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才训练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才训练材料

篇1

一、校本教材《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材料》开发的背景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基础课,属于“教师口语”课程的一个专业分支。该课程实际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幼儿教师职业口语三大模块。

国家教委《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标准》同时明确要求,“教师口语”教学要把训练放在突出位置;教师要注意理论指导,注重示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课外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组织保证,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并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由此可见,“教师口语”(或“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口语的表达运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差别,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因此,课程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采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线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口语表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配合科学、大量、系统的训练,不断巩固与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技能和技巧。

现行“教师口语”(或“幼儿教师口语”)教材,版本众多,且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越来越强,各院校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选择使用。但仅仅一套教材,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上,都根本难以满足教学与训练的需求。首先,“教师口语”课程对于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学制的师范生,培养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涉及的开课年级、具体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也会有所调整和侧重。其次,“教师口语”各教学模块的训练,(尤其是普通话语音训练模块,)受地域与方言影响较大,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存在着语音或表达基础上的群体差异。再次,作为训练主体的学生本身,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另外,教材本身的局限性也会增加教学的困难与不适,影响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于此,开发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切合学校教学实际、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师口语校本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意义

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已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对于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在正确贯彻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尊重、满足本校教育环境及师生状况的特殊性、差异性的基础上,基于本校的办学宗旨、学生学习需求、教师群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独特的校本教材形成了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更有助于促进学校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而这种办学特色,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设了一个专业化的环境。

其次,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促进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自从斯腾豪斯正式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后,“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当中的一种重要趋势。校本教材开发的理念,是把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使教师成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参与教材的编制、审定、实施与评价。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学科知识、课程知识,也提高了其对学科教学的理解(甚至对于教育本身的理解),同时也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目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运用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并进行理论层面的总结概括。通过不断总结概括,加之不断的创新研究和探索,逐步养成行动研究的态度和习惯,最终将自己塑造成研究型教师。

再次,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与价值。校本教材的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专业发展自主权,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专业地位。通过参与教材开发的活动,帮助教师进一步内化专业价值、培育专业精神,提升其在专业活动中的意义和价值,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此外,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但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需要教师与其他的开发者通力协作,这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合作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会逐渐意识到合作的必要与重要,并深切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效,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会逐渐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校本教材《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材料》的构建与实施

校本教材《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材料》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训练主体,根据主体的语音现状、表达基础、训练目标,围绕职业岗位上的语言能力需要,按照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来构建训练模块与专题,旨在通过各模块的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逐渐了解、掌握幼儿教师用语的特点与规律,提高普通话语音标准度及口语表达的能力,并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因此,校本教材《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材料》按照《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口语课程教学进度与学时分配”的具体安排,将教材体系沿用为普通话训练模块、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模块和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三部分。每模块下设训练专题,主要依据实际教学进度与学生主要问题编辑,课后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以方便学生练习并使训练效果最大化。

普通话训练模块以语音训练为主要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将学生语音档案中集中表现的语音问题按照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的顺序,设置为20个训练专题,供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专项攻克式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模块根据学校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设置了两大专题,朗读和讲儿童故事。朗读专题主要以普通话测试指定60篇材料为主,另外增加了国内外美文30篇,供学生练习使用;儿童故事专题则选取了30篇经典儿童故事,供学生欣赏和练习讲述。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也设置了两大专题,依然沿用的教材体例,分别为教学口语与教育口语两部分。此模块内容相对较为单薄,目前正在修订充实之中。此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普通话水平测试,本教材在这三大模块之外,另设附录项目,主要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

其中,普通话语音模块,以提高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标准度为训练目标,二十个专题训练分别为声母、n与l、z c s与zh ch sh、h与f、j q x尖音、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an ang与uan uang、in ing与en eng、eng与ong、ai与ei、ie与ue、en un ün、ou、e与o。每专题训练内容围绕该专题主要语音问题,设置了100个单字、50个词语、两首古诗词、两首绕口令与两首儿歌的诵读。例如ai与ei的辨音专题,单字部分分别选取ai与ei韵母的单字各50个,双音节词语选取ai 、ei组合如“暧昧”、“白费”等50个,绕口令为《两个排》、《冬天雪花是宝贝》,其余内容均由此方式择取。通过这种集中训练、专门攻克的方式,有目的的纠正语音缺陷。同时,朗读单字、词语的设置还兼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儿歌诵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职业用语特点的熟悉程度。这些专题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具体语音状况及教师建议进行选择,并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开展训练,该模块教学结束后,通过语音考核进行评价。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与讲故事的技能,因此,训练内容紧紧服务于此目标。60篇指定篇目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并熟练运用,又能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一举两得。同时,为了满足训练与教学的更高层次需要,增加了若干篇国内外美文,供同学选练。30篇儿童故事,多为短小精悍,非常经典的篇目,比如《两只笨狗熊》《爱打喷嚏的帽子》等等,仅仅作为阅读,都是很好的职业熏陶。另外,考虑到口头讲述的需要,故收录的这些故事都是偏于添加动作与表情,情节相对较为丰富、便于讲述的。30篇故事,要求学生至少精讲5篇。该模块教学结束后,通过朗读考核、讲故事考核进行评价。

通过近一年的试用,笔者发现该教材针对性练习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发现了编选过程中忽略的问题,以及疏漏不当之处,目前正一一弥补改进。

总之,校本教材《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材料》的开发立足于实际,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原则,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实践,追求真实的训练成效,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随着实践不断的检验,这套校本教材一定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傅卫莉.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11,(08).

[4]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J].语言文字应用,1993,(03).

篇2

一、课前讲话:关注社会 展示自我

大一新生对校园外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充满了好奇,社会新闻、网络话语往往能成为他们谈论的热点。例如“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月薪仅2400元 啃老话题”“复旦大学投毒案”“辽宁一男大学生放烟花向学姐表白引大火”等等,此类将学生就业、校园生活、社会热点合而为一的话题往往最能激发他们的谈论兴趣与参与热情,激活其主体意识,引发课堂讨论热潮。因此,每次课前,笔者请三位同学进行课前讲话:主题不限,形式不限,随后以话题所表现的社会现象为讨论核心,在全班范围展开自由发言与辩论,全过程时限为二十分钟。进行此实训环节的优点及其应把握的要点是:

1.“有备而来”:即每次课都做好下一次课前讲话安排,确定发言学生:这几位下次要课前讲话的同学,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2.脱稿练习:不限制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话题,要求他们脱离稿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且思路清晰、用语生动、融合自身见解于其中,由此有助于提高其听知、记忆、理解、应变、概括与表达等综合能力。

3.思维训练:实训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社会热点敏感度很高,但又往往取其新异、弃其深度,即偏好谈论新奇、特异的现象与案例,拒绝深入探询纷繁表象下的根源。作为听众之一的教师此时在总结学生话题兴趣点的同时,及时鼓励、纠正、引导评论的方向,即引导他们运用逆向、发散、纵深思维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分析问题,发表见解。因此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分析习惯、提升思维深度。

4.良好习惯:课堂是对话、交流、理解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与倾听的习惯。所以,笔者特别强调,原本看似被动听讲的学生不可无所事事地闲着,而要集中精力、消除干扰,边听边理解边发现:概括讲述者的重点、理解其立场、思考自身评论的角度、迅速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并组织语言,同时注意讲述人表情、态势等。

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多维训练

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流中学习,是提升口才表达能力的高效途径,因而笔者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情境,而将情景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坚持以下要点:

1.创设连续社交情境:生活即教育,笔者设计了以连续性社交场景为基础架构的情景模拟环节。例如结合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内容,可将电话联络、初见介绍、握手初识、名片交换、电话再次预约、会谈沟通、送客出门等场景融会结合,请学生以6人左右为小组,自由组合、反复演练、公开表演。这样以语言训练为重心,将职场基本人际沟通环节串联起来,为更多学生创造自我表现与发挥空间。有一定演讲与表演功底的学生愿意传递信息,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在轻松、快乐中得到了一定启发与锻炼。

2.与应用写作相结合:口语具有多变、易逝等特征,书面语则讲究表达地周密、规范、严谨,并且能突破时空可保存与重复利用。书面语对口语有规范作用,以书面语作为口头语言表达的重要辅助,因此在专题解说与面试竞聘等章节中,笔者在课前做好铺垫工作,将课堂设置为方案解说现场、面试、竞聘现场等场景,而在此之前,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写出与场景相应的书面材料,即《自荐信》《简历》《调查报告》《策划书》等,有些要求做出配套的幻灯片。在课堂实训中,他们将以书面材料为辅助,在书面语与口语中寻找平衡点进行发挥,以锻炼阐述、解说、沟通、说服、竞聘、论辩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走入社会:实践锻炼 学以致用

在口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去”,进行实地口才实践。如谈判口才的实践教学环节就可以让学生亲临二手车市场、购物、租房、产品促销会等简单商务活动,让他们观摩或参与报价、讨价还价、磋商较量,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思维、锻炼胆量、提升口才。如今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以及不肯轻易服输的个性,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参

篇3

1游泳教练的口才

是才干,是力量,是才富。口才艺术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的意思。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面对恰当的人,以恰当的方式、口气和语调,说出恰当的话(或以恰当的方式恰当的保持沉默)。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虽然是主体,但他们是被领导者。而教练员则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从领导学角度来讲,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要对另一部分人是形同于引导的功能,因此,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既要有很强之力也要有引发力,同时语言也要有很强的说服力。显然,只靠教练员的权威优势,实行高压是不够的。作为运动员,我们经常能见到优秀的教练员们不单具备卓越的训练艺术,而且,同时具备出色的口才艺术。他们能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传达给运动员,使他们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顽强的精神和良好的训练状态。遗憾的是部分教练员指导训练虽然是“高手”,但口才艺术方面却相当贫乏。他们的讥讽、挖苦、训斥往往使运动员满腔的训练热情化为一潭冰水。当这些教练员们在暗自得意完全镇住了自己的队员的时候,也往往是运动员对训练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教练逐渐丧失信任的时候。当今的竞技体育已经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运动员们为达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就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长期的、单调的、艰苦的运动训练过程。人们经常看到运动员在成功之后辉煌的一面,却很少有人了解成功背后的艰辛和痛苦。由于游泳训练是一种周期动作重复多次的过程,既单调又艰苦,而且不断把人体各种机能推向极限的过程。所以,在这种极度艰难的过程中,教练员如何正确地运用自己的口才艺术去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和训练激情是非常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在训练中运动员必须按照教练员的计划和要求完成各项练习内容。整个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教练员在布置计划和提出要求的过程中表达不清或不当,在练习过程中的提示枯燥或单调就很难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所以说竞技游泳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口才艺术是游泳运动员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竞技体育训练方面与教练员口才艺术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调查访问法把训练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对于教练员的口才艺术提出若干问题,对50名游泳运动员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运动员对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口才艺术的评价与期望。

2.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2.4分析法汇集调查材料,通过学习体育理论,并结合个人实践和经验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训练的准备阶段调查结果表明,当运动场第一眼见到教练时,100%的运动员最希望见到教练员们灿烂的笑容,并期待进行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双向交流。85%的运动员见到教练不高兴时会对训练产生消极的影响。他们觉得教练不高兴,运动员在练习前对训练课的兴趣明显下降。教练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仪表、表情和言谈举止巧妙的组合构成了他们指挥训练的口才艺术。但是部分教练员比较注重练习主要阶段的指挥口才,而忽视了每次训练课前预备阶段如何发挥他们的口才去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训练。一名被调查运动员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们教练因为家庭矛盾情绪非常低落。进入训练场时表情呆滞,一言不发,并对运动员无端发火,指责大家不体谅他的心情。还有多名被调查的运动员也介绍说,他们会通过每堂训练课第一眼见到教练员之前而去判断教练的心情好与坏,如果教练心情好他们也会随着教练的教练员心情、语言激励改变的,如果教练心情不好整节训练课大家是在极度压抑、消极的状态下度过的。所以,教练员给运动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给运动员见到的“第一”映像是积极、愉快、和蔼可亲。来游泳馆首先与大家开个玩笑,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确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并于运动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美国大学俱乐部的游泳教练员,特别注重每次训练课前同学员的信息交流。他们经常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找出双方都感兴趣的切入点,以询问和探讨的方式开始谈话,有时用一段笑话作为开场白。使交流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他们认为:不了解队员情况怎么能安排合理的计划呢?而这一点却是我们许多教练特别容易忽视的方面。

3.2训练的准备阶段当一节训练课开始前,教练员宣布课时练习计划,,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讲解太多,而且偏离主题,宣布计划成了闲聊时段。有时候教练心情不好时又什么都不说,要求队员按照黑板上的计划执行就行了。而在此阶段教练员语言的准确性、技巧性和艺术性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宣布计划时,运动员必须准确地了解本次课的目的、重点、技术要求、强度要求、密度要求、成绩指标如果他们不清楚这些要求,这节课的训练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调查中,运动员对这一阶段反映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的方面:(1)命令式讲解65.5%;(2)讲解不太清楚63.5%;(3)没有双向交流55%;(4)讲的太多、时间过长38.5%;(5)很少讲解、靠个人理解计划29%。从上述问题可见,运动员对于计划讲解的满意度是比较低的。大多数队员希望教练员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和做完后的结果会怎么样。他们反映,当教练员讲解计划时用了太多的“一定”“必须”“否则”等命令式语言,而且口气强硬时,他们会在内心感觉非常反感,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给计划的执行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教练在与运动员沟通的同时,既要注意双向交流,也要注意在命令语言多的时候,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注意语言的应用,适得其反的为运动员想一下,运用怎样的语言才能让运动员从心里乐意地去接受教练的意图。

3.3训练的主要阶段此阶段是游泳训练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自身体力的付出,超越身体极限,使运动成绩提高,所以训练的主要阶段往往是强度和密度最大的时候,因为疲劳运动员的技术容易变形,完成动作质量和练习质量下降。如何能保证练习质量和训练效果,教练员的口才艺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一个教练此时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口才调动运动员的练习激情和顽强的斗志,使他们在克服各种困难的同时也战胜了自我,使体能水平、运动水平和个人意志品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果教练员此时语言繁杂、表情僵硬、要求太高、要点太多的话,运动员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这一阶段教练员应该语言简短、到位,语气坚定而自信,表情严肃而生动,并配合活泼而生动的肢体语言。使运动员在暂短的间歇时间里,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于教练员的讲解和要求。并知道下一步练习中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但是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一阶段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遇到问题时,教练员指责、挖苦、讥讽的占46.5%;(2)遇到问题时,教练员不理睬的占33.7%;(3)遇到问题时,教练员让全组暂停练习进行讲解30%;(4)讲解很难及时理解的占23.9%;(5)讲解时很难集中精力听的占22%;(6)遇到问题时与教练公开发生过矛盾18.5%;(7)遇到问题时在内心与教练发生过矛盾55%。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目前我们国家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体制给教练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当训练情况不理想的时候很容易冲动,做出过激反应。而此在训练时运动员处于非常疲劳的状态,也容易对不适刺激产生过激的反应,就好似干柴烈火一点就燃。有一位教练员训练中喜欢用竹竿敲击运动员的身体,并经常训斥队员,表面上队员服从性很强,但遇到问题时在内心与教练发生过矛盾的占100%。另外有一名教练员对运动员态度很好,遇到问题时轻言细语给运动员讲解,效果并不理想。运动员说平时教练说的我们都能听进去,训练中太累知道要按照要求做,但很难动员自己全力去做。这说明根据特定的环境,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的意思。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面对恰当的人,以恰当的方式、口气和语调,发出恰当的指令是至关重要的。这对教练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训练的结束阶段目前我们训练课结束阶段很容易被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忽视。经常见到训练后大家各自散去,训练的过程仿佛很快忘却了一般。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教练员没有进行认真的询问运动员训练情况和体会。运动员放松过程中教练员离开训练场的占33.5%。许多运动员都希望在训练完成以后能像教练员倾诉训练课的感受,同时也希望得到教练的肯定和相互探讨所存在的问题。许多教练员是在第二天批改训练日记时才了解运动员的实际感受和他们对训练课的评价。根据运动训练学和国内外许多著名教练员成功的经验,这一阶段的信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总结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给下一节课的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奥运冠军刘翔与教练孙海平经常在练习课的结尾相互交流训练中的看法和体会,并从中探寻一些更为合适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国外一位教练员曾经深有体会地说:训练结束大家都特别累,如果教练员此时微笑地肯定运动员训练中的表现,同时指出美中不足的地方,那么运动员会期盼下一次训练中做得更好。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式教学;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一言堂。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难以互动,越来越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只有打破传统观念的约束,改革现有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地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口才课。我校为了落实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实现“三个一”的目标,也对口才课做过多方面的改革。《口才训练》课程经过教师们多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尝试,也摸索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模式是我们一直在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最大限度实现全员参与、全员互动,我们进行了探讨。

一、理论基础简介

情境式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但是,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这种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学习在其中进行的情境的联系。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被利用的先前的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学习者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对知识进行建构的。

关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个人建构的过程。

关于学习结果,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育者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协助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

二、建构主义理论实践――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即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交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专家解决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探索。情境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有真实感,学生易于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这是空洞说教式教学无法比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真实事例,把教材内容放到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去,让教学内容活化起来。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虚拟现实,达到完成真实任务的目的。

下面以口才课为例,具体阐述我们是如何构建情境进行情境式教学的。

(一)精选专题内容

很多高校都陆续开设口才课,口才教材也林林总总。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口才学习上有条理、成系统地展开,我们在教学的选题上做了精心的取舍,将教学内容按照专题的形式设定下来,为构建情境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比如,获得良好的口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敢不敢说是第一步。所以,口才训练的第一个专题,就是《如何克服怯场心理》。跨出了“敢说”这一步,接下来就是“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知识积累》让学生言之有物;《思维训练》从内化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活跃扩展思路;《语言的表达技巧》让学生的表达更出彩;《面试求职口才》则让学生具体实践等等。

另外,在素材的选择上也做了精选。比如在《如何克服怯场心理》这一专题中,我们大胆借用了李阳疯狂英语的“三最”训练法,即通过夸张的“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训练,矫枉过正,达到“敢说”目的。每一个“最”都有大量实训的材料,比如各种风格的诗歌、快板词、解说词等等。《思维训练》章节的选材,我们选取了大家身边的例子。比如训练纵深思维,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选取的是“武汉公交车司机屡次被打事件”这一社会热点题材,让大家共同关注他们所学习生活的地方,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二)设计多种情境

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支持者、促进者,设计多种情境是其要职。

1.角色扮演

情境角色扮演是要求若干个学生,按照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分别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以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去体验、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主题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意义构建的教学策略。

比如,为让学生对“好的口才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和清醒的语境意识”这一点有深刻理解,我们设定了“志愿者推销报纸”这一情境。一个学生扮演卖报纸的志愿者,另外三个学生分别扮演上班族、买菜大婶、晨练老人角色。志愿者角色的任务是成功推销报纸,顾客角色的任务是想出种种理由不想买报纸。各种角色自己揣摩,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该选择怎样的语言,说什么样的话,马上引起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再比如,在《面试求职口才》中,选出主考官和应聘者的角色,针对自己专业,设定相关职位,进行模拟求职。

当然这种角色扮演方式,也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比如师生组合(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生生组合(学生和学生一起参与)、换位组合(角色互换,换位参与)等。多种角色组合,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趣味,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理解。

2.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让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当然,游戏情境的设置,还是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同时不宜太复杂繁琐,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关注,能给学生以思考。比如《思维训练》的导入,我们设计了两个小游戏,表面看似道数学题,实际是个关于“思维”的考题。题目内容很简单,结果也简单,只是过程有一定难度。想出答案的学生成就感油然而生,没想出答案的学生知道答案后恍然大悟,开始关注“思维与口才的关系”。再比如,为了训练学生们的“延展性思维”,又设置了“串词”游戏环节,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随机写出一个词,随机组合,然后让大家将这些毫无关联的词串起来,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的反应速度最快。

3.话题情境

这里的话题情境,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水平相当的话题,让学生关注、讨论。我们选用的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结合紧密,同时又是社会热点,有话可说,值得争议。这样,学生们运用现有的知识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构建,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提升认知构建,口才训练也就在这一构建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锻炼。比如“纵深思维”部分,老师设计了“访谈式”教学方式,即老师充当主持人,给出一个话题,提供视频资料和相关的文字资料,让每个小班推荐嘉宾进行访谈,其他同学以摇动手中的红绿牌来表示对嘉宾言论的赞成和反对,以举手来表示“我要说”。这一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学习,“全员参与”这一概念不止是流于表面的热闹,而是从深层次让尽量多的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构建。

(三)运用多媒体

语言实践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课堂教学毕竟不是真正的社会语言交际与实践。有些情境的设计往往受到时空限制无法全面做到。很多口才课都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针对每一个专题,借助网络、录音软件、幻灯机等,制作出很多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用这些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场景,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把语言、人物、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声像和语言组成的三维立体式口才教学情境,刺激学生视听感受,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效辅助了情境模式的创设。

篇5

1.理论和现实依据

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才能,并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了“以演讲训练驱动学生素质提高”的序列演讲活动。

1.1理论依据

上世纪末,国家就颁发了《素质教育发展纲要》,前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要以经济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医技人才,而语文素质又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现实依据

语文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惟一工具,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现行中、高考中,对语文“讲”的测试还没有,因而广大师生在语文教学中都重读、写而轻 “讲”。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讲”的素质不高。所以,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薄弱环节,以演讲为突破口,进行序列训练,培养学生口才,并拉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序列演讲训练的步骤和方法

演讲,也称讲演,包括讲话、演讲等。为了有序又有效地训练学生口才,培养其演讲素质,结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安排,设计了如下的序列演讲训练和活动。

2.1 激发演讲欲望和兴趣

近年来,我们给新生授课时,都特意设计或选用一些演讲片段作导课语,如本文开头这段,以新颖生动的内容、热情和和蔼的态度、演说家的语言和口才、主持人的仪态和形式,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激起他们钦佩老师,热爱语文,喜欢演讲,想成为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口才高手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氛围,设计情境,激活学生的演讲欲望,如紧扣教材,多提问题,或引导学生进入演讲训练序列中,并尽可能多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想讲、有讲、敢讲。

2.2 积极实践 指导提高

学生一进入学习状态,就安排演讲实践,先后有自我介绍、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会干部竞选等,在此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给予学生演讲知识指导,如演讲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方法技巧,讲稿的选材、结构、语言,登台的仪表、姿势、动作,推荐学习刊物,如《演讲与口才》、《中外著名演说辞》、《演讲艺术口诀》等;一方面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议、矫正同时播放演讲光碟,给他们直观感受,使演讲训练在正确、规范的道路上前进。

2.3竞赛磨砺

学生在重大节日或大型活动时,都会举行演讲比赛,还经常选派代表参加省市各级演讲比赛。选手们经过赛场的比拼磨砺,演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学生也受益匪浅。

3. 目标和效果

通过序列演讲训练,不但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演讲素质,更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人文、礼仪、心理、审美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3.1 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

在演讲的训练和比赛中,学生们在潜移默化里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教育,在爱国爱校、尊师重教、专业思想、遵纪守规、文明诚信等方面,他们表示要发扬五四精神、追求科学真理,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医护技术,当好人民的健康卫士,较快地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模范青年,为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聪明才智。

3.2人文礼仪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累积或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医护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服务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就业率。而演讲的训练和培养,便让学生感悟到医疗战线前辈的优秀品质,深刻理解救死扶伤关爱病患的内涵,并赋予它新的内容,将它发扬光大,在日常学习、实践中体现出来,纠正不良习惯,文明有礼,成长为技术、人格都健全的人。

3.3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语文素质的提高

在搜集演讲素材、阅读他人演讲辞、观看演讲时,学生开阔了视野,对自然、

社会等百科知识都有所了解,对实用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尤其在语文方面,学生的读写听讲能力都有更快的增强。

3.3.1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为使演讲内容丰富,主动地有目的地进行了课外阅读。学校开辟的第二课堂里,有文学兴趣班、口才训练班,学生特别多。他们不但丰富了演讲知识和技巧,积累了大量的演讲素材,而且增强了阅读能力,如理解词句段落、把握结构、归纳中心的认读能力,评价内容、形式、风格,提出优点、长处的鉴赏能力,快速阅读、理解记忆的能力等。

3.3.2写作能力的提高

要使演讲成功,优秀的演讲稿是先决条件之一。在写好演讲稿的过程中,学生们累积、鉴别选用材料,提炼、突显、深化主题,谋篇布局,锻炼语语言能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都了明显的提高。很多人的演讲稿感人动人,都获得好评和奖励。

3.3.3 听知能力的提高

听是一个人获得能力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汲取他人的长处和技巧,就要到演讲现场聆听和感受,经过有序地持续训练,学生的听讲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品评力等听知能力也更高了。

篇6

如何练口才和胆量011、多读书看书。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起码可以积累很多的素材,比如道理,故事,实例,技巧等,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头脑中的材料多了,表达起来才能够更流畅。

2、学习表达技巧。在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表达技巧,比如重要的事情先说,然后再进行细节描述,先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在追溯到以前,表达技巧决定你的沟通成功与否。

3、语气很重要。在进行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的语气,委婉的语气可能会让别人更喜欢听你说的话,命令的语气则可能让别人内心反感。

4、眼睛要注视对方。在表达的过程中,眼睛要注视对方,但不是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看,那样对方会很不自在的, 眼神可以停留在对方的额头到下巴的区域之内。

5、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要注意多种方式并用,除了语言,语气和眼神外,你的手势和表情同样也在传达信息,要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公用。

6、克服紧张害羞心理。很多人在公共场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主要是紧张,害羞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要学习克服紧张,那样你就会发现其实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7、适当放慢语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这样在交流沟通中就不容易出现卡壳现象。

8、迅速提高语商。语商高的人知识广泛、头脑灵活、判断力强、信心十足,说话富有磁性而有吸引力,同时,他们还能在各种谈话场合中,得心应手,滔滔不绝,赢得别人的尊敬和赞扬。如果你很想在各种谈话场合中,利用自己的言谈来赢得别人的尊敬和赞扬,就要记住和做到以下九点:

(1)说话时不应用俗语。常用俗语会妨碍你在语言方面的自如运用。

(2)要做到尽量多用数字。说话时多用数字,语言会更加生动,说服力强,自己也会更加自信。

(3)多看电视。电视是最感性的语言来源,但要注意:不要只看电视剧,而应该多看那些咨询性及访谈性节目,这样能让你更好地学习别人的交谈技巧。

(4)训练目标感。说话要有的放矢,这就好像走路一样,要有方向性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使你在说话中避免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

(5)学一些新语言。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经常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丰富你的语言词汇。

(6)培养探究精神。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建议你努力做到: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并不断探索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做什么事都要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7)训练判断力。这种能力对于语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与别人交谈时,如果你判断失误,就可能做出意思相反的回答,这就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会越来越深。

(8)多说有力量的话。有力量的话就是指说话时能够直截了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比如:你最好不要说我看我想,而应该尽量说我认为这样你的说话才够力量。

(9)多与人交谈。你不妨尝试扩大你的社交圈子,不断增加你的说话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你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如何练口才和胆量02一、自觉自己很健谈

首先,应该认为我很健谈。当与别人在一起时要认识到,自己将会使这次谈话有良好的表现。要认识到,你的思想如行云流水般顺 畅,也可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在刚开始时,可能会认为有点自相矛盾,尤其当自己认为自己口拙时,更显得充满矛盾。但是行动创造感情,当自己相信自己口才很好时,所产生的自信会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随之而来就是你有了胆量,使你真正成为口才很好的人。

二、丰富知识的仓库

想要使自己更健谈,当然要掌握一定的话题。在当今社会中,可以自由地掌握各方面的讯息,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吸收各种新资讯。从报纸、杂志、书籍、互联网等等吸取营养。

三、做一个好听众

当一个好听众也是一种技巧。聆听对方谈话时,并非默默无声地听,而是必须注视说话者,表示出自己对对方所说的话题很有兴趣。

四、、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

交谈不是唱独角戏,应该是意见和思想的交流。在交谈中,除了要适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外,还要让对方也有发言的机会。

篇7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模块安排 能力训练

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此观点不仅适用于生物进化领域,而且适用于其他领域。任何事物当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时就会或“毁灭”或“进化”,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那么,中职语文教学究竟该如何改革呢?面对纷繁芜杂的改革模式,笔者认为中职语文必须从学生学习实际、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需要及语文课本身为专业课服务的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正是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学改革应以模块教学为主(即以一类文体的教学为一个模块),以补充材料为辅。所谓的模块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如比较阅读法、评价性阅读、口语表达法、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等,而补充材料主要是提供能提高学生模块教学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实践范例和扩展阅读材料。因此,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两点。

一、教学模块的安排

(一)提升应用文写作的地位

应用文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得十分紧密。从全球范围来看,应用文的写作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心内容作息化、使用范围国际化、表达语言“双语化”、书写技术现代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打好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基础。

应用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乏味性。因此,应努力增强趣味性,根据不同的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实际搜集、学习、探究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经典散文的含量

人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想再深刻,如果没有恰当的语言表达,那么思想也只能是虚无缥缈的,所以语言积累不可少。而通过对一些经典散文的学习正好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赏析经典散文的过程,就是从中汲取养料的过程,就是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过程。因此,当代中专生有必要学习一些经典散文。如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深深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而对荷塘的描写又蕴含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赞美,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人格。

(三)加强口语训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总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口头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普通话,掌握一定的口语艺术,将会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影响正常的感情交流。我国有一句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口语训练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因此,当代中专生在掌握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同时,必须能言善辩,具备出众的口才。中专生迈出校门的第一步是应聘,人常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正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良好的口才、端庄的仪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口语训练形成的。所以,当代中专生必须通过演讲、辩论、应聘等口语训练,培养出众的口才。

(四)开辟名家名作欣赏讲座

当代著名诗人罗洛在《路漫漫其修远》一文中这样说:“我们现在讲话、写文章,用的都是现代汉语。要学好现代汉语,应该多读一些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因此,为了使我们的词汇更丰富,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开辟名家名作欣赏讲座。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等,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我国工人的整体文化素质。

(五)留出自选空间

所谓“自选空间”,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不影响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当地或本校的实际情况,给教师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学校开设课程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空间”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上适当增加地方知识,或讲解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根据教学实际、学生需要和专业要求适当增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如旅游专业学生的语文课教学中可增加一些导游方面的科技文,电脑美术专业的语文课教学中则可增加一些美术方面的科技文。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的能力,还可增加语文教材的科技含量,从而把语文课教学真正统一到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上来。

二、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重,模块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能力训练课相结合。

中职学生不仅应该积累较丰富的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他们上职中的目标方向来看,更应该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模块的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能力训练活动课,如在某一模块结束后,可以观看相关的录像,或阅读有关的资料,或进行小组讨论,或进行实际参观访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理解水平。如在讲解完介绍和应聘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在班级或班际之间开展模拟应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为学生就业前的面试做好准备。又如在教学完演讲方面知识后,可先安排班内的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然后在全校举行演讲大赛。类似这样训练活动的开展才真正体现了能力本位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现代文学习结束后,可开展基础知识竞赛等,通过此类活动既可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又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不再是课堂结束就结束,它将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由在校阅读扩展到终身阅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校学习生涯也是有限的。让我们真正从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给他们终身学习的方法。“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语),既然不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的语文知识,那就让我们保留一段热肠,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继续提高的愿望寄托在今后,留给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陈至昂.吉林摄影出版社.

篇8

摘要:针对职业高定的培养目的和方向,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语言表达能力又是职业高中学校学生步入社会后求生存、谋发展的必备能力,因此,职业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改变偏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整体素质;培养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目的即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交际活动中最普遍、最简便、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头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标把以前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这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听说训练是以单向活动为主,而口语交际则是多向互动的,是语言交流和人文素养的统一体。语言表达不仅要训练口语交际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素养以及言谈举止中传情达意的能力。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特点,除了部分将来还要继续到更高的职业学府进行深造的之外,另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将面临求职、应聘、公关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如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毕业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些认识,分析一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首先,要认识目前职业高中学校重应试、偏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的职高教育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这个指挥棒下,大多数教师仍然认为,语文教学只需教好课文,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就行了,因此,“读”和“写”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内容。他们认为教学生“说话”太简单,或者没有必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职高学生是从初中升学时分流出来的一些学习成都较差的学生,他们大多是在考取普通高中无望时才不得不选择了职高。他们在语文方面见识少、阅读量小、词汇积累少,因而口语表达也受阻碍。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响,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好,直接影响了表达效果。同时职高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到18岁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趋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因而普遍存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的心理障碍。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得职校学生在需要表达自己意见的场合,较为普遍地表现为“口讷”,甚至被人认为是“木讷”,从而影响了他们走入社会后的发展。因而,职校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其次,有的放矢,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那么,针对职高语文教学的特点,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朗读是练习口语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练习说普通话,也可以加强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使口语更加规范化。同时,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多评读,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同时,可开展课外朗读活动,如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训练的范围。

2.复述有利于培养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在复述过程中,可以从文章中学习词汇、语句,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复述时,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基本正确,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恰当取舍,详略得当。还应鼓励学生在复述时根据复述的内容适当地注入情感。

3.对话是直接进行说话练习的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它要求快速分析理解问题,快速提取和组织材料,准确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通过教材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对话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在选择语气时必须顾及语境和谈话对象。

4.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在运用口语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情感、动作,以表达比较系统的看法和认识。演讲是一种宣传鼓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演讲的主要特点:目的性、鼓动性和 艺术 性;要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晓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 自然 得体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储备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参与演讲的准备,然后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作5分钟演讲。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辩论也不失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辩论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通过这种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当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并不止以上几种,其他如应答、劝说、讨论等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良好措施。就这些训练方式来说,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表达技巧和心理素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所有的职高语文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点。

参考文献:

篇9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和高速度、高效率、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正在读初中的青少年正处于这个时代中。为了使他们立足于未来社会,初中的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我以为,按大纲的要求,应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即“说”的训练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训练中放在突出的和首要的位置。

结合实际,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从实际中观察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普通话语言不规范,时常夹杂方言,语音、语调不自然。

2. 说话语句不连贯、不完整,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3. 语无伦次,条理不清,说话不得要领。

为什么出现口头表达能力差的情况呢?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1. 中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陷入讲、练、考的怪圈。由于考试形式的局限,对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仅仅侧重前两种能力的考查,升学没有口试,多数教师觉得学生说话好差与学生成绩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在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轻视说话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把阅读内容题目化,课堂成了练堂,练字词、练语法、练修辞、练层次划分、练写作方法归纳,学生完全成了被动的接收器;在课外教学中,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课时安排得满满的,第二课堂单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个性萎缩,说话能力退化;作文课上,教师命题,让学生去做,更不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

2. 由于长期缺乏口语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不好,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当众说话紧张、胆怯,回答问题心里有话但说出来结结巴巴,辞不达意。

3. 思维迟钝,缺乏敏捷性、条理性。表现在语言表达上,一是不能快速理清思路,组织语言材料;二是语言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条理性;三是偏离中心,随意性较大。

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的最佳年龄段,那么如何加强说话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呢?

1. 重视普通话教学。这是时代的要求,大而言之是民族振兴的需要,小而言之是个人生活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方言众多,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民族交流日益广泛,光靠方言不能实现相互沟通,掌握普通话就实实在在成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成了基本的生活需要。比如你外出找工或工作需要出差,别人听不懂你说的话,无法进行交流,就会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走出家门,你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可用知识竞赛法,将学生所学的语音知识,做成带有一些趣味性的题签,依照“智力竞赛”的方式进行抢答,当场评分。这个训练符合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对于已学过的语音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和巩固。教师还可将容易混淆的字或词组写于教学卡片,有意识地发给乡音顽固的学生进行训练,定期检查更换,以期逐步提高。也可将常用字编成短文,分期公布,定期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做到字字发音准确。还可采用系列朗读、说绕口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会提高。

2. 在语文课堂中训练说话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说话质量的前提。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旦站在公众面前,便语无伦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好的方法是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掌握授课类型,多上问答课和讨论课,要通过朗读、口头复述、答问、讨论、口头作文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教学时,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进行说话训练,具体训练过程是:从诵读课文起,对学生的发音、语速、语调、语气停顿做出规范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再现文章的情境和氛围。然后进行复述训练,要求学生看一遍课文,理出提纲,用自己的语言流畅连贯的讲述内容的梗概,力争达到中心突出,感情充沛,详略得当,语言准确、生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形式和内容上拓宽训练的路子,每堂课拿出三五分钟,让学生练习说话或讲一段见闻,或一条消息,或介绍一个新鲜事物。还可以结合写作教学进行说的训练,学生动笔之前,让他先谈谈作文构思,然后相互启发,集思广义,达到说写结合、以说促写两种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在议论文教学时,重点训练学生阐述观点,发表议论的说话能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会产生表达见解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把说话训练提高到议论的层次上。议论性说话要求观点正确,材料详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材中的课文(议论文)是我们说话练习的范例。通过反复诵读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熟悉并感知议论性说话的语言系统,从而积累一些说话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理想、前途、道德、伦理、学习、修养等方面的问题有感而发,也可以结合中外格言、警句、俗语,发掘说话的话题,做到说话前要有充分准备,可以草拟提纲,酝酿腹稿,但说话时不能携带任何东西,说完后发动学生评议,最后由教师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定。

篇10

关键词:学生;导练;口语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而“说”的技能更是难中之难。因为口才是语言能力全方位的体现,它不仅需要丰富的词汇量,更是演讲者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英语语法的训练,也不能忽视了英语口语教程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多接触英语情境,更好地达到英语教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创设“说”的氛围

(1)注重模仿跟读,夯实“说”的基础。英语是一门语言,要学好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读”更是重中之重。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现在所使用的英语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对英语的听说和朗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读,适当背诵重点句子和简单的课文对话,夯实说英语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后多接触英语课外读物,如《英语之友》《英语辅导报》等,适当将阅读视野扩大。多看多读,这不仅是学生拥有一口流利、地道英语口语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说”的兴趣。情境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且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类似真实的氛围中,更形象、更真实地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发现英语的存在价值,也能更深刻地记忆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调动起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在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以《陕旅版英语》中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部分为例,教师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参照书本的问题,也可以自己发挥的想象,组内同学轮流当记者针对迪士尼乐园之旅对Ktiiy进行采访,这样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激发“说”的胆量

(1)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一个孩子在轻松、和谐、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能有效消除学生害怕说错、担心受到嘲讽的心理障碍,敢于把英语从口中说出来。我们要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没有顾忌地想说就说。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进行表扬肯定,以表扬、鼓励之词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愿望,由不想说到想说,由不敢说到跃跃欲试,那么就能更容易地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突破口。

(2)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学生运用英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尤其是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或是有些后进生,总会在语法上、结构上或是发音上发生错误,教师不能因为一点错误而“堵塞言路”,而要宽容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恰当地予以纠正。这既可以使犯错的学生加深印象,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三、搭建“说”的平台

(1)坚持Free Talk,给每位学生“说”的机会。每节英语课,我都会坚持在课前举行3分钟~5分钟的自由谈话,即Free Talk。虽然这仅仅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却能给每位学生“说”的机会,展示每位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再由教师给予指导性的点评,Free Talk就能成为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有效措施。在这项训练中,人人有机会参与进来,并在这短短的5分钟内或多或少地有所收获。

(2)组织对话表演,对每位学生实施“说”的训练。教材中有很多精短且朗朗上口的对话,是学生参与课堂对话表演的好素材。教师可以在教授课文句型、句子之后,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小表演,如表演对话、改编对话、自编对话以及试演短剧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