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交通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交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交通

篇1

1、关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园;珍爱生命,创建平安校园。

2、交通规则曾可贵,遵守规则价更高。

3、快快乐乐的出门,平平安安的回家。

4、通过马路,先看左右,注意安全,照顾老幼。

5、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6、马路如虎口,行人靠边走。

7、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8、人走人行道,安全又可靠。

9、喝得醉醉,撞得碎碎。

10、宁可让车一步,不可抢先闯路。

11、礼让是美德,安全是幸福。

12、地下道,宽又坚,行人通过最安全。

13、学生行路单行走,不并肩来不携手。

14、遵守交通规则,表现国民道德。

15、莫争先恐后,多照顾老幼。

16、父母倚门望,不车快乱撞。

17、红灯停、绿灯行;交通法规记在心。

18、遵守交通规则,就是实践生活规范。

19、脚下留神,心中留意,慎行每步,安全一生。

20、遵守交规路路顺畅,文明出行天天平安。

21、车行快如风,莫走路当中。

22、学校门前莫开快,司机献出一点爱。

23、学习生活秩序,重视交通安全。

24、两轮飞车逞英雄,闯出车祸悔无穷。

25、单车双人载,灾祸频频来。

26、交通法规须记牢,珍爱生命最重要。

27、安全意识,时时具备不可忘,文明之道,刻刻铭记你我心。

28、一秒钟车祸;一辈子痛苦。

29、勿贪近路,勿抢时间。

30、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31、守交通规则,树文明新风。

32、礼让是美德,生命有保障。

33、替交通道德树楷模,为交通安全做榜样。

34、不在马路上玩耍,放学后立刻回家。

35、上学放学,安全最乐。

36、步行靠路边,乘车不争先。

37、出巷口,看清楚,切莫冲,慢慢走。

38、人车分道,安全确保;各畅其行,互不干扰。

39、上路戴安全,安全戴上路。

40、交通安全时时不忘,幸福生活天天拥有。

41、骑乘机车,请戴安全帽。

42、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43、红灯绿灯停停走,十字路口像虎口。

44、我不守交通秩序,谁守交通秩序。

45、路上不游戏,搭车守秩序。

46、十字街头,三岔路口,生死相关,瞻前顾后。

47、孩童路边走,成人要牵手。

48、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49、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想着孩子。

50、文明交通;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51、出门第一事,安全最为先。

52、学生走路要靠边,切勿并行路中间。

篇2

公共政策与法律都是以条文、规定、规范的方式出现,并利用公共权力对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调节,而且调节的手段都带有强制性的管理工具 [1] 。法律属于严肃的公共政策,是高层次的公共政策。《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一项严肃的、高层次的公共政策,其出台多年,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交巡警管理的是公共道路,高校校园里的道路究竟属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加之,执行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理解误差,以致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该部法规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得不到很好地贯彻执行,给开放式校园的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在高校交通管理过程中,解决高校校园交通问题需要根据道路交通特性去综合加以解决,而把《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项严肃的、高层次的、惠及民生的公共政策运用好,便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法。

一、公共政策角度的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

所谓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2] 。

依据我国政策专家张国庆的理论,一种社会现象要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客观情势的存在,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并且经过主观的判定,才能确认为政策问题。二是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心,他们要求政府把这种问题当作重大问题来解决。三是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范围广,被确认为政策问题的那些问题都是影响程度较深或者影响面较大的问题。四是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问题。五是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这些问题事实上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所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理应能够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是因为它具备了上升为了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首先,随着高校与社会各界交流的深入和合作的开展,开放式的校园内人、车骤增,人、车、路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校园道路也出现了城市道路中常见的交通堵塞问题,因局部交通堵塞引发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通堵塞,社会称之为交通堵塞的“蝴蝶效应”也将日益突出。从客观情势上而言,高校校园交通不仅是高校的分内事,它还涉及作为高校校园交通间接参与者的广泛社会人群。

第二,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屡见于网络、报端,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热议,特别是在高校校园里发生的几起影响极坏的交通肇事案件后,如“我爸是李×”事件,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逐渐被广大公民所关注,并能被非常明显地观察到,人们对此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公众诉求,要求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这种问题当作重大问题来解决。

第三,学校里的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学校大门口的交通瓶颈现象、校园范围内无交通管理执法部门、社会车辆进入校园后乱行乱放等问题,虽没达到极为破坏性的程度,但却属于影响范围较广的问题,对一城区、整座城市的交通运行及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四,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是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不仅涉及高校保卫部门、高校自身,这也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需要系统、全面、科学地对问题进行认识和评价。

第五,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招生人数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校园内“人”与“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确保高校校园的交通“安全”与“畅通”,正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会构成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以及政府合法性的挑战,面临着严重危机。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失效的原因分析

所谓政策失效,是指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抵触,不能完全按决策方案的设计执行下去,决策执行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了预定目标 [1] 。如前所述,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理应能够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是因为它具备了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而对于应该适合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一)校园道路被划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管理范围之外

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校园道路之所以成为争议的焦点,原因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定义“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校园道路形成的初衷不是为了便于社会机动车通行而建的,它的存在原是为了校园内的人、车通行为主,因此,校园里的道路显然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2] 。

(二)政策法规目标不准确,致使执行者不得其要领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前,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都是由属地派出所联合校保卫部门进行处理的,该法实施以后,一般的交通事故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属地交警部门接受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但令交警部门和高校保卫部门颇感无奈的是,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定义,目前针对于大学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因为不在交警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范围,故多数均未受到处罚;而高校保卫部门作为校园道路的管理部门却又不能查处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更没有处罚权,因为自从国务院于2004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来,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高校,其职能部门就不再具有执法权 [3] ,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就只能报交警部门处理,而交警部门除了对影响较大或当事双方协商不下的校园交通事故来学校处理之外,对一些小事故往往建议由高校保卫部门协调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加之,管理体制、人员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的日常交通管理一般都由高校保卫部门自行负责,交警部门是顾及不上的,这就造成了交警部门对校园道路的监管出现了缺位,而高校保卫部门想管却又没有执法权的无奈局面。

(三)校园交通管理队伍整体薄弱,在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时有偏差

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各种因素或条件,这些因素中的任一方面或它们之间的配合出问题,都可能招致政策的失效。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校园道路划在其管理范围之外,但是该法规中的其他条款仍可作为高校保卫部门在管理校园交通的法规依据,如法规中的第6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第7条明确指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都充分说明了该部法规在交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对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高校保卫部门在实施校园交通管理中出现执行上的偏差,主要在于:

1.交通管理专业知识缺乏。交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交通事故处理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保卫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队转业,有从公安院校毕业,有从其他行业改行而来的,真正能受到过专业的、系统的交通管理知识学习的人不多。虽说他们对学校的整体交通情况都比较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支撑,就无法实现对学校交通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人手不足,管理力度不够。校园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在交通高峰期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引导、分流道路交通压力[4]。据了解,目前国内专门成立校园交通管理科的高校还是为数不多,不少高校的都是将交通管理与消防,或者与校园秩序等职能并在一起,兼职从事交通管理的比较多。而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校园秩序、消防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有时交通管理就显得捉襟见肘,应付不过来。校内交通拥挤,车辆无序停放,部分车辆车速快、噪音大、尾气重,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还是没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克服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失效的对策探讨

(一)转变观念,统筹考虑

从观念上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交通问题是社会化、城市化、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当中,要确立运用公共政策解决问题的管理理念,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系统、全面、科学地对高校校园的道路交通特点、规律进行统筹考虑,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制定一套真正适应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或法规,才能实现高校校园人与车的和谐相处。

(二)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将校园道路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管理的范畴

《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所说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大抵上有这样三种形式,一是封闭式校园,二是半封闭式校园,三是完全开放式校园,虽没有明确规定高校校园是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但事实上,已存在社会机动车在高校校园通行的客观情势。因此,作为政策执行部门,可以在了解政策要求,掌握政策实质的前提下,根据客观情势所在,按照原则性、灵活性、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执行政策,对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修订,把高校校园道路也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所说的“道路”范畴,让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毕竟,法律有其一般的政令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它使得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改变,能够保证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长期性。

(三)构筑校园警察管理机制,健全政策执行系统

近年来,部分省市开始构建以“校园民警”为主体的校园安全保卫体系,解决了高校保卫处没有执法权及力量不足等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政府拨款为高校配备校警,校园民警实行警方与校方双重管理;校园民警着警服,配“校警”袖标,执警械,可以依法开展校园内安全保卫和周边治安整治,具有刑事治安案件侦处权、消防管理权、交通管理权,协管校园食品安全,并组织师生开展预防安全事故的培训演练等,紧急情况下,校警可依法使用警械 [5] 。

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总是在一定的体制下产生和运转,政策的整个活动过程受制于现实的体制环境,体制不合理不仅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即使有了正确的政策也难以组织正常运作。因此,必须要对现行的高校校园安全保卫体系进行改革,健全交通管理政策的执行系统,而构筑校园警察管理机制,便是健全这一政策执行系统的一个主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高校校园内的交通管理权限、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问题,才能对高校校园交通进行有效的控制。

篇3

一、交通文化的内涵

交通文化包括交通工作者在交通行业建设中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交通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部分,也是交通企业的灵魂、动力,有以物质文化表现的公路、桥梁、隧道、航道等建设成果,也有以文字反映的交通建设、维护、管理等制度文化建设成果,同时还有人、交通、资源与环境互相融合的交通关系。交通类高职院校是培养交通行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在继承和发展交通文化上,校园文化建设与交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两者相互交融、尝试融合有利于展示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办学的传统和特色,有利于夯实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交通文化底蕴,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交通类高职院校与交通文化相互交融、尝试融合,也是实现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有力途径。

二、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

按(教职成2015年6号)文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结合交通文化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具有以下特征。

1.高层次的德育品质力“高技能”是履行本职工作的保证,“高素质”则是做好岗位工作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高素质”是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是确保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现代交通技术日新月异、天堑变通途的今天,交通行业员工在不断突破人类想象极限的同时,更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交通战斗精神,需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航标灯”、“铺路石”的职业理念和职业使命。因此,交通类高职院校应该增设相关课程,将交通行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立足岗位、甘于奉献的职业理想,强化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

2.职业性的课程教学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高职课程具有职业性,教育部相关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是要构建职业性课程。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课程建设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沿袭普通高校的教育方法,重理论、轻技术应用。对于交通行业而言,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更高,职业能力调查、岗位知识和能力素质要求都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制订岗位式的专业课程,完善课程结构,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变以往课堂以老师为主体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模拟情境、互动式情境教学方法,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实现职业文化的内化和培养,让学生快速融入工作场景,并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

3.高阶性的技能水平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普通高校培养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不同,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纯技能人才也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技术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操作能力较强,具备一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会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实现技术性转化,解决工作现场的实际问题,是理论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4.创新型的思维能力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交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突破,技术、人与环境相融自洽的交通文化也在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对行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显示,用人单位不再仅仅要求员工只会埋头工作,而需要能够面对实际问题快速做出灵活处理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些新的人才需求变化对目前的高职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三、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交通文化的意义

交通类高职院校积极引入、依托具体的交通行业文化元素,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交通行业特色,强化协同育人,这对为交通行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交通人”培养实效开展“政校企行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交通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与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联合组建行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设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职业性课程,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生产性实践基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在企业工作场景中有机地把学生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会“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场氛围。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交通技能人才,而且可以让高职学生通过接触交通企业及其文化而受到交通精神的感染,促进其自觉践行“交通人”的使命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因,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相关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实现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学生由认识职业到逐步敬业,进而达到乐业,从而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

2.有利于凸显“交通”品牌文化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除了要符合高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外,更应结合区域行业打造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对交通类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而言,凸显交通品牌特色是其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行业、区域社会需求的反映。在校园文化建设单位中导入交通元素,融入交通文化,打造出“桥梁文化”、“公路文化”、“海事文化”、“运输文化”等一个个富有交通元素的文化特色品牌。

3.有利于促进“准交通人”职业素质养成教职成2015年6号文件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高职院校在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宣传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交通文化,通过杰出“交通人”的事迹、演讲等途径,让高职学生感受“交通人”在交通建设事业中前赴后继、勇于开拓创新和不畏艰辛的进取精神,学习体会“交通人”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体会到我国交通事业的光辉业绩,树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激励学生思想上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有利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用先进理论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

四、交通文化融入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结合交通行业特色,将交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融入校园管理和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中引入交通企业行为规范,构建类似企业的岗位评价标准。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培养的是适应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应该符合交通企业的用工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结合行业、岗位特色,借鉴交通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考核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考核标准,培养符合交通行业标准的学生。比如,在“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中,将掌握工程机械维护、修理、施工设定为教学目标,将设备操作、养护、维修等项目划分成独立的实训单元内容,根据企业操作手册和管理规章,拟定出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纳入诚信经营的理念,使学生通过类企业化的系统学习、培训和考核,尽快符合企业用工标准,胜任岗位工作。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适当吸收、融入交通企业行为规范。高职院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涵盖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和纪律等范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每个学生之中,对学生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高校都会制订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管理制度,以规范校园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制度文化对保障学校开展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师生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纪律和工作态度的约束都较强。但在校园学习生活中,高职学生基本上是无法体会到企业制度文化,也就无法适应以后实际要面对的企业的环境,这也就造成了目前相当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频繁跳槽换工作、有业不就,对自身职业的忠诚度不够,对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的适应能力低、工作热情低。为使学生尽早更快地适应企业,学校可以在制订规章制度时适当借鉴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既强调制度的刚性,又以人为本,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给学生发展的带来更大的柔性空间,使学生在刚性约束下自觉提高纪律意识、安全意识。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灌输“交通人”的职业使命感校园文化建设与交通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吸收交通文化中的优良因子,通过学校的社团组织、文体汇演、技能技术竞赛、社会实践锻炼等活动宣传交通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交通人”的职业使命,将行业、企业的职业文化和职业素质、能力要求等融入校园教学,展示交通企业精神风貌、传递“交通人”使命感,在学生心目中塑造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拼搏竞争的“交通人”形象。

篇4

   校园交通安全讲话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

   今天 , 我宣讲的主题是 : 文明交通 从我做起。

   一、交通安全面临的形势

   20xx年,全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582起,造成43人死亡 ,4100余人受伤,物损2151万余元。事故的四项指标中,死亡人数和物损比 20xx 年略有下降,而事故发生数和受伤人数这两项指标仍有较大幅度上升。所以说,交通安全的形势仍然不能乐观。目前我们面临的交通安全形势还是十分严峻,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日常出行的时候仍然要十分注意交通安全,文明交通,每时每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一有疏忽,就可能带来终身的遗憾。

   二、典型交通事故案例

   1 、骑自行车横过马路未下车推行 , 付出生命的代价

   20xx年1月7日11时30分许,杨某某骑自行车沿秦弯路由东向西行驶到横召村机耕路实施左转弯横过机动车道,正在这时,一辆由东向西的轻型厢式货车行驶至此,途中双方发生相撞,造成杨某某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于第二天死亡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杨某某因横过机动车道未下车推行而负事故的同等责任。

   2 、路口抢道闯信号 , 发生事故自遭殃

   20xx年1月12日16时50分许,朱某某骑电动三轮车沿松卫南路东侧机动车道由南向北行驶至龙山路口实施左转弯时,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轿车急速驶来(此时南北向为红灯 ),电动三轮车与轿车视红灯于不顾, 在路口抢行时发生碰撞,造成朱某某当场死亡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双方因违反信号规定和其他违法行为而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

   3 、酒后路口乱骑行 , 一死一伤酿悲剧

   20xx年12月7日13时许,熊某某驾驶轻便摩托车(车上搭乘俞某某)沿金山大道由东向西至学府路边红灯向右转,又驾车掉头在学府路左侧机动车道向南并右转弯,这时,一辆大客车由北向南驶过来,大客车与轻便摩托车发生相撞 , 造成摩托车上的熊某某与俞某某二人受伤,俞某某三天后死亡。熊某某因酒后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以及骑车载人等违法行为而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三、规范走路乘车骑车行为

   ( 一 ) 要行走斑马线

   人们最初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就是在现代化交通迅猛发展的今天,步行仍然是大多数人的主要交通方式。同学们平时上学放学,仍有不少同学是走路的,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走路的安全,要自觉做到以下几

   1 、走路要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右边行走。

   2 、横穿马路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三部曲:一停二看三通过 ;

   3 、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横过马路一定要在视线开阔的路段,按照“向左看,向右看,再向左看,边走边看”的要领进行,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快速通过。

   4 、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滑旱冰、滑滑板;

   5 、不在车前车后猛跑过马路 ;

   ( 二 ) 规范乘车行为

   有不少老师和同学家里已经有了现代化交通工具一一家庭轿车,乘坐小汽车来校的同学要自觉做到 :

   1 、乘坐小汽车要坐在后排座位并自觉佩带安全带 ;

   2 、要从右侧车门上下车;下车后让车离开后再过马路 ;

   3 、开车门对要看清后侧是否有来车 ( 不要冒失开门 );

   还有不少同学是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来校的,按规定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是不允许骑车带人的,经常乘坐的同学要记住: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得横坐在座位上;

   还有的同学是乘坐公交车来校的 , 我们在乘坐汽车时 , 不要

   把头和手臂伸出车外 ; 不准向车外抛洒物品。

   还有个别同学仍然是乘坐“黑车”来校的 , 希望这些同学要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更安全一些。

   ( 三 ) 规范骑车行为

   中学生应该以骑自行车出行为主,那么,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更文明更安全呢 ? 希望大家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

   1 、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不要乱闯机动车道;不得逆向行驶 ;

   2 、骑自行车不要乱穿马路,不要乱闯机动车道,路口遇红灯要遵守信号停在停车线以内,千万不要左转或右转在路口游弋,更不能在斑马线上骑行 ;

   3 、骑自行车左转弯时要减速慢行、要伸手示意、要向后瞭望 ,不要突然猛拐;记住:横过机动车道要下车推行。

   4 、骑自行车必须年满 12 周岁; 骑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 16 周岁; 骑轻便摩托车必须年满18周岁并取得驾驶证。。不到法定年龄不要骑车上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开玩笑。

   5 、骑快车是危险行为。骑自行车要中速行驶,不要相互拼速度。

   四、珍爱生命 , 自我保护 , 出入平安

   同学们,上学期,在其他省市发生了一起乘坐学生的车辆因刹车处置不当翻入河中的重(教师节尊师重教演讲稿)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14名学生死亡,5 人受伤;奉劝同学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乘坐“黑车”,要懂得自我珍惜,自我保护。近二年,在石化城区冒出来许多电动三轮车 ,这些“黑车”的危险性更大 , 这些三轮车原本都是脚踏三轮车 ,都是经过私自改装成电动的 , 它们不具备载客上路行驶的机械性能,更是无牌无证,乘坐这样的三轮车,无疑是对自己的安全不负责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懂得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知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对自己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和老师负责、对社会负责。平时在学校里、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在家庭社区 , 要时刻注意和牢记安全两字 , 确保自己出入平安。

   同学们 : 让我们以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序的交通秩序、安全的交通环境确保自己一辈子平平安安。

   校园交通安全讲话稿2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它关系到老师们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长抓不懈,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我们全校师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班同学要协助班主任对本班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施、用电设备、包括课桌椅,还有教室的角角落落进行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若发现问题,请及时向教务处汇报,防患于未然。

   第二,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三,要注意交通安全。同学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在马路上,车速比较快,走路、骑车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乘车的同学要等车停稳了再上下车、不能跟着汽车跑,另外,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口因等人而堵塞交通,有家长接送的同学,要告诉家长尽量不要把车停在校门口而影响同学们进出,停车时离校门要远一些。

   第四、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要预防食物中毒。春天到来,气温渐高,食物中毒事件开始增多,同学们不要买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校园交通安全讲话稿3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时,马路上的车辆总是川流不息。这时都牵动着每一位爸爸、妈妈的心,马路上随时都有可能上演一幕幕惨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消失在车轮之下,一阵阵欢声笑语埋没在刺耳的喇叭声中,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痛苦挣扎的表情,一声声呼天喊地的哭声,一句句引人深思的话语,唯独剩下的是人类的痛惜!导致这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一起交通事故都在间接的拆散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是我们再多加强交通防范意识,很多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甚至不再发生。俗话说:安全在于提高警惕,事故出于麻痹大意。

篇5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负产物之一即是城市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校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场所,保持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校园秩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创造高校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校园交通环境已成为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笔者对西南大学校园交通状况的长期观察,总结了我校校园交通的几点现状并试着提出了一些改善我校校园交通状况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交通;现状;原因;途径

一、我校校园交通现状及原因

(一)校园交通道路狭窄。众所周知,我校的历史比较悠久,布局上基本属于传统型大学,过去由于技术、资金、观念等相对落后,学校在道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够科学。除此之外,我校师生人数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校园道路在空间上缩小许多。

(二)校园车辆构成复杂。从性质来说,可分为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从车辆归属来说,大致可分为教职工私家车、学生私用车、校园观光车、学校基建后勤运输车、校园营运摩的;从车型大小来说,可分为大货车和大客车、小轿车、校园公交车、摩托车、自行车;还不时有校外车辆在学校闲逛。

(三)校园交通管理松懈。一方面,我校基本实行的是半封闭式管理,这种模式相对封闭式校园管理模式的管理难度较大,因而显得比较松懈;另一方面,学校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比较普遍,摩托车尤为突出;此外,有些车辆速度过快也基本无人问津。

(四)校园交通设施不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主干道上没有设置红绿灯;没有安放限速、急转弯、陡坡等标志;没有设置标线,导致车辆随意超速、超车;交通专用摄像头不足等等。

(五)校园摩托车过多,且大多车况不良。一方面,摩托车众多是我校校园交通的一大特点,当然绝大部分摩托车是学生私有的,还有一部分是校园出租摩托车。另一方面,学生摩托车很少有新车,绝大部分是几届学长用过的,换句话说,车辆已过期,车况严重不良,加上学生技术不过关、速度快,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并且已经造成了一系列交通事故。

(六)校园交通事故频发。上面谈到的五点,既是我校校园交通的现状,也是校园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当然,事故频发本身也是我校校园交通现状之一。虽然我校暂无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但我们应防患于未然,小事故偶尔发生,已影响我校师生员工的人生安全,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有所冲击,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针对我校校园交通的几大现状,整治校园交通、构建交通文明校园、建设平安西大已刻不容缓。但是,校园交通整治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社会交通管理,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具体措施上也应有别于交警执法部门。那么,我校在整治校园交通的过程中应坚持什么原则?在具体措施上又该怎么办呢?下面,我来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

二、加强我校校园交通管理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学校保卫处,尤其是交通管理科,应确实履行其交通管理职能。另外,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管理是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时时树立服务意识,处处体现服务行为。也只有这样,保卫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二)坚持严格与人性相结合的原则。保卫部门在执勤时,应当严格查处无牌无证、超载超速、车况不良的车辆。当然,其中绝大部分肯定是学生摩托车。然而,由于学生在校园的特殊地位,保卫部门在查处学生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既要严格,又要体现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教育相结合。

(三)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在查处学生违法交通行为时,既要有适度的惩罚,更重要的是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惩罚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平安、和谐、文明的交通校园。

三、加强我校校园交通管理,推进交通文明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认真排查,全面掌握校园交通安全情况。保卫处尤其是交通管理科要对校内路网结构、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校车和交通安全设施、停车泊位施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排查结果要建立档案,形成完整的校园道路交通管理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力求基础实、台账全。要坚持定期排查,每学期进行一次,及时掌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变化情况,落实针对性管理。

(二)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园交通安全设施。保卫部门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制定校园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实施方案,并主动向当地政府请示汇报,协调交通、城建等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国家规范统一标准,完善学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三)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校交通安全水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维护校园道路交通安全作为重要工作,列入学校安全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要主动摸排学校道路交通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争取尽快得到解决,同时作好相应的配合协调工作。学校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道路不按警示标识行驶、逆行、超速、不按规定让行、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减少交通事故隐患。主要道路沿线学生上课、下课时段要安排在人员维护交通秩序。

(四)开展教育,不断增强学生交通安全防范能力。要在学校交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针对学生行为特点和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实际,切实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要将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实际,采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事故报告、交通手势操等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形式,增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针对我校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确保道路交通法制观念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懂得开车、走路、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等的基本要求,懂得各类交通信号的含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消除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五)多措并举,切实规范校园观光车管理。我校校园观光车应聘请职业道德高尚、驾驶经验丰富、驾驶记录良好、身体心理健康的驾驶人员,并与其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校车司机的教育和管理。

(六)明确职责,协作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有关部门要把切实抓好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协作配合,采取切实措施,共同保障学生和教职工交通安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协调交通、城建等部门,争取支持配合,逐项落实规划和经费,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各有侧重,校园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完善、交通秩序整治、校车管理等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教育部门配合。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等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交通管理部门指导。

四、结语

我坚信,在我校有关部门的积极组织管理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我校的交通文明建设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果,构建交通文明校园,建设平安西大指日可待。(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罗丙军,李淑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2009,03

[2] 梁永明,贾水库.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管理研究,2007

[3] 徐春林,戚利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9,06

篇6

1.1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特性。这种特性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同时要融入典型企业文化。铁道类高职校园文化首先要体现其职业性,所构建的文化要能培养学生的“铁色”职业素养,通过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以及课程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仿真的铁色职业环境,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融入其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进入轨道类相关岗位的零距离就业。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深挖各院校内涵,要将办学特色、管理制度、校训和校风等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突出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另一方面突出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区别。

1.2主体参与性原则

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参与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以及企业行业专家,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教师与学校行管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学识、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他们的求知欲、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状态等深刻地折射到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后勤服务人员是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对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除全体师生员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校园文化的构建,他们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悟和实践经验,他们从企业的角度对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闭门造车,同时可以在学校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使师生员工加深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认识,引进企业专家参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1.3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同样也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校园文化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更新、重构的动态过程。高职院校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在发展战略、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适应时代的调整,相应地校园文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在根据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调整后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后也会引起校园文化的调整。这也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动态性原则,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更新并为校园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1.4原则

高职院校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组织形式,两者侧重点有所区别。高职院校以教书育人为主,侧重对人才的培养与塑造,企业以用人为主,侧重通过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此外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凝聚了自身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有相同点,也有区别。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构建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全盘接收,要在融入轨道交通行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特性。

1.5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不同元素,需要各方面充分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其整体作用。就建设内容而言涉及到物质层、精神层、制度层课程层和行为层的建设,各层面的建设内容非常复杂;就参与者角度而言涉及到教师、学生、后勤和行管人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他们在知识水平、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不同;就参与部门而言,需要党政工团各部门的参与;同时高职校园文化中还存在着许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之间该如何构建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如何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点也比较复杂。构建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涉及各层次、各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进行构建。

2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机制

2.1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做保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总体战略和阶段目标以及校园文化构建的内容,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实行目标责任制。其次,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机制,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充足的保障,保证各项计划能顺利推进。再次要建立制度保障,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校园文化的顺利构建。

2.2宣传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起宣传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宣传制度,通过制度保证各种主题宣传活动的顺利实施,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竞赛和媒体播报对校园文化进行报道,加强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其参与性。

2.3校企联动机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两种文化的有机对接,这就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当前高职院校围绕着实习实训普遍开展了校企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这种合作不应该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技能提高上,还应该体现在校企文化共建上。校企双方合作协议中要约定文化共建的内容,建立联动制度,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明确校企共建的具体内容,推进校园文化构建,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2.4激励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和企业相关人士的深度参与,仅有宣传机制不一定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不能完成或完成质量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性以及创造性。在激励过程中要注意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有机结合使用。

2.5考核评价机制

篇7

同学们,面对飘扬的五星红旗,你在想什么呢?作为一个小学生,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我们如何使自己成为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少年呢?我认为:

一、把《中小学生守则》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首先要学会做人。同学们要学会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争做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第二,同学们要学会学习,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还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求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三,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特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成绩达到更高更好,更上一层楼。第四,要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争做学校的好学生。第五,要讲卫生、讲文明,爱我校园,从我做起,营造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

二、疫情防控

同学们要注意保暖,保持教室整洁,多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三、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靠右行,讲究秩序,轻声慢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在教室、走廊追赶、打闹、大声喧哗。

2、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3、同学们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不能感情用事。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能发生同学间打架的事件,更不能找外来人解决。

防溺水。

四、交通安全。

我们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如:行人要走人行道,横过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骑自行车时要注意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不逆向行驶、不带人、不闯红灯等等。

生命是无价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安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我们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到我们本人,更关系到学校、家庭,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

同学们,让安全意识常驻我们心间,从现在开始珍爱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

篇8

1.1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紧跟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企业一线实际需求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轨道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要与普通高等院校和其他类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有所区别,要更能突显其职业性和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相对接,将职业技能、职业标准、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因素融入其中,通过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

1.2是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用”,需要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能“下得去、留得住”,需要毕业生能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为适应这一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和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行业要加强合作,将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因素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以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

1.3有利于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构建中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后能吸收其精华,并与自身文化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成员的创新精神、激励成员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组织目标而锐意进取,从而有利于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这种校园文化能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升学院的品味和内涵,能使学院保持活力,促进学院持续发展。

1.4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当前,国家大力推动轨道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要主动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自觉将自身的理想抱负与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行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急需人才。

2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可行性

一种组织文化是由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凝聚成的共同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同为一种文化,两者之间有很多共性元素,这些共性使其对接具有可行性。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都对成员的行为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都能约束成员的行为,凝聚成员的共识,增强成员内部的团结性。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都会与外部文化产生碰撞,都会在碰撞中吸收外部文化的优质元素,并与自身文化中的某些共性元素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文化元素。

3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策略

3.1物质层建设策略

在物质层面上要突显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职业性,对学院办公楼、教学楼、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等建筑物以及道路、路标、宣传栏等的环境设计上与布局上营造出仿真的效果,尽量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一些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名人名言、警示性宣传标语、画像、等张贴物要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地感受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文化,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其职业思维和职业意识。校园雕塑、校徽、校牌、校服等要尽量传递出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职业化特征。

3.2制度层建设策略

在国家高等教育法规的指引下,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团管理规范、班会管理规范等;教职工岗位管理规定、日常教学管理规定等;学院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实习实训场所管理规范等。各种制度要求健全规范,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导入ISO质量体系管理和6S管理规范。在实习实训教学中注意导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来感受职业文化,领悟职业的内涵。

3.3精神层建设策略

高职校园文化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进行融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精神文化。通过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电台、校园网站等媒体途径充分利用课堂内外进行宣传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上述意识和精神,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引导和形成蕴含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优良校风、学风和教风,要注意典型事例的搜集和宣传学习。此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将校歌校训中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元素对接起来。

3.4专业和课程层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文化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开展调研,依据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相关专业,专业名称可以依据企业相关岗位群进行命名;专业课程要依托岗位所需技能开设;课程内容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要从专业名称、课程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充分体现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职业特征,蕴含企业文化。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相关人士和教师代表、优秀毕业生代表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融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性开发,并建立相应的资源库。

3.5行为层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在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通过各种行为来培育和传递职业化的校园文化,并最终实现文化育人。学校可以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和讲座活动,通过活动将企业文化引进来。学校内部可以开展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赛、演讲赛、辩论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的竞赛,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等。通过竞赛和活动来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并让师生员工在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感悟和培养职业素养。

4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构建内容

4.1融入“爱国爱路”的爱岗爱国文化

中国铁路发展有百余年的历史,铁路从无到有,从若到强,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无数铁路人为之挥洒汗水和热血。从早期四川到京汉铁路,都集中体现了铁路人的爱国爱路精神。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又凝结成了“兴路强国”精神。无论是爱路爱国还是兴路强国精神都是铁路人的崇高理想,是热爱铁路、奉献铁路和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高职院校要将这种爱国爱路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同时要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企业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发展自觉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

4.2融入“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文化

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既要满足经济效益的要求,也要兼顾社会责任。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在长期的运输服务实践中形成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精神。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是铁路服务精神的主旋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要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文化。

4.3融入团结协作文化

轨道交通运输牵涉到通信、信号、机务、电务等不同部门的团结协作,离开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保证运输工作的顺利完成,长期的协作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团结协作文化。高职院校要将这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协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在高职院校内营造良好的团结协作文化。

4.4融入安全文化

安全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生命线,离开安全问题轨道交通运输的“爱国爱国”、“人民铁路为人民”等理念将变得毫无意义。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就是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杜绝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这其本质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其文化中注重强调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自觉树立安全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提升员工安全素养,优化安全环境,加强安全管理。高职院校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做法,将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

4.5融入创新文化

篇9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 要】轨道交通运输类高职校园文化融入行业文化能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需要遵从特色原则、主体参与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宣传机制、校企联动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构建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顺利进行。

关键词 融合;原则;机制;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对接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XJK013CZY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侯德文(1980.03—),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职业技术教育。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企业、行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紧密结合企业和行业需求调整办学思路,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职业元素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铁道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

1 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原则

1.1 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特性。这种特性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同时要融入典型企业文化。铁道类高职校园文化首先要体现其职业性,所构建的文化要能培养学生的“铁色”职业素养,通过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以及课程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仿真的铁色职业环境,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融入其中,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使学生具有较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进入轨道类相关岗位的零距离就业。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深挖各院校内涵,要将办学特色、管理制度、校训和校风等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突出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另一方面突出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区别。

1.2 主体参与性原则

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参与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以及企业行业专家,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教师与学校行管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们的学识、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他们的求知欲、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状态等深刻地折射到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后勤服务人员是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对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除全体师生员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校园文化的构建,他们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悟和实践经验,他们从企业的角度对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闭门造车,同时可以在学校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使师生员工加深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认识,引进企业专家参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1.3 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同样也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校园文化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更新、重构的动态过程。高职院校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在发展战略、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适应时代的调整,相应地校园文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在根据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调整后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后也会引起校园文化的调整。这也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动态性原则,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更新并为校园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1.4 原则

高职院校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组织形式,两者侧重点有所区别。高职院校以教书育人为主,侧重对人才的培养与塑造,企业以用人为主,侧重通过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此外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凝聚了自身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有相同点,也有区别。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构建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全盘接收,要在融入轨道交通行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特性。

1.5 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不同元素,需要各方面充分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其整体作用。就建设内容而言涉及到物质层、精神层、制度层课程层和行为层的建设,各层面的建设内容非常复杂;就参与者角度而言涉及到教师、学生、后勤和行管人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他们在知识水平、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不同;就参与部门而言,需要党政工团各部门的参与;同时高职校园文化中还存在着许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之间该如何构建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如何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点也比较复杂。构建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涉及各层次、各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进行构建。

2 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机制

2.1 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做保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总体战略和阶段目标以及校园文化构建的内容,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实行目标责任制。其次,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机制,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充足的保障,保证各项计划能顺利推进。再次要建立制度保障,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校园文化的顺利构建。

2.2 宣传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起宣传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宣传制度,通过制度保证各种主题宣传活动的顺利实施,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竞赛和媒体播报对校园文化进行报道,加强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其参与性。

2.3 校企联动机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两种文化的有机对接,这就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当前高职院校围绕着实习实训普遍开展了校企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这种合作不应该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技能提高上,还应该体现在校企文化共建上。校企双方合作协议中要约定文化共建的内容,建立联动制度,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明确校企共建的具体内容,推进校园文化构建,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2.4 激励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和企业相关人士的深度参与,仅有宣传机制不一定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不能完成或完成质量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性以及创造性。在激励过程中要注意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有机结合使用。

2.5 考核评价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需要一套评价机制。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总体方案、切实可行的建设条例以及一些具体实施细则和要求,并尽可能对有关指标进行量化。要从多维度选取指标评价者,包括学院教职员工、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周边社区居民,并赋予各方一定的权重进行考量。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从而得出科学的综合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宋绍成,张建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六原则[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

[2]彭才根,郭永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与策略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篇10

关于校园秩序的通告范文一

各部门、学院:

近几年来,随着校园机动车数量的大量增加,校园交通环境日益恶化,随意停放、违规驾驶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并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引起了师生员工的广泛关注,为了彻底扭转校园交通秩序管理的被动局面,尽快改善校园交通状况。根据学校有关会议精神及<<井冈山大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决定从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起开展校园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电动自行车、轻便摩托车(摩托车)管理

(一)在校区内行驶的摩托车必须具有正规牌照并有通行证;两轮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必须于5月31日前到保卫处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登记、领取通行证.

(二)为了方便管理,已领取车辆通行证的师生员工,请携带相关资料(包括身份证、上牌照凭证、标识牌编号等)于5月31日前到保卫处xx科(具体地点)登记、备案。

(三)凡是无牌无证的车辆,请尽快自行处理。从2012年3月1日起,无证或没有登记(无标识牌)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严禁在校区内行驶。

二、车辆停放管理

(一)加强校园车辆停放管理。保卫部将成立若干管理小组,对校园面上随意占道停放、堵塞消防(救护)通道等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即日起,机动车辆必须停放在停车场或施划有停车位线的场地内,各建筑楼门前空地可以停放车辆,但所停车辆不得占用门前道路和影响该楼行人正常通行。家属区应在指定的区域或地段依次靠边停放车辆,但不得在指定停车的地段左右两边停车,更不得堵塞消防(救护)通道。对于违停车辆,交通管理员将向车主发放违停警示单并予以记录,仍不听劝告者,将作锁车或拖走处理。

(二)机动车辆(含电动自行车、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请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场或停车位;自行车请停放在自行车停放点,或听从校卫队员的指挥停放。禁止一切车辆乱停乱放。

(三)有禁停标志以及有消防通道标志的路段,禁止停放任何车辆,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

三、车辆行驶管理

(一)加强校园道路行车秩序管理。依据校园交通管理规定,机动车辆(含电动自行车、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在校园内行驶时,车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不得无证驾驶、无牌上路,不得鸣笛,通过路口或遇有行人时应减速慢行,主动避让。即日起,保卫部将加大路面检查,对各类违规行为进行纠查,任何驾驶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检查,更不得故意堵塞道路和校门交通,违者将暂扣其所驾车辆。

(二) 送货车辆实行收货单位预约制,即由收货单位提前告知保卫部各分部,确定进入或驶离校园时间,由各门卫按通知确定准入、准出。

(三)电动自行车、轻便摩托车在校园内行驶时不得载人。(四) 各单位近期要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一次交通安全的专题教育,认真学习学校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大家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交通管理,同时对已购私家车,但未来得及办理2012年度井冈山大学机动车通行证的车主,要求他们尽快到保卫部办证(办证截止时间2012年5月31日)。后勤集团运输服务中心等公车较多的单位,应对专职驾驶员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要求他们自觉遵守学校有关交通管理规定并自觉服从交通执勤人员的日常管理,对不服从管理者,将对其单位和个人予以全校通报。

四、车辆出入管理(一)保卫部将加强对各类外来车辆的进校管理。即在全校二个交通校门进口对所有无证车辆实行拦停检查,机动车辆进入校门时,请主动出示“校园出入证”,外来车辆凡无正当理由的,一律禁止进入校园,确需进校办事的,由门卫管理人员开具进校许可证,进校后,由接待单位在许可证上签字盖章,出校时交纳此证方能离校。请各单位积极配合做好此项工作。(二)机动车辆、电动自行车、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进出校门时,须减速慢行。

五、电动自行车充电管理由于学院没有专门的充电设备,不能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严禁私接电线插座、使用消防专用设施给车辆充电,否则将由保卫人员立即进行拆除,并对当事人作出相应处理,造成消防隐患或火灾事故的,通报所在单位,并送交有关执法管理部门依法处理。良好的校园交通秩序,需要全校各级单位和全体驾驶员共同来维护,请各单位及驾驶员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校园交通秩序的管理工作,为师生员工创建一个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公安交警部门将协助加强校园交通执法力度,开展校园驾车查证验证工作,请广大师生员工积极配合。

特此通知

保卫处

年2月23号

关于校园秩序的通告范文二

近期,学校对赭山校区和花津校区的学生教室进行了多次巡查,发现部分教室存在以下现象:

一、长期私占座位。自习教室内,部分学生私自购置、摆放、出租课桌椅,甚至出现买卖座位的现象;部分学生长期在课桌上下堆放私人物品,如书籍、水杯、零食、台灯、电扇、靠垫、书包、水瓶;

二、实际上座率低。部分同学长期占座不用,也不准别人使用,教室实际上座率较低,经过不同时段巡查,教室上座率最低仅为10%;

三、私自外接电源、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

上述这些现象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一、少数同学只顾自己方便,严重损害了大多数同学的利益;

二、在教室内私自外接电源、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及同学们生命财产安全;

三、因抢占座位而引发的打架斗殴、砸门、撬锁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校园的正常秩序与稳定;

四、教室课桌椅因抢占座位,被乱涂乱画,设施损坏严重。

教室及其所属设施设备等均为学校公共资源,为了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大多数同学的利益,学校研究决定:

一、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在学校教室内长期占用座位。学校以每半天为时段进行清理,确保物随人走、人走位空;

二、相关同学应在10月17日18点前将存放在学校教室内的所有私人物品(包括私人购买的桌椅)一律搬出。逾期未处理的物品,由学校有关部门集中清理,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物主本人承担;

三、为满足广大同学学习的需要,鼓励和支持广大同学复习考研,学校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室管理、提高教室使用率,采取以下措施:

1、公布教室使用信息,在各教室张贴教室课表;

2、集中开放晚自习教室;

3、适当延长部分教室使用时间(见附件关于教室熄灯时间的公告)。

特此通告。

安徽师范大学

十月八日

关于校园秩序的通告范文三

根据学校的要求,为创造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秩序,保障2015年迎新工作顺利进行,经研究,对2015新生入学期间的校园秩序做如下规定:

一、进入校区需出示有效证件,新生及家长凭报到证进入,师生员工凭工作证或学生证进入。

二、校园商业网点须在经营场所内规范经营,禁止在校园内张贴路标、悬挂彩虹门和漂空气球、乱搭帐篷、占道经营。

三、为保障宿舍安全,学校将在每栋新生宿舍楼安排保安值守,只允许新生及家长进入,提前到校的同学注意寝室防盗、防骗;学校禁止任何单位、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对新生和家长的推销活动。任何上门推销活动都是违规行为,请立即拨打值班电话3831110。

四、各学院迎新点统一安排在青弋江餐厅广场前,迎新点禁止使用带有商业性广告的帐篷。为保证新生宿舍楼前的畅通、整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在新生宿舍楼前后搭建帐篷、摆放桌椅。

五、各单位要严格迎新证件管理,迎新志愿者应统一佩戴学校发放的工作证件上岗,不得从事商业推销活动,不得将证件转借他人。任何单位、任何人均不得私自制作迎新工作证,如有发现将以制作假证严肃处理。

六、各单位的迎新横幅要按照学校《关于校园内悬挂横幅等有关事项的规定》(合工大政发〔2009〕84号)悬挂,迎新横幅统一悬挂在学生宿舍楼,迎新结束后自行清除,不得在校区内其他地方悬挂,禁止出现具有商业性质的横幅和标语。

七、严禁任何形式的针对新生及家长的商业推销活动,一经发现,坚决追责。

八、交通秩序

所有进入校园的车辆必须服从管理,按照学校规定的路线和速度行驶,注意行车安全,按照划定的区域有序停放,避免交通堵塞。

(一)行车路线

1、学校迎新大客车:从校区薰化路大门北侧驶入,左转沿B线前行至青弋江餐厅北侧路段停靠,之后继续沿B线前行从南大门驶出。(具体见附件交通路线图中粉红路线)

2、社会车辆:从校区薰化路大门北侧驶入,前行至停车场停放,从薰化路大门南侧驶出。(具体见附件交通路线图中红色路线)

3.各单位迎新工作用车:凭《迎新工作车辆特别通行证》进入迎新区域。停车请到二期教师公寓停车场停放,从南大门驶出。(具体见附件交通路线图中蓝色路线)

4.教职工车辆:7:00前可以沿B线前行至二期教师公寓周边停车场停放,从南大门驶出。(具体见附件交通路线图中蓝色路线)

5.临时抢修施工车辆经批准进入迎新区域,不得影响迎新道路的畅通,不得逆行。

6.各保障单位送货车辆从南门驶入按指定线路行驶,不得影响迎新工作。送完货后应尽快驶出校区,不得在校区停留。

(二)几点提示

1、车辆进入校园后请按交通标志及沿途交通执勤人员指示行驶停靠。

2、学生公寓区域内严禁车辆驶入、停放。

3、请及时锁好车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避免遗失。

4、为缓解迎新区域的交通压力确保安全。建议广大教职工使用非机动车或步行到迎新现场。

5、若有求助或报警,现场就近向沿途校园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值勤人员反映或拨打宣城校区24小时值班电话:0563-3831110。

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校园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年9月5日

 

关于校园秩序的通告相关文章:

1.关于校园管理的通告

2.关于维护校园环境通告

3.关于整治校园安全通告

4.关于某某学校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