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品安全法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新食品安全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最新食品安全法

篇1

1、立足实际,取长补短,完善监管协作模式。

2、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3、提高各种技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掌握“快捷”“方便”“最新”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保;实施措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商想利润命想长,安全先保康健来。正是所谓“民以食为天,命以质为保”。经济世界化之际,生活富足之时,生活百姓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健康长寿成为生活质量的检测指标。2011年中国出现了牛肉膏、毒豆芽、“瘦肉精”、问题馒头、膨大剂、地沟油 、鱼浮灵(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塑化剂、染色黄花鱼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弦又绷紧了,很多人对屡次出现问题的食品添加剂也谈“添”色变。那么,实施“食品安全,质保先行”策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具体策略如下:

1.立足实际,取长补短,完善监管协作模式。

我国北方小麦,南方大米,动物蛋白摄入主要以猪肉为主,这说明我国粮食和猪肉在饮食方面占大比例,我们有理由对这类基本食品安全提出要求。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保障食品的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事实上,在部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正逐步由多头监管向集中监管过渡,从食物链重点环节监管转向食物链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转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各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越来越趋向于走兼并、垂直、高效的管理构架,强化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倡导由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消费者共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型监管模式。美国1998年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英国2000年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监管和制定各种标准,每年向国会提交工作报告。而中国的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在监管部门职责划分方面找到原因,以违法使用添加剂生产出来的豆芽为例,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归农业部管;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归工商部门管;按照《食品卫生法》,归卫生部门管;按照《食品安全法》,归质监部门管。但现实中,豆芽到底是哪个属于或哪些部门的职责范围内的,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面对这一趋势,法学界人士也建议,在目前我国监管模式很难有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更应该是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监管模式。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指出,抓好食品安全关键是要把分兵把口和协调机制配合起来,实际上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机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必须要依法、科学和公开。

2、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要想百姓的餐桌绿色化,降低各种污染,就必须大力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大法律惩罚力度,不可手软。具体措施:首先,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其次,加强食品市场的法律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惩罚,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在调查中,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难的问题,认为监管不力和诚信不足,是目前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满的最主要原因。如:从2006年9月13日到15日,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共有300多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事件发生后,生猪来源被锁定在浙江嘉兴。调查还显示,这批瘦肉精猪肉还拥有当地合法的检疫证明。随后媒体报道,养殖、销售瘦肉精猪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归案,却再也没有关于相关部门问责的消息。五年之后,瘦肉精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这次因为和中国最大的肉类生产企业双汇集团联系到了一起,成为舆论的焦点。事实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关于瘦肉精导致消费者中毒的报道就屡见报端,2005年,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加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治理的工作通知。然而,瘦肉精的幽灵始终在市场上徘徊,甚至直到现在,普通消费者也很难判断,瘦肉精到底有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真正消失。根据《食品安全法》,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但是,惩处法律没跟上,惩处力度不够,法律监管方法能否行之有效呢?

3、提高各种技术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掌握“快捷”“方便”“最新”的检测技术。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管体系

1.引言

近年来,“毒奶粉”事件,苏丹红“红心鸭蛋”事件,“瘦肉精”事件等等,表明我国处于食品质量问题集中爆发期。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食品质量的措施,使我国的食品质量得到了提高。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质量还处于低级水平。在我国部分食品生产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生产的食品带有严重的问题。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立法不健全,相关配套法规还未及时制定,也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指标,如何保障和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本土对食品安全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文献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更少有学者研究食品安全领域,所以本文借鉴国外成熟的食品安全领域研究成果。我国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表明,我们缺少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因此,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提供可行有效的建议。

2.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现状

2.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表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但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

(1)如今我国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技术水平略显低下,还不能进行完整的风险评估工作,只能进行一些应急和常规的风险评估工作。

(2)科学的风险评估依靠大量的数据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但由于各部门相互交流信息渠道不通畅,收集相关食品安全信息机制落后,缺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所急需的数据。

(3)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少,技术水平略显低下,不能完成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2.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1)法律法规不完善。

《食品安全法》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确立了食品安全监测制度。但是《食品安全法》的内容基本都是宏观方面,缺少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同时现有的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程度偏小,这会变相增加人们违法,不利于人们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动摇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多部门共同管理,权责不清晰。

2009年颁布《食品安全法》明确了规定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一个部门负责一个监管环节,采取分段监管为主要手段,品种监管为次要手段。在生产食品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不同的部门,各部门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整体的利益。当存在问题时,部门之间交流迟缓,信息沟通不通畅,会出现相互推诿不承担责任的情况。权利与责任划分不清,浪费行政资源,降低办事效率,容易造成监管重叠和无人监管的情况。

(3)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不完备。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时间较短,现在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是食品安全预警机构不健全。二是食品安全预警指标不完整。三是食品安全预警手段落后。

3.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3.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聘请科研学者组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成员进行各项调查必须保持独立,不受到任何外部影响。尤其要杜绝食品生产企业对委员会成员的影响。委员会成员具有专业知识,任何机构和组织都无法影响委员会评估的结果。

3.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运行机制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具有最高的科学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建立质量保障程序。委员会成员拥有独立平等的发言权,运用最新的科学知识集体审议所有的方案。充分利用实验室,掌握食品市场的动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以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监测对象的风险评估系统。食品是由企业生产的,企业是食品的源头,是监测的关键环节。因此食品安全监测对象就应该集中食品生产企业。

3.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法规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法规体系是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环节。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的制度保障。欧盟成功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很大程度是由于其相对健全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所以要尽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法规体系,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发展较晚,因此我们借鉴欧盟,美国等风险评估的经验。努力健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法规体系,使我国达到国际标准。尽快以形成《食品安全法》为主,其他法律法规为辅的多层次、系统化、条理化、可操作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4食品风险评估技术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水平低于国际标准,所以我们引入国外先进的风险评估技术,使其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计划。需要建立大量的食品安全监测点对我国的食品市场进行监测,为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获得我国食品安全的动态规律,建立我国食品中重要危害物监测基本数据库[5]。对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4.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4.1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

在世界上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先进的国家都有更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同时,颁布支持各种行业,各种类型的食品配套类型的法规,最终形成严密的法律网络体系。

4.2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尽管《食品安全法》划分不同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但由于监管部门属于在不同的行政机构,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把各部门分散监管改成统一集中监管,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国家食品部。打破原有监管体制,形成由国家食品部领导各地方监管机构积极配合的综合全面监管。

4.3食品安全监管分类

现有监管方式是分段监管,各级监管部门效率低下。因此实行按食品的类别进行分工监管。一个部门负责监管自己分管的食品品种的全过程,各部门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协作。可以避免监管重叠或出现问题时的相互推诿。这种方式可以先选择一些地区或某个食品监管部门进行实验,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进行全面推广。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国际形象,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食品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而如今我国面临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状况,更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充分认识我们存在的问题,运用先进的技术实现食品风险评估,有效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省社科联项目“辽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2014lslktzigl-02),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辽宁食品安全战略和监管模式与制度创新”(L12AGL001)

参考文献:

[1]门玉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89-91

[2]赵学刚,周游.欧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及其借鉴[J].管理现代化,2010(4):59-61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测 监督体系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58-02

1 前言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我国对食品违法行为有法可依了,虽然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对一切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和监督,但由于巨大利润的驱使,食品安全犯罪份子依然顶风作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地损害了民众的身体健康,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障碍,也对我国法律立法监管层面上如何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提出了重大挑战[1],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单靠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法律的惩罚所能解决得了,而需要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需要在从法律层面上做好立法和执行环节的监督工作,理性地通过食品安全法律框架制度体系的构建来制止食品安全相关环节和主体的不道德行为,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人人参与,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自身在社会食品安全上的行为,从自身出发,不管是食品生产、食品销售还是食品存储和食品购买时,都要树立食品安全第一的思想,重视自身信誉,做到不生产和销售以及购劣质食品,对生产和销售以及购劣质食品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而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质量安全与监督体系就是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公共平台,基于这个公共平台让全民很好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2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从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来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存在很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我国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外,更主要的是我国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信用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且在促进全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方面有待完善,很多食品安全违法者在某一次出现严重事故后,不但能逃过法律的制裁,并且能通过改名换姓重新注册,开始新的食品生产,并再次制造食品安全事故。没有任何公共平台可让人民在购买食品时可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查询该食品及经销商的信息,试想如果有这样的平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可查询该食品的历史及经销商的信誉,对于曾经出现过问题及问题解决情况及经销商的所有违法与奖励情况都能一目了然,试想谁还会故意制造食品安全问题,因为违法就没有信誉,就没有市场甚至没有生存之地。

在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人民都把信用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生产者只有建立好自身良好的信誉,才能取得消费者对他的信用,否则在国内就无法生存,目前出现的这些国家中把一流产品留在国内消费的现象也是由于信用问题引起的。

如2004年非典时期,3月8日,由于发生禽流感疫情之后故意隐瞒疫情而造成了严重恶果,日本京都府丹波町一个名叫浅田农产船井的农场的董事长、67岁的浅田肇和其64岁的妻子自杀身亡,他们留下遗书称“给大家造成很大麻烦”。据媒体和专家分析,这对夫妇如果不自杀,可能在国内再无法生存,甚至殃及他的子孙后代。

3 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湖南食品安全监督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的安全性是当今世界食品生产与供给中最受重视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办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1 完善国家食品安全行政管理

加大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制定力度,加快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了解国际上食品安全监控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先进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大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管理部门职权,对所有参与食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和经销商及个体户进行统一注册,注册时利用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注册码,实行一次注册,终身不变,不管该商户以后改行从事其它行业活动,都可以通过身份证注册码查询到他的所有历史信息。

3.2 通过改善条件鼓励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中来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简单的依靠行政法律处罚来解决,这样治标不治本,为了改善和鼓励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中来,需要给民众创造条件,而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质量安全与监督体系就是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公共平台,基于这个公共平台让全民很好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让民众在监督别人、保护自己的同时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信誉意识。

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录入、信息查询、食品安全违法举报与管理三大模块。

信息录入模块:系统管理员对食品注册用户信息进行录入,系统根据注册用户的身份证号码产生二维码(方便民众利用终端扫描查询),对于注册用户在从事食品生产或销售过程中的所有行政处罚和奖励情况进行详细录入,系统根据行政处罚和奖励及经销时间利用算法产生信誉度。

信息查询模块:民众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等)通过互联网根据商户注册码查询到该商户及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系统产生的商户的信誉度,民众可以根据查询到的详细信息考虑该食品及商户是否可靠,对于信誉度不好的商户民众可以避而远之。

食品安全违法举报与管理:该模块主要用来提供给民众举报,民众对食品违法商户在网上进行举报,举报时需要注册用户名,举报信息可实行实名和匿名举报,举报信息只有自己和管理员能看到,管理员通过对举报信息向相关执法部门反映,相关执法部门举报信息进行调查落实,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把处罚结果信息录入系统中,如有虚假举报,该注册用户的信誉度降低。

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安全与监督体系需要有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需要有高素质的系统管理人员,也需要有很好基础条件,而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较快,基本达到了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也为基于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以各类典型食品为对象,研究其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内容涉及化学、食品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2006年第一次开设这门课时,采用的教材为陈炳卿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食品卫生学》。由于这本教材的内容较多,本课程的学时又有限,只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如主要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预防对策、食品的监督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自2009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内容变化较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和补充,如食品安全的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监督管理体系等内容的更新,并增加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食品安全与检验》中关于检测的内容,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食品的检验和评价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及毒理学检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食品检测方法,开发出许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样品的前处理、试剂的使用和配制、检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从而缩短了总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教师对食品检测技术进行了更新,如增加了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将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加入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深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被采用,但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教学改革上的应用还需要摸索和尝试。其中“案例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启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小组讨论法”是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引入“小组讨论法”,能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法”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鼓励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中,对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熟悉案例。将班上学生分成6~7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每人预习的案例进行讨论,最后综合整理本组成员的讨论提纲或结果,得出本组案例分析的结论,待课堂上发言。这些工作在课前完成。其次,在课堂上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和补充,教师留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此外,有利于师生互动,针对所分析的案例,学生可以就某个迷惑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师生间讨论,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提出教师本人的结论及学习建议,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让其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探究。当然有的学生会不太接受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教师设置问题或案例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精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强调组内合作、任务共担、资源和成果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有机地结合是比较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本课程仅针对有代表性的粮食、肉蛋乳、调味品以及饮料等典型食品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类典型食品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控制及如何正确评价。原有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原因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仅利用实验课的学时较难完成;验证性实验只针对某一检测指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继续深入探究,不能前后连贯的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开展不宜分散安排的食品分析与检验综合实习和食品工艺与质量综合实习教学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和开学前,连续六周时间进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选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题目,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与教师探讨,然后开展相关安全项目的测定、综合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等。通过这种基于研学理念的《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对感兴趣的选题开展实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

篇5

一项旨在让“食育”尽快走入大中小学课堂,从娃娃抓起,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消费,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保证广大师生能够吃上放心食品的“食品安全进校园”也已正式启动。该活动对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加大对学校周边小作坊、小餐馆和游商浮贩的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让广大市民对自己的餐桌建言献策,出点子,这是**市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的一大创新。目前,“食品安全金点子征集”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对食品质量安全建设,无论是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还是部门监管、宣传及社会监督,市民只要有想法,都可以通过填写问卷、上网留言和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来表达,**市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将对这些建议进行筛选、整理,随时通过媒体刊发优秀点子,并将于11月底公布获奖单位和个人。在深入创建“绿色消费社区”,提高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本月,**市还将开展“小巷总理”谈食品安全活动,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市无公害种养殖基地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一大批无公害产品摆上了市民的餐桌,可“无公害”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仍然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什么叫“无公害”?这些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为了解决市民的疑问,11月中旬起,**市将分期分批组织市民到无公害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名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地参观,通过切身感受,增加市民的食品安全常识,增强伪劣食品的鉴别力。

篇6

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从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确定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是食品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这种协调一般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为代表,为了控制风险,将原有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统一到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机构,由这一机构对食品的生产、流通、贸易和消费全过程进行统一监管,彻底解决部门分割与不协调问题。另一类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虽然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依然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但却通过较为明确的分工来避免机构间的扯皮问题,其重要特征就是根据食品类别或按照环节进行分工,以保证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我国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吸收其教训,结合实际,在现阶段,现实选择是保留分散管理的模式,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较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事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明确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职能。履行分段监管的职责,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二是就无人管理的盲区,明确哪个部门负责。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已经建立的监测网络的实力,实力弱的充实到新的负责机构。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管理体制,但是必须解决好分工后各环节之间协调和衔接的问题。解决好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应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做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都把食品安全监管作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具体做法,对美国、日本以及欧盟诸国的情况进行介绍:

(一)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和监管

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建立了较为科学、全面和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美国食品安全系统有较完备的法律及强大的企业的支持,它将政府职能与各企业食品安全体系紧密结合,担任此职责的主要有卫生部(DHHS)下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下的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及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等部门。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如下特征:部门权利分离、工作方式公开透明、决策以科学为依据、公众广泛参与。为了保证供给食品的安全,国会颁布立法部门制定的法规,委托执法部门强行执法或修订法规来贯彻实施,司法部门对强制执法行动、监管工作或一些政策法规产生的争端给出公正的裁决。美国最高法律、法规和总统执委会制度建立了法规修订工作制度,即采取与公众相互交流和透明的工作方式。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很高的公众信任度,其基于如下指导原则:(1)只有安全和有益的食品可以上市;(2)以科学为依据制定食品安全法规;(3)政府强制执法;(4)生产商、销售商、进口商及其相关人员均应遵守法规,否则将受到惩处;(5)法规制定过程是透明的,公众可以广泛参与。

美国食品安全系统的基础是强有力的、灵活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对生产安全食品的法律责任。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管理法律体系上,美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非常繁多,既有《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综合性法规,也有《联邦肉类检查法》等非常具体的法律。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如1996年美国颁布了《美国肉禽屠宰加工厂(场)食品安全管理新法规》,新法规强调预防为主,实行生产全过程的监控。这是对美国使用了近百年之久的以感官检查和终端产品检测为手段的旧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改革。其目的在于使美国人民享有全球最丰富且最安全的肉禽食品供应。经指导的行政部门颁布的独立的法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应。

美国政府十分强调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其基本思想是:增强立法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全社会参与其中,使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为有效;同时也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信心的重要途径。信息公开是增强管理过程透明度的关键,美国食品行政部门有责任直接对公众进行解释。同时,管理行政部门经常提供一些如何达到管理要求的导则。导则包括:食品如何掺假、贴不恰当的标签或如何描述确证的安全性资料等内容。这些导则对食品企业和消费者是有帮助的。

在预防性措施上,科学性和危险性分析是美国制定食品安全系统政策的基础。由于多年来对食品中化学危害的管理的重视,美国制定了许多关于添加剂、药品、杀虫剂及其他对人体有潜在的化学和物理危害的法规。近年来,联邦政府更加关注微生物致病原的危险性,通过关注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的安全性来降低微生物致病原的危险性。

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能力方面,美国政府的措施是:一方面在管理机构内部组织优秀科学家加强前沿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部门以外的科学家资源,通过技术咨询、合作研究等各种形式,使之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服务,同时也与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如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国际联合流行病机构等),从中分享最新的科学成果。

美国的食品检验机构有大批专业化的专家、如化学家、毒物学家、药理学家、食品工艺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营养学家、病理学家、流行病学家、数学家和卫生学家等。他们的工作是检查食品公司、收集并分析样品、监控进口产品、检查售前行为、从事消费者研究和进行消费者教育等。如果食品不符合标准,就不允许其上市销售。

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强调了风险的全面防范与管理。一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实质就是应用科学手段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因素(如病原体等),分析这些带来“风险”的因素的特征与性质,并对它们的影响范围、影响时间、影响人群、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二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为防范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实质就是落实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例如目前推进的“风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制度”(HACCP),它可以使用户认识到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防范。三是风险信息交流与传播,通过有效的信息和信息传播使公众健康免于受到不安全食品的危害。美国政府认为被管理企业作为当事人和当事人的一部分对食品安全负主要责任。企业应根据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来生产食品。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合适的标准,监督企业是否按照这些标准和食品安全法规进行生产食品。为了更好地实施HACCP,美国极为重视对有关人员的多种方式培训。

(二)日本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日本除大米自给率保持在90%、蔬菜自给率达到84%以外,其他主要农(畜、水)产品自给率不足29%,均需大量进口。因此,日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非常重视,建立了食品管理的相应法规及配套管理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食品管理体系。

1.日本的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

日本历史上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水俣事件(即镉米中毒事件),因此,日本对食品立法十分重视。194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实施了《食品卫生法》、农林水产省颁布实施了《出口农产品管理法》;1957年改为《出口检查法》(该法律在1997年废止)。随着进口食品的增加,日本的食品安全立法不断加强和完善。1970年由农林水产省颁布的JAS法(即《农林产品品质规格和正确标识法》),同时还颁布了《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防治法》、《农药取缔法》(即《农药管理法》)等一系列与农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产品的进口、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环节实施依法管理。80年代日本兴起有机农业,出现有机农业产品,1992年日本农林省出台了《有机农业和特别农业栽培法》;1995对《食品卫生法》修订;1999年出台了《有机农业法》、《持续农业法》、《改正肥料取缔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等。在新世纪开始,日本针对农产品依赖进口程度加大的情况,提出发展环保型、生态、旅游农业的观念,制定了新《农业基本法》,2000年出台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包装容器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2001年暴发疯牛病商情以及出现了多起食品标识错误等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日本在2002年修订了《JAS法》,并已于2003年夏季生效执行。2003年日本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同时还有配套的相关法规,《农药残留规则》、《农地法改正》、《零售手料自由法》。日本还制定了大量相关的配套规章,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验检测等奠定法律依据。

日本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了日本食品安全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其各项法律主要基于以下几项原则制定: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至上;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全面启动生鲜食品的原产地标识制度(具体到都道府县),进而为农产品建立“身份证”;以加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机制提高消费者信心。日本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随着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而得到健全和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规范性的完整体系。

2.日本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即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由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负责,按照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分别确定各自管理职责,直接面向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农林水产省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003年对内设相关机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专门成立了消费安全局,其主要负责:国内生鲜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国产和进口粮食的安全性检查;国内农产品的品质、认证和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包括消费者反映)的搜集、沟通等。厚生劳动省设有食品安全局,内设企划情报课、基准审查和监视安全课。主要负责:加工和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组织制定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和加工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对进口农产品的安全检查;国内食品加工企业的经营许可;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流通环节的养殖业食品经营许可和依据《食品卫生法》进行监督执法以及食品安全状况等。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各有侧重。在市场抽查方面,厚生劳动省对进口和国产进行执法监督抽查,其抽查结果可以依法对外公布,并作为处罚依据。此外,日本在去年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FSC),将其作为内阁的一个办公室直接向首相报告,独立履行风险评估职能,并向风险管理者即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建议。

3.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目前,日本农业标准数量很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日本农业标准制定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起草标准。农林水产大臣根据需要委托有关单位起草农业标准草案。二是日本农业标准委员会(JASC)审议。当JASC审议完毕,而且认为标准草案内容适宜、要求合理,则向农林水产大臣提出审议报告。三是标准的批准和。农林水产大臣确认JASC审议的标准草案对有关各方均不会造成歧视后,将予以批准作为日本农业标准。

从标准制定流程可以看出,透明度原则在这一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其次,标准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协商一致的原则。这一方面确保各相关方的利益都得到体现,同时也恰恰通过这种方式确保JASC能够得到认可。

4.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日本农产品认证一般由中介组织组织承担,认证分为常规农产品认证和特殊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为特殊认证。为了获得JAS标志,生产者可以向农林水产大臣指定或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生产者自愿申请认证,如经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或认可的国外机构)认证,生产的产品符合JAS规格标准,则可以允许产品帖上JAS标志,在对JAS法的修订中,确定了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特定JAS规格标准,通过检查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即使未贴加JAS标志的产品,也须标有“有机栽培番茄”、“有机纳豆”或“有机红茶”等标志。由此就出现了“有机低农药栽培”等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而有机JAS标志就成为有机食品的标志。另外,从外国进口的有机食品和本国产品一样,如果没贴有机JAS标志,就不许进口者销售。

5.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建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负责农产品的监测、鉴定和评估,以及政府委托的市场准入和市监督检验工作。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技术服务中心设有7个分中心,负责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分析,受理消费者投诉和办理JAS认证及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地方农业服务机构与该机构保持紧密联系,搜集有关情报并接受监督指导。厚生劳动省在全国13个口岸设有检验所,负责对进口农产品进行检验;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由厚生劳动省所属的市场卫生检查所进行执法抽查并予以公布。此外,还有农林水产省的JAS认证产品检查和生产者(农协)、销售者(批发市场)的自我检查,形成了农田到餐桌多层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日本2001年9月发现第一例疯牛病以来,日本社会对牛肉安全十分敏感。食品危机不仅来自传染病,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弄虚作假也使人们提心吊胆。如2002年1月日本一家最大的公司将超市上卖剩下的过期牛奶收回处理后包装上市;有的肉类、蔬菜批发市场更改食品产地、品种标签;食品中加入未经许可的添加物;有的转基因食品无标示等等。据日本《经济周刊》指出,日本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尚存薄弱环节。

第一,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2002年4月日本疯牛病问题调查委员会报告批评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上世纪80年代英国发现疯牛病时,日本政府认为本国决不会发生,所以全国完全不设防,结果造成后来的“牛肉冲击”。此后,也一直末改变食品进口渠道过于集中的问题,由于进口牛肉依赖美国,致使2003年底美国发现疯牛病后日本农林水产省一片混乱。

第二,食品安全对策不是消费者利益优先,而是经济效益优先。

2003年7月农林水产省成立了消费安全局,承担振兴牛肉生产和确保牛肉安全两方面的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明显向生产者倾斜,把发展牛肉产业放在优先地位,以企业的成本、利润为核心。在组织从全世界采购饲料时只考虑价格,进口了染有疯牛病的牛骨粉,造成日本国内也爆发了疯牛病的恶果。

第三,食品流通领域有结构性弊病,禽流感商情凸显法规缺陷。

随着食品产业的全球化、现代化和复杂化,流通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和法制的健全显得十分重要。日本工农业标准(JAS)、商品表示法等已显滞后,埋下了食品弄虚作假的祸根。去年2月京都府船井农场患禽流感的鸡肉、蛋大量流入市场,凸显出食品安全法规不健全。

(三)欧盟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疯牛病肉进超市,农场鸡遭二恶英污染,小学生喝可口可乐中毒……几年前欧洲食品市场连续发生的一次次事故,促使欧盟痛下决心:食品卫生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消费者不但要从源头抓起,而且还要从各个环节逐一把关。

欧盟委员会认为饮食行业应该把公众健康放在首位,以保证从“锄头铲子”到“勺子叉子”,也就是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整个过程的绝对安全。欧盟委员会认为,保证这一过程绝对安全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对各个环节的每个人都规定具体的责任。

对于农业生产者,欧盟委员会要求他们要对农产品的卫生安全直接负责。其中农作物种植者要严格按照欧盟的安全标准选择和使用农药,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家畜饲养者严格按照规定选择饲料,切实遵守动物防疫检疫制度,保证动物健康。

对于食品加工者,欧盟委员会要求他们严格按照食品加工卫生管理规定从事加工生产。欧盟委员会指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食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又有自己的一套传统做法,欧盟的一些措施在这类企业中落实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条例,完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以便既能维护各国传统饮食工业的文化多样性,又能保障这些企业所加工生产食品的卫生安全。

对于管理者,欧盟委员会要求各国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督和指导机构,定期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卫生检查,协助中小企业分析化验新产品的安全指数,对存在问题的产品执行封存、销毁和停止生产等措施。欧盟委员会指出,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在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它还应积极扶持企业,及时给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和讲解欧盟的有关政策,帮助它们提高卫生生产水平,推动欧盟政策的贯彻落实。

消费者本身也要对自己的饮食安全负责。这就需要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如一定要严格遵守食品保质期,按照食品保鲜要求储藏食品等。对此,欧洲食品卫生专家认为,食品标签上注明的保持期和储存湿度等都是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如某一食品在某一湿度下的细菌含量在多长时间后超标等,都是经实验室反复检测得出的结果。专家指出,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个环节,保障食品安全须消费者直接参与。此外,为使消费者更加放心,欧盟委员会还制定了严格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食品生产加工者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注明产地、产程、所含成分、含量,如果含有转基因成分,也要明确指出,以增强产品的透明度。

三、启示与借鉴

目前,世界各国均把加强食品安全列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他们建立了科学、全面和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制定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美国于1997年决定增加拨款1亿美元的年度预算,设立总统食品安全启动计划,1998年又组成了多部门参加“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面临信用危机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任务,制定切实周详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于2003年以“保护国民健康为第一先决条件,确保食品安全性,将采取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为基本指导思想,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老百姓呼吁食品安全,全社会广为关注,但是中国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当务之急国家应加快立法步伐,使生产者生产有法律约束,处罚者有法律依据。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增强其权利义务,提高效率和社会透明度。抓紧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使之成为国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母法,制定必要的配套规章,努力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管;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进行必要改革,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内容,解决管理机构过多、过散和责任不清的问题。

规定严厉的法律责任。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食品安全的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于受害者的赔偿责任,而且还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这些制裁措施除罚款外,主要还有没收和销毁违法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和吊销营业执照等,违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判处监禁。英国《1990年食品安全法》规定因销毁不合格食品而产生的费用皆由食品的所有者承担。

(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在食品监管的历程中,发达国家政府也曾面临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弊端,由于监管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强化了承担所有与食品安全性相关的监管责任,从而降低了法律法规重叠交叉,使监督变得更加有效。

一是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并予以强制执行被认为是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首要和最广泛的职能。这些标准既包括对掺杂、掺假食品的一般禁令,也包括对食品中不同化学残留容许量的具体限制;既包括对产品本身的标准规定,也包括对加工操作规程标准的规定。

二是建立检验检测体系。美英等国的有关法律都规定主管部门可任命分析员负责检验检测工作。要吸纳相关自然科学家参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这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主要和最经常的手段,目的在于确保有关法令、标准得到严格遵守。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有关法律均授权监管机关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场所检查,检查人员有权检查、复制和扣押有关记录,并可取样分析。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食品,监管机关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和禁止移动、禁止销售等强制措施。

(四)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方位监管。

对食源性危害的控制,应包括从食品原料到消费的全部环节。为了做到这一点,英国在其《食品安全法令》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和实施“危害与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并以法规形式制定了《地方官员应用HACCP进行管理的资格标准》。在政府、行业管理与企业责任管理的同时,须及时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提出有关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美英等国十分重视公众的知情权。英国《1999年食品标准法》就规定食品标准局对其观测所获得的任何信息,除依法不得公开的外,可向公众公布;同时,还可就有关食品安全和食品方面的消费者利益问题向公众提供建议。这种制度不仅有效保护了公众的生命健康,而且在客观也导致了违法者商誉下降,其产品难以销售,不啻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美国将每年9月确定为全国食品安全教育月,以加强对食品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训练和公众正确处理食品的教育。逐步建立全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从而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

(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等新食品、新技术的监督管理。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已制定法规,实施对生物技术食品的信用安全管理,包括上市前的信用安全和营养学评价,以及基因食品标签的标示管理。追求经济效益不能以民族健康危机作为代价。

(六)建立食品召回制度。

在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召回针对可能导致难以治疗的健康操作甚至致死的产品,二级召回针对可能对健康产生暂时的、可以治疗的影响的产品,三级召回针对不会产生健康威胁、但内容与标识不符的产品。

篇7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公司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我们__乳业有限公司是___集团旗下呼伦贝尔__乳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__市政府的招商引资企业,于__年__月__日在__注册成立。公司集草场改良、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乳品生产于一身,是草、畜、乳一体化的链条项目,公司于__年__月竣工并投产,目前主要生产2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全脂乳粉。几年来,我公司在延边州和__市两级质监局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在抓食品安全工作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秉承“食品安全从我做起”经营理念,有效的推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健康开展。

筑牢基础,做到有法有章可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是确保广大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所以我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注重从抓基础工作入手,紧紧把住生产源头这一关,确保了生产的有章可循和有章必循。

一是依法规范管理。

为了落实抓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我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___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定期对公司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起行全面的自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把食品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

我公司成立伊始,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规范公司法___理机制,采用gmp、haccp食品安全制度,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是根本,持续改进是永恒”的方针及“使用___%安全的原材料、出厂产品安全指标___%合格、食品安全事故为零”的质量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了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过程控制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事

故应急处置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确保产品从采购、生产、包装、检验、贮存到配送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质量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等规范生产,依法经营。成立质量安全小组,我公司___了部门负责人为主体的学习和宣贯,后以部门为单位___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和宣贯。

三是完善工序控制。

公司于__年__月取得乳品加工生产许可证,是___省第一家获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生产线,严谨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__要求的内控标准,产品标准远远高出国家标准。__年初,国家对乳制品行业进行换证整顿,公司再次通过严格审核,是全国第一批通过乳制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公司先后通过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mp(良好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并在全国率先通过诚信企业体系评价。

严把“三关”,做到管理万无一失

一是原辅料进厂检验关。

建立原辅材料进货台账,要求奶源供方提供收购许可证,每车奶随车携带生鲜___接单,对原料奶按照生奶验收标准进行批批检验,不合格原料奶坚决拒收。奶源部按时___人员对奶源供方进行现场评审,评审不合格的奶源供方,限期进行整改,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的供应商与其解除供奶合同。辅料供应商每年要进行合格供应商评价,要求供应商提供三证,每批辅料必须配备检验合格报告及第三方检验报告,辅料入厂后要对辅料的包装、标签、标识、运输条件、资质、检验报告进行验证,品控部对辅料进行全项检测合格后方可接收。

二是监督生产过程关。

严格执行和符合《婴儿乳粉优质生产规范》和《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及《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和要求。

3.2仓储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建立食品添加剂台账,记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品控部对车间的空气清洁卫生状况及设备的清洁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进行空气沉降、涂抹试验,记录不合格项,并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由生产部进行整改。动力车间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对设备状况每天巡检,保证设备

设施的正常运转,每季度对设备维护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易损坏部件加大维护频次。生产部、品控部对收奶、配料,杀菌等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并保有记录,做到可追溯。

三是出厂检验关:公司斥资___万购入国外、国内先进的检验仪器,购入了一台气质联用仪、三台液相、两台气相、一台原子荧光,一台原子吸收,一台莹光分光光度计,具备满足检验要求的检验设备设施,并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强制计量检定,并定期安排专人做手工样,对设备进行比对,确保出具数据的准确性。

对出厂的产品严格按照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能做到___项出厂检验项目批批全检,检验合格后,出具检验合格报告,产品方可出厂,坚决不允许不合格产品出厂,并保有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质量制度、检验制度、检验规范完备,质量一票否决权,质量部质量第一责任人制等制度,保证了产品出厂合格率___%。

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抓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这几年时间里,州市两级质监局给予我们巨大的帮助,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浸透了他们的辛勤汗水。州局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到我公司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指导协助我们把好质量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派人员驻厂对我公司进行驻厂监管,对我公司原料乳采购进行验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监控,对原料乳及使用添加剂类数量进行监管,保证原辅料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将原辅料对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对生产车间杀菌消毒及技术参数进行验证,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现象;对产品出厂检验及销售进行监控,准确的掌握我单位产品质量与销售情况,从进厂至出厂进行步步把关,协助我单位产品质量更好的提升。

10.3在狠抓食品质量过程中,__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单位加强监管力度,加大食品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设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稳定的推进我单位发现问题到位,处理工作到位,整改到位,消除隐患到位。__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科的同志们不定期对我单位品控部一线员工进行技术交流,沟通最新技术及国家最新消息,协助我单位信息沟通流畅,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实时更新,始终保持其有效性。

强化培训,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公司每年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由人资中心、生产部、品控部各部门对员工进行培训,侧重点不同,使每位员工能够受到全方位培训。对每位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并保持相关记录;对入职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允许独立上岗,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考核,对培训效果跟踪验证;对新员工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安排正式入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对员工健康状况统一了解。

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执行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把制度落实到位。

为了把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我公司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整体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我单位实施互相监督制度,员工之间相互监督,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及操作手册,将人为带给产品的风险降到最低。

由于公司采取上述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确保了产品的食用安全,达到了产品出厂合格率___%,产品全部运往__集团安溪基地统一分装上市,其产品供不应求,__年实现销售收入__万元,计划年完成婴幼儿配方粉产量__吨,产值__亿元,实现销售收入__亿元,保底__亿元。公司__度被评为__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__年度__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以上是我公司近年来抓食品安全的几点做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及各级质监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把食品安全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篇8

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食品安全问题步入法制化轨道。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各地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余万家。

记者梳理回顾近期食品主要安全事件如下:

[毒花椒]重庆发现火锅底料和麻辣鱼底料涉毒,经检测,确定为花椒染毒,劣质花椒被人为染毒后混入了正品花椒中。

[染色馒头]自央视曝光了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后,又一种新的“变种食品”出现在市场上。

[牛肉膏]全国多省市出现“牛肉膏”事件。这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以把鸡肉、猪肉轻易加工成为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

[毒豆芽]沈阳爆出“毒豆芽”事件,其中添加了多种违禁添加剂,如激素、杀菌剂、化肥、致癌物。

[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硫磺姜]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

[回炉面包]大量回收的到期面包,由工人统一重新切片,拌匀后另行再用。

[假葡萄酒]河北昌黎县一些葡萄酒厂家,用酒精掺添加剂、香精、色素等调制后做成假冒葡萄酒,有的甚至根本不含一点葡萄原汁。

[地沟油]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食物都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和健康的头等大事。为何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出,如何阻止此类事情的再发生是当前刻不容缓需考虑的问题。

频出事故是何因

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道德的滑坡

国务院总理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总理曾透过与网民交流互动向开发商“喊话”,你们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是要求开发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朝钱看,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见利忘义、蒙骗欺诈、巧取豪夺,丧失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温总理的这一席话,“喊”出了人民的心声,赢得众人的一片掌声,也令“道德血液”成为热门词汇。

正如总理所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道德文化建设的滞后,客观上使得全民伦理道德得不到正确引导。在这种现状下,光让逐利的商人流淌道德的血液,显然是无济于事的,生活在充满铜臭味的环境里,这样的道德约束力也是软弱无力的。

监管滞后被动执法

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

毋庸讳言,虽然近几年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经费需求还有很大缺口。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

山东某县质监局一位食品审查员曾多次反映基层监管问题:“现在的财政供养机制不是很顺,收费罚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约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资福利就从收费、罚款中出,这样的监管能没漏洞吗?如果说之前曝出的上海出租车运营是‘钓鱼执法’,我们现在就变成了‘养鱼执法’,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想着如何完成‘创收’任务。”

罚款的目的本来是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然而,调查发现,在一些基层监管人员那里,罚款竟然“生财有道”。

据了解,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浙江一名基层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有的年份几个月可以不干活,因为“前期努力”,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创收”任务。

记者在“质量技术监督人士的网络家园”――“中国质量热讯”网上看到,有些帖子说“我们的工资来源于企业的违法所得”,“只要给了钱,立马变成甜瓜脸。能否吃上饭比有没有面子重要些”。

国外食品安全保障招数链接

相比而言,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让我们看看有什么招数是值得借鉴。

第一招:

严把源头关――监管触角伸向产地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直比较分散,按照联邦、州和地区分为3个层面监管。三级监管机构大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取进驻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从而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

不过,这种监管体系由于管理权分散,近年来暴露出效率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诸多弊端,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推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的原因所在。这次的新法案扩大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和职责,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根据新法案,FDA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外,还有权检查食品加工厂,以及对进口食品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尽量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端上餐桌之前。消灭食品安全的隐患同样是英国食品标准署的基本职能之一。英国食品标准署不仅监测着市场上的各种食品,还将触角延伸到了食品产地,并且这种工作还往往是长期持续的。

法国是世界闻名的美食大国,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的焦点。近些年来,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促使法国更加注重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从食品供应的源头开始,法国当局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会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屠宰场还要保留这些牲畜的详细资料,并标定被宰杀牲畜的来源。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

具体分工上,法国农业部下属的食

品总局主要负责保证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监督质量体系管理等。竞争、消费和打击舞弊总局负责检查包括食品标签、添加剂在内的各项指标。

第二招:

重视流通环节一为食品“建档案”

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

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日本报纸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

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欧盟于2002年首次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2006年,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对各个生产环节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

在德国,食品的食物链原则和可追溯性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以消费者在超市里见到鸡蛋为例,每一枚鸡蛋上,都有一行红色的数字。比如说:2-DE-0356352,第一位数字用来表示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2”表示是圈养母鸡生产;DE表示出产国是德国;第三部分的数字则代表着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含或鸡笼的编号。消费者可以根据红色数字传递的信息视情况选购。如果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也可以根据编码迅速找到原因。

英国食品标准署对食品的追溯能力也在去年的克隆牛风波中得到展示。去年有媒体披露,一些英国农场主表示饲养了克隆牛及其后代,并将其牛奶和牛肉制品拿到市场上销售。由于公众对克隆动物食品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特别是不少人在食用安全问题上存有疑虑。食品标准署很快查明报道中的牛是一头从美国进口的克隆牛的后代,并据此确认了其后代8头牛所在的农场,以及是否有相关奶制品或肉制品进入市场。这些结果公布后,公众掌握了相关事实,一场风波逐渐消散。

第三招:

食品造假要出狠招重罚

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对先进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各国为此都加大了惩罚力度,其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刑事诉讼外加巨额赔偿

2010年底,德国西部北威州的养鸡场首次发现饲料遭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今年1月6日,德国警方即调查位于石荷州的饲料制造商“哈勒斯和延奇”公司。7日,德国农业部宣布临时关闭4700多家农场,禁止受污染农场生产的肉类和蛋类产品出售。

对于这次二恶英事件中的肇事者,德国检察部门提起刑事诉讼,同时受损农场则拟提出民事赔偿,数额可能高达每周4000万至6000万欧元,完全可能让肇事者破产。

韩国:造毒食品10年内禁营业

2004年6月,韩国曝出了“垃圾饺子”风波。事件曝光后,韩国《食品卫生法》随之修改,规定故意制造、销售劣质食品的人员将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在《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还附以高额罚款。

法国:卖过期食品立刻关门

销售部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巴黎超市的工作人员每天晚上关门前都会把第二天将要过期的食品扔掉。判断食品是否过期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标签上的保质期,而一旦店内有过期食品被检查部门发现,商店就得关门。

而在巴西,生产未达标产品的企业将受到处罚。如果是重犯,企业都将被处以与首次发现时数额相同的罚款,同时还要接受停产30天检查、没收不合格产品、收回已投放市场产品等一系列处罚。如再被查出,案件将直接进入司法程序,企业法人将以食品造假罪被。

第四招:

食品召回构筑最后屏障

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是发现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

奥巴马食品监管改革要点之一就是授予美国药管局强制召回权,可以直接下令召回而无需要求生产厂家自愿。

在英国食品标准署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问题食品的召回信息,包括食品生产厂家、包装规格和召回原因。比如:在3月22日的一条公告中,写明召回Natco公司生产的400克装咖喱鹰嘴豆,原因是未在标签中注明其含有芥末,可能会引起对芥末过敏人群的不适。像这种并不算很严重的原因都得到清晰监管,对那些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也就更放心。

对于不合格食品召回,德国食品安全局和联邦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一个“食品召回委员会”,专门负责问题食品召回事宜。2004年,在“食品召回委员会”监督下,亨特格尔公司调查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孕产妇奶粉和婴儿豆粉中有“坂歧氏肠杆菌”,威胁消费者尤其是婴儿健康。事件发生后,亨特格尔公司以最快速度召回了产品,还向消费者支付了1000万欧元的赔偿金。

第五招:

完善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来保障

以美国为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2008年的“沙门氏菌事件”、2009年的“花生酱事件’’和2010年的“沙门氏菌污染鸡蛋疫情”。

2009年1月,美国花生公司布莱克利工厂生产的花生酱被沙门氏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震惊全美。事件发生后,公众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出严重质疑。总统奥巴马事后评论说,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不但过时,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须彻底进行改革。

在上述背景之下,美国于2009年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进程,继《2009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后,又通过了几经修改的《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没有什么制度是万能的,美国相对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巴西有负责食品监督的部门和机构国家卫生监督局、农业部、社会发展和消除饥饿部等机构。此外,民间还有消费者维权基金会和消费者保护研究院等。巴西有关食品安全的法案很多,也很具体。从2005年开始,巴西又强制执行食品营养成分标签规定,要求食品标签必须包括热量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含量、钠含量等信息,以保障公众健康。

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迎来一次大变革。奥巴马政府的这次改革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对美国食品安全体系进行的一次调整。100多年来,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在不断改进中日渐成熟。

篇9

关键词:食品采购 索证索票 现状与对策

1 餐饮食品索证索票制度的由来和要求

1.1 餐饮食品索证索票制度的渊源。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需要索证的范围和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这是第一次法律规定餐饮单位采购食品原料要索取证件。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台,把索证索票列为经营者的法定义务。2007年10月22日,为规范餐饮业食品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行为,提高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卫生部组织制定了《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成为第一个系统规范餐饮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的规范性文件。2009年6月实行的《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肯定了《特别规定》的做法,对索证索票作出了单独规定。2011年4月18日,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行为,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在认真总结《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执行至今。

1.2 餐饮食品索证索票制度的内容要求。索证索票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件、法规中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在2007年之前,《食品卫生法》是食品索证索票制度的主要依据,但其规定比较笼统,并要求各地自行制定措施。2007年《特别规定》开始至《食品安全法》出台前,《特别规定》和卫生部《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是食品索证索票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规定较为细化,如增加了按产品批次索要检测报告的内容,不少于2年。总体上看,这段时期索证索票制度内容复杂、要求较高,执行难度大。比如索证索票不仅要索《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主体资格证明和进货票据,也要索《检测报告》、《质量认证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甚至还要索《商标注册证》、获奖证明等其他文件。《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出台之后,尤其是国家食药局《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相对简化了索证索票的要求。索证索票仅限于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以及每笔的购货清单,对从集贸市场、商场和个体商贩购进食品分别索取的票据和登记的内容作了区分。按目前最新的法律和制度要求,餐饮食品索证索票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定供货商主体资格的证件复印件如许可证、营业执照;二是确定采购食品来源的材料即购货小票;三是对查验和采购的情况予以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2 餐饮食品索证索票的落实状况

2.1 餐饮食品索证索票的现状。在我们监管的单位中,只有大型以上单位能落实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但登记不全等现象广泛存在,并且索证索票主要是为了迎接检查使用。而在广大的众多的中小型餐饮单位,尤其是夫妻店、父子店,只有三四个人经营,有的甚至字都会写很少,根本无力落实食品索证索票制度。越是小的店,越可能在集贸市场采购食品,尤其是一些自发的集贸市场,就算餐饮单位想索证,出售方也没有任何证件和票据供其索取。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为了落实好这一制度,以县区为单位,各地食药部门都设计了大同小异的索证索票记录本,发放到各餐饮单位,并组织培训,但是在检查中,每次都是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并且,餐饮单位只认为这是一项增加了麻烦的工作,对他们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在现实的行政处罚中,尤其是经过监督抽检证明不合格的,要先处罚采购单位,再有采购单位根据索证登记向供货方要求赔付,许多餐饮单位认为自身权益并没有因为落实了这一制度而得到了保护,白白浪费了精力。

2.2 餐饮食品索证索票的实效性。建立索证索票制度是为了保证食品来源正当,质量可靠,发现问题食品后可以迅速、准确地追踪来源、采取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这些目的很难依靠这制度来达到。以餐饮单位采购的食品中最容易索证登记的定型包装食品为例。定型包装食品安全问题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食品外包装或感官性状有问题,比如食品标签不合格、无QS标志、食品霉变等,即感观可以检查出来的问题,这类问题不需要依靠索证索票来解决。二是食品内在质量有问题,比如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等,即必需依靠技术手段方可检查出来的问题。这类问题,索要检测报告或查验合格证明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法律不仅认可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也认可生产者自己的检测报告,所谓合格证和合格印章也是生产者自己发放和控制的。三是食品的身份有问题,包括伪造、冒用生产许可证,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以及完全假冒他人食品等。这类问题,现行的索证索票制度实际上也只是部分有效,即当经营者直接向生产商进货时,索证索票是有效的,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三类问题的发生。但当供货者也为销售商时,进货者按现行制度索证索票并不能保证第三类问题不发生,因为这时食品是否有问题完全取决于直接向生产者进货的那个经营者是否真正履行了索证索票义务。

2.3 餐饮食品索证索票存在的问题。一是追溯目的难以实现,按照现行的制度规定,如果在贮藏、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其中一个经营者没有按规定动作去做,那么就会造成整个环节链条的断裂,给问题食品的溯源造成困难,从而导致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工作功亏一篑。二是落实效果不尽人意,典型表现是漏:进入餐饮单位的食品五花八门,有些经营者只记大类,不记小类,实际形成记等于不记的局面,没有实际意义;缺:有的索证未索票、有的索票未索证、有的索证不齐全、有的进货台账所记项目不全、也是记了等于没记;乱:索取的票证保管零乱,随手放置,查找困难,进货台账登记与实际经营的食品品种、规格或者数量等衔接不上。三是监管成本投入过高,随着食品经营主体的变化和增多,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小餐饮店点多面广,准入门槛低,原有的上门面对面辅导登记台账工作量大面广,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决定了监管死角不可避免。

3 完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对策

3.1 改革索证的内容和方式。《食品安全法》“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是可以只查验许可证和证明文件的原件,而不保留复印件。虽然保存相关复印件是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一种证据,但成本高昂,在监管上漏洞也很多,难有实效。建议将索证改为索取连续的源头许可证复印件,这样对食品安全的准入控制更有意义。例如,A生产商向B批发商售出食品时,在许可证复印件背面注明B的企业名称及自己的联系方式,盖章确认;B批发商向C餐饮店出售该食品时,再将上述许可证复印件加注C的名称及自己的联系方式,盖印章确认,以此类推。这样食品从出厂开始的流向一目了然。

3.2建立票据式进货台账。对于进货台账,各地在实践中一般是由进货票据按日期或供货商分类整理粘贴形成的,这种做法简便科学。但与其说这是在建立进货台账倒不如说这是在保管进货票据,因为进货票据显然比单纯的台账意义大得多,简单的票据式进货台账餐饮店完全有能力做到。

3.3 推进大型单位索证索票台账的数字化。对大型企业来说,采用票据式台账无法实现特定食品的迅速顺查、召回功能,要想查询需要召回的特定食品的流向,必须要翻遍所有销售票据。因此,对大型企业,要大力推行电子台账,以实现对个别食品种类销售明细的速查功能。

参考文献:

1 孙慧丽;职工食堂执行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监管对策探讨;《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年11期

篇10

关键词:食品 食品安全 信息不对称 政府职能

一、基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食品安全管理背景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如2010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沟油”。“地沟 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威胁消费者饮食安全。2011年3 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2012年,食品安全依然无法回避,假鸡蛋、甲醛鸭血事件、圣元奶粉、可可可乐、金龙鱼等知名企业问题不断,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能否破解食品安全顽疾,关系到公众健康,关乎到社会诚信。

信息都具有客观性、无限性、普遍性、动态性、依附性、实效性、系统性、传递性、共享性以及可度量性等基本特征。当前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管理不善,极有可能造成舆论的形成机制出现了聚合化、实时化、跨地域的趋势,大规模、全国性的舆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成为公共事件,使舆情更加困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信息化时代,质监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革新与观念更新,如可以建立企业质量信息网站,建立企业质量信息共享平台以及企业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等。这都为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与路径。而对食品安全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销售、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新产品开发、确保民生利益等好处。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理论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对策,各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无法从根源上阻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实际上,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灵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不仅与食品生产者、消费者、相关政府部门有关,而且与买卖双方的互动行为有关。食品安全信息不仅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对食品市场进行安全管理的政策依据,也是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有力保障。鉴于此,本文从食品安全中信息不对称的视角研究食品安全问题。

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

一是食品自身的特性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知识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消费者很难对食品的各种特性做出准确判断,更难辨识出食品的安全特性。对于食品的物理属性,消费者通过感官可以获得;食品内在的营养健康特性,消费者通过以往的消费体验来逐步了解;然而,食品的安全特性,通过感官是无法获得的,尤其是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含量,即使通过消费体验也无法在短期内做出判断。况且,消费者面对的是最终食品,对于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各种技术应用,食品供应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状况都一无所知。食品安全信息的难辨识性直接导致了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二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设,生产者和经营者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及信息处理能力,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行为是理性的。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特征,并非完全遵循理论假设。由于食品交易频率高、市场流动性大、中间环节多,使得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追溯性。但是,只有生产经营者知道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而消费者在购买前最多只能了解某一类食品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不能确切判断所购买食品的具体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食品流通各环节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从生产到最终被食用要经过多个环节,随着食品产业链条的不断延长,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食品的安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整个食品的产业链条中安全信息在各个环节都有出现失真的可能性,各种自然、人为等干扰因素使食品安全信息难以准确传递。

四是政府各管理部门之间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不对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片面追求食品的数量,食品生产加工业分散,缺乏健全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与手段。各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虽然能够检测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但是检测的成本高昂、速度较慢,加上食品的产业链条冗长、缺乏标识、食品安全责任的可追溯性差,导致监管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此外,监管者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能被迅速、有效地传递到消费者,导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

三、解决食品安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一是要提高消费者信息获取的能力。在国家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有必要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在特定人群中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根据各地消费者的特点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改善信息传播途径,方便消费者获取。电视是消费者接受和获取认证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利用电视媒介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对有效改善消费者利用质量认证信息有重要作用。

二是要加强生产上的组织化建设。加强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律,强化责任意识,要站在为群众健康负责的角度上从事生产,自觉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建立自查制度,做到自查表所列的内容要求,生产符合核准内容的产品,建立原料与产品进出库记录台帐,并且具备完整的批次生产以及检验留样记录,从业人员均具备有效健康证明上岗操作。

三是要规范流通环节中经济主体的行为。食品质量信息传递和生产者声誉机制建立还需要中介组织的介入。调动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国际标准组织、新闻机构和其他信息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其监督评价和信息传播作用。国际标准组织的认证体系、消费者协会的监督与宣传、食品工业协会对成员厂商的自律要求、信息服务组织对国内外最新食品安全问题的跟踪与研究,都有助于食品质量信息及时、有效传递,提高消费者辨别产品质量的能力,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认知,有助于抑制食品市场上出现低质产品。

四是要加强政府监管职能。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应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

参考文献:

[1] 闫炳辰,我国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

[2] 葛忠海,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效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3] 桑雪欣,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打假治劣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4] 王丽娟:浅析质量管理信息化的误区[J],焦作大学学报, 2003年04期;

[5] 范春光: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其借鉴——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信息披露制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03期;

[6] 袁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若干问题分析[J],标准化报道, 200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