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营销策划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营销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营销策划

篇1

今年是全面恢复旅游市场的关键一年。经过去年的大力宣传,目前,新三峡旅游形象开始在国内外产生一 定影响,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把新三峡旅游作为对外促销的重点,为我市旅游宣传促销提供了良好的外 部环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非典、禽流感对入境旅游市 场恢复的影响也许会超过我们的预期。三峡旅游要恢复到历史水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拓国际 国内旅游市场。

一、市场开拓工作

今年全市旅游市场开发要突出重点客源市场。国际市场要形成"立足欧美日、巩固港澳台、拓展东南 亚、开拓新市场"的旅游促销格局。国内市场要进一步巩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拓宽以北京为中心 的华北市场、以上海、杭州为重点的华东市场和以广州、福州、厦门为重点的华南市场,着力开拓珠江三 角洲地区客源市场,培育和完善假日旅游市场。具体工作有:

1、积极组织参加4月2日-4日在武汉举行的华中旅游博览会;

2、8月开展宜昌新三峡旅游"华南行"促销活动;

3、按照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统一要求,参加今年6月5日-6日杭州全国旅游交易会和11月25日-28日 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

4、参加省旅游局组织赴日韩、欧美、东南亚等国宣传促销,促进宜昌旅游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 流与合作,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5、探讨与桂林、黄山等地开通航空连线,共同促销、客源互动的新模式。 二、产品开发工作 继续推介高峡平湖三峡精华游、环坝·双神游、"两坝一峡"游、清江风情游、三国遗迹游、昭君神农 游、宜昌都市游等七条三峡旅游新干线。重点推介高峡平湖三峡精华游、环坝·双神游、"两坝一峡"游三 大旅游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新线路,开发新产品,拓宽新市场,使游客有新体验。大力发展会展旅 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奖励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改变以观光旅游特别是以长江三峡为主的单一产品 格局,形成多品种、多形式、宽领域、复合型的产品组合。 抓好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XX年是中国百姓生活游主题年。进一步加大"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开发,加 强主要交通干线、城乡结合部的"农家乐"旅游培育工作,树立典型,带动全面。大力开发反映百姓生活、 各具特色,包含民居、农事、饮食、服饰、娱乐、节庆和风俗等内容的旅游产品,促进"农家乐"旅游的规 范健康发展。

三、媒体宣传工作

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为重点,大力宣传推广城市旅游形象。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将 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金色三峡 银色大坝 绿色宜昌"城市旅游形象。具体工作有:

1、在cctv-1新闻30分《天气预报》中播放宜昌天气预报;

2、与央视cctv-4合办一期《走遍中国》节目;

3、在《中国旅游报》办城市旅游形象广告专版;

4、与凤凰卫视合办一期《九州深呼吸》节目。

四、旅游节庆工作

精心举办好第五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第五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第四届中国网友旅游 节、第四届三峡美食节将如期举行,各县市区还将举办屈原文化旅游节、昭君文化旅游节、长阳清江龙舟 旅游文化节、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枝江桃花艺术节、三峡车溪腊梅节、犭虎亭古战场三国文化旅游节、 五峰柴埠溪大峡谷徒步游等节庆活动,打造城市品牌,整体带动全市旅游对外宣传。

五、旅游信息化工作

篇2

韶关市的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韶关旅游在广东可谓一枝独秀。从1994年到2003年,丹霞山的客流量连续多年稳步增长。2004年,丹霞山与黄山、庐山、石林、张家界等国内著名风景区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南华寺作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历来香火鼎盛,年接待量逾百万人次。

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韶关旅游近年来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将韶关打造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新形势下的旅游发展任务。那么,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如何根据游客对旅游环境和旅游体验的需求变化,使韶关旅游再现辉煌,在新一轮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中再次领跑广东旅游呢?去年上半年,笔者受韶关市旅游局委托,对韶关全市的旅游资源、景区产品和市场状况做了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韶关旅游营销策划方案。现将其中部分内容予以,以供国内城市的旅游管理者作为参考。

一、区位独特,岭南门户商贸要道

自古以来,凡是被称为“关”的地方,大抵都有“一夫当关、万户莫开”之险势。比如山海关,北倚燕山山脉,南临渤海湾,素有京都锁钥之称;再比如潼关,南依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韶关也是如此。韶关古称韶州,因明清两朝在此设立水旱税关,俗称韶关。它北依南岭山脉,南邻广惠二州,地形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骑田岭的折岭隘和东北大庾岭的梅岭关,是湖南和江西进入广东的主要通道。历史上,这里既是贯通中原和岭南的商贸要道,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两广,置岭南三郡,秦军就是从南野(今江西赣州南康)翻越大庾岭,始取岭南地。后来,汉武帝灭南越国,宋太祖灭南汉,明太祖灭元,都是先取韶州之地,然后攻陷广州。故《大清一统志韶州府》称,韶州“踞五岭之口,当百越之冲”,“控扼五岭,韶为交冲。唇齿江湘,咽喉交广”,可见其作为岭南门户的重要战略地位。

韶关的这种地理特殊性,对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一方面,韶关交通便利,旅游可进入性很强。韶关市区距离广州208公里,深圳338公里,珠海340公里,车程既适合自驾游,也适合团队旅游。而作为中国北方和长江流域进入华南地区的交通要道,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贯穿全境,使其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战略纵深。但韶关没有空港,也缺乏铁路始发站,这对远距离市场开发不利。

另一方面,韶关作为关隘和通道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不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以语言为例,岭南地区的三种代表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方言,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广府话(又称粤语和白话)、客家话和潮州话,而韶关的语言形态却高度混杂,既有客家话、白话、普通话,又有湖南话、闽南话、北江船话和韶州土话。其中,韶州土话在韶关地区处于弱势地位。本地人往往对内使用土话,对外使用客家话或白话;当地瑶族彼此交流用瑶语,跟汉族沟通时又使用客家话。

值得注意的是,韶关是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地区,在韶关市及其下辖的七县三区中,客家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80%,其中还有四个纯客县(客家人占95%以上),分别为新丰(100%)、翁源( 99.19% )、始兴(96.8% )、南雄(97.61% )。照理来讲,韶关方言以客家话为主,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韶关城区中心地带却出现了以白话为主的“方言岛现象”。据当地人介绍,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内迁韶关,大批“广府人”也涌入韶关城区,使白话取代“老韶关话”而成为主要的交际用语,而周边农村仍说“老韶关话”或客家话,韶关城区因而成了白话方言岛。

那么,韶关地区的多语言混杂和方言岛现象,给我们什么样的营销启示呢?它说明韶关的城市文化既有兼容并蓄的特征,又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而韶州土话的弱势地位,映射出韶关地区较缺乏地方文化自豪感。跟梅州和潮州相比,韶关历史上人口流动性过强,缺乏相对稳定的文化发展环境,未能形成具有地域独特性的纯粹文化。这一点,对城市旅游发展殊为不利。有鉴于此,我们在整个策划过程中花了较多时间研究韶关历史文化的滥觞和流变,力图通过对其城市人文精神的开掘、整理和提炼,找出其独特的城市气质和文化个性,进而重塑其城市品牌形象,为旅游资源和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二、人文荟萃,唐宋时期盛极一时

在讨论韶关城市人文精神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人文概念有个基本认知。所谓人文,古代是指礼乐教化,后来泛指各种文化现象。《易经贲卦》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观察自然现象,可以了解四时季节的变化;观察人的礼仪道德,可以教化天下,使社会的精神风尚得到提升。如前所述,韶关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这意味着无论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角度看,该地区的基本文化形态都不是单一的、纯粹的,而是多元的、混杂的。要透过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洞悉其内在的精神本质,还须寻找源头和梳理脉络,仔细分析其文化形成和在历史演进中的流变过程。

城市人文积淀的外在形式,首先是历史文化遗存。广东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个。其中,珠三角地区有39个,主要在广州(23个);粤东地区有13个,主要在潮州(8个);粤西地区有7个,主要在肇庆(5个);粤北地区有7个,主要在韶关(6个)。由此可见,韶关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数量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和潮州,在粤北地区超过清远(清远仅有连州慧光塔一处)。

从表1可以看出,韶关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文明滥觞期至少可以远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区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四种类型:文化遗址、禅宗寺院、唐宋佛塔和客家围楼,分别产生于史前、唐宋和清代这三个时期。

从表2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是韶关历史上的文化鼎盛期。这一时期,有三种文化形态在此孕育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一是以张九龄和余靖为代表的名士文化,二是以慧能和南华寺为代表的禅宗文化,三是以珠玑巷为民系认同的广府文化。这其中,广府文化后来未能成为韶关地区的主流文化。其主要原因是在宋代南迁中迁居珠玑巷的中原移民后来又陆续流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此,珠玑巷虽为广府之源,但广府文化的真正形成,却是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名士文化

唐宋时期,韶州曲江出了两个著名人物,一是盛唐名相张九龄,二是北宋名臣余靖。跟张九龄和余靖相联系的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风度”,二是“风采”。《新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意思是说,唐玄宗录用官员,时常以张九龄的风度为标准。何谓“风度”?风度是指一个人言谈举止的风雅脱俗。这说明张九龄不仅品德高尚才干出众,更有一种内外兼修、超逸洒脱、雍容合度的名士气质。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名臣很多,仅唐代就有宰相369名。然而,能被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和同时代其他杰出人物以“风度”和“风采”誉之的,却是屈指可数。从本质上讲,张九龄和余靖所代表的名士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令人景仰的为人之道、为文之品和为官之德。它上承魏晋时期超然脱俗的“名士风度”,下启唐宋时期忠君报国的“仕者之德”,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中国士大夫精神,代表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九龄风度”和“余靖风采”是韶关自古传承的一种独特文化气质,是韶关城市人文积淀的人格化和精神象征。

禅宗文化

在韶关地区的多元文化中,慧能和南华寺所代表的禅宗文化,是有独特性、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稀缺人文资源。南华寺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始人,《六祖坛经》是中国唯一被称为“经”的佛教典籍。至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还有慧能的塑像,与孔子和老子一起被尊奉为“东方三圣”。

然而,禅宗的资源价值不仅在于其宗教地位,更在于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刻影响。禅宗文化中的“禅境”,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所谓“禅境”,原指事物了无自性,本无生灭的“空寂之境”。中国艺术精神中所追求的空灵之境,日本民族文化中的“枯淡”、“空寂”的审美倾向,都是发端于此。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盛唐诗人王维。王维一生潜心研习禅宗,并且“引禅入诗”,他写的山水田园诗,便有一种空灵静寂的禅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名士文化和禅宗文化是韶关地区最具价值的两种文化形态。就城市营销而言,韶关要在全国666个地级市中脱颖而出,必须凸显这两种文化的资源价值。张九龄所处的盛唐时代,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而余靖对后世影响也很大,余姓子孙以“风采”、“武溪”命名的建筑物和社团组织如“风采堂”、“风采楼”、“武溪公所”等,遍及香港、澳门和北美地区。在中国日益走向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今天,传统文化的回归正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强对张九龄和余靖的生平研究,宣传和弘扬他们所代表的名士文化,有助于提升韶关城市精神的人文高度。而禅宗文化亲近自然山水,追求空灵静寂的审美情趣,非常契合现代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若以“空灵静寂”的审美理想统驭韶关的山水资源,不仅能赋予韶关的自然山水以文化灵魂,丰富游客的旅游文化体验,更能引导现代游客贴近自然,感悟人生,追求精神层面的放松超脱和心态平和,达到休闲旅游的新境界。

三、自然资源,生态优美资源丰富

韶关的山水资源异常丰富,境内山峦起伏,群峰叠嶂,植被繁茂丰盛,红岩地貌典型。其中,尤以丹霞山、南岭和车八岭最具旅游观赏价值。与此同时,韶关还是广东少有的三江汇流之地,源于江西的浈江和源于湖南的武江,在韶关市区汇聚而成北江,最终流入珠江。

长期以来,韶关的森林资源位居广东首位,现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山、南岭和车八岭)和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70%以上。其中,始兴县深渡水生态旅游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9%,是广东省内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沿途还有众多的围楼、村落、峡谷、流泉、瀑布等生态景观,非常适合发展自驾游和乡村休闲游。而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乳源大峡谷,景色壮美,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几乎可以满足人们对峡谷风光的所有想象。应该讲,这样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既适合发展观光旅游,也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在韶关所有自然资源中,丹霞山、南岭和车八岭这三个国家级的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资源品质最高,观赏价值也最高。其中,丹霞山作为丹霞地貌的代名词,具有品牌专有性和先占性,有潜力成长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过去,丹霞地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并不为广大旅游消费者所知。事实上,丹霞地貌在全国有700多处,比如大家熟悉的武夷山就是丹霞地貌。随着丹霞地貌集体申遗工作的开展,丹霞地貌的景观价值将会日益受到世人关注。因此,韶关旅游应充分利用申遗之机,将丹霞山和丹霞地貌实行品牌捆绑,提前占据市场竞争的品牌制高点。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乳源大峡谷。乳源大峡谷全长15公里,最高深切度400多米,景区内有溪流、古树和多处瀑布群。跟省内和国内的同类资源相比,乳源大峡谷具有十分突出的资源优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在价值。

四、品牌重塑:“天下韶关 水木清华”

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韶关旅游发展的四个要素:区位、文化和资源。从面向未来的角度看,韶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足以支撑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那么,韶关如何在全国为数众多的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可采取“品牌先行”的营销战略,首先抢占旅游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占据市场竞争的品牌制高点。举例来说,当年江苏周庄若不是勇敢地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品牌,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市场地位。

就旅游目的地营销而言,旅游产品打造和旅游品牌建设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从旅游品牌入手,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宣传城市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人们对韶关旅游的传统认知。与此同时,韶关旅游要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应打破“丹霞山-南华寺-曹溪温泉”的产品组合模式,以“区域旅游”的全新概念,取代“景点旅游”的传统概念,形成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互补性,从而达到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扩大旅游接待容量,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的市场目的。

另一方面,韶关要建设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应充分重视城市品牌的建设和宣传。从国内许多案例来看,景区品牌过于强大,有时候反而会弱化城市品牌。比如,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但现在已无人知晓。再比如,黄山市原名徽州,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徽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大儒朱熹就是徽州婺源人。然而,徽州作为一个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城市品牌,实际上已经消亡。

因此,我们在城市营销过程中,应以一种面向未来和放眼长远的战略眼光,认真处理好城市品牌和景区品牌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要大力扶持景区品牌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做好城市品牌的战略规划。就韶关旅游而言,城市品牌的强势地位,有助于现有景区拓展市场边界,能为未来的景区预留发展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突出韶关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呢?经过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我们为韶关旅游设计了这样的城市品牌新形象:

天下韶关水木清华

定位阐释:

韶关南华寺所承载的禅宗文化,是韶关这座城市所仅有的稀缺人文资源。禅宗文化中的“禅境”,千百年来对文人雅士的思想情操有着深远影响,属于高雅的意识形态。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取消,短途近郊的乡村休闲旅游,日益受到游客的喜爱。回归自然,纵情山水,成为每个都市人向往的放松方式。韶关的田园、山岳、林木、河流资源丰富,很多地方保持了原生态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突出乡村休闲,可以规避韶关在旅游产品品质的普遍不足。强调韶关山水的意境之美,使得粗陋成为自然宁静,简单成为空灵恬淡,使游客体会到一种别有韵味的旅游感受。

天下韶关:韶关自古就是岭南门户,商贸要道,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天下韶关”,气势宏大,不仅能表现出韶关作为岭南门户的关隘特性,更有一种令人振奋的历史文化自豪感。

水木清华:出自西晋诗人谢琨《游西池》:“莲池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水:池水、溪水;木:树木、花木;湛:清澈透明;清:清幽;华:美丽而有光彩。这里指韶关的山水树木清朗秀丽。水木清华源自古典与现念的揉合,表现一种具有禅境之美的灵秀气质。突出韶关旅游能给人以超然物外、纵情山水的闲适心境和回味无穷的细腻品味。水木清华又给人以关于高等学府的联系和想象,暗喻韶关地灵人杰,人物昭秀,透出韵味深长的名士文化气息。

篇3

文化旅游产业是内涵丰富、延伸性很强的产业,旅游资源可以自由地与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和文化产业等相结合,只有具有深度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延伸性较强的旅游项目才能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但当前很多地区不主动深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积极拓展旅游产业链,而是盲目建设新的旅游项目,缺乏具有市场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品牌。中原城市群需要深挖、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与娱乐、购物、餐饮、住宿行业的结合度,规划多元化的互补式旅游线路,大力推广精品线路,打造出文化主题游、现代都市会展游、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养生游等多元化的立体式旅游产业链。1.文化主题游根据旅游者的满意度和消费倾向调查,结合中原城市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建立以文化为核心的跨时空的区域文化旅游线路。例如古都开封市成功地打造出“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的主题文化旅游产业链,旅游主题包括大宋年文化、岳飞文化和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文化、清明文化、宋词乐舞文化、包公文化、文化、武侠文化等。这种以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2012年,开封市旅游人数即达44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文化产业吸引外资突破300亿元,文化旅游综合经济收入突破180亿元,比2011年增长16%。但是这样以单个地区效益为目的的发展未免有失全局观,应本着中原城市群互惠共赢的目标统筹相关城市间的相似文化元素,打造区域间的文化主题旅游项目,以避免旅游资源的重复开发、建设。在规划设计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时,需考虑两大因素:文化联系和地理位置。即在线路设计上既要考虑时间和空间成本,又要考虑城市间的文化关联度。在较为成熟的“郑汴洛一体化”工程和“郑州高铁3小时经济圈”的基础上,旅游行业已经建立了具有精品意识的“郑汴洛”旅游线路,但仍可以深度整合、开发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来打造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利用资源互补提升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在“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的区域内可打造“唐宋文化游”,在许昌市及辖区内可策划“三国文化游”。根据文化特色可策划不同的文化主题游,如“武术文化游”、“寻根祭祖游”、“宗教文化游”等。要多设计出新的互动体验式旅游活动项目,以满足游客对中原历史文化的实际感知的需求,做到以特色项目吸引旅游者,以文化内涵留住旅游者。2.现代都市会展活动旅游会展旅游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包括各类会议、博览会、展销会、各类赛事和文化活动等,是一种适合都市文化的综合旅游形式。魏小安针对我国的会展旅游现状曾提出“发展会展旅游要以会议旅游为基础,城市旅游为条件,展览旅游为突破,把会展客人转化为旅游者”的观点[2]。中原城市群内一些都市没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满足商务人群的潜在旅游需求,可综合考虑中原城市群的空间位置、经济关系、文化联系等因素来发展都市会展活动旅游,利用各类专业会议和贸易会、展销会、少林太极武术文化节、世界旅游小姐大赛、环球小姐大赛、开封节、洛阳牡丹节等机会来发展都市会展类的文化旅游。3.休闲度假养生游目前,中原城市群区域内的旅游市场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全面的文化休闲旅游转变,借助国家要建设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的东风,及时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优化、升级区域旅游的产业结构,积极设计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休闲、度假和养生旅游项目,能让旅游者经休闲得到学习和启发,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旅游产业结构,延伸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产业链。首先是山地旅游开发项目。如“平顶山-洛阳-新乡-焦作-济源”这一区域富有山地资源,可联合开发避暑游、温泉养生游、假期休闲游等适合家庭旅游的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另外,还可在景区内建设高中低档的度假村,以满足家庭住宿和商务会谈等不同游客的需求,扩大景区需求范围。其次是古都旅游开发项目。中原城市群有很多古都,比如郑州、开封、洛阳等,奔波于都市繁忙快节奏生活中的人在节假期到古都旅游,既可享受深厚的人文历史氛围,也能体验古都的慢节奏生活气息,提升人文气质,感悟人生。最后是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总是向往“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可以结合生态农业来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如各个城市市郊的绿色生态园都能成为家庭周末休闲娱乐的目的地。旅游业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对优化当前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产业、提高产业效能有重要作用。4.以购物为目的的文化体验游体验是一种参与经历,具体包括“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3]四个方面,因此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主体要设计出能满足旅游者这四类需求的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和旅游纪念品。但我们在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调查中发现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购物的满意度较差,因此可在现有区域文化旅游市场的基础上,设计互动式、体验型的文化旅游项目,举办各类文化节并请相关专家或文化学者在现场举办讲座,策划一些文艺性、收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性地继承古老的手工艺术,鼓励游客现场动手模仿和制作,满足旅游者的娱乐、教育、避世和审美需求,以此增强旅游者的体验价值,刺激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从而扩大现有旅游规模和吸引力,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地位。

二、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形象营销

结合厚重而悠远的中原文化、当今经济发展语境和市场现状,可以从策划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品牌形象和行为形象三个方面,提升区域文化旅游的行为形象,实现形象文化、服务文化与区域旅游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一)主题形象策划

中原大地是我们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地,在“老家河南”的主旋律下,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可以“寻根文化”为主题形象。但是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对“寻根文化”的心理需求各异,可根据现实情况把“寻根文化”细分为四个方面:人文之根,即炎黄故地、人文起源伏羲故里、大禹故里等;民族之根,即殷商文字、汉唐盛世和大宋风采等;艺术之根,即商之青铜、汉之陶器、唐三彩、汴绣、木版年画、钧瓷、绘画和书法、剪纸等;武术之根,即禅宗少林、太极拳等。明确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有利于进行细分市场和营销方向定位,在宣传推广上能更加有的放矢,推进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品牌形象策划

旅游地形象是吸引潜在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并塑造出符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寻根主题”的视觉符号是一种打造旅游品牌和推广旅游形象的联合营销手段。在统一的品牌形象符号下,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出文化主题旅游的附属形象符号,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既可突出统一的品牌形象,也可以强调主体城市的独特文化,能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三)行为形象策划

区域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物质载体是旅游企业的服务行为。服务行为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解说服务、周边服务行业的建设。旅游设施是区域文化旅游开展各种旅游项目和文化体验活动的平台,服务设施是确保服务功能实现的基础,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与整个区域旅游的文化主题的符合程度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形象因素之一。旅游解说服务是区域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讲解员、解说机器或以移动终端或网络为媒介向旅游者传达旅游信息,使旅游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风俗特色等,实现文化旅游的服务、教育和审美的基本功能。周边服务行业包括旅游地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以及旅游行业的管理服务,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旅游服务直接与旅游者接触,因此加强建设旅游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服务形象,有助于实现服务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产能。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生态旅游画眉谷营销策略

1研究区现状与研究方法

近年来,鲁山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当地游客人数在不断上升,平均每年上涨近百万,每年该县旅游业对地区经济贡献也在不断攀升。画眉谷处于鲁山境内的一处较好的具有生态旅游开发资源的景区,虽在周边地区具有较好的知名度,但也因客源主要来自于周边地区,未能覆盖更广的市场范围,在省内外其他地区其美誉度和影响力较小。在《基础市场营销》这本著作中杰罗姆麦卡锡(JeromeMccarthy)明确提出了4PS理论。该理论是对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的概括总结,由于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的英文首字母“P”,所以被称之为4PS理论。以生态旅游的原则和基础上,运用4PS理论研究画眉谷生态风景区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符合景区规划的旅游发展策略,对改善画眉谷的旅游市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也对鲁山县其他产业以及其他区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有借鉴意义。

2画眉谷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形象定位不突出,农家文化浅薄

现今景区大力开发新的景观和景点,把画眉谷集中精力做成观光型的旅游产品,近两年又相继建设了玻璃栈道、修建了滨水娱乐项目等,这与画眉谷的生态旅游定位偏差较大。配套游食宿等设施与农家文化氛围不浓厚,农家住宿环境偏“现代”,农家菜肴没有特色。

2.2差别定价不突出,价格优势欠缺

画眉谷没有针对淡旺季进行差别定价,除了促销活动之外,画眉谷门票全年保持一个价位,不分淡旺季。与周边景区相比门票价格优势不大。

2.3营销渠道偏传统,直销劣势凸显

画眉谷大都利用传统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传统渠道多依赖于旅行社,造成了旅游产品的销售与旅行社经营的能力直接挂钩的局面,此渠道不具有可操控性,且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主要直销渠道采用线下现场购票的方式进行门票售卖,开设售票窗口较少,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呈现售票服务不完善,售票进度慢等问题。

2.4促销方式无创新,促销活动较少

画眉谷的宣传方式老套且缺少灵活的更新,吸引力不足。尚且未有促销活动,公关促销部门岗位设置相比其他成熟行业显得较为简单,推广设置不太合理、职责不太分明,大部分工作职责由景区营销部管理,无专职人员负责公共媒体资源的维护与沟通。

34PS理论在画眉谷景区的应用

3.1明确产品定位,丰富农家文化

根据画眉谷“伏牛农家、画眉幽谷”的定位,结合农家乐与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一体的生态风景旅游区的模式。不仅要做观光型旅游产品,还要推出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立和完善生态化农家休闲、餐饮、住宿、文化等配套设施。第一,完善“画眉幽谷”,建造“画眉之家”。由政府出面为画眉鸟组织建设其专属大笼庭园,景区负责进行招商养殖,找寻专业团队对所设庭园员工进行培训;集中建立奶牛养殖场地,可以从直观上体现“伏牛农家”,旅游者又可以参与其中,通过喂奶牛、挤牛奶、品尝到新鲜奶源,体验与奶牛亲密接触,增加消费者的生态互动体验。第二,丰富农家风味,体现农家特色。由政府组织培训学习贵州百家宴、十里长宴的经验,制定统一菜品标准,给予收入补贴,实行收入分成等办法进行管理。依托鲁山县当地特产辛夷花、猴头菌、拳菜等,加工制作特色菜肴,积极把鲁山当地的特色美食引进农家乐中,让游客身在景区便可品尝鲁山特色菜肴。大力引进农家名厨,以名厨口碑吸引游客,营造具有特色的农家风味。第三,完善农家住宿。搞乡村旅游地区的很多当地居民见给自家房子改装为农家宾馆已经成为生态旅游景区常规做法,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农家宾馆的住宿环境等级、标准以及相应的匹配价格,指导当地农家住宿环境、条件的改善。第四,突出淳朴民俗民风。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各地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主要载体。平顶山当地的文化资源可成为民俗项目开发的源泉和基础。通过分会场的方式将马街书会设立在画眉谷;将赵庄魔术、郏县大铜器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引进画眉谷;效仿舞钢的东湖灯会,开展“画眉彩灯节”活动,灯具造型、活动内容均体现画眉谷的农家文化即可。也可设立瓜果走廊,特色新鲜瓜果采摘文化,形成集旅游观光、文化欣赏、游乐休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民俗集锦

3.2实行差别定价,提升竞争优势

第一,建立会员价格优惠制度。对于常年来画眉谷避暑游玩的顾客,通过办理会员的方式给予消费者某个季度或者全年的低折扣价。第二,实行差别定价策略。在门票经济备受旅游指责环境下,适当降低门票价格,优化服务项目,实行差异化特色价格,应该是今后景区长期的竞争策略。规划设计的“画眉之家”门票实行儿童票与成年人差别定价。根据季节的变化,在门票、住宿、餐饮等方面实施淡旺季差别定价策略。第三,实行团购票价优惠。对于人数较多的团购,给予合理的价格优惠,对于单位式采购以及定点旅游等合作方式的建立,可以实施协议价格。单位进行集体旅游的方式是很有意义的,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的同时,源源不断地为景区输送客源。

3.3完善现有渠道,拓展新型渠道

第一,完善现售渠道。旺季新增售票窗口进行售票,方便游客快速购票,淡季关闭少量窗口,对售票人员进行重新分配。同时也要在景区设置自动售票机器,提供自助取票、售票服务,供网络购票的游客进行取票和自助购票,减少人员成本、售票时长,提高售票效率。第二,优化巩固现有商渠道。研究制定商标准,对现有商进行评估,择优与其建立长期合作。进行更大折扣等措施,调动现有商的积极性,巩固与票务商密切合作关系,利用商的影响力扩大自身的知名度。第三,完善画眉谷网络购票平台。聘请专业的公众平台服务团队,进行公众号的运营,开设微信售票直接渠道,推送景区活动,与公众号粉丝进行及时互动。同时,对其官方网站进行整体的规划并及时更新,开设官网售票功能。微信和官网直营渠道避开了中间商的环节,可以直接了解旅游者需求,增加景区的利润。第四,开设新型营销渠道建设。借助社交类平台上投放购买链接,利用其带来的免费流量,直接面对消费者。寻找专业的团队设计出符合最新大众口味的小视频、直播广告链接、插入3D动画等形式,通过每一次点击、分享、转载的方式,快速将购买渠道链接进行推广。

3.4优化促销方式,丰富促销活动

第一,改进传统宣传手段。根据画眉谷的特色和定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宣传制作,以“画眉幽谷,伏牛农家”为特色主题进行创作,提高网站、公众号、选画册、旅游手册的吸引力。增加户外广告的投放布点,扩展公路广告,在各火车站、地铁、高铁、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交通站点投放户外广告,从而扩大画眉谷的关注群体。第二,丰富微信促销活动,创新促销宣传的方式。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促销活动,吸引粉丝,增加流量。建立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抽奖的活动,抽取免费门票。通过社交平台拍摄的具有景区特色的小视频,寻找当红的达人,进行实景体验,由达人们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推广。第三,制定季节、节日、项目组合的营业推广策略。根据淡旺季的差别,分别设定淡旺季的促销方式,淡季增设景区内旅游体验活动项目。根据节日的不同也可以定制出不同的促销方式。对于门票和景区内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实行景区内部组合打包套餐,组合销售的方案可以满足消费者讲究实惠的旅游消费心理。第四,建立联合促销模式。旅游联合促销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区,为达到游客资源的优势互补、增强旅游市场的开拓、景区间联合起来形成共享资源的模式。借助周边景区的影响力和实力,进行捆绑销售,可以选择和尧山大峡谷等著名景点进行联票。第五,重视景区外部公共关系的维系与建设。塑造良好的画眉谷生态旅游景区的公众形象,加强维护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借助平顶山市电视台“吃喝玩乐”节目组较为完善的社会公众关系,建立画眉谷的社会公众形象;借助景区的经营主体参与公益营销手段,来构建画眉谷景区良好的声誉。通过加强景区公众形象的建立,提升景区自身和品牌的影响力,最终达成公共促销的目的。

篇5

关键词:泉州;宗教旅游;营销策略

1 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佛教。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泉州道教。西晋太康三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该地最早的道教宫观,称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这是泉州道教历史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位于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因为主祀关帝,附祀岳王而得名。泉州的东凤山下,有东岳行宫;万岁山下有真武庙;著名的老君岩在清源山下;泉州城内还有天后宫、龙宫庙、净真观等。可见,泉州的道观散布很广,信奉者不在少数。

道教对泉州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影响。神佛造像、庙宇的出现使泉州雕塑、建筑出现新的气象。明代道士董伯华所绘的“风、云、雷、雨”4幅道教神像,即被称为“四顾眼”的珍品,是古代泉州道教艺术的代表作。

此外,元妙观、东岳行宫的主殿建筑形式,都采用重檐歇山顶建筑,整体美观稳重,内部空间廓大。元妙观、东岳行宫、府城隍庙和法石真武庙的山门,都采用牌坊体建筑,且多为三开间庙门,气派恢宏,十分壮观,是闽南地区的典型古建筑群。

泉州摩尼教。作为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晋江草庵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遗址。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草庵位于泉州晋江罗山镇苏内村,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为全国现存的最完整的摩尼教遗迹。草庵寺建在一高台上,后依巨石作壁。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雕像,雕刻于公元1339年。光佛高1.52米,宽0.83米。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辉绿色,手部呈粉红色,服饰呈灰白色,天造地设。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着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世称“摩尼光佛”。草庵的摩尼光佛和摩尼教寺庙都是世界惟一仅存的。宋元时期,泉州的摩尼教活动比较公开,也非常活跃。据悉,摩尼教传入我国时又称“明教”。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公元694年传入中国。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于是遣散教众,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而草庵得以幸存,至今仍是个谜。

泉州伊斯兰教。宋时泉州港同阿拉伯世界的贸易尤为频繁、昌盛。后来由于来经商者留居的穆斯林日益增多,为保持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在城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侨居的穆斯林创建了涂门街的“圣友寺”(即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净寺)等伊斯兰教场所,在南门一带还有穆斯林商贾聚居的“蕃坊”,侨居的商贾被称“蕃客”,或被称为“南蕃回回”,构成泉州城区的一个独特的居住“坊”区。元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空前发展,大批穆斯林商贾、工匠、宗教职业者接踵而来泉州,这是最大规模的穆斯林进入中国。然后再加上此前进入的穆斯林及其后裔,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中国民族的一部分而被称为“回族”人,该民族以信仰伊斯兰教为特征。元代,在泉州的外商“数以万计”,是泉州伊斯兰教鼎盛时代,城内和城郊建有清真寺七座,除了有“圣友寺”以外,还有“也门教寺”、“穆罕默德寺”等伊斯兰教场所,以作这些穆斯林商贾们礼拜和社交活动,并出现了“回半城”、“蒲半街”的盛况。

泉州基督教。基督教在唐代贞观九年第一次传入中国,中国称之为“景教”或“秦教”,属于聂斯脱里派。唐会昌五年,唐武宗禁佛灭教,景教也不能幸免,北宋时景教在内地已不复存在。元朝时聂派第二次传入中国,同时另一教派方济各派也传入中国,1294 年罗马教皇特派孟德哥维奴到北京做方济各派的总主教,孟德哥维奴派了3 名意大利人来泉州做方济各派主教。目前,泉州发现的基督教碑刻属于两种不同的教派,大致都是元代的,元代以前的只发现一块。明万历十年,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意大利耶苏会教士艾儒略,在福建活动25年,足迹遍及南平、建鸥、福州、泉州等地。明末,基督教在泉州建立了13座教堂。清朝雍正五年,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马尔蒂尼(卫匡国)、西班牙天主教士塞拉莫雅都到泉州进行传教活动。目前,泉州共有基督教堂120多座,天主教堂2座。

2 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的市场定位与目标选择

2.1 塑造整体形象,做好市场定位,明确营销方向

泉州市号称“世界宗教博物馆”,其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很少有城市能与之媲美。为了使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并使之具备特色和魅力,必须借助政府的导向作用,为泉州市的宗教旅游树立起自己的市场形象,可以以佛教为主相继推出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形成众星拱月的宗教文化形象。

2.2 选择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泉州的宗教旅游资源

篇6

关键词:泉州;宗教旅游;营销策略

1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佛教。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泉州道教。西晋太康三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该地最早的道教宫观,称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这是泉州道教历史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位于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因为主祀关帝,附祀岳王而得名。泉州的东凤山下,有东岳行宫;万岁山下有真武庙;著名的老君岩在清源山下;泉州城内还有天后宫、龙宫庙、净真观等。可见,泉州的道观散布很广,信奉者不在少数。

道教对泉州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影响。神佛造像、庙宇的出现使泉州雕塑、建筑出现新的气象。明代道士董伯华所绘的“风、云、雷、雨”4幅道教神像,即被称为“四顾眼”的珍品,是古代泉州道教艺术的代表作。

此外,元妙观、东岳行宫的主殿建筑形式,都采用重檐歇山顶建筑,整体美观稳重,内部空间廓大。元妙观、东岳行宫、府城隍庙和法石真武庙的山门,都采用牌坊体建筑,且多为三开间庙门,气派恢宏,十分壮观,是闽南地区的典型古建筑群。

泉州摩尼教。作为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晋江草庵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遗址。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草庵位于泉州晋江罗山镇苏内村,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为全国现存的最完整的摩尼教遗迹。草庵寺建在一高台上,后依巨石作壁。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雕像,雕刻于公元1339年。光佛高1.52米,宽0.83米。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辉绿色,手部呈粉红色,服饰呈灰白色,天造地设。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着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世称“摩尼光佛”。草庵的摩尼光佛和摩尼教寺庙都是世界惟一仅存的。宋元时期,泉州的摩尼教活动比较公开,也非常活跃。据悉,摩尼教传入我国时又称“明教”。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公元694年传入中国。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于是遣散教众,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而草庵得以幸存,至今仍是个谜。

泉州伊斯兰教。宋时泉州港同阿拉伯世界的贸易尤为频繁、昌盛。后来由于来经商者留居的穆斯林日益增多,为保持其和生活习惯,在城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侨居的穆斯林创建了涂门街的“圣友寺”(即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净寺)等伊斯兰教场所,在南门一带还有穆斯林商贾聚居的“蕃坊”,侨居的商贾被称“蕃客”,或被称为“南蕃回回”,构成泉州城区的一个独特的居住“坊”区。元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空前发展,大批穆斯林商贾、工匠、宗教职业者接踵而来泉州,这是最大规模的穆斯林进入中国。然后再加上此前进入的穆斯林及其后裔,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中国民族的一部分而被称为“回族”人,该民族以信仰伊斯兰教为特征。元代,在泉州的外商“数以万计”,是泉州伊斯兰教鼎盛时代,城内和城郊建有清真寺七座,除了有“圣友寺”以外,还有“也门教寺”、“寺”等伊斯兰教场所,以作这些穆斯林商贾们礼拜和社交活动,并出现了“回半城”、“蒲半街”的盛况。

泉州基督教。基督教在唐代贞观九年第一次传入中国,中国称之为“景教”或“秦教”,属于聂斯脱里派。唐会昌五年,唐武宗禁佛灭教,景教也不能幸免,北宋时景教在内地已不复存在。元朝时聂派第二次传入中国,同时另一教派方济各派也传入中国,1294年罗马教皇特派孟德哥维奴到北京做方济各派的总主教,孟德哥维奴派了3名意大利人来泉州做方济各派主教。目前,泉州发现的基督教碑刻属于两种不同的教派,大致都是元代的,元代以前的只发现一块。明万历十年,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意大利耶苏会教士艾儒略,在福建活动25年,足迹遍及南平、建鸥、福州、泉州等地。明末,基督教在泉州建立了13座教堂。清朝雍正五年,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马尔蒂尼(卫匡国)、西班牙天主教士塞拉莫雅都到泉州进行传教活动。目前,泉州共有基督教堂120多座,天主教堂2座。

2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的市场定位与目标选择

2.1塑造整体形象,做好市场定位,明确营销方向

泉州市号称“世界宗教博物馆”,其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很少有城市能与之媲美。为了使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并使之具备特色和魅力,必须借助政府的导向作用,为泉州市的宗教旅游树立起自己的市场形象,可以以佛教为主相继推出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形成众星拱月的宗教文化形象。

2.2选择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泉州的宗教旅游资源

定期在泉州、厦门、漳州等周边地区进行宗教旅游促销活动,并辐射到福州,甚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行重点推介。与厦漳泉三角州区域城市进行广泛合作,实行资源整合、景区互动。多举行相关的学术会议,让中外学者对泉州地区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验。还可以邀请厦门南普陀佛学院的历届校友来泉考察,开坛讲经,因为他们中很多人现在担任海内外名山大刹的方丈,名声远扬,对客源市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沟通,大量的台湾游客涌入内地,使旅游市场中的台湾客源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宗教旅游尤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泉州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之一,台湾的与大陆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神缘”的影响很大。自然,泉州也有一些台湾同胞顶礼膜拜的神明及祖庭。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泉州安海龙山寺。据统计,目前台湾约有400多座龙山寺,数量很多且规模宏大,但最早的龙山寺是建于明代,而泉州的龙山寺却建于隋朝,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造于东汉,即佛教初传中国之时,所以泉州的龙山寺作为台湾龙山寺的鼻祖,早就驰誉海峡彼岸,为台湾的信徒们所深深仰慕了。发挥泉州这一宗教资源的吸引力,活跃两岸的宗教文化旅游活动,龙山寺在这方面的意义比起湄洲妈祖庙来说毫不逊色。况且泉州的妈祖庙(即天后宫)名气也不小,是古代中外航海者出海前求神佑护和祈风之地,尽可仿照湄洲妈祖庙,充分发挥“温陵妈祖”在台湾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开拓台湾的客源市场,对于泉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有600多万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1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国。这些华侨华人的大部分也同闽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在充分做好第一、二代华人回乡朝圣工作的基础之上,同时针对第三、四代乡土观念不那么强烈的特点,下大力气宣传促销,吸引他们回来游一游。

3泉州宗教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3.1产品策略

(1)积极扩展产品组合。

宗教旅游的精髓是宗教法事活动与传统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目前泉州宗教旅游产品过于倚重宗教朝拜与法事活动参与类,产品组合宽度有限。宗教朝拜与法事活动参与类产品也主要局限在消灾、解厄、祈福、敬神,对宗教传统文化和风俗挖掘不深,产品组合深度不够。可以通过把宗教文化的沉寂用更为丰富的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吸引旅游者。比如开展春节庙会,佛法讲解等。

(2)整合宗教旅游线路。

在宗教旅游线路开发上突出宗教色彩,并注意与风景名胜组合设计,可以将泉州这些宗教旅游资源组合成以下旅游专线: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喇嘛教三世佛造像一日游;安溪清水岩一日游;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清源山——天后宫一日游;清净寺——灵山圣墓——穆斯林后裔村穆斯林风情一日游等。同时也可针对无的人士开辟“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系列旅游产品,以“佛教精品”为主线,参观泉州五大教,游览泉州胜茂。

(3)旅游纪念品精品化。

台湾大甲妈祖的魅力无远弗届,台湾商人利用大甲妈祖南下绕境进香期间,推出与妈祖有关的吊饰、衣物及用品,全都大卖,其中吊饰最受欢迎,常卖到缺货。因此,泉州宗教旅游也可以推出与宗教有关的纪念品,如妈祖公仔、纪念衫等,将旅游纪念品精美化、时尚化。可以是参加宗教法事活动只送不卖、也可以是量贩出售等以吸引更多的参观游览者,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3.2渠道策略

现阶段泉州宗教旅游还是应以直接渠道为主,间接渠道为辅。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效益后可转换为间接渠道,借助旅行社所设计的旅游线路,招来旅游者。

3.3促销策略

面向城市周末、节假日休闲游客市场的宗教旅游产品由于其客源市场地域集中性很强,可以采取广告促销和人员推销双层推进的促销策略。在城市的主要市场干道悬挂路牌广告以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旅游者的关注;针对家庭短途出游计划决策者主要为妻子的特点,选择在女性观众数量多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在互联网的本城市主页上链接旅游推介开展网上宣传,在居民社区、大的购物场所、大型活动会场等地进行人员推销等。广告词应独具特色并深入人心,如“想到了就来拜拜”等。

对于依托风景名胜区的宗教旅游产品,则主要采取非人员促销形式。在所依托景区的出入口以及旅游集散地使用醒目的广告牌吸引游客的注意,引发游览兴趣;针对互联网受众群对广告厌烦的心理特点,在综合网站上开展泉州宗教文化的知识传授。

参考文献

[1]林静.武汉市宗教旅游营销策略[J].中国商界,2008,(3).

[2]熊元斌,邹容.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浅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0).

篇7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充分享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丰富生活,注重对精神的追求和个性的显现。旅游作为能够满足人们高层次精神追求的重要途径,其个性化需求日益彰显。定制化旅游能满足各种小批量个性化旅游需求,它是从大众旅游发展起来,通过电子商务等信息管理技术,为旅游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

一.定制化旅游营销内涵

定制化旅游营销国外对其研究较为深入,而国内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将定制化营销应用于旅游行业的更是少见。目前沿用较多的对定制化旅游营销的概念是:旅游企业将旅游市场细分到极限程度,把每一位旅游者细分为一个潜在的旅游市场,并根据每一位旅游者的个性化要求,单独规划、设计、提供旅游服务并兼顾游后信息反馈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

定制化旅游营销提升了旅游者的参与程度,如图所示将旅游市场细分到了极限,即每一位旅游者都是一个潜在的旅游市场,而这一繁琐的工作则可通过电子商务将其简化,从而实现定制的有效性。

二.电子商务对定制化旅游营销作用

(一)电子商务改变了定制营销时空概念

就时间上来看,旅游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对旅游需求的实时响应,为顾客提供24小时不间断信息实时互换,随时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就空间上来看,电子商务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消除了地理上的局限,旅游者无论在任何位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即可享受到旅游企业的个性化服务。而正是这一优势使得旅游企业定制化营销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二)电子商务降低了定制化营销的营销成本

电子商务降低了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双方获取信息的费用,双方进行交易的过程,也是信息获取和互换的过程,通过电子商务双方可以低成本的进行沟通和信息的互换;电子商务降低了旅游企业搜集与传播信息的成本,旅游企业为更好的开展自身业务,必将搜集传播各类信息,电子商务提供了更佳的平台,提升了信息的通达性,保证了传递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性。

(三)电子商务帮助实现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双赢模式

电子商务帮助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构建了“一对一”的信息沟通桥梁,使旅游企业为旅游者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成为可能。旅游者通过电子商务可以获取旅游企业为其提供的更为直观的旅游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可视听的、可查询的、可实时更新的;旅游企业在与旅游者良好沟通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量身打造的旅游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旅游需求和被重视的心理好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电子商务应用于定制化旅游营销存在困难分析

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定制化旅游营销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模式,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而主要问题集中于目前定制旅游的运作过程之中。定制旅游服务的运作过程通过图2表示。

(一)旅游客户信息收集和隐私保护

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需要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旅游客户信息的搜集和隐私保护对于旅游企业来讲是个严峻的挑战。首先,对于旅游企业来讲搜集客户信息资料是旅游定制营销实施的首要问题。除了经常使用的市场调研等传统途径外,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有效的旅游客户数据库,实时跟踪旅游客户旅游需求的发展变化,为其量身定制旅游服务;其次,通过有效手段搜集到的客户信息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个人隐私,如何将客户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好则需要旅游企业配备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开发个性化旅游服务产品

在设计旅游产品方面,目前旅游行业提供的旅游产品服务很容易被效仿,极大的打击了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极性。在实际旅游过程中,旅游产品设计往往与旅游景区和地接社操作不符,对地接导游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有效沟通,从而导致设计的旅游产品服务难以高质量完成,失去了定制旅游的意义。

(三)定制化旅游营销成本控制

定制化旅游营销要求将旅游市场细分到极限,即一人一市场,“一对一服务”,旅游产品要多品种,小批量,这样虽满足了旅游者个性化要求,但无疑增加了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成本,同时旅游者分散化的旅游交通、食宿、景区,降低了旅行社与其他旅游相关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也意味着旅游产品成本的增加。定制化旅游营销只有在旅游产品价格没有增加或稍有增加,而旅游者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

四.实施定制化旅游营销策略

(一)旅游企业提升网络技术水平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由此派生出新的交易模式和消费习惯。目前旅游企业仍多数采用门市销售的方式,市场分散,无法充分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而通过网络明确需求,并迅速的予以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网络技术水平,完善发展软硬件环境。旅游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优化网络交易安全。网络交易安全和旅游者隐私保护是旅游企业开展定制化营销的基础。旅游企业不断完善加密、认证等技术措施来保证交易的安全进行;同时旅游行业也应注重强化商业信用机制、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其次,构建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旅行社通过电子商务开展定制化营销,注重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同时优化B2B和B2C两种模式。其中,B2B模式是由旅游行业各供应商合作构建的交易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了交易流程和费用;B2C模式则是由旅游企业面向旅游者提供在线旅游服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旅游者可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等单项旅游产品或任意组合产品的预定与购买,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营销活动,达到提升品牌形象、信息、满足旅游者差异化需求等目的。

(二)定制系统资源共享与元素的模块化

定制系统的不断螺旋上升需要定制系统内各旅游企业资源充分共享。旅游活动开展涉及众多环节,单独凭借旅行社的力量是无法获得全部优势。因此,旅行社必须联合其他旅游企业,整合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业链,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才能实现旅游企业与定制化营销共同发展和提高,从而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旅游产品。

定制化旅游营销是由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由旅行社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要实现定制生产要以旅游元素模块化为基础,即旅行社将不同旅游元素设计为不同模块,让游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自由组合,使游客充分享受参与产品设计的过程。

(三)旅游企业注重顾客管理

篇8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差异化营销; 西江千户苗寨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08-02

1引言

生态旅游以保护为开发前提,目的是不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在合理的开发下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为保护提供资金。生态旅游非常依赖周围的环境,其资源具有脆弱性,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尤其注重该地区资源特色的维护。在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开发上要注重其差异化的特点,重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价值定位,实施差异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打造特有的苗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保证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2.1西江千户苗寨概况

西江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东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西江村共有农户1288户,人口5405人,苗族占99.5%,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被誉为“千户苗寨”。寨内木质吊脚楼群依山而建,独具特色,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银饰种类多,工艺精细。苗族服饰由妇女自行织、染、裁剪、绣而成,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儿女能歌善舞,古歌、飞歌、情歌、酒歌等;铜鼓舞、木鼓舞、芦笙舞等极具观赏价值。苗族节日丰富多彩,最为有名的是爬坡节、吃新节、鼓藏(苗年)节。苗族同胞热情好客,常以酒示敬,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等是较有名的礼仪。苗寨还有水稻、玉米、红薯、洋芋、大麦、小麦、大豆、小米等粮食作物。苗家酸汤、腌肉、腌鱼、魔芋、折耳根、辣椒、韭菜根、香禾、香菇、竹荪、竹笋、蘑芋、木耳、薇菜、蕨菜、银球茶、清明茶以及珍贵药材等特色产品,极具开发价值。

2.2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苗寨旅游人数在2000年不过2000多人,之后几年游人虽有所增长,但增幅缓慢。2008年“一会一展一节”在苗寨隆重召开之后,政府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宣传,使西江成为全州、全省的旅游亮点。2008年西江全年共接待游客数量攀升至77.2万人次。目前西江日接待游客量平均2700人次,年收入为2.17亿元。

但是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1)目前省内游客占52%,省外游客占40%,入境游客为8%。[1]境外游客比例较低,反映了西江旅游营销在目标市场、营销方式、营销策略等的投入不足或投入结构不合理。2)旅游基础设施落后。逢重大节庆活动时,景区住宿、餐饮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集中拥入。3)旅游产品不够丰富,缺乏参与性强、文化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4)苗族文化逐渐商业化。每日的歌舞表演,逐渐失去苗族原生态的韵味;商业一条街太多外来商品;不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失去苗寨原有的古朴风貌。

3西江千户苗寨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3.1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目标市场细分

西江游客结构主要分为省内游客、省外游客和境外游客。境外游客旅游西江的主要目的是感受、体验与考察西江千户苗寨独特苗族文化。他们希望看到西江苗寨的苗族文化真品,体验真实的苗族民俗文化。省外游客希望感受到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黔东南适宜的气候,领略苗寨洁净的自然生态环境,多数属于中上层收入和较高文化社会阶层。省内游客希望回归大自然,多数以家庭、朋友团为单位,观光领略乡村风光,体验田园生活。

结合西江的旅游资源和现状,可将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市场描述为以下细分市场:境外游客民族文化人文旅游;省外游客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旅游;省内游客休闲度假旅游;民族纪念品购物游。

3.2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针对这些目标市场,西江千户苗寨可以在产品、品牌、促销几个方面实现生态旅游的差异化营销。

3.2.1 产品差异化策略

加强苗族传统工艺品的开发设计,注重实用性与民族特色的结合,还要避免与其它景区的产品相似。根据旅游区的资源特色以及目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可设计以下的产品项目。

(1)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这类产品可以和现有观光旅游产品联合设计推出,使人文与自然紧密结合,让游客能够充分感受、体验、参与并留恋苗族文化。如芦笙节、苗年节、鼓藏节、吃新节等苗族节日旅游;住进苗家,学跳芦笙舞,品尝苗族特色餐,长桌饭、欣赏苗族歌舞表演等生活体验游。

(2)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针对省内及黔东南州本地游客,游客住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苗族吊脚楼里,享受苗族的绿色食物,感受苗族特有的生活习惯。可以开发不同季节的旅游产品,如农家种植体验和夏季休闲度假旅游等。

(3)专项性生态旅游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针对特殊群体,对西江千户苗寨有着特殊感情,发自内心的热爱苗族文化的群体。如:苗族风俗摄影长廊、生态科普教育、建筑考察、文化艺术考察之旅等。

(4)地方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如银饰、刺绣、蜡染、根雕、手工编制品等手工艺品;当地土特产等绿色食品。

3.2.2 品牌差异化策略

所谓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特性,也是一种经济模式和经营模式,还具有识别、促销、增值和控制等功能。[2]旅游产品可以被仿制,但是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

(1)品牌形象。贵州省、黔东南州两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经规划设计部门精心规划,提出了“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主题,已经产生较好的市场效应,能体现西江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

(2)品牌标志。政府应向民间征集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标志、生态旅游主题歌曲,在本寨推选出旅游形象大使,以便对外界宣传和推广西江生态旅游。

3.2.3 促销差异化策略

旅游促销的方式主要是对目标市场旅游者及旅游中问商提供信息,突出旅游景区的特色,扩大市场需求,从而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

(1)广告促销。制作详细介绍西江生态旅游景区的宣传手册、光盘;利用广播、电视频道播放旅游广告和宣传片;在大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设立广告牌或电子广告牌进行宣传;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在雷山县政府网站或黔东南旅游网站设立独立网页,并将其链接到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

(2)公共关系促销。争取承办好突出西江民族文化的节事活动,黔东南地区的大型节庆或主题活动;与主要目标市场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单位等联合,成立诸如生态教育、商务会议等活动的基地。

(3)人员推销。培训销售人员,包括职业素养、旅游知识、销售技巧等;销售人员向可能组织团体旅游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学校及各种团体协会等进行上门推销;派销售人员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和区域的旅游交易会、展览会以及博览会进行促销推广。

(4)销售促进。实行淡季优惠,团购优惠,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教师、学生)优惠等促销方法;对输送生态游客数量多的生态旅游组织、旅行社及旅游网站提供优惠或奖励;对销售人员进行销售业务竞赛,并提供激励奖金。

4 策略的实施

西江千户苗寨生态旅游还在起步阶段,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规模小,旅游商品不够丰富,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状态,体验旅游项目少。因此笔者提出几点实施建议:

4.1 政府主导生态旅游的目标要明确

政府要本着生态旅游的理念,避免为了扩大营业性场所而对民居进行大面积拆迁;划分出经营性场所,以苗寨风格而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经营性场所不宜太大,以免破坏苗寨生态旅游形象;发展当地农业经济,使景区农业和生态旅游紧密联系;尽快建立生态旅游宣传手册,制定实施生态旅游的详细计划,引导苗寨从观光旅游转向生态旅游。

4.2 提升西江千户苗寨整体形象

加快苗寨旅游品牌标志等的确定,树立生态旅游形象;加强苗寨居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宣传生态旅游发展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居民环境意识、卫生观念、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苗寨居民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居民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主观意识,只有民族的和传统的文化才是西江生态旅游的长存之源。

参考文献:

篇9

一、资源基础观与旅游营销策略理论

企业资源基础观最初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Chamberlain 与Robinson 在分析不完全竞争原因时的有关论述。Penrose 将其进行了一般化,并用以解释企业差异,而Wernerfeld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根源于企业特殊的资源,这种特殊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租金,他第一次正式提出“资源基础观”。旅游业就是一个旅游资源的集合,各地区的旅游企业竞争主要是来源于资源的差异。通过开发旅游资源,让旅游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重新组合,使其资源转变为现实价值,丰富的资源成为旅游业企业发展的基础。

区域旅游营销策略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旅游相关组织从旅游者需求出发,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旅游市场做出计划与谋略,通过综合协调,发挥协同作用和互补作用,达到本区域旅游资源能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

二、基于资源基础观的旅游营销模式

基于资源基础观构造了“资源――营销――绩效”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表达了旅游业各企业竞争力差异是由资源决定的,而优质的资源是企业营销策划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前提。正确的营销策划,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绩效,而绩效提高的企业为获得更好的的效益,会加大资源开发的力度。这样,资源、营销和绩效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三者相互影响。

(一)旅游资源

旅游业主要的资源包括:旅游人文自然资源、旅游品牌资源、旅游服务和人才资源、旅游交通资源、旅游商品资源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组合旅游的主要资源,以客户整合法,通过建立旅游者的价值核心,整合企业各环节资源的整合营销模式。优质的资源是企业营销策划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前提。

基于资源基础观,通过正确的营销策略,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本地区经济实力。

1、孝感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孝感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现有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塞堡,还有许多古景观。孝感也是现代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境内红色资源丰富。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就有50名,其中孝感市大悟县是开国大将徐海东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

孝感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山水资源丰富,有景色宜人、怪石林立的双峰山,有千年古银杏群落,有湖水明澈如镜的观音湖、龙潭湖、龙赛湖,有荷花飘香的“汉江明珠”翥夂,有全国五大高温温泉之一的汤池温泉,还有百兆山,桃花崖,玉女泉,等旅游资源。

2、旅游品牌资源

孝感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在这片大地上出现过董永、孟宗、黄香三大孝子,这让孝感成为了中华孝文化的品牌,是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孝文化名城。

3、旅游服务和人才资源

孝感市距离武汉市近,又拥有孝感学院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等院校,拥有充裕的人才资源。孝感各旅行社要完善和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旅行社的宣传,使游客更好的关注,完善内部财会制度,提高旅游导游的服务质量。

4、旅游交通和商品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旅游交通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着越来越大的比例,在某些地区,旅游交通成为交通运输中的主要部分。没有现代旅游交通就没有现代旅游业,交通运载能力是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旅游地快速的发展。

(二)营销策略

正确的营销策划,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绩效。营销是企业的重要经营活动,也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的根本手段,绩效的提高是营销策划的根本目的。营销策化包括:产品营销策划、战略品牌营销策划、旅游服务策划、价格机制营销策划、促销策划、渠道营销策划、形象营销策划等,各企业正式通过这一系列的营销策划,逐渐构成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体系,提高企业的绩效。

各企业应努力尝试以营销中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以旅游形象策划及宣传--旅游服务业策划--旅游产品策略为核心,发挥旅游人文自然资源、旅游品牌资源、旅游服务资源、旅游人才资源、旅游交通资源、旅游商品资源的最大效益。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无论是旅游地美景,旅游的服务,还是旅游产品,都是要靠形象的传播,使旅游需求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确定旅游的活动。“形象”促进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向往,各旅游企业竞争都非常重视,广告效益,明星效应等吸引游客的策略层出不穷。

旅游服务是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服务的时代,社会经济形态越是高级化,服务的含量与程度越高,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而旅游业中各企业的服务含量与程度的高低决定其发展的走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张,配套程度不断改善,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形式下,各企业要认识服务经济的真谛,加强旅游服务的探索,指导旅游企业的实践,在激烈的旅游服务业占据有利地位。

(三)营销绩效

提高自身的绩效是每个企业进行营销策划的根本目的。企业获得好的绩效,为获得更好的的绩效,会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营销绩效包含了营销成绩和营销效益。营销成绩就是企业的业绩。目前孝感地区旅游业依然属于一种“弱、小、散、差”产业,各企业应加强与周边的武汉、黄冈等地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旅游先进企业的经验,吸取其发展过程中的教训,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促进孝感的旅游业各企业业绩的提高。营销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企业通过营销,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效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各企业应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和客源互送的格局,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

三、提高区域旅游业绩效的营销策略

(一)旅游形象策划及宣传

虽然孝感是中国的孝文化中心,但孝感这座城市知名度并不高。更不要说孝感的特产、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了。确立好的旅游形象是旅游业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树立好形象最重要的是宣传,宣传是旅游地和旅游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前者向后者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我们加大宣传推销力度,多途径宣传孝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和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开展营销宣传:孝感旅游景点及企业要在周边区域及本省的大力宣传;在大中城市、主要客源地城市的主要人流街道以及通向孝感市的国道两旁设置大型的旅游宣传广告;在旅游旺季时,在主要客源地的电视台、报刊,特别是旅游报刊,强力宣传孝感的美景文化;组织文化名人来本地采风观光,举办孝文化专题研讨会;大力开发孝感的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策划,宣传董永七仙女等知名人物的大型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在外国有影响的旅游报刊杂志宣传孝感文化及本地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通过这一系列宣传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孝感,走进孝感,带动孝感的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服务的提高和改善

1.住宿餐饮服务

目前孝感虽然有星级宾馆23家,但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仍然还有一定差距。饭店宾馆的发展水平是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与文明程度的标志。它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基地,同时饭店宾馆的发展能创造旅游收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对游客来说,吃住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酒店的客源以湖北本地人为主,其经营重点也放在商务活动方面。

2.旅行社及导游服务

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与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并称为旅游业三大支柱。旅行社是和饭店、交通和游览对象物共同为人们旅行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是重要的旅游中间商。导游,就是一个景点的代表,也是一个旅游省窗口,更是旅行社的门面,只有合格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孝感市现有旅行社2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3万人。但真正的旅游人才却十分缺少。孝感的部分旅游景点导游讲解服务不全面,服务质量差。旅行社的服务业不全面,与发达城市服务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孝感的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较少,旅游社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这些都制约着孝感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交通服务

孝感市区位优越,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业发达。孝感距武汉仅6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2公里,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是武汉“1+8”城市圈中距离武汉最近的中等城市。京广、汉渝、武荆、汉丹4条铁路,京珠、汉十、沪蓉3条高速公路,107、316两条国道贯穿全境。孝感市境内公里路体系也不断完善,例如境内的双峰山风景区针对孝感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开通了孝感至双峰山的旅游专线等。但同时城区一些路段老化以及道路过窄经常引发的旅游旺季时期出现的交通拥挤等情况,需对部分城区路面进行了系统改造和升级,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完善孝感的交通体系。

4.娱乐购物服务

娱乐和购物是旅游必不可少的,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服务要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娱乐性、参与性。我国许多地方旅游服务成为了一种品牌,如西安的唐乐宫、北京的梨园剧场等。而购物有时会成为旅游的吸引物,如香港,世界上著名的购物天堂。

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孝感吸引游客的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和文化型旅游,享受型却较少。这与孝感市当地的旅游资源有关。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70%,游览购物仅占30%,孝感市的旅游整体消费水平较低,各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努力打造自己的娱乐品牌,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娱乐购物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三)旅游产品组合

新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长存生存的条件,旅游商品的创新更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孝感的市场上,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少且单调,缺乏创新,这显然无法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处于有力位置,各企业应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吸取其他成功品牌产品的优点,勇于创新。

旅游产品的定价具有灵活性,有关企业主要根据市场变化状况,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产品的销售的时机以及消费者能够接受价格的水平,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作为订价的主要依据。目前孝感市场上部分旅游产品定价并不合理,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另外,各企业应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游客,设计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确定高、中、低档价格组合,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需求。适当的产品价格有利于扩大消费,对政府和居民收入有拉动作用。

据统计孝感2008年GDP为116.5亿元,其中旅游创汇587.5万美元,旅游商品创汇152.8万美元。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变得重要。

四、总结

孝感市旅游资源的优越特性决定了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作为湖北省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金项目建设投入的增长,交通系统和景点景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孝感正在发展自身特色,逐步完善和丰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环节,使形成集旅游、购物、娱乐、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出现后来居上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苏d.孝感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初探,[J],孝感学院学报,2001,21(5).

[2]胡恒、易文涛.湖北省孝感市孝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思考,[J],科技创业,2007(2).

篇10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特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80-03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强,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局发展迅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纷纷依托各个学科办起了旅游管理专业。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虽然依托的学科不同,但是培养的目标却大体相同,比较宽泛,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毕业生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的情况出现。财经类院校是诸多开办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根据自身教育资源的特点,避开其他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心,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人才培养道路,为社会培养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旅游专业人才。

一、财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培养基于“四种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旅游业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培养什么人是高校办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人才类型的划分及标准,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比较认可的分法是将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划分为学术型(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即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从一般研究人员到中科院院士都属于这类人才;应用型人才即应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谋取利益的人才,从一般技术员、工程师到工程院院士都属于这类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高等教育优化发展结构时也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服务领域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服务业,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产业特质,培养产业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才能落到实处。服务业要求从业者在职业素养上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在技能上要求实践性和操作性,在管理上要以人为本。对旅游者来说,旅游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对旅游从业者来说,旅游就是要从游客出发,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体验的过程。由此,旅游业的特质决定了旅游专业具有高度的应用性而非学术性,要求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不论是在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其产业性质是不变的,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更要有实战技能。产业发展需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高等旅游本科教育中,许多高校没有把握好旅游业的产业特质,办学中过多地注重学科知识的体系性、逻辑性,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产业需求相脱节,教学方式未与实践紧密结合,导致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就业率和高流失率的情况出现。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旅游业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外语能力为导向。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现特色,必须在培养方向上有所导向,这个导向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以及依托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优势及办学优势进行思考。结合广西财经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外语能力为导向。

1.实践能力是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学术型人才是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谋取利益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就是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所学能所用。突出实践,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实践需要去掌握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从事实践活动。旅游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旅游业是服务业,服务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更要有实战技能。旅游管理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解决旅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注重操作是实践能力的关键。

2.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是财经类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截至2011年,全国已经有505所普通高校开设了旅游管理的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到了14万。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有综合性大学、林业院校、师范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等,类型多样。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充分发挥财经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财经类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经济管理类学科是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经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是经济管理类院校学生的十分重要且突出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使其成为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旅游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中高级管理人才应该成为财经类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3.外语能力是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涉外性,外语能力是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物资、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各地区的旅游业日益融合成整体,旅游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必然引发的效应之一,无论是在覆盖范围、时间跨度还是经济、文化内涵上都在不断拓展与深化。旅游行业的国际化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握扎实过硬的外语应用能力。因此,外语应用能力应该成为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

二、基于“四种能力”导向的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财经教学为特色,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目标。财经类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着财经类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旅游业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已经成为许多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共识。应用型人才,即应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谋取利益的人才,强调教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用型人才也有层次之分:一是技能型人才,即在旅游业一线从事实际操作活动的人才;二是技术型人才,指从事旅游业的管理、策划工作人才;三是工程型人才,即把旅游管理学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专科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侧重于后两种,而财经类本科院校的优势学科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经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是经济管理类院校学生的十分重要且突出的能力。因此,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应侧重于培养旅游管理技术型人才。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旅游行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旅游企业服务、管理流程,旅游营销、策划能力突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外语能力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应在参照上述规定的前提下,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外语能力为导向。一是重视实践课程和实践教育,提高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课程体系结构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模块,理论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专业,要贯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所占总学分的比例在20%左右。二是在理论课程中突出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外语能力为导向。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应主要包括管理类、经济类学、旅游学类学科。其中,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应为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等。经济学是管理的基础,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也应作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主要指旅游学类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外语、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旅游学基础课程。此外,专业主干课还可根据各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的主要就业方向设置专业主干课程,酒店管理方向可开设酒店管理概论,旅游管理方向可开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管理方向可开设旅游资源与开发。三是选修课主要根据旅游业的需求方向开设课程,让学生以特定的方向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学习并熟悉岗位要求和掌握相应技能。同时,还可根据财经类学校的师资力量开设相应课程,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如会展策划、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电子商务等。

(三)以认知实习、教学实验、专业实习为三个系统,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建立认知实习系统。在第一个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安排若干个学时,教师可结合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旅游线路及线路上的一些景区景点、饭店、导游过程等,通过参观、与旅游从业人员交流、实地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旅游行业的构成要素、管理环节、工作内容等,提高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二是建立教学实验系统。教学实验一般在实验室进行,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实验室可以根据就业方向分别设置饭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等。在第二、第三学年根据专业课程学习,在不同的实验室中通过开设不同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不同岗位的基本流程、基本技能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建立专业实习系统。主要由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组成,在第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或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组(下转第90页)(上接第81页)织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可以按学生的就业方向设不同的实习模块,如饭店实习、旅行社实习、旅游景区实习等。由企业给学生安排岗位,实习时间为3至6个月,通过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四是实践教学应注重把实践教学与取得旅游业的各种从业资格证结合起来,如导游证、全国计算机技术等级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一专多能、一人多证”,促使其向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方向发展。

(四)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其岗位技能的重要途径,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在专业学习之余,要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讲座、学术科研活动及各种学科竞赛和专业竞赛等活动,成立旅游协会等学生团体,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建议探索以“211”行动为载体和平台增强学生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211”行动,是指在一个学年中,开展“两个比赛”,即模拟导游比赛、旅游营销策划比赛等;组织好“一个节庆”,即旅游文化系列活动,重点向全校介绍旅游文化;举办“一个学术节”,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年度的某个月份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1]陶金国.财经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0(4)

[2]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3]熊婧,刘华梅,高萍.关于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2(9)

[4]陈才.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3(7)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2013GJA2242013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