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阳冈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1

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教育集团凭海临风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爽、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景阳冈》。

1.

上节课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写会本课生字新词,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拿起你手中的笔,根据屏幕上给出的音节,写下词语。

2.

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正确答案对照一下。这里面有两个字老师要特别提醒一下:一个是“拖延”的“延”字,不要写成“廷”;一个是“请勿”的“勿”字,不要多加一点。

3.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内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还学习了把这四部分内容用简练的语句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名著是如何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凸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好

准备。

二、研读品悟,感悟人物。

(一)品析打虎部分。

大家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能表现武松个性特点的句子或重点词语,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来品析感受一下。

1.大家看老虎进攻这部分: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从这一段文字里,你有自己的感悟了吧?是啊,老虎来势凶猛,它进攻时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招招凶狠。可是,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了一个办法,就是躲!在这里“闪”的意思就是躲。虽然只是“闪”这一个轻快、灵敏的动作,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武松的机智勇敢。

2.大家看这两段话: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你看出来这两段话是什么描写了吗?这几个动词字字千钧,生动形象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勇猛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武松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武松这一打,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真是太精彩了!下面我们看着屏幕,把这两段话读一读,读出味道来,如果你再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教师小结:这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不仅是武松打得好,更是作者写得巧,写得妙。单一个“打”,就有了不同情势下的不同打法,表现出了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所以名著的魅力,恰恰需要精到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潜入课文深处,对每个字、词、句、段都要仔细地推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用心之后,再从课文里钻出来。

(二)再品吃酒、上冈、下冈部分。

武松打虎的画面固然惊心动魄,那么其他部分内容也很精彩。下面我们再来看武松喝酒、上冈这两部分,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武松呢?还是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深入体会。

1.武松进店是怎样要酒喝的,现在来看屏幕: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武松呢?(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里运用的是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爽的武松。)

2.三碗酒下肚,武松毫不罢休,接着往下看。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观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招旗,上面

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出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

……

从武松和店家的对话中,你看出了怎样的武松呢?(是啊,言为心声,店家越劝,武松越要喝,真是倔强、豪爽。)

3.武松是哪里人呢?看屏幕: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话语中透出的不仅是武松的倔强,还逞能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任性。

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此时,一个谨慎多疑、英勇无畏的武松形象又跃然纸上。

4.不听劝告的武松执意要过景阳冈,他看到被刮了树皮的树干上的字后,是这样说的: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横拖着梢棒却上冈子来。

武松行到山神庙前看到榜文时,内心起了微妙的变化:

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这里运用的是心理描写。武松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不愿意下冈,虽有一点点犹豫,但更多的是他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豪气。

5.

教师小结: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打虎,有些同学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武松吃酒、上冈呢?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妙处,欲扬先抑!为写武松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表现出武松豪放、倔强、英猛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6.你关注武松下冈的句子了吗?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再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此时的武松已经筋疲力尽了,你从哪个字感受到了?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了解名著。

1.武松因为豪爽、机智、英勇而可亲可敬,在《水浒传》里,作者施耐庵把最多的篇幅、最美的文字给了武松。读过《水浒传》的你,想一想哪些章回写了武松。好了,现在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2.下面看看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及《水浒传》的评价吧。

(课件出示)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水浒传》写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真是一百零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约,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水浒传》这部小说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写

出了人之性格的复杂多样。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四、布置作业。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施 有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的课题和教师们共同的追求。结合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可从如下方面来开展。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为实施有效教学立下基础

语文学科具有语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锻造的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特性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新课程的推进。

1.抓语言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文本作者,教材编者,教师,学生这四个主体来确立语言学习目标,设计语言学习过程,充分开展与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挖人文意蕴。阅读小学新课程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所选课文文质皆美,蕴涵丰富,无论是高山流水、自然风光还是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或是富有童趣的诗歌、童话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依托。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以及写作的背景,编者选文的目的,紧紧立足于文本,考虑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的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

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平台

课程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去发现、研究,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来优化课堂教学。

1.把握语文教科书。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并理解、驾驭教材,运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有效地指导学生收集教材提供的信息,还要联系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

2.挖掘生活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巧用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给予我们许多相互交流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声音、动画及影像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

三、精心预设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构建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注重合作,张扬个性。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因为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这样既节约大量时间,又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在相互合作下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互相帮助、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在评价中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交流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组的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展示中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张扬学生个性。

2.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教学中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入情,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其实也就是和作者一样的体会到了这种崇高的精神。这样教学,能够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引导他们大胆的表现出来。努力挖掘文本的朗读点,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3.质疑问难,找准切口。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来实现质疑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以别具一格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中学习知识。如《景阳冈》一文,我设置:今天的武松应打虎还是保护老虎呢?这一逗趣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质疑要循序渐进,有启发性。学习《泊船瓜舟》这首诗时,我问“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改用哪些字?启发学生字斟句酌,提高他们鉴别赏析能力。教师不断优化课堂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交流互动,有利于面对全体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口,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学生会思、会问、会学,才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4.适时点拨,合理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可以在适当时机和场合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

总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大课题,“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旋律,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索,定能使小学语文课高效而美好。

参考资料: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其中学生“愿意学”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情境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还是教学效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情境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汤和盐的关系,其本质是教法问题。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此举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撞击他们求知的心灵,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提高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强化学习主体意识,实现学生对知识有效的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提倡“在做中学”。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从教学过程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学习食物的营养时介绍为什么早晨不要仅吃鸡蛋和牛奶,为什么蔬菜最好先洗后切,为什么有些地区要推广AD钙奶及铁化酱油。如学习“细胞呼吸”时让学生考虑生活中的相关问题:①酸奶、酸菜是如何制作的?②当我们剧烈运动后大腿有酸胀感,为什么?③陆生植物长期被水淹时为什么会出现烂根现象?又如,在学习《食物里营养物质》,联系到我们每天午餐吃进的许多食物怎么进行分类?学校的午餐是否有营养、是否合理?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入教学,学生并没有感到生物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我们生活实际非常的亲近,丰富了内在的情感体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学到的生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学问题,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二、创设故事情境

青少年大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实、名人轶事等,很容易使他们溶入故事情境之中,徐徐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性。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时,我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武松曾因打虎而名传千古,我们现在重温一下当年“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场景,大家对这位英雄又怎样认识?问题既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迸发为熊熊烈火,他们从制度与法律、历史与现实、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等许多角度对武松打虎的功与过进行了辩论。其发言之积极,思维之活跃,远出乎我的意料。

三、通过实验,创设活动情境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基本结构的普遍方法,对于学生产生的那些一时无法从理论上解释清楚,或仅从理论上阐述难让学生信服的疑问,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或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事实清除疑问,获取新知。教师应善于通过实验优化思维环境,不但让学生看热闹,更重要的让学生想门道,通过实验把学生思维引向探索知识的轨道上。例如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时,首先演示喷射不同气味的空气清新剂,让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是哪种空气清新剂。然后讨论:①怎样猜到空气清新剂的类型的?②香味是怎样的方向扩散的? ③香味在什么时候不再扩散了?④能不能猜猜人体内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体现了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四、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是一马当先,如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移植、生物芯片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中如炭疽、生化武器、SARS、H1N1等等,也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五、结合有关的农谚、歌谣、谜语、广告、说明书等营造气氛,创设情境

讲授过程中学生往往对干巴巴的条文感到枯燥,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谜语、小品、魔术、游戏、故事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故事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可设计小品剧:一对夫妇在争吵,父亲认为两个双眼皮的父母怎么生下来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孩子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又如在讲《遗传与变异》介绍美国舞蹈女明星,向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信,试想:“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往往会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