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申请表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困生申请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
您们好!
我是xx工程学院xx工程xx班的学生xx,xxx年出生于xx省、xx市、xx矿区、xx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我和弟弟,我们四口和爷爷、奶奶住在同一个家里。爸爸妈妈都没有工作,只能靠着家里的两亩来地勉强的维持生活,收入十分的微薄,为了我和弟弟能够好好的学习,家里一年省吃俭用的钱都供给我和弟弟上学读书用了。家里也欠了不少钱,所以从小我和弟弟俩个人就知道不乱花钱。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在我们村附近的一个小煤矿上班,刚开始家里还挺好的,有爸爸在煤矿上班,家里还有剩余,结果好景不长,毕竟小煤矿的安全不好,在一次夜晚,小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那一次事故死了好多的人,爸爸也被引起的火灾烧成了重伤,整半个身子都被烧伤了。许多人都被送到了医院里治疗,医生要把烧毁的皮肤全部都剥下来,那时候妈妈整天在医院里照顾爸爸,我和弟弟只好被姥姥照顾,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爸爸恢复了一点,也能下床走路了。出院后又修养了几个月,终于恢复的差不多了,但一直没有敢干重体力活。
爸爸、妈妈没有文化知识,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从小他们就严格要求我们兄弟两要好好的学习,将来要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不要像他们一样在农村没工作。我们兄弟两也很争气,在学校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在我们看来只有以优异的成绩才能使爸妈高兴,才能回报他们的苦心。直到XX年的高考,我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学-xx理工大学。当时家里一片欢腾。
XX年是高兴的一年也是家里爷爷奶奶不幸的一年,他们年过七旬,身体又不是太好,经常生病吃药。我知道我们兄弟两的费用增加了家里的负担,但是更不幸的是爷爷在六月份的时候摔倒在地,被家里人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结果是爷爷偏瘫,这一结果很让人意外,爷爷也哭喊着让医生帮忙治疗,医生用针灸的方法给他治疗,效果挺好,好点后考虑到家里的情况,还是决定出院慢慢锻炼治疗,锻炼了一段时间爷爷可以下地拿着拐棍走路了。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奶奶的心脏病犯了,又被送到了医院,家里又比得安宁,又得忙着去医院照顾奶奶,还得照顾爷爷,等他们的病都好点了后,家里也花了不少的钱。我知道爸爸犯愁了,他开始四处奔走到处借钱,在我开学的时候爸爸把钱借够了,我拿着钱来到了学校。上大学一年来,我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一直很刻苦,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学习,看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这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我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同学,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我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各门功课均达到优良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热情帮助同学,在班里名列前茅。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当然,我也知道还有不少同学的家境更困难些,无论我是否申请到了这笔助学金,我都要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培养,也衷心的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但我相信如果我能申请到这笔贫困生助学金,我将作出一定的成绩以无愧于这贫困助学金。
此致
篇2
关键词:B/S架构;高校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如各种形式的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生活补助等,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金额庞大,牵涉的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面临的困难很多。为此,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出一套功能完善、易于操作、运作精确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使资助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和助困作用。
一、系统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资助管理方式基本上都是以书面形式进行流转,效率较低,耗时较多。确定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目的在于实现资助管理的无纸化、信息化、高效化、透明化。通过在网站资助信息,学生登录网站,根据资助条件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在网上填写相关资料进行申报,数据提交后保存在数据库;然后由学院相关人员提取数据库保存的申报数据,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提交给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符合的进行公示,并办理相关手续。学生可登录网站随时查询审批过程及结果。根据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系统主要应实现以下功能:贫困生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助学贷款管理、奖助学金管理、系统后台管理五大部分。系统总体功能如图1所示。(图1)
(一)贫困生管理。贫困生数据库是整套资助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因为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都是针对贫困生开展的资助项目。此功能中的贫困生申请和审核工作是各项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均有权申请进入贫困生库,系统可以实现学生注册登录提交数据,学院及学校分级审核,自动生成学生的贫困等级。
(二)勤工助学管理。主要包括勤工助学岗位的信息查询、申请、审核等功能。所有贫困生在规定时间内均有权进行勤工助学金申请,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将申请信息保存至数据库,然后学院、学校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进行审核,最后会自动生成批准或未获批准的信息,并保存在数据库中。
(三)助学贷款管理,主要包括助学贷款的申请与查询、审核等功能。学生登录后可以进行助学贷款的申请及查询,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将申请信息保存至数据库,然后学院、学校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进行审核,最后会自动生成批准或未获批准的信息,并保存在数据库中。
(四)奖助学金管理,主要包括奖助学金的申请与查询、审核、发放等功能。学生登录后可以进行奖助学金的申请及查询,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将申请信息保存至数据库,然后学院、学校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进行审核,最后会自动生成批准或未获批准的信息,并保存在数据库中。
(五)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的功能较多,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资助学生信息管理、角色及权限管理、用户管理、信息审核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资助项目、数据安全等的重要管理模块。其中,学生信息管理主要进行在校学生信息导入、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形成资助管理系统的初始数据。
系统用户主要有:(1)学生(贫困生),可以查看资助通知,申请资助项目,查看申请状态等;(2)辅导员,可以查看贫困生信息,对提交申请的学生资助项目进行审核,查看审核历史数据等;(3)学院审核人员,可以查看贫困生信息,对辅导员审核通过的学生资助申请项目进行复审,查看审核历史数据等;(4)学校审核人员,可以查看、审核学院审核通过的学生资助申请项目及贫困生信息,查看资助项目审核历史数据等;(5)管理人员,可以对系统初始数据进行处理,审核资助信息,分析统计资助信息并生成报表,对系统用户及权限进行管理等。
二、系统的总体设计
根据高校资助管理的政策规定,结合当前传统管理方式的运作过程,通过系统分析,理清了高校资助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贫困生管理子系统。学生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将申请信息保存至数据库。辅导员登录系统后进入贫困生审核页面,系统自动将该辅导员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学生申请信息显示给辅导员,辅导员审核学生填写信息和上交的证明文件是否相符,若信息不属实或不符合条件则返回未批准通知;若确定信息真实有效且符合贫困生条件,审核修改系统判定的贫困等级,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将审核信息提交至数据库。辅导员审核工作结束后,依次由学院审核人员和学校审核人员对贫困生认定申请进行复核和终审,批准则将贫困生信息保存至数据库;不批准则返回未批准通知。
2、勤工助学管理子系统。首先由学院相关人员录入岗位信息,再由学校系统管理人员审核后。接下来,贫困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选择勤工助学管理,进入勤工助学申请页面,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将申请表提交,系统自动将申请信息保存至数据库。辅导员登录后进入勤工助学审核页面,系统自动将该辅导员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学生申请信息显示给辅导员,辅导员审核学生的申请信息,若不批准则返回未批准通知,若批准则将审核信息提交至数据库。辅导员审核结束后,由学院或学校审核人员登录系统,系统自动将辅导员审核通过的学生的申请信息按照院、校级别显示给学院或学校审核人员,若批准申请则将勤工助学信息保存至数据库,并返回工作通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则返回未批准通知。
3、助学贷款管理子系统。贫困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后,选择助学贷款申请,进入助学贷款申请页面,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将申请表提交,系统自动将申请信息保存至数据库。辅导员登录系统后进入助学贷款审核页面,系统自动将该辅导员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学生申请显示给辅导员,辅导员审核学生的申请信息,若不批准则返回未批准通知,若批准则将审核信息提交至数据库。辅导员的审核工作结束后,由学院审核人员进行复审,最后由学校审核人员进行终审,若批准申请则将助学贷款信息保存至数据库同时发送给相关银行系统,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则返回未批准通知。
4、奖助学金管理子系统。贫困生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将申请信息保存至数据库。辅导员登录系统后进入助学金审核页面,系统自动将该辅导员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学生申请信息显示给辅导员,辅导员依次进行审核,若不批准则返回未批准通知,若批准则将审核信息提交至数据库。辅导员审核结束后,由学院或学校审核人员登录系统,系统自动将辅导员审核通过的学生的申请信息按照院、校级别显示给学院或学校审核人员,若批准申请则将奖助学金信息保存至数据库,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则返回未批准通知。
5、系统管理子系统。管理员登录后,通过学生信息管理导入学生数据;通过用户管理可以实现系统角色的管理及权限分配,对用户信息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通过信息审核与,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向所有用户相关的资助信息,以便贫困生申请,同时控制审核工作的及时进行;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可以对资助项目、资助学生、资助金额等进行汇总统计,跟踪执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其他用户登录后,通过系统管理子系统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图2)
(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主要通过E-R图来表示,根据E-R图进行表的设计,然后选择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表的物理结构。通过前面的分析,系统所涉及的实体集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贫困生、辅导员、学院审核人员、学校审核人员、管理人员、资助项目。系统的E-R图如图3所示。(图3)
数据表的设计要体现冗余少、灵活、有必要的约束规范等原则。主要的数据表(贫困生基本信息表)的逻辑结构设计如下:贫困生基本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学院编号、专业编号、班级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寝室地址、月生活费、密码、是否贫困生、家庭户口、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联系地址、家庭邮政编码、家庭固定联系电话、家庭移动联系电话、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欠债情况、是否有经济情况调查表、自然灾害情况、意外事件情况、是否低保户、家庭失业情况、其他情况说明、已获资助情况、是否获得助学金、是否助学贷款、是否勤工助学、申请认定理由、辅导员意见、贫困等级、学院审核人员意见、学校审核人员意见)。其他数据表可根据E-R图进行相应的设计。
三、系统开发
(一)采用B/S架构。由于资助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学生、审核人员等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进行访问,实现资助信息的查询、资助项目的申请、审核等工作,因此有必要采用B/S架构来进行开发设计。B/S(Browser/Server)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是当前主流的信息系统实施模式。它是一种三层结构,即所谓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用户程序,用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通过WWW浏览器随时随地去访问Web上的页面,而页面数据主要由Web服务器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与数据库服务器链接,并从中提取需要的数据由Web服务器生成,数据主要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B/S结构的优点主要就是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原因就在于客户机把事务逻辑大部分都给了应用服务器,不再负责处理复杂计算和数据访问等关键事务,只负责显示部分,所以维护人员不再为程序的维护工作奔波于每个客户机之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应用服务器的程序更新上。
(二)选用数据库。可根据情况选用Access、SQL Server2000、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议选用SQL Server2000来进行数据存储。
(三)选用开发环境。可用ASP、Java、C#等进行代码设计,最终实现高校资助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结束语
高校资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面临的学生众多,需要提交及审核的数据庞大,传统的纸质材料申报及审核方式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因此高校资助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对高校资助管理的需求进行认真梳理,对其流程进行规范,并采用适合各高校自身实际的开发技术,特别是通过B/S架构,实现高校资助管理的网络化、透明化、规范化及高效化。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西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为了帮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入学,共青团*市委、国和集团、处州晚报决定在*市联合开展以“传递爱心、成就你我”为宗旨的“国和学子”大学生爱心助学行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助对象及名额分配
1、资助对象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新生;
2、资助名额50名。50名贫困大学新生由各团县(市、区)委、市直学校团委上报,市本级和每个县(市、区)各5名。
3、贫困大学新生的申报条件:
(1)*年高考成绩优秀且被大学录取;
(2)自愿签署《爱心接力承诺书》的贫困生;
(3)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或丧失劳动能力,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村特困生;
(4)父母一方或双方为下岗职工且尚未再就业的城镇特困生,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
(5)家庭遭受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灾害,经济困难的特困生;
(6)没有获得其他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
(7)同等条件下孤儿或残疾人子女(含本人残疾)优先,同等经济困难条件下高考分数高者优先。
二、资助标准
贫困大学新生资助标准:每人一次性3000元。
三、贫困大学新生申请资助的程序
1、资助对象实行本人申请制。
2、各县(市、区)符合资助条件的申请人,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向家庭所在地的团县(市、区)委提出申请,并填写《“国和学子”大学生助学活动申请表》。经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章证明后,由团县(市、区)委对申请人进行实地考察,情况属实的由团县(市、区)委签署审核意见并上报团市委。
3、市直学校符合资助条件的申请人,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向所在学校团委提出申请,并填写《“国和学子”大学生助学活动申请表》。经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章证明后,由所在学校团委对申请人进行实地考察,情况属实的由市直各学校团委签署审核意见并上报团市委。
4、团市委汇总申请人基本情况后,根据资助条件,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复核,主办单位最后确定资助名单。
四、助学金的发放管理
1、助学金的发放采取属地原则,即何地申请就在何地领取,团市委确定资助名单后,将助学金拨至各团县(市、区)委,市直学校资助的贫困生统一到团市委领取助学金。
2、各团县(市、区)委要严格发放管理,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助学金的发放,在助学金划拨到位一星期内,由受助学生凭有效证件领取。由于特殊原因学生本人不能领取者,可由其父母代领并办理签字手续,其他任何人不得代领学生助学金。
3、各团县(市、区)委在发放助学金时须填写《“国和学子”大学生助学行动助学金领取签名册》(一式三份),按签名册要求记录各项内容。《“国和学子”大学生助学行动助学金领取签名册》由团县(市、区)委、团市委和国和集团各留存一份。
五、相关要求
1、受助生所在地的团县(市、区)委、市直学校团委,必须按照受助条件对受助生的受助资格严格审核把关,对资助对象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2、各团县(市、区)委在做好助学金发放的同时,指导受助生做好复信工作。
篇4
一、基本状况
自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以来,我校切实做到及时、全额将资助款发放到每一位受助学生手中,无一遗漏。建档立卡学生150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85人,他们享受的各项资助款全额打到学生监护人农商行银行卡账户中。
二、主要做法
(一)宣传政策,摸排状况。
为掌握贫困学生资助的第一手状况,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在接手新的班级后,在一周内通过班会、调查、家访等形式,摸清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填写贫困学生调查表,并向全体学校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由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填写申请表,校评审小组对提出申请学生状况作出审核,最终确定资助名单。
为使有限的资助资金发放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手中,我们通过办专栏、写标语、发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资助政策,熟悉资助申报程序,即提出申请、教师调查走访、评审委员会审核、社会公示、名册上报、资金发放、后期监管,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生资助、关心贫困生成长、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领会精神,落实制度
1,认真学习并坚持落实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范建立相关档案。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资助流程,为资助管理工作带来强有力的保障,使我校的资助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在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学校资助管理工作精神基础上,制定贫困生工作制度;并认真做好学生资助计划、经常开展学校资助工作自查。
(三)严格程序,规范档案
按照县教体局学生资助工作文件要求,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摸底,认真规范建立贫困生档案,规范管理公示原材料,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及监督。
三、存在问题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历来严格按照程序、规则进行操作,以公正、公开、透明为原则,受到家长、社会的肯定与好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受经费制约,学生资助工作的硬件设备不行,办公条件较差。
篇5
关键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规范化 资助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改革、高校扩招、物价上涨和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首先体现在困难学生基数大。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2011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例,信息学院2011级共有本科生750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245人,占总人数的32.67%,比2010级增长近4个百分点,其殊困难有60人,占贫困生人数的24.49%,占总人数的8.05%。在贫困生基数增大的同时,贫困生家庭情况也愈加复杂,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父母去世、没有经济来源或无其他亲属给予经常性经费资助的孤儿;单亲家庭且家长失去生产或者生活能力的学生;父母都已经高龄、身体有残疾(有市、县民政部门颁发的残疾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子女;城市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失业且已经民政部门认定(凭市、县民政部门相应证明文件)或者是学生家庭纯收入低于家庭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并且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证金的家庭;有兄弟姐妹,并且在其中同时有两人以上就读于大中专院校;学生或学生家庭成员突发变故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1]。目前,切实地解决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等问题,已经成为保证学生特殊群体稳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幅度逐渐增大。资助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认定工作是困难学生资助的基础和依据。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妥善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我国建立了以“奖、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以便缓解贫困生供需之间的矛盾。2010年国家进一步大幅上调了对高校贫困生的奖助力度,社会和个人对贫困生的资助种类和金额也有所提高[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拥有了更多接受资助的资源和渠道,这有效保障了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等原因放弃学业,但是在客观上却增加了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指以一定的依据和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所做的评价,它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既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资助资源稀缺事实的衍生,也是完善评定系统尚未建立的必然产物。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出示相关证明材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第二步: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审阅材料并进行民主评议;第三步:组建评议小组,由小组成员审核材料并给出推荐意见;第四步:学校学生资助部门审批。
虽然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比较周全,层次分明,既有基层民主评议又有上级部门监督审查,但是经过实践不难发现,现行的认定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对贫困生认定工作宣传的力度不够。
在进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之前,应当对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整体安排、被学校认定为贫困生之后应尽哪些义务并享有哪些权力和获得资助的种类等相关政策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目前出现的情况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知道填表、写贫困材料,但是对于自己作为一名贫困生究竟享有哪些资助,对学习成绩有什么要求等一无所知。很多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不关心、不知道,但当贫困生受到资助,尤其是物质上的资助时,有意见有看法。还有些学生家里很贫困,但是不懂得也不清楚如何申请贫困生认定。
(二)生源地民政部门审核不够严格。
由于大学生的生源地分布比较分散,高校不可能对每一位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都进行实地调查认定,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因此由学生本人所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调查表》便成为高校判断其是否贫困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调查表》需要学生生源地所在政府的民政部门对其填写的内容真实性进行核实,若无出入,便盖章以示证明。通过实践不难发现,学生想要获得此类贫困证明非常容易。究其原因:第一,提供生源地贫困证明没有具体的名额限制,也缺乏有效监督,对当地民政部门不构成任何不利影响;第二,基层的民政部门出于保护本地生源在校享受国家资助,存在一定“假贫困证明”[3]。以上问题使得一些“虚假贫困生”成为高校资助的对象,不仅使得高校贫困生的数量虚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真正贫困的大学生的受资助情况,同时也为之后各类助学金和资助金的公正评定带来了困难。
(三)基层民主评议的方式存在缺陷。
篇6
【关键词】中职 贫困 认定 援助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已占据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中职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随之大幅增加。2007年5月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明确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贫困生的援助与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援助的效率。
1.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1.1 在贫困生认定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生源地认定和家庭困难程度认定两种方式。学生生源地认定主要是由学生生源地乡、镇、县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依靠当地政府提供的材料确定该生家庭是否贫困家庭,该生是否应该为贫困生和特困生,换言之,学校在确定该生是否为贫困生和特困生时,几乎完全依据生源地政府的“贫困证明”来判断。家庭困难程度认定是学校通过学生提供的家庭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下岗证及重大疾病证明。结合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经过班级评选,最终确定贫困生人员,从而确定其是否应该受到资助和应该资助的程度。
1.2 贫困生认定程序:首先由个人填写《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申请表》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申请书后附上尽可能提供的贫困证明;其次由班主任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小组依据学生提交的各种贫困证明及学生的日常表现预审、评议、排队、认定;最后由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审核认定。
1.3 贫困生认定依据:学生家庭所在地政府部门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加盖政府部门公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监护人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无经济收入证明、残疾证明或受灾证明等证明材料,以及学生的表现和日常消费行为等。
2.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学校在贫困生认定上都总结出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贫困生认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2.1 各类证明不能反映学生贫困的真实情况。由于各级政府没有贫困学生证明的规范化规定,中职学生所持有的证明材料不尽相同。在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操作中,贫困证明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如有的家庭背景好,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因一纸证明,而能享受资助;而边远地区的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想开家庭贫困证明则遇到困难。而学校又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辨别这些贫困证明的真伪。所以,学校在众多的贫困证明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另外,贫困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生源地和学校所在地之间存在地区经济差异,地方基层组织开具的证明只能证明该生在当地是贫困的,但该生在学校属不属于贫困生还不能完全确定。
2.2 不良的申请风气导致认定难度增加。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加之政策宣传到位,影响力度大,让一些即使能筹集到资金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也开始不再主动克服困难,纷纷争取贫困生的认定名额。另外,由于地区生活水平差异、计算方法不同等原因,学生能否承担得起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用,学校也很难准确认定,“僧多粥少”的现象让人一筹莫展。
2.3 班级民主评议并不代表学生的真实意愿。每到确定贫困助学金时,都有学生向班主任讲得“声泪俱下”,班主任也颇感无奈,认为同学们互相接触多,班级测评应该是最好的办法,让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上台“演讲”,通过演讲告知同学其贫困程度,然后由同学投票来决定“国家助学金资助给谁”。在这种环境下,有的贫困生为不愿泄露隐私而自动退出参评;有的贫困生因为自卑心理,平时和同学接触少,人缘差,即使同学知道他困难,但投票时票数仍然不高;相反,平时人缘好的人都上了“贫困榜”。
3.解决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认定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定体系,综合各方面的标准来认定贫困生。首先,对能提供城市低保证、农村特困证、烈士证、孤儿证、家人重病医疗凭证、多子女在读学生证的学生优先予以认定。因为这些证明有的是政府部门经过严格审核发放的,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来就有的,证明的可靠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参考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支出进行调查,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比,确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
3.2 要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督体系,保障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是一个包括前期的调查、认定和后期监督处理的系统工作。对贫困生的监督包括家庭经济基本情况的监督和学生基本情况的监督。首先,学校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其次,资助中心老师和班主任应该加强和贫困生的沟通,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学生监督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为他们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为亲密,相对比较了解他们的日常情况。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对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受资助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在其档案中留下记录,以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
3.3 要加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问题一直是干扰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伪贫困、虚假证明材料等问题的出现都与诚信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加强道德约束,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伪贫困的现象发生。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贫困生的资助是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对于那些出于心理因素没有主动申请的贫困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并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对于家庭一般贫困的同学,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客观陈述家庭经济状况,从而使学校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提高认定效率。
3.4 规范生源地有关部门的认证工作。一是要规范生源地基层部门认证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查认证工作应纳入其职责范围,制订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明确生源地中学的职责。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并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建立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的档案。再次,生源地县(市)资助中心要建立已被学校录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档案,负责申请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审核确认工作,出具家庭经济状况的证明。最后,要保证学校与生源地有关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做好信息传递和工作对接。
3.5 研究学生消费行为,严把审核关。学生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目前,部分学校通过学生校园一卡通来了解学生在校园消费情况,并以此认定贫困生。这种方法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情况,但对学生在校外消费情况却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我们不否认,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使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而另一方面,一些假贫困的学生,在校内消费虽然不高,但在校外消费却大得惊人。因此,应通过学生同班级同学,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并进行认真甄别。要进一步完善班级的审核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测评体系,通过学生班级同学对学生的了解,坚持“个人申请――班级评义――班主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程序,把好审核关,增强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
4.实施多元化的援助项目
4.1 建立贫困生档案,认定贫困生。建立贫困生资料档案,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困难原因、困难程度、个人信誉、心理健康状况、获得资助等各方面信息。加强对贫困生的追踪教育和管理;准确确认贫困生,依据贫困程度采取区别对待,突出资助重点和工作重点,以加强贫困生工作的针对性。资助工作中充分保证特别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优先安排,在发放困难补助上优先考虑,在评定奖学金方面适当照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4.2 积极引导贫困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注意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学校针对贫困生在校内设立一些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来获得相应报酬的助学岗位,大力加强对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指导和支持。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勤工助学中心,制定了《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加强对贫困生勤工助学的管理和协调。在学校内充分挖掘潜力,广泛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一部分贫困生走出困境。
4.3 突出自强教育、关爱教育和感恩教育。坚持“扶贫更要扶志、立志才能解困”的工作思路,在助学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送温暖活动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同时,适时教育和引导,启迪学生心灵。开展“爱心奉献,回报社会”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得到奖励和资助的同时,能够感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篇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救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有关规定,保障我区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和正常完成学业,保证中小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进一步完善助学金制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省、市关于救助弱势群体的有关规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平等性和发展性原则,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围绕一个目标(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强化两个管理(贫困生档案、救助资金)、拓宽三个渠道(政府专款、社会救助、个人资助),依托四种形式(现金救助、物品救助、两免一补、结对帮扶),确保我区在校生年巩固率保持在以上,促进基础教育积极、均衡、持续发展。
二、救助对象
⒈兰山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城市低保)、特困家庭和农村特困户的在校学生。
⒉家庭经济困难的革命烈士子女、残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
⒊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重大经济损失的贫困学生。
⒋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
⒌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
⒍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在校子女。
⒎其它特殊原因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
三、评定原则
⒈学校依照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每学期评定一次。
⒉助学金的评定只根据学生家庭贫困程度,不与学习成绩挂钩。
⒊确保对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子女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住校生食宿费)。
四、申请程序
⒈申请。每学期开学时,由学生或家长持户口本、低保证等贫困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填写《兰山区贫困学生申请表》,家庭所在社区或村居填写意见并盖章后,连同贫困证明一并交给学校。
⒉核查。学校根据学生提供的贫困情况,通过询问学生本人及同学、走访学生家庭和村居(社区)等办法对学生贫困情况进行核实。
⒊初定。学校把核实后符合条件学生情况提供给全校教师,经过全校教师民意测评后,由学校领导班子讨论确定申报名单。
⒋公示。对确定救助的学生在学校和村居(社区)张榜公示。学校对公示无异议者的登记表盖章。
⒌上报。学校将贫困学生登记表和相关贫困证明向区教育局逐级上报,村居(社区)向镇、街道、区政府逐级上报,由主管部门审批。
⒍审批。区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救助金总额和资助标准,确定资助总人数,认真审查核实,依据资助对象分配原则,确定各单位资助对象。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救助工作的高度透明。
五、救助方式
⒈政府专款。区里设立“救助基金”启动基金不少于万元,并且逐年增加。区民政局每年在救济款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各镇街道均要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专项帐户,每年拨付一定经费救助贫困学生,确保助学金专款专用。
⒉社会资助。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捐助。
⒊学校减免。各中小学可从杂费、借读费等预算外收入中提取部分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⒋结对帮扶。区里安排一个单位帮扶一所学校,区直机关帮扶一批贫困学生,科级干部、县级干部帮扶个贫困生,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正常完成义务教育。
六、管理使用
助学金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专项使用,在每学期初根据贫困生分布情况,拨发至区直学校和镇、街道中学、中心小学。资金一律由学校统一管理,不直接发放给学生本人,专项用于受资助学生的书本费、作业本费、学习用具费、寄宿生活费及杂费减免。区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助学金的发放,使用情况和减免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结果进行通报。
七、工作措施
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中小学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是巩固“双高”普九,提高国民素质,确保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区里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 组长,区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团区委、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救助贫困学生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具体负责专职接受社会捐款,确认扶助对象,落实国家安排的助学金,整合区内各类助学行为,助学金发放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工作。各镇街道、学校也应成立相应机构,抓好这项工作。要强化监督检查,切实管好、用好救助物资,充分发挥其效益。同时,各单位要重视精神鼓励,定期跟踪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之切实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温暖,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 贫困生 资助
[中图分类号] G46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142-0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并轨制度的改革和偏远落后农村山区子女升学率的提高,高校内的贫困生也在与日俱增。“贫困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奖、助、贷、勤、补、减”等资助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完成学业。然而,在实施资助的过程中,医学院校在积极开展资助的同时,却忽视了资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没有对资助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事后追踪。作为一线资助工作人员,笔者结合医学院校的工作实际,对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的意见》,目前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内容有:1.以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的贷款制度;2.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3.以国家助学金为主的,以勤工俭学、临时困难补助为辅的助学制度;4.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其他社会资助奖学金为补充的奖学金制度;5.逐步完善减免学费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这些制度很好地保证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资格认定和等级认定存在误差
所谓贫困生,就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或支出有困难的学生。贫困生一般分为一般困难生、困难生和特别困难生。在医学院校内,贫困生资格认定和等级认定程序是:1.学生申请;2.学生出具乡镇市级民政部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证明;3.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4.学生日常生活消费等。结合以上条件,依据家庭状况、孤儿、烈士子女、父母残疾、年老多病、经济来源、自然灾害、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和贫困地区等量化指标,结合班级评定小组评议,评定贫困生的等级。在现实操作中,很多因素很难具体量化,认定工作不好把握,存在误差,不受校方控制的贫困生证明很难把握其准确性。有现象表明:一些不贫困的学生手持贫困生证明,要求申请国家助学金;一些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因多种原因,无法出具贫困生证明;还有一些贫困生,因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不愿意表露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加上在资格和等级评定过程中,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未能得到及时资助,不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二)资助中出现“拜金主义”的现象
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而医学院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最高1000元,其差别太大,这种差异性,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他们认为,只要家庭经济困难,提出申请,就很容易获得;只要学习一般化,无挂科现象,次年依旧申请,就可以继续享受国家无偿资助;加上受资助的贫困生那种“等、靠、要”的依赖现象,更加刺激了他们。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申请的学生相对能反映出其家庭的真实情况,但到了二年级以后,这些学生很快意识到,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比较大,资助金额较高,而且是一种无偿资助,比办生源地助学贷款更实惠。在学生们中出现了“学习好的不如家庭困难的”这种“拜金主义”思想后,他们会利用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出具的证明难以验实这种情况,在班级评比时活动一下,拉一下关系,成为“假冒贫困生”,想方设法骗取国家资助。
(三)资助后的贫困生缺乏监控和反馈体系
贫困生得到国家和学校资助后,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受影响。在辅导员们的引导和同学们互助下,他们能顺利完成各学期的课程学习,能积极参加院系文体活动,能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但仍然有部分贫困生在得到资助后,在学习上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甚至考试不及格的现象;生活上懒惰,不能积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交往方面闭关自守;活动方面出现消极的思想,无集体意识、奉献意识等。在他们心目中,国家资助他们是应该的,他们无需回报社会,他们凭借“家庭困难”这张令牌可以继续享受国家资助。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其一是学校资助中心没有制定要求系部和辅导员对资助后的贫困生的表现进行监控和反馈制度;其二是学校对资助后表现不好的贫困生缺乏相应的处理措施;其三是从事一线资助工作的人员无法开展资助后贫困生的处理和教育。
(四)贫困生的心理帮扶不够完善
贫困生是由于家境困难而获得资助的,这一家境状况往往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贫困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他们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重,渴望别人承认他们存在的社会价值,渴望得到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乐趣。在对贫困生进行认定和资助时,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和领导都能考虑到贫困生的心理,也能积极去引导、去帮扶,但仍有许多地方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资助的贫困生比例较大,加上评定时诸多事务缠身,一线辅导员与贫困生的心理交流不够完善;二是对贫困生的思想上脱贫引导不够完善;三是开展自信自强的贫困生主题活动不够鲜明。
三、医学院校资助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医学院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和等级认定的机制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和等级认定是医学院校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其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意义所在。医学院校在完善制度方面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就贫困生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而言,要建立追究制度,对情况较为严重的,要及时联系出具相关证明的部门和单位,杜绝虚假材料出现。[1]第二,建议地方资助中心对贫困生的认定要从中学时代开始实施,逐步发展为中学—大学一体化的贫困生认定体系。上大学后,学校根据中学的贫困生档案,以及地方民政证明等材料进行贫困生资格和等级认定,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认定的准确性。第三,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之本,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是我国民族之魂,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必须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要求真务实,在申请国家助学金的过程中人人讲诚信。
(二)完善和加强医学院校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度
国家资助政策不是每位学生都熟悉的,受“拜金主义”思想侵蚀,一些同学只注重“钱”的概念,而忽视了国家提倡的教育平等的理念,在申请国家资助时,学生的诚信意识、爱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因此,医学院校在实施国家资助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求一线辅导员对国家资助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解读活动,让学生们理解国家资助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其次,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心奉献”活动,让学生们感受爱的温暖和爱的伟大;第三,开展资助“诚信守信”、“诚信承诺”活动,让学生们体会诚信是一种美德,是高尚品质的体现;第四,开展社会品德活动,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放弃视同资助别人;第五,开展对骗取国家资助的“非贫困生”进行良心拷问倡议,让他们慢慢地从思想上体会到国家资助的真谛。
(三)完善医学院校资助后的贫困生监控和反馈体系
实施国家资助的目的是确保贫困生大学生在校享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发展。[2]由于没有相应的监控和反馈体系,致使资助后的贫困生没有把得到的资助用于学习和生活,学习不努力,出现违规现象,违背了国家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初衷和意义。为了完善资助后的贫困生的监控和反馈体系,医学院校首先要建立学校举报体系,对那些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在生活中出现抽烟、酗酒、请客和违反校纪校规等情形的,如有举报经确实后,均取消其本学年的贫困生资格,且不得参加以后的国家资助申请。二是建立资助后贫困生承诺制度,让享受资助的学生有承诺内容的约束。三是建立系部考核反馈制度,为更好地帮助贫困生全面发展,系部应该从受资助的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进行考核和反馈,告诫他们国家资助的本意是为了让他们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如有出现考核不合格或违规现象可取消其享受资助的资格。
(四)完善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帮扶工作
贫困生由于其家庭经济困难,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交中,常常面临着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相对家庭富裕的学生来说,贫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3]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4]因此学校和系部除了对贫困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外,更要注重对其精神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帮扶。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科目多,学制长,因此医学院校更应该对资助的贫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关注和帮扶。首先,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现实,引导贫困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脱贫”,让他们懂得,“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得信息的手段,懂得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就是财富,并且是人类最宝贵的、永不枯竭的财富”等,做好贫困生自力更生的基础性工作。其次,辅导员应与贫困生建立不定期的沟通交流活动,多督促贫困生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克服自卑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第三,辅导员要建立贫困生心理变化档案,对心理问题较大的贫困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四,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海报、板报、征文比赛、班会主题等形式开展贫困生自信自强活动,引导他们培养自立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生存能力,积极疏通贫困生的负面情绪。[5]
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它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执行和贯彻,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关系到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线的医学院校资助工作人员,笔者有责任、有义务发挥个人能动性,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资助实施细则和体系,帮助真正的贫困生不仅得到国家经济上资助,而且得到精神上的资助,帮助他们早日脱贫,早日成才,早日回报社会。
[ 参 考 文 献 ]
[1] 姜洁.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29):181-183.
[2] 王广飞.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中体现教育公平 [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5):114-119.
[3] 张晓松.刍议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及其对策 [J].华章,2011(27):120.
篇9
1 目前资助体系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资助体系的落实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国家要求高校建立专门的资助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但是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资助管理机构,一般由学工人员兼任处理资助过程中的问题,造成资助工作落实不到位。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认定,由生源地所在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然而,有些地方出具的证明水分较大,对于一些家庭真正困难,由于信息闭塞或没有“门路”的家庭却开不出证明。学校仅凭学生申请和地方证明进行认定,难免出错。
1.3 国家助学金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家为了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设立国家助学金,但由于数额较大,且申请条件较笼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家庭经济条件并没有台阶的差别,简单人为分档定级使得因名额受限而未能享受到助学金的那部分学生心理失衡。其次,国家助学金与高校设立的奖励产生冲突。国家助学金最高额度为四千元,远高于高校设立的荣誉奖励,无形之中使得不少学生产生“自身再努力,不如弄个贫困证明”的想法。
1.4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办理难 助学贷款是资助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学生助学贷款小额分散、成本又高,没有信用制度保证,还款的风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申请贷款手续比较繁杂,审查办理耗时长,名额有限等各种原因,造成部分学生未能得到贷款资助。
1.5 勤工助学落实效果不理想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很少,报酬低,满足不了贫困生的需求。勤工助学岗位管理不规范,经常出现岗位信息渠道不通畅、人情岗、一人多岗的现象,没有轮换竞争上岗,致使每次参加勤工助学的都是固定人员,而别的贫困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勤工助学。
2 应对资助体系落实问题的对策
2.1 健全资助工作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让资助体系落实到位,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资助流程,健全学生资助机构,设立专门人员负责审查、监督和实施,明确职能,提升意识,完善资助程序。
2.2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 大学有较先进的网络资源,对实现资助体系的网络化非常方便,通过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现学生资助信息的动态管理。
为了规范合理配置资助项目,使得每个贫困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可借鉴美国资助包政策[2],把所有资助项目混合成一个“包”。资助包的计算可以在管理系统中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流程图
①学校资助项目信息。学校将一年中所有资助项目公布,公开相关评选要求、名额、金额、申评时间、发放时间等内容,并提供一般学生的上学成本,上学成本=学杂费+食宿费+交通费+其他费用(包括书籍、计算机等)。②贫困学生填报相关个人信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网上填报相关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家庭收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个人收入情况等,这些信息将用于计算学生的预期家庭贡献。预期家庭贡献=父母贡献+学生本人贡献(个人积蓄);父母贡献=(家庭收入产生的可用收入+家庭财产产生的可用收入)*贡献系数/当年供养的大学生人数,贡献系数为家庭收入可用于高等教育的比重。同时,为了审核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学生还应提供纸质的贫困证明(需加盖生源地民政部门公章)和贫困生认定申请表给学校。在认定贫困生资料时,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取消该生所有资助项目。③老师和同学反馈贫困生在校表现信息。除了客观计算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需求外,还应适当主观考虑学生在校表现。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系统反馈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可包括消费水平、学业成绩、文体表现、思想表现等信息。④系统分析,评定资助对象,为贫困生形成资助包。系统根据公式计算学生的经济资助需求。经济资助需求=上学成本-预期家庭贡献。工作人员综合分析学生在校表现,为学生匹配相应的资助包。⑤实施资助,动态更新学生受助信息。当实施完一项资助后,就要及时动态更新学生的受助信息,完善数据库,以便为以后的资助作参考。当学生获得额外资助或家庭经济有较大变故时,要主动报告,学校及时调整学生的资助信息。
2.3 改变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方式 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没有特别巨大的差额等级,而国家助学金的等级差额较大,这样就会造成评助学金的时候那些因为困难等级低一档而少拿或不拿的学生产生心理落差。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心理失衡状态,可以尝试采用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让受助的学生参加一定数量的公益劳动,也许会取得较好的资助效果。
篇10
关键词: 云南省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问题 建议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2009年启动以来至2011年6月,全省共发放贷款金额5.28亿,资助学生9.6万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于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办理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改进和完善助学贷款工作的方法,我们选取了云南民族大学申请办理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在校本专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为89.7%。其中男女生比例为4∶6,大一、大二、大三的年级比例为4∶4∶2,生源地户口城镇与农村比例为2∶8。
一、问卷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限额6000元基本符合在校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总额。
目前每生每年申请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在被调查的404人中,学费和住宿费加起来总额在4000―6000元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4%,10000元以上的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1%。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能基本解决大部分高校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
在被调查的404人中,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能全部承担学费和住宿费的学生为5%,能承担一半的为37%,能承担一半以下的为30%,完全不能承担的为18%。140人申请过1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占被调查人数的35%;114人申请过2次,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8%;39人申请过但没成功;116人没有申请过。学生申请贷款的成功率达63%,这说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62%的同学打算申请2011―2012学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贷款帮助其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所以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学生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政策的途径多种多样。
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录取通知书里附上的材料(65%)、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37%)和学校宣传(30%)等途径了解这一政策。学校和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加强运用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等媒体对政策进行宣传和详细解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政策的细枝末节,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四)学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提出的希望和建议。
调查中,29%的学生希望“能够一次性申请,连续几年放贷”。此外,学生期待程度的排序为:生源地学生资助中心及学校能及时通知自己是否申请到贷款和其他基本情况;贷款总额能更大一些,除了学费和住宿费外,还能贷生活费;手续能够更简化,有关单位工作效率能提高,服务态度能改善;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政策变更能及时告知;银行方面能提供个性化的还款方式等。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不够。
在被调查的404人中,“完全不了解”的为6%,“了解一些”的为66%,“听说过但不了解”的为16%,“深入了解过”的为10%。正因为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了解程度不够,学生对申请信用助学贷款就存有顾虑和担忧。据调查数据显示,51%的同学最担心“贷款名额不够而不能申请贷款”,17%的学生最担忧由于“信息掌握不及时,错过办理时机”;8%的学生最担忧的是“对还款方面的注意事项一无所知”。所以必须加大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解析和宣传工作,才能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顺利开展,才能让更多高校困难学生成为这一项政策的真正受益者。
(二)所需证件过多,办理程序复杂。
2010年与2009年相比,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添加了网上注册申请,其程序和所需证件为:
1.网上进行申请,信息填写正确后导出申请表打印(一式两份)。
2.学生持申请表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签字并加盖公章(一式两份)。
3.学生持申请表和符合贷款条件要求的有效的贫困证明、在校学生需要所在高校出具的未办理过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材料和其他证明原件复印件(一式两份)学校到资助中心现场确认,并签订4份合同。(贷款资格由学生资助中心进行审查)。
4.学生持贷款合同和贷款证明到学校办理回执。并将回执(一式两份)寄回当地资助中心。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很多同学家住农村,办理所需证明材料需要从家到县城来回跑3次左右,才能成功签约。在被问及“如果不打算申请2011―2012学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原因”时,30%的学生是因为“贷款手续麻烦”,39%的学生是因为“希望获得助学金、学费减免等资助”。所以只有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才能提高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效率。
(三)申请贷款的学生较多,但名额有限,申请率远远大于成功签约率。
调查结果显示,55%的同学认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遇到的实际困难是“生源地名额有限,申请贷款的学生较多,担心争取不到名额”。独立性是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征,很多同学都想通过贷款缴纳学费以此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很多为了显示独立性但家庭可以支付学费的同学,还有存在“不贷白不贷”心理的同学也加入申请大军中来,促使申请人数较多,导致信息掌握不全、不了解办理程序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争取到贷款名额。
(四)高校与生源地学生资助中心协调度不够,导致办理时间较长。
在整个办理过程中,高校的工作是提供在校未办理过国家助学贷款和在校表现情况的证明材料、回执证明材料。但在办理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学校宣传不到位;办理工作人员不够,高峰期人员拥挤,办理时间较长;学校出具的证明材料不符合相关规定,导致补办或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不通过。
三、改进和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详细剖析和解读政策。
1.高校对于入学新生继续采取在录取通知书里加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材料的方法,确保入学新生和家长第一时间内了解到相关政策。对于在校学生,应及时告知相关政策的变更、办理程序及注意事项,以便能更快更高效地申请到贷款。
2.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与高校相配合,积极组织专业人士在高校进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相关解读及剖析,分析利弊。特别是还款方面,要让每一位想申请贷款的学生清楚了解贷款及还款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理性贷款的意识。
3.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进行政策宣传。特别是充分利用当地电视节目进行专场政策宣传,介绍办理程序注意事项,确保贫困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办理信息,真正受益。同时也加深家长对政策的了解度,为日后催款、还款工作奠定基础。
(二)减少申请所需材料,简化办理程序。
《财政部、教育部与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政[2008]196号)明确规定:“高校在读学生在高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名额较少,但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必须提供在校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材料。这一点就造成了材料的冗杂和手续的多余。各高校可以主动将在学校办理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名单和详细情况告知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即“提供少数,避免大头”,这样就减免了一份材料和一道手续。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窗口,提高工作效率。
1.办理回执时,高校应提供咨询窗口,告知学生办理回执的所需材料和程序。
应增设“回执代寄”窗口,帮助同一生源地学生集中代寄回执给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节约邮寄回执的费用,而且能方便生源地资助中心统计回执情况。可以聘用学生作为临时工作人员,按学院,分时段分批进行办理,避免拥挤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资助管理中心可以提供咨询窗口、网上申请窗口、材料复印窗口和等候休息区等。据调查,65%学生建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增加办理人员和窗口,提高服务态度和质量。部分新生在高中时接触网络较少,网上申请窗口可为其提供方便。
(四)完善贫困学生评判标准,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审核。
现行的助学贷款制度是通过乡镇级民镇办和街道办事处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来评定的。相关单位在开具证明材料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相关民政部门普遍存在“谁来都盖章,谁来都签字”的情况,这样学生所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就缺乏有效的真实性。生源地学生资助中心由于人员少,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深入摸底考察,在审核的时候也只能根据其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申请者中存在许多伪贫困学生。相关单位如民政办的领导应重视严格审核贫困证明材料,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确保贫困材料的真实性,确保在有限的贷款名额内,让真正贫困的学生申请到贷款,顺利入学,促进教育公平。
(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按需分配贷款名额。
作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应联合当地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实地情况调研,根据地方经济状况,合理增加贷款名额,确保“应贷尽贷”的落实。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刚刚起步,存在实际困难是正常的。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使更多的贫困生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行.关于开展2010-2011学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教贷[2010]27号.2010-07-19.
[2]王新国,姜旭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研究[J].2009-09.
[3]柯尊韬.全面推行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行性研究[J].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