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企改革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点评:山东是国资大省,其改革进程备受市场关注。国有资产布局上,其在钢铁、煤炭等产业占比较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较低。该省已把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现代金融等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目前兖矿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分别在煤化工、金融保险等领域拥有大量未上市资产,旗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前景受市场关注。
【上证精选】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会将于19日上午10时举行,由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截至18日国内TDI价格已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达20%。
反映海运价格的BDI指数17日报收1552点创下三年半以来新高,主要由于铁矿石运量激增。
今年前8个月我国洗衣机零售额同比增长13.1%,宏观经济稳健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增长对洗衣机销售拉动作用显著。
9月份集合证券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大涨约50%,信托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
1、今日,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即将出炉。今年以来,国际机构多次调升中国GDP增速预期,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点燃了中国出口动能,而“甜蜜期”下的改革举措则强化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能。
篇2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难度大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只有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的规范化。现行《公司法》虽然允许存在国有独资企业的形式,但同时规定了只有特定企业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个别企业可以建立国有独资公司。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可以看出,许多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国有独资公司,但这些公司都存在着难以实现政企分开的问题,甚至无法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要实现投资者多元化的难度很大,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企包袱过于沉重
1.债务包袱。很多国有企业中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合理,一些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严重问题,面临破产清算的严峻情况。债务包袱沉重,阻碍了国有企业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要解决这一问题是长期且十分艰巨的任务。
2.冗员包袱。据统计,大部分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富余工作者,而一些老企业中富余人员的比例甚至更高。这些人员大大超出了国有企业的工作需要,不仅拉低了国企整体工作效率,还加重了运营负担。
(三)既得利益群体太多
很多国有企业都开办了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非经营性的公益事业机构,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辅助生产部门也十分庞大。它们对企业来说都是既得利益群体,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要将上述阻碍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出去,减轻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消除既得利益群体,保障国有企业顺利进行深化改革。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建议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攻坚步伐
一是坚持生产力标准。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式的多样性,凡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改革形式,必须坚持按“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胆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二是紧扣两个基本点。要捕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紧紧扣住结构调整、制度创新这两个基本点,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战线,确定对哪些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及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切实转 变运行机制。三是改革措施要落在“治本”上。要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要点和主攻方向,不能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解决再就业等治标的问题,当成治本的问题来抓,应谖以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为前提,从根本上解除两个依附关系,否则,就是舍率求末而延误改革的时机。四是要走出就国有论国有的思想倾向与操作误区,进一步拓宽改革思路。五是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力度,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
(二)落实股权改革,规范法人结构
深化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要落实好股权改革,除了个别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其余大部分企业均要落实对公司股权的改革工作,实现股权多元化、公司规范化。根据不同的情况,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改革措施,其中大型企业需要改组成为股权分散化的股份有限公司,而中型企业需要改组成为股份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一改革阶段,要严控纪律,避免少数人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发生,确保股权改革的顺利落实。
此外,国有企业必须严格按《公司法》的规定来规范建立法人实体管理结构,其中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都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处理好企业高层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层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三)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改革步伐
国企改革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提供支持,两头同时进行,才能真正深化改革,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改革步伐。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改革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中心环节,因此它需要与相关配套措施同步进行,才能持续推进改革进程。
现阶段,我国对企业间接调控的宏观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在财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外汇体制、劳动人事体制等各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初步改变了上述体制长期滞后的状态。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刚起步的改革将成为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如银行制度方面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今后,要不断完善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继续深化宏观管理的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业市场经济体系,加强国家法制建设,为国有企业完成向现代化企业转变提供良好的外部改革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深化国企改革是为了使国有企业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为之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国有企业要建立起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加强企业制度更新和企业技术改造。一方面,要通过对企业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严格管理企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地说,要通过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压缩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企业,放开搞括中小型企业,促进产业、产品升级,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结语
篇3
内容提要: 高发的诉讼频率、高额的赔偿金额、高昂的制度成本、有限的制度效果以及对医疗责任保险、健康保险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美国政府改革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主要成因。为此,美国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应对各种新旧问题,美国针对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下一步改革将会集中在提高医疗诉讼进入法院的门槛、增加患方胜诉的难度、限制医疗损害赔偿金的无序增长以及变革传统的医疗侵权责任等方面。我国应重视医疗过失诉讼制度对健康保险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式的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推进医疗损害赔偿特别立法并适度限制赔偿金的额度。
如何妥善解决医疗纠纷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难题。它不但涉及一个国家的法律问题,还涉及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体制、风险负担机制以及医学的发展水平。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纠纷尤其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权威性、终局性及主导性的纠纷解决机制,诉讼在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经历了由《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立的限制诉讼和限额赔偿到目前的开放式诉讼和无限额赔偿的改革过程,并呈现出较高的诉讼频率和赔偿幅度。[1]例如,广东省法院系统2009-2011年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数分别为797件、988件、1 014件。[2]这种情形非常类似于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改革前的状况。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医疗过失索赔频率每年以超过10%的比例递增,1986年索赔频率达到顶点。[3]对美国陪审团裁决研究的统计表明,1995-2001年,医疗过失裁定赔偿金数额的中位数从50万美元上升到了100万美元,翻了一倍。[4]
医疗过失诉讼制度在美国已有近170年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各州对医疗过失诉讼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鉴于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缺陷,[5]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空前对立,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极不完善,非常有必要对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改革过程进行考察,从整体的角度对我国近20年来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改革进行反思,并进行完善。
一、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改革的成因
(一)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1.高昂的制度成本
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成本是高昂的。1990年至2000年,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成本上升了140%,远远超过了同期医疗成本的增长率。大量的医疗过失诉讼成本并没有补偿给受害者,而是被管理费、律师费以及辩护成本所消耗。[6]医院花在应对索赔上的开支一直在上升:对于有赔偿的案件,其开支从2000年的2.5万美元上升到了2005年的5.5万美元;对于没有赔偿的案件,其开支从2000年的0.55万美元上升到了2005年的1.74万美元。医院平均花在抗辩长期医疗服务索赔上的开支从1998年到2004年几乎增加了7倍多。[7]
2.有限的制度效果
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补偿那些因医疗过失受到损伤的病人;二是惩罚造成医疗过失的医生并阻止医疗过失的发生。[8]然而,研究表明,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既没有公平补偿那些因医疗过失而遭受损伤的病人,也没能很好地阻止医疗过失的发生。美国学者斯塔德特对1 452例医疗过失索赔案件进行研究发现,889例损伤与医疗过失有关系,515例损伤与医疗过失没有关系;其中,医生没有过失病人却得到赔偿的案件有145例,占无医疗过失损伤的28%,医生有过失并导致病人损伤却没有得到赔偿的案件数是235例,占有医疗过失损伤的27%。[9]由于医疗服务提供者对相当一部分没有医疗过失的案件承担了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医疗服务提供者对这种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极度怀疑,影响了他们重视并预防医疗过失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米梅洛教授对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弊病进行了系统总结。他认为,该制度主要有以下不足:(1)没有有效补偿因医疗过失受到损伤的病人;(2)交易成本很高,每1美元的医疗过失保险费中只有40美分到了受损伤的病人那里,余下的钱成了保险人的管理费和诉讼费用;(3)医疗过失的裁定赔偿额不公平,即许多值得索赔的原告得不到一分钱,而有些人却得到了与损伤程度很不成比例的裁定赔偿金,而且类似损伤的原告得到的裁定赔偿金在同一个法院有时也非常不同;(4)集中关注单个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过失,但医疗过失通常是由于整个医疗系统的缺陷所致;(5)没有真正的证据显示医疗过失诉讼制度阻止了医疗过失的发生;(6)对病人的健康有负面影响。[10]
(二)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负面影响
1.对美国医疗责任保险行业的负面影响
始于欧美国家的医疗责任保险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真正得到发展则是在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医疗损害的赔偿支付是医疗责任保险公司的重要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2/3。随着医疗过失诉讼裁定赔偿金的不断上升,巨大的赔付使其经营成本大大增加,甚至部分医疗责任保险公司出现了亏损的局面。[11]许多医疗责任保险公司因无法承担巨大的赔付风险而退出了医疗责任保险领域。有些专业的医生不但买不起保险,甚至在很多情形下都买不到保险。在这种情形下,佛罗里达州的法律只好允许医生自我保险,即不要求医生要有医疗过失保险才有执业资格。[12]美国医师协会已经发现有18个州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在购买医疗责任保险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另外有26个州处在“警戒状态”;西弗吉尼亚州、新泽西州、佛罗里达州、宾夕法尼亚州、密西西比州、伊利诺斯州、得克萨斯州和密苏里州的医生已经举行罢工或者威胁要罢工以引起政府对医疗责任保险问题的重视。[13]巨额的医疗过失诉讼赔偿金严重妨碍了美国医疗责任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对美国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负面影响
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1)经济方面,主要是医疗责任保险人的退出使得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过失责任保险费不断上升。1992-2001年,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过失责任保险费增长了2倍多,比同时期的通货膨胀率高3倍,是医疗服务成本膨胀率的2倍。[14]乔丹是拉斯维加斯的一位血管外科医生,离开了他所在的行业。他说:“我算了一笔账,假如我继续在这个行当干3年,它可能花掉我120万美元的保险费,很明显我无法负担,第一年就会破产,然后我就只是为保险公司工作,这是何苦呢?”[15](2)非经济方面。首先,这表现为医生的精神痛苦。医生被起诉后,在整个诉讼过程或部分阶段性过程中,超过95%的医生会遭受一个情感痛苦过程。[16]其次,这表现为医生面临的长达数月或数年时间的消耗以及诉讼带来的声誉压力。有研究表明,从损伤到案件解决的平均时间是5年,1/3的案件长达6年或6年以上。[17]一言以蔽之,医疗过失诉讼使医疗服务提供者既要承担巨额赔偿的经济压力,又要承担长时间的精神痛苦。
3.对美国医疗保险的负面影响
2002年以来,美国正面临着新的医疗服务危机,如医疗可及性受到威胁,病人的安全没有保障,医疗成本大大增加。防御性医疗[18]导致的各种成本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了联邦政府必要的医疗支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越来越不可预测的、昂贵的、低效率的医疗过失诉讼制度。[19]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医疗过失责任出现危机的州之一。有研究表明,76.9%的住院医师打算离开宾夕法尼亚州,其中47.2%的人认为医疗过失诉讼是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33.3%的人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因医疗责任成本上升而没有可以买得起的责任保险。[20]医疗过失诉讼的负面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生命健康可能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而受到威胁。
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已经成为最近20余年来美国医疗卫生法律领域和医疗保险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2005年,布什总统就因为健康保险问题要求对医疗过失诉讼制度进行改革。他说:“医生应该集中精力同疾病作斗争,而不是集中精力同诉讼作斗争。”[21]
二、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改革的措施
美国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促使美国政府对医疗过失诉讼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就目前而言,美国针对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改革由各州推动。这是因为:一方面,虽然联邦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关注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改革,[22]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医疗过失诉讼制度改革法案;另一方面,美国各州议会也认为,医疗过失诉讼制度的改革权力在州政府而不在联邦政府,他们反对联邦政府推行一刀切的改革政策。[23]鉴此,笔者以下主要对美国各州政府所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具体的改革措施
1.由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疗责任保险机构提出的改革措施
这类改革措施主要是在20世纪70-80年代由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疗责任保险机构提出的、用以限制医疗过失索赔频率和索赔强度的改革措施,又可以分为四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在于减少索赔强度。这些措施包括:(1)损害赔偿金的封顶,分为对所有损害赔偿金封顶和对非经济损害赔偿金封顶两种形式;(2)分期支付,允许对较大数目的损害赔偿金进行分次给付;(3)补偿抵消规则,即扣除病人从公立或私立保险那里得到的补偿;(4)改革连带责任制度,每个被告只根据他们自己的责任程度承担损害赔偿金;(5)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限制,对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最高幅度或数额予以规定。
篇4
2005年的中国医药保健品正在进入多事之秋。有人称之为“大限年”,有人称之为“严管年”,有目共睹的是大家的生意都受了影响、放慢了脚步。我大概是中国营销咨询界第一个对医药保健品的发展提出警告的,05年1月,我就写了篇文章《2005,医药保健品如何营销突围?》,发表后引起业界朋友巨大的共鸣,连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也引用这篇文章作为全国通稿发表。即使这样,在今天这个全国性的会议上如果让我用短短30分钟来讲清目前的形势和大局,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样才能让大家真正得到一点启发呢?我苦思冥想,找了3个人来,介绍给大家,建议大家以他们为榜样,共同来分享一下(下面听众热烈鼓掌)。
我建议大家学习的第一个榜样,就是这个人,这个人大家应该都认识吧?对,他就是曾经以拍摄反映中国人落后、丑陋故事的电影而在国际上频频“换奖”的张艺谋。他拍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曾经是西方人最喜欢看的中国电影,他自己也因此而名声大振。但是有段时间,“老谋子”很是痛苦,因为总有人批评他是“卖国贼”,压力很大。但是大家看,短短几年间,张艺谋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拍了个中国历史上最卖座的、票房最高的《英雄》电影,更重要的是连中国桂林山水都要请他去导演个《印象·刘三姐》作为招牌,中国申奥也要请他拍部《申奥宣传片》,国际歌剧《图兰朵》来中国也是由他来执导的!现在,张艺谋就是中国人的一张脸,就是民族英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短短几年间“老谋子”的命运发生如此大的反差?原因就一条,也就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从战略上来看,医药保健品企业必须学会从“非主流、边缘化生存”到“主流化、国际化发展”,总是想违规操作、总想踩钢丝、碰高压线、总想投机的路以后是再也走不了了!
第二个建议大家学习的榜样,就是刘翔。这两年,刘翔的知名度肯定是全国最高的了,甚至超过大高个姚明。大家知道刘翔从事的那个运动项目叫什么?对,跨栏跑,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啊(笑)可是在刘翔没出名前,你知道田径比赛中有这个运动吗?是,我跟大家一样也都不知道,不熟悉这个运动。我们最清楚的是,是知道有百米比赛,万米长跑,马拉松,铁饼铅球什么的。如果当初刘翔也跟我们一样的想法,去主攻这些欧美国家的强项,你说他的成功机率有多大?至少现在中国人在这方面还没有金牌!从营销学来讲,刘翔成功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换一条跑道,你就可能是冠军!”所以,从策略层面来讲,做医药保健品,做任何产品,都不能扎堆,不能盲从,别人赚钱的项目你肯定难赚钱,选产品选项目,需要你与众不同的眼光!
第三个建议大家学习的榜样,就是最近电视里火得一塌糊涂的、漂亮的“超级女声们”!三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昨天还是邻家小妹妹,今天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大明星了,象李宇春,竟然有300多万张选票支持!这是多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运作中的一个奇迹,连老头老太太、小孩子都知道她们!这个节目的成功就是创新方法的成功,从来没有人敢将电视节目、娱乐节目这样做,让CCTV那些大牌主持和策划都脸上无光!当市场难做时,当传统的方法不管用时,我建议大家学学“超女”运作的成功,如何更快地让你的产品也成为“万人迷”?战术上的创新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给中国医药保健品营销人的重要建议!
总结起来,我的建议就是医药保健品营销需要新方法,无论是战略、策略还是战术上,有新方法就有新机会,尤其是市场难做的时候。谢谢大家。(本文根据李志起先生演讲录音整理,未经审阅。)
篇5
“中建三局一公司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有着优异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我为成为一公司人而自豪,为保持了一公司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一公司的优秀企业文化而骄傲!”
绿草如茵、生机盎然的花园式园区内矗立着中建三局一公司的仿欧式办公大楼,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完美地彰显出大企业的不凡气概。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梅合理的热情更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企业的真诚与活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成立于上海黄埔江畔的工房工程处到2003年2月18日正式挂牌运作的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梅总如数家珍,将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历史沿革娓娓道来。我们惊叹他对企业历史的熟知程度,更惊叹他对企业的那种认同感。“中建三局一公司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有着优异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作为一公司人我很自豪,为保持了一公司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一公司的优秀企业文化而骄傲!”听着梅总质朴而真诚的话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位掌门人对企业的一腔热爱之情。
“我们是国家的建筑队伍。50多年来,我们转战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边关戈壁,建军港、盖厂房、铺机场、架桥梁……各式各样的建筑任务把我们锻炼成一支建筑铁军。在50多年的奋斗中,我们既率先掌握先进技术,树立起深圳国贸大厦和地王大厦这两座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又不断提炼,形成了‘争创第一――团结、拼搏、开拓、争先’的企业精神。正是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才能有不断发展的基础和本钱。”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建三局一公司在过去的50余年中,果敢的为自己打造了两个起飞的平台,从而将自己成功推上建筑大企业的层次。一个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建三局一公司打破传统观念,率先参与市场竞争,并确立了承接高、大、新、尖项目的市场策略,积极培育以高、大、新、尖为特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深圳国际贸易大厦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施工进度,被外界誉为“深圳速度”,把国内的建筑施工水平提高到了超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层次;另一个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建三局一公司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扩大经营规模,努力提高企业的实力和档次,在深圳地王商业大厦的施工中,创造了九天施工四个结构层的施工进度,被誉为“新深圳速度”,把国内建筑施工水平提高到了超高层钢结构摩天大楼的层次。借助这两个平台的支撑,中建三局一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建筑的一支重要力量。
“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遇到了发展的高原平台。这个时期国外建筑承包商大举进军中国建筑市场,国内民营建筑队伍发展迅速,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尽管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健的发展势头,但其效益并未能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长,相反还有下降的趋势,企业最需要的资金积累也无所实现,而企业的后勤负担日益沉重,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所有这些都似乎预示着中建三局一公司在自己打造的平台上已经发展到了顶点,急需进行再次飞跃,急需打造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改革改制顺理成章地被提上议事日程。
“我们的改制改革不是个别的小打小闹,而是在整个工程局,甚至可以说是在整个‘中国建筑’的层面上进行风雨征程的新。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取得这个新的胜利,因为这不但将决定我们一个公司的命运,更将会大大影响到整个中国建筑业的未来。”
中建三局一公司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筹划改制。“那时我们谋求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上市,以便筹集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赶上这趟早班车。但我们对改革改制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这说明我们没有丧失对局势把握的敏感性。”对那次改制上市尝试的结果,梅总虽有些扼腕叹息,但仍不失于自信与赞许。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关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论述,坚定了公司改制的信心。“我在2002年初正式成为一公司的总经理。虽然那个时候一公司仍然是中建总公司系统内的一面旗帜,仍然位居总公司各号码公司之首,但我心里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轻松。内,公司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外,整个建筑行业,有大量的企业正在改制、整合重组。这个很明显,谁抓住时机走在前面,谁就能赢得主动。”
这个时候,中建三局的领导已开始着手布置整个工程局改制上市的工作。作为局里的骨干支撑型企业,中建三局一公司无疑将作为开路先锋,率先探路。
“按照中建三局的部署,改制上市的事由一公司率先摸索,以此推动全局整体改制工作的开展,因为我们曾经搞过一次,多少积累了一点经验。但改制改革是一件牵涉到各方面特别是职工利益的大事,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又由于三局是整个中国建筑的支柱性企业,而中国建筑又是中国建筑业的一大支撑,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改制改革不是个别的小打小闹。而是在整个工程局,甚至可以说是在整个‘中国建筑’的层面上进行风雨征程的新。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取得这个新的胜利,因为这不但将决定我们一个公司的命运,更将会大大影响到整个中国建筑业的未来。”
正是承载着这样的历史重托,正是有着这样的深刻认识,梅合理如履薄冰,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奔波着。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平稳而又较快地完成了主业和辅业的分离,2003年2月18日中建三局第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运,积极配合了中建三局的整体改制工作。
“到2005年,中建三局一公司合约成交额力争达到50亿元,完成施工产值达到30亿元规模;到2025年,中建三局一公司将努力达到300亿元合约额,200亿元产值的经营规模,成为中国一流的建筑承包商。”
改制挂牌后,公司资产总额为11.21亿元,下设九个分公司、四个地区经理部、五个直管项目,共有员工3000余人。谈到自己的家底,梅总对此信心十足,“2003年全司竣工单位工程76个,竣工面积93万平方米,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佛山电力调度楼项目为公司捧回第九尊鲁班奖,20项工程获评省优、市优或中建总公司优质工程奖。全年合约额35.68亿元,产值24.21亿元。2003年3月26日,我们还成功就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新的一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建三局一公司会做得更好。我给下属的各分公司、经理部都下了指标,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还主动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我很高兴大家有这种争创第一的精神。这是一公司过去健康发展的法宝,也是公司再创辉煌的法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目标必须与现实目标相结合。“我在一公司主持工作两年来,现在我才敢说真正摸透了它的性格,了解了它的潜力。我感到要做强做大我们的企业,就是要强势操作,提速发展。我们2004年的目标就是‘531’,即50亿合约额,30亿产值,1亿综合效益;到2025年,力争合约额达300亿元,营业额达200亿元,成为中国一流的建筑承包商。我相信能够做到。”
记者也相信中建三局一公司能够做到,这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就能看出端倪。2003年岁末,公司毅然将南方片区进行战略重组,将三个分公司整合为一个年合约额20亿、产值15亿、效益5000万的超强型分公司,这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做强做大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同样是在2003年,中建三局一公司刚取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就积极进行了新的总承包模式尝试,以BT方式接下了迁建天门中学工程。
“我们在2004年,还将大胆尝试其他的总承包模式,如BOT、BOO、BOOT等”。
“在2004年,我们将实现区域市场规模经营战略,做大做强‘六大市场’。一是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二是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安徽、山东、江浙等省的华东市场;三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和东北市场;四是以湖北为中心,辐射江西、河南等省的中原市场;五是以重庆、成都、贵阳为中心的西南市场;六是海外市场,特别是港澳和东南亚市场”。
“我们还将重提‘高、大、新、尖、特’,引导一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以振兴民族建筑业为己任,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我们还将积极调整公司的任务结构,把电力建设作为今年经营开拓的重中之重,促成任务结构的多元化与合理化。”
篇6
5月20日,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他强调,要加快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关键性改革举措要抓紧推出。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5月1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一周三提国企改革,足见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未来几年,这四件事将成为推进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
1.化解过剩产能:要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三年内完成处置345户“僵尸国企”,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未来几年还将对国企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2.压缩管理层级:要“瘦身健体”,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压缩到3-4级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目前有34家央企的管理层级超过5级,最多的甚至达到了9级。3.做强做优主业:央企不是为了和民营企业抢饭碗,要有序转让退出非主业资产,控制连续亏损、从事非主营业务等企业的员工总量,严格定岗定编定员,精简管理部门和人员,加快构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4.加快转型升级:要结合“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战略,鼓励央企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今明两年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
链接 本轮国企改革的基本框架与逻辑
解读
厘清国有资本平台功能定位
【本刊综合】国有资本平台已经是当下国企改革的热点,需要清晰界定其功能定位、商业模式、运作方式和管控模式。新型的国有资本平台需定位为以完成政府战略意图为使命和功能、以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为载体的国有资本平台。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方面平台公司需要服从政府在城市产业规划、国企改革等方面的战略意图,发挥好国资在其中的引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强调国有资本平台运作的市场化和专业化,通过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手段,实现国有资本的高效流动、有序进退等,以最终完成政府战略意图。国有资本平台还需要清晰的功能界定,应该扮演好三大平台角色:一是优化国资布局的操作平台,二是国资改革的推动平台,三是国资市场运作的专业平台。国有资本平台的组建运营更需要搭建清晰的管控模式,平台公司不同于产业集团,更不同于国资委。平台公司对持股企业可以通过派驻董事、监事的方式实现监管。
篇7
经过五、六年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以及一年多埋头写作,林毅夫、蔡方、李周三位学者,把他们的新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以下简称《奇迹》;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献给读者。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获益匪浅。这是一部颇有水平的理论著作。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奇迹》提出和讨论的是有关经济发展、国家兴衰的重大论题。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国和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中国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所谓“中国模式”。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东方文明大国再次走上兴盛和发展之途,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提出和讨论这样的问题,并且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作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其意义可想而知:不仅在学术理论上是一个前进,而且在政策实践上也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对中国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有明显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其次,《奇迹》从理论上再现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的历史和现实。由于作者明确提出和紧紧抓住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是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而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和毫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三位一体的传统体制,是由于选择和实行这一战略的要求而内生地决定的,其已经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改革也紧紧围绕着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在全书中把自己的理论逻辑贯彻到底,因而,不仅做到了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而且实现了改革和发展的巧妙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札实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这一点是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著作不曾达到的。与《奇迹》的分析比较起来,那些就事论事地描述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空泛地、一般地讨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再次,理论并不深奥,它是简明扼要,易于理解的,理论的简洁性、权威性和真理性是统一的,“只有既能解释许多不同种类的事实而又简明扼要的理论才是令人满意的理论”(奥尔森,1982),《奇迹》一书就具有这样的品格和特色。作者提出的理论是比较简洁的,其基本结构是,作为外生变量的“赶超战略”是由政府主动选择的;作为内生变量的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是适应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而逐渐形成的;作为参照系的比较优势战略,是实行战略转型的方向和体制转轨的目标。已经出现的增长奇迹,是由于在调整微观经营机制和放松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而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过去受压抑的部门的增长创造了资源条件;而改革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改革周期的出现,是由于宏观政策环境改革的相对滞后;进一步的选择是,以改革被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为中心,完全抛弃“赶超战略”,加快向比较优势战略的转变。《奇迹》的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中国连续十多年高速增长奇迹的发生,而且也说明了亚洲“四小龙”的成功;不仅解释了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失败,而且也说明了亚洲、美洲一些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经济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
最后,《奇迹》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经济学规范和方法的力量。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定是理性行为假定或最大化行为假定。作者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人和企业、家庭和政府都看作是按照经济理性行为的经济当事人,把传统体制的形成和实践,改革措施的实行和结果,都看作是理性的当事人共同选择和相互博弈的必然产物。由此出发,作者提出和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和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然后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严密的理论逻辑以及大量的经验材料和历史数据加以实证,从理论上再现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说明了改革和发展中的很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其实,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不是告诉人们某些经济问题的现成结论和一般知识,而是要教给人们正确观察和思考经济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学习经济学主要是为了获得一种进行经济思维的方法论。读了《奇迹》,读者在这方面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三个理论分析框架的比较
前已指出,《奇迹》的主题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兴衰,作者们为此提出和构造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此之前,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外,讨论这一重大主题,并形成自己独立理论体系的还有两个著名代表:一个是诺斯教授的理论,其代表作是《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和《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81);另一个是奥尔森教授的理论,其代表作是《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和《国家兴衰探源》(1982)。三个理论分析框架所依凭的都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前提,即理性行为假定,所使用的都是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和方法,都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都对这一主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为了推进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笔者想借此对这三个理论分析框架作一比较分析。
诺斯教授的理论是从考察西方的经济史中得到的。在诺斯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两个主要的基石,诺斯教授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了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根源,对人类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新的解释。
有效率的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国家的行为选择则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中,不论是否承认财产所有权,都是以某种产权体系的存在和作用为特征,区别在于不同的产权结构在保障个人或集团实施权能和获取利益方面的专一和有效程度不同。一个社会的所有权体系如果能够明确规定个人的经济自由权利,并对之提供有效的保护,就能减少个人活动和努力的成本和费用,增加获利的可能,使个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这样就能增大经济激励,使整个社会更富于创造精神,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反之反是。然而,任何一种产权结构的建立都必须有国家的参与,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博弈过程。作为一个合法使用强制手段且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机构,国家处于建立和保护产权的地位,国家活动的规模经济特征,使得由其提供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基本规则,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因而,个人要求并愿以一定的权利限制和利益损失为代价,来换取国家的服务;但是,这种代价以不超过建立和行使产权增加的收益为限。国家既可以此为限,确认个人经济自由权利,建立起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也可以超过这个限度,侵害个人权利,建立一种能够最大化自己的短期利益但却是无效率的产权结构。国家究竟采取何种行为选择,取决于来自社会和外界的压力和约束,包括作为选民的个人的态度、统治者的国内竞争对手和竞争国家的压力。至于意识形态,其基本功能是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方式理性化,成功的意识形态能够通过人们对制度公平的认同减少“搭便车”行为。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尼德兰和英格兰的成功以及法国和西班牙的失败,正是由于前者形成了比较强大的市民社会,约束了国家的行为,因而建立了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实现了经济增长,后者出现了国家权力的过分扩张,侵害了个人的权利,建立了无效率的产权,因而在竞争中败北。
篇8
一、重大财经信息解读
1、隔夜外盘:科技股重挫欧美股市全线收跌 美油涨逾2%收复70美元关口
点评:昨天美股那边科技股领跌,受此影响创业板指数预计还会顺势下探,随后有望迎来反弹;
2、国资委:混改下一步将更多地在央企二三级子企业以及地方国有企业间展开;
点评:近期关于国企改革消息很多,这么消息龙哥反而担心要借利好出货啊,只有龙头还能参与一下;
3、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点评:去年国企改革也是借消息炒一波,随后就没怎么动静了;
4、国家能源局: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
点评:天然气是个大主题,去年开始出现贵州燃气等明星股,可挖掘低价+超跌机会;
5、中长期利率创近18个月新低 市场预期8月流动性稳定充裕;
点评:流动性充裕对股市来说是利好;
6、龙头造纸企业连发涨价函;
点评:随着环保督查造纸涨价是大趋势;
7、台湾半导体厂商日月光或A股上市,全球封测市占率近3成
点评:利好环旭电子等半导体概念;
8、广深港澳共建超级创新带 大湾区科创行动计划将出台(利好粤港澳概念);
总体来看,关于央企改革、国企改革的消息比较多,但消息太多反而我们得小心点,冲不动就止盈,重点只能做龙头低吸。
二、今天市场热点方向
1、国企改革、央企改革方向
最近关于国企改革利好消息不断,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昨天央企改革、地方国企改革全面上涨,早盘走得很强。央企改革龙头瑞泰科技连续2个一字板涨停,湖南天雁(军工+国改)换手板也走得不错。总体来看,国企改革里面大部分炒的还是超跌+低价,资金也喜欢炒这类型,今天消息比较多,反而会分化重点就是挖掘龙头机会。
a、央企改革:瑞泰科技、湖南天雁、国统股份、瑞泰科技;
b、地方国企改革:
深中华A(深圳国企改革龙头);
上海凤凰上位成为上海国企改革龙一;
西部创业(地方国企改革)
2、基建、高铁等
基建板块是这波行情启动的主线热点,基建通俗说修路、修桥、修铁路等,高铁属于基建的重要一环,想象力比较大,加上近期高铁有些消息刺激,昨天天铁股份等高铁概念领涨,从而带动基建板块走强。基建龙头002628成都路桥今天复牌,成都路桥要是再次涨停就会把基建板块继续带动起来,早盘重点盯着。
a、超跌+基建:成都路桥(今天复盘)、凯伦股份(基建+超跌)、建研院等
b、高铁:天铁股份、晋西车轴、鼎汉技术等。
篇9
一、劣势企业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具备改制条件,目前又难以实施破产、后续发展无望的企业;
(二)清产核资后,有效资产较少,确属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
(三)企业人数少,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
二、劣势企业先行安置职工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主管单位组织对所属企业进行清产核资;
(二)根据清产核资和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劣势条件的企业,经主管单位研究后,提出按劣势企业政策先行安置职工申请;
(三)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报材料进行研究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报经省政府同意后,由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批复;
(四)企业编制《劣势企业先行安置职工方案》,经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全体大会审议通过后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备案;
(五)安置职工费用一般应由企业主管部门(单位)和企业自筹解决,确需省政府支持的,由企业向主管部门(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单位)提出具体意见,并附清产核资报告、劣势企业的认定批复、职工安置方案等文件,报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对符合政策的,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使用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意见,报经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批准后,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函请省财政厅按照有关规定尽快拨付资金。
三、劣势企业先行安置职工有关政策
(一)关于劣势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费计算标准问题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标准按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企业月平均工资计算,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算,企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解除合同上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全省城镇单位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封顶。
计算平均工资中所称的工资是指纳入企业工资总额的应发工资,其数额应与企业上报的统计报表一致;企业没有上报统计报表不能提供有关原始凭证的,按当地在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符合冀政办[*]7号文件规定的自谋职业人员,计算一次性安置费按照冀政办[*]7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二)关于退休人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外费用和内退人员生活费计算问题
退休、内退人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外费用和移交社区管理费用,参照冀政办[*]7号、冀办字[*]185号、冀国资字[*]97号文件执行。因先行安置职工的企业多为劣势企业,企业目前执行且符合国家和我省政策的统筹外项目,可以按规定预留,没有执行的不再预留统筹外费用。
对符合规定办理内退人员,生活费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预留。
退休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按最低缴费标准确定。
(三)关于拖欠各类社会保险问题
应参保未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保险注册登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按照属地原则,参加所在地社会保险统筹,并按照冀国资字[*]97号文件规定计算补缴。其中:养老保险费按历年社平工资60%补缴。
(四)职工档案关系转移问题
1、自谋职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和解除劳动合同领取经济补偿金人员的档案关系,按照《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档案管理的通知》(冀劳社办[*]18号)的规定执行。
2、内退人员、不得裁减人员和留守人员的档案管理,由企业主管单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研究办理。
3、退休人员按规定向社区移交,移交前后的管理职责,按冀办发[*]28号文和《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先行安置职工后企业处置问题
劣势企业实施先行安置职工后和注销、关闭、破产之前,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企业营业执照、公章、财务专用章由企业主管单位保管并监督使用。留守人员在主管单位监督下,负责处理遗留问题。
五、吊销营业执照的劣势企业职工安置问题
已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劣势企业,由于企业经营主体已经不存在,因此不再办理内部退养;对于吊销营业执照之前已经办理内退、承诺等退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参照上述规定计算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
篇10
一时间,关于今后国企如何改革的分析、解释、亮点梳理,立即占领各媒体头条。不论是大赞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还是热捧“分类监管是国企改革的第一枪”,一切热议的根源在于谈论的主体――国企够重要、够分量。
国企总资产人均超76000元
2014年,财政部首次对外公开全国国企的“家底”。2013年,全国国企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地方国企占大头,总资产55.5万亿元。按照我国13.68亿人口计算,如果将国企总资产平均分配,每个国民将摊到76096元。
国企营收占GDP的75%
这么大的家底,国企都很挣钱吗?2014年国有企业营业收入4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中国GDP总额的75%。而2015年1―7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国企营收25.37万亿,相当于德国2014年GDP总额;利润1.4万亿,相当于伊拉克2014年GDP总额。
3698万国企员工超过加拿大人口
截至2013年底,全国企业总数1572.8万户,国企有15.5万户,占比1.1%,其中央企5.2万户,地方国企10.3万户。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国企中数量最多的前四行业。在国企供职的员工总数达3698万,而据公开数据,加拿大2013年的全国人口也只有3502.5万。
中国500强一半以上是国企
在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超过一半,达293家,占58.6%。值得注意的是,500强前19位均为国企,在144家营收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中,82%是国企。在利润、纳税和职工数方面,国企分别占到81.1%、88.7%和81%。但在500强企业中,国企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民企4.57%。国企的盈利结构极不均衡,过度集中在银行业。而亏损企业相对集中在能源、矿业、钢铁和化工等行业。
今年前7个月国企负债71.26万亿
一些国企的“大而不强”,主要是因经历了“四万亿”刺激后,规模疯狂扩张,同时消费不足难以消化产能过剩,积累了大量的负债。据统计,2015年前7个月,国企负债总额达71.26万亿元,相当于25.5个中石化2014年的营收。A股公司中亏损曾超百亿的都是国企,如2011年中国远洋亏损104.5亿元、2008东方航空亏损138.28亿元、2014年中国铝业亏损1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