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1

关键词:规范;并发症;手术室布局环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绝育术因其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可靠永久的优点在全球人口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联合国估计全世界约有2062万育龄期妇女使用绝育术,在所有的避孕方法中占34%[1]。美国2002年有28%的30~34岁女性选择绝育术[2]。"避孕节育技术方法中和评价研究"作为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技术支撑计划课题,要求落实和提高避孕绝育的技术水准,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3]。本文就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前后对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0月~2012年3月在我站手术室改建前,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前接受手术的1226例育龄妇女,与2012年10月~2014年4月在我站手术室改建后,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后接受手术的887例育龄妇女进行比较:年龄为20~45岁,身体健康,术前检查排除各项手术禁忌症,(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无急慢性全身疾病,无腹壁皮肤感染,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除去特殊情况者:产褥期对象,流产术后对象。

1.2研究方法及质量控制 采用整群资料收集整理,通过各村计生员(每年定期培训)对每1例术后对象回访,发现各种并发症后反馈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进行确认并处理,统一上报县站,县站经过治疗处理痊愈后逐个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近期并发症进行χ2检验,其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3规范措施

1.3.1手术室布局 老手术室存在医护人员和手术患者,无菌物品及术后污物使用同一通道。新建手术室规范了手术室的环境布局,使用专门的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及污物处理通道,实现了三通道的规范[4]。

1.3.2手术室进出人员的规范 对新建手术室实行手术对象专用通道及手术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进出。手术人员一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方能实施手术。非手术人员(家属及计生干部等)一律不得进出手术室。

1.3.3手术室空气的消毒 每天采用有效氯喷洒地面、手术台、桌、门窗的擦拭,并用臭氧空气消毒对手术室进行消毒。

1.3.4手术物品的消毒管理 所有手术器械包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并且每个器械包采取内置外贴2种指示卡,并标贴日期。使用时除了核对消毒日期外,还要核对内外指示卡的消毒变色标准,确保每一个手术包的无菌原则。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械物品使用戊二醛浸泡,更换浸泡液1次/w。

所有消毒隔离有专人管理,消毒记录登记在册。每3个月1次请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消毒质量监督检查[5]。

2结果

2.1 2011年10月~2012年3月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日1226例行绝育手术,术后1 w恢良好者1195例,各种并发症发生31例,并发症率为2.53%。4例诉术后5 d切口仍有疼痛,红外线理疗1 w后痊愈;21例为切口愈合不良,19例扩创换药处理后I期愈合,2例行II期缝合后痊愈;3例术后1个月诉仍有腰痛;1例出现精神抑郁,入精神健康中心治疗1 w后正常;1例膀胱损伤者当即给予修补,留置导尿1 w后痊愈;另1例术后尿潴留,留置导尿2 d后恢复。

2.2 2012年10月~2014年4月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

2012年10月1日~2014年4月31日共计887例行绝育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者878例,各种并发症发生9 d,发症发生率为1.0%。2例拆线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换药,红外线理疗1 w痊愈;另1例给予扩创引流换药2 w后痊愈;4例切口皮下筋膜上血肿给予大黄芒硝外敷加红外线理疗1 w后痊愈;1例术后30 d出现宫外孕,手术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术后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2 d后痊愈;1例术后5 d仍觉下腹牵扯不适办腰痛感,给予心理疏导及嘱其热敷后症状好转。

2.3两组人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见表3。

3结论

输卵管绝育术是目 我国农村广泛应用的长效避孕方法,在降低人口出生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输卵管绝育术在农村的施行又带有一定的政策性,所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及其重要。改善手术室布局环境,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我站在使用新布局手术室,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改进前的2.53%降低到1%。尤其表现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由改进前的1.71%降低到0.2%,比原来的发生率降低了7.5倍。术后腰痛及下腹不适、皮下血肿、尿潴留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4讨论

由于输卵管绝育术还属于一项政策性的计划生育手术,大多集中在冬春二季,高峰期手术量达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 Medical Advisory Panel IMAP. IMAP statement on voluntary surgical sterilization[J].IPPF Med Bull,2009,43:1-3.

[2]Mosher William D, Martinez Gladys M, Chandra Anjani, Abma Joyce C,Willson Stephanie J.Use of contraception and use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1982-2002[J].Advance data,2004,(350):1-36.

[3]郑玲,陈永存.降低手术室感染的措施及效果[J].华西医学,2009,24(11).

篇2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隔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1

隔离消毒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诸多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毒隔离工作也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高低,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是衡量手术室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诱发切口感染因素的有效措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管理不仅要强调环境、器械和物品的管理,还应重视手术人员的管理。下面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手术室消毒隔离潜在的问题

1.1 人员的培训问题

我院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有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系、护理系实习、见习学生,各外科专业进修生、研究生、医疗器械公司人员、卫生员以及新上岗的医护人员。人员结构复杂,各科轮转较快,给入科培训带来困难,进入手术室后出现无菌意识薄弱、操作违规等问题。

1.2 器械清洗、包装存在的问题

1.2.1 器械清洗不规范导致灭菌失败。器械清洁剂选择和使用不规范;器械处理不彻底;存在着重视消毒忽视清洗的现象。

1.2.2 厂家器械包装不符合要求。医疗器械公司的器械盒尺寸较大,器械数量多,重量超出器械消毒灭菌标准的要求。

1.3 消毒液使用问题

消毒液有效浓度和使用时间掌握不准确;消毒液监测、记录不到位;不重视消毒液对人及环境的污染;自身防护意识差。

1.4 环境问题

手术室限制区域人员流动频繁,存在互串手术间现象;连台手术之间相隔时间较短,环境处理不到位;手术室卫生清洁不规范、不彻底、墙壁清洁不够重视;净化手术室空气过滤装置更换、维护不及时;滥用空气化学消毒剂;物品表面污染后消毒处理不够重视等问题。

1.5 手消毒问题

对手的清洗、消毒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达不到洗手标准要求,存在着对手消毒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个别医生洗手标准掌握不到位。

1.6 医疗废物管理问题

医疗废物的分类不规范,玻璃安瓿等损伤性废物与感染性废物混放;医疗废物袋内有血性液体;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医疗废物的交接落实不到位。

2 应对措施

2.1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及要求是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之一。手术室应与医院教育处、护理部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各级人员的教学管理,将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安排在新职工、大中专实习生、进修人员入院理论培训中。根据培训对象和目的,分期分批组织不同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及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工作。

2.2 规范器械的清洗和包装

手术器械的规范清洗是消毒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器械的规范清洗越来越被医务人员重视。规范的器械清洗不仅能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灭菌成功的保证。器械包装技术达到闭合完好性要求,控制器械包的大小和重量。器械的包装材料应选用符合GB/T19633的要求。

2.3 正确使用消毒液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液有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并做到每人每次使用监测有效浓度并记录。

2.4 环境的管理

2.4.1 加强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

手术室一切卫生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并且要在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均应每次术后认真擦拭,血液、分泌物污染处用消毒液处理。连台手术地面不能有垃圾、有线头和污染物,手术床用床单沾消毒液擦净,与上一台手术结束间隔20分钟后进行第二台手术。走廊、辅助间、办公室等每天湿式擦拖两遍。手术部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手、无菌物品等灭菌培养,并将结果备案。

特殊感染手术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封闭手术间3天,各项培养合格后方可开启使用。

2.4.2 限制人员流动

监测证明,手术开始前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又出现一个峰值。说明在手术开始时人员流动大,安置、消毒、铺单等操作多是导致手术间空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手术室门卫的管理,根据手术的需求,控制进入手术室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数量是非常必要的。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按要求更换衣裤,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口罩应盖住整个口鼻部,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参观人员数量,每台手术要少于3人。参观人员服装颜色应与手术人员区分,以便于管理。杜绝参观人员互传手术间,尤其是不允许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

手术间的巡回护士工作要有预见性,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巡回护士要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及参观人员的行动。

2.4.3 净化设备管理――与工程部、技术员、物业人员合作进行

净化空调使用时间:术前1小时开启,术后待卫生处置结束人员全部撤离后0.5小时关闭。根据手术室各项监测结果高效过滤器12~24个月更换1次,每6个月检修1次;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12个月更换1次;初效过滤器3个月~6个月更换一次。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1次,1~2个月更换1次。

2.5 掌握正确的洗手、手消毒方法

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器械时要做好标准预防。熟练掌握六部洗手法及洗手时机,无菌操作前、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两个患者之间、脱手套后,均要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进行有创无菌操作时,应按外科洗手程序洗手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是医院医疗废物的主要来源,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和交叉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后医疗废物应分类放入容器内,标识清楚。医疗废物袋应装至三分之二处封口保存,废物袋内不能有液体,必要时应该采用双层废物袋包装。锐利废物应放入锐器盒内封存。医疗废物应专人管理,操作时做好标准预防,防护用具用后消毒处理。加强医务人员及专职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废物严格交接,如实登记,防止出现记录不真实现象。文字记录保存3年。

2.7 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07-01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因此预防、控制手术室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目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手术室医护人员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也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我院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存在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对策,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现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

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通道建设不完善,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流;手术间数量与临床手术科室需求不相适应,使手术间紧张,无菌手术与非无菌手术无法严格分室进行;连台手术频繁;辅助用房紧缺造成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三区划分不严格;手术室卫生清扫不彻底等因素。

1.2 人员因素

1.2.1 医护人员因素 手术间人员过多、走动频繁会造成气流紊乱而影响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医护人员更衣更鞋操作不规范,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而使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手术室参观人员过多及未能按指定路线行走;患有上呼道感染者参加手术;个别医生将手机带入手术室,结果发现手机上检出菌株阳性率达95%[1]。

1.2.2 手术患者因素 患者术前皮肤准备不充分如未洗澡、备皮不完整或有意外损伤,有皮肤感染病灶等;开放性伤口污秽细菌多等因素。

1.3 手卫生 若洗手不彻底,手上致病微生物就有可能进入手术部位,引起术后感染,感染严重者会危及病人生命。据调查统计显示[2],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细菌直接传播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

1.4 消毒灭菌不严格 器械使用后清洁处理不彻底、灭菌不严,尤其是染有传染病患者血液的物品,当再次使用时,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消毒包大小不规范,消毒包的敷布层数过多、消毒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等。

1.5 其他相关因素 如手术室医护人员或参加手术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防护意识薄弱;手术室门口未能及时坚持设有消毒液、脚垫;个别医护人员不能保证二次换鞋;手术当中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等因素。

2 防护对策

2.1 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手术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明确各人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定期对手术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和掌握有关感染防控知识及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手术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2.2 手术室环境管理

2.2.1 手术室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设有病人,医务人员,污物三个通道。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连台手术需将手术间进行物表及地面擦拭消毒,并对手术间空气消毒后方可再行手术。

2.2.2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 1)操作台、各种仪器设备、无影灯、桌、椅、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一次,做到无尘。每月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一次。2)地面在无明显污染时湿式清扫,并用清水拖擦地面一次。当地面有血迹、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的地面作用30分钟,再将地面拖干净,各手术间都有固定的拖把、抹布,每周进行卫生彻底清扫。

2.2.3 手术室空气消毒 空气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一项调查表明,手术室的空气浮游菌数在700-1800cfu/m3时有发生空气感染的危险性,手术室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手术室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严格空气消毒,每日应定时开窗通气,手术间窗户要严密,应设置双层玻璃及一层纱窗。术毕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地面,进行紫外线照射不少于2h,无层流设施的,每月密闭消毒1次。手术间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2.3 人员管理

2.3.1 医护人员的管理 为保持手术室清洁和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室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和口罩,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患有呼吸道感染、疖肿或手部破溃的医务人员不得参与手术和进入手术室,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室内严禁大声喧哗、打喷嚏等,保持室内肃静、整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3.2 患者的管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洗澡、换穿清洁衣裤。检查患者术野皮肤是否清洁,有无疖肿、红肿及皮肤损伤,一旦发现,及时与手术医生研究补救措施,必要时延期手术,以防止术后感染的扩散。患者物品严禁入手术室。

2.4 注重洗手与手的消毒 手术室人员洗手与消毒是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步骤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洗手制度。2002年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手消毒指征、手消毒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普通洗手细菌总数≤5cFu/cm2,外科洗手擦消毒液后为无菌生长。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洗手,上台人员应严格按刷手程序进行,不能求快而减少刷手的步骤和时间,要从源上消除医源性感染。

2.5 无菌物品的管理 1)无菌物品的有效灭菌加强各种手术物品、器材的消毒灭菌管理,保证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达100%。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高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非感染手术器械使用后,分类,初步清洁,经酶浸泡后彻底祛除粘附物,最后漂洗,然后擦干上油并打开轴节再打包;感染及特异性感染手术用品实行双消毒制度,按消―洗―消原则进行。对不能高压灭菌的采用化学浸泡灭菌时,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消毒效果一定要达标。如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可用2%戊二醛浸泡20min以上可达到高水平消毒,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h以上。2)无菌物品使用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并注有醒目标志以免混淆,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敷料间内,并按消毒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在清洁干燥的密闭柜内,专人负责。并严格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3)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医疗安全。凡进入手术室的一次性物品要符合国家医药卫生规定,使用前严格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商标、存放期及批号,包装破损不可使用。同时严格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回收制度,防止重复使用及流入社会,各班做好医院回收登记。

总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体现,建立合理的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与监督体系,加强手术室各级人员的培训,加大感染控制措施实施的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生物监测;手术室管理;消毒灭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01-02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部门的重中之重,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重视消毒隔离,加强手术室的消毒效果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建立健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定期进行院感微生物监测是做好感染控制工作的有力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手术室2011年1――12月空气、无菌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采样检测,每月监测一次。

1.2 方法

1.2.1 空气采样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距地面0.8-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后采样,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4]见表1[3]。

1.2.2 无菌物品采样方法 无菌物品经供应中心灭菌后,每月抽取其中3个在灭菌有效期内的灭菌包,取包内难灭菌部位的物品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采样,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4]

1.2.3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手术床、器械台、手推车、门把手、无影灯每日手术前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紫外线消毒后进行采样。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

1.2.4 医务人员手采样方法 医务人员外科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 结 果

2011年1――12月以卫生学标准为评价指标,手术室属Ⅱ类区域,空气细菌菌落≤200cfu/m3,见表1。

2011年1――12月手术室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结果,均无细菌生长。

2011年l――12月手术室物体表面生物监测结果,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5cfu/m2,均未检出致病菌。

2011年1――12月手卫生生物监测结果,手卫生细菌菌落数≤5cfu/m2,均未检出致病菌。

3 讨 论

手术室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重点,实践证明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是做好院感工作的保障,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高防范意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点,医务人员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定期院感微生物监测是控制院感的关键,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院感监测达标的基础。[1]

3.1 成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负责科内的日常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等。管理小组成员定期检查、评分,并与绩效挂钩,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手术室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和实施。

3.2 手术室布局要合理,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均按手术室规定要求着装,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4]本院手术室使用肯格王牌纯动态空气循环净化机。除每日定时三个时段自动开机外,每台手术结束后常规开机2h,连台手术间常规开机1h;手术时间超过2h,开空气循环净化机直至手术结束。每月对空气循环净化机的过滤板清洗1次,定期请设备科对所有空气消毒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消杀效果。[5]每月定期由院感科和科室监控小组分别做空气培养1次。所有手术器械必须经高压灭菌,如遇传染性手术器械用品,术后根据情况选择不同消毒液浸泡后处理。

3.3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首先不厌其烦地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争取院领导支持改善洗手设施,完善洗手设备。[2]我院手术室均改为感应式水龙头,采用洁肤柔洗手液和外科手消毒凝胶进行外科洗手,院感科每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采集,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

3.4 领导重视,院感科每季度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院感培训,并进行考核。手术室每月组织科内学习。手术室护士长和监测人员经常参加院内、院外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消毒知识,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院感科每月把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对于监测不合格者护士长要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院感科进行复测,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并在中层会议上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 赵明莲,胡烈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9(18):346-347.

[2] 孙智玲,李玉珍.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及控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1,19(11):868-869.

[3] 姚玉梅.手术室消毒效果的医院感染监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69-70.

篇5

【关键词】手术室 医院感染培训 消毒管理对策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界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它同时又是感染性疾病领域里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因此,其工作质量可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化医疗的不断发展和高尖端手术的开展,以及各种生物药品的大量应用,致病菌的变异、耐药,致使致病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避免手术室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促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的保障。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是目前医院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使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保证,现介绍如下:

1.提高管理人员认识,增强重视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是衡量手术室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核心。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医院领导要重视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对医院感染工作充分重视了,才能带动其领导下的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认识,认真抓好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医院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水平,在现有的条件下降低感染率。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任何医院感染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医务人员有关,也可与后勤人员、清洁日工或进修实习人员有关。因此,我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有关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内容进行全员培训,以及新进医院人员的岗前培训、全院清洁日工的相关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医务科和护理部分别负责医生、护士、进修实习医生、护士的相关医院感染专业技术培训。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这样,能使全院上下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自觉地执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标。

3.严格制度,加强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体现,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发生感染,通过建立院科两级感染管理组织,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手术室内工作人员重视了医院感染,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使手术室每个环节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在对手术室进行设计和布局时,应该按照相应的功能流程,以及洁污分开的实际要求,对功能区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要设置明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手术室设有病人、医务人员、污物三个通道。现代化的手术室,根据对于感染控制等级的不同,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连台手术需将手术间进行物表及地面擦拭消毒,并对手术间空气消毒后方可再行手术。

首先,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要定期对手术间进行湿式清洁。如果没有手术,需要每天清洁,如果使用手术室进行了手术,要在术后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通常情况下,使用浓度在0.5%的巴氏消毒液,对地板进行拖擦消毒,使用常规紫外线等,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每日照射2次,每次一小时,对于连台手术,则需要在手术之间照射0.5~1小时;同时,每周还必须使用95%的酒精纱布,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还要按每100立方米12ml加等量水的乳酸对其进行熏蒸。每月一次,使用星光指示卡监测紫外线灯的强度。要切实保证手术室内物品的整齐摆放,确保手术设备和工具清洁,不会沾染灰尘和血迹,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设备的移动,减少人员流动,保证手术的流畅进行。同时,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对于手术间的清洁工具,如拖把、抹布等,要固定两套进行交替使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干燥,从而减少清洁工具的污染。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使用垂直或水平层流,对手术间的空气进行净化,每月至少一次,将其菌落数控制在≤200cfu/立方米以内。

其次,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主刀医师等的管理,引导其树立起严格的无菌观念,以及良好的防范医院感染意识,在操作中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对于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要求其更换专用鞋帽、皮裤等设备,预防交叉感染。另外,要对上台人员的消毒洗手时间进行严格限制,避免敷衍了事的态度。要限制手术室的参观人数和参观路线,禁止感染者进入手术间。

然后,对于手术器具及用品,要坚持一人一用一灭菌,尽量采用更加高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可以在手术室设置消毒供应间,便于及时对手术器具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同时要加强对于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测。对于经常接触病人的用品,如麻醉器械等,要做到一用一消毒,而对于全麻病人使用的各种管子和氧气面罩、吸引器等,需要在使用完后立即用10%新录净浸泡0.5小时,无菌布擦干后,送到福尔马林熏箱熏蒸后备用。电刀在使用酒精擦干后,同样需要送到福尔马林熏箱熏蒸。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可以选则环氧乙烷进行灭菌消毒,按照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5g的标准,放入熏箱熏蒸,实现对手术物品的灭菌消毒。

最后,对于有无菌手术,要分室进行,同时在隔离病人的手术通知单中,注明实际感染情况,加强隔离管理。在对病人进行接送时,要确保专车专用,之后进行彻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要使用一次性敷料,使用完后送焚烧炉进行焚烧。对于手术器械和不能废弃的物品,要采用二步消毒法,使用新录净浸泡20~30分钟后取出,然后清水煮沸,表面涂油进行高压灭菌,手术间严格按终末消毒处理。

手术废弃物品必须置于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远送,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浸泡在1∶200巴氏液30分钟,回收后全部送供应室进行无害化处理。

总而言之,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感染控制的重点和关键,会直接对手术患者治疗及恢复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好控制感染的质量关,深入学习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各种知识,做好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赖金环.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因素及控制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覃红精.手术室医院感染及控制对策[J].当代医学,2012年23期.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3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56-01

护理人员常因职业关系受到各种暴露因素的危害,作为手术室护士,因其在执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易受各种化学、生物及物理等因素的影响,暴露在多种危害因素中的几率更大,属于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因此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有所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防护措施[1]。本次研究针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自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将我院5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例,女48例,年龄为18到49岁,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大学本科4名,大专42例,中专4例。

1.2 方法。回顾性的对这50例护士总结并分析各种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法并实施干预措施,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

2 结果

通过加强手术室护士自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医院对暴露因素的重视程度,建立起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及保护措施,加强对锐器伤的管理及防护工作,完成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医院内因职业暴露所引发的职业损伤显著减少,护理人员的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3 讨论

3.1 经总结分析可知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①职业防护制度不够健全,职业防护管理不合格,对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或是防护措施不完善。②化学因素造成的危害。由于护士常接触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等,护理人员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头痛、哮喘、接触性皮炎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中毒或癌变。③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缺乏,不能认识到针刺等物理伤害的重要性。④血源性传染病伤害。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可能被剪刀、刀片、注射器、被污染的缝针伤害,并且常接触到多种污染源,如组织器官、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

3.2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①护理人员意外暴露后的处理。若患者的血液或是体液溅洒于黏膜、皮肤表面时,立即用流动的水以及肥皂水进行清洗,若手被针刺伤,要将手套脱去,自近心端逐步向远心端处挤压伤处,并冲洗伤口,将损伤处的血液挤出,再用1%的活力碘为伤口消毒。在伤后48h向有关部门报告,72小时内作HBV、HIV等的检查,可疑感染者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要进行周期性的复查。②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使其做到认真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操作规范,熟练掌握防护技能。③完成消毒隔离工作。a.要认真按照7步洗手法洗手,接触污物或是患者前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水进行清洗[2]。b.治疗血流性传染病的患者时,应在固定的手术室内,使用一次性物品作为敷料,避免人员的进出,禁止术中参观,术后,要0.2%的含氯消毒剂处理器械,浸泡30min以后用清水进行清洗,进行2次高压灭菌。若手术有体液喷溅的危险时,工作人员要好穿防水的隔离衣,如有必要应戴好防护镜。④加强防护锐器伤。对伤性的医疗废物要严格管理,妥善并及时的处理锐器。可以对锐器的传用,传递、放置及用后的收回制定一套规范程序。养成用持针器或是镊子取放污染的针头、缝针、剪刀等的习惯,针头不可对着别人或是自己,一次性锐器或是用过的针头要单独处置,放入专用的回收盒中,禁止将针帽用手回套到污染的针头上[3]。⑤增强对化学物品的防护意识。使用易挥发、刺激性的消毒剂时要在密闭箱内进行,避免直接去接触消毒剂,配置时应戴好手套、口罩。物品灭菌后的要在彻底被解析后才可以被使用,物品经甲醛熏蒸后,要放置半小时后在使用,消毒室内的空气时,若使用了臭氧消毒机,工作人员要暂时离开现场,停机一小时后,当浓度降到正常范围,工作人员可进入[4]。

经以上研究可知,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和对策是保障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步骤,临床各医院应加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秀芳,刘佳锐.器专用盆使用前后医护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11):32―33

[2] 易惠芳.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0):34-35

篇7

关键词:护理管理流程再造层流洁净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1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034-03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外科手术日益复杂,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器官移植、心脏直视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等,对手术人员和手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层流洁净手术室在国内正在兴起。洁净手术室内的人、物流是影响室内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设置严格工作流程,明确区分洁污流线是洁净手术室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1]。

我院手术室自2003年底搬进洁净手术室,手术间10间,其中,百级2间、万级 8间。同时对手术室实行了人流、物流严格的区分管理,采用了无菌、净化运行、清洁管理措施,加强洁净手术室的流程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洁净手术室流程管理

1.1 物流管理

洁、污分流是洁净手术室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内走廊为洁净走廊,内设刷手、消毒空间。外走廊为污物通道,也就是使用后器械、物品回收路线。通过外走廊、污梯与清洗区相连,手术后器械、 辅料、 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通过外廊以最短的路线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使术后污物能及时从专用通道运送处理,大大缩短了污物在手术室内停留时间,极大限度的缩小了污染范围,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空气的清洁度。消毒中心与洁净手术室无菌区的无菌物品室相连,有效地做到了洁污分流,减少室外环境对手术间的污染,以保证洁净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及手术流程的合理。

1.2人流管理

对进入洁净区域的人员要严格着装,穿着严格消毒过的专用衣裤和鞋,建立严格的入室人员登记制度,并限制手术间参观人数,每间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多于4人[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方可进入,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1.3 严格管理手术间的门

层流净化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原理是由压缩机将过滤的无菌空气由天花板送入并将污染的空气由四周推出,因此室间的空气必须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空气的流入[4]为维持手术间空气净化后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必须保持一定正压。一般对室外的静压值为15Pa ,与污物走廊的空气静压差为5~7.5Pa,与洁净走廊的静压差为5Pa左右。为维持手术间的正压状态,必须保证手术间的前、后门处于关闭状态。严格管理手术间的前、后门,手术进行时必需关闭自动感应门,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尽量减少开门和人员进出次数,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正压消失,空气流动而致污染。

1.4 手术间管理

严格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要靠近患者通道入口处,接台手术保证自净时间。按感染类型安排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指定的感染手术间进行。

1.5手术床的位置

手术床要放于手术间净化中心,保证手术区域和器械全处于净化区域内。

1.6手术间温湿度管理

由夜班护士于每日择期病人入室前30min开放空调机组,设定室温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2]。

2洁净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2.1 健全手术室感染管理组织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是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护士组成。感染管理贯彻在手术的全过程,要分区、分类,专人负责,做的管理有章可循、质量评价有量化标准。护士长主要抓人员素质教育与流程质量跟踪;负责净化空调机组的检测、清洁和保养;器械、消毒供应护士负责落实物品的消毒、灭菌;各责任区护士负责卫生清洁工作的落实;感染检测护士负责手术环境、物品表面及手术人员手的检测、结果分析等微生物检测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的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2 加强各类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学习: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医疗垃圾管理条例》等,对洁净手术室的各类人员进行洁净观念的无菌观念的培训,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范,学习层流手术室的运行、管理要求及空气检测等相关的理论,制定相配套制度。正确使用洁净手术室,不断提高对洁净手术室的了解和使用技术,很好的发挥洁净手术室的作用。

2.3 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手术室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最终决定因素在于人,参加手术人员也是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最大感染源之一,衣服表面的纤维,人体皮肤脱落的皮屑,均是细菌的载体,所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入手术室。无论是护士还是保洁人员都有责任管理手术室。手术室医护人员不能过分依赖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系统,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及时清除污染源,消除卫生死角,切断微生物传播途径,确保洁净手术室的消毒质量,从而有效的控制感染。

2.4 强化卫生清洁管理

专用清洁工具湿式打扫, 物体表面加强清洁, 每台手术前后常规擦拭手术室物体表面,每日手术结束后应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彻底清除污染敷料、杂物等。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墙壁、地面,空调系统应继续运行,达到自净时间。

2.5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进货部门把好进货关的前提下,应安装完毕、擦拭干净,去除外包装进入手术室,放入一次性无菌物品储存间存放,并详细记录品名、数量、灭菌批号、有效期、检测单位、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报告编号等。

2.6 严格净化装置管理

进风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手术室的清洁度,进风量越小,抗干扰能力就越差,手术区易受污染;风量过大切口失水太快,造成患者组织损伤。要保持正常换气,除机械设定外,要求每2周对初效过滤器清洗或更换1次,中效过滤器2~4个月更换一次过滤网,高效过滤器1~2年更换1次过滤网。

3讨论

现代化洁净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不仅取决于建筑设计的质量,建筑结构特点为复通道流线、洁污分流、减少交叉感染。更取决于管理水平,应重视管理环节。洁净手术室是否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效能,达到预期实施效果,实现手术质量的最佳效能,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在抓好洁净手术室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软件建设,强化和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共同遵守、各负其责的整体意识。要使洁净手术室发挥预期的效果必须投入管理力量,抓好无菌管理、净化运行管理和清洁卫生管理。为手术营造一个特别洁净、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对预防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19.

篇8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10-01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质量,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为此,我院手术室在创“二级甲等”、卫生部制定的质量管理管理年工作过程中,根据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管理的重大课题,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直接体现,我院为了进一步深化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规范医疗行为,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要求,建立了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有分管医院感染管理的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感染科长并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将医院感染管理有关制度、职责、标准操作规范、各项法律法规编制成册,发到科室,便于科室组织学习;制定了医院感染考核标准,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做到年初、每月工作有计划,每月、季度、半年、年终有分析总结通报与反馈,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工资绩效计算,季度召开院感管理委员会,以达到逐步规范的目的,加强了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手术室也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院感医生、院感护士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科室每月学习1小时以上,每季度将所学知识进行考试考核,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地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门卫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监控工作专人负责由护理人员定期轮转(一年轮转一次)。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 3.1 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扫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分钟,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1小时;每周一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两套使用,以保持一套在外风吹日晒使之干燥,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可采用垂直或水平层流净化手术间空气,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控制在≤200cfu/立方米以内

3.2 手术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气灭菌,首先压力蒸气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最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可用戊二醛低温灭菌或浸泡灭菌。 3.3 外科洗手:我科常用的术前洗手法为无菌洗手液刷手法,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5分钟,保持双手高过肘部,避免污染,然后用无菌手消毒剂从下向上擦拭两遍。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3.4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我院手术室已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3.5 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1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3.6 一次性灭菌物品的贮存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立方米,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7一次性物品回收管理: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分类收集,回收后全部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篇9

【关键词】 心胸手术室; 感染; 控制

1 易引发心胸手术室感染的因素

1.1 空气污染。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菌落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设备的移动及门的开关,会在手术室里形成新的气流,这些气流中的尘粒和棉绒会降落在手术部位、创口及无菌台上;包装敷料时会散布许多纤维绒;在手术室有限的空间内清洗、消毒、准备手术敷料包均会影响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1.2 全麻患者因气管插管、麻醉机螺纹管反复使用或消毒不严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居于各种感染的首位,这已成为国内医院感染特点之一[1]。全麻气管插管在医院感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为气管插管是一系列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导致支气管树与外环境的直接联系,使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鼻道和口咽,失去了防御感染的作用;同时,反常的气道压力,高浓度的吸氧,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使肺部继发感染或原有感染可能加重。

1.3 参加手术人员的手,是外科感染的主要细菌传播媒介。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手卫生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2]。手术人员不规范洗手,术中手套破损均可能成为重要菌源。

1.4 有创动脉、深静脉穿刺、体外循环安装不规范,穿刺部位消毒不严,穿刺方法不正确或不按无菌操作进行造成感染。

1.5 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手术台、器械台潮湿,手术时间长短,术中的出血和输血量,缝线的选择,术者的技术。

1.6 手术中一次性物品包装破损、过期。

1.7 手术器械清洗不规范带来致热源,手术器械仍用人工手洗,清洗流程不符合规范或清洗不干净。

1.8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功能流程,三区划分不严造成污染。

1.9 手术后污物分类不清,垃圾没有分类处理。手术室工人素质低下,无医学专业知识,流动性强,无责任心。

1.10 温度、湿度的影响。温度高会对垂直下降气流产生阻力,干扰空气净化,湿度高会使手术室内物品和墙壁生霉。

1.11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过度应用抗菌药物会破坏体内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增加耐药菌的感染机会,造成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3]。

1.12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皮肤准备不到位、备皮时划痕、皮肤不清洁等均会导致切口感染。

1.13 在治疗操作方面,手术中留置导尿管不规范,使用呼吸机和器官切开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消毒隔离措施不当有一定关系[4]。

2 心胸手术室的感染控制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心胸手术室在医院感染办公室的领导下,控感信息及时传达,执行迅速。手术室由护士长和两名高年资护士担任心胸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组长,每周检查1次,平时不定时抽查,每月进行总结,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严把感染关。

2.2 新来的护士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手术室入室前进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培训及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理论考试,考核合格才能进入手术室工作。

2.3 健全手术室工人岗位责任制,使工人明确责任。对工人进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观念、三区划分、垃圾分类和手术后物品处理的培训。清扫工具严格区分并有标记,禁止混用。对工人也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士人人都有指导、督促的责任,以促进手术室环境的改善与维护,使患者能在最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手术。

2.4 手术室器械和手术中用物灭菌首选高压蒸汽,高压蒸汽灭菌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对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选用环氧乙烷。到目前为止,环氧乙烷是最有效的低温灭菌方法。

2.5 手术前30 min打开层流,将温度调至22 ℃~24 ℃、湿度40%~60%,手术室温度低会使患者因冷的刺激而畏缩肌肉、紧张,产生不安[5],温度高则会使患者烦躁、胸闷,加重呼吸困难,还会影响空气净化。

2.6 巡回护士要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避免人员流动及反复开关手术室门,减少不必要的说话,尽量应用对讲机。禁止从污染手术室进入无菌手术室,避免交叉感染。

2.7 护士长和各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加强对参加手术的人员刷手过程、洗手时间、七步洗手法、着装、指甲及时纠正,并每月做洗手培养。

2.8 手术室布局合理,严格三区划分,各区标志明显,人流、物流各行其道。手术室内物品及设备、抢救药品、圆凳一标准化放置。

2.9 接送患者车交换须一人一车一消毒、一更换床单,以防车随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带入灰尘和病菌。

2.10 每天手术结束后湿擦层流回风口,每周清洗、吸尘回风口及过滤器,2年更换过滤器。

2.11 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经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后再送入手术室。

2.12 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器械进行采样细菌培养,为质监提供保证。

2.13 每天手术开始前、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和75%酒精擦拭手术台、手术室内物品表面。

2.14 气管插管、螺纹管一次性使用,喉镜片用2%戊二醛浸泡10 h,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后才能使用。

2.15 一次性物品专人负责,做到五定一及时,发现破损、过期严禁使用,用后严格分类处理。植入物应经过招标入手术室,使用时认真核对名称、有效期、包装。

2.16 参加手术人员规范洗手,严格七步洗手法和洗手时间,术中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2.17 术中遇到手术单、手术台潮湿应尽量更换,大手术应用手术贴膜。

2.18 手术室需接台时,要严格自净时间30 min以上,先做洁净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2.19 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应用抗生素1次,手术时间长者,术中还需追加1次抗生素。

2.20 污染手术需关门,门上挂明显标志,避免窜手术间引发交叉感染。

2.21 手术敷料、手术衣选用全棉不掉绒的,手术衣选全包围式。

2.22 手术台保持无菌、干燥。器械护士做到稳、准、精、快地配合手术,以防配合不到位而使手术时间延长。

2.23 严格区分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并分开放置,使用时认真查对包内、包外指示卡。

3 小结

心胸手术室是专科手术室,负责各种心脏、普胸、大血管、心脏移植等手术,严格感染控制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地处理手术过程中的各类感染,是心胸手术室及医院感染的首要问题。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就是洁净手术室,手术室的全体人员是感染控制的执行者、监督者,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都应有高度的无菌观念,把所有的手术都视为感染手术,从而保护自我,保护患者,人人参与并重视感染控制,减少感染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控制院内感染,每个手术参与者都责无旁贷。

参 考 文 献

[1] 田少青,王蕾敏,王芳.1244例院内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杂志,2009,16(1):83.

[2] 刘延锦,王彦艳,牛扶幼.1999-2008年国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状况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10.

[3] 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9(7):26.

篇10

1 危险因素分析

传染源主要是含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传播途径主要为术中意外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睛等。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每天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被感染的几率很高,同时,由于急诊手术患者很多,病因复杂,有些如艾滋病、梅毒等检查时间较长,未能确切预防,更增加了危险因素。杭州自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至1997年开始每年呈上升趋势,而且显示艾滋病患者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感染HBV及HCV的患者较多。

2 防护措施

术前医护人员做好自检,手有破口者最好不要参加手术,手术患者感染情况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室工作人员应积极接种乙肝疫苗,如为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由上级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和治疗指导。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加强锻炼身体,保证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标准预防概念,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提高防护意识,若接触血液或深部体液,需戴手套。预料有血液或深部体液溅出时,需戴口罩及防护眼罩。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皮肤表面一旦污染血液和体液,立即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清除。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切勿套回用过的针头。用过的针立即丢入适当的利器收集盒内,尽量防止被利器刺伤。穿隔离衣,可防止被飞溅的水或血污染,必要时外加塑料围裙预防各种传染病。凡是感染和污染物品,应先浸泡消毒,清洗后再打包送供应室消毒。怀疑被感染后立即局部处理,对伤口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使部分血液排出,同时,流动水冲洗,再用2.5%碘酒和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并建立暴露后登记制度,提供疫苗和专家咨询等服务。定时开窗放气,添置空调设备,完善排污系统,将熏箱安放在有排风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用甲醛固定标本时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翻拨。处理污染的器械时,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围裙,接触戊二醛时戴好橡胶手套避免溅入眼中或吸入。用84消毒液喷洒或擦物表时,30min后通风。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对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吸入性时,如安氟醚、异氟醚、氧化亚氮(笑气)等,现配现用。当对患者进行吸入性麻醉时,药液不可避免地散发在手术间的空气中,药液散发的多少与空气暴露的时间、麻醉机的密闭程度成正比,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应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

3 讨论

手术各类人员要各负其责,手术室护士长的职责在护理部主任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业务管理及思想工作。负责本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合理安排人员,进行科学分工。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对难度较大或新开展的手术和抢救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或指导操作。负责组织本室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根据专科业务、技术需要,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方式学习新业务知识、新技术操作和新仪器的使用等,并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手术室主管护师职责是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发挥业务、教学、科研上的主导作用[1]。负责督促、检查本室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把好手术、护理质量关。解决本室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参加研究和制订重大手术和新手术护理配合和操作规程。协助护士长组织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和研讨。拟定本室护师(士)在职业务培训计划,并编写教材和讲授有关的课程。负责进修人员的带教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并进行出科鉴定,组织小讲课。拟定本室护理科研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本室护师(士)开展科研工作,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护理论文和科研工作总结。监控护士职责是负责本室对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负责本科室消毒隔离工作。每月做1次空气、物表、无菌物品、医务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培养。每2个月进行回次紫外线强度监测。对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并做好记录。协助和督促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和送检标本。负责本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宣传。监测结果归档、备查。手术室卫生员的职责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清扫地面及洗刷手术室,做好洗手用物的供应与料理以及手术后的清洁料理工作。负责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管理。负责标本的登记、送检,以及其它外勤工作。总之,现代医院的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特殊工作性质,被感染的机会较多,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因此,重点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