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篇1

关键词:视频业务;安全运维;防篡改;安全云;图像识别

1 视频业务安全解决方案概述

随着宽带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IT)的进步,视频业务发展迅猛,其流量占据了网络流量的70%以上,已经成为继语音、短信、数据之后主要的电信基础业务[1]。据预测,移动视频流量在未来6年将增长24倍,2020年视频流量在网络数据消费的占比将会超过95%[2]。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播放、下载视频,视频业务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业务的高速发展也给视频业务运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风险:

(1)互联网化的视频业务必然带来互联网化的主机分布式部署,其中的能力设备服务于公众,往往数量巨大,其安全管理和运维存在较大风险,每一个设计或运维缺陷产生的安全风险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2)如果播放内容的存储设备遭到黑客入侵并篡改,将迅速传播并在公众舆论中造成恶劣影响,给业务的运营商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3)视频业务往往具有强大的主机服务性能和网络带宽。如果这些主机或网络设备被黑客攻陷并植入后门,作为僵尸网络的一部分通过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去攻击其他服务,形成对互联网环境的“反噬”,其危害o疑是巨大的。

(4)此外,缓存视频和其他类型资源的内容分发网络(CDN)作为资源加速设施,极大地节省了带宽,提升了用户体验。但由于源站可能存在不良资源(病毒文件,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的图片、视频等),使得CDN系统存储并传播了这些内容,同样会导致不良影响并造成运营风险。

因此视频业务安全解决方案对于保障视频业务的运营极为重要。

2 传统视频业务安全方案及其不足

传统视频业务安全解决方案是参照传统基础电信业务安全解决方案来构建的。传统的基础电信业务从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等方面实施安全策略:

(1)通过对组网实施安全域划分,将各类网元划分为Trust、DMZ、Un-Trust等区域,对不同等级区域实施不同的安全策略,尽可能在安全性、服务性能等要素间取得平衡。

(2)对系统和数据设备实施安全加固,包括安全补丁的安装、合规配置、最小化服务、访问控制设置等。

(3)通过定期安全扫描、渗透测试等强化系统的安全评估,通过安全开发流程避免应用层漏洞。

上述基础手段有效地提升了系统安全性,降低系统被入侵的风险,但对视频业务而言仍然存在如下不足和风险:

(1)对视频业务中大量分布式主机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由于视频业务往往主机数量巨大且分布多个地市,某一个点出现某种安全弱点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2)对入侵行为响应缓慢,无法有效监测控制、阻止、告警。

(3)无法对视频业务中直播、点播的码流实施有效监测控制,防止码流在传输时被篡改造成恶劣影响。

(4)无法对设备中缓存的视频、海报模板等内容实施安全监管,尤其互联网应用服务(OTT)视频业务中的播放素材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内容提供商甚至个人用户,其合法性需要得到快速有效地鉴别。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新一代视频业务的安全解决方案。

3 新一代视频业务安全解决方案

视频业务一般性的组网分层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机顶盒、智能手机等终端通过宽带、移动网络等承载网接入到边缘服务节点,完成认证并向用户提供视频业务;边缘节点和中心区域的网元进行交互,实现如内容注入等业务流程。

相应的业务安全解决方案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各主要组成部分为:

・主机安全运维――对视频业务大量的服务节点和中心节点,从日志管理、入侵检测、合规管理等方面提升系统基础安全性。

・主机内容防篡改――在主机内核部署模块只允许指定进程对指定目录进行写操作,其他非法进程的写操作则直接被阻断并告警。

・码流防篡改――通过数字签名方式检测视频流端到端的传输是否发生非法篡改。

・业务安全云――对服务节点可能面临的Web攻击、DDoS攻击等安全威胁实施保护。

・内容安全(不良内容识别)――对缓存在服务节点的视频、图片、文本等内容实施扫描,识别其中的不良内容(如黄色、暴力等)以及可能携带的系统病毒,通知业务系统采取进一步处置措施。

3.1 主机安全运维

视频业务往往需要在业务开展的地、市区域部署大量服务节点和若干中心节点。如前所述,大量的设备需要统一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因某个节点安全缺陷造成的风险。如图3所示,这里引入了主机安全运维方案,从进程管理、日志管理、设备管理、安全合规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升视频业务节点的安全性。

(1)进程和账号管理:监测控制主机进程和账号,如果出现异常变化,如新增非系统以及非业务的进程和账号,立即生成日志并告警上报;

(2)日志管理和入侵检测:统一存储所有设备的日志信息,防止设备日志被非法删除或篡改,并分析日志信息,发现入侵痕迹及时告警上报;

(3)设备管理三权分立:将主机管理权限设置为管理员、操作员和审计员。

・管理员包干管理若干节点主机并分配操作员,为其创建临时运维账号和操作时间窗,但管理员无操作设备权限;

・操作员在指定的时间窗口进行运维操作,超出时间则其账号将被收回;

・审计员审计设备操作状态,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

(4)安全合规加固管理:定期检测系统的合规配置,将不合规部分予以告警上报。

通过这4个方面的安全运维管理,节点安全状况从出现安全事件后被动采取措施,转变为事前主动检测、事中告警阻断和事后回溯,有效提升了视频服务节点安全管控能力。

3.2 主机内容防篡改

如上文所述,服务节点内容被恶意篡改后的传播将导致恶劣的后果。传统的防篡改方案基于比对,设定可信源后,定期将目标目录下的文件和可信源依次比对。该方案的问题在于:

(1)比对过程极大消耗了系统资源,且视频业务中服务节点分布各地,数量众多,需要保持数据同步;

(2)如果可信源被攻破,则后续的比对都将失去意义;

(3)比对周期之间如果发生篡改,则非法篡改的内容依然会被迅速传播,导致方案失效。

新一代主机内容防篡改方案在电子节目单(EPG)、CDN等服务节点部署基于内核的防篡改模块,针对存储的内容文件,依据预先配置的策略,只允许合法进程对相应目录写操作,其他进程均视为非法,并禁止增加、删除、修改这些目录下的文件。

对应的策略配置形如:

目录1――进程1

目录1――进程2

目录2――进程3

……

其含义为对目录1,进程1和进程2可做写操作(如EPG模板更新、CDN内容注入等);对目录2,进程3可做写操作。其他进程对目录1、2的写操作将被直接阻止,同时做告警操作。

对应于传统比对方案,该方案的优势在于:

(1)基于群饲动模块,执行过程对性能消耗几乎可忽略不计;

(2)不需要设置可信源以及基于可信源的数据同步;

(3)发生的篡改被直接阻断,不留下任何传播恶意信息的时间窗口。

3.3 端到端的码流防篡改

互联网环境下,提供视频业务的节点直接面向公众传送视频流。为防止码流在传输到终端的过程中被非法篡改,造成用户无法收看正常的节目甚至接收恶意码流,造成不良影响,引入端到端的码流防篡改方案。

(1)在视频源的后向增加签名服务器,接收视频流,根据加密算法生成签名信息流;

(2)如果终端具有鉴别签名信息流能力,则同时接受来自CDN节点的视频流和来自签名服务器的签名流,并对视频流计算签名值和签名流比对,如一致则接收到的视频流合法,否则该视频流非法,进行阻断和告警处理;

(3)如果终端不具备鉴别签名信息流的能力,则在CDN节点之后,视频流接收终端之前的位置部署签名检测服务器,进行上述的类似检测和告警。

采用如上的带外方式和节点并行部署签名服务器,在不改变现有组网的情况下,有效保证了端到端的码流传输安全。

3.4 业务安全云

提供互联网视频服务的节点可能面临的攻击包括Web应用层攻击、系统级0day攻击、DDoS攻击等。上文已提及基础的安全加固、安全开发流程可一定程度缓解这些攻击,但仍取决于系统研发人员和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新一代视频业务安全解决方案包括了业务安全云方案,在业务服务节点前置安全云,根据服务节点的特点搭载可选的Web应用防火墙、抗DDoS、定制抗特定0day漏洞、文件病毒扫描等功能,其架构如图4所示。

(1)抗DDoS模块可选用轻量级的基于规则的异常流量探测和实时阻断方案,或者重量级的流量清洗和回注方案;

(2)针对服务节点中的EPG等Web应用防护,架设Web应用防火墙,抵御常见的Web攻击;同时针对突发的0day漏洞,且后向服务节点无法及时升级补丁的场景,提供虚拟补丁引擎,针对漏洞特点编写规则,以防火墙方式抵御入侵;

(3)如果服务节点和客户端发生文件传输,则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安全云实施病毒扫描,以阻止病毒文件的扩散。

业务安全云服务的具体部署特性如下:

(1)根据后向服务节点情况配置上述何种防护措施,如针对互联网缓存系统可配置上述3种安全功能,针对EPG配置Web应用防火墙(WAF)&虚拟补丁以及轻量级的抗DDoS功能等;

(2)根据服务节点传输流量线性调整安全云服务的部署,配置足够且可靠的安全服务能力,且不会因为其单点故障导致整个服务失败。

3.5 内容安全

以上章节探讨了视频业务设备节点针对黑客攻击的防御方案,可以归结为系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节点存储的内容来源也会随着业务发展而日趋多样化,如多家内容提供商甚至个人用户上传的自制视频内容等。尽管视频服务运营商未必直接生产内容,但仍要对其存储内容的合法性负有相应的责任。因此,需要一套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来鉴别视频业务存储内容的合法性,也就是内容安全问题。

不良内容的识别可针对图像和视频,如图5所示,处理流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1)服务节点下发文件采集策略,告知新增了哪些待判别的文件;

(2)根据策略向服务节点采集待判别文件并存储在本地;

(3)对采集的视频、图像等资源实施判别;

(4)将判别出的不良文件信息上报到服务节点,待后者进一步处置,处置方式则包括文件删除、通知管理员、记录日志、降低源站信用等级等。

不良信息的判别采用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方式。对图像的判别分为离线、在线两个阶段[3]。

(1)离线:采集数十万张以上的正负样本,提取图像特征值并入库;

(2)在线:获得待判别的目标图像,提取特征数据,并依据上述特征值,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判断目标图像非法的概率,概率大于一定阈值则判定为非法[4-5]。

不良图片的判别准确率一方面依靠机器学习算法的选型和实现,另一方面则有赖于离线阶段样本的收集。此外,图形处理器(GPU)运算技术的运用将大幅提升离线和在线运算的效率。

视频文件的鉴别可通过抽帧方式转化为图片,再利用上述图片判别方式进行判别。

4 视频业务安全未来研究展望

随着视频业务的不断发展,视频业务安全研究的新课题也将不断涌现。从目前来看,未来视频业务安全研究将有如下两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是对视频内容安全实时监测控制技术的研究。现有方案将视频文件抽帧得到图片实施判断,如果图片采样率过高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采样率过低则判断精确度下降。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未来针对视频画面、声音的具体内容以及前后帧关联,需要提出更加高效的实时算法去判断视频内容合法性,从根本上解决流媒体内容安全问题,确保视频平台作为社会传媒核心系统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另一方面是大数据分析平台在视频业务安全中的应用研究。将网络设备、主机、应用、安全设备等产生的所有网络行为数据(含日志、流量等)进行收集,结合内部基础信息,包括资产、组织架构、人员账号、安全域等上下文信息,构建核心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型,对复杂的网络攻击事件和内部违规行为进行深度挖掘,考量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等各条安全防护措施[6],度量视频业务网络安全一般状况,同时预测业务安全潜在的安全攻击等风险,及时发现现有视频业务网络及平台安全解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并提醒运维人员在哪一环节存在短板需要弥补[7-8]。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视频业务而言,单一维度的安全防护措施无法全面解决安全风险,整个安全防御体系中任何一个点出现偏差都有可能功亏一篑。因此,我们只有从系统、存储、传输、攻防手段、内容属性等多个维度建立视频业务的完整安全防护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环境下视频业务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曹珈, 徐火顺, 尹芹. 大视频变革之路[J].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6, (3):19-23

[2] 华新海, 刘耀东, 徐火顺. 下一代融合视频业务架构与演进[J]. 电信科学, 2015, 31(4):2-9. DOI: 10.11959/j.issn.1000-0801.2015094

[3] 陈骁, 金鑫, 谭晓阳. 基于躯干检测的单人不良图片识别[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6, 21(3):348-355. DOI: 10.11834/jig.20160309

[4] LIU Y, LIN S, SHENG T, et al. Adult Image Detection Combining BoVW Based on Region of Interest and Color Moments[C]// IIP 2010: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 Uk:DBLP, 2010:316-325. DOI: 10.1007/978-3-642-16327-2_38

[5] YAN C C, LIU Y, XIE H, et al. Extracting Salient Region for Pornographic Image Detection[J].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 Image Representation, 2014, 25(5):1130-1135. DOI:10.1016/j.jvcir.2014.03.005

[6] 铌兀 GUL J, 罗平. 云时代下的大数据安全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 2016, 22(1):14-18. DOI: 10.3969/j.issn.1009-6868.2016.01.004

篇2

10月13~15日,希悦尔食品保护业务以“肉类包装和清洁产品专家”为主题亮相山东青岛第11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CIMIE),并首发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食品级热收缩膜包装方案。CIMIE是世界肉类组织(IMS)和中国肉类协会(CMA)共同主办的全球肉类行业最重要的专业展会,本届展会汇集了国内外800余家企业,展出面积达40000多平米,涵盖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食品配料与添加剂、包装与机械、冷链和运输全产业链。

希悦尔今年以“肉类包装和清洁产品专家”为参展主题,全面展示了覆盖生鲜及冷冻红肉、禽肉、熟肉制品和速食食品等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大量肉类行业客户在希悦尔展台饶有兴致地观摩了设备现场演示,不少人还亲身参与操作,体验了各类真实肉品的包装过程。其中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快尔卫?FD系列高效食品级热收缩膜包装系统尤为引人注目——该解决方案符合美国FDA卫生标准,采用特殊的多层共挤技术和电子交联技术,配合不锈钢的全自动包装设备,尤其适用于包装冷冻及冷鲜的家禽和海鲜产品。由于其高自动化水平带来的人工和包材成本节省非常可观,投资设备大约一年就能收回购置成本,开始享受长期回报,不少客户在现场就达成了购买意向。

在同期举行的全国肉类食品产业战略发展大会上,希悦尔副总裁兼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沈宏先生发表了“卫生和包装解决方案,助力肉类企业食品安全”主题演讲,分享了希悦尔不断致力于创新与研发,帮助世界获得更多的食物并使其保持新鲜、安全可靠的领先经验。在接受本刊记者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肉类行业是希悦尔中国食品保护业务一直以来的重点行业,我们旗下泰华施TM(DiverseyTM)清洁卫生方案和快尔卫(Cryovac)食品包装解决方案两大品牌构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合解决方案,是市场上唯一一家在清洁和包装方面提供全面产品、设备和服务的集成供应商。多年以来,我们在中国的红肉业务板块长期占据行业领先位置,接下来我们计划将这一优势向禽肉等领域拓展。”

希悦尔食品保护中国区业务总监闫孝柱进一步介绍说,2012年“速生鸡”事件和2013年禽流感疫情对中国的禽业造成了巨大打击,随着政府出台政策逐步关停活禽交易,禽类产业链条面临垂直整合和食品安全措施升级的迫切需求,而包装和清洁解决方案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禽肉市场正处在从农贸市场分散活禽现宰模式向集中生产、包装、供应整合模式的过渡时期,市面上裸禽、简包装冻禽和冷鲜禽并存,而在食品安全升级的大背景下,经预冷消毒加工的冷鲜禽无疑是中国禽业未来的方向。希悦尔公司拥有覆盖过渡市场(中国等新兴国家)到成熟市场(欧美、澳大利亚等)全线的包装和清洁解决方案,例如此次在肉类工业展上推出的快尔卫?FD系列高效食品级热收缩膜包装系统,就是专门为迎合中国市场开发的,充分考虑到了当今禽肉企业需要兼顾成本和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的现状。

希悦尔(Sealed Air)作为食品卫生与安全、设施卫生以及产品保护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曾荣膺2012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品牌及影响力品牌”,今年也继续受到肉类产业战略大会关于行业影响力的表彰。

篇3

把最值钱的数据放在“保险箱”中

现如今,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从事图纸设计的李梦然发现了这点:“当时卖给客户图纸设计的方案,很多客户担心万一工程师带着公司的图纸跑走了怎么办?有没有什么解Q方案可以把企业的核心数据防护住?” 基于这种的情况,他在2006年创立了尖锐软件有限公司。

据李梦然介绍,信息安全是一个很大的生态体系。在互联网连接企业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安全问题,接入网络边界时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甚至当数据到达终端的时候也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而尖锐软件就是保护云、管、端的数据安全。

数据到底多么重要呢?

李梦然打了这么一个比方:我们把数据资产放在一个房子里面。房子的围墙是防火墙,房门就是边界安全,即便解决了黑客入侵问题,也很难保证数据一定安全。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则是房子里面的保险箱,保护着房子里面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所有的文件因为经过复杂的加密程序,即便有人将保险箱拎走,也偷不走数据。

目前,尖锐的主要产品有尖锐企业图档加密系统、尖锐文档外发管理系统、尖锐共享文档保护系统等。

针对不同的客户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因为与生活密不可分而备受关注,数据安全也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网络信息肆意传播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安全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目前,尖锐软件主要服务的有政府级安全用户和民营企业级用户。据李梦然介绍,国家安全客户包括军工、政府、运营商等,对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要求很高,属于不可公开。

以中石油为例,为了保护核心的研发图纸、战略规划书、商务合同文件等内容,尖锐采用了透明加密的方式,把文件划分了权限等级,使内部员工访问文件时受相对应的权限控制。“但相比之下,民营企业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则会偏向标准化。”

李梦然还透露,国家安全客户和大型民营企业都采用线下购买的方式获得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但为了更好地扶持小微企业,今年尖锐将推出云平台解决方案,采用租赁模式服务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对于数据安全的需求很大,但是在创新期本身的资金并不充足。租赁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将成本降下来。”

篇4

高品质彩色标签打印家族再添新成员

提及Memiet技术,业内人士或许早已耳熟能详,该技术以每分钟60张A4纸的最快打印速度以及1600dpi的最高打印精度引发业内轰动。在此次展会上,广州卓绝标识设备有限公司引进了致力于开发企业内部及时尖端打印解决方案的全球性企业卓越标识(Trolan Label)的一款全新彩色标签打印机――卓越1号(TrolanOne)。该设备搭载Memjet打印引擎,可实现304.88毫米/秒的打印速度及1600dpi×1600dpi的解析度,配有5个250ml的CYMK独立墨盒,支持卷到卷和卷到单张的打印模式,内置立式切刀。其最大打印宽度为222毫米并配有15.6英寸的高清智能触控电脑,兼容几乎所有的Windows系统软件。不锈钢及航空铝材打造的机身凸显了产品的高端定位,简约的设计虏获了不少观众的眼球。继本次中国地区首发后,卓绝标识将携卓越1号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各主要展会亮相并做全国巡回路演,相信届时会有更多的读者亲眼目睹这款来自北欧的精品。

PPG Industries面向国内首推Teslin基材

来自PPG公司的TESLIN合成材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具有微孔结构的材料,在印刷、标签以及模内装饰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简单、高品质的印刷以及良好的耐用性使得TESLIN合成材料成为标签和模内装饰产品的理想选择。同时,TESLIN片材也有很多先进的功能性应用,比如防篡改、防拆封的结合应用,防静电应用以及为客户定制的防伪应用。另外,出色的柔韧性和热稳定性使其在普通的加工温度下,可以无需胶水即可与模塑产品覆合,并具有很强的结合力。TESLIN也提供可生物降解的产品,可以在不牺牲结实耐用性的前提下保障最终产品仍拥有完整生命周期,并提供给生产厂家常规标准产品的植入安全性和易印刷性。

SGS――食品包装检测的领先者

篇5

由于微生物在各种食品划分(蛋白质、乳制品、水果/蔬菜、加工食品)和地理区域的要求不同,所以食品工厂的微生物检测标准也随之不同。本文将更详细地介绍世界各国关于微生物检测的差别,包括检查样品采集地点和用于分析的检测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和图表来自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19个国家450多个食品工厂的 QA/QC经理初步研究访谈中得到的全球食品行业的微生物检测最新市场报告。

在过去15年中,世界上针对微生物的检测数量上升了128%。其中,病原体检测的增长速度更快,在所有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所占的百分比与日俱增。15年前,病原体检测占总微生物检测的13.7%,2013年,它占总检测的23.2%(图1)。

各国之间的食物交易快速增长使食物链变得日趋复杂。例如,在美国,目前进口食品占总消费食品总量的15%~20%。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自1999年起,食品的进口量每年增长7%。在过去10年里,动物源性食品的进口增长了5%,而植物性食品增长了8%以上。

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趋势似乎是一致的――全球食物链的不断复杂增加了微生物检测的数量。但是,各国对微生物的检测是大不相同的。

地理差别

在北美洲(NA)、欧洲(EU)、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普遍增长和病原体检测的增长是不一致的。在北美洲,过去几年里,病原体检测量增长了10%以上,而在欧洲,增长率仅为其一半。总之,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各地理区域均有不同的增长趋势,而影响增长的因素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是这种认知影响着区域内的检测量及种类。所以,在进口食品时,考虑食品的来源地区和食品划分,对检测非常重要。

食品(蛋白质,乳制品,水果/蔬菜,加工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量存在区别。蛋白质部分,包括牛肉、猪肉、鸡肉、鱼和蛋占等食品产业中微生物检测量占总检测量的27%,占总病原体检测的40%以上。乳制品部分,包括液态奶、奶酪和其他基于乳制品中微生物检测量占总检测量的23%,而仅占病原体检测的10%。在过去20年里,蛋白质部分得到了重视,法规和病原体检测水平也体现了这点。但在过去几年,食源性疾病一直增长,一些食品中规定的低检测水平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采集食物样品时也是存在地理差异,在世界各国所有的食品微生物样品中,26%是从原材料中采集的,25%是在加工过程中和工厂内或周围采集的,其余49%是从进入市场前的成品中采集的。只做病原体检测时,地理区域内的样品采集显示了主要差异(图2)。但在北美洲,只有8%的病原体样品从原材料中进行采集,而加工过程中或周围的采样比例达到44%以上。相比之下,亚洲的病原体检测中,只有8%是从加工过程中或周围采集的,这表明各国使用的检测理念非常不同。然而,在过去20年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计划(和其他项目)一直处于北美洲食品安全项目的中心。由此可见,这种情况不只在中国、印度和其它的亚洲国家出现。

以弯曲菌属为例

以病原体之一的弯曲菌属为例,将更为清晰的看到食品检测在各国的不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根据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结了1996~2012年间通过食物传播的病原体导致的疾病趋势。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大幅度增长后,弯曲菌属传染病在2000年起达到了最高水平成为细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起因之一。但2013年,全球弯曲菌属的检测量大概为4600万次,占世界总病原体检测的2%。另外,据统计,在食品工厂中,只有14%的工厂检测弯曲菌属,可见,只有很少的工厂检测该病原体,并且当他们检测时,所占比例远低于其他微生物。

检测弯曲菌属在食品工厂的存在情况可以看到,由食品种类和地理区域带来的差异,其检测仍有区别。在北美洲,25%的蛋白质作物检测弯曲菌属,但其他食品划分没有检测此病原体。但是,在亚洲,除了水果/蔬菜外,每个食品划分都检测了此微生物(图3)。

在这些工厂的弯曲菌属检测中,检测方法随区域而不同。全世界总共有76%的弯曲菌属检测使用了传统方法,而位列其后的分析方法,基于抗体的检测仅占检测量的12%。

在地理区域上,亚洲工厂使用了传统方法进行弯曲菌属分析,在欧洲工厂使用了传统方法和基于抗体的方法,而在北美洲,大多数分析使用了更新、更快捷的方法。用于弯曲菌属的检测方法显现出的区域差异正如其他病原体检测方法一样。由于方法和方法的等价性并不总是完美的,所以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