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生育政策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胎生育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独生子女已成为一种常态,而二胎政策放宽后,对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新鲜事,而孩子对未知之事没有安全感,便会产生认知异样。日常生活中,父母将生活的压力无意间传递给了孩子,使得孩子误认为正常的人丁添加是对自身资源的剥夺。
独生子女向多子女家庭变化必然带来新的教育需求,特别是群育和自我劳动能力。群育最初应该来自于家庭教育,同样,家庭也是群育最早场所,而独生子女家庭已经不具备群育的条件。简单讲,群育即人们在群体生活中具有的合伦常的智慧和应对能力。孩子需要一个真真切切的同伴,楼内小伙伴和洋娃娃的假想并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虽然学校也是集体氛围,但存在学分排名的竞争,并不是群育的最好场所。儿童的劳动和自我服务,最初受教的地方也应是多子女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会通过争吵、求公道和妥协习得相互照顾,儿童自我劳作、照顾弟妹和家务劳动的能力也在其中获得。
生育是夫妻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二胎政策的开放给年轻夫妻带来多方面的顾虑,主要是看护人手、生活经费及教育资金三方面。目前,第一个孩子多是在祖父母辈的看护下长大,而当第二个孩子来临之时,基于老人的身体等各方面原因,父母多会面临其中一人半日制工作或者全职照顾家庭;生活费用压力,如果参照第一胎抚育成本,添加第二个孩子将面临双倍的费用付出;而教育资金的投入是最为主要的问题,祖父母辈抚育多子女的经验不可复制。育儿资金投入被林林总总的商业竞争裹挟,给父母带来很大压力和焦虑。
篇2
1、夫妻双方均系独生子女的;
2、第一个孩子经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鉴定诊断结论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3、夫妻一方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妊娠的;
4、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
5、夫妻五方系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同等级因公伤残人员的;
6、再婚夫妻一方系生育两面三刀个子女后丧偶,另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要求生育子女的;
凡审核批准再生育子女的,除抱养又孕或者女方二十八周岁以上的之外,生育间隔期限应当在四年以上。
二、申请二胎生育指标的程序:
1、符合以上6项条件的夫妇可以申请二胎生育指标;
2、申请人须持双方单位的介绍信(写明年龄,婚姻状况,单位是否同意本人申请上报),个人申请(须签名,按指印、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证)第一个孩子的户口复印件(或法院判决书,调解书)的复印件,属于病残儿的附加县级以上医院鉴定书,收养第一个孩子的证件到办事处审核;
3、经审核后到办事处领取二胎申请表一式三份,按要求填写,加盖双方单位公章后,于第年三月份,七月份和十一月份报街道计生办;
4、街道计生办研究后,于每年三月份,七月份和十一月份写同局面报告上报区计生局进行审批。
三、其它省市再婚生二胎的政策
湖北省再婚二胎生育政策
湖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再婚的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这个政策是适用于夫妻双方二婚都换了人以后可以再生育,先离婚后复婚生育的,视同初婚,所以适用初婚的政策。
复婚和再婚是不一样的。复婚是指初婚的夫妻离异后又重新办理婚姻登记手续。而再婚,指原来的初婚夫妻离异后,各自又组成新的家庭。
农村夫妻初婚可生育二胎的有9个政策: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
2,第一胎生育的是女孩,经申请可以再生育一个;
3,男到独生女家落户;
4,双方都是归国华侨;
5,夫妻一方是二级乙等以上的伤残军人;
6,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
7,生育的第一个孩子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经过计划生育的医疗鉴定小组鉴定后,经申请可生育一胎;
8,夫妻一方两代以上是独生子女的;
9,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
山东省再婚二胎生育政策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25周岁,女方为再育的须年满30周岁。应在妊娠(怀孕)前持以下申办材料,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二孩生育证》。
申办材料:
1、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申请书;
2、夫妇双方的身份证、户口簿原件;
3、结婚证原件(再婚者须持离婚证);
4、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证明;
5、已收养子女的,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
6、具有《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
7、夫妻和孩子三人2寸合影一张。
广东省再婚二胎生育政策
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四)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五)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六)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篇3
【关键词】人口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 系统思维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20-03
一 线性思维下的生育政策严重影响社会发展
1.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之辨
线性思维,是指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置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于不顾,只用一因一果式的思维去做决断①。与其相对应,系统思维强调相互联系、复杂因果、开放、动态变化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关注联系和变化着的因素,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复杂性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做出决策。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质上具有复杂系统的开放与动态发展特征②。同时,人口过程是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以线性思维去制定人口政策,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因此,在面对生育政策这样复杂却又关乎民生的现实问题上,有必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准则,将系统思维纳入到放开二胎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中,以动态、多维和开放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和现实意义。
2.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弊端颇多
第一,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在“头痛医头”的思维定式上。这种政策受“马尔萨斯陷阱”的影响,认为人口增长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供给、加大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而限制人口增长是政策之必需。这种简单的一因一果式的线性思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实行的“一票否决”制,变相地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列为政府工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种强制性的“少生”政策由于一味追求出生率而显得用力过猛,由此给生育家庭带来的不幸不再赘述。
第二,又一种线性思维:认为只有计划生育能够降低生育率。这一种思维定式主要存在于计生界,这种思维定式忽略了社会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生育率的深层影响,而是简单认为只有计划生育才能导致生育率下降;计生管理工作力度的削弱会使社会生育率上升而不可能下降。正是由于上述误区,20多年来中国生育率的统计研究陷入了一个怪圈,即将低生育率的调查结果加以质疑和否定,而简单归因于出生漏报;然后大幅调高生育率估计并据此强调人口增长形势严峻,继续严格实
行生育控制,此后的调查便再现极低生育率,如此循环往复,延续多年③。
第三,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在不是处在低生育的边缘,而是已经进入低生育漩涡的中心。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已从2012 年拉开序幕,每年减少存量达200万~300万之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硬约束。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仍然高达 115,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人口生态安全,威胁社会的稳定和谐。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中国已经形成了低生育文化,“生得起养不起”已经成为年轻家庭的共同难题。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掉入了低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文化双重约束下的“超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低于1.3,这是一个不妙讯号。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失衡问题等诸多挑战④。
从养老的角度来讲,国际上的学者几乎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衰退、欧洲经济增长的低迷,是和其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企图从“低生育陷阱”中解脱出来,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将变得十分关键⑤。此外,从家庭幸福的角度看,累计已经有1.8亿政策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我国失独、伤独的家庭越来越多,规模目前已经数以百万计,可预见的将来将超过千万,而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将达到数以千万之众,他们将面临孤独终老、老无所依、老难所养、老难善终等诸多挑战⑥。
二 系统思维下二胎生育政策的走向
人口问题的动态性反映在,因为未来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当下,人口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人口发生突变的时候,那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这就是值得重视的“人口转折”。因此,制定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必须要根据几十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估,从而结合当下制定最适合中国的生育政策。
1.学界对当下该采取怎样的二胎政策存在很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是不能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全面放开二胎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⑦。2014年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会上也采纳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多生9000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
第二种观点提倡分阶段放开二胎。原因是自2014年单独放开二胎开始实施到现在才一年时间,不少家庭还在准备阶段,估计2015年申请二胎人数会比2014年的数额增加。此种观点主张按照年龄段逐步放开二胎生育,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生育⑧。
第三种观点呼吁应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单独二胎”实施后“遇冷”,“单独二胎”已无法缓解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政府应加快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推进。⑨
第四种观点主张取消生育限制,实行自由生育。持该意见的人士认为,不仅政策限制生育的理由不复存在,而且需要大力鼓励生育来应对新人口危机。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口的少子化趋势由来已久,从2003~2013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徘徊在1500万到1700万之间,比1983~1993年的年平均水平萎缩了30%⑩。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十年,中国22岁~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至目前的60%以下。即使生育率显著提升,也难以避免出生人口的急剧萎缩?。
2.二胎政策是对线性思维下人口危机的补救,应认清形势,迅速放开二胎
以上几种观点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争论中第一种观点夸大了对放开二胎政策之后生育率回升的预期,并认为人口总和生育率1.7已达到预期,置人口世代更替率2.3于不顾;第二种观点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各省份二胎申请者大大低于相关部门预期申请数,我们所要做的是审时度势,及时放开二胎提高生育率,而不是在“遇冷”情况下原地踏步,因此当前低生育率的形势已无“分阶段、分年龄”的必要;而第四种观点所提倡的生育自由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人们从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中突然“解放”出来,不仅对于单个家庭来说人口质量和整个社会的人口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引起的全民心理动荡将无法预测。
社会科学的研究,最基本原则的就是不能脱离社会事实。在二胎政策上,必须基于中国低生育率水平以及老龄化问题严峻的社会事实,主张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是系统地结合人口、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下的必要措施。
第一,从人口发展的状况来看,放开二胎政策是政策调整之必需。有数据显示,如果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即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6~2029年出现,高峰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4.01亿人。而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且生育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则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3~2025年出现,高峰时期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3.92亿人。也就是说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整等带来巨大好处。
第二,从养老角度来看,全面放开二胎能够缓解当前和未来老龄化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严峻挑战,而放开二胎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基数,改变现有人口格局,并且能够增加20年后劳动就业人口,从而缓解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的局面。
第三,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的增长是和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社会政策调整,使得社会生育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和适宜的水平。
三 系统思维下生育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多维因素
1.人口政策的转变需要更大的勇气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历史的惯性,相当一部分人的人口意识依然表现得过于陈旧和偏颇。目前的人口规划与其说缺乏的是智慧,不如说是勇气。如果规划者忽视国内学界已经比较成熟的建言,将会因人口规划的错误和滞后,给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2.计划生育政策应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社会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紧密相关,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人口在数量上的合理性,而不关注与之相配套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的话,那现有低生育率的格局则很难得到改变。
有学者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提出鼓励生育背后需要配套的保障服务做支撑。为降低家庭内部的生育成本,保护年轻家庭的生育积极性,国家和政府要在怀孕生育、带薪休假、优生指导、孩子入托、上学、医疗等诸多方面全面采取生育友好、孩子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公共政策,鼓励结婚和生育,优化生育关怀、福利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给家庭生育减负,给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政治上地位、经济上实惠,全面营造生育二孩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3.改变生育理念,从“人”的角度做决策
第一,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代表取消计划生育。在中国,长期存在“计划生育”被等同于“少生少育”的理解误区。假如生育确实应该并且可以被“计划”,那么这样的“计划”也应该是双向的: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高时,这时的“计划”应该是“节制生育”;而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低时,那么这时的“计划”就应该是“鼓励生育”了?。
第二,在关注人口数量的同时,应当关注生育质量,即“优生”政策应到位。生育政策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口数量,还应当涵盖人口质量的内容。中国目前的“优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有明显血缘关系禁止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由于中国整体医学水平和民众的医疗常识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生工作在宣传、普及和应用方面还将面临很多困难。
第三,人口政策是对人的政策,不能仅以经济理性去思考,而更应该将人文关怀更多考虑在内。针对线性思维下计划生育政策对无数个家庭造成的创伤、对不断增长的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带来的困难,以及人口严重老龄化的难题,顶层设计者应该听一听民众的反响和意见,或做出应有的弥补,或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改变现有政策,未来的政策调整也应如此。统计与精算是政策决定之必需,而是否注重人文关怀却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注 释
①唐钧.从计生和延迟退休看社会政策切忌线性思维[N].中国经济时报,2014.02.27
②陈勇.从复杂系统思维透视科学发展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18
③陈剑.应迅速放开二胎[J].中国经济报告,2014(11):52~55
④⑥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J].人口与社会,2015(2):3~9.
⑤乔晓春.从“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看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5(2):26~33
⑦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⑧太平洋亲子网.2015全面放开二胎最新消息[EB/OL].http://.cn/qzbd/1282092. html
⑨东方早报.中国2年内全面放开二胎?[N].东方早报,2014.10.18
⑩梁建章、黄文政、李建新.人口危机挑战中国 放开生育刻不容缓[J].决策与信息,2015(2):10~61
篇4
1992年11月的一天晚上,她被陕西省商州市板桥乡的计生队抓起来,推上一辆手扶拖拉机,顶着寒风来到15公里之外的乡卫生院,做“自愿”结扎手术。
在没有暖气的手术室里,医生打开她的腹腔。这时停电了。医生于是坐等来电。 40分钟过去了,医生让护士点起蜡烛,开始做手术。此时,效力已过。
阎梅说:“幸好我没有死。”
在当年,有阎梅这样遭遇的育龄妇女不在少数。那一年,作为中国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12年。
两个宝宝的惊喜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计划生育政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只生一个好。”
20多年来,这句口号在广大衣村俯拾即是,甚至“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样的极端标语也在个别地方出现了。
“城市一孩,农村一孩半,少数民族地区三孩,80%的农牧区没有限制”,中国逐渐形成如此生育模型,并成为国际上人口控制的楷模。
转眼又过了12年,到了2004年。
2岁的儿子在身边蹦蹦跳跳,微微隆起的肚子已在孕育新的生命,幸福的上海妈妈陆颖芸,怀孕4个多月就在家里安心等待第二个宝宝的降生。
35岁的陆颖芸是上海一家事业单位的财务,和丈夫一样,都是家里独苗的他们忘不了童年的孤单。“那个年代还不提倡计划生育,同学、朋友家里都是兄弟姐妹成群,于是就老幻想要是有个妹妹、弟弟的该多好。”
今年5月,陆颖芸再次怀孕。恰好,新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在半个月前生效,取消了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夫妇(如双方均是独生子女)必须间隔4年再生育的限制。
这个新条例在取消生育间隔的同时,也将可以生育二胎的人群涵盖到13种情况。
今年9月,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10多个国家驻沪总领馆官员做专题介绍,表明上海在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同时,不提倡丁克家庭,取消原先对婚后无子女夫妻在退休时给予一次性奖励的政策。
新举动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兴趣。有报道称“中国的计生政策即将做出重大调整”。与“只生一个好”对应的另一句话――“一个家庭两个孩子的政策更合适”也成了万众瞩目的话题。
微调从上世纪就开始了
要说起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属不得已。
从1949年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为遏制人口过陕增长的势头,中国政府只好采取“急刹车”办法,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提倡―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不过,在这期间,中国事实上也在微调生育政策,如80年代中期,就对农村的生育政策做了适度调整。
到了90年代后期以后,情况又有了变化。新华社2000年报道说,中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出台法规,规定均为独生子女的城镇夫妻,可以自愿生育第二个孩子。
新华社说,由于此前中国多数省份已允许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农村夫妻生育二胎,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多数独生子女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
2000年5月7日,中国政府《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提出今后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要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政策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专家宋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多数省份允许城镇独生子女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是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的微调,这符合国情。
而农村的情况也与以前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包括结扎、宫内节育器、避孕药、、避孕膏膜等在内的各种短期或长期避孕方法。
所谓“知情选择”就是要确保已婚育龄妇女在选择避孕方法时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这是2001年12月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作出的明确规定。
本文开头提到的阎梅式的故事,慢慢听到得少了。如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对计生工作者形象的描述:我们正从过去“可恨的人”、“可怜的人”变成“可爱的人”。
多数省放开了二胎生育间隔
最近,部分城市实行的取消生育间隔的新措施,实际上对生育两个孩子的条件作了“更符合人性”的进一步放宽。上海不是第一例。
两年前的7月,湖南就对该省的计划生育条例做了调整,扩大了育龄妇女生育二胎的范围。同年8月,浙江省也调整了计划生育条例,对生育间隔不再做硬性规定。9月,安徽省也出台类似举措。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新版《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按照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旧条例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不得少于4年,女方年龄不得低于28周岁”;新条例中修订为,依照条例规定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只要符合“生育间隔不少于4年”和“女方年龄不低于28周岁”两者中的任一条,即可生育第二个子女。
今年10月14日出版的《法制日报》援引张维庆主任的话说,各地方新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突出了依法行政、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的思想,普遍取消了一些行政审批制度,修订了各种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收费和罚款项目,如二胎生育调节费等。多数省放宽了二胎生育间隔,吉林、上海、海南三地取消了生育间隔。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人口学博士任远目前受命担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课题组研究员。他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根据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的规定,20年后,由于进入生育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中国城镇将自然过渡到大部分家庭都符合生育二胎的政策条件。
目前仅是针对特殊人群
专家认为,部分地区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的微调,有利于调整城镇和农村人口比例,减缓人口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
以上海为例,连续11年的人口负增长后,劳动力结构日益老化,人口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型社会演进。早在1979年,上海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数量超过10%,提前全国20年迎来银潮。
“从2006年起,上海劳动力适龄人口总数将逐步减少。届时,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巨大压力。”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谢玲丽说。
近20年来上海年出生人数峰值为22万,低谷仅为7万,专家预测新的生育高峰要到2006年才开始。
“年龄结构的多峰谷交错现象对教育、卫生、就业、医疗和养老等产生交替性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不利于上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复旦大学人口所所长彭希哲对《望东方周刊》说。
“压力之下,上海一直在争取积极的生育政策。”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常务副所长周海旺告诉记者。
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3年的调查表明,15.17%的城市受访者希望生育2个孩子,而且生育意愿与年龄、文化和经济收入成正比,高收入和高学历家庭最想拥有两个宝宝。
“从研究者的角度讲,最理想人口的政策就是尽可能地符合人们的生育意愿。”周海旺对《望东方周刊》说。
在2002年上海举办的人口与发展论坛上,时任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周剑萍就曾建议:“建立人口出生公众预报制度,同时,取消对计划内第二孩的生育间隔规定……2010年左右达到生育高峰后,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允许普遍生育两个孩子。”
张维庆表示,这样的调整仅仅是针对特殊人群。“我们讲大政策的稳定,大政策稳定就是说,主流人群的政策要稳定,特殊人群的政策可以微调。”
基本国策毫不动摇
张维庆的说法,实际上表明了,作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会做大的调整。
媒体说,“一个家庭两个孩子的政策更合适”这句话出自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之口。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邬沧萍表示:“这是于学军作为个人意见来谈的。”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调研员顾海路告诉《望东方周刊》,于学军说这句话既非官方意见,也非个人意见,而是作为一个学者的意见。他表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于学军尚未担任该司司长。
顾海路说,从目前来看,人口政策还没有松动的迹象。“计划生育是国策,不是我们政策法规司说了算的。如果有大的调整,那也是由中央做出决策。”
于学军在另外一个场合也表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在还没有出台这样的政策。我们现在正在做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待结果出来后我们会向中央提出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段成荣教授评论道,“比较一下最近几年的政策,其实没有松动。”
于学军认为,一些地方生育政策的变化只能说是在国家总的生育政策范围之内所做的微调,在政策上和指标上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并没有突破或超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则范围。
想生不一定能生
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允许在一定条件下生育二胎,但中国多数城镇年轻夫妻事实上无意要第二个孩子。
经济的压力、个人价值诉求的提高以及社会养老体系的建立等使得现代城市人有了不同以往的生育文化。“生育文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在心理上起着深层次的阻滞或推动作用。”彭希哲所长告诉《望东方周刊》。
还在2000年,黑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就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100240名20至30岁的被调查者中,表示不想生两个孩子的占69.9%。上海去年的调查表明,想要二胎的人也只有15.17%。
“以目前0.4%的总和生育率为基数,如果50%的符合者生育了二胎,总和生育率最多回升到1.4%―1.5%,仍然处于低生育率范围。可以肯定的是,上海不会在短时期再度扩大生育二胎的范围。”周海旺说。
新条例颁布之初,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了20649名现场访问者的 18―30岁年轻人生育意愿调查发现,青年一代的生育意愿已降到20年来的最低,打算生育孩子的平均数为“1.10'’,较20年前的“2.04'’几乎缩减一半。
独自经营广告公司的崔丽是那种特别嚷嚷着要生二胎的人,但落实到行动上,却是不可能。
已有一个7岁孩子的她终日忙于经商,儿子由外祖母带着,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老人已感力不从心,崔丽不得不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功课。她告诉《望东方周刊》:“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根本没有精力管教。”
最想要两个孩子的群体之一当数“海归”。年届不惑的李双龙留学日本11年,回国任教后带回了一双儿女。
虽然4口之家被朋友视为美满,但是李双龙却一脸疲惫。“教育支出成了国内家庭最大的一笔投资。尽管我们夫妻双方都是上班族,但经济和精力上的压力比以前大很多。”
独生子女奖励、独生子女家属医疗补助……李双龙发现和孩子有关的很多制度都和一胎制挂钩,“这和日本有很大区别。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可以享受单位的医疗补助福利,我们还得面临着孩子健康支出的压力”。
那么将来呢,按照任远的“过渡理论”,20年后,大部分城镇家庭都符合生育二胎的政策条件,届时,中国会不会迎来人口猛增的高峰?
张维庆向媒体表示:这个我们测算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允许生两个孩子,从人口总量上来讲不会增加多少。第一,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他们结婚不一定都生两个,现在一个孩子不要的也多的是。他们也不一定养得起。另外,城市人口只是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多,但对中国的人口总量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口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管怎么说,庞大的人口,既是中国的资源,也仍然是中国的巨大拖累。
任远博士说,中国人口总数已达13亿,已经超过了目前技术条件下的社会承载力,致使人口、土地和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且今后20年里看不到矛盾的任何缓解迹象。
任远透露,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等数十家单位正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进行严密监测,未来人口在哪一年达到最高峰,各家单位的监测数据并不相同,但最保守的判断是在 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达到15亿,在2043年左右达到15.5亿,不超过16亿。
篇5
从丁克到“多宝鱼”俱乐部
于小慧现在每天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一个叫“多宝鱼”俱乐部的网页,看看大家又聊了些什么。这是一个专门讨论生二胎的论坛,于小慧喜欢上这里,就是因为这个有趣的名字――多宝鱼。在这里,生二胎的妈妈都称为“二宝妈”,大的孩子叫大宝,小的那个叫小宝,偶尔还会有“三宝妈”出现。
根据市人口计生委的统计,上海现在每年新出生人口中的计划内二胎生育数量逐年增多,2005年为2910人,2006年3177人,2007年达到3934人。考虑到还有非计划内的二胎生育,实际的数量超过这些数字。
于小慧今年30岁,老公比她小两岁,两人都是独生子女。2007年结婚的时候,他们就听说了上海推出的“生二胎”政策――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小慧开玩笑地说:“以后我们就生两个。”于小慧是小学老师,一直很喜欢小孩,她觉得一个小孩实在太孤单了,如果能有兄弟姐妹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小慧的老公是做生意的,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他也很赞同老婆的想法。现在,女儿已经28个月了,小慧顺利地怀了第二胎。
30岁当两个孩子的妈妈,3年里生两个,这种情况在30年前算不上什么,在内地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也算不上什么,但是在上海这个大城市里,于小慧的情况就变得有些特殊了。是让人羡慕多一点,还是让人不可思议多一点?
论坛里常有人发帖问:“奇怪,为什么会有人想生二胎?”有的人还提出了在上海不生二胎的20条理由。比如,“生孩子实在太疼了,打死我也不想再遭罪”、“一个小孩都带不过来,已经精疲力竭了”、“现在已经不能指望养儿防老了,所以还是趁年轻,少生孩子多赚钱”、“我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了,100万没有了,可不想再生了”……在他们认为,生二胎的人都是脑子有问题,吃饱了没事干,不求上进的,或者是因为第一胎生了个女儿,特别想生儿子的。
大家有这种观点很正常,因为这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执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只生一个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现在养孩子的费用越来越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很多大城市开始流行丁克家庭,这些夫妻学历高、收入高,还是坚决不要孩子,能说出许许多多不生育的理由。去年,在一个关于上海白领女性的生育调查中,有14.3%明确表示不打算要孩子,还有25.3%的白领认为婚后要不要孩子无所谓,明确打算要孩子的白领中,近九成也表示“现在不急于要”。
有人想生两个,苦于政策不允许;有人可以生两个,但是一个都不要。这就是围城现象。二宝妈们常在网上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她们不是人人都像于小慧这么幸运,有很多是计划外的生二胎,孩子领不上准生证,报不上户口,除非是交罚款。罚款又称社会抚养费,按照规定,是上一年家庭年人均收入的6倍,在上海,这个数字少说也得十几万。“不是说罚不起,只是觉得这钱太冤枉。”“不能因为父母有兄弟姐妹,所以小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这话说不过去。”“有这个经济条件抚养两个孩子的,偏偏不让我们生;没这个条件的倒是一个接一个的生,这算什么?”
到底要不要放开“生二胎”的政策?这些年,人口专家也很头疼。上海从1992年开始,每年的死亡人数都超过出生人数,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目前已经接近日本、瑞典等世界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水平。去年两会的时候,曾有专家提出放开“生二胎”政策,只要夫妻两人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就可以生二胎,因为一刀切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上海实行起来已经有点尴尬了。这两年,很多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发达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等的政府都是想尽办法鼓励年轻人生小孩,以缓解老龄化的现象,但还是很难阻止生育率下降的势头。生育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上海人应该趁早应变起来。
一个全职家庭主妇配两个保姆
在“多宝鱼”俱乐部里,大部分的二宝妈是全职的家庭主妇,老公负责赚钱养家,她们在家里带孩子,这也是公认的比较好的二宝家庭的模式。“毕竟,孩子还是在自己身边比较亲一点。”
藤小姐32岁,原本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会计,年薪12万。老公比她大5岁,在一家外企500强公司做销售经理,年薪30万。结婚两年后,他们生了大女儿。这样的三口之家,算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藤小姐说:“我们原本没想过生二胎,后来老公跳槽到这家外企,接触了很多老外的家庭,眼红人家有儿有女,就回来和我商量,要再生一个。”因为不符合生二胎的政策,夫妇俩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选择去香港生产,花了10万多,“相对于罚款来说,这个价格还便宜一点。”
去年年底,藤小姐生了小女儿之后就辞职了,留在家里做家庭主妇。“现在两个孩子的开销多大?”她仔细算了一下说:“差不多每个5000元。”小的每月固定支出是奶粉和尿片,3000多元;大的现在上幼儿园早教班了,每月学费1200元,再加上一些不固定的衣服玩具等等,以及家里两个保姆的工资。藤小姐现在请了个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做家务,一个负责带大宝。
“生得起,也要养得起。”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像藤小姐这样的一个四口之家,初算下来,每月的家庭支出得2万元。虽然在采访中,很多二宝妈对经济的问题都有比较一致的回答:“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她们认为说,多一个孩子就成本来说,也许会增加一点,但不会倍翻,因为像衣服、摇篮、婴儿车、婴儿床、玩具等等,基本上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有的二宝妈甚至说,想再生一个的理由就是为了节约资源,因为现在小孩子的东西太贵了,一辆童车两千块,一个小床一千块,没多少时间就不能用了,实在太可惜。她们说的是有理,可这些仅限于孩子小时候的生活开销。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大头的开销是在长大后的学费、医费、结婚费等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上的准备,大家是不敢轻易生二胎的。相对来说,生二胎的家庭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房无贷、有车,是最基本的配备。
家庭主妇不好当,要放弃很多个人的时间,放弃自己的工作,放弃自己的爱好等等。藤小姐说,现在最累的就是晚上,哄两个小孩子睡觉。“大宝睡小床,小宝挤在我们夫妻中间,晚上一会要给小宝喂奶,一会要给大宝盖被子,如果有一个哭了,赶紧得抱走,否则就要吵醒第二个。”一夜都很折腾!如果遇上有哪个孩子生病了,那就更累了,“小朋友抵抗力差,而且他们总在一起,相互传染的机会很高,所以一定要把她们隔离开。”
好在现在是网络时代,有了网络什么都有了。二宝家庭的经济条件好,家庭主妇们也不会亏待自己,该请保姆的请保姆,该瘦身的瘦身,该买衣服的买衣服,看看,在“多宝鱼”俱乐部里有那么多二宝妈们在聊天,她们聊天的话题并不仅仅是育儿经,还有到哪里去做脸,到哪里去买衣服,到哪里去旅游等等……这种生活还是挺让人羡慕的。
“双独”家庭的“4+2+2”新模式
飞扬是“多宝鱼”俱乐部里年纪最小的一位,今年27岁,“飞扬”是她的网名,因为大儿子叫飞飞,小儿子叫扬扬。采访她的那天,正好赶上她要去参加老公的同学的婚礼。她穿着一套水蓝色的小礼服,脚踩5厘米的高跟鞋,身材纤细高挑,真的是神采飞扬,完全看不出是生过两个孩子的女人。飞扬说:“这就是早生的好处,身材恢复了快。”
飞扬大学一毕业就结婚了,老公是高中同学,恋爱了4年,“当时是意外怀孕,既然有了孩子,只能早点结婚。”大宝3岁的时候,她又生了小宝,“主要是因为父母的强烈要求,因为大宝一直是我父母带,所以公婆有点不高兴,他们也想带孙子。我和老公想了想觉得也不错,反正有人带嘛,趁着年轻就再生一个。” 现在大宝已经上幼儿园,小宝一岁半,马上也要上幼儿园,“一个在我父母家,一个在公婆家。”平时周一到周五,飞扬和老公也不做饭,轮流去父母家吃饭,顺便看看儿子们,等到周末有空的时候再把两个孩子接回家,来个大团圆。在经济方面,小夫妻也不用担心,儿子们平时的生活开销都由父母承担,他们每月只要支付大宝的幼儿园学费,以及周末时带两个孩子出去玩的费用,算下来就3000多元。
飞扬和老公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这两年,随着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双独家庭”也在考虑是不是要生二胎。市人口计生委曾对4800名20~30岁的成年独生子女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成年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正在提高,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想“生二胎”。但是,想归想,实践的人不多……这应该是和年轻人目前承受的压力有关,如今,一提到80后的独生子女就让人想到“房奴”、“剩女”、“卡奴”、“月光族”……他们在经济上难独立,生活上也难独立,大部分人还是感叹:“一个也生不起,不想变成‘孩奴’。”
很多人羡慕飞扬,说她好福气,生了孩子又不用自己带,真是潇洒。显然,这一切全是父母的功劳。调查显示,相较60后、70后的人生二胎,80后的人生二胎,更多的是受父母的影响。有的父母甚至会说:“你们生,我们负责养。” 这就是独生子女的优势,大家都说现在是“4+2+1”的家庭模式,对4位中老年的家长来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多加一个也无妨。
也有人说这是啃老,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还要生两个,那是不负责任,给老人增加负担。但现实的国情就是如此,在中国社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联系就是如此的紧密,不管你是生一个,还是生两个,都得靠父母带。父母忙不过来,不方便的,经济条件一般的,那就带一个;父母有空,经济条件又好的,那就带两个。
从家庭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说,专家也建议“4+2+2”的模式。因为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只生一个孩子的话,将来等他们老了,这个孩子要面临需要照顾2位低龄老人以及4位高龄老人的重担。但如果独生子女能生育2个孩子,将来他们老了就可以有2个孩子照顾,他们的父母则有2个孙辈照顾。在家庭里,老人有老伴、子女等互相照顾,可以减轻未来社会的养老负担。
一边给女儿喂奶,一边管儿子功课
蒋云做梦也想不到,35岁的她现在一边要给6个月的女儿喂奶,一边要管7岁儿子的功课,这一切都是因为去年那次意外的怀孕。“老公知道我怀孕之后高兴了不得了,一定要这个孩子。” 有人说,一个家庭是不是会生第二胎关键看男人,女人到了生儿育女的年纪自然母性大发,十之八九都喜欢小孩,但是男人比较理性,如果他真的喜欢小孩,就会考虑成熟了,再生下来。
俗话说的好,一子一女凑成个“好”字,人生也完美了。可是两个孩子带来的麻烦真是不少,“不光是经济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以前,也有人提醒过蒋云,说现在养一个孩子就不容易,把所有的爱给他都不够,为什么还想养两个呢?蒋云的回答是:“母爱是无穷尽的,分给两个孩子是每人一份,不会变成每人半份。”这话说得很对,但是再想想,爱无穷尽,精力有穷尽!一天只有24小时,分给这个多一点,就会分给另一个少一点,这样到了孩子的眼里就是父母偏心。就好像最近,儿子的老师说他成绩下降了,蒋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忽视了儿子,原本应该每天给他默生字的,可现在因为要照顾小的,她没那么多时间。现在只希望,老公的工作能少一点,尽量多抽点时间陪儿子。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几十年,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的一份爱给了一个小孩,一份财产也给一个小孩,这避免了很多的矛盾和纷争。现在,二宝家庭里又出现了两个孩子,他们在一起时,难免会有争分吃醋的时候,小的时候争妈妈,争玩具,争衣服,长大了要比学习成绩,比工作比挣钱,甚至比男(女)朋友,比得到的父母的财产……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和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大难题。
值得欣慰的是,小朋友之间虽然会争风吃醋,但是手足之情始终是一种天性。在家里,大宝可能会和小宝吵架……可是到了外面,他们总是一伙的,大的一定会好好保护小的。就好像藤小姐家的大宝,每次看到妈妈给妹妹喂奶,她就不高兴,会扑过来说:“这是我的妈呀。”但若一转眼,有人想抱妹妹的话,她马上要跳起来说:“这是我们家的妹妹。”那副样子可爱极了。蒋云的儿子现在也时常摆出一副大哥哥的架势,逢人便夸自己的妹妹可爱,还说将来要去参加妹妹的家长会。这让我们想起了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西弗尔一家兄妹四人每天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但是到了紧要关头,他们都会互相帮助。如迈克听到别人乱传妹妹卡萝尔的是非,他会和一个班的男生打架。这就是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也是二宝妈们最初的理想,给自己的宝贝一个亲人。
篇6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二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7.06.220
1 调查背景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全面二孩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新的生育政策背景下,真正受到冲击的正是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出生为主的独生子女这一历史特殊人群。本次研究的核心是二胎背景下的理工科高校女性教师真实境况。通过此问题的调查研究,旨在改善高等教育女性的生存不利环境,丰富妇女发展理论,深化女性主义理论,为当代高校理工科女教师走出发展困境,进一步提升自己提供新的思考。
2 调查研究的设计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主要以松江大学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50份,成功回收有效问卷120份,从而得到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级别人群对于二胎政策的多方数据。
2.2 样本的基本特征
问卷调查中,样本基本特征通过6个问题设立:性别、年龄、职称程度、您本人是否独生子女、您的配偶是否独生子女、婚育状况。此次被访人中,男性为26人,女性为94人,分别占总数的22%和78%。同时,调查对象集中于本校机械学院、汽车学院等工科学院。
从以上基本特征还可以分析出:
(1)30岁到50岁者,总占比86%,而这一人群正是二胎政策会真正影响的主力军,他们的真实意愿对二胎国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高校教师基本都是高学历,中级和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占比88%,也是对二胎政策真正回应的主要对象。
(3)本人非独生子女的占比67%,配偶非独生子女占70%。此数据显示,原生家庭中有弟兄姐妹的经历者仍然占大比例。这有可能是二胎政策正向发展的有利因素。
2.3 调查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渠道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引入了“提出问题―设计问卷―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具体的方法如下所示:
(1)随机口头调查与问卷调查结合法。通过阅读相关政府文件和网站,了解上海市二胎政策的具体规定,为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同时,通过对问卷进行科学、准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为本报告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为报告的最终结论提供了数据支持。
(2)数量研究法。通过对本次调查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支撑,分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对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
(3)对比分析法。在对问卷进行整理后,从年龄、职称级别、性别、现有小孩数等多角度对调查对象的生育意愿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一定程度上预测出二胎政策对高校教师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校工会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3 高校教师对“二胎生育意愿”问卷调查
3.1 生育观念
调查人群理想的家庭子女数目,其中只有7%的教师坚定选择只要一个孩子,赞同有两个孩子的人数高达85%。而从自身角度出发,不要二胎的占22%,愿意自己生育二胎的占47%,不一定的占31%。说明出于现实多种原因的考虑,至少15%的教师是放弃理想模式,是迫不得已选择了只要一个孩子。接近一半的教师是选择二胎政策的。
(1)主张生育二胎的原因中,排名依次是一个孩子孤单不利于成长(80%)、危机感(失独危险)20%、其他(10%)、自己未来的保障(7%)、长辈压力(5%)、坚决不要(3%)、头胎男孩想要女孩(3%)。可以分析出,高校教师关注点首先是从头胎孩子的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培养更优秀的后代,这也非常符合教师的孩子基本都很优秀的世俗看法,因为父母在教育界,眼界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出于自身的考虑养育二胎的也有27%,譬如老年的保障和失独的风险。其他出于外界压力的原因也有21%,说明在要二胎的问题上,环境压力有但不居主要原因。
(2)主张不要二胎的原因,排名依次是3岁前无人照顾(60%);养育孩子很费力(50%);高龄生育危险(28%);经济压力(23%);社会保障体系不全,有后顾之忧(22%);影响个人工作事业发展(13%);身体不好,怕孩子不健康(10%);其他(2%)。调查显示,首先不要二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仍然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成长担忧。其次是高龄生育危险的现实,这个二胎政策的实行对目前高校女教师最大的冲击是年龄问题。众所周知,最佳生育年龄是26岁到30岁。此次调查中,30岁到50岁占了86%,所以,高校女教师对生育二胎都有高龄忧患。不要二胎,心有不甘,恐错失机会。要二胎,也有自己身体的担忧。再次是经济压力以及养老问题,我们素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这也是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观念。最后是高校教师工作事业和孩子健康的影响。
3.2 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组成中最重要的细胞。二胎政策,最先影响的就是家庭。在调查中,调查对象的25%认为该政策影响大,影响不大或者没影响的占到73%。说明,高校教师相对是个稳定阶层,此项政策对教师家庭发展没有极大影响。在生育二胎对家庭的具体影响上,排名依次是经济状况基本允许(50%);职业生涯影响(22%);家庭负担难以承受(15%);完全能承受(13%);其他(10%)。从家庭经济看,二胎政策对高校教师的家庭负担上不占主要影响,只有15%难以承受。但排名第二的职业生涯影响显示,该项政策对教个人事业前景的发展上有较重大影响。
3.3 对个体的影响
在直接对个体的影响度上,样本数据中的58%认为对职业发展有影响。这和生育二胎影响因素63%的教师认为来自职场压力不谋而合。同时,针对女教师的影响力中,42%认为会延缓职业发展。由此推断,个体影响中,工作仍然是教师个人最大的保障。换句话说,最大的安全感来自工作。
4 调查建议
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对此项国策还是非常地认同。在高校中,二胎政策的执行,在一定时期内,会引起女教师生育的高峰,特别是高龄生育者。所以建议:
一是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配合。以确保生育期间,法律给予母亲充分的福利保障,减轻职业压力,保证再生育女教师的用工、工资、福利、休假等相应的权利,捍卫职工权益,分担养育子女成本。
二是提供有力的卫生健康支持。充分发挥卫生资源丰富的优势,畅通服务渠道,开展生育评估、生育指导、告知风险、提醒日常注意事项等工作,积极引导高校教师的家庭优生优育。特别是面对高龄生育的教师,更要做好以上工作,减轻女教师的心理负担。
三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否愿意养育二胎的教师,很大程度上考虑了第一个孩子的成长感受以及教育资源的运用。所以为了二胎政策的实施,教育部门也要慎重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
四是客观宣传二胎政策的影响,树立正确生育观念。孩子既是个体问题,家庭问题;也是关乎社会,关乎国家未来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避免性别歧视问题,降低性别失调比例。
5 结 论
通过此项调查,我们发现本校高校教师对二胎政策有比较全面理性的认识,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方面也很理性。通过调查,我们也对高校教师在生育意愿、生育观念、生育态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此次随机调查是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部分工科院系进行的,大量样本是高校理工科出身的女性教师。因此,该调查结果在同类型高校应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支出;养老
一、引言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称为进入老年化社会,超过 14%称为进入老年社会,超过 24%(有的超过 20%)称为进入超老年社会。泰州市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良好,且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导致泰州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2010年泰州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4%,预计2020年将达到20%,2030年超过30%,可见泰州市人口已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
二、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国于2014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预计2014年前后生育率会发生显著变化。根据泰州市育龄妇女(15~49岁)计算的一般生育率(一年内出生人口/该年年中育龄妇女数)2000年是28‰,2010年是28.5‰,生育率水平比较稳定。由于一般生育率不像粗出生率那样容易受人口总量影响,可假设泰州市以后一般生育率水平保持28‰不变,以此作为一般生育率低方案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根据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资料通过生命年龄移算法预测未来30年人口发展情况,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生育率会发生多大变化,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夫妇有多少选择生育了二胎呢? 2013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的6万多户样本数据显示60.8%的已育一孩的“单独”夫妇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但实际情况表明有生育二胎意愿并付诸行动的人数并不多。截至2014年8月,全国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仅70万对申请生二孩。而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二胎方案”的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农村地区到现在总和生育率也全部低于1.6。由于现阶段没有泰州市二胎生育率的详细调查结果,本文参照已试点二胎政策地区生育率,假设泰州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总和生育率最高会升至1.6(2010年该数据为1.02),据此假设泰州市一般生育率将和总和生育率一样上升相同幅度,从28‰上升为44‰,以此作为一般生育率高方案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结果如表2所示。
(二)泰州市人口老龄化特点
1. 超少子化和高老龄化现象并存
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于15%,被称为超少子化。2010年泰州市该比例只有12%,表2显示在总和生育率达到1.6的情况下,未来30年该比例平均值也仅为13.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两种生育模式下皆居高不下,低生育模式下在2045年达到35.7%,高生育模式下亦超过30%。
2. 未富先老
根据 2007 年国际统计年鉴,在有统计数据的排名前十的老龄化国家中,人均国民收入平均为 32232 美元。日本在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4%时,人均 GDP为38555 美元。泰州市2013年人均GDP为人民币64917元,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约合10321美元,和日本相距甚远。
3. 单独二胎政策优化人口结构,但增加社会抚养比
老少比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和0~14岁人口的比例,若该值超过30%,则为老年型社会。2010年泰州市老少比119%,此后不断增加。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到单独二胎政策大幅降低了老少比。通常把社会抚养比低于53%的时期视为人口红利期。若不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泰州市人口红利期可持续到2030年前,反之不到2025年人口红利期就会结束。社会抚养比于2045年将高达80.6%。
三、人口老龄化对泰州市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给泰州市带来深远影响,下文主要用一般生育率为44‰的人口预测结果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泰州市的影响。
1. 老龄化导致社会消费结构改变,养老服务市场跟不上时代需要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变化对商品和服务有着特殊要求,食品、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消费项目。有关食品、医疗服务的负面新闻时有报道。医疗服务、保健品价格居高不下,相关行业呈现散、乱、差、弱现象。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稀缺,老年人仅有的一些娱乐活动例如广场舞却饱受诟病。当前很多家庭第三代只有一个孩子,若生育二胎,未来30年内一对夫妇需要在照顾一到二个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四位甚至更多老人,单独靠家庭难以兼顾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等事务逐步向社会转移,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2. 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供求缺口不断扩大
劳动力供给数量=适龄劳动力人口×适龄人口劳动参与率+65岁及以上老龄劳动力×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根据泰州市五普和六普数据可假设泰州未来适龄劳动力人口劳动参与率为83%,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为32%。从前面的人口数量预测可知未来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且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若未来30年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求缺口会更大。劳动力供求缺口扩大将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削弱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
3. 老龄化增加社保基金支出,社保基金入不敷出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泰州市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逐年上升。2011~2013年泰州市社会保障水平分别为2.79%、3.13%和3.37%,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深化和基本退休金持续上涨,未来社保基金支出将持续增加。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是男60岁、女55岁,考虑到未来延长退休年龄几乎是必然选择,按65岁标准作为退休年龄对泰州市未来30年社会保障支出适度区间进行预测,结果见表3。
表3显示,如果不追求高福利水平而仅仅达到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到2015年泰州市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位于GDP14.2 %~16%区间内,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十分巨大,若社保基金没有开发新的资金来源,入不敷出现象会恶化。
四、应对泰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当前,解决泰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1. 顶层制度设计适度前瞻
(1)调整生育政策
在总和生育率1.6的条件下,泰州市未来30年人口结构依然处于失衡状态。考虑到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只有做到顶层制度设计适度超前才能有备无患。从现在起鼓励单独夫妇生育二胎。可以通过税赋减免、增加假期、免费医疗等措施促进生育率提高,缓解人口老化问题。根据泰州市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人数变化趋势来看,选择2020年作为全部放开生育政策的起始年全部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会使人口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2)完善人口引进制度
为解决未来适龄劳动力人口大幅减少的问题,考虑到泰州是个人口净流出地区,泰州市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适龄劳动力来泰工作。例如泰州市应对外来人口安家落户、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增强对泰州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提高泰州市宜居城市口碑,吸引更多的外来适龄人口。
(3)创新弹性退休制度
低龄老年人具有熟练的工作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足够应付工作的身体,若其继续工作不仅可以缓解劳动力供求缺口,还可以缓解社保基金压力。
(4)促进要素流向养老事业
为进入老龄产业的社会资本提供优惠政策。例如对养老机构前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建成机构运营提供津贴,养老机构需要改建扩建时提供社会资金募集的便利,有效盘活机构存量的同时扩充增量。在城市规划时为老龄人口提供专项预留建设用地,以避免用地成本高企社会资本不愿进入养老市场。同时,提供长期信用贷款给予那些有志于进入老龄事业的企业,并为其提供低利率贷款。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力争保险全覆盖,提高参保比例。在充分体现社保体系的社会安全网角色基础上参保层次可以多样化。其次要加强社保基金筹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在社保支出中的比例。此外,政府应多渠道吸收外来资金,鼓励企业、个人或社会机构对老龄事业捐款,对捐款对象实施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合理使用,特别是避免过度医疗的发生。社会保障基金应该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委托第三方机构投资于国债、股票市场获得保值和增值,抵消通货膨胀的侵蚀。
2. 提前布局养老产业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且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必须挖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人口老龄化将催生“银色产业”,如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养老、休闲、文化等服务行业。提前构建老龄产业体系,培植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老龄产业,服务泰州市场,占领区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把发展老龄产业作为促进泰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以抑制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1)发展医疗保健品产业
有研究显示,70%的老人都有医疗需求,老年人医疗费支出一般是其他人口的5倍左右, 医疗保健品是老年人口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应立足医药城,给予企业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中高端医疗保健品行业发展。
(2)培育四位一体的养老机构
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导致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大受欢迎。不少老年人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若养老机构独立雇佣医疗护理人员,在小型化运营的模式下缺乏经济效益。为整合资源配置,泰州市可以促进“医疗、旅游、地产、养老”四位一体的养老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3)转变养老服务机构的补贴方式
从经济学角度看,补贴不管是给企业还是给消费者,不会改变双方实际得到的好处。当前政府为促进养老机构发展,对各种类型养老机构有名目众多的补贴,从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骗取补贴现象并不鲜见。为了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行,促使养老企业优胜劣汰,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应改变当前对养老机构进行补贴的制度,转向补贴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对居家养老,子女直接承担养老责任的家庭,应在其家庭收入税收减免的情况下给予子女一定经济补贴。对没有由子女养老的老年人,补贴直接发放到其医保或养老账户,由老年人对各类养老机构“用脚投票”。无法吸引老年人入住的养老机构被迫退出市场,能够吸引老年人入住的提供优质服务的养老机构可以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毅,李健.2020~2100年泰州市劳动力供求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
[2]黄毅,李健.基于人口预测的社会保障水平研究――以江苏泰州市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篇8
生二胎并不比第一胎容易
第二次怀孕和第一次怀孕有什么不同?李巨说:概念上讲不一样,第一次分娩是初产妇,第二次分娩是经产妇。第二次分娩时,因曾生过孩子,子宫肌肉弹性较差。如果第一胎是剖宫产的,子宫内膜也会有些创伤,再次分娩风险也有所增加。另外,生育第一胎时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等在怀第二胎时可能会更严重。还有就是如果你的第一个宝宝还非常小的话,这次怀孕可能会比第一次更容易疲劳。
经历过一次的事再经历会容易一些,是不是生二胎也比第一胎相对容易呢?李巨表示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在怀二胎的时候可能对保健、孕期营养、早孕反应等都比一胎时有了解,这些可能会觉得比生第一胎容易一些。但是相应的有些方面会难一些,比如第一胎是剖宫产,第二次怀孕是疤痕子宫,需要注意的方面会更多。
剖腹产的要恢复两年
很多夫妻最关心的就是生第一胎多久以后才可以生第二个宝宝,李巨说:从医学上来讲,首先要看第一胎的生产方式。如果第一胎是顺产,那么恢复期较短,一般只要是产后女性生理功能恢复,如正常排卵了,经过检查输卵管、子宫等生殖系统正常,就可以考虑怀第二胎了。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的话一般在术后两年内最好避孕,等两年以后子宫疤痕愈合好了,对安全性有一些保障再怀比较好。当然也有不到两年就生二胎的,但是风险比较大,因此我们建议第一胎为剖腹产的想要第二胎最好等术后两年以上,而原则上时间越长越好。
头胎剖腹产,二胎也可顺产
有一种说法,头胎是剖腹产,二胎也需要剖腹产,对这个说法李巨表示不是必须的,如果准妈妈第一胎并非因医学原因(比如有剖腹产指征)而剖腹,而疤痕子宫恢复状况良好,在医生同意和指导下是可以尝试自然分娩的,但再次生产时发生“子宫破裂”的概率会有所增加。
李巨说:其实,第一次剖腹产第二次是不是必须剖腹产的问题很复杂,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取决于剖腹产指征是否还存在,如你上一次剖腹产是因为胎位异常如横位,这次妊娠是头位,即上次的剖腹产手术指征不存在,就可考虑阴道分娩。比如第一次是因骨盆狭窄,没法改变,第二次还要剖宫产;第二,要看剖腹产后的恢复情况,如果恢复很好,那么还是有机会阴道分娩,如果做了B超,提示愈合不好,第二次是不能自然分娩的;第三,如果是剖宫产两年以内怀孕,我们还是建议剖宫产;第四,术后恢复不好、术后有感染的情形等等,这一次可能还需要再次剖腹产,另外比如第二次怀孕年龄增加了,又出现了其他的并发症,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等也要考虑到。所以,第二胎以哪种方式分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篇9
对于二胎,你是Yes,还是No?
一、数字话二胎
在“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调查报告”中,35%的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即使政策允许,仍有45.3%的家庭会因为育儿压力太大而放弃生育二胎的机会。
育儿压力有多大?
调查发现,7.6%的家庭认为在经济上育儿压力非常大,认为经济压力大的比例则为20%,感觉经济压力非常小的只有5.3%。主持这项调查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解释说,老上海本地居民主观感觉的育儿压力最大,拥有上海户籍的新上海人次之,没有上海户籍的外来人口最小。与育儿压力的户籍差异相应,本地上海人因为育儿辛苦而表示会放弃生育二胎机会的比例高达51.2%,而新上海人和没有沪籍的流动人口中,愿意放弃生育二胎的比例分别为44.7%和30.7%,明确表示“一定不会”因为育儿辛苦而放弃再生育的被调查父母仅占8%。
“双独”夫妻生二胎率逐年增加
上海户籍人口每年新出生的计划内二胎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数据显示,从2004年《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施行至2009年底,全市共办理再生育35294例,平均每年6000例左右,其中“双独”夫妻办理数量和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至去年所占比例已经接近30%。
东方网上针对二胎问题的调查显示:
已经生育两个孩子 占6.41%
已育打算生二胎 占17.59%
已育不打算生二胎 占37.06%
未育打算生两个孩子 占4.55%
未育只想要一个孩子 占5.17%
政策不允许生二胎 占19.66%
打算“丁克” 占9.52%
二、主妇话二胎
琳达,30岁,育有一子,5岁
自己三年前生了个儿子,小男孩精力无穷,他爸爸做生意,我在家做全职妈妈。邻居香港太太家有两个女儿,特别羡慕她带着一对如花似玉的小公主,有可能的话自己也想生个女儿,我先生和我都是独生子女,符合二胎条件,但是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因为第一,生男生女是天意,万一再生个男孩子,家里还不闹翻天了,我带这一个已经吃尽了苦头,从这点想来,还是不生为好。
Toma,34岁,育有一女,1岁
年轻时一直不想要小孩,从很理性的角度不想要,所以不理解有的朋友生了一个后说还想要第二个的感觉;现在正式成为大龄妈妈,生下女儿后,看见她的第一眼,就很想为她生个小弟弟,也不是因为觉得她会孤单,而是无法抵抗婴儿那种纯粹无助的眼神,母性荷尔蒙大爆发地想在这个宝宝大一点后,眼前能再有一个婴儿。不过,也只是想一下而已。撇去经济问题,老实说再生一个还得让自己的父母付出更多带孩子的精力,有些不忍心呢。
小天,28岁,育有一女,3岁,现已再度怀孕三个月
结婚的时候就和老公说好,有可能的话,一定生两个孩子。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工作又忙,陪伴我们的只有玩具,也不像比我们大五岁以上的那代人,他们至少还有大院里小孩子一起玩的童年经历,我们基本上就是笼中小鸟一般的成长经历,总觉得宝贝要是有个弟弟或妹妹,彼此生活都会比我们的童年更充实,也想让他们体验比我们经历的更丰富的那种感情。
Liz,女,29岁,育有二子,分别为6岁、3岁
我先生是德国人,他的朋友里,要么至少是两个孩子,要么干脆不生,关键还是看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我先生家里有兄弟三人,他觉得自己至少要有两个孩子,最好还有一个女儿,我们婚后三年生了两个儿子,现在小儿子也已经要上幼儿园了,我们很想再生一个孩子,最好是个女儿,如果是那就太完美了。
三、二胎进行时
A.两个孩子的痛苦与美好
Queenie,34岁,节目制片人,育有二子,分别为7岁、2岁。
Queenie的先生是香港人,婚后一年,他们生了大儿子Tomy。Queenie为了养育儿子,辞去了电视台编导的工作,做了三年的全职太太,等把大儿子送进寄宿制的国际学校后,他们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一年后,他们又生下了小儿子Tiny,这次,Queenie跟先生谈好,不再辞职。
原来在大儿子进学校不久后,因为一个很难得的机会,Queenie重新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在一家新的卫视担任美食节目制片人。Queenie非常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但也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为了应付各种突况,加班加点是常事,虽然同样忙碌的先生对此表示理解,事实上他忙得甚至不可能有时间来抱怨她,而孩子几乎就全部托付给了住家保姆,她不仅无法对小儿子付出当年对大儿子同等的时间与爱心,同样也不可能继续给大儿子付出与之前同等的关爱,即使在大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的周末,她也有可能要加班,她想过放弃,但是真不甘心,她觉得,孩子总会长大,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到那时她的价值何在?
Queenie说她当过全职太太,也努力去适应那种近乎封闭,除了孩子,几乎没有自我成长空间的生活。但最终只能放弃,生二胎也是为了像现在这样,虽然父母忙忙碌碌,但小哥俩好歹互相有个伴。大儿子Tomy因为是妈妈一手带大的,非常依赖妈妈,很粘人,每次上幼儿园如果不是妈妈来接,就会大哭大闹,但是弟弟出生后,他好像一下长大了,懂得了妈妈不是他一个人独占的,同时与小弟弟分享玩具,分享一个游戏房,这些都成为了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Queenie说真是省了很多教育他的心思。而Tiny几乎从懂事起,就知道依赖小哥哥,一岁之后,缠哥哥比缠妈妈还厉害,虽然很喜欢跟哥哥在妈妈面前争宠,比如,看到哥哥调皮撞了头,妈妈抱哥哥了,话还说不全的他,会举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擦了个小红印子的小手,口水滴滴地说着“疼”,也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每到这种时候,Queenie就会觉得工作的辛苦也好,生活的压力也好,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天长地久,岁月美好。
Queenie支招
孩子,我想再生个弟弟或妹妹
一般在孩子五岁前后,沟通要个弟弟或妹妹的问题,小孩子并没有可能提出实质性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的能力,他们一般只会随性地接口说要或者不要,只是随性罢了。妈妈怀孕或生产,对他的影响并不大,直到小弟弟或妹妹出生,才可能因为母爱被分享,生活秩序发生大的改变而有所动。但是如果超过八九岁,在她或他有了一定的社会认识力以及自我意识后,可能会反应比较强烈。比如曾经听过有个朋友家的女儿十岁时,父母有过要二胎的打算,她听了后,跑到房子外,认真地对父母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最后,那对父母没有再要二胎,其中也有考虑到她的情绪的因素。
如果打算生二胎,还需考虑这些事:
如果打算生二胎,在母亲这方面,首先需要考虑的,当然还是身体的健康。比如剖宫产率过高影响第二胎生育的问题,据上海市妇女保健所的数据,沪籍孕妇剖宫产率2010年达到67.1%。而第一胎剖宫产,将在较大程度影响到生育第二胎。虽然不是不能生第二胎,但一般时间上有限制,至少2年至3年后才能再次怀孕,而且,第二胎一般仍需剖宫产。
再次则是精力问题。生孩子是一年的事,养孩子是一辈子的事。特别是孩子处在婴幼儿期,需要父母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很多精力的付出。宝宝躺在床上的时候,家长白天晚上连轴转,为其吃奶换尿布,宝宝能活蹦乱跳了,大人跟在屁股后面陪伴,也是体力活,更不要说进行教育的各种付出了。虽然保姆、钟点工可以搭把手,但直系亲属的付出是巨大的。
B.生
安琴,32岁,公务员,育有一子,6岁,现已再度怀孕6个月。
安琴说自己怀上第二个宝宝,完全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她轻描淡写的样子,身边确有诸多为她惋惜不值的长辈。她原是颇受单位领导重视的储备干部,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由于她的老公并非独生子女,所以不在政策允许的二胎范围,加上她身处公职,第二个孩子的出现,间接等于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做法。
一开始,安琴父亲的态度颇为强硬,他曾经在安琴怀孕三个月的时候,把她“押送”到医院,然而安琴“逃”了出来。安琴说自己本来倒不是那么坚定地想要第二个宝宝,但是当她得知自己的身体里有这么一个小生命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一定会把他生下来,
现在的安琴已经怀孕6个月了,除了罚款,她还面临着可能被单位开除的境地。听起来似乎一切都很糟糕,但是你见到安琴,就会发现她只是个期待着小生命降临的幸福妈妈。虽然长辈们仍在非议,就连给小宝宝起名字,略有怨气的安琴父亲也老是提出起单名一个“添”或“多”字的建议,但安琴只是笑一笑,说可以考虑。
对话安琴:
当初是怎么下定决心打算生第二个宝宝的?
我觉得很多事情不可以多想,如果我想到二胎带来的这诸多问题,我想我也会犹豫,很可能就不生了。我当时就是凭感觉凭冲动,老公也支持我。
可是总要考虑后续情况吧?
那是肯定的。我们决定后,再为各种可能性作出打算和计划,比如事业后应对的方法,我们都想好了。有一点,我当时就和老公约定,我们俩将来再怎么难,都绝对不能说后悔。
怎么和儿子讨论生弟弟或妹妹的事情?
这其实不难,但我最反感的是听到别人开玩笑对他说“万一妈妈以后喜欢弟弟(妹妹)怎么办”,一定不能和小孩说这种话,他会放在心上的。
其实之前我工作一直很忙,对于大儿子,我也觉得自己没有完全尽到母亲的责任,陪他的时间很少。而现在工作说起来是没前途,但一方面我也多了很多自己的时间,我会最大程度地用在孩子身上。
tips:二胎相关法律条款
符合二胎准生的情况:
1.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再婚夫妻,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3.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4.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5.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6.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5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7.夫妻双方的户籍均登记为村民委员会居民(简称‘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
办理准生证,基本需要以下手续:
1、凭结婚证、男女双方身份证,到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领取申请表,再婚的须提交离婚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2、填好申请表,到所在村(居委会)签署意见;
3、到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孕检;
4、凭申请表、计划生育服务部门的孕检证明和夫妻两人合影(办理二孩的全家三人合影),到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
四、二胎可能性
二胎,成本有多高?
即使政策允许,上海的很多年轻父母不敢轻易有生“二胎”的念想,原因很简单,切切实实的育儿压力如今实在太大。生二胎,成本究竟有多高?
因为有了孩子,不少年轻的父母都称自己为“孩奴”。在上海养一个孩子,开销大概是多少?在“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调查报告”中给出了一个基本参考:2010年,上海家庭养育一个0岁至3岁儿童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2719.5元,养育4岁至6岁孩子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1943元,养育7岁至12岁孩子的直接费用为31226元。
细究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费用,支出的“大头”也各不相同:对0岁至3岁儿童而言,开销最大的是保姆费用,占据父母整个育儿支出的20%;4岁至6岁儿童的开销中,占比最大的是学校教育费用;而7岁至12岁儿童中,开销最大的则是兴趣班费用。
在接受调研时,有35%的年轻父母在主观上感觉“养育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压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压力,二是生活照顾压力。受访家庭中,有9.9%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用于养育孩子;7.1%的家庭用于养育孩子的费用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到50%。
从调查报告中看到,2010年,有将近四成的本地12岁以下儿童曾经被独自留在家中、无人陪伴。其中,经常被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的比例为5.4%,即使是0岁至3岁的婴幼儿也有12.8%的人曾被独自留在家中,而3岁至6岁幼儿曾被独自留在家中的比例高达21.4%。可见除了经济因素,衡量生活照顾的时间精力成本同样重要。
二胎,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撇开那些由“传宗接代”而来的“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为了生个儿子不计成本、不顾生活品质的一生再生,在七十年代中,都市家庭已经比较自然的选择二胎,一般出于生了女儿想再儿女双全,或者生了儿子想再锦上添花的情绪,那时的生活已经让人们感到,二胎是比较符合传统,同时又能勉强平衡都市中的生活品质的一种选择。如果双男或双女的,一般也就随遇而安了。
而随之到来的一胎化社会,产生的相应的情感和社会问题,让二胎成为了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很多事情都是推已及人,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会觉得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一定不寂寞,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自私并且自然懂得分享。
其实,自私的大人教育不出充满爱心的孩子,而爱的教育一定会带来爱的成果――我们其实都从理论上接受,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一胎还是二胎,如果造就冷漠一代人的教育方法不改变,二胎再扩大放开范围,或许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什么。
二胎,困难还是期待?
有了两个宝宝,带给我们更多的将不仅是快乐:
•有了两个宝宝,对于很多家庭,势必将会有老人介入到夫妻生活中,很可能增加生活中的矛盾;
•老人们说“孩子3岁就好带多了”,三年?估计被两个孩子折磨六年,女人就老得特别快了;
•将来两个宝宝之间一定会有调节不完的矛盾,夫妻双方都要有变成裁判官的心理准备。
……
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zyxtest1”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乡镇计划生育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目标执行情况。
我镇12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达719842人。今年,全镇总出生人口767人,其中男孩374人,女孩398人。孕前优生优育健康检查完成280余对。为204对夫妻办理了一、二胎生育登记卡,为8对再生育夫妻办理了再生育生育证。2020年新增奖扶对象98人,救助贫困母亲5人,助学成才资助6位贫困计生大学生,特扶家庭慢性病救助5人,节日慰问特殊家庭老人13户15人。为计生家庭代缴新农合3329人,新农保补贴1847人。
二、主要措施及效果。
1、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通过广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宣传了全面二孩政策,下发计划生育宣传册,张贴计划生育告知书。利用许疃大街和赵集大街,结合诸多计生纪念日、宣传日如5.29计生协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共进行了四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册本,宣传品800余份,为了加强服务,我们鼓励专干入户对育龄妇女讲解相关政策:
(1)对新婚夫妇介绍优生优育的重要性,生理健康知识以及避孕措施。
(2)一孩夫妇做心理辅导,产后护理。
(3)对二孩夫妇讲解当今社会男女比例失衡的严重性,督促其不要人为终止妊娠,力促更新生育理念。
(4)及时为育龄妇女发放避孕药具,减少非意愿妊娠和政策外出生的出现。
2、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开展孕前型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优质服务。我镇把孕前型管理作为经常性工作抓。今年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优育健康检查为契机,我镇通过与县卫计委合作,为我镇280余对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优育健康体检,为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切实有效的降低了出生缺陷率。
3、关爱女孩,以人为本
以“关爱女孩行动动员会”为契机,迅速启动关爱女孩工程。通过标语、横幅、村级广播的方式对“关爱女孩”进行宣传。不定期对双女户以及独女户进行慰问和探望,必要时对需要帮助的困难女孩家庭进行物质上的帮扶。
4、认真落实“民心工程”,深入开展育龄妇女免费服务活动。
认真研究,积极部署,确保了“四个到位”。一是人员到位。由镇卫生院成立服务小组。二是设备到位。配备了B超、血压计等一系列检查仪器。三是宣传到位。以包村干部牵头,借助计生网络优势,将《育龄妇女免费服务告知单》分发给49岁以下育龄妇女,做到人手一份。同时,通过村广播进行前期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四、是检查服务到位。坚持做到在家育龄妇女应查尽查。开设咨询台,对育龄群众提出的妇科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提升育龄群众的认知水平,并由大夫们提出治疗方案,对查出确有疾患的育龄群众积极的给予指导和治疗。
5、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夯实村级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