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头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二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如在讲课、讲演时,就要做到:(一)准备充分,写出讲稿,又不照本宣科;(二)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三)以理服人,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四)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五)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六)表达准确,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声调有高有低,节奏分明,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七)幽默生动。恰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谚语、歇后语、典故等,使语言幽默、生动、有趣;(八)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
三是积极参加各种能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班会、讨论会、文艺晚会、街头宣传、信息咨询等活动。要多讲多练。凡课堂上老师讲的或自己在书本学到的知识都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话就出来,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要有刻苦精神,要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改进,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一样,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学好专业、成就事业的利器。对大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不会写或写不好读书笔记、工作总结、实验报告,特别是毕业论文等,还不能说学好了专业,甚至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和今后的前途。
口头表达主要是用语言来影响听者,口语修辞的好坏,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因此,务必在口语修辞上下些功夫。这就要求语脉要连贯,讲话要富于逻辑,推理论证严密;语法要符合规范,要有口语特点,要用简单句;避免复杂句,杜绝病句;词句要精心修饰,遣词造句要精心安排,口头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
篇2
1.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课前预习。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主要是为了延伸补充与口头表达训练相结合。高中教材比初中教材有深度、有难度。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和链接,在理解上很容易出现偏颇。教师的教如果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备注介绍,学生就很难把握深层内容。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课下查阅的方式,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提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最直接的地方。课堂提问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妙的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朗读训练。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吟诵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在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美文、诗歌值得学生去感知、鉴赏。在朗读中教师要对字音、感情、语调、语气给予指导,使学生明确朗读要领。对于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及时的纠正,鼓励学生朗读,无形中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2.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内容的繁多导致作文训练大受冷落。其实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训练。教师要利用好每次作文训练,由易到难,可以通过审题立意、拟题、概括事例、列提纲等形式训练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同时可以通过最直接、最有效的点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点评,既能取长补短,又能通过组织语言交流、探讨,达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
(2)充分利用研究课,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研究课比起正常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更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结合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有利于学生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影视欣赏点评、成语接龙、演讲比赛、名篇名句诵读等,还可以根据一些节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去生活、学习,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3
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倡导合作互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重视并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现实却与新课程要求存在差距。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大多形式化,不够全面深入。师生互动往往局限在与少数优秀学生之间,多数学生只是陪衬,小组内的合作、组际间的交流缺乏科学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提出相应策略,以不断完善课堂师生互动这一模式,进一步提高互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
1.创设氛围,敢于表达。
教师必须摒弃“一言堂”的权威,接受并贯彻新课程改革教育观念,在思想和行动上切实转变教师角色,进行民主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各种说话机会,激发表达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教给方法,善于表达。
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经常出现:条理不清,词不达意,重复他人,甚至闭口不言。究其根源,其一,学生不知道干什么。教师要合理利用电教媒体,将活动板块内容用文字呈现出来,师生共同审题,教师可将题目中与学习要求相关的关键词圈划出来,引导学生了解要“做什么”,再通过有关提示点拨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扣住题目要求去阅读、思考、圈划、批注,从而保证学习活动能有的放矢。其二,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对此,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训练进行规范。通过规范,学生懂得了在师生交流、组内组际互动时的范式。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学生熟练掌握,交流时就会形式规范、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会得以落实。
3.创造机会,乐于表达。
《新课标》指出:“口语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要依据学科特点,开展富有层次性的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之中学习语言的运用。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表达训练点,创造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看图说话,练习复述,想象练笔,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课本中的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如果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在教学中努力创造快乐因素,就能使学生乐于表达。
三、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注意点
1.把握标准,有序进行训练。
新课标对各年级的表达水平都有具体的要求,教师必须强化目标意识,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中,围绕训练落实目标。目标一定要把握准,在弄清年级的要求,本册的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弄清每一节课的要求。
2.把思维和表达相结合。
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需要把内部语言借助词语、句子快速转换成外部有声语言,需要边想边说。耳朵要求灵,嘴巴要求快,用语要求准确。在这当中,既没有从容思考的余地,又必须做出反应。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源,马上找到恰当的词,立刻脱口而出,进而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和逻辑性。
3.教师要做好语言的示范。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而且要准确严密。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让学生从教师准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语感、清晰的条理、得体的议论等方面来模仿说话,用丰富、得体、规范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篇4
关键词:口头表达 能力训练 建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是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根本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计划,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着实有限。实际上,走出校门的学生,不一定保证要天天写文章,但是要天天说话。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更好地表达清楚,说得好、说得精、说得巧,必须借助系统严格的语言训练和培养。另一方面,自中学生生理结构特点,15岁左右的他们,脑容量基本接近成人要求,思维品质正在迅速完善,视觉、听觉等的灵敏性甚至已经超过了成人。由此,对中学生进行系统严格的口头表达训练是着实可行的。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抓住初中阶段进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训练,工作开展自如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目标明确,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教学
初入校门的初中生,一开始,就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建议充分利用课前的3-5分钟,分步骤的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首先,基本训练要求。刚编班的学生,根据计分册逐次要求学生,作口头作文训练。要求达到:落落大方、姿态端庄、目视听众、语速适中、语调顿挫,不允许有多余动作,不能抓耳挠腮,不能望窗、望天、望地。内容要求,不过于苛求,相对较松,能讲清楚一件事即可。但是,评价要求却要一丝不苟。早期,教师示范打分1-2次。之后,学生安排评分、打分。并由教师总结,登入评分册。
其次,在早期训练的基础上,从口头作文的内容、质量方面作重点训练。具体要求是说身边人、讲身边事、描身边的景和物。要求:文体特点突出,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层次清楚,首尾照应;用词准确恰当;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描写方法;对所讲事件作适当评论。在早期训练的基础上,新的要求若一项不足扣一分。这一阶段,已经经过良好的素质训练的学生,主要精力就转向口头作文的内容。由于受这个年龄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很注意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不愿在众目腰腔之下“露怯”。因此,他们会对周围的人、事、景、物注意观察、分析;主动阅读优秀范文,从中学习观察、命题、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各种方法,还要力求新鲜、独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视野日渐开阔,选材日渐丰富,分析、评论也会越来越深刻。
最后,自拟题目,自选体裁,抽签作文内容试讲
上课铃一响,提前拟好题目。学生代表上台抽签,稍加思考后,即兴口头作文。这样思考的时间有限,发言时间有限,口头作文的难度将明显提升。自拟题目,自选体裁,抽签作文内容试讲,于训练后期进行。这样命题的作文,力求有话可说,并逐渐提升作文题目要求,使学生带有新鲜感、神秘感,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开始的时候,作文题目难度要求较大,发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并逐渐将发言时间缩短。学生逐渐适应后,思维开始敏捷,语言更加凝练,态度趋向自然,口头表达能力也将提升。
第二,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加强实践
初中语文语言学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周边语言环境的影响。由此,本着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角度考虑,教师应以身作则,课上课下都要讲普通话,语言逻辑性强,精求干练、有逻辑性,以规范的语言影响学生。同时,还应教育学生注意分辨、分析周边的语言环境,从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语言,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努力营造规范“小气候”的同时,还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
比如:推荐评选优秀作文――无论是学生互评的优秀作文,还是教师推荐的优秀作文,都应该利用课前时间安排学生上台诵读,并分组讨论、分析;提高评价打分要求――教师负责安排评价打分者,对选定的学生,说话的要求与作文者要求相同。并且,要求他们客观公正、友善认真地进行评价。这其中既要有学生的横向评价,同时要求有作者自身的纵向比较,尽量保证评价打分,有理有据,扣分准确;班级干部竞选感言――人人都有当值周班长的机会,搞好干部“竞选”制度,每次竞选、当选、卸任等,都要进行工作总结。每次发言,限定在3分钟,如此既有利于学生才能施展,又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课本剧、演讲、辩论,由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行编排课本剧;学生自行组织演讲、辩论,同时安排低年级观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家长会以学生汇报为主。在个人“述职”的基础上,让小组长向家长汇报本组每个成员的品德、学习、纪律等情况,由班长汇报全班的情况及小组长的个人情况。小干部们的汇报既有表现、又有各种数据,非常明确具体。不少家长不再困着班主任,转而向小组长、班长询问孩子的情况。学生看到自己的发言这样被大人重视,积极性将大力提高。
总之,听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如同学生的四肢,缺一不可。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能够经过系统有序的训练,想必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彬彬.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培养[J].语文学刊. 2008(20)
[2] 卢光慧.浅谈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J].语文学刊. 2010(24)
[3] 张泉海.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J].语文学刊. 2012(08)
篇5
关键词:口头表达;朗读;问答;演讲;比赛
一、中学生口头表达现状
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大多会写不会说,想说又不敢说。很多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口齿不清,表意含糊,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一些同学由于缺乏必要的说的训练,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怕出洋相,遭人耻笑。所以,常常有同学在讲台上“怯场”,还未开口就满脸通红,紧张得手足无措,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得一干二净。这些都是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表现。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简单归纳如下:
1.朗读
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2.问答
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说”中学,在“说”中提高。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
既然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那么,“说”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以说为主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们说的能力。课前三分钟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
课前三分钟是指导学生在这三分钟内进行听说能力的有序训练,与阅读、写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课前三分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讲故事、说笑话、选读美文、评论时事等等。
每次一人发言,两到三分钟。然后让一至两名学生简评,最后教师适当点评。
课前三分钟是我每节课前必做的一个活动项目,同学们都非常支持,大家都积极准备了上台发言的材料,虽然有的同学上台难免紧张,但准备的材料之翔实,内容之精到,往往能博得阵阵掌声。
有的同学叙说古今故事。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轶闻趣事,都是讲述的题材。
【课堂案例】(一位同学的发言片段)
这是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女儿,但女儿并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母亲,等到惊醒时,母亲已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悔不已的女儿痛哭着向死去的母亲忏悔。忏悔自己曾经的任性,无知和不懂事。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看到不少同学低下了头,眼中闪着泪花。我想,他们读懂了这个故事中女儿的心,更读懂了母亲的心,我相信,他们也一定能读懂自己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课代表走下讲台时,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在教室里,我感慨万千,学生能成人,一个大写的人,这是做老师的最大欣慰,我想,我的学生们渐渐长大了……
课前三分钟这一活动,重新燃起了同学们表达的欲望,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组织各种比赛
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辩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案例】
有一次班会,我就在班内同学之间举行了一次小型竞聘比赛。竞聘时,学生不仅需要准备一个精彩的竞聘演说,提出明确的岗位规划,还要准备几个形式多样的节目,如:诗歌朗诵、说笑话、唱歌、相声小品等,以此来赢得同学们的支持。竞聘者要随时准备应对竞聘同个职位的同学的挑战,双方需进行竞赛,通过几轮比赛,最终确定各班委职位的人选。
在竞聘场上,我首先按流程,请同学轮流发表竞聘演说,竞聘者个个激情飞扬,充分展现了个人的风采,让我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一面。
最精彩的部分自然是为争夺同一职位而进行的表演比赛上,同学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了一场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上演了一个个让人捧腹大笑或引人深思的精彩节目。整个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沉浸在活动氛围中。此次活动产生了我班的班级管理团队,而且此团队刚诞生,我仿佛就看到了班级如铁的凝聚力,因为班干成员都是让班内成员十分信服的人。
通过这样一个班级竞聘活动,我不仅组建了班级管理团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魄,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举多得的做法。
通过朗读、提问对话、课前三分钟、各类比赛等集体活动,得到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最明显的情况是,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班队活动中,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的亮点,展现自己的才华,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把各自所知道的知识讲述出来让大家听,使同学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许多知识,无疑这也应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口头表达能力是人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作为教育者,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任,培养出真正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安,王海燕.新编教师口语表达与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1. 以读促说,进行看图说话训练 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可以从朗读着手。朗读除了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外,还为说话的准确、生动、流畅、自然打下了基础。说话是朗读技巧在生活中的应用。先从模仿开始,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多让学生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有意识地让他们进行模仿,教师的示范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荷叶伞》一课时,我先将课文示范朗读一遍,接着就让学生进行模仿朗读,感受到热情大方的小青蛙把伞借给小狐狸、小白兔,小鸡、小猫等,大家是多么快乐。再来学习课文,把读课文的感受说出来的时候,就容易得多,顺畅得多了。
其次,多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在说话之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比如在第三册《阳光》一课中,就有一幅描写大自然景色的图,学生仔细地看图,当他们看了图以后,马上就直观朴素无序地说出图中相关事物。我就进一步提示他们,告诉他们:“要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美丽的大自然。并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看看谁说得好。”这样,孩子们马上就去再一次观察,并仔细推敲如何表达出完美的意思。过了一会儿,学生整理明白了,他们有话要说,他们急于想要把他们看到的说出来。这时,我就让他们再说,尽情地说。有的说:“暖暖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小鸟在天空中快乐地歌唱。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洒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草地旁有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一个学生补充:“小河旁边是高大的绿树,一座红色的房子躲在树下。小女孩在尽情地享受着这里的新鲜空气、这里的阳光,多么舒服哇!”大部分学生兴致盎然,说得非常生动,非常丰富,连我自己都被他们感染了。我想,当学生言之有物的时候,他们会很积极、很激动,只要稍稍加以引导,即可获得收获。
2. 积累词句,丰富语言 拥有丰富的词汇、句子、经典的段落描写知识,学生就有较大的语言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有丰富的词语知识,使他们说起来不仅通顺、清晰,而且有一定的艺术性。我国古典诗歌具有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为一体的特点,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语言有较重要影响。我和孩子们经常选择一些经典的诗词歌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诵读,和他们一起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学生在家每天对唐诗进行朗读,同学之间念首诗比一比,得意当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简单的成语,学生不仅喜欢,而且能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写在“采蜜本”上,这项特殊的作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效果很好。孩子们在交谈中,我发现他们用了很多成语,用得特恰当,特有趣,我听了忍不住笑起来。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家长和我都发现学生的语言也比以前丰富多了,“一步登天、一尘不染、兴高采烈、五彩缤纷、喜出望外”等许多成语学生能够信手拈来。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
3. 情境诱导,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时时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他们,打破一切限制学生、压抑学生语言能力的桎梏,要引导鼓励学生多去想一想,留给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实际生活联系上去,多角度让学生去思考,多发言。
篇7
一是目前我们的课堂依然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的活动少。特别是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受教学进度、成绩考核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课堂的独霸,对学生的灌输与以往相比有过而无不及。很多情况下学生回答问题仅是教师调整授课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点缀。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便显得被动无奈,有的站起来不回答,有的未加思索应付了事,几乎没有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回答问题的欲望,也很少有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作完整、透彻的分析,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更没有学生来阐述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如此被动不积极的课堂使课堂的高效成为枉然。
二是教师忽视学生对数学记忆性知识的巩固训练,长期的以试卷为载体的应试训练,致使学生语言缺失数学应有的专业规范性和逻辑性。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书面解答数学问题,当口头回答问题时往往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语言凌乱,有的同学吐词不清,根本听不清楚,连基本回答问题的常规要求都做不到;有的学生即使是比较完整地做了回答,但仔细分析其语言,语言不严密,缺乏层次性、逻辑性的不在少数。
三是学生思考问题反应不迅速、思维不够严谨。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对老师的提问缺少必要的思考,或者思考不严谨,对于略有一些思维量的问题,学生常常是答非所问、偏离主题。更有甚者对于变式、变形或拓展类练习题,往往表现出一副不能正确做出分析判断、而无从下手状态。
四是学生缺少激情、不自信。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同学是在教师的反复引导启况下完成的,是在教师的极大耐心等待下完成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往往断断续续,生涩不流畅,很少能用准确、贴切、严密而又充满激情的话语来表达。
学生课堂中回答问题的现状,暴露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薄弱,反映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缺陷。语言能力不但影响人的思维,关乎人的性格,而且是与我们终生相伴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是最为重要的“特长”。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引起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视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数学教师不要只成为让学生动手做题解题的教师,教师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能使课堂教学更规范,教学更科学,也有助于学生表达的规范性。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的表达必须做到纲目分明,条理清晰。每节课讲了什么内容?每个内容有哪些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解答证明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论据,什么原理?做到提纲挚领,言简意赅,一目了然。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会逐步提升。
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改变不准确、不规范的语言习惯,让学生懂得数学语言精确、完整的必要性;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语言叙述,包括解题的规范格式和严密的推理过程;逐步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题过程,使自己的数学语言逐步丰富起来,从而在推理论证过程中思维清楚、言必有据。
此外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不仅只让学生动脑、动手,更要让他们动口。在作业布置中,主动改革作业形式,可以是导学练案作业、活页作业、作业本作业、无纸面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并存。更倡导探索研究社会实践性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预习性作业、反思总结性作业、口头表达性作业等形式的设置,通过作业设置,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
篇8
一、 主动发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时时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他们,打破一切限制学生,压抑学生语言能力的桎梏,要引导鼓励学生多去想一想,留给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在教学中把实际生活联系上去,多角度让学生去思考,多发言。
1、课堂上的训练。一节40分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好了,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在识字课上,我让他们尽情投入于学习中去。出示生字,让学生先看后说:字音、笔顺、笔数、生字占格位置、组词,都由学生把观察所得娓娓道来,我从旁给予鼓励、引导、小结。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很多平时较内向的学生在这热闹的气氛中大胆举手发言,满足了他们平时不敢显露的表现欲,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文字组织能力。
2、利用说话课,班会课等对语言进行专项训练。班会课上针对班会的主题来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一次班会上,我提出“如何保持教室清洁?”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为什么要保持教室清洁?”“具体该怎样做?”“对好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对待?”……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则从旁进行因势利导,提出要求。这样,对学生进行了卫生教育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说话课是专业课,能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较快地提高。为了能丰富说话课,用好说话课,我课前积极搜集搜集语言材料,设计好说话的目标、内容、步骤等。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可以让语感较好的学生领说,其他学生补充再说,同时达到培养他们听的能力;提前布置一些说话的主题,让学生多准备一些材料,同时引导他们互相补充;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热烈的氛围,消除部分学生的胆怯,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学生基本掌握说话内容后,再请学生个别汇报,老师多表扬多提供机会。说不完的下课说给同学听,回家说给妈妈听,变化多种交流方式或对象,尽可能提供新的交流机会。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与家长互动,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如编故事结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我讲了故事的前半段,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给他们充裕的时间想象、表达。当个别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编完后,我会调动其他学生,让他倍受表扬,于此来刺激其他一般学生,从中给他们较多引导,让他们体会成功的,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通过编故事训练语言,学生特感兴趣,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课间也是训练的好时间。课间活动时,我发现学生之间叽哩呱啦,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针对这点,我插到他们中间讲讲小故事、做做小游戏,他们也会给我讲讲、做做,甚至把家中发生的,路上听到的电视上看到的有趣事儿也讲给我听。借此我要求他们讲普通话,注意礼节,表达要有条理、有秩序、有中心。这样,学生活泼了,话儿多了,语言能力自然大为提高。
二、 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子等,让学生的语言有一定修养
拥有丰富的词汇、句子、课外知识,学生就有较大的语言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他们有丰富的词句知识,使他们说起来不仅通顺、清晰,而且有一定的说话艺术。如用些成语等。由于口语交际没有专门的教材,所以我坚持对学生进行唐诗和部分简单成语的教学。
我国古典诗歌具有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为一体的特点,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语言有较重要影响。唐诗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唐诗,熟悉了唐诗。每天对唐诗进行朗读,同学之间念首诗比一比,得意当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学唐诗之中也能训练口语。如教学《独坐敬亭山》一诗,我先念一遍让学生欣赏,接着念一句,就画出该句诗意的画。配着生动的简笔画,学生很快理解了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了诗句,最后让他们讲讲有关诗的小故事。这时学生争先恐后,气氛不错。
简单的成语,学生不仅喜欢,而且能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如在《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中学了“舍己为人”这个成语,学生居然能说:“我们要有舍己为人的精神,有人没有铅笔,我们要借给他!”虽说的有些牵强,但也颇有趣的。
篇9
一、扫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让学生敢说。
学生不敢说、说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没有站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勇气,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最直接的原因。要使学生了解,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当众说话怀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因此,要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树立正确认识,提高兴趣,让学生要说。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进行“说”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开阔学生眼界,端正他们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说话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组成方面,是现代社会交际、交往、交流的需要,是自我推销、展示自己才华的需要,是现代化人才所必需的。话人人会说,口头表达能力有高低之别、强弱之分。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可以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
三、丰富知识储备,增长见识,让学生能说。
学生说不好话、说不清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不够丰富,没有占有从多方面说明问题的材料,因而使得说话单调平板,苍白无力。事实证明,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出众口才的前提和基础。怎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一要多读书,丰富词汇。通过多读、多背、多记,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力。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二要深入生活,增长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活动,直接接触的事物多了,不仅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说话的材料。有些人谈天说地,滔滔不绝,内容丰富,其原因就是出于见多识广,知识丰厚。
四、教给学生方法,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
在说话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使学生敢说话、说好话,重在平时加强训练。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认真训练课本上的听说内容,而且要组织朗诵、课前演讲、辩论赛等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活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以说话的机会。教育学生利用课内课外、台上台下的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刻苦训练口语。多与陌生人交流,多与家长交流,多与老师及自己尊敬或畏惧的人交谈,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更在于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口语表达的技巧。如怎样使发音准确而清晰;怎样掌握语调、语速,使人听而不厌,声声入耳;怎样使说话的内容条理分明,并恰当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来调整说话的内容,并运用手势、表情、姿态等增强话语表现力等。教师对说话方法的教学,可组织讲座、黑板报等形式,也可结合课文的阅读及听说训练的安排,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范例,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找出差距,以利于修正。
五、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让学生说得好。
篇10
面对现代高速发展的时代,交际、公关、通讯等方面,口语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因此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又显得格外的重要。然而,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一年多的“提高中学生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培养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把握住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要求
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在学习的压力下,很多中学生依赖、自负、自卑、抑郁、孤僻、逆反等心理的产生,变得不敢说、不爱说,甚至干脆不说。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个时候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每位教师要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意识上,提高对中学生的认识;其次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生理和心理辅导内容,如课文中包含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在课内和课外敢于发言;第三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他们的特征,因材施教,给予引导,有针对性地在口头表达训练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要规范口头表达的要求
中学生口头表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表达要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因此口头表达训练要求规范以下三点:
1、要大方清楚。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能消除各种心理杂念,坦然面对大家,发言吐字清楚不含糊。
2、要清晰简洁。要求学生声音洪亮,把话说清楚、说简洁不嗦,不重复说过的内容。
3、要有中心有条理。要求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抓住关键,组织好材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好一个合理的顺序。
三、要讲究口头表达训练的策略
口头表达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在诸多的训练方法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比较切实可行:(特别对于农村中学)
1、课前三分钟演讲。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也可以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在演讲时,让学生按照口头表达的规范要求,力求达到大方清楚、清晰简洁、有中心有条理。通过这样的演讲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口头表达得到训练,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去精心准备,去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语言材料,上讲台面对的是台下的同学们,每次的演讲都会让他们等到心理和口头上的锻炼,胆子变大了,口头上也就敢说、爱说。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特别胆小,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名叫张晓妹,刚开学时,让她向大家做自我介绍,都会脸红,说话吞吞吐吐,不敢向大家介绍;可是经过了几次的演讲锻炼,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也敢上台演讲,而且能够有条不紊地讲完一则寓言故事。
2、“晨读”中的朗读
朗读是一个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很好方法,因为朗读是方有法的,学生在朗读前,教师必须在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给予指导,在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尽量做到读得声音洪亮、准确流畅,能抑扬顿挫地读出内容的情感。而在“晨读”的朗读中,每个学生都会在指导下毫不顾忌地放声朗读,而且读的有模有样。这样的朗读训练,能使学生口头表达得到提高,特别是表情达意方面。因此,在学校安排好晨读这么一节课时,我每天都让学生朗读课本中或课本外的散文、诗歌、小说等,在形式上让他们每个人都读自己选好的内容,或全班整体朗读同一内容,或叫朗读好的在讲台上带读等等。在进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口齿、声带、表情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3、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训练的情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口头表达训练的良好效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这么一个课例:在一堂《我一生中最有趣的事》的作文教学之中,我没有像平时教学那样,先把作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再到写;而是我先导“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一生中有趣的事情,老师我先说。”接着我说了件我童年的趣事,等我还未讲完,讲台下的学生都笑的前俯后仰,这时,我趁机说道“那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你们的趣事”话音刚落,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个个举着手,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董华都憋不住了,侃侃地说出了自己小时候跟姐姐去田里捉泥鳅,弄得满脸满身都是泥巴……整堂课都沉浸在学生们的口头表达中,课后的作文自然是写得非常成功。因此在课堂上创设某种情境对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双倍的效果。
4、组织各种比赛
在中学阶段,组织各种比赛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比赛可以是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口头作文赛等,在这些比赛中,比赛的规则就要求了,学生吐字清晰,语音、语调、语速适当,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表情到位,这样的比赛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比赛中,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
四、适时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