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训练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驾驶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驾驶训练

篇1

学员(乙方):_________

兹为提供接受汽车驾驶训练一事,双方同意订立本合同,其约定条款如下,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驾驶训练班别:_________

1._________

2._________

第二条 选定使用教练车类型:_________

1.手动档车

2.自动档车

第三条 乙方参加第_________期第_________梯次训练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开始,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计_________天。

第四条 乙方体格检查、体能测验合格的驾驶执照登记书,应于开训前缴交甲方审查。

第五条 每期训练费(含材料费)_________元整、代办费(含学习驾驶证费、考照报名费及驾驶执照费)_________元整,乙方应于报名时一次缴清。但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上述费用逾期未缴者,甲方可终止合同。

第六条 甲方应确实依照_________规定之学、术科项目及时数实施训练,其应授课门及教学时数如附件。

第七条 乙方应按照甲方排定课程时间,自选时段准时到课,并应于考照前完成训练,如因可归责于乙方事由未依规定时间上课的,视同放弃。但依甲方规定调课的,不在此限。乙方学科或术科的场地驾驶或道路驾驶缺课时数达应训练时数1/3以上的,甲方不予列入该期驾驶训练结业名册,亦不负责安排参加公路交通管理机关举办的驾驶执照考试。

第八条 训练期间,乙方的驾驶教练由甲方指定为原则,甲方因管理或调配需要,应事先通知乙方后更换。如乙方要求更换驾驶教练,甲方应视情况更换,不得另收费用。经乙方选定使用的教练车类型,非经甲方同意,不得更换。如因教练车车况不佳致影响训练,经乙方反映,甲方更换同类型的其他教练车。

第九条 乙方于甲方训练场内上课、实习驾驶或于场外道路驾驶,因未遵守相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行车,或因未遵照讲师或教练之指导,而发生事故或肇事,应自行负担民事责任。但其原因可归责于讲师或教练者,不在此限。

第十条 甲方的道路驾驶教练车应投保汽车责任险。

第十一条 乙方于上课时间,应自行保管其自备的交通工具及财物,甲方不负保管或失窃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 乙方缴费后如因病、出国、服役、服刑或其他正当理由终止合同,甲方应依下列情况退费:

1.注册后于实际上课日前离班的,退还训练费七成,于实际上课之日起算未逾全期受训时间三分之一离班的,退还训练费半数,已逾全期1/3的,不予退还。

2.代办费应全额退费。

3.甲方如有未依本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教学,经乙方书面通知仍不改正的,乙方可终止合同,甲方应按上课时数比例退费。

4.因不可归责于甲方的事由致未能开班上课的,甲方应全额退费。因可归责于甲方的事由致未能开班上课的,甲方应依乙方已缴金额费用加30%退还乙方。

第十三条 乙方完成该期驾驶训练并列人结业名册后,未能通过该期驾驶训练班预定公路交通管理机关举办的驾驶执照考试时:

1.甲方愿意免费继续提供乙方驾驶训练_________小时。

2.甲方愿意继续提供乙方驾驶训练_________小时,训练费用每小时_________元,共计_________元整。

3.甲方不继续提供乙方任何驾驶训练。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

关键词:模拟训练;汽车驾驶员;培训互动工具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已经和实施。大纲规定驾驶员培训既要理论教学,又要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在模拟训练时,通过模拟器使学员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中体验驾驶中应该注意的每一个细节,为驾驶员提供真实驾驶经验。因此,模拟训练在驾驶员培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培训驾校要充分发挥模拟教学在驾驶员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培训质量。

1 模拟训练的汽车驾驶员培训互动工具的应用

汽车模拟训练是应用现代模拟教学设备实施汽车驾驶技能培训的教学活动,通过3D Max和SCANeRⅡ计算机软件实现仿真驾驶情景训练,为驾驶员的实际驾驶提供操作经验,能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1.1 三维仿真在模拟训练中的应用

新一代驾驶模拟器利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使教学任务具有立体性。教练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传授驾驶技能,还要教导学员学习规范驾驶、文明行车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在驾驶中养成安全意识。目前使用的模拟驾驶培训互动工具属于第三代,其成本低,方便集中训练,在视景建模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其视觉画面都是实地拍摄的,道路场景真实感强,画面信息量大。其中SCANeRⅡ是一个通过虚拟真实环境让驾驶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综合驾驶模拟开发系统产品,其主要的模拟功能包括驾驶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路基以及虚拟环境。这种软件对网络环境要求很高,它需要在以太网协议中运行,通过API结构将计算机与模拟器连接起来,在启动软件后,先将软件初始化,然后再选择所需要的训练场景,如雨、雪、风等。而3D Max是一种很先进的三维仿真软件,更加真实的展现驾驶的实际环境,在SCANeRⅡ中二维路景编制工具制作比较复杂的场景需要3D Max软件进行视景建模,主要有polygon、MURBS、subdivision surface建模方式,增加场景的真实性,且建模操作简单方便。

1.2 主控台的互动设备的应用

在实际模拟训练中,教练在主控台上观察和考核学员驾驶情况,并且可以通过主控台上的监视器、显示器、耳机以及错误信息显示面板监视各个驾驶舱的训练情况。教练可以通过观察学员在驾驶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用耳机指导学员注意安全驾驶和规范驾驶,整个培训过程都可以随时沟通交流,教练提出问题,让学员解答,学员在模拟训练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实际场景提出来,为学员提供实际驾驶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员在实际驾驶中应变能力。

CAI互动课件在驾驶培训中的使用,这种互动课件更加方便教练员指导以及学员自学,有助于增强学员的主动性和便捷性,提高培训质量。同时CAI互动课件的设置符合节约型行业建设的发展理念,学员通过反复查看CAI课件,在大脑中形成正确、规范和完整的驾驶操作动作印象,且CAI技术可以将动作要领通过视频动态画面更加形象和直观的表现出来,还能实现人机对话的互动环节。CAI课件的格式还可以转换成MP4的格式,学员可以随时学习驾驶规定和相关的技能,让学员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CAI课件的“人机对话”功能,提高教学中的交互性,教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控制学习进度,建立教练与学员之间的信息反馈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 模拟训练的汽车驾驶员培训互动工具应用问题思考

汽车模拟驾驶最早使用在部队司训机构中,开展汽车模拟驾驶培训对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这种模拟教学还处于一个探索时期,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2.1 汽车驾驶模拟器技术比较落后

在模拟训练中由于软件和硬件不匹配,影响着训练效果。模拟器中的显示器画面与实际操作动作不能同步,导致教练与学员在模拟训练环境中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而通过耳机进行的指导也容易出现错误。教练员在画面中看到的场景总是比学员的身处的模拟环境要慢半拍,尤其是在使用转盘时,显示器的反映很迟钝,这种情况与实际驾驶不相符。还有模拟训练中无法还原一些细节情况,如离合器的半联动、拖动、空滑档等,这些在模拟器中都没有明显的感觉,尤其是踩油门时的感觉与实际感觉的差别很大。而且模拟训练很容易受到软件质量的影响,目前使用的模拟训练软件和设备的可靠性都不够稳定,容易出现机器故障和损坏,影响教学效果。

2.2 教练不规范的使用互动工具

目前很多教练都还没有完全掌握模拟训练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对于一些互动工具的使用不合理,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教员无法控制教学进度、督促教学活动,对学员的训练情况掌握的不很准确,没有合理使用互动工具,在模拟训练中缺乏人性化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缺乏个性、互动性和协调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模拟训练中,显示器的画面反映总是比学员实际操作要慢半拍,而教练员又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在利用耳机进行指导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在最恰当的时机指导学员。

3 提高模拟训练的汽车驾驶员培训互动工具应用效果的策略

3.1 教练员要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目前很对教练员还不够重视模拟训练在驾驶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模拟驾驶训练只是一个辅助课程,在模拟训练中,教练员自身的技能水平都不够高,很难有效的指导学员进行训练和学习。因此,教练员要改变驾驶培训观念,利用现代化新型培训技术,教练员要注重学习和掌握新型模拟技术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在日后教学中要加大模拟教学的比重,随着模拟器不断向智能化、实装化方向发展,模拟训练在驾驶培训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教练员要跟上时展的步伐,根据驾驶培训制度的不断改革,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3D Max、CREATOR/SCANeR以及视景图形建模插件OSGExp的软件技术的创新和使用,会改变现有的模拟培训方式,教练员要及时学习相关的技术软件和计算机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学员学习。

3.2 开发研究新的模拟技术

完善主控制台的互动设备,尤其是显示器质量的提高,尽量实现画面与操作统一,将体系中的耳机语音传递与画面操作保持一致,从控制耳机语音传递速度着手,有效的控制传输速度,改变画面与操作不协调性,实现操作与语音指导的统一,减少操作中的误差。还要完善3D Max软件在模拟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增加其环境模拟的平滑度,使模拟环境更加真实,让学员能更加真实的感受驾驶场景,从而在实际驾驶中能应对各种恶劣的驾驶环境,提高驾驶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诉述,模拟训练在驾驶员培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模拟技术的发展,如3D Max、SCANeRⅡ以及视景图形建模插件OSGExp的使用,这些软件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模拟训练的效果。在驾驶员培训中教练要高度重视模拟教学活动,教练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学员提供指导和技能知识,合理利用培训工作中的互动工具,在模拟驾驶中及时发现和指导学员存在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竹苹.基于CREATOR/SCANeR预防车辆交通事故仿真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开大学:软件工程,2011.

[2]任洪星.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汽车驾驶员培训中的应用[J].职业,2012(05).

篇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eparate repair method is mainly used in the base-level maintenance and intermediate-level maintenance in specialized units that subordinated to armored equipment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is makes the focuses of repair equipment be different, and the consump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not balanced. So it is contrary to the demand of "Designed Use and Balanced Repai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analysis as the main lin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lanned maintenance modes of base-level maintenance and intermediate-level maintenance that after the exchange and us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pair decisions of armored equipment training institutions.

关键词:装甲装备;训练机构;计划维修

Key words: armored equipment;training institution;planne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E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31-03

0 引言

“计划使用,均衡送修”要求装甲装备各方面技术效能均衡使用后再进行基地级维修,但是,装甲装备训练机构所属装备由下属各专业单位具体管理,由于各单位之间分别独立负责装备通信、射击、驾驶、维修等训练,加之地理位置相距较远、信息交流沟通不畅、使修计划统筹不够、业务人员能力不足等因素,使得各单位装备在计划维修时,技术效能消耗不均,造成资源浪费。本文以驾驶训练单位和射击训练单位为例,以装备价值为线索,探索分析装备计划送修的决策模型。

1 当前计划送修模型分析

现行计划送修体制中,装备基地级、中继级以发动机摩托小时消耗为依据,对上装部分没有固定要求。这就导致射击训练单位上装待修而发动机未达到基地级标准时,采取枪代炮消耗摩托小时、虚报摩托小时消耗等方式,待发动机摩托小时登记值达到基地级标准时才能大修。

同时,驾驶训练单位装备发动机摩托小时消耗达到基地级标准时,上装部分因为长期颠簸、磨损,已无法达到射击训练要求,造成资源浪费。

2 计划送修模型对比

通过对4个装甲装备训练机构的调查了解,按照“计划使用,均衡送修”的要求,本文共提出以下两种计划送修模型方案。

2.1 分专业动用模型

鉴于装甲装备训练机构不承担作战职能,可由装备管理部门出台政策,对驾驶训练单位装甲装备上装部分降低技术效能要求,只进行保守修复。对于射击训练单位,在上装达到基地级要求时,通过协调项修力量、以枪代炮训练等方式,将剩余发动机摩托小时充分利用。

2.2 专业交流动用模型

驾驶和射击两大专业训练对装备各部位的要求不同,装甲装备训练机构应发挥“统一调配、集中使用”的职能作用,对下属各专业单位装备统一管控,采用新列装装备、基地级修竣装备首先保障射击训练,而后交流到驾驶训练单位,待装备技术效能均衡消耗后,再统一进行基地级维修的模式。

3 两种方案的预测分析

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我们将影响装甲装备训练机构装备使用模型中未消耗技术指标价值、政策可行性、机关管理可行性、基层执行可行性等4个指标,作为预测目标,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预测,为后期评价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在长期军事实践中,我军对某型装备保障较为成熟,且应用面积大、数量多,部队、工厂对相关数据比较认可。本文选取了某装甲装备训练机构为数据采集单位,通过调研,该机构计划维修模式具有较强代表性(如表1所示)。

3.2 未消耗技术指标价值

采用定量预测方法中的平滑预测法预测驾驶专业和射击专业未来10年底盘部分、上装部分技术指标浪费数量。

即驾驶专业未来十年(2016-2025年)送大修台次为37500*2/1000=75台次。即浪费上装部分技术指标75个,去除一部分上装只修不换的因素,设浪费上装部分技术指标40个。

同理,预测出射击专业未来十年消耗底盘部分技术指标9个,假设按照培养一个学兵需要消耗4发弹、3个小时摩托小时计算,共需要上装技术指标12个。若底盘部分通过虚报摩托小时消耗达到大修,则浪费底盘部分技术指标3个(其中发动机6台)。

我们以当前部队实行模型为方案一,分专业动用模型为方案二,专业交流动用模型为方案三。假定1台次某型装备基地级维修(通信部分不计)总部平均拨付大修厂50万元,其中底盘部分30万元,上装部分20万元;中继级维修费用20万元。按照基地级与中继级维修比例1:1计算,10年内的浪费价值为:

①方案一:当前实行模型。

驾驶训练大队20*40=800万元;

射击训练大队30*3+20*3=150万元。

②方案二:分专业动用模型模型。

驾驶训练大队2*75=150万元(设模拟器年维护费2万元);

射击训练大队30*0=0万元。

③方案三:专业交流动用模型。

由于绝对消耗完全消耗无法实现,设存在浪费指数0.01。

驾驶训练大队20*0.01*10=2万元;

射击训练大队30*0.01*10=3万元;

结论:若以浪费经费1000万元为基准,则方案一相对节约经费50万元,方案二相对节约经费850万元,方案三相对节约经费995万元。

3.3 政策可行性

采用定性预测中的德尔菲法。

假定通过调研,我们预测未来总部制定规定支持方案二可能性,得到如下一组可行性数据:

0.1 0.4 0.6 0.5 0.7 0.2 0.9 0.2 0.3 0.6 0.8 0

按照顺序排列如下:

0 0.1 0.2 0.2 0.3 0.4 0.5 0.6 0.6 0.7 0.8 0.9

得出中位数X'=0.45,X上四'=0.65,X下四'=0.2。

往复3次使用德尔菲法得到最终数据:

中位数X=0.44,X上四=0.62,X下四=0.24。

由于方案一与装备管理法规条例冲突较大,方案三符合装备管理法规条例要求,因此采用定性预测中的德尔菲法,得政策可行性分别为0.1和0.9。

3.4 机关管理可行性

机关管理可行性主要涉及装备政策制定机构、装备训练机构两级,受到拟定使修计划的复杂程度、监督计划执行的难度、资金监管的难度、编制人员限制等影响。首先对方案一的机关管理可行性,采用定性预测法中的主观概率法进行预测。

我们设最高值为100,得出表2。

算术平均值为:(66+70+66+63)/4=66.25

分别给这四人加权2、3、3、1,则加权平均值为:

(66*2+70*3+66*3+63*1)/(2+3+3+1)=67

同样方法,我们计算出方案三的可行性加权平均值为20,方案二的可行性加权平均值为40。

3.5 基层执行可行性

基层执行可行性主要受到兵种训练基地各大队基本工作量的多少、对规章制度执行的消极程度、资金保障的难度等影响。首先对方案一的基层执行可行性,采用定性预测法中的主观概率法进行预测。

我们设最高值为100,得出表3。

算术平均值为:(64+57+66+63)/4=62.5

分别给这四人加权3、3、2、1,则加权平均值为:

(64*3+57*3+66*2+63*1)/(2+3+3+1)=62

同样方法,我们计算出方案三的可行性加权平均值为30,方案二的可行性加权平均值为45。

4 评价与决策

按照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关于这四个属性对目标的重要性,我们拟定属性重要性矩阵A为:

求得A的λmax为4.0435,已知4阶矩阵对应的临界λmax'=4.07,λmax

四个属性分别记作A1、A2、A3、A4;在各属性下比较的结果(比较矩阵)如下:

利用上述矩阵,可以求出各属性下的最大特征值λmax,见表4。

已知三阶矩阵对应的临界λmax'=3.116,四个属性的特征值能通过一致性检验。

四个属性的特征向量构成如下的决策矩阵:

标准化得,四个属性的特征向量构成如下的决策矩阵:

即通过在各属性下各方案对优劣的比较可知W=B2*B1=(0.193350034,0.28967454,0.447329301)T。

即x3>x2>x1。

在当前的未消耗技术指标价值、政策可行性、机关管理可行性、基层执行可行性等4个预测目标评价中,方案三的可行性更好,方案二次之,方案一最差。即在装备技术效能均衡消耗的角度看,应在装甲装备训练机构各专业单位之间实行装备交流使用。

参考文献:

[1]袁洪涛,冯振声,王钰,张涛,任利.装甲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初探[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2000(03).

篇4

关键词:瑜伽 室外 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69-02

瑜伽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印度,原本是印度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但现今它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健身方式。瑜伽(YOGA)一词意为“一致、结合、和谐”,它是一个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来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练习需要配合规律的呼吸和意识的集中,它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的能力,既修身又养性的锻炼方式[1]。瑜伽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在很多研究论文中可以查到。例如:仲慧慧《瑜伽练习对高校体育不同选项课锻炼效果的优化作用分析》一文,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在高校体育课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中适当加入瑜伽练习,会让不同专项运动尤其是针对难美性及要求高度心理稳定性的项目效果更显著;而其他的运动形式也会帮助更好地练习瑜伽、感受瑜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的结论。但是在查找文献中发现,很多学校开设瑜伽课程都是以整堂课(90 min)都是围绕着瑜伽练习进行,以发展学生柔韧性和静力力量练习为主的形式进行。我国开设高校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从中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以及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与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是不全面的。

本人在营口大学园装备学院从2010―― 2012年参照辽宁科技大学瑜伽课程大纲开设瑜伽课程(全国各个高校现阶段的瑜伽教学大纲内容大体一致)。通过2010―― 2011年的一个学年度的教学发现一个问题,这种练习方式对于学生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发展不利。因为在学年度考核中,身体素质四项(800 m、50 m、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考成绩与篮球、足球、排球项目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相比差10%,这个结果让我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因此,我选择做一个在瑜伽选项课中增加室外身体素质(耐力和速度素质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试验,旨在验证采用这种教学形式是否可以使保障学生在学习好瑜伽姿势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提升其身体素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营口大学园装备学院2011级女生。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法、实验法、访谈法对营口大学园装备学院2011级女生128名瑜伽选项课女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测试。第一学期初先进行身体素质测试(800 m、50 m、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测试标准参照《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给出分值。将学生按照成绩平均分成四个教学班,A、B班是试验班,C、D班是对照班。在平时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对于教学内容和训练幅度进行调整避免给学生造成运动伤害。最后在第二个学期末,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算出分值,将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进行对比。试验班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每堂课先在室外进行30 min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的练习,然后到瑜伽室进行60 min的调息、瑜伽练习,最后用瑜伽放松休息术结束;对照班是每堂课在瑜伽室先进行常规调息、瑜伽练习,在瑜伽放松休息术之前加20 min的室内原地身体素质练习。测试学生是每周一次90 min的瑜伽课程。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在教学中瑜伽姿势练习的选择,试验班和对照班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就是在课堂上的练习频次相差2组左右。但是由于在教学前,提前就已经告知学生最终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通过一年的教学试验后,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向太阳致敬式12式”和自由选择六个瑜伽姿势。这个结果表明增加的身体素质练习并不影响瑜伽课堂教学效果。

(2)试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测试考核中,成绩还是比较喜人的,总体成绩都有提升(见表1、2)。两组测试者身体素质成绩先进行纵向对比,仰卧起坐是优秀率提升最高的(实验班是17.18%,对照班是15.62%);及格率的提升幅度最大的是800 m(试验班是26.75%,对照班是18.75%),其次是50 m(试验班是20.34%,对照班师14.07%),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的及格率的提升幅度都在10%之内。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瑜伽姿势练习对于学生腹肌和下肢肌肉群的锻炼效果比较好,对于提升学生的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的成绩有益处。

(3)试验班与对照班结课后的身体素质测试及格率的提升幅度横向对比,800 m和50 m及格率试验班比对照班要高出6%以上,立定跳远提升率持平,而仰卧起坐是对照班比试验班提升率高出3.13%。提升率差额低于5%的都不能按照明显差异,3个人以内的成绩差额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通过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来,试验班受试者每堂课在室外进行的30 min耐力和速度素质练习效果比较明显,比单独在室内瑜伽练习后进行的身体素质练习强度要大。但对于增强腹肌和下肢肌肉爆发力方面影响就没有明显差异性了。(图1)

(4)在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刚开始对于身体素质练习的接受程度上是不一致的。试验班的学生前7次课的反馈是耐力素质训练太累了,不容易坚持,羡慕对照班的学生,但后来在身体与心理上也就适应了。对照班的学生前3次课对于素质练习也有不耐烦情绪但感觉还可以坚持,后来对比试验班的学生也就不再发牢骚了。但是到中途模拟考试的时候,尤其是800 m测试的时候试验班的学生优、良率提升的幅度要远远大于对照班,这个时候她们自己也开始承认老师上课增加的练习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平时她们根本不能坚持长距离跑步全靠体育课堂上的训练。通过模拟测试后,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在室外进行耐力或速度素质练习后,学生进入到室内后如何让其尽快减缓心率,过渡到瑜伽课程的环境氛围的方法很重要。否则教师还需要额外的多出10 min左右的时间来调整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的不稳定性,这样会降低瑜伽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跟学生进行教学反馈的访谈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认为进到室内后先进行5 min左右的“半莲花呼吸冥想”会对其平缓心率效果比较好,也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瑜伽姿势练习的氛围。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要求学生要注意呼吸的配合,这样也加强了其注重呼吸调整的意识。

(6)由于我的试验是采用在学校体育必修课上进行,所以试验班与对照班在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的选择与其他项目课程班级是保持一致的。在通过与其他选项课程班级的四项身体素质总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的对比,可以惊喜的发现整体上不但没有被落下,而且还略高于平均成绩(见图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瑜伽选项课上增加室外耐力和速度素质训练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有明显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高校体育选项课中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

(2)室外耐力和速度素质练习内容的选择和分配比较重要,必须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否则学生的厌烦情绪就会增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3)瑜伽姿势练习对于学生的腹肌和下肢肌肉力量锻炼效果比较明显。在教学初期就要向学生交代具体考核内容,让学生有危机感,督促其课后自我练习。

(4)试验班学生在室外进行耐力或速度素质练习后,进入到室内进行瑜伽姿势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先进行瑜伽呼吸打坐冥想练习。这种调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瑜伽练习状态,增加姿势练习的呼吸配合意识的提升。

3.2 建议

(1)采用瑜伽选项课先室外耐力和速度素质练习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学生练习状况,及时鼓励,并中途要有阶段性考核,让其感受到益处,增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

(2)在瑜伽教学课堂上尽量要带领学生“做”,要“练”中“学”,组合设计要有连贯性。让学生有一种“我在参加锻炼”而不是“我要学习”的感觉,这样会增加其参与的积极性。

(3)由于我们教学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多沟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既可以增加或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避免出现运动伤害的发生或运动负荷刺激过小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女子网球; 周课训练; 训练效果; 中国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103一05

对国家网球女队一组训练过程实施科学监控,是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奥运会精神,落实“建设好以一线运动队为中心,以争夺金牌的需要为导向,科研、训练、竞赛相结合的科研攻关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备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着为运动队服务的宗旨,以网球项目奥运战略为导向,紧跟国家网球女队对科研服务的实际需求,突出训练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职业网球训练规律和训练模式,努力提高我国女子网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主要备战选手的竞技水平,为我国网球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05年冬训工作部署和科技服务的要求,课题组主研人员参加了2005年l 1月2日一12月30日在广东江门进行的国家网球队冬训备战工作。对女队一组6位奥运备战选手的训练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控研究;对6周共64堂训练课的类型、结构、时间安排、组织形式、训练内容及手段、负荷量度和训练效果等进行了观测和详细记录;利用心率表对运动员在一项技术或体能练习过程中的最大心率、运动后的即刻心率和恢复心率进行了抽样监测;在冬训初、末期对部分队员进行了专项素质测试。

2结果与分析

2.1周课训练安排

(1)周训练课次。

各类型周训练课次的安排比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运动队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训练重点。表1显示,国家网球女队一组每周课次的安排一般为11课次,不同阶段的周训练安排,在课次数量上没有变化,但课的类型随着比赛的临近,单一的体能训练课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以技战术、体能和比赛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课增加;周训练课次安排以技战术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为主,两种类型的课占了冬训前6周总课次的80%以上,比较符合技能主导类项目特征;冬训前期和中期,很少安排单一的比赛课,但冬训末期(冬训第7、8周)即赛前两周,经观察,教学比赛或与男陪练的模拟比赛课基本上每天安排1课次,符合赛前训练规律。

(2)周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时间。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战术和体能要求都很高的项目。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比重安排,一直是网球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据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和冬训期间国家网球队聘请的澳大利亚专职体能教练马克介绍:“职业网球选手可安排75%的体能训练,25%的场地技战术训练;而青少年选手由于技术还不成熟,其体能与技战术训练的比重则可颠倒过来,以技战术训练为主。在准备前期,体能训练比重可以大一些,随着比赛的临近,体能训练的比重可逐渐下降至20%~30%”。所以,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技战术和体能训练的时间比重应有所不同。而且,目前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点有从过去以发展有氧代谢能力为主逐渐向以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爆发力方面转移的趋势。

由于体能一直是主要备战选手的薄弱环节,本次冬训的主要任务就是着重解决其体能问题。因此,国家女子网球队原计划在冬训前半期技战术与体能训练时间各占一半,这已经在主教练的第1、2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显现出来(见表2)。但国家队聘请的瑞典籍技术教练托马斯从第3周主带训练后,体能训练有所削弱,冬训中期的体能训练时间比重下降过快,所占比重较小,与计划初衷有一定差距。如果冬训中期第3~6周体能的训练比重保持在35%-45%,冬训的体能训练效果会更好。

(3)周负荷密度。

负荷密度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承受的工作频率。在周训练计划中负荷密度安排直接关系到小周期的训练效果,包括阶段性训练的累积效果。

根据冬训跟踪监控结果,我们以冬训第2周和第5周进行比较。表3显示,在第2周的10次课中有3次大负荷课和2次小负荷课,其余课次均为中等负荷,应该说大中小负荷课次的数量是比较合理的。但周一和周二下午连续两次大负荷课,且负荷性质相同,都是专项有氧耐力训练。40 min的耐力跑按体能外教马克的要求完成得很好,但第2天即周二下午运动员又要承受一个4 000 m间歇跑,致使3名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伤病,影响了后续训练。这说明同一性质的负荷安排时机不太恰当,大负荷的节奏安排不太合理。而第5周也有2次性质相同的均采用间歇法发展专项耐力的大负荷课(见表4),但周二下午的大负荷训练后,经过周三下午的充分休息,周四承受同样的大负荷课就没有出现过度疲劳,说明周负荷密度安排合理,达到了理想的周负荷安排效果。第5周负荷内容及节奏安排,属典型的“周训练计划的两段式结构”。

从表3、表4看出,国家网球女队一组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训练课,上午以技战术练习为主,间或安排1 h左右的体能训练,下午以体能训练为主或结合安排技战术练习的综合训练课。上午的课多在11:00结束,运动员午餐后基本上有2 h的午睡时间,周日和周三的下午为调整时间,需要一定时间恢复的大负荷课次和有氧负荷课都安排在每天下午的后半时段,总体上看,除上述第2周外,其它周次的负荷内容及节奏安排都比较合理。只是周大负荷课次偏少,经统计6周训练只有8次大负荷课,平均每周只有1.3次大负荷训练课。根据网球项目的体能特点,适当增加周大负荷课次数量,尤其在一般准备阶段,每周平均2―3次大负荷课安排是可行的,也是适宜的。 (4)训练课的结构模式。 课是组成训练过程的最基本单元,周训练的效果是由一堂堂训练课的有机安排、叠加整合而来。通过6周64堂训练课的跟踪监测统计,国家女网一组训练课的结构模式依然为3个部分:准备部分30~40 min,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有慢跑、徒手操、拉伸练习、游戏等;专门准备,有半场、全场对拉、一网一底练习等。基本部分90―100min,内容5―8项专项主练。结果部分10~20 min,内容为牵拉、放松跑等。准备部分的时间一般占20%左右,基本部分占65%~70%,结束部分占10%~15%;各部分训练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经第4~6周统计平均达66.4%,符合网球项目训练特征。课中负荷的安排,技战术训练课是中间高两头低,体能和综合训练课则是前低后高;在内容安排上,

技战术训练课一般是基本技术练习在前,战术组合或实战练习在后,综合课一般是先技战术练习后身体练习,体能训练课一般是先进行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按每个队员的身体训练处方进行,包括:力量、协调、平衡、柔韧等素质练习),后统一进行专项耐力练习。

在聘请的技术教练托马斯的影响下,本次冬训借鉴了世界职业网球训练理念,单一的技战术或体能训练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2.5 h,综合训练课不超过3 h(见表3、表4)。一堂课的主练(基本)部分时间约1.5―2 h,每组练习的时间不长(2~5 min居多),以使运动员的兴奋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课的内容安排不多,但每项练习的负荷强度大,要求高,对课中每一回合的练习都要求运动员按比赛的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去完成。

应该说,随着高水平职业网球比赛竞争的日益加剧.对传统的训练模式包括训练结构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种一堂课训练内容多、训练时间长、训练节奏慢,过程平淡,即重数量、重回合、重时间、低标准、低质量、低强度,过分强调“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提高的传统的训练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网球竞技比赛的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采用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模式进行训练是职业网球选手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的发展趋势。

2.2课中主要练习实时监控

(1)课中主要技战术练习。

课中对运动员主要技战术练习情况如击球的质量、成功率、击球的落点、失误点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练员,可实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训练过程的最佳控制。表5就是一个练习的现场监测结果,表5中数据显示,在进行双打1对2的破网练习中,李婷的失误率较李娜低且稳定,3组练习的失误率没有多大变化,而李娜不仅失误率较高,而且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加其失误率也随之增加,在次日(见表6)和随后的监测结果也都呈现这一现象。这说明李娜在每个练习的开始一般击球的质量和成功率都比较高,随着练习时间的延续、组数的增加,体力的消耗,击球的稳定性就明显下降,尽管其他队员也有这种情况,但没有李娜表现得这么突出。通过专项素质测试和技战术练习监测进一步证明了李娜的专项耐力确实有待提高。

另外,课题组通过前2周的跟踪、监测发现,晏紫底线反手抽球下网较多,主要是上体含胸,身体与上臂的协调用力不好所致,课题组就此与主带教练沟通,达成共识,在后续训练课中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2)课中体能训练。

课题组不但对体能训练实施了全程监控,还协助主教练制订并实施体能训练计划。对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专项素质测试和恢复心率监测两种方法进行。

由于受伤病的影响,冬训结束前的测试数据不全,但从体能训练跟踪观察和部分队员冬训初末期的测试结果看.主要备战选手的有氧耐力BEEP-TEST测试(一种与网球专项耐力要求相近的对各级有速度限制的“多级20 m折返跑”)成绩普遍明显提高,在受测的3个队员中平均提高了1.1级,达到了11.1级(世界优秀女网选手的基本标准),这是她们坚持每周3~4次有氧耐力练习的结果。反映速度和灵敏素质的在场地上进行的“左右侧转前冲刺跑、正反手侧折返冲刺跑”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平均时间缩短了0.39s。反映上肢基础力量的“3RM卧推与坐姿平拉”和上肢爆发力的“双手左右侧、头上抛实心球(2 kg)”测试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反映下肢爆发力的“原地单脚和双脚跳摸高”成绩提高不大,主要是训练中发展下肢爆发力的练习安排相对较少。

课题组跟踪监控了晏紫从第2~5周的有氧负荷后心率变化情况。图1显示,在负荷性质基本相同,负荷后即刻心率值也大致相近的条件下,晏紫每周的心率恢复速度都有所加快,运动后1 min内的快速恢复能力更是明显提高。这是由于冬训期间每周都安排了3~4次的有氧训练,加之晏紫没有伤病,从未缺课,训练较为系统,以及针对性营养补充方案实施的结果,所以冬训后她在有氧代谢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最为显著。

总体来说,冬训的体能训练是有成效的,主要备战选手在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离理想目标值还有不小的距离。她们在体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训练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

国家女网一组每次课的训练基本上采用“一带一”、“一带二”的个人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些练习看似集体训练,但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各队员的主攻方向和特点,又进行了区别对待,如李婷、孙甜甜以双打练习为主,李娜、彭帅则以提高单打实战能力为重点来安排每次课的内容,郑洁、晏紫单双打兼顾。

在技战术训练的内容安排上,以冬训第4、5周技战术训练课为例(见表7),每周以熟练基本技术为主的练习,时间只占技战术练习时间的25.8%,而以提高实战能力为主的练习时间占了 74.2%。通过观察统计发现,在实战练习中尤以3、4板的变线、变落点、变节奏、3板后的主动发力、底线结合上网的组合练习居多,由于我们的接发球抢攻意识和能力较差,这次冬训还专门加强了接二发的抢攻技术和战术能力的训练。通过针对性训练,在冬训结束前与男二队的教学比赛中,主要备战选手的变线主动进攻能力、接二发的主动进攻能力和抢攻意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训练效果显著。

在体能和步法练习等内容安排上,体能外教马克根据每个队员体能测试情况和伤病情况,专门制定了个人体能训练方案,包括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练计划。步法外教约耳按一对一的形式组织步法练习,完全根据每个队员的打法特点和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场景,精心设计出与专项相关度极高的训练手段,改变了以往类似脱离球的步法练习,每个练习的组数、次数不多,但强度大,要求高,一切结合实战,练习效果好,针对性强。

3小结

(1)对国家女子网球队一组冬训期间周课训练进行跟踪、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促进教练员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选择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训练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训练效率,实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训练过程的最佳控制。同时,利用监控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可全面、系统地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网球训练模式,为我国网球项目实施科学训练提供较为充分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篇6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体会文章内涵

在教学中,应抓住感情朗读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朗读,使其深入体会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我们知道,有许多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人们依靠语感的模糊识别功能,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运用。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不仅能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不可言传”的词语,而且使学生“披文入情”,进入作者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使书面语言还原成具体的情、物,使作者的情感完全融入学生的身心之中。这样,教师只须稍作点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便能心领神会。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细细体会,使自己进入角色,以真情打动学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朗读时,我把那不可抑制的悲痛融化在低沉、徐缓而又诚挚的语调里,跟随作者由焦急地等待、伤心地瞻仰、到碎心的永别,情发自内心而溢于言表。然后,又让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学生的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这时,我虽然没开始讲解课文,但人们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已经深深感动了学生。通过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触摸到了文章的灵魂,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文章的内涵。

二、加强朗读,训练语感

在教《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品味文章的妙词佳语,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再细细品味,使语感得到升华。如文章的第四段,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河水的清澈。教学时,让学生讨论,比较“清澈”与“清凌”两个词的不同和排比句的妙用,就很容易体会出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然后,勾勒出这样一幅色彩明快、格调和谐的画面:宛如明镜的河水倒影着绿草、蓝天、白云,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此时的学生也和作者一样,飘飘然陶醉在这美景之中,达到了“文我合一”的境界,使学生的语感也在读中不断加强。此外,还可运用读的多种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如以默读启发学生思考;以指名读了解学生读书情况;以自由读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表情朗读来欣赏语言文字;以教师范读来体会语感;以齐读来渲染课堂气氛,做到“以讲代读、以读代讲”。读书目的明确,训练到位,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三、以范读激兴趣,以范读促朗读

如果语文教师读无激情、语调平平、慢慢吞吞,枯燥的声调只会使学生乏味、反感,又会像催眠曲一样使人昏昏欲睡。那么,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从何培养?学生模仿性强,随意注意力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影响着学生的朗读习惯。因此,平时我练好朗读基本功,范读课文,或抑扬顿挫,或低,或高,或笑,或悲伤,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以范读激兴趣,以范读促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朗读训练;高效课堂;增加语感;内化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59-01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总是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读”在课堂上更是独占鳌头,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

一、给足时间,自读自悟,增强语感

阅读教学本身离不开读,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当学生在读中能充分地自读自悟,尤其是当自己的感悟还能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就是不愿意相信学生,怕学生的读浪费时间,急于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强加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感悟被扼杀,学生只是一个乖巧的听者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教师要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读书,慢慢地读,静静地读,细细地品,透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如教学《难忘的一天》一课,初读时要求正确地读,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可用开火车等形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读书情况,做到全员参与。

二、技巧点拨,增强语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全文基调,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特别是表达文章中心的重点词句,或是饱含人物情感的重要词句,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加深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把需要强调的词语、句子用重音读出来,启发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结合语境,灵活地停顿,追求声断情不断的效果。还有诸如正确的发音吐字、语调的调节、语速的把握、语言的形象性等技巧的点拨,化无声文本为有声语言,读出内容,读出含义,读出味道,读出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基础。“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如《怀念母亲》一课,文中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出示语句,单独训练。如“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教师先范读,读完后向学生提问:(1)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3)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4)“甜蜜”和“凄凉”是不是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5)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什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这样把几个较难读句子抽出来训练,让学生读流利了,再回到课文中去读,一段一段地读通顺,这样整篇课文也就很快读流利了。

三、丰富形式,内化情感

朗读,如果长期只贯之以一种形式、一个腔调,学生必然会进入朗读疲软期,久而久之,会失去朗读的兴趣,会失去学习语文的乐趣。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就读的个体而言,有个人读、齐读,有男生读、女生读,有分角色读、竞赛读……就读的方法而言,有略读、精读、品读、浏览……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多形式朗读,避免单纯地为读而读,避免使朗读变得枯燥乏味。教师要精心地设计朗读的训练过程,合理地选择每一环节的朗读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如在教学人物对话比较多的课文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教学知识性较强的说明文,可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散文一类文章,则可用赛读的方式来一决高下;教学童话故事,可用轮读的方式来感受故事,定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致。此外,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合作读,自由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变换能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习得。在读的基础上,着重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在评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情感。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要辅之朗读技巧的指导,要丰富课堂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慕佐梅.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篇8

一、创设情境,兴趣朗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对文学有兴趣,就要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需求感。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起始状态的学习欲望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心理。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就需要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使学生产生心里顿悟,以体验带动朗读,引导学生在切合文本的情境中感受情感,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图文结合激发学生情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在我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在学生深入领会第二自然段之后,我不失时机地用课件出示插图(课文中没有的图),提问:图中有哪些人?哪个是?正在干什么?乡亲们的表情怎样?老奶奶好像在跟主席说什么?这下子学生可“炸开了锅”,有的说:“老奶奶激动地说:主席,您真是个大好人啊,您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有的说:“主席,我们沙洲坝的乡亲们永远都会记住您的。”……学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再读课文,学生便会移情文中,读得情真意切,意味无穷,而那平凡的光辉形象已深植于学生心底。

二、重点词句,感悟朗读。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评感悟,使学生的语言在朗读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在朗读中得到启迪。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描写两只小狮子的性格特点,待学生找到后,便在大屏幕上出示描写勤狮子和懒狮子的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小狮子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动作演示理解四个动词“滚、扑、撕、咬。”然后再让学生读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勤狮子很勤劳,孩子们说是“整天”和“刻苦”两个词语,及时进行说话训练:

天刚蒙蒙亮,其它动物们还在睡觉时,勤狮子在练习滚、扑、撕、咬。

在炎热的中午,其它动物们都回家吃饭了,勤狮子在练习滚、扑、撕、咬。

晚上天黑了,其它动物们都回家休息了,勤狮子在练习滚、扑、撕、咬。

三、讲究方法,技巧朗读。《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轻声读、默读、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朗读的效率。但是,“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神形相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如陈莹玉校长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线》一课,对于这句话:“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指导朗读这一句时,陈校长先引导学生自己默读,找找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令你感动,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余震,而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此时周围的情况是怎样的?许多学生都纷纷发言说,大地还在摇动,房屋也还在摇动,人们还在往空旷的地方跑去……教师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进行引读。

在余震中,周围的情况那么恶劣,但是李博士却还能仍旧那么“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还能那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着那位急切期待骨髓的小钱,为着一个海峡西岸这位陌生人,这难道不让人感动吗?在反复的引读中,学生的脑海里始终晃动着这样的画面:房屋还在摇晃,大地还在摇晃,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好像没看到一样,仍在做手术,那一份感动,能不激起学生的共鸣吗?所以,学生通过朗读,把这份感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所谓:言为心声,读为情发呀。

四、给予时间,充分朗读。“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自学性的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阅读是学生成长的基石,而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悟情,从而扎实地推进语文阅读教学。

篇9

一、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利用直观性、多样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思想集中,专心听讲,认真操练。直观性手段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实物和声像图片,以及表演动作。实物和声像图片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情景变换速度快,涉及面广,使用方便,适于单词和各类句型的教学。如学到have,has句型,我们可以拿出手表、钢笔等,让学生看一下,然后讲I have a watch,I have a pen.这样讲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深,记忆牢固。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往往对较长时间的操练有厌烦的情绪。为此,在组织课堂训练时,应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围绕同一个语法点,可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通过不断变换形式来吸引学生,提高其学习兴趣,力求从不同的侧面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例如:词组的复习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利用词组卡片进行口头翻译或造句比赛。先个别,后小组,按小组的总分评定名次。各组同学为了获胜,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部分基础差的同学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也会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去复习旧知识。此外,教师平时还应组织学生常唱英语歌曲,多讲英语小故事,猜谜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办英语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内、课外的学习效果。

二、坚持听说领先,加强读写训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听和说。只有在听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坚持听说领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听懂英语,笔者编印了许多课堂用语,采取集中教学和自学两种办法让学生熟悉这些课堂用语,并坚持在课堂上应用。这样,学生基本上能很快适应老师的英语教学。同时每节课都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让学生听听“洋人”的“洋腔洋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中,对学生已经听懂的内容,不但要求学生说得出,还要求学生写得出,能说能写,他们才感到真正有用,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课堂上,可以采用“单词――词组――句子――短文――对话”的“程序训练”方法。学习生词采用联旧引新的方法。例如学“air”联系“chair”“hair”这样就能立刻掌握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要他们听译no air组句,There is no air on the moon.扩句There is no air or water on the moon.听译后提问:“Is there any air on the moon?Can we live without air?Why?”这时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开了。还可要求学生对凡是学过的句型练习和课文,都要进行流利地朗读或背诵。首先由“读书小组”的同学相互检查,然后抽背课文,或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对话表演。此外,还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并让学生模仿课文写短文。用学过的单词编写对话,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根据不同学生而选择或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关注后进生,实行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智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班级中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学得又快又好,一部分学生学得较慢较差。如果练习内容难度高,进度快,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必然会望而生畏。反之,若练习内容要求太低,就会有学生“吃不饱”,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拟定进度和要求。在检查学习效果时,要分层次进行,先安排优等生练习,让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既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又消除了基础差的学生的畏惧心理。当基础差的学生做练习时,他们已经看和听了优等生的训练,基本上就能达到练习的要求和目的。基础差的学生就好比得了营养不良症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照顾。对这些后进生的具体措施是:列出后进生名单,随时注意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他们创设练习机会,课内简单的练习题尽量叫他们做;重点批阅这些同学的作业,并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和订正,力争不让他们掉队。长期坚持,这些学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明显的提高。

篇10

关键字高中英语;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77-02

教学理论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首先是口语,所以英语的阶段教学应当以说训练为主,而新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教学应培养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正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尽量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发展要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口语能力,让他们能轻松地、快乐地、学习第二语言。

1培养英语口语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对于受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大学扩招, 高中升温, 导致了中专招生工作中生源的紧张。如今, 中专学生质量降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校中专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外语基础较差, 成绩较低, 不思进取, 更有甚者上课根本不听讲, 放弃了英语课的学习。但笔者认为,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一定不要放弃对学生的期望。中专学生惰性很强, 因为他们多数面临的是就业, 而没有升学压力, 他们都有着一定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因而笔者认为, 在中专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有机会操练, 给他们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来加强英语的实用性。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英语教学只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语言能力的培养的状况,应把与所教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纳入教学中,使口语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其次,教师要更新理念,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当代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同时,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经常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3创设良好的语言会话环境,培养英语语感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情景和实践,否则,它就成为无源之本,无本之木。英语口语教学亦如此。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由于英语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语言交际现象, 因此创设具体的教学环境便成为进行口语教学的先决条件。英语中所说的环境,就是语言交际的环境,一种和谐的自然化的交际环境可以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产生自发的交际愿望,继而以平和的心态来进行口语交际。当然,教师在选择环境的时候要挑选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的环境,比如购物(Shopping)、求职(Jobs)、租房(Renting)、访友(Visiting)、旅行(Travel)、急救(First Aid)、体育(Sports)等等,趣化口语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的真实情感和表演激情就会油然而生,产生了对知识学习的强烈欲望。如The first module 中Unit One 的话题是School life ,首先利用下面两个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Now you have been inthis school for several days .Do you miss your old friends ,yourformer teachers and your past school ? Today let’s recall ourpast school life and talk about our present life. Do you think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然后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 比较现在的学校生活和过去的学校生活,最后给出话题“What isyour dream school life ”,让各组学生就讨论结果用英语做一个简单的表述。

4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

4.1在听的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学习开口说话的关键首先要听清楚,然后才能开口模仿;模仿准确了,就会有信心,也就会愿意继续去听、去说。再者,只有多听,才知道英语是怎样说的,知道重音、意群、连读、爆破等,才会减少汉语表达的影响。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每教新的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两遍课文录音。第一遍重头至尾听;第二遍是一段一段听,每听一段,就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利用课后练习所提供的问题,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这样既训练了听又训练了说。

4.2课堂教学中,尽量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假如学生听不懂,我就借助其他一些实物,图片,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实在难以理解的,我情愿用中文翻译一遍,但也必须坚持用英文讲解,目的就是给学生增添一个锻炼听的机会。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会开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