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备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我校教师群体优势、双语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克服以往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以量为本,形式主义;以本为本,本本主义;以我为主,自我主义等现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决定以实施“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科的均衡发展。
二、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组织全校教师的集体备课。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组织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集体备课分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科组进行,分年级成立备课组,以各备课组为单位灵活组织实施集体备课。
1、具体的教学内容备课以年级为主,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主备人负责制。
2、集体备课与常规课、公开课相结合,流程为:个人初备——集体研备(形成教案、课件、作业设计或练习)——教师再备(针对班级、个人情况,写在打印稿右边的空白处)——上课等四个环节。
四、基本流程:
1、个人初备: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完成备课(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
(1)主备人的职责: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稿(包括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可网上下载后并适当修改,形成自身适用于本节课的课件>)。
(2)辅备人的职责:交流前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为了确保集体交流、讨论的重点和效果,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明确书面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2、集体研备:
集体研备前,由备课组长检查个人初备时的课本标注情况,并记录。
(1)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
(2)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可以相互争执。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交流时要做好记录,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可以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
(3)形成教案及课件。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及课件。此环节力求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每课时的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统一课堂作业。
3、教师再备。
教师可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特点及个人风格,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定出适合本班级学情、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个性教案。教师的个性教案要打印成册,右边设置空白,留作手写反思或教学随笔。
五、备课管理 :
教师集体备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改革,取消以前费时低效的教案抄写,改为更多的教学反思或随笔,增加课件的制作,必将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成立了组织机构即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督促检查集体备课,指导教师备好课,确保实效,不走过场;同时,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审核;组长具体负责各备课小组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健全集体备课工作网络,教师们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同步进行,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供管理保证。
1、各备课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备课组长在开学第一周安排好一学期的备课分工(本学期在期中考后安排好半学期的备课分工)。
2、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前要检查各成员的自备情况(课本批注),集体备课时记录好每位教师发言情况(不允许教师做与备课无关的事情),集体备课后用U盘收集好教案、课件等内容,拷贝在教导处指定的电脑里。
3、集体备课做到“二规范”、“四定”、“四统一”。
(1)“二规范”是指集体备课记录规范、集体备课材料交存规范。
(2)“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备课人;
(3)“四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已的实际,写出个人教案。既要相互借鉴,又要体现个人特点。
4、严格考勤制度,所有教师要按时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备课,实行签到制度,迟到、早退、缺勤按考勤制度执行。不得随意变换时间和地点。如有特殊情况,备课组长需提前半天向中心小学教导处申请批准。
篇2
一、为备前预备把脉
备前预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确定的同年级学科组主备人(往往是1人)认真钻研教材、搜索整合材料,规划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分配、作业安排等),然后打印备用,而同年级学科组的其他成员往往无所作为。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同年级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预备”这一环节,即每一个成员都要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规划预设,包括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法选择、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课堂板书、课堂练习、作业迁移、单元把关等,这一做法就相当于我们要求学生所做的“预习”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果同年级学科班额在20个班级以上,拟确定两名主备人各自主备为宜,以期同课异构的火花碰撞。
二、为备中研备把脉
备中研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既指上次集体备课所涉内容条块,又指本次主备人的教学方案或规划。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主备人发放下周教学规划方案,解说一通,相关成员依样画葫芦备课完事。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同年级备课组长现场征集相关成员上次集体备课以后个体施教的亮点和不足,适时总结。二是在同年级备课组长的主持下,主备人(1~2名)发放为本次集体备课所提供的教学规划方案,同时就教学规划方案制定的原则依据等进行解说,相关成员结合自己的“预备”,对集体备课时所牵涉的所有条块进行研讨梳理整合,以择优原则确定教学方案,所有相关成员都要做好研讨记录,为“自备”预设奠基。三是同年级备课组明确下次主备人及主备内容范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已经试行不分年级的同学科组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让不同年级的同学科成员聚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衔接促进;更有学校把集体备课的外延扩大,将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学科课题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融为一体。
三、为备后自备把脉
备后自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备课个体(教师)图省事,没有自我备课,不按本班学生实际备课,拿主备人下发的材料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三次备课(备前预备、备中研备、备后自备)。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备课个体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在和同组成员步调一致的前提下,整合教学资源,规划条块,重新打磨课堂教学及训练架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进行三次备课――备后自备。
四、为教后感备把脉
教后感备,这里的“备”,既指集体备课的内容,又指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篇3
一 流于形式,倍感困惑
集体备课的的初衷是为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培养教师合作研究精神,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一种策略。它应该是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法、共同提高的好方法。可最初的我们却认为只是学校组织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现象:(1)一字不改,照搬网络。备课者常常认为只是把抄教案变成了打印教案,连教材都不细读,甚至连课题、备课人的名字都打错。(2)一人备课,大家享用。月初,备课组把任务化解成若干块,落实到人,每人一单元;期末,汇集成册,便成了整本教案。(3)教法统一,如出一辙。有了这样的教案,组内教师上的每一课,都是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语,一样的腔调,真是千人一面。
很显然,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却没有提高教学效率,更不说彰显教师个性了,“照本宣科”,一节课下来总是感觉不是得心应手,而是学生学来反倒更吃力。于是大家困惑了,集体备课到底怎么了?好处在哪儿?领导一针见血指出的话语至今犹响耳畔。很显然,有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根本谈不上是集体备课,它只是个人层面上的钻研教材,极个别的甚至连教材都不熟悉,其他教师更没去思考,只知道拿别人的教案为我所用,不仅助长了个别教师惰性的心理,也束缚了教师手脚。这样的集体备课违背了初衷,只是流于形式!“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没能理解集体备课的真正含义!
二 确保效果,方案引路
为确保集体备课的效率,学校对教师进行多次分层的培训,制定了《集体备课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方向、程序:(1)任务分解。备课组长分配任务,集体备课。(2)备课准备。研讨前,每一位老师应做的准备,不仅是初案书写者,每一位教师在发言前都要深入分析材料,分析本班学情,思考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撰写好研讨发言稿。(3)研前准备。教师提前阅读教案初稿,写好初案发言稿。(4)研讨过程。着重针对研讨的内容,初案的结构,重难点的把握,教法的使用,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修改初案的建议。(5)注重方法。执教者如何利用教学案。(6)强化统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程序:即初备阅稿研讨复备实施反思,为整合教师资源,以“中心备课人”“参备人”“备课组长”三者角色呈现,以具体要求来凸显各自的职责和作用。
三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有了角色定位,又有方案引路,大家对集体备课就有更深层的理解。新的一轮备课开始了,我作为备课组长主动承担了第一单元的备课工作。备课前,我翻阅了很多关于教学方面的书刊,从网络上浏览了众多名师的教学风采与方法,整合他们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本校的学习学情,作为自己备课的借鉴。同时也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挖掘课文没有写出来的潜台词,尽量做到一堂课把教材内容浓缩起来,短时间能简明扼要概括清楚,以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消化。如伸展开来,几个小时仍能丰富充实,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初读给人的印象就是写小女孩与爱因斯坦这对忘年交的友谊,再反复阅读教材和查阅了爱因斯坦的资料后,让我看到了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科学家的高尚品质。我把课文按照“相遇相邀相处相知”的线索,理清层次,以抓住人物语言为重点,揭示爱因斯坦伟大而谦逊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小女孩的天真、率直、热忱。从这对“忘年交”的身上感悟他们的人格魅力。形成初案后,又经几次修改细节,然后才定稿。
研讨时,我们吸取以前“走过场,没收获”的教训。大家认真阅读初案(当然,之前组内老师都认真钻研了教材)。提出修改建议,以及自己如何上好这个单元的想法并及时做好笔记。《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的教学设计,得到了组内教师的首肯。同时大家根据本班实情,想出了很多种课文的切入点,重难点的突破方式,学生易忽视、易错的字词,还有板书设计的最佳效果等。这一刻,让集体备课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扩展思路、集思广益、张扬个性!而后从教师们反馈回来的上课信息中得知,效果很好!这从有的老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能看出来。真正实现了执教者在集体备课中得到的一次归纳、提升,实践和再创造。既张扬了每一位老师的个性,又更好地适应了学情。这样集体备课收到了实效。老师们也尝到了集体备课的喜悦!
四 提升水平,超越自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个人的见识毕竟有限,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个人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组内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学会合作与探究,而这些素养的形成必须促使教师个人努力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使大家都成长起来。
集体备课过程中,不断交流和修改、反思;同时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
如今,在教学中,我们渐渐发现,对于在集体备课通过大家智慧拟定的教学案,基本可以结合班情及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直接运用和指导教学。这样,就会用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教学反思,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成熟,更加精彩!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真正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集体备课也不再困惑,不再流于形式。它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一个很好的平台!
篇4
我校开展集体备课已经多年了,集体备课究竟好不好?存在哪些问题?我作为亲历者,谈一谈一点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认为集体备课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集体备课有利于团结协作,可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整体的作战能力,凝聚集体智慧结晶。从这个方面来看,集体备课不但需要而且必要。并且,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年轻教师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教学经验的不足给学校的整体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加强集体备课,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帮助他们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优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减少他们在教学探究中的失误,形成老带青的互帮互助模式,发挥老教师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年轻教师们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迅速成长,由此看来,集体备课是很有好处的。
新课程也提倡集体备课,并为集体备课设置了一副理想的图景:在和谐,热烈的研讨气氛中,教学问题被摆上桌面,通过群策群力,将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集体备课将教学活动有一种个人艺术,变为集体智慧的舞台。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集体备课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真正处于教学第一线、亲历过集体备课的教师们,可能会真切感受到新课程所设置的这一理想、图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其一,所备之课有很大的盲目性。集体备课备什么?老师们很模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也很模糊。往往是要集体备课了,才想起来,临时准备一些内容。
其二,集体备课成了典型的“一言堂”。集体备课变成了年长教师的“一言堂”,年轻教师的“笔记会”。整个过程没有争议,没有辩论,更不会有群策群力的理想效果了。长期这样下去,年长的教师们会仅凭经验,吃尽老本,而年轻教师们就只会机械照搬。这样的集体备课势必将教学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第三,集体备课严重脱离教学实际。现在的集体备课,常常采用“一人主讲万人听”的方式。讲这一课怎样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学任务是什么、分几课时、布置什么作业,等等。或者,有一份卷子,让他把自己做的答案说说,大家记一记。
这样的集体备课耗时过多,脱离教学实际,形式主义严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太多益处。这样说来,是不是就应该取消集体备课呢?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弊两面,只看我们如何利用。前面谈到了集体备课的诸多好处,可见,集体备课是可以实施的,只是我们要认真理解新课程要求下的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明确提出,要从以往的注重统一规格向注重教学的差异性转变。这与集体备课看似矛盾,实则暗合。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们坐在一起认真研究讨论,这必须是以个人钻研为前提的。没有个人的钻研的成果为研讨的对象,那集体备课就形同虚设,就与新课程提倡发挥教师个人特点与个人教学艺术的观点相背离了。
篇5
一、提高认识,增强备课行为的自觉性
要想走出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初中历史教师观念抓起,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初中历史教师个体思维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初中历史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 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制定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可以按“自备——研讨——整理——验收——个——总结”六个环节进行。
(1)自备。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而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只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才有交流时的侃侃而谈,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明确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课改理念思考重点环节的设计方案,当然,这种方案的设计不一定是十分详细的,可以是突破难点的方法,可以是处理某环节的策略,可以是作业题的设计等。个人自备重在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
(2)研讨。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但是这种交流中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听众,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
(3)共案。在集体交流后,要指定人进行整理,并打印成教案。整理工作可以由初中历史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记录,所设计的共案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出集体讨论时得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供老师选择。在共案的右面和后面要留有空白,以便老师作个性化添补和总结。
(4)验收。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实提高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经过整理打印成的教案,应交教研组长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印发放给每位教师。
(5)个案。整理好的初中历史课教案并不可以直接使用于课堂教学,因为这种共案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不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
(6)总结。总结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再总结,可以不断丰富对教学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对一节课的总结,不必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严把督查关。为了能把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抓到实处,学校相关处室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研组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结合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教学实效性。
三、减轻抄写负担,激发备课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电子备课教学理念集体研讨
一、电子备课的教学开展背景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在极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备课的质量。电子备课形式的出现,为教师开展高效化备课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率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资源拓展和应用成为了当前设计教案的主要方向。电子备课对教学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让教师备课更加多样化,海量教学资源也在电子备课的过程中被充分利用和发展,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显著的提升和发展[1]。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阶段占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开展英语教学,还是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录音磁带、教学光盘以及电子白板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将多重形式的英语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学生营造了更加恰当合适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逐渐养成,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电子备课逐渐取代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中板书手写授课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大量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讲解,从而真正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英语学科电子备课的优势
(一)促进教师教案的反思和修改
电子备课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的时间,帮助教师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完成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显著提升备课工作效率。教案的核心作用在于,教师可以通过教案对学生的教学引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条理性,利用教学方案设计和模拟达到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的预设。然而教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预设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整理反思,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方案。
(二)促进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电子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教师往往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收集整理和筛选出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资源。利用电子备课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个人备课时出现设计漏洞,从而充分汲取教学资源中的精华。备课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备课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并参考备课经验与备课方法,从而完善自身备课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英语学科的电子备课应用教学策略
(一)重视电子备课准备工作
英语备课小组的教师成员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和完善好学期教学计划和总目标,为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小组成员要彼此互相了解,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以分工合理明确的小组结构做好教学准备,将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充分整合,促进备课、研讨、修订工作流程的有效运行。备课的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的一个星期之前就开始提前准备,从课本教材内容、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资源、练习任务布置、教学反思等几个阶段进行构建和完善。备课过程往往较为复杂和繁琐,不仅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需要注重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从而将教学资源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要充分吸取其他备课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课堂教学效果随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负责备课的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认真完成每节课的备案工作,以主次分明、条理清晰、重难点结合、松紧结合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要求作为教案设计的核心原则,注重对语言导入以及课后巩固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安排,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重难点知识,并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训练对知识进行消化巩固,从而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巩固、自我自测和自我反思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性和高效性的发挥。
(二)教学集体研讨
在备课教师小组进行备课的阶段,离不开教学集体研讨工作。从研讨的方式来看,主要包含集中研讨和教学改进两个方面。集中研讨备课就是由主要备课教师设计和完成教案内容,接着由其他教师讨论研究,对教案的教学内容、形式、重难点以及任务进行修改和完善。基于参备人教学改进的工作方式,是指由主要备课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案后,由参与备课的教师进行参阅修改和批注,从而完善教学方案。在经过备课谈论和修改之后的教学方案,并不是最终的教学参考标准。还需要教师经过个性化教学设计修改,以更加符合自身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工作,从而真正做到教学方案的个性化融合。
篇7
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益最重要的环节。要改革传统教学,真正让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备课的改革是首当其冲的。为了适应课改需要,强化教师集体备课行为,本学期初,我校根据南康市教研室“四线三课”校本教研模式,出台了“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实验方案,并在部分备课组进行试点。
该方案规定,开学初,由各备课组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重点讨论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教学进度,制定年级备课计划,确定集体备课地点,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好备课内容和执笔教师,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
“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的工作流程是:“写”,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于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前写好教案初稿,并打印好。所写教案要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其中教学过程可以用主干形式粗备,给每个教师留下补充空间;“议”,即集体备课,由执笔教师将下周各课时教案初稿分发给组员,执笔教师对下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全组教师集体讨论,备课组长记录好集体讨论的情况;“改”,由执笔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对教案初稿进行整理、修改、打印,于本周星期五前分发给教师人手一份。教案在打印时,右侧留三分之一空白给教师补充内容,末尾留部分空白撰写教学后记;“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联系自己的班级情况,批判地吸收,有选择地舍取,认真地在右侧三分之一空白处补充内容,加进自己的思考意见,溶进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个性化加工,同时,要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让课堂教学体现灵性和发展;“记”,教学后记。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做到一课一反思,记下教学心得,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并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上周教后感。
“议”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对“议”这个环节的管理,我们主要看三点:一看集体备课的时间,人员是否得到保证;二看参加人员是否有备而来,踊跃发言;三看教师在发言时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学校对集体备课试点组的教师教案的检查,主要看二处:一看右侧三分之一空白处是否补充详细的教学内容,二看教学后记空白处是否填写教学反思或教后体会。如果两处有一处空白,视为该教师本课时无教案。
教学后记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实验教师胡雪梅在《谈骨气》一课教学后写下后记:不妨吃吃“嗟来之食”
对“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集体备课实验工作,我校本着“明确要求,严格条件,谨慎操作, 大胆试点”的原则,在试点中找问题,在试点中总结经验,坚持一校两制。试点组按试点规定要求备课,其他教师按常规要求备课。试点备课组必须向学校申请,填写申报表,递交申报计划,教导处对其申报条件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申报条件备课组的全体教师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目前,我校已批准4个备课组实行试点,实验教师42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实验教师普遍感觉到,这种集体备课形式更能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教学思路更宽了,教师的合作精神更强了。用教师的话来说,“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将集体备课激活了。“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讨论中心;“议”为教师同伴间的展示、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清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了教师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了一课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化众人之智为一人之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篇8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立足于个人备课的基础之上,学区结合自身实际,决定以各年级的语文、数学作试行性铺开,实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学科为单位,在深入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的前提下,集体研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共同设计教学过程等,进一步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典型题、易错点。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使教案真正为教师所用,进而实现教师们共同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对备课组长的培训和支持,规范集体备课的有效操作。
2、探索集体备课的活动形式,创造集体备课的最大教学价值。
3、备课活动做到准备充实,过程扎实,效果丰实,成绩厚实。
4、以备课为载体,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研究、反思、讨论、交流。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我校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5、主张、督促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个性化批注或补充。
三、操作流程及要求
集体备课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分配任务个人初备集中研讨形成个案分组上课教学反馈
①分配任务备课组长根据下学期教材的内容分单元把备课任务落实给各个任课老师。负责对备课组任务分工、准备工作的督查和集体活动的组织、指导、落实和跟踪检查等工作。
②个人初备每个主备课教师根据所分配的教材内容,深入细致地钻研,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的教学详案。详案包括教材分析、课时划分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及各教学过程的安排,板书设计等。
③集中研讨根据主备课教师所备的详案,备课组长组织各任课。
教师认真讨论、修改、创新,统一思想,扬长避短,达成共识,进行完善,形成共案。
④形成个案每位教师集体备课得到的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认真修改、创新、因材施教,进行批注或补充,将批注或补充的内容写于右侧预留空白处,形成个性化教案。
⑤公开课展示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学生情况,按照个案认真上一节公开课。
⑥教学反馈交流反馈教学信息,写出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或教后感想写在后面预留的教学反思栏内。
相关要求:分学科备课组(语文、数学)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每个学科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组长,制定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组织本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建立活动记录;学校行政人员分工到各备课组督促检查操作实施情况,对本组的集体备课负总责。
集体备课的考勤实行签到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考勤,分管领导督查。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无故不得缺席或请假,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到教务处请假,教师的出勤情况记入下学期的教师综合考评中。
四、采取措施
1.规范集体备课制度,形成研讨风气,提高备课质量。
2.加强教学传,帮,带,做到指导耐心,学习虚心,互相讨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举行公开课、研讨课,并认真开展评课活动。
4.注重业务学习,提高组员素质,加强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风气。
篇9
一、搞好网络集体备课,真正把集体备课做到实处。
以往的集体备课虽然有所收效,但效果不明显,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如今我县实行网络集体备课,确实为全县教师提供了信息共享、交流的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我们县教研室制定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集体备课的实践者主要是教师,带领教师搞好网络集体备课,是教研员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学校的一名教研员,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计划从以下三方面抓好集体备课:首先,为全县网络大集体备课提供高质量的教案设计。自从接到集体备课分配任务后,我们就及时安排老师先进行自备;接着把老师集中在一起对每课时进行分析、讨论,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最后达成共识,形成较完善的教案。在8月5—7日的学习培训中,我们观摩了一些优秀的教案,学习并采纳了他们的优点,然后对我们自己的教案进行了修订,并使之更加完善。
其次,正确使用全县网络集体备课现有成果。网络集体备课确实把教师从以前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其成果也逐渐成形,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这些现有的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身应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集体备课的现有成果。我们应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留下二次备课的痕迹,创造性地使用别人的教案,而不是全盘照搬。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方面是引导者、督促者和监督者,保证网络大集体备课正常运行,实现集体备课的初衷。最后,积极采纳全县教师的意见,再次优化教案。集体备课就是集思广益,逐步完善教案的过程。教案被采用并挂在教研平台上,全县教师在使用时肯定会提出这样或那样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再次集体研讨,优化教案。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一、重新定义备课过程,明确目标,升华内容
传统的集体备课过程一般分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和课后分析四个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其重新定义,并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从而使每个阶段不再流于形式,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明显。
1.分享。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戏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分享是集体备课的第一步,这里的分享不同于每个人作一个简单的说课陈述,而是每个参与者都积极地将自己的方案、设想、看法或者问题和疑惑等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和交流,同时也认真地听取和分析其他人的意见看法。分享的目的在于初步地将所有人的智慧进行一个简单的集中,从而为后面的工作提供素材和基础。
2.辩论。
每个人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以后,接下来的工作我们通常叫做讨论,这里为什么称之为辩论呢?墨子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可见,辩论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要认识各种事物并获得认同或对其予以取舍,必然要选择某种最佳的方式来进行,一般来说,这种最佳的方式就是辩论。辩论不同于讨论就在一个“辩”字,集体备课的每个参与者应该勇于辩,乐于辩。辩论可以提升人的能力,拓宽视野,同时还可以区分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看出每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通过一场辩论,可以更加明确问题所在,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可以提炼出更多新知识及思维方法。
3.升华。
经过一场辩论,我们通常需要得出一个结论,完成一个目标,达成某种效果。但是任何一个结果的生成,不是经过辩论后判断出谁是谁非,也不是所有观点的一个简单加和,而应该是一种最优方式融合,一种提炼和升华。提炼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炼出更好的设计和方案;同时使备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得到一次升华,从而更好指导以后的备课工作。
4.反馈。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集体活动后,提炼出的方案和理念,必须反馈到具体的教案和教学中去才能体现和检验它的价值。也就是得出了成果并不代表集体备课的结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体个性特点和整个成绩状况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以便更好地授课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修正后的教学模式下继续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次集体备课做好个人准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二、改进备课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理念
任何过程都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方法去实现,需要一定的理念来引导。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集体备课的理念和方式也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1.以幸福教育为理念。
最近很多教育学者开始关注教育的幸福功能,他们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缺乏对人的幸福的关注,教育目的主要还是停留在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具论层面。但是好的教育应该是使人幸福的教育,不能仅仅从工具论的角度去理解教育,更要把教育看作是发展人、实现人、提高人的尊严和生活能力,让人享受现代文明幸福的活动。以中学德育教育为例,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使人感受与遵循一种限制、一种约束、一种牺牲和一种奉献;而幸福教育论认为,德育教育,甚至所有的道德教育,都应该是一种自由和权利,使人能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充分发展与自由。如果以这样的一种理念去指导我们的备课和教学,那么衍生出的教学活动就更能体现出对受教者的尊重和激励,更能贴近和吸引受教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造开放式环境。
这里的开放式不仅仅是指跨年级、跨学科的一种开放模式,更是跨角色的一种开放式,即把学生请进来。咨询一下本班学生想法,听取已上过此门课程的高一年级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想学什么,如何学。同时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源,有时甚至因为学生的视角独特而使问题的答案更接近本质。我们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中,课堂的空间将会开掘、延展得更加深广,教学效果将会更佳。
3.启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方法教学。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目的,渔(捕鱼)是手段,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由此可见,中外学者在教育问题上都很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方法教育。因此,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紧跟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学设计和方案应该强调如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三、融合过程和方式理念,提升备课能力和质量
明确了过程,更新完善了方式理念后,我们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将新的方式和理念应用融合到集体备课的各阶段和各部分中去。例如在分享阶段,我们在开放式的环境下不但可以将我们的方案和想法分享给其他教师,而且可以分享给学生,再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从而能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和手段。另外,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我们应本着幸福教育和注重方法教学的理念,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吸引学生并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这样的一种集体备课可以将大到某一学科、某一学期的课程,小到某一节、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甚至课时分配和进度,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以及单元测试等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设计,同时使教师能在集体备课中实现一种合作和共享,通过自我反思、阐述设想、思想碰撞来拓展思路和升华认识。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给每个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再“单兵作战”无疑会力不从心,而集体备课中的相互分享、相互启迪,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集体备课不但可以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以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啸.论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J].教育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