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立体几何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研学后教;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69-02
《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献,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只有时刻心中有标,按照标准的要求,才能把握好学科教学的方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学标”以后,一线教师面对的一件大事就是“用标”。近期,我把《评价标准》用在了我区“研学后教”的课改课堂上,收到一定的成效。以下就结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谈谈我的做法。
《评价标准》中指出,本节内容的评价要求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考虑到本课里学生的研学背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基于以上两点,我把本课的研学目标定为如下几点:
(1)我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我能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3)我能在小组学习中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方法和想法。
并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定为: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研学过程如下:
一、导趣乐学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对的面( )。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它的棱( ),每个面( )。它是特殊的( )。
3、看图,指出右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二、导思善学
1、动手实验,探索含义
活动1:拿出沿着棱剪开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平,摸一摸,初步感受它的表面积。
猜一猜: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我知道了叫它的表面积。
活动2:观察、探讨。
(1)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寻找规律,探究方法
活动1、自学书本P34例1,寻找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完成在书本上)。
活动2、与同伴说一说:我是这样想的……
活动3、分组讨论,比较各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简便?
长方体的表面积=
活动4、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自学完成书本P35例2
3、延伸思考,实际应用
活动1、独立完成书本P34“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小组交流。
活动2、独立完成书本P35“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小组交流。
思考:这是求表面积吗?
三、导练活学
1、老师放漂
温馨提示:老师放漂三组题,小组学生可自由接漂其中任意两题,如果时间允许,鼓励多接漂题。班内展示介绍小组的方法。
我会填
(1)右图的长方体中朝着我们的面(前面2cm)的面积是――。
(2)它的右侧面的面积是( )。
(3)它向上的面的面积是( )。
我会判:把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桶里外面喷上油漆,需要喷10个面。( )
我会选
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2cm,高是2.5 cm,计算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正确的算式是( )。
(A)(2×2+2×2. 5+2×2.5 )×2
(B) (2+2. 5+2)×2
(C) 2×2 ×2 +2×2. 5×4
2、学生放漂
[温馨提示;学生小组内或两个小组相互放漂书本P36、37的一个问题,小组合作打分评价,然后班内展示介绍问题及解法]
四、研学拓展(可作为课外活动)
如何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
(思考:两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的总面积与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吗?)
我设计了以下的研学评价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前完成:
自我评价:
通过学习,你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了吗?
A、完全掌握 B、已经学会,但还有错
C、通过努力,自己可以解决 D、还有不过关的,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小组评价(可多选):
篇2
1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由美国哈弗商学院的C.C.Langdell——蓝德尔首次提出。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其主要选取商业管理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完成教学活动。世界案例教学法应用与研究学会(WACRA)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由此案例教学法备受教育者的关注。在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案例教学法被广泛适用于个专业教学中,其中包括企业管理、政治、法学、医学等,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教学成果十分显著。
案例教学法即经由教师周密设计、精心安排,选取典型案例,诱导学生分析、交流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的一种师生充分互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从中加以指导,不仅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探讨、对话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
与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具针对性、启发性与实践性,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也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是深入学生之中,引导学生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获得真知。总之,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案例教学法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强调师生共担教与学的责任。
2 案例教学法在PS教学中的可行性
1)教学目标的可行性:促使学生深入、透彻理解Photoshop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着力塑培学生灵活运用图形图像处理方法,以提高其独自进行图形图像创作与处理的能力是PS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与之相契合,借助于一个个典型、成功的案例,在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解决所选案例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增强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互助能力与想象能力等诸多能力,以确保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娴熟地处理社会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至此,PS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基础理论,而且通过实践教学亲身体会、感悟Photoshop设计的精神理念与设计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在Photoshop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极具重要意义,是切实、可行的。
2)教学内容的可行性:作为Adobe公司上市的独具特色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不仅功能性强,而且界面十分友好。同时,作为Photoshop软件之重要组成部分的诸多功能组件以及上百个工具按钮涉及诸多领域,比如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图像合成及网页设计等。由此看出,Photoshop知识点十分庞杂,为避免学生在Photoshop课程学习中倍感乏味、枯燥,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案例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至关重要,否则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换而言之,在从事PS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其中,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对此有个深入的理解,以此全面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总之,在PS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而且借助于实际案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作品。从这一层面看,案例教学法在PS教学中是恰当,适用的。
3 在PS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在PS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只要分为三步:一是准备案例,二是实施案例,三是检查与评价。
3.1 准备Photoshop案例
准备案例是在PS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为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点,通过周密计划,精心选取典型案例,将所讲知识点融于典型案例之中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准备案例过程中不能忽视两个环节:
1)收集Photoshop案例
一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收集相关案例,比如免费图库、baidu图片搜索、google图片搜索、网站设计素材库、论坛、平面设计网站等;二是借助于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收集,如从Adobe Illustrator、MAYA、Adobe Photoshop、Fireworks等诸多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收集众多精美图片,尤其收集一定量的Photoshop动作集;三是从平面设计公司中收集,如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平面宣传海报、广告创意DV/文案、影楼人像处理作品、宣传画册、、资料封套、贺卡、横幅、展板等,这些对学生收集典型案例帮助巨大。
2)选择Photoshop案例
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量与接受能力的大小,在PS教学中不仅要选择典型的针对性强的案例,而且所选案例的系统性与实践性要强。比如:为激发其学习兴趣,要熟知相关基础知识与运行环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案例选择应重点关注Photoshop功能组件、动作集与工具集的具体运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成就感;为彰显独特魅力,感悟Photoshop设计理念,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选取Photoshop创作综合实例,以尽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3.2 实施Photoshop案例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实施Photoshop案例:一是案例分析;二是案例讲解。前者只要是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此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后者则需要教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对所选之典型案例 进行详细讲解,继而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拓展、模仿案例。以制作立体电子书为例。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图片的主要特点及所涉及的知识点,即其所需要的工具组件与有关应用;接着以此为基础,分组讨论,提出实施方案,并对方案的修改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3 检查与评价
检查与评价是检测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又有教师的自我评价。这不仅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完成任务,质量如何,有何优点与缺点的重要标尺,更是判断教师教学方案是否科学的有效途径。
4 结束语
在PS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大趋势。Photoshop课程兼具艺术性与实践性,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之不足,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IT综合素养高地企业急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乃发.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与电脑,2012(08).
篇3
一、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目前,教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各科室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规范,有些科室只重视纸质档案,而忽视其他介质档案。而且,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学不再限于课堂讲授,还广泛开展了公开课,论文研讨,下乡调研,教学互动尝试等活动,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数量增多,载体也日益多样化。
(二)档案管理内容缺乏系统性
开办党校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我党理论和工作的宣传以及对党员进行党性知识教育,党校教育的结果应该被记录在案并且形成系统,有助于党校进行教育总结。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有些班次的材料在办班结束后没有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或因种种原因不慎丢失;有些教师科研成果,只报送论文题目,没有按时把科研成果复印存档,导致工作衔接不到位,造成科研成果丢失;有些党员教育工作你开展得很好、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这些教育总结资料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资料被保存下来。
(三)档案管理信息缺乏共享性
保守秘密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神圣职责,党校教务档案中包含了大量党校学员的个人信息,这些是必须加以保密的档案内容,但党校教务档案中也包含了很多可以被利用与其他党务工作中的资料,例如对学习班教学效果的总结、党校开办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等,这些资料如果能够被有效利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党校的办学效率。
二、加强党校教务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章立制,规范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制度
进行党校教务档案信息化就是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制度建设,以健全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制度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党校档案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做的是,在《档案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档案局有关规定,结合新的管理方式,档案网络信息化的要求及学校当前实际,制定和完善教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制定和完善教学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员学籍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基层党校活动档案以及其他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特别是要制定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做出具体规定,使档案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
(二)更新观念,努力实现教务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电子政务在快速发展,各级立档单位所产生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正逐步取代传统载体的纸质档案,档案是否有能力接收和安全保管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已成为衡量档案事业发展阶段的新的标准,档案信息化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学校的档案工作者要更新理念,调整思路,切实领悟到教务档案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观察并了解到教务档案的应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从自身的档案工作观念更新出发,将将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从手工建档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件”为单位整理教务档案,利用计算机录入教务档案信息,建立教务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络化管理和利用。
(三)严守秘密,处理好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在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档案工作的保密原则,完善保密制度。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所有权、隐私权的关系,档案的开发开放不能危害学校集体的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教师和学员的合法权益,对教务档案中诸如有关教师基本情况,对教师的评价、奖惩情况,学员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应加以保密。要公开上网的,要经过学校认真审核。但对于那些可以及时开放的档案信息,也要及时上网,避免造成信息利用价值的损失,从而使档案的利用向广泛、纵深发展,实现档案信息交流的最大流量和最佳服务,也使档案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事实上,党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所以,对于其加强管理措施的研究也就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而以上仅仅只是对党校教务档案管理问题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并且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都还比较粗略,所以,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促进党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还需要党校档案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篇4
关键词:单片机;一体化教学;案例式教学
高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要建设的高校教育之一,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相应地高职教学方法理应体现“联系实际、适度理论、 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特色与要求,要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目前高职教育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如适合高职学生的优质教材较少,很多教材偏重于理论,相应的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传统教学方法过多体现“讲授式”特点,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关注。因此,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已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作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的专任教师,我承担了《单片机技术》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谈一下“一体化”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和效果。
《单片机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实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学好单片机对于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获得实用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在教室里采用多媒体或“粉笔+黑板”的方式,以逐个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实验课在实验室环境下练习,且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过后不易理解知识点。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我在《单片机技术》的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能更有效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使他们全面发展。在“一体化”的硬件设备上,我们采用的是“计算机机房+仿真软件+实验电路板+投影仪+黑板”的教学环境,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在机房里完成。教学过程采用“理论讲解-分析设计-学生编程-仿真-实验-设疑-再编程-再仿真-再实验”的方式,边讲边动手。例如要完成“8个发光二极管轮流点亮”的任务,教师先讲解完成这个实例需要掌握的相关电路原理,指令规则,接着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思考如何实现任务功能,待学生发现指令和任务之间的联系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写一写程序,并仿真看看结果对不对,如果仿真正确,再尝试将程序代码下载到实验板看结果是否正确。接下来再适当改变任务要求,如改变二极管轮流点亮的方向和间隔时间,请同学们尝试动手完成实验。通过这样的过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将“学-思-知-行”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以实例任务为教学导向,将理论知识点渗透在实例完成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方法,最终通过实例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单片机技术这门课涉及到繁杂的硬件结构知识和100多条指令,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在上理论课时学到很多关于单片机课程的理论和知识,在单片机实验时不知道如何使用,从何入手。为配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我们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单片机应用实例开发》一书,这本教材以“单个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多彩流水灯程序设计、简易秒表设计、简易全自动洗衣机控制面板的设计、LED动态静态显示”等实例为主线,分别讲解了完成这些实例所需要的单片机寻址方式、位控制指令、数据传送指令、逻辑运算和循环移位等指令的使用方法,以及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的使用方法等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通过“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尽管如此,我们目前的探索中还有一些问题,例如“案例式”教学方面还没有编写成册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中还有些细节过程需要更好的把握。不管怎样,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课程驾奴能力等。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技巧,使“一体化”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教学案例 语文课堂 教学理念
一、案例
镜头一: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去品味春风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句子的含义等角度来品味,先看第一句。
(这时,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来。)
生: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我只好请他发言。)
生:这一段的第一句话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第二、三、四句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通过对泥土的气息、花儿的香味、鸟儿的歌唱、牧童的笛声的描写来烘托春风的温暖、和煦,让人觉得很舒服。
师:品味得太好了,非常全面。谁还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学生举手了。)
师:看来大家自己就学懂了,真能干。那么请大家把这一段一齐来美美地品味一次吧!
这是笔者刚接触新课程时上的一堂街道公开课《春》,我在预设教案时准备了许多估计学生品味错误后的点拨,可都没派上用场。原因就是那个学生上课前把《跟我学语文》中的知识点都背下来了,把我本想讲授的知识内容都抢了去。我顿时不知所措,便草草了结了这一段的教学。事后语文教研员在和我交流时指出,当学生说:“第一句话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是个比喻句”时,老师就可引进学生的生活体验,问:母亲的手抚摸过你吗?感觉怎么样?从而引领孩子们真正领会“轻轻地抚摸”,领会春风的和煦和温柔。体会后再进行朗读效果肯定就不同了。再比如:学生说“第二、三、四句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这时老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话能删去吗?如果刮的是台风,会不会有这样婉转的音乐?让学生真正明白侧面描写正是为了突出春风的温暖、和煦,这就是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面对学生的临时生成,教师首先要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一刻,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是最为关键的。
镜头二:
在预设《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就直扑重点,将整堂课应组织讨论的问题确定为:“草船借箭”实为“草船‘诈’箭”。但学生可不一定质疑得出来呀!怎么办?对,事先安排一个。在课堂上,当智多星施陈松发言:“……‘借’是需要经过别人同意的,而在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计,诸葛亮其实是‘诈’箭,但为什么要用‘借’呢?”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这个学生说:“打战运用策略,不能说是诈骗。”又一个学生说:“诸葛亮骗了十万支箭,应该算是犯了诈骗罪。”另外一个学生马上说:“不对,那也得分清他的目的呀!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国家,所以我认为还是‘借’合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我看过《三国演义》,在后来打战的时候诸葛亮不也把这些箭如数奉还了吗……”争辩声、讨论声、称赞声不断地传出。我再适时引出“那究竟用这个字合适吗?课文中你会有新的发现。”学生的兴趣就十足了。
这是新课程实施四年后的一堂县级公开课,获得了各位同行的一致好评: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真正进行了对话;学生的问题是一个个的生成,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也是一步步地深入,这堂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问与学。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所谓的意外生成还是有水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该如何正确引领,如何催化课堂生成?我还是觉得很棘手。
二、使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
1.精心预设,为生成起航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预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媒体、相关知识、学生学习方式,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特别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我们要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学生也才可望获得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学习享受。当然,也要把握好这个度,虽强调预设,但不迷信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我们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2.尊重学生,营造生成氛围
真正的生成应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身心的发展,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但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智慧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我们教师给他的只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生成火花时,我们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而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保持豁达、平和的心境,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不随便发火,更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行。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
3.及时引领,催化课堂生成
(1)适时引发
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这时候,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发挥,营造生成空间。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中不经意地出现的一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教师也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以期“生成”。
(2)恰当处理
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把“多”的字音读成“都”,被学生指了出来。孙老师急忙让学生教他怎么读,最后还称这位学生是“一字之师”。从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堂教学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教师教学涵养的胸襟之内。
(3)及时应变
课堂教学生成带有很大的偶发性和突然性。在一堂《嘱咐》的公开课上,突然闯进来一位妇女,手捧豆浆、油条,来给她的孩子送早餐。这时,有些学生起哄了,教室里乱糟糟的。在这个关键时刻,这位教师因势利导,严肃地说:“同学们,你们从刚才那位妈妈为孩子送早餐的神情,联系课文中的母亲,想到了什么?”这一问,使哄笑的孩子低下了头,全班学生也都严肃地思考起这个问题。来自外界的干扰,巧妙地被教师转化为一种教学契机,帮助学生拓深了对课文主旨的感受,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建议
1.语文课必须要突出语文的特点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着眼于什么目的,其主要目标还是研究语文,一定要突出语文的特点,不能为了追求生成而漠视语文知识的落实。
2.平时要注意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
动态生成的课堂对于预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灵变性越来越大。教师应不断加厚自身的底蕴,不断的锤炼、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
3.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研制
篇6
关键词:卡培他滨;替吉奥;奥沙利铂;晚期结肠癌;安全性
结肠癌的发病在老年人中居多,而晚期结肠癌往往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需要依靠化疗为主导的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1]。常规化疗方案XELOX已经运用了较长时间,而以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SOX化疗方案则更加新颖。近年替吉奥的广泛运用中发现,其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并且大肠癌治疗领域也有报道,本研究采用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并对其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6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成SOX方案组和XELOX方案组,SOX方案组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51.3±7.8)岁;XELOX方案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27~76岁,平均年龄(51.6±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SOX方案组给予患者奥沙利铂130mg/m2,行静脉滴注3h,第1d:给予患者替吉奥20mg/m2,2次/d,早晚2餐饭后口服,21d为1个化疗周期;XELOX方案组给予患者奥沙利铂130mg/m2,第1d:给予患者卡培他滨500mg/m2,2次/d,早晚两餐饭后口服,21d为1个化疗周期。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周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采取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2]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将其分成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种,计算有效率(RR)=(CR+PR)/n×100%;计算临床控制率(DCR)=(CR+PR+SD)。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的周期 SOX方案组33例患者总共完成了168个化疗周期,平均5.09个化疗周期;XELOX组33例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因为严重手足综合症,卡培他滨用量减少,总共完成了162个化疗周期,平均5.23个化疗周期。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SOX方案组CR 0例,PR 15例,SD 10例,PD 8例,RR 45.45%,DCR 75.76%;XELOX方案组CR 1例,PR 15例,SD 9例,PD 8例,RR 48.48%,DCR 75.76%;两组患者RR、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结肠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并且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正逐年增高。临床治疗多采用根治手术。约50%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癌细胞局部转移或者复发导致死亡[3]。采用联合化疗方式提高患者中位生存期为常用手段。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与卡陪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均为化疗方案中的一种。两种方案的临床研究可提供用药参考,具有实际意义[4]。
替吉奥为一种复合物,其中包含主体抗肿瘤物质FT-207以及二氢嘧啶脱氢酶抑制剂和乳清酸钾[5]。可在抗肿瘤的同时阻止5-Fu降解,变相提高药物浓度,使疗效更加显著,并且乳清酸钾还可阻断5-Fu磷化,以减少对消化道的伤害,减轻消化道毒性,使患者更容易耐受。替吉奥的给予类似于更加安全的持续5-Fu输入,单读使用有效率已经令人满意,其与奥沙利铂联用化疗方案称为SOX方案,有效的保留了奥沙利铂的引导癌细胞死亡作用,并且增加了抗肿瘤效果,减轻了毒副作用[6]。
卡培他滨为口服化疗药物,是氟尿嘧啶(5-Fu)类新型药物,口服方式患者更容易接受,经由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催化为5-Fu,通过三步过程激活,靶向作用明显,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地位很高,且毒副作用一般不超过II级,患者耐受良好,其与奥沙利铂组成的XELOX方案应用方便,且疗效显著,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大放异彩,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期限,改善预后[7]。
经本研究发现,两组客观疗效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不良反应表现各异。SOX方案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明显更高,但多为II级以下,进行止吐治疗可以控制,患者大多可以耐受。而XELOX组患者则表现为腹泻、手足综合征多发,远超SOX组患者,且有部分患者出现III级腹泻以及手足综合征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需要暂时停药,并且给予药物治疗后,再继续减量化疗。因此综合性评估之下,XELOX方案在整个化疗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很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相对比而言,不良反应症状较轻的SOX方案更加适用于晚期结肠癌的治疗,特别是有其他基础疾病、体弱、老年患者等。
参考文献:
[1]蒲东升.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09):1673-1674.
[2]辛积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05(03):56,93.
[3]王晓丽,于凤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08):2822-2822.
[4]熊锐华,任庆,田秀荣,等.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7):1208-1210.
[5]陈建军,刘祥.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的临床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30):96-98.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又称CAI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类学校得到普及,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高中数学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而CAI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似乎早已被人们认定为是一门枯燥无味难讲难学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的需要。一些教师也经常会面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尴尬局面,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和兴趣因素,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形的、可感知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能够借助计算机的图形、色彩、声音和灵活的变化形式,将数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很容易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起到黑板和粉笔的板书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图文并茂,通过创设形象逼真的学习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的生动直观的课程内容,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习效果,形成高中数学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让高中数学形象化
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知识传输途径,使课文内容生动逼真,比单纯的板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培训、实践能力的提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得费力地把公式定理等概念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不但花费时间,还会占据有限的黑板空间,学生也看得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重要的公式、定理、概念可以用鲜明的字体投影在屏幕上。特别的,学生初学时难以理解的内容,还可以以动画形式,配以不同字型、醒目的颜色和恰当的音响来突出显现。实践证明,通过视听印象,学生往往会记得更为牢固,印象更深刻,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解决了学时的矛盾
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过去,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前设计好教案,上课时再将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效果很好,但却费时又费力,无法缓解教学内容与时间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授课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或者将其放到学习网站上,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地观看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避免了教师花费写板书的时间,还丰富了上课的内容,使得教师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课堂知识的传授上来。
四、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破重点、难点
高中数学课程中,很多概念、知识点较为抽象、枯燥,理解困难,操作性不强。比如指数函数爆炸性增长、立体几何三视图、可导函数极值拐点、二项分布的高尔顿实验、概率中的蒲丰投针实验、二分法求方程近似值、三角函数中曲线变换等。这些在现实中难以做到,或难以说明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与动画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现象宏观化,宏观场景微观化,从静到动,由动到静,快的改慢,慢的加快。原来千思百想而不得要领的问题,学生能身历其境、仔细体会,达到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
在突出重点方面,例如在讲三角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而利用《几何画板》作图可以通过有关点的拖动直观地反映出三角函数中φ、ω和A量的改变与y=Asin(ωx+φ)图象之间的变化关系,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在突破难点方面,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轨迹是怎样随着e的“量变”而发生“质变”的,可利用FLASH动画展示e的变化对曲线形状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比较圆锥曲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例如:设计并创作“圆锥内接圆柱”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探索内容包括:圆柱在圆锥内如何变化?如何用平面几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何作出截面?圆锥底面积如何变化?又例如:学习立体几何时,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立体感不强的学生很难看懂图形,图形看不懂,何谈解题。而应用多媒体画图,清晰、准确、一目了然,为他顺利解题铺平道路。俗话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展开探索的翅膀。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能形象、方便、高速、高容量、高效率地展现教学内容,它的交互性、智能化,加上网络技术,使信息交流可点对点、多向、网状进行,其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集图、文、声、动画、影像、视频于一体,可使教学生动、高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媒体实在是高中数学课堂的“点晴之笔”。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合理衔接;分层教学;自学能力;树立信心;教学实效
职高教学的改革略显滞后,特别是数学教学的改革。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还比较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这种传统方式只适用于小部分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而对大部分基础差的职高生效果甚微,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剔除传统教学弊端,提高职高数学教学实效。
一、合理衔接初高中数学,在类比中“温故知新”
职高数学教学是对初中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因此要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比如,函数、命题、不等式、三角函数等,有的是新内容,有的则是对初中知识的复习巩固。因此,职高数学教学不但要注重对初中知识的巩固,还要类比新旧知识,采用适当的类比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要尽量放慢教学进度,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明确新知识的概念,使数学学习进一步深入。例如,对“立体几何”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联想平面几何的知识,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对比,总结异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对“函数”的教学可以将初中学习过的函数知识拿到课堂中来,比较两者的不同,认清初中函数重在讲述变量的关系,而另一个则注重集合的观点。通过比较的方法,使职高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新知识,并且学习的过程是很愉快的,也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科学把握教材,重构数学教学体系
面对职高众多的专业课,数学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情况对数学知识进行仔细的归纳和总结,明确职高生有哪些数学知识必须掌握。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和专业课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使教学内容符合各专业的特点。根据每个专业的需要,适时调整教学侧重点与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教案,从而重构符合专业需要的数学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适当考虑,重点突出职高数学对专业课的实用性。比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学习复数及三角函数方面的知识;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学习立体几何、抛物线、双曲线等知识;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等差、等比数列及集合相关知识。针对和专业课联系不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不必深入扩展。这样对职高数学教学进行调整,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也转变观念,有意识的服务于专业课的学习。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让数学知识满足专业课的要求。从而端正职高生学习态度,提高职高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科学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培育人才如同种花一样,只有了解花的特点,才能合理的浇水、施肥,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分层教学方式,既可以照顾到成绩好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学习差的学生树立信心。分层教学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中、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讲课时会有难题、偏难题和简单题,提问时应鼓励后进生回答简单题,让中等生作补充,优等生作评价;中等题让中等生作答,优等生完善和补充,后进生复述;难题要留给优等生去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后进生重拾自信,争取早日追上来,也可以让中等生有所提高,还可以开拓优等生的积极进取性。
四、加强课下辅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想学好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课下辅导。职高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提问、作业、面谈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导。针对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像启发式、引导式、个别辅导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近期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其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中上等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多启发,不用过多讲解,点到为止。这些辅导方法让学生很好地自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供有效的学习经验,同时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素质,让职高生学会学习,善于思索,培养自学的能力。
五、帮助职高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信心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合作学习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国家发展的源泉.数学教育也应当寻求创新模式,给予数学教育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设置互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反客为主,让学生来讲课,通过转变身份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数学视窗,以不同的角度研究和探索数学.通过创新,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作用得以实现,而教学的目的也才能有效地达成.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引导提问,调动学生互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所涉及的逻辑思维、抽象问题等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许多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因此,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立交流小组,在讲课的时候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合作探究答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交流合作呢?首先,教师在小组的设立上讲求效益型,即团队中须有对数学拔尖的、对数学感兴趣的,以及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同学,以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优带劣”的方法,使得数学好的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也带动数学理解能力差的同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在引导时需要注意引导内容不要过于艰深,但也要避免过于肤浅.过于艰深的引导容易让学生思维走入“死胡同”,也很难产生团队默契,简单的引导又让学生之间难以形成共鸣.再次,团队之间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甚至会有摩擦.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适当地给予指导意见,但不要过分地干涉,对于每个团队认真讨论合作交流后出现的问题,教师都应当针对性地回答.
函数概念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学生来说,初中和高中的教材难度跨度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笔者在讲解函数的定义时,先将班上的同学划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分别都是按照上述方法划分的.首先,让每个人回忆一下初中数学对于函数的传统定义,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对于函数的定义的理解;其次,让每个小组将函数所涉及的一次、二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当学生在互动中交换了彼此对于函数定义的理解,弥补了自身对函数定义理解的缺陷,并及时更正后,笔者引导学生提出任何有关函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发现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但是学生对于这是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在小组讨论后的提问中,笔者进行解答,这样的对应就叫作函数.之后再采取类似的方法向学生讲解映射、定义域、函数值等相关问题.通过巧妙的引导提问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互动性,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形成集体感和团队精神,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对学习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
二、有效地设置互动情境,开拓学生合作探究思维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猜想与设置情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效地设置互动情境,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合作发现其中隐藏的奥妙,开拓学生的思维.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可以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方式等等.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足以战胜对数学的反感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互动情境,加强学生的协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立体几何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数学教师在讲解时的重点和难点,立体几何过于抽象,而不容易让学生理解.而事实上,生活中到处都是点、线、面的关系的展示,只是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且分析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笔者在讲解互不重合的三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几部分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讨论生活中互不重合的平面有哪些,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形成一份讲课教案.其次,学生通过讨论,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不重合的平面找出来,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互不重合的三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哪个部分.再次,笔者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与笔者进行角色互换,由代表将小组研究、分析和理解的立体几何的知识以讲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讲课完毕之后,笔者进行补充.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将研究分析的结论公布,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活”了起来,达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目的.
三、反客为主,让学生来讲课
从始至终,教师始终是讲解者,学生是吸收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无形的隔阂.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在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分析和理解方式进行讲解,在讲述完毕之后,教师再指出讲课的优点和所遗漏的问题,提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成果,充分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目的.
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加全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勇于变革,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践行新课程标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培养符合新世纪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前锦.数学课堂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上,2008(1).
[2] 郭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J].中国人民教师,2012(21).
篇10
残枝之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
多数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较弱,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是在计算机演示教室进行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上,平常则用得很少甚至几乎不用。原因有两方面:从硬件方面来说配置不到位,由于多媒体教室造价昂贵,初中学校一般资金紧张,多媒体教室配置较少,硬件数量严重不足;从软件方面来说,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理解认识和驾驭能力较弱,自己制作课件比较困难,为了一节公开课,往往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做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只能用传统手段来进行了。
修剪策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实现职能转变
转变教育观念是开展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前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强大优势,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形势,从思想上产生紧迫感。一方面,教师应冲出“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搜罗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等。
残枝之二:过分夸大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忽视黑板及其他媒体的应用
部分数学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用了计算机,将课本内容搬上屏幕,用“白板”代替“黑板”,将板书换成幻灯片,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教师讲解矩形一节时,用几何画板制作了由平行四边形变形为矩形的动画,由于版本的不同没能打开,这位老师以电脑有病毒为由跳了过去,这样辛苦做的动画学生没有看到,学生也没有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可叹的是这个老师手边有一个大的木制四边形教具却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使学生失去了一次亲身体验由一般到特殊的机会。对学生而言,在操作传统教具的过程中,也能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确定的几何性质,反馈始终处于自觉检测状态中,答案正确与否也能及时反馈。
修剪策略: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
“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多媒体手段不是万能的。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对多媒体的认识,其次要注意其他媒体的交互使用。比如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一笔一划的讲解,不仅清晰易懂,丝丝入扣,更在教师运笔的时候给了学生以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知识就在这中间得到了加强和巩固。此外学生可以在黑板上板演,方便、快捷,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多媒体的应用要注意时机,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起到辅助作用:①当学生的空间概念还很薄弱的时候,应该使用多媒体,尤其是在开始学习立体几何阶段,如能多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观察实物、模型,并能根据模型进行分析画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②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之间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应该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当图形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应该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理解题意;③当直观图学生难以画出或者容易画错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正确作图。
残枝之三:片面追求“花哨的技术含量”
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导致课件的内容杂乱而主次不分,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最终落脚点不在教学内容上而在多媒体的形式上。过多的外部刺激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淡化了主题,分散了学生的精力,结果适得其反。
修剪策略:科学把握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时机,用之有效
信息技术能提供大量生动、丰富的音像,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提供自动推理和符号演算的环境,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更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有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而如何能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关键在“恰当”两个字:一要看教学内容的特点;二要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三要看使用的时机与方式。只有恰当地组合好各种媒体,使各种媒体功能得到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