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从而达到确定目标的活动。为规范观光园建设,加强观光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该标准对评定范围、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独立经营实体,包括观光农园、观光果园、垂钓渔场、综合性观光园等类型。评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观光园建设包括观光产品、观光设施、观光园周边环境;观光园管理包括发展规划、观光管理、宣传促销和游客接待;观光园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数、观光农业的年直接收入、园区绿化与生态环境等。江苏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建设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等前期调研工作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主题定位、容量计算、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并对大门与边界、园路、集散广场、水系、假山与置石、建筑物、绿化、环保、安全、标识系统、游览线路等规划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总则、前期调研工作、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前期调研工作涉及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三个方面。
规划设计包括主体设定、容量计算、功能分区、分区规划设计、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园路规划设计、集散广场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假山与山石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绿化规划设计、环保规划设计和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浙江绍兴县柯桥区制定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服务规范》,对观光园定义、总则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制度与管理等作了规定,特别对园区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文件,对全省采摘园进行打分评定,旨在让采摘园全面升级,发展品牌优势,规范管理,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休闲娱乐环境。该文件对于农业观光园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区、采摘品、安全、交通、设施、服务、管理、环境、活动等方面。园区的具体要求涉及采摘园面积、园区卫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体要求涉及果品质量、植物间距等;安全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设备;交通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公路质量与停车场面积;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区内引导等;服务包括采摘园线路与项目简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定、网站网址建设等。虽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规定或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目前在观光园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仅有的少数管理办法或标准也只涉及观光园建设、评定等,关于观光园其它方面的管理规定甚少,且大多针对种植业主导型的观光农业,并未涉及林业、牧业、渔业等其它类型的观光园。已的关于旅游、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有些适用于观光园,但观光园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标准的实施方案。
2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标准需求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类别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项目不同,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同,则标准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处北京市区或近郊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且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发和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日光温室种植、地膜栽培、节水种植、立体种植等,而且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开展能源、资源、农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必然的选择,生态高效、节约资源可以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其它目标,例如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自身标准化管理的目标。要实现多个管理目标,就需要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例如,要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的目标,首先要符合有关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土壤等的强制性标准;其次,设施栽培是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 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耕种的效率和产出,节约时间、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日光温室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日光温室技术条件、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等,在建造时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没有设施栽培的技术内容,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的实施指南中;第三,节水种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等规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节水栽培的技术内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第四,立体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温度、湿度、大气、光照,减少对土壤的依赖,种植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立体或架式栽培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适合立体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需要研发,然后将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针对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大门建设、边界建设、园路建设、泊车场地、农用设施、休闲设施、集散广场、景观建设、绿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针对园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园区线路图、服务项目介绍、休息区服务、讲解服务、培训服务、导游服务、包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服务人员管理规定、园区卫生标准、游览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殊农业形态,通过提供休闲观光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虽然针对观光园的标准并不多,但关于旅游和服务的标准有些也适用于观光园。例如,观光园区内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必要,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务指示。
篇2
一、组织管理
县政府成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全面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县农委分管主任任办公室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基地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及日常工作。同时县农委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科研成果,培训镇科技人员*村技术推广员。基地所在镇依托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技术服务队,负责对基地辣椒的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获包装等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培训基地农民、指导村技术推广员工作。基地所在的村选配2-3名责任心强、懂得绿色食品(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知识青年作为技术推广员,配合县镇技术员开展工作。
二、生产管理
基地生产管理应结合本地实际,严格贯彻执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有关操作规程。
(一)基地应在显要位置设立绿色食品标志牌,标注基地名称、批准单位、建设单位、建设时间。基地要绘制基地位置*生产地块分布平面图,规模较大的基地对生产地块统一编号。
(二)基地生产单位要做好田间管理档案,填写记录表,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卡要提交基地办进行存档。
(三)基地办不定期对基地环境、产品质量及档案记录内容进行检查、检测*核实,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促使基地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标准。
三、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
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耐虫、高产优质,适合本地生长的辣椒品种。
田间管理。基地农户要严格按照基地办统一制定的辣椒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管理,特别是肥料、农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
四、农业投入品管理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农资市场管理*执法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严肃查处证照不全或违规经营国家禁用农药、肥料的违法行为。同时,严格把好肥料*灌溉水的监测*管理,通过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确保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资投入品的安全性。
基地所用种子、农药一律由基地办指定经销商供应,严禁私自购买,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致畸、致突变、致癌的农药。
基地所用化肥、农家肥、有机肥等肥料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以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工业垃圾等有害肥料。生产过程要严格按照基地的生产技术规程执行,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安全间隔期,不得使用未处理的农家肥。
五、环境管理
(一)环境监测。加强对基地的水、土、气的监测与管理,保证基地水质、土壤、大气不受污染。
(二)杜绝污染源。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禁止焚烧、乱堆放作物秸秆,防止污染。
篇3
1. 抓体系建设,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按照农业部和省农委《关于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意见》的精神和要求,舒兰市农业局与市领导多次汇报、与编办多次沟通协调,2012年在全市17个乡(镇)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配齐配强人员,真正强化了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中做到“六个明确”。
1.1明确建设目的 以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目的,认真履行监管服务职责,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推进标准化生产,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2明确建设目标 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管理;逐步建立健“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利”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1.3明确建设方式 在全市17个乡(镇、街 )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行联合建设,不增加人员和编制,管理统一纳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监管业务上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指导。
1.4明确建设内容 按照监管有人员、服务有场所、工作有制度、检测有设备、办公有经费的要求,在不增加人员和编制情况下,通过整合资源,保证每个基层监管站配备5台实用仪器,2名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业技术人员,有一个快速检测室。同时市财政每年拨付2万元工作经费,确保基层监管站正常运转,有效提升了检测及执法监管的硬件水平。
1.5明确职责任务 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6明确培训重点 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结合冬春农业科技培训,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项目,加强对村干部和农民的培训。培训以解读政策文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为重点,提高农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
2.抓制度建设,提高应急协作能力
2.1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按照“超前预警、反应快速、防范联动、依法处置”的总体要求,舒兰市农业局局制定和完善了舒兰市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知识宣传、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2.2建立衔接、协调机制 加强与市食安委、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树立大局意识,合力攻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2012年11月,舒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市农业局设立舒兰市食品安全检测举报中心,与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合署办公,配置检测仪器、设备33台套,增强了检验检测能力,拓宽了检测范围。
2.3建立信息报送机制 各乡(镇)食品检测举报中心设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汇总上报本区域食品安全情况。
3.抓基地监管,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
3.1抓规范制定,加快推进基地建设 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组织专家编写了《舒兰市农业标准化操作技术手册》、《舒兰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和《舒兰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基地管理坚持“四把关”、“五统一”标准,即把好水源关、农资关、技术关、生产关,统一生产时间、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农用物资、统一操作标准、统一建立档案,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3.2抓技术指导,切实提高生产者素质 为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生产源头的可追溯,农产品质检站印制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本》,免费发放给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三品”认证企业及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同时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规范生产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
3.3抓品牌培育,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 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积极宣传鼓励企业开发“三品”农产品,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步伐。舒兰市平安镇、金马镇、七里乡等3个乡镇10万亩水田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水稻)原料生产基地;2012年舒兰市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水稻标准化示范县。目前,全市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45个,认证“三品”农产品68个。实现了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抓市场检查,提高源头治理能力
4.1加强生产源头检查 加大标准化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记录及生产环节检查力度,确保按技术规程操作。
4.2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投入品管理,对农业投入品做到“六查”,一查经营手续齐全;二查经营者是否备案登记;三查是否有进、销台账;四查销售的农药标签是否规范;五查是否超范围及区域经营;六查是否有销售高毒农药行为。全年共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36人次,出动车辆97台次,对全市196家农资商店多次进行拉网式检查。发放“拒绝高毒农药、珍爱生命健康”宣传画2000份,农药安全使用知识6000份,从源头上杜绝了高毒农药进入销售市场,进入生产基地。
5.抓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定期对蔬菜、水果、食用菌开展例行监测和专项检测,在重大节日、地产蔬菜上市销售旺季,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和抽检。全年完成196批次、1906个样品的检测任务,合格率达到98.1%以上。认真做好常态化监测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示范县项目。大力实施农超对接工程,成功助推万隆蔬菜专业合作社“舒朝牌”无公害蔬菜进入吉林、舒兰大型超市。设立舒兰市农产品质检站驻舒兰大鹏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残检测室,配备了6台设备,派检测人员驻点检测,保证了蔬菜、水果销售前的质量检测,为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4
关键词:水利管理;水库管理;思路
在新时期,水利工程在肩负着城市供水、防洪减灾、农业灌溉等基础功能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政府以及上级水利部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出体制改革目标,另一方面,整治、改造措施现已实施,并加大投入力度。但必须承认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期的水利发展管理仍然存在着问题。以下就当前水利管理应对新时期问题与机遇提出一些思考。
一、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水利工程的工作很多是强调建设而疏忽管理。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比较注重工程项目建设,而轻视工程管理。在投入上,基本建设投入多,而对设施的管护、运行维修的投人相对较少。这使得已建工程的运行管理不规范,管理方式单一。总的说来,水利部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水利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二、水利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1.转变思想
水利部门的管理工作要从提高思想认识上着手,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的原则。首先,要切实采取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用人机制、完善法规标准,逐步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其次,建设要为管理创造条件。新建工程除了主体工程外,管理设施必须纳入工程设计内容,为管理创造必要条件。最后在增加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还要建立良性运行的水利管理机制,建管合一,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方便责任的追究,好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现代化水库管理,就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依靠现代科技,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改进管理方法。
(1)明确管理范围
现代水库管理范围、管理工作内容相应增加,在管好水利工程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的同时还应管理流域植被,库区水环境。管理的职责,不仅仅是保证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包括对水质水量,合理利用的监管。对库区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写出治理改进建议,以保护水库的水质和蓄水能力。
(2)预防为主
水库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所以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整个库区环境进行宏观检测,将预防为主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只有真正做好了预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3)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推进水库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标准化的实施可以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就要先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的制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细化、量化和具体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此外,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4)加大宣传力度
水利资源发展要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努力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水库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当地政府、计划、财政等部门汇报,争取得到他们的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扶持。
三、水利管理工作的重点
新时期的水利管理在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的同时,仍要以工作管理为主要内容,着重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保障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其效益。平时要对水库的各项设施进行看守保护,使其不受人为的破坏。在汛期,更要加大安全巡防的力度,及时发现隐患,定期确定工程设备性能运行的完好程度。技术人员偏少、技术力量薄弱、整体学历层次较低是水利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大势所趋。定期培训,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把人才培养投入计划纳入财务预算,给予保证,这些都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合水利工程发展的管理办法,是水利管理工作的新项目。在现今的水利管理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原始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要系统研究水利工程管理,探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实用性较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元清.现代化水库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6).
[2] 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
理工作新局面[N].中国水利报,2011-05-26(1).
On the Water Conservancy Administration Work in the New Period of thinking
WANG Li-juan
篇5
一、指导思想
我区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势技术领域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以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自主、市场引导为推进模式,加快建立灵活有效的技术标准战略运行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订,鼓励企业研制创新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努力提高标准的总体水平和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林业现代化和服务业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我区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为技术依托,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标准研究、制定、实施体系;建立完善的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建立先进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农业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和林业等标准体系;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培育一批研制先进标准、采用先进标准的优势企业群体,努力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一)工业方面
完成6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家以上,其中AAA级1家,AA级3家以上;新增采用国际标准3项以上;培训工业标准化专业人员80名。
(二)农业方面
争取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级农业标准1项,省级农业标准1-2项;制修订市级农业技术规范3项以上。新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新办农产品条码10个以上,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以上,培训农业标准化推广人员50名以上。
(三)服务业方面
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重点开展旅游、餐饮住宿、商贸等领域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创建风景区、宾馆、农家乐、商品超市、饭店、干洗店、理发店、农产品交易市场、储蓄所服务标准化示范点若干家;推进服务业质量体系认证1家以上;培训服务标准化推广人员20名,以带动我区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四)林业方面
围绕实施名牌战略,争取建1个以上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面积1万亩左右。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工业企业要按照《企业标准体系(GB/T15496)》、《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0)》、《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0)(OHSAS18000)》等系列国家标准要求,继续重点推动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食品生产企业、高危行业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二)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
今年,我区确立了重点做大做强四大农业基地(茶叶、蔬菜、白鹅、大麻),标准化工作要着眼于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抓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创建国家、省、市级名优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快农业标准及规范制修订步伐。重点在粮油、蚕桑、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养殖等领域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企业标准相配套,多种操作规程为补充,能够覆盖我区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全过程标准化实施工作,强化农业标准化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中的桥梁作用,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积极拓展地理标志产品工作领域,组织申报制订我区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制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皖西白鹅、大麻等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工作力度。
(四)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
在服务业开展标准化服务活动,创建标准化服务试点或示范单位。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抓好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支撑的企业标准体系。大中型企业用1—2年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制修订机制,特别是对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成品的技术标准定期进行清理,对不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及时修订或废止,保证技术标准的先进性。
四、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区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质监分局、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经委、农委、商务局、旅游局、林业局、卫生局、环保局、安监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全区标准化工作。建立技术标准通报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标准化战略实施的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质监分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加快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标准化人才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充分发挥协会、学会和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大力培养各类标准化人才,形成一支与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到2012年,标准化人才队伍总人数力争达到200人左右,基层骨干人才不少于30名。
(三)建立工作的激励机制
建立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资金投入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项目;对企事业单位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予以补助;对标准化工作获得省市级以上认可的企业和农林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等予以奖励。具体奖补范围及标准为:
1、成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单位,奖补10万元;成为全国标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单位,奖补5万元。
2、对于提出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研制项目、并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奖补10万元;对于提出国家标准研制项目、并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奖补6万元;对于提出行业标准研制项目、并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或作为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奖补5万元;对于提出省市级地方标准或技术规范研制项目、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奖补3万元。
3、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的企业,AAA级的奖补3万元;AA级的奖补2万元。
4、凡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龙头企业,验收合格后分别奖补3万元、2万元、1万元。
5、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并通过评估,一次性奖补2万元。
6、采用国际标准并获得标志证书,一次性奖补2万元。
7、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一次性奖补1万元。
篇6
第一大事件: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
2009年7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经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7月20日正式施行,条例强化了事先预防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以及食品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可追溯;完善了监管部门在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体制中的相互协调、衔接与配合;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
第二大事件:堵塞漏洞,稳定税收――《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施行
2009年7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8月1日,《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第三大事件:进出口新契机――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实现零关税
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掀开崭新一页。
第四大事件:国内食品行业最大宗交易――中粮、厚朴61亿元入主蒙牛
2009年7月6日,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宣布联手厚朴基金以港币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2009年8月27日,牛根生辞去蒙牛乳业主要营运附属公司(内蒙古蒙牛)董事会的董事长职务,但仍然担任内蒙古蒙牛董事一职,并转任母公司中国蒙牛董事会主席。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以非执行董事的身份被获委任为内蒙古蒙牛董事会的董事长。
第五大事件:违法广告戴紧箍咒――《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施行
2009年9月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2010年1月1日正式施行。
第六大事件:尘埃落定――达能、娃哈哈分手
2009年9月30日,娃哈哈和达能在北京举行了和解协议的签约仪式,终止其现有的合资关系。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一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历时近三年的“达娃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第七大事件:规范进口食品检验――《关于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检验有关适用标准问题的公告》施行
2009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施行《关于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检验有关适用标准问题的公告》,公告中列出了《进口食品及对应适用标准目录》、《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对应适用标准目录》、《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及对应适用标准目录》。
第事件:疯狂的大蒜――大蒜价格猛涨数十倍
2009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减少了320多万亩,此外,由于部分民众认为大蒜能够杀菌、消毒,甚至能避免感染甲流,我国大蒜主产区蒜价疯长数十倍,2009年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对“吃大蒜防甲流”的说法进行了回应,大蒜确实有杀菌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大蒜有预防甲流的功效。
第九大事件:避免潜在危害――《GB 10457-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施行
2009年4月1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GB 10457-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拟于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对于聚氯乙烯(PVC)材质的保鲜膜,应标有“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炉加热”、“不得高温使用”等警示性语言。需要指出的是,PVC保鲜膜仍可用于包装蔬菜。
篇7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试题
课程代码:0264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英文缩写是
A.ISO B.IEC
C.IAQ D.IAF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_______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认证认可、安全质量许可、卫生注册和合格评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协调并指导全国认证认可工作,负责监督管理认可机构和人员注册机构。
A.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国家标准化管理局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3.热力学温度的基本单位名称是
A.摩[尔](mol) B.开[尔文](K)
C.安[培](A) D.坎[德拉](Cd)
4.携带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进境的,进境时必须向海关申报并接受口岸_______检疫。
A.海关 B.动植物检疫机关
C.卫生部门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5.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机构是中国认证认可中心以及国家认监委认可的产品认证认可机构。认证标志都是
A.3A标志 B.3B标志
C.3C标志 D.3D标志
6.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履行现场处罚应当有_______以上人员参加,并出示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证件。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7.1961年第11届粮农组织大会和1963年第16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均通过决议建立食品法典委员会,其主要工作是编制及出版
A.《卫生法典》 B.《健康安全法典》
C.《食品法典》 D.《营养与膳食法典》
8.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于1993年,_______修正。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9.《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销售零售商品时必须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其允许误差应当_______所销售商品的负偏差等要求。
A.优于或等于 B.优于
C.等于 D.大于
10.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A.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B.生活饮用水的视觉感官良好
C.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D.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11.______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指ISO/TC176所制定的所有标准。
A.ISO B.ISO9000
C.ISO9000族 D.ISO9001
12.我国产品评选的依据是_______,该办法规定了我国产品评选申请的条件。
A.《产品申请办法》 B.《产品管理办法》
C.《中国产品申请办法》 D.《中国产品管理办法》
13.在质量监督方面我国的许可证可以分为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修理许可证、进口许可证和
A.施工许可证 B.设计许可证
C.运输许可证 D.服务许可证
14.标准不应该是永恒不变的,而应当随着依存主体的发展变化而及时
A.修订 B.修改
C.变化 D.变更
15._______的质量检验机构只有在获得政府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和授权后,才能成为技术监督的主体。
A.企业 B.大型企业
C.中介组织 D.社会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1973年在荷兰海牙签订的《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的公约》对“产品”作了广义的规定,即“产品”包括
A.工业产品 B.农业产品
C.房屋 D.地下设施
E.桥梁
17.以下哪些属于我国标准化技术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A.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B.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技术要求
C.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D.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
E.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
18.以下哪些是属于力学计量?
A.质量计量 B.容量计量
C.压力计量 D.真空计量
E.表面粗糙度计量
19.根据规定以下哪些项目我国是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
A.低压电器 B.汽车
C.玩具 D.家用电器
E.服装
20.我国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哪些?
A.行政许可法 B.行政处罚法
C.行政复议法 D.行政诉讼法
E.行政仲裁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三包”
22.质量
23.国家标准化
24.定量包装商品
25.植物检疫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我国技术法规的特征。
27.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哪几部分?
28.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范围。
29.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30.试述我国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2011年12月,因天气寒冷,吴某给自己买了一只取暖器,正巧当晚大雪纷飞,气温骤然降至零下。晚11时,吴某打开取暖器后安然入睡。半夜,吴某被刺鼻的焦味惊醒,并见满屋浓烟滚滚,房内一些物品正在燃烧。案发后,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对取暖器进行了质量监督检验。检验发现取暖器有7项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属劣质品。吴某多次找华美家电厂协商未果,一纸诉状把家电厂告上法院,当地人民法院根据该检验结论,作出判决:责令华美家电厂和商场停止生产、销售该类取暖器、赔偿受害人财产损失等共计5万多元,没收违法生产、销售该取暖器的违法所得,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问:(1)《产品质量法》对属于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是什么?(5分)
(2)法院的处理正确吗?为什么?(5分)
32.2010年5月18日,邵阳市工商局对邵阳某公司销售的冰醋姜等十八种食品抽样检验,其中有十种食品分别有二氧化硫残留量、镉、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菌落总数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认定为不合格食品。上述食品购进价款3262.8元,销售收入3239.01元,获取违法所得411.9元。问题:
(1)邵阳某公司的行为构成《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什么违法行为?(2分)
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运用出口标准对生产源头的倒逼机制,从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入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我区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到2009年底前,完成组织领导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体系、出口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检测监控体系,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全面启动我区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用3年时间,达到“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目标,建设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从根本上确保我区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体系。严格执行市《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规范》、《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制度,确保农户购买方便、使用放心。工商、农发、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建立质量审核备案制度和稽查制度,严格控制农业化学品供给,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工商、农发、安监等部门要对农业化学投入品销售渠道进行清理,实行专营专供,严禁剧毒、违禁农业化学品流入市场。农发、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对使用环节加强指导检查,规范用药,科学用药。各街道办事处、园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督促企业和标准化基地做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进货、销售、使用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记录,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按生产经营环节依次追溯质量责任。
(二)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根据产业特点,鼓励引导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目标市场技术标准、规程,按照国际市场要求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制定出口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收获、运输、贮藏、包装、标识等标准。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ISO)、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体系认证,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美国NOP、KOSHER、日本JAS、欧盟GLOBALGAP、英国BRC等国际认证,提高示范区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发、海洋与渔业、环保部门要对农产品产前土壤、水质、环境的本底进行抽样检测、评估;农发、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在产中适时进行田间、养殖场采样检测、分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测协作,完善检验检测条件,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力度,整合各部门、企业及社会检验检测资源,加快农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检测监控体系。
(四)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出口农产品各环节、各关键点进行信息收集记录并实现逆向查询,逐步建立起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以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在出口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种养殖、化学投入品采购使用、病虫害防治与疫病控制、收获、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出口等各个环节建立可追溯体系;以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企业为主体,在化学投入品的采购、储运、销售等环节建立可追溯体系。建立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增强质量安全可追溯能力。
(五)建立质量安全监控评估预警体系。制定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疫情疫病监控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产品质量实行全面监控检测。各监管部门要根据监控检测结果和质量安全状况,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农兽药残留等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预警通报,提出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防范进口国采取停止进口程序或封关等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相互提供出口技术规范、国内外市场动态、生产经营者诚信状况、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状况等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
(六)壮大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要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严格按照目标市场消费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口。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区域性检测中心,在做好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检测的同时,为周边地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大力引进外资,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在农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监测、追溯制度方面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七)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加强对“三品”认证单位监管基础上,要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并对每个基地建档立卡。健全完善企业与基地、农户及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推广国际通用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按照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选用农药、兽药、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用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对基地实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五统一”,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实现基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品的无害化、优质化。
(八)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要加快地方特色品牌培育,积极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品牌注册。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和生产基地开展国际认证。综合运用市场开拓资金、品牌建设扶持资金等多种政策手段,加大对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扶持力度。
(九)实施多元化国际市场战略。要根据区域产业特点,搞好出口农产品的市场定位,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巩固日韩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欧美等重点市场,积极开拓东盟、中东、独联体、南美等新兴市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国检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模式,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外经贸、农发、海洋与渔业、公安、财政、环保、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各相关街道办事处、园区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各自农产品生产、加工特点,抽调骨干力量,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注重调动居委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以街道办事处、园区为功能区域,以居委会和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为基本单位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网络。
(二)明确责任分工。农发部门负责植物产品原料种植环节和动物产品原料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并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制定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监测农产品生产区域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与环保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分别负责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环保、质监部门会同农发、海洋与渔业等部门监督执行示范区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品和水生动植物原料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质监部门会同农发、工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质量违法行为,加强标准化、计量工作的管理。工商、安监部门负责农资市场及流通环节监管。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外经贸部门负责出口农产品综合协调及相关信息服务。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促进农产品各项扶持政策。各有关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检测实验室、农产品出口基地、品牌、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国外注册认证、反倾销应诉等的支持力度。
篇9
关键词 WTO/TBT 技术标准 设想
Abstract Firs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ame characters of WTO/TBT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ies. Then i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on WTO/TBT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At last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assumption to improve theimplementation of WTO/TBT in China and defend economic safety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WTO/TBT practice Technical Standards
据商务部资料统计,我国入世以来出口商品贸易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中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2/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设计出口产品为总出口量的2/5,每年的损失约200亿美元。显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第一大贸易壁垒。
按照世贸组织的定义,技术性贸易措施(WTO/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或保护国民健康以及维护生态环境为由对进口商品的质量实施的强制或非强制的技术性措施。广义的TBT体系主要由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疫检验规定以及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构成。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制度等多方面,并带有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特征。而一国技术水平和经济地位往往决定着该国在TBT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还是被动地位,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水平较低,因而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刁难和限制。
WTO/TBT协议虽然坚决反对成员国设立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但又承认各国为了达到合法的目标可以采取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因而,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均进行TBT的有关立法,并将其作为保护本国市场和提升本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各国和地区依据本国的经济地位和技术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模式WTO/TBT的执行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特点。
一、发达国家WTO/TBT实践的特点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政府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完备的联邦法律对国内市场实施保护;二是政府部门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美国联邦法律明确规定美国技术性贸易保护的基本原则、实施机构和具体措施。其监管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贸易领域。美国政府部门对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监管是限制进口商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手段。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药品检验为例,联邦法规对进口药品的认证、包装、标识以及监测检验的方法都有规定,甚至对非处方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词语都有具体要求。另外,美国政府还赋予FDA对不符合美国技术标准的进口品执行扣留、回收和拒绝进口的职能。
日本TBT的突出特点是要求外国产口进入日本市场不仅要符合国际标准,还要符合日本标准。日本对很多商品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通常要求在合同中体现技术标准条款,同时附在信用证上,并在货物入境时须经日本官员检验通过。
(二)积极制定国家(共同体)技术标准战略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技术标准已处于竞争的前沿,因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对技术标准占领国际市场、维护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认识逐步加深,纷纷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并将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从企业和产业层面提升到国际战略层面。1999年欧盟通过欧洲标准化战略决议,而2000年加拿大标准化战略,2001年日本制定了标准化发展战略。2000年美国制定的标准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美国标准的国际化,并使之更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这些发达国家(共同体)标准战略共同点在于: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努力使与本国产业相关的技术要求转化为国际标准,注重建立区域标准化联盟,选择信息、环保、制造技术等领域作为标准化战略重点,强调科技发展和标准化战略的协调统一,并注重增强标准的市场适应性。随其后的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根据本国的竞争优势和技术水平,制定了先采用国际标准,后制定国际标准的赶超战略。
(三)非政府机构作用突出
日本民间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也明显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由于在投资与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政府的过多干预已经受到指责,行业会规和企业标准便易于作为通用的标准。日本企业技术能力较强、技术储备丰富且管理严格,企业标准往往也高于国家标准。
美国相当多的标准,特别是行业标准由工业界等自愿参加编定和采用,私营标准机构就有400多个。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是所谓“自愿标准体制”的协调者,其本身并不制定标准。而合格评定系统的主体是专门从事测试认证的独立实验室。在这个分散的结构中,美国政府部门的作用就是认定和核准各独立实验室的资格,或指定某行业合格评定的特许实验室,以使其颁发的证书具有行业认证效力。
在德国,企业是推动标准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一项标准,如果反对的企业超过46%,则该标准就不能成立。德国标准化研究所和德国电器协会为公益性组织,其工作具有独立性,不受国家部门的约束。
二、我国WTO/TBT实施的现状
我国于上世纪末开始针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执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入世后更是按照WTO框架的要求进行增加和修订。
(一)设立专门的实施机构
1.建立国家WTO/TBT通报咨询机构
国务院于1998年6月批准我国《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通报咨询工作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管理。各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都相继建立WTO/TBT咨询机构和网站,均能及时通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动向,并为企业提供应对进口国技术壁垒和解决对外贸易争端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2.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1年4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同年8月和10月分别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委”按照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的名称。“国家认监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的名称,负责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3.成立TBT部际联席会
2003年,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认监委和国家标准委共17个参加的全国TBT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成立该会的目的在于协调管理全国的技术标准工作,促进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贸易壁垒调查制度
继2002年我国实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后,2005年3月商务部新制定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开始实施。该规则提高了与双边规则的一致性,还增加了对进口商品贸易壁垒的调查规定,有利于加强对外贸易的协调、打破国外贸易壁垒,为我国企业争取公平贸易环境。
(三)TBT预警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国家科技部正在进行《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与预警工程方案》课题的研究,以贸易与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安全保障三方面为基准,拟建立部门协调、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科技支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计划一两年内在重点行业建立预警体系,实现快速应对;三至五年内提高行业标准的水平,转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五到八年内建立起适应国际化的中国标准,实现战略应对。商务部已首批《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针对我国企业急需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重点商品,经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研院所、以及重点出口企业的共同分析,提出适用范围、出口概况、国际市场准入技术要求、目标国市场准入技术要求、与我国相关措施的差异,以及跨越技术壁垒的解决方案。
三、完善我国实施WTO/TBT的几点设想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WTO/TBT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内容、结构、手段还是实施主体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们应本着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实现WTO/TBT的有效实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为此,试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违规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者种养殖行为,切实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的整治,达到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杜绝在生鲜乳中和畜禽养殖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取缔一批假劣农资制售黑窝点,高毒农药管理、生猪收购贩运、兽用抗菌药生产销售使用等行为以及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三、整治任务
(一)种植业产品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
1.具体目标。蔬菜瓜果、食用菌等农残抽检合格率保持平稳,高毒农药管理和农民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违规添加高毒农药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100%建立生产档案,档案记录进一步规范。
2.整治重点。重点区域:我区蔬菜、瓜果主产区,无公害蔬菜瓜果产地,市级蔬菜瓜果产业基地,菜篮子基地。重点产品:白菜类、绿叶类、豆类、葱蒜类蔬菜,突出豇豆、菜豆、芹菜、韭菜、甘蓝、茄子和青菜等蔬菜,草莓、蘑菇等瓜果、食用菌。重点农药: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
3.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高毒农药管理。继续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高毒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公开向社会承诺合法生产经营,认真落实农业部1586号公告规定。进一步探索建立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机制。
二是落实种植业产品三项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进一步落实“承诺、巡查、监测”种植业三项制度,引导生产主体公开向社会承诺合法生产经营,加强对生产主体的巡查,督促生产者科学用药,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不断加强对整治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蔬菜、瓜果、安全抽检累计要达到200批次以上。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依法予以处理。市级将对各地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推进绿色防控,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继续整理推广农业标准化模式图,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监督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制度。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积极推广以非化学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实现减量、控害、增效。
四是加强市场整顿,开展执法检查。大力推进智慧农资监管模式,综合应用数据库、条形码、POS机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建立健全农药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强化经销单位主体责任;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强化农药经销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培育龙头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开展农药经营资质清理检查活动,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销售农药的“黑窝点”;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市场检查活动和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查处非法销售禁用农药、添加禁用高毒农药成分的行为。
此项整治工作由农技总站,林特总站、法规科、农安办根据各自职责落实。
(二)“瘦肉精”专项整治。
1.具体目标。“瘦肉精”监测合格率保持平稳,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稳中有升,进一步完善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的“瘦肉精”监管长效制度。
2.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生猪、肉牛。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生猪和肉牛、肉羊养殖场户。
3.主要措施
一是开展“瘦肉精”清缴行动。重点组织对养殖场(户)、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对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开展“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清查收缴。
二是开展饲料环节整治。开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普法宣传;组织开展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督促饲料生产企业严把原料采购和进厂关、产品出厂检验关,完善质量安全制度;组织开展全市饲料经营门店大检查,督促建立健全购销台账,严禁销售“三无”饲料产品和拆包、分装饲料;加大“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监督抽检力度,做好新公布违禁添加物监测,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
三是开展养殖环节整治。健全养殖场(户)日常监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养殖场(小区)完善养殖档案,如实记录商品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来源、使用情况,并保留相关凭证;稳步推进规模猪场生猪准出制度,力争2012年,全市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和存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全部实施准出。继续开展养殖场(户)“瘦肉精”清缴行动,涉案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会同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养殖环节非法使用“瘦肉精”和自配料中或饮水等方式添加“瘦肉精”的行为。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普法宣传教育,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增强养殖场(户)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假劣饲料、兽药识别能力。开展使用“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等产品危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以及防范“瘦肉精”等风险的宣传教育,让养殖户深知使用“瘦肉精”就是违法犯罪,提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四是开展收购贩运环节整治。会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收购贩运企业(含活畜交易市场、合作社、经纪人,下同)的监督管理,建立收购贩运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督促其如实记录并保存活畜来源和销售去向等购销信息;加强活畜调运“瘦肉精”风险评估,及时暂停有安全隐患地区的活畜调入;加强对销售和运输过程中活畜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含“瘦肉精”的活畜,要监督收购贩运企业实施无害化处理,所有费用和损失由其承担;要会同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活畜收购贩运经纪人兜售“瘦肉精”和收购贩运“瘦肉精”检测不合格活畜的行为。
五是定点屠宰环节整治。检查定点屠宰企业有关“瘦肉精”检测合格记录凭证,配合贸易部门监督屠宰企业对确认检测呈阳性的活畜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自检或监督抽检发现阳性样品的同批次活畜移动(产地县级以上监管部门书面承诺押回当地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除外)。
此项整治工作由畜牧兽医站、农安办、法规科根据各自职责落实。
(三)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
1.具体目标。依法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行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全部持证经营,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收购站监测全覆盖,5项违禁物质检测指标全覆盖,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结果全部符合国家管理限量值规定。
2.整治重点。生鲜乳收购站、奶牛养殖场和运输车。
3.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在全区范围内,以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β-内酰胺酶和硫氰酸钠等5项违禁添加物和黄曲霉毒素M1为重点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同时做好铅、铬等重金属,冰点、蛋白质、脂肪等理化指标的摸底,掌握质量安全新动向,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强化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管。加强自查、互查、巡查和督查,巩固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成果。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黑窝点”,特别是无证收购运输以及在长途贩运、拼车装运、跨市运输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现场检查和达标评判,加强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与建设。
三是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制度检查和培训。对奶畜养殖与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5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强化和完善体制建设,推动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结合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和奶牛冻精补贴、后备母牛补贴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扶持政策,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组织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和奶牛健康养殖培训,积极引导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奶农和收购站质量安全意识。
此项整治工作由畜牧兽医局站、农安办根据各自职责落实。
(四)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
1.具体目标。兽用抗菌药生产、经营和使用活动不断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主体诚信自律意识、质量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兽用抗菌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饲料生产过程添加抗菌药行为进一步规范,养殖场(户)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用抗菌药现象明显改善,使用违禁药物问题基本消除,休药期制度进一步落实,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整治重点。重点区域:畜禽养殖主产区、畜产品安全高风险地区。重点环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养殖场(户)和动物诊疗机构。重点品种:假劣违禁抗菌药物与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
3.主要措施
一是兽用抗菌药生产环节整治。组织专项整治检查组,采取巡查、抽查等方式,开展兽药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查验企业执行GMP情况;建立健全动态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监管责任;严厉打击生产假劣兽药、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和擅自改变组方、非法添加兽药标准之外成分的违法生产行为。检查的重点企业:一是农业部和省兽药质量抽检通报中被通报的兽药生产企业和重点监控企业。二是被举报和反映存在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和非法生产企业。
二是兽用抗菌药经营环节整治。大力推进兽药经营清理和规范行动,督促企业规范经营活动,加强对重点品种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兽药经营秩序。通过全面自查和交叉检查的方式,积极开展兽药经营企业进行清理和规范行动,对未达到兽药GSP要求的经营企业,由各地主管部门实施清理,收缴并注销其《兽药经营许可证》,并及时向本辖区工商管理部门通报兽药敬业许可证注销信息;对已通过兽药GSP认证的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销售禁用兽药、假劣兽药、人用药品、销售未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和无中文标签说明书的进口兽药、超范围经营兽药、张贴散发未经审批的虚假兽药广告,以及其他不符合兽药GSP要求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照兽药GSP规定执行的经营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法进行查处。
三是兽用抗菌药使用环节整治。1、加强养殖用药监管。重点加强养殖场(小区)用药安全监管,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指导,特别要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培训,提高养殖从业人员依法、安全、规范、合理用药的意识和水平,督促养殖者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制度,严格执行休药期。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不执行休药期等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养殖者直接使用原料药违法行为。一旦发现违法使用行为,要迅速追查源头,坚决打击,严禁不合格的畜产品上市销售。逐步建立执业兽医师制度和处方药制度,促进养殖业在兽医指导下安全用药。2、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用药监管。进一步规范诊疗用药行为,健全临床兽医用药记录和处方用药记录,严厉查处动物诊疗机构在畜禽养殖环节销售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行为。3、加强饲料企业监管。进一步强化对饲料企业添加抗菌药物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建立药物添加剂安全自控制度,依法查处饲料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不按规定标注休药期的违规行为,严厉查处饲料生产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添加未经批准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此项整治工作由畜牧兽医局、法规科根据各自职责落实。
(五)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1.具体目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和禁用农业投入品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产损失,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放心农资下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资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整治重点。重点时节:春耕、夏管、秋播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段。重点产品:关系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重点单位:农资生产、经营批发企业,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被列入重点监控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黑窝点。重点区域:主要农资生产、销售和使用地区,小规模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聚集地区,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区,区域交界处假劣农资游商游贩活动活跃区域,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地区。
三、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检查力度。会同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查,进一步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档案,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加大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强化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和完善检打联动机制,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及时组织查处并追溯制假售假源头。
二是加强案件查处,严查违法行为。加大农资案件查处力度,积极拓展案源渠道,建立假劣农资涉案线索移送机制,切实做好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坚决打击假劣农资制售源头,遏制农资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区域联查、跨区协查等案件办理机制,切实加强区域间和部门间案情通报和移送工作。
三是创新监管模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推进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企业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开展连锁经营,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提高放心农资产品的覆盖面。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监管。
四是加强服务指导,维护农民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者的宣传培训,提高农资企业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自觉性。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全面普及识假辨假知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健全农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充分发挥“12316”举报投诉电话作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工作。
此项整治由法规科,农技总站、畜牧兽医站根据各自职责落实。
四、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完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二)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各任务牵头单位和各地农业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整体提升。各相关部门要在巩固已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重点,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整治,重点治乱;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本上、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广、因素多,在完成本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的同时,要认真排查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一并予以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报送信息。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强化与外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2012年6月开始,每月5日前各部门要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和有关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要密切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情况,对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