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寓言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马的寓言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典作品 寓言教学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寓言故事,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宣扬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这样的举措我们当然表示支持。再加上寓言故事以小见大、讽喻性较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提高其语文素养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把思路与体悟在授课过程中强行灌注给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注意给予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人才作出贡献。
一、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寓言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省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寓意,理解题意,教师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寓言运用的讽刺夸张的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师可以运用图画表现的手段,可以是简笔画或是剪贴画,与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相结合创设寓言情境。寓言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形象。
二、以联系实际故事揭示寓意为核心
简短有趣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容量,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无生物的艺术形态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领悟言外之意,以此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激起思维火花。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在小学高年级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仅是生动的情节、形象的描写,更应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寓言故事用不同的方法抽象概括的能力,从中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寓言的内容情节分析得较多,而对高年级学生学习寓言缺少理性的思维剖析。虽然这样的学习学生也能明白其中的寓意,但其中的教育意义是不够深刻的。寓言本身就具有故事简短的特点,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根本不需要这样面面俱到的分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感受寓言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形象当做真实的形象来认识。这样学生对寓言中的艺术形象印象深刻,而且对寓言的理解会加深。
三、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般教师教学寓言的程式是,分析故事情节,提示教参书上所揭示的寓意。其实,这是一种单向的、模式化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忽略了学生智力的培养,更没有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纳入整个教学过程。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发问,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要求于学生的,主要不是让他们发现前人尚未知晓的知识,造世界上还没有的新事物,而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他们真正引进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机会,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增强观察、存疑、判断、假设、推理、验证等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四、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1.推荐寓言故事书。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和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
2.组织寓言故事会。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兴趣。
3.编写寓言故事。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练简洁。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改背景下,寓言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寓言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寓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寓言课程学习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些人生启迪。
参考文献:
[1]马玉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学周刊,2011.3.
篇2
啊!今天 又是一年一度的“腾飞节”了!让我好好研究一下这一年的“腾飞节”该围绕什么进行呢?(注:我是组织腾飞节是正主席,马晓琪是副主席)
“啊,我想到了!今年的腾飞节该围绕什么了,围绕“龙”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嘛!”我兴奋地告诉了马晓琪,她也随我一起兴奋,可是随后,她的脸色又阴沉下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每年的腾飞节该围绕什么都是你想出来的,为什么?我恨你!这个世界还是还有没有天理,有没有人性啊?”
我安慰说:“哥们,不是我不给你机会,而是他们不给你面子啊!”“哦,我明白了,我决定了!我给他们每人一笔钱,让他们都尊重我的意思,哈哈哈哈哈哈……”晓琪兄笑里藏刀。
唉,还是小时候那个样子!
我威风凛凛地走是主席台,马晓琪也一样。
只见天上飞的风筝全都是龙,人们也都穿着龙的衣服,拿着龙的雕像,也有的舞龙灯……真是花样百出啊!
可是马晓琪已经是热泪盈眶了,边擦眼泪边说:“太感动了!太感动了!太感动了!……”至于她感动什么,我也一时搞不清楚!
篇3
高三一个学期没过完,我考试的卷子就足以把书桌抽屉撑破了。老师总是说要从考试里吸取教训,可很多同学根本没有时间做这些,只是把错题浏览一遍就赶紧准备下一次考试。
我的问题倒不是没时间“吸收”考试成果,而是我变得异常脆弱,考试之前紧张倒不明显,要命的是发卷子的时候。每次考试结束后,老师对我们都不满意,在课堂上讲考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我的“命中率”总是很高。比如,老师着重讲5道题,有时三四道我都做错了,真怀疑老师就是在分析我的卷子。这时,我就很心虚,怀疑自己成为“典型”了。
有的老师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考虑,宁肯拖堂也要念分:“咱们这次考试100分以上的有……90分以上的有……80分以上的有……”一直念到60分以上,再少的就不念了,说是保护自尊心。不管我被念到还是没有被念到,我都觉得很没自尊。每次老师也会表扬一些同学,主要是那些进步的和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的同学。我也曾因为进步被数学老师表扬过,那一次我难得一见地考了90多分,老师表扬我:“考得很不错。”这让我再一次受挫,我怀疑这次成绩出乎他的意料。他是不是觉得我只有考70多分的实力?考到90多分就是超常发挥?
总之,每次考试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又受了一次打击,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敢面对考试。
考试往往伴随竞争,竞争中必然有成败。有些同学没能正确处理过去考试的挫折,使挫折的强烈刺激在心中形成阴影,产生对考试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有时还会扩散。例如,有的同学过去仅是对某一学科的考试表现脆弱,以后发展为对与考试有关的、相似的普通检测(如课堂提问、单元测评等)都很脆弱,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林宁同学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心理学统计和寓言故事,希望林宁同学能从中得到启发。
美国心理学家对1967~1982年美国篮球比赛的预决赛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某球队与势均力敌的对手比赛时,初赛阶段,主场赢球机会大;复赛时变得输多赢少;决赛时,主场的胜率更低。上述事实表明:越是激烈的竞争,人们越是渴望胜利和成功。过重的求胜心理压力和过高的期望将成为心理负担,使地利与人和的有利因素反而变为不利的因素。因此,高中生对考试成绩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
篇4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5分)
1.
(8分)给多音字注音在组词。
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泪________(lèi
luì)
3.
(8分)选字填空。
挡
铛
株
珠
脏
桩
侵
浸
铃________
________宝
树________
________湿
阻________
一________树
________衣服
________略
4.
(4分)多音字组词。
的de________
dī________
转zhuǎ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调皮—________ 喜欢—________ 相信—________
6.
(4分)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
则________
①zhé
②zé
街________
①jiā
②jiē
圈________
①juàn
②zhuàn
缠________
①chán
②cán
7.
(5分)把你知道的由寓言而来的成语写下来,看谁写得多。
8.
(8分)根据“残”表示的四种不同意思组词并造句
(1)(不完整;残缺)________:
________
(2)(伤害、毁坏)________:
________
(3)(凶恶)________:________
(4)(剩余的;将尽的):________:________
9.
(5分)缩句。
①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②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③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10.
(5分)扩句。
①船开得快。
②星星眨眼。
③枝叶展开。
11.
(6分)拼一拼,写一写,把生字词记牢。
qiáng
dào
shù
zhuāng
shǒu
zhū
dài
tù
líng
jiàn
líng
dang
yǎng
ěr
dào
l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②难道爸爸的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吗?
13.
(12分)形近字组词。
遇________
悔________
狼________
盘________
叼________
硬________
寓________
梅________
猪________
盆________
叨________
便________
14.
(5分)用学过的词语造句。
①后悔
②窟窿
③亡羊补牢
④南辕北辙
15.
(7分)读《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根据解释填词语。
①孔;洞。________
②指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________
③用道理劝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________
④代词。用作某种专业、行当或某类人的尾缀。________
⑤出远门所带的行李和钱财。侧重指钱财。________
⑥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________
⑦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________
16.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②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17.
(2分)想一想,哪两个成语的意思相近,连线。
掩耳盗铃________
自欺欺人
守株待兔________
刻舟求剑
18.
(1分)除了学过的这两则寓言,还有很多寓言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寓言成语吧!
例如:自相矛盾
________
19.
(1分)把下面的词语宝宝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冒出来
种子
连 都没
芽
________。
20.
(5分)抄写词语。
铃铛
想法
听见
21.
(5分)扩句。
①钱塘江罩着雾。
②小松鼠跳。
22.
(5分)缩句。
①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里影子。
②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蔚蓝天空。
23.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二、阅读题
(共2题;共8分)
24.
(5分)学了《南辕北辙》,你想对那个要去楚国的人说些什么?
25.
(3分)课外阅读
小草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娇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最早把春天到来的信息报告给人们。不信你瞧,冰雪刚刚融化,大地还未脱尽冬装,这时你如果用手拨开紧贴地面的枯草,就会看到一棵棵、一簇簇的小草,已经钻出针尖一样的嫩绿的尖儿,它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再过些日子,桃红柳绿,万紫千红,小草却默默地躺在万花丛中。那绿油油、软绵绵的草地,可供孩子们游乐,供大人们休息;那鲜美柔嫩的茎叶,是牛羊虫鸟的美餐。
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而生命力却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毁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镰刀锄头,把它拦腰折断,车轮把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从地下倔强地挺直身躯,开始了新的生长。
多么可爱的小草!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1)
写出第四小段的段意。
________
(2)
写出开头与结尾照应的句子。
________
(3)短文赞扬小草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8-2、
8-3、
8-4、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8分)
24-1、
25-1、
篇5
关键词:国学根基 启蒙教育 趣味性 可读性 国文
中图分类号:G633.3;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21-02
201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批判了现在一些语文教材的弊病:如关于母爱和母亲形象的不健康的内容。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如同圣女,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活中的母亲;书本中的小孩要么是不快乐的孩子,要么就是成人化的孩子,总之是非常态的孩子;在上教版小学课本里,长年沿用着几篇朱自清、老舍、巴金的旧文,经典几乎被三四十年代的作家“垄断”;儿童视角的缺失,极少真正符合童心、童趣的作品,快乐的缺失,虚构历史故事,缺乏求真精神、缺少经典。多数教材编者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常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涉孩童的世界。对于这样的批判,笔者深有同感!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据说这本书现在还很受欢迎,里面有丰子恺的插画,他采用的是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回归审美的路线,所编教材更注意尊重儿童心理,采用儿童视角,注重培养儿童探究自然的兴趣,在探索中发现真善美,培育爱心,开启心智。内容上,生活、游戏、自然、科学、商业、劳作、群体等,天上地下,现实与梦想,都能以最恰当的方式进入课文。体裁上,则多是童谣、童话、寓言、故事等,切合孩子的兴趣。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开明国语课本》都赢得了相当的尊敬和赞誉。
现在的教材除了要继承和发扬原来的一些优点以外,笔者认为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关注国学,重视启蒙
现在的年轻一代不懂得做人的准则和礼仪,不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这对社会和国家都很不利!我们必须努力提高下一代人的素质,使之接受正确的文化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老子》《墨子》《庄子》等经典就是最好的教材。而现在的语文课本显然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现在的教材只重视增长学生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笔者认为,国学的教育应该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根本,国民的素质没有提高,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编写教材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循序渐进地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增广贤文》《论语》《老子》《墨子》《庄子》《淮南子》《列子》《孙子》《山海经》中多选出一些切合时代的精华,安排在小学至中学的国文课本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领悟。只有学生时代的启蒙教育做足了功夫,国家的软实力才会提升!
二、放眼中外,丰富选材
教材内容上,一是要大量选取有丰富故事情节的名篇文段,加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如我们可以大幅选用一些名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封神榜》等小说的选段, 也可以选用外国文学作品,如《哈利・波特》,以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一些文章。二是丰富课文的选材,可以多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文章,选用富有思想性、趣味性、想象力强、生活气息浓厚的文章。如中外童话、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以及《列子》与《庄子》里的中国神话故事,都是富有思想性、趣味性且想象力非常强的文学作品。三是增加民间文化的内容,如小品、相声等。
从形式上来说,我们可以在文章的旁边配置动漫图画,运用多种彩色字体,增强视觉的趣味性。
三、文史经哲,重视诵读
诵读文章对学好语文帮助非常大,但现在中学语文课本背诵默写却陷入误区,只重视诗歌的背诵,对诗歌背诵的编排却非常单一死板,初中三年六册的课文末尾全部都是古代诗歌的背诵,另外在内容上忽略了文、史、经、哲以及唐宋名篇等方面的背诵,如《诗经》《大学》《老子》《中庸》《易经》《论语》《孝经》《仪礼》《史记》《孙子兵法》《墨子》《列子》《庄子》《楚辞》以及唐宋家的文章。其实,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积累语文知识,领悟文章的真谛。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世间万物,皆属身外,唯有书能够渗心入骨地擦拭你蒙尘的心灵,让你耳聪目明,志存高远。
四、与时俱进,紧跟潮流
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也应与时俱进,多增加一些与当前社会密切相关的商界精英以及时代风云人物的故事。
1.商界人物缺乏。语文教材涉及的名人有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唯独没有企业家、经济学家和商人。初中语文教材应合理安排有关商界名人的文章,如企业家的传记、奋斗史、重要的商业事件等。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中国商圣范蠡、香港富豪李嘉诚、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霍英东等人的故事。青少年最具模仿性,他们的榜样与偶像不能只局限于战斗英雄、戏剧明星、诗人、作家以及科学巨人等,让学生了解“华尔街的巨头”,了解充满商业智慧的犹太人,让学生懂得诚信做人、诚信经商,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亦很重要!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商业经济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产生的巨大影响,让学生明白一个成功的商人只有懂得回报社会,热心慈善事业,懂得感恩,才是最高的境界。
2.时代风云人物的缺乏。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外国英雄的故事,有些已经明显不合时代的要求了,学生没有一点兴趣。如《伟大的悲剧》《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些文章!我们是否可以将姚明、赵本山的故事收入课本呢?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更加亲切而有兴趣!
3.现实中的爱国题材缺乏。应该适当增加当代爱国主义题材,让学生从阅读这类题材的文章中了解自己的祖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提高教材编写团队的整体水平已成当务之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不妨由国家教育部直接领导,举全国之智力、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广泛的调研并编写,汇集有国际视野的教育家、文学家,积极听取并采纳一线教师的意见,遴选出一流的编写团队,编出中国最高水准、最权威的国文教材,造福祖国和人民,培养跨时代的栋梁之才,全速推进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很多人都知道,小学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始人生培养个人素质的起始阶段;在此期间,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求新和求知欲望,并且想通过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充实自己,还有的是喜欢惊险的探险故事或者是传记、寓言故事等。现如今,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传播媒介每天都在传播各种信息,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及高年级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娱乐节目等方面的影响远远大于阅读文学作品;这也导致他们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是阅读,也是在相关人员的指引下;更重要的是,现在全国有各种书店,但是有关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
在当今,小学高年级学生依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家长关注的都是孩子在学校取得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家长不惜花重金为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更有的是聘请家教帮助学习,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压缩了孩子的自由阅读以及复习时间;不论学校还是家庭,他们对孩子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成绩。这些情况无疑给了孩子更大的压力,家庭里面对的是父母的压力,学校里面对的是老师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每天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家庭作业,根本没有闲暇时间自己安排阅读。在平时与家长探讨这类有关阅读的事情时,家长的回答总是给自己的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籍,只是他们不愿意读也没兴趣读。
近年来,电脑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管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网上阅读的时间也在逐年增多。网络虽然便捷,但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面对网上巨大的信息量,他们正处在健康的成长阶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相反,他们对网上信息的判别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要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积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培养。
二、激发兴趣以及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家长和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及时了解学生所欠缺的知识以及留意他们的兴趣;在平时的学习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他们喜爱的书籍,让他们及时阅读并且写读后感。老师和家长还应做的是,要尽量给学生自由选择书籍并且阅读的时间,学生通过在阅览室借阅或者是在书店买书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有自己喜爱的图书。在开始阶段,读多少书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要给他们实时的鼓励,要长期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伴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量逐渐提高,他们会慢慢地有自己的想法,能从书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慢慢地就会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久而久之,自主阅读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识,这正是阅读所具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向阳红.让课外阅读的书香熏染学生的生命[J].新课程:教研,2011(3).
[2]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成语教学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02-02
说到成语,我们并不陌生,经常耳闻,时时目睹。固定简洁是成语的外观,深邃精辟是成语的内涵。成语,称得上我们祖国丰富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枝玫瑰。令人遗憾的是,曾经娇艳的这朵玫瑰,不似以往被人怜爱了,弃置于花园一隅,备受冷落。“成语”在偷偷地哭泣!笔者愿重拾这朵玫瑰,让她盛开于语文教学中,绽放她昔日的异彩,也点染笔者的语文教学天地。
1 激发兴趣是关键
成语的丰富内涵使之“言简意赅”;成语的博大精深使之“易记难解”又“语势有力”还“予以修辞”[1]。如“画龙点睛(比喻);鸟语花香(拟人);怒发冲冠(夸张);口蜜腹剑(对比);呆若木鸡 (比拟);目不识丁(借代);前居后恭(对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复);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偶)”等一些成语,不但具有“言简意赅”,“易记难解”,“语势有力”的成语的固有特性,而且还包含了文言修辞手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学好这些成语,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根据笔者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使小学生学好成语,首先要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语的欲望,才能荡起学习成语的激情, 才能让学生愿学并且乐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成语兴趣,笔者在给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都会给学生讲同一则故事:“小华在作文里写我的一家:‘我的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我。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三个人臭味相投,家中总是一团和气。但爸爸妈妈偶尔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打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哈哈!居然有人这样乱用成语。”学生一听这样的故事,兴趣一下就来了。觉得自己得先把这几个成语学懂才行,免得自己作文时也闹同样的笑话那就太丢人了。这样老师的目的就达到了,于是趁热打铁,出示这几个成语的学习资料,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几个成语;笔者还会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成语兴趣,如成语接龙,成语对对,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现场做游戏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成语兴趣明显增强,学习成语的效果良好。
2 易于理解是重点
成语源远流长,蕴含着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典籍作品,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几多精华[2]。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不理解成语,就无法运用成语,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成语,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方法,以供参考。
方法一:动画片演示与讲述法。例如,指鹿为马;鞠躬尽瘁;刮目相看等成语教学,把这些成语相关的主要人物发生的故事[3]:指鹿为马的赵高及其故事;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及其故事;刮目相看的吕蒙及其故事制作成动画片,让学生观看,并且在观看过程中给予一些解释,效果良好。
方法二:现场模拟法。例如学习“争分夺秒”这个成语笔者让两个学生上台做抢时间的游戏,再让学生看图片,这样学生就直观、形象地理解记忆了这个成语。
还有诸如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等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理解了成语的内涵,学生很快就能正确使用成语,达到了教学目的。
3 归纳总结是核心
让学生学好成语,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
一是要求学生善于积累:成语数量庞大,要让学生一步步来, 想让学生一下就把想学的成语全记下来是不可能的,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因此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天天学成语。三个两个不嫌少,十个八个不嫌多。允许个体差异,提倡“能者多劳” 不嫌多。
二是要求学生多记: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后及时听写、解释或用某些成语造句。这样学生就能学到更多的成语了。
三是要求学生分类学习: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进行分类后分批掌握。分类方式灵活多变,分类学习法以好记好用为原则, 如: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从头到脚”的成语(即含有人体某部位名称的成语)、容易写错的成语(形近而误或同音而误)、容易读错的成语(多音字、古读字而误读)、与学习有关的成语等。
4 结语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所以我们的课本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成语。但是,由于没有对成语进行专门的复习或归纳,学生的成语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尽管他们学过的成语也不少,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却不多。本来掌握得就不多,再加上遗忘,学生头脑中的成语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因此对成语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趣味中进行学习,必然会学好成语,学好成语,对阅读和写作都大有益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要鼓励他们运用成语,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成语,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显出他们丰富的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应该加强成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功莲.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动物词汇 文化内涵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70-02
从古至今,人类就与动物相伴而生,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时常赋予了动物人类的情感与品质。中外无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童话故事都与各种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同一种动物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本人将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以揭示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异同,并探讨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英汉语言中喻体喻义都相同的动物词汇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无论在音系、形态,还是在结构上可谓千差万别,但即使是这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由于动物的自然属性是一致的,因此同一种动物词汇还是会引起相同的联想,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一种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s)现象。例如:用驴比喻愚蠢(play the ass);用羔羊比喻温柔(as gentle as a lamb);用狐狸比喻狡猾(as sly as a fox);用鹦鹉比喻学舌(to parrot what other people say);用蜜蜂比喻忙碌(as busy as a bee);用猪比喻肮脏、贪吃(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用公鸡比喻骄傲(as proud as a cock);用蜗牛比喻缓慢(as slow as a snail)等。
从上述各例不难看出,这些英语词汇中的喻体和汉语习惯使用的喻体是十分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英语中“ass(donkey)”表示“愚蠢”,汉语中也常用“蠢驴”来骂愚蠢的人;英语中“fox”具有“狡猾”的含义,汉语中也常用“老狐狸”来比喻老谋深算的人。这种母文化与异文化的共性,这种思维逻辑和语言文化上的同质性,为我们等值传译特定动物形象所负载的语言文化信息提供了可能,也为异域语言文化的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英汉语言中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的动物词汇
虽然动物的自然属性是一致的,但由于英汉两种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传统文化与审美价值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同一动物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文一旦与“狗”挂上钩,大凡都是刺耳的贬义词、咒骂语,如“狗屁不通”、“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腿子”、“疯狗”、“挂羊头卖狗肉”等等。这些以狗为喻体的语句,无一例外地会引起诸如“下贱”、“卑劣”、“胆怯”、“乞求”、“令人生厌”、“毫无骨气”、“肮脏猥琐”等贬义联想;“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这句当年中国人愤怒的呼喊,译成英语后,其中“走狗”一词被直译为“running dogs”(跑着的狗),西方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过去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做了许多坏事,确实可恨,可为什么要把它与跑动着的狗联系起来?跑动着的狗是多么可爱、多么生动!西方人的理解让我们中国人啼笑皆非,究其原因是由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习惯造成的。其实,“走狗”一词的真正对应英语应是lackey, flunky, stooge, servile, follower 等。
而在英语中不论人或事,都爱与动物,尤其与“狗”相联系。这些以狗喻人的说法很多都不是贬义,反而使语言显得格外生动。这可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喜爱狗,把狗当作第一宠物的传统有关。法国大革命时期名人罗兰夫人有句名言:“我越观察人,我就越爱狗”(The more I see of men, the more I like dogs)。且狗在英美文化中,素来享有man’s best friend (人之良友)。英语有关“dog”的词语多含褒义,如:快活的人(a jolly dog);保镖(a big dog);累极了(dog-tired);幸运儿(a lucky dog);凡人皆有得意日(Every dog has its day);头面人物(a top dog);爱屋及乌(Love me , love my dog);助人于危难(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等。汉语中有句俗语:“养马比君子”,而在英美文化中似乎是“养狗比君子”。
还有些动物词汇,在英语中具有贬义,而在汉语中却含有褒义色彩。
在中国文化中,“喜鹊”是与“喜事”、“吉利”、“运气”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英美文化中,喜鹊(magpie)不过是一只黑白色长尾短翅鸟,并不讨人喜欢,含有“饶舌者”的意思,如I don’t like magpie.(我讨厌那些饶舌之人);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这些联想很可能来自蝙蝠的名称――“蝠”与“福”同音,而西方人对bat(蝙蝠)素无好感,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喻指“眼力不行,有眼无珠”,as crazy a bat (疯得像蝙蝠);Peacock(孔雀)是中国人珍爱的鸟类,观看孔雀开屏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西方文化的孔雀是一种祸鸟,是虚荣、自傲的象征,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
三、英汉语言中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的动物词汇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动物在中英文化中却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即用不同的动物词汇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动物词汇,却有着相似甚至相同的喻义。
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用“horse”(马)“ox”(牛)这两种不同的动物形象来生动地表达同一语义。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牛饮(drink like a horse);风马牛不相及(a horse of another color);吹牛(talk horse);老黄牛(work like a horse)。这主要源于东西方古老的耕作方式。由于牛在中国是耕地的绝对主力,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接触,中国人对牛的脾气了如指掌,同时也对牛抱有好感。而在英国,早期人类是用马来耕地的,因此他们对马的习性也非常熟悉,感情也极其深厚。因此在这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里,它们都描述了同样的意思。
英语中“lion”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狮子代表着勇敢、威严、有气势,被喻为“百兽之王”。因此便有“a lion heart”(勇士),“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a literary lion”(文学界的名人)。英国人甚至以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即指“英国”。而在中华民族文化里,狮子却没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取而代之的则是“老虎”。在中国人看来,老虎才是百兽之王,用老虎来形容勇猛,威武一点也不为过,因此我们常说“虎胆英雄”、“藏龙卧虎”、“虎视眈眈”等。
还有些例子:如说到“胆小”,我们会立刻想到“胆小如鼠”,而英语却用“rabbit”、“chicken”、“pigeon”来类比,如“as timid as a rabbit”,“chicken-hearted”or“pigeon-hearted”;比喻“着急”,汉语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英语却用“like a cat on hot bricks”(热砖上的猫);比喻“顽固”,汉语通常说“犟得像头牛”,而英语用“as stubborn as a mule”(顽固得像头骡子)。
以上诸例列举了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的动物词汇。制约喻体选择的因素众多,但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还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是因为不同的动物存在着相同或近似的自然属性,更是因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经济生活、地理环境和思维习惯。
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丰富词汇,是人类数千年生活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反映了英汉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英汉动物喻体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给动物词汇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动物词汇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重要。在交流中正确理解不同动物词汇的喻义,对于克服语际交流障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汇通,显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张 琪.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比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1):123、125
3 唐 兰.从汉英词汇的比较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83、85
4 关士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篇9
关键词:曹植 诗歌 悲剧性
一、 游仙诗
游仙诗是曹植的代表题材之一,它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是诗人在倍受迫害、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借助虚无缥缈的时间和空间来诠释自己的无奈和苦闷的一类诗。
在曹植的游仙诗中,有与人间类似的朝廷,只不过其中的朝廷永远都是一片欢乐和谐的场面,这和现实中自己遭受的打压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游仙为假,抒怀为真,这正是一个倍受迫害的臣子借幻想来慰藉自己悲惨的处境和痛苦的灵魂的方式。另一方面,曹植的痛苦又与现实空间的处处受限制有关,他的游仙诗的歌咏,实质上也是为了摆脱人生严酷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追求生命的大自然、大逍遥。
因此,无论是《仙人篇》写升天之行,还是《升天行》写高大广袤的扶桑形象,诗人都十分强调景象、气宇的阔大。他在多首游仙诗中道出他之所以要远离尘世,远游天境的原因:“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仙人篇》);“人生不满百,岁岁少欢娱”(《游仙篇》)。他梦想“轻举凌太虚”、“驱风游四海”。的确,相对于现实生活的狭仄而言,仙境具有玄妙无限的空间向度。
二、交友诗
曹植的前期过的是“斗鸡走马,宴饮宾客”的贵族公子生活,然而到了后期,随着立嫡之争的失败,曹植的厄运也就开始了。曾经的贵公子转眼之间成为阶下囚,杨修被杀,丁仪兄弟遇祸,同胞兄长曹彰也被害。这种时光易逝、命运无常之感让曹植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悲愤当中。所以后期他写下了大量关于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下令诛杀丁仪兄弟。丁仪入狱时,曹植写下了《野田黄雀行》,表达了对朋友安危的殷切关怀和自己不能搭救的无奈和伤感。“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1]”诗中写了一个很感人的寓言故事:一个少年见到一只黄雀被捕在了罗网中。他奋身拔剑,捎破罗网救出黄雀。随后,获得自由的黄雀,又从天上飞下来拜谢少年。诗中的少年和黄雀,实质上乃是作者与其友人丁仪兄弟的化身。因为当时政治环境险恶,曹植有心倾诉却又不敢明言,只能用寓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伤感和愤懑。
黄初四年,曹植、曹彰、曹彪等奉命赴京朝会。曹彰到京后不久便不明不白地暴病身亡。曹植和曹彪返回封地时,本想“回归封地,以叙隔阔之思”却为监视他们的官员所阻,不许同行。曹植悲愤交加,在与曹彪分手时写下了《赠白马王彪》这首诗,抒发了兄弟生离死别的痛苦和自己生死不保的恐慌。“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嗟令心悲”,曹植发出了这样的悲叹。这是全诗的作意所在,也是诗人内心深处最痛切的体会。
总的来说,自从曹丕登基称帝以后,曹植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其诗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因受迫害而产生愤懑之情的诗歌大多作于后期,代表了诗歌中的最高成就。
三、述志诗
曹植自幼随父亲曹操南征北战,经历丰富。那时候,他是有着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的。他早期的名篇《白马篇》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驰骋战场、为国杀敌的少年英雄形象。在当时,深受儒家道德伦理观的影响,曹植首先考虑的是“立功”,通过建立非凡盖世的功绩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求生命的不朽。
到了后期,曹植不断遭受猜忌和迫害,虽仍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追求,但他已没有了条件和机会。这一时期的述志诗少了些高亢进取的精神,多了些忧伤愤懑的情调。如他的《杂诗》“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将何之?吴国为我仇……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太和二年,魏将曹休率军攻打吴国,大败而归。曹植心情沉重,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报国杀敌的决心。可是:“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他的行动和自由,乃至生命都掌握在曹睿手中,能不能“骋万里涂”,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但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他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决心,这动人的诗唱,在慷慨中显得那么沉郁、那么悲壮!
四、 思妇、弃妇诗
思妇、弃妇诗是我国传统的诗歌题材,早在《诗经》、汉乐府中就有体现。曹植的思妇、弃妇诗继承了这些传统诗歌的特点,他的《杂诗・西北有织妇》、《七哀》、《浮萍篇》等诗篇塑造了一系列思妇及弃妇的经典形象。
与以往思妇、弃妇诗不同的是,曹植的这类诗歌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思妇或弃妇自况,抒发自己备受排斥和压制的悲怨情怀,寄予着他想见曹丕、想重新获得曹丕信赖与任用的强烈愿望。
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七哀》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写了一个闺中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和哀怨,十分凄婉缠绵。但是,另一方面也是诗人自况,他借思妇之口,表达了政治上被排斥,受压制,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诗人的怨情与思妇的情感达成一致,使诗歌显得更为令人动容。其它的还有《美女篇》,《浮萍篇》等都是借思妇,弃妇之口来诉说自己的孤独,怨愤和悲凉的心绪,表达他盼望能够求见曹丕向他陈述自己的忠心并与其恢复以往的兄弟之情的愿望。
曹植的人生经历可谓坎坷曲折,从一位恃才傲物,整日过着斗鸡走马、驰骛宴饮生活的贵公子到沉沦下潦,整日担惊受怕的阶下囚。这个转变是巨大的,但是面对人生之短暂,命运之无常,曹植并没有沉沦于无限的哀怨和伤感之中。即便是他后期的作品,悲怨之中也能体现出其对人生理想的一种执着追求,一种对人生积极进取的生命力以及感召力,这其实也是千百年来曹植的悲剧作品能够如此震撼人心和感染一代代读者的主要原因吧!
注释:
篇10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我们要根据教材、课堂、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方式,努力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1. 教材拓展。小学语文教材为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找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比如,由《第八次》《卧薪尝胆》,引导课外阅读《中外历史故事》;由《晚上的“太阳”》,引导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丛书;由《鹬蚌相争》,引导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赠汪伦》,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
2. 课堂生成。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利用课堂生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宋朝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时,一学生说:“我还知道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我是从课外书上看来的。”“是呀,从课外书上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呢。”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课外阅读这种良好行为,必定会激起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3. 教师示范。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4. 亲子阅读。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逛书店,每人都选购一些需要的书籍,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需的事情。
二、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1. 选读好书。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读好书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推荐书目,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定期编制并印发“好书推荐目录”,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建立“班级书屋”,通过从学校图书室暂借、学生自带等渠道,确保好书不断,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设立“互荐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推荐自己近期阅读的好书。
2. 会读好书。有了好书,还要会读,才能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益,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课外阅读。一方面,可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课内学到的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适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经典、重要的篇目,需要精读甚至背诵,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另外,不同文体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
三、建立机制,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
1. 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教师要减少学生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时间的“课外阅读家庭作业”,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则更长些,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 丰富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读书节”等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可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信息等等。让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辩论。开展课外阅读汇报活动,如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时间汇报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举行“班级赛诗会”“美文大家读”“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读”等竞赛活动。
3.拓展课外阅读渠道。除了正常的课外阅读形式,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以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实际的电视、电影;成立班级读书QQ群等,丰富学生阅读交流的自由空间。在班级读书QQ群中,从群管理员的招聘,到每次读书交流的话题及主持人的选择,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学生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阅读储备,才能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自由表达,尽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