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称评定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师职称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1997年6月毕业于**师专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大专学历。1997年8月至2001年7月在**市十五中工作,2001年至今一直在**三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000年8月取得中学数学二级教师资格,聘任期已满四年,正常晋升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从1999年9月起参加了苏州大学数学教育本科函授的学习,于2002年7月毕业,并通过了学位考试,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非常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从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的四年间一直从事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在姚老师、徐老师等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肯定,所教班级的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任现职以来,我一直和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了竞赛辅导工作,所辅导的史群、孟杰等同学获江苏省数学竞赛壹等奖,总获奖人次在市属中学名列前茅,在2002年8月我还参加考试获得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壹级教练员称号。
在教育工作方面,我非常钦佩陈老师、张老师、励老师等有丰富经验的老班主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带班的学问和教育的艺术,在他们的指引下,我在班级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01年所带班级获得校文明班级,目前所带七(一)班在校主题班会评比中获二等奖,在“五月鲜花”歌吟比赛中获得了综合评比二等奖和最佳表演奖。
在教科研方面,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每学年至少开一次校内公开课,和同组的老师一起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把课上得更好。我还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五”课题《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初中家政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课题组的研究。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教学也为大家所熟悉,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工作,我除了参加教委和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学习与考核外,我还在2001年4月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合格证书。
篇2
Abstract: The paper selected 170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21 secondary schools of Chongqing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conduc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job burnout.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status of job burnout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apparent, the total volume lazy value is 2.783, in which the score about lack of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is the highest, reaching 3.481 belonging to middle-strong; following is emotional exhaustion which is 2.718; depersonalization is low 2.377, in the middl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job burnout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job burnout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57-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者职业竞争与压力与日俱增,职业倦怠广泛存在社会各个职业领域。职业倦怠一般指在长期高工作压力下的作用下导致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自我发展、与人相处等要素融合方面的结构性偏差。体育教师,在长期机械重复的教育实践当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长此以往必定影响正常教学目的的实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选取重庆市21所中学,共匿名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为149份,有效率为92.5%。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法 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包括48个题项,全部采用5级记分。量表Alpha系数为0.9128。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参考玛斯拉斯(Maslach)等人编制的职业倦怠问卷(MBI),编制出含有25个题项的问卷初稿。通过对40名中学教师的预调查,并修改了部分项目的内容,最终确定正式调查问卷。量表Alpha系数为0.8340。在回收问卷一个月后,对50名教师进行了第二轮的问卷调查,再测信度为0.751。
1.2.2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比较。
1.2.3 数理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输入和处理。
2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2.1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总的倦怠值为2.783,显示了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强度,职业倦怠存在明显,从职业倦怠的层面来看缺乏成就感得分最高,达到了3.481属于中等偏强;其次是情绪耗竭中等强度;而去人性化则处于中低水平。
2.2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卷怠差异性分析 调查显示:在性别分组中,人格解体(p
在年龄分组中,高校教师情绪耗竭(p31-40岁组>20-30岁组>41-50岁组。
在学校层次分组中,总倦怠(p
在婚姻状况分组上(p
3 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3.1 职业压力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压力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职称评定3.244排第一,依次是自我发展;职业期望;组织气氛;工作因素;排最后的是学生因素。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竞争比较大、名额较少是造成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由于在现实中体育课,并非中学优先发展的学科,教师教师的自我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调查表明,出不少教师职业期望与现实存在较大距离,职业期望压力较大。以上,职业压力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主要因素。
3.2 社会因素 调查中有5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受传统重文轻武、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至今忽视体育,认为搞体育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们轻视体育,看不起教师的工作,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课就是打打球跑跑步。在调查中有67.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目前社会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和努力得不到相应的认可,严重也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重要因素。
3.3 学校教师考核与管理制度等因素加剧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目前中学教育主要还是围绕中、高考来进行,社会衡量一个中学教育质量的的好坏,主要看重这个学校靠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有多少。体育在中学教育当中,并不是重点考试的科目,自然不会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调查当中发现,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师福利差别明显,学科之间的差距也较明显。体育工作教师工作量与强度较大,但在课时费计算、职称评定时,却不能同等对待,工作得不到社会、领导的认可,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被严重挫伤。
4 建议
4.1 学校应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待遇 体育教育是中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包括体育教学在内的每一门学科的发展。提高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对教师的工作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少一些误解和偏见,为体育教学正常开展及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落实教师待遇,在教师生活、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关心与照顾。
4.2 教师要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意识,努力提高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 面对现在社会对教师有偏见,教师要正确面对,把这种偏见作为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动力,力争在自己工作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被名利所束缚,克服自己在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技能,来赢得社会的认可与赞语。
4.3 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予以支援与协助 以教师发展阶段论透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可以发现,教师的发展是一个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其间既有也有低谷。教师不可避免地会经受挫折、产生倦怠。学校应当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充分的认识,并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予以支援与协助。
学校领导是职业倦怠服务中心有力组织者与实施者,学校领导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间的研讨会,使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经验与体会,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或组织其参加进修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与技巧,增强专业自信;在教师生活、待遇方面,予以关心与改善等等。对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予以帮助并且采取对应措施,以便使教师能够摆脱倦怠,顺利地度过低潮期,重新追求专业发展。
4.4 学校应该建立教师职业倦怠监督服务机构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但调查发现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绝大多数的学校存在对其认识不足的的情况,更谈不上建立职业倦怠服务中心,这是一现象不容乐观。
学校应该建立教师职业倦怠监督服务机构,对教师是否存在职业倦怠随时进行监测与服务。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已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省思自己的压力来源,在服务部门专业指导和自身共同努力下设法加以化解,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晏志勇.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新进展[J].江西教育科研,2007,(09).
[2]朱莲花.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及自我调节策略[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04).
[3]杨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篇3
一、在教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不仅英国的教师研究如此,全球范围内的教师研究几乎都有类似的问题,即在有关教师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只是教师应该如何教,而非实际上在如何教。我们不否认这种教师应该如何教的“角色规范”研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但从实践层面来看,这种研究对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导意义有限。除了教师应然的“角色规范”的思辨研究以外,还有少量通过实证调查和定量分析的研究,这类研究相对于思辨研究而言更贴近实际,却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预设概念的局限性
教师已经被研究者预设的概念给界定了,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往往都是研究者所期望得到的信息,许多对教师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在研究者看来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另外,由于概念的界定,丰富的现实世界也被弄得支离破碎,这就导致研究者通过调查只是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部分信息,而非教师完整的生活与工作信息。
2.调查数据的抽象性
大部分实证调查的最后结果往往只是一些抽象的数据,研究者通常所做的分析集中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以及不同情况占总体的百分比分析,等等,而具有鲜活生命的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生活中的信息通过定量的研究很少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来。
2010年下半年,笔者有幸到英国学习,其间租住在当地的一位教师家中,房东的朋友也大多为教师,因此对英国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些直接的接触和真切的感受。另外,笔者在英国的导师艾沃•古德森教授所做的课题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欧洲与英国的教师工作与生活上。以此为基础,笔者准备抒写英国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之状况。
二、英国大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1.英国的大学教师并未享受太高的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1年进行的一项社会声望的调查中发现,大学教师的社会声望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和国家高级干部一起高居第一。[2]可见,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大学教师无疑是声望很高的成功人士。与此相反,英国的大学教师并未享受太高的社会声望,并且很多大学教师由于痴迷与研究学问而被学术界以外的人称为“nuts”(书呆子)。
2.英国大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
英国大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英国大学教师的平均工资(科研经费、稿费和版权收入除外)普遍低于中学教师的平均工资,而中学教师的工资和一般稍微带点技术性的职业(例如,厨师、卡车司机等)也差不多。当然,在英国这样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除了金融业从业人员以外,剩下的职业不管大家税前收入是多少,税后也都差不多。
3.英国的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前景有限
英国的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前景有限。英国大学采取教席制,一般来说,教授职位和数量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老教授不退休,讲师就几乎没有机会晋升为教授。即便是学术影响誉满全球的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当时,他在剑桥大学也只是个讲师。后来,他去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碰巧有老教授退休,才有幸取得教授的职称。
4.英国有着非常严格的著作出版和论文评阅制度
在中国,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高质量学术论著的发表是其职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但英国一直有着非常严格的著作出版和论文评阅制度,学术成果的出版和发表是非常困难的,许多人的论著等到去世才有机会出版。许多研究生苦读五六年也没有机会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自己的研究论文,一般只能在学术会议上宣读几篇。
5.自得其乐的英国大学教师
虽然,英国大学教师的境况如此不理想,但他们依然自得其乐。社会声望不高,无所谓,反正人人平等;工资不高,无所谓,反正英国有着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职称上不去,无所谓,反正是自己喜欢研究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才选择做学术;成果无法发表,无所谓,反正解决了自己思想上的困惑。
6.痴迷于研究的英国大学教师
笔者在英国的导师艾沃•古德森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他曾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候选人和伦敦金斯顿大学经济系的讲师,因为不满当时大学生的想象力缺乏和精神追求缺失以及厌倦大学的官僚体制文化,毅然辞职。此后,他先花一年时间在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并获得教师资格;然后,他再到当地的一所综合中学任教。大约10年后,他来到苏塞克斯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此后,他便痴迷于教育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古德森教授一共写了600多篇文章和40多本书。
古德森教授反复强调,他之所以选择做学术,是因为大学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另外,他的论文和著作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然后才是拿出去发表和出版的。就算没能发表和出版也不要紧,在研究、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他已经收获了巨大的智力满足和精神愉悦。
7.从英国大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所获得的启示
看到英国大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笔者立刻想起尼采的一句话:“让哲学家们自由自在,在野地上生长吧,绝对禁止他们在社会的职业里有一个位置的希望,不要再给他们薪金,不,宁可迫害他们,虐待他们,这样一来,你就会瞧见一种奇异的收获了……转瞬间,万物皆空,鸟雀全飞了。因此,要抛弃坏的哲学家们是很容易的,我们只要停止发钱给他们就行了。”[3]当然,尼采所言可能主要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对于自然科学,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撑,很多学科是根本无法做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的。反观今天的中国,我们的大学教师在社会声望、职业收入、职业前景和学术发表制度等方面远远优于英国的大学教师,但在学术研究的很多领域,我们却与英国的大学教师差距很大,这实在不能不令人反思。
二、英国中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英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做中学教师?是为了国家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吗?其实,据笔者了解,大部分英国人选择做中学教师,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1.英国人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选择做中学教师
笔者在英国的房东Sara Furse是当地一所高中媒体研究的教师,有着近20年的教龄。每年暑假,Sara都会到地中海沿岸度假。在度假期间,她主要是晒太阳和批改作业。她所批改的是学生上学期的作业,旨在发现学生作业里更多的闪光点。她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有相关的制度要求吗?她说:“没有任何制度要求我这么做,我喜欢看学生的作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亮点的时候,就和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悦。”她还说:“以前大部分老师都这样做,现在年纪大的老师才会这样,年轻的老师一般不会这样做。”
事实上,在做教师之前,Sara曾做过BBC的记者,在伦敦做过社会工作者,做过邮递员,开过饭店,还当过摄影师,但都没有做多长时间,因为当她深入了解这些行业的时候,就会觉得大部分工作其实都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没有什么的挑战和激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一所中学拍照片,看到教师整日和天真无邪的孩子相处,以激发孩子对求知的渴望与生活的热情为己任,并且孩子每年都是新的,因此,Sara觉得教师这份职业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于是,她辞掉摄影师的工作,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培训一年获得了教师资格,后来应聘成为一名高中媒体研究的教师。其实,中学教师的薪酬在英国不是很高,并且英国教师很少有外快收入。此外,中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长期从事还可能会有一些职业病,但对于像Sara这样的老师来说,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和热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除了Sara以外,我所了解的大部分英国中学教师都是因为热爱教育、喜欢孩子才做教师的。在英国,无论是在经济收入上讲,还是从职业声望上看,中学教师都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另外,由于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英国几乎不存在明显的所谓体制内教师和体制外教师之区别,教师的福利和保障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总之,英国人选择做教师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
2.从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这两方面来关注英国中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1)英国中学有着比较完善而合理的制度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英国中学有着比较完善合理的制度。教师职称的评定是一个非常民主的过程,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同行、所教学生都有权发表意见并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这一评价制度非常多元和民主,过程也特别公开和透明,结果也就会相对公正。英国教师职称评定并不存在这一指标,更不存在论文级别的区分。反观中国,在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发表的学术论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连幼儿园教师想要评职称都要写论文。
(2)英国中学教师拥有较高的自由度
从教育教学角度看,英国中学教师拥有较高的自由度。20世纪末,全世界都开始搞教育改革,英国也不例外,但英国的教育改革和中国的不太一样。以课程为例,英国的课程改革其实是为了统一全国混乱不堪的课程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基本上可以看做是由多元走向集中。中国的课程改革基本上是相反的,由以前过于集中的课程逐渐走向多元的地方课程。现在英国的课程虽然统一了标准,但是并未指定全国统一的教材,因此教师在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等方面依然有着较高的专业自由度。
3.英国中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当然,从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开始,英国中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新的意识形态,绩效考核、目标管理、过程监控和结果检查等管理学术语渐渐进入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导话语,传统教师享有的自由和自主在今天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教育改革下开始慢慢变少。新入职的教师对于教育的热爱和责任在无处不在的制度管理之下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习惯了自由和自主的老教师们面对新改革所要求的诸多表格和考核似乎也显得无所适从。
4.英国中学教师的职业与生活会走向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花了纳税人的钱,自然就要给纳税人一个交待。要用最简单的方式(一般都是数据)让纳税人看得到教育实实在在干了哪些事,取得了怎样的结果。无奈的是,人的发展哪能是简单通过数据和表格就能呈现出来的呢?于是,教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教育正确”建议与政客们注重“政治正确”的教育改革开始有了冲突,这场冲突下的英国中学教师的职业与生活会走向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Ball,S.&Goodson,I.F.(eds).Teachers’Lives and Careers[M].London, New York, and Philadelphia:Falmer Press,1985:6.
[2]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声望分层[J].社会学研究,2005(2):8.
篇4
一、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为了解云南省初中教师的压力现状,我们采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教师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云南寻甸、西山、官渡地区的初中在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试卷259份。调查结果显示:从对工作压力的感受程度来看,1.2%的教师感到没有什么压力;98.8%的教师感到有压力,其中25.1%的教师感到有一点点压力,38.6%的教师感到压力比较大,35.1%的教师感到压力非常大。说明中学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
仔细分析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从性别差异来看,77%的男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70.4%的女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说明在云南寻甸、西山、官渡地区,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压力更大。可能是社会对男性有较高的成就期望,而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短期内很难看到成就,而且教师的收入低干地方公务员工资水平,故男教师感觉到压力更大。从年龄来看,73.3%的21~3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69.1%的31~4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88.9%的41~5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说明41~50岁的教师感觉到的压力更大。可能是面临新的教学改革,年龄大的教师已习惯于原来的教法,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因而感觉到压力更大。其次是21~3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大,年轻教师在处罚学生、维持班级秩序、对学校领导的态度方面比老教师或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压力大。从教龄来看,教龄2年以下的教师70.8%感觉压力比较大,教龄3~5年的教师72.7%感觉压力比较大,教龄5~10年的教师73%感觉压力比较大,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75.6%感觉压力比较大。说明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感觉到更大的工作压力。这是因为年轻教师思想活跃,更容易掌握新的教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由于年龄与学生相近,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受学生欢迎;另外,他们精力充沛,自己本身又没有生活负担,故感觉到的压力没有老教师大。而且由于新课程的推行和教育改革的进行,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来已习惯的教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这使教师们感觉到较大的压力。
二、云南省初中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列举了20种可能造成压力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按压力值的大小)依次为: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考核与评比,经济负担重,职称评聘,被动适应单位的各种改革,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工作岗位的竞争。
三、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深层原因分析
1,薪酬方面
68.7%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8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报酬与付出的辛苦不太相称或不相称,只有11.3%的教师认为相称或基本相称。和其他行业相比,89.8%的教师认为自己获得的报酬不太合理或不合理,88.8%的教师认为社会地位与教师职业不相称,这说明教师对自身获得的报酬和社会地位很不满意。教师的工作负荷很大,许多教师工作时间过长,56%的被调查教师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是8~10小时,34%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在一些中学,教师早晨7点到校守学生上早自习,直到晚上7点学生放学,教师才能离校。据调查,86.1%的初中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非常疲劳,教师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之中,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教师工资少、地位低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也面临着贷款买房、养育孩子成才等问题,而多数教师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一些地区还经常挪用、拖欠教师的薪金,工资发放不及时,影响了教师的生活,所以59.9%的教师认为经济负担重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
2,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
62.5%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我国的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尤其是那些自己经历坎坷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更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学校和教师寄予很大的期望。学校在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也比较看重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职晋升和工作业绩息息相关。据调查,91.4%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时,是或基本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直接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挂钩,95.3%的教师认为升学率是或基本是他们的最大压力来源。校方在评价教师时,普遍认定考试成绩高的班级中的任课教师能力强,考试成绩低的班级中的任课教师无能力。每次考试完毕,学校都要对教师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成绩优秀的班级的任课教师在评职时被优先考虑并得到奖励。于是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只得不断给学生施加压力;甚至在寒暑假期间,教师也只休息几天,就返校给学生补课。在访谈中,有的教师反映,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死板,只会记忆、背诵和解题,不会对知识灵活应用。
3,考核与评比方面
61.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考核与评比(比如评比太多,考核的内容与模式僵化)是重要的压力源。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法简单、片面,只用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及格率等指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没有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所做出的努力;而且有些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教师付出十分的努力,也不可能赶上好班的学习成绩,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排名情况来评价教师,让教师感到不公平。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固定了师生比,紧缩了教师的编制,因而有的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制,使教师面临下岗的威胁,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有些学校的评优、奖金发放、职称评聘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教师在接受工作时就已经决定了他的考核分数,有些青年教师资历浅、职称低,这就意味着即使工作再努力,成绩再好,也有可能拿不到中等以上的合理的考核分数。有些学校在教师的考核、评优等方面受社会腐败因素
的影响,过多地照顾关系,使工作突出的教师丧失工作热情,产生失落情绪。另外,每天的班级纪律评比、清洁卫生评比、学生出勤情况评比、校际之间的成绩对比等让教师不胜其烦,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4,职称评聘方面
57.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职称评聘是重要的压力源。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如被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晋升职称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再加上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许多不正之风的影响及指标紧缺等,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许多学校实行的岗位聘任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学历层次,教师们都要通过进修或其他途径进行再学习。进修培训的费用、学习具有的难度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5,学校管理方面
教师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大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依据教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又以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因而学校习惯于在期末给教师所教学科或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排名次,公开表扬或批评,并以此为标准来奖惩教师,这种做法伤害了教师的尊严,增加了教师的压抑感。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致使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像“末位淘汰制”一类的管理方式,使得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所以有51.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岗位的竞争”是造成职业压力的较重要的原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日益严格,考核与评估频繁,教师面临着评聘、晋升、转岗、淘汰等多重压力,过多过细又不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使教师的精神更加紧张。有的学校频繁地对教师进行教学检查,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突击听课”和“随时监控”;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评教,学生给授课教师的打分情况被绘制成柱状图、曲线图反馈给校方领导,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新课改的推行,带来了新旧观念的冲突,为了尽快适应新课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有些学校教学设备落后,缺乏配套教材和教学资料,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给教学带来很大困扰,因而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相关的材料,这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因此,有56.7%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56.4%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57.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总是在“被动地适应学校的各种改革”。
6,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
51.7%的被调查教师有此压力。初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求知欲与知识能力、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矛盾交互影响的中学生,大多数学生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提早觉醒,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所以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由于自主性强、自我控制力差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中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由于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出现喝酒、早恋等偏差行为,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外部的监督和管理,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辅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四、初中教师及所在学校对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
面对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压力应对是当个体面临环境中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压力,而为了重新建立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所采取的解决办法。如果应对方式恰当,则可减轻或免除压力困扰,如果应对方式不恰当,不但不能克服压力,反而可能形成新的压力源。莫斯将压力应对行为分为:功能性应对和非功能性应对,前者是对问题采取行动去学习、求助,设法面对困难和压力,并加以解决;后者是面对工作压力有反向的行为,如攻击无辜、责骂他人、孤立自己或吃东西消除紧张。应对行为如果选择非功能性的行为,如逃避,可能使自己更容易陷入不敢正视问题、孤独和疲惫的状态,可能引发更多的压力。
1,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的调查分析
49.8%的被调查教师会分析遇到了什么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25.7%的被调查教师会向家人、同事和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18.5%的被调查教师花更多时间做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购物、上网);3.95%被调查的教师告诉自己:有人还不如自己;1.9%的被调查教师不采取任何措施,拖一天算一天。从调查中可以看出,75.5%的教师采用的是功能性应对方式,20.4%的教师采取的是非功能性应对方式。非功能性方式可以让人暂时忘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纾解工作压力的目的,但是引起压力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这些压力仍然会让人烦恼不安。
2,所在学校对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的调查分析
61%的学校不重视,从来没有考虑过教师的压力问题,39%的学校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教师预防或者减轻压力。从调查中可看出,大部分学校不重视也没有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教师预防或减轻压力。
3,关于教师是否了解如何应对压力的知识的调查
13.1%的教师不了解如何应对压力的知识;52.1%的教师通过非正式渠道(比如杂志、报纸或者图书)了解一点;34.7%的教师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学校的宣传或者培训)有一些了解,知道如何去应对压力,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关心心理健康和减压的有关知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减轻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水平,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安心地从事教育工作,从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制度
中学教师工作强度大,课业负担重,终日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升学压力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最重要来源。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改革考试制度,使得分数不再成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同时引导学校关注教师在引发学生兴趣、塑造良好行为、品德和价值观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3,调整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和人性化
要改变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做法,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评价指标,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关注教师教育教学本身,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才能科学地反映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教师心理压力的疏解。
4,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学校的管理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尊重信任教师,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另外,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循序渐进,根据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也可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让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内容,使教师得到放松。
篇5
关键词:生命质量;河北省;中学教师
中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骨干,他们平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育对象的复杂化、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教学手段的革新等,承担着太多的工作重压,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其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出现许多问题,以致影响其生命质量。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不仅影响到中学教师本身的发展,更会阻碍国民教育的发展。因此,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在劳累中保持一种健康快乐的心态,已成为中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中学教师生命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中学教师的生命质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河北省内不同市区的18所市属中学的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大量有关生命质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等比-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240份,回收1205份,其中有效1183(男598,女585)份,有效率95.40%。
(3)数理统计法。本文回收的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3.0进行处理
(4)逻辑分析法。运用分析、演绎、综合、归纳、概括等逻辑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和逻辑分析。
二、影响中学教师生命质量的因素
1.身体疾病
在接受调查的1183名教师中,患一种以上疾病的有978人,其中男367人,女611人,总患病率为82.7%。所调查的教师患有如下几类常见疾病的较多:
循环系统疾病:其中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的有261人,占调查人数的22.1%。这类疾病有较大的潜在危险,并且不易治愈,长期困扰教师的生活,严重影响教师的生命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患咽炎的558人,占调查人数的47.2%;患慢性支气管炎的130人,占调查人数的11.0%。这类疾病虽然对教师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其顽固性和复发性,对教师的生命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
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患胃肠炎的224人,占调查人数的18.9%;患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110人,占调查人数的9.3%。此类疾病对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五官科疾病:其中患沙眼或视力低下的718人,占调查人数的60.7%;患耳鼻疾病的397人,占调查人数的33.6%。此类疾病对教师影响不大,但患病率高,也不容忽视。
2.社会压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和历史的传承。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被偶像化,在世人眼中,教师要为人师表,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做人们的楷模。但是,教师也不是圣人,在担任社会角色的同时,还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任。在工作之余,他们也需要休息,有时也可能会犯错误,犯错误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谅解。但是人们却习惯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样,无疑加大了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
3.学校压力
国家教育部门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重点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国家教育部门的升学指挥棒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升学率是各个中学生存的关键。为了在每年的升学考试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每一任校领导都严抓教学质量。这样,学校为了管理好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对每位教师实行严格的点名制度、不定时查岗制度、考试成绩排名等方式。实际上,学校在督促教师工作的同时,也增大了每一位教师的压力[2]。
4.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值
每一个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他们想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最好的受教育环境和最好的老师,无疑,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也最高。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成为每位家长的最大追求。然而,当孩子的成绩不尽人意、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态度,是施加给每一位教师的最大心理压力。
5.自身压力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学教师还面临着学历提高、职称评定和教师资格认定等问题,也面临着合同期聘任、末位淘汰和按绩取酬等问题。有的教师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自我调整,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有部分教师心理比较脆弱而无法适应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要求而导致心理危机。
三、几点建议
在众多增进健康的措施中,体育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因此,如何使中学教师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将体育活动纳入到其生产方式中,使其身心保持健康和谐状态,以应付更加激烈严俊的社会生活的挑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重视体育锻炼;因地而异、有针对性地在学校、社会修建一些投资少、锻炼效果好、管理方便又能吸引人的体育设施;在全省中学教师中间大力推广各种运动项目,逐步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有关方面在中学教师中间建立相应的单项体育协会,如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以便中学教师能定点、定时、定项开展日常体育活动;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提高体育锻炼的水平。
2.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保健意识。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中学教师对保健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变不合理的作息制度,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中学教师参与体育的习惯。通过加大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力度等方式塑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提高中学教师的体育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是实现强身健体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
4.政府有关部门应制订措施,有针对性减轻中学教师的各种压力,提高中学教师群体的健康水平。
5.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各项体育政策法规落实程度的监督,使中学教师能真正享受到国家各项体育政策,提高其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http://wenku.省略/view/edd3b5250722192e4536f6c2.
html.
篇6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咸阳乡镇中学体育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了咸阳乡镇134所农村中学中的10所学校(太村中学、洪家中学、龙高中学、店头中学、冶峪中学、王村镇初级中学、建陵初级中学、北营初级中学、北赵中学、新庄中学)。
二、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从发放问卷调查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乡镇中学4所,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并且与师生进行座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相关数据材料用Excel 20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结果与分析
1、学校对体育教师配备情况
2004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师总编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调查表明咸阳地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的标准计算,本地区的体育教师配备基本符合。然而,由于“校区合并”,学校班级人数增加太多又导致本地区的体育教师数量有远远不够。经过对咸阳乡镇中学体育教师配备情况调查得出:专职体育教师与学生数和班级数的比为1:478和1:6.2。
2、体育教师学历结构
教师学历代表着其曾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等潜在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应当取得高等师范院校专科及以上学历。”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课程与在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互认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厅〔2009〕1号),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并拟以此作为新时期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文件要求陕西省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应达到90%以上。
以上调查表明,咸阳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中,本科学历占65.1%,大专学历占26.2%,中专学历占7.5%,其他学历占1.2%。低于陕西省教育厅提出的学历目标。
3、体育教师职称结构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 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调查表明,咸阳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只占1.2%,中级职称(中教一级)占21.5%,初级职称(中教二级、中教三级)占77.3%。由此可以看出咸阳乡镇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级与中级职称偏少,初级职称的比例太高。
乡镇中学普遍存在着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的现象。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在体育教学方面经费投入过少,对于体育教师培训,再教育等方面都关心太少,因而在职称评定时缺少竞争力。另外,就学科而言,许多学校都比较轻视体育,认为四肢发达只会导致头脑简单。因此个别学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便产生了对体育教师在评职称不公平现象,这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
4、体育教师能力结构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把中小学课程编制的30% -50%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因此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这对与广大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能力,来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教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样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如何转变成为新课改下的合格体育教师,是摆在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调查表明,咸阳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中,在延续就的教学模式方面能力教高,组织教法、语言动作规范、竞赛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解决能力方面,较好分别占72.3%、64.7%、90.4%、77.4%、62.5%。然而在具有代表新课改表现重要因素方面却表现的差强人意。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继续教育能力、英语、计算机能力方面较好只占到了23.2%、19.6%、60.2%、7.1%、42.3 %。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为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应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上,都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其次,加强自身的科研与继续学习能力。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由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形成个性化教学。为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教学中勤于反思、质疑、批判、创新,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最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指能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及与之有关的诸如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志趣、情感与毅力等。
5、体育教师现在《新课程标准》理解程度(见表1)
调查表明,咸阳乡镇中学体育教师整体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程度较低,能完全理解的只占50%,新课改是从2001年5月颁布的,距今10年了,现在还有19%的体育教师对其理解不深或不理解。
原因分析:首先,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地区只在表面上做文章,没有真正深入体育教学的一线。其次,领导重视不够,培训走过场,没有监督与考核措施。最后,培训机构本身 理解程度教差,许多培训机构的教师自己不能完全理解体育与健康标准的真正含义。因此,本地区的体育教师整体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程度较低。
6、体育教师在择教学内容方面的现状调查(见表2)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 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调查表明,咸阳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中,能依据教学目标教授内容、学生兴趣、教学条件的教师占本次调查的78%、94%、88%,这说明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接近了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研组安排教学内容占到了100%,因此,教研组对新课改的认识程度将决定本学校在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的改革力度。
总体来看,咸阳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在学历方面达到了国家教委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但是没达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课程与在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互认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厅〔2009〕1号)中要求陕西省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应达到90%以上的目标;咸阳乡镇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对与《新课标》的理解程度不深;自学的能力较弱;教法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对于以上问题,应加强对体育教师再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作用,发挥校内、外及其他人力资源的合力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本地区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4(3).
[2]陈连珍.体育隐蔽课程资源的开发机理研究[J].吉林体育科学学报,2004(2).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职教师资培训
职业教育办得是否有特色,能否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中、初级人才和新型劳动者,关键的一点是要建立一支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比较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指出:“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怎样才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呢?他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当前,职业教育的招生与前几年相比明显下降,有的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也出现流失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职业学校缺乏大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教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一个始终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是师资问题。正确分析现状,利用优势,突破难点,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
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根本改变。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两者比例为1:O.6,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1的要求相距尚远。区属农村职业中学,教师结构失调的矛盾就更加突出。由于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使得在职的专业教师超负荷工作,只能穷于应付书本教学,无法更新知识和研究、讲授新技术,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学校因没有专业教师干脆不开专业课,使职教普教化。
2.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素质不够理想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尚不够理想。以专任教师的学历为例,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中学历不合格者占59%。专业课教师来源紧缺,有些职业学校“讥不择食",采取若干应急措施,从而影响了教师队伍素质。如由联办单位派的科学技术人员,虽具有较丰富的科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等长处,但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经验。由文化课教师改行的教师虽有较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从社会上招聘的退休科技人员、能工巧匠虽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有的还缺乏专业理论。由非师范高等院校分配的毕业生也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和师范教育的专业训练,往往基础理论也讲不清,条理性差。
3.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倾向
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倾向。优质师资“东南飞”。从地域看,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流失严重;从专业看,一些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门专业(如计算机、英语、通信等)教师流失严重这一现象不仅边远地区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也存在;从人员看,流失的教师以中青年骨干居多;从流向看,多是朝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经济效益更优的企事业单位。由于“普高热” 导致中职优秀教师纷纷流向普通中学,从而导致了职教人才的严重流失,专业教师严重欠缺。农村职业学校师资整体流失更为严重。此外由于职业学校条件差,还存在隐性的流动危机,一部分教师虽然身在学校,但心里却想找一个更好的去处或把部分甚至主要精力放在校外的有偿社会兼职活动上。据调查了解,教师从事兼职活动的人数平均可达30%~40%左右。教学不安心,不用心,人心思变又青黄不接,师资力量薄弱的态势,又成为导致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之一。稳定专业师资队伍,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已成最为迫切的现实要求。
4.实习课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缺乏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实践性很强,有的学校没有专任实习课指导教师,出现“在黑板上种田、开机器"的现象。由于受人事制度的限制,使得学校难以从企业和社会上录用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有的学校临时聘请社会上能工巧匠担任实习课指导教师,却又为代课金发愁。有的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实习课指导教师或实验员,他们中有的人却认为学历高不屑担任这项工作。有的学校想将优秀的职高毕业生留校担任这类教师,但政策上又不允许,留校无干部指标,只能按临时工待遇,由于他们学历层次低,正规进修渠道进不去,虽长期工作,晋级、职称等仍难以解决。
5.专业课教师的教研活动不够活跃
教研组是教师集体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小组,它既是教学活动的信息源,也是连接课堂第一线与教务领导间的纽带,经常开展各专业课的教研活动也是促进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提高的方法之一。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职业中学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极少,其教学往往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专业课教师未能及时交流信息。有的专业虽已成立中心教研组,但未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有的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有的偶尔活动一次,工作也未落到实处。
6.职教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业务提高缺少专门培训基地。职教师资的培训缺少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加以保证。各地市教育学院只负责普教师资培养任务,忽视职教师资的培训、进修任务(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进修提高的受制因素过多,不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完成教师的进修提高任务。教师编制过紧,一线教师负担较重,不少教师想进修又难以脱身。
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因素分析
造成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致使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普高热”再度兴起,有些地方的领导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调到普高学校,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下降。
2.工资福利待遇低。由于社会分配不合理,脑体倒挂,职业校学教师与普通中学一样,工资福利待遇低。有的教师通过校内外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量的对比,产生厌教情绪;有的专业课教师凭着自己有一技之长而“另谋高就”,有的专业课教师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到外单位兼课、兼职、经商,搞“第二职业”。
3.专业课教师职称评定困难。职业学校专业课设置五花八门,学科极为繁多,拥有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专业师资。许多专业职称是教育系统里所没有的系列。这给评定职称造成困难。有许多教师服从领导安排,由文化课教师转为专业课教师,他们刻苦钻研,已能胜任这门专业课教学,但他们的职称评定就不如文化课教师容易上,由于政策上不合理,他们原来从事文化课教学的工作量不算数,使他们职称评定更加困难,这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专业课教师由于职称评不上,要求重新回到文化课教学岗位或申请调动。这种状况不能不对专业课教师质量的提高带来影响,而更重要的是使专业教师献身职教事业的理想发生动摇,影响职业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4.职业学校专业门类多,工作量没有统一标准,加上许多普通中学改为职业中学后,文化课教师剩余很多,出现工作量很难安排合理的现象,影响教师情绪。如某中学改为文科类职业学校后数理化教师剩余很多,有的教师只教2—3节,有的教师没课教,而有的紧缺专业的教师要超工作量,但付出劳动多的,其工资福利待遇并没有相应提高。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所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严重阻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巩固已取得的职业技术教育成果,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发挥普通高校师资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前福建省还没有一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全国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数量也很少,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介入职教师资培养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已成为一种趋势。建议由省市地区或行业或部委指定若干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为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基地,建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或设置职业教育系,分设有关技术的职教专业,具体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理工农医等高等院校可结合自己特点设置职业师范专业,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业课师资,职业(学院)大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办师资班,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业课师资。入学学生一律享受师范待遇。
2.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终身教育性质的高层次职教师资培训将比学历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搞好师资学历教育的同时,要花大气力搞好职教师资的在职培训工作。要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满足职教师资对专业知识、技术知识、专业技能、技巧的更新要求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力、素质的再提高教育。各地市教育学院由于自身的普教师资培养任务很重,不可能把职教师资的培训、进修任务也都包下来。因此,我们要建立专门的组织培训机构,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作为职教师资培训中心,这是提高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和管理干部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局应从宏观调控入手,使之改善办学条件,在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尽快满足职教师资培训的需要,迅速形成规模。同时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投资系统,对师资培训经费要统等安排,纳入教育事业经费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制定开支标准和费用定额,予以重点保证。要从中小学师资培训补助费和职教专项补助费中划拨一定比例,专项用于职教师资培训工作。
3.统筹调配、使用师资,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专业不固定,而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相对稳定的。为此,建议在一个地区内调配师资,统筹使用。怎样调配,简而言之,就是专业课教师单位不搞绝对的固定,哪里需要可调配到哪里,如原有学校专业停办或隔年开设时,教育局可将这一学校专业教师安排到另一学校担任同一专业教学工作。这样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效益,增强办学活力。这是解决目前专业教师短缺的办法之一。
4.加强职业中学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要根据教师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各有侧重的进修。可实行长期培养和短期训练相结合,在职进修和脱产进修相结合,系统提高和缺什么补什么相结合,要贯彻在职进修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特别重视普高文化课教师的“转向”培训工作,对富余职教教师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应做到文化水平的提高与专业技术培训双管齐下,同步前进,实现学历上(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上一次性合格。学校还可指定同科老教师带新教师,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要建立校际各专业中心教研组,及时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制订教研活动计划,确定研讨方向,组织观摩教学,使教学向最优化状态发展。
5.要合理解决职业学校教师的各种待遇问题,以增强这一工作的吸引力,从而使教师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职教师资与普教师资相比,业务上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而要相应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如日本高中职业课教师比其他课的教师工资要高10%。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是国家公务员(有的州是国家雇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作环境。新西兰职业教育教师的月薪平均5, 000多新元,合3万多人民币,不存在教师“跳槽”的现象。我们在提高职教师资工资待遇方面可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对专业课教师应实行津贴制或浮动工资制,允许专业课教师工资待遇略高于普通文化课教师,以吸取那些有真才实学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科技人员横向流动到职业中学任教,使职教师资队伍尽快成龙配套并形成一个智力梯队。职业学校可以从开发性生产经营收入中按规定提成用于教职工生活福利。此外,职业中学与中专同属于一个教育层次,在评定教师职称时要一视同仁。教育局要组织职教系列各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特别是要解决新开设专业的专业教师职称评定困难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加强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实行定期聘任,择优上岗。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努力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留住本校的优秀教师,吸引其他单位的优秀人才。
6.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留一部分优秀毕业生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或实验员,实践证明这些优秀职教毕业生留校后能安心职教事业,而且实践动手能力强,经过进修和培训后可成为业务骨干。劳动人事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用人指标录用这些优秀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实职教师资队伍。
7.利用职教集团的优势,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不光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而且在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发挥企业在培训职教师资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探索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
总之,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只要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疏通各条渠道,制订出一些可行性政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定能不断发展壮大,其结构必将逐步趋于合理,从而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巩固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腾飞。
参考文献
[1] 吴少红 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谈起 《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3期
[2] 鲁传让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hfvec.net/maindoc/shuangshxjiaosh.htm - 12k
[3] 卢双盈 如何建设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2期
[4] 朱新生 贺文瑾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教通讯》1999年第8期
[5] 高 瑛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6] 郑声衡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 /1
篇8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师流动;对策思考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指标。我国2010至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提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等相关内容,将教育公平提高到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位置。
一、兰州市城乡教师流动现状分析
(一)教师流动呈单向性
目前,城乡教师的流动基本上属于无序的、不对称的单向流动,即从条件一般的学校流向条件较好的学校,从乡村到乡镇,从县镇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中城市。单向流动使农村学校或一般学校陷入了"弱者越弱"的恶性循环。"有些优秀的教师走了,我们当然很寒心,有些学生在知道他们的好老师要走的时候跟老师偷偷写信等方式来挽留,实在留不住的走的时候学生哭得很伤心,有些班级对走后替换的老师很长时间都有抵触情绪,我们校方也很痛心,我们学校学生的积极性、升学率就靠这些优秀的老师带动的。"一位教导主任接受访谈时无奈地说道。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农村教师的流失,也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加剧了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二)城乡教师对推行教师流动制度所持态度不同
调查显示,对于教师定期流动制度,镇区和农村学校的教师持赞成态度的占大多数,远远高于市区学校。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教师对自身的职业满意度有关,这其中包括了教师当前的月收入,教学工作量和自身专业发展等因素;镇区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量超负荷的比例远远高于市区学校,除了工作量超负荷这一因素外,农村学校和市区和镇区学校的教师相比,工资外的福利差距更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市区教师向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流动的意愿比较弱,而作为对比,镇区和农村学校的教师向上流动的意愿就比较强烈。
(三)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从年龄结构看,所调查的农村学校流失的大多都是一些中青年教师。一位接受访谈的老教师说:"我们学校原来有几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教了几年后感觉实在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跟他们同样毕业在城市当老师的同学早就评上了职称等等,于是就各谋出路,留下我们这些年老的因为家庭在这,加上年纪也大了才愿呆在这。"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流失势必造成学校教育质量的两极分化,薄弱学校因得不到师资力量的及时补充而越来越差,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影响。"教师的大量流失使得我们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经过各方面努力抽调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有的学校我们只好请代课教师,有的学校还迟迟开不了学,学生家长怨声载道,而留在学校的教师也人心思动,现在城乡教师差距实在太大,我们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时也没有办法。"访谈中一位教育行政人员如是说。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表示"如果有重新择业的机会,将不再干教师工作。"
(四)学校管理的不到位导致部分教师的不满
管理不善是导致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对于城乡学校的差距教师认为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方式,教育理念,接受信息的渠道,收入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一位被访教师谈到:"不管是不是班主任,有没有带班我们都得坐班,一周五天除了上下班是不能随便离开学校,我们学校上下班都要打卡进行考勤,有时候甚至要出入学校都要校长亲自批条才行,否则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教师职称评定机制也不合理,重点学校的教师职称晋升的机会就要比一般校、普通校的教师要多得多,这样,水平相当的教师之间在进行比较的时候自然会由于在职称评定上差距太大而造成教师的心态不平衡,职称评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教师的流动。
二、城乡教师流动的对策与思考
为使城乡教师流动回归合理有序的轨道,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理念,我们提出如下一些对策思考。
(一)加快教师流动政策与制度建设,规范有序推进中小学教师流动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想使教师流动合理化,就要加强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建设,完善相关配套的制度体系,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良好市场环境。相关法律与制度的缺失会导致教师流动的无序,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损失,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比如中国需要一部《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流动教师权益保障法》等,以法律形式做出明确而细化的规定,恐怕要好于具有政策性导向的"支农、支教"活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定期性、人才流动范围,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
(二)转变观念,做好宣传工作
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首先要解决流动的认知,使教师认识到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义务教育师资队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要树立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观,重视师资的合理布局和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应借助各种媒体的舆论作用,让全社会都关注、理解并支持教师流动问题。使教师能够理解教师流动制度的意义,以及自身在轮岗制度中应负有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消除流动顾虑,使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尽快建立起来。
(三)推进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地区间、校际间教师待遇的差别以及由于教育投入不足产生的区域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目前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强化政府行为,通过政府调控,建立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保障机制,确保薄弱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其次,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投入。实行同工同筹制度,缩小城乡师资的收入差距,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为在艰苦边远地区学校工作的教师提供相应津贴。加大对农村教师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补贴,为城乡教师流动奠定经济基础。
(四)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需要是一个人产生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一种主要的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的行动积极性的原动力,有需要才有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因此教师的合理需要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并使教师需要的满足成为一种激励因素。无论是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管理者,都要从制度,资金支持等方面拓展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和观摩的机会。其次,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和荣誉称号来体现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和承认,为教师热心本职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要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专业发展的氛围,注重其潜力的挖掘,建立多元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贾建国.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创建的制度阻力探析[J].中国教育报,2008.(4).
[2]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3).
[3]刘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文化解读[J].中国教师,2005,(11).
[4]汪丞.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一种思路[J],中国教师,2006,(2).
篇9
幼儿园师德师风承诺书汇集
为认真履行《小学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教育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做一名幼儿尊敬、父母信任、人民满意的教师,我承诺如下:
一、依法从教。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学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带头人。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损害幼儿利益。
二、热爱本职工作。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幼儿园,热爱幼儿;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工作,敬业乐业;认真执行教学计划,自觉遵守教学规范;服从幼儿园工作安排,主动承担教室领导等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关爱幼儿。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关心幼儿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幼儿正当权益;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放弃每一个幼儿。
四、教书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激发和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幼儿优良品行,塑造幼儿健全人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幼儿素质,客观评定幼儿操行。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尊自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在参与各种评优晋级、职称评定中,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文明执教,举止端庄,衣着得体,语言规范;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尊重同事,维护幼儿园和集体荣誉。
六、廉洁从教。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不接受父母礼金、礼品;不利用职务之便向父母谋私利,向幼儿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任何商品;不要求、授意幼儿、父母为幼儿园和自己提供任何形式的服务或帮助;不组织幼儿参与、自己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收费补习班,自觉抵制乱办班、乱收费行为。
七、尊重父母。虚心听取幼儿父母意见,密切保持家园联系,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园配合育人。主动向父母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父母。
八、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承诺,保证自觉遵守,主动接受幼儿园、幼儿、父母和社会的监督。
承诺人:
幼儿园师德师风承诺书汇集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明确教职工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责任,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水平,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办社会满意的市幼儿园,本人特向家长和社会作出师德师风建设十要十不要承诺:
一、要依法从教,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国家法规,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不要有违背党纪国法和园规园纪的言行。
二、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要迟到、早退,工作不能敷衍了事,严禁上班时间串岗、聊天、使用通讯工具。
三、要博学奋进,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博览群书,积淀道德智慧,做学习型教师;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封建迷信,浅薄浮躁。
四、要热爱幼儿,公正、宽容、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幼关系;不要简单粗暴,训斥恐吓,体罚和变相体罚,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五、要关心同事,倡导简单、开放、宽容、友好的人际关系,多关注同事优点和长处,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维护同事在幼儿、家长及公众中的威信;不要文人相轻,漠不关心,拨弄是非,争名夺利。
六、要热爱幼儿园,树立集体观念,关心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分配,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不要挑三拣四,斤斤计较,讲条件,要报酬,事不关己,无所作为。
七、要尊重家长,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将最富有价值的道德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同时争取社会、家庭担当更多的道德教育责任;不要态度冷漠,对家长有亲疏远近之分。
八、要廉洁从教,情操高尚,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要利用职务之便谋求私利,接受家长的馈赠、宴请,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请家长办事。
九、要为人师表,正直正派,模范遵守公民道德,仪表端庄大方,穿着整洁高雅,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不要奇装异服,浓装艳抹,举止粗俗,出言不逊。
十、要积极奋进,力争上游,树远大理想,有精神信念,勤奋努力,甘于奉献;不要追求安逸,贪恋享受,低级庸俗,随波逐流。
以上承诺,敬请家长和社会监督。(签订好的承诺书在家长园地中公示一周)
承诺人(签名):
签定单位 :
幼儿园师德师风承诺书汇集
为塑造教育诚信形象,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人民教师,我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并作如下郑重承诺:
1.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不参与、不发表有悖于师德行为的活动和言行。
2.热爱幼儿园,努力维护幼儿园社会声誉,不做有损幼儿园声誉的言行,发现不良倾向能及时制止或上报。
3.严格执行幼儿园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衣着得体,举止端庄,言行谦逊,团结协作,互相关心,共创和谐校园。
4.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尊重个别差异,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而努力。
5.坚持正面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不单纯横向评价幼儿,
6.工作责任意识到位,不做玩忽职守的事情,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7.敬业爱岗,基于幼儿认真备课、实施教学计划,养成观察和反思的良好习惯,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8.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坚持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实施多元沟通方式,妥善处理家园之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9.自觉执行依法施教,廉洁从教的有关规定,不从事有偿家教,不收受家长的礼品、礼金和礼卡,不参加家长的宴请。
10.严格执行教育收费规定,不为幼儿订购规定以外的学习资料或图书,不向幼儿推销商品和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篇10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建议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并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责任。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就镇安县来说,由于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体育设备不足,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镇安县体育的整体水平和学校教育的发展。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发展镇安县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商洛市学校体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镇安县中学、镇安县第二中学、镇安县达仁镇中学、镇安县柴平中学、镇安县大坪中学、镇安县枫坪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学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镇安县中学教师、场地设施、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课时、体育成绩考核及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体育教师队伍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就年龄结构,老中青三结合是最佳的。从调查中得知,6所中学共有38名体育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比例为31.6%,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为39.5%,在40岁以上的为28.9%,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30名男教师和8名女教师,女教师占的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体育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女生名额的比例明显比男生少,部分学校在聘用体育教师时偏向男性。学校错误认为女体育教师没有男体育教师有威慑力。调查结果显示: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例较大,体育教师的职称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所占比例较大;高级职称教师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愿意调到条件好的高一级的学校,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
2、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因素
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待遇、教学条件和社会地位。这些是导致体育教师积极性不够高的主要原因。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在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绝对不允许学校里再有挤挪课的现象出现)等方面做工作,以此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
3、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情况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镇安县6所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田径、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仍是镇安县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当前群众中较为热门的健美操,体育舞蹈项目却开展的不是很好。其原因首先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是左右教学内容的主流。其次,场地的限制导致大多数学校体育授课内容比较单一。再次,女教师的缺乏导致一些易于女同学学习的教学内容无法普及。最后,受“主课”临时占用的情况,体育课不能完全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师在体育课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
4、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调查数据显示,讲解与示范法、完整示范与分解法是每个老师都会用到的教学方法,游戏法和比赛法则用的相对较少,而这两种方法正是能够提高学生兴奋性,使学生乐在其中的方法,反而没有被教师充分利用。究其原因,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大,缺乏创新,没有意识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作用。另外还发现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也逐渐被一些教师应用,然而录像教学法则很少被教师采用,使得课堂单调乏味。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差,多媒体、电教设备不足,使得电化教学和录像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5、中学体育教学设施条件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镇安县中学体育设施条件较差。还发现上述场地还有一些是“一场两用”情况,4所学校有田径场,6所学校有篮球场,2所学校有排球场,3所学校有足球场。但多数是不标准的,大部分的场地都是土场地,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6、中学体育课时安排情况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三分之二的学校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剩余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课,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难以落实,而且大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次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课外活动时间逐渐减少。镇安县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严重,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7、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调查表明,镇安县中学组织开展早操与课间操的情况较好,只有个别的学校没有早操,但课间操坚持每天做。课外活动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学校组织较少,学生学习压力大,大部分课外体育时间都用来给学生上课和自习,因而无法满足学生体育的发展特长和体育课的开展。
8、体育考核情况
镇安县体育成绩考核主要是体育教师商议由体育组组长制定的,而每个学校的制度都不完全一样,调查得知,镇安县中学每所学校的技能考核分数占很大比例,在技术成绩占总成绩的80%的考试方法中被调查的6所学校有4所采用,占到66.7%,这就说明镇安县体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技术技能,忽视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进步幅度等因素的重要性。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较合理,但是女教师的比例较小,上课内容也比较传统单一,高级职称教师较少。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学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从而影响了教学。镇安县处于山区受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导致很多场地无法合理建设。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镇安县中学课时安排不合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校考核制度不能全面的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建议
学校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及早更新落后体育设施, 充分提高现有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开创体育教学发展新局面。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l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课时酬金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要一致,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教师应大胆创新,改革考核制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水保,陈秋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4.7.25.
[2]黄德春.巢湖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 6.68-69.
[3]曹春贵.浅论教师的教学态度及其影响力[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