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阿基米德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阿基米德的故事

篇1

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的一个贵族家庭,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 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他和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高斯(Carl FriedrichGauss,1777~1855)被誉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刚满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积淀为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阿基米德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喜欢辩论,早年游历过古埃及,曾在亚历山大城学习,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在数学方面,有《论球和圆柱》《抛物线的求积》《圆的度量》《论劈锥曲面体和球体》等论文和10余种著作流传于世,多为希腊文手稿,在《论螺线》一文中,他研究的等速螺线现称为阿基米德螺线,据说他就此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在物理学方面,他还发现了杠杆定律和关于浮力的阿基米德定律,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古罗马人进犯叙拉古,阿基米德应用机械技术来帮助防御,使来犯之敌闻风丧胆,这也使阿基米德有“数学之神”的美誉,但最终城被攻破,阿基米德被古罗马士兵杀害,终年75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二、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真伪的故事

叙拉古(属古希腊管辖,古希腊的国王是托勒玫)的希罗王对阿基米德说:“阿基米德,我有一个问题要向您请教,”

“好,陛下,我能给您什么帮助吗?”

“有件事令我不满意,”国王详细地说,“我告诉了您,您可不要告诉任何人!”

“当然可以,请您相信我,”

“我的问题就在这里,丢奥森内斯为我造了个新王冠,用丝绒包着的,”

篇2

他的聪明、机智、理想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诞生于地中海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今意大利锡拉库萨)。公元前212年,叙拉古城失陷,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害。

阿基米德的主要科学贡献是:系统总结并严格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总结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确定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和物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创立“穷竭法”等。他既极为重视科学的严密性、准确性,要求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精确的、合乎逻辑的证明,又非常注意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亲自设计制造过多种机械装置和建筑物,开创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学风。

他的一生是充满了才智与机警的一生,直到今日,他的故事还广为流传。

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传说,古罗马大将马塞拉斯率兵攻打叙拉古,阿基米德和叙拉古人民一起英勇抗击入侵者。他把科学应用于战争,搞出了许多军事上的发明。他设计制造了大型抛石机,敌人到达城下,一按动机关,石块自动抛出,砸向敌人;他让人各拿一面镜子,组成大凹面镜,把炽热的太阳光集中到迎面而来的敌船上,烧得敌军鬼哭狼嚎。罗马军队对阿基米德害怕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马塞拉斯也惊叫说:“这个‘几何学妖怪’使我们出尽了洋相。他神奇莫测的法术,简直比神话传奇中的百手巨人的威力还要高超很多倍。”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突破城防,打进了叙拉古。75岁的阿基米德仍在潜心研究数学,证明他的几何题。罗马士兵声嘶力竭的吆喝惊动了他。“喂,你们踩坏了我的图,赶快走开!”阿基米德愤怒地说。凶神恶煞的士兵毫不理会,并把刀剑指向了他的脑袋。阿基米德明白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坦然自若地说:“等一下杀我的头,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然而,无知而又残暴的罗马士兵,一刀砍掉了阿基米德的头颅。

篇3

妈妈在旁边见我看得目不转睛,笑着说:“囡囡,妈妈问你一个和拉面有关的问题,好吗?”

问问题?还和拉面有关?难道妈妈要问我“为什么拉面好吃”吗?我一脸疑惑,转过身看着妈妈。

“我刚刚数了一下,这位师傅一共拉了14次。囡囡,你来算算,这个面团最后变成了多少根面条?”

这种计算问题啊,没难度!我马上掰着手指数起来。

看着我的表情,妈妈又说:“可不要小看了这2倍的增长速度,如果把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这样对折20多次,其高度能超过一座山呢!”

“真的假的?”我表示不相信。

妈妈接着说:“我还知道一个类似的故事,你要不要听?”

“快说快说!”我迫不及待地希望妈妈把故事赶快说完。

“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的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第4格放8粒……按这个方法放满整个棋盘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就随口答应了。国王吃完饭后就去睡觉了。睡醒觉,他看见阿基米德还在宫殿里。国王问阿基米德怎么还没走,阿基米德说米还没装完呢。国王不信,问士兵装了多少米了,士兵告诉国王,粮仓的米已经被运走一半了,才刚到第45格……后来国王后悔不已,因为他确实没有那么多米。”

这个师傅拉第1次1根,第2次2根,第3次4根,第4次8根,第5次16根……第10次512根,第11次1024根,第12次2048根,这数字有点儿大了。

我需要借助工具,可我又没有带纸和笔,只能求助妈妈。“妈妈,把你的手机借我一下,我算数。”

妈妈一摸口袋,发现自己没带手机。

好吧,我只能自己心算了。

哇!师傅拉了14次,居然把一块面团变成了8000多根面条,真是想不到啊!

篇4

一、引人入胜、出乎意料的故事引入

在讲解“浮沉条件”一节中关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对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影响时,可以引入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后续故事:一个老妇人拿着一个铁球来见国王和阿基米德,请教阿基米德如何鉴定这个铁球是否是纯铁的。阿基米德说放入水中,沉底的就是纯铁的。在水中,铁球浮起,由此阿基米德断定这不是纯铁的。而老妇人拿出利器破开铁球,里面是空心,这下轮到阿基米德哑口无言――并非纯铁就一定沉底,还取决于该物体是否空心!这时老妇人亮明身份,她是因阿基米德认为王冠不是纯金制成而被杀害的工匠的母亲!阿基米德忽略了王冠不是实心的问题!这个故事很好地解决了浮沉问题中物体密度是指平均密度及增大空心体积来增大浮力的学生易混淆的两个问题!

二、神奇的实验引入

这种引入方法比较适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例如大气压、磁场、电磁感应现象、能量转化等等。

大气压实验除了常见的覆杯实验、瓶子吞蛋、被大气压扁的易拉罐外,还可以演示“水往高处流”“激流勇进”:前者取一只加热过的空试管口朝下插入水中,水居然慢慢地涌入试管往高处流;后者找两只大小不同的试管,大的装满水,小的口朝上插入大试管,倒置后,随着大试管中水不断流出,小试管不仅没有因为重力作用而落下,反而快速地冲到大试管顶部。两个实验中的无形推手正是大气压!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就这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

三、常见的有趣现象引入

譬如,水杯中的两根吸管在水里好像交叉断开,由此引入“光的折射”;戴眼镜的人,冬天吃火锅、夏天走出空调房间时镜片起糊的现象引入液化概念及液化的条件等等。以常见的有趣现象来引入,对于知识尚且还不丰富的中学生,很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了!

四、创设教学情境引入

在“摩擦力”一节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学生很难区分。这节课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位爱摇凳子的男生,坐到前面示范摇凳子,这时问学生:“凳子与地面是什么摩擦力?”大多数学生都喊:“滑动摩擦力。”笔者又在凳子下面垫上香蕉皮,让他继续摇,这个男生小心翼翼地摇动,免不了打滑,笔者赶紧扶住险些滑倒的他,同时问学生这时又是什么摩擦力,学生都反应过来:这次才是真正的滑动摩擦力,刚才是静摩擦力,因为前者地面与凳子底部相对静止。由此,他们又接受了走路时地面与鞋底的摩擦力、刨笔刀刀刃与被刨的铅笔间的摩擦力都是静摩擦力!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引入,不仅抓住了“小观众”的眼球,还使他们牢牢记住了动静摩擦力的区别。

五、拍摄身边师生的日常活动视频引入

还是“摩擦力”这节,笔者拍了这样两段视频:选了班上十个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每队五人,第一组视频中两队势均力敌,但其中一队地上倒了水,结果他们输了;另一组视频中,有一队换了一个胖男生,结果他们轻松地取胜。这就解决了三个问题:

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防止学生与重力、质量混淆,可让学生这样设想:如果让使他们取胜的大块头两脚悬空吊起,而手仍然握住绳子,他们这队还能赢吗?大块头的重力、质量是否变化了?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摩擦力大小并不是取决于重力、质量,而是取决于对地面的压力。

3.为下一节的相互作用力埋下伏笔

每次获胜方依靠什么力取胜?是手与绳之间的摩擦力,还是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前两次我们都在讨论地面与脚之间摩擦力的变化,显然是这个滑动摩擦力决定胜负,那么手与绳之间的摩擦两队间谁的比较大呢?一样大的结论会让他们惊讶不已,由此就可以作为下一节“相互作用力”的引入了。沉闷、枯燥、抽象的概念也变得清晰、鲜活而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都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着很强烈的兴趣,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六、爱国主义情感引入

笔者听得记忆犹新的一节课是对“速度”这一节的讲授,讲授该课的老师随着上课铃声响、班长喊起立、全体师生保持肃立姿态的同时,点下鼠标,播放伴随国歌声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夺冠的画面,师生在肃立激动的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上课伊始,不仅是学生,连听课、观摩的老师也被深深吸引,教学的效果能不好吗!

篇5

关键词:教学方法;物理教学;问题式;应用与实践

中国分类号:G633.7

在物理学科中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中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教学方法,是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学习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目前,问题式教学在物理学科当中的应用的并不是十分的广泛,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的明显。探究其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很多物理学科的教师对问题式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实践也不够多,对问题式教学的具体运用并没有充分的去了解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没有对教学方案的进行设计。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结合教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并能够设计出一些有趣的、易懂的、能够激起学生好奇的问题,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把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问题式教学同时也是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习如何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和推广,应该让教师在课堂上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观察问题式教学的方法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要去设置有意思的问题、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这是教学的核心。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去发掘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学而言是非常有效的。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知识都是需要用实验器材来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这样的讲解也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实验器材的现场操作的过程,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发现疑问、发现问题,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的实践。启发学生对于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引经据典问题式教学方法

在物理学科的发展史上是由很多经典故事串联而成的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才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很多有关物理的学者故事都会产生浓厚兴趣和好奇。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精彩的描述物理学家的故事,从中引发兴趣去学习去思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教师在教授这堂知识的时候,同时可以把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事情经过描述给学生听。从阿基米德鉴定国王的王冠正含金率是否掺假讲起,叙拉古城国王召见学成归来的阿基米德,让阿基米德去鉴定自己王冠的真假纯金量。阿基米德一下子被这个问题给难道了,该如何去鉴定呢?国王下令如果阿基米德鉴定不出来第二天就要被处于绞刑,阿基米德想到自己第二天就要死了,也就想开了,还不如洗个澡,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去死。当阿基米德一脚买进浴池的时候发现,池内的水溢出来了,当阿基米德看到这一幕突然就想到了国王让测试王冠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故事讲到这里停一下,来启发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必须会进一步的去思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伸进水中的脚和溢出水的体积是一样的”阿基米德就是通过这个发现了浮力定律,进而对其研究。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

三、联系实际的问题式教学方法

用理论来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记得更加的牢靠,从实际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这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应该受到课堂知识的限制,应该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去思考学习,平时也应该多去观察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启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才能真正的懂得知识。但生活现象中也有一些错误的认知,例如,有关浮力的问题,一般会认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该如何去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呢?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物理现象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探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觉的去探索答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得出答案,这样的方法都有利于学生对学生的趣味性。自己在实验中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正是问题式教学的关键之处。

四、通过技术的问题式教学方法

在心理学中有关于获取信息的来源的有趣结论,信息的获取有83%是靠视觉的获取,信息获取有11%是靠听觉的获取,还有3.5%是靠嗅觉来获取信息,有1.5%是靠信息的触觉来获取信息,有1%的获取信息靠的是味觉的获取。在这个有趣的心里学结论中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是用多种感官的刺激来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比以往单一的靠听觉获取知识的方法要好很多。教师在教授物理学科的知识是就可以利用现代的媒体技术进行教授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收集有趣的题材,有趣的声音来领略世界的奇妙变化。让学生用想象来调动学习的气氛。并鼓励学生去根据自己的想法实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都提出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教师引导正确的方向去得出结论。

结论:

在当代的教学中,物理学科中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被教师应用的十分广泛的,本文上述所列举的几个方面都是非常常见的。在物理学科的广大教师应该应用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去教授课程,并积极的去探索新的教案教材,为学生们设计出有趣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踊跃的去探讨,丰富更有效的问题式教学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学的方法的运用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需要,并合理的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科学的结合在一起,综合的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去学习新得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中拥有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谭波.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2012,22(14):112-115

[2]黄云.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36(22):445-449.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氛围;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播种理想──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人没有理想,就如同在黑夜中行走,易迷失方向。讲故事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产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好方法。如,结合教学的内容,给他们讲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才智惊人,他将数学成功地应用到力学中,帮助舒拉古城抵挡罗马军队的进攻。设计了可调整射程且带有活动射杆的弩炮,能把重物射到靠近城墙的敌舰上,他还用较大的反射镜反射太阳光,使敌舰着火。罗马侵略军惊恐地称阿基米德是“数学恶魔”。阿基米德的智慧使叙拉古城的陷落推迟了三年。学生被阿基米德和他的事迹所震撼,感受了数学的价值,想学好数学的热情油然而生。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教师的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数学理想。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术水平在学生的眼里都是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态度、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渊博、宽容、认真、爱心和责任感等,这些教师应有的人格特点对课堂教学最有穿透性,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最有震撼力。抓住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才会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功效,才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

二、改进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温床,能使自主性学习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鼓励带进课堂;要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课堂“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问我”为“我要问”,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学生一定会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为此,我们应做到“三个创设”:(1)多创设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机会。(2)多创设学生自学的机会。(3)多创设操作的机会。

三、走进生活――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会因为数学是一件“好玩、有趣、新奇”的事而接近它;会因为数学是一门有用的,能让自己长知识、长本领的学科而学习它;会因为数学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而挑战它。例如,抽奖,也许100万张彩票里只有一张奖一辆摩托车,那么,一张彩票抽中摩托车的概率是0.000001。很多人都抽过某种奖,作为一种游戏玩玩无妨,但不能“走火入魔”。如果靠抽奖过日子,就成了新时代的“守株待兔”。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启发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价值,就会有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变换评价――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如,我们可将教师命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变为让学生自主命题评价学习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学习特长,自由灵活地给自己出习题。这一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史;运用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一门学科。英国科学家丹皮尔(W.C.Dampier)曾经说过:“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数学史上的问题都是真实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史上的相关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素材,但是数学史的选料必须要符合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如果教师能把握这个度的话,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适度、适量地运用一些数学史知识,学生将受益非浅。下面,将结合教学实际给出几个数学史知识的运用。

一、通过历史名题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历史名题的解答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枯燥乏味的习题教学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找规律”时,可以介绍斐波那契数列,即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或者可以让学生求1,1,2,3,5,8,13,21,

34,55,89,144…的后一项是什么。这是个斐波那契数列,也叫“兔子数列”。为什么叫“兔子数列”呢,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他早年就随其父在北非师从阿拉伯人学习算学,后又游历地中海沿岸诸国,回意大利后于1204年发表了著作《算盘书》,这个“兔子数列”就是《算盘书》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称“兔子问题”,是这样叙述的:“如果每一对成兔每月都生一对幼兔,幼兔经过2个月后成为成兔,即开始繁殖,假定不发生任何死亡.问年初的一对幼兔经过一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

二、利用数学家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

数学史不仅给出了确定的知识,还可以给出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再现,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还可以形成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如在讲“求1+2+3+4+…+100的和”的算法时,可以介绍高斯在8岁的时候就能用简便方法算出这道题的答案。高斯是德国伟大是数学家 ,也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有“数学王子”之称。他为什么这么小就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来呢?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和分析算式的结构,发现这个式子有一定的规律性,就是首尾相加都等于101,于是就把求不同数字之和的问题转化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从而用乘法很快就可以算出其结果,这种方法在解题思想方法中称为“化归法”,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利用数学家们的高尚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家们高尚的品德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如在教“圆柱体积”的时候,引入阿基米德的圆柱容球定理,这是阿基米德在他众多的科学发现中最为得意的事情,因此在他的墓碑上铭刻了“圆柱容球”这一图案。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扩展一下阿基米德的生平事迹: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阿基米德曾发明投石炮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还利用抛物镜面的聚焦性质将集中的阳光照射到敌人的船上,把他们的船烧毁等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球的体积,借此可以将题目适当地变换一下,让学生证明任意一个正方形里内切一个圆。如图1所示,圆和正方形的面积之比是否为一个定值,从而让学生发现他们的面积之比为。还可以扩展一下,在一个半圆里内切一个最大圆,如图2所示,得最大圆和半圆的面积之比为。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跟数学史联系一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研究和发现。我们应重视数学史的渗透和补充,将数学史知识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过渡;实际;激趣;伏笔;意境

随着我市“15/20/10”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之火正在大江南北燎原。广大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立足今天,展望未来,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一、自然过渡――温故知新导入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其中“温故而知新”是指经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所谓温故知新式导入法就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新课题探究的方式。其实质是学生在旧知识形成理性的基础之上,使旧知识扩展和延“深”形成一个新理念,从而使新旧知识融合一体后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温故知新导入法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为打开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闸门找到了钥匙。譬如,我在讲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基本功能以及相应注意事项等内容,并以这些问题为契机,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课题的探究中去。再如,我在讲授“滑轮”时先从复习杠杆原理人手,然后引启学生仔细分析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等滑轮知识,逐步让学生明白定滑轮原来是一个等臂杠杆;最后通过雷同的途径得出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而定结论,教学效果显著。

二、联系实际――生活实例导入

初中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其科学知识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有留心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时时处处都渗透着物理知识。为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度联系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是切实可行的良策。譬如,我在讲授“蒸发”的概念时,就让学生思考去诊所肌肉注射时,护士用酒精棉擦拭皮肤以后,皮肤为什么会产生清凉的感觉?在引导学生学习“升华”的含义时,我让学生讨论、分析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越变越小直至最后消失的原因;在学生学习“惯性”的内涵时,让学生联系坐上公交车时,在启动、刹车、左转和右转中乘客身体分别会朝着怎样的方向移动?类似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的方式,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而且促使学生在平时更加注意观察、分析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稳步提高。

三、以境激趣――演示实验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问题的探究能力,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和小实验。假如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来导入新课,能为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如在学生学习“汽化和液化”内容时,我就安排了如下实验: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滴入少量酒精后把它挤瘪,当排尽空气时用细绳把袋口扎紧,接着将扎紧的塑料袋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结果出现挤瘪的塑料袋马上鼓起来现象,最后又将鼓起来的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一会儿鼓起来的塑料袋慢慢变瘪了。我在学生观摩玩实验,我就请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讨论、思考:①挤瘪的塑料袋放到热水中后会鼓起来是空气膨胀还是塑料袋中的酒精的作用?②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后为何会变瘪?学生的兴趣很弄,逐步感悟到汽化就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则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导入

问题探究是创新思维的开始,尤其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巧妙的设置悬念,即向学生提出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探究新问题的烈愿望,为解决教学本堂课重点埋下伏笔。譬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的知识时,我导入新课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接着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有的学生列出了摩托车、汽车上的测速表,飞机上的航速表,天文台用来测风速的仪表。面对学生的激情回答,我阐明上述例子都是在一些特殊的交通工具和特殊的地方才有的测速表,如果现在要测量一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能用仪表直接测量吗?如此的导入新课,层层设疑,步步设问,为高效率达成三维目标埋下伏笔。

五、意境深邃――讲述故事导入

篇9

在进行浮力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漂浮的物体?学生多数能够回答出,船、鸭子、天鹅、游泳的人、热气球、滑翔翼等。此时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烧杯,灌水并放入乒乓球,并用手推动乒乓球来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漂浮物体是不是也沉不下去?为什么用手指把乒乓球按进水里它会沉下去,放手又会浮起来?这个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就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乒乓球总是竖直向上浮动来告诉学生,浸在液体或者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即F浮,并通过手按乒乓球来向学生演示浮力的存在,并引入浮力的公式:F浮=G-F。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比过往教学方式更合理,学生在观察中看到浮力产生的原因,感受到浮力与生活的关联,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二、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

其实物理知识本身就是具有关联性的,教师应合理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对浮力的产生与计算公式产生兴趣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探究心理,而教师正可以利用这种心理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浮力的大小这一章节,由于涉及的细节多,有条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烧杯、铅块、石头、木头、弹簧秤等来做实验。在讲述阿基米德原理时,在装满水的烧杯中投入物体,投入物体后烧杯中的水会溢出。学生观察到物体完全没入装满水的烧杯,烧杯里的水会溢出一部分的现象时,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的表达式为F浮=G排,并引用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比如,一个30克的小石头全部浸没在酒里可以排开30克的酒,浸没在水里则排开30克水。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如果物体只有一半浸入水里怎么算浮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通过弹簧秤称量得出数据,学生最后会发现,物体浮力的大小与ρ液、V排有关,并且成正比。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对他们进行引导,并推演出F浮=G排=m排g=ρ液V排g。并要求学生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学生的探究心理获得了满足,他们会很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并告诉教师,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更容易受到启发,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他们在往后的学习中也会对物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有很大好处。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篇10

关键词:有效性 提问 科学

一、实施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方法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

1.要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一定要符合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并且提问的同时要注意问题最好不要出现空、深、偏、浅的现象,如果问题太空,会使学生不知道问题的主旨是什么,对于解决问题无从下手;如果太深,学生们听了之后会感到畏惧,觉得自己根本无法解答,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没有学好的心理,长久下来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太偏,又会脱离课堂的主题,抓不到课堂重点,对整堂课的学习都会感到迷惑;如果太浅又会使问题显得缺乏吸引力,学生听后会觉得不重要而产生忽视心理,心思就会放在其它问题上,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因此,对于问题难易程度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考验老师教学水平的地方。在初中的科学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清晰地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水平,进而更好地把握提出问题的难度,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2、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因为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个人的知识积累上都有不同的差距,所以,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好、学习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问题的难度。相反,在对接受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提问时,就可以适当的降低问题的难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老师不可能在同一节课上为每一个同学都准备一个问题,但是老师可以在心中把学生分一个梯度,来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

3、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引导性。授课过程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时刻把握教学时机,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在问题的提出之后让学生愿意对问题进行思考,而这个思考过程也就是老师利用问题对学生的引导过程,在提问之后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这不仅是学生们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老师在教学上对学生的尊重。思考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对于问题所具有的引导性一定要给予重视,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思路、也是学生把握课堂主旨的线索。如果是比较难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连续性的小问题来提问,使教学内容显得更加充分,并且易于学生接受。

(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在视觉上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科学课上有这样一堂课讲的是生物的多样性。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收集到的生物资料,老师播放了蝎子的相关资料,在日常生活中蝎子是比较少见的,因此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认真地观察,这个时候老师引入问题“为什么白天的时候蝎子喜欢躲在沙子当中呢?”学生脑海中马上又会出现在资料上看到的画面,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学生们在视觉上的冲突,适当的引入问题,提高了问题的有效性,使学生更愿意思考,更容易接受。

2.在听觉上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比如科学课上有一堂课讲的是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我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纯金,命令他制出一顶非常精巧、华丽的王冠.王冠制成后国王觉得有点轻,问是否掺了假.金匠以脑袋担保,并当面用秤来称,与原来金块的重量一两不差.国王既不能肯定有假,又不相信金匠的誓言,于是,要阿基米德他解此难题,一连几天,阿基米德反覆琢磨,绞尽脑汁也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阿基米德看到澡盆溢出的水,突然就联想到了称重,于是,阿基米德如何做了呢?故事之后马上就引出问题,未知永远是吸引人的,这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问题上,欲罢而不能。

3.创造矛盾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矛盾就有思考,制造矛盾是提高问题有效性的一个好办法,有了矛盾问题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在初中科学课上有这样一堂课,主要是讲关于杠杆原理的。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首先找了两个同学到讲台上来,一名比较壮的男同学,一名比较瘦小的女同学,老师问同学们如果男同学在里面把门堵上,女同学是否能从外面把门推开,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不能,于是老师让男同学把手放在靠近门合页处,女同学在外面很容易的就推开了门。这就与所有学生的想法产生了矛盾。这时老师再引入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杠杆原理。那什么是杠杆原理呢?同学们因为心中有矛盾,想要解开这个矛盾,就会把精神集中在问题上。进而提高了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比如在讲到“熔化和凝固”时,老师可以为同学们举吃冰棍的例子,并引入问题:冰棍在吃之前是什么状态?到了嘴里之后又是什么状态?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它是凝固还是熔化呢?在这个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等等问题,这样学生在想问题的时候就会将问题与吃冰棍时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就这样问题很好的就能被学生理解和解决,这种情况下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传授是需要老师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并灵活运用的,以教学内容作出有效的谋划,系统的、有步骤的、因势利导然后再结合技巧做出提问,这样才能提出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有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是最灵活也是最辩证的科学,也是最多样化、最复杂的艺术。”课堂提问就是这样的,它拥有复杂多变的手段,和各种奇思妙想。所谓的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其贵在得法。课堂提问对学生重要无比,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提高有效提问这一课题有所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谢作升.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