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素质提升计划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素质提升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篇1

关键词:双线资助 精神资助 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23-02

1 研究背景

1.1 精神资助体系不完整,双线资助势在必行

(1)经济解困为主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处于劣势。

1987年以来,国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还日益暴露出在心理、学习、人际、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和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传统的资助工作偏重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解困,对他们的成才障碍研究不够。

(2)综合素质有落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机会不平等。

随着中国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及心理压力较大,学习成绩较一般同学差,对生活处境满意程度很低,担任学生干部以及被推荐入党人数较少,毕业后工资收入普遍较一般同学偏低。这些现象都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障碍。

1.2 创新资助研究,提升综合素质是核心

(1)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新的方向。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问题涉及到政府政策制定、高校资助体系、市场就业形势等宏观层面和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扶持和投入、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等微观方面。为此,作为高校可从微观方面入手,从就业扶持、就业指导、综合素质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竞争力。

(2)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并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新途径。

对于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而言,如何实现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并行的资助模式是目前资助探索的新路径,只有真正实现在物质资助的同时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

2 实施方法及内容

沈阳建筑大学从2010年11月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计划”培训活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培训中通过聘请从事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素质拓展培训等方面的优秀教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角色的开发与创造、就业面试、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学员展开团体辅导培训、沟通表达培训、社交礼仪培训、立志成才教育培训。

2.1 科学实施“素质拓展培训”,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软实力

沈阳建筑大学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为契机,通过聘请专业教练开展了一系列户内外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对于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团队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精心设计“四项培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团体辅导培训,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性格上通常表现为自立自强,能吃苦,有较强的自尊心,但比较内向、自卑、敏感和忧虑。团体辅导培训通过开展自我接纳与自我认识的相关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个人综合素质,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与别人合作过程中怎样理解接纳别人以及领导他人,构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看法。

(2)开展沟通、表达培训,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表达是通向成功的必备技能之一,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上性格比较内向、自卑,自尊心又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当众演讲、表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人际交往上常碰到一些困难。通过沟通表达辅导培训,利用模拟演讲、场景对话等模块来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表达或与人沟通时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从而达到沟通表达时能够思路清晰、表达顺畅。

(3)开展社交礼仪培训,扫除礼仪文化的盲区。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出生于贫寒农民和工人家庭,从小受这方面的教育机会较少,在一些正式场合难免有社交礼仪的盲区。计划中的“社交礼仪辅导”从细节入手,通过指导老师的亲身示范和互动演示,让大家对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宿舍礼仪、应聘礼仪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实践中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开展励志成才教育培训,建立感恩信条。

“计划”策划组精选出一些事迹突出、具有模范榜样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现身说法。以他们的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实际经验来指引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上的艰难困苦,用努力的意志去改变外在的环境,用坚定的信念实现自身的价值,用之恩感恩的信条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以及正在帮助他们的人。

2.3 实施两个素质提升工程,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济资助只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眼前的困境,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帮助他们长远解决个人乃至家庭经济问题之道。为此,沈阳建筑大学推出两个素质提升工程,以计划为依托,着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面临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具体来说,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在求职方面的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获得职业长期发展优势。

(2)着重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计划培训的重要意义就是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将进入求职阶段的大学生们在招聘面试的时候总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模拟招聘、场景模拟等方式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差异化面试、结构化提问等与招聘面试相关的解答问题方法,学员从资深HR的讲解中学习招聘面试的要点。

3 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切实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双线资助”模式,使资助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提升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3.1 完善了资助工作体系

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促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完善了学校的培育机制,对于提高学校综合培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力推进“计划”培训活动,使得资助工作不再仅仅停留在“选对象、发补助”这样一个比较初级的层面,而是逐渐上升到通过资助工作放大育人功能这样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资助体系上来。

3.2 丰富了资助工作形式

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资助工作形式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沈阳建筑大学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得资助工作从以往单纯的经济资助逐渐过渡到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资助三位一体的新资助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资助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资助工作、关心资助工作的积极性。

3.3 拓展了资助工作空间

在双线资助体系下,学校不仅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学生,而且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他们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用他们自己的执著追求,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科技创新和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他们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坚强,有力的带动了学风,净化了校风,也使自己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成为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回访结果表明,三年来,沈阳建筑大学通过“计划”的大力推广,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踊跃参与到培训中来。一些原本比较自卑、胆怯的学生变得开朗、勇敢,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许多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业后以成功自信的心态奔赴各自的理想岗位,在事业上发展良好。

3.5 进行了学生个性培养尝试

一个人的教育成长和未来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其个性化教育水平。沈阳建筑大学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方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沈阳建筑大学还将加大投入,继续探索吻合沈阳建筑大学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培养体系,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卜长安,乔琨.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成才教育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74-78.

[2] 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 陈立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及效用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S).

[4] 赵海信.教育平等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成才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7).

篇2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在农村地区实行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就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计划生育实行的基本情况出发,探究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长时间存在早婚、早育、多育的传统习惯,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庞大的人口负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传统的计划经济开始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重大改变,必然会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现状

由于一些历史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生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应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不同年龄段的实施情况也不尽相同。经过我们实际调研发现具有以下特征:①50岁以上的人中持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生育观念的人占绝大多数,他们都是从计划经济的年代走过来的,当时生活资料按照人口平均分配,经济不是影响生育行为最主要的原因;②40-50岁年龄段的人,在他们的适婚年龄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部分人开始接受少生、优生的政策,但是传统观念很难改变,生育动机受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他们大都经历了计划生育最艰难的时期,也是超生现象最普遍的群体;③20-30年龄段的人开始普遍接受计划生育政策,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受益最多的一代人。面对日益高昂的生活费用和子女抚养费用,且超生的家庭不能享受国家相关的福利政策,他们大多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胎,人口增长速度得到进一步控制;④20-30年龄段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符合二胎标准,但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且人们更多的希望过简单的二人世界或三人世界,对孩子的性别往往不太重视,传统观念得到了大力改善,农村人口数量也逐渐趋于稳定。

二、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生育观念的转变,进而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尤其是在封建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农村人普遍认为人口即财富,只有多生育才能有充足的人口进行劳动生产,导致农村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养儿防老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导致农村人普遍认为没有儿子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很多家庭在接连生了几个女儿之后一直希望生个男孩,然后就一直生下去,无疑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尤其是从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的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呈井喷式增长。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不再满足于以前的生活方式,注重个人生活乐趣,而超生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很多家庭即使符合生二胎标准也不再生二胎,无疑使人口增长速率进一步下降。另外,经济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儿童的教育经费,很多家庭负担一个孩子的教育经费就已经很吃力,没有多余的资金和精力抚养更多的孩子,这也是农村人口的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原因。

三、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人口素质的提升

随着农村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技术已经逐渐被引进农村地区,并被广大农民和养殖专业户接受。一个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在提升家庭收入、改善个人生活环境以及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也被引进新农村建设中,人们普遍要求实现市场规范化和法制化,并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作为评判个人行为最重要的标准。这就对农村地区人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客观程度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也促进了少生、优生的理念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从另一方面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传统的以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取代,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相反对劳动力的机械操作技术和综合素质则进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必将下降。因此可以说农业经济发展在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关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生育率下降关系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是有效降低人口出生率、提升人口素质的关键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惠农政策的颁布必然使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并进一步提升人口素质;同时,人口素质的增长也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为进一步实现农村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12).

[2]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10).

[3]叶静.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计划生育宣传现状调查——以六安市裕安区小华山街道十里岗村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4(5).

篇3

1、绩效考核的方式比较单一。

主要是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民主测评、个别面谈等方式,考核内同比较的笼统,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对员工的考核多停留在工作业绩方面,考核不够深入,不能全面的反应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员工参与度比较被动。

传统的绩效考核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考核办法,从考核计划到考核结果的过程,员工的参与度、认可度不高,缺乏员工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

3、考核结果不能起到激励员工发展和成长的作用。

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中的控制以及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提高绩效、行为、能力方面给予帮助。

二、绩效管理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实现人才的发展与成长呢,克服传统绩效考核的弊端,某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与实践,制定出了一套自己的考核管理体系,这套体系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

1、绩效计划清楚、可行

绩效计划必须清楚地说明期望员工达到的结果及为达到该结果所期望员工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技能。绩效计划在制定时重要考虑以下几点:1、单位年度经营计划;2、部门的工作任务;3、员工的职位说明书;4、员工以前的绩效评估;5、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在计划制定阶段,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通用要求,要求中明确了制定各部门工作计划、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专项制度等基本的要求,结合通用要求,分解出各部门的考核细项。考核细项细化到时间节点以及完成的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开展和员工面对面的沟通,结合员工上一年度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员工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制定明确个人职责描述的员工计划,使得绩效计划更加真实、接近实际、可执行。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合理

2.1绩效考核内容包括:素质项目、能力项目和工作业绩。绩效考核的分值计算方式:绩效考核得分=素质项目*15%+能力项目*15%+工作业绩*70%

2.2素质、能力指标考核内容的确定原则素质项目和能力项目主要考核员工的是否具备专业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单位人事部门结合单位的特性以及业务的需求,汇总出十项素质项目和十项能力项目。针对每项素质、能力考核细项,给出详细的说明,列出具备此能力所表现的行为和不充分具备此能力所表现的行为,方便考核者对此项考核要求有清晰的认识。由单位不同岗位的员工以投票的方式对十项素质项目、十项能力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最终确定出一个符合单位实际考核情况的素质、能力排名。

2.3考核过程中纠偏的原则在绩效计划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绩效考核目标与实际出现偏差时,确定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时,被考核者要及时主动同领导沟通过,在与其沟通一致的基础上,经综合管理部门审核后可将绩效考核目标进行修正,重新确定相关考核指标。

2.4建立绩效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各级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培训,确保绩效管理的效落实。培训的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技能;如何制定绩效计划;如何给予下属反馈;如何辅导下属等。

3、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3.1考核评价流程科学、人性考核业绩评价阶段应当是:1、给员工正式的、定期的、记录下来的反馈信息;2、是研究如何才能提高绩效的机会,而不只是现在的绩效水平;3、是认可优秀和成功的场所;4、是下一年绩效目标的基点;5.是提供员工如何持续发展的信息。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过程分为四大部分:个人职业规划及提升规划纲要、员工自我评价阶段、部门初步评价阶段、反馈阶段。

3.2个人职业规划及提升规划纲要部分,主要是了解员工对自己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部分员工填写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制约因素分析,并提出个人能力和素质实施计划。

3.3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很深刻的认识,员工对照素质项目、能力项目各十项的考核细项,对自己进行一个自我的分析评价。更加细化的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努力方向。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在后来的几次实践中,发现员工对于自己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改进和学习的方面也在不断地细化。员工有了认识,才有动力,才会在工作中有意识的不断去提高。

篇4

一、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制约

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制约要求管理者对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纠正,并制约整个计划的实施。在电站的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制约与质量制约、成本制约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经济角度衡量,并非工程项目的工期越短越好。如果盲目地缩短工期,将会造成工程项目投资上的极大浪费。在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工期之后,就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制约措施,以保证工程项目在预定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避开工程的延误或延期。

要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只有完美的计划是不够的,还必须对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地制约。可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和项目管理软件制约项目的进度,与基准进度相比较,或按照设定的关键点、里程碑检查和评审项目的进展情况,优化项目的进度,以确保与时间和可用资源有关的要素如范围、目标、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项目计划的进展。

二、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相关人员的素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素质包括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制约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整个电力工程质量提高的基础,应该在各类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都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国内,更要放眼世界,抓住一切机会培养人才,更应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自学是提升技术人员素质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开展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积极教育技术人员加强日常学习。各电力企业工会应充分发挥组织作用,为技术人员购买学习材料,创造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工会应发动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重点加强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宽和丰富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

加强培训教育是提升电力技术人员队伍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培训教育是为职工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内在素质,改善知识结构,增强竞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开展培训教育即是行业发展需求,又是个人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全面提高电力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要摸清电力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际,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科学研究制定电力技术人员培训教育规划,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岗位练兵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方法。引导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学习技能。技术人员的生产技能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才能成为电力生产方面的行家能手。因此,要教育技术人员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勤学苦练,增进才干,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武活动。要跟据电力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制定技术比武的项目、标准和程序。例如线路技术比武、电缆技术比武等等。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带动和促进员工巩固设备操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

实战锻炼是提升技术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当自然灾害和突况降临时,我们的技术人员才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冷静面对,迅速而安全地恢复供电。在应对2008年南方的那场特大冰雪灾害中,我们的技术人员发挥出一贯得“万种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抗灾抢险精神,高效地完成了抢险救灾和应急保障任务,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供电,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称赞。通过这次冰灾的实战,国家电网公司打造出了一支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拉得出,打得赢的技术人员队伍。技术人员素质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淀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人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三、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与制约

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是保证质量管理计划得以系统地实施的全部活动,包括定期评价总体项目执行情况,以便提供项目满足质量标准的信心。质最保证通过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系统以保证有效的沟通和输出实施质量管理计划的结果。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制约是指为了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需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具体监控项目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以便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分析产生质量理由的理由,并制相应措施来消除导致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因素,确保项目质量得以持续不断地改善。

四、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制约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制约,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制约。项目成本制约,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制约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制约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五、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篇5

镇江市科协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现场

张洪水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市科协2011工作。他指出,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转型升级,奋力跨越前行,掀起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热潮。各级科协组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发展大局积极作为,为推动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值得肯定:一是服务发展有贡献。举办“建言献策、创新克难”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库作用,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实施“百千万科技兴农富民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开展民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科技支撑。二是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有作为。各级科协组织注重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百项行动计划,开展了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节能减排科普行动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举办了镇江市首届科普文艺作品创作及优秀科普文艺节目汇演,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三是提升综合工作水平有成效。各级科协组织的工作水平有了大步提升,市科协被省科协评为综合工作先进单位,丹阳市、扬中市成功当选全国科普示范市,其他辖市区成功创建成省科普示范市、示范区,实现了“满堂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科协紧扣大局、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各位委员和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乐于奉献、辛勤工作的结果。

对于2012年工作,张洪水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努力服务好科学决策。二要努力服务好产业提升。三要努力服务好“人的现代化”建设。四要努力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他号召全市各级科协组织一定要乘着镇江大跨越、大发展、大提升的好势头,攻坚克难,大步提升,为镇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镇江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赵振祥代表市科协常委会作了题为《创新工作手段 提升服务能力 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2011年镇江市科协工作,提出了2012年工作目标。2011年,镇江市科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 “”精神,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科协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2012年,镇江市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国科协“”精神,努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科协自身优势,力争在建言献策、创新克难方面有新作为;在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方面有新突破;在品牌打造方面有新亮点;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有新举措;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有新成效。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创造力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从根本上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应对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就业冲击,更要使大学生在各方面出类拔萃,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提高职业生涯中的适应性与开拓性。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而且能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身与外界环境要求上的差距,从而实施自我调节、自我总结和自我补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创新创业背景下,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内涵

自主,即自觉主动之义,与被动胁迫相对。自主学习,即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消极被动、机械式学习相反。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自主规划、自觉管理、积极实施,并对学习结果主动负责的一种综合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个体提高学业成绩,最终获得学业上的成功。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在被动状态下学习,缺乏积极的求知欲,没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因而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的基础,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活到老,学到老”理念保持一致。通过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有利于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构成要素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多个方面。一般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由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构成,它们共同对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产生作用。

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等的认识,学习方面的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自觉意识。它可以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充满目的性,并且有掌控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自我规划是学习者对个人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筹划,它引导学习者按照一定的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完成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有序展开。自我管理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个人行为的一种自觉调控,通过有意识地调节学习行为而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更高效,更顺利地实现预定目标。自我监控是深层次的自我管理,倾向于以强制性的心理暗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旦出现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思想或行为时,会自觉主动地制止这种行为,并马上调整,直至产生有利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思想和行为。自我评价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中肯的价值判断,并指导自己不断改进行为,以便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以上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使学习者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清楚而明确的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并积极协调、严格管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中肯的价值判断最终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高效而快捷,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打破过去按部就班、被动接受、唯分数论的模式,而是要求学习者首先树立起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进而形成自我求知、自我拓展、自我成长的勇气与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一)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创业不是单凭勇气或精神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以坚实的知识底蕴为依托,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其它领域的相关知识为资本,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转化为某种商业性产品或机遇。因此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将来成就自我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为自己的创新创业夯实基础。由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觉主动、自发自愿的学习方式为主,只有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将一切闲暇时间有效利用,才能将校内外各种学习资源化为己有。久而久之,其学习效果将远远超出课堂范围,其知识深度与广度也将突破专业局限,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底,为其将来的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

(二)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有赖于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知识基础,也需要踏实肯干、勇于开拓、敢于尝试的精神与品格。这种品格与每个人的先天气质、性格有关,但也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塑造。自主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大学生在长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锻炼出强大的克服惰性的勇气,才能产生积极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持续不断地展开自主学习。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够积累大量的知识,更能锻炼自己的精神、意志与品格;不仅能够训练自己的规划能力,更能够训练自己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善于管理个人活动、调控个人情绪、约束个人行为、做出合理价值判断的一系列品质与能力。这一系列的能力、品格与精神恰恰是一个创新创业者所必须的。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获得来源于自主学习的经历

善于自主学习的人具备从实践中汲取经验的敏锐性。他们善于把握一切有利的时机,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得到历练,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创新创业需要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缺乏能力则难以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甚至导致失败,而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本身就具备他人无可比拟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是创新创业背景下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高层次要求,只有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业真正负起责任,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获得综合素质上的提升。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辩证法指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高校制定出一系列综合素质培养的蓝图时,这一出发点及预期目标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否有了蓝图就一定能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呢?显然,大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综合素质培养蓝图是否产生作用关键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恰恰决定了个人综合素质是否能够得以提升。拥有强大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就会比较强烈,学习的动力也会很强,就能主动地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规划,选择适宜的途径与方法,捕捉提升自我的各种机遇。当这样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所以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

(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在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目标、方法、途径,也需要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外界环境的支持,但从根本上来说,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其原因有三,首先,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创造素质,这几个方面的素质都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当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个体会主动修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会主动获取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会自觉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创新创造的想法并有意识地锻炼个人能力。其次,只有当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升时,个人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发现自己在素质方面的不足,并主动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以使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完善和提升。第三,综合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而创新创造本身是非常个人化的一种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大学课程设置或教学改革就能够实现的,最终还是有赖于每个人的自我发现或自我成长,因此这是离不开自主学习的。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其综合素质提升就会比较快,而且全面。反过来,综合素质高的人一定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的大学生往往在年级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这种综合排名是将学生的课业成绩、德育赋分、参加校园活动(竞赛、演出、公益等)赋分、实践(实习、见习、社会活动)赋分等方面加以综合而得来的,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类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其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能力都比较强,这恰恰说明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

四、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素质是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一种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1],它是先天与后天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人的素质既受其先天生理基础的影响,也与其后天所接受的教育及环境影响分不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又离不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下,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构建自主学习体系,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的课堂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内容与程序,但课堂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要完成自我在知识积累上的飞跃,没有完善的自主学习体系显然是不行的。因此高校除了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与课堂教学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体系,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应该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评估个人学习能力,制定科学的自主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制定出与所学专业相符合的自主学习目标。这一目标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在一定时间段完成,并获得相应的效果。有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目标,就能够引领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向着高一级的目标迈进。他们即使离开课堂也能够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久而久之其文化知识的积累将大大超出课堂范围。

2.引导学生选择与目标相一致的学习内容,并体现个人志趣

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由学习”,一般不受学校培养目标的控制,但为了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选取相应的学习内容,避免做无用功。如,列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清单,包括需要探究的一个个问题、需要阅读的书目、需要参加的实践活动、需要完成的书目报告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志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个人志趣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必将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协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加以指导

自主学习是个人行为。为了使这种个人行为更加有效,学校可委派专人帮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计划,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系统性,避免毫无章法的盲目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能会丧失之前所产生的学习愿望,也可能受其它因素影响而发生态度上的转变。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意见,这将有助于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持续进行下去。

篇7

尊敬的公司领导:

xx年年即将过去,我们又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奥运年!回顾今年工作,大体总是“一种定位,两个感谢,三项职责,四个不足,五点计划”,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和明年计划汇报如下:

一、一种定位:

加盟金城,是我工作几年来一个值得肯定的选择。作为医药化工领域的领跑者,公司无论在生产销售、技术研发还是经营管理方面,均走在同类企业的前列。特别是公司“以人为本、高科技带动和管理现代化”的三大战略,更是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英明决策,

我有幸加入这个团队,进厂伊始,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加强学习,集思广益,端正心态,稳步前进”。工作上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切入点,佐以文化宣传,全面提升自己的各项综合素质。

二、两个感谢:

一年来,个人得到分管领导和直接领导的多方照顾,从业务能力和处世方法上学习锻炼,使自己各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工作和生活中,个人得到了人事科、信息中心、总经办同事的扶持与帮助,使我感受到金城这个战斗团队的良好氛围。

三、三项职责:

根据工作侧重点不同,主要细分为三大块:

3、外联接待:总经办是对外接待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个人积极协助部门领导做好上级领导的接待、摄影等工作,并及时挂网宣传。同时,协助领导做好部分工作的攻关以及处理协调上级政府关系。在与宣传部、人事局、劳动保险处、公安局以及新闻媒体的工作沟通交流中,增进了感情,理顺了关系,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

四、四个不足:

(1)性格脾气和工作岗位不能同步,欠缺沉稳;

(2)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差距明显,急待提高;

(3)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单调唯一,缺乏灵活;

(4)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存在不足,自省不够。

五、五点计划:

1、宣传到位,破陈出新。继续保质保量向集团报纸《淄博金城》投稿,认真编发公司刊物《金城化工简讯》,定期更换宣传栏。明年计划设立几块公司战略和管理优势、文化特色的宣传栏架,《金城化工简讯》改版彩色印刷形式,同时公司内网建立电子版物。

2、团委活动,形式多样。全力协调组织公司青年团员,进行各项文体活动和团建工作,定期召开青年团员座谈会,根据区、镇团委活动要求,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3、信息归拢,统一口径。配合各部门资料信息,将各项外报数字精确到位,统一管理,保守秘密,根据公司要求进行有选择。

篇8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教学;职业素养

一、高职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技能工作者的重要人才培养机构,以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培养体系的指标中,能够总结出四项职业素养的能力体现: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是学生在其行业内的发展中,是否能够以普遍社会价值观形成其职业操守,以及基本的企业和社会道德标准。职业意识,指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能否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迎合企业发展与时代创新的需求,同时也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意识培养方向。专业技能,是学生赖以生存的技术手段,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方向。赋予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创造社会价值是高职院校的必备责任,同时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基础。职业态度,指学生是否具备在职业压力中,摒弃不良的思想格局,始终以敬业精神为主导,发挥出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发展做出义务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的四个组成部分,就是职业指导的重要方向,完善各部分能力的共同提升,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

二、依托职业指导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

第一,建设“活动性+课程性”为基础内容的职业课程体系。基于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方向的引导,在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中,应当体现出教学本质的课程性,突出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依托的教学方向。一方面,针对课程内容规划出具体专业技能的应用实践课程,通过丰富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专业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普遍的多专业共同开展的职业指导课程,应当涵盖职业道德与操守的内容,从而明确学生在职业态度上的奉献精神与合作意识的提升。对于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系统化的课程安排,同样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丰富个人经历的同时,在活动中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实质性与活动性。通过不同的活动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化的性格与个人修养同步提升,而活动中熏陶出的个人气质,将体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提升的职业素质。第二,促进“专业技能培养+人文素质培养”教学资源完善。以专业技能为培养需求的方向上,需要完成职业标准的客观需求。那么就要从就业方向上完善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专业技能方向也有所区别。那么提升各个专业的学生完善个人专业技能,需要与实际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教育发展方向,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资料。在明确学生的专业技能方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例如会计专业,通过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实践工作的操作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会计初级考试与中级考试等,而同时也要为学生规划出整体职业生涯,令其在就业之后的不同时间段都有具体的发展目标与学习计划,成为社会实际职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与此同时职业指导中也要附加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通过整合项目化实训资源、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以及教材资源,在校园中形成实践工作与活动资源的融合。形成“教、学、做、练、行”的整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为发展方向,有利结合校园资源与社会资源,促成素质教育中完整的资源体系。体现出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综合化职业素质提升。第三,发挥“文技”结合的多元化职业素质培养方式。学生培养职业素养需要多元化的平台体系,从而促进多方面职业素质的普遍提升,以及共同培养职业素养的学习生活环境。其平台的完善与整合内容包含学生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校园文化、专业技能、社会活动与校园活动、实践演练与创业实践、素质拓展与技能竞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中,应用不同方式的培养内容,丰富学生对于课程体系的全面认识,激发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形成。同时开展“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的管理规范,从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提升,包括时间管理意识在内的多重职业意识的构建,创新意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沟通意识、以及服务意识与服从纪律的观念形成。令其在多种课程的配合中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构建其职业文化活动的整体氛围。第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师生沟通交流。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并非朝夕之间,而多数职业指导课程中未能形成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主要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变化。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职业意识,都是思想范畴的综合素质内容,那么只有保障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良好的交流模式,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建立正确的职业素养观念,形成对于工作内容的客观认识与工作责任的主体意识。在职业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亲人、教师、朋友、监护人、鉴证人、指路人等多重教育指导的不同身份转换。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实时沟通和深化了解的交流模式,最终促进学生形成职业素养的多方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26-127.

篇9

[关键词]企业 素质 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进一步看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扩大市场占有率,维持长久发展之计,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使企业逐步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1.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教育经费最高可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实行专款专用,为搞好培训提供财力支持。

2.在企业中力推建立“学习型组织”

让组织中的人通过学习深切感到: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能动的获取、运用生产和创新知识。目前,我们的绝大部分员工还沉浸于对自身状态的满足,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员工的这些观念也要不断更新,要让大家逐步认识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使企业能快速发展就必须增强员工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推进。通过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坚持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3.将培训的策略进行细化

注重培训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先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制度,指出培训的目的和宗旨,明确培养目标,选择培训方法,落实培训经费,而后根据本企业的师资力量和培训内容决定是企业内部培养或外送培训。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检查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结合主管和同事的评价),与培训前进行对照,检查培训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安全文明生产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完成培训评估报告。

二、营造环境,谋求人才成长发展

为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机构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新增岗位、调整岗位和空缺岗位。企业应建立以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人才成长机制,挖掘企业内部市场,促进企业内部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通过定期在企业内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择补充人才,为有志于在新岗位上发展的职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建立正常的岗位流动制度,既有利于丰富人才的工作经验,挖掘人才的能力,避免长时间在同一岗位的出现厌烦情绪,同时也利于防止重要岗位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要以真心待人,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性化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人才成长氛围,还需要我们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保证人才在成就感的满足上、在自身价值的体现上双丰收,体现出企业与领导的关心。在工作中,人们往往不单纯追求金钱的多少,还有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员工的心理是“工作不单要高薪,还要高兴”。企业要让员工明白,在生产和管理各个系统中,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可以创造效益的道理,只要尽责,就称得上人才。人是有思想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影响人的思想波动客观因素很多,如社会因素(风尚、道德、治安),家庭因素(婚姻、恋爱、亲属、邻里关系),人体因素(疾病、健康)等等。企业关心职工,尽可能的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创造一个完善、协和、展现才华的场所,员工就热爱企业,关心企业,这样就能够留住人才。

三、精心谋划,搞好职业生涯设计

要想使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人力资源部门就要帮助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员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计划。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计划注重职务本身,它侧重铺设使员工可以在企业各种职务之间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各种路径;以个人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计划侧重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员工个人的目标和技能成为分析的焦点;企业的职业生涯计划侧重明确未来企业对员工的需要,并且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计划实际上更多站在企业发展的立场上,因此企业还要进行个人生涯设计和个人生涯发展计划,将个人的发展计划纳入人力资源规划中。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尽职尽责皆人才”的理念,指导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个性特征和组织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的职业选择,通过努力找到事业发展的舞台。员工的个人期望要与企业的需要有机结合,既可以走技术发展通道,也可以走企业管理发展通道,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通道不同,但不管哪个通道都会获得相应的报酬,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完善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自身潜力,使员工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一定的奖励与激励是必要的。

1.让员工进行适当轮岗

给予更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这对其个人日后的职业发展很有好处,给员工适度的成就感,充分体现“只要你能干,机会就一定多;只要你肯干,收获就一定多”的人才观。但据实践来看,每年参与轮岗的人数不超过员工总数的15%为好。

2.薪酬分配的激励

据有关报道,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薪酬激励是企业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企业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篇10

高校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促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表现出多功能、范围广和多岗位的特点。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同时还需要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寻找到经济、有效、准确、合理的管理方法,提升总体的管理效果。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质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院系的教学管理成效,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不断提升和优化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2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提升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现代高校对于管理机构和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专业化素质高、现代管理技能强、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管理方法的专业教育管理队伍作为重要的支撑。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影响到了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主要是表现在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特征不够明显、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掌握的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等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了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日常学习课程、考试安排、课时安排等方面,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设置工作,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人文关怀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方式和手段,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涵养。

3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较多的方面。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的专业化和复杂化,这就对于管理干部的日常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同时能够熟练掌握电脑技术和各项办公软件,能拥有一定的专业心理知识,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能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3.1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当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主要因为很多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相对于普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在职教师来说,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够强,并且相应的学生对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不够信任。对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情况来说,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和意识,没有掌握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无法全面满足相关岗位的需求,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自我价值感。3.2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不够高。专业精神和责任感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来说,具备高度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是基本的素质。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现阶段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够熟练的使用电脑,很多办公软件的应用不够流畅;第二,管理人员对于学生们的态度较为冷漠,无法积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第三,管理人员不熟悉具体的管理工作流程,容易在工作进行当中出现一些错误或失误,影响到具体工作效果;第四,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着消极怠工的现象,难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3.3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个人修养方面有待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是执行学校各项事务和工作的主要人员,将会针对学校的内外关系和上下关系,起到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会体现出高校自身的外在形象。大学生处在了人生较为成熟的阶段中,更加期望受到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存在着高高在上的情况,不能够及时为学生处理相应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到的是,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缺乏人性化,学生们的满意度较低。对此,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

4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高校在现代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工作,这需要有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的参与,管理人员的自身工作态度和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情况、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效果。在培养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途径和方式,才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4.1提升人才选拔过程的严格性。在开展人才选拔工作的过程中,高校人事部门需要保证该项工作的严格性,从招聘公告的、人员资格审查、人才笔试、面试以及体检等多方面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保证选拔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都是能够有效胜任高校管理工作的。通常情况下,在开展管理人员招聘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个人知识能力、教育经历和行政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保证这些方面都能够符合高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其次,需要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一定的测试,保证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和相应岗位保持良好一致性。再者,当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选拔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工作,针对各个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够正式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之中,为高校管理工作贡献力量。最后,高校还需要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制定,保证其能够真切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渐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的准入门槛。4.2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进行不断完善。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是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由此,就需要有完善的培训机制作为支撑。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提升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可行性。首先,高校需要积极开展职能部门培训工作,主要是从学校自身的部门需求出发,给不同岗位设置出不同的岗位培训方案,以学校培训为主,院系培训为辅[1]。其次,高校需要确立好自身的培训特色和原则,可以从国家、地方的发展战略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积极确立好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方案。通常情况下,高校可以从自身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出现的问题出发,积极联系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确立好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内容。再者,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从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在设置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的时候,主要是需要针对专业课程、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和心理课程等方面进行安排的。高校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积极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参与到其中,给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指导[2]。4.3设置完善合理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综合培养计划。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设立良好的综合培养计划,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在管理人员综合培养计划之中,需要积极加强专业性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工作。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培养计划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手段,比如说学生信息管理岗位工作,管理人员需要能熟练操作各项办公软件,积极使用办公软件针对学生们的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和输入,同时还能够及时更新学生的学籍情况等方面[3]。4.4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在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服务。首先,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开展相应的学习工作,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侧重于自身不足和缺陷,加以有效的弥补。其次,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提升学生们的满意程度。比如说,高校教务处的管理人员是和学生们接触较多的,管理人员需要保持着良好的亲和力、细心和耐心,积极开展相应的工作,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这样能够促进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4]。4.5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动态监控工作。积极采用良好的考评制度,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监察和管理,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失误情况,不断增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考评制度之中,需要全面涵盖到管理人员的工作项目、目标和具体要求。积极采用良好的评分工作,可以由学生们进行评分,帮助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积极改进自身的工作情况。针对表现优秀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奖励和表彰工作,促进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5]。

5结束语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不够高,以及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个人修养方面还有待提升方面。针对这些情况,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果。提升人才选拔过程的严格性,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进行不断完善,设置完善合理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综合培养计划,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以及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动态监控工作,对于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李根珍 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参考文献:

[1]鲁洁.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97-98.

[2]曹成刚,贺伟婕,向晋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及优化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3,(5):103-107.

[3]赵海峰,任小萌.后金融危机下优化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基于大学生就业的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4,(23):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