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安全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常生活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日常生活安全

篇1

区慕洁:

1926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师资班,195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妇幼卫生教研组担任教学及儿童保健工作,此后在239职工医院任小儿科副主任医师。

退休后曾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任编译,1985年参与卫生部护理中心对1864例小儿生长发育调查工作与协和医院共同设计开发了计算机“儿童智能测试软件”,并在9年内3次改造升级该软件版本。1990年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综合发展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并开发“0-3岁多元智能动画家庭测试法”。

1996-2000年主持中国教育电视台《万婴跟踪》节目中“家庭课堂”及“宝宝乐园”栏目。现任国家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早教项目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网络早教项目顾问,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0-3岁组专家顾问,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

问:区大夫您好,恭喜您,您的全新力作《区慕洁婴幼儿智力开发大全》在许多网上书店幼教类图书中的销售量均名列榜首。我们知道,您撰写过很多婴幼儿智力开发和培养教育方面的图书,包括两年前还出版过一本《婴幼儿安全保险及常见病防治》,而我们今天就是想请您谈谈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答:年轻的妈妈第一次带小婴儿的话,尤其要注意避免烫伤孩子。妈妈用奶瓶喂奶的时候,要先把奶滴到手背上几滴,试一下温度。用微波炉加热后的奶更要注意,因为微波炉加热食品有一个特点,内热外凉。加热后,外面的奶瓶摸起来不太热,而里边的奶却已经很烫了。直接拿来喂孩子会烫伤食道,食道一旦被烫伤很难医治,严重的会留下终身伤残。另外,孩子的小手爱乱抓,抱着他在桌边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别让他抓住桌布使劲拉,有时候桌子上有刚端上来的热菜热汤,这一拉,汤洒了,很容易烫伤孩子。

还有,我们大人的饭菜往往很咸,不要让婴儿过早地尝到咸、鲜这样的好味道,因为这样他们会迷恋上这些美味,变得不爱吃奶,而且长大后也容易口重,埋下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

有的妈妈怕婴儿乱抓抓到脸蛋,就给他们戴上小手套,这时候一定要检查手套里边有没有线头,如果婴儿的小手指被线头缠上,往往很难发现,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

问:婴儿学会翻身、站立、走路对于家长来说都是很可喜的进步,请问这些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答:年轻妈妈没经验,往往会忽视小婴儿的能力,其实他们在5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会像烙饼一样翻身了,所以不要单独把5个月以上的婴儿放在大人的床上,即使放在床中间他们也有可能三下两下翻到床下去。8-12个月的孩子如果睡自己的小床,床栏一定要高于站立时孩子的肩膀的高度。

还有学步车的问题,我坚决反对给孩子使用学步车,既不安全又妨碍身体机能的正常发展。有的学步车很重,曾经发生过学步车的轮子被地毯丝勾住,孩子强行一拉,翻倒,压在孩子身上造成瘫痪的事件。

学走路的全过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体验。11个月左右先站立,学着找平衡。12个月一般就能自己走几步了,大人可以引导着孩子沿着客厅的沙发走一圈下来。慢慢地,孩子的脚稳了,也学会叉开双脚保持平衡了,这时大人要引领孩子离开沙发等扶持物。经过这样循序渐进又安全平稳的步骤,一岁多的孩子一般就能自己行走了。有婴幼儿的家庭家具最好都是圆角的,沙发前尽量避免使用玻璃茶几。

问: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呢,您对他们的妈妈爸爸有什么忠告?

答:我最想提醒他们的是,帮助孩子抵制“门口的诱惑”。在幼儿园门口往往会有小商贩们卖一些零食或者小玩具,既不安全又不卫生。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家长就要带着他们远离这些事物!看都不要看一眼。慢慢孩子也习惯了,从心底里认为那些东西与自己无关,以后长大了自己上学也能轻松抵制住类似的诱惑。

还有,现在饮料五花八门,但是多数都含有色素。色素的危害性极大,它是一种人体排不干净的物质,会存留在神经系统和脂肪组织里。所以从小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孩子最受益。

问:在孩子安全方面您还有什么建议?

答: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处处都有铅的存在――走在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铅;回到家里,刚装修的房子含苯和甲醛;翻开印刷品,油墨中含铅;拿出玩具,涂的彩漆含铅……。怎样避免呢,新装修的房子晾晒半年后再入住;大人从外边回家一定先洗手再抱孩子;不给孩子买散装食品,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单独包装的;里边绘有彩色花纹的器皿最好别盛酸性饮料,比如橙汁。另外,从一日三餐中尽量摄取充足的钙、锌、铁、维生素C、维生素B族以及蛋白质,这些微量元素有益于排铅。

《婴幼儿安全保险及常见病防治》

内容简介

本书从生活起居、游戏出行、社会交往、装修安全,安全措施及产品、意外伤害与用药安全等几个方面,大到交通工具、装修污染,小到口香糖、小纽扣,细致的描述了对于宝宝安全存在隐患的多种因素,并给家长提供了预防和解决的方案。而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装修新房、购入新车,外出旅行等都使宝宝开阔了眼界,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的隐忠,所为根据新时代人们新的生活内容,本书讲解了未曾有书重点论及的家庭装修安全、如何购买婴幼儿保险等相关知识等必备的安全知识,可以让新手爸妈防患于未然,让宝宝在健康安全、快乐无忧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定价:29.00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8-04-0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区慕洁婴幼儿智力开发宝典》

简要目录:

不同时期大脑的发育

胎儿大脑的生理特点和发育

婴儿出生岩太脑的发育

感官发展的关键期

感官反应

早期发现感官能力不足

早期发现运动能力延迟

两周岁宝宝的主要能力

2~5岁的宝宝的逐月锻炼

三岁宝宝的主要能力

定价:68.00元

出版/发行对间:

篇2

[关键词]减灾自救,安全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人性化设计

灾难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一些自然活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会发生一些外界或人为因素导致的伤害。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地震多发期,从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近来的海地和智利等地的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伤亡,对人类的影响极其巨大。在各种灾害隐患之下,人类该如何尽可能保护自己呢?

灾难往往潜伏在生活之中,其影响不仅涉及受灾个体,更关系到社会群体。减灾自救产品不仅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保障,更是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障,这值得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以满足各种社会性需求为目的,更好地开拓和深化这方面的设计研究将成为更多产品设计师所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 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减灾自救产品概述

结合人性化需求和实用性需求,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又具备防灾减灾和安全自救方面特殊作用的产品。

1.日常生活中减灾自救产品的功能用途和分类

外观上有良好的设计效果而没有合理的功能来依托,也不能算作是一件成功的产品设计。 日常生活用途:外观或技术等方面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丰富日常生活精神需求,增强生活情趣或具美观性,提升生活质量。 减灾自救用途:当灾难或危险来临时,能通过特殊技术保护人身安全;得到有效情报或发出求救信息;及时救治和特殊情况下的生存需求;及时减弱和控制灾害蔓延趋势;帮助人们快速撤离灾难现场等等。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

(1)灾前预防与储备产品:提高日常生活安全性,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2)灾中自救与互援产品:在灾难来临时人们可用它与灾难相抗衡,减少灾情扩大、生命和财产等损失,帮助摆脱或躲避灾难以保卫生命财产安全。

(3)灾后救援与重建产品:灾后的人们在身心上对产品的需求都很大,视不同灾情产生不同的需求。

2. 日常生活中减灾自救产品特性

产品发挥其特定功效,必须是建立在一些必要特性之上的,而日常生活中的减灾自救产品必备的特性是安全性,耐用性,易用性等。

(1)安全性:这是减灾自救产品存在的前提条件。在产品的使用方式,环境条件及诸多方面,保证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充分安全。例如对于家庭,避免误食误用等伤害,同时让人们对产品具有充分的信心和放心。

(2)耐用性: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是形同摆设还是移作他用,缺乏耐用性会导致灾难来临时产品已损坏无法产生作用,甚至起了反作用,那这件产品称不上是减灾产品,反而是一件“间接凶器”。

(3)易用性:日常生活中产品的易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灾害面前人们思绪混乱不知所措,使用减灾自救产品时很容易因慌乱而难以使用或误操作, 所以在协调产品的人性化和实用性上应有更缜密的斟酌。

二、减灾自救产品融入生活的设计改进方式

把减灾自救这个概念合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产品设计中,必须通过适当改进来达到目的。

1.功能上的融合改进

功能可以说是产品基本的灵魂,功能也是最直接改造一件产品的方式。不是滥用功能堆砌,而是基于实用且恰当的前提下,产品拥有一个或几个确实真正服务于人的功能,巧妙的延续或变换一种新的使用方式。如果融合不当可能会产生多余甚至是反作用。功能改进最需要确保的是产品所具备的功能会真正有效充分地得到利用,同时也建立在充分安全之上。

2.外观和结构上的融合改进

外观包括了色彩,形态等方面,最主要决定了产品的美观性,也可以传达产品的信息和内涵。有些救灾产品已使用鲜艳的色彩来保障人类生命的安全。 结构包括外部和内部,外部结构的好坏极大地影响使用感受,内部结构则更注重于创造产品的使用功能,如安全帽设计就典型以其特殊结构来缓冲直冲压力。可在基于安全性前提下,注重符合大众审美和现代生活环境,结合外观和结构来推进合理化,使之贴近生活需要。

3.材质上的融合改进

材质主要包括了材料和质感两大内涵。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无毒无害是最基本的材料要求。减灾自救产品更应该首先达到一个自身的安全指标;传达正确的产品语意,不让人产生错感,例如抗强压自救产品;兼顾本身强度及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贴合生活,适当考虑其质感能否符合日常生活的整体格调。

4.人机尺寸和感受上的融合改进

把人机关系和心理感受作为一点,这对于中规中矩的传统实用减灾自救产品向日常生活领域中改进是个突破。日常生活产品,通常都是由人们对其与空间的配适度及个人爱好的考虑后配置的。传统减灾自救产品的目的性极其明确,如灭火器款式比较固定,给人们的感受较刻板,导致许多家庭不主动配备这些产品,或不把它放在日常能够及时取得的位置,或嫌它占用空间。通过结合人机工程学进行良好的尺寸再设定,并把日常生活点滴感受都赋予产品,那它就“活”了。

5.文化上的融合改进

日常生活中的减灾自救产品的文化信息能够传达思想,例如日本在减灾自救产品设计中就特别有经验,而日本也经常会强调和运用文化元素,日式风格的产品元素清晰可辨。在减灾自救产品中,精致简洁和绿色环保,带有浓烈和风文化特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即使是对救护场所的设计也是如此。文化因素的难点是不落俗,不多余,一气呵成,那产品就会更有公众接受度,甚至用作收藏,利于其顺利融入日常生活,同时文化上的融合也能加强人们对社会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使减灾自救这一社会性问题得以缓和。

归纳一下减灾自救产品融合与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效应可以发现,首先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具备最基础的日常存在形式,丰富了基本生活类产品的市场;其次满足人们灾难情势下的生命需求,人们最需要的保障莫过于生命的安全,从而使得减灾自救类产品市场也得以满足;减灾自救功能给人们心理层面提供一层安全感;在减少灾情或伤亡损失方面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及和谐进步。

减灾自救产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将是未来的一种良性发展趋势,也是设计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一大课题。在各种灾害频频发生的今天,减灾自救产品生活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类应有一种防范于未然的思想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设计师则应通过不断的设计改良使得这类产品更适应大众需求,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循环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星.樊迎春.李炜.符茂飞 减灾民用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以地震安全图动态查询公共系统为例 [j].灾害学2008(1)

[2] 叶俊男.基于生命保障概念的抗震减灾自救型产品设备研究与设计

[3] 设计元素 [美]汉娜著. 李乐山,韩琦,陈仲华译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4] 杨淳. 从形态处理谈产品的安全性设计[j].人类工效学,2008,14(2) :45-47

[5] 吴国荣 蔡克中. 现代产品设计与公共生活安全关系的研究[j] 包装工程,2005,26(2): 158-160

[6] 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杨彦波,胡华坚. 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1):154-158

[7] 薛澄岐.产品色彩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8] 苏建宁,李鹤歧。工业设计中材料的感觉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21(3):12-14

篇3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日常生活;主题活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之而来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在悄然滋生。幼儿天性单纯活泼,好奇心重,模仿力强,社会中的那些不安全因素很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我园针对此种情况开展了《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别提到,幼儿由于年龄小,接触的事情比较少,没有经验,不懂事,所以,对幼儿园来说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将结合课题要求,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保护孩子安全,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的要求:密切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例如,当幼儿洗手时,我这样教育他们:大家排好队,不要推不要挤;当幼儿倒水时,我这样教育他们:杯子里有热气,不要喝;当幼儿在室内活动时,我这样教育他们:不要把手放在门缝里;当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我这样教育他们:不要推搡、不要拥挤。

二、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虽然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很多,但是我们的幼儿接触的知识却不够系统,而且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常常把各科内容整合起来,精心设计一些主题教育内容,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观看防火、防震知识演练,让孩子们看后说出当房子内发生火灾时,你应该怎么办?当地震来临时,你又该怎么办?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安全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当然,安全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正如我园课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提到的: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奥拉西坦;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认知功能障碍成为卒中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高达64%[1]。本文探讨了奥拉西坦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卒中后患者,患者均由头颅影像学确诊,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其中实验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59~72岁,平均(64.8±5.7)岁;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59~73岁,平均(64.9±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将4.0 g奥拉西坦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充分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d,一共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3疗效观察[2]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测评。疗效判断:临床治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正常,不存在认知障碍;显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认知障碍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障碍改善;无效:患者智能精神、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障碍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于X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展开早期诊断与治疗,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3-4]。不同类型的原型可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均存在共同的血管危险因素,因此,改善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成功的关键[5]。

奥拉西坦商品名为脑复智,其主要成分为奥拉西坦,是目前临床中治疗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及脑损伤与其相关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药物[6],其进入体内后,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广泛分布在中隔区、海马、皮层以及纹状体。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奥拉西坦无明显毒副反应,对人体的心肺系统及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影响,在用药24 h内,84%的药物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将800 mg奥拉西坦按照2次/d的剂量连续用药1 w后,患者体内并无药物蓄积现象,且其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75%[7]。奥拉西塔可以增加突触后电位的波幅及时限,提高学习力及记忆力,同时提高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促进未受损部位的组织重组及功能重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

由本文数据提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无差异,但治疗后,实验组这两项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对卒中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患者耐受程度好,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倬,范学文.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38-340.

[2]李振瑞.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3):161-162,173.

[3]李静,吴业新.奥拉西坦短期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9):1293-1294.

[4]唐修明,崔超伟,曾志良,等.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35-36.

[5]张婷,高晓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8):1414-1416.

[6]刘春红,梁华峰,冯丽娜,等.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56-459.

篇5

关键词城市宜居性;老年人;日常生活圈;什刹海地区

Abstract: Livable cities originated was been study from the problems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based on the space distribution of the daily life circle, to analyze the livability study of the elderly. Take Beijing Shichahai area elderly as example, use the questionnaire-based, in-depth interviews, preliminary inquiry factor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iving area on the elderly livability. The study found (1)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livability; (2)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elderly attention to medical facilities; (3) public facilities in competition for the phenomenon.Key words: cities livable; elderly; circle of daily life; Shichahai Area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在城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宜居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过度追求GDP增长忽视了城市生活质量等问题[1]。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地方政府开始把宜居城市建设纳入到政府管理视野。城市生活宜居性是指满足人类基本生活要求的条件和程度,主要体现在居民生活质量,强调居住的安全性(safe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适性(amenity)[2,3]。从城市宜居性研究视角来看,城市居民不仅关心城市的通达性、关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更加关心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关心利用城市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的力便程度,关心城市道路系统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关心个人的生活要求能否用较低的成本得到满足,即效用尽可能最大化[4],从居民个人生活的角度看,“日常生活圈”就是指城市居民的各种日常活动,如居住、就业、教育、购物、医疗、游憩、通勤等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是一个城市的实质性城市化地域[5]。随着老龄化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关心老人,研究老人的需求、行为规律,在人居环境方面体现人性化,适应和满足老年人的要求,成为宜居城市建设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地区老年人为例,分析基于生活圈空间分布的老年人生活宜居性的影响因素, 探讨老年人对城市居住的满意程度与城市宜居性的关系,探究老年人宜居性的驱动机制。

2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数据

北京市什刹海地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集聚区。截止2010年,什刹海街道据统计,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0367人,占总人口数的近20%;其中,空巢老人2128人,孤寡老人43人,高龄特困老人130人。目前, 单位对退休老人休闲生活的关注明显减少, 而社区相应的设施和管理严重滞后。这些因素及老人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行动能力的下降,使绝大多数城市老人的“ 空巢”, 孤寂感增强, 城市老人休闲生活质量普遍不高。目前什刹海附近的一些自发组织的活动,有的活动则因为场地等原因, 组织不善, 噪音扰民和妨碍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夏季来临,什刹海一些酒吧在店外增加了桌椅,乐队演出到后半夜才会结束。

根据宜居城理论、相关“日常生活圈”研究成果[1,5],将基于 “日常生活圈”影响宜居性因素从总体上分为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等,形成老年人宜居性影响因素框架。

图1 老年人宜居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采用调查问卷为主,深入访谈以及录音为辅的方式,获取数据。针对当地老年居民,分发了101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9%。统计分析各个因素的所占比例,以及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影响老年人宜居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对 “日常生活圈”的满意度。

表1 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分析统计

3 分析与发现

3.1 老年人日常生活圈满意度评价

从调查来看,目的地(日常生活圈)离居民住宅大多都集中在100—500m范围内,说明这些生活圈因子在空间分布上还算合理的。老年居民以步行为主,其次是是使用自行车到达目的地,一般很少乘坐出租车。从某种程度而言,这避免了交通拥堵的局面。但也有老年人反映:“现在走路也不省心,后面老是有车,那个喇叭声可大了。”从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来看,老年人到公园一般采用的是步行的方式,距离大多数在100—500m,所花时间以10—30分钟为主,总体上老人们对公园的位置比较满意的。对医院、超市、学校、工作单位、菜市场等因子做了调查,居住地到医院、超市、学校、工作单位、菜市场的距离、所花时间以及采用的交通方式都和公园的结论基本一致,对日常生活圈的空间位置普遍表示较满意。

3.2 日常生活圈公共设施满意度评价

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在城市老人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得更加重要,成为影响老年人居住宜居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对娱乐设施(偏向于年轻人的娱乐场所,如酒吧等)、周围的绿化,交通、治安状况、社区服务的完善程度和重要程度对于老年人城市宜居性与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进行评价。

篇6

关键词: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模拟演习;家庭教育

一、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安全意识

近年来,总会出现幼儿意外事故,这对于社会、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幼儿意外事故频发大都是因为幼儿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对此,笔者认为幼师可以在平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体质。例如,幼师可以在一星期的课程中专门抽出一门课程开展安全教育意识教学,为树立幼儿正确积极的安全意识提供有效的平台。而幼师在教学活动中亦可以有意识地将安全教育意识注入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同时,可以通过课外运动等增强幼儿体质,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学习中强化安全意识。

二、通过日常生活规范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安全意识

由于幼儿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幼师很难只通过理论上的教导就让幼儿深刻认识到意外事故的严重性。对此,幼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促使安全意识有效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幼师可以在幼儿带了小刀上学时,就告诉他带小刀的危害,同时告诉他不能带类似小刀的危险物品上学。幼儿推推挤挤下楼时,幼师应给予批评,教导幼儿下楼时应慢慢来,不能拥挤等等。幼师可以通过幼儿日常的生活习惯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对危险的事有一定的意识,从而有效减少意外的发生。当然,幼师还可以在幼儿进行课外活动时教导小朋友怎样的活动能够锻炼身体,例如,带领小朋友跑步等。由此,通过日常生活规范,能够有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安全意识在幼儿脑海中形成,同时可以促进幼儿增强体质。

三、通过模拟演习活动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安全意识

即便幼儿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见识少,难免会在碰到意外时出现紧张、恐慌的情绪,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判断,从而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幼儿园应多多进行模拟意外发生的演习活动,让幼儿在实战演习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强化体质。而要制定有效的模拟意外演习活动,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演习演讲,通过演讲让幼儿掌握发生意外的应对措施,再进行实例演习。除了让幼儿通过演习培养安全意识,掌握应对措施外,幼儿园还可以将紧急疏散图贴于每个课室与教学楼的楼道里,让意外发生时幼儿可以依据这些疏散图自救。

四、通过家庭教育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安全意识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而言非常重要,幼儿的生活范围不是学校就是家庭,因此幼儿园可以携手家庭一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体质就能够事半功倍。对此,幼儿园应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家长的支持,让幼儿在家庭生活里也能增强安全意识,强化体质。当然,在此之前幼师应充分提醒家长高度安全行为对幼儿的重要性,让家长以身作则,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例如,在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用电意识,不让幼儿触碰有危险的电源,并一同观看视频教育幼儿掌握安全知识等。

幼儿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人生路还很长,因此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应着重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体质。也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幼儿的应变能力与生存能力,有效减少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秀美.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刍议[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篇7

通过实践发现,对幼儿的教育要联系实际,在实际的生活中能更好地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和家中度过的。我们应结合实际的生活加强教育,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在每天对幼儿进行体检,让幼儿树立一个明确的安全意识,知道体检的目的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确保在幼儿园中安全度过一天。同时,在每天的活动中,结合实际问题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明白携带小刀等尖锐物品、乱吃东西等行为是危险的、不安全的,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加强幼儿对自身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从而增强幼儿对不安全因素的判断能力,树立幼儿的自护意识。

二、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自护能力

单一的教育方式不易引起幼儿的重视,因此可以结合多种教育形式,采用幼儿喜欢的形式,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

1.通过专题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学习常识

幼儿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成长的,在幼儿成长环境中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安全宣传栏、学看安全警示标志等指导幼儿学习常识。在幼儿中建设安全宣传栏,将有关玩具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等教育内容,以幼儿容易理解的儿歌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教师引导幼儿看、读,使幼儿了解安全常识。在幼儿的生活环境周围把常用的安全标志贴在楼道低矮处,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讲解、提问,让幼儿记住这些标志,让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到这些标志就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会主动保护自己。在幼儿的活动中,组织幼儿看一些有关安全教育专题的动画电影、电视,通过动画电影、电视指导幼儿对安全常识的学习。

2.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技能

趣味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要找一些适合幼儿的安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安全技能。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游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时,要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如让幼儿进行消防演习,在艺术活动中,让孩子用一些废旧材料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用品的用途,让他们用自制的消防用品作为角色游戏的道具,来联系怎样使用这些消防器材,怎样在危险中逃生和自救。在语言活动中,还可以让幼儿自己画一些有关安全的图片,然后给大家讲解有关自己所画图片的安全故事。趣味游戏有很多形式,在幼儿的生活中家长和教师要让孩子多参加有关安全教育的游戏活动,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安全技能。

3.进行专项实践训练,促使幼儿学会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讲解、孩子被动地接受,很难让幼儿学到知识,而进行专项的实践训练,却能促使幼儿学会方法。在幼儿的教育中,给幼儿创造机会让其参与实际操作,变被动为主动,在专项实践中体会和感悟,这样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实践中巩固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危险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安全行为反应。当家人和幼儿在一起时,通过观看真实的情境知道独自在家时应注意些什么,在遇到危险应怎么做。教师和家人要以情景表演贯穿自我保护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完全融入情境中获得经验,促使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4.注重渗透日常生活,推动幼儿积累体验

幼儿的安全教育,还应注重日常生活的渗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良好的生活与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注重日常生活知识的学习,促进儿经验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教师和家长应随时告诉幼儿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加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教会孩子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注意来往的车辆;吃饭时不要嬉笑打闹等。平时要注重幼儿生活的训练,尽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在遇到危险时能及时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的能力,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时要向父母或其他人求助;生病发烧时,要拿一条湿毛巾叠好放在前额上;摔倒时,尽量不要让头部先着地。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的训练,推动幼儿的积淀体验。

三、促进家园协调一致,共同提高教育实效

幼儿成长的影响远不止是在幼儿园,家庭对幼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一些在家时的安全自保知识。要让家长意识到自护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家园协调一致,共同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探寻多种有效途径,转变家长安全观念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爱。因此,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寻找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让家长加入到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中,让幼儿更快地认识和应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家长会,学校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转变家长的安全观念。召开教育座谈会,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找出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如幼儿园自办了园刊,向家集有关安全教育的经验,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安全教育中。利用“家园专栏”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安全工作。如家长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让服药的孩子和家长配合在自己的药品上写上姓名、服用时间等,避免幼儿的误食。

2.主动争取家长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篇8

一、学校生活的日常化分析

1.学校的日常生活容易暴露学生的天性。学生的生活本身就具有日常性,他们还不适应制度化的生活。踏入学校以后,在不得不过的制度生活中,他们的天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但学生时刻都在寻找时机释放自己的天性。从另一角度看,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将学校之外的日常生活带入学校生活之中,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日常生活的惯性。正是因为在日常性的生活中,人的本性得以暴露,使人与人得以真实相会,避免了诸多遮蔽、掩盖和面具。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本性的显露使得学校生活有了日常的色彩,这一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意义。首先,学生在相对刚性的学校制度生活中留下一些日常的色彩和气息,使学校生活有了一些“属己”的成分,进而获得一点安全感和文化的适应感。其次,学生的本性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各种品性的学生无遮蔽地相互作用,通过暗示和接受暗示、非反思等机制,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悄然发生。第三,在日常性的学校生活中,学生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外在化,但这一过程不会是单向的,对象化的,同时也有内在化,外在的环境和人必然会与外在化的本质互动,进而丰富、发展这一本质。

2.学校的日常生活与道德时刻有联系。在具有日常性的学校生活中,学生将他人当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这就必然导致对他人的“感通”与尊重,而这正是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当然,这种与道德的时刻照面,有时并不一定是刻意为之的,可能以自动化的、习惯化的不假思索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恰是道德与人融为一体的一个阶段。在学校日常生活或具有日常性的生活中,人与人由陌生变得熟悉而有相互依恋的感情,变成了一个“熟人社会”。如果说陌生人之间的伦理是一种理性伦理,比如公正、公平、礼貌等,那么“熟人社会”内部成员之间的伦理则具有显著的情感性。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通过日常的和制度性的交往,已经变成了熟人,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也是情感关系。一个学生对另外一些与自己共同生活的学生的关心、牵挂、体贴对自己是一种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和自我教育方式,对对方也是一种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过程。

3.学校的日常生活与教育的无意识性。正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日常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天性的自然显露,并以道德作为调节彼此之间关系的主导因素,所以学校生活所具有的日常性对师生人格的孕育具有无意识性。这种无意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是有意为之的,二是接受影响也是不知不觉的。大家在一起生活,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对别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生活的目的在于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了教育别人。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在这种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各种影响和教育,虽然这种接受有主体非自觉的选择和过滤。日常性所附带的教育性是“无意为之”的,是按理所当然的生活要求所获得的效果,这对受教育的一方不构成额外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受教育者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教育滋养的,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与有意识的影响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且,这一过程是长期的,所以这种教育的有效性是可靠的。

二、发挥学校日常生活德育作用的策略

1.有所不为。学校教育“有所不为”的方面很多,包括:(1)个人交往。个体学生在学校中会自然交往,与一些学生比较亲密,与另一些学生相对疏远,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学校教育最好不要横加干涉。(2)自由支配时间。现今的学校教育将学生的时间切割成不同的块分给不同的学科,再加上各种补习活动,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另外,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支配的课间和家庭时间,也被学校教育过多侵占了。这是十分不科学的。(3)日常生活的范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自己的自然范式和伦理行为模式,学校教育对此应该持尊重的态度,不能用自己所倡导的生活范式和行为模式来规训、主宰学生的日常生活。(4)学生游戏与语言方式。学生有自己发明创造的游戏和语言方式,成年人不能以自己喜欢与否作为标准来进行取舍与改造。

篇9

但由于国内学者对“生活世界”这一西方哲学词汇理解不一,有些教师想当然地理解“生活世界”,导致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回归“生活世界”的路途上产生了不少问题。如: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政治性;照搬“生活原貌”,不批判现实生活的假、丑、恶;课堂完全“日常生活化”等。结果新的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很好建立,原有的知识、能力也大打折扣。为避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回归“生活世界”的路途中出现偏差,需要澄清几个误区,明确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质,从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一、回归“生活世界”不能不要科学知识

针对近代社会的科学危机、人的精神危机,现代西方哲学家胡塞尔开出一帖回归“生活世界”的药方。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在存在着的有效世界”。“我们在生活世界中所经验到的对象的‘感觉丰满性’,却被科学系统地抽象化了”。于是国内有学者认为,“科学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遮蔽,应把科学世界‘悬置’起来”,也就是说“应把科学和知识‘括出去’”。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的时代,科学无疑是现代化的根本。整个“生活世界”既包括科学的经验、科学理论和科学逻辑,也包括世俗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难以“一分为二”。

作为一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无法“悬置”科学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含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与文化学,这些学科本身就是体系化、理论化并经过前人实践证明了的科学,而且教学方法、过程和手段等也都是科学的,离开了科学的理性光芒,人类会永远在“灌木丛”之中东奔西突迷失方向。人类正是通过“教学”这一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思维为主要手段和方法的活动来扩展个体的生活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合的。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意味着抛弃、背离“科学世界”和科学知识教学,而仅仅去教“经验”和教“生活事件”,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书本化”、“条条化”的一种反对。

二、回归“生活世界”不能完全日常生活化

我国衣俊卿教授把“生活世界”划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指的是“人类非自觉的类本质的对象化活动”,非日常生活指的是“人类自觉的类本质的对象化活动”。教育作为一种自为、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属于非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的教育主要遵循的是一种共同的社会规则和规范,注重的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的生活世界的异化以及情感世界、意义世界、价值世界的失落。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学者提出,教育要回到意义和价值之源泉――日常生活世界。胡凯教授在《生活世界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主要是从日常生活世界的层面进行解读。

尽管日常生活是非日常生活的基础和“资源库”。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等“在家”的感觉对于个体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完全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的初衷;另一方面因日常生活的重复性、自在性和经验性会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淡化发展学生理性认识的价值,使教学世界失去工具价值和自己的独有的主体,无法实现人类从自在自发状态向自为自觉状态的转变。

“在人的生活世界中,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它们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实现“非日常生活的日常化”和“日常生活的非日常化”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这是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充分而自由发展的客观要求。

“非日常生活的日常化”并不是用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取代教学活动,而是要求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营造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真实情感自然流露。这要求教师一方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选取学生有直接经验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讲“供求影响价格”的关系时,先不进行理论的讲述,而是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买东西会“物超所值”?学生都有买商品的直接经验和体会、从中引申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这一经济学观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角色,不要高高在上,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能说,在生活化的环境里进行学习。

“日常生活的非日常化”是指教学活动应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进行批判性重构,转变日常生活的自在自发性、适应性和非反思性的特点,实现日常生活的理性化、自觉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完《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或身边同学的消费状况,并进行分析评点,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更为科学、协调、理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回归“生活世界”不能无条件迎合现实生活

在“生活世界”中,人既是一个现实性的存在,又是一个可能性的存在。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成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应对人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适当超越性,教育不能等同于人的现实生活,也不能简单地把现实生活照搬和移植到教育中来,而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积极为学生建构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可能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篇10

1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传递

当前人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同样对人们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这种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进行海量数据信息传递的功能同样可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时,安全性更高,这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创新,可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的构建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

2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相关统计显示,电子信息工程存在多种安全问题,该现状会对社会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网络安全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进行有效解决,避免这些问题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系统缺陷与网络传输线路等,黑客会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攻击电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漏洞,这种攻击有着巨大的危害,不仅会对用户利益产生危害,还会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给信息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系统远离各种形式的危险,即使部分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受到危害,也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受到的危害降到最低,并利用防火墙技术防止危害再传播。例如在电子工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做好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建立计算机防火墙等形式,建立起保护屏。通常安全问题需要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来维护,应在公共网络与专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有效的防护网。确保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其软、硬件通过符合安全要求的网络管口,持续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广域网技术,服务范围非常广,可实现不同城市与企业网络间通信网络的连接。就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广域网使用者的数量持续增多,该现象对带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缆与同轴电缆可实现广域网通信传输,而各频段的微波中继线可经由卫星、地面传输与微波中继线对微波信道进行转发。结合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光纤介质所具有的高宽带可对干扰进行有效抵抗,传输质量非常高,基本没有噪音,且可进行远距离传输。因此在铺设广域网主要线路时需要以光缆主体。再者,卫星通信有着自身的优势,可安装地面收发站,并且比较易于拆卸,因此可在边远山区或未铺设光缆的区域应用该技术,由此使广域通信得到延伸。为有效应对水灾、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可为其提供有效的应急通信方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