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指导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方法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方法指导

篇1

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三、四年级的时候要逐步培养孩子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

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

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为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一般在通读文章的时候可依据不同的形式分成好几种段落,但是每种分法要给出合理的解释。一般的段落大意都隐含在本段当中,从中提取出来或者自己用其中的短语组织起来也是很好的方法。

篇2

一、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完全独立预习功课的能力还有很大难度,教师可以采用逐渐地渗透预习的方法。如课前带领他们通读当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他们在升入高年级后能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

对当堂所学知识点课后及时温习,特别是课堂上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温习的主要作用是对授课中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固记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后温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愿,关于这点,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们配合着一起完成。例如:家长可以请学生给自己讲一节课,并指引学生指出重点、难点。当学生慢慢养成这种习惯后,便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了。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思维训练、体验学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非简单的让学生动动手来活跃课堂气氛,而是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知识,达到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表象逐步进行抽象的概括,最后形成概念,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思维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加强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趣味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愉悦地探索对知识认知的规律[2]。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操作和实验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表象并认真分析和研究,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对感性有所认识,最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3]。如学生们拼搭积木、折叠纸或是捏橡皮泥的过程,拼搭积木让学生从直观上对立体图形有了充分感知,然后再通过捏橡皮泥、折叠纸等来加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并由此建立起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时,不能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要爱惜学具,学会有序的整理学具盒方便下次操作时使用,课堂规矩要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动手、什么时候停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评价。

三、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为其指点迷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征求各种意见之后,由自己来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等。学生围绕所选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承担学的整个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不参与其中的,但并不是说教师从此就不过问,让学生放任自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难题,凭借他们现有的能力和条件很难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指引他们利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难题。自主学习特点在于完全放手给学生去收集、整理和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很少有小学生接触过,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慢慢培养孩子们这种学习能力。

四、学会迁移转化,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教材中大量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的,新旧知识之间紧密相连,多数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分节逐步发展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都会发现一个或多个新的学学法并且这些学法又与之前的学法相沟涌,互相渗透。学会迁移转化使新知变旧知,问题因此迎刃而解,这对学生学好知识非常重要。如:推导一个新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相关联简单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进而推导出所需公式。学生一旦学会了迁移转化,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团队精神组织开放式练习,让学生在创造中延伸学法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地位及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此时树立孩子们集体主义观念非常重要,集体荣誉感是小学生学习上的动力,运用集体讨论法,集思广益,可以体现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出教材中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来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或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们自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其解题思路有所拓展,思维变得越发活跃,学生在沟通所学知识内在联系时,其创造思维能力也能不断得到提升。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良好品质的锻炼也不可忽视。如坚韧、勤奋和自信等品质就是创造力的支柱。培养创造力的学习,更不要受某些成见的局限,摒弃因循守旧,敢于发挥自己思考的作用,勇于探索、创造,大胆怀疑、敢于追求。鼓励自己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积极地从其他领域里学习有益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结

篇3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92-01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上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灌输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成绩逐渐下降,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进行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能起到什么作用,预习仅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是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要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

(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让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教学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在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为交作业而做作业。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让教师带着复结。其实,从初一开始就应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一是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是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是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第一,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后的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进行一次到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第二,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第三,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教育学家们一致认为先进学生和后进同学的差异,重要的一点是先进学生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进学生大多是学到哪里算哪里,或教师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或教师指向哪里,自己也到不了那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在无所事事中度过。因此每位学生在开学伊始,必须制定自己的计划。

    1、 制定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是要分析现有的条件,即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已经具备的条件;第二步,是确定目标。它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空中楼阁。第三步是选用措施。它是实现目标执行计划的保证,包括作息时间的调整,各学科之间的调换和搭配,文体活动的安排等。第四步,也是最后一个步骤,是安排步骤,它要求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2、 计划制定要遵循的原则:

    (1)、确立明确的目标任何计划的制定都需要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灯塔,它是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作为中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提出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对自己的学习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个大致的设想,对自己要发展那种兴趣有个打算。同时,对于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也要有正确的认识,以便确立改进的目标。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凡事预则立、奋则进,所以学习的目的越明确,学习行动的意志也就越坚决,尤其是在高尚学习动机支配下的行动目的,更能使我们不顾生活条件的艰辛,不顾各种内部和外部困难,全力以赴来搞好自己的学习。

    (2)、参照生物钟原则。 “生物钟周期律”对人起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因势利导,在时,增加任务量,提高效率。在低潮时,保持正常的任务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人由于心理和生理条件的不同,其最佳的“生物钟周期”也不尽相同,即其学习的最佳期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正确利用生物钟的调节作用,才能更好地制定一套完美的计划,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3)、难易适度性原则。计划的制定是以实现为目的的,不能过易或过难,只有基于一定基础之上,遵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最终作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应该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目标的选定应据有适当的难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发现问题,以满足自己的学习动机,完成自主性学习,使之有所进步。

    二、科学预习

    所谓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以做到心中有数,为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而进行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预习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只有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胜仗。可见,只要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的关键。

    1、 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作点批注。

    (3)、要虚心请教。在预改头换面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 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总是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

    (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预惮,可适当地做些处选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如有可能,还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上新课作些必要的准备。

    (5)、要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

    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中秘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

    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

    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2、预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要全面铺开。预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训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面门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二)、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能钻透。

    (三)、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却应该是循着事物的内部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从横的方面说,要由一种学科到多种学科;从纵的方面说,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如从课前预习到单元预习再到整册预习等。

    三、专心听课

    听课法即怎样听好教师讲课的方法。听课对学生来说,其基本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无数事实表明,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学到和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真对待上课并学会如何听课。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1、集中注意,专心听讲。有人说,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集中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这形象地说明了专心听讲在课堂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作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呢?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前面已经说过,由于课堂学习在中学阶段具有时间长、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因此,我们要努力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基于这样的认识,上课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而不至走神。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于课上解决问题,而是专靠课下加班加点,自然就很难做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了。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课堂是一具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瓿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着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得:“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长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

篇5

当我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二、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入学时进了全年级前30名,期中考试后退到200多名,准是没有认真学习”。前几天,各中学期中考试成绩一下来,一位家长看到上初一的孩子来了个“开门黑”,便一筹莫展,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感觉没有面子,也不愿参加。石家庄市20中教学主任鄢桂凤老师介绍,初一上学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这是父母抱怨、责骂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

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

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四、初中生的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五、初中生的三种学习境界

1、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2、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3、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初三复习重要三个阶段步入初三学习的压力不言而喻,如果按照初一初二的学习方式进行初三的学习,很多同学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初三的学习以及复习应该是系统性的,总体来说应该分成三大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以及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称为过渡和继续学习新知识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克服对初三的恐惧心理,让自己尽快适应初三紧张快速的学习节奏。

不妨利用暑假热热身,慢慢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毕业班的水平,为正式开学后全力以赴投入学习做好准备。给自己一个过渡的时间,总比从过分放松一下子到高度紧张造成的不适应要强得多。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的还是初三新知识,如果你在前两年没有用心学习的话,那就从现在开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极大的决心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中考虽然考的是整个初中三年的知识,但大多数重难点集中在初三。

以物理学科为例,初中阶段题型最多的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以及整个初中物理最抽象、难理解的热和能问题都集中在初三,而且要用一学期多一点的时间学完整本书。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容不得半点松懈。

可以这样说,初三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往往是中考成败的关键,也能决定将来你在中考之前是否能有一个相对轻松的考前准备,为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奠定基础。

二、坚持不懈阶段

这一阶段所有的学科都已结课,学生开始在老师的引领下系统地梳理三年所学知识。物理一般会先复习初二的知识,以电学为主;初三知识由于刚结课不久,老师大多会一带而过。那些前两年知识学习不牢固的学生正好借此机会查找知识漏洞,由于老师复习的是以前学过知识的精华,因此不用担心抓不住复习重点。并且一定要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懂不会的一定要主动问老师,不要让所谓的“自尊心”害了自己。

这一阶段大多数学生经过长时间紧张单调的学习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疲沓的状况。这就像长跑一样,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消耗了大量体力,身体慢慢进入“假疲劳期”,感觉似乎随时都要坚持不住了。而最艰苦的时期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成绩的时期,谁能坚持下来,谁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初三学生暑假复习的几种技巧初二的同学过了这个暑假就进入初三,也就意味着要为中考准备了。考入一所好的高中,等于早一步踏入了一所好的大学之门。所以这个暑假,怎样布局自己的学习,为初三做好准备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为自己做中考定位

根据初二期末考试成绩,总结一下自己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挖掘各方面的潜力,看看各科能够达到什么分数,总分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分数将来能够进哪所高中。在暑假开始就定下自己的升学目标,并把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二、制定学习计划

有了大目标,还要看看自己各学科与目标的差距,再找出弥补这些差距的措施。制定一年的学习计划,这些计划最好是分几个时期,其中暑假是最重要的计划落实的时间。

假期中最好把七年级和八年级学过的东西再翻看一下,有利于接受新知识,还有利于减轻九年级后期复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在假期中做好对九年级新课的预习工作,为下学期学习争取时间。

三、做好旧知识的复习

因为中考主要是对初中三年知识的考查,因此,要有计划地对过去两年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学习程度的好坏,取决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那些能够在每次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同学,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掌握得都很牢,而成绩下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都很薄弱。

有很多同学遇到难题,不知道看课本,其实很多问题在课本上都能找到答案,尤其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题,与课本紧密联系。因此,把旧知识认真复习,有利于对过去知识的提取,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有利于自己学业水平的提高。

复习旧知识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来进行,在阅读课本时,要回顾基本知识的基本概念,最好把这些概念记熟背会,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阅读和记忆,这些概念才能烂熟于心,固化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四、要做好对新课的预习

初三时间很紧,既要学习两个学期的新课,又要复习整个初中的知识,并且到九年级的下学期,还有很多活动,例如体检、体育考试、英语口语听力考试,这些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最好利用这个暑假,先突破几门功课的学习,为下学期学习新课赢得时间。

五、选择假期学习模式

假期学习要力争实效,要采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孩子是自觉性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类型的学生,最好选择在家里自学,自学时除课本之外还要选一两本参考书,通过阅读课本和参考书,做一定量的练习达到学习的效果。

篇6

1 实施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求流畅,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诚然,这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即数学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思维、交流、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

2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察数学的特点

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①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新教材注重从现实到一般。比如,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但数学中的“长方体”却是一种抽象的图形,撇开了人们常见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应先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②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题,必须从n=1(2、3、4)证起,再假设n=k成立,通过证n=k+1成立,才可行。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③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包括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篇7

一、课前预习,学会自学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就是在课前的一种自学。经过多年的比较、观察和实践证明,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因为小学生还不懂得怎样进行预习,所以,教师要专门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以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1、听。指导学生学会听录音,第一遍,不看书,初步感知课文的语音语调,看看自己能听懂多少;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以便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

2、画。指导学生在听完第一遍课文录音后,再将课文通读一次,并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新单词和新句型,或者是曾经学过但已忘记的单词,重点标记,以便引起重视,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

3、悟。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上下文内容或课文图片猜一猜、想一想,看看是否能领悟新句子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学会模仿课文中含有新单词新句型的句子造句或能回答课后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预习不必过度,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课堂听课,学会思考

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因为小学生的意志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力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采取全方位形式来听课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做到眼、耳、口、手、脑多种器官并用,便能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1、耳动眼动口动――指导“听”“看”“说”。

“口”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最重要的器官,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口”,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多用耳倾听教师的发音,多模仿、多练习,做到“一听二看三模仿”。

一听,听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先听音,后开口,听清发准,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听不清也就说不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学会“听”,学会倾听录音,倾听教师的发音,倾听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找出差别,及时纠正。

二看,指导学生注意看教师,看教师的眼睛,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看教师的口型,掌握正确的读音。英语的发音与唇、齿、舌的联系较大,所以在教学生发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唇、舌、齿的位置。

三模仿,通过视、听后还要积极模仿教师的口型、教师的发音学会说,先边听边看边在心中默默模仿,等教师发出跟读的指令后,便大声大胆地反复模仿教师的口型,模仿教师的发音,通过模仿朗读,准确把握单词的发音和课文的语音语调。

2、动口动眼动脑――指导观察与思考。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多观察、多思考,多动口、动眼、动脑,是高度集中学习注意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训练与学习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注意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要边说边想,积极将语言与思维紧密联系起来,才能集中注意力,并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学会一门语言。

3、互助合作――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和合作。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也是一种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课堂活动形式较多,包括集体、小组、个体三种形式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开口学说英语,边说边记、积极用英语和同伴操练、积极思考、积极关注教师的讲课内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等。

三、课后复习,完成作业

1、复习回忆。教师指导学生在做作业前首先要先复习与回忆当天所学知识,不要急于做作业。①朗读。打开书本,自己先迅速朗读当天所学的单词和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单词做上记号。②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比较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准确,不准确应及时纠正,不会读的单词利用复读机反复读会为止。③背单词。先看中文背诵或默写单词,检查自己能记住多少单词,在背错或默错的单词后面用铅笔打“×”,再着重去记这些背错的单词。④背课文。先回忆今天所学的重点句型,回忆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句子,回忆课文内容,不看书检查自己对课文能记多少,然后再模仿录音跟读并背诵。

2、完成作业。笔头作业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一种再现与检测,也是对刚才回忆与复习的知识的一种巩固,所以先复习再做笔头作业,就能加深印象,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做笔头作业时,先做容易的,再做困难的,不要边做边查书,将不会做的题目先放着,最后去完成。遇到不懂的题目千万不要偷懒,一定要在最后全部弄懂,可以查书或听录音,不会写的单词要去背,做到能够听写为止,不懂的语法可查阅书中类似的句型,进行套换,或者打电话问同学。

3、循环复习。可采用每天坚持听录音并朗读10分钟的办法进行循环复习。朗读的内容应从第一课开始,读完第一课的单词和课文,再读第二课,以此类推,不停反复。每天坚持10分钟的朗读,目的在于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不断地重现旧知。记忆的规律是只有在经常的复现中才能将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查缺补漏系统归纳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经过一定的学习阶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前一单元或前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找改进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五、资源的利用与整合

新课标英语课程要求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音像、电视、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学习资源,积极拓展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

篇8

古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只知道埋头死读书最终收获的很可能是相对较差的学习效果,时下的高中英语教师认识到学习方法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教师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独到的经验,笔者依据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如下收获:

一、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对优化教学效果意义深远

囿于目前高考形势,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较多,但课时有限,如何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关键。科学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由于高中英语学习要求和初中虽然存在较多的衔接,但差距依然十分显著,学生若简单照搬初中的一套学习高中英语,往往容易陷入怪圈,学习成绩很难提高。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以上问题,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针对不同学生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引导学生迅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学习方法指导实践探索

(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喜爱英语是能否学好这门科目的非智力因素,英语学科的魅力、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等均可以成为吸引学生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寻找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准备时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意语言的幽默性,给学生足够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发言的数量和频率,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借助一个个巧妙的设计,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教师适时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和指导,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够或多或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相信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会空前提高。

(二)系统性、针对性给予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从开始接触英语,老师和家长均可能给学生一些方法性的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摸索和实践形成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教师在给予学生建议时需要做到因人而异,既有面向全体的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大声朗读、及时查阅字典、尽可能做到有问题及时问、多阅读、多听、多写等,也有面向部分学生的:加强主动性、敢于挑战自我、克服不良听课习惯、避免粗心大意等等,在给予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建议时尽量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绝不可以当众大声批评学生,可以通过默写本寥寥数语提醒学生或和学生交心,对学习方法问题较多的学生可以和学生面谈,约定时间,先从能调整的不良方法开始改变。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和巡视自主学习时应留意学生在作业和自主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不良学习方法,及时指导纠正。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尖子生和中等生进一步提升的指导,尖子生可以列出书单,引导其利用空闲时间适量阅读原版英文名著或报纸、杂志,也可以就尖子生的薄弱环节安排适当的小训练,促使其自主发现薄弱问题的解决途径;中等生则可以依据学生特点,给予一定的督促和鼓励,引导其多花功夫、强化耐挫意识,多做练习,多巩固,通过练习和巩固把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知识缺陷暴露出来。只有了解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训练,这样的训练才有效果,从而逐渐缩小和尖子生的差距。

(三)强化过程控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前后或过程中某个阶段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就学习方法进行专题性的不记名调查,问卷设问角度可以设计如下:

你觉得自己目前的英语学习状况如何?你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习英语吗?在英语学习中你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做法?这段时间,你曾经对哪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做过调整,效果如何?你觉得老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为你提供帮助?你觉得自己想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努力……

这种问卷实际上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档案,也可以是系统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检测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有意识的发现自我并不断完善,更可以成为老师有效教学的风向标。

篇9

学生学习的工具是教材,学生要为上好下一节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先学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是学生主体作用最充分显示的阶段,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认真进行自学指导,即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当的自学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教师要重点指导学习方法,预习的关键又在于熟读教材,这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必备阶段,也是重要的准备阶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很好掌握预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三到”和“三遍”预习法。“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每一课的课题、框题,重要观点以及观点的表述文字和图表等,因为,每一课的课题是教学的中心,其它的论证要点和理论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重要观点只是对它的论证,表述或者展开,在内涵上和外延上加予阐述和拓展,是学习知识点的主要体现,图表是更加形象或者更加数据化的说明与补充,其次重要观点是课题得予成立的基石,它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地对课题加予认证和说明,一般来说,知识结构的血肉部分就是这些重要观点和它的论证过程。因而,预习时,首先必须是眼到,重点看清每一课的重要观点及观点的表达文字和图表,并用心记忆它们;其次心到,要一边读课文内容,一边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带着疑问去读,抱着怀疑去思;再次,手到,在读课文时要用笔标注含有自己意图的标记符号或记下难懂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各方面实际首先试着掌握、理解,理解了的课堂上听老师讲再丰富,再拓展,不理解的,上课时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听老师如何 分析 、如何解答,如果之后还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可再和老师个别交谈。

“三遍”预习法:是指阅读的次数,第一遍要求看清课文内容,全貌,进行粗读,大致掌握基本慨念,基本知识点,说明事例。第二遍要了解整课结构及知识结构体系,基本分析每段意思和大小自然段的意思,深层理解各观点和各论点的含义,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第三遍找出重点内容本课中心。

二、课堂笔记指导法

在听课过程记下必备知识的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有助于抓住难点、重点和主要方法,便于课后再次回味教师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第二,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培养和提高感知、记忆、思维和写作、速记的能力;第三,有助于把教师概括总结的知识提纲挈领地记下来,积累大量宝贵的资料,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四,有助于课堂听讲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记听课笔记要做到三点:①处理好听记的关系。作听课笔记,学生处于一种较被动的地位,往往因“听”误了“记”,或因“记”误了“听”。有的同学为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提出“三记三不记”,即:重点的问题记,疑难之点记,教材上没有的记,次要的不记,教材上有的不记,易懂的不记。由被动转为主动。②听、想、记结合,以想为主帅。从上课到下课,埋头死记,一股脑儿充当录音机和记录器,课堂上没认真听,更无暇思考,无暇消化,笔记虽记得很多,但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势必影响听课效果。有的同学抓住理解这一关键,总结了自己做笔记的方法: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③定期整理笔记。应当在复习中定期对笔记加以补充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三、对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学习指导

初中政治课教学,特别是从近几年的中考题型来看,我们一直反对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灵活运用。但是也得承认;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内容极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和条条框框,这就得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条条框框必须用心去记住、记牢。因此学生必须对书本熟悉、不记不背等于没学,更谈不上学好,即使中考题目再怎样灵活,也要落实在基础上,也要落实在原理上。因而,书本上知识点、基本的概念以及条条框框,你不记、不懂,要选准答案是根本不可能的,况且中考单项选择题前几个题主要是时事政治,即这一年里所发生的大事件中的人物事,你不背,不记,要选对根本不可能。简答题呢?更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更要求学生们去掌握、去弄懂。

四、对复合型选择题的学习指导

近年来中考的复合型选择题,多半是对一段材料分析,归纳几个答案叫你去选择,这就要求学生对书本熟悉,学会分析、归纳、总结 。目前学生接触这类 问题 时发生错误比较多,同时总觉得有些问题太抽象、空洞,就很难下决断。因此,为了解决中考内容中学生认为这么抽象又这么空洞的疑难杂症的问题,在具体操作上作为老师主张首先是不选有 科学 错误的、知识性错误的,知识点不全的,表达不准确的不选,其次,答非所问的不选,再次,和教材相同的答案多选,最后,根据题型的要求来选,在复合型选择题这个问题上还有补充说明的,先根据题意和答案以及你的理解先去掉最直接最有把握且你认为是错误的,再把划下的答案进行比较,就会得出满意的结果。

篇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语文,先要掌握好的方法,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1.要熟悉老师的讲课特点和方法,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语文课的教法,本来就灵活、多样。语文老师的特点和爱好,更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老师喜欢讲得多一点,发挥得多一点;有的老师讲得不多,却很注重学生的练习;有的老师喜欢用串讲法;有的老师喜欢用评点法或者谈话法;有的老师很擅长指导学生写作;有的老师喜爱文学,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有的老师知识渊博,讲起课来广征博引,海阔天空;有的老师则喜欢紧扣课文,一板一眼。总之,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对症下药,改进教法。作为学生,也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语文老师,取其所长,对于不足之处,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并在自己的学习中注意弥补。师生之间相互适应,力求做到配合默契。

2.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时间,提高效率,增加课内的容量和密度

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要争取大部分在课内解决。老师应该这样做,学生也应该这样做。多数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听数、理、化的课,精力比较集中,因为不听讲就不懂,落下的课补起来也很费劲;反之,听语文课,有时精力容易松散,因为不听讲似乎也能明白,落下几节课关系也不大。出现这种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一定关系。从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来看,它的确不如理科严密。所以,我们更应该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会听讲,学会把握老师讲课的要点,学会利用课堂的空隙时间。譬如,学习《崇高的理想》这篇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解,已经理清了全文的思路,把握住分论点和总论点之间的关系,如果课上还有时间,还有精力,就可以精读一些重点段落。如本文在论述思想的社会性、阶级性时,即列举了历史上的许多正面人物,也列举了一些反面人物,两相对照。归类列举法和正反对比法运用得都比较好,我们就应该主动深入下去,加深理解。另外,这篇文章语言上也有特点,用了许多成语典故,我们也可以利用空隙,及时复习巩固。又譬如,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只要课上有可利用的时间,也应该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总之,凡是课内有时间、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要留到课外去解决。围绕着老师讲解的课文去思索,去联系,去加深,去巩固,努力提高课内时间的利用率。

3.要在课内主动赢得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语文运用能力的各种机会

提问、朗读、背诵、辩论、讲演、黑板前演示,作文评讲中的例子(无论是好的还是差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要积极参加。这对于提高语文水平、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我们每班人数,一般不会少于四五十人。所以,这种机会,轮到我们每个人的名下,覆盖率不是很高的。自己主动一些,这种锻炼机会就可能多一点。

4.在课内学习中,必须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

选入课本的文章,当然是范文,但范文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有的同学指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三段里,“从而”一词翻译得不够准确。同样,语文老师的分析讲解,对我们来说,当然起了示范的作用;但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听讲中,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不同看法,可以大胆、主动地提出。做语文练习时,要独立完成,要认真思考,力戒“抄风”的泛滥。不要抄袭同学的作业,也不要照搬“教参”上的答案。

好学生的十大学习习惯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Q吧)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文言文学习方法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