施
为了防裂缝出现,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一)、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 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 、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 、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 、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 、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二)、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 合理地分缝分块;
2、 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 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四、混凝土工程的加固
优秀的加固方案具体体现在其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技术先进、经济效果好、加固质量高等四方面的特点。
一般来说,加固工程常采用的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工程加固的方法,如,化学灌浆法、粘钢锚固法、碳纤维加固法应运而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固工程中。具体那个方案最能体现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点,应根据需要加固的构件情况,综合确定加固方案。
几种典型加固方法的工程施工要求
工程加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固施工达到修复、补强、提高承载力、增强使用功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选择加固方案要以提高加固工程质量为根本目的。对于不同的加固方案也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中几种典型的加固方法,依照施工经验,不同的加固方法在施工时应重点做到:
1、 外包钢加固法
要把表面处理包括加固结合面和钢板贴合面处理作为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对于干式加固施工,为了使角钢能紧贴构件表面,混凝土表面必须打磨平整,无杂物和尘土;当采用湿式加固施工时,应先在处理好的角钢及混凝土表面抹上乳胶水泥浆或配制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料,对钢板进行除锈,混凝土进行除尘并用丙酮或二甲苯清洗钢板及混凝土表面,进行粘、灌。
2、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预应力拉杆加固时,在安装前必须对拉杆事先进行调直校整,拉杆尺寸和安装位置必须准确,张拉前应对焊接接头、螺杆、螺帽质量进行检验,保证拉杆传力正确可靠,避免张拉过程中断裂或滑动,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采用预应力撑杆加固时,要注意撑杆末端处角钢(及其垫板)与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嵌入深度传力焊缝的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将撑杆两端用螺栓临时固定,然后用环氧砂浆或高强度水泥砂浆进行填灌,加固的压杆肢、连接板、缀板和拉紧螺栓等均应涂防锈漆进行防腐。
3、 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
增设支点若采用湿式连接,在接点处梁及支柱与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应进行凿毛,清除浮渣,洒水湿润,一般以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为宜。若采用型钢套箍干式连接,型钢套箍与梁接触面间应用水泥砂浆座浆,待型钢套箍与支柱焊牢后,再用较干硬砂浆将全部接触缝隙塞紧填实;对于楔块顶升法,顶升完毕后,应将所有楔块焊连,再用环氧砂浆封闭。
4、 混凝土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
此法施工较为简单,①需要着重注意混凝土和钢板的表面处理,对于旧、脏严重的混凝土构件的黏合面,应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刷除表面油垢污物后用水冲洗,再对黏合面进行打磨,除去2~3mm厚表层,露出新面和平整,将粉尘清除干净;对于混凝土表面较好的,则可直接对黏合面进行打磨,去掉1~2mm厚表层,使之平整,清去粉尘,再用丙酮擦拭表面即可;钢板表面处理应根据其绣蚀情况,可用喷砂、砂布、砂轮机打磨,使钢板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纹路尽量与受力方向垂直,然后用丙酮擦拭干净。②注意对胶粘剂的选择,目前国内市场建筑结构胶粘剂鱼龙混杂,对胶粘剂的选择一定要慎重。③注意在配胶、粘贴过程中的细节,胶粘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比例配制,尤其是要掌握好固化剂的用量,搅拌要均匀,同时在粘贴时要保证粘贴面的饱满、密实。最后要注意在固化阶段不能对钢板有任何扰动。
篇3
【关键词】虚拟技术;展示;互动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以展示历史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为主,主要介绍30亿年来辽宁“十大古生物群”。现设8个展厅16个展区,由第3厅开始大量展示30亿年来“辽宁十大古生物群”。包括鞍山群早期生命、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辽宁的古人类等。第4厅为整馆特色厅陈列的是世界著名的“热河生物群”标本,包括一亿多年前辽西的“恐龙王国”、“古鸟世界”、“花的摇篮”等。第8厅是气势磅礴的“辽宁大型恐龙厅”。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多为传统博物馆展示和陈列,除第六厅互动科普厅和个别展厅采用了虚拟和数字化展陈技术外,大部分展厅以静态图形和标本展示为主。
展厅实物展示虽然是藏品展示的主要方式,但存在诸多不便。例如展览受场地大小限制,展览展品更换费力;针对古生物展览中的一些年代久远、易氧化变质的展品,如植物种子、动物羽毛,不适宜长期展出或者不适宜展出;实物展示缺乏灵活性,尤其对于科普性质的内容,不能很好的完成与观者的良性互动。因此,为了弥补传统实物展示的局限,采用虚拟技术实现的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改造尤为重要。经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数据分析,本人认为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可进行一下数字技术方便的展示改造:
1.参观过程的“个性化指定”
通过数字交互技术实现古生物博物馆参观过程的“个性化指定”。即参观者在自然博物馆展厅中使用数字化智能系统进行参观时,计算机系统会根据参观者所需求的个性化、使用的趣味性以及感知性等多方面考虑,提供一套多风格适合参观者个性化特点的展示参观方案,充分调动参观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强调参观者融入展览中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在系统界面设计上采用一套高级交互性智能界面设计。如,中国台湾国立暨南国家大学提出了一个XSL(ExtensiblestyleshectLanguage:可扩展样式语言)的多展示框架,根据参观者的个性化特点选择适当的XSL展示方式,构成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不同喜好参观者的展示参观系统。
2.数字化“扩增空间展示”
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将虚拟展示空间与实体展示的空间结合,提供展品的全方位信息,参观者可配戴使用区域定位系统、头盔、立体眼镜等装置观看,用激光指示器指向展品,进入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信息内容,触摸感兴趣的展品,获取各种额外信息,如特色展厅第4厅展出的主题为“花的王国”的部分可添加加强现实技术,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虚拟呈现,实现参观者与植物之间的互动与接触,通过头盔和立体眼镜的配合完成植物的短期迅速生长,对解决古生物博物馆实体空间展示所缺乏的灵活性和其中的虚拟空间展示中丧失情感等缺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另外地面互动投影技术也可在此展厅中增设,通过多媒体互动投影技术,实现大场景,配合风、花丛、水流声效,令参观者走入其中,置身植物海洋。
3. 三维场景深度复原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已经采用了三维场景复原与漫游技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结合实景人物拍摄的手法,实现多角度空间的古地球环境虚拟介绍,包括空中鸟瞰等角度展示环境,再带着参观者着眼细节以动态的形式讲述,地点标注显示等等。
4.多幕投影与三维跟踪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第8厅展示的是辽宁代表性的恐龙骨骼标本,可结合多幕投影和三维数字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展示改造,可为参观者配备三维空间跟踪定位器、数据头盔、立体眼镜和数据手套,运用互动手段丰富展览内容的形式解读侏罗纪年代地球上的奇异自然景观,以及辽宁地区代表性的恐龙品种,通过系统声音识别系统模拟恐龙叫声,通过喷水装置产生瀑布水花溅到身上的触觉感受。运用数字手套对看到的恐龙进行点击,可以详细观察到任何一种恐龙的生活习性。另外可同时使用幻影成像、多幕场景自动转换技术,将现有场景与前景中的仿真环境有机结合,利用光电、音效模拟虚拟场景,针对大量动物、人物可使用多场景多幕剧来表现,其中,不同场景的转换是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完成,在表演时可根据剧情自动转换,并可观察到在不同分配方案情况下的恐龙演化、灭绝情况,还原一个逼真的侏罗纪世界。
5. 增设留言签名系统
在参观完后,参观者可在此系统前签名留念,参观者在手写屏上书写留言并保存后,留言内容可同步输出显示在大屏幕上,大屏幕可同时显示最近的四个留言内容,留言内容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依次排列,当有新的留言内容保存后,将替换当前大屏幕显示留言中最早的一个留。另外此设备还具备新建留言、书写留言、选择笔触、选择颜色、笔画粗细、清除留言、保存留言等功能。
虚拟数字与互动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展示与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辽宁地区古生物资源丰富,针对地区特点设计师可恰当选择数字化展示的表现方式,进而使博物馆数字化展示陈列方法更为多样和有效,提升创新性的同时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得以更新与改善。另一方面加大展示陈列方式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的力度,才能使展览设计与数字化技术充分协调发展,更大的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与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跃生,浅谈360度全景摄影技术在数字化虚拟博物馆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4(10)。
[2]. 张妮佳;;VRML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01)。
篇4
人人都喜欢优点,优点总能让人们爱你如珍宝,仿佛就像是天与地之分,拥有一个其他人所不可及的优点,从此连走在路上也能大摇大摆,一幅官腔,官样。
虎和猫,皆属于猫科动物,人们却更喜欢猫,因为从未有人将虎捧在手中。虎虽是猛兽,却一点也不被人轻怜重惜,而猫却不同,身上有百般优点惹人喜爱:它们乖巧可爱,性格古怪,老舍就这么说过;它们爱屋及乌,并不就地方便;它们千伶百俐,是捕鼠的好能手。如此百般优点清单,有谁不喜欢它呢?
优点是让人喜欢的基本条件,而缺点便是让人讨厌的基本条件。说缺点,一个人十有八九便是。人非圣贤,谁没有缺点呢?缺点不是万恶之源吗?断乎不是。纵使缺点有一丢丢的不足之意,也并非一个真正的万恶之源。
着名人士列宁,小时去姑妈家做客时,不慎将花瓶打碎,当姑妈闻听声音冲入房间时,列宁还正难以为情。姑妈问,是谁打碎了她的花瓶?列宁一下愣住了,片刻,列宁也与其他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是我!”然而,他的母亲早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列宁打破的,因为列宁特别调皮,在家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列宁向来都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母亲一直守住口,没有给列宁讲起这件事,只是给儿子讲诚信美德的故事。有一天,列宁忽然哭了起来,母亲配合地问其故,于是母亲安慰说:“你给姑妈写信道歉,她就会原谅你的。”列宁听罢,提笔就写,在母亲的帮助下,他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再也没有说过谎话,正因为如此,长大之后的他才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缺点在每个人眼中固然是人生的障碍,但是因为有了障碍才能让人生走的更成功,因为有了困难才能让生命更加炫彩。所以,当人已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知错就改,这缺点的力量能化成足足的动力,将你推向前方,那时,这不再会是缺点,而是人生的奇妙的转折点。
优点也并非绝对完美,相信大家也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兔的速度绝对能比龟快,这是兔的优点,同时也是兔的缺点,因为优点才有了骄傲这种罪恶的诞生,因为有了骄傲才会落后。关羽镇守荆州那事,也不正是如此吗?关羽武力高强,正是他的优点,就是因为他的优点,在大兵出征之时,掉以轻心,导致失守,惨遭杀身之祸,一代武圣,就这样吴军被镇压了吗?夷陵之战的刘备。由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荆州和益州,而和他对垒的陆逊在他眼中还只是个黄毛小子,所以他便有了轻敌之心。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正如综上所述,优点固然美好,却也能成为罪恶的开端,就如缺点一般,也能残害你的人生。
篇5
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他想找当地的一位养蜂人聊一聊,可不知道那人住在啥地方。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小蜜蜂,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课文最后引用列宁对养蜂人说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
现在,我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都知道,蜜蜂采蜜,不是在一朵花上采,而是这丛花采采,那丛花采采,采足了才回家。列宁看到蜜蜂飞翔的时候,他怎么知道那蜜蜂又去采蜜呢还是回家呢?
再说,蜜蜂回家的路,是它自己飞行的路,跟人走的山道不同啊。它山涧也能飞越,峭壁也能飞越,人怎么可能跟着蜜蜂走呢?
还有,蜜蜂那么小,飞得又快,十几米远,肉眼就看不见了,它又不会因为你是列宁就等你,怎么可能当向导呢?
篇6
题外话
筠连县高坪中心校 丽君:
自从看了“青春热线”以后,我就一直想给您写信,我有好多好多烦恼,想要告诉您。上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语文,那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就会耐心地给我讲解,因此我对语文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但是上了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个男老师,虽然没有小学老师和蔼,但是也并不严厉,可我就是不能像和小学老师那样自然地和他交往,从来不向他请教,上课答问也不积极,语文在小学名列榜首的我,竟然一落千丈!我该怎么办?
人总是要长大,总是要进入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生存空间――你不能因为熟悉环境和人,就总是呆在幼儿园或者小学吧?也不能总是让人手把手地教你写一二三吧?自然,你上了初中,学习的课程多了,老师变了,教学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你,也该和长大的年龄、学业一道成长,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会与新环境中的人正常交往。你自己“与时俱进”了,你的学业才能和你一起进步哦!
主题交流
北川县 小薇:
我很快就上初三了,而且成绩优秀,父母很爱我,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可是,这一切突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夺走了我的父母,我成了一个孤儿。面对一片废墟的家,我大声痛哭,跪在地上久久不站起来。尽管有许多人来关心我,政府还把我们送到外省念书,但是我绝望极了,想起爸爸妈妈,我想放弃学业,甚至不想活下去……
的确一切来得太突然、太突然!几分钟就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可是,灾难过后,生活还得继续,我们必须从废墟中站起来,重新开始一切。不妨多一些对未来的梦想和设计,尽力不去回忆过去,忘记曾经的伤痛。你想想,如果父母还活在世界上,他们也会希望你好好活着,好好学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啊!为了父母的希望,我们勇敢地面对一切吧。
绵竹市 星星:
发生地震的时候,我正好在家里,房屋摇动起来,我就拉着弟弟拼命往外面跑。在楼道上,水泥板砸下来,我一个趔趄,被一股力量弹得摔了出去,恰好摔倒在院坝里的花台边,被掩埋在一个三角形的空间,被随后赶来的父母救出,没有受伤。可是弟弟在我摔倒的时候,被水泥板砸中,倒在楼道里,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地震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我心里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一个声音老是在我耳朵边响起,说弟弟的死,是我害的,如果我当时把弟弟背着跑,就不会造成那样的悲剧了……这个念头折磨得我无法睡觉,无法吃饭。
正视现实!在那样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护弟弟,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据专家说,这次地震爆发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原子弹!可见威力的巨大。想想当时的情况,谁也无法抵抗,你自然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你的自责,是不必要的。建议你积极参与学校或者社会的公益活动,忘我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让自己充实忙碌,逐渐淡化灾难留在心里的阴影。
成都市新都区 依依: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四楼的教室里。在老师的指挥下,我跟着同学从楼梯冲下来后,教学楼嘎嘎响着摇晃,簌簌掉落着水泥灰土,耳边响着一片惊叫的声音,我吓得身子全软了,跑不动。在一位男生的帮助下,我才跑到安全的操场上。现在地震已经过去了,我却得了楼房恐惧症,不敢回家,更不敢到有楼层的地方。我坐在那里,随时都感觉地面在颤抖……
我读过一首小诗,觉得太能启迪我们面对世界的人生态度了――“那个快乐的人不小心掉下高楼/每逢一个窗口/都会向在下面看着他的朋友喊/不要为我胆战心惊/看啊,我现在还没事!”心存乐观和快乐,就能战胜许多艰难,包括心理的障碍和阴影。
以故事为鉴
故事之一:
一天早晨,列宁去山顶看日出,可是时间晚了,只有走小路才能赶到。陪同他前往的朋友说,那条小路只是几个浅浅的脚印,而且挂在悬崖边,下面是万丈深渊,得把身子紧紧地贴在石壁上,才能过去,非常危险。
可是列宁毫不退缩,那位朋友只好在石壁上贴着身子,给列宁做着示范,走了过去。列宁也照着朋友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过去了。看完日出,本来可以从大路返回,列宁还要走小路,这次列宁带头从那段悬崖边过去了。
朋友问他,难道你不害怕?列宁说正是第一次有些害怕,我才再走一次的!他说,勇敢者没有权利屈服于自己的恐惧。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无论在什么时间,无论在什么地方!
故事之二:
古时候,一个年轻人第一次出去打仗,很害怕。爸爸交给他一个箭囊,对他说,里面有一支家传宝箭,神力无穷,你带去,以防万一。只是你不能打开,否则将会于事无补。年轻人心里踏实了一些,高兴地接过箭囊,勇敢地上了战场,无所畏惧地参加了无数次战斗,终于在凯歌声中,回到家里。
这时,年轻人忍不住好奇,打开一直陪伴自己的箭囊,想看看那支神力无穷的家传宝箭,可是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的竟然是一支被折断的箭。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原来是带着一支断箭在冲锋陷阵啊!
篇7
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你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足,让别人看得起你。那么礼仪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尊重别人,也可以换句话说就是讲文明。
讲文明,不仅是在于不讲脏话、不打架,它还包含着:不闯红绿灯,不随地吐痰,不扔垃圾,不搞破坏。。。。。。,说起来都很简单,可却都没有几人可以做到。有时候,当我们处在两种不同的身份的时候,做法与想法都会浑然不同。当我们去外地旅游时,作为游客的我们,并不会去爱护这个地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可是,当我们作为某个城市的一小分子的时候,听到有人在我们的“地盘”上,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时,就会为之恼火;当公交汽车上挤满了乘客的时候,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别人一不小心踩到你的脚,却不说对不起时,你会很生气,可当你踩到别人脚时,你又何曾说过对不起?也许大家都不知道,也许在我们抱怨过别人的下一刻,被别人所抱怨的人可能就是你,或者是我。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关于讲文明的小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的这句话,充分反映出了他这个人行为的高尚,和他对文明礼仪的领悟极为的深。
有一次上网,我无意中,看到一段资料,内容是这样的: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大多是中国大陆的游客做的,这简直是天大的耻辱。
一个外国人都可以将文明礼仪做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可以呢?我可以做到了,我可以做到不准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了。不过在看过这段故事之前的我,也是一个不讲文明人。虽然我不讲脏话,但是吃完东西后的垃圾袋,我会随意乱扔,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至极呀。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现在开始,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吧!
篇8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电影改编;时代性;人性
《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说是影史上被改编次数最多的名著之一,2012年,因成功翻拍《傲慢与偏见》成名的英国导演乔·怀特带着新版《安娜·卡列尼娜》于伦敦时间9月4日晚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举行了首映,但从随后的院线票房以及各种影评来看,似乎与人们的预期大相径庭。为此,笔者重新研读了托尔斯泰的原著,期望对2012年版《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编艺术进行解读。
一、舞台剧的表现形式
关于2012年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各方褒贬不一,有评论说:“电影在形式上非常具有创新性与超前性,但是原著的社会批判性与文化反思性却大打折扣,难免给人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
文学经典历经持久的阅读考验,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相较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而言,文学经典的电影改编更易招致“篡改原著”的批评。最初,可以说,电影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成功”的改编作品,必须严格地忠实于原著。而乔·怀特正是凭借改编英国经典名作《傲慢与偏见》在年轻导演中脱颖而出的。事实上,文学改编电影始终要面对的问题是是否忠于原著,忠于原著的什么?之后才是能否超越原著。而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学术界也始终争论不休,评论界更是莫衷是。
关于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方式,美国电影理论家杰·瓦格纳曾提出过三种:第一种是“移植式”,即几乎不做任何明显的改动,通过再现的方式将小说照搬到银幕上;第二种是“注释式”,影片对原作虽有改动,但总体上只是“加了许多电影化的注释”; 第三种是“近似式”,影片脱胎于小说,但从叙事角度到主题内涵都有可能自成一体,是“另一部艺术作品”。
托尔斯泰的原著《安娜·卡列尼娜》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及其矛盾,提出了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因此被称为俄国的社会百科全书。新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大胆尝试戏剧化舞台式拍摄风格,将影片中传奇的爱情故事放置在一个美丽而衰败的俄罗斯剧院中呈现,它不仅延续了经典的爱情主题,记述安娜为爱痴狂的心路历程,还推陈出新地加强了列文的平行故事。我们跟随列文的脚步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安娜的旅途则在剧院中进行。必须得承认,乔·怀特是个聪明的导演,他避开厚重的俄式叙事和俄国气韵这两座大山。
这样的改编也许源自2012年版《安娜·卡列尼娜》的编剧汤姆·斯托帕德。作为英国最具声望的剧作家之一,已经75岁高龄的汤姆·斯托帕德曾是英国戏剧最高奖项劳伦斯·奥利弗奖和百老汇最高戏剧奖托尼奖的双料得主,长期从事舞台剧创作,写电影剧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和以前的思路完全不同,就像用左手写作,有点不习惯。但是正如人们所见,斯托帕德的文学剧本为影片打造了故事框架,以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舞台”家底带来全新的风格。而这也正是2012年版《安娜·卡列尼娜》被诟病所在。批评者认为:“剑走偏锋地把老故事拍出新意固然讨人欢喜……炫目的表面没能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没能体现“托尔斯泰笔下的灵韵”。认为乔·怀特“玩了一场为形式而形式的把戏”,“ 用别出心裁的形式战胜了人们的阅读记忆和审美习惯”。而喜欢这部片子的人认为“影片一开始,导演就将观众视作剧院里的观众,所以在观影中会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画面在虚实之间自由转换,将安娜与沃伦斯基之间澎湃的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舞台和现实时空交错的方式结构全片,是乔·怀特对电影世界的贡献,也是他对作品的深度解读。“我希望更明确地表现整个小说的精华部分。”乔·怀特说。他阅读原著和资料特别是关于19世纪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书。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菲戈斯的《娜塔莎之舞:俄国文化史》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就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一样。”这个观点是比较接近托尔斯泰的本意的,在托尔斯泰的原著小说有两条叙事线索并行,一条是安娜追求爱情幸福的悲剧,另一条线索则是外省地主列文经历种种磨难,最终与贵族小姐吉蒂建立幸福家庭。两个故事两组人物一个悲剧一个喜剧宛若月亮的阴晴两面交织在一起。当时的上流社会无不重视别人的看法,有着一套不能逾越的规则,所以每个人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只是在做着别人希望自己成为的人,上流社会希望自己成为的人,因此,他们的生活每时每刻无不在表演,而我们则成了观众。另一条线索列文,在他看来,他们质朴、辛劳,理应出现在大自然中,而不是一出表演给别人看的戏剧中,因为他们无需表演。
由此可见,从小说到电影,无论索菲·玛索主演的法版《安娜》还是费雯丽主演的意大利版《安娜》列文的线索都被很大程度上抹去这两版《安娜》几乎变成了爱情悲剧故事完全将小说的阶层对比意义抹除。而乔·怀特执导的最新《安娜》延续了两条完整的叙事线索,并用安娜的哥哥与列文的关系让两组人物产生丝缕关联,同时通过舞台剧和现实时空交错的方式带来全新的形式表现,在这个角度上说最新版《安娜》可以说是改编忠实度最高的一部。
近几十年来,由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很多呈现出不完全忠于原著的反叛特性,无论在剧本改编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呈现明显的后现代趋势,他们认为“也应当从文学的立场转到电影的立场,用电影自身的标准即电影化的标准把改编后的影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来加以衡量”。在文学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电影人力图抓住原著的精髓同时寻求电影自身的独立话语权的探索中,应该说乔·怀特这一次走得更快,更远。
二、去背景的内容选择
在斯托帕德动笔前重读了《安娜·卡列尼娜》,看了嘉宝和费雯丽主演的电影,最终决定围绕安娜的情感和遭遇从“欲望的挣扎入手”重点描述安娜与丈夫卡列宁、情人握伦斯基之间的纠葛,而忠实于原著的读者和喜爱安娜·卡列尼娜的人们并不认同这种选择,他们认为安娜·卡列尼娜身上体现的俄罗斯文化中的悲剧性是原著的核心价值所在,但是新版《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当代爱情电影中的敢爱敢恨的女性并无二致,观众却没有了对原著中安娜的那般怜悯与同情。”影片“将原著的社会性和批判性在最大程度上淡化,将人从时代背景中抽离出来,”“如果将剧中人物设置在19世纪的英国同样说得过去。”
也许托尔斯泰做梦也不会想到这部《安娜·卡列尼娜》会如此受到后世的偏爱。当时托尔斯泰深处上流社会,为身边花花公子式生活的年轻贵族所困扰,一心想写作一本家庭伦理劝解小说,阐述他“家庭幸福才是人生快乐之首位”的价值理念,于是有了原著小说开头那句箴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乔·怀特也直言他只想把《安娜·卡列尼娜》拍成家庭伦理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暗合托翁的初衷。其实,早在1997年苏菲·玛索版的《安娜》中,编导伯纳德·罗斯就将托尔斯泰的《安娜》和《千悔录》进行了对照阅读。他指出反观托翁的一生,他在写作之外欠下许多风流债,婚生子与私生子数十人。托尔斯泰是将自己人性中的两面同时赋予在列文和安娜身上。列文代表现实中的托尔斯泰,而安娜代表托尔斯泰的内心:向往激情的爱情渴望远离社会的枷锁。托翁借用对安娜矛盾心理的繁复描摹将自己的情感亏欠婉婉道来。因此,苏菲·玛索版的《安娜》,还原了原著小说女主角在爱情理想与之间的挣扎。我想,这也是乔·怀特心中所想。
除去以上所说,另一方面的因素也是乔·怀特的新版《安娜·卡列尼娜》以“爱”为主题,去背景选择内容的原因,那就是时代性。创作者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之中的,他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因此他的创作风格必然表现出时代性。这适用于身处150年前的托尔斯泰,也适用于“70后”的青年导演乔·怀特。在当代,年轻人构成了观影主体,对于他们而言,爱情这一主题易于理解接受,能引发观影心理驱动。而原著中对于农奴制,对于,对于人生哲理的探求,则显得过于抽象和艰涩。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主题比如爱、信仰、忠诚和友谊这些都是电影改编的绝佳材料。用乔·怀特的话来归纳就是:“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学习怎么去爱。”
三、颠覆性的人物刻画
在新版《安娜·卡列尼娜》中,由于主题是“爱”,从“欲望的挣扎入手”重点描述安娜与丈夫卡列宁、情人渥伦斯基之间的纠葛,因此这三人成为核心人物,占据了影片的绝大部分时空。在过去对托尔斯泰的原著的解读中,安娜被塑造成了敢爱敢恨的女子,她不耻于上流社会的虚情假意,矫饰清白,与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着抗争,并最终被上流社会的洪流吞没。卡列宁则是一架国家机器,他刻板、固执、冷漠,是扼杀安娜的凶手。而渥伦斯基是深受上流社会女性喜爱的,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公子哥,他既想能满足自己欲望又不想违背世俗。他和卡列宁以及俄国的上流社会共同扼杀了安娜。
正如乔·怀特所说“我喜欢电影和书里的那种暧昧的氛围……我总是试图捕捉人与人交流时的细节……我想人们交流真正是靠眼神和触摸”,乔·怀特对人物情感纠葛的拿捏是十分精准的,但是对历史大背景、时代特点的展现并不是他擅长的,这个也可以从他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赎罪》中得以体现。在新版《安娜·卡列尼娜》中,他用更现代的视角来看待这场著名的婚外情事件。观众体会明显的是他对人物的改编,比如裘德·洛饰演的卡列宁,在托尔斯泰的原著中,卡列宁是一部国家机器,他没有活人的情感。而在乔·怀特的电影里,卡列宁是一个隐忍而理性的丈夫。在影片结尾,在漫天雏的田野里,他看着安娜的两个孩子,甚至流下了意味复杂的眼泪,这其实是现代西方典型的好父亲形象。以至于有观众说“这样的改编虽不是完全忠于原著,有些不切实际,但却大大提升了卡列宁的角色魅力,甚至让观众开始质疑安娜的品味,怎么会选择毫无深度的青年军官握伦斯基。”
从人格的深层次解读来看,他基本上是按“至善原则”行事。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对卡列宁的评判是有失偏颇的。乔·怀特的新版《安娜·卡列尼娜》恰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结构的奥妙,反映出导演对托尔斯泰原著的深度解析。作为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托尔斯泰对人性观察是细微而和深入的,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的三重论不谋而合。而乔·怀特不过是运用声光电手段,如实地体现了这种人性的纠葛。
总的来说,乔·怀特“我希望更明确地表现整个小说的精华部分。”在形式上取得了众人的赞誉,就内容来说,人性的纠葛是跨越时空,长存与任何时代的,而这种深度理解是需要观众达成共识才能产生共鸣的。
[参考文献]
[1] 程惠哲.电影改编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03).
[2] 李晓虹.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与电影改编[J].当代电影,2011(08).
篇9
而今天,第7次拿起这本经久不衰的《诚实的列宁》故事书,对“诚实”这一抽象名词的感悟更深了一层。《诚实的列宁》这本书是讲:列宁八岁时,在姑妈家不小心撞碎了一只漂亮的花瓶,当时只有妈妈知道是他干的。事后,妈妈跟他说,做错事情,主动承认过错,那才是个好孩子,于是,列宁写了一封信给姑妈承认了过错,姑妈看后,赞扬他是个好孩子。
放下这本书,我再一次感叹道:多么诚实的孩子啊,若当事人是我,也许就没这勇气去承认错误,而不断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掩盖这个可笑的大话了吧。可是在社会中,在世界上,又有多少个人能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呢?多少家长为了令孩子听话,不断地哄哄骗骗,不断地许下诺言,又一次又一次的令孩子失望。到头来却用为孩子好为理由掩饰自己对孩子的欺骗。
其实不仅仅是一些家长,小到老百姓,大到国家总统哪一个能问心无愧的说自己没有说过谎?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篇10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今天,他不算是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金钱,他不算是失败,因为金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取;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文明,那么他是彻底地失败,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做人基本的道德。一个人的文明,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文明,2008年到了,世博与奥运也即将来到,有多少外国人会到中国参加世博,参加奥运!要想不让外国人看扁我们中国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讲文明,讲文明是不损害国家的财产,维护公共秩序,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说到讲文明,我想到了一个有关列宁故事。有一次,列宁要下楼,在狭窄楼梯上,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一盆水已走一半楼梯,我现在也没什么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么?如果是别人,早就等着别人给自己让路了!
文明并不是伟人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小学生,但在校园里也同样有文明礼仪的事。每天中午,我们吃完饭,总是要让一两个男同学去送饭箱,这让本来就狭窄的楼梯上无法让其他人走动。那天,正好轮到我送,迎面走来以为图书管理员,双手抱着几十本厚厚的书,我和另一位同学还没来得及后退,她就撞了上来,书都摔在了地上,我们连忙放下手中的饭箱,去帮她捡书。她抱起书,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她不是要上楼吗,怎么又下楼去了,原来她是让我们先走。
一个人如果讲文明,不仅会影响自身形象,还会影响社会的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共场所,他随地吐了一口痰,不巧被外国记者看见,并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相信有同学一定去过别的国家,他们肯定有亲身体会。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马路上亮红灯的方向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闯红灯。如果没有一个人去带头闯红灯,在如此的社会气氛中,又有谁会肆无忌惮地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气氛。想一想,如果我们不从自身做起,去讲文明礼仪,这社会气氛又怎么会来呢?
讲文明,这并不是我们嘴上的口号,而是我们实践的目标,我们不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大家要用文明去迎世博,迎奥运。让外国友人对我们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