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试点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为依据,按照省国土厅要求,结合市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开展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二、主要任务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快调查进度,提高调查质量,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利用数据和图件的现势性,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提供基础数据。着力解决土地变更调查体制、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程,实现土地调查信息互联互通、同步更新和成果共享,提高土地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全省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研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共同责任机制。
1.通过对各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的方式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利用各部门的调查资料拓宽土地调查信息来源渠道。
2.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建立以市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为主,相关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各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初步形成国土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3.在国土部门内部建立以地籍管理科为主,利用、耕保、规划、矿产、土地整理中心、土地监察和各乡镇国土资源分局参加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常设机构,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各科室的职责和分工。
(二)研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机制,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
1.建立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有关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制:
(1)建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各相关部门参加每半年一次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部门联席会议,通报涉及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各类相关问题。
(2)建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通报制度:在各部门设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员,明确信息员联系方式,及时通报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共享各相关部门的资料。
2.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
(1)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通报制度:各相关科室按月报的方式向地籍科提供各类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由地籍科对信息确认并及时进行变更。
(2)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实时动态监测制度:与各乡镇分局做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各处的变化情况,有变化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本周内变更并登记,月末结清本月变更情况,达到时时在监测,时时在变更的目标。
(3)健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年度汇总统计分析制度:利用年度变更统计台帐,将年度变更情况与上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互相对比、核实并形成分析报告,做到实地、图纸、数据库、台帐的一致,在土地变更中做到不重、不漏。
(4)建立严格的土地变更调查监督、检查制度:将土地变更调查监督、检查制度纳入到年度各项目标责任制当中,对虚报、瞒报情况予以严肃处理。
(5)建立严格的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制度:由调查人员整理乡镇上报资料,外业调查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对有变化地块进行实地测量,绘制草图,建立台帐,并由双方人员共同自检,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将自检结果上报地籍科。
(6)建立严格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保密和统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档案材料统一管理的原则,凡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都应交档案室归档保存。在调查部门内部由专人管理档案,实行严格的保密防范措施,严禁发生泄密事件,杜绝非法使用行为。
(三)研究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标准,在调查中规范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程序。
1.建立从收集信息、外业调查、内业汇总、数据库变更、审核验收、网络上报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程序,测算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量。
2.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基础上,研究应用新技术,利用连续运行的CORS系统,结合双频RTK、GPS,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实时高精度数据采集,提高野外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调查精度。
3.抓好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电子数据的管理,严格数据录入程序,保证数据录入质量;设定数据访问权限,实行分级访问及访问审批制度;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安全检查,保存系统日志,进行数据备份。
4.利用省厅统一软件,初步建立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的县级数据中心,并在应用中对软件开发提出用户需求;利用数据库对比分析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之间的差异,研究数据衔接办法,促进成果应用。
三、技术路线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围绕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在有关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全面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明确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探索并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综合运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采取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流程,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逐地块跟踪监测,时时调查农村土地地类、面积、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农村土地调查和基本农田调查数据库,始终保持土地调查成果图件、数据与实地一致。建立县级数据中心,利用省政府专网网络平成与省国土厅广域网连接,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及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原始数据和变更数据网络上报、信息共享,形成“省、市(州)、县”三级网络互联互通。
四、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主要内容
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查清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期间全市农村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变化状况,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做到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
(一)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重点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由利用科、耕保科、规划科、土地监察大队等相关科室将以前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包括本年度“以租代征”)的用地批件及成果图件移交一份至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进行变更。
(二)查清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通过实地调查,查清本年度建设用地以外的其它地类的变化情况,重点查清新增耕地的来源情况。
1.对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将未利用地或其它土地变为耕地的,应由土地整理中心将验收后的文件及图件资料提交给地籍科,由地籍科实地复核后录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对于农民自主开发或整理出的耕地,应由乡镇分局工作人员调查后上报地籍科,按照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统计。
2.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因种植效益原因由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养殖水面的,为农业结构调整范畴,反之也属农业结构调整。此项调查应先由农业、牧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的变更信息提供给地籍科,并应提供相关批件,地籍科按照实际土地现状依据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调查,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3.生态退耕用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耕地。应由农业、牧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将态退耕土地的变更信息提供给地籍科,并应提供相关批件,地籍科按照实际土地现状依据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调查,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4.关于灾毁耕地调查。对于水冲、沙压、山崩、泥石流、沟蚀、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三年内不能恢复耕种的耕地,应由乡镇国土分局了解实际情况后上报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调查、汇总,并在《分析报告》中进行说明。
5.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对于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过土地部门组织验收认定后,作为补充耕地的园地,由整理部门将资料上报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调查、汇总。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6.对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调查。除因突发性灾毁外,原则上不允许将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由于长期气候等因素,土地利用现状属实,且较大面积确需变更的,须在变更调查工作开展前,由相关部门向国土主管部门提出专项申请并上报相关材料,包括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拟变更地类统计表、相关部门论证意见及有关情况说明等,经州国土部门审查通过后,纳入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
7.“七项单独标注”用地的调查。根据《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补充规定》第四章的要求,对《规定》中“七项单独标注”的用地进行单独标注统计。
五、工作步骤与进度安排
(一)2010年6月,准备阶段:制定本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送省厅审核,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
1.制定方案。根据省厅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实施方案》并报省厅审核。
2.成立试点领导小组。根据省国土厅要求,成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落实工作经费等各项保障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办公室由外业调查组,数据测量组,内业数据组组成)
3.收集资料。根据联席会议或信息通报制度收集各相关部门和国土部门内部的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数据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相关资料;有关退耕还林的图件(设计图、验收图等)、数据(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成果验收等资料(图件、数据、报告等)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等相关资料;最新的行政权属界线资料、各类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用地批准文件等。
(二)2010年7月,调研阶段:向各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明确本部门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工作机制。
1.对各有关部门及局内部相关科室发放征求意见函,全面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
2.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召开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会议)
3.明确国土资源局为主,林业、农业、水利、畜牧、民政、交通、统计等各部门协助的共同责任制。
4.明确本部门内的职责和分工,乡镇一级建立以各乡镇国土分局为主,各村村民委员会等为辅助的联动责任制。
5.建立村级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台帐统计制度,实行土地变化的动态监测。
6.建立内部日常工作制度。乡镇分局每七天巡查一次及时测量,整理资料上报变化情况,达到周清,月结,季度上报。
7.土地变更调查办公室根据上报资料汇总分析变更调查数据。
(三)2010年8月—2011年4月,实施阶段:全面开展市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建立县级数据中心,完成与省厅广域网连接。
1.外业准备工作。制定外业调查方案,准备外业调查相关工具;研究不同情况下测绘技术问题;制作外业调绘工作底图;选择一个乡(镇)开展试点,结合试点工作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调查技术规程、掌握调查工作方法。
2.地类核实、调查。根据上报资料,对新增审批项目导致地类变化的情况进行实地核实;对有变化的地块进行实地测量并采集数据,对图斑变化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类方法的可行性。
3.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按外业调查记录内容要求,将外业调查内容记入调查记录表,填写字迹必须清晰。
4.内业整理。
(1)利用外业调查数据,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要求,更新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
(3)利用管理软件完成面积量算、汇总各类土地面积、建立相关台帐。
(四)2011年5月—6月,总结阶段:对本次调查的成果进行自检,待自检后由省技术指导小组对本次调查的成果进行验收,同时建立省、州、市(县)互联互通的土地调查信息同步更新和成果共享机制。
六、文字报告编写
编写完成《市有关部门需求调研报告》;《市国土资源管理需求调研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研究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分析报告》。
七、提交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一)图件成果。
1.由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输出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2.县、乡(镇)、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数据库成果。
1.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统计数据;
2.土地权属面积统计数据;
3.外业调查原始数据,外业调查手簿。
(三)文字成果(含电子版)。
1.《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方案》
3.《市有关部门需求调研报告》;
4.《市国土资源管理需求调研报告》;
5.《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报告》;
6.《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报告》;
7.《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研究报告》;
8.《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分析报告》。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与宣传。
1.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的基础调查工作,应有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和技术保证。为此成立市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协调各方面关系,落实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经费。领导小组下设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实施。
2.制定土地变更调查宣传工作方案,在报刊、广播、电视和局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宣传报道。
(二)经费保障。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所需资金总数达50万元。在省拨付试点经费10万元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解决,争取以充足的资金保证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质量保障。
1.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检查验收分两步:一是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检查验收,二是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内业即数据库更新检查验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需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内业数据库建设工作。
篇2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核心内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医药分开为例,单纯的取消医院15%药品加成,实现药品进价销售,一方面能切断医院资金来源与药品之间的关系,控制过度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患者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医院收入减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等问题。
因此,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绝不是单纯的取消药品加成,而是多措并举的综合改革。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激励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导向。二是在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调整医院收入结构,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采取支付平移的方式,将患者诊次费用合理平移到医疗机构门诊服务上。三是改革医保付费机制,建立医保资金总额预付制,推荐按病种分组付费改革,使医院主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费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积极稳妥,分步实施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公立医院改革是难题中的难题,各国都在探索改革方案,未有任何成熟和可借鉴的模式。北京拥有全国最优质、最丰富、最密集的医疗资源,患者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情况复杂,受关注度高,改革难度非常大。
看病难主要是大医院看病难,改革不在大医院进行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京市先期选择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服务量大,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第一批改革试点,充分体现了本市推进医改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改革也绝不能冒进,必须注重稳妥。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本市选择了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五家医院,其中,北京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属于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属于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属于儿科专科医院。分别在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医保付费机制等不同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以人为本,惠民利民
篇3
一、建立工作机构
市安委会成立“三项制度”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门工作机构,一是专家审核组,重点负责试点企业操作规程的审核工作;二是管理审核组,重点负责试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的审核和“三项制度”的验收工作;三是审核备案办公室,重点负责“三项制度”的电子入档备案、信息反馈及上请下达等工作。
二、确定试点单位
为体现行业和企业代表性,定于在以下单位进行试点工作:
地方煤矿:国司西庞煤矿、沙河市泰鑫煤矿、沙河市平乡煤矿、**县兴华煤矿
非煤矿山:沙河市东郝庄铁矿、沙河市西郝庄铁矿
烟花爆竹:任县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
非公有制企业:方圆集团、蓝鸟公司、平乡机械厂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专家组和审核管理组要深入试点单位,配合省局组织的专家组对试点单位的“三项制度”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企业建立了哪些,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有哪些需要重新建立。邀请省专家组对试点企业的“三项制度”建设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
(二)指导完善。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市专家组和市、县(市、区)安监、煤炭部门认真指导、督促试点企业,建立健全和规范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
(三)审核验收。市管理审核组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对试点单位的“三项制度”健全完善情况进行认真的审核验收。验收后,验收人员要在验收的资料上签字。
(四)录入备案。试点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经验收的“三项制度”录入微机。在录入微机前,市审核备案办公室要对录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便于统一规范管理,为全市审核备案工作奠定基础。录入工作完成后,各试点企业将“三项制度”的电子文本及时上报市审核备案办公室。同时试点企业要写出专题报告上报市局审核备案办公室。上报有关备案材料时,“三项制度”中,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签名,安全操作规程要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和岗位人员签名。经市领导小组研究后,审核备案办公室向试点单位下发批复文件。
(五)现场推介。试点单位健全完善“三项制度”工作完成后,省安监局在我市召开“省三项制度建设工作现场会”。市安监局和县市区安监煤炭部门以及试点企业,要认真配合省安监局做好现场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几点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有关试点企业所在的安监、煤炭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配合好省市专家组、审核组的各项工作,要明确一名副局长带队,并抽调专门力量,按照省市专家组、审核组的要求,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三项制度”。
(二)按时完成。“三项制度建设”试点工作要在今年3月上旬完成,专家组、管理验收组和相关县市区安监局、煤炭局以及试点企业,要按照方案确定阶段工作要求,自行安排好各阶段的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
篇4
王效杰在论坛上介绍,广电播出机构负责建设和管理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包括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网负责传输和分发服务。在用户端和计费方面,广电和电信可以合作开展,但整个集成播控由广电建设和管理。
“确定试点城市后,三网融合进入实质阶段”,王效杰在论坛上发言结束时说的这句话,或可理解为中国的三网融合终于开始了万里的第一步。
“试点方案”解析
对于最近媒体热议“广电拿下播控权,以1:0取得三网融合前半场胜利”的说法,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侯自强持有不同见解:播控权肯定是广电掌握的,因此不能说获得IPTV的播控权就是广电的胜利,关键问题在于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权给了广电,这方面电信肯定是做了让步的,而“在用户端和计费方面,广电可以和电信合作开展”,这是平衡双方利益的安排。在他看来,获得IPTV传输和分发服务权的电信已算拿下一城。自此,IPTV合法运营,卫星电视也可以通过电信公司的网络落地。广电控制节目内容,而在网络方面,广电网络公司参与到与电信公司的竞争中,影响深远。
流媒体网CEO张彦翔表示,“播控权并不决定电信IPTV的成败,以前播控权就不在电信手里,不也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了400多万IPTV么?”据悉,现已明确已经拥有全国性IP电视牌照的广电播出机构无需改变现有合作机制,如上海文广旗下百视通、央视国际、杭州华数等,都将延续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关系。
而对于广电来说,广电进入互联网服务所最急需的IDC(互联网数据服务中心)控制权和宽带业务的出口权,6月19日仍未有明确消息。若广电在此无甚斩获也意味着其向电信运营商支付高额的IDC和带宽租借费用在所难免,这对广电开展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势必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不过对于宽带出口权,也有业内人士预测,此次最终通过的试点方案,将给予广电出口权,或者限制出口带宽结算费,“至于IP电话业务,众所周知固话IP已界衰退期,广电获得此项权利的实际意义让人存疑”。
“所谓集成播控,其实就是想做什么业务(内容)、搞什么创新首先要得到广电的允许,这个程序可长可短,直接影响到创新的进度。没有拿到(播控权)有没拿到的做法。”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博士朱金周说。而另一位电信人士的说法则更为直接,“播什么内容,赚不赚钱都是广电说了算,应该会影响到电信的积极性。不过,这也是5号文件里确定的了,电信没有争取到也在意料之中。”
诸多业内人士及专家均表示,第六稿试点方案遵循最初的国务院5号文件的原则,方案本身并无太多出人意料之处,不过可喜的是试点确定后拉锯、扯皮战有望结束,真正的三网融合有望开始。
广电试点期任务艰巨
三网融合试点阶段广电虽然占据先机,但“任重时短”。
王效杰透露,广电在试点阶段(2010-2012)的主要业务为:有线电视网络在提供数字高清互动广播电视服务的同时,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加快有线网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建设下一代广电网(NGB);建设和管理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手段。
根据国务院计划,2012年三网融合的试点就将结束。在此期间,广电除了要解决“碎网合一”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的“内战”,在即将涉猎的电信领域里,也要解决一系列难题,如由广电企业独立提供互联网服务后的技术问题和网间结算等问题。
此间,广电网络运营商要发展语音和宽带业务,还需要得到电信方面的牌照审批,各地有线网也必须通过联通、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端口接入互联网。意即,广电虽然在内容上有双管双控的优势,却也将受到电信的相关制约。协调二者关系,找到利益结合点,是广电、电信接下来合作的关键。
而“融资”则是广电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网融合意味着广电将倾全系统之力,进行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再建工程,打造一张全国联网的“全程全网”的网络,巨资投入去完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多年未尽的事宜”。
根据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邬贺铨的估算,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其中,电信宽带升级、广电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机顶盒产业升级,以及音、视频节目内容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将达到2490亿元。“碎网合一”,凭借广电企业自有资金与资源几乎不能完成。
为此,国家广电总局正进行不懈努力。王效杰在论坛上说,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定位是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国家投入主要资本金,也欢迎社会各方面以灵活的方式参与入股和组建。
广电递出了橄榄枝,但貌似三网融合积极参与者的一些资本力量却表现踟蹰。“技术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协作共赢是三网融合的基础。”一位投资界人士说,“而广电的开放程度是民间资本能否积极介入的重要因素。广电产业情况特殊,让很多人对进入采取谨慎观望态度。”富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朱诚也对媒体表示,不稳定的游戏规则让投资广电领域充满风险,风险投资商一般不会参与广电运营。
不过,朱金周对广电融资却持乐观态度,“去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别提到了对非公资本的开放问题。另外,三网融合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地方产业包括产业链发展,据我了解,试点这个事儿也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还是很大的。融资应该不是多大问题,关键还是‘融合’,融合在短期内能够创造多大价值,现在还不好说。”
“为了占据市场资源,广电有可能拿出其新获得的电信经营资质借助第三方力量开展对外合作,因此最终获益的有可能是借此进入电信市场的地方力量和民间资本。”张彦翔同时认为,“融合政策作为宏观指导性的文件,必然无法细化到实施层面,而其具体的执行还在于地方,因此在三网融合的下一阶段,地方沟通和业务执行方是推动产业前行的关键,合作共赢则是最终目的,虽然在地方上博弈或许会更激烈,但也会更务实、更灵活,并真正进入竞合态势。”
广电三网融合“三步走”
在王效杰描述的广电未来蓝图上,“有线网的任务是把分布在全国的成千上百个网点整合成一张网,对这个网络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扩展网络服务功能,使广电网络不仅是传播电视节目的终端,而是变成一个多功能的信息终端,使看电视变为用电视。”为此,广电要在三个方面着手推动有线电视信息化――建设下一代广电网;体制创新,打造适应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创新内容,开发多种业务形态。
在三网融合、NGB实现后,广电网能够提供众多类型的广播电视业务,这些业务分为音视频、娱乐、应用、消息等几大类。以应用类为例,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网上医疗、物联网均在其中。技术上,广电部门已经在做一些实验网的工作。广电网将从提供单项业务,步向双向互动业务、跨平台业务的时代。
围绕下一代广电网,广电正在加紧建设――构建NGB的系统,准备组建NGB的技术工作组和产业联盟,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包括研究院校、工业所的力量推动推进NGB的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的工作;结合三网融合的试点,同步在试点城市或地区建设NGB示范区,按照NGB的网络要求建设。
王效杰表示,目前广电总局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方案,将马上成立一些筹备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尽快形成有线电视网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最终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设备商、内容提供商的盛宴
6月1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在一个内部会议上介绍,预计将有10个城市入选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它们是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哈尔滨、沈阳、重庆、武汉、长沙、忻州。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南和江苏是以省为单位申报的,而一直争议很大的北京、南京、青岛等城市,也为试点城市的最终落定增添悬疑。
据悉,18日截止的试点申报也与此前传闻中的广电、工信各提交5个试点城市的方案不同,三网融合试点最终是由地方政府申报,再由专家小组研讨后确定,具体执行则由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负责。
不管怎样,随着试点城市揭晓,三网真正融合的序幕开始拉开。根据邬贺铨的报告,三网融合在未来三年可带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在这6880亿元中,电信宽带升级、广电双向网络改造、机顶盒产业发展,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有效投资,估计2490亿元;可激发和释放社会的信息服务与终端消费近4390亿元,设备制造和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机顶盒生产与安装等将新增就业岗位达20万;由此推动的固网宽带业务将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齐鲁证券分析师张巍认为,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将首先受益,如制作机顶盒的相关企业将获得超过350亿元订单,同时,光纤通讯设备提供商也将分得不小的蛋糕。在设备制造商之后,文化产品制造商将明显受益,而且该行业属于迎来长期利好,付费频道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影视行业整体趋好。
篇5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幸福家园”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有序推进“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经研究,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经研究,决定成立城乡一体化“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市、区两级要求,做好辖区内试点建设的指导工作。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局村建站,办公室主任由吴剑武兼任,负责协调处理日常工作。
二、工作范围
第一批“幸福家园”试点村为“一片两点”共5个村。其中,“一片”即东峤镇上塘珠宝城片区,包括上塘村、渚林村和汀塘村,“两点”即埭头镇石城村和月塘乡东潘村两个点。
三、工作内容
(一)村庄规划编制(责任单位:村建站)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是促进集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关键措施,是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重要基础。
1、区住建局负责指导埭头镇石城村和月塘乡东潘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包含方案编制、意见征集、方案论证及报批工作)。上述两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已于2012年10月中旬完成论证并上报市规划局批复。
2、东峤镇上塘村、渚林村、汀塘村片区村庄规划由东峤镇委托设计单位编制。计划2013年元月上旬完成初步方案,并完成村民意见的征求工作,元月中旬完成论证工作,2013年元月底完成报批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城建处、排水办)
1、每个试点村都要建设(扩建、修建)一条通往城区的主干道,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公交站点,方便群众出行。
2、根据村庄规模和需要,科学规划建设改造村庄内的公共厕所。
3、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同步规划建设生活污水管网工程。能就近连到污水处理主干管的,就近连接并入城市污水管网;不能就近连接的,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型污水处理或大型沼气处理设施,有效处理村内生产、生活污水。
基础设施建设由各试点村组织实施,城建处、排水办做好指导督促工作。
(三)住房保障工作(责任单位:住房保障中心)
按照《住房保障的实施细则》,对让出宅基地并离地进城镇的农村居民按照相关规定安排至户籍所在镇统一规划的新社区,按人均不低于20平方米的套房予以安置(独生子女按2人份额计算)。对让出宅基地(包括承包地)并离地进城区的农村居民,对原宅基地(包括承包地)按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给予货币补偿,可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
住房保障性中心负责指导收集信息,对符合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予以优先考虑。
(四)农村家园清洁(责任单位:城建处)
进一步完善试点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清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实行试点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城建处按照标准(每户一个垃圾收集器、10户一桶、100户一池,每千人配1-2个保洁员,每位保洁员一辆垃圾收集车)指导督促各试点村对保洁人员及配套设施配置到位,同时指导督促试点村启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卫生费按村规民约进行收取,专款专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和统筹各项工作的推进。
篇6
一、试点目的
1、取得全镇第二次全国农业文秘站:普查组织实施经验,熟悉和掌握农业普查全过程,以利于全面普查工作的开展。
2、初探农业普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全镇全局开展提供示范。
3、通过对试点工作的总结和业务技术的推广,为全面开展农业普查提供示范。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试点工作的领导,并组织好试点工作,决定成立______镇第二次农业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副镇长、镇农普办主任许伟江任组长,镇农普办业务副主任张伟英任副组长,镇农普办全体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伟英兼任,具体负责整个试点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试点区域
此次试点小区为______村的第五小区。
四、试点标准时间
普查试点标准时点是20__年9月15日24时,普查试点时期为20__年1月1日至20__年12月31日。
1、试点村______第五小区的全部住户。
2、试点村______范围内的所有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单位。
3、试点村______范围内的村委会。
五、调查内容
这次试点的普查内容主要包括:
1、农村住户的家庭成员及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其从业情况、住户的经营类型、收入主要来源、生活条件、农业生产经营用地、农作物种植、牲畜与家禽及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等。
2、非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单位的基本特征、从业人员、农业生产经营用地、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农业服务作业完成情况、农作物种植、牲畜与家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及单位的财务情况等。
3、行政村的基本特征、社区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农田水利及生产条件情况、土地流转、人口情况、农村社会保障、财务与投资情况、农业技术人员及村干部情况等。
六、时间安排
试点准备、宣传阶段(9月9日—11日)
1、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流程和日程安排。
2、组建______镇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试点工作人员。
3、做好物资准备、各项宣传工作,准备横幅、黑板报、标语,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分发“致农业普查对象的一封信”。
4、收集户口簿、土地承包合同、外来人员登记簿等资料。
(二)、清查摸底阶段(9月12日—13日)
1、绘制好小区地图。
2、进小区入户,编制农村普查区住户摸底表。
3、填写普查小区住户清查摸底结果统计表。
(三)、业务培训阶段(9月14日)
对全体试点工作人员
进行一次培训,主要内容为对前期小区地图绘制及住户摸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培训户表及单位表登记业务。(四)、现场登记阶段(9月15日—18日)
1、对普查小区内的全部住户,采取全面查点的方式逐户上门登记。
2、行政村普查表______村文书负责。
(五)、复查和质量验收(9月19日—20日)
1、对各类普查表进行复查并编号。
2、对各类普查表进行手工过录和汇总,复核后上报县农普办。
3、分析研究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写出试点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房产税;改革试点;比较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9-002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9.06
在国外,“房产”常被称为“物业”,房产税也常被视为或定为物业税,是设在保有环节的财产税、不动产税和房地产税。其不仅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实现收入来源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1]。我国现阶段的房产税是指以房屋为征税对象,依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同时,由于基本制度、社会认同、外部环境以及发展历程等的不同,我国房产税与国外“物业税”相比,不仅在内涵及具体规定上有所异同,政策目标及实施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
一、我国房产税的现行制度框架及沪渝两市试点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我国房产税在建国初期便已诞生,与当时地产税合称为城市房地产税。在1973年简化税制改革时,向工商企业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并入工商税,房地产税计征对象仅是房地产管理部门和个人的房屋以及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1984年第二次利改税改革中,房产税又从城市房地产税中剥离出来,并依据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进行征收。2008年末,原1951年颁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宣布废止,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组织以及外籍个人,均依照《房地产税暂行条例》缴纳房产税,在制度层面上全面统一和规范我国房产税。
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民财富收入结构的变化,城镇居民实际拥有住房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数量和质量的显著提升使得相当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从原先满足基本需要向改善型、投资型过渡。2011年初,上海、重庆两地从调整居民财富分配、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引导住房合理消费等角度出发,实施了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试点。
(一)沪渝两市方案的总体比较
从总体上看,上海和重庆两市房产税试点方案都体现了“以新购住房为主、执行差别化税率、免税标准较为宽松以及控制外来投资需求”的四大基本内容,发展方向和核心思想基本相同。但因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状况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两市的调控对象和具体措施有所侧重,特别在征税对象、税率水平以减免标准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见表1)。
由表1可知,上海试点方案较为温和。该方案没有将存量房纳入征税范围,降低了政策的干扰因素和社会阻力。该方案根据房屋面积和交易价格确定应税金额,使得操作性较强;对于“买一卖一”的改善型需求者的退税优惠政策和采用以家庭人均为单位规定免征面积的方式,加大了对住房困难家庭的支持力度,减轻了改善型购房者的负担,这不仅使得房产税的征税起点大为降低,也弱化了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从而凸显了其“支持普通居民基本及改善型住房消费需求、完善房地产行业税收体制”的政策倾向。但该方案只针对新购住房,并对首套房实施豁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普通居民的置业负担,催生一步到位、“要买就买大房”的消费观念,短期内房价居高不下的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重庆试点方案则相对激进。该方案通过对存量独栋住房征税、实行更为细化的差别化累计税率,加大了对高端住房消费的抑制力度;采用以户为单位规定高档住房免征面积的方法,适度降低了改善型购房者的负担;对“限购”政策下普通住房的免税政策则使得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得到了较大支持。该方案凸显“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市场体系的政策取向。但该方案存在调控面较窄(仅为主城九区且仅限于高档住房)、计算麻烦(需要在落实商品房成交均价后方能确定缴税档次)等情况,从而使其对市场供应主体——普通住房的影响有限,进而不仅不能对房价上涨形成有效压力,同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普通居民的效应也不强。
(二)沪渝两地房产税试点方案效果分析
1.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未能达到预期。虽然房产税的征收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引导预期来抑制过度购房需求、发挥市场调控作用。但就当前而言,“限购限贷”政策的同期实施和实际征缴对象、范围的狭窄,使得房产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市场供需结构未能发生转变,房价依然处于高位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5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指数上海、重庆分别为112.2和106.3,房价居高不下明显。
2.对税收制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限。虽然沪渝两地试点方案的征收范围较原房产税征收范围有所扩大,但由于存量房和普通住房未能完全纳入征缴范围,且还提供了许多减免优惠政策,使得实际征税范围比较狭窄、对税收规模的影响也不大,进而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微乎其微。2012年上海房产税收入仅为24.6亿元,重庆房产税收入约为1亿元,这使得房产税在两地公共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极小、不足1%,与土地出让金差距巨大[2]。
3.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实现。当前沪渝两地房产税的征缴对象主要为高档住房及多套房,不涉及存量住房,且税率不高。这使得在目前房价上涨预期依然强劲的前提下,出现了或有投资者因较早进入市场而虽拥有大量住房却无需缴纳房产税;或有高收入家庭在面对较低的税负/收益率时仍将住房作为个人财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而持有多套房等情形,从而使得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对现阶段我国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调节作用很有限。
综上可见,我国房产税试点从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税制的完善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收入分配的调节三个方面看,未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主要是为避免改革步伐太大对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以及面对产权不明晰、征管体系不健全、评估能力较弱等现实困难的考虑,选用了较为温和、简便的实施方案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同时,需要深入比较和分析我国与国外物业税在实行环境、措施以及效果等方面的不同,进而为房产税作用的有效发挥和下一步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房产税制度框架及其实施效果分析
当前,各国房产税制度在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税率水平、减免条款等方面因历史发展、政治体制和土地制度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依据土地制度和征收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一)土地私有制下宅地统一征收的美国模式
在美国,房产税实际是物业税的一部分,发端于殖民地时代,在经历了早期的各州巨大差异后,从1796年开始逐步对征收对象、税率等进行统一。目前,“房产税”是指由房屋所有者根据房屋评估机构以各地地方政府自行确定的税率缴纳的地方性税收。其中,各地设置了不同的减免条款,且方式差异较大,有给予固定免税额的、有给予一定比例免税的、还有对物业税超过家庭收入一定比例时超出部分可抵扣所得税或返还的[3]。
虽然美国长期以来将房产税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其在不同层级政府中的重要性则随着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出现调整。现阶段仍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对州政府的贡献度则在减少。1902年,物业税占地方政府收入的73%、州政府收入的45%和三级政府全部收入的42%。1992年,物业税虽仍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40%,但在州政府和三级政府总收入中的占比则分别下降至1.2%和8%。此外,由于美国房产税实行时间较久,因此难以判断其对房地产市场变化的影响。但多数研究表明,房产税税率的变化会对住房需求以及房价产生负面影响。Dennis R.Capozza(1998)的研究表明,移除房产税减免将导致房价整体下降5%,且高房价地区的下降幅度将更大。
(二)土地私有制下宅地分开征收的韩国模式
在韩国,房产税制度起源于二战后,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前后,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物价的快速攀升,使得地价暴涨并进而引起分配不公平现象。1988年韩国制定实施了《关于宅地所有上限的法律》和《土地超过得利税法》,并引入累进制土地物业税。经过多年调整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地方征收土地和住宅物业税、中央征缴综合房地产税,地宅分开征收”的房产税制度。其中,“物业税”是指由所有者根据所持物业标准价值的一定比例(住宅为60%、土地和建筑物是70%)以累计税率向地方政府缴纳的税收。因自然灾害或紧急财政需要等情况,地方政府首长可对税率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0%,仅适用当年。“综合房地产税”是指由拥有土地或住宅价值过高的主体根据所持有物业按照总评估值扣除一定额度后的净值的80%以不同税率向中央政府缴纳的额外税金,该税收收入再被分配给各地方政府用于缩小地域差距。
近年来,韩国将房产税多用作市场调控工具,但在土地市场的作用大于住宅市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作用却不显著。(韩国1990年对征收方式和税率所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为了解决5%的人口拥有62.5%的土地的问题,2005年推出的综合房地产税则是为了解决少数富人持有多套物业的问题)。
(三)土地公有制下宅地分开征收的香港模式
香港房产税征收制度起源于1842年,港英政府根据土地租借而来的特殊背景和城市人口密度过高的具体情况,形成了“差饷为主、地租为辅、物业税为补充”的房产税制度。其中,“差饷”是指以土地、建筑物及构筑物为课税对象,由租赁、持有或占用人根据出租市值按照5%的税率缴纳的税款。政府对每个物业单位设定了减免上限,目前住宅最多1250元、非住宅最多5000元。“地租”是指除土地出让金外,土地契约业主每年根据应课差饷租值以3%的税率缴纳的税金。“物业税”则是指对土地和建筑物的租金收入(如不出租无需缴纳),由物业所有者以15%的税率缴纳的税收。不能追回的租金、物业所有人支付的差饷可予以扣除,政府对修葺及相关支出提供20%的标准免税额。
虽然差饷税在早期是香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政府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其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改变。一是政府收入以土地出让金及其他收入为主,房产税占比不高。在2008年,香港差饷和地租总收入约为111亿港币,仅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2.5%。二是对居民财富收入分配影响有限。目前差饷税率每年由立法会厘定,通常占家庭支出的2%左右。三是只能通过边际效应来影响房价走势,促进或减缓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却无法使房价变动做方向上的改变。
三、启示和建议
(一)启示
从多数国家的实践上看,房产税制度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具有以下共同之处:
1.房产税制度多作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且尽量减轻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少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一是各国房产税税率一般不高,主流税率仅为住宅价值的0.2~1.4%,且提供减免政策,对居民家庭的支出负担较低。二是“税基”较宽[4],除对农田、教育、宗教等的不动产给予免税外,其余均要纳税,从而为房产税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来源,一般房地产税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25~40%。
2.房产税制度的具体设计受土地制度、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目标三大因素影响明显,征收方式、税基税率等因地制宜。当前,虽然多数国家在土地住宅私有制下选择了比例税率、地宅统一的征收方式。但也有少数国家或地区,如香港、日本和韩国,分别基于土地公有制、人多地少的高城市化社会背景以及将房产税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考虑,实行了与多数国家不同的土地、住宅分开计算税基和/或税率的征收方式,特别是韩国还采用累进税率。
3.房产税税收收入主要用于地方政府的公共开支,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务人员薪金、教育文卫建设等。英国住房财产税的收入大体被用于各项公共服务支出,美国房产税则多用于当地教育、图书馆、公共设施以及支付本地公务员开支等。
4.房产税的征收需要良好的配套环境。一是需要一个规范、严谨、可行的法律制度,使得房产税作为地方性税种,在授予地方政府较大管理权利的同时,也避免权力的不当使用,并在争议发生时能够有一个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二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备的评估体系,使税务部门能够准确、合理的确定征收主体的市场价值,并以此为税基征缴;三是需要一个全面、动态的被动约束机制,通过建立税收信用体系、个人财产申报核查体系以及惩罚性举措等,在审慎核实城乡居民实际拥有收入及不动产状况、依法执行税收征收减免政策的同时,对偷逃税款的行为给予适当惩罚,提高房产税制度的执行效果。
(二)建议
鉴于以上启示并结合目前我们房产税制度试点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对我国房产税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健全房产税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立法层次、做到有法可依。当前,国务院应对现行《房产税暂行条例》进行修订,对征税主体、征缴方式、税率税基以及减免原则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对中央及地方政府各自所拥有的权力范围进行界定,从而在加强法律治理的规范性的同时,进一步为房产税改革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2.实行“地宅分离、宽税基、低税率”的房产税制度,在提高房产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贡献、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作用的同时,尽量降低对普通居民生活的影响。从国外经验来看,一方面基于我国土地国有、住宅私有的国情,应采用宅地分开的征收方式,并确定不同的税率水平,从而在合理反映不动产产权关系的同时,有效引导房地产开发建设资源分配。另一方面则应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已获取了大笔租金,以及过高的房产税具有挤出效应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房产税税率制定不宜过高,仅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不应是主要来源,但可通过扩大征缴范围、引入累进税率等举措,促进其调节社会财富和消费结构作用的发挥。
3.进一步明确房产税收入的用途,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目前,沪渝两市在试点中规定房产税收入用于保障房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税收的“受益性”原则。对此,我们一方面应从制度上来保障房产税税款的“专款专用”,通过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来进行规范和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在将部分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更多的应用于公共服务建设、提高缴税主体的居住生活环境,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完善相关配套体系建设,为房产税制度的有效实施搭建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税务部门与房管、民政、公安以及金融等部门的联网和信息共享,为全面征管、严格审查、依法减免、违法惩处提供帮助[5]。另一方面,则应成立专业、公正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对城乡居民的房地产价值给予准确评估,为房产税计税提供真实可靠、合理合法的依据,在保护纳税义务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房产税的有效征缴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海宁.房地产税费制度改革与物业税的开征[J].财政与金融,2010(4).
[2]彭旋.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房产税[J].经济视角,2011(17).
[3]何杨,刘威.发达国家房产税征管模式的比较和借鉴[J].涉外税务,2011(5).
篇8
论文摘要:2009年9月1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武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标志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普惠制养老保障的新时代。然而,新农保还处于试点阶段,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之后再去普及。因此,本文在充分理解《指导意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试点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2009年9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确定从2009年10月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一制度是保障9亿农民老后生活的基本制度,必须要有长远考虑和科学计划。《指导意见》确定的新农保政策是在总结我国20多年农保制度探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在许多方面创新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新农保的《指导意见》毕竟是一个指导意见,它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之后再去普及。各地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的时候,要方向正确、方法合理、手段得当,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新农保的社会保险特征
如图1所示,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基本模式。这是新农保两大创新之处。它强调了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重要责任,明确了政府资金投人的原则和要求,这是与老农保仅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的最大区别之一。
新农保制度的定位是社会保险,而且试点的基本原则已经明确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那么,在制度实施中就要检验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如果现行农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偏离了这个方向,违背了这个原则,就要造成很大的改革成本,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要重蹈老农保的覆辙。
首先,基础养老金应该无条件发放。这样才真正做到公共财政均等化,社会保险全覆盖的目标。尽量取消个人缴费和子女参保等捆绑式条件,否则就要歪曲新农保的真正性质和价值。地方财政的补贴也应该做到均等化,用于激励机制的部分尽量减少,应保持在所缴保费的1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0%左右,更多用于给全体农民的支出,让农民能共同享受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解决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差异。
其次,要体现收人再分配和互助共济功能。尤其要重视那些收人低的农民。新农保政策关注重点在于老年农民最基本生活的保障。这对于贫困、家庭结构失衡、生活负担过重的农民最具吸引力。但现实生活的窘迫使他们虽然渴望纳人新农保体系却无力加入。现行农保有偏重有能力缴费群体的倾向。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更注重低收人和没有能力缴费的那部分群体。
最后,由于新农保的最大创新是引入了财政兜底的基础养老金,保证了农民基本生存权利,体现了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公平性和基础性特征。但是由于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制度要先在10%的县试点,造成了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之间的不公平。把本来要体现公平和普惠的制度变成了造成地区差异的制度。所以,这种以公平普惠为原则的制度不应该试点,即使试点也不能时间过长。要尽快实现全覆盖,避免造成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之间的不公平,使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养老基金的管理、运营与监督
新农保的《指导意见》对基金管理和运营没有具体规定,在监督方面,也强调政府各机关的功能和责任,归根结底是在基金监督上,自己管自己,自己监督自己。不论怎么管理,怎么监督都跳不出政府的掌控。建议各地在运行中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运营和监督方案,最好是能引用“第三方管理”或“第三方监督”的机制。可以考虑制度统筹在县级,基金管理一次到位实现省级管理。在省一级统一聘请专家组制定运营计划,管理监督运营。
另外,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是新农保制度的最大“软肋”。从表1可以看出,5年中,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为2. 74 %,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4. 08 % , 1年期存款利率远远跟不上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幅度。如果在2004年1月存入100元,按1年期存款利率以复利的形式计算,到2009年1月,实际上已经贬值7. 18%,只剩下92. 82元了。
新农保中的个人账户积累额会随着制度的普及而扩大,基金额度越大,保值增值的压力就越大。如果不保证保值增值,其亏损部分只有政府财政负担,或者由农民负担。但是不论谁来承担都会减少制度的吸引力,影响制度的可持续性。江苏省把基金的60%用于投资运营,40%用于风险准备金,其收益率达到了4. 5 %,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上达到基金保值。
另外,考虑目前保值增值方法和手段等问题的困难,可以考虑用地方政府的补助金来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老农保中,政府补贴2. 5%的利息。这种做法在制度建立初期可以先引用。随着制度的成熟,保值增值的问题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补贴可以考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三、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农保制度从1992年的《基本方案》实施开始,就是社会经办机构中的弱势群体。表现为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人员能力差等大问题。现在开始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不久就要普及所有农村地区。它将是我国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由于制度内容不同,农保无法和城保建立同样的运营体系,所以,农保就要首先在机构建设上,有一套适合农保制度实施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促进制度的普及,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农保制度实行县级统筹,县级农保机构能力建设是最重要的。机构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有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农保人才培养、普及宣传、管理信息软件开发等都要同时加大投人力度。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村社保管理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尽快将人员和工作经费列人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尤其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研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乡和村一级的建设也不能忽视。把每个环节的机构和人才都准备好,才能使制度顺利普及,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各级政府应该把农村社保机构的人员和经费列人同级财政预算。
四、建立新农保精确的预算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
《指导意见》给出了现阶段的缴费标准和给付标准的计算方法。各地在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养老金浮动机制。包括保费的浮动和养老金的浮动。如果能用地方财政的补贴来建立本地区基础养老金调整基金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需要精确的计算,年度财政结算和养老金调整机制都需要专门人才和适当的方法来计算,应该有这样的人才机制和技术机制来支撑本地区的农保制度运营。新农保制度本身包含许多需要算清楚的账。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并且能够简单计算出来的是中央财政只需拿出财政收人的1. 8%左右,就可以在2020年实现基础养老保险覆盖全国农民。但这还不仅限于财政的问题,还有如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配套、基层社保人员的缺乏等问题。现在对有关养老保险费用的预算只是一个粗略估算,经济增长速度、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补贴标准等任何一方面的变动都可能对测算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立新农保精确的预算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五、建立对新农保试点的评估和监控制度
虽然国家颁布了《指导意见》,可是各地在试点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例如,地方政府用于制度运作的经费不足、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化、人才培养、机构体制的改善等。一个制度的完善就是在一步一步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所以各地要及时调查研究试点情况,并及时对制度进行评价分析,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控机制。保证试点顺利,尽快普及。
六、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新农保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又应该是一个具有统一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的制度。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定位、功能明确之后,要与其他制度更好地衔接。比如与五保户制度、农村低保制度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其中,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与低保制度的衔接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于领取低保的农村居民,是把他们的基础养老金叠加在低保金之上呢,还是只能领取其中之一?如果只能领取其中之一,那么,他们应该领取低保还是养老金?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各地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需要慎重。对农村居民来说,领低保比领基础养老金合适。一方面低保金的平均额比基础养老金多2元,另一方面,低保户还可以享受其他待遇,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临时救助。而如果放弃低保去领养老金,就会失去各种叠加救助。基础养老金是政府给农民每个人的基本保障,是普惠和公平。由于基础养老金的财源和低保金一样来自税收,所以,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如果基础养老金比低保金高,应该停止低保金,而领取基础养老金。由于现阶段我国低保金比基础养老金高,基础养老金相对较低,建议不退低保,领取低保金,保证低收人者能得到其他救助。当基础养老金达到更高额度,能保证最低生活需求,就要让低保人员强制退保,去享受国家基础养老金。
另外,新农保与城市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衔接也是要尽快做出决策的。最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并于2010年开始实施,这为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但是,由于农保结构和城保结构存在根本区别,衔接起来要有一定难度,衔接的时候要保证农民的养老保险权益不受到侵害是最需要关注的内容。
总之,整合农村社会保障资源,合理分工各个子项目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是新农保制度实施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七、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的建议
篇9
**市企业专利试点工作方案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做好企业的专利工作,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充分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使之成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促进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专利工作切实纳入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去,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 企业专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大力推进我市企(事)业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全市科技、经济发展,参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企业专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及作法,指导全市企(事)业专利工作深入开展。本着“试点先行,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积极发展”的方针,拟选择若干家企(事)业作为试点单位,予以积极指导,促使这些企(事)业在专利文献运用、专利申请、专利产权管理、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专利保护等方面先行一步,起到专利工作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全市企(事)业专利工作健康发展。
二、 专利工作试点企(事)业应具备的条件
凡我市内企(事)业单位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列入全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
1、 已建立了专利工作规章制度,确定了专利工作的主管领导,设立了专利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或者兼职的专利工作人员,专利制度的功能、作用已得到发挥的企(事)业。
2、 专利产品已成为企(事)业的支柱,并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3、 专利技术实施效益好的企(事)业。
4、 专利技术应用或专利战略运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企(事)业。
5、 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单位。
6、 已拥有一件以上高新技术专利,并开发为市场畅销或知名品牌产品的企业。
三、 专利工作试点企(事)业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单位工作重点
被列入全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的单位。要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试点方案,遵照《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工作。试点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 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提高企(事)业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事)业利用专利信息的意识,把对专利信息的利用逐步纳入到科研、生产活动中。有条件的应尽快建立专利文献数据库,随时掌握国内外动态,积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工作。在科研立项、产品开发、技术引进以前要进行必要的专利文献检索、分析和论证,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提高科研立项和产品开发工作的起点和水平。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要注意专利信息的利用,并争取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2、 增强专利保护意识,制订和运用专利战略。企(事)业完成发明创造后,对适宜申请专利保护的,要及时申请专利,使专利保护与市场开发结合起来,把专利保护纳入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体制中,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家和企(事)来单位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专利申请与科技成果鉴定之间的先后关系,凡要申请鉴定的技术或产品,首先应办理专利申请,待获得专利申请后,再组织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会或新产品展览(销)会,以免丧失新颖性而失去获得专利资格。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开展专利战略研究,掌握相关领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出专利进攻和专利防御战略,指导本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使之能得到整体和长远的发展。
3、 完善企(事)业专利工作管理制度,培训专利工作人员。确定企(事)业专利分管领导,指导专人负责。有条件的要设立专利工作机构,从组织上保障专利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制定专利管理办法,完善专利管理制度,使本单位开展专利工作有章可循,并将专利工作纳入经营管理体制之中,以适应企(事)转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积极培训专利工作队伍,不断提高专利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其在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专利文献检索、专利产权管理、专利技术实施、专利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明晰企(事)业的产权,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要制定专利产权管理办法,维护国家、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专利权益。在签订研究、开发合同中,必须明确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企(事)业转让专利权、以专利权入股、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技术等,须进行专利资产评估。
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一是实施企业自身的专利技术;二是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引进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和产业化:三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发新产品。通过专利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形成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创立一大批专利名牌产品,以占领国内外市场。
四、 专利试点企(事)业的申报与确定
列入全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须由具备条件的单位提出申请,经各县(区)科技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推荐,各县(区)只能推荐1-2个单位。经市知识产权局审批后报省知识产权局确定。
经审批确定的专利试点单位,要定期填报专利试点工作情况登记表。
五、 政策措施
1、 试点单位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可优先考虑列入全市专利技术专项资金项目,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资助。
2、 列入试点的企(事)业单位,将对其知识产权的申报费用给予一定的资助。
六、 试点时间
试点时间自申请批准之日起,时间为2年。
七、 考核和奖惩
**市知识产权局成立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专利试点工作的审定、考核和奖惩。凡被列入全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每年要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为专利试点主要内容,考核评价指标另定。考核合格者,可继续列入试点单位,对其中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产业化进程较快的企(事)业经评定可授予《**市企(事)业专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对有突出贡献人员予以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试点资格。
八、 总结与推广
篇10
一、目标要求
对小食杂店整治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严格执行食品进货台账制度,积极鼓励小食杂店改造提升为放心示范店,逐步引导其纳入食品统一配送体系。严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通过为期三年的集中整治和规范行动,全面推进小食杂店合法经营,证照上墙,店容整洁卫生,全面建立进货台账登记制度等经营者自律制度,健全农村小食杂店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____年目标:开展主体资格清查行动,整顿无照经营行为,摸清全县需要整治与规范的小食杂店的底数和基本状况;深化放心店工程,提升对全县农村食杂店的示范引领作用;认真组织试点,适时召开现场交流会总结试点经验,细化整治要求,制定考核验收标准。
____年目标:全面开展小食杂店整治与规范行动;全面规范食杂店的经营行为,___%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___%建立台账登记制度、不合格食品自行下柜销毁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等三项制度,创建一批放心示范店;食品经营主体统一配送率达__%以上。
____年目标:巩固和深化食杂店整治规范成果,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健全,农村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开展小食杂店专项整治与规范工作是____年下半年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巩固和延伸,城区、乡镇所在地和行政村均要纳入整治与规范范围,重点对象为经营面积在___平方米以下的有食品经营项目的各类销售门店。
(一)抓户口,开展集中清理。要在____年专项整治食品主体资格清理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力量,进一步摸清辖区各类小食杂店的底数和基本状况,为开展整顿和规范工作奠定基础。登记注册窗口要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经营主体特别标注的规定对经营范围中含有食品经营项目的经营主体按种殖养殖、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餐饮、其它食品经营的标准进行特别标注,各工商所要按照实际从事食品经营状况进行核查,对实际经营状况与注册登记状况不一致的要进行更正,对经营范围中含有食品经营项目而实际未从事食品经营的列为其它食品经营。清理工作结束后各工商所要以乡镇(片区)为单位形成书式和电子档案。对清理中发现的无照经营行为,按照引导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办法予以处理。
(二)抓示范,扩大创建范围。要通过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切实维护好放心示范店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其对小食杂店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在整治过程中逐步扩大放心店的创建范围,引导更多的小食杂店加入到创建放心店的行列中。对达到放心示范店基本标准并___%实行食品配送的食杂店经考核合格后可命名为“放心示范店”,对通过小食店整治与规范验收的,命名为“食品安全达标商店”。
(三)抓机制,推进自律经营。要在所有食杂店全面推行省局制定的《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推进经营者自律经营,引导食杂店做到证照齐全、亮照经营;店堂整洁、陈列有序;渠道正规、质量可靠;票据齐全、台账完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业主素质。
(四)抓源头,实行统一配送。要加强对食品批发部的整治与规范,引导全县所有食品批发部建立电子索证和电子台账制度,通过电子台账实行批发部为小食杂店记账制度。对建立电子索证和电子台账制度的食品批发部授予“示范批发单位”荣誉称号,作为小食杂店的商品配送单位。
(五)抓监管,完善十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深化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十项制度,落实责任区监管,巩固工商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对未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与进(销)货台账制度的,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工商部门可责令停止销售;拒不停止销售的,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根据情节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_____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_____元以下罚款。
三、工作步骤
全县农村小食杂店专项整治与规范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主体清查阶段(____年_月至____年_月)。开展全县农村食杂店经营主体资格清查行动,摸清全县农村乡镇、行政村小食杂店的基本状况和底数(由企管科牵头、注册分局配合),制定具体试点方案(由_____中心牵头)。
(二)试点规范阶段(____年_月至____年__月)。根据上级要求,____年每个县至少确定一个乡镇开展试点规范工作,经研究确定××镇为全县试点乡镇。在大盘试点基础上,召开现场会总结试点经验,力争每个工商所____年完成一个乡镇试点工作(由_____中心牵头)。
(三)全面推进阶段(____年_月至__月)。根据整治规范方案的要求,对全县所有食杂店开展全面的整治,严格市场准入,整治店容店貌,规范经营行为,完善配送体系,引导符合条件的示范店改造为放心示范店,同时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为,查处经销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四)巩固提高阶段(____年_月至____年年底)。全面开展查漏补缺,对整治规范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和提高,各工商所开展经验交流,互通有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食杂店整治成果,认真总结整治和规范工作经验,建立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____年、____年的具体工作计划另行制定。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十小”行业整治和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政府的部署上来,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局决定成立小食店整治与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精心组织,注重方法。各单位在整治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整治与放心店工程建设相结合,继续发挥放心店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整治与引导经营者自律相结合,通过整治规范经营行为,完善经营制度,提高经营者素质,从而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三是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整治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的机制,使整治效果能长久发挥;四是整治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要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特别是公共安全协管员(消费维权监督员)队伍的作用,不搞关门整治,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整治,不搞单打独斗;五是整治与××实际相结合,小食杂店分布面广、量大,县内不同区域之间有较大差距,要围绕规范、发展、安全的目标,根据各所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与规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