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健食品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健食品管理条例

篇1

保健食品经营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实行审批制度。

第二章 保健食品的审批

第四条 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二)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三)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能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

(四)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第五条 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研制者应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标志图案见附件》。

第六条 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一)保健食品申请表;

(二)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四)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五)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单,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因在现有技术条 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提交食品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主要原料名单;

(六)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

(八)国内外有关资料;

(九)根据有关规定或产品特性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七条 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分别成立评审委员会承担技术评审工作,委员会应由食品卫生、营养、毒理、医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第八条 卫生部评审委员会每年举行四次评审会,一般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召开。经初审合格的全部材料必须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寄到卫生部。卫生部根据评审意见,在评审后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卫生部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保健食品认为有必要复验的,由卫生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复验费用由保健食品申请者承担。

第九条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者共同申请同一保健食品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共同署名,但证书只发给所有合作者共同确定的负责者。申请者,除提交本办法所列各项资料外,还应提交由所有合作者签章的负责者推荐书。

第十条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持有者可凭此证书转让技术或与他方共同合作生产。转让时,应与受让方共同向卫生部申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申领时,应持《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并提供有效的技术转让合同书。《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发放给受让方,受让方无权再进行技术转让。

第十一条 已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经营的药品,不得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第十二条 进口保健食品时,进口商或人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申请时,除提供第六条 所需的材料外,还要提供出产国(地区)或国际组织的有关标准,以及生产、销售国(地区)有关卫生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或销售的证明。

第十三条 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进口保健食品发放《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取得《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凭《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进行检验,合格后放行。

第三章 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

第十四条 在生产保健食品前,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并在申请者的卫生许可证上加注保健食品的许可项目后方可进行生产。

第十五条 申请生产保健食品时,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一)有直接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有效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

(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副本;

(三)生产企业制订的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制订说明;

(四)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应提交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持有者签定的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有效合同书;

(五)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介绍;

(六)三批产品的质量与卫生检验报告。

第十六条 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企业,不得生产保健食品。

第十七条 保健食品生产者必须按照批准的内容组织生产,不得改变产品的配主、生产工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名称、标签、说明书等。

第十八条 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选用的工艺应能保持产品的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加工过程中功效成分不损失,不破坏,不转化和不产生有害的中间体。

第十九条 应采用定型包装。直接与保健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包装材料或容器及其包装方式应有利于保持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稳定。

第二十条 保健食品经营者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卫生部发放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采购进口保健食品应索取《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及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

第四章 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

第二十一条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

(一)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二)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三)贮藏方法;

(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

(五)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六)保健食品标志;

(七)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第二十二条 保健食品的名称应当准确、科学,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号及夸大容易误解的名称,不得使用产品中非主要功效成分的名称。

第二十三条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理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第二十四条 严禁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第二十五条 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宣传。

第五章 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根据《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有关规章和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卫生部对已经批准生产的保健食品可以组织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七条 卫生部可根据以下情况确定对已经批准的保健食品进行重新审查:

(一)科学发展后,对原来审批的保健食品的功能有认识上的改变;

(二)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以及保健功能受到可能有改变的质疑;

(三)保健食品监督监测工作需要。

经审查不合格或不接受重新审查者,由卫生部撤销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合格者,原证书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般卫生监督管理,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进行处罚。

(一)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

(二)未按保健食品批准进口,而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经营的;

(三)保健食品的名称、标签、说明书未按照核准内容使用的。

第三十条 保健食品广告中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的,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卫生部《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食品卫生法》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的,依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保健食品标准和功能评价方法由卫生部制订并批准颁布。

第三十三条 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和检测、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由卫生部认定的检验机构承担。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6年6月1日起实施,其它卫生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以本办法为准。

保健食品产品分类1.多醣类:如膳食纤维、香菇多醣等;

2.功能性甜味料(剂):如单糖、低聚糖、多元醇糖等;

3.功能性油脂(脂肪酸)类: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酯、胆碱等;

4.自由基清除剂类: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光甘酞过氧化酶等;

5.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

6肽与蛋白质类:如谷光甘肽、免疫球蛋白等;

7.活性菌类:如聚乳酸菌、双岐杆菌等;

篇2

关键词:保健行业;市场消费;营销模式

一、国内外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

保健行业是指事前对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保健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研究有效的保健食品,通过食品预防疾病、调节人体功能,可以减少社会巨大的医药费用,是利国利民的有效办法。

在全世界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其中,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目前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增长了32倍,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共体各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就多达3000多家,品种4000多个,年销售额一度突破300亿大关。

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秩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2001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

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2004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保健品年消费支出已突破500亿元,成为新世纪我国工业的新兴增长点之一。可见,我国保健品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预计2010年将达1000亿元。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也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我国,保健品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健康消费新潮流。

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产业政策发展

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1995年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保健品行业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与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当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清理整顿,使保健产品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有了规范的标准,并迎来了行业的新发展。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保健行业居高不下的暴利、夸大其词的广告等现象非常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2005年7月新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严格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新的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提供详细科研报告,将不能被最终审批,同时生产时必须符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这将迫使生产企业下血本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还首次取消了保健食品注册终身制,开始实行五年一审批的动态管理,这不仅将提高新进者的门槛,还将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现有批号产品加强审核。

为了对广告中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进行打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同时还出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要求保健食品广告在之前必须通过审查。该规定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保健食品广告的工作程序和对广告内容进行技术审查的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完善统一的审查标准。这份法规规定,今后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的内容宣传再也不得任意扩大范围,不能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能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或者使用公众难以理解及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将保健食品的功能神秘化。《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作为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最全面的规定,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纳入了国家行政审批范围,加强了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有利于保健食品广告的逐步规范和完善。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直销方式也逐渐收到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青睐,按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应在入世三周年时开放直销领域,因此,国务院于2005年9月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公布后,首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也清理了目的不纯的企业,为保健品直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从此直销有规可循,也维护和保障了消费者和直销从业人员的利益。”《直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日趋成熟。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直销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保健品法规得以完善,市场也逐渐趋于规范化、法制化,新型的保健产业正在稳健地形成,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三、我国保健品市场消费对象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日趋加强,对保健品需求持续增强,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前景喜人。保健品的消费区域已由城市扩大到广阔的农村,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患病后康复为主,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具体来说,保健品的消费对象包括: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也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为了抵抗衰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并且,“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购买力非常强。

(二)中年人

中年人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下。近年来,由于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中年人群中逐年上升,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受到了中年消费者的欢迎。另外,近年来,美容保健、滋阴壮阳类保健品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已成为拉动保健品成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年人保健品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三)少年儿童

据统计,我国85万所中、小学校中的1.76亿在校学生中,其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的摄取普遍不足,缺铁性贫血比例高达30-40。另外,少年儿童对健脑益智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另一类不可忽视的保健品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元素。

四、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特点

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减肥美容、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功能板块上。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3项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由产品功能分布可见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现象屡有发生。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纯天然、绿色环保型保健品具有更大市场空间,将成为未来保健品消费的主流。据预测,未来中国市场保健品的发展,产品功能将逐步分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具体来讲,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目前保健品企业二元化结构明显

目前,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仍旧较少。在目前市场上除无锡健特生物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老山牌蜂王浆有限公司、南京中脉科技集团公司、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大的企业,其他更多的是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甚至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生产能力,仅以委托加工、销售为主,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出于维持生存状态。

(二)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保健品市场中知名品牌少,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在目前的保健品企业中,除部分品牌企业是自我研发、自我生产外,绝大多数中小(约占95以上)企业走的都是产品或自行设计商标委托代加工的运行模式。故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差,品牌式规划发展少。

(三)产品的销售区域性特征明显

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中,弱化全国性开发运营,而利用区域优势,集中人、财、物优势,做深、做透区域市场的运营模式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区域的运作中,几家大的区域性知名企业的业绩都不错。例如昂立在上海的年销售额在2.3-2.5亿,青春宝在浙江省的年销售额在4亿,老山牌蜂王浆在南京的销售额在8000万,九块九牌减肥茶在江苏的年销售额8000多万。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凭借产品在区域的优势公共关系、渠道网络、媒体等地区的资源优势,精耕细作、做深、做细区域市场。除“黄金搭档”凭借脑白金强大的广告和品牌影响及网络优势强行铺开的全国市场之外,很少再出现全国性的产品。

(四)保健品营销模式发生明显变化

我国保健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罗氏、惠氏、安利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带动下,保健品营销模式已从发展初期的单纯概念营销模式发展到目前的传统广告、终端营销、会议营销、与客户面对面的直复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并存的营销模式。保健品企业已从针对消费者简单的广告推广教育模式发展到针对消费者长久的养生教育和对消费者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而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也十分关注产品的保健功能和品牌信誉。知名品牌的产品销路明显比一般品牌的品种热俏。国内市场中,不到20%的名牌品种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李广森,雷振刚.保健品行业再陷诚信危机[J].检察风云,2007(17).

篇3

目前我国保健品食品市场的规模居世界第二。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保健食品仅批准了促进排铅、改善睡眠、促进泌乳、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清咽、辅助降血压、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这27种保健功能,但在2012年6月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拟将现有27项功能取消4项(改善生长发育、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辅助降血压、改善皮肤油分),涉及胃肠道功能的4项合并为1项(通便、调解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合并为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涉及改善面部皮肤代谢功能的3项合并为1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合并为有助于促进面部皮肤健康),予以保留,最后确定为18项功能。由于年龄、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知识了解程度也存在差异。在我国,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婴幼儿以及病人,学生消费者数量也在增加,女性消费者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消费者。经济收入越高,健康意识越高的群体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二、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1生产企业众多,生产工艺落后

我国保健食品生产厂家数量较多,但多数企业都“重营销,轻研发”。企业在发展中更看重产品的市场及利润,不愿更新设备,更不愿学习和完善新的生产工艺,没有一个学缘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多数企业所开发的新产品,也多是在初级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更新。落后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使得保健食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1.2擅自更改配方,违法添加禁用原辅料

一些厂家为了追求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擅自更改产品配方,而在生产的过程违法添加药物甚至化学成分,已经成为不良企业谋取暴利的常用手段,如2013年7月3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查获保健食品“肤姿美闪电瘦胶囊”670瓶、半成品胶囊2万粒,涉嫌非法添加禁用化学物质西布曲明。这些违法添加的药物或化学成分,一旦服用不当,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3委托加工方式亟待规范

我国保健食品采取委托加工方式生产占60%以上。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专业检验仪器的价格昂贵,聘请拥有专业技能的检验员的酬金较高,为了更好降低成本,会积极寻求有资质生产的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合作,委托加工产品。虽然委托生产加工,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链的延伸,加大了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难度。目前委托加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委托方擅自更改审批内容委托方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擅自更改已经审定好的产品配方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如擅自取消辐照灭菌工艺、擅自更改申报的工艺参数生产、不依照已备案的企业标准实施出厂检验等,这样就无法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2)委托合同不规范在许可有效期内,委托加工合同失效未及时续签或变更,超合同有限期限进行生产或擅自延长和缩短合同期限进行非法生产,委托双方各自所负的责任不够明确或难以界定落实;委托双方在合同中保证产品质量的责任上划分不够明确,如产品原辅料及成品的检验;如何追踪确认和承担产品质量问题责任等。

1.4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夸大宣传产品功能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厂家、加工工艺和原材料的不同,使得保健食品的种类和功能不尽相同。即使是具有相同功能的保健食品其功效也因此有所差异。一些保健食品企业为牟取暴利,在产品标签或说明书大肆夸大产品的功效,宣传自己的产品具有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这些夸大宣传主要有以下形式:超过该产品所审批的功能范围夸大宣传;非法宣传其保健食品具有疗效或暗示有治愈、治疗疾病的作用。

2.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2.1保健食品监管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品种繁多、覆盖面广,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配套技术标准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以《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为核心的保健食品法规体系框架,以确保保健食品的审批和生产经营能够有法可依,但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法规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完善,这就为保健食品的监管带来了难度。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行使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与监管职能剥离脱节,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机制有待加强,可能出现审批与监管部门互不明确管理权责,互相推诿责任。

2.2检验标准不完善

我国目前与保健食品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较少,部分产品中有效物质的安全限量标准模糊不清,这就加大了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难度。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健食品缺乏系统的安全评价体系,检测方法与手段也较为落后,因此常常会出现不同地区产品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不利于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健康发展。

2.3网络销售监管难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网络来销售。但目前法律法规对网络销售行为的规范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互联网销售准入门槛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实名机制,甚至可以使用虚假姓名和地址,在进行违法经营活动时,经常变换电话号码、网络账号等联系方式,这些行为无疑为监督人员查找经营主体身份带来很大困难。一旦销售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甚至对消费者造成严重危害时,很难依法追究违法经营者,承担责任。

3.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认识不够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了解不够全面,甚至不知道保健食品是调节机体功能为主,并不是治疗性的药物。由于不知道保健食品标志,在保健食品与非处方药之间的辨别产生一定的困难,从而在选择上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部分相关人员对营养健康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不能够及时针对消费者的质疑给予答复,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由于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概念和定义等基本知识的模糊,当身体出现不适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用保健食品替代了一些户外的身体锻炼,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三、对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保健食品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关系到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生产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共同解决。依据其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加大企业生产管理力度,引导企业加强自律

政府监督部门,应该加大企业产品的监管力度,完善检验机制,注重对产品原辅料、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加大对不法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并定时定期予以公布,甚至可以尝试建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系统”,提高企业责任意识,扩大监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应该引导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的条例法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生产过程中坚决不加入有害成分和不合格的原辅料,坚决不生产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投资发展科技,发展新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应及时更新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检测装置,这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网络销售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排查,另外这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如工商、信息产业、药品食品监管局等部门的共同协助、分工合作,这样才能对网络销售进行有效监管。

2.严格保健食品审批环节,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从保健食品安全管理角度来看,应严格审批环节,提高准入门槛。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是199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还没有关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较为完善、具体的相关条例。我国应结合本国的国情,汲取国外的相关措施及经验,可以制定更加完善,更符合当地实情的政策措施,明确保健食品注册、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责,真正提高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力度和执法效率。建立有公信力、信息透明、设备技术先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规范保健食品检测评价程序。

3.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保健食品信息库

从我国目前的政府监管现状来看,保健食品目前存在信息标识不规范,监督检查信息不透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现阶段保健食品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但部门缺乏充分交流与沟通。建议我国审批及监管部门,应该共同建立完善“保健食品信息库”,录入所有已批准在售的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有效成分、销售价格、产品说明等相关信息,同时对不法生产企业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曝光,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方便的了解最新信息。

4.规范保健食品的宣传

我国当前保健食品多存在虚假宣传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保健食品的市场秩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药品、保健食品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广告的表述及信息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无论是直接表述还是暗示信息错误引导消费者,广告者都要负责,诉诸法律程序,并对每个消费者进行相应赔偿。所以我国也应严格规范保健食品的标签管理,加大对违规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及宣传监管。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工商部门负责监督处罚,监管与处罚部门并不统一,这为保健食品的宣传监管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加强沟通、及时移送,落实虚假广告投资者和宣传者的法律责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媒体相关从业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在制作广告前,先对相关产品的信息进行核实,严格遵守《广告法》中的相关条例,做到不欺瞒消费者。增强业内人士的道德素质,加强行业的自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益。

5.消费者应当理性选择

消费者应当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关于保健食品类的知识,例如各种常见保健食品的功效,以及其主要成分和其有效成分。购买保健品时要认准标记,保健食品外包装上有“蓝帽子”标记。同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选择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做到理性,不跟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对保健食品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服用保健食品的同时,也应该多注意户外的身体锻炼。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食品 概念 辨析

在食品包装袋上常常可以看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天然食品”、“保健食品”等字样,这几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本文仅从下列方面对此进行辨析。

1.从其概念和产品具备的条件上看

(1)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以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而来的,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作为有机食品,需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①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食品。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③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及规范性标识。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机”,并不是化学上“有机”的概念。

(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由我国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②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④产品的包装、储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绿色食品”的概念是我国首先提出来的,国际上并没有这种说法,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以“绿色”二字,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壁垒等,我国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其实,绿色食品在颜色上既有绿色的(如绿茶、深绿色蔬菜等绿色食品),有黑色的(如香菇、黑木耳、黑芝麻等绿色食品),有白色的(如燕麦、白萝卜、牛奶等绿色食品),有红色的(如西红柿、红葡萄等绿色食品),还有黄色的(如南瓜、胡萝卜、黄豆等绿色食品)。这就是说,绿色食品的颜色并非都是绿色的,即使是绿颜色的食品,若没有获得我国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也不能称为绿色食品。这里的“绿色”应是一种理念,着重强调保护环境和贴近自然。

(3)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或加工,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健康允许的范围并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标准的安全、营养的食品。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偏远、封闭的地区所生产的食品不一定都是无公害食品,即就是野生的、天然食品也未必称得上无公害食品。是否为无公害食品,关键是其食品的生产环境中的污染物是否超标,食品是否经过相关机构认证。

(4)纯天然食品纯天然食品是指自然生长,未经人工培植的食品。一些人极易相信天然食品,其实许多天然植物都多少带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况且可能由于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空气及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有害成分会残留在植物的体内。另外,天然植物在种植、收获、储存、制作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也难以保证它的食用安全性。许多纯天然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生物碱、农药残留、天然植物自生杀虫剂。经检测,茴香、肉桂、丁香、花椒、咖啡、芥末、桃、梨、杏等食品中都含有天然杀虫剂,有些还可能是致癌物。况且,目前我国并无纯天然食品的认证标准,纯天然食品并不能等同于绿色食品,媒体上宣传的“纯天然食品”说穿了只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

(5)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除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给人体提供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特定的色、香、味、形外,还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并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又不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一个食品种类。因此,保健食品既不同于一般食品,也与药物有所区别。保健食品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必须经动物或人群功能学评价,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功能。②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要时需对产品进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确保产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③配方和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④标签、产品说明书及广告应真实,应符合《保健食品标识规定》的要求,不得宣传疗效。这就是说,药品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而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是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一个人生病后还是要吃药的,仅食用保健食品是不起作用的。

2.从其产生的背景来看

有机食品在国际上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由发达国家在出现农副产品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及环保主义运动推动下产生的。而我国则是在政府倡导和推动下,并于1994年成立了有机食品中心,标志着我国有机食品生产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从2006.4.1起正式实施;绿色食品是由我国农业部针对食品污染问题提出,于1990年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其初衷是为国民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并在1993年《绿色食品标准管理办法》;无公害食品是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于1982年提出并实施的,结合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放心菜”、“放心肉”工程进行的,2002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纯天然食品是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影响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一些食品生产厂家便私自在其食品包装上印着“天然”、“纯天然”等字样,这其实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行为;保健食品的产生是社会进步及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显著标志,我国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了《保健食品标识和标签的管理条例》、《保健食品卫生标准》、《保健食品评审标准》、《食品安全和管理评估程序》,1997年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评审程序和功能检测方法》,这标志着我国保健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从产品质量标准来看

有机食品因国家不同,认证机构不同,其标准不尽相同。如美国于2000年公布了有机食品的新标准,日本于2001年公布了有机食品法,我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也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标准。有机食品的标准具有国际性,其产品需要有三年的过渡期;绿色食品的标准由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一制定,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级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A级绿色食品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和农药等,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相似;AA级绿色食品则对应和接轨及等同的是国际上的有机食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的行业标准,产品也要有三年过渡期;无公害食品在我国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范的一类食品。纯天然食品在我国目前并无其相关的认证标准。我国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只有22种,即: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利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食品标签上不能含有或暗示治疗作用。凡是超过上述22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

4.从认证机构及认证方法来看

有机食品标志的认证机构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我国的认证机构是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在认证方法上以实地检查为主,检测认证为辅,重点是农事操作的真实记录和生产资料购买及应用记录等,产品证书有效期为1年;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证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以检查认证和检测认证并重的原则,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在环境技术条件评价方法上,采用调查评价与检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方法与有机食品的认证方法相同。产品证书有效期为3年;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是我国各省、市级政府的相关认证机构,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方法与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方法相同;纯天然食品在我国目前没有认证机构;保健食品则是由我国卫生部对其实行审批制度。

5.从其产品标志来看

有机食品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认证机构是不同的,但在我国却有统一的标志(图1),有机食品的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我们可以感觉到两种景象,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其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呵护,人与大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绿色食品在我国也有统一标志(图2),由特定图形表示,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和蓓蕾组成,并有绿色食品字样,产品外包装上还应有激光防伪标贴;无公害食品我国也有统一标志(图3),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纯天然食品目前在我国无统一标志;保健食品在我国有统一的标志(图4),其专用标志是上下两部分椭圆形类似草帽状的弧线中夹着一个圆球的图案,意为对人体的保护。图案连同下方“保健食品”四个字以及卫生部的批准文号均为天蓝色。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或营养成分表、保健功能、配料表、食用方法、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厂名和厂址必须与卫生部签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内容相一致。

总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都是属于安全性食品,有机食品是质量最高的食品,它对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销售以国际市场为主;绿色食品是次于有机食品而优于无公害食品的过渡性食品,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无公害食品则是绿色食品在发展初级阶段的食品,在国内以大众化消费为主;保健食品是既不同于普通食品又不同于一般药品的一类特殊食品;纯天然食品既不是有机食品,也不等同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保健食品。

参考文献:

[1]张先云,张艳芳.绿色食品摭谈.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2期.

篇5

据中国海关统计的统计数据,我国的保健品市场经过1999年的整合,在进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有数据表明,2004年1~9月份,我国医保产品出口8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22%,其中我国具有资源或成本优势的中药材、提取物、西药原料和医疗器械等四类产品出口金额分别为2.51、1.62、44.55和19.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78%、35.92%、21.93%和36.85%。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安全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保健品产业提供的健康品从其内涵看与绿色健康潮流是一致的,绿色和健康联在一起,为保健品产业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因此,保健品产业具有竞争优势潜力和强劲的市场潜在需求,具备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本条件。

到2010年,保健品人均消费有望达到100元,保健品产业市场总容量突破1000亿元,达到1300亿元的消费量;到2020年时,人均消费达到300元,市场总容量突破4500亿元。

微利年景

曾几何时,许多人印象中的保健品是个十足的暴利行业,其门槛低、广告凶、炒作猛的特点造就了整个市场的阵阵流行风。事实上正因为利润空间巨大,广告的狂轰滥炸也就有了物质上的支撑和保障。为了迅速赢得第一桶金,那些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各类保健品风光、招摇的影子至今仍沉淀在许多人记忆中,由此,不难理解,众多的企业会如过江之鲫一样杀入这片期待中的财富天地,其结果真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时至今日,情况怎么样呢?

近几年,要找出一两个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品牌还真找不出来,有的倒是前赴后继的新面孔不断走马灯似的换,屈指算来多数品牌都是昙花一现,有的甚至一些刚拿到报批文号尚未在市场露面就已销声匿迹了。 与产品层出不穷相对应的是,媒体价格的连续攀升、渠道费用的居高不下、人力、原料、生产、运输、包装等各项费用都在陆续上涨,一个产品,即使定价奇高,但销售链上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相加,实在也是个庞大的数字,如果再在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没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行吗?

这几年是保健品的低迷期,也更是调整和反思期,企业利润的缩水和绝大多数企业的亏损,说明保健品已进入了微利年景。

在微利年景里观望、消沉以及埋怨都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盲目决策、守株待兔似的作风只会招致更大风险。只有做好长期思想准备,用精细化定位取代以往的粗放式经营。用务实认真的心态舍弃急功近利的情绪。企业也只有在微利时期才能审时度势,静下心来思考管理和创新问题,而这在以往是无暇顾及的,即使触及也会被表面的市场繁荣掩盖真正的本质而迷惑。

微利时期的保健品企业仍旧要生存和发展,其出路何在呢?不妨象万科那样,向制造业学习,学习他们对成本的控制、对性价比的追求,对营销渠道的开辟除此之外,积极挖掘潜力,迎难而上,在产品个性化、渠道创新化、营销差异化、客户人性化上狠下力气,做足功夫,只有这样,才有走出困境的可能。

直销亮剑

不仅市场低迷,业界也再次传来“凶讯”,医药保健品行业将再次遭遇严厉管制。“广告严打”、取消保健品的终身制、直销法的出台,让保健品业再次站在十字路口。中国保健品过去的运作模式“天上打广告,地下铺渠道”被打破,行业的营销模式亟待脱胎换骨。

2005年9月,健康元药业正式宣称涉足直销业。这是《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后,第一家宣布进入直销业的本土大型综合医药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以经销与直销两种销售模式并存的医药企业。

而哈药集团旗下的保健品业务不超过30%,公司希望将来把保健品直销这块做大。这也和健康元涉足直销的初衷不谋而合。

在《直销管理条例》出台之后,不少国内企业,如黄金搭档、万基均表示有意试水直销领域。不久前,万基集团已花8000万元注册成立万基中国保健品公司,专门从事直销业务。万基中国公司已招募很多人,只待直销牌照下发。

此外,以保健品发迹的史玉柱,也试图进军直销事业,旗下的上海黄金搭档有限公司一直对直销十分关注。若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准入条件,公司也将步万基集团后尘,考虑申请直销牌照。

直销是中国保健品的唯一出路?业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

心结

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保健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保健品的社会声誉却一直在起起落落中徘徊。影响到保健品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有来自政策环境方面的原因,有国内科技开发与生产技术水平的原因,更有营销理念与模式的种种障碍。即使面对纷乱繁杂的各种不利因素,这个产业依然在顽强的向外界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国外的形势不等人,目前,已有安利、宝洁、生命力、健美生等著名国际名牌开始抢滩登陆中国保健品市场。中国的保健品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

据保健品业内人士分析,在影响保健品发展的五大瓶颈中,就有三项与保健品品质有关,一是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二是过份依赖广告促销,不注重研发投入,不利于提高质量水平。三是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不利于提高科技含量。研究新型功能性配料才是保健品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很多食品添加剂已成为保健品加工、品质改良不可缺少的原料。尤其是那些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生产保健食品的关键配料。在食品添加剂中,营养强化剂(功能性食品原料)品种越来越多,从氨基酸、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到低聚糖、多肽等多种功能性原料。它们在保健品27项保健功能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所以,保健食品的发展离不开新型的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可为保健品提供更完善的营养结构。

保健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复合能改善单一保健成分的不足,而且通过多种营养成分复合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如,AD钙就是维生素A、D与钙制剂的有机复合,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吸收。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营养强化剂有:矿物质类,葡萄糖酸盐(锌、钙、镁、钠、钾、铜、 锰、亚铁)、乳酸亚铁、乳酸锌、乳酸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三钙、活性钙、生物碳酸钙、海藻碘;维生素类,牛磺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叶酸等;氨基酸类,L―赖氨酸盐酸盐、L-丙氨酸等。

其他新型的功能性原料有:

玉米缩氨酸:从玉米醇蛋白中抽提出缩氨酸并精制而成,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的功效。

糙米核酸:以糙米为原料制取的核酸,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一旦超过20岁,体内的核酸就会日渐减少而出现衰老现象。

鱼油粉:可用于婴儿食品和面类营养添加剂。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治动脉硬化症。

功能性低聚糖:改善肠道功能,具有低热量、抗龋齿等主要功能。

茶叶色素:其主要成分的药用价值已被揭示,它不仅可以作为传统色素的食品着色剂,而且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茶叶色素对肿瘤、高脂血症等相关疾病的防治呈现出显著的效果。

乳清蛋白:乳清蛋白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阻止化学诱发性癌症的发生,同时增加骨骼强度和降低LDL胆固醇水平。所以,乳清蛋白在保健制品和营养药品产品的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全天然膳食补充剂:能够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抑制致病菌生长,促进铁质的吸收,预防结肠癌和保护双歧杆菌。

大豆肽和小麦肽: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小麦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其功能物质是低聚蛋氨酸,可用于调节人的血

形剂可保持保健品良好形态及口感。

赋形剂是改良和稳定保健品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物质。片剂、粉剂有糊精、淀粉、硬脂酸镁、被膜剂等;水剂、膏剂有各种助溶剂、胶体、乳化剂等。它们不但能改善保健品的形态,使得保健品能保持良好口感及品质稳定的实物结构,而且能改善保健品在人身内的吸收状态。

保健食品作为食品的一种来消费,好的形象外观是很重要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天然色素有红曲红、辣椒油树脂、辣椒红、高粱红、焦糖、栀子黄、可可壳棕、虫胶红、叶绿素铜钠盐等。红曲色素本身就有保健功能,作为降血脂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外市场。类胡萝卜类的天然色素、黄酮类天然色素生理功能研究也在深入进行中。

调味、调香可为保健食品加香增味。

很多新型产品能赢得市场,它的秘诀是和完善的调味调香分不开的。很多香料够赋予产品一定的风味,还能抑制和矫正某种食物不良的气味。保健食品首先强调的是保健功能,所以很多保健食品本身风味是不好的,但做一种特殊食品,好的可味也十分必要,比如营养多肽,是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蛋白在一定条件下经酶解而得的高营养多肽,但口味并不象我们常吃的食品那么好。含有反应产生的不愉快的气味,也有原料带入的腥味,只有经过活性碳脱臭处理,以及调入适当的天然香料及甜味剂才能得到让人能够接受的完美的保健食品。

用于保健食品调整口味的天然甜味剂有甜菊糖甙、甘草素等,鲜味剂有氨基酸、核苷酸。酸味剂有柠檬酸等。

很多保健食品有效成分是从各种功能性原料中提取的,如微生物提取物需要各种酶来实现,破壁酶、分解酶、转化酶、蛋白酶等,植物提取物需要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纤维素等,萃取有效成分常用的就是超临界法,其中用的加工助剂就是二氧化碳。

防腐保鲜剂可保障保健品流通中的安全。

保健食品必竟也是一种食品,它同样需要防腐保鲜,以保障流通中产品不会变质腐败。用于保健食品的防腐保鲜剂有茶多酚、迷迭香抗氧剂、乳酸链球菌、纳他霉素、溶菌毒、鱼精蛋白。

随着保健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配料需求不断出现,这对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无疑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比如,用于医药保健品的热凝胶就是这种需求的产物。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等,最初也是来源于医药保健品行业的防腐保鲜剂。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保健食品申报注册的门槛,由此将会出现新的动向,未来营养食品的异军突起将会取代目前以保健食品为主的发展潮流。实际上在美国、日本等保健品较为发达的国家,营养食品才是市场真正的主力军,在营养食品的发展潮流中,各类食品添加剂必定会为健康产业增添异彩。

提升策略

进入2005年以来,所有的医药商家与经销商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市场越来越难操作,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虽然广告力度、广告密度都配合得非常紧密和非常完善,但是产品销量却是上升缓慢、不尽人意,在销量上没有一个质的突破,因此许多商家都处于一种空前的困惑与无奈之中,在迷茫与无奈之余大家不禁产生疑问:是我不会操作市场了吗?还是我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与发展了?还是产品没有选择对?

现在的市场环境与过去的市场环境、将来的市场环境都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医药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什么样的呢?那么在市场操作的过程中,一些较难操作的市场主要有哪些类型呢?这些类型的薄弱市场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提升方法又是哪些呢?

许多产品在进入市场后,从市场的启动期广告费用投入就非常大,在各媒体的组合炒作下,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但是在启动几个月后发现,产品的销量始终停留在产品导入期的销量上,而没有一个质的变化,虽然通过持续广告的积累效应,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达到30%多,但是购买群体仍然没有较大的增长,市场份额仍没有继续扩大,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何原因呢?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哪几种可能性呢?

1、产品缺乏可信度

广告的覆盖率和投放率只能说明广告的投放力度和投放密度,但是产品的销量与广告的投放力度没有直接的正比关系,不是说广告投放力度越大,产品的销量就越高,只是产品的销量受广告投放力度的影响,所以还必须考虑:媒体组合的策略性、广告内容的定位、产品卖点的定位、产品功能的定位、产品价格的定位等因素。

随着媒体监督力度和地政监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消费者在消费上不断趋于成熟和理性,所以单纯依靠广告的大力度、高密度覆盖来拉动市场,产品的销量肯定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因为消费者还在关注产品的另外一个非常核心的因素,那就是产品的可信度,广告说将产品说的再好,消费者凭什么信任你的产品,所以必须得拿出让消费者彻底信服的因素来。

因此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常规的做法是首先提升产品的权威度和美誉度,通过权威部门、权威人物(不是知名人物)对产品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突出消费者使用后的真实疗效,那么产品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地就会建立起来,还有产品对社会及消费群体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这就涉及到产品的美誉度,就是说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有多大的亲和力、忠诚度,如果这几点在较大的广告力度配合下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那么销量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上升。

2、产品定位模糊

产品的核心定位非常重要,如果产品定位模糊,不管你广告投放力度有多大,消费者肯定不会产生购买行为,原因何在?因为产品的功能定位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不吻合,俗话说“对症下药”,如果不对“症”,那么他们怎么会产生购买行为呢?比如我们当初操作乙肝产品蒂达时就是这样,产品最初的功能定位一大堆,实际上像患上急性黄胆型等肝炎根本就没有人害怕,而像乙肝大三阳就害怕了,所以最后我们将其它的病症都去掉,直接定位于“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广告语一针见血:“治乙肝,用蒂达”,经过对产品重新定位后,消费群体更加细分化,更具有针对性和确定性,产品的准消费群体抓得更准了,那么产品的销量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很好地提升,所以有的产品也存在这种情况,唯一的方法就是诊断产品的定位是否准确,以便更好地重新定位。

3、缺乏利益点的刺激

一个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产品的销量却没有太大的增长和突破,有时候与市场行为中对于消费者利益点的刺激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有些市场由于以往产品的恶性竞争对市场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性和后遗症,所以以后任何一个新产品只要进入该市场,部分消费者就会从一开始就产生一种机会心理,其主要表现就是等到该产品搞促销活动的时候再产生购买行为,所以这些消费者从一开始就对进入市场的新产品采取一种观望等待的心理,以等待机会再进行购买,尤其像一些广告力度较大的产品更容易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对于商家来说,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抓住该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产品导入期和即将进入成长期后适时地开展一些小规模的、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以刺激一部分处于观望状态的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以上是第一种薄弱市场的类型及其提升方法,还有一种薄弱型市场就是――“广告投入非常大,但是品牌知名度却很低,产品销量也非常低”,那么像遇到这样的薄弱型市场该如何对应呢?其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媒体组合、投放时段不到位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功能,都有所属自己的受众群体,同时,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媒体的导入方式也都有所不同,有的产品在市场导入期适合于报媒的操作,而不适合于电视媒体的操作,而有的产品却又适合于电视或广播来启动,而不适合报媒的操作,所以在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导入期,媒体的组合和投放一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市场的特点突出科学性、合理性、策略性、受众性和针对性。

另外在注重媒体组合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媒体的投放时段,是集中投放还是分隔投放,广告投放的时间段与产品的消费群体是否吻合,如有些产品在市场初期的运作中不仅媒体组合不到位,而且媒体投放的时段也有偏差,所以广告投入力度即使再大,效果也不会太好,因此,媒体组合与广告投放时段定位非常重要,如果组合不到位、投放时段又发生偏差,不仅造成广告费用浪费、产品知名度低,更重要的是对于市场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疲软效应,时间一长,消费者不但不产生购买行为,还会对产品产生漠视心理,那么产品的销量自然而然就上不去。

所以任何一个产品在市场的运作中、尤其是启动期一定要把握好媒体的组合策略和广告投放时段的组合策略,比如像好乐康前列腺治疗仪,全国市场启动主要分两种方案,第一种启动方案主要是针对电视广告费用高、报媒比较发达的一级市场:即在市场导入期时,媒体组合主要以报媒为主,其它媒体暂时不配合,在市场启动20天后再配合“电台专家讲座”,电台讲座切入之后再将报媒的广告力度逐渐降低,一步步地提升“电台专家讲座”的力度,使其逐渐深入人心。

第二种启动方案主要是针对电视广告费用较低、报媒不太发达的二、三级市场:即在市场导入期时,媒体组合主要以电视广告为主,报媒为辅,电视广告投放时段的组合策略主要以:包段为主、黄金段为辅,而报媒则主要从理性的角度对产品的独特点、功能、与前列腺药物的区别进行详细地诉求,配合电视进行互相炒作。

2、广告诉求点不到位;

有许多经销商都有这样一种亲身体会,为什么广告投放力度这么大,但产品的销量却是上升缓慢、停滞不前,实际上许多经销商都有一种误解,总认为广告投放力度越大,销量就越好,实际上不一定,因为产品的销量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广告力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有时候广告内容如果不到位,同样会直接影响受众群体的购买行为,从而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概念、功能不太清楚,因而也就不能够很好地打动消费者的产生购买行为,所以无论产品的广告投放力度有多大,消费者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产品在宣传,至于到底是一个什么品牌的产品、具有哪些功能,他们也许就不太清楚了,类似这样的市场非常多,

所以在市场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与广告核心诉求点的定位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重新对广告内容进行定位,一定要准确把握和突出产品的独特诉求点,一定要抓准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突出产品的与众不同,在广告内容中进一步提升和突出产品的核心诉求点。

以上两种薄弱型市场只是许多薄弱型市场其中的两种,而且其难以操作的原因也许还有其它因素,所以在此就不进行详细叙述。

薄弱型市场的出现,不仅是新营销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产物,更是营销环境产生较大变化的一种标志和发展趋向,同时也是营销综合因素即将发生彻底改变的前奏。

对于薄弱型市场的提升是每一个商家新营销环境下都有可能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对于薄弱型市场的提升每一个商家都可以根据公司的特点、产品的特点、市场的特点、操作手法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提升,其没有一个特有的或者固定的提升模式。

但是,每一个商家只要认清营销环境的最新变化特点,搞清楚薄弱型市场的类型和产生的真正原因,在操作市场的过程中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策略性,更加注重市场的宏观运作和市场的微观战术,那么,薄弱型市场也就会迎刃而解。

2006年路该怎样走

中国保健品行业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早已经现实了战略转型,后知后觉得的企业也已经开始准备转型,那么,尚未觉醒的保健品企业,2006年应往哪里去?

由于近些年一些保健品企业过度夸大和承诺产品功能,过度挖掘客户资源,疯狂圈钱,致使患者深受其害,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新广告法的出台,政府、媒体、消费者这“三杆猎枪”都一致地瞄准了这些保健品企业,致使这些依靠虚假广告快速圈钱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已经无法运用以前的手法了,而其他方法又不会,又舍不得离开自己熟悉的保健品行业,而销售情况越来越糟。有的已经临近悬崖边缘,汲汲可危;有的更是早已关门大吉,或被其他企业兼并。

保健品的很多运作手法是十分有效的,它们曾经创造出了很多营销奇迹。并且,这些营销手法在其他有的行业还是比较先进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比保健品有前途的未被破坏的行业,因此,如果运用保健品营销手法,在那些行业施展,将是又一个更大的舞台。

保健品营销也有很多方法,因此,也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只等着吊死,而应该抓紧时间多学些其他技能,自己熟练并且一直依赖的报纸整版广告或者会务营销手法暂时不好使了,就学着改用其他方法,继续前行。比如,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采用多层直销(或变象多层直销)、事件营销以及其他行业其他好的营销方法等。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营销方法也应随时随地的改变。这里最主要的,就是老板和操盘手的思维要变。谁变的适时、适地、适当,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轮比赛的赢家。

曾经的保健品辉煌让众多保健品人感到兴奋,但它毕竟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或者正在成为过去式,真正的企业家应当生活在未来,而不应生活在过去和现在。

2006年将是保健品整改的一年或者是规范发展的一年。

2006年将是医药保健行业巨头表现非常抢眼的一年,因为在2005年国家对医药、保健品违规企业和违规广告的整治中,市场机会已经埋下。明年的医药保健品市场,将比往年任何时刻显得更为整齐和干净,一大批投机型小企业已被清理出局。

愿在新的一年中,旧的保健品人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新的奇迹!

新闻背景:直销细则近日正式下达申牌大战一触即发

随着直销申请细则近日正式下达,曾一度搁置的牌照申请大战终于将正式开打。

商务部已向各地的商务主管部门下发了“红头文件”,对保证金的存放、服务网点的定义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商务部系统12月中旬内部印发的“商资函(2005)98号”文件,主题为“商务部关于答复直销业有关问题的函”。该函开头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直销管理条例》及相关规章颁布以来,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认真学习,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由于直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对条例实施时明确的操作事项提出了一些问题。”

随后,该内部函对“计划单列市转报企业申报材料”、“境外投资者从业经验证明”、“直销产品标准”、“服务网点”、“保证金缴存指定银行”、“直销企业省级分支机构”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在商务部系统内部下发的这份“红头文件”中,保证金缴存银行已经确定为建设银行,而不是之前业内曾猜测的民生银行。该函称,“申报企业应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签订保证金专用账户管理协议后,按《条例》相关规定,将保证金存入到中国建设银行指定的账户。”此外,关于服务网点,该函明确称,“企业申报时,应提交其在拟从事直销地区的服务网点具体方案,方案应能满足不同地区最终消费者,直销员了解商品性能、价格,并便于退换货的要求。”同时,“经批准可从事直销的企业应于批准文件下发之日起6个月内按其上报的服务网点方案完成服务网点的设立”。

篇6

一、指导思想

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以《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有效预防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群体性突发事件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做好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食品药品安全与供给保障为目标,以提升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坚持“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方针,突出组织指挥、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等重点,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相应建立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系统、问题分析检测系统、救助系统及物资保障系统,构建“功能全面、反应快速、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依法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县、乡、村三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明确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处置责任制,确保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安全事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迅速、果断、有效的措施,将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以抓好应急预案的整合、应急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强化集中培训、加大基础设施与应急装备建设5个方面入手,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工作体系和科学应对机制,有序、有力、有效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与供给。

3.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总结近年来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应急预案并积极推进企业、学校、行政村、社区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重点督促、指导辖区内相关企业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从抓健全机构、配强队伍入手,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5.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强化队伍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强化预警预防意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组织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干部开展岗位培训,根据预案要求,制定操作规程和岗位规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精心组织,不走过场,注重实效,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6.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系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分析检验评估系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理系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的宏观把握和提前预警,有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处置、应对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件,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的目标。

7.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重点是建立完善农村和社区食品药品监督网络运行机制,通过制度规范、落实报酬等手段,强化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知识宣传、市场巡查、隐患问题排查、安全信息反馈等功能作用,有效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

(一)整合修订应急体系,发挥联动协调效应

1.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各类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演变的过程、以及可利用各类人力、物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有效预案。同时针对时间、行业发展状况、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环境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使制订的预案具有时效性,使预案随时能够经得起突发事件的检验,达到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起作用的要求。

2.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应急行动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等进行整合衔接,建立食品药品应急物资保障供应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

(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增强应急处置与保障的科学性

1.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按照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和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牵头成立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指挥中心,负责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预案;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和保障体系;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规则;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分级负责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响应,乡(镇)政府对应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由事发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突发公共事件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工作,并分级启动相应的预案,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和指挥权限。

3.建立多方协作工作机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主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及时互通信息,通报情况,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有序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形成从纵向到横向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与供给的强大工作合力。

(三)健全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责任制

1.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以事发地乡镇党委和政府为主、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

2.建立监测预警工作制度。预防与处置并重,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监测手段,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

3.建立应急工作科学决策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由各方面专业技术专家为主组成县食品药品应急专家组,为全县食品药品应急工作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参与应急处置。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构建准确、及时、快速的信息沟通平台,严格规范信息收集报送、分析研判、报告等工作程序与要求,加强分析评价,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整体协调推进,正确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

4.建立应急保障工作制度。按照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制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经常性地做好有关应急工作准备,规范急救药品应急调配等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物质、经费。建立调查总结评估制度。及时客观公正地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四)强化宣教培训,着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1.编制《应急操作手册》。强化应急处置系统理论的培训,对食品药品应急体系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监测和预警、应急响应及程序、后期处置等内容进行详细地解读,切实解决对应急处置工作重视不够,对应急处置的认识和系统方法掌握比较肤浅、零乱的具体问题。

2.强化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知识及应急常识宣传。编制图文并茂的应急知识宣传册,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应急管理“进机关、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增强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综合素质,形成全社会防范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预测预警,着力强化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工作

1.加大预测预警力度。坚持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加快构建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综合预警体系,提高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建立健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形成辐射从县到村的全面监测网络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监测计划,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常态监测。

2.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建立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制度,密切结合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科学的安全评价方案,争取专项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安全性评价,科学研判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有效发现安全隐患,集中力量广泛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3.加强信息报告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功能作用,强化信息搜集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先兆信息,做到早报告、早预警、早准备、早防范。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成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送,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做到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组织和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自律监督及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将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从组织领导上保障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力推进。

篇7

然而,调查发现,这个正如火如荼发展的行业目前仍是我国法律监管“盲点”,我国尚无“药妆”批准文号及相应标准。换句话说,国产“药妆”既无官方认定,也无第三方权威检测。

药妆的功效到底如何?是否有副作用?适合的人群又是哪些?消费者根本无法知晓,一切凭厂家广告及药妆柜台的销售员随便忽悠。

药妆品

药妆品(cosmeceutical)的英文来源,是结合化妆品(cosmetics)及药品(pharmaceuticals)二词组合而成,意思是既可以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皮肤的外观,还可以深入皮肤深层,调整黑色素生成,甚至刺激真皮组织的增生,达到美容、祛斑、养颜的效果。

在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药妆”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化妆品,必须在药店销售,必须完全公开配方,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舍公认的致敏源。在一些国家,药妆多由药品生产企业生产。

而在我国,药妆的法律地位也卡在了药品和化妆品之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华说:“根据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存在既是药又是化妆品的概念。”我国现行的化妆品管理条例已近30年未做修改,新兴的药妆,自然不可能出现在定义之内。

我国目前将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与药妆概念稍有类似的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主要分为美白、祛斑、生发、防晒等9类,他们拥有自己的卫生许可证号,相应为“卫妆特字×××”号。

对于这些“特”字号的产品,相关部门的检测要求。目前也大多停留在毒性检测阶段。并没有相关的功能性和成分测试标准以及认证。顾振华说,新兴的药妆市场有点像前些年的保健食品市场。由于法律的不到位,市场目前比较混乱。

中国药妆市场始于1998年,进口品牌占药妆市场的大部分江山,年平均增长率在38%左右。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药妆市场依然会保持3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是所有护肤产品的两倍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相对其他普通的护肤品。药妆的渠道单一,且消费群体比较少。

药妆效果到底如何

“药妆”实际上源于国际上一个流行概念――医学护肤。在一些发达国家里,“药妆”通常只在药店销售,必须配方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舍经公认的致敏源。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日本等地,有40%的护肤品购自药店。

江苏省卫生监督所监督二处吴玉珍处长说:“目前国内没有‘药妆’的说法,要么是药,要么是妆,不能混淆,作为化妆品,在销售过程中是不能宣传疗效的,我们之所以把药品和化妆品分开,就是为了防止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被误导。”调查发现,欧美、日本等地“药妆”概念十分严格,而我国截至目前并无“药妆”批准文号及相应标准。

所以,国内市场上一些所谓的药妆品牌基本上还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

其实,无论是药妆还是其他化妆品。其效果都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女性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就可能生出各种皮肤问题,如痤疮。

在门诊中遇到一些女性使用了药妆以后,皮肤发生了过敏反应。主要症状为脸部发痒、红肿。另外也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使用药妆后,药妆中所含的药物成分造成了脸部皮肤菌群的失调。并不是说,药妆就会引起过敏,因这类女性多数本身就属于过敏性体质。在使用任何化妆品的时候都可能引起过敏。所以这里要提醒的是:如果您属于过敏性体质的女性,无论是药妆还是其他化妆品都要谨慎使用。

如何选购药妆

现在国际上对药妆品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很多消费者对于药妆品的概念都是通过媒体广告宣传所得。

选购药妆品首先要明白该品牌最擅长的是改善哪些问题,同时要看成分上是否有可能引起过敏,并且做好过敏测试,如本身就有痤疮等皮肤问题,最好先至专业医师处诊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或者其他相关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目前皮肤状况的化妆品,还要多听各界的口碑。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辽宁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表贞淑表示,那些在药房里销售的所谓“药妆”,与日常化妆品相比的优点并不在于里面是否含有药物的成分,只是成分更温和,不含有皂类、香精、防腐剂等成分,这些产品脱油脱脂的效果非常好,对于一些问题皮肤,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药妆”对于问题性皮肤是一种保护,而不是治疗。

药妆品的三大特点要记住:

1 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源。

篇8

2009年,**县卫生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双争创”活动为目标,立足行业实际,强化工作措施,大力加强班子及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带动引导医疗卫生行业争先创优,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医疗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组织机构健全有力,争先创优工作顺利实施

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我局从行业特点和实际出发,明确工作目标,立足于“四个明显”抓落实。即:加强班子及队伍建设,通过抓干部的理论及业务培训,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抓政策机遇,靠自身发展”的办法,加大投入力度,使医疗卫生条件和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加强业务建设,开展“以学促优,以优推创”活动,在医疗卫生单位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使业务水平明显提升;狠抓项目建设及重点工作,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为确保争先创优工作取得实效,我局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对争先创优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卫生局争先创优活动领导小组,选配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负责争先创优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县卫生局争先创优活动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三是统一本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奇政发[2007]1号文件精神、**县“双争创”活动实施方案、县长胡雁在**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县委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来,统一到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上来。四是层层动员,狠抓落实。年初结合卫生工作安排,层层动员部署争先创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争先创优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考核范围当中,实行目标管理,与业务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二、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我局牢固树立“抓项目建设,促医疗发展”的思想,在项目建设方面努力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项目落地、确保项目实施、确保有效运行。2007年,在区、州、县三级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下的积极努力下,我局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批投入大,收益高的项目在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启动实施,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业务竞争力,有效地改善了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今年共计争取项目资金1735.3万元。一是投入项目资金225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依托项目优势,分期分批有重点地配备了b超诊断仪、2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常规医疗设备,使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加强督促管理,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后续工程,采取补助与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督促乡镇卫生院新修改造取暖设施,使12个乡镇卫生实现了集中供暖。三是争取到卫生室修建资金21万元,开展村卫生室建设。今年共新修建7所村卫生室。近日又争取项目36万元,重点建设我县塔塔尔乡的3所村卫生室。四是争取到项目资金165万元,购置了两台可同时容纳五人救治的高压氧舱,解决了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短缺的问题。五是争取项目资金450万元,动工修建**县人民医院5500平方米的综合病房大楼,目前,楼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明年7月将投入使用,届时,**县人民医院医疗用房紧张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将明显提升。六是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完成了**县妇幼保健院外墙装修工程。七是积极筹措资金180万完成了县人民医院蓝康供热站20吨锅炉的更新改造工程。八是投入资金18万完成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开展合作医疗工作的乡镇配备电脑等办公用品,开展基本信息录入工作,使信息化管理软件顺利运行,实现了参合人员看病、补偿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九是投资21万元,用于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网络开通及车辆配备。十是争取到全球基金、英国国际发展部艾滋病控制项目及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及设备共计38万元,用于公共卫生防治工作,之后又投入资金15万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门诊。十一是争取到中央、区、州合作医疗资金共计506.3万元,其中:中央218.3万元,自治区218.6万元,自治州69.4万元,为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以上项目工作在我县卫生系统的落地实施,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卫生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就诊条件;另一方面,完善了服务职能,使医疗卫生单位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推动了业务建设,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业务工作成效显著

业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命线,抓业务工作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本职所在。今年以来,根据区、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卫生局以“抓业务,促管理,增效益”为目标,狠抓业务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我县是新农合工作自治区试点县,新农合工作在总结前两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经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今年3月,我县荣获自治区新农合工作先进县市荣誉,9月份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评估验收,得到了评估组的高度评价。

2007年,我县参加合作医疗农牧民为95894人,较上年增加9244人。按实际常住人口数计算参合率为90%,较上年增加4.5个百分点。2007年农牧民个人实际缴纳总资金为287.69万元(其中:民政医疗救助10.25万元,残联救助4.077万元)。全县共确定了3个县级定点、1个驻县州级定点、14个乡级定点、76个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为我县2007年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根据自治区《关于全面推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今年,重新修订了《**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将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封顶线调整为年度累计20000元,乡级、县级、县外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70%、55%、40%。同时降低县级县外起伏线标准,实行乡级住院零起伏线,县级、县外住院保底补偿,提高了参合人员的补偿率,扩大了补偿范围。并对65岁以上老人,持有计划生育两证家庭人员及民政、残联救助人员等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大对弱势、贫困人群的补偿力度。截止9月底,我县2007年共支出合作医疗补偿金660.26万元:其中,住院费用补偿584.5万元,门诊费用补偿75.76万元。补偿总人次为46954人次:其中,住院补偿6624人次,门诊补偿4033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就诊增加15578人次,住院人次增加3321人。住院实际补偿率达34%,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㈡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推开

在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主要抓好艾滋病防治和结核病防治两项工作。今年争取到艾滋病防治项目工作,成立了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办公室和相应有领导机构,投资15万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门诊,完成了121名暗和68名吸毒人员的hiv筛查工作任务,完成了49名hiv感染者的cd4检测和调查工作,新发现hiv感染者27名,设立了美沙硐治疗门诊,保证了人、财、物的有效运行,为我县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性资料。今年,继续按照卫十项目的管理要求,开展结核病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共登记接诊肺结核和可疑肺结核病人610人,免费摄胸片515人,免费痰检211人,按照网络直报的方式加强报告与管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㈢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稳步实施

完成了以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任务。基础免疫接种率:卡介苗98.57%;麻疹疫苗接种率98.83%;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98.26%;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8.27%;乙肝疫苗接种率96.29%。加强免疫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97%;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97.52%;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7.52%;乙肝疫苗接种率96.29%。

全年累计产妇总数807人,活产数808人,建卡797人,建卡率98.64%,住院分娩人数798人,住院分娩率98.88%,新法接生807人,新法接生率100%,高危产妇356人,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356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全县上半年孕产妇死亡0人,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州下达指标80/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7岁以下儿童人数10517人,参加保健管理人数9653人,保健管理率91.78%;上半年活产婴儿808人,婴儿死亡13人,婴儿死亡率16.08‰(州下达指标20‰)。㈣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有序进行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年内对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餐厅401户次,各类食品超市、商店491户次,食品加工单位227户次,宾馆和美容美发店136户次,公共场所82户次,保健食品店15户次,诊所13家,累计出动监督执法人员1300人次,监督检查2124户次;接受群众投诉举报6起,受理6起,办结6起,行政处罚31起。其中:违反食品生产经营16起,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5起,当场处罚11起;没收销毁过期食品200余公斤,停业整顿12户,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235份,加大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力度,整顿规范医疗市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今年,卫生监督所业务考核由原来的全州倒数第三名一跃位居全州先进行列。

(五)医院管理由浅入深

围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服务年等项工作,各医疗单位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和内部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医患关系。**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加强了对医院药事委员会的管理及作用发挥,规范药品器械采购管理工作,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跟标采购,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履约率达到95%以上,同时,认真落实八部委文件精神,实行药品最高限价15%的规定,有效遏制了药品虚高定价的不正之风,使广大患者得到了实惠。为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人文就医环境,**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单位还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便民利民优质服务活动,先后投资10余万元,改善门诊收费大厅、中心药厅及病房的就诊治疗环境,购置了开水器、便民椅、电话等常用物品,增设了导医咨询台、便捷窗口等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与些同时,各医疗单位把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医护人员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的形式认真学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药品管理法》以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使医护人员职业操守明显提高。今年6月和10月,卫生局先后举办护士礼仪行为规范培训和护理十八项技术操作比武,城镇四家医疗单位及部分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参加了活动。此外,各医疗单位大力倡导和推行“四严”“五心”“六一”服务,制定《优质服务奖惩制度》和服务质量考核细则,规范医护人员的服务行为,各医疗单位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条件和医疗条件,去年至今共投入资金755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院4922平方米的新建任务和2317平米的扩建任务,并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使乡镇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9

一、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严格卫生监督队伍管理。

(一)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深入贯彻《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各地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以及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体系三年建设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好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改善执法条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建设。贯彻落实《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国家和省级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开发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等业务应用软件。建立国家卫生监督基础数据库。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落实统计报告制度,加强职业病、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化妆品不良反应等监测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统计、处理和卫生监督信息。

(三)规范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工作。组织开展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规范研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标准,提高执法技术能力。在调研基础上做好国家和地方的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认定、命名、授权工作,强化规范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员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各级卫生监督员的管理。组织修订《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贯彻《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卫生监督员国家级师资库。按照新的《卫生监督员培训大纲》和《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师资培训和省级卫生监督员骨干培训。开展全国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五)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卫生监督稽查工作,逐步健全卫生监督稽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规范稽查行为,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不断深化稽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一)加强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执法工作。

1.继续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医疗服务监督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监督的长效机制。注重投诉举报,加大执法力度,狠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非法行医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处,严格责任追究。组织开展对医疗服务监督人员的培训,加强卫生监督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对地方执法和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

2.继续开展全国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尤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供血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督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对血液安全依法监督责任意识和执法监督水平,加强社会监督,逐步规范血液安全监督的内容与方式,积极探索与建立血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积极稳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制定《卫生部**年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卫生部关于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等配套文件,逐步规范巡查工作流程,继续深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组建巡查队伍,培训巡查人员。督促、指导和推动大型医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整改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医疗服务问题,发现优秀典型,弘扬高尚医德医风。

(三)完善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健康相关产品及生产企业的许可,深入开展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工作。

1.做好《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规范》(**年版)的颁布准备;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拟定《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协查通报暂行规定》,修订《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指南及评分表;加强危险性分析方法在食品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应用,做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工作;开展食品卫生法规宣贯和《食品卫生法》宣传周工作;认真履行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职责,做好食品法典相关工作。

2.规范涉水产品监管审批范围,逐步建立统一的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国产涉水产品的许可程序、条件和要求;以戊二醛和次氯酸钠类消毒剂的卫生许可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消毒产品审批改革模式;加强对检验机构的动态监督管理,开展对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的飞行检查,严肃处理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检验机构。

3.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对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三类产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卫生信誉度管理。严格实施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和自身管理水平。对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试点工作。

4.进一步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水平。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对餐饮业全面实施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对农村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公共卫生管理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农家乐旅游点、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措施。

5.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健康相关产品国家抽检工作,开展对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违法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围绕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落实好**年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的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结合**年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的要求,对餐饮业原料使用和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批号及标签标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实施《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四)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

1.紧紧围绕各地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的监督检查,狠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职业卫生以煤矿、制药行业、农药生产企业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为重点,放射卫生以放射诊疗机构和核设施为重点,采取自查、交叉检查和重点督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

2.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取得各级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规范诊断鉴定活动。

3.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采取措施扩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群体的监护覆盖面。继续做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地区初期评估工作,适时开展阶段总结和交流。继续做好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审工作,制订管理办法,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作用。

4.加强放射防护监督管理,规范放射诊疗机构许可工作,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监督检查。开展对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的重点监督检查。查处一批、曝光一批不合格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

(五)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力度,做好生活饮用水和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1.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制定重点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公共场所经营行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修订工作。

2.组织开展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有重点地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水平;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要求,建立全国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监测网络。

3.加强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总结推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试点经验;做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管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