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

篇1

时 间:8月11日

参 会 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著名导演陆川、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梅松、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总经理秦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王杰文

主 持 人:北京国华文创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登伟

编者的话: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文化企业自身特点,金融体系不健全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传统金融服务产品和金融工具难以与其有效对接,如何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突破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本期方圆桌我们就金融界如何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一探讨。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聚首在美丽的地坛公园,虽然正下着雨,但大家依然热情高涨。今天我们探讨的题目叫“金融支持文化大发展繁荣的创新路径”。众所周知,在举国上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大背景下,国内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各类影视剧等文化创意产业作品往往缺乏有形资产抵押保证,而主创团队的专业实力、市场影响力、市场化机制和能力等才是其中的核心,这种区别于传统产业的“轻资产”特点极大限制了影视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担保公司作为政府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其核心是为客户发展过程中的各类融资需求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是解决影视文化企业获得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支持的天然桥梁。我们刚刚也见证了北京第一家专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北京国华文创担保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它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文化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核心企业,致力于建立首都文化创意企业与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融资对接的信用增进机制。东城区乃至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金融助推器。雍和园作为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前沿,近些年来一直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抢占文化金融市场,积极推进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开展文化企业股权交易、无形资产交易、艺术品交易、新媒体权益类基金等服务。从中关村科技金融的成功经验来看,成立专业性文化创意担保公司,将帮助广大首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人才能顺利打开金融资本的大门。下面请大家就金融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创新路径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

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我们是一个覆盖文字、图片、音乐、影视、动漫、游戏、软件等版权产业全领域的国家级版权交易所,是国家级版权产业要素市场。将来我们要把自己跟银行推动的版权质押贷款,通过国华文创跟银行对接起来,让更多的文创企业包括影视企业能够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得到银行的支持。

主持人:陆导是来自一线的创作者,让我们来听听他的看法。

著名导演陆川:我们是在一线做创作的,所以对资金的问题有特别的感受。我们拍了4部电影,感受到各个投资方在融资、投资、资本回收等渠道上得到的支持还是有限的。我们最近在鸟巢做的一个助场秀,就是北京国资公司投资的,这次在鸟巢做也感受到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其实在鸟巢做这么大的助场秀,也是在打造北京的文化名片,邀请这么多国际团队来做这个事,非常需要资金的支持。我对资本这个事情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确实知道无源之水不能养活文化产业,所以代表我们电影行业和所有从事文化行业的这些创作者,真诚地对在座的各位银行家和投资人说:希望你们大力支持我们,我们会拿出更好的文化产品来,不辜负大家的支持!

主持人:尤导对金融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有何独特的见解?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金融资本来支持文化产业是非常好的事情。金融资本支持文化产业实际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事情,因为毕竟文化创意产业怎么样质押、怎么样担保还是有一些门槛。这个时候,文化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是非常好的试点,也是非常好的形式,希望这样一个形式能够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作用。

主持人:杨会长底下有很多电影放映的院线以及电影院组成的协会会员,他们在融资方面的需求、对于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有非常强烈的想法吧?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了很多年文化,过去文化贷款是很难的,需要资金担保、现金担保、企业担保,3个担保都没有就贷不来钱。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开始吸收一些民营资金、国外资金来投资。现在我感觉普通的文化投资中国不缺钱,我们缺的是创意的支持。中国的文化发展需要有创意,如果没有创意,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和在国内上收效甚微,看不到它们的业绩。现在都说要搞文化产业,而且要使之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因此除了金融界对创意的支持,还要有对整个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各方面的支持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出现国际代表性的文化产业。所以希望无论是各级政府,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应该对本地的文化产业给予特殊的政策,比如税收和项目的支持。有了金融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的文化产业才有大繁荣、大发展。

主持人:杨会长对行业症结看得非常准,既然他谈到了政策,接下来有请梅主任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给我们做一些指导。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梅松:首先祝贺国华文创担保公司开业大吉。其次感谢在座的银行、担保公司和其他的金融机构近几年来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支持,给了我们很多文创企业贷了不少款。最后一点是建议,刚才在台上我跟陈登伟建议,我说凭陆川导演的声誉,授信是多少?他说1000万。我说1000万是不是少了点?登伟说是一个亿。可见,金融投资方对文创产业的杰出人才也是越来越认可。另外,北京市近年来在文创产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和建议,而且还在进一步的细化和探讨中。

主持人:秦总以前是中关村担保的常务副总,秦总在担保对文创企业的发展中的作用方面,应该有很多体会。

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总经理秦恺:我从事担保行业到今年已经12年了,前9年主要是在做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担保。我加入担保行业以后就非常关注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很多文化创意企业跟高端产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创意来发展企业。所以我个人体会是,要想做好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首先我们应该懂得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特别是了解刚才陆导、尤导和杨会长等他们对这个业态是怎么了解的,他们有什么样好的创意、想法,然后我们适当地配以什么样的金融支持服务。总之,我感觉如果我们国华文创担保公司能够把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透彻,我们就一定能够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担保服务。

主持人:我们的确在往专业的角度扎实地去做事。最后请来自银行界的王总谈谈自己的观点。

篇2

张健在开学典礼致辞中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文学是精神生产的重要领域,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具有源头性、基础性的独特作用,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高品质国民精神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学事业的发展,注重各类文学人才的培养。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举办,就是党和政府关心、重视我国作家队伍建设,不断繁荣我国文学事业的重要举措。

张健说,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以及广大文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我国文学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呈现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可喜局面,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同时,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明显,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可以说,人类正生活在一个有史以来变化最为急遽、思想最为复杂、竞争最为激烈、生活图景快速更迭、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时代。“盛世出英才,妙手著华章”。为了更好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完成党和人民交予我们的重托,广大作家特别是广大中青年作家要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学习,不断扩展视野、升华思想、提高素养、增强能力,准确深入地了解把握时代,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指导推动自己的创作实践,确保正确的创作方向,在创作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绩。

张健介绍说,本届高研班的学员分别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和经历不同,创作体裁不一。有些在文坛已颇具实力和影响,有些虽刚刚崭露头角但已表现出优良的潜质。根据这一情况,鲁迅文学院在充分吸纳以往办学经验基础上,将根据本届高研班学员的具体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合理调整,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鲁迅文学院还将为大家精心安排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认识,接受艺术熏陶,丰富学习生活,增加创作积累。

篇3

本文作者:高和荣工作单位:厦门大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动则是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催化剂。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志愿者”概念,把文化志愿者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将文化志愿服务作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全国各地切实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1.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厦门是我国较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城市。早在1993年12月,共青团厦门市委就响应团中央号召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厦门市青年志愿者筼筜治安分队,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随后不久,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民政局以及其它社会组织陆续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厦门市志愿者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有3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志愿者人数占厦门市人口总数的10%左右。现在,厦门市拥有青年志愿者、中华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五老志愿者以及科普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务组织。其中,以大中专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务工作者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围绕马拉松、投洽会以及其它大型活动开展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以女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中华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技、卫生、法律、文艺等专业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服务;五老志愿者以研究会和各类文体协会骨干成员为主体,开展文化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志愿服务工作;而科普志愿者则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相关科普竞赛等服务。在这些志愿队伍中,具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的志愿者自然就是文化志愿者,他们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厦门文化繁荣与发展的生力军。从志愿服务的行业分布上看,公共文化部门成为文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他们成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主体。早在2005年,厦门市少儿图书馆出台相关制度向社会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07年,该馆对志愿者招募制度进行完善后又召集了300多名文化志愿者。他们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协助图书馆开展办证咨询、图书排架、读者借阅咨询、社区文化宣传、读者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这些文化志愿者在接受系统培训后能够协助少儿图书馆开展大型读者活动。2009年开始,厦门市图书馆招募“文明小督导”志愿者,组织他们到少儿借阅区协助工作人员维护阅览秩序、整理图书,到自助借书区指导读者操作RFID自助借书机,到综合阅览区内对个别读者的个别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到总服务台以及各阅览区开展图书分类、整架、排架等工作,该项志愿服务一直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欢迎。截止到2012年6月底,厦门市公共文化部门共有注册文化志愿者2435人,其中有80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2人具有高级职称。总体上看,这些文化志愿者利用一技之长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成为繁荣厦门城市文化的重要力量。例如,厦门市集美区文化馆的志愿者不仅致力于集美区北区文化广场活动,而且还开拓志愿服务范围,分别在杏林文体中心、集美嘉庚纪念馆广场、杏滨街道文化广场成立文化志愿服务分队,通过网站或QQ群相关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带领民众广泛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再如,同安区图书馆以及区少儿图书馆设法为乡镇民众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全年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分别达到12次和30次以上。这些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既提升了厦门城市文化品质,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志愿者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2.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特点经过这些年来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文化志愿者招募的规范性。为了挑选热心为市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文化志愿者,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持续发展,一些文化部门,如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等在招募文化志愿者之前就着手制定文化志愿者招募规则,明确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使用,制定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规定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条件、考核程序、服务岗位、服务内容、考核与激励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等,努力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例如,根据厦门市图书馆所制定的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有关规定,文化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岗位主要有三类:一是普通的岗位,如图书借还、图书上架、架位整理、图书修补、图书加工、回答读者简单咨询等;二是具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岗位,例如,英文阅览室管理、美术设计、网页制作以及文化下乡、送戏到社区等;三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图书分类编目、大型读者活动、回答读者专题咨询、业务辅导、系统管理等。围绕这三类岗位要求,文化部门可以据此有针对性的招募相应的志愿者。二是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是一项专业性、专门性比较强的社会服务工作,只有专业人士才有可能为市民提供专业的文化志愿服务,也只有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才有可能使他们为民众提供更加规范的志愿服务。为此,市文化等部门设法招募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以便提升文化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市图书馆以及少儿图书馆等众多部门则加强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技能培训,为文化志愿者讲授各项专业服务的基础理论与具体技能,如图书馆业务流程、图书分类编目、报刊管理、书目查询、图书排架,再如群众性歌舞节目排练、民族器乐培训等。这些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志愿者的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三是文化志愿者服务的基层性。基层群众是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方向,也是文化志愿服务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可靠依据,更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厦门不仅要达到国家制定的“东部创建标准”,而且要能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例如,国家创建小组规定被评为“示范区”的城市图书馆及其公共电子阅览室要为公众提供每周56小时以上的免费上网服务,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42小时以上,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厦门市为此引导文化志愿者走到街镇、深入村居,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化、大众化、普及化的文化服务,既圆满完成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又使文化志愿服务贴近民众、扎根民众生活。四是文化志愿者自律性。自我管理是文化志愿者得到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境界的重要方面。为此,厦门市图书馆、青少年宫、少儿图书馆等部门积极引导文化志愿者进行自我管理,由他们自己组织填写志愿服务时间、内容以及心得等,同时引导志愿者创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网站,各区建起文化志愿者QQ群,设立文化志愿者论坛,组织文化志愿者经验交流以及联谊活动,推动文化志愿者队伍自我完善与自我管理,努力在“助人”过程中实现“自助”,增进服务对象、志愿组织以及志愿者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发展。

尽管厦门市文化志愿者人数众多,文化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但是,从创建一流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来看,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1.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不足一是文化志愿者准入不够严谨。文化志愿者是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根本与核心,只有招募到具有良好志愿服务精神、具有一技之长的文化志愿者才能做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规范的文化志愿者招募程序与招募办法,以便能够对申请者的基本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水准、人际交往沟通、自我控制能力等进行考核,从而挑选最恰当的人选。但是调研发现,在实际招募文化志愿者过程中个别单位或者为了一味地追求文化志愿者数量,或者为了减轻本部门的工作,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等,缺乏科学而规范的文化志愿者选拔制度及实施机制,个别部门甚至将一些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人员都吸收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不加选择地招募文化志愿者,必然使得文化志愿者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二是文化志愿者考评制度不够完善。考评是对文化志愿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志愿服务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估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及其工作绩效,帮助各位志愿者全面、准确地总结自身的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改进志愿服务方法,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但是,厦门市尚未出台系统而规范的文化志愿者绩效考评办法,现有的考核仍然停留在思想以及服务时间等简单的考核,缺乏与现代志愿服务相适应的、完整考核体系,尤其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的考核计划、考核程序及其量化评分、考核绩效改进等科学的考核体系,这不利于激励优秀的文化志愿者脱颖而出,制约整个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三是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持续性不足。一些文化志愿者本身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动员而参加,他们尽管有文化志愿服务的本领,然而却缺乏进行文化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的自主性较弱,甚至把文化志愿服务当成工作任务对待,一旦没有动员就很难自觉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有的把文化志愿服务看成临时性、阶段性的社会事务,而不是把志愿服务当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数文化志愿服务围绕重大节假日而展开。这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必然缺乏长久的运行机制,进而制约着整个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2.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建议及其价值结合调研地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现实,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加强文化志愿者的组织领导。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健全的组织领导,组织结构是指导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枢纽与关键所在。只有加强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的建设,明确文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机构,才有可能统筹规划各地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与具体实施,也才能使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文化志愿者的绩效考核等工作得以系统而规范地进行,还能有效地推进文化志愿者从自发到自觉、从无序到有序状态的转变,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二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的准入与退出制度,确保文化志愿者合理流动。一方面,要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制度的建设,明确文化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如年龄范围、身体状况等)与专业技能要求,规定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心公益事业、自觉开展志愿服务、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的人可以成为文化志愿者,确保那些真正既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又具有志愿服务能力的人进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要落实文化志愿者退出机制。对那些自愿退出者应该经过书面申请确认,办理退出及注销手续,对那些违反志愿服务单位的规章制度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故意给服务对象带来伤害,甚至打着文化志愿者名义从事其它不法行为的人要予以清退,取消其文化志愿者资格,办理退出注销手续,书面通知其本人。三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文化志愿者绩效要求。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绩效考核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绩效考核,才能激励文化志愿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发现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使他们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价值目标。为此,就要围绕业绩、能力、态度、潜力以及适应性等五个方面制定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程序,确定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以及考核计划,量化评分实施与评定,进行绩效考核记过反馈与改进等,进而推进文化志愿者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实现。四是引进先进管理手段,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网络管理。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积极功能,鼓励市民直接在网上报名,填写文化志愿者申请资料,由后台工作人员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信息加以筛选;在文化志愿者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围绕文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增强文化志愿者管理的便捷性与有效性;在志愿服务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志愿者QQ群、MSN、飞信等虚拟空间,使得文化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之间、文化志愿者之间、文化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能够通畅地交流。总之,建立良好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可靠保证。只有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解决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才能促进文化志愿事业的持续发展,使文化志愿服务更好地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进而推动文化志愿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篇4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个人心得体会1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

 

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个人心得体会2

 

从世界地图上看,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向东延伸至海的经济带熠熠生辉。“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区域一体化注入古老的东方智慧。

 

因为连接,世界正在变小。

 

在中国,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由来已久,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如何将它们发出的电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互联势在必行。特高压的诞生,为城市间能源流动提供了现实路径。

 

从西到东,由北至南,电力的交换描绘出中国经济版图的独特景象。以特高压为通道,西部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消纳,带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带来契机。

 

“我们都知道,电压越大,运输中的损耗就越小。如果没有特高压,不可能有这么长距离的电力输送。这是对国家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应该说,也是对全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骐说。

 

在世界版图上,能源资源与需求中心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样存在。在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加快,电力需求旺盛,清洁能源开发意愿强烈。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却面临着电力设施老化、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在非洲,清洁能源的丰富性与当地缺电、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打通我国走向全球的通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能源领域,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长距离电力运输的能力,借助正在发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用不完的电力,可以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到南亚地区,这也为全球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打开了一条路。”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个人心得体会3

 

中国再次敞开古老而厚重大门以最新姿态迎接世界的到来,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之路,是雄狮睡醒之时,曾经的丝绸之路揭示欧亚大陆过往的辉煌,马可波罗的造访让欧洲商界达到共识“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就要去东方,去中国”。从公元前220xx年—公元8年的丝绸之路,距今2220xx年左右,中国将再次开启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是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座座港口、驿站,不绝于途的货物、原料,以及不断传播的思想、文化、宗教和迁徒的民族,构筑起一张东西方复合网络,从陆地和海洋延伸出来无数贸易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缘空间里将欧亚大陆紧紧联系起来,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丝绸成了连接世界的纽带,并出现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条路承载着往昔的历史,映照着未来的辉煌。

 

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地区和全球发展提供的“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一路一带”是中国将要带领全世界的经济体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路一带是关系世界经济问题、全人类经济问题。中国将带领着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开辟经济新纪元。

 

国家级顶层战略,看似顶层战略其实也是和百姓息息相关,国家,有国才有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篇5

内容摘要: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实施了人力资源本土化和研发本土化两大战略。在造就繁荣的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我国企业而言,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关键词:跨国公司 本土化 负面影响 对策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人力资源本土化

人力资源本土化是为了进一步升级人才资源的争夺。跨国公司很重视我国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现在,国内的跨国企业正处在人力资源本土化的时期。据北京外企人才招聘大会记录,外企近年来更倾向于在本地“招贤纳士”。北京的外资研发中心集中在中关村园区,就是因为中关村是我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68所,在校大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7%。在这里安营扎寨,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R&D本土化

R&D(研发)本土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可能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前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在设备采用和原材料使用方面,以进口为主,在国内采购的比例只有3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外商认为国内产品不符合其采购要求,如质量不够稳定且不高、价格较高、交货不及时等。此外,与国内厂商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也是外商采购不愿实行本土化的主要原因。现在,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我国国内的采购力度,因为我国属于低成本国家,采购绝大多数原材料、零部件成本不高。再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企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外商的交流也向正常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沟通配合已不再是太大问题。外商所关注的产品价格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交货定时定点问题等基本能得到较好解决,不少国内企业已经与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一)人力资源本土化的负面影响

加剧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跨国公司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市场化的趋势,简单地采取高薪的办法轻易地将高素质的人才挖走。跨国公司已经在我国抢夺本土的人才资源,人才争夺战可谓日趋白热化。

给部分在非跨国公司的员工带来心理压力。本土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与跨国公司有相同职级的人员会由于工资相对较低,晋升机会相对弱而造成心理不平衡,想方设法跳槽,直接影响了他们在非跨国公司的工作积极性。

间接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跨国企业抢占在我国同一产业中的市场份额,容易把部分效益低的企业挤出市场,从而形成垄断地位。因此跨国公司在华实施人力资源本土化的战略,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给我国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均衡发展。跨国公司的选址一般都在沿海的大中型经济发达城市,由于公司的薪酬和发展对员工有吸引力,因此许多毕业生都往这些沿海城市进军,造成人才的聚集,甚至出现“过度教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给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带来压力。

(二)R&D本土化的负面影响

“技术锁定”使企业对跨国公司依赖性增强。所谓“技术锁定”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其先进技术的垄断性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环节的关键部分设置一些技术障碍,通过将非核心技术转让给我国企业,由跨国公司的R&D部门控制核心技术,增强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性,从中谋求巨额利润。跨国公司R&D本土化的发展使其更加重视“技术锁定”的运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一个市场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一方面将其R&D部门搬迁到我国,另一方面在“技术锁定”方面大作文章,牢牢地控制着核心技术,影响我国企业的利润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技术锁定是跨国公司使用的一种更高级形式的技术产品效益外溢的补偿方式,其最终结果是加强我国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性。

技术和人才流失。跨国公司R&D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我国优质而又廉价的科研人才队伍为目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而年轻的科学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在现代科技和产品研发中具有关键的作用。然而,跨国公司的R&D本土化却意味着我国年轻人才的新一轮流失。国有企业在各项统计指标中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总量中占据绝对比重。但是从动态的角度看,外资企业在各项指标的积累上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而国有企业反而表现为持续下降。

我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本土化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针对人力资源本土化

“合作双赢”―搭便车。跨国公司为了提升人力资源本土化,往往与配套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提供技术帮助和管理培训,本土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培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可以参加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在高层上参与其合作与竞争。

“感情弥补”―留住人才。近两年来出现了“民工荒”,学术界比较多的学者认为这是由于民工对工作的需求层次已发生了改变。随着内陆经济的发展,民工不仅仅看重工资的高低,更理性的认识到了工作中也需要人格尊严的维护。所以面对跨国公司的人才争夺,虽然本土企业在薪酬上的竞争力比不上跨国公司,但可以在人才重用上更加注重感情投入,从精神层面上满足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其实,本土企业比跨国公司在民族文化了解方面更具有优势,更容易抓住员工的心理需求。

“文化突围”―吸引人才。本土企业需要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多借鉴跨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之处,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吸引人才。具体来说,本土企业应建立公正的人才招聘机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任人唯贤的氛围;培育宽松的用人环境,从精神上激励员工;同时树立企业和员工共同价值观,让员工认同企业,并配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给他们提供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阶梯。

“事前伯乐”―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跨国公司可以吸引大量优秀毕业生,然而本土企业可以提前招聘应届毕业生。考虑到现在实习机会难找,本土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为部分优秀推荐生提供实习机会,这样有利于企业发掘潜在优秀的学生,以较好的待遇邀请他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达到提前吸纳优秀毕业生。

(二)针对R&D本土化的措施

1.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并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建立技术中心,拥有专利和知识产权。建立满足当前消费者需求与开拓未来市场相衔接的R&D体系:建立以技术中心为平台的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以技术中心为依托,搭建有利于人才培养、吸引和发挥作用的人才舞台;建立以技术中心为基地,形成有利于技术交流、合作与辐射的对外窗口。通过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质量和运营效益,强化核心技术,减少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性,把产业结构推向更高的层次,带动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2.积极开展R&D国际化活动。可采取以下措施:

国家对企业的R&D投资国际化进行一定的指导。我国企业跨出国门开展R&D,会面临信息不灵、对当地风俗习惯不熟悉等障碍,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研发中的战略规划,统筹安排投资方向、投资重点、地区分布、行业导向和国别政策等。

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兼并的手段使R&D投资国际化。鼓励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兼并一些国外的高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可以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成本,达到迅速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良好的研发环境的目的。

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技术交流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与交流是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干中学”获得最大限度的技术外溢。

到发展中国家进行R&D投资。在国际R&D的背景下,开发满足我国当地的产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延长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

3.创造宽松的研发环境。营造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宽松研发环境。研发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研发人员一般也都具备很高的知识素养,心理学更是证明了在创造性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达到了最高的水平。而这又意味着高效的研发活动。只有在宽松的管理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开展。研发工作需要深厚的沉淀,研发人员的不断成长带来整个研发机构的蓬勃发展,因此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必须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研发环境。

改善用人制度并保证以人为本战略的实施。企业要从内部提高效率、完善激励机制,从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角度出发,为人力资源发挥提供良好的基础,留住优秀的人才。注重对员工素质的培养,通过科学、有计划地培训和“干中学”,使每个员工亲身体验知识与体系化的知识相结合,成为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 注重科技人才的个性,包括理念、技术品味、技术态度等的发挥,没有个性的张扬,就很难有发散的、创意性的思维。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组,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参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造就多层次的创新性人才,使技术创新过程成为企业群体组织创造知识的过程。在研发活动中有意识地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专业技能的人员组织在一起,让他们各展所长,都会形成无与伦比的团体创造力。

4.学术界要不断研究吸收当代先进的营销理论成果,兼收百家,融于一炉。首先,提高我国学术界的理论水平,不断从心得高度观察研究我国市场及其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其次,应建立一支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组成的研究队伍,通过理论研究、咨询诊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再次,政府部门应根据企业界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我国入世后所面临的心得市场环境,依据我国的国情,从保护资源、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民族工业等方面。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制定符合我国市场实际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界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活动。

5.注重实行本土化经营战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间竞争的加剧,意味着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必须向国际企业学习,深入实施“全球本土化”战略。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要以公司整体长远利益为考虑对象,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公司的组织管理结构应趋于网络化,管理职能趋于分散化,打破过去企业内部垂直僵化的条块分工现象,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和资源的共享,弱化公司的国籍,使海外子公司“本土化”,及时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策,减少经营摩擦,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发展自己的企业。同时应注意产品的开发、设计要符合东道国的国情,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利用国外经销的国际市场网络,吸收当地具有国际经验的管理和其他专业人才,树立起我国跨国公司在当地的优势地位,进而提升我国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结论

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过程中表现最为强劲的势头,它集中反映了跨国公司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为跨国公司主动适应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趋势,提供基本条件和动力,是跨国公司在新形势下最深刻、最本质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要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注意运用这种本土化战略,引入国际化战略,推进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实施了人力资源本土化和研发本土化两大战略。在造就繁荣的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婷.跨国公司跨国垄断行为及其反跨国垄断规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陆亚琴.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环境关系研究综述.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6)

篇6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书法文化 传承 现状与对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书法文化传承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方面比较薄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具体研究部署,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教育是中国书法文化保护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文化融合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它拥有其他文字没有的表现其文化特色的元素——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其对文化继承等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先生甚至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然而,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边疆地区)受地域文化,风土人情,语言交流,教育教学设施、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汉字的认识和规范书写的习惯起步较晚,有的连汉语都讲不好,自然对书法的兴趣不高,悟性也较差,书写功底薄弱。这给汉字书法文化传承带来了客观的困难。2011年8月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汉字书法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有利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保护、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责任感。

二、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为研究样本。该学院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该学院在校生中藏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珞巴族、门巴族、侗族、壮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55%,在少数民族中有62%的来自河北省内,其余的均来自自治区,民族成分多样,是典型的多民族院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现状的相关信息,笔者研制《少数民族学生书法文化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调查对象既有来自的高中生和专科生,又有来自省内的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和专科生;既有学过一年书法课的学生,又有没有开设过书法课的学生。从学生层次、数量来说,调查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调查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看法,二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三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建议。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看法

在回答“你喜欢汉字书法文化吗”这一问题时,省内93.83%和53.27%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喜欢”,欣慰的是没有选择“讨厌”选项的;对问题“你认为汉字书法文化有传承的必要吗”的回答时,省内100%和58.52%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非常必要”;100%的省内少数民族学生和92.63%的少数学生认为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写一笔好字(汉字)依然重要;77.78%的学生认为中国书法的前景是乐观的。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汉字书法文化还是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的。从学生的区域性来看,每组数据中省内少数民族学生比少数民族的比例均高些,原因为省内少数民族学生从小交流、使用的均为汉语,而少数民族学生小时候受母语(藏语等)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汉字的情感稍弱些,这正说明我们开展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研究的必要性所在。每组数据还反映出开设过书法课程的学生比没有开设过书法课程的比例要高,这恰恰证明我们进行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研究是有效的。

2.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

在回答“汉字书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你读过其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吗”这一问题时,仅为4.12%读过较多,没有读过的学生占30%多;在问及“你以前学习汉字书法(练习汉字书法)的情况”时,在来我校之前仅有19.33%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设的书法课,42%学生自己练过,26%的学生从没练过;根据问卷统计,61.3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书法文化活动、90%的学生不会写毛笔字、近80%的藏族学生认为本民族的文字比汉字写得更好;对没有学过书法的学生进行汉字书法文化知识和书写水平进行测试,成绩良好的分别仅占4.17%和5.35%,合格的分别占21.17%和29.55%,而学过书法的学生成绩分别达到60%以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客观因素外,领导不够重视、不开设书法课、不组织书法活动是造成学生的书法知识缺乏和书写(包括毛笔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3.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的建议

在回答“为了更好地传承汉字书法文化,你认为应该多开展哪些活动”这一问题时,41.83%的学生认为应该多举办书法比赛活动,30.20%的学生认为应开设书法课,29.06%的学生认为多搞书法展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传承汉字书法文化比较喜欢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书法比赛、展览等活动。从数据来看,学生比较喜欢以活动的形式来接受。

三、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对策思考

1.领导重视,落实制度

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到当前情况下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重要性。按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相关单位配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汉字书法文化传承、发展等制度,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必要时以红头文件方式,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提出要求,并纳入教育质量考核体系,将国家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形成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长效管理机制。在2011年8月教育部红头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颁布之后,又于2013年1月18日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意见。河北省教育厅拟发通知并下发各设区市教育局。全省积极落实并认真展开工作,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省硬笔书法协会等五大部门推出“石家庄市规范汉字书写百千万工程”,内容包括:创建规范汉字实验学校、举办教师书法培训、学生书法比赛、现场书法笔会等,直接参与学生达15万人次,培训教师3000余人,区域性地推动了整个石家庄市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工作。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汉字书法文化培植,充分利用网络、学校、书法协会团体或专题展览、媒体等宣传汉字书法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扩大其对广大学生的感染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书法的实用性大减,书法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另一方面书法的艺术性增强,成了一门纯粹的视觉艺术,网络也给书法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因此建立校园书法网站,学生上网可以查阅有关书法资料、欣赏古今名作,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对书法的看法发表出来,网络为书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承、发展平台;另外,学校周末定期播放《千年书法》《中国书法五千年》等书法视频。利用教学楼楼道墙壁、宣传橱窗、展板等阵地介绍一些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介绍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书法家、名作等,使学生置身于书法美的氛围之中,促其感化,争取把汉字写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认知我们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书法文化的情感,对鼓励其积极参与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保护,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优化师资,确保教学

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设课程,健全课程教学大纲、实施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学的成败关键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教学能力和对开展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书法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并系统讲授汉字书法文化相关内容,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规范学生练字习惯,包括技法、欣赏、理论,各科目教师督导学生双姿,严抓学生作业书写效果,形成齐抓共管的教学局面,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汉字书法竞赛、展览,组织参观书法展;我校自建校至今一直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专业书法教师,开展系列书法文化活动,如:摹帖展、临帖展、校园书法十佳评选、组织参加国家、省、市书法大赛等。

4.成立社团,搭建平台

要真正做到汉字书法文化传承,仅靠开设课程还远远不够。根据问卷调查,参加社团活动是少数民族学生乐于接受、互相切磋的好形式。因此我校较早就成立了书法社团,作为志趣相同的群体,大家定期开展一些书法文化交流活动,如一年一次的笔会和书法展赛、定期邀请书法家专题讲座和学生交流心得,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书法展览,尤其是在每年12月份全校学生参加的“今年我最红”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书法特长生在舞台上现场进行书法才艺展示,现场挥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书法水平、增进彼此友谊,而且还可以辐射其他同学,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书法教育成果转化。

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是一项持久的文化体系工程,应该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是一项教育教学系统工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兴趣培养和技能教育,整个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和配合。所以,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的工作,使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

注:本文为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传承研究”(课题编号:201203125)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罗红胜.关于大学生书法文化素质教育的调研报告.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8).

[2]陈绪贵.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书法教学研究.

[3]寇学臣.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学周刊,2011(6).

[4]侯贵民.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一点思考.群文天地,2011 (17).

[5]毕芳芳.内地高中班学生汉字书写质量的调查与对策探究.教育,2011(12).

篇7

关键词:声乐演员;艺术修养;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2

一、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

2012年3月1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中提出: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职业行为,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约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爱国为民;弘扬先进文化;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宽容和谐;模范遵纪守法。

简单的公约要求,蕴含文艺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以此公约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己的艺术技能、艺术修养紧密地和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繁荣相结合,紧密地与中国梦相联系,把自己定位在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贡献者上,为国家艺术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声乐演员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灵魂,如果把艺术比作一颗树木,那么艺术技能就是茂密枝叶的展示,艺术修养就是强劲扎入泥土的根茎,它决定了艺术的造诣高低,所以只有不断汲取更多文化的养分,才能保证艺术表现的饱满且富有生命力,期间,艺术修养的基本素养,就变的尤为关键。

(一)文学素养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音乐的孪生兄弟,放眼世界各地,最早的音乐都与文学中的诗歌密切相关。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即是可以演唱的民歌。因此,歌曲的创作背景需要歌唱演员充分理解词、曲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的主题与乐思、作品的风格特色等等,只有理解,才能把握,才能通过演唱把所有这些表现出来。而所有这一切,离开文学修养都将寸步难行。

(二)专业素养

声乐演员的专业素养主要指声乐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一个歌唱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声音条件之外,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中西方音乐历史等多方面音乐元素,同时增强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舞蹈素养

乐舞自古便是一体,载歌载舞,歌舞同步,是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形式的艺术作品,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艺术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歌唱演员除了歌唱这种单纯的表现形式,还必须要有舞蹈技艺的融入。舞蹈不但增加了视觉的观赏性,更增强了作品的诠释表达,通过听觉、视觉的同步输出,可以大大提高艺术传播的大众接受度。

(四)实践素养

声乐演员创作的基本原料和前提条件是丰富的生活体验。对一个有创作力的歌唱者,他的亲身经历特别是与自己命运相关联的经历和感受,往往能够激发歌唱者的歌唱欲望,唱出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歌曲。任何优秀的歌唱者,即使是世界顶级的歌唱家,长时间远离社会生活或是对所要表现的声乐作品不熟悉或者没有深刻的体验,其演唱必定失败。

三、演员的职业道德、艺术修养与职业技能的互促关系

职业技能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必然以某种目的为支撑,而且这种目的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而特殊的规范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职业道德三个突出特点。

规范性实质就是导示性,它使职业道德能够以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方式来体现社会对职业的特殊要求。由于职业道德在内容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得它能够对从业人员发挥持久的影响,有助于为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提示正确方向和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在以职业道德为指导方向和准则约束之下,职业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遇到瓶颈,这就对文艺工作者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修养是可持续的,是在有文化沉淀积累的基础上,吸取新鲜艺术元素的同时,将两者融合的行为,符合了传承和创新的时展要求。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三者的关系,必须有科学的认知和自己独特的理解,即道德决定了方向、技能是手段、修养是循序渐进的沉淀和积累,三者融会贯通,才能保证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表现上更加具有时代性和文化内涵。

四、声乐演员艺术修养的培养方式

艺术修养的高低、深浅,不是一日之功,更多的是文艺工作者在长期自己独有艺术职业中的积累、沉淀、结合自身特点而形成的个人独有的艺术修养方式。下面,结合自身的职业经验,就歌唱演员,谈谈艺术修养方式和方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加强思想和文化修养

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对歌唱艺术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教育阶段和领域都提倡全面教育。同样在艺术领域,作为每一个艺术表演者更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的纯正和高雅不被污染。

在当代社会,大部分歌唱者每天都在学习发声的技巧和歌唱的方法,却往往忽视了文化知识的补充。只有诸多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好的嗓音条件才能成为歌唱者进行声乐艺术创作的工具。注重文化的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古往今来,凡在艺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艺术家,他们的产生无不得益于深刻的思想修养。所以要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就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知识修养,开阔视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歌唱者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对歌唱艺术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助推作用。只有形成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动机,选择恰当的创作方法,提高艺术作品格调和品位,激发健康的感情,才能创造出崇高的审美境界。

(二)加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

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绝不是仅仅只是提高民族整体的音乐素质,而是能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这种强大的审美功效一方面来自音乐本身的审美魅力,而另一方面还应借助于音乐与周边艺术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和融合。

比如国画,与声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著名民歌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就很喜欢绘画,她画的兰花能使人联想到她的表演艺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从事民族声乐的演唱者也应从美术中吸取宝贵的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再比如民族舞蹈,可以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舞蹈绚丽多姿。在学习实践中,民族声乐演唱者可根据歌曲的风格,配以简单易学的各民族舞蹈动作,使自己在愉快的舞蹈律动中了解各民族的风格特点,从而加深对音乐、歌词的理解。

(三)加强歌唱技术和技巧的培养

声乐技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个好的歌唱者,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运用新的声乐技巧,以适应当代声乐演唱的需要。

技巧高于技术。歌唱技术是指符合声乐发声原理的专业技能,那么歌唱技巧则是在歌唱技术的基础之上追求声乐演唱的风采和神韵,提升表演的境界。精湛的歌唱技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声乐技巧日臻成熟。

(四)提高艺术表演的实践

歌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表演艺术。艺术实践能够培养声乐演唱者多方面的能力,能让声乐演唱者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和艺术灵感。在实践中接触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歌剧,话剧,戏曲,京剧等来提高自己对舞台的驾驭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把握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文化和文学的修养。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演唱者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力,提高演唱的表现力和张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声乐比赛,虚心接受专业人士的点评和建议,在比赛中学习、比较、前进。

只有当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做到完美的结合和统一时,声乐演员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表达作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员,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艺术修养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声乐演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并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全方位的进行艺术实践,艺术创作,成就自己的艺术梦想。

五、加强声乐演员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包涵着各个方面,包含对生活的态度、对职业的操守,等等。热爱艺术,首先要热爱生活,只有不断从生活中去积累自己的感受,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才能结合专业技能来表现,传达爱。

我们常常会说,人的品格决定人的一生。品格的高低,往往决定你人生道路能走得多远。人生的学习,不单单是在学多少知识,等到回归社会这个大熔炉之后才会明白,有时候人的品行远远比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更重要。

声乐表演者在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和创作方法后进入表演行业,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对演员在今后的演艺道路上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演专业是一个实践第一的专业,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必须在表演实践中体会。因此,在紧张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吃苦精神、时间观念和尊重观众等品质,才能更好地为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六、小结

音乐艺术的表现,是人内在素养的表现,并且也能够从这样的艺术中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声乐演唱者要广泛接触各门类艺术,促使自己在各门艺术之间能够互相贯通,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演唱水平,去歌颂美、表现美,把美好的歌唱艺术献给祖国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徐浩.提高声乐表演的文化艺术修养方法探析[J].音乐大观,2012.

[2]唐敏.论声乐表演者的四大艺术修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陈茜.论如何提高声乐表演的文化艺术修养[J].大众文艺,2012.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传统文化;活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154-03

高等教育肩负着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传承优秀文化,推进社会文明,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殊使命。

一、高职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传统文化常常是依托于教育平台得以传承,教育常常也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刻,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也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化与教育》是钱穆先生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和演讲词汇集而成。先生以其对中国文化精深闳大之体悟,对中国精神健旺蓬勃之感触,揭中西传统与路线之差异,指明中国文化现代转向之途径,并以教育实施之弊端及其改革为特别关心所在,寻求民族健康发育之正途,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时下,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目标,更让人从传统文化中看到了教化育人功能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内涵的修养,道德素质的修养。这其中最特别的是儒家文化以其积极入世的态度、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关怀,儒家人文思想的要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儒家主张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是立国之本,是治国的重要政治原则。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要求人们学会市场经营,学会抓住机遇,更需要学会讲究道德、恪守诚信、公平竞争,用儒家“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教育学生,有助于其树立诚信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1](P11)

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关键性作用的传承者、发展者和创新者,高职院校在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时,必须注重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确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民族正气和气节,做人处事以诚信为本。

二、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存

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主要通过对我校高职学生随机调查和访问发现,当前高职院校重实操技能、轻人文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已刻不容缓。首先是认知贫乏。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基本停留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的所学内容。其次是热情不高。高职学生购书欲望本来不强,而其意向重点又集中在科普读物、考试辅导书籍、杂志期刊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或基本没有兴趣。再就是道德缺失。高职学生的传统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责任感缺失: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在维护单位声誉、承担分外工作方面的责任感明显不足等现象。

(一) 原因之一:教育导向影响

基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基本没有摆脱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做法,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在突出工学结合、加大顶岗实习的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课程设置更加紧张,传统文化课程开设少、效果差。再加之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的考试方式大多采用写体会、写心得等形式,学生大多无情无感,无病,拷贝抄袭现象大量存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同时,教育导向造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缺乏,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较多,高素质、高文化的教师相对不足,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课程设置不尽完善,过分看重技能培养,忽视文理融合;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证书认可度较高,处于就业考虑,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之外,还把课余时间用在了计算机、英语学习上,无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2]

(二)原因之二:社会环境影响

“五四”以来,如何正确认识和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争论不一的一个重要社会命题。“”期间,对传统文化基本持全盘否定的观点,导致了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继承传扬的断层,致使一代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清、理解不明,一味排斥和否定,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失去了其社会基础。特别是在极“左”思想控制下,大批文献著作遭到破坏和遗失,一批传统文化学者遭到了排挤和冷落。一代人的空白造成对下一代的教育放弃。[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增,造成对纯粹传统文化知识的忽视和淡漠。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历史遗留和思想惯性的影响依然存在。

(三) 原因之三:多元文化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和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规则和价值取向。学习功利化更强,认为学习只是为了生存、就业,只看重眼下,不着眼长远,过分注重技能,忽视素质培养;课余娱乐性更新,沉溺于网络、恋爱、影视厅,没有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崇洋心理更多,高职学生中洋风洋气十分盛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他们过得津津有味,而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们却感觉没有意思,比萨、汉堡、寿司,他们吃得有滋有味,对传统的菜品,他们却没有胃口。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原因之四:信息高速影响

信息时代带来了网络,认为什么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不用读书,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也带来了困惑,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各种电视片、专题片、科教节目相继推出传统文化教育节目,很多高职学生只想通过这些节目了解传统文化大意,而不愿深读原著,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像理工科的具体公式、精确测量那样直观具体,也不像小说、话剧等文艺作品那样易读活泼,大多兴趣一时、不能持久,只知皮毛、不领深意,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敬而生畏、望而却步”。

三、用传统文化激发高职教育活力的途径

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心是吸引性,要注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循序渐进,易懂易学;增强灵活性,根据学生需要和学习目标,进行时间、内容等方面的调整,满足学生需求;增强有效性,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禁得起检验和评价。[4](P9)

(一)从认识上下功夫

从高职院校领导层面来说,需要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途径,出台制度文件,加强组织领导。对教师来说,需要积极应对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增强课堂教学渗透,开设通识课或文化讲座,提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意识。对学生来说,需要唤醒道德成长的内在自觉性,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从观念上下功夫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两面性。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存在家长专制、君权神授、等级观念、唯古是法等与现代社会思想观念背离和不符的因素。因此,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坚持辩证的文化观,采取批判继承的精神,更好地汲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摒弃无用的、消极的成分,警惕和避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从素质上下功夫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道德标准,还包含仁爱、诚信、感恩、敬业、中和、共处等传统美德。[5]丰富的民族文化结晶,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动教材,它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识,仁爱、诚信的民族品质,“中和”为美、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态度,“正己”、“修身”的道德标准,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健全人格、砥砺品格方面,都有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从创新上下功夫

要建设一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教师队伍。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重任,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军。要开设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优化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6](P6)可以分年级、分阶段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概论、哲学精神、名篇名著导读、历史精神、风土人情、民族风貌、民间习俗、诗词鉴赏等方面的通识课。与此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与思政课、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等必修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做到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努力做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教师讲授传统文化与学生课外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学习传统文化与学习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对大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品格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职业化人才培养,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精神品质和道德意识,努力营造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学生“软实力”。要依托传统节日这个载体。重视传统文化节日的教育意义,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传统节日以及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7](P9),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传统民族文化展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发展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有特色、有活力的发展。季羡林先生曾说:构建和谐社会最要紧的一条是什么,是人内心的和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构建和谐的内心世界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高职院校的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立校”,才是最高境界和追求。

[参考文献][1]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梁淮平.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谈[J].江苏高教,2008,(3).

[3]罗继全,朱鹰屏.论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8,(2).

[4]张立文.传统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李宗霖,司见南,岳冬青.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篇9

关键词:三友集团;职工文化;品牌建设

Abstract: The staff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run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actual of Sanyou Group, start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ulture of construction workers.Key words: Three Friends Group; in cultural; brand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把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三友集团工会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职工”,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发动带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创先争优奉献企业,为集团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三友集团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始终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从持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到职工工资逐年增长,从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脑子里装着职工到每年坚持为职工做好事做实事,从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到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职工,装着职工。三友工会作为集团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深刻认识到广大职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的崇高精神,积极引导广大职工自觉投身企业的发展建设中来,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班组文化建设

集团加快发展,要以劳动者素质提高作保证。三友集团工会以班组建设为有力抓手,按照巩固原有基础,突出建设重点,推动三个转变,全面提高素质的建设思路,重点抓好职工技术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提升工作,扎实推进班组文化建设,推动班组和职工由体力型向知识型转变,由落实型向管理型转变,由执行型向创新型转变。

一是以“三大活动”为支撑,着力提升职工技术素质。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素质的提升推进企业技术的进步。三友集团通过扎实开展劳动大竞赛、技术大比武、全员大献策“三大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技术素质。劳动大竞赛坚持“突出主题、突出重点、突出实效”的“三突出”原则,主导产品生产指标40项全行业第一,打破生产指标纪录230项,创效1620万元。集团成立以来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300多项,一线职工参与创新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有67项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27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32项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大比武活动做到了“三个明确”,即明确“培训、练兵、比赛、晋级”一体化运作模式,明确“技术业务并重、技能素质共长、发挥引领示范、培养拔尖人才”比武思想,明确日常岗位练兵和集中大比武相结合的比武原则,截止2011年已举办22届职工技术大比武,涉及工种47个,参赛职工22800多人次,涌现出集团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822名,81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特别是在全国石化行业技能大赛中,4次派选手参赛,获得仪表工团体第三名和钳工第六、第八名的好成绩,3名选手获得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股份公司张光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燕赵技能大奖荣誉称号。全员大献策活动实现“三个到位”,即制度落实到位,制定有关合理化建议征集、处理、反馈、落实、奖励一体化系列规章制度;发动全员到位,建立“日集+奉献月征集+专题征集”模式;评优奖励到位,对重大建议,以建议人的名字命名建议成果,集团2008年被评为全国合理化建议活动先进组织单位,其中股份公司胡向成提出的“大型石灰窑扩径项目”被评为全国节能减排优秀合理化建议奖。

二是以班组建设为统领,全力提升职工思想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职工素质提升必须以思想转变作保证。三友集团以班组建设为统领,将班组建设工作与职工素质提升相结合,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按照不同时期的班组建设要求,三友集团班组建设工作以“三步建设”抓好“四项落实”,进而推出“四联工作法”。即先后历经了以“三高”(知识含量高、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高)为标准的新型班组建设阶段、以“四味”(文化味、创新味、民主味、思想味)为特征的文化班组建设阶段、以“双争双创”(争当标兵、争当先进,创一流班组、创一流业绩)为目标的科学发展示范班组建设阶段,三个阶段建设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抓好四项落实,即合理化建议来源班组,技术比武扎根班组,读书小组建在班组,企业文化落实在班组。 “三联工作法”,即年年搞联训,确定每三年对班组长轮训一遍。几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58次,培训班组长4100人次;月月搞联查,组织由基层工会主席、班组长代表、职工代表组成联查组,对公司班组建设进行联查,落实奖惩;“家家”开联动会。从2004年开始在各公司轮流召开班组建设联动会,通过现场参观、交流汇报等形式,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三是以培训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职工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职工创新活动的源动力和推进力,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的原则,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队伍,形成“人人建功在岗位,人人争先有作为”的良好局面。一是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参与到“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各类阵地资源和手段,形成了“集团有中心,公司有基地,班组有园地”的全员学习培训格局,同时发挥“职工书屋”作用,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读书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文化素质;二是大力督导各公司开展“三个一”培训,即在一线职工中广泛开展“每周一题”、“每月一课”、“每季一赛”活动,受到基层职工欢迎,广大职工学技术、钻业务、长技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强班组长、职工代表、工会主席三支队伍素质建设。新任班组长当年要接受全方位培训,每年举办班组长管理论坛,以此提升班组长的管理技能。落实好职工代表培训制、巡视制、调研制,全面学习掌握职工维权“四大法宝”,职代会“四步工作法”等关键业务知识,提升履职能力。举办工会主席论坛和各类培训,拓展思路,扩大交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工会主席队伍。

三、建组织,育骨干,努力打造三友文化品牌

三友集团工会始终坚持把职工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坚持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并重、节日文化和广场文化并举的方针,围绕节日文化、协会文化、广场文化、阵地文化这四个重点,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陶冶职工情操,丰富职工精神,不断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2011年,按照“建组织、育骨干、带全员”的基本思路,成立书法美术、摄影、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声乐、舞蹈等协会,吸收会员1000多人。按照“专业培训与重大比赛结合,日常活动与外部交流穿插”的原则,组织了迎新春文艺晚会、元宵节游园、五一歌手比赛、中秋联欢晚会、国庆文艺汇演等重大节日活动;举办了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和暑期大众趣味及“幸福三友”广场卡拉OK大家唱等文体活动近20场次;举办各种协会交流、业务培训活动等30多次;投资近20万元,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辟协会活动新场所7个;投入3万多元,开通数字图书馆。改变传统借阅方式,实现图书微机管理。分批次购入新书一万多册,满足了不同层次职工的阅读需求。

我们还常年坚持开展“读书兴企、自学成才”活动,以班组为单位,成立读书自学小组,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坚持送书下车间,几年来给车间配备书橱300个,送书15500多册。涌现了股份公司重灰技术组等3个全国工人先锋号、热电公司锅炉检修班等9个省级工人先锋号。

篇10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倡议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倡议书有利于倡议者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你所见过的倡议书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诵读春天倡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诵读春天倡议书1春天,注定是一个生命复苏的季节。

19__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号召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_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亚(英国)、维加(西班牙)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乐趣,享受读书之美,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

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阅读是与圣贤智者在时空上进行的谈话,明朝陈继儒在《读书十六观》中说:“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读书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读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它使人睿智、使人高尚。美国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有没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为此,在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尽享阅读之乐,共建书香校园。读书丰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人,需要思考。书,帮助人们思考。远离了书籍,也就等于抛弃了前人留下来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放弃了帮助自己思考的重要渠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读书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谁在读书,读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引领先进文化。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期盼阅读春天的来临。“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与书为友,热爱阅读,让思考伴随我们的一生,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这美好的习惯丰盈我们的生命!

团 委

20__年4月23日

诵读春天倡议书2亲爱的家长朋友、老师、小朋友们:

您好!每年11月,是深圳的“全民读书月”,旨在倡导全民读书的生活方式。因此,结合深圳读书月活动,20__年11月1日,我园将启动“书香浸润童年,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活动目的:

1、倡导全民读书的生活方式。

2、为了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一同感受浓浓的书香氛围,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鼓励幼儿接触优秀儿童绘本作品,引发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4、调动家长积极参与阅读和讲故事,让幼儿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并增强家长的读书意识和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活动时间:20__年11月

活动对象:全体教职工、家长、幼儿

活动内容及形式:

1、好书分享,丰富班级图书,鼓励孩子把家里的好书带幼儿园和同伴分享。

每天餐前15分钟老师将根据本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孩子进行以优秀绘本欣赏、中、大班幼儿故事讲述、儿歌朗诵、诗歌欣赏等形式进行分享活动。

2、爸爸妈妈进班讲故事。

3、评选阅读小明星(连续21天亲子阅读、自主阅读,视频或照片发朋友圈,),即可获得小礼品和阅读明星奖牌一枚。

老师进行统计,中途中断者将视为放弃

4、书香家庭评选及要求:a、家里有藏书,有专为儿童提供的书籍书架或书柜。

b、家长自己也以身作则,热爱阅读,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优秀育儿书籍,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一起亲子阅读。c、读有所获,分享读书心得在班级群。d、热心参与、支持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

5、读书月活动展示、总结,亲子绘本童话剧演出大赛、书香家庭阅读展示。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为了做更好的自己,也为了引领孩子将来有一个更丰满更高贵的人生!让我们一起“阅读”吧!

爱心堡幼儿园

20__年10月30日

诵读春天倡议书3尊敬的各位家长、小朋友们:

大家好!

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为了提高幼儿读书的兴趣,增进家园以及亲子之间的感情,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良好习惯,让好书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在“世界读书月”活动之际,马尾第二实验幼儿园再次迎来了“创建书香校园,好书浸润心灵”的亲子读书月活动。让我们带着发现的慧眼,在生动有趣的图书王国里,聆听小天使们天籁的童声,感受和体验快乐的阅读之旅!本次活动旨在营造全园内外良好的书香环境、浓厚的读书氛围,让每位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品书、思书。

在此,我园向各位家长提出倡议:

1、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给孩子一个小书架,为孩子添几本好书,并将孩子的图书单独摆放。

2、陪伴孩子共同阅读:

给您的孩子提供静心阅读的时间、空间和更多有益的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和孩子共同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坚持每天30分钟陪伴孩子共同阅读,并持之以恒,争做书香家庭。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故事大王讲述活动:

选定时长不超过三分钟左右故事,能独立、完整、生动地讲述故事。

4、与孩子一起制作书签(小班)、图书(中大班):

每位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书签或图书(以剪贴、绘画等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制作图书和书签的积极性、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图书、书签的制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图书书签制作方面的知识。

5、故事家长活动:

欢迎家长到班级为幼儿讲经典绘本故事、增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

为了孩子们的阅(悦)读,倡议大家积极地投入到读书月的活动中来吧!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一楼大厅的签名板上签下您的名字,成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一份子!让我们用自身的阅读热情感染孩子,引领他们进入图书的海洋和知识的殿堂,共同畅游、成长!

福州市马尾第二实验幼儿园

20__年4月11日

诵读春天倡议书4身为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

面对天真无邪、求知若渴的孩子,我们会想起坐在父母或祖父母温暖的怀抱里,静静聆听故事的情景,让人难忘。有时,蓦然回首,竟会发现,那些孩时听到的故事和童话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后悔自己曾经在有些事情上投入过多。但是,做父母的永远都不会说:“我觉得在孩子小时候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多了。”

孩子还小时,富于想象力,充满求知欲,但自己未有阅读能力。可父母忙于日常事务,未能多读书给他们听;

孩子喜欢模仿,尤其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可父母本身并不爱阅读,也不向他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未能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孩子敏于感受,但父母未能在家庭中营造温馨舒适的书香氛围,孩子便无法拥有轻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我们的权力、学历、收入都不一定能帮助教育孩子,对许多父母来说,只能看着孩子成长,而无法真正“培育”孩子。

儿女是父母注定失去的珍宝,在他们长大之前,如何用爱拥抱他们的人生?

――我们倡议,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加入到共同的亲子阅读中来。亲子共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心理、情绪、社会交往等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人生。

――我们倡议,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加入到共同的亲子阅读中来。亲子共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心理、情绪、社会交往等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人生。

――我们倡议,请经常带孩子走进书店、图书馆。在孩子的选择和你的选择之间,以孩子的选择为先。对孩子而言,还能找到比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更好的馈赠吗?

――我们倡议,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好让他们随时享用书的“盛宴”。还有什么比创造出爱读书的家庭环境更让人倍感自豪的?

――我们倡议,每天早一点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和孩子一起,通过阅读探索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诵读春天倡议书5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

月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卫前幼儿园“阅读?悦幸福”第六届读书月活动。让我们带着发现的慧眼,相约春天,聆听小天使们天籁的童声,一起体验与感受快乐的阅读之旅,诉说春天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月”活动,为孩子、家长、老师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从而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生的好习惯。在此,我园向全体幼儿、家长、老师们发出倡议:

倡议孩子们

每天回家坚持读书30分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愿意和小伙伴分享好书,交流书中感人的画面或印象深刻的人、事,享受共同阅读的乐趣。

在父母、老师不能陪伴的情况下也能主动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爱护好每一本书,阅读时保持环境的安静,做最文明的小读者。

倡议家长们

共建书屋,在家里设立一个温馨、舒适的书屋或者图书角,给孩子提供更多有益的书,让孩子有一片自己的阅读小天地。

亲子阅读,每天坚持和孩子共同阅读30分钟,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必要的督促,并和孩子畅谈阅读的感受,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画一画记录阅读感受。

亲子朗诵,倡议家长能积极参与慈溪电视台《美好生活》栏目与卫幼合作组织的《童声颂祖国》亲子朗诵活动,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积极参与班级爸爸妈妈故事团阅读传递活动。

倡议教师们

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阅读区书籍及材料,组织好班级“我最喜欢的图书”“我的图书大家读”等活动。

利用餐前、午睡、离园等时间给幼儿说儿歌、讲故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开展教师读书论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精读、凝练、分享,大家一起品书香、共交流、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