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篇1

语文课文妈妈睡了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和这么都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高兴)那好,就为老师们送上一首歌。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共唱。

师:看来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生1:我的妈妈特别漂亮,特别是她那双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还是双眼皮儿呢。

生2;我的妈妈天天作家手都糙了。

生3:有一回,我考试没考好,妈妈没骂我,也没打我,还鼓励我,下次努力,争取考好。

生4:在期末考试的那天,妈妈送我上学路上,总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答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争取考双百。

生5:我每天描字的时候,妈妈总坐在我身边笑眯眯的看着我。

生6:有一天,妈妈擦地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

师: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生:妈妈睡着了。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是啊!妈妈睡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生:应该读得小声点儿。

师问:为什么?

生1:因为要大声读会吵醒妈妈。

生2:我们应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因为如果声音太小,别人会听不见,声音太大,会吵醒妈妈。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谁来试试?

生大声读后,师:嘘,这样会把妈妈吵醒的,谁再来?

(学生再试)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师配乐范读。)

师: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生:自由练读并记忆生字。

师:你们学得可真认真,课文读得满意了吗?

生齐答:满意了。

师:那现在找两名学生读一读。

(师找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生1:**同学读的很好,尤其读**的时候更好,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2:他读得真的很好,特别是**一句,读的特别美。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已经很好了,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现在我们就来过一过生字关。谁顺利过关,谁就将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师检查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单字,并进行奖励。)

篇2

关键词:问题;朗读;品味;悟境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是一座山,很难逾越,更难爬上峰顶。在小组课题展开研究的同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面发现了诸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问题之我见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而在这充斥大部分语文课堂中的五步教学法中,读通诗句无疑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是趋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总会让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形式多样的朗读齐上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

4.朗读只求形式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名师引路见阳光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援疆教师推荐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

古诗词言简意赅,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

2.在对比欣赏中品味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此外,还可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3.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

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因此,学习古诗不能浮光掠影。而需要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使我们每个对古诗词教学懵懵懂懂的年轻教师像是开了一扇窗,犹如春风拂面,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篇3

关键词:有趣;实效;阅读教学

知识除了丰富,除了有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引起求知者的兴趣。如果有一种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自愿迷恋,那么,这种知识对这个学生来说,就是有力量的;如果有一种知识长时间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这种知识对这个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力量。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什么叫有效教学呢?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的全面协调发展。笔者认为,效——学生素养的提高,一定要扎扎实实。但,趣——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师生(生生)交流的剂也不能丢。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导语像磁石一般,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好奇是人的天性,导入悬念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效率。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学习。

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甚至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境界,让学生的学习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充满情趣、愉悦的学习道路。追求“趣、效”双赢的阅读教学。

三、充满活力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更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育改革的形势,全面认识语文作业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我认为这才是在新课程下的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型语文作业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同时强调,学习语文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呢?(1)演说类作业;(2)读写积累型作业;(3)集编创作类作业;(4)观察探究型作业;(5)动手实践型作业。

四、设计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1.故意写错字

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戒。

2.变换表达形式

提炼教材内容尽可能不只用横行书写这一种形式,而应经常变换形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网络式,或用金字塔式,或用树状式。

3.图表、图画式

如,教学《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时,我尽可能用图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也有些文章、诗词,为了使学生明白,我随手画一幅简笔画。

4.请学生写板书

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比老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教师追求“高效”的课堂。高效和有趣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张庆先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确,凡事都要有个度,趣要趣的有度,效要效的得法,二者并重,方能双赢。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小学语文教师,2009(8).

[2]赵国忠.中国教师的奇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09-01.

[3]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01.

篇4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方面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因此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自己就要是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让学生做到“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于永正老师教学《草》一课,教完古诗后,问道: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当场客串家长角色,扮演妈妈、哥哥、奶奶等。当你看见孩子们背书背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 于永正老师的做法是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做值日等。

二、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里加入了很多眼花缭乱的元素,但是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始终觉得读书才是最重要,有读才有悟,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进行对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中,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感悟,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相信学生,不要让传统的朗读教学框住束缚;在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有信心,敢于创新,遇到问题或困难要想办法去克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三、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做倾听者、接受者,缺少应有的“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却是不同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去解决。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好的语文老师会把所学的内容和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动作联系起来,让词语、句子的情境出现。这样,学生就感到了课堂充满了乐趣,从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于永正课堂实录》的一则课例:上课伊始,教者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头上有四根毛发的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取名四毛。接下来的教学中,于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于老师”和“四毛”,完成了习作的上集;于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四毛”,完成了习作的下集。师生之间的表演,把看图作文活化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交流后的习作,怎能不精彩纷呈。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我们许多老师把课堂看得过于神圣,总想在课堂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无可厚非,但我们要看到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向课外借力。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对于语文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没有让学生多做作业,多写生字。他们总是和家长联合起来,孩子每天回家后,家长陪孩子一起看书,多看20分的书。看课外书没有人讲解,却能提高语文能力,可见,讲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吕叔湘先生还说过,他的语文能力,“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自己读,自觉地读是多么重要。语文教学要留有空白。学语文是一生的事,因此不要担心学生有些地方暂时感悟不出来,尽管放心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这就是重视课外阅读,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五、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

只有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快乐语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的语文教学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舒适,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语文课堂总结阶段,我们一般的课堂总结都是由老师完成的,而我认为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来完成效果会更好。让学生说一下这节课自己学的内容,哪些内容学的好,哪些内容较欠佳,让学生谈一下这堂课自己的表现,收获,让学生评价一下自己,评价一下同学。使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学了不少东西,知道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能够被别人认可,感到自己还特别伟大,他就会高兴起来,快乐起来。那么,他就会更爱学习,更喜欢他的老师,更喜欢自己,更相信自己能学好这一门课程。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学式” 模式

正文: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卓越课堂”成为我校新课改突破口。作为小学语文学科,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步伐,成为了“卓越课堂”建设的“排头兵”,同时也成为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学科之一。

我校实施的“导学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一堂课一般按展标―导标―学标―教标―验标”五个环节展开,针对不同学科及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总体目标要达到两个树立。即树立课程改革教学新理念,树立建构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观;达到三大追求,即追求效果的达成,追求教学价值的实现,追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做到四项落实。即落实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落实少讲多学的基本原则,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思想,落实“雅博教育”校本课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质的改革,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师目标具体达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法指导,学后反思,勤于钻研,善于总结,并不断地在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特色课堂;学生目标具体达到做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成效目标最终达到切实提高三效,即和谐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以下我就以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为例,谈谈如何有效运用“展标―导标―学标―教标―验标”五环节教学模式,渗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小学语文“卓越课堂”。

一、展标(目标导航)环节

教师质疑设问: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哪些名山?在学生回答了祖国一些名山之后,引出小兴安岭。进而出示课件一(中国地图),简介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分布的树种及名贵药材等,激发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无穷兴趣,引入课题。

二、导标(牵引导学)环节

出示学习目标,指明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应达到什么要求等)。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的观察方法,从而体会四季景物的相同美和不同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学标(探究体验)环节

1.课文以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光。请同学们赶快拿起书来读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出示课件二: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的?③、画出课文中最能概括小兴安岭特点的句子。)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的?抽生回答。

3.还记得第三个问题吗?抽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它体现了小兴安岭的哪个特点?(树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数不清,……绿色的海洋);省略了哪些树?小兴安岭的树多不多?我们称它为树海,可以吗?(板书:树海)你喜欢这儿的树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齐读。

4.你还画了别的句子吗?谁来说说这句话又概括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最后一自然段。(板书:花园 宝库)

5.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出示课件三。自学卡片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按照读―画―悟―说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表格上的题。先自己学,再交流,然后小组长发言。

四、教标(交流互动)环节

1.自学卡片填完了吗?谁来说一说?春天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抽生回答,然后把表格放在展台上让大家看。他填对了吗?请补充。然后夏天、秋天、冬天有哪些景物?哪些特点?抽生回答,补充。(师边订正答案,边板书:春:抽枝长叶,夏:树木葱茏,秋:果实累累,冬:雪花飞舞)

2.通过读课文、找景物、找特点,你觉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吗?美在哪儿?你喜欢哪个季节,就说哪个季节。

(1)师:我们先请喜欢春天的孩子来说一说?

我喜欢春天,(课件四,春天,树木抽出 ),抽出是什么意思?能换成长出吗?抽生回答。你能读一下吗?抽读,齐读。

师:这句话写出了树木发芽之美,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

师:这句话写出了冰雪融化的动态美。看见小鹿了吗?老师想把欣赏换成看你认为好吗?春天这么美,请喜欢春天的孩子来读一读吧!

(2)有喜欢夏天的孩子吗?请你来说一说夏天美在哪儿?

我喜欢夏天,(出示课件五,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齐读。

师:从“封、挡、遮”可以体会到什么?(树木长得又多又密、很茂盛。)葱葱茏茏是什么意思?你还喜欢哪句?(出示课件六,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 ),抽生读。“浸”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雾大、雾浓。)还有吗?

师:这说明阳光是如此的灿烂,这让我们感受到野花五彩缤纷的美。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不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请喜欢夏天的孩子来读一读吧。

(3)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孩子们一定很喜欢吧!我们请喜欢秋天的孩子来说一说。

我喜欢秋天。(出示课件七,白桦、栎树 红松……),(课件八,榛子、山葡萄……)。

师:除了书上介绍的果实,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果实?抽生回答。(出示课件九 灯笼果 猴头 山樱桃 都柿)

师:由此可见秋天的树木果实累累,也就是物产丰富。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不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这美景中人们的收获可不少,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一读吧。

(4)冰冷的冬天也有孩子喜欢吗?

我喜欢冬天,(出示课件十,积雪:课件十一,动物)。冬天雪花飞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为我们增添了无穷情趣。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

3.我们欣赏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此时此刻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作者也从心中发出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师小结:同学们,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就把小兴安岭的美景尽收眼底,而且还知道了它的物产丰富。想去旅游吗?那我们就把课文的内容记住吧,以后还可以去游玩。

五、验标(达标反馈)

回顾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出示课件十二 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在上述教学中通过使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优化了教学目标、设计、方式和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等,达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轻负高质”之效。但自己略感欣慰之时也有如下几点感悟。

1.就上述案例而言,小兴安岭四季之美,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教师质疑设问,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利用读、画、悟、说的方法,图文并茂理解课文。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得现成答案,有助于学生从体验中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对于小兴安岭四季景物的特点学生不易概括理解,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尽量少讲,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使学生更好的参与教学活动,展开思维,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师生互动,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本节课我充分渗透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得到了同行如下评价: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模式,重视了知识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体念,学生互动过程中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丽,体会了生本对话的乐趣。二是教学模式灵活,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体验,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交流是双向的。表面上看学生接受的语文知识不是很多,然而学生却在浓浓的小组讨论气氛中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思维方法、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这让学生终身受益。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授之以鱼”的塾师变为“授之以鱼”的智者;教学模式应以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取代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模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在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实现课堂由“讲授型”向“学习型”转变;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才能有效发挥课堂“双主”作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惟其如此,我们探索的教学模式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达到“卓越”的境界,绽放迷人的异彩。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渝教基〔2012〕53号).重庆市教委.2012年7月16日。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年新版。

篇6

(一)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特点,本研究采取了个案研究的方式。具体的数据收集上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用观察法对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用文本分析法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归纳;用访谈法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二)研究过程

1.样本。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河间市某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四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她们均为女性,都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她们的教龄从1~27年不等,其中,白老师和王老师的教龄都达到25年以上,均为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带领本校团队赢得了省、市级教学比赛的优胜奖,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属于专家型教师。而葛老师与张老师,教龄均在1年左右,属于新手教师。2.数据收集。从2013年2月26日至2013年3月29日,我每天都到该小学,主要进行非参与是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最终,总计听取了24节堂课,参加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研会4次,观看学校组织的教学比赛一次,并抓紧刻课后时间与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经过近一个月的交流沟通,与这四位老师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并进一步进行了访谈。3.数据分析。根据文本分析法对课堂实录中四位教师各种教授言语的统计、对比、和归纳,发现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一些没有预想到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研究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对非参与式课堂观察、与教师的访谈、与学生的访谈等材料做了反复的论证和印证。

二、研究结果

为了数据分析的确切性,在24节课堂中选取每位教师的五节课程实录进行对比,这五节课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白杨》与《冬阳·童年·骆驼队》。根据图1中教学言语结构分类方式,将这20节课堂的教学言语进行数量统计、比例计算和比较分析。1.讲课语。宋其蕤在《教学言语学》中指出,讲课语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通过自身语言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的主要言语。但通过对四位教师教学言语的观察和统计,发现教学的核心并不代表着数量居多。由表1我们得出两个结论:(1)专家型教师在单节课堂教学言语中运用的讲课语比例要低于新手教师,但差距并不显著。这说明新手教师已经意识到应降低讲课语的比重,但是做的并不够。需谨记“‘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2)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讲课语中都较为侧重分析语这种言语,可见在课堂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意识到分析性的言语更适合引领学生深入课文。2.提问语。提问语是教学言语中数量最多、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言语。然而,多运用提问语进行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将归结语与之相对应的予以重视。在这方面,新手教师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表2可以看出,(1)四位教师都运用了大量的提问语,其数量均在60句左右,说明大部分教师都可以正确的将提问语作为教学的主要言语进行运用。(2)但是,通过提问语和归结语分别占据的比例,不难发现,专家型教师在运用提问语的同时也注重了归结语的运用,归结语在提问语中的比例均在30%以上。根据观察,专家型教师更偏向于这样的结构:提问—引导—纠正—再引导—归结,其中引导步骤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答案的理解程度,新手教师在这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3.谈话语。谈话语是教师使用交谈的方式授课时使用的言语,共包括三种言语,首先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抛出疑问,然后运用启发性谈话语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接近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间或的运用指示性谈话语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和指导,最后运用归纳性谈话语将结论道出,为整个谈话画上句号。由表3可知,新手教师在此两个方面与新手教师有一定的差距:(1)在谈话语的总数和占整体教学言语比例的两个方面都远远低于专家型教师。首先,在数量上,专家型教师的谈话语均在45句以上,而新手教师都在36句以下,差距较大。其次,在比例上,专家型教师谈话语占据总体教学言语比例均在25%以上,新手教师只达到20%左右。这说明新手教师对谈话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谈话语的运用。(2)虽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谈话语中均将指示性谈话语作为重点,但是新手教师在关注重点的同时忽视了启发性谈话。由于近些年来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注,探究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等方式逐渐兴起“,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在认识活动的每一环节和阶段中都可以充分体现出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4.组织教学过程语。组织教学过程语用于教学环节的转换,使各个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层次清晰。这种辅的言语性质决定了它在整体教学言语中数量的偏少。但,只有运用组织教学过程语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才能使一堂课条理分明、浑然一体。通过表4发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语中都较为重视导语,其次为过渡语,数量最少的是结语,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结语的数量较少,四位教师均为达到3句。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存在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匆忙结课的现象,结语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讲解内容和课时之间相冲突的现象,这来源于课前准备的充分程度不够。

三、结论与建议

回顾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分析,追寻较为合理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成为当务之急。那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言语结构较为合理,新手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调整,专家型教师又在教学言语中忽视了些什么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

根据以上研究对教授言语的细节分析,辅以4个表格的对比说明,充分展示了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同样的5堂课程中对各种教授言语的运用情况。由此,本研究得出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见图2。通过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对比分析出各种言语应占教授言语总数的百分比,最终得出图2的结论。通过图2将单节小学语文各种教授言语应该使用的情况,新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借鉴图2,对课堂的言语进行实现的规划,避免出现重此轻彼、比例失调等问题,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效果。专家型教师也可以通过图2检测自身多年以来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是否合理,促进专家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二)新手教师在教授言语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篇7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新局面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五彩缤纷的生动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它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单一的教学,效果必定不佳。因此,把远程教育引入课堂,势在必行。语文课件是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它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运用得好能够收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利用远程教育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具体办法。把远程教育应用于语文教学,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面。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促进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名师课堂实录、和名师一起学习文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其图文、声形并茂的优点,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一段活动画面: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 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 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景,突破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一般对具体的、趣味化的知识易理解接受,而对抽象的枯燥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选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枯燥的东西趣味化,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在教学《林海》一课时,先打出大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播放录象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大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笼笼的壮美景象,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大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大兴安岭各不相同的景物时,则采用投影片放映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画面,体会作者对岭、林、花等特点的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中找出来,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如《黄山奇石》中有一词:“云海”,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时运用多媒体显示白云翻滚,如海涛一样的动感画面,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词句的意思。这样,就很容易突破学习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注意力集中,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巧用资源,挖掘思想内涵。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寓思想教育于课堂,使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学生往往讨厌刻板的说教式教育,厌烦教师们的严肃面孔,那么远程教育的运用,又使这一教学得到了改善。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一文时,由于孩子们从未经历战争年代,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可利用朗读课件,把大无畏的精神表现出来,利用《》录像片的精彩画面,使学生感知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势,以及“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情景。再让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反复吟诵优美的诗文。使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受到了的艰辛,一种热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

四、激愫,训练说写。

篇8

关键词:远程教育 语文教学 优化 有利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2010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说过: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开发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造就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远程教育省时、省力,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如何利用远程教育优化语文教学呢?我就谈一点儿初浅的看法。

一、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 ,不受时空限制。在这种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竭尽全力找到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顺利学习教材。只要点击资料库,相应的资料尽收眼底。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比如,《赵州桥》讲的是建筑物;《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我是什么》讲的是水的形态和的作用;《星星的新朋友》讲的是卫星的作用。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远程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例如:在S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备课过程中,我先看了看这课的课堂实录,发现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区分平面桥与拱形桥效果最好。课堂上,我用做实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两者区别,从而感受到力学的美。收集的一张张精美的赵州桥图片,又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形态美。欣赏完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心中的桥梁。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的地步。

例如:S版二年级上册《动物过冬》一课中我以听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再以读课文、欣赏图片、讲解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说一说小蚂蚁还去了哪儿?又见到了谁?我给了一些提示:蛇、蝙蝠、狐狸、熊、小蜗牛等。学生在说的时候就容易了许多。课后布置了《有趣的动物》的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过冬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电化教学,是以看、听、议、学相结合的特点,由静变为动,由无声的文字变得抑扬顿挫,由死板的画面变成生动形象的,由虚有变成现实,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推波助澜的效果。

二、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少生活经验。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岩石书》一课中,学生无法想象地壳的运动及演变过程,通过从网上下载了地壳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岩石书形成的原因。

又如:《曹冲称象》一课中,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降低难度呢?在讲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再看视频,然后再读课文,小组四人说一说曹冲的称象步骤。问: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学生就会说用人来代替石头节省时间和人力。

三、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正是因为现代教学媒体以它独特的直观、直接、直露的优点往往能立杆见影的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从而使学生茅塞顿开。

例如:《我是什么》这一课教学中,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体会“落、打、飘”三者的不同。我先让学生欣赏课件中“雨、冰雹、雪”的图片,让他们自己读、指名读,再做实验,我将小玻璃球从手心向下扔到地面,问学生:你感受到什么?声音大吗?听一听课件中雨“淅淅沥沥”的声音。雪从空中落下时的样子有声音吗?做一做动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雨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飘下来”的声音的大小。最后再来读,自己读、指名读、竞赛读。在讲解第四自然段时,我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水做过哪些好事?从学生日常着手,看一看图片浇花、洗手、水力发电、洗衣做饭等。学生马上会说;拖地、擦玻璃、洗澡等。水还做过哪些坏事?我也是让学生先欣赏图片、视频,再来说一说。

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就是要求短时高效。借助电教媒体,可以缩短时间,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效果。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创作出丰富的CAI课件,鼠标轻轻一按,即可迅速呈现各种画面、文字等,所以从根本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作文和写话练习教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救小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图中的孩子用了什么方法?说一说。然后将有中字格的范文用大屏幕展示出来,我先范读,让学生再美美地读一读。每一段空格处红色标出,优美词、句用横线标出。最后出示写话要求和关键词语。学生很容易当堂完成,明显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要上多媒体课。正是因为课上可以接触到优美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

1、图片在语文的作用

图片在语文课堂中,他综合了语言、构图、观察、、归纳、想象、审美等知识,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语文和艺术的美。

2、音乐在语文的作用

肖邦曾经用音乐,把一群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然后用琴声给孩子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孩子安静下来,并且进入梦想中。这足以说明音乐对意境的渲染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引入适当音乐,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富有情趣与韵味,让学生感受到情的感染、美德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9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多而且繁杂,这样,作为该学科的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更应该努力搜寻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分享信息资源。首先,教师在平时上网浏览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习题精选等教学素材资源,然后将所收集到的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和整理,建立一个小小的“资源库”,随时可以为教学服务。其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可以按章或单元分工,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归纳,以便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学校更应让具体的专门人员进行整合、集中管理,将学校的网络资源、内部系统等现存设备、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形成内容比较丰富、全面的校园信息资源库,以便各科教师查阅信息与资料。例如,在期末整理复习资料时,六年级的六位语文教师分工合作,每人搜集整理一套专项训练,从字词到句子,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再到习作训练,最后进行综合练习,既做到各有侧重、集思广益,又进行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给予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应该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然后将所授课内容进行网络信息化数据规整,集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效于一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快乐、生动的氛围中学习、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视觉、听觉一体化的网络教学方式能够更快、更持久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吸收、理解得更快更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拓展了空间。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海上日出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图文声像,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融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大海之上,观看神奇的海上日出。与此同时,再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呆板的文字转化为想象中的情景、变化成动态的画面,就如同身在其中一样,去感受日出十分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性情与情操,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和美好。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事半功倍地达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问题。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绎、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快速接受、吸收繁杂的知识,更能够直观、生动地去切身体会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针对性较强的知识加以分析、整合,增强兴趣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易于接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品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力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是它区别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有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动画、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真正感受进而展开联想,让学生进入角色,塑造学生多元化、具体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3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巨大的学习平台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自主式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习语文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分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再满足于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倾向于在课堂之外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来获取、学习知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个体的针对性,学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业,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而多媒体和互联网则正好填补了这个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有针对性学习或弥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推进,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方式更受到学生的青睐,进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学校推广的“生本教育”的前置性作业就是自主式学习的很好典范。教师将自己设计好的“课前小研究”、课件放于网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前设计、布置的作业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预习和准备,查找、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在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中,学生是该学习过程中的完全主体,真正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语文学习广泛涉猎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则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在这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学生可以应用网络信息化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喜欢《西游记》而不读《水浒传》,爱读金庸而不爱读冰心,并不妨碍学生学好语文。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经典诵读成为习惯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修内容,学校近期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微课”教学。不同年级的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在网上下载经典诗词,精心制作课件,或提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查找经典诵读的有关资料,在每天晨读时间进行诵读经典“微课”教学。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每天清晨都会自觉播放诵读内容,使得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

4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让教学效果反馈评价及时有效

篇10

1有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课题。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资源"栏目中提供了"课堂实录"、"教案实例"、"媒体展示"等丰富的资源,使我们的老师能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远教资源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远教资源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与文字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具有双向互动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的需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动听的乐声,使原本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问:课文写了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电脑投影逐一显示出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接着随着惊险的音乐声起,追问一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放映录像,为学生创造悦耳 、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有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帮助学生解疑释难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词句,文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从直观、形象的教法入手,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展形象思维。如《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的图象展示,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慢慢儿向上升"一句中,"一纵一纵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些难度,我通过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海上日出的情景。通过观察,学生很快理解了"一纵一纵地"是什么意思了。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例如:《詹天佑》一课,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他所设计的"人"字行线路。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板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惟有计算机的演示,能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行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行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远程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活动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3有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例如,学了《称象》一课,我让学生思考在当时条件下还可以用哪些办法称象。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最后创造性地提出用杠杆称象,用跷跷板称象,用绳索悬于巨梁,一边笼中吊大象,一边笼中装石头,直到两边高度相当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