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9:3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研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研究论文

篇1

1.美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心灵的沟通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关注思想、情感、直觉和感悟的表现,揭示自我的独特之处,来沟通心灵与心灵间、心灵与宇宙间的神秘联系。

19世纪末期至今的现代艺术流派,由于个体意识的解放,艺术家更关心个体内在的精神冲突,强调个人的独立价值,常用强烈、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充满矛盾冲突的个体精神和心理要求,关注和探索人类各种精神现象。凡·高生动地表现了一种内心最深处的痛苦的感情,在他的作品里,风景反射着人自身的情感,在整个大自然里直接看到人类命运和生机力量吞噬一切的洪流所表现的面貌,“我在全部自然中,例如在树木中,见到表情,甚至见到心灵。”①

美术感化和沟通人类的心灵,这种沟通超越语言和种族,超越时间和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会不断地扩大,扩大了的沟通也传达了其他的文化,联结人类与文化、过去和现在。过去创造了现在,透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认识、理解已逝去的过去,也因为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和创造未来。

2.美术所传达的历史事件中的精神内容

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总是以某时某地某人某事的刻板面目出现,美术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作为一种鲜活的历史档案,通过艺术家的诠释,传达给我们历史事件中的人性因素、精神内容,其作品本身就是对历史事件的感情阐释。

对于法国大革命中的刺杀马拉事件,也许后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透过法国画家达维特的《马拉之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事业而死的烈士,达维特以一种极端的冷静手法来再现了悲剧发生的场景,表现力求单纯,让人感觉到好像就是现场的记录,却又能让人联想到基督受难的崇高意义。贡布里希称:“这是感人至深的纪念,一位谦卑的‘人民之友’正在为公共福利工作的时候成为烈士死去。”②作品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更深刻地表现了历史,深化了历史的意义。

同时,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观点和态度,对历史做出各种诠释,会形成复杂的意义,并引发观众深度的反思与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艺术家为我们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强烈的变形的视觉形象刻画了德军轰炸格尔尼卡小镇时的恐怖场面,借用具有深刻含义的视觉形象符号,记录下战争的灾难和人们绝望的,强烈谴责法西斯的罪行。这幅作品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时刻,也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

3.美术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省与批判

美术不仅可以记录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参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各种不同的观念和视点对之做出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工业文明带来了精神危机,物质性窒息了精神性,过度地追求物欲和功利,人的情感、直觉、感受力受到了压制,人们常感到失去精神的家园。艺术家通过美术创作,将这种“异化”和“焦虑”现实化和视觉化,从而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和体验。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现代艺术,无不反映了时代的焦虑和异化。美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新的文化情景中不断返回起点,即返回人的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以保存人之为人的本性,是精神对物质、对现实、对人的生存欲念的一种观照和提升,把人提升为具有本质力量的人的意向正是一种对于人的终极性的关怀。美术的最高旨归就在于对人性的复归。

美国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利用各种包裹的方法改变着大地的景观。包裹的范围包括日常用品、建筑及自然景物,这些东西被包裹以后便改变了原有的意义,具有新的语言含义,给观众带来新的心理体验,它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沉思,引发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验艺术,最为敏锐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巨变——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消失,新型都市文化的兴起,人口的大规模迁移,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一大批视觉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摄影、行为、装置及录像等,这些作品共同反映的是人们处于剧烈变化的社会中的现实,是对于人性的反思与剖析。

4.美术是宗教的符号和代言者

美术的直观性可以用图像形式纪念崇拜对象,阐述精神追求和宗教教义。欧洲造型艺术的全盛时期是宗教动机驱使的结果。美术把世俗之物描绘或装饰成宗教景象和教义,而宗教则是那个时代世界观中的根本成分,大量洞窟壁画、雕塑、建筑都与宗教有着直接的联系。宗教与美术往往相互推动、互生互长,宗教的发展、兴盛推动着美术的繁荣;同时,美术也成为宗教的代言者,由美术所营造的神秘的、崇高的氛围,才使宗教情感得以实现。教堂可以说是基督教的精神符号,如哥特式教堂以尖顶和穹拱将人引向上苍,向上飞升的大教堂象征了人的精神和灵魂的上升。在我国,艺术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佛教,佛教的兴盛,给我们留下了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等这些艺术瑰宝。最初的山水画,也不是为了记录湖光山色的动人之处,而是描绘一种精神,所以在山水画中,往往蕴涵着神秘的、灵动的宗教意味,唐代诗人王维就创作了大量禅意盎然的水墨山水。

宗教的价值在于它能消除在世俗基础上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所形成的心理压力,而美术创作就是以艺术的形式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探索,不断地反省、消除人性的异化,也就是在寻找精神家园。美术在本质上与宗教有某种相通性,即精神和情感的无功利的投入,审美价值和信仰价值相似,都有终极性。宗教情感与审美情感一样,远远超越于日常的世俗情感,使人的心灵得以超脱,得到慰藉、满足与激励。但美术创作是一个深入本质的过程,只有在艺术中,物质才在精神的照耀下,精神在物质的启发中不断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美术也有其超越宗教的意义”。③

5.美术是对生存环境的创造与介入

美术创作不仅仅表现在与精神世界的联系,而且直接进入人类的生存空间,并成为生存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服装衣饰、商品包装、居室住宅、城市建设、自然景观等,以其特殊的存在方式给人的精神感官以影响。人们所制造的生存环境,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产物,巩固和强化其赖以产生的文化。人类最初只能依附自然,穿着树皮、兽皮,过着巢居、穴居的生活,从第一座能遮风避雨的茅屋诞生起,美术就介入我们的生存环境,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希望生存的环境具有内在的意义,具有审美愉悦感。金字塔、方尖碑、万神殿等都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它们所属时代的精神。进入现代,人们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更具自由意识和开放精神,生存环境应该能满足多种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又能充分展示自身环境的特殊魅力。20世纪30年代的摩天大楼,创造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纪念碑,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标志。60年代的比基尼、松糕鞋、喇叭裤,成为年轻一代追求个性解放的视觉象征。

另一方面,视觉文化艺术的发生,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是美术对现代生存环境所作的最壮观的介入与创造,人们的生存环境被大众文化所包围,美术成为一种包装文化,“从肥皂到服装到观点和政治家,一切都在视觉可及的范围内向公众出售。”④现代、后现代艺术把各种生存环境的物质材料作为美术创作的媒介,直接把生活中的现成品拼合在作品之中,直接介入现实生活,介入公共空间。后现代美术突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沟通科技和艺术、商品和文化、个人创造和社会生产的联系。瑞典艺术家奥尔顿堡把蛋糕、三明治、冰激凌等翻制成巨大的石膏来作为艺术实体,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用商品社会给定的东西,如可口可乐瓶、汤罐头、纸盒子等,就像在超市的货架上见到的一样,无休止地重复排列,机械地重复给人以失真的感受,而无需更多的解释。后现代艺术对生存环境的介入和创造,是对大众文化作出的敏感的反映,使我们观察到所生活的世界,意识到组成我们生活的物质材料、象征符号的存在,认识到它们意想不到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致力于呈现当代文化的精神现状。

美术是一个时代文化和社会最敏感、最直接和最富于象征的表现。作为一种引领心灵和谐、追求美的真理的文化,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滋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沟通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们期待美术文化在现代社会里能够进一步提升人的精神,使社会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得以和谐发展。

注释:

①(德)瓦尔特·赫斯著,《欧洲现代画论》,宗白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英)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篇2

关键词: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 美声 发声 方法与技巧

美声唱法即优美、动听的歌唱,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而且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

美声唱法特点:(1)音域宽广,声区统一;(2)声音连接圆滑和优美;(3)明亮松弛,讲究高位置;(4)灵活华彩、轻巧俏丽;(5)重视呼吸、用气歌唱;(6)注意内涵、表现丰富。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

美声唱法必须做到:(1)声音圆润、柔美、自如;(2)声音响亮有穿透力;(3)音域宽广统一;(4)音准完美、节奏准确;(5)咬字吐字清楚、纯正有韵味;(6)用心情歌唱、感情真挚动人;(7)声音持久、不易疲劳。

怎样掌握好美声的发声方法?

1.掌握正确的呼吸

意大利人说:“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也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的第一步。”在练习呼吸时,应注意力集中,身体放松,鼻子深吸,吸入深处,越低越好(丹田之气);把身体比作一个花瓶,把“水”倒进瓶子,是从底部开始有水,再慢慢向上充满,直到顶部,气息充满整个身体后再用嘴吐出来,用鼻子吸、嘴吐。wWw.133229.COM每次做呼吸练习2—3分钟。睡眠时的呼吸(深呼吸)就是歌唱用气时的正确呼吸:(1)开始练最好躺在床上,那时身体很放松,如果觉得气吐完了,下面一定要抵住,那样就可以多拖几拍,唱时不能放下来,唱完不动,还可以唱几拍;(2)平躺,舒展地大吸一口气,上身慢慢抬起,并徐缓地做吸气动作,体会横隔膜、腹肌张力控制气息;(3)平躺,两脚慢慢抬起徐缓吸气。

可用字母“s”或“f”的发音法练习呼气,循环反复“呼一次”就“唱一句”,来体会在歌唱发声时的气息控制。歌唱时一定要吸足气后再唱(腰、腹、饱满凸起),口型呈打哈欠状,露出上牙,下巴自然松下,咽腔打开,喉头下垂吸足气后瞬间就唱。吸气时两肋张开,横隔膜用力向下坐,同时腹部及腰部一圈的肌肉要向四周扩张。呼气时,也就是唱歌时,保持住这几种力量的对抗平稳,均匀而缓慢地吐出去,也就是要有控制,呼吸要有弹性,走快速音阶练习,快吸——保持——慢呼。

2.唱歌的用力

唱歌用气力(气息、支持)而不用喉力;有了呼吸,要忘记喉咙,只利用呼吸来抵制喉音,如不忘记喉咙,一张口它就出来用力,因此不用喉咙用力,力要用在呼吸、丹田之气上。当我们呼气时,下面用力抵住,有了气息的支持,喉咙放松了,声音自然到前面,用气讲话唱歌是关键。

3.喉咙打开、喉头稳定、位置不变

(1)喉咙打开:喉头下放到最低点。“打哈欠”状是打开喉咙的最好办法。打哈欠:轻轻张开嘴,用鼻与口同时快速地吸一口气,贮存在腹部,想象自己的鼻子酸胀,然后像我们平时困了打哈欠一样,把气吐出来。外部姿势是:吸气,嘴张开(呈“打哈欠”)做微笑状,露上牙,松下巴即唱,声音在上腭部位反射出来,可以找到鼻咽腔的声音,这种声音响而宽,声音位置也高,要在演唱时体会到,打开下颌骨(耳根下面)的同时还提起软口盖,这是打开喉咙的关键。唱时永远开着唱(不管五个基音口型如何变化,但咽喉腔是打开的),里面比嘴张得更大些,通常说,歌唱家的嘴巴在后面咽喉腔里。贝基大师说,按打哈欠的喉结位置去发音,这是非常简单的途径。

(2)喉头稳定:喉头下垂稳定是摆声音位置的关键。采用横隔膜两肋左右张开的深呼吸法,每个音都有呼吸(底气)支持点,这样喉头就下垂了。放松下巴动作——左右摆动下巴(头尽量保持不动)。

(3)位置不变:检验声音位置对与否的具体方法。在头部稍后仰的瞬间,唱出延长的a元音——旋即头部又慢慢地前仰下垂,如果声音卡在喉咙里,那就说明声音位置变了,咽喉腔、鼻咽腔没打开。锻炼位置不变可唱,低音至高音(没旋律,是拉警报),声音位置一点都不能变,一定要在位置上唱,丝毫不要有裂痕(声音发岔),但随着音高动气息要直通鼻咽腔高位置上去。唱高音时用“ha”一下打上去,不能“冲”去唱高音,可用半声来唱,气息往下,下行位置不变,用横隔膜的力量。

(4)找好面罩共鸣。“面罩”原指养蜂人怕蜂螫而戴在头上遮住面部的小网,声乐指人口腔以上的共鸣部位,内藏得一个个小空室——上颌窦、颚窦、筛窦、蝶窦等。面罩共鸣:振动在上鼻咽腔两腮上面,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声音位置:额面两眼下面一点,两口颧骨前,牙关的打开处,声音的位置必须始终保持在面罩共鸣里。共鸣位置只有一个,没有胸腔、喉腔、鼻腔、头腔之分,只有面罩共鸣点。怎样才能找到面罩共鸣呢?面罩共鸣好比一座大楼:

三层:高音

共鸣点 二层:中音

一层:低音

低音往上,高音往下,把声音训练成一条线,而不是三截声音,下粗上细。往往我们是越低越往下压,越高越往上抬,结果是越压越空,越抬越紧。高低音应该是一个交叉的方向,这个交叉声音应在面罩上汇合成一条线。把所有的音都套在中音共鸣点上形成一条直线,也就是一个音套一个音。高低音都在这个“一条线”,音色是同样的,音质是同样的,音量也是同样的。

(5)低音聚,高音开。发低音不能把嘴张得过大,否者声音不聚了,就空(散)了,要把声音集中往上送,位置不变,需用较多的气息。“高音开”,随着音慢慢开,笑着唱(横)但位置(点)不能变,到了一定高音后再张(笑张),骨头张(揭盖),不张口腔。怎么张呢?在挂钩处张(颌骨),嘴跟着张,而不是先张嘴。开到最高限度后声音要转,以发出自己最高音,上腭的上口盖要向上打开。

世界著名声乐大师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说:“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内涵和秘诀说了三点:良好的气息支持、完美的打开喉咙、充分的面罩共鸣。”做到这三点就找到了打开美声宝库的金钥匙。 整理

参考文献:

[1]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2]邹本初著.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汪明洁等著.声乐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孔子 旅游文化观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旅”、“游”两字出现很早而且使用频率高,但大多数都是分开使用。最早将“旅”与“游”二字连用的,是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1]此后,历代诗词散文中“旅游”一词都频频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兴盛。

从整个

苏轼的弟弟苏辙则更强调旅游主体的移情作用。他说:“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20]“自得”即“无待于外物”,而“以物伤性”则是有待于外物。只有无待于外物,心理保持平衡者才可能不管到哪儿都快乐,而有待于外物,被外物所牵制者,则往往所适皆病。

苏轼与苏辙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游览、观赏的客体存在差别,但都会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程度上给人以美的感受,只不过这种感受依主体的转移而有变化罢了。wWw.lw881.com仅从游人的主观感受而言,这也不失为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一种理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这句名言,讲知者和仁者不同的旅游观念、表现和效应。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确有此种情况。如明代袁中道生性好动,一生酷爱舟游。他曾抒发道:“予性嗜水,不能两日不游江。”[21]因大海中常有奇异的气象,如海市蜃楼,可以联想起采长生不老之药、去肉身飞天之地,所以常常是方士、羽客们理想之地。然而,李白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22]唐代诗僧皎然也爱山成癖,他抒发道:“少时不见山,便觉无奇趣。”[23]又说:“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24]

但是,知者乐水和仁者乐山是否是截然对立的呢?是否可以兼而有之呢?康有为的理论颇有辩证新意。他说:“包咸曰:‘日进故动。’‘性静者多寿考。’尽天下之美德,不外慈悲、智慧,孔子两为形容,学者实宜仁知兼修,不可偏阙也。”事实正是如此,孔子是爱山又爱水,既主知又主仁的人。《孟子·离娄下》里,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所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康有为注解得好:“天运而不已,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运乎昼夜未尝已也,往过来续无一息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25]可见,孔子是个乐水的知者。《孟子·尽心上》又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孔子又是个乐山的仁者。据杨伯峻《论语词典》,《论语》提到“知”有116次,提到“仁”有109次,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孔子既是个“知者”,又是个“仁者”,即“乐水”、“乐山”兼而有之。康有为的观点是有新意而站得住脚的。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史证明,屈原、司马迁、扬雄、司马相如、班固、曹操、曹丕、曹植、王粲、谢灵运、陶渊明、陈子昂、张若虚、孟浩然、王维、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苏轼、陆游、袁宏道、张岱、徐霞客……无不热爱祖国的水和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兼而有之的旅游思想,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个普遍现象,可以这样说,这已成为炎黄子孙普遍共有的游观气质,也已成为我国古代旅游文化较为显著的一大特色。历代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文,为之提供了举不胜举的例证。

“知”和“仁”是孔子标举的两种极高的人生境界。“知”的要义在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和自然界,处理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仁”的要义则在尊重别人,处理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要实现“仁”,就一定要调整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在这里,孔子把儒家这一极高的仁知人格境界融入山水观赏,将山水与不同的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精神情趣等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善行,都可以赋予山水,给予山水以人格的意义,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净化心灵,淡忘烦恼,增加寿命的目的。由此可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命题,不仅开始了我国人本主义的“比德说”的旅游观,而且这一观念一直成为我国旅游文化中的一个基本特色。此外,这种旅游文化观念还使整理

参考文献:

[1]沈约.沈隐侯集(卷二·悲哉行)[m].清光绪十八年善化章经济堂重刊本.

[2][3][4][6]朱熹.论语集注(卷三·雍也第六)[m].济南:齐鲁书社,1992.

[5][7][25]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姚思廉.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9]陶弘景.陶隐居集(卷三·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g]//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0][12]陶潜.陶靖节集(卷六·桃花源记)[m].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本,1918.

[11]陶潜.陶靖节诗集(卷二·归园田居)[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13]陶潜.陶靖节集(卷六·五柳先生传)[m].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本,1918.

[14][22]李白.李太白全集(卷十四·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5][16]黄溍.日损斋稿(卷二·自怡斋记)[m].清光绪十四年长洲顾氏秀野草堂重印本.

[17][18][19]苏轼.苏轼文集(卷十一·超然台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0]苏辙.栾城集(卷二十四·黄州快哉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1]袁中道.袁小修小品(远帆楼记)[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篇5

一、美术作品与生活比较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任何美术作品都基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并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在讲授“自然与艺术----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相同的反映自然物象的图片和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如将李可染的《漓江图》和反映漓江自然景观的图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术经验相联系,将自己对某些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感受、体验与画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美术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找出艺术作品与自然生活的区别,明白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因此,与现实生活比较是最基本的比较方法。

二、东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

在进行中西绘画欣赏教学时,如果不很好地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产生认识模糊。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一些中西方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如将中国画家的人物肖像与西方画家的肖像画,将中国的山水画作品与西方画家的风景画作比较区别。至于中西人物画技法的欣赏教学时,我选择了古代的《仕女图》和西方的肖像画哈尔斯的《吉普赛妇女》让学生比较,引导学生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底蕴和时代背景进行深层次的比较,一般通过具体作品的比较,学生自己讨论,加上老师的归纳,就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绘画基本艺术特征的认识。

三、同一时代、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

在美术作品中有不少作品是同一题材并处于同一时代的,但表现手法不同,对此可注重了解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欣赏教学时,采用多种不同技法作品作比较欣赏,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把潘天寿的《映日》和齐白石的《荷塘》作比较,很容易看出《映日》中线条强劲并以浓重的墨色与红花相映衬,表现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蕴。《荷塘》是深秋景色,画中荷梗以有力的线条组合交错,产生丰富的变化,无序中有序。学生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更能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

篇6

论文摘要:保守的素描训练方法厦艺术观念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本文检讨了传统美术教学中素描认识和训练的种种误区,结合学习和教学经验,分析、总结,从古典至现代的艺术观念中抽取概括出注重形感及结构塑形的素描教学手段,强调了线务的合理表现对于造型的重要性。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义在绘画上不仅仅是表现轮廓,它同时可以表现质感、运动感和韵律节奏的动态、谐和安定的静态,更可以表现画家的个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都把素描看作是艺术的灵魂,绘画的生命,素描练习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略的训练方法,绘画所依靠的就是素描,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和心灵的最直接通道,也是我们探索已往艺术大师奥秘的钥匙。素描训练对画家的艺术能力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训练画家的造型能力,同时也是画家智能训练、审美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素描基本功能的训练对提高画家的艺术素养,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典大师那里,素描主要是通过最简单的素描语言塑形以构成画面来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然而现今我们所因袭的素描教学模式中的素描训练已很难体现这种创作意图了。那种单调,表面、几乎是保守的训练方法体现在素描观念上是模仿,拷贝生活,它的特点是在“全因素”的口号下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这种素描需要很长时间作业且不能离开模特儿,时间短了,无法完成,离开了模特儿,便画不下去。

应该说这是苏派教学模式的传统遗留,重写生能力而非创造能力,重模仿能力而非表现能力。后果是受其影响的画家往往只能以模特儿写生代替创作,他们的画从创作意图上看是含糊不清的,形象往往较之生活原形逊色而且雷同。目前,仍有人把这种模特儿型素描看作是唯一的素描方法,许多教师还用这种素描方法来训练学生,甚至对许多有创造性的学生的素描不加以鼓励和诱导,而是加以贬低。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也就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只会跟着教师去进行机械复制,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我们的素描训练最终失败,我们的素描也就失去了表现创作意图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艺术决不等于生活。艺术不应该是模仿,绘画更不应该是生活的模仿。绘画艺术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应的素描观念,以正确的素描造型观念去进行创作。我们提倡与模仿型素描不同的创造型素描。我们同样重视生活,但只是把它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依据,以形象构成的本质因素为基础,注入作画者的真情实感,追求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素描没有特定的方法,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有自己审美趣味的东西,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现实对象生动的、和谐的、合规律的美。

当然,我们在强调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并不是就讲不要写实能力,而是在基本的训练中把写实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同看待。在素描教学中技术与艺术应整体上同步发展,不要企图越过基本的造型能力先去追求表现与发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把艺术家和学生截然分开。教学生时,将他(她)看作学生,要教得透彻、耐心、毫不保留,但评价他的作品时要把他看成艺术家,严格要求,除了功力以外,要特别审视他的艺术观念、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从艺术素质上去培养,防止纯技术的观点。

首先谈谈素描中的比例。初学素描的学生应该先学比例,因为他必须考虑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或整体在大小、数量上的关系。但在学生的素描有创造性时,他就可能把物体画变了形。因为他这时想的最多的是美学上的比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确比例。早先的素描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比例只求准确。以尺码的准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陷入苦恼的局部比较当中,忽略了最重要的整体感和认识上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夸张和自觉处理,过多的强调了共性特征,把个性特点限制到了很小的范围内,画出来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很容易千人一面,同时学生的艺术才能、创造性被轻易的扼杀了。

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生认识到,眼前的物体,无论是一个人、一只凳子还是一根绳索,都只是意识的载体,不只是技法功能的实在物,应该说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凡·高的素描作品《樵夫》中,画家没有受到传统严谨刻画表达方式的束缚,而是用略加夸张的造型、充满激情且呈长条放射状的笔触藉以寄托再现其对对象近乎狂热的内心感受。正因为这样,凡·高走上了艺术王国的颠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抓住客观形象的启发,大胆地去创造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形象。比例的谐调,要求只在印象的舒适感及表现艺术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是简单的尺度上的准确。它在艺术上只是相对的,当然应是合理的。

其次,在我们传统素描训练的观察方法中,主要是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法。在素描训练中应当改变这种方法,采取形体、结构的观察法。这并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而是要求在素描造型中不要把它作为形象的本质因素来对待。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被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只有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所以这些明暗层次和光影虚实都会因不同的形体结构而使它们发生改变,但形体结构却不会因光影和明暗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以明暗层次光影虚实为主体的面造型手段,而忽视线条的表现力。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往往除了讲究造型、结构以外还具有线的表现力。“画家所用的线往往是风格的最明显体现,线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艺术元素,也是画家主观意图的传递者。线条与素描的关系,“犹如色彩之于绘画,形体之于雕塑。”“只要在纸上画几条线,就可以看到‘明暗关系’已经作为素描的成分进人素描中去了,因为已经考虑到线条的明暗值。在瑞士著名画家贾克梅蒂的素描作品(达格拉斯·库帕肖像》中,人物与桌椅只是画家摹写的实存物体在瞬间留下的景象。大师将线条融入整体之中,画面中的线条在叠交运行中形成一种内聚力而指向中心,对于画家来说,物体的颜色、外形以及上面的光线只是一点点难以定义的东西,画家认为这点东西可以通过点、线表现出来。这些足以说明线条在素描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假如我们在造型时,不考虑线的变化关系,统统用一种线条去刻画,可以想象作品会如何的单调和乏味。如果根据物体的造型体态、结构关系、空间层次、透视关系去表现,视觉效果就会截然不同。而失去变化的线条,不能产生节奏和韵律,无法达到造型的目的。我国古代画家通过长期积累所倡导的铁笔十八描:如钉头鼠尾描、游丝描、兰叶描等,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运动感,注重线条的疏密变化,都是基于通过凝炼的造型以提升表现力的考虑。

纵观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鲁本斯、提香、伦勃朗等等,他们对线条的运用和理解都达到纯熟的境界。比如鲁本斯松动而准确的线条,寥寥数笔却赋予人以生命力。凡·高的素描线条稚拙中见深刻、朴实中见真诚。仔细读来,大师的素描精练而到位,下功夫去领悟、推理,每一处转折、每根线条都表现出了生动丰富的形体,因此带来的感觉是舒畅、有信心的。

篇7

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要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而这一伟大的艺术也必然要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精神烙印呈现于时代的大舞台上。

当一个时期不能包容它的前一个时期,当它对传统既要继承又要反叛的时候,就要产生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果说现代主义时期,文化艺术形态是垂直根状的,传播方向是单一的,科技体征是印刷术和纸张,符号是文字,话语权掌握在知识分子手里,那么后现代历史时期,文化艺术形态就是平面的,传播方向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互动交流的,科技体征不仅是印刷术更是电子媒体,符号不仅是文字更是图像,话语权不仅掌握在知识分子手里而是受众手里。因此,当下文化艺术市场是在买方手里,而不是在卖方手里,这是一个大的变化。随着后现代主义精神的不断扩大,文化艺术领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各艺术门类相互集结、互相促生。而包括杂技艺术在内的各艺术门类及艺术家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叉时期。

在这个交叉时期,杂技具有强大的兼容性、通化力和最广泛的参与性,这成为推动杂技发展的根本动力。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杂技艺术发展的兴盛时期,受到世界杂技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着力推进杂技艺术的理论建设。重视对国内外杂技著作及其他见诸于文字的研究成果的推介、翻译、引进、输出等交流工作,创建被业内普遍接受、取得共识的完整的专门理论话语体系(含翻译)。133229.coM在保持传统杂技术语的生动性、民族化、生活化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专业术语使用上的一义多用和多义一用的无序状态,改变专业术语以口语、土语、俚语及感性经验为主体的芜杂繁复的话语方式,提倡一般性书面语表述方式,进而建立起以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学理性为主要特征的,便于与其他人文学科交流的专业话语体系。这需要从我们这一代即开始着手来做,扎扎实实地、科学有效地当做基础来做。目前,有志于杂技研究、翻译以及演出形式以外的杂技文化建设的人士还不多。从工作机制上讲,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杂技研究机构,甚至没有一个专业杂技研究人员编制。这种落后现状长时期得不到改变,导致了专业的杂技翻译作品奇缺,极大地制约了当代

篇8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简单性。

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例如,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a为上底,b为下底,h为高)中,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其思维方法引入深思。

二、和谐性。

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数学美的和谐性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和数学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

三、严谨性。

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它表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允许有一句假话,即使错一个符号也不行。此外,数学结构系统协调完备,数学图形美丽和谐,数学语言生动严密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例如,极限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人们无法经历它的全过程,而极限理论却使我们在推理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对它所推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人们确信无疑,达到尽善尽美,令人陶醉的境界。数学美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工作者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这正是数学美的伦理价值所在。

四、奇异性。

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例如,欧拉发现的复数z=cosθ+isinθ=e(或i),当θ=π时得到e十1(或ie)=0把五个重要的特殊的数0、1、π、e、i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函数f(z)=x+yi在复平面内处处连续却处处不可导这一反例的构思多么绝妙!诸如此类,好似天工巧设,出神入化,给人一种奇异的美感。

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一)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二)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三)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四)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圆台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球内切于圆台以及球内切于正方体、球和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切与球外接于正方体等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的进力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多数同学能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给出四种证明(证明略),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整体结构特征,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寻求其它证法。数学美的诱发力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活动,经过观察、分析、联想,有的同学给出了一些新颖证法,其中提出了一种三角证法。

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到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

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此时,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篇9

论文摘要从选择早熟品种、培育壮苗、促进花芽分化、加密定植、提早扣棚、打破休眠、增加积温、肥水调控、蜜蜂授粉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提早成熟技术,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经过多年的田间试验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我们先后总结出了选择浅休眠品种、培育壮苗、促进花芽分化、加密定植、提早扣棚、打破休眠、增加积温、肥水调控、蜜蜂授粉等一系列保护地草莓促早熟技术,大大提高了草莓销售价格,果品品质也大幅度改善,经济效益增幅达20%以上。

1选择栽培早熟品种

目前草莓的栽培品种很多,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在日光温室生产中,应选择丰香、章姬、99号、图得拉、安娜等早熟品种。它们在5℃以下低温时,只需历时30~150h便能通过休眠。这样就可以提早结束休眠,恢复生长。

2培育壮苗

草莓在定植时,种苗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低于15g、具有2~3叶的小苗,以及高于25cm的徒长大苗,都是弱苗。这样的苗定植后,不仅产量低,而且成熟期也要比壮苗晚7d以上。草莓壮苗标准为具有4~5片复叶、茎粗0.8~1.0cm以上、白根多、5cm以上的根须达10条以上、单株重量在20g以上、苗高在15~20cm之间的无病虫害健壮种苗。

3促进花芽分化

日光温室栽培的早熟品种花芽分化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在此时期,应创造低温、短日照条件,培育壮苗,以保证草莓花芽分化充分。

(1)在草莓花芽分化期间,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肥,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

(2)在草莓花芽分化前15~20d,结合松土锄草,铲断苗木部分根须,能控制苗木对土壤中氮的吸收,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3)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及时摘除老叶、黄叶,以减少营养消耗及病菌传播。从实践看,以每株苗保留5~6片新叶最佳。

(4)入秋以后,当气温逐渐下降到15~17℃时,草莓开始花芽分化,这时应在晴天覆盖遮荫网遮光,创造短日低温气候条件,对于花芽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4加密定植促早熟

在正常生产中,日光温室草莓定植12.0~13.5万株/hm2左右,加密定植15~18万株/hm2左右。加密定植后,头茬果的个头不变,并且产量高。待头茬果结束后,再将多余的草莓植株拔掉,剩余的继续进行二茬果生产。这样做,前期产量高、售价高,还不影响后期生产,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5提早扣棚

在东港地区,日光温室草莓扣棚时间多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进行。进行草莓促早熟栽培,扣棚的时间要求适当提早。但并不是扣棚越早越好,必须让草莓有一个充分休眠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所栽培草莓品种的觉醒期扣棚,对其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如幸香、章姬、99号等早熟品种扣棚时间可定在10月5日左右;杜克拉等中熟品种定在10月20日左右扣棚,安娜等极浅休眠品种,则不受此限,可以在9月份扣棚。

6打破休眠

在日光温室草莓生产中,为尽早打破休眠,恢复植株生长,可用九二激素处理。激素处理法是指在扣棚后5~6d,章姬、99号等早熟品种喷洒1次10mg/kg的九二即可;中早熟品种如杜克拉、宝交早生等,需喷洒2次九二,第1次于扣棚后5~6d,浓度为5mg/kg;第2次于30%现蕾后,浓度为10mg/kg。喷洒九二时要对准心叶喷布。

7增加积温

草莓从开花到成熟需要40~50d,日光温室保温效果好、积温高,则草莓发育快,成熟就早。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棚内温度,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扣棚后,要求白天温度达到25~28℃、夜温10~12℃;现蕾期,白天温度25~26℃、夜温8~10℃;开花期,白天23~25℃、夜温8~10℃;结果期,白天20~22℃、夜温8~10℃。

8肥水调控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在栽培中必须保证充足的肥料供应。底肥要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辅以少量的尿素、硫酸钾等化学肥料;追肥主要以化学肥料为主,同时要适量施用草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总之,在草莓栽培管理上,一定要加强肥水调控,根据草莓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从而保证草莓良好发育。

篇10

1.1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最能体现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之一。我国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原国家煤炭部组织了对国外煤矿监控技术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和引进工作,此举大大促进了国内监控技术的发展。先后从波兰、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引进了一批安全监控系统(如DAN6400、TF200、MINOS和Senturion-200),在部分煤矿中应用;在引进的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研制出KJ2,KJ4等系统并通过了鉴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紧跟世界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潮流,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控系统,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KJ90系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的KJ95系统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测控分站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系统软件采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同时,在“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12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指导下,规定了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自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不仅为各煤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且促进了各厂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现有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及配套传感器等设备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KJ90、天地科技股份公司常州自动化分公司的KJ9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的KJF2000和北京瑞赛公司的KJ4,KJ2000等系统无论在软硬件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企业性质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基本代表了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

1.2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矿井提升机是一种实现机电一体化较好的矿山大型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特别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个整体,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全数字提升机高度可靠,具有可重复性故障寻址、完整的诊断设施和自诊断功能,以及简单而快速的通信功能;它采用总线方式,大大简化电气安装;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零备件少;可以方便地实现软启动、软件控制和改变瞬间加速度。

在我国“九五”计划期间,国产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已成为各煤矿提升机的首选机型。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的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除此之外,我国还用SIMADYND和S7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提升机。2000年11月,该系统在焦作古汉山矿投入运行,情况良好。提升机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其安全保护系统更为完善。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两台计算机装置,每台都有自己独立的测量、传感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这两台计算机同步工作,互相检测,互为备用,对提升行程实现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容器位置相结合的方式,对两者进行比较、校正,实现行程自动控制。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对安全回路、制动回路、电源和驱动回路进行实时检测,实现故障记忆,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提升机安全性能。

1.3井下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在我国“八五”计划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成功的研制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我国已经自行生产制造了多个品种和多种类型的带式输送机。

2结束语

随着煤矿生产不断向深部水平发展,对控制水平和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又加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如网络、光纤、人工智能及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已渗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中,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更强大、性能更优越,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越来越强,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采用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的煤矿,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煤矿企业循环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1):88.

[2]文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与展望[J].机械.2003.30(1):62~64.

[3]王洪波.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6):174.

[4]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