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案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际沟通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际沟通案例

篇1

关键词: 《人际沟通》实践教学 成长档案袋 学生评价

《人际沟通》作为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类课程,与以往同类课程相比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淡化了纯理论的讲解,增加了“实践活动”模块,并与理论知识相呼应,意在使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通过实践理解理论”。针对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不能只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态度、合作交流的能力、对问题的认识程度、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这些问题很难用一个量化的分数去衡量,而需要一个过程的判断和一些定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就是记录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进步和成长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成长档案袋的概念

成长档案袋(Portfolio)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1]。

二、成长档案袋在学生评价中的优势

(一)教学评价中应用成长档案袋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展现能够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特点与水平的教学与指导。

(二)建立成长档案袋可以把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欢或最重要的作品进行收集,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三)成长档案袋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这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成长档案袋积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关各种数据与信息,可促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成长档案袋在《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建立

(一)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建立目的。

成长档案袋的类型有很多,就《人际沟通》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而言,我们侧重过程型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和应用,起名为“我和我的团队一起成长”成长档案袋。建立的目的是为学生和其团队的成长与发展“积累”信息与证据,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或进步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及时掌握学习进展的状况;描述与判断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经历进行思考、反思和评估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思考与评估,促进学生对实践活动中自身言行的认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同伴的帮助、教师的引导,确立未来的改进要点,达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

(二)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主要内容。

1.成长档案之一。体现学生特点的“学生个人情况表”。内容含学生对自己的一般情况、兴趣、言语、交往、沟通方面的自我评价,对于自己学习本专业的愿望或设想学习《人际沟通》课程的愿望或要求,等等,目的是让学生简单评价自身的交往沟通能力与学习本课程的愿望,以了解学生对人际沟通知识学习的认识。

2.成长档案之二。个人成长与发展反思、评价表与团队成长各阶段记录单。《人际沟通》实践教学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以团队(学生小组)成长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九项工作(学习)任务,将九项工作(学习)任务又连缀成团队成长过程:团队成立团队成长团队成熟团队发展,以个人成长带动团队成长、团队成长促进个人发展,以帮助学生通过真实的护理实例和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人际沟通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每项工作(学习)任务活动后,要求学生完成个人成长与发展反思、评价表,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策略、活动过程、活动中的表现与不足、今后需要努力与改进的方面进行自身反思与评价,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和活动后以反思的形式来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足和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在每个成长阶段(几个活动)后,小组成员一起针对团队的收获与成果、教训、下一阶段团队发展的计划等作详细的阐述,让每位小组成员在参与中分享团队成长的喜悦、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以记录团队的成长过程。

3.成长档案之三。主要作品展示(各项实践活动原始记录,小组协作学习的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编写的脚本,个人演讲稿,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活动的录像、相关活动图片,课外阅读的刊物与书籍封面图和笔记、体会,等等)。

4.成长档案之四。学习课程的总结、今后要努力的目标和计划。

5.评价评估表。针对成长档案袋的评价表,以及各种活动过程和活动因素评价量表。

(三)对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评价

建立档案袋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学生和其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的信息与资料,反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或进步过程,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经历进行思考、反思和评估的意识,并通过自身、同伴、教师的努力、帮助与引导,确立未来的改进要点,以达到进步的目的。因此,对档案袋的评价并不是要有一个“对与错”的量化评分标准,我们通过设计“我和我的团队一起成长”成长档案袋评价表,指导学生和小组团队按成长阶段分别来进行质性评价(表1)。

四、结语

成长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方法,其对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它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不足,如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的问题,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探讨、总结才能使其逐渐完善。《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成长档案袋的建立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在实施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探讨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49-001

Bonnie Weaver Duldt [1]将人际沟通定义为“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是两个或多个人在面对面的接触中不断地适应并不断了解对方的过程”。人际沟通包括很多的层面,1997年林菊英[2]等在中华护理全书中提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最主要的。通过沟通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效的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学会对326所医疗机构的调查中发现,有71%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造成的[3]。因此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最佳课程模式。本文就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进行阐述。

一、培养目标

虞献敏[4]在对护生沟通技能方面的目标管理中提出护生应该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素养,能够正确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等要求。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态度,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能与病人及家属建立和谐关系,通过沟通及时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二、培养方法

1.模拟医院真实环境,纠正护生的不良习惯

以往的护理实践课程中,学生在操作练习时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护生在操作过程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普遍[5],即便教师根据操作的类型设定了相应的护理的场景和护理对象,护生在练习时也通常是照搬教师课堂用语,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引导学生把模型人当作真正的病人,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护士的角色中去,真诚地与模型人进行交流。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建立模拟病房环境的实验室,这样更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护理工作氛围,转变学习观念。

2.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就能完成,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就要求护理学生也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使其学会主动的学习,有目的性的学习。该方法由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病例,通过设定特定的沟通对象和真实的沟通情境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按照护理程序确定病例中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最后对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

3.“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沟通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三位一体”(观众、演员、导演)的教学互动模式[7],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未参与表演者作为观众,教师作为导演,模拟真实的临床护理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而不要生搬硬套老师的语言,操作完毕由“观众”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是否准确,护理操作过程中是否随时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及病情变化,护理操作用语是否正确,护理评价是否有效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就改进的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对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并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价标准

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操作及各项专科实践操作的考核标准中,根据临床护理步骤,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分值的配比,加大护理评估、实施、评价这三个部分中学生沟通能力考核的分值,如按百分制进行分配,护生的仪表占5分,操作步骤占60分,人际沟通占30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占5分。强调在操作实施时对病人的关注,纠正“哑巴操作”、对“模型人”动作粗暴,及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的错误行为。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重视人际沟通,促进其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为病人提供全面的、适应多元文化需要的、整体的护理模式[8]。这种模式就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除了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对高职护理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将人际沟通作为护理学生职业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来进行培养,以便使护理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以后能较好的运用沟通的技巧,顺利开展护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基金项目: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10ZDZY02

参考文献:

[1]Paul Hersey,Bonnie Weaver Duldt.Situational leadership in Nursing[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8

[2]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刘虹.医疗纠纷困扰医院[N]健康报.2002-11-01(3)

[4]虞献敏,陈克芳.浅谈高护实习生沟通技能的目标管理[J]当代护士,2000(4):17

[5]李辉.浅谈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01-102.

[6]赵爱平.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教学改革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282

篇3

【关键词】 中职护生;人际沟通教学;主体地位

【中国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74-01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注重全面素质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也有了重大改变。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 学习不仅是把知识装进脑中, 更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思想"[1]。目前,在我校的《人际沟通》教学中,只是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进入实习时不能很好地和患者沟通,以致于被拒绝为患者做某些治疗或操作,从而影响实习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沟通障碍,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挫伤了学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中职护理人际沟通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改变学生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体现新世纪教育理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人际沟通教学中确立护生主体地位必要性的认识

1.1促进人类健康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水平、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也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而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不仅要满足病人生理上的需求,还要满足心理需求及社会状态的适应,这就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恰当的护理语言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康复,协调好护患关系,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护士必须掌握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使病人能够在接受治疗或者护理服务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配合医护人员。护理语言作为软技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职业技能。护患交流中,人际关系调控优劣将直接影响日常护理工作成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忽略人的存在,单纯地探讨疾病的诊疗,已经无法有效地为患者服务,也与现代护理观所持的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相悖。将《人际沟通》作为护理人员的必修课,提高护生人际沟通的素养,这是护理学发展的需要,是营造和谐统一的护患关系的需要,是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树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

1.2 提高护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有资料显示,医院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于人际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造成的[2]。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协会的调查也表明,当前49.5%的医疗纠纷是因为服务态度不好造成的。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环境,改善护患关系,尽可能的减少沟通障碍,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而,在学校期间加强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尤为重要。目前中等护理专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中招成绩不太理想的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招落榜生,学生起点普遍较低,整体素质相对较差,而社会对护士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因而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7年新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将"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作为中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将"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作为教育的必须要求[3],素质是能力体现的基础,由此更加显现出对护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而人际沟通能力是衡量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2 .人际沟通教学中确立护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2.1 确立课程指导思想 社区医学、护理专业教学目标都对人际沟通提出了明确要求。借鉴美国著名的人际沟通专家卡内基的成功经验,《人际沟通》课程的开设,为进一步探索并建立良好的职业性人际关系提供了便利。其要义在于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 ,全面推进人的现代化、社会化的综合素质进程。《人际沟通》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着重阐述人际沟通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训练。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实践中良好的沟通态度,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4] 。

2.2 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就是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任务主要激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树立为全体学习服务的思想。创设民主平等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观点、见解。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全体学生的高涨热情,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全书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掌握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3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人际沟通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满堂灌",取而代之"以学生为主"的"三位一体"(观众、演员、导演) 的教学互动模式,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代之以目的性、实践性很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引导式教学。特别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教师围绕主题备课,学生围绕此预习,课堂围绕此演练,期望达到创意无极限的目的――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在课堂上成了主动者。但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必须经受最严格的考验,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是始料但又不是所料的。

2.4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实践性是该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点。教学活动除理论讲授外,主要采取讨论、游戏、模拟、角色扮演、场景教学、见习等强化能力训练,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有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操作等。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直接观察能力训练和沟通实践等方式做出评价。教学地点不应局限于课堂,社区、医院、车站、广场等都是教学活动的场所。

2.5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人际沟通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良好态度,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因此,要注重实用,重点突出如何理解与实践,而不在于检验人际沟通的理论模型。配备思考与练习题、案例研究,为护生有机会更周密地反思人际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并建立良好的职业性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便利[4,5]。经过6年多的实践证明,笔者《人际沟通》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构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 谌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篇4

关键词: 岭南文化 粤大学生 沟通认知能力

粤籍大学生①与北方学生有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从外表到内心都表现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与认知行为方式。某些人喜欢读书,还用古体诗即兴创作,某些人不喜欢读书,但他们共有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做事与创造能力,在课余活动、竞赛性项目、独创新表达方面的成就斐然,让教师对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的表演能力感到震惊。探究粤大学生社会认知行为方式与北方学生差异的原因,发现是岭南文化的精神特质造就了粤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行为独特性特征。

徐南铁[1](1999)指出,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平民性和重商性。他对岭南文化特征的描述,是整个社会文化中人的群体性表现。针对岭南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影响,杨桂芬[2](2007)指出,在“兼容并蓄、开放灵活、重商务实、创新求变”的岭南文化背景下,广东青少年呈现“接纳包容与欠缺沉潜、敢闯敢拼与独善其身、追求实效与功利主义、善于变通与自由散漫”等心理特点。笔者研究粤大学生社会认知:对自我的认知、沟通意识、对他人的认知和沟通技能技巧四个方面,采用调查法分析粤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受岭南文化影响有哪些表现。

一、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

从管理学角度,沟通能力属于领导力的范畴。沟通能力是软技能,包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及团队精神等[3]。从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看,有研究者认为:“沟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职业活动中,除了不同的专业能力外,决定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就是沟通能力,包括自我沟通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4]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人际沟通认知能力包括对自我认知能力、沟通意识(沟通主体性)、对他者的认知能力和沟通技巧四个层面的内容。笔者对人际沟通能力的理解偏重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第一,承认沟通能力在天赋上有一定的个体性差异;第二,肯定人际沟通的能力是在一定文化和社会环境下能够得到培养与提高的;第三,人际沟通能力的表达有赖于主体性的觉醒和个体的自我提高发展训练和思维训练;第四,人际沟通能力不仅仅是依靠口才与技巧,更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人品的综合性体现;第五,人际沟通能力的表现是在一定的社会伦理和价值共识基础上进行的。

二、国内大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分析

研究岭南文化对粤大学生社会沟通能力的影响,就要了解其他区域文化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笔者搜集文献发现,关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医学类学生和护理专业这样特殊的专业学生群体,作为职业素养的一种重要能力着力培养。对大学生基本能力的人际沟通能力研究不少,笔者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分析其他区域文化中大学生沟通能力特征(如表1)。

表1:关于大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的相关研究案例比较分析表

从以上五个区域的已有研究案例看,研究者无论是从定性研究还是调查研究都得出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的整体性结论,并针对问题提出培养沟通能力的建议与对策。研究的共性结论:第一,人际沟通能力与学生心理相关,自信心不足、沟通焦虑、自我中心等是重要的因素,即沟通能力高低与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有关;第二,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有天赋因素(语言天赋)和外部因素(如出生地、家庭经济情况)影响沟通能力。研究的差异性:研究维度和研究的分析框架不同,对学生沟通能力要素的重点关注度不同。

笔者的研究侧重沟通认知能力,对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沟通意识、对他者的认知和沟通技巧四个问题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粤大学生中的部分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其在区域文化影响下的沟通认知能力。

三、岭南文化对粤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基本情况描述。

调查目的:第一,以院校个案为目标了解粤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受岭南文化的影响表现;第二,从人际关系认知角度了解粤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沟通意识、对他人的意识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认识。调查时间:2013年12月,调查对象与人数:广东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400人。问卷回收380,有效问卷374份。辅以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访谈。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表2),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方面的四个问题:第一,学习生活中遭遇沟通困难,53%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二,与他人沟通顺利完成任务,74.6%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三,在对个人沟通能力强弱的认识上,44.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四,在不满意自己沟通现状,觉得能做的更好的问题上,74.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辅访谈中,参访的教师认为粤大学生在小组学习和创新项目中有较好的表现,他们认为针对具体活动中的沟通问题,学生会更真实表达实际情况。而对笼统的沟通能力问题方面,某些学生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从调查数据看,粤大学生群体中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认识中,大多数人并不存在认知偏差;过半数学生确实遭遇过沟通困难,但是在具体问题解决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能够与他人沟通顺利完成任务;在对自我沟通现状的认识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沟通能力有发展空间。这与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认识一致。

在沟通意识方面,某些学生表现有较强的沟通意识。65.1%的学生认为自己沟通之前会做准备工作,46.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过说服别人实践自己想法的经历,62.9%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多次尝试进行沟通的经历。这个数据说明,在粤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某些人在解决问题中,经常使用沟通的方法;当然,有过说服别人实现自己想法的学生未超过半数;但是,超过六成以上的学生多次尝试沟通,在遭遇沟通失败时,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这是粤大学生的受岭南文化影响务实、敢于尝试、遭遇困难不气馁的文化影响的素质。受访教师表示,在粤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实有较强的坚韧的勇气和力量,例如学生在组织活动拉赞助等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沟通能力、创意提案和说服力。当然,也有某些学生沟通意识相对较弱,比较胆怯,缺乏主动沟通意识。

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对“发现他人的缺点和毛病”,48.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以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55.8%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被说服做某些事情”,仅三成学生表示与自己情况相符;对“真诚向他人道歉”的问题,44%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粤大学生表现出一种较独立、自我的表现,在能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方面,也有超半数人表示自己情况相符。受访教师也表示,在独立、自主和自立自强方面,粤大学生表现得比较有主见,关心自己的事情和自我的发展,对于勤工助学、校外兼职工作等自立自强的事情非常敏感,对其他学生的私事不关心,相对表现出比较尊重和民主的精神。在道歉方面,粤大学生如果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会诚恳表达歉意,但也有很多意识不到的情况。

在沟通技巧方面,对“清晰表达自己观点”,66.6%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73.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观察别人的言行”,59.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沟通目的与技巧要完美结合”问题,83.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观点相符。在沟通技能技巧方面,超过八成粤大学生的认知不存在偏差,能够倾听别人意见的学生占七成以上,超过六成学生认为自己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近六成学生观察学习过别人言行。受访教师表示,在沟通技巧方面,粤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真诚的友谊,学生日常接触的都是同学和朋友,在诚信的基础上,提升沟通技能。

表2:粤大学生沟通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表

(三)调查结论。

粤大学生在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方面,对自我沟通能力认知的具有高效能感的人数偏少;但在实际沟通实践过程中的有良好表现的人数相对较多;大多数人对沟通现状及提升空间的认识不存在偏差。在沟通意识方面,某些学生表现出在具体沟通活动中的准备及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能够多次沟通尝试,说明他们在目标明确的沟通事件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意识;不到一半的学生有过说服别人的经历。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粤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对他人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但超过五成学生能以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超过四成学生有过真诚道歉的体验,说明在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还有很多学生需要提高认识。在沟通技能技巧方面,粤大学生不存在太大认知偏差,在倾听、表达和观察等沟通技能递进的问题中,人数相对减少。

粤大学生的人际沟通现状并不像很多人担忧的状态,大多数学生并不存在很多的人际问题,尤其是以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人,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他人言行,不容易有偏激和“钻牛角尖”的现象。还有将近两成的学生需要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从粤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表现中看到岭南文化的影响力:低调务实的人生态度、诚信真诚的处事精神、平等民主和个体主体性。

四、粤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培养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的内核:价值共识。

良好的沟通建立在理解对方的意愿,并结合自我意愿,达成某种程度的价值共识。大学生沟通能力是其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外显,学生人际交往过程是分享学习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有共同价值观基础和兴趣爱好的人,很容易互相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理解对方是造成大学生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核心的内容还是整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培训,更是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出发的人际影响力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面,要重视学生核心价值的培养,在课程与社会实践环节都要强调核心价值,尤其是教师的身教言传的人格感染力,是学生人生方向的标杆人物。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和说教,而是教师和学生活出来的丰富生动的生活,是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性,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性,是文化价值在人身上内化后的外显行为。

(二)推进大学生沟通思维的培训与沟通实践训练。

核心价值的养成是终身的过程,其过程漫长而成果显现期也长,却是根本性的动力源。有了核心价值还不够,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显示还需要沟通意识、沟通思维和沟通实践。是解决“为对方得益处却不被理解与回应”这样随处可见的问题。关爱发起者对被关爱者更是如此,沟通意向与目的得不到回应,这就需要沟通思维和沟通方法层面的改善,也可以开始沟通方面的培训课程或短期训练营。例如《组织沟通》、《沟通心理学》、《NLP自我再造计划》和《沟通能力培训全案》等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并将沟通能力训练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贯穿沟通能力的实践练习,点滴积累,终成习惯。

(三)保护学生的“岭南思维”,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粤大学生有很强的“岭南思维”方式,思维的开放性、民主化和重商性精神表现比较突出,在行为方式上更强调踏实、务实和劳动自强的特点,对工作和劳动的价值要求比较直接,较之北方学生“爱面子”、“唯有读书高”的认知行为方式有较大差别,尤其是农村学生朴实的“岭南思维”中还强调对传统民俗和家庭习惯的重视,孝敬父母自立自强。保护学生的“岭南思维”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于行为习惯上的优点要加以赞赏、欣赏和强化,同时也鼓励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校可借助广东创建文化大省的规划,借助政府和各种民间团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做好阅读规划和阅读报告等过程,体验阅读带来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知识能力的提升、文化素质的提升和贵重品格的提升。反思所处时代所遭遇的群体性或个体性“富而不贵”的问题,如何养成“高贵”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通过阅读拓展他们对社会更广阔的认识视角,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精神的张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四)对少数存在沟通认知偏差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与特别关爱。

对少数存在沟通认知偏差的学生,主要有四种表现:第一,价值观偏差,较悲观厌世,言语激进、脾气暴躁,缺乏积极心态造成的人际关系沟通不良;第二,缺乏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常识,不遵守时间约定、在教室或宿舍公共场所制造噪音、随意丢弃垃圾等不良习惯,被同学厌恶受到排挤和歧视而造成的人际关系不好;第三,“自以为是”缺乏自我反省和考虑他者感受,阻碍人际沟通过程造成沟通不良;第四,“宅型人生”,沉迷网络游戏、影视、小说等世界,忽视与现实中人的沟通交流,因缺乏沟通经验而形成的沟通不良。对这些为数不多的种种存在沟通认知偏差的学生,要重复发挥学生社团与朋辈关怀的力量,发现这些人,针对他们的问题,以团体性的活动与特别的个体咨询进行关爱。引导学生向积极乐观心态、自我反省与自我控制、自我改善与自我发展等有目标和行为导向的人生方向前进。

注释:

①粤籍大学生,以粤语为日常口语的学生,也包括第一口语为客家话、闽语等本地学生。

参考文献:

[1]徐南铁.20世纪末岭南文化的现状分析[J].学术研究,1999(12):124-126.

[2]杨桂芬.岭南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特点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8):243-244.

[3]陈雨露.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诉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2(7):4-6.

[4]童革.基于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生沟通能力的路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6):178-179.

[5]王峰.培养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42-45.

[6]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25-30.

[7]陈桂霞,张晓华.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1(12):11-13.

篇5

[关键词]人际沟通;技巧;倾听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06-0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较以前相比,复杂性、广泛性增大,学生们开始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因为交往能力的高低成为青年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处理好与人交往的关系。如果我们能了解到沟通方式中的心理学原理及技巧,就有可能较好的度过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阶段,减少因自我交往挫折产生的自我否定焦虑感。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个有关学生运用沟通技巧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摩擦”的案例。

亦柔是某高校一年级女生,来自某城市一个中产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入学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感受着缤纷大学生活带给她喜与累的双重感受。在家,有一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小天地,可学校宿舍却是4人间的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的姐妹们将共同相处四年。这不,四朵姐妹花共同面对生活学习带给她们的种种考验。问及亦柔宿舍同学的相处之道时,她便滔滔不绝的如此道来:王霖给每个人的见面礼是一个“隔音耳塞”,原来睡上铺的王霖晚上睡觉总是打呼噜,她怕吵着大家,所以提前给大家做了预防工作,另外她也很委屈的讲到,打扰大家她也不乐意,但是这个生理毛病需要大家多体谅。热情活泼的李田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坐在下铺亦柔的床上聊天,套近乎,恰巧,亦柔是个有洁癖的小女孩,平时最讨厌别人坐她的床,在家里连她爸妈都不可以坐她的床,为了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也为了照顾到自己的习惯,亦柔悄悄地铺了块卡通造型的大浴巾,解决了困扰她数日的问题。四朵姐妹花把宿舍生活过得热热闹闹的,真可谓是“出门在外靠朋友,大学友情绵又长”。

上述案例中的当事者交流包含了双向性原则、设身处地原则以及真诚的原则,这是有效沟通的三个原则。设身处地,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与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人际交往中有效沟通原则之一。是指在朋友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求得心理上的相同。在与人交往中,应当将对方视为具有自己相同的个人权利和个人尊严的独立个体,力求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样在交往中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引起情感的共鸣。

一、解读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沟通则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

(一)满足社会性的需求

人是群性动物,喜欢群居生活,这是天性。社会学家马斯洛也指出“社会性”是人类五大基本需求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归属,是家庭中的一分子,与朋友在一起时被接纳,在社会上被人尊重,这样才能让你感到你和他们同类,有类同的语言、生活与文化,如此生活一起,才能分享,才会产生乐趣,才能使生活有意义。

(二)增进自我了解、发展自我概念

每个人的自我了解来自自省,另外的信息来源即是他人。别人就像是镜子一样,当我们和他人互动时,可以从别人的反应或回馈中,发展出清晰、正确的自我画像。因此,人际网络愈广就拥有愈多的镜子,也就有多方面的回馈,让你不必只从少量的回馈中就给自己下对结论,这样对自己比较公平。

(三)甘苦与共、携手互助

“与朋友分离的欢乐是加倍的快乐,有朋友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痛苦。”当个人的成就、荣耀、快乐被自己的朋友分享,更能感受到喜悦与价值。而当个人有痛苦时,如果有家人或朋友在身边安慰、鼓励或协助,就不会感到孤单、无助,人也比较容易恢复信心,也有勇气从失败、痛苦中再站起来。

(四)促进身心健康

积极心理学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帮助。有人说寂寞会致人于死地,优质的人际关系可以创造生命、延年益寿。很多医学研究都发现积极、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使人长寿,提高肌体免疫力,使人较少患病,也帮助疾病的复原。同样的,寂寞、疏离等会导致心理疾病。令人痛苦的事莫不过没人理会、没人爱、被放弃、疏远等,这些使人感到焦虑、沮丧、挫折、失望、自贬,会造成心理的失落、创伤。所以,积极的、支持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安全、自尊、自信、愉悦,而成为快乐、健康的人。

二、有效沟通的心理策略

(一)听是首要的沟通技巧

“听”具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是根本不听,例如妈妈的唠叨;第二层是假装在听,例如做青蛙状;第三层是有选择的听,例如聊天、报告等;第四层是全神贯注地听,又叫聆听,例如音乐会,小道消息等;第五层是最高境界倾听,用心去听,即用同理心去听。

另外,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移情换位,这是指有效的听者是主动的听者或能移情换位的听懂别人的信息。具体分为表层和深层。表层:听者简单地解析、重述或总结沟通的内容。深层:听者不仅有表层的参与,也能理解对方隐含的或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例如:甲同学与乙同学的交谈。

甲:“我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来准备英语四级考试,下苦功夫来复习单词、听力等,历年真题都做了很多遍了,但还是在听力上失分太多,最后的总成绩还是差3分,没能顺利通过考试,哎。”

乙同学:“我知道,你感到很难受,因为你已经非常努力地争取,但还是没有考好。”

心理学老师:“你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在这件事情上,足以见你对此事的钟声程度,却由于自身基础不够扎实的原因没能成功,一定非常难过,但整个过程中你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并注意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协调,接下来的备考一定会顺当很多,如果需要老师的协调那以后我们多加强练习!”

分析:这里乙是表层的移情换位,心理老师则是一种深层的移情换位。因为他听到了甲的言语外之意――由于公司内部协作的问题失去了业务。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训练我们的听知注意力;听知理解力;听知记忆力;听知辨析力;听知灵敏力。

(二)说――“鸟不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则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

一般而言,“说”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社交谈话:通过语言接触,分摊感觉,是建立社交关系的闲聊。“……怎么样?……”感性谈话:分摊内心感受,卸下心中重担,属宣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剂。“担任班长一职,为班级荣誉,你辛苦了……”传递资讯:交流双方的对话像一场乒乓球比赛,你来我往,双向沟通。

另外还要善于利用非语言因素。据调查分析,从交谈中获取信息中,视觉占55%,声音占38%,语言占7%;非语言因素包括:使用您的声音;语音与语调、语速、强调;使用面部与双手;露出开朗、机警的微笑;使用眼睛;声音与视觉协调一致;使用身体;身体姿势、泄露信息、身体距离;让对方开口;鼓励别人谈论观点。提问的技巧:选择性提问、婉转性提问、协商性提问。

(三)看――观察

留心捕捉脸部表情,我们可以试图通过关掉声音,“看”电视的方法来练习。学习洞察眼睛的变化,从瞳孔见好恶;肢体动作可以增添色彩与气氛。

距离代表亲疏。挚友:0.5M以下;一般:0.5~1.2M;商务:1.2~2.4M;公开演讲:3.6M以上。

(四)写

写具备可以永久记录;可以很好地组织复杂的材料,易于理解,可以事后阅读等有利之处。我们需要在写之前想清楚,再下笔;简洁,用字铿锵有力;使用空格、段落、标题、字体、图片等。比如选取一个生动的题目;“必须知道的事实”:选择你希望传达给对方的几条最重要信息;关键词:将“必须知道”的语句浓缩为关键词;解释、强化、推敲;加以强化:回应中心。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其中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如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等,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阻碍作用的,如羞怯、猜疑、孤独心理等。了解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红,高青梅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 护士人文修养 情绪智力教育 实施策略

首位研究人文关怀的护理学家Leininger提出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需求和自然属性,是护理的本质和重心,主张护理关怀中融入对人的文化和信仰、态度等方面的了解[1]。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关怀时,要了解患者的处境和焦虑;Watson[2]定义“护理人文关怀”,提出十大人性关怀要素,包括培养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敏感,以及增加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表达,人际交往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环境等。其中对情感的把握,对他人和自我的认知敏感和人际沟通都是情绪智力的主要内容。显然在护士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如何实施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必然对护士的情绪智力产生积极和良好影响。

1.人文与情绪智力

1.1与人文相关概念有人文科学、人文修养、人文关怀等,这些概念相互包含、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其中人文修养的概念和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的思想、知识、技能和精神、心理素质等,而人文关怀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能力。随着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知变化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人的健康为中心”,这些观念的转变需要护士融知识与人文修养于一体。人文修养综合素养因人而异,对人文精神有较好的领悟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情商。李筱芹等[3]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越高的护士面对压力时,越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并能减轻和释放自己的压力。

1.2护士要提高人文修养,离不开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技能的掌握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护士在关心、鼓励和帮助病人时,能够识别病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使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对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4]。能够在护患关系中了解到自己的内在关爱情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特征就是情绪智力。重视人文教育中护生情绪智力的培养,促进护患关系由技术型向人文型转变,对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人文理念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3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照护和关怀患者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关怀体验和行为两种能力。张锦玉等在研究中发现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具有相关性,其中在人文关怀能力的三个维度中,满足患者基本需求能力、健康教育、灌输信念和希望与情绪智力相关性最高[5],情绪智力高的护理本科生满足以上三个维度的能力超过情绪智力低的学生。

2.情绪智力

2.1情绪智力的正式概念及结构

“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耶鲁大学P.Salovey&J.D.Mayer,进行了定义:情绪智力是一种情绪信息加工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6]。而后经过多次修改后提出沿用至今的定义,即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够认识情绪、利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情绪识别认知活动的能力[7]。认为情绪智力是以整体方式进行横跨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的操作[8]。戈尔曼于1995年提出情绪智力包括认识、控制、激励自己情绪的能力、识别别人情绪的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9]。

国外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Salovey&J.D.Mayer的能力模型、戈尔曼的混合模型理论和巴昂的理论模型[10]。

2.2护士心理现状及护生情绪智力现状

2.2.1护士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由于护士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身心耗竭状态的护士比例比其他医务工作者高,日本一医院调查433名护士处于耗竭状态的高达25%以上[11]。国内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发生率高达38%,护士在身心耗竭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理解他人情绪能力等能力会下降[12],不仅影响护士工作质量,还会影响病人的情绪,给护患关系带来负面影响。Wagner等[13]研究证实病人的满意度与医护人员情商分数有着密切关系,Joan[14]认为与患者密切接触时掌握沟通技巧,可以增进护患关系和提高护患的情商水平。

2.2.2护生的情绪智力现状。 护理学生作为护士的后备力量,情绪智力将影响今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国内研究表明,护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受到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的影响。 2011年廖晓春[15]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总体水平不高,不同层次总分比较得出护理专业学生的情绪智力专科护生大于本科护生,本科护生大于中专护生,其中情绪运用能力方面得分最低。2013年张小青等[16]对护生情绪智力现状再次进行分析,得出情绪智力总分高低受到家庭、学历层次、年级、学生干部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国内外许多护理专家都认识到在以患者满意度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今天,在校护生情商培养尤为重要,在重视护理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期望提高护生情绪智力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

3.护士人文修养教学与情绪智力培养的结合

《护士人文修养》是一门针对提高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的课程,是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入课,在培养护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核心和引导作用[17]。当前“加强人文精神”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让人文渗透到护理专业中,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的结合,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已经在护理教育界成为共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18],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该课程教学过程,由于该课程将护理相关人文课程如美学、礼仪、人际沟通等进行整合,结合教材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多变、教学内容上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虽然人文课程在很多院校均有开展,教学内容和学时不免有所出入,但基本教学目标还是比较相似的。

3.1 教学目标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目标主要是教育护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护士,如何处理与患者、同事间的关系[19],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护士承担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和修养,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他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情绪控制力等情感。

3.1.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人文修养有关概念、护士审美素质、人际关系策略、人际沟通技巧和护理礼仪等主要内容。

3.1.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人文修养有关概念、护士审美素质、人际关系策略、人际沟通技巧和护理礼仪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健康心理和良好沟通能力。

3.1.3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方式探讨学习课程内容。对于绪论和人际关系这些章节,采用现在网络和媒体报道过的典型案例和学生身边的事情。人际沟通章节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通过观看录像、课堂讲授常用的沟通技巧等学习护患沟通技巧,实验课上以情景剧形式让护生分别扮演病人及病人家属、护士,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每幕剧情生动表现出来。学生切身体会每个角色心理的变化,扮演病人时感受到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充分理解护患沟通的真正内涵,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理解他人情绪等情绪智力培养与提高。

3.2教学过程

《护士人文修养》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中理论课程22节,实验课程计划学时10学时,分组教学后实际是3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为保证实验课的质量,两种教学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理论课程主要包括:①人文基本知识:人文相关概念、人文关怀能力、科学与人文关系等;②社会学基础知识:护士主要社会工作范围、对象等;东西方文化与护理文化;③美学基础、护士审美修养、人际交往理论、护患沟通、护士礼仪规范等。

实验课程主要包括:①护士仪容修饰(包括对护士着装要求,面部肌肤保养、化淡妆和微笑的艺术);②护士体态礼仪训练(包括站姿、坐姿、行姿、下蹲拾物、推车、端盘、持病历夹)等基本姿势的美学要求;③实践演练(让学生分角色练习特殊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

4.结语

从以上内容可得出对护生提高人文素质和培养情绪智力完全不冲突,在该课程中融入情绪智力教育,使学生不仅学会为人处世,还能促进护生人文技能和人文知识掌握。同时从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该课程能强化学生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技能并结合学生个人情绪智力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领悟人文修养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本研究希望以情绪智力为中心,探讨护士人文修养对护生情绪智力的影响,对其他护理人文课程在共同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面提供借鉴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 . Caring : An essential human need[M]. Thorpfare,NJ: Charles B,Slack, 1981:24.

[2]Watson J.Nursing: 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 1979:254

[3]李筱芹,胡红娟. 护士情绪智力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研究调查[J].护理研究,2011(9): 2370-2372.

[4]杨辉,宋丽萍等. 护士情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94-196.

[5]张锦玉,姚萍等. 中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179-182.

[6]Salover P,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7]竺培梁. 情绪智力的概念、结构和测量[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1):38-43.

[8]Mayer J D, Salovey P &Caruso D R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Zeitgeist, as personality and as standard intelligenc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York:Jossey-Bass,2000.92-117.

[9]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10]王静.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4:1-64.

[11]Cole A . Stress high anxiety[J]. Nurs Times[J].1992,88(12):26-29.

[12]郑洁英.影响护士“情商”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43-45.

[13]Wagner P J. Moseley G C. Physicians’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Fam Med, 2002,34(10):750-754.

[14]JoanM.Innovative leadership throu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J].Nursing Management,2003,34(10):30.

[15]廖晓春. 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现状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14-215.

[16]张小青,刘桂萍,潘玲. 护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6):1716-1717.

[17]陈瑜,翟惠敏等.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特色与改革实践[J].南方医学教育,2009(3):21-22.

篇7

[关键词]临床实习;护理指导;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11―02

临床实习是整个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护理学生由学校到医院,由理论到实践,由于不能适用角色的转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医院环境;护理操作不熟练,不能胜任工作;难以与病人沟通;担心出现医疗事故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通过加强护理技能、护理礼仪、人际关系和医院见习等方面的指导、训练或强化,对于消除护生的疑虑,效果显著。

1 强化护理礼仪训练,提高文明素养

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应该具备出色的技能,更应该具备较高的文明素养。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为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强化护理礼仪训练是必要的手段。训练内容包括:护士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言谈礼仪、交接班及护理工作礼仪等。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临床模拟训练,效果显著。学生每四人一组,老师演示后。学生在小组内反复练习,为强化效果,可设计模拟病房,学生分别扮演病人、陪护、护士等角色,从正面和反面内容训练,最后,老师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通过护理礼仪训练,学生学会了护理工作的礼仪技巧、学会了怎样礼貌的善待病人、怎样取得病人的配合和理解。

2 加强护理技能训练,增强自身信心

具备出色的护理技能,是一名护生从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必备条件。护生在临床各学科的教学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她们在进入实习医院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工作,在进入实习医院前,利用4周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增加学生的临床实践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巧练加勤练,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1 开展互评操作

老师对每一项护理操作严格按照护理三基训练操作规程逐项集中讲解,并发放护理操作评分表,学生两人一组,采取你点我评、相互纠正的方式,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反复练习。练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开展互评,既要找出存在问题,又要找出可取之处,让每一名学生既担任了护士的角色又担任了老师的角色,学生兴致很高,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例如:在练习静脉输液时,学生有排空气方法不正确,不敢对同学静脉穿刺等问题,经过反复练习,互相评议后能熟练应对输液过程中各项问题。

2.2 模拟临床训练

为给学生创造一个临床的环境,可模拟临床病房,假设一种或多种护理操作场景,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家属,开展各项护理操作的治疗工作。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既掌握了护理技能又学会与病人沟通和交流,学会怎样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3 组织技能比赛

每次训练结束,组织一次护理技能比赛,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抽签参加比赛,以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赛规则由老师作评委按照三基训练的操作要求,考核学生。从着装、言谈举止、操作的解释用语、操作规程、操作后的关注病人的反应等各方面考核学生。让学生有身临于临床工作的感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例如:学生在无菌技术比赛中,能熟练操作,较短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做得又快又好者获胜。激励了更多的学生认真仔细地练习和学习。

3 增加临床见习机会,适应医院环境

在护理技能训练的同时,为让学生充分熟悉医院的环境,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就近到医院、诊所、卫生室见习,通过熟悉医院环境,深入接触病人,观摩临床护理操作,为学生实习后能尽早融入医院环境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强化技能训练的兴趣。

4 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学会有效沟通

篇8

小佳平时总是忙得团团转,但总有一些老员工对她鸡蛋里面挑骨头。今天嫌她做事不仔细,明天说她办事没效率,一大堆毛病。公司的这些老员工,大部分是跟着老板打天下的,现在已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在他们看来,小佳这样的乳臭未干、初入职场的员工,无论是从岗位职责还是年龄资历来看,都应该好好配合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号令也一定要惟命是从。这使他们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家长男”。

小佳最近越发地郁闷了,因为“家长男”们总是理直气壮地说:“小佳,你把手头的工作放下,到银行去帮我交点电费,我马上要去见客户。”此时的小佳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心里想:“我现在这么忙,你还让我去帮你做私事,但你是上级,我只好服从。”

像这样的事偶尔一次两次还能招架得了,但是总是有人莫名其妙地给自己安排这样那样的“任务”,害得她自己的工作无法及时完成。隔三差五地加班不说,还经常因为工作效率低被训责。

有一天,刚被训过的小佳满肚子委屈地回到座位上,还没把凳子坐热,就有同事跑过来责问:“小佳,我这月的考勤为什么两次差旅你都没给我记录上?财务那边马上就要结算补助了。”没等这位同事说完,小佳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平时你们总是给我安排乱七八糟的私活,今天充电费,明天交煤气费,每项工作都要排半天的队,回来还得加班,出了问题就全找我兴师问罪,你们干嘛这样欺负我一个女孩子。”

第二天,小佳就没有再来上班。

沟通的法宝TA

TA(人际沟通分析)是以心理学的方法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它不仅是心理治疗的有效工具,也能够帮助我们加强人们之间在情感与认知方面的沟通。TA可以协助使用者选择适当的应变之道,并学会如何做出有效的决策,力求使用简单、直接的字眼以及通俗的用语来替代心理学术语,将重点落实在分析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与交流上。

在初步使用TA分析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处理职场关系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个体的人格构成,即是由“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三种自我状态构成,它们并非角色,而是个体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的真实心态。(在英语中,父母写成Parent、成人写成Adult、儿童写成Child,三种自我状态分别取对应单词的首字母,因此该理论也被简称为PAC理论。)三个独立的自我状态,都有其既定的思想与行为内涵,能够诱发不同的行为表现,引导某种行为的发生,制约人们沟通的内容与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则是基于这三种自我状态的不同组合——而这种组合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着沟通效果以及最终的沟通结果。

“父母自我状态”(P)——是一个人将从父母或长辈那里学到的行为举止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在价值观、道德、伦理、文化等标准下以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为倾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部分。

“成人自我状态”(A)——是一个人以现实的感觉、思考的态度来对事情进行选择、或评估的表现部分。

“儿童自我状态”(C)——是一个人以自己过去(特别是幼时)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并表现的部分。

TA理论中涉及到的P-A-C三种自我状态相互之间就构成了人与人(在企业里则是工作者之间)沟通过程中的不同组合:“父母-儿童”“父母-成人”“成人-儿童”“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基于单独的三种自我状态以及六种沟通组合,我们再补充一些贴近日常工作及生活的重要知识,那就是根据父母(P)和儿童(C)的不同特点所做的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区分——将“父母自我状态”区分为“控制型父母”和“照顾型父母”,将“儿童自我状态”区分为“适应型儿童”和“自由型儿童”。

“控制型父母”(CP):是一种以控制、批评为倾向的父母自我状态的表现部分。他们经常想控制别人、批评别人、替别人界定人生与现实是什么,并常用自己的思想去看待别人;这类人一般以理想、良心、责任感及偏见等严格的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观为主,时常具有维持社会秩序及追求理想等肯定的一面。

“照顾型父母”(NP):是一种以保护、呵护或指导为倾向的父母自我状态的表现部分。常常表现得很唠叨、食古不化,“多吃一点”“不可以”“累了吧”“休息一下”等言行出现频率较高,这些言行中具有善解人意、体贴关怀、原谅包容、赏识别人的优点,但是也有溺爱的成分。

“适应型儿童”(AC):是一种以某种方式适应外界权威以达到存活的目的、渴求通过别人的赞同来降低焦虑感的表现倾向的儿童自我状态,如老老实实地听老师上课,表现特征经常是合作、顺从、妥协、有团队精神、压抑、无奈、不满现实、拖延等。

“自由型儿童”(FC) :是以年轻、冲动、天真、富于表情等为表现倾向的儿童自我状态。如当需求满足时,表现欢乐的情绪;当需求未能满足时,表现愤怒的情绪。又如饿了就吃、累了就睡、能哭能笑等,充分表达自我感情。

基于TA的分析

中国的文化背景导致了“控制型父母”PK“适应型儿童”的情景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沟通中频繁出现,在众多中国企业中,管理者代表的是“父母”,员工代表的是“儿童”,即“父母对儿童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沟通模式保障了管理者的权威性,比较容易实现企业在短期计划下的发展目标,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时展过程中,尤其是80后、90后开始走向职场并且日益成为中坚力量之后,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保持这种管理模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在文章开头的案例中提到的“家长男”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经常处于“控制型父母”状态的管理者容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产生依赖和懒惰的心理,在工作中仅执行命令,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做为企业“发动机”的研发部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因此许多企业的问题在于“如何改善管理者的人际交互方式,提高管理者根据不同情况把握交互类型的能力”。

针对企业运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沟通障碍,TA理论对这种人际交互模式方面的问题给予了解释。作为一种人格理论,这种系统性的心理治疗针对的是个人的成长和改变。在企业中,当管理者给下属部署工作时,通过采用这个理论,能够更有效地了解下属的心理意识,并且改善个人管理方式,最终改善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态度。

了解了PAC理论之后,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问题就可以有效避免了,像案例中所提到的“家长男”以“控制型父母”的姿态与“郁闷女”小佳这样一个“适应型儿童”进行沟通,必然会造成各种负面情绪的积累。比如,管理者说:“小佳,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客户投诉较多的情况?”,如果小佳不采用成人的心态回答,而是以“适应型儿童”的模式说:“那不关我的事,你是领导,该由你来做主”,这样沟通渠道往往会被堵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紧跟其后的常常就是冲突了。

建议与对策

TA理论认为,“成人-成人”的人际交互模式是最有效的,这种交互作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视他人同自己一样理性,降低了人们之间感情冲突的可能性。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讲,案例中所提到的父母式交互作用也能发挥令人满意的作用,前提是主管想要扮演家长的角色,同时员工想要扮演孩童的角色,他们之间形成一种比较有效的工作关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无法成长、成熟,不知道如何对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其他方式的交互作用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最优结果并且最不可能带来负面问题的就是“成人-成人”的交互方式。

篇9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反复发生作用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学习主动性,教师再努力、再勤奋,学生也学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让学生自己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进而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角色扮演法的涵义及特点

(一)角色扮演法的涵义。角色扮演法(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就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之中。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教学中是指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扮演一定的工作角色,从而掌握一定的工作知识和工作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两方面的对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从学生角度来说,两者不是各自对立,而是互为转化的,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首先是一名普通员工,是管理的对象。他们必然要经历招聘测试、职业培训、绩效评估等阶段,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成为优秀员工;而从他们的职业发展角度来说,他们日后很可能成为管理者,也须懂得吸纳、培训、激励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角色扮演法通过分配他们轮流扮演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让他们在仿真的模拟活动中相互体验不同的角色,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角色扮演法的特点。角色扮演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运用不同于综合性试验,不需要学生学完所有的理论课程后再进行,这是一种课堂中穿插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进度一步步进行模拟操作,其特殊性可以概括为:

1、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法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扮演现实中不同的角色探讨各种问题、完成各项任务,鼓励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互动性,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不仅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由于角色扮演过程一般都是分组进行,因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在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同伴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一步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一次次在团队工作角色的变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3、实践性,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学生通过在一个个场景中执行不同的任务,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我认知能力。原本以为自己人际沟通能力不错,结果在某次角色扮演中暴露出了其中的

不足,很多学生在参与了一些模拟活动后都说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知道以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锻炼了。

二、角色扮演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如工作分析、招聘选拔、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除此之外,在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该专业的学生也要与其他同学一样,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

(一)在讲授专业课知识方面的运用。在具体教学环节,经常把此种模式运用于“招聘技巧”的教学。人员招聘具体分为四个阶段:招募、筛选、录用、评估。每个阶段都有细化的任务需要完成,比如编写工作说明书、制定招聘计划、设计招聘广告、开展面试、撰写录用通知与辞谢通知,等等。为了使学生掌握招聘的流程、熟悉具体的操作技巧,在课程一开始就将学生每5~7人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模拟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同时列出公司各职能部门,每个小组选择自己负责的部门,如该公司从事服装加工销售,第一小组负责销售部,第二小组负责财务部等等。每个小组在自己负责的部门选择一个具体的岗位,之后所有的“工作”就紧紧围绕自己负责的这一岗位展开。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讲授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讲完工作分析,就要求学生编写具体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可以到企业实践,获取资料;若不允许,可以让学生查找大量资料编写,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技巧。讲完招聘广告的制作及媒体的选择,安排学生选择合适的媒体并设计招聘广告。讲完面试技巧之后,要求学生策划自己的模拟面试工作,学生自己布置面试场地、设计基本题目、开展面试、作出初步评价。教学过程如此安排,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讲授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听课,因为只有听清楚了、听懂了,才能完成。在试验过程中,每组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要完成,且完成的过程没有过多限制,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每组之间并无重复,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

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比如在确定拟招聘人员的具体要求时,学生扮演招聘专员、用人部门领导、同事、主管来讨论。在开展具体的面试时,学生扮演面试主考官与应聘者,而面试主考官也由学生自己选择身份,如有人是用人部门领导,有人是人力资源部经理,有人是主管领导等。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普遍反映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而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有了新的思考。

(二)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方面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大量的与人沟通。从事人力资源类工作,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需要和企业高层、各部门负责人、企业普通员工、求职应聘者等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这是从事人力资源类工作最大的特点,也是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角色扮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比如,在《劳动法》课程中,学习了关于裁员方面的规章制度,可以安排学生扮演企业负责人、被裁减人员、法律人士等来模拟某企业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口才,体验现实。

(三)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出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面对现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越发重要。因此,大学生首先需要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潜力。自我认知除了借助于各种标准化测验量表之外,就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自己。角色扮演法将大家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中,通过与不同的人合作、交流,能够帮助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如,有的同学反映在制作招聘广告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想像力很丰富,在面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应变能力较差等。

三、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情景及角色。角色扮演对情景的设计要求很高,如果设计上出现简单化、表面化和虚假人工化等现象,这无疑会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同样,由于设计不合理,可能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中如招聘面试、劳动法案例分析、工作分析面谈、绩效反馈等都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另外,情景的设计要尽量逼真、合理。

(二)以小组形式尽可能安排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试验中。有时个别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不乐意接受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而又没有明确的拒绝,其结果是在试验中不能够充分表现出他们自己。而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角色表现漫不经心。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要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大家尽可能参与到试验中,如果课时、精力等不允许,可以让少数学生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仔细观察,并对产生的“问题”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以做到适时指导、及时点评。

(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互助、互教互学。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特长,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教材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融为一体,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教师及时把握和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石宝生.角色模拟教学法初探.运城学院学报,2007.10.

[2]何夏蓓.角色扮演法在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经济理论研究,2007.6.

篇10

【关键词】现代礼仪;大学生;作用

人类在长时间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就是礼仪,礼仪具备如下特点:承传性、规范性、差异性、可操作性以及时展性,其有着丰富的内涵。现代礼仪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现代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由于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及技术都在日渐改变,特别是人们的交往范围从人际沟通已经逐渐扩展为公众沟通,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也演变为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转变成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大学生现代礼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如果其道德水准同其知识水平不协调,那就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很多高校现在存在如下现象:学生享有的为高层次教育,但是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并不能够达到基本道德水平,其原因同现代礼仪教育的缺少有着部分关系。全面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现代礼仪教育,让大学生可以掌握现代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既能够使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得以丰富,还能够掌握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符合的礼仪规范,认识到根据礼仪规范在实际生活中将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能够有机的将内在的道德品质同外在的礼仪形式统一起来,真正变成道德素养较高的现代文明人。

(三)当代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需要

从古至今,君子一直将礼仪作为其修身养性之道。同时良好的性情修养本身就展现了一种良好的心理,将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展现出来,可以将自己的位置摆正,同时将其作为出发点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良好的自我意识展现出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因为部分大学生欠缺礼仪修养,再加上学生青年气盛,通常不能够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现代礼仪却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不足,将大学生的自控力逐渐培养起来。

(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作为和谐校园重要构成部分的大学生也是和谐校园构建的参与者。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际交往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校园和谐的稳定。这要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同时将人际交往的促进工作作为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工作。大学生现在正是其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必定会遭遇很多压力及烦恼,大学生在心理上能否达到健康和谐状态,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谓和谐校园是整个校园的同学、师生、教师之间、管理者之间皆都能实现和谐的状态,对构建和谐校园来说,人际交往的和谐也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现代礼仪课程中的仪容知识,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发型、发质加以了解,学会怎样健康的护理肌肤,对化妆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加以掌握,使学生对美加以了解,不断将学生的审美层次提升。学习仪表礼仪知识,让学生能够以自身条件为依据来选择、搭配并正确使用服饰,知道在不一样的场合穿着合适的衣服,在不同的环境佩戴得体的首饰,让大学生将正确的审美观树立起来,引导学生不盲目的追赶潮流。学习仪态礼仪,特别是凭借形体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良好的形体和表情仪态培养起来,将大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把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完美的塑造起来。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帮助学生将良好的人际网络构建起来。现代礼仪课程会介绍社交礼仪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得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及法则,学会对他乡异地的风情民俗加以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不触犯别人的禁忌,学会在复杂的人际交往怎样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及肯定,将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建立起来,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三)凭借学习现代礼仪知识,树立优雅的大学生形象

对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良好习惯加以培养,对其言行举止加以规范,将充满活力、健康、举止优雅的当代大学生新形象树立起来。现代礼仪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既关系到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关系到其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的礼仪。但是礼仪教育不仅仅为简单的知识教育,其具备鲜明的操作性及实践性。针对具体的礼仪规范,既需要对其加以了解,又要重视实践操作。在教授现代礼仪课程过程中,凭借各种场景或案例教学的模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直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带给他人的快乐,对良好行为规范、言行举止的感受既表现了大学生的高素质,又影响了学生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再凭借课堂课后同学、老师之间全过程的相互监督,让学生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得体的行为举止逐渐养成,将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将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形象树立起来。

当今社会提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并将“礼仪之邦”的道德风范发扬光大,现代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其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将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出来。同时养成当代大学生礼仪习惯,提升礼仪素养,只是凭借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这需要获得学生、家庭及社会的大力配合,需要坚持道德礼仪的教育,不断进行礼仪实践锻炼。当代大学生的现代礼仪教育若想获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互相配合和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