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课题研究

篇1

通过本次小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展及研究的价值。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只是个普通教师,任务就是教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

但现在参加整个小课题研究后使我转变了看法,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照样可以写出研究性的东西。也非常有必要参与教学教研,既可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也能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我们的研究素材可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同样,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有义务搞课题研究,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再将研究结果、方法、价值应用与教学活动中。

在课题研究中我感悟到:

教研素材来自教学。素材来自教学,对 于老师来说,素材熟悉,易于着手,而且研究之后能将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题目要精、小。题目决定你的研究范围,题目太大,精力有限,能力有限,课题小才能研究透彻,才能出彩。

提前做准备。每年都有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之前,可以先了解,预定选题方向、课题范围,提前准备素材,提前做好准备。

分工协作。课题中任务较多,要将任务明确分工,让每个组员都能参与,都能学习。靠一个人的力量,任务太多,不易进行。

材料收集积累。最后结题需要很多平时的材料,要有意积累收集。

及时上传资料文件。要按要求及时提交上传各种资料文件。否则会被注销课题。

篇2

酸。有一次,我们在步行街遇到了一个穿着入时、头发染成了镏金黄色的阿姨。我兴奋地跑过去有礼貌地向她提出问题。谁知,她用力推了我一下,恶狠狠地说:“滚开去,小东西!”我伤心极了,鼻子酸酸的,豆大的泪珠耐住寂寞,也出来凑热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淌出来。

甜。我们不甘心,又上前向一位着警服的交警叔叔提出了问题,叔叔友好地作了解答,并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我们高兴在欢呼起来,感到阳光和成功正一步步向我们靠近。

苦。有一次,我们为了数清楚铁树有多少棵,便沿街力走边数,数啊数,好不容易见到了104国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谁知,一不小心,一脚踩空,摔了个“人仰马翻”。等我爬起来一想,“咦,刚才数到哪了?”一转眼,我把快数好的数字忘了,无奈,只好重新数过。当我一想到长龙似的两排铁树,不禁叫苦连天。

篇3

学校组织开展了“问题即课题”探讨活动,要求教师们从教育教学的小事、小现象中捕捉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是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研组成员互议后认真梳理、归纳、分析、筛选,最终可形成小课题加以研究。小课题每年向学校申报一次,学校审批后即开展研究。教研组长为课题研究主持人,其余教师为主研教师。学校现有16个教研组,确立了“多途径课外识字开发学生潜能”“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语文两步三段预习研究”“如何在小学英语中创设情境”“让民族音乐走进课堂”“农村大课间活动初探”“美术课堂趣味教学研究”等16个小课题并按学校要求进行研究。学校每年评选,并将优秀课题向县、市级申报。

工作即研究

教育研究始于课堂,解决于课堂,服务于课堂。学校立足课堂,围绕小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工作。

一是人人都上“小课题研讨课”。即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必须围绕小课题进行“同说、同备、同上、同评”的“四同”研讨活动。二是学科带头人上好“引领课”。通过引领,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努力打造卓越课堂。三是年轻教师上好“合格课”。实行年轻教师课堂对外开放。四是举行汇报课、展示课、竞赛课等活动。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个人钻研与集体交流相结合,实现工作就是研究。

经验即成果

学校摒弃了传统课题研究成果的高标准,坚持课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原则,倡导小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多样化。教师教学的生动案例、个性化反思、简炼的经验论文、教学随笔等均可作为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案例、优秀成果评比表彰活动,实用性强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在全校重点推介,学校呈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的良好教研氛围,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管理即落实

我们在课题管理中总结出了“四字法”,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一是“实”为根本。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推广同步。每学期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和课题汇报工作,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

二是“激”为手段。为了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气氛,我校先后制定了《酉阳实验小学课题申报制度》《课题研究资料管理办法》《课题结题管理办法》《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等,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对按要求完成的教师进行奖励。

三是“严”为保障。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教科室抓落实,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在研究中严格落实好各项制度,并把每项课题研究活动都计入学期末考核中。

篇4

少虚幻,多真实

一些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参加小课题研究,教师也为了能使自己的能力发挥效益,就随便申请一个研究项目,一直到结题时主研人都不知道课题的内容,一般都是第一主研人一个人在研究。上级教育学会规定:没有参加小课题研究且没有结题的不能将教研文章送去参评。这就导致了小课题研究的不真实,使得一些学校把小课题的内涵无限扩大,和一些传统意义的一般课题和大课题混为一谈。有些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并不适合缺乏研究基础的教师来做,一线教师所选的小课题研究力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切入点要小,比如“如何构建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式研究”,因为其涉及面大,研究范围较广,就不能作为一个小课题来研究。在“问题即课题”思想的指引下,有些学校片面以为凡是问题就是课题,问题较小的就是小课题了。小课题并不等于小问题,小问题能不能转化为小课题,取决于小问题本身的研究价值,没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是不能转化为小课题的。学校管理者要把工作做实,只有站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彻底抛弃“资料迎检情结”,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轻装上阵,才能使他们满载而归。

少假化,多鲜活

在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面临着若干微观层面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难点问题更是千头万绪。另外,各地因地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学教学效益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我县教研室决定于2009年在我县范围内实施小课题研究,以引领广大小学教师积极投入教学行动研究,着手校本化小课题研究。其实,真正想做研究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绝大多数教师纯粹是为了能使自己有文章参评获奖。因为只有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立项的小课题方研究并结题的才可参加一年一度的论文评选,这样学校不得不在对小课题研究的管理中,完全按照一般课题管理的过程对其进行管理,诸如教师申请、可行性评估、阶段性成果等一应俱全,造成了立项泛滥,行动没有,结题造假补材料等现象。这样的小课题研究对学校、对教师毫无益处。小课题研究就是因为研究简单灵活、亲近教师而受到基层教师青睐,对小课题研究管得过细就会让其失去生命力。在管理中,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者没有必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将小课题研究由无序整合为有序,而应该放在如何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由自发逐渐引向自觉,研究方法也应灵活。小课题研究强调个人反思,但绝不拒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笔者以为,教育教学研究本身就没有“单位”之分,我们可以打破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区域甚至时空界限进行研究,比如可以采用网络教研的形式,自由组合成为研究团体。灵活的研究方法必然会带来愉快的研究过程,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的效益。

少空泛,多精益

篇5

一、多学习

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作画与读书学习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做课题也一样。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真正找到“幸福之路”,教师应该强化学习意识,培育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把阅读、学习融入自身的职业生活中。教师学习的广度可以很宽,就从研究的角度说,我认为应侧重加强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学习。我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应结合本课题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教育专著、专业理论书籍,以夯实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内的理论基础,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识课题。如“加强六年级学生自习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这一小课题,应加强四个层面理论的学习,一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原理的学习;二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如魏书生班级自我管理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等理论的学习;三是当代教育理论主要流派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的学习;四是学术刊物中发表的有关该课题已有研究成果的相关文章的学习。以上这些理论、思想对于深化我们的课题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说得极有道理。

二、多合作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题研究也是同样的道理,它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一个课题组需要由多人甚至十几个人员构成就是这个道理。小课题研究虽然“小”,但它也具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一般特征,所以“合作”也同样不可或缺。因为合作与互助不仅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开拓思路,全局地思考问题,让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成效,还能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有巨大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会让教育科研活动变得轻松有趣,生机无限,从而使老师们在研究中享受职业的幸福。当然这里的“合作”不仅包括了课题组成员合作,也包括与校内老师合作、与校外老师合作、知名专家合作。不过,在合作研究过程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的是,研究者应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尊重每一位参与者的付出,不能把合作的研究成果“独吞”,而应学会共享成果,同时“合作”应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是源自于教师之间内心的需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愿望,不受单位行政权力的影响,也不受团体意志外加,只有这样的“合作”才能使研究走得更远、更有生命力。

三、多实践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于小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是小课题研究活动的主阵地,所以它特别强调在教中研、研中教,要求研究目标与教学目标,研究内容与教学内容,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因此,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学任务和研究任务的合而为一,正所谓“教学即研究”、“课堂即研究室”。当前倡导小课题研究的初衷就是:让教师把研究始终定位在课堂之中,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良好氛围。所以小课题研究必须切实做到“基于课堂,为了课堂,在课堂中的研究。”做到小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活动这个整体的有机部分,时时做到“带题授课”,并形成常态化,那么小课题研究的质量自然不在话下。

四、多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这说明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应进行不断地反思,做好研究反思也是做实小课题研究的关键。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审视、反思与探索的过程。小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大都是采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其研究流程一般是围绕“困惑(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四个环节循环反复进行。从以上研究流程可以看出,反思就是对行动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判断、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或重新设计研究。它是行动研究上一个循环的终点,又是过渡到下一个循环的中介。

做实小课题研究,研究反思应着重把握两个重点:一是把定研究成功的判断标准。研究反思要从三个方面把定行动成功的标准:①通过研究,原有的状况是否改变了。即原初的问题是否解决了。②研究结果是否产生了“副作用”。即是否出现了可能给人或行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③改变的效果可否长期保持。即研究结果不是即时的。只有同时达到以上标准,研究才算成功。二是把准研究成败原因的分析路径。当行动未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应该从以下方面寻找原因:①问题界定适当吗?②研究设计有效吗?③研究实施正确吗?④资料收集齐全吗?⑤结论分析客观吗?只有对以上这些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我们才能真正找寻到研究成败的关节点,从而引领研究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五、多融合

教育科研是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或困惑为目的的创新性认识活动。教学研究是教师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主要途径的活动。两者都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教研主要关注“做什么”和“怎么做”;科研(主要指课题研究)要更关注“为什么这么做”。因此,在教研基础上有效提升教研的科研含量,以课题研究来深化教研活动,浓厚科研的教研氛围,使教研和科研有机融合,成为了当前提高教研水平、提升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明确:平时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是一种日常教研活动,但不一定是科研活动,只有上升到课堂观察的高度来进行观课和议课才可以说是科研活动;平时的教案、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是一种日常教研活动,但只有上升到教学课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的高度才可以说是科研活动。在当前教育科研特别强调重心下移、大力倡导校本教研的背景下,作为小课题研究者应充分利用平时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本校组织的主题教研活动等等途径来开展课题研究,把科研有机渗透于平时的教研活动之中,实现教育科研与教研的有机整合。

六、多收集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可以说,收集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其实,课题研究过程就是在研究、总结、资料收集梳理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收集和积累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些研究者确确实实做了很多研究性工作,但缺乏对研究过程的完整记录,以致造成了过程性资料的缺失,最终导致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下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课题立项之日起,就必须及时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因为它是一项有效进行小课题研究自我管理的举措,是引领研究者做实做大小课题的重要措施。平时不仅要有意识地将课题计划、研究方案、研究过程记录、体会、论文、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阶段小结等材料及时放入其中,而且要善于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档汇总。这些收集来的过程性资料是小课题结题的一项重要依据,有些选题不错、成果也颇多的课题获奖率不高,与其材料的缺乏有一定关联。所以要做实小课题研究,材料的有效收集必不可少。

七、多写作

篇6

摘 要:针对广东省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现状,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发现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期望良好,但存在立意过大、目标不明确、核心概念不清晰、问题素材充分但不懂得归纳提炼等问题,希望通过小课题立项审核、课题立项后的培训、小课题结题准备、加强研教结合等方面来有效推进小课题研究。

关键词:广东思想政治(品德) 小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推进策略

作者简介:沈林,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费伦猛,男,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广东省思想品德(政治)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始于2011年,在广东省各学科开设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为领军者。目前“十二五”首期小课题已有100多位教师的小课题结题,100多位教师申请结题,第二期小课题又有近百位教师已经申请立项,说明小课题研究得到教师们的认同。通过第一期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对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基本状况有了深刻认识,对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也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在此对思想品德(政治)小课题的研究实践做简要分析。

一、小课题研究的现状

1.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状况不容乐观。我们曾经对几个点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思想政治(品德)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状况。对广州市的263位思想品德教师问卷调查整理出来的数据,263位思想品德教师中参加了新课程的课题研究的有42.8%,所参加的区级课题占63.8%,市级课题占27%,省级课题占3.3%,国家级课题占6%。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广州市教师如此,大多数地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当然更少,乡镇教师就更不要说,基层教师得到课题立项的机会概率非常小。

2.教师工作时间分布影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对广州市263位思想品德教师所在的学校进行调查,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每周教学课时为1节的占0.8%,2节的占91.5%,3节的占7.7%;九年级上学期每周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时为2节的占13.9%,3节的占69.3%,4节的占16.9%;九年级下学期每周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时为2节的占9.7%,3节的占54.1%,4节的占36. 2%。这表明,越是接近事关毕业升学利害的考试时间,或者作为毕业升学考试必考的学科,所安排的课时越多,高中升学考试对教师的重要性更突出。

3.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动因。其一,课题可与评职称挂钩。相当数量教师认为做课题对评职称有利,因此而申请课题。这样的考虑会使其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不明确,当然难以通过立项审核。而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较低。其二,认为课题研究是很庄重和神圣的理论研究,应属于研究专家或大学教授的活。中学教师搞课题不明白深浅、研究程序和具体操作,缺乏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对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要求,不知道如何面对“课题”,语言上的表述矛盾、研究内容或超出研究可控范围、或在别人已经研究的结果中“炒冷饭”,没有深意和“研究性”。在课题审核者看来,申请报告常常不规范、没有创新意义、没有指导意义、没有理论提升而遭否决。其三,认为课题研究是校长的事。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教书的,课题研究就是校长牵头、校长设计和具体落实,校长做课题就解决了研究经费、解决了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选定,因此教师主动申请的不多。

二、小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剖析

1.教师做课题的期望良好,但“小课题”立意过大。一些教师的课题选题不错,但是题目不属于小课题,如《对中山市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研究》,《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等等。其实《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可以生成《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备课制度的研究》、《高中政治小组合作评课制度的研究》等等多个课题。又如《哲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切入口太大,无论是“哲学”的内容,还是在整个“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都显得太宽泛,都可梳理出许多的子课题,所以应当具体细化分解选择其中之一。再如《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建设研究》,教师范围太大,研究所有的教师类型吗?包括大中小学教师?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同时“听课评课”两类都可以整合出许多课题。如听课可以听青年教师课、老教师的课、骨干教师的课、新上岗教师的课、学生欢迎的教师的课、学生质疑的课,如此种种的课都可以提出建立制度,即在某类教师的课要听什么,听有什么作用,听课的意义等等的研究,还不包括评课就有如此多的研究内容需要解决,所以原课题研究内容太大。而《研究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中的“研究性学习”涉及太广,应该从“内容”或“方式”等角度进一步界定,以体现小课题的“小”而明晰的特点。

2.问题素材充分但不懂得归纳提炼。从一些教师呈现的结题报告所积累的教学素材来看,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材料,但不会整理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成果。素材很多不提炼,仍然是一堆素材,木料再多不加工仍然不是家具。有的教师虽然也写了教学论文,但相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该论文仅是其研究的某个局部问题,整体结果仍然没有呈现出来,说明该教师还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规律,不懂得提炼归纳散乱的材料和整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仍然是问题,不能形成课题成果。

3.研究标题和格式呈现不规范。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名称其实属于论文的名称,但教师不熟悉。我们建议课题名称改为《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体验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又例如《匹配学习方式提高政治学科素养》也是同样的问题。

4.课题核心概念不清晰。例如《城市化进程中高中学校不同学段思想政治课课型衔接模式行动研究》中要表达的意思太乱,“城市化进程”、“高中学校不同学段”、“思想政治课课型衔接模式”、“行动研究”这样多个概念完全脱离“小课题”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内容具体的特点。所以我们需要该教师明确界定自己到底要研究什么熟悉的问题,是否可以驾驭自己的研究内容。又如《“体验——感悟——导行”情感教学活动实施研究》,我们认为“体验一感悟一导行”概念需要进一步界定,明确其内涵,并将其作为“情感活动”的方式手段或策略来修改界定。再如《班级后五分之一学困生的教学策略研究》,“班级后五分之一”的学困生怎么理解?一个班级有后五分之一就有前五分之一,后五分之一从哪里算起?表述不明确,我们建议重新修改题目。

5.课题的初始目标与结题成果不同一。如《提高艺术类考生高三第二学期政治学科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应该属于小课题范围,研究的目标圈定在“艺术类考生高三第二学期”之内,使他们的“政治学科取得有效复习”的策略,我们认为该选题很有针对性,最初建议对“问题解决的设想”进一步加以具体化,然后予以立项。结题时认定“高三第二学期政治学科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确实也具体化了,但是“艺术类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当与其他类型考生复习备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者没有研究这个点,也就没有突出题目中的“艺术类”考生,所以其标题的“艺术类考生”就没有实际意义。又如《(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中探索构建幸福课堂》提出建设“幸福课堂”,但是如何研究复习备考《生活与哲学》,至于什么是“幸福课堂”根本没有研究,似乎是多余的成分。

6.课题目标不明确。如《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导入的案例研究》,什么是高效课堂导入?怎样导人这个课堂?又如《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案例研究》,首先概念不通,其次研究什么案例?是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的案例”?这也涉及到“小课题”研究范围的问题。相对比《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案例研究》,后者就语言明晰,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的是“有效性案例”。又如《非人类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中的“非人类教学”表达的是什么?容易产生歧义,我们建议改为《非生命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同样《高二(文化生活)课堂作业设计的案例研究》的研究内容不具体,课题缺创新性。

尽管问题不同,但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了教师对课题研究处理经验和问题存在的认识,为其今后搞课题研究做了积极而认真的实战演练,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有积极意义。

三、小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策略

1.小课题立项审核。我们制订了《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提出了小课题立项的原则、小课题申报的方法、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结题与成果鉴定办法,对小课题的研究提出基本要求,包括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审核标准及研究的时间要求,主持人的要求、研究期间开展的研讨活动的组织,还提出了小课题研究选题指南,帮助教师知道如何做小课题。我们在各地市教研室的配合下,把教师们的小课题申请表收集上来,根据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组织审核,提出修改意见。我们的初衷就是给教师搭建科研平台,让教师有一个进行教学科研的机会,帮助教师们专业成长,也通过小课题研究来全面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包括经验和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都提出意见,让教师们自己修改后,合格的通过予以立项,而不是简单地把不合乎要求的宣布否决。

2.搞好课题立项后的培训工作。小课题立项时帮助教师立项应该考虑什么,立项后组织立项培训,举办的培训有两个具体内容:教师自己实操性的培训和专家理论讲座。首期培训的实操培训安排在立项几个月后,挑选立项做得好的课题,进行自己如何考虑立项和如何做立项工作的讲座,然后给予点评。专家培训主要内容就是把如何做课题的基本程序,如何开题(提交实施方案)、中期检查和结题格式及要求,立项与开题做什么,结题考虑什么,指出小课题与“大课题”不同的具体要求,使教师对课题研究有基本了解和研究方向。通过培训,使教师们在科研理念得到提升、科研动力得以激发、科研方法得到指导,促进了科研队伍的建设。

3.认真准备小课题结题。小课题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必须填写《成果鉴定申请表》,向市提出结题和成果鉴定的申请,同时提交结题报告、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方案、阶段总结、主要成果、所获奖励等有关资料的复印件或原件。结题和成果鉴定方便教师,在结题方式上给予教师提供方便,如会议形式集体结题,电子网络方式结题、各市教研员作为专家组长和答辩专家及点评人,课题主体研究论文如果已发表,其研究报告获奖,我们都可以确认其结题。在结题时间上,可以提前,也可以适当延后。

4.加强研教结合。重视小课题研究,对结题的小课题予以“教学成果”评奖,既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申请课题研究,又鼓励教师认真从事教学科研,把好科研的质量。对第一期小课题的结题,适时组织了“教学成果”评奖,在第二期小课题的立项培训时,与第一期“教学成果”评奖同时进行,第一期小课题成绩突出获得较好的奖项,同时选取其中较突出的小课题主持人予以现场讲座的机会,然后由教研员点评,同时又是第二期小课题申请立项者现场观摩小课题操作的具体情况,使科研促进 教学,又使培训的方式得到活态改变,

篇7

一、小课题研究的程序(模式)

为了便于教学管理和学生切实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程序(模式)为:选题制定方案开题报告并评审方案实施研究、教师调控成果分享分析与讨论并形成报告结题报告、答辩会、成果展示。对于不同的选题,开展的环节不一定样样必备,以上环节只是供参考选用。

二、小课题研究开展的五种特点

(1)适时:指的是在开展和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时,要分阶段开展,如季节性、物种性等,让学生能在特殊的情境与环境当中,收获不同的研究效果。如案例5《楼顶种什么植物隔热效果好?》就是一个以夏天天气热时所引发的问题的研究,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时段性,学生开展时的切身体会比缺少情境化的研究来得更丰富些,更真实些。

(2)适度:指的是突出学生主体,体现差异性。学生在性别、接受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主题,想研究不同的问题,针对此情况,老师应该在指导方面做到适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的研究深入程度与难度加大,但也可以让能力较弱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丰富自己的认知需要。如案例9《植物会“呼吸”吗?》难度明显比案例13《道路边上的草为何会高于其他?》的高。案例13的学生是中下层,在外游玩时,在公园发现通道两旁的草高度不一,产生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不可否认,这位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可能很容易解决,没有像案例9那样费劲、费时,但这种研究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差异而被忽视或置之不理。

(3)适当:指的是小课题要针对性强、目的性强。案例8《向日葵一定向着太阳转吗?》具有非常明显的问题性,想通过实验来证明这种现象并非必然,会存在偶然因素或他因。像这种已初步具备科学探究精神的案例应该在小课题研究当中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肯定,并要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研究报告。

篇8

自2008年10月长春市教育学会发出《关于征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通知》以来,很多中小学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并上报成果。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区域之间很不平衡,研究还有待深入。为了全面深入地开展小课题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进一步明确小课题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非常明显,对解决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问题、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课题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微观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每一位教师身边的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身体会到的具体、真实、有价值的问题;二是周期短且灵活。小课题研究可以根据研究过程的需要及时调整时间,周期短见效快。三是成果形式多样。在小课题研究中,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结果就是成果。小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

二、小课题研究要注重过程

小课题研究要落到实处,必须关注过程。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可分成问题、设计、行动、评价四个阶段。在问题阶段要明确“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在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在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在评价阶段要分析“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问题至关重要。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二是学校已确定的科研课题的分解。

选择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要遵循真实和有价值两个标准。真实指问题确实来自于研究者自己的实践;有价值指问题是制约自身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可以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成果,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在把学校的科研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的过程中,要让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立相应的小课题加以研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保证学校的大课题取得成效。

小课题研究要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三、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教育学会要高度重视在中小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总体科研规划中,小课题研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群众性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建立由教育学会会长牵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领导机构和指导机构,认真组织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好研究。

2.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会要认真学习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农安县教育学会、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汽车产业开发区教育学会等单位组织指导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会牵头,调动科研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等通力合作,加强指导。县(市)、区教育学会要制定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学校,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好的经验,推广优秀成果。

3.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小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室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适时组织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学校要提供条件使教师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个体研究,根据需要组织教师开展群体研究。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小课题管理机构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

4.长春市教育学会要针对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征集小课题研究成果,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优秀成果将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实践新课程》等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或结集出版,从而推动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长春市教育学会

篇9

关键词:小课题 中职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一、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并轨,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且厌学情绪严重,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负担的加重,业务提高机会又少,很多中职英语教师感到身心疲惫,从而缺乏教学研究的内驱力,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许多教师逐渐放弃了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研究,转而研究其他方面,也就无法感受到教学研究促专业发展的甜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对实践性知识认识中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自我调节的自我知识认识不深。大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体验和反思的积累和思考,自我知识意识性不强,处于被动地位,没能认识到其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作用。第二,教师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性向、专业自我的专业情意发展尚未完善。许多英语教师欠缺自我反思,而且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中从学生接受的角度出发,较少从自身的教学设计、自己的专业信念、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角度出发。极少教师会主动进行教学反思,而是在教务部门的要求或压力下进行教学反思。

二、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小课题研究能激起教师学习和解决教育实践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实现“经验型”到“科研型”、“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首先,小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的敲门砖。小课题是介于教育科研与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的一种研究形式,教师易介入,研究易深入,成果易形成,甚至教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自然地由小课题进入了教学科研的行列。其次,小课题研究是破解教学难题的金钥匙。在后进生高度集中的中职学校,问题与挑战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有些教师因为教学习惯、专业视野而习以为常,视而不见;有些问题虽感知到,却不知从何下手;有些问题可能在教育学专著或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借鉴,但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缺乏针对性而收效甚微……而小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育实践的能力,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再次,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奠基石。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专业生涯中,通过自身专业训练,不断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贴近教师、贴近教学的小课题关注教育教学的实践和问题,促使教师在发展进程当中可研究、能研究、愿研究,这也就为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可发展的平台。

三、如何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1.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使“教学即研究”成为日常工作常态,把有价值的真问题转化为课题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理论文献的解读中对自己的观念、知识、教学实践及其背景进行审视。教学反思是以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具有研究性质的活动。

在教师教学研究中,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破除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神秘感,使“教学即研究”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教师可按照切口小、选题准、研究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例如: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英语基础差异?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捕捉有利的教学时机?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也是需要教师研究的课题,把解决问题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既能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又能提高教师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研究为生长点,学生共同参与,制定有效研究方案

教师根据不同内容的课题,需选用不同的研究形式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的形式上,可以是教师个人研究、同伴合作研究、学生参与研究。结合中职学校的特殊性,调动学生的参与很重要。大部分中职生学习成绩后进,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如果选题是来自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问题,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再是被动听讲,而是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信息,遇到难题自己寻求帮助,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小课题研究的项目对于中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基本要组成一个团队,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需学会分工、协调、合作、宽容、服从。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的研究方式,可激发中职教师久违的成就感,从而更深层次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还可以选用个案研究法、实验验证法、案例研究法等。行动研究是小课题最常见的研究方式,由诊断―学习―计划―实施―反思五个环节组成。案例研究是对教育情境典型性事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构成可供他人讨论、学习(或个人研修)的材料。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观察前要拟定好详细观察提纲,制定观察的标准、记录表格、速写符号等。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现状的资料,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的过程,钻研了与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增强了研究问题的意识,学会了较科学的研究方法,真正实现了专业成长。

3.以成果为发展点,多样表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程;创造性:自由空间;激发

G623.75

一、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所谓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小学生美术课堂提出来的。其特点就体现在课堂的创意,创新性方面。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学习进步,成绩提高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与它相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它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完全相反。创意美术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意教育和创意课堂得到了我国广大教育者的一致认同和关注。

当前我国广大小学开展的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还仅仅处于试验阶段,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创意美术课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创意教育有以下一些作用:

首先它彻底改变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更类似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则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其次,创意美术课堂作为未来新型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为未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未来的国家社会,拼的是人才。因此人才特别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就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未来我国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创新性的创造生人才为己任,而不能再仅仅以升学,成绩的好坏为目标。所以创意美术这一新型的教育尝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创意美术课堂更受小学生们欢迎。相比起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方法,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往往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学生自学和主动性学习,这些方法无疑更受小学生喜欢,更能充分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画,去感受,去体验。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新精神更有效。

二、开展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技巧和诀窍

我个人从事这一工作有一段时间,对此深有感触,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个人认为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创造新时代下的创意美术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取得孩子们的信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在首先教师需要跟孩子们把关系搞好,只要老师和蔼可亲,轻声细语的,在教育的同时也关怀着孩子们,孩子们自然会对教师有一种喜欢和亲近的心理。

创意美术教育的第二个要求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毕竟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复杂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兴趣和想象力,创造性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他们多想象、自己动手,不加以约束,多鼓励,不批评

想象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它是思维的翅膀,还是创造的起点,又是创造的核心。想象力是天才们创造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幼年和儿童时期则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特别适合在音乐,美术一类的课程中进行。具体作法是小学教师在创意性美术课程中任由学生去想像,发挥。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

3.激发小学生兴趣,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在轻松、愉快的心情

儿童小学生由于天生好动,活泼,其行为最容易受情绪和其它事物所支配,很难让他们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于某件事上,因此在创意性美术教育中更应该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段的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来,比如说生动的语言如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呜……呜”,动物的叫声“喵……汪”等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通过生动的环境刺激比例展示一些模型,讲“乌鸦喝水”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并用漂亮的画面来不断的刺激他们等等。

4.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多给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传统教育中,老师讲课的时间较多,给孩子们亲自体验的时间太少,让孩子们往往只是在听了后就忘记了。这样白白的浪费的教育的资源。因此需要进行改革。现代创造性美术教育应该以小学生为本,应注重在课堂中让小学生不断的亲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而不应该让他们只是成为简单的听众,只是听老师的讲解,在讲解之后不久就把听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5.对小学生的作品给予公正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

在小学生创作过程结束后,该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继续进入下一个环节: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作品也是一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首先放弃自己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人画作的习惯。而应该转变观念,以作品是否想象丰富,表现力强烈,或者是内容丰富等标准来进行评价。画作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因此应该公开进行展示,让小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让孩子互相审视、教师评价每一副作品,多鼓励,不批评,也不给作品打分,这样一来让小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以后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暗中记下每个小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

三、结论

以上几点就是多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结果,我个人发现,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对孩子们的其它行为、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果断地摒弃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在新教学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每一堂课,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好作品。说明经过改革,不但以小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了创造性美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2]王福环.小议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J].新课程(上).2013(04)

[3]申艳玲.创意美术课堂打开想象之门[J].小学教学研究,2010(1).

[4]李青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