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篇1

     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本人今年26岁,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已整整两年了,这两年来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在各位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努力,逐步创新,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工作两年中先后带教大班和小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二、现状分析: 

    1、 优势: 

    1) 两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少了一份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担心和无措。 

    2) 随着两年家长工作的开展,在家长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我和班中家长的关系比较融洽,家长也很体谅、配合老师的工作。 

    3) 有好学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乐于接受教学新理念的冲击。 

    2、不足: 

    1) 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工作只有两年时间,只教过小班和大班的幼儿,缺少对中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经验。 

    2)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我虽然学过一些乐器、舞蹈、手工制作等,可从特长的角度,我的艺术活动能力较弱。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以及从给予孩子美的享受和情趣的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我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绘画、手工制作、弹奏等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 

    三、个人一年发展总目标: 

    第一学期发展目标: 

    1)尽快提高自己对中班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尽快了解、掌握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 

    3)继续加强家长工作的开展,做到与家长适时、有效的沟通。 

    措施: 

    1)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搭班老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对中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 

    2)自从幼儿园网站建立以来我与家长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本学期将继续努力。除了及时关注论坛外,还要加快家园联系窗内容的更换频率,为家长提供更优质服务。除此之外,我还必须做到每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3)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并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第二学期发展目标: 

    1)在本学期里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力争使自己在业务上不断创新、科研中独立钻研,在教学方面形成特色的科研型教师。 

     2)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技巧,如:绘画、手工制作、弹奏乐器等。 

    措施: 

    1)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行如何提问和对幼儿给予的信息适时有效反馈的思考实践。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适合本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2)幼儿园教师既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苦练各种技能技巧,把自己综合素质提高。如:教育教学观摩、教师技能技巧的评比和教案评比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篇2

一、了解特点,明确培训目标

要做到培训有效,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个师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新教师的基本特点,明确新教师的培训目标。新教师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他(她)们都处于学生向教学新手跨进的起始阶段,在这期间,他(她)们应尽快积累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急需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教师定级资格证书。新教师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缺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由于对教师角色刚由想象进入参与体验,他(她)们往往凭借自己学生时代和教育实习期间教师给予他们的教育教学上的直观感觉,进行机械模仿。他们往往“育”不作为,“教”不得法,使得他们常怀有强烈的焦虑感。

2.不太了解学校常规工作。虽然他们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带和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逐步推进,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工作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工作中出错较多,这使得他们易于产生失败心理和一定的失落感。

3.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由于初来乍到和新教师自身原因,没有很好地和其他教师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由于刚从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步入个体生活,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两间三间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孤独和寂寞情绪。

结合新教师所存在的基本特点,新教师试用期的培训重点要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其培训目标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和专业理想的培育。通过培训,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教师的专业理想,树立教育事业心,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树立教育责任感。

2.基本常规的顺应和基本技能的具备。通过培训,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3.环境的基本适应和群体的基本认同。通过培训,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基本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初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同校教师群体的基本认同。

二、开放观念,统筹培养规划

一个新教师要胜任教师职业,光靠师范教育掌握的那点知识和技能是很不够的,还应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其他各种专长。为此,我们适时把握新教师发展的关键期,做到统筹规划,分层实施,保证了新教师培训的科学有序开展。

针对新教师的不同情况,如何做好培训工作呢?笔者认为,培训不能定调太高,要以“师情”为依据,培训内容宜“细”不宜“粗”,真正做到以“师”为本,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首先,教师进修学校遵循新教师的成长规律,制定了新教师培训规划;其次,新教师任职学校按照新教师的培训规划,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新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再次,各校指定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专业水平和个性特色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新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为手段,每学期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各有不同:第一学期是转变角色和学会上课。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集中培训和在岗实践,达到能够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第二学期是业务素养的全面提升。主要包括学科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等。从规范问题解决的过程开始,引导新教师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提炼规律的过程,在不断反思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

三、积极探索,明确培训模式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校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新教师的“差异性”、适应工作需要的多元化,决定了培训内容和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实效性。为此,我们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一是点面结合。在新教师上岗培训中,引导全体新教师初步认识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指定一名比较优秀的同学科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与指导。二是长短结合。长时有集中系列培训、分阶段进行的主题式校本研修等。短时有学习与交流、示范课教学等。

同时,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新教师培训模式:集中辅导---分散消化----岗位实践----反思总结----成果展示----考核评价。

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专兼职培训队伍,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为新教师成长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分散消化:新教师在接受专题培训后,用多种形式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强化新教师自身需求的自学提高,促使所学理论的内化,将理论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

岗位实践:即新教师在培训后将所学知识、专业技能,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主要依托校本培训,采用以师带徒、同伴互助、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方式,让新教师在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反思总结:即对自身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在原有认识上升为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帮助,促进学习培训的提升。

成果展示:在注重培训档案管理的同时,以多种形式展示新教师在培训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既可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也可检验培训的成果实效。

考核评价:主要是实施综合评价,以激励为主,促进学员的自我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牢牢把握整体流程,使培训效果得到有效转化,新教师的素质得到总体提升。

四、多元参与,创新培训机制

新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个部门或个人很难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因此,建立多元体制参与教师培训的新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在近年来的培训探索中,我们不再把中小学作为验证新教师所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场所,而是让中小学成为了师资培训机构的主体之一,并参与到新教师培训的过程之中。同时我们还整合市内教师培训师资资源,组建起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师培训队伍,拓宽了新教师培训队伍,逐渐构建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中小学、指导教师、新教师多元参与的新教师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能动作用,对培训功能的放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搭建平台,注重培训实效

如何使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是培训机构和组班教师关注的重点。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转化培训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带来的是培训效果的低效这一问题。为此,我们适时转变培训思路,认真策划和用心做好每次集中培训,积极为新教师搭建经验、问题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等。让新教师从自身工作中寻找到发展点,做到自主成长持续提高;让新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在交流沟通中学习、感悟、提升;让新教师通过各层次、各类活动展示其才能,在体验成功中获得激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新教师培训培养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还特别关注新教师成长的全过程,为新教师职后的有效衔接搭建起桥梁,突出了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上岗后,教师进修学校及时将新教师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如何调控课堂纪律”、“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等分成数个案例组,聘请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具体指导。在培训中融入“关注小问题、开展小研究、寻求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等新元素,为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实用指南。

根据新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进修学校还邀请专家开展“集中专题参与式培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新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并在工作中采取行动,自我改善教育教学现状。

篇3

一、“研训合一”模式取得的成绩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教师集中精力进行调研,精心设置继续教育课程,顺利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取得了较大成绩,得到了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认可,基层学校教师也普遍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在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有长足进步,在访谈中,许多校长也对以往研训工作给予肯定,认为取得很大成绩。

二、“研训合一”模式有比较一致的认识

1、“研训合一”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形式,正在全国各地的教师教育机构中广泛地推行

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刚走出师范学校、教学经验尚浅的新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他们的培养模式也应该有所区别,即便是在“研训合一”的大模式下也应该有所同也有所不同。针对新教师与老教师在经验与观念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与弱势进行区别教育,可以提高新教师“研训一体”培养模式时效性。

2、“研训合一”首先是一种教师继续学习发展方式

其目的通过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结合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把教师的发展融合于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使教师的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在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把教师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工作转到以校为本的轨道上来,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带动广大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进而弥补不足、培育优势、发挥特长,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目的。

3、“研训一体”其次是一种管理方式

“研训一体”管理方式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和学校两个层面。以往的管理方式是进修学校、教研室等机构独立存在,与学校教师缺乏紧密联系。采取研训一体的培养模式后两者可以按照各自分工,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结合,密切配合,实现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

三、“研训合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专业教师实训基地急需建设

学校教师实训基地缺乏,虽然建立了部分专业实训基地,但其中的设备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实训的需要,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训练无法落到实处。

2、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有待提高

基层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与工作需要不太相适应,课堂教学理论化倾向较突出。目前专任专业教师中,大多数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一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授课内容、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

3、教师的反思习惯没有形成,科研意识需加强

一些教师没有把自己放在研训主体的位置,没有形成自我反思习惯。由于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再加上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及繁重的工作压力,教师之间缺少真正的研讨交流,也无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另外,许多教师在长期的自我学习和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认为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周而复始,最终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感,不愿进行自我批判,有的教师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不愿及时总结提炼,导致教师反思习惯难以形成,也不理解“反思”的深刻内涵。

4、师德与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训应引起重视

“师德与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文规定的必修内容,在《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师德教育作为首要内容”,但从调查中了解,教师对此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大,只有极少部分的教师有此需求。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教育机构牵头,学校狠抓落实

现在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将培训处、教研两个部门合二而一,这样每个专业人员变得一身二任、一岗双责了。既要承担师训任务,又要承担教研任务,将两项工作集于一身了。在县教师进修的带领下,各个学校积极开展了与之相对应的校本研训。因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活动,是整个研训工作体系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单元。学校是教师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教师生长的沃土,成才的基地,实践的故乡,理论的源泉。教师遇到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要解决日常教学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从根本上主要依靠学校自身力量;而在学校内部,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教师自身的探究想法。因此,将研训一体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基层学校建立起“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和有效运行机制,并根据教师实际和需求,帮助他们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并为其达成起到一定引领作用。

2、专家下校,指导合作

“研训一体”要取得成效离不开专家指导。现在一些教学名师、教研专家以“送培下乡”等形式深入小学教育实践,与小学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特别是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对新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指导,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出指导建议。专家与新教师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帮助新教师尽快地将教育理论不断得到修正与发展,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增强了其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4

论文摘要:教师的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从评价标准的认同度及在实践中的影响程度来看,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简称NCATE)、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简称NBPTS)及美国优质教师证书委员会(简称ABCTE)三个机构制定的教师认证和评价标准较具代表性和权威性。这三个机构制定的标准,体现了当代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新理念,即反专业化的评价趋势,用不同标准评价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和重视发展性评价。

一、几种有影响的美国教师评价标准

1.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教师认证标准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它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其目的在于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认证标准,为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提供专业判断标准,它主要负责对教师职前培养质量进行控制。

该组织在2006年制定的教师职业认证标准认为,NCATE的中心任务是对新任教师进行入职认证、评估,以促进新教师的进一步发展。该标准是基于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并且应该学好这一理念制定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它要求接受专业教育的新教师应当符合以下标准:1)帮助幼儿园至十二年级(P12)的所有学生有效地学习;2)按照专门职业协会和各州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3)基于学习所获知识及实践做最优的教育教学选择;4)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及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5)善于反省、反思;6)有效地将科学知识教学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认证过程中,认证标准的理念框架分两个部分、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认证标准是:标准1)从教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品质;标准2)评价体系;标准3)教学实习和临床实践;标准4)课程、实习和能力的多样性;标准5)教师资格、表现和发展;标准6)教师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资源的利用。每项标准又由语言标准等三部分构成[1]。

2.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的优秀教师评价标准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是1987成立的,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主要负责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资格评价,属于教师职后评价与发展的组织。该委员会提出了5项核心主张:主张1)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主张2)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并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具有深刻的理解,知晓所教学科的知识的由来、结构、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主张3)教师有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习的责任,并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创造一个和谐、守纪律的学习环境。主张4)教师必须善于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主张5)教师必须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促进学生及自身的不断进步;教师应该加强与同事在课程研发、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合作;为了实现州和地方教育部门制定的目标而对学校发展及资源配置进行评价,知道如何同家长合作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2]。

3.美国优质教师证书委员会的教师认证标准美国优质教师证书委员会(ABCTE)成立于2001年,它是在美国教育部的资助下,由全美教师质量委员会(NCTQ)和教育领导委员会(ELC)联合成立的一个新的教师资格认证组织。它主张降低教师的入职限制,体现了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反专业化的倾向。ABCTE的认证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对新任教师进行入职认证,另一种是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质量认证。当前,该组织进行六种教师证书的认证,认证内容包括九个领域,即生物、化学、基础教育、英语语言艺术学科、综合科学、数学、专业教学知识、物理和特殊教育[3]。ABCTE的认证标准仍采用传统笔试的方法,重视认证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教学知识[4]。

除这些标准之外,还有2001年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在这份文件中将新教师与在职教师标准区别开来,相应制定了高素质教师标准以及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合体(INTASC)负责制定的基础教育阶段新教师的标准。此后美国教师发展委员会(NSDC)在总结教师实践教学经验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及为保证学生成功为依据,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

二、当代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新理念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是教师评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进行教师评价工作的关键,也是进行教师评价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有了标准,不仅可以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还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有所遵循,不断把自己的工作与标准比较,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以上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反映了当代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的一些新的评价理念。

1.评价中的反专业化趋势教师评价标准中所体现的反专业化趋势在ABCTE组织制定的教师评价标准中反映得尤为突出。首先,从该组织成立的时代背景来看,自80年代以来,由于学龄人数的增加而出现教师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自然科学及边远地区教师更为短缺。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教育质量差,引起人们对大学教育学院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报告认为,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时,美国反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呼声日益强烈。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ABCTE应运而生。其次,从ABCTE制定的评价标准来看,该组织在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笔试的形式,考试的题型都是多项选择题,这样就不需要每位新教师在任职之前经过教育专业培训、教学实践和接受关于教学的准备。同时,其评价内容包括九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包括若干详细的标准和要求,这些内容主要重视未来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较少关注其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对教学实习也未曾提及。受这一理念影响,目前,全美有38个州都要求未来教师获得任教学科专业的学位,而对教师的教育专业培训并没有做更严格要求。

2.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所有的职业中,只有教学工作对新教师的要求和对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要求是一样的。而其他大部分职业都有一段时间的学徒期,如没有人会指望一个刚从医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能独立担负起一个比较复杂的手术。从学生来说,受教育时期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美好时光,它具有不可逆性。这些学生不应该在新教师的班级里受到次一等的教育,因此,要求新教师的教学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是应该的。但从教师本身来说,他们通过了相应的资格考试,因此保证教师具有最低教学能力的责任已经结束以后,紧接着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评价教师,使他们成长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制定更高的标准、提出更高的具有启发意义、挑战性的要求,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只有制定了有区别地评价新教师的标准和评价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标准,才能更好地进行个别化评价和督导,促进不同的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5]。上文所列举的评价标准就形成了从教师职前培养到入职任教再到职后发展的全面的、一体化的教师评价、保障体系。只有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的全面发展。丹尼尔森提出的“区分性教师评价模式”就是以此理念为核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评价结构。

3.重视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以总结一个经历较长阶段并告一段落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种评价,它一般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而进行[6]。它注重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关心教育活动的过程。它一般依据明确,结论性强,但反映不出教育过程的实际情况,看不出教育过程的实际情况,看不出评价对象纵向发展变化的轨迹;它不但不能说明师生双方的实际能力和个性发展,而且容易使评价对象追求终结成绩而忽视过程中的提高;无论是对新教师,还是对有经验的教师都使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评价标准单一,极易忽视教师的个别化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从上文列举的教师评价标准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相统一的评价理念——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已应运而生。它是在教师工作过程中实施的一种评价,不与奖惩、得失挂钩。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帮助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由此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优点就是它是面向未来的,它不仅重视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更重视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学校根据教师评价结果,向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它渗透着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要求教师评价服务于教师的个人发展,从根本上符合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5

一、细化管理,强化校本培训

1. 全员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校长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亲自担任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每次教研课校长都亲自听课,听评课,参与总结和指导,带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热情与参与的态度。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有反馈。

2. 完善制度,保障研修过程有序有效。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东风小学教师评价方案》、《东风小学奖励机制方案》,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了校本研修活动的进行,保障了研修过程的有序有效。

3. 不吝投入,搭建平台,积累经验成果。学校重管理、善激励的同时,还注重后勤保障工作。学年初就为每位教师购买了自学笔记和网联笔记,为名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制作成长档案夹,为教师经验积累和成果展示做汇编材料。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在经费投入中2011年全校共有235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级培训。

二、分层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 创新研修模式,构建点、线、面立体研修模型。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始终围绕“成长教育”办学理念,为促进教师的优秀成长,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积极探索更加科学、规范、实践性更强的研修模式,形成了在全员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各层面中确立的研究点、实践点、训练点,并以点连线,以线铺面,形成分层面的系列培训内容,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题辅导模式。学校聘请了专家学者为全体教师进行理论专题培训,使校本培训更有针对性。学校采取了对全员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进行分级辅导的模式;教学校长结合组级教研、校本教研做专题辅导;名教师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做专业引领;骨干教师结合帮扶工作的开展做专项辅导。一年里学校组织校本培训 25人次。在系列专题辅导中,通过课堂教学实例指导教师更好地操作“有效教育”课型方式的方法策略,规范学习方式训练的方法策略,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实践和研讨中不断成长着。

(2)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单元组拜师、学科组拜师、名师引领、骨干帮扶等多种形式。在对新教师的培养中从搀扶新教师“学走路”,到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再到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自学年初“青年教师拜师会”后,学校不断对师徒帮带工作进行随机督查和管理,并开展了读书、教研等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师徒帮带工作的顺利开展。

(3)规划自修模式。在各级培训指导的同时,学校更重视教师的自主研修。每学年学校都会指导每一位教师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出详实可行的个人研修计划,提高教师自主研修意识。教师的成长规划更多的体现了自主研修,但这种研修不能完全放手,要有正确的引领和指导,更要有学校的督促和激励机制做保障,学校的主管领导每学期都要进行随机检查指导,确保自主研修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

(4)档案推动模式。有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作目标,更要落实行动。为此学校建立了教师校本研修档案,按各层次教师培训要求进行了档案归档。档案中既有学校指导规定的内容积累,也有教师们自主的材料积累。名师档案为《花开的声音》,骨干教师为《夏天的花朵》,新教师为《碧波微澜》。成长档案推进了各层次教师的系统培养进程。老师们结合学校对不同层次教师培养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听课评课、教育教学感悟、师徒帮带等方面积累材料。一年下来,每位教师都整理、积累了丰厚的成长档案。

(5)跟踪指导模式。课堂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学校在各项教研活动中,关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了三级跟踪指导的方法:教学领导阶段跟踪,帮带教师随机跟踪,年组教师全程跟踪。教学领导除了常规听课之外,更是有计划有选择地听课。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以及薄弱教师等分别进行跟踪指导,具体指导一个问题,明确一个问题;帮带教师除了在组级教研中进行指导之外,更要进行随机的指导。针对帮带的青年教师自身需要更正的问题,有目的地指导改正。针对性强,效果好。学校也随时对帮带指导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学校在安排教师分工时,就注意兼顾到骨干教师,新教师的搭配,所以教研组的指导力量也不容忽视。每次的组级教研,学年组都要认真选课,选定上课教师,在集体进行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上课,使青年教师在每一次教研的备课、上课、反思、评课环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 树立学、研、行综合研修意识。学习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更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学校在鼓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引导教师学什么?怎样学?学习的质量如何?

(1)书中学。学校结合市教育局组织的“树终身学习理念,做专家型教师”的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规定教师学习营养书架中的书籍。每个月借阅一次书籍,每年记录学习笔记一万字。在推进教师走进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式的阅读,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汇报活动。学校先后开展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论坛”、“教师读书笔记展评”、“班主任读书论坛”、“《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书沙龙”“《陶行知教学名篇》、《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读书沙龙”等一系列读书活动。教师在读书交流中汇报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做、所得,真正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读书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主题读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学校被评为通化市主题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2)网上学。为扎实开展网联培训,学校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加强了管理力度的落实,实行了专管专培、严查严管、勤学勤练的三级管理模式,采取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的运行方式,从登陆注册到选课学习再到答疑发帖,各项操作流程都进行了细致培训,并从全员培训到年组辅导再到结对指导,使网联学习落到实处。

篇6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平台;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已进入“新课程改革”时期,但是还有部分教师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性相对薄弱。

基于此,在构建和谐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我校实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校内外多方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了解教师需求,制订培训方案

要求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目标,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期望值和个人发展规划,以师为本,制订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疑惑;定期召开备课组长经验交流会,探讨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方法及途径,力求每位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行骨干教师再培训制度,骨干教师定期与大家交流教学经验、教学管理心得,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三)“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课改培训

为了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多次分年级分层次组织教师到山东杜郎口、山东昌乐二中、山西新绛、河北晋州二中等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回校后组织讨论,探讨适合我校的课改模式。

2011年,我校请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程翔、韩军、吴欣歆、来凤华等四位专家分别作课并作了精彩的报告。这次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老师们课改的热情。

(四)重视教师课堂专业技能培训

1.板书培训。为了引起青年教师对粉笔字的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进行了板书培训,并随后进行板书大赛,激励青年教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2.规范汉字书写培训。大力支持教师参加规范汉字书写培训,并由参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再培训;每学期进行教师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并选出了优秀作品展示。形式多样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搭建平台同伴互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一)组织展示课,为理念领先的教师搭建平台

常态课展示活动改进了教师教学方式,规范了教师课堂语言;“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彰显了各位参赛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课改展示活动将我校的“时间・实效”课堂模式付诸了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各类展示课给教师提供的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培养和锻炼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教学论坛”,为有经验的教师搭建平台

我校每年一度的主题教学论坛,是对全体教师一次重要的培训,也是一次教研成果的展示。例如:主题为“促专业成长,做幸福教师”的第八届教学论坛旨在为教师健康快乐成长指明方向;主题为“读书促我成长”的第九届教学论坛则力求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通过读书“改变心态,改变人生”。系列教学论坛活动传承的是和谐校园文化的精髓。

(三)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进一步发展搭建平台

为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我校开展了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活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等都有明显提高,多位青年教师先后在省市区评优课和说课活动获得佳绩。

(四)开展“读书月”活动,为教师的思想成长搭建平台。每年的12月份定为教师“读书月”,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专业书籍,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选评学习心得,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刊《文曲》上。读书月活动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推动了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

(五)开展骨干教师博客活动,为教师交流展示搭建平台

我校已建成“十中骨干教师博客圈”,用以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辐射作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大提升。

三、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巩固教师专业发展探究成果

(一)教研制度

为保证教研工作切实有效,学校制订了《第十中学教研检查制度》,要求教研活动要固定时间、地点、发言人,活动要有主题、有记录、有检查;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活动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

(二)科研制度

制订《第十中学校本科研制度》,规范了教科研活动环节,激励教师进行科研探索。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研究的结果服务于教学。

(三)导师制度

制订了《导师制度》,规定上岗3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要拜师傅,而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力争能收到徒弟。

(四)评价奖惩制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惩机制,主要制度有《第十中学教师自评他评量化评估方案》、《第十中学教育教学奖惩制度》、《第十中学教师自我反思制度》、《第十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第十中学教师职务评聘标准》、《第十中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考评制度》、《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评选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潜心钻研业务,有优秀科研成果或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四、踏实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

近两年青年教师在评优课、展示课活动中获市级一等奖的有四人,获区级一等奖的有十人。

学校骨干教师逐年增加,现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名师2人,区级名师及骨干教师17人;刘轶茜、刘彦乔、王永丽等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在河北省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说课评比中,徐淑芬、谢志老师荣获省一等奖。许瑞霞、王丽平、刘轶茜等老师分别在市级以上交流会上作报告及经验介绍。张文君老师三次作客石家庄广电中心新闻广播《星河梦工场》“名师讲堂”栏目,谈美术专业与实践的话题,引来家长的热切关注。

篇7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根据县教研室教学建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教学教研计划,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345”优质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并做到每次教研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每次教研有目标,有成效。

2.在教研活动中为每位老师创造机会,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3.学习相关理论、撰写教学案例.反思及教学论文,提高教研能力。

4.一切从学生的接受效果出发,把严教学质量关。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教育教学。本学期要组织教师继续学习《345优质高效课堂》、《2010--2011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等有关材料。要根据教师不同需求,灵活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如开展“课改论坛”、“读书沙龙”等主题活动,通过多样有效的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意识,把“优质高效课堂”、“有效训练”作为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并能把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思想及时

辐射,帮助全体数学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实现“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课堂中抓好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方式的探究。坚持走有效教学之路,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减负曾效。

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

负担现象,学生的课业内容要合理、适度,练习设计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轻负高效。本学期,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继续结合教学案围绕“作业的有效性”这一主题展开研究,鼓励组内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特点自主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到精心挑选,精心批改,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备课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重建。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大赛及。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1.继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

强化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督促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指导工作,通过听随堂课、查备课作业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规范教学行为,树立育才双语教师的良好形象。

2.加强听评课研究

加强听课研讨的研究力度。组织全组教师参加学校的“每位教师一节课”听评课活动,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坐

庄式”教研。当次主持教研的教师要将自己或组内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或产生困惑进行提炼,事先做一定的研究,(如: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到图书室借阅有关书籍。)然后再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力争通过自己主持的教研活动能解使问题得到解决。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认真领会新标准、新理念,汲取优秀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继续开展学习听课、上研究课观摩课、课堂教学评价,并结合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促其发展,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数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3.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不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和抽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后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继续以扎实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开展各年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可以分班级、年级、校级进行,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参与率较高。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结果。

4.速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努力创造条件和平台,让不同教龄的老师朝着各级各类的目标而努力。组内教师自行制定3—5年个人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提出并落实个人发展要求,不断充实自我,展示自我,逐步建成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一批数学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和名师队伍。

5.继续做好师徒结对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重视对他们的业务,常规,师德等三方面的指导。全体老教师应多

篇8

关键词:教师发展;职业瓶颈;教学方式

目前,中国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逐步增加,以南昌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2009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例为64%,2012年,该比例上升为71%,到2015年年底,该比例更上升为77%。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的比例增加,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带来新鲜血液,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科研水平较高,能够很好地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面对教学、科研、职称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的转变,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上实现从参与者到组织者身份的转换,是摆在每个青年教师面前的严峻考验。

一、热爱教师职业,要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提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牢固确定人才培养在高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这个工作中,教师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常有人把教师比作孺子牛,比作蜡烛。北京师范大学王静爱教授认为,更恰当的比喻,是将教师比做梯子,比做桥。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送到知识更高的层次,送到知识的海洋。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奉献精神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缺点。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学生扬长避短,而是要针对每一个学生扬长补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增加默会知识,打好上课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杨明全副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2],其中,显性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公共性,而默会知识具有很强的个人性和情境性,默会知识镶嵌于教师的显性知识结构中,是教学专业化的基础。默会知识是教师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当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因此,一个教师的授课是否生动、丰富,是否容易被学生接受,得到学生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默会知识的多少。要积累默会知识,不能满足于只看自己订的一本教材,尤其是工科的专业课老师,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放松个人的学习,只有不断追踪、吸收最新的专业发展,并把这些新的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从而提高授课效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关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全球化进程的深入,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挑战,高等教育日益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现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工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低下,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难以协调,这些都制约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发展中的中国除了以上问题外,还存在其他特有的问题,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科研与教学割裂,重科研,轻教学等,因此,应关注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教学改革能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掌握高效沟通艺术,学会与学生交流的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育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是,老师上课来下课走,上课以教师讲课为主,与学生交流时间少。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成年人,有独立的人格、思维模式和社会属性。再加上现在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因此,只有与大学生有效沟通,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北京师范大学胡志峰副研究员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掌握高效沟通的艺术[3]。面对学生时,我们要学会倾听,推己及人,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正面的语言给予正能量的反馈,从而转化冲突。做学生的知心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决策者,才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五、做好教师的个人职业规划,积极应对职业倦怠

现代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如南昌工程学院有新进教师“导师-助教制”,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习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进行备课,如何批改作业,如何进行课后辅导,等等。这一系列制度都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在发达国家,教师发展运动开始得更早,相对更加成熟有效,如,在美国就有未来师资培训计划、教师共同体等,多元化的教师发展体系不仅能够满足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诉求,如,在新教师起航阶段的引导,在职业倦怠期的纾解,高原期的提升等,而且能够满足教师多层次的需要,如,可以为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学发展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体系,更好地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帮助教师在整个工作时间内更好、更快进步。

六、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信息时代,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来教学史上的革命。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室中,甚至不再局限于校园里,只要有互联网和终端设备,每个人就随时随地接受大师的教学,这个教学过程不是短期的,只要个人有兴趣,就可以在网络上系统的学习每一门感兴趣的课程。MOOC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很大,我们要正视MOOC的出现和飞速发展,并要善于利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把它为己所用,借助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4]。“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在三尺讲台传播知识传递文化,同时收获了学生的尊重。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应树立理想、摆正位置、虚心求教,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补一己之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能力,努力做“中国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

[2]迈克尔•波拉尼,著.许泽民,译.《个人知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3]马歇尔•卢森堡,著.阮胤华,译.《非暴力沟通》.华夏出版社,2009年.

篇9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篇10

[关键词]师资建设;体制机制;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21-02

[作者简介]黄志均(1967―),男,广东佛山人,本科,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教育实训中心培训部主任,讲师。

推动教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教师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需要,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是落实职业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的具体表现。完善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是推动教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创新教师培养体制机制,成就学校人才战略

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发展都离不开教师队伍,教师以服务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成为企业适用人才为根本。“双师型”的教师是中职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校企双制的交流与技术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平台。学校搭建好这个平台,就能为培养具有一流职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师提供条件。

(一) 在人才聘用制度上敢于创新

有针对性地录用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他们在实践和新技术上有突出的优势,但在现代教育管理、驾驭课堂、因材施教、把握正确教育方向的能力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强化岗前学习、培训来提升他们关于师德、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等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技能。

(二)着重提升教师综合职业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直接成为教师,都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和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教学以及指导等方面相对不足,都只停留在书本上所学的专业技能,缺乏相应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对于这部分教师,学校应着重培养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建立“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定时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学校需要制定一整套方案和激励机制来激励教师参加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一方面,需要企业协助学校做好教师管理工作,并明确企业的监督责任,提高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认真考核,对教师在企业实践的情况进行反馈,学校将考核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教师做好到企业实习或学习的总结,回到学校需要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的感悟。

此外,校内外实训基地不仅是中职学校开展实习教学的重要平台,也是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与社会接轨的重要节点。近几年来,经过中心不断的努力争取,与企业多方沟通,现中心与多家企业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并挂牌成立实训基地,为师生铺好了发展的道路。

二、开展教产研结合,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近年来,由于佛山的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对用工的要求更高,那么学校如何能保证毕业生适应企业用工需求?为此,我中心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专业研发小组,积极参与企业应用性课题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队伍的技能结构,提高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的能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这些方面的举措都还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鼓励教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为目的,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致力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教产研”结合乃至“教产研一体化”,是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以及教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将中心的教育教学与企业的产品生产、产品研发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均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环境,融理论学习于生产实践。同时,教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有机会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先进工艺,并运用于专业教学。这种做法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中心知名度及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也因此得以提高。

由此可见,借助教育科研平台,教师个人能力、学校办学层次、学生职业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企业用工难题也可得到缓解,“教产研一体化”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所乐见的。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保障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评价体系较注重对教师过去的工作业绩的评价,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对教师的特殊要求。因此,在构建新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要充分注重教师个人之前的工作表现,还注重教师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既要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更要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与沟通工作。要做好教师评价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坚持”:

(一)坚持全员参与

在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工作中,多数学校建立了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部门评价和专家评价在内的评价体系,但忽略了对教师个人发展性的评价指标。开展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深刻反思、激发潜能。

(二)坚持全面评价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针对性较强,考核内容要反映教学活动全过程。因此评价时,不仅要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还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师类型的多样性和教师发展的层次性,坚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坚持全过程评价

从发展角度出发,用动态的评估方法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评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业绩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有效应用于教师评价工作,提高教师评价的可靠性。教师评价指标应能体现教师向理想目标努力的发展过程。在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要加强教师纵向发展的评价,力争将评价贯穿于教师的工作与成长过程。

四、加强教师职业文化建设,保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教师职业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内涵、礼仪与风范,其核心内容是教师的使命感。教师职业文化对教师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同化作用,特别是在促进教师精神独立、注重实践、奉献敬业、创新进取、团队合作等方面尤为显著。建设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文化,营造引领和激励教师不断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是促进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只有把握好当今形势发展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调节好人才培养机制,才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