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情况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工作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工作情况

篇1

一、基本情况

XXX是市“中心城区”,全区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66个,其中:社会团体6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4个,主要涉及教育(268个)、民政、文化、体育、等行业。62个社会团体中行业协会商会41个。目前,全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6.5个,在数量上初步达到了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6个以上的发展目标。

此外,全区在各乡镇、街道进行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共计1229家,基本达到了城市社区10家、农村社区5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要求。

二、前段工作

1、抓组织领导,促高位推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社会组织工作,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扶持社工类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制定出台了《扶持发展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实施办法(试行)》、《开展社区民政服务社会化改革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方案》、《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加强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将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和社区治理创新,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和社会治理一盘棋安排。局党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作为民政重中之重来抓,局党组书记多次就社会组织年检、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社会组织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和督促落实。

2、抓依法监管,促规范发展。一是推行政务服务审批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要求,实行首席代表审批制,取消现场核查环节,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审批时间由法定6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民政局行政审批股连续2019年、2020年两年,在区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中获得全区行政股室排名第1和第2名的好成绩。二是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2018年度,民政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查处了“老兵之家”非法社会组织活动,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三是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自2016年7月开始,启动全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全区共有32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四是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2021年1-2月,区民政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41家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情况100%全覆盖展开抽查检查。检查结果在监管系统平台进行了公开。

3、抓培育扶持,促基础带动。2016 年,成立“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通过近3年的努力,共孵化培育出“区永爱志愿者协会”“区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16家慈善公益类、社会工作类、社区服务类群众急需的社会组织。与此同时,区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不低于50万元用于支持社工类社会组织发展、不低于100万元用于购买社工类社会组织的服务。十三五期间,区社会组织承接民政等购买服务项目20余个,项目资金达400余万元。

4、抓党建引领,促作用发挥。2017年5月成立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综合党委书记由由民政局党组书记兼任。党委下辖支部6个,其中5个功能型党支部,1个实体性党支部,共有党员59人,其中,直管党员20人,流动党员39人。各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积极参与社区社会治理创新和其他中心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

1、社会组织自身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结构不平衡。从社会组织的类型上看,教育类、行业协会商会偏多,公益性、慈善性、服务性的社会组织偏少。二是部分社会组织(社团)发展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大。目前登记在册的全区性社会团体共计62家,其中行业协会商会41家。活动正常开展的只有区总商会、区怀素书画学会等7个组织。三是“僵尸”组织比例较大。据调查,全区长期没有收入,没有支出,没有活动开展,处于僵尸状态的有14家、失联的2家。

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

以“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为基础,镇上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扶贫办干部及各包村组长为成员的镇社会扶贫工作小组。一年来,我镇积极主动与各级参扶单位联系沟通,共同配合搞好包村扶贫工作,努力争取其资金帮扶和项目支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同帮扶单位联系,帮助帮扶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帮扶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跨越。

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工作重点。

篇3

1、机构设置

我县供销社现有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分别是、、、、、中心基层供销社。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是经2001年企业“双置换”改革后,由原21个基层供销社根据行政区域合并重组成立,中心基层供销社办公地点,设在各区域中心重点乡镇,经营网点仍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2、经营和管理形式

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均为独立注册集体所有制,法人企业;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行政上受县供销社管理,其人事调动、职务任免、人员工资待遇、经营管理制度、资产处置由县供销社审批、管理和监督。企业法人代表(中心社主任)由县供销社选派人员担任。

3、经营范围

目前我县中心基层供销社经营范围主要有:日用工业品超市;烟花爆竹代批、零售及区域内烟爆市场管理;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和区域内连锁经营网络对本区域加盟店和便民店的货物配送和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

4、网点和人员

现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共有自主经营网点28个,其中:日用消费品超市5个、农资直营店8个、烟花爆竹代批点7个、再生资源回收点8个。另有日用消费品村级连锁便民店25个,烟花爆竹连锁店130家,农资连锁、加盟店45家。现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共有人员32人,其中正式职工18人、聘用人员14人。

5、资产和效益情况

2010年12月底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共有帐面资产1957.44万元,固定资产782.19万元。其中:日用工业品超市2060平方米,经营店面1200平方米,办公用房2200平方米,仓储面积7800平方米,社有土地56亩,2010年实现经营利润12万元,上交县供销社行政管理费1.75万元。

二、基层供销社发展规划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植根农村,直接为农民服务的主体,是体现供销社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的前沿窗口,在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中,要求基层供销社不断完善经营服务设施,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创新经营服务理念,探索和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基层供销社的服务功能,扩大经营网络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切实把基层供销社建成“五大经营网络”中间枢纽和社区式服务中心,成为在农村有影响力的经济实体。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县供销社在认真调查现有基层供销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需求,拟用1-3年的时间,按“十有”标准改建和新建一批基层供销社,使全县基层供销社的个达到17个,覆盖全县81%的乡镇。

1、改造现有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

扩大中心基层社的经营规模,采取扩股注资,房屋、土地评估注资,向社会融资等形式,在确保基层供销社占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增加各中心基层供销社的资本金(每个中心基层供销社注册资金达到200-300万元),扩大企业规模,形成在当地区域有影响的流通服务企业。

按照基层供销社“十有”标准和五大经营网络要求,改建和新建中心基层供销社办公、营业、仓储设施,着重加强办公信息化、商品统一配送、统一供销标志、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造和完善。

2、建设一批基层供销社

利用各中心基层供销社现余留在各乡镇的土地、房屋和经营网点,经过重新整合,组建成立7个基层供销社。新成立的基层供销社独立注册,自主经营,行政上和业务上受县供销社,各专业公司(网络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中心基层供销社管理。具体规划为:中心基层供销社,在乡、乡组建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中心基层供销社,在乡组建基层供销社;中心基层供销社在乡、镇组建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中心基层供销社在乡、镇组建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

充分利用现行企业改制政策,采取职工改制费由财政兜底或预借财政资金等方式,在解决原已置换职工至今所差欠的养老保险,返聘部分有经营经验人员的基础上,回收部分原已量化置换给职工的房屋、土地,重新组建2个基层供销社,现正在落实的有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

引进外资,共同开发基层供销社余留的闲置土地,目前已同万佳家居有限公司洽谈,拟成立基层供销社,成立后用基层供销社8亩原余留和从已置换职工中回收的房屋土地作价入股成立下属单位:汉信集团。经洽谈和初步意向协议,万佳家居有限公司,将投资500-800万元,在该土地上新建2000平方米厂房,360平方米办公楼,并在沿街处建设1000平方米商用楼,所有建筑物在20-30年折旧期限过后,将无偿归供销社所有。

积极参与乡镇城镇规划,把已纳入乡镇规划区内原余留的房屋、土地置换成有经营价值的房屋、店铺。在我县镇政府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中,用原供销社位于规划区内部的2000平方米旧仓库用地,置换成位于圩镇街区的一幢3层约600平方米(店铺面积200平方米)新房,并整合镇其余原供销社房屋、土地资产和农资、烟爆经营网点,成立基层供销社。

根据经营网络发展需要,由网络经营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组建基层供销社,县新供销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是供销社绝对控股企业(供销社占股份99%),目前该公司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新网工程”项目建设,基层设施已具规模,网点遍布全县,在大部份乡镇、村设立了直营店、加盟店,随着公司项目建设的深入,网络的延伸和经营范围的扩展,在一些没有基层供销社的乡镇,业务上急需基层供销社作为当地业务支撑。因此县供销社规划,由该公司在部分乡镇成立基层供销社。该基层供销社既承接公司业务中转,货物对下级网点配送,加盟店管理的业务,也承担县供销社委托的其它业务和服务职能,目前公司已申请注册成立基层供销社。

通过以上方式方法,我县规划利用1-3年时间,成立和建设、、、、、、、、、、等11个基层供销社,使我县基层供销社(中心社)总数达到17个形成以6个中心基层供销社为中心,11个基层供销社为基础,上接供销社经营网络龙头企业业务,下连经营网络加盟店、便民店、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区的全县基层供销社格局和经营服务模式。把全县供销社五大经营服务网络同基层供销社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不断壮大。

3、完善基层供销社服务机制

领办、帮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利用基层供销社植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和人才、网络,设施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规划在目前已领办、帮办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各基层供销社(中心社)发展有当地特色的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基层供销社要积极入股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争取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省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培育2-3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注册3-5个商标品牌。

发展农村综合服务。基层供销社采取争取政府支持和引导,多方参与的形式,通过整合资源,发展功能齐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庄稼医院。按照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把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公共服务向更远农民延伸,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规划在中心基层供销社建立6个综合服务社区,在基层供销社建立20个农村综合服务站,并在全县供销社建设15个庄稼医院。

三、基层供销社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营网络业务的发展,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基层供销社(中心社)的办公、营业仓储设施普遍得到了完善和更新,我县基层社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03年至2006年共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三个日用消费品超市,增加营业面积1300平方米。

2、2008年投资80万元,改造、中心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超市1100平方米。

3、2010年投资30万元,新建中心基层供销社农资直营店,增加营业面积80平方米,仓库300平方米。

4、2010年投资40万元,改造、、中心基层供销社仓库设施3500平方米。

5、至今在建的县新供销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基层供销社2000平方米农产品交易市场,2000平方米日用消费品超市,600平方米农资配送中心仓库,共投资322万元,以上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2012年将投入使用。

四、加强基层供销社(中心社)建设的措施。

今后我县供销社将按省社制定的基层供销社“十有”标准和“三个到位”的要求抓好基层供销社的建设工作。

1、抓紧建设和恢复一批基层供销社工作,不仅只挂牌子,而要注重于其功能的建设和恢复成立的基层供销社承担起为农服务,经营服务的功能。

2、加大基层供销社建设投入,通过项目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基层供销社办公条件简陋,营业设施和仓储设施老化的现状。在基层供销社的建设中要充分取得政府在土地、税收、资金的优惠政策,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取得各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

3、在基层供销社建设中,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保证供销社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开放办社,引进社会资金、固定资产和土地价值进行市场评估等方式,扩大基层供销社资本金,把基层供销社打造成在当地有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的贸易集团式企业。

4、做好基层供销社统一“中国供销合作社”标志,标志悬挂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在各基层供销社办公场所、超市、农资直营店、鞭炮代批点、加盟店、便民店、综合服务社区、庄稼医院、农民专业合作社按总社制定的标志、标识制作和使用要求,统一规范的悬挂标志门牌。

篇4

全市共批准建立社区共43个,其中城市社区11个、场镇社区32个,辖173个居民小组。城市社区按7职设置,建制镇所辖场镇社区按5职设置,其他场镇社区按3职设置。太平镇11个社区相继成立了理事会,理事会共133个理事会单位,理事会成员220人。建立了11个社区党委、党支部,2442名党员到社区参加双报道活动。

近年来,市委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各理事会单位积极支持协调,共组织社会各界捐助资金240多万元,新建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个,新建社区便民服务站11个,协调解决了11社区办公用房的问题,同时为11个社区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办公用品。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协调,龙鑫房产公司按照开发配套建设方案为燎原社区无偿提供一楼一底办公用房350余平米;市人社局、民政局投入资金在燎原社区建立了社区社会保障平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状元社区理事会通过协调争取龙腾房产公司为状元社区无偿提供260平米的二楼住房作为办公用房,东城社区理事会帮助社区从国有资产(原“101”国电公司库房4间)中划拨面积300平方米作为社区办公用房。目前,裕丰社区、新华社区正在协调市国资委利用闲置国有资产解决办公用房。通过社区理事会的资助和协调,极大的改善了社区办公环境,推动了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素质。社区理事会成立以来,切实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号召广大市民争做文明、开放__人,树立良好__形象。一是抓宣传教育,各社区理事会利用专栏、讲座、召开院坝会、印发资料等形式,宣传文明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等内容,促进了市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居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停乱放车辆的自觉性;二是大力开展了“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社区”、“五好家庭”等文明评选创建活动,太平镇共评选“五好家庭户”1000多户,被市文明办、爱卫办命名“文明社区”6个,“文明小区”20个,“文明楼院”99个,“卫生楼院”110个。新华、秦川、古马儿、燎原等社区被__市命名为市级和谐示范社区称号。

(五)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社区对外形象。各社区理事会,按照每年协助社区开展一次群众性公益文体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新华社区和理事会成员单位举行了“社区治安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古马儿社区理事会举办法律进社区“法制讲座”,增强了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东城社区、裕丰社区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开展了“与书香同伴,和快乐同行”书友会活动,捐书3000册,建立了“社区流动书屋”,不断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适时举办了“除陋习、树新风,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文娱晚会;裕丰社区理事会联合福利中心举行了“颂党恩,庆六一”关爱福利院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并为福利中心的小朋友送去了学习和生活用品;“七一”前夕,各社区理事会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党旗飘飘、跨越奋进”文艺晚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增加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六)开展扶贫济困,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社区理事会成立后,积极组织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访贫问苦,每个理事单位联系帮扶一名社区困难群众,每年利用春节、“七?一”等节日开展对低保户、贫困党员、困难职工、孤寡老人等进行慰问,使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如燎原社区理事会成员单位地税局与社区困难学生周静建立长年帮扶对子,每年资助周静学生1000元,直到大学毕业;各社区理事会每年春节元旦等节日都要筹集资金对辖区低保户、贫困学生、困难职工、寡老人进行慰问;秦川社区理事会为社区白血病患儿陈志皓男捐款2000元,并经常为困难群众送去大米和青油,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东城社区理事会成员单位市检察院在每年春节前要对10 特困户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慰问金2000元,去年“七一”慰问了贫困党员3户,每户送去慰问金500元。据不完全

篇5

 (2018年8月27日)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局调研,充分体现了对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根据工作安排,下面汇报三个方面情况。

 

一、人社信息化建设情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简称“金保工程”,是国家十二个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建成统一、安全的人社信息系统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因人员流动,异地就业、养老、就医非常普遍。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就业社保业务特点,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全国的“金保工程”建设,按照全国“一个工程、二大系统、三级中心、四级网络”的原则,建设覆盖全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信息系统;建立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构建一个人社业务专网,涵盖部、省、市、县区四级网络,并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将原来各地区、各业务分散的、低层级的信息系统整合,构建全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人社信息网络系统。

我局信息化管理综合部门是统计信息中心,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研究生2名,信息项目管理师1名,信息工程师3名,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

我市从2007年开始“金保工程”建设,建立市级数据中心、人社业务专网。先后建成就业、养老、医保、工伤、失业等业务系统,数据由市级集中统一管理,网络覆盖全市人社系统、乡镇(社区)、医院、药店、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为全面贯彻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建立人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人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升政府效能,最终建成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智慧治理的人社政务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数据应用情况

(一)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

社会保障卡是由人社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社部门联合合作商业银行面向个人发行,具有多种社会保障应用功能和金融应用功能的集成电路(IC)卡,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信息载体。

一是目录内应用情况。目前全市已开通人社部102项应用目录中的92项社会保障卡应用,应用目录开通90.2%,其中: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就业等领域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100%,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50%,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25%。养老保险领域实现了参保人员凭卡在待遇申请、资格认证、参保缴费、待遇查询和领取等方面的应用;医疗保险领域实现了参保人员凭卡在医保信息记录、信息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等方面应用,全市三级医院已实现“就医一卡通”。二社保卡是目录外应用情况。鼓励县区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各种惠农资金,新田、零陵、江华等9个县区已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惠农资金、惠民补贴、低保待遇等资金。

 

(二)以社保数据为载体,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依托“人社信用体系”,建立业务分类处理新模式,对诚实守信主体实行信用承诺、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探索通过社保卡查询核验持卡人信用情况,分级授权网上业务范围,分类设定创业担保贷款额和贷款周期等。推动公务员录用、荣誉表彰等业务环节同步审查信用情况。加强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保险协议服务机构的信用管理,依法打击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惩处“黑中介”和协议机构的违规、欺诈、骗保等失信行为,引导社会诚信文化。

 

(三)以业务协同为重点,推进人社服务“一体化”

构筑和完善业务协同平台,促进部门协作。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减少纸质证明材料,按规定支持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联网核验参保状态情况。鼓励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部门协同的网上人才绿色通道。配合“精准扶贫”工作,做好贫困人员社保卡发放和信息核对。利用社保卡基础信息,对精准扶贫对象建档制卡。做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我市社保卡数据采集将制卡数据与公安户籍数据、城乡居民医保数据进行比对,清理出已参保数据和未参保数据,通过联合教育部门,由县区社保卡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到学校采集照片、核对信息并提交制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牵头深化全市人社系统“放管服”改革,梳理各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问题清单,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清理精简证明材料。

(二)制定市本级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具体举措,对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组织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彻底清理各类无谓证明,为企业降费减负。

(三)全面清理对外办理事项,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人社领域审批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便民化水平。形成平稳有序、运转高效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建成全市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级审批和公共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完成“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任务,90%以上的服务事项可以网上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7月份体育馆工程开工奠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体施工人员紧张施工,体育馆工程目前为止已完成地面附着物清理和“三通一平”。土方工程已完成28万方,占总土方量的65%,静压桩已完成305根,完成总数的75%,地基开挖已完成一半,混凝土预制桩破桩头完成一半,正在进行垫层处理。整个工程正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搞好后勤服务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体育馆工程地处吴家关汾河滩地,占地面积300余亩,界内有变压器、高压线路、电杆、水井、树木及各种农作物,地面附着物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牵涉千家万户,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我们首先与城区办、城建局及吴家关村协调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与参加丈量、清点、监督的市财政、市纪检等部门联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清查、赔偿工作,确保体育馆施工单位能按时、顺利进驻工地。

“三通一平”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工程按时开工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及时与城建、电业、城区办、吴家关村联系,在他们的大力配合支持下,顺利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场地平整。与供电部门配合装配了容量为250KVA、400KVA两台变压器,保证了工程用电,但由于电力负荷不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加之线路检修出现临时停电,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我们还专门配备了200KW发电机一台。与网通公司联系给施工现场接通了通信专线,保证了工程信息能及时高效的传递。饮水问题关系到每个工人的身体健康,而工地水源井浅,大肠肝菌严重超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市长亲自与供水公司联系要求加班加点接通了自来水源。因施工队是首次来河津施工,人生地疏遇到了一些施工与生活困难,我们就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如熟悉建筑市场行情、联系各种机械设备等。

二、严格依法办事保证工程合法进行

体育馆工程是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我市的一项重大的公益性工程,从开始立项、到征用土地、地质勘测、设计、招标,我们都始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做到立项不到位不开工、各种手续不齐全不开工。对此我们积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努力完善各种手续,确保工程如期开工。市发改局、城建局、土地局、环保局、地震局、人防办、消防大队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的配合,在他们严格把关审批的基础上,配合我们多次跑运城走太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证在开工之前基本上完成了立项审批、土地审批、城建的“一书两证”、环保、消防、地震等相关的一系列审批手续,从而确保了工程的合法化,为今后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挑选施工队伍

体育馆工程是我市今年的一号工程,规模宏大,投资额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市民极为关注。我们只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提高工程透明度,才能使领导放心、市民信任。工程设计共有三个单位的七个方案,我们采取了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公布,在龙门广场公示,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并聘请了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最后敲定天津大学设计院设计的大雁展翅方案,此方案意寓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步一个新台阶、蒸蒸日上,展翅飞翔,走向全国,飞向世界。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我们在多次调查走访的基础上选定运城市宇衡招标有限公司招投标。同时在《运城日报》、《山西日报》和建设网站上了招标公告,并对所报名的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及队伍的整体实力进行了考察比较。为做好工程标的,我们选定了两个实力较强、职业道德较高并有着合法资质的省级事务所来完成。为了保证投标的公正、合法,我们将工程的投标委托给运城市城建局并由运城市监察局派人监督,严格按照有关程序,采取了电脑随机抽选法,选定专家评委进行打分论证,省第五建筑公司以土建工程1839.88万元,网架工程895.39万元,工期270天中标。到目前为止,我们共进行了土方工程、监理公司、土建工程和钢结构工程等四方面的招投标工作。监理招标组织了城建、质监、纪检等多方面工作人员,并聘请了有关专业人士,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定了临汾开天监理有限公司为本工程的施工监理。

四、严格规范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我们先后制定了《体育馆建设计划进度表》、,《体育馆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体育馆建设工地值班制度》及《体育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我们抽调体育发展中心8名工作人员在工地24小时全天候轮流值班,同时聘请了两名专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干部进行监督,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从原材料进场复检、钢筋网架制作安装、混凝土浇注、压桩等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纠正。派专人到实验室监督试验,保证了工程质量。工程刚开始我们就多次强调文明施工,现在从原材料堆放、工人挂牌、戴帽上岗、机械设备搭设工作棚、各种操作规程、警示牌、施工平面图布置、门卫、工地食堂、宿舍等都达到了文明施工要求。冬季来临之前,我们考虑到寒冷气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多次在例会上强调提前做好冬季施工准备工作,并督促施工队在现场安装了3个锅炉,要求预制桩采用蒸气养护,并盖了草席及塑料布。混凝土浇注时,计划采用水加热搅拌,确保工程符合技术规范。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接待了多次上级的检查参观。

总之,四个多月来,体育馆工程通过我们上下齐心努力,昼夜奋战,辛勤工作,如期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但距离市领导和工程建设规范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管理还不够严密、配合还不够密切、组织还不够科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加以改进,提高工程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我们诚恳希望指挥部各位领导,社会各界、方方面面都能一如继往关心、支持、监督工程建设,确保体育馆工程顺利完成,早日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篇7

__市工商局

近年来,在自治区工商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按照"统一领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建立经济户口数据库为依托的一系列信息化体系建设,形成了面向工商业务、面向行政管理和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全面应用,促进了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重大转变,全面提高了监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现将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局已构建了三级联网的网络体系,启用了三套运转协调的业务系统,形成了覆盖市区的12315维权网络,行政管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搭建了整合全部工作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开通了信息网站,现在我局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一)建立了三级联网的网络体系

为了实现上下联动,信息互通这一目的,我局于20__年7月开通了市局到分局、工商所的八条DDN专用线路,建立了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级联网的网络体系,实现了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网互通。20__年年初,为了解决DDN专线存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的问题,又采用V技术对原有的组网方式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速度,节省了网络使用费,三级联网体系初具规模。在市局的带动下,青铜峡市工商局和盐池县工商局也于20__年下半年先后实现了局所联网,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单独摸索到整体推进的重要转变。

(二)启用了三套运转协调的业务系统

一是启用了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系统。在注册登记过程中,我们从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受理、核准到发照全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审核,实现了登记业务的流程化和规范化。二是实现了经济户口的网上认领建档。在经济户口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各工商所实施了巡查监管,将巡查信息等经济户口动态信息录入计算机,通过网络汇集到经济户口数据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济户口数据库,管理部门可以随时调用经济户口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实现了企业信用的计算机自动分类。在区局信用分类监管软件未开发之前,我局提出了实现企业信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基本构想,设计了信用分类监管软件的各项功能和指标体系,确定了实现企业信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等级标准,在经济户口监管软件的基础上,于20__年6月开发出了企业信用分类的功能,将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录入、分类、查询等功能都通过计算机及内部网络完成,并据此实施了相应的监管工作。在区局新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软件安装后,我们很快投入了使用。目前,已对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了信用分类,共分出A级8858户,B级319户,C级39户,D级1085户。通过上述措施,从市场准入、日常监管、信用监管、经营约束四个层面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三)形成了覆盖市区的12315维权网络

我们以全国统一的12315专用电话为依托,以全区统一的12315信息系统为手段,借助三级联网体系,集申诉、查处、监管为一体,形成了覆盖市区的信息化维权网络。12315指挥中心将申诉举报内容及时从指挥中心传输到各分局和基层工商所,解决了基层单位不能及时、远程受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实现了市区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快速受理、快速分流、快速处理和快速反馈。

(四)行政管理工作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我局于20__年8月投入使用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市局、分局、工商所之间全面实现了各类公文的网上传递、网上审批和网上浏览及查询,提高了我局行政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从而有效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五)搭建了全部工作的综合信息平台

为了整合企业(个体)登记监管系统、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红盾信息网的相关功能,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定制开发了__市工商局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四项功能:一是业务提示功能。由计算机每天将数据库中涉及到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许可证、营业执照到期的信息,从经济户口数据库中自动提取出来,在综合信息平台上列示,只要打开信息平台页面,就能看到这些提示信息;二是锁定功能。由计算机自动将吊销企业(个体户)的名称、注册号、负责人和所属工商所生成到信息平台上,供工作人员随时查看;三是信息功能。在网上随时内部工作动态、政务信息、最新通告等内部信息;四是信息检索功能。为工商所设计了经济户口检索功能和经济户口监管卡片及基本信息的网络打印功能。

(六)建设开通了对外信息的网站

为了方便群众和扩大宣传,我们于20__年3月开通了__市红盾信息网,在网站中设立了办事指南、工作动态、法律法规、消费警示、信用公示、登记状态查询等主要模块,向社会公众提供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法律援助的平台,为增进社会各界对工商部门各项业务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更好地宣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局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工作平台,全体工商干部的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以信息化带动业务发展、带动监管方式转变、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办公效率明显提高

加强网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我们的企业及个体登记、经济户口监管、企业信用分类、消费者申诉受理、公文办理等各项工作都通过计算机进行,充分发挥了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的信息检索和资料传递工作通过网络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二是规范了工作流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登记注册程序、条件及登记内容的统一规范,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也为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提供了方便。三是促进了职能到位。通过企业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与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的资源同步共享,实现了监管衔接,发挥了登记 机关与基层工商所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整体优势。

(二)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基本搭就,上下联动,动态监管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是通过网上认领建档,实现了动态监管。工商所建立了自己的经济户口电子档案,并将采集到的市场主体各类动态信息及时输入计算机,通过网络汇集到经济户口数据库。二是使注册登记部门及相关业务科室及时了解掌握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借助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查询到工商所录入的各类巡查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从而做到了对企业日常经营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我们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每周监管建议"在部门和上下之间进行监管情况的互通和建议,准确掌握了经济户口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部门上下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的良好工作机制。通过上述措施,使得信息数据录入、监管信息生成、内部信息共享等工作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顺利运作,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动态监管网络体系。改变了以往上下之间、部门之间依靠人工传递信息的落后方式,真正实现了系统内的联网互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的目标。

(三)初步形成了计算机自动预警机制,对经济户口的监管实现了由事后处罚到事前提示的转变

综合信息平台的业务提示功能能够每天把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文化经营许可证等证照过期的企业(个体户)名单从经济户口数据库中自动提取出来,方便了各工商所及时掌握辖区各市场主体的证照到期情况,使工作人员能够对证照到期的企业(个体户)及时做出提示,通知其及时补办相关手续。锁定功能会将数据库中已做了吊销处理的经济户口信息始终在信息平台上列示,时时提醒监管人员加强对已吊销企业的后延监管,确保监管到位。同时,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掌握经济户口证照到期和执照吊销情况,及时督促检查工商所做好预警提示和后延监管,基本实现了由事后处罚向事前提示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和监管水平。

(四)有重点分层次的综合监管态势基本形成

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企业信用级别的计算机自动分类。按照分类结果,根据经济户口信用级别的不同,实施频次不同、力度不同的市场巡查,有效地抓住了工作重点,减轻了工作强度,防止了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经济户口管理软件等工商业务软件的使用,使相关业务科室和工商所的重点监管目标和监管措施更加明确,警示企业、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的经营行为处处受到限制,时时受到监管,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形成了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的态势。

三、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只有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才能够增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开通相应的网络传输通道,配备保障网络安全和排除系统故障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使预定的规划和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二)技术支持是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从硬件建设和网络的维护到软件的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因此,一方面要重视专业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以保证全局网络的畅通和各类软件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各类应用软件的操作应用,将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尽可能地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从而全面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实现工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效能化。

(三)充分调动工商所的积极性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篇8

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单位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举措,以强化居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将任务逐项细化分解,项项都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到人,全面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做到了从制度规范、制度管理的层面,把文明建设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贯穿到办事处的各项工作之中,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二、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创建实效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多方筹集资金,集中人力、物力,在机关、社区、村全面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通过一系列强而有效的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办事处干部职工和辖区居民的文化素养,推动了办事处的蓬勃发展。

一是逐步完善硬件设施。近年来,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强硬件投入,改善办公环境和服务设施,实现办公设施现代化和办公环境美观化。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社区的硬件建设,使社区的办公条件、服务条件都得到改善。现在,大部份社区都有了党建活动室、社区便民活动室、法律服务站和计生服务室,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提高了服务居民的能力,为居民营造办事便利,生活舒适的家园。二是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组织各类志愿者,广泛参与普及文明风尚、整治公共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关心下一代以及文化、科技、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通过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倡导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推动了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在辖区范围内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同时,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多次组织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对背街小巷的卫生进行集中整治。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给百姓们带来了实惠,令居民群众感到了舒适感、温馨感,形成共建文明家园的合

 

力。四是创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街道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文体设施建设。在机关内部设立了活动室,并配齐了健身器材;大部分社区也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文体设施。同时,街道在做好元旦、春节重大节日期间的重要文体活动外,还经常性组织职工开展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扑克牌、跳棋以及郊游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职工的身体锻炼,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职工的集体观念,展示了街道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团队形象。三、立足长效机制,提升创建水平在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深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倍努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机制创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创建水平,实现文明创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有序;二是丰富创建活动,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现既定创建目标。使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推动**街道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力引擎,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9

近年来,我镇在上级党委、纪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坚持“一个提高”、实行“两个强化”、抓住“三项重点”、采取“四项措施”、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创建,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明显成效,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一个提高”,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我们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放在首位,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清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大举措;清楚自身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责任范围;清楚自身和责任范围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的内容。从而增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意识和搞好自身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二、实行“两个强化”,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领导,为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我们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附城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由党委书记、镇长和镇纪委对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总责、全面抓。同时,镇里与46个行政村、计划生育、土管、民政、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等10多个镇直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行政村、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强化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自律意识。以宣传党纪党规为重点,坚持每周一上午组织全体副乡级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干部集中进行学习,传达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纪党规;每月组织一次镇直部门和村主要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

三、抓住“三项重点”,有效地从源头上遏止和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第一,明确责任。我们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各部门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目标、责任范围,做到责任到位。首先是明确责任目标,并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其次是明确责任范围,明确规定各级领导班子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党政正职对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各级干部对本人、分管部门、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党风廉政问题负责。其三是明确责任内容。如: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工作计划、制度办法,实施党风廉政计划措施、监督党风廉政制度落实,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管理、检查、考核等。第二,健全机制。我们健全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管理机制。做到五强化:强化决策过程监督,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强化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重要干部的提拔任用要严格程序,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论,并注意在党委讨论决定前应征求同级纪委的意见;强化对领导廉洁自律的监督,坚持领导干部定期“述廉”、“评廉”、“考廉”,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廉政;强化事先、事中、事后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开展定期“廉政谈话”,落实个人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强化群众监督,坚持“政务、村务公开”,拓宽民主监督渠道,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实施“群众定期监督评议”。通过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第三,责任追究。克服“三怕”心理,即:怕得罪人;怕影响单位形象;怕涉及自身。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一追到底的原则,对违风廉政责任制问题的上级责任人,无论是谁,都要追究责任,并要一追到底,防止往上追究力度弱化。二是考量定责的原则,客观全面分析,考量责任人的责任大小,是教育监督不够,疏于管理,还是明知有问题,不闻不问,不查不究,甚至隐瞒、包庇。根据事实,准确定责。三是惩前毖后的原则。实施责任追究,切实做到处理一事,震动一片,追究一人,教育大家的作用。

篇10

一、组织领导

(一)责任落实方面。为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落实,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协调责任部门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明确了责任股室,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2020年,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均能坚持每季度专题分析研究1次扶贫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召集相关责任单位专题研究协调扶贫专项工作共2次,牵头、责任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均做到全年下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检查指导达2次以上,其他领导全年下基层检查指导扶贫专项工作达6人次以上,全年开展各类检查指导累计共53人次;同时,市民政局每季度衔接汇总1次责任单位工作进度,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衔接有序、配合顺畅、运转有效。

(二)政策落实方面。制定《市社会保障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重点工作任务、资金筹措和保障措施并建立了扶贫专项到户工作台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各项政策。2020年,我市农村低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该标准从2020年7月1日执行;严格落实川人社办发〔2017〕984号文件规定,未缩小代缴人员范围,低保、特困、未标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实现应保尽保,每人每年代缴金额为100元,未降低代缴标准,代缴资金按规定实时计入个人账户,在个人参保信息均可查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一级为80元/人/月,二级为50元/人/月;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发放标准以2020年国定贫困线与该对象年收入的差额为准。

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3个,已完成项目3个,完成率100%。

(二)开展培训情况。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残联全年开展3类系统培训共11班(次),培训人数达126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取得了哪些成效

1.低保兜底保障一批。一是提高农村低保标准。2020年,我市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30元,该标准从7月1日起执行。截至11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1721.64万元,惠及57659户次88395人次(本月已将建档立卡贫困户2621户3826人纳入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797.17万元,覆盖率占农村低保总人口8005人的48%)。二是价格补贴“应补尽补”。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根据CPI及食品价格同比增长,截至8月,累计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共405.52万元,惠及群众6.23万人次,累计每人补助514元。

2.养老保险代缴一批。截止11月,市人社局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落实政府为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已完成省局下发的社会保障扶贫任务,共为4616名16-59周岁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代缴46.16万元,代缴完成率达100%。

3.残疾补助扶持一批。截至11月,我市按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22.73万元,惠及群众32273人次;按照重度残疾一级每人每月80元、二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共255.89万元,惠及群众4.23万余人次;市残联按政策已为16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残疾人发放2020年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共9.03万元。

(二)特色亮点

1.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兜底合力。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密切联系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局、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建立经常性衔接沟通机制,深化思想认识,集中优势资源,多方联动、资源互享、发挥整体力量,形成了强大帮扶合力。

2.督战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完成脱贫攻坚普查过录数据专项清洗工作,比对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数据12273人,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4207人,享受特困供养1114人;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入户抽查等方式,完成对10个镇(街道)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挂牌督战工作,通过挂牌督战,对标现行政策,逐户研判救助资格条件,严格排查识别,避免“漏保、错保、一兜了之”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应保尽保”。

3.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关爱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我市积极推行社会救助在线申请服务,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申请救助“不见面”,审核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同时,结合疫情防控,积极开展“守初心战疫情,走基层暖民心”活动,市民政局重点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留守儿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度残疾人等对象、因疫情滞留我市在住宿、饮食等方面出现临时困难的人员进行了走访救助,共走访救助20人,发放资金10000元。

四、存在问题

(一)信息比对互通还不够。低保工作是一项需要部门协作,上下配合,信息共享,才能实现动态管理。我市和镇(街道)建立了社会救助信息核对机制,镇(街道)社事办还需加强与纵向沟通协调,与横向密切配合,做到信息互通、政策互享、上下联动,及时落实相关救助政策。

(二)完善参保资料有难度。在收集三类人员基础资料做参保登记,由于本人外出务工未在家,参保资料无法完善;三类扶贫人员身份动态,若身份取消后,本人即无法享受代缴政策,对以后继续参保意愿会造成影响。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抓政策落实。充分发挥牵头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定期会商,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综合实施社会救助和扶贫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