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病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 将38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山莨菪碱和培菲康、思密达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腹泻、脱水、呕吐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山莨菪碱和培菲康、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可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确切,且方便、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辅助用药。
【关键词】 山莨菪碱;培菲康;思密达; 轮状病毒;肠炎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84-02中图分
类号:R 725.7文献标识码:A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山莨菪碱与培菲康、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17例,并与常规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68例作对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病例选择我院住院的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385例急性腹泻患儿,起病5次/天,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水样、无脓血、黏液,粪细菌培养阴性,经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217例:男116例,女101例,年龄
2.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按病情需要予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盐。第一天静脉补液总量按轻度脱水约90-120 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 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 ml/kg;对重度脱水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 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在扩容后及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不需要扩容者,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静脉滴注,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滴速宜稍快;脱水基本纠正后或无明显脱水者,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口服补液,用奥尔舒(ORS)每袋溶于500 ml凉开水中,按轻度脱水约50-80 ml/kg,中度脱水约80-100 ml/kg分多次口服,并根据脱水恢复情况和大便量适当增减,直至腹泻停止。在补液同时予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滴利巴韦林10 ml/(kg・d)抗病毒及视病情予合理饮食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口服山莨菪碱0.2 ml/(kg・次)和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胶囊(1/2-1粒/次)及思密达(
3.疗效判断标准 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1],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58例(72.8%),有效53例(24.4%),无效6例(2.8%),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显效83例(49.4%),有效52例(31.0%),无效33例(19.6%),总有效率80.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χ2=29.630,P
2.不良反应 观察组服药期间4例患儿出现一过性面部潮红,17例患儿出现口干,均未经处理自行消失,未见其它不良反应。
讨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我国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轮状病毒侵犯小肠黏膜使其绒毛上皮细胞脱落或细胞结构破坏,双糖酶活性减弱,肠道内水电解质运转失调造成渗透性腹泻,所以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是吸收功能障碍。山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断剂,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能作用,具有抑制腺体分泌,能减少肠道分泌水分;同时还具有解痉、止痛作用,能缓解胃肠道的痉挛和抑制其蠕动,减少胃肠道液体丢失,起到止泻作用,并能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细血管,改善微循环[2],有利于肠道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另外,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数量的显著减少。在正常情况下,双歧杆菌牢固定植于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形成膜菌群,在体内
作者简介:黎达均(1971-),男,广东省佛山市人,内儿科主治医师,医学学士。发挥着生物学屏障,具有抗感染作用,对急慢性腹泻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3]。培菲康是以双歧杆菌为主,配合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有益菌种乳酸杆菌及粪链球菌组成的新一代微生态制剂。而思密达为高效、无毒的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和病原清除剂,具有抗细菌、病毒的作用,覆盖于消化道黏膜,对抗外来侵害。培菲康和思密达合用,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本组资料表明山莨菪碱和培菲康、思密达联合使用能明显缩短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程,减少并发症;并避免了某些止泻药物因抑制病菌和毒素排泄而加重病情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食物消化、化解,利于腹泻病人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且临床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篇2
当前我国的基层卫生事业正处在由临床医疗型为主,向社区保健型为主的转换过程中。护理工作为范围和职能也在逐渐转变和展开。社区的工作为量越来越大,对社区护理人员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社区护士长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者之一。社区护士长必须明确社区护理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培训出合格的社区护理队伍,用医护法规规范自己,保护自己,更要协调医护、护技、护患的关系。社区护士长如何做好护理管理,把社区的“六位一体”工作为做好,是社区护理管理者的工作为方向。
明确社区护理的特点
工作为中心:是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护理服务范围:是个人家庭为社会群体,如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幼儿园儿童。
护理服务对象:是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部分患者及家属。
护理方式:是社区护士深入社区,走进居民家庭,将护理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护理目标:是对社区人群、家庭成员存在的健康问题护理工作,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自我管理。
建立社区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
建立各项印记、记录、统计档案。
制定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
制定慢性病体检及60岁以上健康体检程序。
制定计划生育指导方案。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课程表。
做好社区护理培训
社区护士大多数是临床科室抽调的人,很少有专业社区护士,在职培训是主要途径。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前集中培训:这时可以请专业老师讲课。可以系统学习全土护理理论,学习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监测与社区护理。学习母乳喂养指导、计划生育指导、老年健康体检等。
外派护士进修学习:等着优秀护士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学习他们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服务理念、社区护理的方法与方式。回来后以点带面,开展工作为。
在日常工作为中学习: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学习与培训。如在计免疫日前学习儿童计划免疫,在老人健康日学习体检程序。
社区护理依据法规执业,提高社区护士职业风险意识
组织社区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文件。如《执业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传染病法》、《职业安全防范办法》,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
学习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在社区护理操作中出现在差错。如儿童接种疫苗前告知接种的禁忌证、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疫苗反应。在治疗时做好“三查七对”,必要时向患者家属交待患者输液需知,乃至签署家庭护理输液协议书。
协调好护士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关系
与电诊检验人员通力合作为,做到正确采集标本,及时取送检验单,不解释关键性检验结果,不无端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
处理好与医生的工作关系。社区护士与社区医生的工作既是分工,也是合作。大部分工作为是共同完成的。如果工作中不能互相支持协作,社区的卫生工作就会出现差错,制约社区卫生工作的进行。
处理好与患者及社区居民的关系。对他们要极端负责,语言和蔼亲切,工作专心细致,并征询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建议,防止和养活护理差错的发生。
篇3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基本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证,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对加速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发展,基本建设资金投资总量呈逐年递增态势。由于基本建设是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即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在遵循一般经济活动的核算管理原则下,有其特殊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对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提出的要求更高。
一、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的“常见病”
(一)项目投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
主要表现为:投资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要求强,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多,建设项目效益差,设备闲置浪费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上引入市场机制,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行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建筑市场有序化的格局。但是,仍然存在投资方向不准确,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
(二)项目概(预)算不准确,建设工程超计划、超概算、超预算现象普遍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建设项目概算超估算(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相当普遍和严重,在计划执行中大部分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概算情况,有的多次调概。“三超”现象使得一些建设项目越建资金缺口越大,形成欲建不能,欲罢不能的局面。一些建设单位从部门利益出发,通过不同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不重视项目前期的基础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提高项目档次,造成资金浪费。
(三)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项目投资责任不明,造成损失无人负责。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投资管理的决策失误,对投资主体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约束机制,造成了很多“半拉子”工程。有些项目盲目决策,投资失误,形成了“胡子”工程。实践中,不少单位从领导到财务人员不熟悉新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一些建设单位忽视单位财务管理,注重争项目、争建设、争速度,不抓内部财务管理,不抓财经制度贯彻执行,基建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失控。
(四)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乏力,被挤占挪用现象屡查不禁。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财政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但从实践看,执行效果不甚理想,财政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存在,屡查不禁,金额惊人。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建设职工住宅及办公楼等公用或福利性支出。
二、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常见病”的防控措施
(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项目决策控制制度
首先以提高投资效益为核心,以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管理为重点,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和投资效益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投资调控管理体系。其次要建立科学的项目决策控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2.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3.应当建立工程项目的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工程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4.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决策及实施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二)建立健全“三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审查制度
凡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的建设项目,财政部门要对其工程概算、预算、决算组织审查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其审查。建设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算是实施财政监督管理,杜绝“三超”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财政部门应围绕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的投资全过程管理。此外,为了及时了解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还应实行工程概预(结)算、竣工决算定期报告制度。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结)算、竣工决算定期报告制度是各级财政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直接或委托其他审查机构审查方式,对开展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结)算、竣工决算审查工作情况,逐级上报的一项报告制度。各有关部门要重视这项工作,确定专人负责,保证项目实施与投资概算的一致性。
(三)强化投资责任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强化投资责任机制,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和投资风险机制,谁决策、谁负责、谁受益,出问题的,一定要追究其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其次,应建立和完善与项目财务管理有关的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控制、决策控制、概算执行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为项目的资金运行和支付安全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篇4
一、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然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我院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三、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四、培训时间
(一)基础培训。
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2周至1个月。
(二)专业培训。
包括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12个月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
3.规章制度:掌握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症病人护理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置制度、病历书写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等。熟悉医院相关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
4.安全管理:掌握患者安全目标、患者风险(压疮、跌倒/坠床、误吸、导管脱落等)的评估观察要点及防范护理措施、特殊药物的管理与应用、各类应急风险预案、护患纠纷预防与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5.护理文书:掌握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记录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6.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出入院指导、常见疾病康复知识、常用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检验检查的准备与配合要点等。
7.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如疼痛自杀、出走、暴力行为、应激反应、焦虑、情感障碍等识别和干预措施,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及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的角色心理和角色适应、护士的工作应激和心理保健等。
8.沟通技巧: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方式和技巧,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9.职业素养:熟悉医学伦理、医学人文、医德医风、护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等。
(二)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1.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2.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六、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与培训结业考核。
(一)培训过程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接受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各种表现的综合考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日常表现,基础培训结束后和专业培训的各专科轮转结束后的考核等。
(二)培训结业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实施的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篇5
1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主要职能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是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教学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食品饮食卫生的监测与督促;加强对传染病(校园易发生传播或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疾病、常见病的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对师生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与防控等。
2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缺乏长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只有针对学校卫生机构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等,没有比较完善的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对江苏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欠缺
大多数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由高校卫生机构人员兼任,或学校后勤管理处(公司)负责,具体工作仍是卫生机构人员承担。学校卫生机构人员普遍缺少,有些高校甚至只有1~2名医护人员应付简易门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2.3 高校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高校的迅速扩展,高校服务行业日趋繁荣,公共场所的数量逐步增多,如宿舍、食堂、商店、洗浴中心、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这些场所人群聚散频繁,若通风不良、环境不洁,极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或传染病流行[1]。目前,大多数高校未能按照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进行严格管理,缺少严格卫生管理制度、无卫生责任人或制度落实不严格;有些学校学生住宿环境、卫生设施未能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发展,明显不能适应高校公共卫生的需求,存在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大隐患。
2.4 职工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工作相对薄弱
大部分高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只忙于应付日常门诊工作及学生的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对教职工的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工作开展不够。教学科研的基础力量,如何做好其健康保健和疾病监控工作值得认真思考。
3 对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几点个人建议
3.1 充分认识,高度重视
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应制定一套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条例或规范,严格检查各校落实情况,做到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防患未然;学校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大公共卫生管理的投入,坚持“预防为主、管防结合”的工作原则,对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其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
3.2 健全机制,加强管理
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考核标准(试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食品卫生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学校内部的各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做到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共卫生检查,及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制订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以防遇事措手不及。
3.3 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应急演练
3.3.1 充分发挥学校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
通过校园网、学校广播、黑板报、讲座等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师生中普及开展个人卫生、疾病预防、应急自救与互救等有关教育,提高师生的卫生安全保健意识。
3.3.2 学校应根据实际,开展对师生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篇6
医院一级甲等标准评审自查报告
根据《**市一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我院进行了自查,初步认为具备一级甲等标准。现将我院等级评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医院占地面积宽敞,有住院、门诊和综合功能三栋大楼,现设置床位150张,下属麻醉、普外、泌外、骨科、肿瘤、血透、内科、妇产、检验、影像、超声、药剂以及手术供应和门急诊十四个科室,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健全,辅助科室到位,拥有大量万元以上设备,配有设备齐全的全新急救车二辆。系一家功能配备相对完善的综合医院。
本院现有在岗人员二百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7人,其中高级职称 11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46人,普通士员61;承担本市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市十一个县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二、重点工作
近年来,我院院严格执行各类规章制度,-不断强化服务水平,提升业务技能,探索医院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努力促进我院标准化建设,使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功能迅速提高。
(一)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历来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全院工作的重点,放在突出位置,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创出了特色,提升了服务质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办事规程,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基本医疗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我院历来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谐建院的根本。大力推广适宜技术的应用,全面规范医疗行为,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
1、巩固我院品牌科室优势,全面发展其它科目医疗诊治。我院系一家有着近50年历史的老牌医院,微创治疗和心内科等科室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一直有着较好的口碑,但是,我们没有满足于现状,在不断巩固本院的几大科室优势基础下,我们积极发展其它医疗学科,纳精英、请贤才,添设施,不断提高常见病诊疗技术,力求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2、规范检验、影像及超声诊断程序,提升检验、诊断水平。在保证各类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按程序流程操作,规范书写报告单,坚决杜绝不按程序操作的现象发生。目前,能开展各项临床检验、诊断服务,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大大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4、严格控制指标,优化卫生服务。以规范指标为前提,提升优质服务为目的,各种登记表,处方、病例书写合格率达95 %以上,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5%以上,影像诊断、放射诊断、B超检查诊断、心电图检查诊断符合率95%以上。(三)保障措施
1、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妇幼保健规章制度、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人员工资全额拨付,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符合会计制度。新农合、公共卫生经费专户、专账管理。未发生护理、医疗、财务等事故。各类资料齐全,数据完整,归档整齐,管理完善。
2、完善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的根本,建立医德医风综合评价机制,认真落实医德医风考核制度,严肃处理违纪人员,杜绝了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1、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项目较少,中医药文化氛围不足。
2、人才结构相对较欠合理,人才梯队尚未完全形成。
3、职工自学氛围欠浓。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以这次评审为契机,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医院水平:
1、进一步抓好继续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跟师带教制度,积极选送人员到高等医院进修、学习;加大对中医药设备的投入;加大中医药文化在群众中的宣传。
3、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篇7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条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十二条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三条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四条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第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
第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第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
第四章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第二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第二十二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三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二十四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二十五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
第二十六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
第二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
第五章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二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
第三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
第三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三十三条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
第三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三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
第三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
第六章行业监管
第三十七条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
第三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
篇8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5、幼儿年度健康体检工作
要保证幼儿体检质量,要确保幼儿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体检工作结束后半月内将体检统计分析上报市妇保所。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二
(一)规范体育锻炼管理
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体育锻炼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线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
(二)积极预防传染病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卫生消毒工作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按制度、按规定、按程序对幼儿各类用品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杀菌;幼儿物品专用并定期消毒。可洗玩具、桌面、地面及幼儿能触摸到的地方都要用84消毒液每天擦拭一遍,活动室、寝室定时通风,每天在幼儿离园之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半小时;幼儿的水杯、餐具用蒸汽消毒等。
建立每日巡查制度,规定每日、每周必做必查必填的内容,实行量化管理,定时检查评比;与防疫站联系,定期筛查幼儿预防接种情况,督促幼儿接种各种疫苗,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立即向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三)保证幼儿食品安全
工作中严把食品质量关,积极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把好进货关,各类食品严格遵守食品索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保证所购食品均符合卫生要求。把好保管关,保管员认真负责及时检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及过期失效。把好入口关,教师提饭及分饭过程中,仔细辨别饭菜质量是否合格,不得让变质食品进入幼儿口中。各类人员严格认真执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使工作更加细致化、合理化,保证幼儿的饮食安全。
(四)做好幼儿健康体检工作
幼儿入园后,每学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身高、体重、视力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以便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价、分析,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
(五)开展保健知识宣传栏。
每学期开展健康快车、育儿知识宣传栏,把每个季节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及时传达给家长。还有各年龄阶段幼儿适宜的运动,幼儿感冒期间的饮食等育儿知识。
除开宣传栏等,我们还将在各种育儿报刊中看到最新育儿知识复印发给各班张贴,与家长共同成长。
篇9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各校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卫生工作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对保健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培训日期见附件),形成学校卫生工作网络,使学校卫生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年末对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区教育局与区卫生局对卫生工作开展良好的学校及教师将予以表彰。
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1、健康教育课,做到四有(有课本、有课时、有教案、有成绩);
2、结合宣传日进行宣传活动,普及卫生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3、各校根据不同季节,利用挂黑板报、团(队)角、卫生广播、午间谈话、班(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4、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小学坚持每周进行三次晨间个人卫生检查。
5、加强对学生的传染病防制知识教育,各中学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防制,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各校卫生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使防病工作落到实处。
1、近视眼防治:
(1)新学期开学后第一周为“防近周”,组织开展保护视力宣传周“三个一”活动:一次视力宣传教育,一次视力检查,一次眼保健操或读写姿势比赛。通过该活动,使学生、家长都关心、重视学生视力的保护。
(2)做好视力检查统计工作,根据视力检查情况,实行分档管理,以边
缘(5.0)和视力下降(原视力5.3或5.2下降到5.1)者为重点对象,假性近
视者为治疗对象,要求新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统计表于学期结束前交区
疾控中心。
2、沙眼防治:根据中小学生体检查出的沙眼患者,做好沙眼治疗工作,要求治疗率95%以上。
3、龋齿防治:
(1)市牙病小分队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牙病检查,学校做好组织发动工作,窝沟封闭率原则上要求达80%以上;根据体检查出的恒牙龋患者,发家长通知书去医院治疗,要求治疗率50%以上。
(2)抓好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使学生养成一日“三漱二刷”的良好卫生习惯。
4、做好凭证入学工作,配合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对学生接种工作进行查漏补种,提高学生免疫水平,减少传染病暴发的可能。
四、加强学校卫生监督,改善教学环境条件
根据年监督覆盖50%的要求,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将对部分学校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学校应根据监督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对课桌椅的配备,要按学生身高合理调整,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改善学校环境条件,使学校教学建筑、室内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
五、抓好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掌握学生健康动态
1、加强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每班缺勤3名以上学生时,应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核实缺课原因。每月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上半年报表(三、四、五、六月)于20*年6月30日、下半年报表(九、十、十一、十二月)于20*年1月5日前报普教一科。
2、加强传染病管理,健全疫情报告的制度,同一班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相同症状3名及以上学生,立即电话报告(88*5577)区疾控中心,然后再书面报告(传真:888015*),并同时书面报区教育局(传真:88259980),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落实好各项疫情控制措施。
3、班主任、体育教师、保健教师共同做好对学生器质性疾病的监测。
4、各校应协助区疾控中心进一步开展对常见病监测防制。
六、填报各类报表,严格档案管理
各校要认真填报各类报表,特别是体检报表,做到数据正确、填写规范,按规定时间上报,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区中小学卫生考核标准》建立台帐,保存好相关内容的原始资料。
七、加强“两餐”、“饮水”管理
各校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有效防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并于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将“两餐”及“饮水”统计表交普教一科。
1、课间餐:要求定点供应。糕点供应厂家应到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备
案,签定协议,分发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
2、自办食堂:
(1)加强自身管理,落实负责人管理制度;
(2)食堂及时申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
(3)严格把好进货关,做好“三放心”(放心菜、放心肉、放心豆制品)
台帐;
(4)做好熟食容器及餐具消毒及保洁工作;
(5)饭菜加工过程应注意“生熟分开”,不得交叉污染,不用剩余的隔夜
饭菜;
(6)待发的饭菜应及时放入熟食间,分发饭菜应在熟食间进行。熟食间
应每天进行空气消毒;
(7)做好留样工作,对主要菜肴进行48小时留样。
3、饮用水:
(1)定期消毒饮水机(每学期至少二次),并做好登记;
(2)向供水方索取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近期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4、小卖部:
篇10
本人是xx医科大学临床外科专业xx级的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我来到xx人民医院外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充实而紧张的实习转眼间就结束了,这次经历可谓收获颇丰,使自己对医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在进入icu前带教师向我讲解icu内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介绍icu环境,使我对监护室有所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特别安排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即对胸心外科常见病的介绍,使我对胸心外科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术后监护。使我了解中心静脉测压的意义和重要性,它是直接反应左心功能和衡量血容量的客观标准,指导补液速度和评估血容量。
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我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操作上,而对理论学习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有所放松,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此。胸心外科病种多、手术多,我极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术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术、多练手作为实习的主要目的,手术后的病理生理会发生很大改变,我必须全面准确的综合病史、体征、病情程度、手术方式等多方面考虑,方能准确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本质,理解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制定正确的处理措施。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胸心外科术后监护有所了解,基本掌握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并能独立完成中心静脉压的检测,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出入量的总结等监护技能。
这次宝贵的实习对临床经验上十分欠缺的我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在实习过程中我保持谦虚、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从医者整体素质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为我以后的学习道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