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组织机构
为确保学生课余文体活动健康有序地深入开展,学校成立课外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祁美华,副组长:陈
宏伟,(常务):张芝秀、张珠术,成员:班主任及年级组长,负责各年级课外文体活动的考评指导安全管理工作.下设(1)足球联赛(2)蓝球联赛(3)跳绳、踢毽子(4)阅读、写作与演讲(5)音乐艺术(6)科普实验,文体活动指导小组,组长:张珠术,成员:体育艺术教师,负责学生的文体活动的技能训练及裁判工作.
二、活动组织与要求:
1、组织:课外活动分集体和个人两大类,下设六个活动小组,其小组分别为①足球联赛②蓝球联赛③跳绳、踢毽子④阅读写作与演讲⑤音乐、艺术⑥科普实验.
2、各小组组长:
① 足球联赛、蓝球联赛、跳绳踢毽子总负责:张珠术;
② 足球联赛组组长:黄锐;
③ 蓝球联赛组组长:王勇;
④ 跳绳踢毽子组组长:李岳;
⑤ 阅读、写作与演讲组组长:熊书平;
⑥ 音乐、艺术组组长:张芝秀;
⑦ 科普实验组组长:陈志军;
3、要求:
①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聘请辅导教师组织,辅导评价,填写活动开展清况记录表.
②以班为单位学生报名,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
③各辅导教师按时到位,班主任按时把学生带到活动场.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态.
2、培养健体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四、活动要求
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级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保护,科任教师为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协助者.
2、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种活动的规则要求,听从指挥和安排,并按时参加活动.
3、活动场地及器材管理,由后勤处统一安排,实行器材由小组管理责任制.
4、活动时间:利用每周一、二、四下午第四节课开展45分钟的课外活动.
5、每周活动结束后,都必须认真总结,写出书面的经验材料为今后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五、安全管理
1、每个活动小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事故为零.
2、活动前认真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规则,要认真进行安排,并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着,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每个组认真检查活动器材,所是否符合活动的要求,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
4、各活动组制定好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活动中师生生命安全.
六、活动的考评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以班为单位,年级实施课外文体活动(除初三外).对开展的活动每周进行到评比(由行政值周负责考评),考核分每周为100分,一期进行总评,此项目作为班的考核的重要材料之一.
考核办法
1、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占20%,按照95%以上参加为优,90-94%为良,80-89%为中,84%以下为差,依次记为20、15、10、5分.
2、按照学校要求进到了活动的设计,并完成了总结材料占20%,按好、中、差依次记20、15、10分.
3、活动内容丰富,准备充分,活动质量占40%,按优、良、中、差依次记40、30、20、10分.
4、安全管理占20%,无器材损坏,安全事故发生为好,无器材损坏,一般安全事故发生为中,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并造成不良开象为差,依次记20、10、不记分.
附:1、东华初中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时间表.(略)
篇2
关键词:体育课外活动 中学生 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心理、个性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个性心理的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得异常突出,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造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并建议通过丰富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1逆反心理的涵义
逆反心理是指个人为了维护自尊、以显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拒绝或反感、讨厌并导致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态度变化,并非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并非为某些人所杜撰,也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青少年时期,由于各种特定原因,使其更加具有明显性和阶段性。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逆反心理表现为对道德教育的抵制和抗拒,这种逆反心理使青少年学生容易对道德教育信息产生曲解,形成抵制道德教育信息的行为意向,不易被与自己原有态度不同的道德教育所说服和固化。当逆反意向倾向越积越多,就会产生逆反行为,即出现不道德行为。道德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道德教育信息的有效接受,是当前学校教育实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道德教育中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有效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对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2. 1心理因素。中学阶段正是人们由少年步入青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人生的特殊阶段,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强烈,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他们特别渴望具备类似成年人的那种能力;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能力,求知欲虽旺但易转移兴趣,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2. 2学校教育因素。①教师原因,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空洞的说教和呆板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主要因素。一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业分数,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疏远、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②学生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处于迷茫之中,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途径,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或顾及所谓的“面子”跟老师对着干。2. 3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3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3. 1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吸引师生的共同参与,从而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方面老师可以体察学生的心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学习背后的故事,为日后的谈话积累资料;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老师的平易近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直接避免以后意见的分歧而导致的师生冲突。3. 2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增加教师的可信度。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的话持怀疑态度,当教师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虑,往往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是拒绝和反抗。教师在体育课外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会使学生在心底里产生一种仰慕、崇拜之情。以致教师的可信度增加。为教学、德育打下坚定的基础。3. 3体育课外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发泄的舞台,找到自己的价值。部分学生文化成绩较差,老师不予重视,使学生感觉到被冷落,深觉自己可有可无,适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信心,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3,4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培养业余爱好,部分成绩较差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升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受微小挫折而产生逆反倾向,进而演变成逆反行为;通过训练,体育课外活动还可以为部分心理困惑的学生解决升学的压力。3, 5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集体凝聚力是班级良好班风、学风建立的重要保证,而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需要不断激起每个同学的集体荣誉感。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无疑会使几十颗心无数次的碰撞,依靠集体的力量,同龄人的心理特点也势必会减少逆反心理倾向的形成、逆反行为的发生。3. 6体育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中学生的课外时间较为充裕,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较频繁,大部分时间过得单调而乏味,这也是导致逆反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过得心情舒畅、充实而有意义,从而减少逆反心理倾向的形成。
4结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体育课外活动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和消除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用,不仅对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也是很好的促进,体育课外活动使得教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中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篇3
科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密切相关,而且受到科学观和科学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五种能力也就是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结构的五个基本要素。
然而,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是囿于中学化学教材,不仅学生按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而且教师是按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而高考试题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尤其是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重点,全面考查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的能力;分析、研究和处理实验现象、数据,形成概念,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构思、选用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怎样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程呢?
化学课外活动课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较强的学生自主性等特点。化学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并完善课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并且善于组织和指导化学课外活动课。
一、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1.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学习辅导读物、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逸事等。
2.化学制作活动。
(1)组织学生制作化学标本。例如合金标本、铁的合金标本、石油分馏产品标本、石油化工产品标本、煤的标本、煤化工产品标本、合成高分子材料标本等。
(2)组织学生收集图片,制作模型、图表幻灯片,摄制录像片等。
(3)制作常用的简单实验仪器或代用仪器。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等。
(4)自制化学试剂。例如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氧化铜,用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氧化铁,从废电池中提取二氧化锰等。
(5)化学工艺制作。例如,用阳极氧化和茜素染料着色法制作铝质“金”星、制作银镜、化学刻字、自制蓝黑墨水、冲印照片等。
3.化学实验活动。
(1)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在课内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配合课堂教学的实验。例如水的合成、氯气在氢气中的燃烧等。
(3)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例如电镀笔的制作和涂镀、电解加工、电铸、塑料电镀、纸版电池制作等。
(4)结合资源利用的实验。例如从海带灰中提取碘、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银、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脑、用米泔水制葡萄糖等。
(5)跟生活和卫生保健有关的实验。例如CO毒性原因的演示实验、吸烟有害的演示实验、化学去渍、自制豆腐花、照片调色等。
4.专题报告或讲座。
可以由学生做读书报告、交流心得,也可以请科技人员和教师做化学化工方面的专题报告,介绍化学化工的新成就和新发展,介绍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者做化学知识科普讲座等。
5.参观活动。
参观跟化学有关的化工生产和科研单位,组织观看有关的科普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展览会、博物馆等。
6.化学竞赛。
可以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用语竞赛、基本操作竞赛、化学智力竞赛等,吸引学生参加或参观。
7.在校内出版化学墙报、板报或者化学小报。
8.组织化学晚会、化学活动日(周)、化学夏(冬)令营等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综合多种活动内容和方式。例如在化学晚会上可以安排化学相声、化学猜谜、化学魔术、趣味化学表演和化学讲座等。
二、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要实现化学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
化学课外活动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分年级组织、少数人参加、固定性的课外活动小组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要扩大影响,并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化学课外活动要制订一个细致的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对每次活动都应作详细的记录和小结,学期结束时要做好总结,做好收集、积累资料和经验总结的工作。
化学课外活动要事先落实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落实活动的经费和设备材料,落实指导教师和具体准备工作。要发挥指导教师特长,就要实行跨年级指导。
化学课外活动要抓好预习环节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多做多想、手脑并用,弄懂有关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化学课外活动要重视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篇4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篇5
关键词:农村;班级;学习环境;建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应用。学习英语离不开环境。良好的的英语学习环境,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农村小学生往往会因为缺少较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而减少了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三十分钟左右(还有十分钟用来活动,做练习等);在家庭里,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绝大多数都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相当陌生,无法在家中与孩子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的环境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实在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那么如何为农村的孩子们建构一个学习英语的好环境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一些做法。首先,抓住班级这个学习英语的主阵营。班级无疑是农村小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环境的主阵地和出发点。因此,班级英语环境的建构,是重中之重。其次是其他环境的建构。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一般是指较易进入人们视觉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物质性,如设施环境、社会环境等。而软环境则是指易被人们用心理感觉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精神性,如诚信环境、服务环境、文化环境等。下面笔者对它们逐个进行论述。
首先,班级英语软环境的建构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平时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英语课堂、创设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
一、营造和谐课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英语课堂,做孩子们的领路人和好朋友。我在课堂上注重轻松、愉快、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并且尊重客观差异的存在,鼓励、帮助后进生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求所有的学生都优秀,但求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进步。
二、创设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英语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说英语,开始时学生可能还听不懂,教师可以适当的解释,还可以借助于手势、表情等体态语以及一些直观教具。天长日久,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长足进步。当然,课堂上要求学生也尽量使用英语表达。适时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如Christmas,Halloween, Easter, Thanks Giving Day等等。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拓宽他们的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的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逐渐养成一定的英语语感,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
其次,班级英语硬环境的建构
一、建立英语角
目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图书比较少,很多农村小学生一学期只读了一一本英语书,那就是教育局发的教材,课外阅读几乎没有。为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我在班上创设了英语图书角,除了帮他们找一些课外读物,利用网络,经常在网络上搜集适合他们的英语材料。并让学生自己在身边搜集英语材料,如笔记本的封面,各式各样的商品使用说明等等。还让学生们将自己家的图书带来,彼此间互阅,这样,就满足了更多学生的阅读需求。在班级创设英语环境,墙上这块宝地当然不会放过。
二、办英语墙报
鼓励学生自办英语墙报,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排版、收集、查找内容。要求墙报应有趣味性,短小易懂,并加上一些介绍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的内容,增长学生的见识。建立这个平台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平时一些优秀的作业、比较好的小作文、学生们自己收集的一些有趣的英语小知识和英语小故事等等也可以拿出来展示,我还鼓励学生自编歌谣故事,好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到墙报中来,让它成为真正属于学生们自己的英语天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最终用途是用于交流。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语课外活动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也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重视和开展多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笔者就自身的经验,略谈一二。
一、开展活动注意事项
(一)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应把开展课外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在班上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一名组长。并事先做好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和人员等方面的计划与安排。教师要定期检查每个课外活动小组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有检查、有督促,使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要及时表扬、鼓励活动积极分子。建议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活动评比,并定期展示课外活动成果,检阅活动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使课外活动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如我在5A Unit 8 A camping trip 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野餐准备交流,每组学生都积极参与,收效颇佳。
(二)英语课外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一方面应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另一方面应争取吸收更多的学生参加,特别要重视吸收后进生参加课外活动,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喜欢唱歌的后进生,就鼓励他带领大家唱英语歌;对于英语书写工整的后进生,鼓励他参加英语墙报小组。通过这种形式,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在活动在增加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三)学生是英语课外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牢记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倾听、点拨的作用。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们自己的活动,让学生能自由地谈,自己讨论、评论,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二、英语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避免单一。
英语课外活动方式很多,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开展。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开展了如下几种课外活动。
1、英语兴趣小组:每星期开展一次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表演、朗诵、游戏、唱歌等,教师要及时对小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为学生提出指导意见,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英语广播站:由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播音员,广播稿来源于学生自己动手写的一些简单的小故事或趣事,鼓励学生把自己身边和周围发生的事试着用英语来表达。同时播放一些英语歌曲,一些英语小诗等等,尽量给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英语比赛: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比赛,如:英文书写比赛、口语比赛、英文歌曲比赛及演讲比赛等。英语比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英语词汇积累:鼓励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英语,例如:超市门上有pull和push;公交车车门旁的“up”、“down”,开关上的“on”、“off”,等等。每个学生找的单词不同,而当他们掌握了不同的单词后会互相交流,从而促进了整体学习,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实践证明,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能较好地弥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缺陷,积极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团结互助精神,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培养语感,增强记忆。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生动活泼、轻松快乐、形式多样的方法去进行教学,让学生身心放松,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并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5、课本剧表演:我将班上爱好表演的同学组建成了课本剧表演小组,平时主要是让他们将学过的课文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以促动他们去学习课文;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向全班同学展示,以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每学期还有一到两篇的英语童话小故事的表演与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平时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不要让学生因为遭遇困难而失去兴趣,毕竟,保持兴趣要比激发兴趣更重要。
6、朗诵:对于发音比较好的学生,我就将他们组建成朗诵小组。平时主要指导他们一些正确的发音以及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让他们肩负起班上早读课的领读和指导其他学生读书的任务,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带动全班学生的学习。
再次,校园英语环境的建构
一、学校的标志牌警示牌和一些标识包括班级名办公室名称等等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表达,如Keep off the grass; No littering; Save water; Class one,Grade Five ;Teachers’ office No.1 ect.
二、学校广播台每次都有英语节目。内容有佳作欣赏,英语儿歌,英语小故事等等。为学生创造浓浓的英语校园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吸取英语营养。
另外,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构
和家长联系,让学生建立英语课外读物记录手册。经常和家长联系,提倡孩子在家读英语课外书并留有记录。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有趣的英语故事,笑话,寓言等等。让孩子在家也能按自己的想法布置自己的房间,开辟英语空间,用英语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展示在学校习得的英语,提醒家长在家千万不能笑话孩子说英语。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在节假日里带孩子逛逛外文书店。我还根据班里学生英语的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一帮一的帮扶结对活动,扩大学生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时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将英语学习延伸到校外。
总之,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的主要环境在学校,而学校里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在班级。我们教师要以班级为载体,创建优美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并且逐步向家庭、社会拓展、延伸,努力创造一个真正适合农村小学生学习的英语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马承《马承与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年8月
篇6
【论文摘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了造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并对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提出建议。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心理、个性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个性心理的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得异常突出,外在表现为顶撞老师、破坏公物、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此,学校加大管理力度:装摄像头、请保安、分派值日老师,可是收效甚微。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的长期存在,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造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并建议通过丰富课外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1逆反心理的涵义
逆反心理是指个人为了维护自尊、以显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拒绝或反感、讨厌并导致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态度变化,并非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并非为某些人所杜撰,也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青少年时期,由于各种特定原因,使其更加具有明显性和阶段性。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逆反心理表现为对道德教育的抵制和抗拒,具体表现为是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者产生厌烦,反感、对立,甚至拒绝教育的情绪体验和与此相应的行为倾向,对社会道德要求的背离,即对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使青少年学生容易对道德教育信息产生曲解,形成抵制道德教育信息的行为意向,不易被与自己原有态度不同的道德教育所说服和固化。当逆反意向倾向越积越多,就会产生逆反行为,即出现不道德行为。道德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道德教育信息的有效接受,是当前学校教育实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道德教育中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有效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对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2. 1心理因素中学阶段正是人们由少年步人青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人生的特殊阶段,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强烈,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他们特别渴望具备类似成年人的那种能力;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能力,求知欲虽旺但易转移兴趣,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受教育法的限制,学校除了经济上处于经济上赔偿并无很好的对策。
2. 2学校教育因素①教师原因,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空洞的说教和呆板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主要因素。一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业分数,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疏远、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②学生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处于迷茫之中,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途径,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或顾及所谓的“面子”跟老师对着干。
2. 3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重大,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②学校环境,由于我校刚合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不免会遇到一些不便之处,又一时又无法解决,学生为表达自己心中的不平,故意向学校挑衅。或顶撞老师、或破坏公物。③社会环境,当代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上五光十色的事物和各种社会思潮对中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同伴及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青少年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有相近的兴趣爱好,他们之间容易相互认同,相互感染。因而青少年同伴及群体中的不良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力。
3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3. 1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吸引师生的共同参与,从而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方面老师可以体察学生的心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学习背后的故事,为日后的谈话积累资料;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老师的平易近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直接避免往后意见的分歧而导致的师生冲突。
3. 2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增加教师的可信度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的话持怀疑态度,当教师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虑,往往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是拒绝和反抗。教师在体育课外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会使学生在心底里产生一种仰慕、崇拜之情。以致教师的可信度增加,不容怀疑,甚至盲从。为教学、德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3. 3体育课外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发泄的舞台,找到自己的价值部分学生文化成绩较差,老师不予重视,使学生感觉到被冷落,深觉自己可有可无,适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信心,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3,4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培养业余爱好,部分成绩较差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升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受微小挫折而产生逆反倾向,进而演变成逆反行为;通过训练,体育课外活动还可以为部分心理困惑的学生解决升学的压力。
3, 5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名誉感良好的集体凝聚力是班级良好班风、学风建立的重要保证,而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需要不断激起每个同学的集体名誉感。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无疑会使几十颗心无数次的碰撞,依靠集体的力量,同龄人的心理特点也势必会减少逆反心理倾向的形成、逆反行为的发生。
3. 6体育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中学生的课外时间较为充裕,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较频繁,大部分时间过得单调而乏味,这也是导致逆反行为的一重要原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过得心情舒畅、充实而有意义,从而减少逆反心理倾向的形成。
4结论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体育课外活动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和消除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用,不仅对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也是很好的促进,体育课外活动使得教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中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篇7
【关键词】 实验 细胞 资料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模拟实验
刚进中学的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
二、分段实验
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三、独立实验
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要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动物;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从八四年以来我和其它生物教师一道,坚持组织开展了学生生物知识竞赛,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野生动植物邮票集邮,农业林业经济植物的调查等一系列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写了不少的观察日记和小论文,他们采集制作的《植物蜡叶标本》、《野生动植物集邮》、小论文《什邡主要经济植物种类调查》等作品,分别获得了盛市级奖。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由于初中阶段重视了实验教学,学生渐渐获得了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中学习《生物》打下了基矗高中生物教师反映:我校升入高中的学生与其它学校升入高中的学生相比(以前我县乡村初中学校的条件差,开展生物实验很困难),我校学生使用显微镜熟练、实验能力强、实验效果好,理解掌握知识速度快,学习效率高。多年来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篇8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增强师生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健体益智强身的目的,结合学生校实际,特拟定本期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实施方案,请各班认真贯彻执行.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学生课余文体活动健康有序地深入开展,学校成立课外活动指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常务:,成员:班主任及年级组长,负责各年级课外文体活动的考评指导安全管理工作.下设(1)足球联赛(2)蓝球联赛(3)跳绳、踢毽子(4)阅读、写作与演讲(5)音乐艺术(6)科普实验,文体活动指导小组,组长:,成员:体育艺术教师,负责学生的文体活动的技能训练及裁判工作.
二、活动组织与要求:
1、组织:课外活动分集体和个人两大类,下设六个活动小组,其小组分别为①足球联赛②蓝球联赛③跳绳、踢毽子④阅读写作与演讲⑤音乐、艺术⑥科普实验.
2、各小组组长:
①足球联赛、蓝球联赛、跳绳踢毽子总负责:张珠术;
②足球联赛组组长:*;
③蓝球联赛组组长:*;
④跳绳踢毽子组组长:*;
⑤阅读、写作与演讲组组长:*;
⑥音乐、艺术组组长:*;
⑦科普实验组组长:*;
3、要求:
①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聘请辅导教师组织,辅导评价,填写活动开展清况记录表.
②以班为单位学生报名,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
③各辅导教师按时到位,班主任按时把学生带到活动场.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态.
2、培养健体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四、活动要求
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级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保护,科任教师为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协助者.
2、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种活动的规则要求,听从指挥和安排,并按时参加活动.
3、活动场地及器材管理,由后勤处统一安排,实行器材由小组管理责任制.
4、活动时间:利用每周一、二、四下午第四节课开展45分钟的课外活动.
5、每周活动结束后,都必须认真总结,写出书面的经验材料为今后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五、安全管理
1、每个活动小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事故为零.
2、活动前认真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规则,要认真进行安排,并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着,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每个组认真检查活动器材,圽所是否符合活动的要求,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
4、各活动组制定好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活动中师生生命安全.
六、活动的考评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以班为单位,年级实施课外文体活动(除初三外).对开展的活动每周进行到评比(由行政值周负责考评),考核分每周为100分,一期进行总评,此项目作为班的考核的重要材料之一.21写作秘书网
考核办法
1、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占20%,按照95%以上参加为优,90-94%为良,80-89%为中,84%以下为差,依次记为20、15、10、5分.
2、按照学校要求进到了活动的设计,并完成了总结材料占20%,按好、中、差依次记20、15、10分.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改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07-01
教学改革的春风在全国教育中蔓延着。在初中物理中,物理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沐浴改革春风中,实验教学也有很大的变化,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成绩的整体发展,也才能让教学更进一步。为此,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在充满趣味之中体验实验课改革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 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三、重视课外活动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 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四、引导学生自行制作,培养创造型人才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换散,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五、会说、会做还要会写是实验改革的必备技能
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快乐学习;提问艺术;再现教学;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5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35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改下历史学科同样肩负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责任。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将历史课作为副科,教师大多采用机械的照本宣科,认为学生只是记住基本的历史史实就可以了,而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视学生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将历史课上成为枯燥而机械的史实记忆课,而并未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真正功效,实现学生历史思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要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激起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让学生爱上历史学习,才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好奇心的不断摆脱。”中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提问具有很强的激趣启思功效,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提问艺术,通过巧妙的提问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表现出更多的期待与震惊,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接收,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提问不是为了问而问,而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展开探究,通过探究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问题的差异性
在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这决定了教学不能一刀切,这样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知识与学习水平来将学生划成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发展。
二、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
以往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历史学科所记录的都是存在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无非就是记与背,教师也认为并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只要让学生记住这些人与事就可以了。实施再现教学,将枯燥的史实还原成真实的画面,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带入源远流长的历史长廊中,将抽象而静止的文字材料与语言讲解转换成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动态的画面,这样的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为学生营造出愉悦而欢快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以愉悦感,身体上的放松,心理上的自由,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一)引入影视剧资源
许多历史题材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这同样是重要的历史素材,是传承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历史再现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影视剧片断,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中,这样的教学更加真实,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如让学生来观看《》的电影片断,将学生带入那段真实的历史,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让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的辉煌、侵略者的掠夺,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恶,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二)收集多种素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演示功能,来将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纳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亲眼目睹真实的历史。如流传下来的诗文字画、博物馆所存在的历史文物、各地的名胜古迹等等,都可以向我们传递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向学生动态呈现,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文字所不能传承的信息。如经济、风俗、农业等等都可以体现在画面与诗词之中,以此来展开教学,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课外活动,强化学生历史学习动机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课外活动同样也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同于课程类形式,更加灵活,其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没有课堂教学的严谨与紧张,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学习,学会学习。
(一)历史专题活动
我们可以在重大节日开展纪念活动等专题讲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说语言讲座,也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尤其是图文并茂的展览更能具体、直观而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增长。
(二)故事会或演讲会
这样的活动更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主动的参与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与思维能力,更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灌输,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爱上历史学科,爱上学习,享受学习所带来的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茵.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