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生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人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人生

篇1

那么,我们需要塑造什么样的职业精神,来成就自己卓越的职业人生呢?概括起来,如果一个身在职场的人能够修养与塑造契约精神、敬业精神、勤奋精神、团队精神、主人翁精神,那就会拥有强大的职业品质资本,进而在职场上风生水起、脱颖而出。

诚信精神

诚信就是真实无欺、遵守约定和践行承诺的行为。诚信的本质内涵是真实、守诺、信任,即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诚信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活动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人无信无以立,职业无信也不能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守契约,言而有信,真诚对待自己,真诚对待工作,真诚对待客户,真诚对待社会,是每一个个人和经济主体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基本条件。

网友“海星星”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求职经历。

“那年,我和朋友阿光一起去深圳打工。几经周折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家待遇不错的广告公司应聘,当时,参与竞聘的人不少,面试结束后,主试者说还要试用一下,叫我们5天后去报到。5天后,我们早早地来到公司。公司老总亲自给我们安排了当天的工作,我们每人分到一大捆宣传单,到指定的街道各自发放。

我抱着传单,来到了划定的地盘,见人就发给一张。有的人接,有的人理都不理,有的接过去就随手扔在地上,我只好捡起来重发。忙碌了一整天,可手上的传单还剩厚厚的一沓。下午5点,我拖着满身的疲惫回公司交差。走进办公室,我看见其他人都已经回来了。阿光一看到我就说‘你怎么还留那么多传单在手中’?我一看大家手上都是空的,心头就慌了。

老总问我发了多少。我涨红着脸,把剩下的传单交给了他,难为情地说:‘得不好。’在回住地的路上,阿光一个劲儿地骂我傻,还告诉我他的传单也没发完,剩下的全都扔进了垃圾桶,看来其他人也是如此。我恍然大悟,恨自己不开窍,心想这份工作肯定没指望了。

结果却大出意料。那次招聘中,我是唯一被录用的。我感到很纳闷,去公司报到时,我问老总原因,老总说:‘一个人一天能发放多少传单,我们早就测试过。那天我给你们的传单,用一天时间肯定是发不完的。答案就这么简单!’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那家公司,但那一次求职经历我却始终不敢忘记,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受用一生的道理:诚实是金,别人对你的信任,首先来自你对别人的诚实。”

为什么每一家公司都特别重视员工的诚信品德呢?很简单,就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这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我们都不会与不诚实、不可靠的人打交道,更不会与坑蒙拐骗、阳奉阴违的人交朋友,因为这些人可能会伤害我们的利益,与他们交往,需要浪费很大的精力去提防、防范,所以,干脆敬而远之为好。

在伦理学家眼中,遵守契约、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中一切道德规范的基点,职业离开“诚信”的根基必然产生堕落。

敬业精神

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如今学历资格已经不是公司招聘员工首先考虑的条件,大多数企业最优先考虑的是员工的敬业精神,其次是职业技能,然后才是工作经验。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敬业精神已被视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所谓“敬”就是尊重、敬仰、谨慎、不怠慢,自始至终都谨慎不懈;“业”是指职业、学业、工作等。所谓“敬业”,就是以一种恭敬的态度专心致力于自己的职业、工作或学业,做到心无旁骛、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雇主感激他多年的服务,便让他建最后一幢房子。木匠答应了,可他的心思已不在干活上了,于是马马虎虎、偷工减料地把房子盖好了。完工后,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惊呆了,如果他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会用最优质的建材、最高明的技术,可是现在呢,却建成了“豆腐渣”工程!

是的,我们每天砌一块砖、钉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最后却发现,我们不得不住在自己建成的房子里。人生就是一项自己打造的工程,我们的每一分努力,每一个选择,都在决定着自己未来人生这座“房子”的质量。

有的人工作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乏味,甚至也有放弃的念头。可是,当认识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时就会不断地对自己说:对自己负责,不断地督促自己进步,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站住脚跟,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敬业的员工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到任何公司都会受到欢迎。相反,怠慢工作的员工,投机取巧或许能让他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勤奋精神

勤奋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或工作。勤奋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人生重要美德之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发展的基本力量。

相信你一定看过这样一个公式:A=X+Y+Z,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总结的一个成功公式。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劳动,Y代表适当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其实,这个公式中的三个必要条件至少有两条可以归纳为一点――那就是勤奋。没有勤奋的美德,没有辛勤的劳动,任何远大的理想、多么完美的计划都永远不会实现。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有很好的想法,但只有那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付出辛勤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勤奋刻苦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这里,你的知识会得到补充,你的能力会得到提升,你的意志力也会得到培养和磨练。其实,勤奋刻苦的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你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自然,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约翰・伍顿是美国UCLA篮球队的教练,曾领导球队连续拿到十多次全美篮球比赛的冠军。有位教练问他:“你是如何指导球员、如何让每一名球员进入球队后都变成冠军队伍中的一员的?如何才能像你一样成功。”

约翰・伍顿回答说:“即使是篮球巨星,也要每天站在篮下5米处练习500次的基本投篮动作。因为球员只有每天练投500次,遇到紧急状况时才能有超水平的表现。基本动作是最重要的,时日一久,球员必有相当程度的改变。”

盖瑞・布雷尔是美国高尔夫球场上的名将,在比赛中经常能准确地挥出完美无缺的杆。有位高尔夫球运动员问他:“怎样才能挥出完美无缺的一杆,如何才能像你一样成功?”他回答说:“我每天早上起来坚持挥杆1 000次,双手流血,包扎过后继续挥杆,连续挥了30年。你愿意付出每天早上起来坚持挥杆1 000次的代价吗?你愿意重复一模一样的单调动作吗?如果你愿意,你也能打得像我一样好。”

尽力多做、发奋有为、永不懈怠,这就是勤奋的精髓。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地工作的人手中。勤奋可以说是一种普世的职业精神,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之下,勤奋的人最终会得到一种回报――就是生命意义的体现与人生价值的创造。

做到勤奋就要克服懒惰。在人的一生中,勤奋与懒惰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时刻伴随在人的身边。人的一生就是在勤奋与懒惰的斗争中度过的。大凡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与懒惰作斗争中取得胜利后才成功的。所以,勤奋应该是我们一生中努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勤奋努力,懒惰才会退缩,人生才会成功。

团队精神

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伟大的团队远远胜于英雄个人的作用。时代需要英雄,但更需要优秀的团队。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解决好。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这个字,一撇一捺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人”字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人需要群体生存的意义。

为什么要有团队精神?团队可以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解决个人无法实现的效率问题。

在F1赛车比赛中,赛车在比赛过程中都需要有几次加油和换轮胎的过程。在紧张刺激的赛车比赛中,每部车都是要分秒必争的,因此,赛车每次加油和换胎都需要勤务人员的团结协作。一般的赛车勤务团队由22个人组成,其中,3个是负责加油的,其余的都是负责换胎的,有的人拧螺扣,有的人压千斤顶,有的人抬轮胎……这是一个最能体现协作精神的工作,加油和换胎的总过程通常都在6-12秒之间,这个速度在日常情况下,再熟练的维修工人也是无法达到的。因为如此快的过程,不仅有分工的原因,更是多人合作的结果。可以看出,团队可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因此,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你想走得更快,你可以自己走;如果你想走得更远,请你与团队一起走。”

主人翁精神

一提起“主人翁精神”,不少人就会心生不屑,都什么年代了,还说这些陈词滥调。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种职业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不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相反,主人翁精神却依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新娘过门当天,发现新郎家有老鼠,嘿嘿笑道:“‘你们’家居然有老鼠!”第二天早上,新郎被一阵追打声吵醒,听见新娘在叫:“死老鼠,打死你,打死你,居然敢偷‘我们’家米吃!”

很明显,这位新娘在“过门儿前”还是这家的“客人”,但“过门儿”后则成为了这家的主人。我们每位员工也是一样,进入一家企业、公司后,都应有“过门意识”,在自己的心中树立起主人心态!

英特尔总裁曾经说过:“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企业看作是自己开的一样。事业生涯除了你自己之外,全天下没有人可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这样你才不会成为失业统计数据里的一分子。”

拥有主人翁精神,把自己当成这个企业的主人,为企业的利益着想,解决问题而不是推脱责任,自然而然地,你的表现便能达到崭新的境界,你的工作品质及从工作所获得的满足感都会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不管薪水是谁发的,最后分析起来,其实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有什么样的付出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时候,我们将比那些敷衍了事的人收获更多的技能知识、实践经验以及发展、提升的空间。

付出和收获不会发生在同一个季节里,当我们用主人翁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岗位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仿佛就拥有了一座灯塔,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而不至于使自己浑浑噩噩地虚度一生。

篇2

人格即个性,是人的基本品质、心理格局和精神面貌,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志向、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职业人格是指人作为职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所具备的基本人品和心理面貌,是一个人为适应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健全的职业人格是职中学生在求职和就业后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心理基础。健康的职业人格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人们对某一特定社会活动的认识、态度、看法和观点,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职中生要根据市场需要、自身条件和个人兴趣进行择业。一旦选择了一个职业,就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道德。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使它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优异的成绩。

1.2 良好的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是一定的职业对从业者在性格上的要求。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认真细致、勤奋好学、坚毅自信、严于律己等特点,是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性格特征。而每一种特定的职业又要求从业者具有适应职业特点的职业性格。如服务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耐心、礼貌、热情大方等性格特征,如果缺少了这些性格,或与这些性格格格不入,就很难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对从业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性格,找出与未来将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的性格缺陷,扬长避短,不断完善。

1.3 积极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是人的基本特征,而学校是全民创新之源。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等就是一种“发现”、一种“创新”,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这种创新。培养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职中生健康职业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培养这种意识、精神、能力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4 较强的社会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可分为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指本行业必备的专业技能,是上岗后能胜任工作的保证。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如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职中生除学习专业技能外,更要在学习、生活中与人们广泛接触,捕捉、筛选对自己工作、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知识。改进思维方式,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提高社会能力,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

2.加强职业人格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即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尤其是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塑造学生健康的职业人格。教师要做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挖掘学生主动发展的巨大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职业人格。

2.2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时代,职业岗位已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每个人随时都面临着转换岗位甚至变换职业的情况,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职教工作者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环境适应力、坚强的毅力、创新意识等,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3 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是否具备大量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通过多种环节、多种途径、手段逐渐形成的。创新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更需要以人的创新人格为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坚强的信念、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独立完成任务的勇气、幽默的处世态度等人格特征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中生正处于人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职业人格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需要。

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 ;规划

Abstract: to carry out occupation career life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can guid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effective planning of" life", help them to watch for a lifetime of happiness, so that their life value can be fully developed,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al value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embodied, the full-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o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 to do th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explores" how to guide the Enlighten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design blueprint for life", by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career personnel role transformation way.

Key word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职校学生中开展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的引导,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随着职业职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生教育越来越引人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地规划“一生”,帮助他们守望一生的幸福,使其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发展和发挥,将职业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得以体现,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生教育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全人”培养教育,从正视自己、珍惜自我生命价值,到肯定他人,感恩社会、体现社会价值,它涉及到多元化能力教育、终身教育、生活伦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益教育等诸多方面教育。从狭义上理解它又是一种人生规划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享受工作。这些年对职业教育探索之路走得越远,越深刻感触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肩上的担子越沉重,我们承担的是国家教育“金字塔”的“基石教育”,应该说是与和谐社会、国力建设、全民公德素质建设息息相关的“大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就是未来的“职业人”,对这一群体的引导是十分迫切又久为人忽视的教育,人生观念的教育是这一群体在即将步入“以成年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之前必须得到“熏陶”的第一课,只有他们具备了生命意识和人生规划,才可能实现整个职场及至整体社会的和谐共存。人生观念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石,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哲学家狄尔泰说过“知识与生命的脱节、理论与生活的分离,产生了许多无思想的生命和无生命的思想。”职业教育之“育”原本就应以“人”为本,从人生开始,引导学生“人性向善、胸襟开阔”,能够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在当前社会和职场的影响下,职校生处于“家庭环境复杂、文化层次低、社会地位偏弱”的成长环境,生活中又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漠视”和精神家园的“人生缺失”,自我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团体意识和集体合作观念,又极度奉行“金钱至上”原则;在这种思想状况下一旦遭遇挫折或未遇指路的“明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就必然看不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最终对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极不利影响。作为职业学校只有通过启迪、引导、领路,让学生自己学会设计人生、规划职业生涯,使这些未来的“职业人”能正确认识社会、热爱生命、有能力创造自身生命的辉煌,有自身“继续教育”的潜能,那将是“职业人”成为“职业人才”的客观需求。

认识到实施“人生教育”的必要性,接下来就要构想如何在这一群体中有效实施,我们认为,要教会职业学校的“未来职业人”理解以下四种关系:一是个人与自我的关系,教会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教会学生关注他人,善待弱者,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三是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教会学生绿色环保、亲近自然、珍惜生灵、人与天地共生存。四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会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关注社会。具体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德育工作中,要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强化他们的民族精神,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以从容不迫健康向上的心态,接受职场和人生挑战。职业研究表明,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职校生正处于人生花季年龄其个人的可塑性强,职业转换成本低,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效果极佳,将非常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说,“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因此,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的这一人生旅程就是职业生涯。 

广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因此,其上限从0岁人生起点开始。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的职业训练或职业学习开始直至职业劳动最终结束、离开工作岗位为止。  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职业准备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在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心理、知识和体能准备以及等待就业的时期。 职业生涯设计对于人生道路具有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决策正确,则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反之,则弯路多、损失多,乃至苦恼多、教训多。作为职业学校面对这样一群体,如何引导启迪职校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蓝图呢?

首先,在学校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校园中创设逼真的“企业情景”,学校既是企业,教室既是车间,加大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的引导,从理论上明白职场文化和创业精神,侧重对学生“诚实守信、职业操守、人际关系和谐、创新能力”等具有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内涵的渗透和熏陶。

第二,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探寻学校与企业与行业互动的新模式,模拟仿真企业学校、车间教室,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专家、行业“能人”请进校园,手把手教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的岗前培训提前到学校,“亲闻其声”;再让学生到企业去见习和实习,融会贯通。师傅教,徒弟学,企业氛围和职业人身份,让学生在上职业学校的第一天,就感受和改变,每天都在做上岗之前的“热身”运动。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搞职业人校园文化节。针对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化和职场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创新化,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每年传统的校园文化节活动样式,深度挖掘学生专业特色技能和生存技能展示与交流,使职业教育与人生教育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激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篇4

关键词:新医学模式 医学职业人格 人文素质教育

一些国内外专家指出21世纪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强调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理想远大、价值取向健康、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健全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医学生教育必须将人格教育渗透到职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中。

1.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应具备的医学职业人格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1.1正确的职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观念是医学职业人格的核心,它对医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平等观和职业荣誉观,以自己是一名“白衣天使”而感到自豪;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义利观和职业价值观,能够抵得住金钱和其它利益的诱惑;有利于医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因此,应重视医学生的职业观念教育,使医学生坚定专业理想,明确职业权利和职业义务,形成正确的医学职业观念[1]。

1.2 过硬的职业技能

医学是一项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事业,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医学生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能,能根据病人的躯体、心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具有符合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伦理价值观、医学伦理意识和医学伦理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在与患者、患者家属和同事之间都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另外,还要培养医学生开动脑筋,以能动的创新思维推动学习、工作,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因此,应重视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职业能力,为更好地从事医学职业打下基础。

1.3良好的职业性格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使命,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风险性很强的行业,医学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细心、耐心、热心、诚心、爱心等性格特征,如果缺少了这些性格特征,就很难胜任医疗服务工作。另外,还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公众健康,真正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因此,应重视医学生职业性格的培养,教育学生不断分析、评估自己的性格,找出自身与医学专业不相适应的性格缺陷,从而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形成与医学职业特征相适应的职业性格[2]。

1.4 稳定的职业心理

稳定的医学职业心理是要求医学生对医学工作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热爱,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医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医学生功利主义、自我中心思想相对较强,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能力相对缺乏,有的甚至行为孤僻,个别医学生甚至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稳定医学职业心理的形成。因此,应重视加强对医学生稳定职业心理的培养,使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应对能力,具有健康的医学职业心理。

2.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途径

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对医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在医学生职业人格的教育培养上,探索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医学生职业精神和道德品格的形成,培养健全的职业人格。

2.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职业教育全过程,增强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平等观和职业荣誉观,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校举行了“热点问题面对面”大讨论活动,内容包括新时期医患关系问题、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医德与医术关系问题等,这些讨论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更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职业要求,使思想和意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2.2 培养过硬的职业技能

学校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培养医学职业技能,首先学校十分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其次提高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医学专业基础课阶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医护劳动、提高临床见习效果,让学生广泛接触医院和病人;再者开展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医学生开展医学生三下乡、参与社会调查、义务健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医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充分锻炼自己,培养过硬的职业技能。

2.3 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

医学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针对医学生人文基础相对薄弱,学校组织开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系列活动,如“名家名作欣赏”活动,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医学生的文学修养;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讨论,聘请知名教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规划医学职业生涯和实现医学梦想;另外,学校围绕医学专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社团和协会,开展各种思想性、专业性、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健康职业性格。

2.4 培养健全的职业心理

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未来工作的状态,因此强化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每年新生入校,学校将面向大一学生开展心理普测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电子档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将对全校的普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将资料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对于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会有专业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5.25是全国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心理知识抢答、心理测试等活动,并与资深心理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学校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职匹配;大学生;择业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会产生很多机遇,同样也会带来众多挑战,如何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事业,如何应对挑战,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作为当代的大学毕业生,更是渴望能学有所成,找一份好工作。但是目前大学毕业生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不知所措,表现在找工作比较盲目,不知道毕业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就给高校工作人员提出一个课题,如何培养大学生,让大学生在上学期间不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引导他们认识社会,掌握如何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学习就业理论,锻炼能力,真正做到“人职匹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这是高校工作人员应当重点考虑的。

一、大学毕业生择业比较盲目的状况

大学生由于大多在大学期间不太关心国家就业形势,这样对社会、对自己均缺乏了解。大一期间,还没有从疲倦的高考解脱出来,考上大学很兴奋,沉浸在欢乐之中,对为什么读大学,怎样读大学没有清醒地认识,所以过度放松;大二期间,面对繁重的课程,兴奋劲儿稍减,开始埋头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整天奔波于教室、食堂、寝室之间,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却突然发现自己这也不懂,哪也不懂,心情感觉很沉重;大三期间,感觉压力突然增加,因为大三面临着人生选择,是找工作?还是考研?怎么找工作?如何复习准备考研?这些问题困扰着大三学生;读大四时,心里开始恐惧,马上要毕业了,感觉自己储备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如何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于是就比较盲目,环顾四周,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这种盲从心态导致更加盲目。这种盲目的状态表现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一)考证热

有信息表明,近年来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超过了百种。主要分为三类:通用型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及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证书,这类证书被用人单位看重,成为大学生考证的首选和“必修课”;能力型证书,有托福(TOEFL)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证书等;职业资格类证书,包括报关员证书、单证员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等,此类资格证书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尽管考证培训费用不菲,一些大学生还是要去考。

(二)“海投”简历

由于对社会不够了解,对如何找工作更是摸不着头绪,不少毕业生认为只有向多个用人单位投简历,才可以增加面试的机会,就可以多一些获得工作的机会。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很多毕业生尽可能多参加招聘会,不管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广投简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海投”简历的现象比较头疼,认为大多数“海投”的简历大致雷同,得不到有用的信息,没有任何价值,更说明大学毕业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很多用人单位面对众多的毕业生简历,要么匆匆浏览后认为不合适本单位需求,就放弃认为不适合该单位简历。这样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既浪费成本,制作一份简历需要不菲的成本,还给用人单位造成大学毕业生不重视招聘,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三)频繁跳槽

就业压力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调整“就业观”,他们不奢望找工作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来慢慢发展。毕业生只要认为目前的工作不够好,自己的能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不想错过好的机会,就更希望找到条件更好的工作,频频跳槽。毕业生这种跳槽心理无可厚非,这种心理符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但是如果从长远考虑,毕业生频繁跳槽行为对用人单位、毕业生自己、毕业的学校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从用人单位来说,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愿意成为跳槽的“垫脚石”,而且用人单位对频繁跳槽的大学毕业生普遍抵触,因为录用后恐惧这样的人再次跳槽,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对于学校而言,由于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会给学校的声誉产生恶劣的影响,公信力会下降,从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不高。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由于频繁跳槽,他的诚信度就会收到影响,用人单位就会不欢迎频繁跳槽的大学毕业生,到头来频繁跳槽的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这一系列恶性反映相互联系,会加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四)考公务员热

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的首选是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稳定收入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令这些学子们向往,可以说不少大学毕业生只要看到有招收公务员的信息,他们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钱财去准备复习、考试,到头来考公务员成为国家“第一考试”,考入的毕业生欣喜万分,落榜者继续努力奋斗。实践表明有不少被录用为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干公务员,于是辞职去从事其他职业,这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重大的资源浪费。

(五)考研究生热

目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对考研究生情有独钟,认为自己对大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不满足,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如果抱有强烈的求知欲继续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也有不少毕业生毕业后因为躲避找工作选择考研,这种心态就需要探讨了,我认为你可以躲避一时,但不可能永远躲避下去,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现在用人单位的门槛提高了,研究生也未必能很好就业。而且考研的代价也很大,你可能会失去不少好的就业机会,如果考试不理想,不能考取研究生,到时候自己选择更加被动,是继续考研,还是选择就业?所以我认为考研热也反映了大学毕业生盲目的心态。

以上这几种大学生择业盲目性的表现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或者过高估计自己,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合理的给自己定位;二是缺乏对就业形势的了解,不知道社会需求什么养的人才,不懂得如何获得社会的认可。三是缺乏对职业的认识,不懂得各种职业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何获取职业技能。四是不了解就业方面的知识,更确切的说是缺乏就业技能,由于就业技能欠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就不能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导致不能很好的就业。所以我认为应当将“人职匹配”理论引入大学生择业。

二、大学毕业生择业了解“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性

(一)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是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进行职业决策(如选拔、安置、职业指导)时,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一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因此,对于组织和个体来说,进行恰当的人职匹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进行人一职匹配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对人的个体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人才测评是了解个体特征的最有效方法。所以人一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

1.“特性――因素匹配论”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1)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2)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帕森斯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职业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他把人职匹配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匹配,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如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2)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2.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在人格和职业的关系方面,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不同类型人格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要的机会与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类型与环境不和谐,则该环境或职业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与奖励。他在其所著的《职业决策》一书中描述了六种人格类型的相应职业。第一种类型实际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第二种类型研究型:具有聪明、理性、好奇、精确、批评等人格特征,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职业,但缺乏领导才能。第三种类型艺术型: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不善于事务工作。第四种类型社会型:具有合作、友善、助人、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言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第五种类型企业型:具有冒险、野心人格特征。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独断、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第六种类型传统型:具有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有效率等人格特征。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

(二)大学生择业了解“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在我看来,主要是对自己、对社会、对职业、对生存环境的不了解造成的。正是由于缺乏认识,所以在择业时,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人职匹配理论是关于人的人格特性与职业性质具有内在一致的理论,人职匹配适合是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在我看来,大学生应当了解人职匹配理论,这对大学生择业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大学生了解人职匹配林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1.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人职匹配理论真正认知自我

人职匹配理论开宗明义指出:人格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人格特性。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职业因素与职业类型不同,比如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等,对人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现在面临就业和择业困境,主要原因是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从来没有真正剖析一下自己,自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实他对自己不了解。不了解自己,就会两眼一抹黑

2.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人职匹配理论更新就业观念

人职匹配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实现从学历筛选到职业资格筛选再到能力筛选的动态过程。大学生处于生涯发展的准备阶段,因而需要专业辅导人员结合其专业知识提供一套有系统的计划,用来促进个人的生涯从认知、探索准备到选择的发展,单纯的学历筛选作用在这六百多万的大学生同质群体内已经被弱化了。职业资格的二次筛选和能力的第三次筛选都是每个学生走上岗位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知彼知己将二者协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职匹配,这是个相互选择和相互调适的过程。大学生掌握人职匹配理论,可以从源头上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一个用人单位和个人都满意的工作,实现人职匹配。

三、大学毕业生择业如何做到人职匹配

大学生择业竞争是人才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其理想结果是让每个人才都找到一个有利于展现发挥其特长优势的职位此,大学生择业也是一个如何展现发挥其特长优的过程,更是“弱势群体”改变“弱势”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可以借助人职匹配理论,通过对个体特性和性格特征的认识及对职业岗位的分析,选择能发挥自己特性、适合个人性格的理想职业。

1.运用人职匹配原则,在职业选择中创造自优势

职业选择必须在个人和社会之间进行衡量,个人存在于社会中,在决定职业时不考虑环境要求是不现实、不理智的。但是如果完全以社会的导向为自己选择的依据,又容易忽视个性,变成附庸于职业,这样也不能达到职业选择的目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在依从自己内心选择喜欢的职业的同时,应该对自身所在的现实环境有一个清醒的了解,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实现个人职业意向与社会需要相统一。

职业选择要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意愿匹配的基础上进行才有效,要充分掌握个人信息,然后根据个人的职业意向选择职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选择符合自己特长和发展的能够胜任的职业。

职业选择不是短期活动,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在工作之初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职业的社会地位、环境待遇等。特别是在自己的兴趣、利益等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一时不能满足时,要善于把磨难转化为历练自己的财富,作为积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应不断发展自己,不断更新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大学生应增强竞争和学习意识,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竞争实力,积累经验,完善自己。

2.根据自身人格特征,做到特性与职业匹配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人人都有职业选择的机会。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和可塑性,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干任何一种工作。这是因为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而每一种工作对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当人的个性与工作要求相吻合时,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不少大学毕业生就是因为不了解自身人格特质,在择业过程中很盲目,海投简历。“海投”简历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如果大学生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花费一定的时间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专业领域的用人单位投简历,或者通过网上投简历,电话预约,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对自己进行特性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机、需要、兴趣、价值取向、性格、才能、专长、不足等,才能保证职业选择的方向性,在两方面相比较的基础上才能判定人与职业的适宜性问题,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要了解自己的个性,既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来获取,也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客观性的问卷进行个性心理测试,获得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资料,进而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与特定职业的适应性程度,以便能够正确地进行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

3.根据自身性格特征,做到个性与职业匹配

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与个性的职业,不但工作过程本身会更加愉快,而且更容易取得成功,便于职业生涯的展开。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就是对滋生性格特征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会干什么,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个性浮躁心理造成的,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大学生在毕业不久后频繁跳槽的结果往往都达不到他们的预期,跳了又后悔的也很多,甚至还会陷入频繁跳槽的恶性循环。“先就业再择业”没错,但需要认真地规划。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大学生可利用通过量表进行自我测定,找到自己适应的职业类型领域,再选择相对应的职业,以期达到个性与职业匹配。例如,通过测定分析,了解到自身个性害羞、真诚、持久、稳定顺从、实际、缺乏社交能力,对应性格为现实型人格,则可通过量表查到与此种人格对应的职业为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在职业选择时,可以将“专业对口”作为考虑的中心,使自己学以致用,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才能使职业生涯得到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史梅,万金淼,应金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晓明,刘洪玉,孙晓雯.人职匹配理论与女大学生就业选择[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简介:

篇6

1.职业素养的概念。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部分,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敬业精神指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最好,对于细小错误一定要及时更正,敬业不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项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积极的、负责的、自信的、乐于助人等好的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2.卫生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卫生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物,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且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它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等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既是其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又是单位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其所在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例如廉洁自律意识如果不强,那么职业技能越高,隐含的法律危险越大。所以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

二、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其职业素养的外在表象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应由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忠诚、奉献、乐观等关键词组成。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热爱并敬重本职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保密守信,不能为利益所诱惑,谨慎执业,信誉至上。

2.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既影响个人的择业和就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明确个人的择业和就业目的,积极认真的工作,具备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等基本的职业道德。

3.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行为习惯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如果要让正确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技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反复的练习,直到成为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4.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指做好某项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精湛的职业技能,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对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就不同。因而要想做好工作,必须持之以恒的关注自身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保持高效的执行力等,不断的提升职业技能。

三、目前影响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几大因素

影响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千方百计或者不择手段的谋求经济利益,从而滋生出腐败和舞弊的毒瘤。卫生事业单位更是因为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经济效益可观,吸引了众多的逐利者。面对着新形势下的“糖衣炮弹”,部分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无法抵挡经济利益的诱惑,逐渐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个人犯罪或团体犯罪屡见不鲜。

2.法律意识不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为规范。部分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后,没有把已经接受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显性的职业素养真正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当面临领导威压、人情债或利益诱惑时,这些会计人员置法律风险于不顾,放弃了自身的职业道德,违背了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差。为了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卫生事业单位不断进行着改革。在此过程中,部分单位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人员定岗定编制度、预算制度、资金使用制度、工资薪金发放制度、资产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或者虽然涉及了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但是其内容不完善;或者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力差。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使得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随意性强,错报、漏报、舞弊、贪污等现象成为可能。

4.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会计信息记录了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都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部分会计人员不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就是对本单位收入来源和成本费用支出流程不熟悉,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报销、记录、核算,不能起到监督作用。

四、多方位提升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职业素养:

1.培养职业意识。针对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角色,明确岗位目标,充分了解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坚定职业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认真的工作。

2.坚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已经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完成了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显性的职业素养培养。走上会计岗位后,会计人员应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内心,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我教育,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的职业素养,并把隐性的职业素养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3.增强法律意识。任何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尤其是卫生事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行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因而作为其行业中的会计人员,应及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法守法,依法从业。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自我认知 择业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随着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与独立学院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择业认知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为独立学院的就业提出改进的思路和对策,提升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实效。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的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2011届毕业班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网络页面调查方式,面向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毕业班学生,网站页面开放十天。网站调查采取独立IP记录设计,避免重复填写,本次实际有效采集数量为310份。

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设计前,面向城市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进行了大量开放式访谈,将问卷内容分对所学专业、自身就业条件、就业形势、职业类型、社会适应能力、择业等方面共22道题目进行调查分析。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基本情况: 独立学院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较为认可;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自信;对就业准备不足;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时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在择业上,父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1、独立学院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

调查显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上,有9.6%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有 39.3%的学生表示喜欢,47.4%的同学表示一般;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评价上,有 54.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有前景,41.9%的认为一般,只有3.5%的学生认为无前景;对自己能否坚持以所学专业就业时,有 41.6%的学生有信心在自己的专业上大干一番,有 37.7%的学生说不清,有20.6%的学生认为没有。此外,还有42.9%的学生择业时比较重视专业对口。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学生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较为认可,但能否坚持在自己专业上就业缺乏信心,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肯定。

2、独立学院就业学生对自身条件的认知。

调查显示:在对自身条件的认识上,有29.3%的学生认为走出校门能很好适应社会;在自身准备上(包括心理、技能和材料等),有14.19%的同学在择业有充分的准备;在自身素质提高上,有81.9%的学生认为心理素质和实践经验在择业中是最重要的,只有22.6%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重要;在择业失败认识上,77.4%的学生会从提高社会交际能力上反思,有34.1%的学生会从专业学习去反思。由此可知,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准备上有所不足,多数学生对择业就业计划比较模糊,搞不清楚自己最自己在择业中优劣势,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素质在择业中的重要性,但对专业的学习较不重视。

3、对择业选择因素的认知。

调查显示:在对工作单位的选择上,有50.65%的学生对地利位置比较重视,有44.5%的学生对单位性质比较重视,有95.1%的学生对薪酬福利的比较重视,有91.9%学生对工作稳定性比较重视,有54.8%的学生对工作自由度比较重视,有34.5%的学生对选择的职业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非常重视,有53.2%的学生对个人发展空间非常重视,有47.7%的学生首选的就业单位是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只有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上,有78.4%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收入,有69.6%的学生选择了个人价值的发挥。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学生较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职业选择上更倾向稳定的状态,对于自主创业问题的选择上也侧面反映这种求稳心态。学生在职业选择上较重经济收入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时对单位性质以及工作环境的选择上也较为挑剔。

4、对择业障碍、方法的认知。

调查显示:对学生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54.1%的学生认为缺乏学校的就业技巧培训,51.2%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要求过高,有39%的学生认为招聘人数太少;对学校、社会为你提供哪类服务时,有62.2%的学生选择就业政策、形势分析,有57.4%的学生选择求职技巧培训;对就业形势了很了解的学生仅占5.8%;在择业时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上,有60.3%的学生选择父母;对升学的目的,有80.6%的学生选择提高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实力。由此可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不够,就业信息关注不多,对就业政策也不了解,求职方法上缺乏专业训练,对学校的择业指导不是很满意。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择业上,父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三、对完善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建议

1、独立学院应加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引导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在择业观上确实存在片面现象,很多学生在择业问题上观念模糊,对择业问题不够关注,缺乏专业自信,忽视专业学习成绩,在择业上缺乏独立思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职业选择、建立科学职业人生的关键。正确的择业观使得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择业时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性格、专业特点,从社会需求出发,科学择业,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对于独立学生建立成功的职业人生同样意义深远。独立学院可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择业价值观教育,例如职业生涯教育、专题讲座、就业辅导班会等,全方面、系统的开展择业观价值教育。

2、独立学院应加强大学生择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在调查结果中,有54.1%的学生认为缺乏学校的就业技巧培训,在对学校、社会为你提供哪类服务时,有62.2%的学生选择就业政策、形势分析,有57.4%的学生选择求职技巧培训,此外,有57.4%的学生要求加强求职技巧培训。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择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目前,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普遍缺少求职技巧培训,求职技能还有显著不足。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求职技巧,包含简历制作、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内容,不能很好的在择业中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知道如何在面试中自我介绍,和面试官进行沟通交流。独立学院应非常重视求职技巧培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技巧培训,培养大学生的择业技能。择业技能培训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笔者所在的学校采取“校外班主任”就业技能指导模式,即利用较成功就业的校友向在校学生传授求职技能,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与指导,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求职择业的基本技巧与方法,从而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3、独立学院应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是独立学院的特色之一,很多学生成功创业的例子都来自独立学院。自主创业是传统择业方式的创新之路。就调查的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学生择业上求稳的心态还是较严重,仅有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开办公司,其父母就是成功创业的例子。作为独立学院来讲,很多学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甚至可以以此打造学生创业品牌。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创业技能的培训, 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走出一条自主创业的新路。自主创业教育可以采取多个平台,多种路径进行,如在每个班级创设创业委员,在最基层开始创业教育。此外,独立学院应该大力提供各种创业平台,利用平台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设有“浙商孵化园”,以此专门扶持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4、独立学院应重视家长在学生择业中的作用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0.3%的学生在择业时认为父母对自己影响最大。确实,在学生在择业选择上,父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而言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生活物质优越,从小不愁吃,不愁穿,危机感淡薄,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上完全依靠父母。父母在孩子择业观的引导上往往不够重视,忽视了其对孩子择业观的影响力。独立学院应加强与家长在择业观教育上的沟通机制建设。独立学院可考虑建立“家长直通车”。如笔者所在学校,就是利用网站媒介,建立与家长直接对话交流机制。通过“家长直通车”,一方面学生家长通过直通车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使家长对当前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巧有所了解,进而对学生的择业予以关注。另外,学生与家长之间利用此平台还可以进行沟通。当然沟通途径有多种,如可选择在毕业时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利用这种方式在学生择业的关键时期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彩莲.独立学院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就业关系的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21.

[2]程迪.浅析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认知――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2):84.

篇8

确切地说,如今应该称呼其为“老王”。只是,多年的习惯,一下子难以改变。上一次见面,大家都还在青葱岁月里,有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对未来充满憧憬。可一眨眼,大半个世纪都过去了。

如今的我们,都已经发鬓霜白。那时候,通讯工具还很落后。电话都是极为稀罕的东西。毕业后,我们经历了几年动荡时期,仅有的几个联系较为密切的人,也失去了联络。直至前段时间,才好不容易联络上几位昔日的老同学,开了一次同学会。

我和老王,读书时关系最铁。大半个世纪后重聚,昔日的铁哥们情谊不仅没有变淡,反而更加醇厚。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老王不胜唏嘘。

老王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单位里。但他是个颇有上进心的人,常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学习。几十年下来,考了许多证。职位也跟着升了好几级。

早些年,我们这些同龄人正在为退休做准备,打算退休后从此远离工作和进修,过得过且过的生活。老王却还不认老,不仅热衷学习新技术,且精通程度也一点不输给年轻人。他从来就没有将退休当成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点。如今的老王,退休后又被返聘,不仅有着令人艳羡的收入,还对生活充满热情,显得精神饱满。

和老王相比,我顿觉自己荒废了太多光阴。当年的我认为,学生时代苦读多年,一旦踏入社会,有了工作和收入,人生的目标也就完成了一大半,因此整个人都松懈了下来,很少再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平日里,有空就去喝c小酒,聊聊天。久而久之,惰性渐增,对生活和工作,都抱着凑合的态度。

可老王的行为,让我意识到,人生从来没有毕业这回事。读书的阶段,我们孜孜以求;工作后,从学问的象牙塔转入社会这所大学,需要学习的事更多。从学校毕业,并不意味着脱离学习,而是转入另一个阶段的学习。

篇9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针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学习是否对职业素养养成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76.39%的学生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对其职业素养养成具有帮助;15.9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并无太大关联;7.51%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持不了解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正向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问卷调查中,90.96%的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5.67%的学生反对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展职场礼仪培训活动[1]。

(二)职业能力内涵

在“职业能力内涵”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如图1)。

(三)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等层面[2]。

二、学生们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结果解析

(一)专业认可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本专业了解程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职业教育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普遍缺乏激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不断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专业前景信心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专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就业问题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教育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尤为明显,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对专业前景则比较乐观。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其就业心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认识,进而制定相关职业规划,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3]。

(三)学生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发现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其对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认知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管理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综合学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的认知,不难发现,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两项内容属于必备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职场礼仪和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教师在职业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能够结合职场情况进行授课的教师仅占少数。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教师日常教学普遍偏重书本理论,不注重将实际企业文化和背景纳入课堂教学中。医学类专业在实训课程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其注重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

三、对学生们职业素养养成的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生源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阅读活动和文化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文化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为人处世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开展文化特色浓郁的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断规范其职业习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4]。

(二)重视实践课程与职场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学校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特点,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职业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加强实践课程与职场的对接。教师在实训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其以后适应职场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训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决定了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熟悉,却对职场环境比较陌生,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要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让教师通过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并注重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参与到职场环境中,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培养他们的职业习惯。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诉求,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付诸实践。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从职业思维、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编订《职业素养》教材,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素养具有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5]。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教学活动与职场进行对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4(11):95-106.

[2]何春霞,陈秀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差距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15(4):93-96.

[3]朱春花,任晓龙.“双高”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路径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22):32-34.

[4]戚洪娜.立德树人: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25-128.

篇10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求职信,这对一个已经迈出校门的学子而言,将是一份莫大的鼓励。

这是一份简单而又朴实的求职信。也许它的普通没深深地吸住您的眼光,但它却蕴涵着一颗真诚的心。为此,我诚心恳求您能阅读这份普通的心。

我叫应届毕业生,来自XXX市,一个贫困的乡镇。我是XX师范学院生化制药专业XX届毕业生,同时也是XX学院制药科学与工程XX届毕业生。今天我是怀着 平静而又激动的心情呈上这份求职信的。

之所以平静,是因为我的知识和能力不会让你们失望,将无愧于您的选择;之所以激动,我决定以无悔的青春走到你们中 间,实现共同的辉煌。我拿不出一摞摞的获奖证书来做为我的筹码,而只能凭自己十几年来刻苦学习的结果和吃苦耐劳的本性来做为我的奠基石,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年轻,年轻就是我的资本。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血管里流着的是泥土的芳醇和农民的憨厚,也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的处事准则和方法,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期望、社会的竟争是我学习的动力。

我十分珍惜大学几年的学习。在校的几年里,我在校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对各种制药技术都有深刻的体会;通过平时的教学实验, 对制剂分析中所用的仪器能熟练运用;课余我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了解了新药报批的一般过程的建立,另外我努力学习英语,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

从各门课程的 基础知识出发,努力掌握其基本技能技巧,深钻细研,寻求其内在规律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最后,衷心祝愿贵单位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