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1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可选择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形式和主要措施:

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习等。在每一项活动中,学生要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勤于搜集资料、整理笔记,乐于调查考察、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善于表演交流、社会宣传、反思答辩,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主要措施:

1、选定主题。 根据本校实际,可参照以下主题选定: 劳技教育、学科整合、网络环境、社会生活、班队会、文体科技等活动,然后有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教研指导。健全组织,学习理论;明确任务,制定计划;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四、具体工作:

1、 开发资源: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社会中进行采访、调查,聘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设计教案。根据教研室实践活动方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拟订实施教案。

教学进度如下:

三年级:主题活动有.....

四年级:主题活动有.....

五年级:主题活动有....

六年级:主题活动有....

三年级,四年级本学期各8个主题,全乡统一五个主题活动,其他的三个由学生自己确定.

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活课堂 高效教学

前不久,我的课题要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指定的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课堂展示。因为这项活动对课题的结题非常重要,接到任务后,我不敢怠慢,带着压力研究、分析教材,并设计出了教案。

一、初次试教:使用不当,没有成效

成果展示,当然就不能使用“家常课”,我用PPT做了课件,在班级进行试教,还邀请了学校的教研员和五年级老师听课、指导。

上课伊始,我用PPT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例题。因为问题比较简单,很快学生就计算出了结果。师:你是怎么想的(解法)?生:我直接计算的。生:我用笔圈出来的。生:我用线连出来的。生:我发现老师发的材料袋里有方框,我是框出来的。师: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几种方法相比,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一些?好在哪里……小结:最后一种方法好,只要考虑平移几次就行了。(板书:平移)

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不同的结果有多少个?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小结:平移次数+每次框的个数=方格总个数,平移次数+1=不同和的个数

学生练习(出乎意料的是,错误很多),第一次试教就这样结束了,感觉到自己的课堂犹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无味。

反思:例题教学很顺利,感觉学生掌握得很好。然而,活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学生却错误百出,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既然例题掌握得很好,为什么练习却质量很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去请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请大家帮我寻找原因。经过一番分析,我终于明白,例题呈现出10个连续的自然数,很特殊、很偶然,不利于吸引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很简单,学生只要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不用深入思维就能很容易的解决问题。上述原因导致学生的感知没有受到足够的刺激,思维随之产生惰性,所以,“找”规律的过程和思路没能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扎根。

二、再次试教:使用得当,成效明显

找规律“重找会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会用”规律呢?关键还是要在“找”上下工夫。找到失败原因后,我重新设计教案,重做课件,再次进行试教。

首先,我用PPT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体彩七星彩的开奖视频,并将画面定格在4,3,5,9,0,1,2上。师:仔细看看,能发现什么?生:开奖呗!生:看到7个数字:4,3,5,9,0,1,2。师:你们知道这个开奖结果是什么意思吗?生:能看出自己买的彩票是否中奖,如果和它完全相同,就可以中大奖。师:其实,彩票不但能等奖,还能中一、二、三等奖,直到最低的五等奖。只要选对连续的两个数字,就中五等奖了。现在,我们来看本期开奖结果,哪些情况可以中五等奖?生:4和3,3和5……。师:没想到彩票中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请大家思考,本期彩票中五等奖的情况应该有多少种?学生操作。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此处学习过程与上面基本相似)师:如果要想中四等奖,必须选对几个数字?相当于要框几个数?(板书:3)估计一下中四等奖的情况有几种?平移几次?师:能证明一下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师:如果是中了中三等奖,应该选对几个数字?相当于要框几个数?平移几次?中二等奖呢……学生练习(基本没有错误,正确率很高)。

反思:规律只是一个结果,所以,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是“找”的过程。开奖例题使学生的视觉受到了刺激,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探索中奖规律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兴趣转移到了“找”规律上,“找”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反复操作、机械训练;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对问题、对规律达到了较深的理解水平,他们不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对比发现:信息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走向深入

篇3

    以省州县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使我校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拓展,提高和深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程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州县教育局示范校成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二、 组织机构 

    组长:肖昌明校长 

    副组长:姚本前 

    成员:肖昌明(小)、蒋世锦、文志祥、彭英、各年级组组长 

    三、工作目标 

    设备有增加、管理更科学、培训更扎实、技术更熟练、应用更频繁 

    四、主要工作安排和措施 

   (一)、设备更新完善,为应用创建良好的平台。 

    1、把州教育局给学校的网站做得更充实丰富。此项工作由梁振衡、赵官友老师负责,其他教师协助。 

    2、积极争取上级的投入,为各办公室配置一台提供电脑,教室装备简易多媒体设备。 

    3、保证各办公室、电脑教学室电脑设备完好,不影响老师们的使用。 

   (二)、设备管理 

    1、建立帐、册、表,对项目设备逐项登记造册,专帐管理,账、册、物相符。 

    2、落实《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制度上墙,落实管理责任,认真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 

    3、管理教师要对项目设备每月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定期除尘,检查连接线路。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登记。 

    4、所有教师应按要求操作,不得随意违规操作。 

    5、文志祥老师负责信技软硬件及网络故障的维护工作。 

    6、相关资料整理规范,装订成册。 

   (三)、教师培训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教师适应中心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家必须用前瞻的眼光迎接教育技术现代化。 

    1、本期将对全校教师进行博客管理、动画制作的培训。具体要求人人建有自己的博客,并会操作管理。将自己的工作计划、总结、论文输入博客,建立博客圈,相互访问评论。动画培训只搞一个内容,体现基础和简要,要求人人都会做。 

    2、还不会文字处理的个别教师,要求通过自学和在他人的帮助下,提高速度,达到比较熟练,在一定的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一张试卷的制作打印,期末前进行达标验收。 

    3、认真搞好每次培训学习的效果评价,纳入教师考核,并配置一定的学习资金。 

    4、学校班子定期开一次远程教育方面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资源下载整理: 

    1、各年级语数学科及其它有条件的学科每周按年级分学科要求完成查找下载资源的任务,并做好记录、分类、建档。 

    2、本期末各年级分学科整理一套较完整的远教教学资源。最起码要有教案、课件、试卷、反思、论文等。 

    (五)、教学应用 

    1、鼓励教师运用远程资源上课。 

    各年级上多媒体课时间安排: 

    日期                  年级 

    星期五               一、二年级 

    星期四               三年级 

    星期三               四年级 

    星期二               五年级 

    星期一               六年级 

    2、学校整理好XX年年上期的校本资源库,供老师们学习使用。资料建在FTP服务器上。同时整理好XX年年下期老师们的资源,形成资源库。 

    3、年级组每期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研讨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并有课后应用体会小结。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尝试参与面必须达到90%。  共2页,当前第1页1

    4、本期5月份举行课件制作竞赛。 

    5、搞好远教课题研究。完成“十一五”省立项课题和州县立项课题的实验任务。 

    6、鼓励老师多参加上一级的竞赛,如课件制作、优质课竞赛、论文与反思评选等活动,对获奖者进行奖励和加分。 

    行事月历: 

    3月份:博客培训及验收 

    4月份:动画制作培训及验收,教师资源下载整理诊断性检查。 

篇4

关键词:云空间 网络学习 人人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93-03

空间教育教学就是利用云空间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所谓“人人通”就是每个人有一个云空间。“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是“三通工程”,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三通工程”的最终目的。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这个平台,我校在分析校情、学情的基础上,以满足教育教学要求为前提,为所有教师和五年级以上学生提供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去。

一、教师空间人人通,教与教全面互动,共同提高

(一)把教师空间建设成教师的备课中心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新教师一般要精心做一个过程详细的教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般不做教案,只在教材上略加备注就上课。聋校由于教材的特殊性,在网上可供借鉴参考的资料相对较少,很多老师或多或少存在“闭门造车”的困扰。我校往常惯用的教学检查,即为年复一年的检查纸质教案,许多教师都在检查前突击补习,费时又没有实际价值。采用了云空间集体备课,极大程度地调动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空间中建一个“教学教案”目录,各位教师把教案放进去,或者把别人的教案拿来观摩借鉴,并且附上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心得感悟。我校各教研组成立网络备课组,基于各位老师的优秀教案进行点评,形成互动。原来用于誊抄教案的时间用于借鉴、反思、提高,时间花费少了,效率提高了不少。

(二)把教师空间建设成教师的个人资料中心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备好课的基础,在教师空间中建一个“个人资料中心”目录,把平时积累的教学资料通过浏览平台、同事空间以及平台和空间的资料积累在个人资料中心以备用。许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因为换电脑、搬家失踪,非常可惜,现在云平台使得资料的长期留存成为一种可能,在空间存储上云平台又以其无限性打破了以往存储空间的限制。同时,积极发动教师根据学科教学需要,自制、收集课件,按学科、年级、学期进行整理,形成与当前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利用学校平台进行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使资源建设成为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教研组长牵头,空间组合,搞学科教研

利用云空间进行网络教学研究在我校已经实现。我校各学科带头人在自己的空间中建立导航。导航后链接一个本学科分类教师联系表,把一个学科的分类教师的空间地址链接上,也可以建好友群,构成一个学科群,这样就可以指导、帮助本学科所有教师的教学教研了,促进本学科所有教师共同提高,同时可以互动,相互学习、帮助、借鉴。 学科带头人在自己的空间中展示最新的教学动态、成果、思路,将最新的优秀教案集、优秀题库、优秀课件库等等共享;学科所有教师在自己的空间展示实践经验、创新成果、体会,这对于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尤为有效。

由于我校是我市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全省同级别聋校不超过十所,地域的限制使得外出培训、听课交流、与同行切磋的机会显得格外珍贵,云空间使培训老师能及时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让其他老师受益匪浅。

此外该平台也为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去年,我校教研组进行校本教材的编排,正值暑假,不便集中交流,但当老师把自己的初稿放在云空间,教研组迅速利用网络平台,群策群力,足不出户地顺利完成了校本教材的编排工作。

(四)展示优秀教师的成果,建设学校资源中心

云平台自推广以来,逐渐受到老师们的喜爱,老师们也越来越依赖云平台,大家无私共享的资料,使得云平台日臻完善,成为我校资源宝库。学校云平台也是我校教师空间的家,它具有管理、示范、服务的作用。学校机构平台把学校的校级教学教研资料中心等展示出来。建设成一个教研教学中心,我们将学校机构平台链接到学校的网站,成为网站二级目录,也可将学校网站链接到世界大学城学校机构平台上,成为机构平台自主管理的模块。平台与校网形成关联,为我校参与市级平台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空间人人通。学与学全面互动,共同进步

湖州市聋哑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三十五分钟完成的,那是他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战场。但是由于他们先天听力受损,接受知识难度大于普通学生,课堂教学显得势单力薄。云空间的学生空间学习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初中生而言,可以通过老师引导合理利用空间自主学习,而小学生因为基本认知能力尚未形成,首要任务是学会对云空间的基本管理和操作,为此,我校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中,融入了相应的知识,为他们能更大程度发挥云空间的各项功能,做好准备。即便如此,我校高段的部分小学生也时常运用云空间,进行预复习及课外知识拓展。

随着云平台在教师中的广泛运用,学生空间也通过建好友群的形式或相互链接地址的形式,与教师空间构成空间组合。

(一)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的成长中心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沟通,云空间恰恰弥补了这个缺憾,他们在空间写日记,记录成长轨迹,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学与学互动。教师定期网上浏览、批注,师生互动。在学生空间统一建一个学生在学校成长情况栏目,或称之为“学生成长档案”。分学期分阶段记录聋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

(二)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的作业中心

教师常常把章节复习题或假期作业放到教师空间里,聋生回到家中做。聋生也可以点播相应教师空间的部分课堂教学的录像,查看课堂的课件、资料等,做到课堂课程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三)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个人特色展示中心

聋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自己制作的Flash、电脑绘图、电脑小报等等发到空间,使空间成为自己的展示中心。

(四)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中心

聋生可以讨论话题,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也可对讨论进行批注,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聋生可以浏览其他学生空间和教师空间,查找有用的学习资料,互学互促,空间自主学习。云平台已经渐渐成为聋生离校后取得帮助的首选途径。

三、教师空间学生空间人人通

聋生听力受损后,内心渴求更多的关怀。对他们的德育工作比普通孩子困难很多。心理健康教师或是班主任常常感觉沟通困难,而云空间搭建了一座聋校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许多面对面羞于讨论的话题都可以在云平台上讨论。师生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互动,交流思想,解决个别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如青春期心理、生理困惑等,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我校班主任更是将云空间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开设个人博客、相册、视频,并为班级架设了班级小站,提供以建立班级主页为核心的班级内部互动圈功能,包括小黑板、课程表、班级相册、班级博客、班级作业、班级日志等,使之“方便教、方便学、方便辅”。

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常常登录班级小站,关注点评,师生感情更为融洽。

四、建立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校的家长大多手语不灵活,随着聋生日渐长大,他们更渴求能和家长有心灵沟通,云平台允许家长和学生共用一个号,家长可以看到学生的日记、个人空间、成长档案,双方沟通更为便捷,不少家长都感慨:现在能清楚知道孩子每天学点啥,做点啥,也能更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云平台也全面支持家校互通,为家长了解学校教育、运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家长通过空间,查看学生在学校的状况,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和任课教师进行联系。 家校合作,家校互通由此得以实现。

为了辅助平台在我校师生中推广实施,我校技能教研组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将云平台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云空间的使用技巧,多媒体教室的配备不断完善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此外还多次展开教师培训,请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兄弟学校来我校传经送宝,展示平台优势,积极鼓励老师加入平台。各个教研组成立网络研讨小组,共同参与管理小组网络平台。回顾我校云平台的推广之路坎坷而又崎岖,但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对于我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空间教学改变了师生联系互动的方式,师生关系更和谐,家校的配合更紧密,空间教学也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云空间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指导,也改变了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行为评价方式,提高了学校的运作效率。总之,我们要以现有校园网络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资源为信息源,创建并完善云空间。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使得聋生能更轻松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让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4,(10).

[2] 王怀玉.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 卫才友.我心目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5).

[4] 朱云珍.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合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

[5] 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篇5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高效课堂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获得更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将核心定位在“音乐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歌曲、乐谱、节奏等智力因素与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通过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律动激趣,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律动是一种进行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运动的技能。当人听到音乐后,身体就会按照一定的节奏,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自己的感觉。学生同样能够在音乐的欣赏中,在教师的导引下,通过有规律的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每节课所要教的内容,编出适合小学生的简单律动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音乐想象空间。

如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春意》,设计了律动环节,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那种活泼而又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通过律动来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律动与音乐是动作美与音乐美的交融,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学生当对所学的歌曲中的音乐理解后,听到音乐就会跟着手舞足蹈动起来,用“la”唱全歌,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用“藕断丝连”状唱每句的休止符,以表达欢乐的情绪。实现对音乐的感情升华为律动。可见,律动能够拓展学生音乐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音乐中,更好地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二、故事激趣,加速学生对教材内容情节的理解

小学生非常愿意听老师讲的故事。为此,笔者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内容的特殊性,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拖出所要讲述的内容。这种形式,笔者一般放在一堂音乐课的导入部分。根据教材设计的内容,笔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故事情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较好的激趣效果。

如在欣赏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幻想》一课时,通过给学生讲述《宝莲灯》的故事,配上两首插曲,让学生很快能了解到,神话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一种情感的寄托。这样,全班同学在欣赏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就能够很轻松地感受幻想的意境,起到了以情激趣的作用。

三、游戏激趣,增强学生对音乐表达意境的理解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游戏中,可以更快速度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游戏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不服输的竞争性。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引用或自编趣味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表演水平及表现能力以及对音高的辨别能力,通过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如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新人音版上)《第一课朝夕》,编选的四个作品,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学习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时,笔者做出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大家想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学生非常认真地听,体味音乐中反映出的情景,多数学生都能编出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的各种景致。同时让学生在听辨活动中,辨别出是4/4拍,还是6/8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形式,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音画激趣,陶冶学生的心灵进行美的教育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设计的内容富具美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挖掘蕴含其中的美学因素。力争制作出漂亮的音画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后,让学生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表达学生心中对美的情感和理解。精美的音画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能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全身心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如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晚风》,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如“夕阳的晚上”“树丛中夜莺的歌唱”等,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的能力。笔者结合歌曲音乐,给同学们展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的情景,尤其是美丽的夕阳、日落的情景,然后让同学们描绘一下心中傍晚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这一环节使得全班学生踊跃参与,调动起全班积极性后,再聆听《晚风》,笔者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分组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感受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美的教育能力。

总之,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师巧妙地把音乐知识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有机地结合,能够挖掘出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师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感受与对音乐律动,让学生的情操和人格,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申小颖.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J\].中学课程辅导,2011,(11).

\[2\]崔晓梅.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2).

\[3\]孙海英.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1,(5).

\[4\]刘佳.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艺术教育,2011,(1).

\[5\]李莉.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J\].学生之友,2010,(11).

篇6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趣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满怀期待来上课,但一走进教室,心里有一点小小的担心,(学生纷纷猜测老师的担心是什么)

师:我担心你们不会玩!(还有这等事!有的学生傻愣着,充满了好奇心。)

老师随即拿出一张纸,问学生你会玩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可以折大象、折飞机,剪窗花、拉花,叠千纸鹤、幸运星等。

师评价:真不错,(接着,老师进行了示范,先把纸对折,再从折痕的地方任意撕下一块,一会儿就撕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老师利落的撕纸表演让学生看得目瞪口呆。老师趁机问学生想玩吗?

生:(跃跃欲试)想!

师:不急,谁都有机会,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张白纸,大家不妨来玩一玩!

学生开始了折纸活动,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并贴于黑板上展示。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轴对称图形》。自然的谈话,有趣的撕纸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丰富方式、提高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多数人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方式,是最有时代感的教学方法,其它的就很落后了。这种想法都有它的片面性,现在看来,探究性学习并不能可以完全取代接受性学习,而且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显得很重要,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可能更有实际的意义。其实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在各个不同教学的内容中选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教学,用有意义的讲授法结合感受生活实际显得更有效了;又如教学角的度量,1度的角,也可以用讲授法等。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讲授法的话,学生可能马上可以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只会停留在课本上介绍的推导方法上,对于死记硬背的学生可能还有点用,但学生真的掌握了吗?学生对于后面学习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时,教师也唯有用讲授法。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把这三个公式混淆了,或者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了。但如果采取探究性学习的话,情况就有所改善了,学生能在动手、剪拼、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后时间长了学生一下子忘记公式,通过回想自己已经用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过两种方法求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方格和切割平移,学生也可以自己推导出来。而且对于后面的学习还是用到转化的思想,学生不难找出方法学习图形面积的计算。

三、相互认同、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四、运用媒体、促进有效

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心剂。它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化抽象与具体,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它能增大信息密度,扩充课堂容量,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

本学期,笔者执教了一堂校教研课,所选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的“密铺”.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学具,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实践操作来感受并认识到什么是图形的密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以及怎样进行图形的密铺. 在课的第一个环节,教学挺顺利,学生通过看生活中的密铺图片,找生活中的密铺,以及常见平面图形的密铺操作,很快就得出结论:只选用一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是可以密铺的,圆与正五边形是不能密铺的,达到了所预设的第一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 于是,依照教学预设进行了拓展,开始了第二环节的教学. 但在第二环节的教学生成中,就出现了笔者一直担心的问题.

师:猜想一下,除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也是可以密铺的?

生:梯形、一般的四边形……

师:那么同学刚才提到的平面图形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密铺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找到你所说的图形,拼一拼,并把你的结论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在四人小组的实际操作中,一般四边形的密铺花了很多的时间,学生都觉得不能密铺. 无奈之下,笔者请为数甚少的一名认为能进行密铺的同学上展示台进行动手操作,展示给大家看,但是由于学具存在误差,并且在操作中,随着图形摆放的个数的增多,前面铺好的,后面在接着铺时稍微一动就会使前面的图形发生偏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花了很长的时间,绝大多数同学仍旧弄不懂这个图形是怎么进行密铺的.

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由于选的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大小比较接近,四条边的长短变化不是很明显,并且,准备的学具都是手工剪出来的,大小形状难以完全一致,所以学生在密铺的过程中就找不到密铺的方向与方法了. 怎样才能使所有参加密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而且拼接时不易移位,能让学生很快找到密铺的方法呢?笔者想到了课件制作中的复制,复制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在拼接时位置不易移动,于是决定利用课件来解决这个难题. 又重新设计了课件和教案,并且利用了一个白板课件来辅助教学解决难题.

第二次试教,在一般四边形的密铺时,学生还是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于是,教师就让学生看着大屏幕,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密铺,寻求密铺的方法.

师:出示一个四边形,然后用鼠标拉出一个同样的四边形,我要把它向上铺,该怎么连接?学生马上反应过来:把图形调个个儿,短边和短边接.

师:那我要是再往上铺呢?

生:长边直接铺上去就可以了.

师:如果我要往下面铺下去,该怎么铺?

……

师:如果往两边铺,又该怎么办?

学生马上就总结出密铺的方法:老师,我知道了,就是把相同长度的边拼起来就可以了,然后再看看角的大小. 所以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

于是,就用课件展示了一个用普通四边形铺成的图案,让学生体会用同一种四边形也能不重叠无缝隙地铺成一片,加深学生对密铺的理解.

在这节课的教学当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复制图形的准确性,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轻松松就解决了四边形密铺这一教学难点,并且兴趣盎然,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魅力.

篇8

一、教材分析

《别具风味的饮食》一课分为“阅读与思考、探究与体验、实践园地”三个部分,计划分为四课时来完成,今天我主要说第一课时——“阅读、思考与体验”。

“阅读、思考与体验”这一课分为“读一读”和“想一想”两个部分。“读一读”《独特的风味美食》课文内容,详细介绍了各民族的美食与饮食习惯,让学生明白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形成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牧区多以奶制品、肉为主的饮食习惯;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以米、面为主食;“想一想”是引发学生思考各种饮食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各民族的饮食有什么差别?品尝风味美食,切身体会。通过两部分让学生了解并且尊重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饮食习惯,从而突出中华家园的绚烂多彩,美食的别具风味,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欣赏、品尝各民族别具风味的饮食,同时培养学生协调、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帮助学生在课上交流汇报展示,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美食和饮食习惯,突破教学重难点。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各少数民族美食的别具风味,认识到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牧区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从事农业生产民族的主食以米、面为主

2、难点:民族饮食特色形成的原因在于生产实践活动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

四、学情分析

1、认知能力: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逐渐形成。可以通过先读再自主探究,对少数民族的美食和饮食习惯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系统全面学习。

2、心理特点:高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且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这一特点。教师一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五、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探究学习,通过查阅书报、听新闻报道、上网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

2、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六、教学过程

(一)服饰展示,引出课题(3分钟)

上课伊始,学生穿民族服装进行《你来展示我来》猜小游戏,激起走进少数民族生活,了解不同美食的兴趣。

(二)游戏猜谜,走进蒙古族(15分钟)

1、给学生提供线索,引出本课时重点蒙古族。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并且在讨论中明白蒙古族由于长期从事畜牧业,因此形成了以肉奶为主的饮食习惯。

2、教师补充拓展学生不知道的民族饮食习惯,通过看一看听一听了解蒙古族红食代表菜肴烤全羊,感受蒙餐中的习俗礼仪;尝一尝老师带来的蒙古族奶茶,了解蒙古族的饮茶礼仪。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从枯燥的文字一下子活跃起来。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运用PPT出示相关补充资料,多种信息技术的灵活切换让学生的学习形象直观,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通过ppt了解一些典型少数民族的风味美食

4、在交流少数民族美食及饮食习惯的同时,根据各民族的特色美食分成两类,一类是生活在牧区的以吃肉喝奶为主的少数民族,一类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以米面为主的少数民族,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等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2分钟)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礼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2-0040-03

近年来,我们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出发,开发了礼育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有了信息化特色的融入,礼育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充分显现出来,取得了快捷、高效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引领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

1.电子书让儿童快乐知礼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诗经・{风・相鼠》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古代学者颜之说:“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泰。”孔子也曾强调过:“不学礼,无以立。”

为此,我们要让儿童明白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有哪些礼?《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过于理性化地强调规则,同时,礼育工作习惯于条条框框的说教,通过“我说你听”,“我压你服”,强制学生接受,反复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极易引起学生内心的抵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

面对以上的问题,我们不断思考着:如何让儿童快乐地知礼?应该用什么样的教材?我校组织在班集体建设中富有经验的老师编写了《东关小学“礼育”活动操作手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礼育活动实施细则。学校还凝聚集体的智慧,从易于操作的角度出发,编写了琅琅上口的《礼育三字歌》。

由于儿童思维更偏向于直观形象,在施教时,老师们发现儿童在学习《礼育三字歌》时,依然感到枯燥无聊。因此,我校信息部创编了《礼育三字歌》的多媒体电子书。电子书具有阅读与传播方便、界面美观等优点,是纸张书籍在网络世界流通的最佳替代品。利用WebCompiler软件制作的exe格式电子书,易于儿童在电脑上阅读、查找、方便标记,将原本静止的礼育教材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儿童面前。

为了让儿童更清楚地理解《礼育三字歌》的内容,这套电子教材还将枯燥的“礼育”规范融进一个个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小儿歌中,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校园网进行共享传播。学生不需要其他辅助阅读器,可直接双击打开浏览。生动的故事、美妙的声乐、活泼的动画视频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深深地吸引了儿童,激发了儿童学习礼育的兴趣。

儿童除了在礼育课堂上,还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家庭、校外等网络覆盖的地方主动下载观看。由此,我们将对学生的礼育教育延伸至课外、延伸至家庭,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精髓――生活即教育。

2.辅助课件让学生清楚明礼

在激发儿童快乐知礼的过程中,我校除了使用电子教材外,还根据授课内容制作相应的辅助课件,为授课提供详尽生动的资料与有形化的操作示范。如:入队前的队课辅助课件设计了星星火炬的立体场景,通过点击画面动态地引导队员学习“六知、四会”的少先队知识。

在教唱队歌时,将歌词与mp3音乐同时播放,使得队歌更深入人心;在教授红领巾系法时,Flas中的慢镜头动作示范、关键点的定格配上相应的系法要点说明,使学生看得更清晰,根据需要还能反复“示范”……形象化的队课吸引了队员,使其入队礼的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教育效果也更显著。

二、信息技术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1.开展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无论是对国家课程来说,还是对校本课程来说,教师始终是校内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1] 所以,我校在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一是由信息技术组教师对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层面进行培训,包括网络应用、办公软件及计算机中级培训、电子白板的使用等,为了使培训落到实处,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

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先进学校参加有关信息技术或校本课程的培训、学习与参观,使教师在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得以提高。我校95%以上的教师获得中级培训证,所有教师都能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2.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课堂的深度应用

我校以“构建生本课堂,呈现高效教学”为目标,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道德价值要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结合,因为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我校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牵引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校本课程的课堂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电子教案、图片、文字资料网上共享等。其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最明显的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

3.课题牵引,信息化推动校本课程的教师科研走向深广

以课题为载体,营造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软件环境氛围。[2] 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课题《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和“十二五”省规划课题《人本精神引领下校本课程建设研究》。通过对课题的研究,结合校本课程,让教师确立“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研究热情,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走向“微型化”的科研之路。

在学校网站的视频直播平台上,我校每月都举办“东关讲堂”活动,教师们面对电脑就能观看视频直播实况。“东关讲坛”是由我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主题是从一件小事入手而引申出的一个道德主题,形成了“礼育”序列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礼育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2012-2013年,我校组织教师先后执教了五节德育微型课,电教手段的使用,使得课堂生动有活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个师生。

同时,在校园网的“德育教育”栏目下,我们针对每次礼育课程的活动主题,开辟了“东关论坛”的研讨沙龙平台,让班主任结合工作实践,畅所欲言,共同分享礼育经验。以课题为牵引,我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由于我校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班主任,为了让礼育课程研究走向深入,我校重视班主任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作用,尊重班主任独特的工作风格。要求班主任建立自己的班级主页。在班级主页空间,班主任根据需要,尽情挥洒、彰显自己班级的特色,打造个性化的班级平台。

4.信息化让主题教育成效显著

在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当中,我们也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的作用。如:在开展“儿童友好――关爱生命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在校园网上宣传交通、消防、消费、自护知识;以视频资料向儿童演练应用于实际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自助自救能力;将低年级学生动手描绘的宣传画拍成图片上传网站,扩大宣传范围;在五年级组织开展的“儿童友好关爱生命”知识竞赛中,借助具有强大交互性的Authorware软件开发的竞赛试题,通过投影仪呈现,摆脱了纸质试卷对学生的束缚;引导六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报刊,将优秀作品利用专题网站等进行展示,在全校宣传安全教育。

为了促进每个儿童切身参与礼育的专题教育活动,对于每一次的专题活动,我们都会在校园网站上开辟论坛,儿童无需实名注册,就可以畅谈自己的感想,将儿童的礼育思想引向深入,拓宽了学生礼育教育的渠道。

5.制作视频,推进礼育课程融入学生生活

在实施礼育的校本课程中,如果教师不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把道德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传授给学生,往往会收效甚微。因为一味地强化学生对礼的思想认识,学生会觉得一言一行处处都要讲礼,谨小慎微,会有压力,甚至会觉得礼仪模范生自己做不到,出现知而不行的现象,学校礼育陷入“空泛化”、“表面化”的误区。

给儿童定出方圆了,如何让儿童养成规矩呢?学校号召每个教师寻找儿童点滴的闪光点,将镜头对准儿童,搜集儿童规范有礼的行为习惯,拍摄整理成专题视频,借助土豆、优酷、56等主流视频平台上传,让学生在线观看。儿童在观看时会欣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做个礼仪模范生并不难。网络视频的使用,巧妙地引导了儿童如何行礼,避免了老师喋喋不休缺乏直观性的说教,将学生所认为的礼仪标杆悄然转化为可感、可行、可触摸的直观形象。

在儿童的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两方面,学校号召家长拿起镜头,拍下儿童的闪光点,家长们还在视频中录入自己对儿童的赞赏和鼓励。这些都给了儿童很大的信心和力量,极大地触动儿童发自内心地行礼如仪。在老师和家长们的诱导下,儿童也情不自禁地端起镜头,拍下了他们眼中的文明画面。

6.网络评选,扩大了礼育课程的影响力

为了弘扬文明礼仪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深化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学先进、赶先进,我校在相关节点开展了“十佳少年”的评选活动。

各班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推荐候选人到学校参评,学校通过网络投票系统充分宣传候选人的事迹,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对于候选人有了鲜明而形象的了解,最后由全体师生登录网络投票系统进行投票。最终依托系统评选出“十佳少年”并进行表彰。

网络投票评优活动是我校扩大礼育课程影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是进行无纸化办公的探索,将进一步指导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评价离不开信息技术

1.网络问卷提高礼育课程评价的时效性

教育工作实施得是否有效?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全面、快捷的检测?我校定期制作了可以在线填写的有关礼育的网络问卷。这种问卷针对礼育调查主题,设置各种题型,增强儿童答题的趣味性。问卷题型不仅仅是文字的选答,还可以是漫画的呈现,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公开级别。然后通过校园网、家校通平台、微博等方式将问卷链接,联合家庭、社会之力,通过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调查,形成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的多元评价体系。

网络问卷会自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系统生成的结果统计到Word文档或Excel文档,便于学校管理人员随时查看或下载问卷结果,浏览每一份答卷的详情。这样的网络问卷让我校切实做到了有问题及时报,有缺点及时改。

2.家校连线BBS调动家长评价

礼育课程实施的是否有效,家长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为了全面深刻地反映问题,校园网站的 “家校连线” BBS上,让家长们汇聚,围绕一个话题互相交流,共同出谋划策。如:我的孩子爱在雪白的墙壁上随意涂画,怎么办?孩子犯了错,为什么总是不以为然?一个又一个的话题令人目不暇接。正如一位家长所言:留言板已成为家长聚会、探讨的教育沙龙。我校的礼育论坛很快成为家长、儿童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所以目前网上论坛十分热闹,人气很旺。

信息化应用技术为校本课程带来了活力,为校本课程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同时,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推广也提高了我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反思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融合

在礼育校本课程实践中,我们也不可忽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新问题。

问题一:网站的界面和内容是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内容的不断更新则是网站生命延续的关键。为了使网站内容时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需要老师及时对页面进行更新。这也就给老师们提出了要求――拿出时间来进行网站的完善和不断更新。

问题二: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不良冲击。上网成瘾、虚幻代替现实、黑客横行、病毒泛滥、信息混乱等种种负面效应,不仅对尚不具备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在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方面可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对学校的传统德育工作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需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需不断创新,才能使校本课程走得更远。

问题三:信息技术只是服务教育工作的辅助手段。在使用时,如果忽略教学目标,过多过量,就会使我们的校本课程“繁花渐欲迷人眼”,花哨而低效。

面对问题,思考问题,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才会在问题的追问下走向深入、走向广阔。

参考文献:

篇10

受地理区位远、社会发育程度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地域广战线长等因素影响,几年之前,甘孜教育与省内平原地区差距仍然较大。

不过,央金的梦想很快就变成了现实。2014年9月,学校搬迁到了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的现代化新校区,借助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平台,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智慧校园诞生。100M的光纤进入大山深处,通过远程网络,外面的世界更真切地展现在央金面前。“现在学校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了,我们每天都用PPT和一些视频来学习知识,那里面朗读的课文特别好听,普通话很标准。”面对记者,小姑娘两颊泛红,十分兴奋。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央金,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这所现代化的校园里,除了崭新的信息技术教室,还有甘孜智慧教育平台下的各种特色教学配置:电子备课室、师培室、主播教室……这些看起来有些陌生的名称,在甘孜的中小学早已不是新鲜事。

康巴网校“网”住藏区各级学校

“越是落后,越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越是贫穷,越要集中资金办好现代化教育”。2012年甘孜州抓住机遇,实施了“智慧甘孜”教育,2014年,成立康巴网校。

在甘孜州首府康定县城的环山东路上,有着“智慧大脑”之称的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康巴网校坐落在一片拥挤的居民楼群中。这里是承载甘孜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中心枢纽。“我们建立康巴网校,是将教育信息化的很多资源进行整合,把电化教育馆、网络建设、信息管理进行整合,把康巴网校作为一个整合的载体。” 甘孜州电教馆馆长何光良向记者介绍道。

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基于教育城域网,运用云计算技术手段,集成教育资源、教育管理两大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连接、左右互通”的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数据库和信息枢纽。

州一级创建“康巴网校”云平台,县一级则创建“智慧教育中心”,上连康巴网校、下连县内学校,服务县域内学校信息化实际运用;在校一级创建“数字化校园”,有效拓展校园管理、教学、教研、服务空间。目前,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通过卫星天网和教育城域网,覆盖了全州18个县(市),开通398个点位,接入826所学校。

两个平台让藏区学生共享名师课堂

在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的电子备课室,老师们在认真地观看成都市实验小学的教学视频,记录着同步教案。他们将吸收借鉴省内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备课。先行消化后,再根据姑咱学生的特点,把名校课程“植入”进自己的课堂。

在康定中学高二(17)班,讲台上的老师“不见了”,学生们目光所及,是电子白板视频里成都七中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画面。学生们通过卫星直播,与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检测,享受着原汁原味的省城课堂教学。

这些远程教育模式,得益于甘孜州创建的两类智慧教育平台。其中A平台以“省内优质带动州内优质”,依托成都市机关三幼、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七中四所省内优质幼儿园和W校,把教学资源引入州内。同时,根据学生年龄及接受程度,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幼儿园“远程观摩式”教学、 小学“远程植入式”教学、初中“远程录播式教学”和高中“远程直播式”教学。

为了防止教学的“水土不服”,B平台以“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录制甘孜州内康定市回民小学、康定市民族中学、康定中学等本土学校的优质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较为偏远的农牧区学校。记者了解到,A平台覆盖30%左右学生,实现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跟读省内名校的梦想;B平台覆盖70%左右学生,坚持教学贴近农牧区实际,促进州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B平台与A平台形成互补。

像康定中学,它既是A平台的远端学校,通过“直播式教学”吸收借鉴成都七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又是B平台的前端学校,把校内名师执教的课程综合成教学视频,传送给州内其他学校,让全州学生共享优质教育。

目前,甘孜州已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学校有95所,其中幼儿园20所、小学38所、初中30所、高中7所,搭建了甘孜州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远程“就读”川内名校的阶梯。

这些平台的建立,也直接颠覆了老师的工作。以前靠“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正课都由前端学校教师实施,远端学校的教师则“退居二线”。这样一来,老师还能干什么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康定中学校长陈军解释说:“刚开始有很多老师不适应,特别是不知道老师的职责如何重新定位。但实际上,课前准备、课后指导、作业考试以及学生的思想工作还是要自己的老师来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要成为学习情况的掌握者、学习课堂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习疑难的点拨者、学习疑问的辅导者、学习结果的诊断者。”

信息化助推藏区“高效教学”

在康定市回民小学五年级(2)班,记者看到,课堂上,学生们每人手持一台平板电脑,接收试题、作答、提交都在上面进行。老师手中同样有一台平板电脑,进行及时评改、讲解和补充。

校长袁洪珍向记者介绍,学生的作业都通过未来课堂平成后及时上传,老师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把握学情,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及时补正,很好地实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目前,甘孜州开展“未来课堂”的班级共有42个,并且在逐年增长。

除了开设未来课堂,甘孜州还开展了“每天一小时”教师远程培训、远程协同教研、远程同步备课等新型教研模式。

在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的师培室,按照康巴网校提供的师培课表,十四位数学老师正在进行当天的培训。自2015年3月开展至今,由甘孜州教育系统骨干教师组成的网络培训师资队伍,利用远程网络,已累计开展“甘孜州教育系统校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三支队伍每天一小时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千余节次,参训人数16万余人次,全州建立师培室272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