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环保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环保知识

篇1

【关键词】石油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十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总体要求,也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石油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石油企业建设的主力军,应该站在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观念,成为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环境保护志愿者。

一、石油企业与环境保护

过去的100多年,在开采运输中,石油和其他污染物质,随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出来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环保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各大石油公司越来越重视关系企业兴衰的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石油企业在石油开采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好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部制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同时,一直在持续完善安全环保制度,努力创造安全的经营生产环境。一系列以安全环保为核心的方案与措施相继出台,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等等。

中国石油企业把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中国石油集团对于安全环保理念不断强调,已深入下属各级单位。年产千万吨原油的辽河油田在国内率先实施油井绿色作业,实现了“油不落地”的环保目标,既预防了地面环境污染,又改善了作业工人劳动条件。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中国石油主打绿色石油牌,正在以实际行动回答党的十给能源企业拟制的时代考题。

二、石油高职学生与环境保护意识

1.石油高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现状

石油高职在为石油企业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担负责着石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环境保护意识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为石油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客观要求。

石油高职学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常识,但大部分人的认识仅停留在环境卫生、校园美化等方面。对环境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了解甚少,进而对于石油高职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影响不甚了解。因此,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油高职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躬身亲行,面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敢于维权,纠正过失,引以为戒,更要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用良好的姿态参与到工作生活中的环境保护。

2.加强石油高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途径

第一、从日常生活做起,牢记节能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倡导的一种科学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从日常生活做起,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在石油高职学生中通过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一分钱活动,杜绝长流水,随手关灯,节约粮食,回收废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实施各种节能减排措施。

第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环保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把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到德育的高度,利用两课阵地,对高职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辽河油田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噪声扰民,在每个井场都设立了隔音墙;在钻机选取上,以顶驱电动型为主,代替原来噪声较大的柴油电机;过去以喊话、鸣笛为主的生产指挥方式,变成了使用令旗;常年为附近居民发放印有风险提示和举报电话的台历、水杯,居民无论谁发现隐患,或是举报不环保行为,只要情况属实都会得到奖励。所有这些都使石油高职学生认识到必须提高思想觉悟,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用绿色行动谱写石油工业发展与生态进步的和谐交响曲。

第三、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实习实训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石油高职学生无论是校内实习还是校外顶岗实习,都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工作。学生在采油取样中,要小心翼翼,不能一滴油滴漏;在修井时,地上要铺上厚塑料布,防止油污渗进泥土,所要工序要在严格监控下实施绿色作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养成了重视环保、关注环保的良好习惯。深刻认识到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但是党、国家和人民赋予中国石油的神圣使命,而且是中国石油员工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和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执着追求。

第四、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辽河油田矿区调查中,学生解了到辽河油田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绿色大油田”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环保模式。辽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和超稠油开发基地,每天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稠油污水。如今采用稠油污水循环利用技术,稠油污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回用锅炉后,变成开采稠油的蒸汽注入地下,每年可节约清水3000万立方米,节省原油15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由于辽河油田注重环境保护,国内率先实现全绿色作业,30多年前位列世界第三的辽河三角洲芦苇荡,现在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芦苇荡;在辽河油田海南8块采油作业区,成千上万棵赤碱蓬到了秋季就构成了盘锦享誉海内外的“红海滩”,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

石油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高职学生的的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思想深处,才能使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注重环境保护,为中国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从容,陈魁.环境意识与第三部门[J].理论与现代化,2005(3):20-23.

[2]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4):114-117.

[3]中国石油绿色发展有决心见行动.石油商报,2012年10月15日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小学生 环境素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民的环境素养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中小学校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文明的重要窗口,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水平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文明程度。因此,选取典型学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清当代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状况,探索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如何潜移默化地培育和提高当代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对于破解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小学生,借鉴《中学生环境素养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围绕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等环境素养指标的兼顾效度和信度的《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并以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的中小学生为测评对象,通过分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对200名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伦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等,调查方式为信息技术课堂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200份有效《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现状调查结果如下:

1.全校中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开展环境素养教育,参加环境保护各项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生态环境知识仍然缺乏。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态概念和环境热点比较了解,98.2%的学生听说过“酸雨”,96.2%的学生听说过“富营养化”,92.3%的学生知道“CNG清洁能源”,99.5%的学生知道“雾霾”。由于这些内容不论是在学校课堂上,还是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所以学生们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只有60.5%的学生知道“6.5世界环境日”,只有60.3%的学生知道“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计划”,只有61.9%的学生知道“黄标车”环境保护标志,只有61.8%的学生知道“消落带问题”。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对很多生态环境知识还较缺乏,环境知识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通过环境素养教育,全校中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但环境伦理观依然淡漠。调查结果表明,98.7%的公民认为垃圾分类重要,也有高达99.1%的公民认为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这说明中小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回到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仅有40.3%的人听说过“人与其他生命物质都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这个说法,关于“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膨胀密切相关”仅有55.2%表示赞成。

3.中小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高。有68.7%的中小学生认为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比较严重,另有23.5%认为不太严重;在对环境问题的发展的关注度上,也有50.9%的公民表示只是偶尔关注,另有20.6%的人表示从不关注。

4.当前中小学生的环境行为还不能自律。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能做到随手关灯的公民占到82.9%,经常自带购物袋到超市购物比例只有29.8%,经常将“生活污水回用”的只有33.9%;经常使用一次性产品只有33.2%,有56.1%偶尔使用,从不使用的只有10.7%。

二、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阶段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只有环保决策和教育管理部门重视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才能真正把生态危机意识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的作用。

2.中小学生普通缺乏生态平等意识。所有的物种都是平等的,都拥有同等的天赋价值。用生态文明教育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人与人之间在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上要平等,而且人与其他生命物质都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还要保护好后代人在生存与发展上的平等权利。中小学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与督促中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关爱生命、不折花木、不乱踩草坪、爱护小动物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反对虐待动物、吃野生动物的不道德行为。

3.中小学环境素养教育应该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膨胀密切相关。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不追求奢侈豪华,远离奇珍异味,不铺张、不浪费,珍惜环境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持之以恒。

4.许多中小学生环境意识淡薄,他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不知道世界及国家、地方的生态恶化现状。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等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开辟专门的生态环境专栏,让所有中小学生都知道我们的地球已经满目疮痍,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资源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稀缺,生态环境濒临崩溃,等等。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的主要途径

1.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与环境素养教育相融合。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环境素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其对保护生态环境,对人与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开设环境信息技术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微课”观摩和电子图片展示等手段,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如在上文字处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环保主题的电子小报,学动画创作时可以指导学生创作环保电子相册,举办校级环保类的公益广告创作比赛,开展“我是环保小卫生”“谁在乱扔垃圾”等环保主题的DV创作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立场、观点和想法,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使环境素养教育真正成为伴随中小学生成长的终身教育。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中小学校绿色环保教育。环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素养的培养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接受能力和学习精力的特点,分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其环境素养的整体水平。

中小学生环境素养与绿色学校环境目标的内涵相一致。结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开展环保教育,开设环保讲座、课程和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环境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化理、环境技能和环境行为为基础,围绕“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这五个方面来明确和完善绿色学校评价体系,提升学校绿色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各级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齐抓共管的学校环境素养教育管理体系和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水平的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环境素养的教学管理和技能培训。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以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开展以环境素养主题的优秀“微课”评选活动为抓手,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环境素养教育和培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校园环境,成为绿色环保的导师,从而使培养出的中小学生会带着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高级学校,成为具备环境素养的高级知识分子!

3.发挥班级博客在家校互动环境素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讨论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从小学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教育”,每个人终身都要接受环境教育。在对中小学生开展环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和整个家庭的环境素养,在提高家长自身的环保素养的同时,家长的“身教”胜于“言传”,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成长为坚强的“环保小卫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个班级博客的战斗堡垒作用,搭建起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生态环境危机问题的网络平台,让大家意识到世界只有一个美丽的地球,提高家长们的环境素养。在班级博客中通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环保专题FLASH等形式,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习惯,如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自觉不使用或重复使用可回收塑料袋、尽量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尽量少驾驶私家车或尽可能多地选择公交和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四、结语

现阶段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许多中小学生环境意识淡薄,普通缺乏生态平等意识,家庭环境意识教育仍比较薄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微课”观摩和电子图片展示等手段,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引导他们从行动上参与环保,提升他们的环境素养,让中小学生带着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高级学校深造。

环境素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技能,是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环境素养教育,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环境素养教育真正成为伴随中小学生成长的终身教育,长大成为有环境素养和责任感的城市公民。

参考文献:

[1]翟金德.论现代城市公民的生态素养及其培育[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6).

篇3

一、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它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国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24字指导方针构成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皆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实施小学生德育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其二,有利于规范小学生的道德品行。例如,德育内容中的诚信,即指教导小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做人基本准则。在网络诈骗时有发生的今天,向小学生灌输这一德育思想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德育有利于约束小学生的行为。其三,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德育思想,发扬我国传统美德,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二、如何有效渗透德育内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在Excel表格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课程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在进行Excel表格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往往在表格数据的录入和计算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数据录入错误后,将直接导致后期的一切数据计算出现错误,如果这一问题出现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那么其对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给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深造,也为了将来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展现自我的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培养学生低碳环保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课,还可以向学生很好地灌输低碳环保意识。低碳环保意识在当今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培养意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将低碳环保意识传递给小学生,小学生再将其传递给学生家长,如此,有效地传递下去。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低碳环保,那么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教师可以从计算机本身入手,向学生介绍要制造出一台计算机需要用的各种化学材料,当然其中就包涵着一些重金属如计算机的主板就含有铅,在计算机的显示屏幕中也具有铅元素,当一台电脑宣布报废后,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消解这些电子元件,如果随意丢弃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良好的低碳环保理念,比如,对电脑进行定期维护,防止过早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将其在宣布报废后及时做出妥善的处理,千万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三)开放互联网络培养学生文明、绿色上网观念

篇4

关键词:环保;环节;渗透;任务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雾霾现象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小学生正处于吸收知识的最佳时期,增强他们的环保观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在辨别是非面前还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在判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还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学校则成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学校明确要求各科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环保的贯彻实施当作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作为英语课的教师,我在教学中把真挚的情感,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我认为环保意识渗透的过程需要有充裕的课堂时间,抓住环保课文的合适契机切入。要指导学生将环保观念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

一、挖掘小学英语学科中可渗透环保的素材

小学英语学科中环保知识的渗透主要以课文为载体,通过开展活动为辅助手段。例如,英语课文、多种丰富的课外读物、多媒体教学等。开展环保知识的渗透主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深刻地意识到他们身处的大环境。我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本仅仅是一个载体,依据教材挖掘环保因素是适时点拨教育的前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环保课程的渗透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的学生缺乏自觉环保意识,一些环保行为不能及时被关注,这就让他们的思想有些淡化的倾向。英语课堂的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简单,在探讨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自觉环保意识形成方面还是相当困难。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争取让学生做到人人重视参与环保。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环保的宣讲,必须研究课本的相关内容,明确教学的主体目标,注重课本与环保知识的结合点,通过渗透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融入到环保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环保教学内容,要从中挖掘深度的素材,善于提炼内容,训练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学习,树立日常的环保意识。我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英语情景剧的模拟,交流目前的环保现状,让学生去假设这种后果的严重性。通过课堂的渗透我们发现,学生对单纯的环保知识很不容易接受,更不太理解内在含义。当学生置身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会之后更利于知识的传播,可见将环保意识渗透到课堂上,不单单是简单的设计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与课文相结合,以课堂为背景,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活动中。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也利于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环保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1)课堂。英语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在近期的环保事件中交流环保措施。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提高学生的分数,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在英语词汇、对话、语法、单词的训练中,要选择积极健康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这样才可以收到预期的环保效果。让学生在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达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受到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2)课外。环保知识的渗透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把课外学习抓起来。小学生接触外界的信息是迅速及时的,特别是观看一些英文影视剧,这时候教师要推荐一些学生视听效果比较好的观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程度,增加教学材料的同步性,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将环保教育融入进来。既可以自己探究,也可以与家长、老师或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在英语课程中植入环保主题的内容,让学生领略自然环境的美好,培养热爱周围环境的情感,注重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培养,从小就知道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界提供了许多资源,要求学生珍惜爱护大自然,保护这些资源。我们学校为改变以往的环保理念教学缺乏具体的课外活动支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远的状况,现在格外注重活学活用。结合国家所提倡的建设环保型社会,懂得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发掘身边的资源,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废品的循环利用,在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开阔了环保思路。当学生懂得运用旧物的时候就看到了学生环保的意识。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外语活动。到社区进行英语环保宣传,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环保绘画展,读相关的环保外语书籍,教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体会环保生活。课外活动的布置需要有科学、周密的计划,让学生明确探究对象,课余时间的安排、资料的查询、道具的配备、最后的环保成果展示都要有详细明确的计划与安排。环保意识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做出规划,预留一定的英语演讲题目、辩论的内容、美文朗读等,让学生从英语的辐射中自觉地接受环保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高环保观念。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适可而止,把握好教学环保环节,注重环保渗透的长期培养。教师只要能发掘教材的深刻意义,就会给学生更深刻的引导。只要教师将环保渗透点把握得合理,并辅之科学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环保和英语知识双重提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

2009(2).

[2]钟启泉,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3]马琼.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

篇5

关键词: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why pay great attention the elementary student ecolog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fosters" as a standpoint, expound the elementary student ecolog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the author in view of question, proposed own opinion.

Key words: ecology civilization; quality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十七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着眼于国家发展的未来,关注祖国的下一代,着力于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1注重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1.1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必然要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和谐推进的坚实保障。树立生态文明观,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主要还是靠教育。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起点。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营造节约环保氛围,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关乎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使之得以不断地延续和传承,就必需从娃娃抓起,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代,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一代。

1.2不断加强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与拓展

小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尤为重要,其一是启发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二是德育、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 。

在启发性教育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等一些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小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从节水、节电等一些细节做起,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素质教育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教育,必将成为加强和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与拓展。

2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2.1课堂教育——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主渠道

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要求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要试图引导他们理解很多大道理,记忆往往对他们帮助更大。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教师可以适时讲述一些与课文相关,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环保事件,让他们记住这些有趣的故事,知道其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数学应用题的案例编制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环保的要素,如对不节约的生活习惯造成水、电浪费的量化等。

2.2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外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才能与特长。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其一要求活动主题明确,其二要求活动形式丰富新颖。例如,新华社曾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江苏扬州开展‘生态文明你我同行’系列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节能减排‘金点子’。扬州市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争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小卫士。”通过类似主题鲜明的课外活动,使他们懂得生活中要环保、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环保。

2.3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延伸

当前,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5+2=0”现象,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小学生进行5天的系统教育,当小学生回到家后由于教育的不连续或滞后,经过周末两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所以,在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教育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与协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可以尝试以“绿色家庭日”为主题,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绿色环保活动。通过这样的平台,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关于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思考

3.1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塑造的价值观往往对其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社会对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学校家庭联动等诸多方面,并未结合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地改革和转变。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和完善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篇6

2012年6月15日,全球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日立集团携手本刊及《中国教育报》刊社,在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举行了“梦貘环保教室”的项目启动仪式。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副主任林仕梁、《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林奇青、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久保宪一、本刊主编于志宏以及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林仕梁在发言中介绍道,“梦貘环保教室”项目的启动,创新了环保教育的形式,让小学生和家长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通过自编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培训。“相信伴随着今天项目的启动以及后续项目的持续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进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电气企业,日立始终将“通过优秀的自主技术及产品开发贡献于社会”作为其经营发展的基本理念,谋求实现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谈到日立对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时,小久保宪一介绍道:“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立集团制定了以‘防止温室化效应’、‘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系统’为三大支柱的‘日立环境构想’。此次‘梦貘环保教室’项目的策划及实施,也正是基于日立环境保护理念而开展的一次全新尝试。”

小久保宪一介绍说:梦貘,是源自中国古代传说的一种神兽,其后还流传到了日本。据传说,它会把人们睡觉时所做的噩梦吃掉,并把好梦带给大家。如今,因经济高速发展而日益加重的环境负荷,让地球也面临着种种课题。日立希望通过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来改善环境,就像梦貘一样将地球的“噩梦”吃掉,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和谐共生。

据介绍,“梦貘环保教室”项目计划在2012年举办10期,日立集团从中国各地的集团公司中招募员工志愿者,组成志愿者小组,针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讲座。各志愿者小组通过形象的情景表演,带动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启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其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作为日立集团在中国的总部,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举办了第一次“梦貘环保教室”项目,同学们被志愿者表演的梦貘与伙伴们共同击退“噩梦”、创造美好城市的故事深深吸引,从而对环保引起了浓厚的兴趣,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地思考如何改善身边环境,并积极参与了接下来的环保知识竞赛环节。在活动最后,日立向学生发放了此次表演的故事画册《会唱歌的地球》,学生们都对这个精美画册爱不释手。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跟梦梦和貘貘一起改善我们身边的环境,还给地球妈妈一个美好的梦!

篇7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育背景之下,如何才能在环保理念的背景下,不断地提升小学科学的教育质量,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对此,本文针对当前的小学教育形势,给出了以下几个教学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教学配套设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由于科学课程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而实践性的课程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就比较高,很多小学的配套教学设施达不到教学要求是科学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在环保理念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完善科学教学的相关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讲,科学教育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科学教育配套设施的投入,强化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配备放大镜、显微镜等常用的教学设备。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使实验室能够真正起到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摆样子,流于表面形式。在实验设备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些问题,比如缺少实验设备等,应该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该及时购置相应的实验设备,从而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二、扩展教学内容,拓宽小学的科学知识视野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局限在书本之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户外直接接触自然资源,汲取自然资源文化,感知自然发展脉动。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周边往往就存在大量的自然资源,可以在课程教学当中加以利用。在进行《观察春天的植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课本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来到户外,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植物发展环境,认识各种草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直接接触各种自然要素,强化对于课本知识的感知能力,进而指导生活实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采风的方式,带领学生来到乡间,在乡间有着更为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乡间的土壤和水文,都保持着更为自然的特性,同时在乡间学生还能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知识。以这种方式进行小学科学教育,将很好地贯彻环保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为小学科学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网络资源的运用,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直观展示,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实效性。在小学课堂上,网络和投影设备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设备,利用互联网汲取信息也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比如说,在开展《交通工具》的教学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但是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搜寻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交通工具运行时候的状态,并且可以通过检索历史资源,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在《认识更多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稀有生物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通过课本图片观察不具有直观性,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的生物网站,找寻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直接、更具趣味性的教学素材,或者让小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四、提高教W的规范性,培养小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规范对于教学质量和小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科学教育同样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采用规范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在进行科学理论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保证自己的语言专业化、规范化,同时,由于小学生还没有深厚的科学知识积淀,过于专业化的语言小学生可能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要进行适当的权衡,从而保证既能让学生听懂,又使教学语言尽量规范。

五、结语

篇8

一、从细节做起,培养良好习惯

美术教育被称之为高代价的教育,它需要大量的精力、物力为支撑,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存在浪费现象,但如果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就可以把浪费降到最低。因此,老师有必要在美术课堂上教育、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1.从小事做起。浪费,常常存在于许多不起眼的地方。因此,教学中,我把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列出来,作为学生美术评比的一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课本保护好可以加分,谁的课本可以让下一级学生接着用就能加倍加分;同样的画笔,谁用的时间长谁就可以加分;国画课后清洗工具把谁用水最少可以加分;一张纸谁用的最科学合理就可以加分……诸如此类的加分项,虽然不起眼,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养成爱护书本,画笔及时盖帽等良好的习惯。

2.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老师是学生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把节约渗透在示范之中。如,在板书时,我总是把粉笔用到不能再用了才放进粉笔盒;国画演示时,我会及时把用完的笔盖上帽;剪纸教学时,我尽可能把纸用到最小,即使纸屑也会粘成可爱的图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节约”其实就在我们的随手一动中。

二、深挖教材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对环保的重要性和意义一知半解,尤其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学生,物质条件丰富,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常常不以为然。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环保教育。教学中,我常利用美术课中涉及环保的资源对他们进行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渗透了环保节约的理念。如在教学“小鸟的家”一课中,我就利用书中的图片,创设情境对他们进行教育。首先,我先出示一组现代化的西部图片,再出示一组西部的旧貌图片,“你能给这两组图片对号入座吗?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大部分学生说:“喜欢干净整洁的西部城市,喜欢西部的风光,讨厌西部的落后。”接着我又出示了环境被污染的西部图片。“哇!”学生不禁大声叫起来,“这样的环境能生活吗”,“我们该想想办法了”……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了,学生们的愤愤不平点燃了课堂,而我则为他们的激动高兴,他们终于认识到现代文明在促进了西部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恶化的问题,人们在追求富裕的同时,忽视了环保,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性的恶果。

三、变废为宝,体验节约乐趣

小学生喜欢动手,在美术教学中,尤其喜欢手工课。然而手工课上的浪费现象,常常让老师头疼。但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好机会,就会成为教育学生的好机会――利用手工制作的特点,以及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一个主题:“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更让他们了解原来这些生活垃圾等同样可以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如在“娃娃家”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对话场景。

师:什么是垃圾?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称之为垃圾?

生:人们不要的、没用的东西,废纸、剩饭、包装袋……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出示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漂亮吗?

生:漂亮!(啧啧赞叹)

师:你能发现它们用了哪些材料吗?

生:(惊讶)纸盒、果冻盒、烟盒锡纸、布头、易拉罐、瓶盖……

师:这些材料不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垃圾吗?现在你还觉得它们是垃圾吗?

生:不是。

师:你想不想亲手把它们变成好看的东西呢?

生:太想了!

由此课堂拉开了序幕。

四、利用各种美术活动,渗透环保意识

篇9

小学生对自然界总是带着好奇心,充满神秘感,他们憧憬未来,渴求知识,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妙,教师应把握时间,利用这股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开启这扇大门。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科学课的最基本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自然现象和事物,启发学生参与、想象、猜测、探索,老师要因势利导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学好。科学课时每周较少,课外作业如观察与实验、饲养等,如果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因此,我从第一节科学课开始,就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我在教学每一课时,总是设计好每课的导课,创造良好的开端,让学生觉得有趣。

2.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留意新问题的产生及解决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遇到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科学教师不能采取置之不理或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而要积极地肯定学生,根据学生的新问题与本课教学内容的紧密情况决定解决的时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拓展,从而分析并解决问题。若是与本课教学内容没有多大联系的问题,则可放在课后再找个时机解决。在调教活动中,我注意到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活动时,学生不断地就许多新的情况问老师,老师都很有耐心地在课堂上一一作答。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解决的,教师大可不必有问必答,要给学生留下一些质疑的探究的空间。面对科学探究问题,我们都应该踏实、谨慎,切不可急功近利。在一节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算教师想解释,往往又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变得仓促,这往往会给学生留下科学知识抽象的印象。若科学性的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验活动进行,学生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困难一些,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不愿看到的结果。相反,在科学课堂上,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悬念空间,反而有利于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3.在拓展环节应用电子白板开阔学生视野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探究校园里有哪些植物?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秘密?等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课外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优化教材中的实验,学玩结合

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实验是教师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宝贵财富,关键是教师如何深化和优化。学玩结合的实验带有游戏性质,要做好这个实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延长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激发,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中,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5.充分挖掘环境保护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对知识要讲深讲透,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5.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关心天气》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体会,自觉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篇10

一、挖掘教材资源,适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象生动的素材,充分发挥环保素材的教育意义。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其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1.保护水资源。例题:一个滴水水龙头每天会浪费掉1.5千克的水,那么每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

2.吸烟的害处。例题:2012年某国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是32520人,是机动车引起死亡的12倍,那么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人数比机动车引起的死亡人数多多少?

3.爱护树木。例题:①山上种有柏树和松树,其中柏树有210课,比松树少90棵,那么山上有多少棵松树?②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内5天能够吸收4.5吨的二氧化碳,那么800平方米的森林每天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4.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例题:①地球上每天有800万吨的水土流失,这些流失的水土如果用能装10吨的卡车来运,需要多少辆能运完?②每辆卡车长度是8米,如果将这些车排列起来,总长度是多少?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如果学生发现800万吨流失的水土需要80万辆卡车才能运完,这些量化信息就会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此外,除了教材中已有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素材,教师要主动学习和小学数学有关的环境知识,寻求数学知识中包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一内容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先上网收集校园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可进一步进行绿化的地点,设计出校园绿化方案,并计算出校园绿化所需的成本,最后由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做方案介绍。

1.校园绿化方案设计过程。①分组确定校园里所需绿化的地方。②指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查找出适合种植的植物资料。③充分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设计出绿化方案,并分别计算各类植物的种植面积。④根据每种植物的价格,计算出整个绿化过程所需的成本。

2.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绿化设计方案。在数学课堂上,各小组分别展示绿化设计图,并介绍本组的校园绿化方案。再在各组间互相讨论,评出哪种绿化方案能使校园最美丽,哪种方案最经济合理。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所有绿化方案集合起来,办成专刊,进行全校展览。

三、利用废物制作绿色学具,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环境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废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废物的出现;让学生了解哪些废物是不可再利用的,哪些废物是可以再利用、可以反复使用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时,主动、仔细地观察,积极思考,利用一些废弃物制作学具,变废为宝,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于数学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在培养数学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可指导学生收集废弃的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废弃的火柴盒、饮料盒、牙膏盒等作为学具。还可开展有关环保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不自觉地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指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与学习活动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的出现,避免废弃物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实践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