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演习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震演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3月16日下午我们看了防地震知识录象片,老师也告诉我们了演习时要注意的事项,我们的一切行动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要抱头蹲在桌子下面,不要蜂拥往教室外跑,以免挤伤或发生踩踏事件。3月17日上午老师又一次的给我们强调了下午演习时须要注意的事项,叮嘱我们千万要注意安全,毕竟是生命第一嘛!
下午,写字课上,警报突然拉响了,我们迅速钻到桌子底下,在桌子底下我发现我班张溯拿了个球,准备顶在头顶上当头盔,但又钻不进桌子下面。我刚想笑出声来,一想,虽然我们现在是演习,没有那么严肃,万一要是地震真正的来了,我们还会为这一点事而笑出来吗?
警报解除了,我们赶快跑到操场上去,我看见我班的王墨竹“王大学士”手里竟然还拎着一个包,我想:他可真是的,一个演习还把包给带着,是保护包重要还是保护人重要啊。我又一想,他还挺对的,如果地震要是真的来了,我们能拿点什么东西还是要拿点什么东西哦!
篇2
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之后,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地震的可怕性,然后进行了地震演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震演习心得体会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关于地震演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数学课上,我们坐在位置上埋头苦干的写作业,教师里静的出奇,“呜”的一声警报打破了教室的宁静。我们开始了地震演练。
同学们都惊慌失措,有的双手抱头,卷成一团,往桌子底下蹿,好像重物马上就要塌了一样;有的嘴巴张大形成了一个“O”字形,双眼紧闭,埋着脑袋,等着地震的到来;有的将手放在嘴边,大声地说:“地震来了!地震来了!快躲好!快躲好!”
黄湘涵迅速把书包举在头上,像狗一样钻过去有钻回来,他一手举着眼镜,一手抱着书包,生怕自己受这点伤。
看着黄湘涵马上多了下去,我也望着子底下躲,我将课本举在头上当头盔,黄湘涵焦急的对我说:“快躲,快躲啊!”我吓得面无神色,连大气都不敢喘。
“呜——”警报再次响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向操场跑去,课桌与凳子的相互碰撞声,钢笔掉到地上的“啪啪”生,还有同学们的尖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死神已快将我们吞噬,我一把丢掉课本,向外跑去。
来到楼梯口,人头攒动,我本想等着黄湘涵一起逃的,可是巨大的人流已将我们挤到了3楼,我十分焦急:算了,算了,人太多了,我还是先走吧!说不定他已经下楼了呢!我立马拨开人群,向楼下冲去,空气里弥漫着急促而又紧张的气息“呀”“啊”“我的手”“我的脚”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楼道想起。
到了楼下,高年级,低年级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向操场冲去。来到操场,同学们双手抱头,蹲在地上。
“这次演练非常成功,用了6分钟,我们要学会自救,真爱生命。”毛校长站在讲台上大声地说。
关于地震演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了使幼儿园教职工和全体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大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2016年6月30日,我园全体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了“防震安全演练”活动。
1、全体师生听到第一次报警信号后,教师迅速指挥幼儿蹲在三角区(例如:课桌下、墙角边)就地避震。
教师喊:“注意,地震!”,幼儿迅速做好避震准备。紧接着教师喊:“蹲下,别动!”,在活动室的幼儿迅速蹲在课桌下、墙角边,用双手护住头部。
2、(大约2分钟过后)听到第二次号令,指挥人说:为防止余震,请老师们带领孩子们紧急疏散,教师喊:“排队,准备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撤离到操场。
3、教师喊:“开始撤!”,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安全而有序地撤离。
班级三位工作人员分别在小朋友队伍的一前一中一后,手护住头,手扶楼梯的栏杆,不吵不闹,紧张而有序的一个接一个,按照自己班的疏散路线有秩序地撤离到操场,后面走的工作人员负责检查活动室、睡房、洗手间、区域等。
撤到操场后,各班派一名老师马上清点好孩子人数,在最快时间内将班级人数报告给总负责人罗园长。
所有班级报完后,罗园长给我们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①就地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桌椅碰伤。②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幼儿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③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不过本次演习中,大家得到了锻炼,取得了经验,演练活动比较成功。我们以后应多加强演习,多提高大大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关于地震演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为了预防地震,我校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地震演习。
时间在下午第三节课,王老师一遍一遍的领着我们演练。
第一次演练时,同学们毫无经验,只是单纯的按照老师的吩咐去做。于是导致了:同学们不是动作慢了,不是进不去,就是磕着头碰着脸。我就遇到了麻烦:我把脚伸进了凳子里,当老师说:“抱头蹲下。”时,我就一下子摔倒了。当老师又说:“跑。”时,我怎出不来。当时如果是真的地震,我恐怕……
万事开头难,演练了好几遍后,我慢慢摸索到了一些技巧。首先,脚不要乱动,放在地面上。端端正正得坐好。当听到抱头蹲下的口令时,用脚往后蹬椅子,这样往下钻的时候空间会大一点。然后迅速蹲下,撤进桌子里。
随着一遍一遍的演练,时间也悄悄逝去,三点五十近了。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我听到了所有同学的呼吸声。心跳开始加速了,我的心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安静了片刻后,三点五十来了!
只听三声哨响划破了寂静的天空。原本静得可怕的教室,在王老师的一声号令下,变得沸腾起来。同学们慌慌张张地队到了桌子下面。又飞快的跑向那横着容不下三人的小楼梯。一开始,同学们速度都挺快,可到了3楼就走不动了。因为我们要等1、2年级的小朋友都撤离后,才能走。所以,有些性子急的同学就发牢骚了:“快点儿啊,要是真地震的话,早死在这了!”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我们终于安全的来到了操场,一次“惊心动魄”的地震演习结束了。
经过这次演习,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在关键时刻,还是要团结起来,共度难关。如果真的地震来了,我相信,我们可以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关于地震演习心得体会范文四
星期五下午,我们的学校举行了一次“防震演练”。
午唱之后,刚刚拿出英语书,学校喇叭就开始通知了:“各位同学请注意,防震演习现在开始。”
“嘀嘀嘀,嘀嘀嘀……”随着一声尖厉的哨声,宋老师跑过来,大喊:“快,快躲进桌子底下,快。”老师的命令可不能违抗,所有同学立刻躲进了桌子底下。
不一会,一声哨声又响起了,宋老师又发出指令:“快,往操场跑,抱着头。”我们又如同遇到危险四处逃命的蜜蜂们,抱着头跑去操场。可是楼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真是寸步难移啊。尽管老师在下面不停地指挥,不停地挥手打手势,而虽然我们是听进去了,但是手脚还是不听指挥,一个劲的只顾往下跑。那情景,要是从远处看过去,一定像极了一堆一堆的黄蜂在往下逃窜。
好不容易跑下了楼梯,马上就要跑到操场了,我的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作文。我急得大叫:“快爬起来呀,那么多人,让人踩到,小心你小命不保。”她立刻爬起来,跟着我继续跑。可是毕竟人山人海,我们一起跑了没一会儿就被人潮冲散。尽管我很小心,却也不幸被一个男生踩了一下脚,哇呀呀,好痛啊,我龇牙咧嘴地哇哇大叫。男生还算绅士,扭过头笑着和我说声对不起,很快就淹没在人潮里了。唉,本小姐大人大量,不想计较那么多,反正他也不是故意的,况且还跟我道歉了。后来转念一想,要是真的地震来了,别说踩一下脚,就是挨一巴掌,能胜利大逃亡就谢天谢地,说不定还要感谢他呢。
这次的防震演练教会了我很多,一是在地震时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放松自己,让心平静下来,二是在地震中不能推推挤挤,或者慢悠悠地走路,不然小命会不保。三是在地震中做的第一件事是抱住头部,躲到桌子底下,然后才能迅速跑到一片空地上避灾。
关于地震演习心得体会范文五
今天我们学校有一场地震演习。地震演习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逃离式的,就是逃出去,第二种是躲在教室里的课桌下面。
开始了,广播上说:“地震演习即将开始“,接着传出了一声长长的哨音,表示地震了。我们赶快藏到课桌下,然后把书包保护在头上。老师提前告诉过我们这么做的。
我钻在桌子下面等了好一会儿,看到有些同学已经不耐烦了,有的人故意摇晃桌子、凳子,感觉好像是真的地震了;有的同学趴在那里,偷偷地拍卡片。他们把这当成一次游戏了。
这时候又传来一阵哨声,开始第二种逃生方法演练。
老师让我们快速下楼疏散,我们立刻排成两队,这是提前组分的。然后我们快速地疏散,好像是考大家跑步的能力一样。
我们按照原定的路线,绕到教室后面,再立刻跑到操场中间,有几个老师在那里维持秩序。
大家是陆陆续续跑到的。我发现,下楼梯时,大家容易和从楼道跑出来的人撞到一起,我也是老和别的人撞。下着下着,我们班有人跑到别班去了,别班也有几个人我们里边。
大家在操场上气喘吁吁的,有的人说:“这比较无聊。”有人说:“累死了,不就是一场跑步吗!”
但我感觉,要是真的地震了,这些还是挺有用的,必须要这么做。
这样的演习很少举行,它给我很大的启发,下次万一地震的时候,就要么抱着头躲在课桌底下,要么就给头上顶着书包跑下楼去。
篇3
[关键词] 犬伤; 门诊
[中图分类号] R6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47-02
Analysis of Dog-injuried Outpatient in Dujiangyan City about the second year after the Earthquake
Sun Jing-song1Yang Ding-jun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elated situation about 1160 dog-injuried Outpatients,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dog injury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disposal and prevention of rabies.MethodsTo Multi-respectiv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information about dog-injuried outpatients in 2010,to reveal the principe. ResultsThe dog-injuried outpatient has disposaled 1160patients in 2010,Male to female ratio is 1.27:1,0-59 year old account for87.85%, dogs account for 91.89% in wounding animals,vaccine vaccination ratio is 100%,immune protein vaccination ratio is 11.12%.ConclusionsThe specificative disposal of dog-injuried is effective means of prevention of rabies in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needs continue ehhanc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bout rabies in Medical workers and Masses.
[Keywords] dog-injuried; Outpatient
犬伤的规范处置对于狂犬病的预防尤为重要,为了了解犬伤的相关规律,更好的预防狂犬病,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搜集2010年我院的1160例犬伤门诊资料,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160例在我院犬伤门诊就诊的病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资料,资料来源为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印制的《成都市犬伤门诊登记表》,其中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暴露时间,伤人动物,伤人动物情况,家养动物免疫情况,咬伤部位,咬伤程度,疫苗接种,狂免蛋白接种等。
2 结果
2010年1月至12月犬伤门诊共接诊1160名患者,其中男性649名,女性511名,男女比例为1.27:1,其中年龄、暴露时间、伤人动物、咬伤程度、疫苗蛋白接种统计表分布见下表1-5。
表1 犬伤门诊患者年龄构成比
表2 犬伤门诊患者暴露时间、院前清洗创口构成比
表3 伤人动物构成比
表4 咬伤程度构成比
表5 犬伤门诊疫苗及蛋白接种情况
3 讨论
3.1 犬伤患者的年龄分布0―59岁占总数的87.85%,其中0―9岁占21.64%,这类人群对周围动物有浓烈的好奇感,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受到动物的攻击,增加了犬伤暴露的几率,家长应该加强看护,且此类人群受伤部位集中在上肢和头面部,危害尤重;10―59岁人群社会活动增多,活动范围增大与猫狗等动物接触的机会较多,受伤的可能性自然就高;60岁以上人群受伤原因多数与自家饲养的宠物有关;后两类人群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
3.2 犬伤患者暴露后就诊时间6小时内的占70.95%,6~12小时的占10.34%,12~24小时的占14.83%,我院犬伤门诊设置在急诊科,保证了24小时应诊,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意识伤后尽快就医,对狂犬病的恐惧和狂犬病知识的缺乏是促使他们就医的主要因素,少数的患者因为离医院较远或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而延迟就医,比如来自阿坝州的患者;院前的伤口处置往往被患者忽视,仅有43例患者进行了小于5分钟的肥皂水或(和)清水的伤口清洗,原因在于大多数患者被咬伤后,不知道第一时间该做怎样的伤口处理才是正确的;
3.3 伤人动物中犬只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占总数的91.89%,其次是猫占7.41%,其他的动物包括老鼠、猪、猴、熊、人等,仅占0.70%。据报道,在我国,狂犬病绝大多数由犬咬伤所致,[1]随着城市兴起的宠物热,养犬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但是城市犬只的管理却滞后,人们多数没有良好的的养犬习惯,没有及时为犬只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经历汶川大地震后,无主犬只增多,让人们处于比以往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境地,犬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携带和传播者,因此大家在受到犬伤后会想到就医,对于其他动物的致伤则会疏忽,这也是犬咬伤患者占主要比例的原因;猫致伤的患者在逐渐增加,猫的驯养和管理相对于犬只来讲更为困难;新兴宠物的饲养,如珍珠熊,增加了人们被这类新兴宠物伤害的可能;猪、熊伤害主要发生在饲养人员;人咬伤发生在打架纠纷中,此类患者往往不需要进行狂犬病预防免疫接种,但患者却主动要求医务人员给予免疫,可能是对狂犬病知识缺乏和对狂犬病的畏惧造成;
3.4 咬伤程度分布中Ⅰ级占2.50%,Ⅱ级占61.29%,Ⅲ级占36.21%。按照犬伤处置规范Ⅰ级患者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免疫,此类患者由于狂犬病知识的缺乏往往主动要求接种狂犬疫苗,以求得心理的安慰。Ⅱ级、Ⅲ级患者均有就医的意识,但是普遍在院前没有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甚至还有将狗毛、烟叶粘贴在伤口处的方法,来院后才由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伤口清洗和消毒;
3.5 狂犬疫苗的接种率在犬伤门诊达到了100%,但是人狂犬免疫蛋白的接种却仅仅占11.12%,在Ⅲ级患者中也仅占30.71%,这就存在由于处置不及时、不到位而导致发生狂犬病的隐患。[2]并且接种狂免蛋白的主要是0~9岁的人群,究其原因,第一是由于狂免蛋白单价昂贵,注射时按照体重计算总量,一次性注射完成,成年患者从经济角度考虑而放弃接种,第二0~9岁患者体重相对较轻,所需剂量相对较少,而且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愿意花费资金接种狂免蛋白,第三狂犬病预防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患者及家属包括很多医务人员都不清楚狂免蛋白接种的必要性。
4 结论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病例。[1]由上可见一旦发病,治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有效地预防是唯一降低其发病可能的方法,伤口处置、接种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疫苗是目前最为有效地医学手段。加强狂犬病知识宣教,让人们都能了解甚至掌握狂犬病预防知识,尤其是医务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狂犬病知识宣教;加强犬只的管理,有组织的进行家养犬只的免疫,据文献报道,只有当犬的免疫覆盖率数年达到75%以上时,才能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生,[3]捕捉控制流浪犬,从源头上减少人们受到狂犬病暴露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谢世宏.狂犬病防治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
[2] 朱维正.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共患病杂志,1999,15(5):94-95.
篇4
目前,“水贵如油”这个比喻,在世界许多地方,却成为无法反驳的现实。
也许有人会认为,一滴水,微不足道。但仔细想一想,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节约一滴水,就会节约45吨水!多么惊人的数据啊!联想到祖国的万里长江和滔滔黄河,不也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汇集而成的吗?
地球的确沃野千里,但并非无边无际;地球的确山青水秀,但不是青翠永驻;地球的确资源广博,但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全球40%的人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全球80%的疾病和劣质饮用水有关。我们节约一滴水能造福多少人啊!
也许有人会说:节约用水就算有心去做,也没能力。其实,并非只有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节约用水,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看到没关紧的龙头,把它拧紧,杜绝长流水;积累一些节水小窍门;这些,都是你可以为节水做的贡献。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
篇5
关键词: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步长恒定;IASPEI91走时表
中图分类号:P315-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2)02-0288-07
0引言
地震波从震源到达观测点所需的时间称为走时,地震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而言,震源深度越深、震中距越大,走时也越长。传播时间的长短,还受到所经之处的物质组成情况的影响,准确地测出走时,对研究地震有重要意义。震相走时表就是将不同震中距、不同震源深度发生的地震的各种震相波传播到达观测点的走时汇编成的二维表。在走时表中,按照不同的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的顺序,给出了各种震相的走时数据,其中走时以分、秒为单位;震中距以千米或球面大圆弧的度数为单位;震源深度以千米为单位。
在模拟测震时代,为了便于测震分析人员人工查找,一般将震相走时编辑成纸质的震相走时便查表,如1980年5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著的《震相走时便查表》、一些省份自主总结编辑的本区域近震走时表等。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步入数字化地震观测,用人工辅助地震分析软件实现地震分析定位以来,软件自动查找的电子震相走时表逐步取代人工查找的纸质震相走时便查表。这显著地提高了地震定位的速度和精度,大大减轻了测震人员的工作量。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地震定位可以说是“一表定全球”,即全国不同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站基本上都采用JB表来完成近震、远震和极远震定位,定位精度普遍不高,尤其是近震定位误差或残差很大。20世纪末期,随着对几十年来地震观测资料的深入研究、观测台站密度的增大和先进观测技术的引进使用,地震工作者对地球(特别是浅部)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许多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多层模型,还编制出相应的区域近震走时表,如中国平均地壳速度模型和中国地区地震走时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80)、甘青地壳模型和甘青地区近震走时表(张诚等,1989)、华南地壳模型和华南近震走时表(范玉兰等,1992)以及其他一些区域地壳模型(晏凤桐等,1986;赵珠,张润生,1987;林显明,虞争鸣,1989;赵珠,曾融生,1992;庄真等,1992;景天永,章纯,1992;张曼丽等,1994),国际上也倡导用IASPEI91走时表取代JB走时表(和跃时,孙文斌,2005)。
目前,我国又在研究编制新一代区域走时表,如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在牵头研制首都圈震相走时表和川滇地区震相走时表,地震定位由粗糙定位逐步向区域精细定位或精确定位(杨文东等,2005)发展。地壳结构的认识深化(区域地震走时表的修订完善)和地震区域精细定位精度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地震分析定位软件是联系这两方面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软件中地震震相走时表文件配置的数量、质量和文件结构尤为关键,它们直接决定着地震的定位精度。目前,我国台站使用的多款地震分析软件配置的震相走时表由于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限制使得软件定位在安全性、完整性、灵活性、开放兼容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无法适应地震区域精细定位的需要,本文只对最关键的走时表文件结构进行研究。
1目前地震分析软件配置的走时表文件结构的缺陷本文以目前台站使用最广泛的两个地震分析软件EDSPIAS和MSDP为例进行说明。
11EDSPIAS软件
EDSPIAS软件配置了从JB震相走时便查表中抽出的一些震相组合成10多个文本格式的走时表文件,该软件的缺点是:
(1)定位功能还处于“一表定全球”的局面,走时表以JB表为主,只提供了基本定位震相的走时表而无后续震相走时表,因此在标注后续震相时,完全靠人工查找纸质震相走时便查表。
(2)走时表文件数量多,不方便管理,且软件对走时表文件中的数据格式要求严格,编程时要加容错代码,因此增加编程工作量。
(3)软件没有给使用人员提供配置使用其他走时表的功能。
12MSDP软件
MSDP软件配置了二进制文件格式的IASPEI91走时表,还配置了中国区域地震走时表、华南区域近震走时表、JB近震走时表文件等近10个文本格式的走时表文件。与EDSPIAS软件相比,MSDP软件增加了地震走时表配置菜单功能,采用了先进的IASPEI91走时表来取代JB走时表,增加了多个区域走时表,有了区域精细定位功能。但其缺点是:
(1)虽然IASPEI二进制结构的走时表不存在安全问题,且读取效率高,但其余多个走时表也采用了文本文件格式,编程接口不统一,不利于扩展。
(2)虽然IASPEI91走时表文件采用二进制存储,大大改进了以上各种缺点;但其结构存在的缺点为:头段信息不健全,只能存取震中距间隔和深度间隔固定的走时表(图1a),且不论近震、远震的各种震相都采用相同尺寸的表格存储,近震的震源深度分辨率和震中距分辨率低且存储空间浪费严重。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提高震相走时表文件的安全性、灵活性、开放兼容性以及统一地震分析软件与走时表文件的接口,有必要在IASPEI91走时表结构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制定一种性能优越的走时表文件结构。
篇6
关键词:地震 ;公路工程;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30.986°N, 103.36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影响波及到陕西省,共造成陕西省死亡121人,受伤2932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45.079亿元人民币。受灾地区主要分布在汉中市,宝鸡市全部以及西安市、安康市、咸阳市的西部,造成重灾区4个(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宝鸡市陈仓区),一般灾区36个。此次地震也给陕西省公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地震引发了各路段相当数量和规模的次生地质灾害。而公路是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生命线,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公路的次生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性的。陕西省公路部门在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中组织了大量科研人员到公路基层中,系统调查了地震烈度区域内各路线发生的地震地质灾害。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补充调查、测量、检测等方法相结合,详细记录了发生次生地质灾害的斜坡几何形态及场地地貌、斜坡地质结构,包括各路段地层岩性及岩性组合,结构面发育特征,坡体结构特征。针对破坏斜坡,记录了破坏的模式及特征,包括破坏部位、破坏形式、岩土体运动轨迹、对公路的危害等。[1]
1 陕西公路受灾区域调查结果
1.1受灾区公路
受灾区公路主要集中在陕南的汉中市和关中的宝鸡市。包括省道104线西安~千阳段,省道212陇凤段,国道108线陕西省境内,省道306,国道316线陕西境内,省道211线,省道309线,姜眉公路眉太段,西汉高速陕西段,省道210线,如图1。
图1 受灾路网图
1.2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受汶川地震影响,陕西公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为:崩塌,102处,滑坡10处,泥石流8处。而其中崩塌灾害点占总灾害点总数的85.0%,是主要的灾害形式。具体各路线灾害点数量见表1。
表1各路线灾害点数量表
1.3 次生灾害发生机制
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灾害。一般认为地质条件、土地利用、坡度、坡向、坡面粗糙度、距主断层距离是主要的基本影响因子。本文针对汶川地震作用下陕西省公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将地质条件、坡高、坡度、降雨、地震峰值加速度作为主要的诱发因子。
1.3.1 崩塌
地质条件是各种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岩土类型。在研究陕西省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过程中,公路沿线土质主要分为黄土陡坡地带与石质边坡。土质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边坡失稳的类型,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主要以结构面失稳为主,而软弱岩石则是以控制型失稳为主,但总体来讲,岩体的工程性质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7]
针对陕西震害区,按照组成物质的不同,将崩塌类型分为黄土崩塌及岩体崩塌。
黄土崩塌为鼓胀-压剪型,上部黄土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下部为近水平或外倾的基岩不整合接触面。在重力、地震、地下水的作用下,黄土底部发生错断、鼓胀,导致黄土边坡倾倒或滑塌;此外,黄土下部软硬岩互层,其中软弱岩层风化剥落造成上部岩土体凸出,也易形成崩塌。黄土崩塌,同时受到结构和土体的强度控制。黄土其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结构松散,卸荷裂隙和节理都很发育,遇水1~2min即全部崩解。黄土高原的年平均降雨量为200~650mm,年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的汛期,往往以高强度的暴雨形式出现,引起严重的土壤侵蚀。本次调查发现:黄土边坡集中在宝鸡市的北部及咸阳的西部,S210及S104属于黄土地区。该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45.0~89.9gal。从统计情况看,黄土地区边坡较陡,坡角大都在70~90°之间。发生崩塌的数量少,但是规模较大,对公路的影响较大,往往中断交通。同时清除崩塌体的工程量也较大。[8]
岩体崩塌按照力学机制主要分为倾倒、滑移、错断、鼓胀、拉裂崩塌。这类崩塌主要受岩体结构控制。该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和地层层理发育;岩石风化作用较强烈,特别是软弱的千枚岩和片岩,易风化破碎,碎落较为严重。大部分路段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45.0~89.9gal;西宝高速、G316、G108及S308的大部分位于Ⅶ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90.0~177.9gal;S309的西部小部分位于Ⅷ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178.0~353.9gal。调查发现:岩体崩塌主要集中在陕南秦巴山区,地震灾害区位于宝鸡市的南部,咸阳市的西南部及汉中市全部。由于许多路基上边坡人工开挖不仅高,而且陡峭,易形成崩塌灾害。每年雨季,特别是暴雨,极易引起岩体或块石崩落,造成车毁人亡,或堆积堵塞交通。汶川地震作为主要诱因引发了该地区范围广、数量多的单点岩质崩塌。[2]
1.3.2 滑坡
据统计,10处小型滑坡处于S212及S210路段,均属于黄土地区,且同属于Ⅵ度区。鉴于此,滑坡规模、数量与地震峰值加速度、降水条件、地形、地质结构等影响因子的统计规律性不明显。在地震滑坡机理研究方面,从动力学的角度提出的有高速滑坡启程剧动机理及坡体波动震荡的累进破坏效应。研究表明,地震烈度越大,那么此区域的滑坡点就越多,且规模越大,经研究,地震等级5~6级时,滑坡影响区为一百多平方公里,但当地震等级为8级以上时,滑坡的影响区域可达几万平方公里。[3]
经过对本受灾区调查研究,该10处滑坡属于黄土的堆积层滑坡,主要是在地震作用下,造成了对原有土体结构的破坏,加之本身黄土特有的湿陷性及降雨的影响,土体重度增加,滑带土进一步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导致了滑坡的发生。[4]
1.3.3 泥石流
经过调查,陕西省公路段受灾区泥石流比较少,但由地震引发的大量的岩体、土体松散物却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来源,地震之后受灾区即进入了雨季,这为泥石流的孕育提供了必须的水源。而且泥石流发育区周围的滑坡、崩塌点越多,泥石流的规模就越大,在地震发生之前,泥石流物源区坡岸仅有小规模的崩塌及滑坡点,而地震之后,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于沟道的坡岸及坡脚,在雨季强降水的作用下,泥石流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了。受灾区泥石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强降水使得斜坡上的滑坡体和松散物质向下转移,最后汇集与沟道转化为泥石流,另一种是小规模的泥石流在沟道内急速通过时,强烈冲刷沟道坡岸及坡脚的松散物质,导致大量的固体物质被挟带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形成更大规模的泥石流。这说明,泥石流物源区及发育区的地形地貌及沟道的陡峭程度也是影响泥石流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对沿线公路边坡沟道内的松散物质进行清理,或修建拦挡措施。同时要加固地表及地下的截排水系统,有效防治大震过后的泥石流。[5]
2. 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
2.1 边坡出现变形和裂缝
地震作用造成了公路沿线边坡变形和边坡坡面形成了裂缝,这使得降雨和融雪更易渗透边坡内部,导致岩土体内摩阻角度减小,而地震的扰动作用也进一步改变了岩体内部的结构,地下水位和地下径流条件均发生了改变,为崩塌、滑坡的发育形成了条件。而地震触发的岩石滑落崩塌、岩体滑坡以及其他水源条件的变化等又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形成了“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地震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的灾害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降雨、融雪等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次生灾害点,甚至比地震直接引发的的还要多。如S306旬麟段K180+200右侧处,该坡体明显层状结构,表面比较平整,无平台直线型垂直坡。地震作用下,上边坡岩体松动,长15m,高7.5m,岩体产生明显裂缝,缝宽16cm,随时有落石危险。[6]
图2 S306旬麟段K180+200破坏照片
2.2 崩塌土体占用河道
由于陕西省特殊的地质背景,公路路线大多为沿河走向,而地震作用引发的崩塌、滑坡等造成了岩体滑落、滑移到河道中,淤埋河道。在汛期时引起水位的上涨,过流面积不断减少导致水流流速湍急,沿途冲刷路基、桥梁桩基,破坏公路工程设施。如s210线K112+760-777段左侧,该路段左侧路堤临河修建,表面砂石土呈张开状态,表面无填充物。地震发生后,左侧长17m,高4.8m,平均宽度0.9m的边坡体发生崩塌,造成崩塌物滚落到河道中。
图3 S210线K112+760-777段破坏照片
2.3 单点边坡崩塌摧毁路基、路面
这种破坏类型在震区公路上比较普遍,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危害严重等特点,是震区和地震波及区公路灾害最为主要的一种破坏类型。单个或成线状发育的边坡崩塌阻断交通、砸毁车辆,对公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如陇凤公路段K86+720~K86+770处,岩性为均质黄土,松散堆积。边坡倾向225°,倾角76°,坡高达20m。地震作用下路基边坡上部发生崩塌,破坏范围长9m,宽1.9m,高2.9m,崩塌堆积物占用有效路面,高边坡仍存在崩塌危险,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9]
图4 陇凤公路段K86+720~K86+770破坏照片
3 次生灾害分布规律
3.1 岩性
黄土陡坡地带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35处。其中8处为泥石流,10处滑坡,17处为崩塌。泥石流均属于轻微级别;滑坡规模最大4000m3,最小200m3,均属于小型滑坡。特大型崩塌共3处,占崩塌灾害点总数的17.6%;大型崩塌10处,占崩塌灾害点总数的58.8%。石质边坡上共发生崩塌84处,特大型崩塌4处,占灾害点总数的4.8%;大型崩塌7处,占灾害点总数的8.3%。土质边坡上发生灾害的数量少,但是崩塌的规模比较大;石质边坡上发生灾害的数量多,但是规模比较少。
3.2地质构造
此次地震影响区域主要是陕西省关中盆地以及陕南秦岭巴山山地。
关中盆地南依秦岭,北靠北山,为三面环山向东倾斜的契型盆地,夹持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之间,是分隔华北、华南地块的一条重要的大地构造分界线,盆地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由冲积平原、黄土台塬、洪积平原组成,呈阶梯状地貌景观。黄土台塬可分为两级,一级黄土台塬是在下更新世湖盆基础上形成的,塬面上有洼地,塬周斜坡陡峭,冲沟发育,当斜坡下部有隔水的软弱土(岩)出露时,斜坡稳定性差。二级黄土台塬主要分布在宝鸡、乾县等地,是在新近纪准平原或山前洪积扇上形成的,黄土厚度一般小于100m,沟壑发育,地形破碎。
陕南秦岭巴山山地北依秦岭南麓,南靠大巴山脉,其构造格局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和大巴山褶皱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均经历强烈的多期构造变形变质叠加和置换作用,地质构造复杂,岩体受水平应力的挤压,扭曲变形严重,导致此地公路沿线的边坡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结构不完整,而被其切割的岩石块体具有沿着裂隙面滑移或是追踪密集裂隙滑动的趋势。
鉴于以上分析,关中盆地斜坡稳定性差,黄土地区地形破碎;秦岭巴山山地边坡节理裂隙发育,公路沿线造成的高陡边坡极易形成拉裂崩塌。
3.3边坡高度
通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祁生文等人对以往强震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幅值和频谱随地形高度而变化。山顶上地震动持续时间显著增长,放大效应显著, 并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边坡顶部对振动的反应幅值较之边坡底部存在明显的放大现象(垂直向放大)。调查发现87.5%以上的次生灾害发生在边坡高度在7m以上,而且7处特大型崩塌均在8m-10m的边坡上。可以看出,随着边坡高度的增加灾害数量及边规模也在相应地增加。[10]
3.4边坡倾角
边坡的倾角对边坡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坡度控制着坡体的应力分布,坡度越大,有效临空面越大。本次调查发现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坡角主要集中在70°以上。选取灾害点数量较多的省道104,国道108陕西境内,西汉高速和省道210为例,发现不仅在70°后灾害数量增多,同时灾害的破坏规模也相应地增大。
表2 倾角与破坏规模的关系
3.5 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的不同造成了技术设计指标与施工工艺等的差异。调查发现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共发生次生地质灾害19处,占总灾害点数的18.6%。而低等级公路边坡防护等措施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较多。
4结语
通过研究地震作用下陕西省公路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总结了灾害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其发育的特点。同时,研究了灾害发生与土质的关系,破坏规模与边坡高度、倾角的关系。以期为在地震烈度高的区域中修建公路提供参考依据,按照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边坡高度、倾角,减少公路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通过上述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 崩塌滑坡在空间上沿发震断裂带和河流水系呈“带状”和“线状”分布。
2 地震发震断裂带的破裂方式是逆冲兼右旋走滑,崩塌滑坡沿断层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上盘效应”效应;不仅表现为发震断裂层上盘较下盘崩塌灾害分布密度大,分布范围广,还表现为上盘地质灾害的规模也远较下盘大。
3 总体上具发震断层越远,崩坍滑坡分布密度越小。地震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育在Ⅸ度及以上烈度的区域内。
4 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20°-50°的坡度范围内,具体部位与微地貌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发生在地形坡度由缓变陡的过渡转折部位,单薄山脊或孤立山头或多面临空的山体部位等,这些部位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最为突出。[11]
5 地震地质灾害在各类岩层中均较发育,但碳酸盐岩,岩浆岩,砂砾岩等硬岩地层的发育程度高于砂板岩,千枚岩,泥页岩等软岩地层;硬岩地层中通常发生的是崩塌类型的灾害,而软岩地层中通常以滑坡居多。
本文实地调查研究了陕西各公路段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研究了各种灾害发生的机制,以期找出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及其受地震影响的主要因素,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供一种指导,为灾后重建和地震多发区新建公路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祝意青,王庆良,田勤俭等.关中地区地壳形变综合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11):56-62.
[2]于德海,彭建兵.陕西秦巴山区公路斜坡灾害发育规律的研究[J].公路,
[3]李家春,田伟平,马保成等.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4]舒森,李家春等.陕西省公路灾害防治技术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赵俊兰,陈可仁.边坡变形失稳影响因素分析及GIS评价方法研究[J].测量通报,2009(10):25-27.
[6]刘勇健.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J].公路交通科技,2005(6):42-45.
[7]张永波,时红.斜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价[J].工程地震学报,2000,8(1):31-34.
[8]庄建琦,崔鹏等. 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09,28(2):16-22
[9]庄建琦,崔鹏. 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增2):3735-3742
篇7
论文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盐渍土分布情况,对我国盐渍良技术方面的动态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在盐碱地区进行城镇绿化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并针对河北省域内盐碱地现状,提出了通过筛选并推广应用耐盐碱植物,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采取合理的养护管理技术等综合手段来提高盐碱地地区的绿化效果,更好地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统称,我们把含有大量盐碱的土壤称为盐渍土,把拥有大量盐渍土的地区称为盐碱地区。土壤盐渍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盐碱成分在土体中积累,使得其他类型的土壤逐渐向盐渍土演变的成土过程。
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世界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各种类型盐渍土的面积9.5438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这些盐渍土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0%,其中90%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10%是由于人们不正确地运用灌溉、化学改良剂和砍伐森林造成的次生盐渍化。
我国盐渍土分布也十分广泛,根据农业部组织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467万公顷(不包括滨海滩涂)。其中盐土1600万公顷,碱土86.7万公顷,各类盐化、碱化土壤为1800万公顷。在3467万公顷盐渍土中已开垦种植的有667万公顷左右。据估计,我国尚有1733万公顷左右潜在盐渍化土壤,这类土壤若开发利用、灌溉耕作等措施不当,极易发生次生盐渍化。我省主要为滨海盐土,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等地,其盐渍化程度高,面积广。
1我国目前盐渍良技术方面的动态
1.1盐渍土已经逐渐被看作一种资源来加以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政策主要是生产粮食,盐渍化的土壤由于不适合粮食生产而被闲置。随着环境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也开始将盐渍良服务于生态环境的改造,使之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例如天津开发区曾是被中外专家称为“绿色植物”的滨海盐土,经过对其十几年的改良,已经创造出一片美丽的绿色环境,天津人将开发区作为一个生态城区来建设,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能力。
1.2盐渍化改良的指导理论有新的发展
以往多以水利措施为主要土壤水盐调控杠杆,以临界深度理论作为其治理依据。随着人们对盐渍土认识的加深,土壤水盐调控和监测手段的进步,服务目标的多样化以及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临界深度理论逐渐显得有些片面性和绝对化。山东寿光滨海盐碱良试验区提出了“最小淡化水层”的改良目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张万均为首的科研组提出了允许深度的新概念,并依据允许深度创建了浅密式快速排盐新工艺,通过十几年的治理,将开发区滨海盐土的土壤含盐量由初始时的4.73%稳定地控制在0.3%以下,基本解除了盐害,使园林绿化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1.3土壤化学改良剂进一步推广运用
各地研制的土壤改良液,在加速土壤脱盐,降低土壤pH值等方面也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经我们近年试验发现其改良持久性较差,需在以后加以改进。
1.4生物改良措施受到重视
种稻洗盐、种植绿肥等传统生物改良法在不同的盐渍土上,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的改良效果得到更广泛地研究与应用。通过相关措施配合下的农业耕作,虽然短期内也能使土壤盐分下降,但其洗脱的程度、影响深度及土体脱盐的稳定性远不及林业措施。
1.5筛选出了一些耐盐植物
现在全世界已发现的盐生植物约3000种,我国的盐生植物约1000种,可是我国在植物抗盐性、抗盐植物品种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甚少。近两年,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大起色,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共同从100多种野生或栽培蔬菜中筛选出了10余种能耐受1/3~1/2海水盐分浓度的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经筛选出可在土壤含盐量0.7%~1.0%,最高1%~2%种植的滨海柽柳一号、沙枣等适生树种及芙蓉葵、海滨锦葵、蜀葵等花卉品种,能耐受1/3~1/2海水盐分浓度的海蓬子蔬菜品种。
1.6加强关于盐碱地灌溉管理及咸水灌溉方面的研究
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农业途径有节水灌溉和咸水利用两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滴灌为主要代表的微灌成为一种完整的灌溉技术,并得到普遍运用。大量事实表明,微灌是目前世界上最节水且灌溉质量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只局部湿润作物根际附近的土壤,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在盐渍土上,灌溉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大水洗盐”,怎样将先进的微灌技术运用到盐渍土壤灌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清楚。
1.7建立区域盐分预报系统,推广先进测量技术
土壤盐分的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区域水盐运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我们需要在认识区域水盐运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行的区域水盐预报系统。与土壤盐分快速测定相适应,全球定位系统(GPS)也被成功地引入到土壤盐分绘图,这使得人们能够快速掌握土壤盐分的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8大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耐盐植物品种的筛选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远源物种不能杂交的,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的在200多种植物上实现了基因转移。因此,人类应当有能力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将耐盐植物的耐盐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组织培养繁殖耐盐植物,为快速筛选耐盐植物提供技术保证。
2盐碱地区绿化应树立的基本观点
2.1树立大绿化的观念
随着城市的发展,绿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座公园、一个广场和一个小区,也不仅仅把绿化局限于某个城市内部,而是扩大到了外部更广的范围。人们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观念,把那些被人为割裂开来进行研究、设计和管理的单体、局部统一起来,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使其达到对整个大环境进行改善的目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沿海滩途上的盐生植物群落,没有了沼泽地里丛生的芦苇,没有了繁茂的农田林网,即便是城市内绿化得繁花似锦,对整个城市环境的意义也不大,也不能维持多长时间。在局部绿化取得的成果,如果没有与大环境的融合,其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是残缺不全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绿化的观点。
2.2树立维持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核心的观念
保持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设计的观念贯穿于整个绿地规划和建设中,按照生态设计的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其原理要求我们尽可能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尽可能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原有材料服务于新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摈弃原有的那种对土地资源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对淡水资源有着极大需求量、对资金投入有着极大的依赖性的园林绿化模式,重新选择一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的绿化模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3树立先行保护现有绿化资源的观念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保护是比修复更为经济简便的途径。优良的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经历成百上千年,而其破坏则是在瞬息之间。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再去修复,那么花费的时间和代价则是数十倍或成百倍,甚至根本无法恢复。因此,保护原有绿地生态系统和绿化成果刻不容缓。
2.4在绿化中切实重视乔灌草的结合
在自然界不同生态环境下,乔灌草能很好结合,巧妙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构成多样的植物群落。高大的树木,低矮的小草,丰盈的灌木,各有其不同的生态功能,他们占据不同的空间,吸收不同空间的阳光与空气,发挥着不同的生态功能。在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内,乔灌草几乎谁也离不开谁。在大自然中,有些自然条件严酷的地方,可能无树无林,却是辽阔的草原,形成“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壮丽画卷。草能在极严酷的条件下生存繁衍,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一味地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或机械地把乔草比例定在7∶3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才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
3河北省盐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我省要在盐碱地区搞好城镇绿化,就要了解国内外盐渍良技术方面的动态,学习探索盐渍良的新技术、新方法,树立在盐碱地区进行绿化的科学发展观。根据河北省的实际,在本省盐碱地区进行绿化,应从以下几个较为具体的方面加以考虑。
3.1选择应用较耐盐碱的园林植物
3.1.1选择适应性强的乔灌木。选择适宜的乔灌木树种或品种作为骨干树种或基调树种是盐碱地区绿化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我省盐碱地区,旱柳、白蜡、香花槐、榆树等乔木在绿化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应大量推广应用滨海柽柳一号、沙枣、沙棘、紫穗槐、中华柽柳等抗性更强的灌木。
3.1.2选择耐盐碱的草坪地被植物。抗性草坪地被的选择是盐碱地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鸢尾科的马蔺、早熟禾属中的一些草种及品种、羊茅属中的一些紫羊茅种及品种在盐碱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同时应大量筛选应用一些当地现有的抗盐碱草种资源,如极抗盐碱的碱茅(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Scribn.etMerr.]、耐盐碱抗旱的碱草(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seKitag.]、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等草种都是盐碱地区园林绿化的优良草种资源。
除上述乔、灌、草植物之外,对藤本和水生等植物品种也要精心筛选,最好是土生土长的植物品种如西伯利亚白刺等,切忌一味追求新、奇、特。
3.2采用合理的绿化工程技术措施
在盐碱地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除选择好抗性强的植物品种之外,还要结合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以使绿化植物能够持久良好生长。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技术措施,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绿化要求及资金情况而定。
3.2.1客土地面提升法。在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区域尤其是盐碱地低洼处,可结合修建高60~100cm的花坛、树池,内填优良客土来提升地面。具体做法是:先在建好的花坛、树池内取出30~50cm的盐碱土,再回填以20~30cm的粗砂和10~20cm的煤渣,用优良的客土将花坛、树池填满后种植花卉树木。此方法可以防止积水,适用于绿化面积较小,要求较为严格的重要景点的局部绿化。在较大面积的绿地建设中,可以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创造微地形的变化,在地形凸起部添加客土,并种植不耐盐碱的植物,在凹处则种植较为耐盐碱植物。这样既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高度,又丰富了景观层次。
3.2.2加大种植穴规格,增加客土容量。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地段,植树前挖长、宽各1.5m,深1.0m的大种植穴,先在下部垫20cm厚的碎石、煤渣、粗砂或珍珠岩等作排水层,然后填以优质种植土进行树木栽植,栽完并浇水后,以5cm左右的中砂覆于表面,以减少蒸腾。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乔木类种植。
3.2.3地下滤水管网排盐法。盐碱地的一大特点就是地下水位高,带有盐碱的水分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碱会滞留在地表,给绿化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布设合理的排水管网,降低地下水位是搞好盐碱地绿化的治本措施。具体方法是:在绿化地块60~80cm地下埋设一定密度的滤水管网进行地下排水。要求管网密度为5m,铺设坡度为1.5%~2.0%,以便排水顺畅,同时修建检查井,并与排水系统相连。每隔一定时间后,要将集中在检查井中的盐碱水排出。这一方法适用于绿化面积较大、土壤含盐量较大的绿化区域。
3.2.4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在土壤含盐量较高、排水不畅的重点绿化区域,可采用此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种植前挖深60~80cm的坑穴,底部夯实,用水泥沙浆做防水层,同时留一定的排水孔。坑穴周围则修建高出原地面30cm以上的挡土墙,坑底部填加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最后填满优质客土进行绿化种植。这种方法费用较高。
3.2.5隔离层防盐法。在绿化规模较小但景观地位较为重要的绿化区域,如花坛、树池、花台、花镜等处,可设隔离层方法来减轻盐分对植物的损害,具体做法是:先将绿化区域挖深100cm左右,底部和周围用塑料膜封闭,底部铺设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然后填加10cm以上的有机肥,最后填满优质客土。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阻隔盐碱的侵蚀且造价较低。
3.3科学养护管理
3.3.1科学浇灌。树木花草种植后首先要浇1次透水,之后每隔7~10d再分别浇2次透水,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树穴浇3次水后要进行树池封堰,既能保水又能防止返盐返碱。后期的浇水则视天气和树木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浇灌,每次浇水要浇透,但浇水次数不可太频繁。
3.3.2增施有机肥。盐碱地改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施用有机肥,因有机肥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同时,在有机肥腐化过程中还能产生酸性物质来中和盐碱,使植物的立地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3.3使用盐碱地改良剂。在盐碱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可有效降低其pH值,但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在小面积改土时,可尝试使用食醋等有机酸,既能改碱又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4结语
(1)筛选和选育耐盐碱的盐生植物品种依然是当前需要做的重点工作,这是盐碱地绿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盐碱地绿化苗木最适宜栽培方法研究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降低成本、节省投资,这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篇8
漫步在大研古镇,若不看镇中身穿纳西族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和街巷边墙上书写的纳西族文字,犹如走进小桥流水、姑苏人家的江南小镇。狭窄的、铺着青石的小路,曲曲弯弯,纵横交错,很多地方目光10米外便被房舍阻断看不清路的走向,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当地的玉泉河疾驰而来分多路流入古城,进城后随即收住奔腾的野性,变成无数纤细的支流,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一般在城里从高到低,遇街穿街,经巷过巷,蹦蹦跳跳欢快的流淌着,整座小城,街边、巷旁,乃至许多人家院中,都能见到涓涓细流,到处散发着小桥流水、古朴典雅的江南风韵。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沛的水源,使生活在这里的纳西族人养成了植树栽花美化环境的习俗,家家户户,特别是一些古老宅院改造成的旅店客栈,皆被装点得蓊郁苍翠、花团锦簇。院中枝叶细长的柳树低首弯腰,随风摆动着婀娜的身姿,宛如一个个含羞的少女;绿植盆景,有的层叠粗犷、有的舒展灵秀,千姿百态意蕴浓郁;各种鲜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争奇斗艳,竞相向人们绽放着美丽的笑脸。花草丛中不时有蜜蜂、蝴蝶舞动着翅膀穿梭往来、踏花采香,这一动一静,与红花绿草、青瓦白墙的民居交相辉映,放眼望去就像一幅大写意的中国山水画,置身其中,一种惬意感油然而生。见我面露赞美之情,朋友介绍道:“很多来过大研古镇的人说,这里极富江南神韵,久而久之古城便赢得了一个好听的别称――“高原上的江南水乡”。
一路走一路看,踏着一块一块青石铺成的路径,脚下那凸凹不平的感觉,一下将我的思绪拉到了数百年前,仿佛看到了这座当年纳西族政治、文化、经贸重镇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些原本平整的青石历经人踩马踏、风雨洗礼、岁月打磨留下的凹痕,用无声的语言记录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现在大研古镇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街道两旁的房屋大都改成了商铺,每天人流如织。这里的商铺,均是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古韵悠悠,保持着古朴典雅的原始风貌,一层的居多,也有一些两三层的,一户挨一户,家家相互依托。各家商铺中的商品琳琅满目,主要以银制品、铜器、纳西族服饰、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文化用品等为主。镇内大小街巷中,随处可见金发碧眼或皮肤坳黑的“老外”,全国各地不同的方言,川流不息的人群行走发出的声响,与商铺中银匠们敲打银制品的叮叮当当声和街巷边潺潺的流水声混合在一起,犹如一首歌颂美好生活的交响曲,给人一种愉悦的听觉感受。
大研古镇,除了美丽的风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幽静古朴、悠闲自得的生活氛围。徜徉古城大小街巷,我发现,正是这种氛围,吸引着许多在大都市里日复一日紧张工作,像陀螺一样身不由己转个不停,被纷繁的事物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利用休假远离喧嚣,慕名前来放松心情。
古城中随处可见依水而建的各种咖啡店、茶舍,每家生意都不错,而且很多咖啡店、茶舍设有露天坐席,客人的座位紧邻清澈的小溪,周边布满藤萝缠绕的绿色植物和姹紫嫣红的鲜花,十分清新。朋友说:很多在古城客栈中小住数日的客人,特别青睐这种露天咖啡座、茶座,常常游览完后,一个人或两三好友一起,点上一杯咖啡或清茶,沐浴着轻柔的微风,在红花绿草的怀抱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任凭时光流逝,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尽情享受着久违的清闲。
篇9
【关键词】镇村绿道;景观规划;“线性”
1. 研究背景
“绿道”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英译 “greenway”,来源于greenbelt和parkway;“green”指的是植被区域,即存在于自然或半白然植被的区域;“way”具备移动的意味,在城市规划中即通道的意思,是所有动植物的通道[1]。这个概念揭示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外形轮廓必须是线型或带状的;绿道具备多功能性;绿道具有连通性;绿道可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最重要的是,绿道规划是其他非线型或带状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型园林绿地形成一个整体,而起到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取缔现有规划或对现有规划的补充说明。迄今,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成了大批的绿道网络工程。绿道网络建设的目标也从单一的提高环境质量发展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历史遗迹、减少洪灾、提高空气质量和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教育等多种功能[2]。在镇村绿地系统规划下,用绿道思想去“辅佐”镇村的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方面的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站在空间景观和生态景观的角度出发,针对镇村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借鉴国内外城乡绿道建设的有益经验,去更好促进湘西北地区镇村的绿地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
2. 泛湘西北地区镇村规划建设现状问题分析
2.1 镇村建设规划滞后。
泛湘西北地区镇村建设大多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编制的,建设规划滞后,散、小、乱是主要特征。平面布局和建设设计单调雷同,呈现“自流”状态;在环境方面,脏、乱、差普遍存在,路面不硬,四旁不绿,路灯不亮,河水不清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地群众。例如:常德市汉寿县陈军堤村是一个移民杂居民点和商业交通的聚落,由于地势平坦,农民房点缀其间,受公路经济的影响,沿公路线一字排开,导致布局混乱,使得住宅用地浪费,影响农业的规划经营,镇村集体经济落后。
2.2 道路引发问题的多样性。
在泛湘西北地区中,常德市汉寿县蒋家咀镇道路所引发出来的问题是值得人们思考的,由于镇村居民缺乏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在道路上乱垃圾、乱排污水、乱堆杂物,晒粮食,等不文明行为的占用屡见不鲜。镇村道路交通网络不健全,道路狭窄,路面破损严重,人车拥挤,致使交通阻塞严重,居民生活不便。道路基础设施缺乏,露天垃圾集中蔓延开来,无防护措施,环卫设施不齐全。
2.3 镇村集体经济薄弱受限。
在泛湘西北地区,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镇以传统农业粮、棉、油等农作业为主,以生猪养殖和柑桔、苗木生产为辅。经济普遍落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资金,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农民增收乏力,如种养业增收难,转移性增收难产业化带动难以及随着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庞大,使得镇村经济相对薄弱。
2.4 政府指导服务滞后,民众“误解”。
镇村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指导和服务相对滞后,镇府官员的设施管理薄弱,管理员大多数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低,另一方面法制宣传与思想工作不到位,广大农民群众认为农村公路建设是交通部门的事,这使得镇村公路出现了“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变成大水沟”的情况。
3. 镇村绿道建设整治的建议与措施
3.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泛湘西北地区文化特色,旅游等资源丰富淳厚,以围绕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发展定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造建设湘西北地区田园乡村生活方式,借鉴四川成都温江区绿道建设有益经验,泛湘西北地区镇村建设应坚持原居民和自然化、美化、多样化的原则,依托当地的自然、历史、人文、和旅游、文化等资源禀赋,结合本地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建造不同的绿道组团。如河流型、游憩型、风景名胜型等不同层级的,构成连接城镇村、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景观丰富、服务周全的能够体现“绿色湘西北”特色的绿道网络系统。
3.2 营造环境,创步行绿道。
在镇村规划建设时,从环境,群从,新农村等方面考虑,把绿道建设建成发展轴、产业链、景观带。借鉴四川成都温江区绿道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湘西北地区修建绿道,应以不破坏地质地貌,不搞大拆大建,严格保护水源和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3],通过生态绿道沿线风貌的整治、对镇村道路的改造、生态水系的提升、彰显地方特色,使建筑与周边自然景原有建筑相融。打造观光节点,将现有的林间空地改为休憩点;设置服务站,这样用绿道连接其中串联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图”设立的自然景观路线和人工景观线路,对环境保护,道路规划,赋予了绿道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3.3 培育产业,把绿道网与发展业结合。
以绿道为载体,实现“以大带小”刺激经济发展。例如:增城绿道建成两年半,已吸引了40多万珠三角城市群的游客,2009年,增城全市旅游收入达5亿元,同比增长128%;在其劳动下,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81元,增长17.18%,绿道沿线的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快53.6%[4]。借鉴增城“双赢模式”保护环境又得利益,泛湘西北地区以绿道为“中介”科学布局农家旅馆、小商店、商业街。主动培育产业,主动调研,主动策划,通过“小绿道”带动发展“大产业”。在建设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解决就业、推动创业,通过绿道建设改善环境,促进投资,带动农产品的流通与升值,增收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3.4 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在绿道项目建设中,坚持“四保”即保护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把绿道建设与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提升,改善环境、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高效率的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民众积极参与。通过召开会议,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对绿道占用的土地,由各村负责提供,协调解决;对绿道的维护归村组管,绿道投入使用后,由沿线的村组集体作为管理主体。
参考文献
[1]LittleC.E.Greenways for America.London[M]:The Johns Hopkins Press Ltd,1990.
[2]E.H.Zube.Greenways and the US National Park System[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7~26.
篇10
【关键词】城镇化 西部地区 城镇化模式
一、引言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型城镇化已经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城镇化这个话题更加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在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相对于之前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的城镇化却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存在着城镇化密度分布不均匀,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二百多个城市地区城市竞争力调查中,西部各城市中只有四个城市进入竞争力前五十排名,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没有找到合适的城镇化模式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的研究并没有十分成熟,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立足西部地区发展现状,对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完善现存的西部城镇化模式。
二、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现有模式
(一)点轴辐射式城镇化模式
点轴辐射式城镇化模式是指依靠大型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周边中小城镇的发展,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在我国西部适合这种城镇化模式的主要有西安,昆明,呼和浩特,成都,重庆,兰州等城市,这些城市相对来说发展良好,已经初具规模,有些城市甚至可以和中部地区的城市相媲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周围地区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
(二)区域一体化的城镇化模式
通过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成功经验,容易得知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非常重要,这种对整片城市群的集体城镇化进行统一的安排调度,在城镇化过程中相互提供便利条件,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合作的城镇化模式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城镇化模式。
(三)多功能资源型的城镇化模式
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资源,建设多功能资源型的城镇对西部来讲应该也是十分可行的政策,内蒙古包头市的万水泉镇就已经将建设多功能资源型城镇的计划纳入其中,万水泉镇在日后将成为轴心城市,发挥辐射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在资源性城镇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减少资源的浪费,注重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污染,提升效率,注重绿色发展。在西部各城市中,适合多功能资源型的城镇可以占到百分之14.7的比例。
(四)制度创新型的城镇化模式
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我们还可以通过进行经济行政的制度改革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首先要解决户籍制度的限制问题,逐步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从根本上消除人口迁徙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努力消除城市人口与非城市人口的不平等,在此基础上要把医疗、教育等的福利制度改革同户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其次,要进行土地所有制度改革,建立起土地流转制度,将土地集中起来,既能够提升整体利益,又能够巩固城镇化结果,阻断进程农民与土地的原有关系。
三、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城镇之间的聚集能力弱;城镇化过程缺乏良好的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市场的导向作用有限。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政策原因,地域原因和经济发展原因等。
四、发达地区城镇化成功模式及其启示作用
(一)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成功模式
(二)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成功模式
国外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成功模式特点总结如表2所示:
五、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鼓励地方自主选择城镇化模式
对于地域辽阔的西部而言,每个省份都有不同的省情省况,因此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城镇化模式适合西部所有地域,每个省份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二)加强各个区域内部的聚合力
在西部的城镇化发展中,可以将西部各省分按照地域或者经济发展情况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部各省份加强合作,弥补彼此的不足,将各自的优势最大可能的发挥出来,在这一方面,西部地区可以借鉴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将各省的优势结合起来。
比如可以将资源丰富的省份和交通便利的省份结合起来,同时西部某些省份地区也可以和中东部地区进行结合,国家应该制定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使中东部地区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西部不仅自然资源丰富,也有陕西这样的人才大省,应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鼓励创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量,自然很多农民就会进城,再配合相应的福利政策,自然会加速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三)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
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十分注重城市的整体规划,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问题,不能盲目建设城镇,而忽视了城镇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以及纽约的城市规划。
(四)完善相关立法规范
为了消除城镇化过程中不良的官僚之风,中央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考察指标,不能仅仅以城镇的数量或者比例来考察官员政绩,而是应该注重考察实质的东西。
(五)发挥市场经济导向作用
城镇化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类型,但就我国西部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城镇化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缓慢,在相对较落后的经济基础上是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城镇化的,所以目前对于西部来讲,落后的经济也无法给城镇化提供很好的物质保障,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城镇化建设,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已经可以得出市场经济才是拉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带动作用,这样再配合政府有效的手段就能达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结论
城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全国城镇化发展,而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相对于东部,西部的城镇化进程较为落后,本文在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的城镇化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分别是鼓励地方自主选择城镇化模式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各个区域内的聚合力以促进各个区域的发展,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以提高城市整体质量,完善相关立法规范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以提高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杰. 中国新型城镇化绿色能源消费的路径选择[J].经济导刊,2013,(03).
[2] 彭荣胜.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J].商业研究,2009,(07).
[3] 官卫华.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J].城市问题,2002,(04).
[4] 邓翔征,金琴,林丹琪.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研究,2012,(02).
[5] 吴春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6] Patrick Collison, property.A Slowdown Will Mean a Steadier Market [J].The Guardian,2009.
[7] 于洪平.中国西部城镇化的现实分析与道路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2.
[8] 方创林.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J]. 干旱区地理,2004,(01).
[9] 郭美婷.解读新苏南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3,(02).
[10] 谢涛.珠三角企业面临挑战―论珠江模式的变迁及转型[J].中国国情国力,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