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监管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健食品监管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规范保健食品的注册行为,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保障人体食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注册,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保健食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标签说明书内容等进行系统评价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其注册的审批过程;包括对产品注册申请、变更申请和技术转让产品注册申请的审批。
第五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对保健食品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负责对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资料的受理和形式审查,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试验和样品试制的现场进行核查,组织对样品进行检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检验机构负责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或人体试食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等;承担样品检验和复核检验等具体工作。
第六条保健食品的注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和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申请与审批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七条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人,是指提出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在该申请获得批准后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者。
境内申请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合法登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境外申请人应当是境外合法的保健食品生产厂商。境外申请人办理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应当由其驻中国境内的办事机构或者由其委托的中国境内的机构办理。
第八条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包括产品注册申请、变更申请、技术转让产品注册申请。
第九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保健食品注册受理场所公示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的项目和有关的注册申请表示范文本。
第十条申请人申请保健食品注册应当按照规定如实提交规范完整的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报资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第十二条申请人申报的资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报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在审查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料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一次性提出。申请人应当在收到补充资料通知书后的5个月内提交符合要求的补充资料,未按规定时限提交补充资料的予以退审。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补充资料的,必须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20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篇2
一、检查范围
全县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
二、工作分工及安排
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负责对全县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和督导检查。2个稽查队负责对分管辖区内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对保健食品化妆品批发单位(含批发市场)、对保健食品零售单位每年监督检查至少1次,对化妆品零售单位监督检查每2年至少1次。对城区和沂山、老龙湾、石门坊等风景区重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处置。将每次监督检查的信息录入省保化电子监管信息系统和市局电子监管系统。健全日常监管档案,切实全面推进“一户一档”建设。
三、检查内容
(一)经营合法性。查看保健食品经营单位《食品流通许可证》是否到期,《营业执照》是否包含保健食品,已到期的是否取得《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审查备案表》;新开办的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是否取得《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预登记表》。查看化妆品经营单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是否到期,《营业执照》是否包含化妆品。
(二)产品合法性。所经营的产品是否是合法企业生产,保健食品是否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进口保健食品还应当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国产化妆品是否由取得有效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生产;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否取得“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否取得“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否取得“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经营的进口化妆品是否在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凭证有效期内入境;进口化妆品是否经过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是否存在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三)标签标识情况。所经营保健食品名称、标识是否符合《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化妆品是否符合《化妆品命名规定》和《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及其它化妆品标签标识相关规定;是否有销售盗用、假冒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及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行为。
(四)进货查验制度。是否执行进货查验制度,查验记录是否完整真实,是否索取供货企业的相关合法性证件材料,是否建立供应商档案,是否建立购销台账。
(五)广告宣传。所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是否存在宣传疗效和夸大虚假宣传行为。所经营保健食品是否宣传疾病治疗功能,所经营化妆品是否使用医疗术语;店内宣传材料是否存在宣称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等违规行为。
四、工作方式
现场检查按照国家局制定编写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化妆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组织实施。实施监督检查前应制定检查方案,确定检查目的、检查范围、检查方式、检点、时间安排等,检查人员应按照检查方案实施现场检查。检查组进入被检查单位应按照程序开展工作,检查中填写《现场检查笔录》,对发现不合格的项目,能整改的,应当监督企业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下达《现场监督检查意见书》,并督促整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依法立案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实行三化监管。网格化细化岗位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监管网格体系。痕迹化现场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督检查记录录入省保化电子监管信息系统和市局电子监管系统,并完善“一企一档”的监管档案。标准化,明确监管事项和重点,确定监督检查内容和标准,统一监管尺度和执法标准,是企业无异语。
篇3
20xx年保健食品召回管理办法最新全文保健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调整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保健食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召回定义)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召回,是指保健食品生产者(包括进口保健食品人,下同)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健食品。
第四条 (产品定义)本办法所称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健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保健食品,包括:
(一)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保健食品;
(二) 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保健食品;
(三) 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保健食品;
(四) 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保健食品;
(五) 其他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健食品。
第五条 (监管体制)召回保健食品的生产者所在地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保健食品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他地方各级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协助做好辖区内保健食品召回的有关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全国保健食品召回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生产者第一责任人主体地位)保健食品生产者是控制与消除保健食品安全隐患的主体,应当对其生产的保健食品安全负责。
第七条 (召回信息报送和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保健食品召回信息通报和公开制度,采取有效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布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健食品信息和保健食品召回的情况。
第二章 安全隐患调查与评估
第八条 (生产者调查评估义务)保健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保健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准确记录并保存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及产品信息,收集、记录保健食品的安全隐患信息,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评估,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经营者协助义务)保健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和保存完整的购销记录,配合保健食品生产者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有关保健食品安全隐患的调查,提供有关资料,并按照召回计划的要求及时传达、反馈保健食品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健食品。
(监管部门启动调查评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调查和评估时,保健食品生产者应当予以协助。
第九条 (调查内容)保健食品安全隐患调查的内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包括:
(一)保健食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标准,保健食品生产与批准的工艺是否一致;
(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健食品批次、数量及流通区域和范围;
(三)其他可能影响保健食品安全的因素。
第十条 (评估内容)保健食品安全隐患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该保健食品引发危害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二)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危害影响,如老年、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外科病人等;
(三)危害的严重与紧急程度; (四)危害导致的后果。
第三章
主动召回
第十一条 (生产者召回义务)保健食品生产者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进行调查,发现其生产的保健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该保健食品,将该保健食品信息告知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停止销售该保健食品,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经营者协助义务)保健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保健食品存在部门报告。
对召回的保健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的,不得将无害化处理后的物品重新用于保健食品生产和销售。
必须销毁的,销毁过程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
对因标签、标识或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保健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第四章
责令召回
第二十条 (监管部门责令召回)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估,认为保健食品存在本办法第四条所称的安全隐患,保健食品生产者应当召回而未主动召回的,应当责令保健食品生产者召回保健食品。
必要时,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要求保健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立即停止生产或销售、告知消费者立即暂停使用该保健食品。
第二十一条 (责令召回通知内容)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应当将责令召回通知书送达保健食品生产者,通知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保健食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批次、规格等基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法律依据;
(三)实施召回的事实依据;
(四)召回要求,包括范围和时限等。
第二十二条 (被责令召回主体一般义务)保健食品生产者在收到责令召回通知书后,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保健食品经营者,制定、提交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生产者召回报告及审评)保健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保健食品召回的相关情况,进行召回保健食品的后续处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对保健食品生产者提交的保健食品召回总结报告进行审查,并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经过审查和评价,认为召回不彻底或者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要求保健食品生产者重新召回或者扩大召回范围。
第二十四条 (监管部门报送制度)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责令召回的,应当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之日起5日内报送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接到召回情况报备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对辖区内保健食品召回进行监督管理。
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实施召回的,应当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之日起3日内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篇4
做好新形势下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的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维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不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各环节专项整治,深度推进实施了食品药品“两网”建设,连续三年组织县城所在地乡镇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无假劣食品药品乡镇创建”和以“五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户、进工地)为主的社会宣传活动。特别是各级卫生部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着力开展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环节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影响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问题,实施了餐饮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较好地落实了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全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食药监管部门履行监管新职能面临的形势任务还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餐饮业规模较小,90%以上为小餐馆、小吃店,业主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法律意识不强;二是全市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经营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还普遍存在无证非法经营的问题;三是硬件设施差,特别是小餐馆、小吃店的卫生设施、设备简陋;四是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五是餐饮食品原料采购渠道混乱,集中供应配送率低,索证索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六是少数餐饮服务经营者存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违规行为,有的甚至有使用劣质食用油的问题;七是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八是农民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量大面广,存在监管盲区,群体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各县(区)局要高度重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全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以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为中心,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夯实基础,抓住关键,深入开展餐饮、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推进监管职责到位,坚持治理整顿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企业自律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加快建立健全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监管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模式,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以《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宣传贯彻落实为切入点,着力营造良好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社会工作氛围。
全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宣传培训,各县(区)局要认真制定宣传方案,进行周密安排部署,扎实组织开展好以“五进”为主的社会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监管法律法规、科学合理饮食常识和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在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辟“食品安全专栏”,及时宣传报道监管动态,曝光典型违法违纪案件,紧急“餐饮消费”安全警示,为全面履行新职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等法律纪念日、农村集日、节会,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现场讲解法规政策,普及科学合理饮食常识,宣传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心、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把广大群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道道防线,织就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网。要在系统分析餐饮服务工作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创新培训形式,由市局统一编印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教材,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告知“双管齐下”的方式分批逐一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培训率达到95%以上。通过向社会公告、上门告知、集中培训和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宣传活动等方式,促使餐饮服务经营者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增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法律意识,积极指导督促其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不断强化餐饮服务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餐饮食品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从基础的监管环节起步,从最关键的监管环节夯实规范化管理工作基础。
按照市局统一印制的《市餐饮服务单位调查摸底表》,对全市各类餐饮服务经营者逐一调查摸底,全面建立起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档案,逐步建立完善电子监管档案,全面准确掌握餐饮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靠实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与餐饮服务经营者逐一签订“第一责任人”责任书,并发放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告知书。
在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科学合理、规范统一设置公示栏目,公开上墙《餐饮服务许可证》、《监督明示公约》、《从业人员培训健康证书》及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标志。同时,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餐饮食品安全培训档案。
借鉴药品日常监管的成功经验,在餐饮服务行政相对单位建立并推行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设计检查项目,细化量化扣分标准,并全力推进落实到位。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督促落实餐饮加工不添加非食用物质、依法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严防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盖有单位印章或负责人签名的采购清单。
切实加强餐饮食品抽验监测工作,根据餐饮服务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制定区域内餐饮食品年度抽样监测计划,对照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做好餐饮食品抽样检验工作。要加强凉菜、熟食卤味、盒饭、食用油脂、一次性餐具等高风险重点品种的抽验工作,有效保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督促其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并加强餐饮具消毒监测,确保不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场所及设施管理、设备及工具管理、质量验收、有毒有害物管理、投诉管理等制度,全面建立物品台帐、管理档案和各类记录,确保就餐场所,操作间、操作人员卫生,设施设备等达到规范、安全的要求。
围绕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全力推进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在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逐一开展调查摸底、建立监管档案的基础上,开展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检查,规范进货渠道,建立进货查验工作记录,建立并推行保健食品进货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四、着力推进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切实解决影响群众饮食安全的隐患问题。
深入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整治,各县(区)局要针对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治重点、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整治成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确保全面推进落实到位。重点解决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餐饮服务单位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有效解决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突出问题;二是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馆等为重点单位,加强与教育、建设、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配合,切实解决从非法渠道采购和使用食品原料,生熟交叉污染等突出问题;三是以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消毒为重点环节,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提出预防和降低风险的防控措施,有效解决安全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餐具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四是严厉查处餐饮经营单位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使用劣质食用油和废弃餐厨油脂等突出问题;五是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有效解决餐饮服务单位超越使用范围和标准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六是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查处违规经营保健食品和伪造、冒用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规范委托加工行为。
五、标本兼治、立足之本,切实推进餐饮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推进餐饮食品安全供应网络建设,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主体企业(市场、基地)开展餐饮食品原料集中配送,并协调有关监管部门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确保米、面、油、醋、肉、菜等大宗食品全部实现配送,做到原料采购来路可追溯,质量问题有着落。大力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县城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和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根据餐饮服务经营者的业态,实施市、县、乡、村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制定《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推行餐饮食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经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记载。坚持年度诚信等级评定制度,将等级评定结果通过各种形式予以通报,褒奖守信、惩戒失信,对严重失信单位列入监管黑名单,有针对性地加大监管频次,促使企业把诚实守信落实到经营的全过程。加强与“三员”的联系,利用“三员”双月报告的相关信息,及时处置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宣传投诉举报电话,落实举报必查、查实奖励制度,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应急防范,推进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在相关职能调整后,及时制定市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县(区)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建立健全县(区)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畅通信息收集渠道,按照相关要求报告餐饮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积极应对,妥善处置。要加强对餐饮服务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单位的风险监测。强化重大活动和节庆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全力防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针对餐饮食品安全面宽量大、监管力量不足、存在监管盲点的问题,要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总体要求,在当地政府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一步强化餐饮食品监管工作中的协调和配合,特别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强部门协作,靠实行业管理责任,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各项监管工作任务的有效推进落实,真正形成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篇5
近期,一份对北京市海淀区6000多名中小学生的身高调查显示,3%的学生个头不达标、个儿矮。专家表示,导致非疾病性矮小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乱服保健食品问题不容忽视。一位内分泌专家表示,某些自称增强抵抗力、增加某种营养素的保健食品中违规添加性激素。性激素可增强孩子食欲,并使其生长发育在短时期内加快。但是孩子的发育提前,终止发育的时间也就会相应提前,同时还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一些孩子的个儿就长不起来了。
类似这样“拔苗助长”的例子比比皆是。上海杨浦区有一名9岁男孩,服用某种含有生长激素的儿童营养液后,体毛变密,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产生性早熟。男孩成人后的身高、性能力都将受到影响。另外一名8岁女孩的症状更加典型,她因服用过多的儿童保健液,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过度肥胖,医生认为这对她心脏和其他脏器的发育都将造成伤害。
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针对儿童“长高长壮”的补剂和口服液五花八门,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暗含激素成分。这些激素进入孩子体内后,会使孩子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一些,而催熟的结果是,其骨龄也随之飙升至8至10岁。如此一来,就好像拔苗助长,孩子也会提前中止长高。
专家提醒,千万不要随便给儿童服用保健品。
营养专家表示,儿童发育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除此还要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一般天然食品中都含有,所以,正常发育的儿童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平衡地摄入各种食物,就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没必要额外补充什么保健品。
体质较弱的孩子,可以适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品,但是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滥服保健品。成人营养品以及营养成分、功能不明确的保健品,最好不给孩子服用。给孩子滥用保健品,会产生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副作用,性早熟等是最常见的病症。
专家特别提醒,无论增加什么样的营养品,首先要保证孩子的正常饮食,注意调理好孩子的脾胃和消化功能,逐渐让孩子恢复营养的平衡状态。选择保健品有很多要注意的细节,首先要考虑这种食品是否有害、有无副作用;其次口感要好,过苦或药味重,孩子难接受,但甜度高的营养品,又会因糖过多抑制小孩的食欲,所以宜选择清甜、性平的营养品。此外,服用的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占据孩子胃的较大部分,引起腹胀,影响食欲和正常进食。
作为家长,要多留一个心眼,对比一下这些保健品有无科学数据和实际效果,儿童保健品需要有严格的科学测试和临床验证,以纠正孩子营养的不平衡。尤其要注意的是,有大补成分的保健品,不宜儿童服用。
专家提醒,如果保健药品或保健食品中含有以下成分,请不要给孩子服用。如:人参、蜂王浆、燕窝、鹿茸、生长激素、性激素以及其他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
事实上,随着儿童保健食品的日益增多,对这类产品的监控也已成为卫生监督部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监管部门表示,他们每年都要对儿童食品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抽样检查,其中儿童保健食品最容易出现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儿童保健食品夸大宣传、食品添加剂滥用和使用过量等等。其次是儿童保健食品营养素成分、含量不够科学合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一项检验结果显示:对114份标示有“儿童营养食品”的产品检验发现,其中三分之一的食品根本没有营养成分,三分之一的食品有营养成分,但未能达到标签标示的指标。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儿童营养食品”存在问题,其比例不可谓不高。
相关链接
保健品准入门槛将提高
今年2月末,全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表态,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提高保健食品准入门槛,全面提高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审查标准。
篇6
一、推进能力建设
抓保化监管队伍建设。建立2个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培训实践课堂,构建适应我市保化监管发展的长效培训平台,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保化监管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实现“立足监管一线,培养执法骨干,适应履职需求,争创一流业绩”的建设目标,构建“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保化监管队伍,为促进科学监管、落实监管职责和加快保化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深化生产监管
(一)明确职责划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监管单位负责各自辖区保化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工作情况。推行网格化、痕迹化、标准化监管方式,规范执法,所有监督检查活动都要通过执法文书、电子资料等方式记录并予以留存和归档管理,并及时录入省保化电子监管信息系统。
(二)开展“三查”,确保安全。各监管单位在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开展跟踪检查、有因检查和飞行检查,守住底线保安全。对所有生产企业每年至少监督检查两次,加大对受托生产、生产和质量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变动频繁、间歇生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验出现多批不合格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行政处罚的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三、推进流通监管
(一)落实监管责任。各监管单位负责辖区内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工作情况。要指定具体科室和人员,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完善网格化与专业化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实现日常监管的标准化、痕迹化,避免因监管不力或不作为,形成行政责任风险。
(二)完善经营企业建档工作。各监管单位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一店一档”建档工作,摸清监管底数,为监管工作的开展打牢基础。年底前要建立完善各自辖区内保化重点经营单位(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药品经营企业、大型商场、超市、专卖店、批发市场等)一店一档电子档案录入和纸质档案建设工作;摸清除此以外监管单位的底数,完成省局保化档案系统中的电子监管信息录入工作。建档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品种、生产、经营的发展,要注意及时更新,更为重要的是用好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推进经营企业备案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省食安办《关于认真做好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备案登记。
(四)推动保健食品经营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展。各地要选择监管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单位,按照实施专柜专区管理(设保健食品专区标识牌),一承诺五统一的原则,即质量安全承诺、统一建立保健食品供货商资质档案,统一建立销售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档案、统一建立保健食品进、销货台账,统一建立保健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创建试点工作,加强诚信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达到“人员健康、制度健全、档案齐全、专区经营、环境卫生”的预期目标。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促进规范经营。
(五)开展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监管单位要认真查找分析本地监管重点,制定详细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和方案,并抄送市局。按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原则上对各经营单位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要加强监管档案管理工作。每次检查都要做到有记录、有存档,规范执法文书制作,并将监管信息及时录入省局保化档案系统,确保责任追究有据可查。
(六)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各监管单位要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检查保健食品化妆品索证索票、标签标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夸大宣传行为,检查要覆盖保化重点经营、使用单位(药店,商场超市、专营店、美容院),要着力创新完善稽查办案机制,推进经营监管,整顿市场秩序,震慑违法行为。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利用宣讲等方式(包括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宣传、推介和销售保健食品的,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产品合法性的监督检查。
四、开展隐患排查
通过隐患排查,深化治理和整顿,解决突出问题,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
(一)开展生产企业原料安全隐患排查。将原料安全问题列为重点监控的风险点,根据省局确定的23种重要原辅料,结合实际,确定重点原料名单,实施重要原料登记管理,加强管控。5月底前,组织辖区内相关企业完成重要原辅料信息录入工作;6月底前,开展对照检查并完成信息审核整理和上传工作。
(二)开展委托生产隐患排查。我市现有委托生产产品品种93个,品种繁多生产量大,风险程度较高。各监管单位要开展委托生产隐患排查。重点排查辖区内生产企业委托生产是否经合法批准,受托方是否根据委托方批生产指令组织生产,批记录、检验情况、标签标识、产品留样等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落实原料供应商审核和索证索票管理制度,原辅料进货是否检验,生产领取投料与出入库台账是否对应一致,物料是否平衡;成品出厂是否批批检验;是否严格落实“一落实三备案”制度。通过专项排查,查找薄弱环节,做好隐患排查记录,针对隐患排查发现的问题,做好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人员、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期限、将问题彻底整改到位,最大限度消除隐患。
(三)开展经营环节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帐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保健食品化妆品标识情况;是否存在经营假冒伪劣、非法添加或声称未经批准功能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行为;是否存在夸大、虚假宣传等违法广告行为;是否存在销售超过保质期的保化产品;是否存在经营、使用未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化妆品等行为。各监管单位要做到有排查记录、有问题分析、有整改措施,留下痕迹,确有实效。
(四)强化检验制度落实。6月底前健全辖区内生产企业检验设备设施、检验人员及检验项目监管档案,通过监督抽验、检验能力考核和现场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配备必备的检验设备和具备相应能力的检验人员,加强原料进厂检验和成品出厂功效成分检测力度,通过企业自检能力的提升和加大检验力度,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五、加强监督抽验
上半年,市局将制定出台2013年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抽检计划。各监管单位要落实《食品安全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配合做好本地区监督抽验工作。对监督抽验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及时组织查处,追根溯源,彻底消除产品安全问题。
篇7
关键词:食品 药品 监督管理 问题 解决措施
正文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充分履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职责,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并能为当地旅游、教育、治安、农业、工商业等方面长效发展保驾护航。
不少人认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就是对食品、药品进行监管,然而事实并非仅此而已。就笔者所在的绵阳市游仙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言,主要工作职责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绝大多数被监管对象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严于律己、诚信守法、积极配合监管,但仍有少数经营单位守法意识淡漠、专业素养欠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消费环节食品安全问题事关民生及社会稳定。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一线人员,我们倍感责任重大,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社会发展形势,在真抓实干、积极探索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相关经验教训的反思和对未来工作的筹谋。
本文主要针对基层食药监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新型的工作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与食药监战线上的各位同仁以及关注此项事业的广大人民群众和科技工作者们互勉。
一、当前形势下食药监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一)面向农村的监管相对薄弱
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高,虽然近几年全国都已加快了城镇化步伐,但仍有不少地区较为偏远,由区(县)监管极为消耗行政资源;农户居住分散,信息接受面窄,对疾病的治疗更依赖于小诊所和零售药店,这就为假劣药品、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和非法流通的医疗器械提供了生存空间,加之部分农村餐饮服务单位的负责人和化妆品销售者常怀着“天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食药监管工作存在多种隐患。
(二)相关法律有所缺失
目前,食药监管工作中可依据的法律法规已具有一定数量,相应执法机构的日常工作基本可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值得肯定和欣慰的。但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还可改进:一是部分法律条款有待完善,如《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规中对于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认定、处罚条款不够完整;二是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尚未立法,仅有相关条例、办法等依据,难以实施较大力度的监督执法;三是化妆品安全规范管理方面,目前执行的是《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而现行化妆品安全管理法律的层级、规范的内容、违法行为的处理、主管部门等等,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当依据相关法律和现行体制,针对执行中暴露的问题,加快制定新法或修订化妆品安全管理法规;四是保健食品监管执法依据主要为《食品安全法》中的部分条款,难以确保全面、高效的对该市场领域进行监管。
(三)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均存在问题
食药监管是一项集专业性、技术性、灵活性、严谨性等多种要求于一体的工作,监管的是市场,执行的是国法,过于严格了,反而会过多的干预市场,阻碍经济发展;过于宽松了,就为不法经营者提供了生存空间,易使民众蒙受经济和健康方面的损失。所以,食药监部门,尤其是具体执法队伍,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和装备,而目前的现状是:人员数量不足,装备尚待补充。被监管者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背景与经历,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道德素质均存在差异,对于监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各不相同,这就为我们的实际工作开展提出了各种挑战。
二、解决问题及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一)建立基层机构
可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基层站(所),选择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充裕时间的非实职领导担任站(所)长,根据当地情况,建成有4至6人岗位编制的实际工作组,每2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利用基层干部具备的群众基础优势,可长期参与法规宣传、情况调研、数据统计、协助执法等方面工作,工作经费部分由行业协会资助,部分按工作优劣情况实行财政拨款,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县)药监局人力、物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又可以排除广大农村地区的监管死角。
(二)提高案件查处效率
行政案件的查处过程主要包括证据提取、文书制作、与当事人沟通等方面,办案人员为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在编在岗人员,查处目的在于对具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进行教育、处罚。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来提高案件查处效率:一是要加强对办案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使其能懂得起程序、定得下证据、写得好文书、说得服当事人;二是建立执法文书智能制作管理系统,由网站服务商随时根据新的文书标准对模板进行更新,通过局机关验证后,由办案人员使用最新模板制作规范文书,提高办案效率;三是应加派办案人手,凡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均可承办案件,有利于部门工作人员了解执法过程,开展专项检查活动,查处大案、要案;四是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应注重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办个案,挖渠道,端窝点,除后患。五是结案后要对当事人进行再教育,使其吸取教训、提高素质、守法经营。
(三)加强培训、鼓励自学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监管者与被监管者若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都需要加强学习。一方面,局机关可通过会议、工会活动、应急演练、组织参加培训、工作交流的机会,加强对干部在业务技能、舆论应对、组织协调、沟通衔接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各行业协会可定期开展各类讲座,通知被监管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法规,并带动各单位管理者、员工加强自学。
(四)布局宣传战略
在全球数字化的今天,如何布局好宣传战略,合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是当代药监工作者应深入考虑、勇于创新的重要工作内容。《孙子兵法·军争篇》有言: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此战略简称“风、林、火、山”。笔者认为食药监管工作就应做到:赶赴案发现场要快速如风;要求被监管对象遵规守法要像严整的森林;查处违法事实要如燎原烈火般劲猛;面对不利局面时要像山岳一样沉稳的主导事态良性发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要如万钧雷霆,勇猛迅捷,使违法活动无从退避。要利用网络信息互动查询、短信、新闻报道等方式,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展开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让民众了解相关知识,彻底清除违法活动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子林.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EB/OL〕.,2012-10-22/2013-3-7.
2、李松柏.对做好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考〔EB/OL〕. ,2011-12-17/2013-3-7.
篇8
近十多年,我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由于人口的流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此,建议各级政府要确立缩小差距的义务教育均衡观,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要有清醒的认识,将缩小差距摆在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初级中学应当由地市级政府垂直管理或教育集团管理,统一协调;在促进教育公平问题上,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义不容辞,必须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优质学校和非优质学校;各级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保证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改革教师编制政策,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严格控制校容量和班容量;在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对学校的考核要采取对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措施;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多方筹集资金,鼓励热心教育事业、身体健康的骨干教师退休后,采取自愿的原则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继续任教;政府在大力扶持民办学校的同时,要让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像公办学校一样享受接受和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不能自主向各个区域招收“择校生”。
(民进内蒙古区委会)
管好保健食品 惠及寻常百姓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再加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出现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现实,使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如今百姓的保健意识与日俱增,保健食品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保健食品产业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可谓琳琅满目。然而,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市场秩序乱象丛生,价格虚高、投诉举报居高不下。据分析,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包括: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不健全;基层保健食品监管人员不足;保健食品抽样检验经费不足;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保健食品价格没有得到有效监管;保健食品网络舆论的虚假信息泛滥为患。
建议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适当增加基层保健食品监管人员数量;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各级政府年终考核目标;建立联动机制,构建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加各地市财政对保健食品检验经费和培训经费的投入;完善法律,加强对保健食品价格的监管;加大对保健食品科学宣传、正确引导的力度。 (民进江西省委会)
小城镇建设应坚持以农民自建为主
目前各地小城镇建设暴露出很多问题,需引起关注。一是在发展思路上,受城市经营理念影响,经营小城镇倾向严重,缺乏产业支撑。二是小城镇发展缺乏人流来源规划,普遍人气不足。三是土地、户籍、社会保障、房屋产权等政策不配套。四是开发模式不清晰,建设主体单一。五是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保障困难大。六是小城镇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管理机构不健全。
针对以上调研中发现的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着手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端正小城镇建设思路,严控小城镇地价与房价;建立以政府引导、农民自建为主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多极开发模式;改革完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房屋产权政策等各项配套政策;建立多元化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完善资金保障;强化产业支撑,形成“产城”互动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民进贵州省委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随着宁夏自治区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加之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且已成为阻碍宁夏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部分规定过于笼统,权责不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因素;学校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的限制或教育不当等原因,非但不能很好地教育子女,甚至成为子女走上犯罪道路的引路人;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等,均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们更应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建议: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少年司法制度,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动员全社会力量,净化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倡导和鼓励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妇联、共青团、社区和学校配合,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联系会”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学校应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他们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 (民进宁夏区委会)
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
为改善农村水环境,我国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一些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为此建议:
1.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制度,夯实基础,特别要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扩大对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的范围,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活与生产造成危害的加大惩治力度。
篇9
记者:前段时间报道的“问题燕窝”事件,虽然曝光的是普通食品问题,却也暴露了上海凯旋门等保健食品市场的管理不规范现象。政府有关部门会如何加强此类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从而保证消费者权益?
姜培珍:目前保健食品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虚假宣传、非法添加违禁化学物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国消费者协会的201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保健食品类已成为投诉热点,除质量问题外,涉及广告和虚假品质标示的投诉比例分别为12.3%和10.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强调,要完善法律法规,争取《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尽快出台,同时强化注册源头监管,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清理换证工作,对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曝光,严厉打击。
记者:对于燕窝等高档补品,其保健滋补功效一直被人们所认同,为何未被列入我国保健食品名录中?
姜培珍:虽然燕窝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被认为是一味名贵的药材,但仔细分析燕窝的化学成分后发现,燕窝的营养价值非常有限,性价比极低。如果平时食用适量的肉蛋奶及海产品,就足以获取燕窝所能提供的一切营养。所以说,燕窝只是一种普通食品,没有必要列入保健食品名录。
记者:保健食品与功能性食品有何区别?哪些人需要吃保健食品?亚健康人群是否有必要服用保健食品?
姜培珍:我国的保健食品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食品。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保健食品具有的特定保健功能是针对特定人群的,不是所有人群都能吃的,比如说,降血压保健食品适宜高血压患者食用;降血脂保健食品适宜血脂异常的人群食用;营养素钙、铁、锌等分别适宜于缺钙、缺铁和缺锌的人群食用。当然,亚健康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保健食品,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以选用经国家批准的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
记者:我们常看到市面上同类的食品的不同品牌中,有些有保健食品标志,有些却没有标明,如西洋参类食品,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葡萄籽油、胶原蛋白、大豆异黄酮等是否可作为保健食品食用?如果不属于保健食品,那么其宣称的各类功效是否可信?
姜培珍:有保健食品标志的就是经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同类食品中没有保健食品标志的就不是保健食品,必须经国家批准才可称保健食品。葡萄籽油、胶原蛋白、大豆异黄酮等都可以申报保健食品,但必须经国家批准才可称保健食品,否则根本就不允许宣传保健功能。如果未经批准,而宣传保健功能,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的规定。
记者:一些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中并不含有效成分,法律上是否要求必须标明保健食品所含成分?
姜培珍: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本身不属于保健食品管理范畴。作为保健食品,其包装和说明书上应标注以下内容: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的名称和含量,保健作用,适宜、不适宜人群,使用方法和食用量,储藏方法,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质量标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
记者:目前保健食品中普遍存在哪些违法现象?
姜培珍:1.违法添加西药:有的企业为了增强保健食品效果,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冒充药品,混淆概念:将保健食品混同于药品进行宣传,是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违法宣传的惯用手段;3.功效不清,夸大宣传:保健食品生产及经营企业在宣传上未能真实地、客观地陈述功效,模糊保健食品的功效,或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功能明示或者暗示,随意夸大功效,导致消费者误认为保健食品可以起治疗疾病的作用,或认为保健食品具有一定药物功能;4.更有甚者,擅自篡改审批的内容,夸大功效进行商业欺诈,牟取暴利,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还有的企业通过免费测血压、抽血化验、旅游推介等手段,对保健食品进行夸大宣传和游说推广,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切勿落入保健食品消费陷阱。要特别注意的是,可能会有不法商贩推销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不仅损失金钱,还严重危害健康。
记者: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假保健食品?如何查询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
姜培珍:在我国上市销售的保健食品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取得批准文号。经批准的保健食品,其包装、标签必须印有“蓝帽子”标志。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首先应认清保健食品的“蓝帽子”。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蓝帽子”标志分为“卫食健字”和“国食健字”两类,2003年10月之前由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年份)第****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食健进字(年份)第****号”;2003年10月之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G年份****”,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年份****”(见上图);其次,看保健食品是否由品牌、通用名和属性三部分组成的产品名称,如昂立(品牌)西洋参(通用名)含片(属性);最后,通过查看配料表、主要功效成分、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内容进行辨别。
消费者还可通过网站查询所买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是直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中心”网站查询(网址是zybh.省略)。具体方法是:打开网站“信息查询”“国产保健食品”或“进口保健食品”,然后在数据速查栏中输入产品名称、生产单位、批准文号或某个时间段等的任何一项,点“提交”即可查询。
篇10
通过专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人民安全、放心消费为目标。
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活动,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提高执法监管水平,理顺食品市场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感。具体是注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强化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强化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强化消费环节的监管,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实现七大目标:
1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4个百分点;
2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下降1.5个百分点;
3新十大类食品“QS认证率达90%;
4学校食堂量化分向率达90%以上;
5超市食品进货索证索票覆盖率实现100%;
6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及时查处;
7群众满意度普遍提高。
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
以农村为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工作以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散装酒)盐、醋、水发制品、保健品、儿童食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为整治与监管的重点品种。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4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
重点查处食品添加剂质量超标或添加非食用物的食品(品种侧重为面粉及面粉制品、含乳饮料、乳菌酸饮料的过氧化苯甲酸、肉与肉制品的脂红和亚硝酸钠)检点:以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单位。
产品是否具有检验合格的证明,检查内容:企业是否具有建立索证制度;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情况;购入的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设项目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食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剂是否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添加的品种,含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使用量。
三产、工商等部门参与配合。责任部门:由卫生部门牵头。
(二)超市、农贸市场(各类市场)散装食品专项检查
检点:超市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情况。
经营场所散装食品标签是否标明生产日期、生产单位和地址、保质期等,检查内容:经营散装食品是否索证。销售的散装食品是否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否有防二次污染材料覆盖,并具有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被消费者直接接触。
三产、工商等部门配合。责任部门:由卫生部门牵头。
(三)夏、秋季食品卫生专项检查
检点:对各建筑工地、小饮食店、夜排档、快餐加工企业、蔬菜批发市场等进行大检查。
没有卫生许可证的一律不准生产、经营。检查内容:主要针对易发食物中毒的熟食制品、豆制品、凉拌小菜的制作、运输、销售环节开展检查。
三产、工商、城监等部门配合。责任部门:由卫生部门牵头。
(四)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检查
1对保健食品企业实施GMP情况检查。规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坚决查处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药物和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含量不符合审核范围的行为。
2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夸大宣传。严查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是否宣传对疾病具有预防或治疗作用以及宣传未经批准的特定保健功能。
卫生、三产、公安等部门配合。责任部门:由工商部门牵头。
(五)肉品流通秩序专项检查
检点:对农贸市场、宾馆、餐饮企业、猪肉加工单位和医院、学校等单位食堂进行检查。
否建立健全肉品销售台帐;有无无证经营现象,检查内容:市场上猪肉进场渠道是否规范。有无销售注水肉、病死猪肉及不明来历肉品等现象;加工用肉单位执行查验票据、索证制度等情况。
农服、三产、卫生等部门配合。责任部门:由工商部门牵头。
(六)豆(卤)制品专项检查
检点:查验集贸市场内豆(卤)制品销售的三证一单”即: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和豆制品销售交货单。
检查是否健全索证登记制度,检查内容:对超市、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等单位销售和使用豆(卤)制品进行监督管理。否有有效证件和交货单,积极推行农贸市场豆制品挂牌亮证销售。
卫生、三产等部门配合。责任部门:由工商部门牵头。
(七)受控食品“回头看”专项检查
检点:以“粮油、蔬菜、奶类、饮用水、水产品”为重点。
检查内容:
1对我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生产或销售的青鱼、草鱼、鲫鱼和中华绒螯蟹等品种.
责任部门:由农服部门牵头、卫生、三产等部门配合。
2对饮用纯净水在实施质量安全审核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组织企业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工作。
卫生等部门配合。责任部门:由三产部门牵头。
3按照《市粮油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加强粮油流通的监督与管理。适时组织市场统一抽测。
卫生、三产等部门配合。责任部门:由农服部门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