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两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闻两则

篇1

跟经济有关的是港、澳、台同胞可买卖A股。据报道,经证监会批准,港、澳、台居民自4月1日起可开立A股账户。专家称此举将利好A股,旅游、农业和银行等板块可能受益。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大约有45万人。只要港、澳、台同胞能有内地的临时居留证,再加上回乡证、港/澳/台的身份证,有此三证就可以开立A股账户。不少港、澳、台同胞如在内地置业,应已同时代申请了临时居留证。是也不是,我未敢确定,有待查证。若属实,则凡在内地置业者,理论上都可开立A股买卖账户。

中央为什么让港、澳、台同胞可买卖A股?原因简单:1.人民币要国际化;2.可以凝聚两岸四地民心。假如首批港、澳、台同胞买股有所获,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者返乡居住,估计融合会更大,50年不变可能真的不用政府变,阁下自己已变,变内地居民。今时登记45万有内地居住证的港、澳、台同胞,届时不止45万。虽然对比一亿多内地A股账户是大巫与小巫之比,但关键不是人数多少,而是看到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是用尽一切办法。

对于能买卖A股的港、澳、台同胞,其实如能通过每个月买A股,即等于每个月储蓄人民币,日后无论是在内地生活所需用,还是将钱汇去其他地方用,都肯定是多了个渠道。这个渠道能否赚钱,看你投资眼光和技术。

跟政制有关是部委改制,尤其是铁道部分拆。据报道,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指出,“现在铁道部是政企不分,一方面它承担着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反过来它承担着政府的监管责任,这两个角色是冲突的,是不科学的”。

王峰认为,为了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责任落到实处,现在从体制上理顺,一分为二,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出了问题也可以问责,“这和保障改善民生,保证老百姓的出行安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除机构这方面之外,职能转变的每一项都和我们老百姓的民生息息相关,加强一些服务职能也好,减少一些审批项目也好,特别是减少审批项目,使得我们相当一批企业,包括个人,准入门坎降低了。我认为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一直以来,中国的企业都姓“公”,根本不用政企分家,因为只要企业秉承革命精神,“抓革命,促生产,为人民服务”,自然可以管住自己。那些迷信权责分明的西方论者是有点轻重不分。每个家庭的妈妈都是政企不分的:她煮饭时要不要食品安全卫生局来监察食品安全?为什么不用?因为每个家庭的妈妈都是为家人服务,自然不会不诚实。

在未改革开放前,内地企业是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开放后,所有企业都应为人民“币”服务。多了个“币”,就真“弊”,出了地沟油、一滴香、死猪肉等等肮脏勾当。

篇2

《深海浩劫》是一部改编自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案真实事件的好莱坞大片。看完电影后,我突然发现,渺小的不仅是人类个体,更多的是我们的视野。从自然索取者继而演变成剥削者、掠夺者,事前没有足够的防御措施,事后才来救济,救济不完全,留下的痕迹遍布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剧中那只挣扎的被石油污染成黑色的大鸟,将来会要变成成千上万只,被石油污染不得不面临死亡威胁的海洋生物,同时也象征着未来的人类。影片的这种刻画很真实,甚至真实的让人感到恐惧。而这一事故的源头,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导致的质量隐患,如蝴蝶的翅膀一般,诱发出难以估量的灾难。

相对于我们的工作,质量是同样是人控制的。工作中,人的责任心体现在对工作质量的把控上。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员工干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因此应该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俗话说“一个木桶所能盛的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公司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中每一个合格的工件,每一道完美的焊缝都要经过操作者认真操作,我们就是那一块一块木板。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评价。我们每一道工序中为什么要自检、互检?为什么还要跟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互相沟通?因为我们都是公司这个木桶的一块木板,我们互相镶嵌,构成了整个木桶并且决定了木桶所能盛水的高度。只有一道工序好不是真好,每一道工序都好才是真好。只有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才能做到滴水不漏。

我们的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而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就是一个个小小的零件。只有我们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我们应该用辩证法看待质量与责任的关系,质量是出击的箭,责任是发射的弓。只有弓的弹力无比,才能射出所向披靡的箭。

让我们都拥有一份质量责任心,为豪氏威马的产品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

【关键词】 盈余质量;会计准则;盈余管理

一、盈余质量与会计准则之理论分析

盈余质量是报告的盈余与真实的盈余之间的差异。会计准则对盈余质量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会计准则可以制约盈余管理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盈余质量;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又为盈余管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不能必然保证高质量的盈余。

会计准则是从技术角度对会计实务的处理提出的要求,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均有约束力。盈余信息的产生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而无权变更。因此,公司对盈余的操纵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它们利用的常常是准则的漏洞或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从源头上防范盈余管理,对利润的操纵具有制约作用。

从会计准则制定的角度来看,如果会计准则中对基本概念有严密的定义,对企业的任何经济业务都有一一对应的刚性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那就可以使会计实务达到科学、合理且内在一致的完美境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存在会计选择的问题,会计盈余信息一定完全反映了真实的盈余水平,其质量一定是高水平的。然而这只是不可能达到的期望。原因有二:其一,会计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实务中往往需要对经济事项的未来发展进行假定、估计和判断,并且存在可供选择的多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因此,会计准则无法消除职业判断。允许对于相同的交易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的原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交易实质,使盈余质量更高,而只要存在职业判断,盈余管理就有可能产生。当企业可能出于某些动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合法”地进行盈余管理时,就降低了盈余质量。其二,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会计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会计职业团体、企业界的专家等各方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结果,而且由于会计准则理论基础的不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制定模式的局限性等原因,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或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这就为盈余的操纵提供了条件。

虽然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不能确保盈余质量的高水平。但是,正如葛家澍(2002)指出,反过来却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必然得不到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完善会计准则是提高盈余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质量的积极影响

会计准则的变化影响着公司业绩特别是净利润的变化,但并不会影响公司的实际业绩。会计准则的变化使实际业绩反映得更准确,公司报告的盈余数据信息更能真实的体现实际业绩,从而质量更高。新会计准则较大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了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垒实了经营业绩,对盈余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关于存货管理办法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后,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上市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变革对盈余质量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的数据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但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趋于平稳,而且如果有影响,也是短期影响,不会对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产生差异,存货准则的这一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不大。另一方面规定不可采用“后进先出法”使得企业不能再使用变更存货发出计价的方法来调节当期的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耗费,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比较,提高了盈余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能够造成企业利润在年度之间转移,这是我国一些企业经常使用的手段,在赢利较大的年度,企业为了隐瞒利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相反,在赢利较小的年度,企业为了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将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冲回,以减少当年费用,增加当年利润。针对这一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这一变革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但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2007年以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进行盈余管理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从而大大提高了盈余质量。

(三)关于债务重组的方法

现行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所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确认为资本公积,而不作为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以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现行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不进入利润表而记入资本公积,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权宜之计,而债务重组收益实质上是由于债权人的让步而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收益,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还其本来面目,使盈余信息囊括了应该囊括的信息,同时也体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会计处理的对称性。考虑到一些无力偿还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的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新准则中规定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前提条件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制约了滥用新准则、利用债务重组收益操纵利润的现象。

(四)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强调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区分。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在实质上并没有经过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即并非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新合并准则规定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人为的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新准则考虑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实质的不同而分别进行规范,防范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盈余信息的质量,特别是合并损益的质量。

(五)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基本理论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对于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化将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遵循了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这样也就减少了母公司通过与某些特殊子公司的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可能性,阻断了企业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一些途径。

(六)关于借款费用

与现行的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在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其一是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方面,允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而不仅仅是固定资产,其所占用的借款资金的相应借款费用也可以予以资本化;其二是在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方面,不再限定于专门借款产生的,一般借款如果被用于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也应当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将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列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更能够将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进行配比,体现真正的会计盈余信息。

(七)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和限制

新会计准则的一大特色是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引入。如果会计固守历史成本,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将和市场价值越离越远,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价值将大大降低。新准则明确规定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唯一原则,同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它充分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规定采用公允价值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合理估计公允价值。这些规定有效提高了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可靠性。而在公允价值同样适用的非货币交易中,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公允价值的两个前提条件是:该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利润的行为,切实提高盈余质量。

(八)关于所得税的处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限制了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之间的选择,这是所得税会计中的一个根本性变革,改善了盈余信息的质量。新准则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强调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净利润。而当使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时进行调整,这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提高了信息的质量。

(九)其他方面

新会计准则填补了原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很多空白点,比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股份支付、企业年金、政府补助等,从而规范了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了盈余信息的质量。以金融工具为例,新准则公布了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分别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套期保值准则》、《金融工具列报准则》。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未来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利润操纵空间将越来越小。

三、提高盈余质量的措施

长远来看,新会计准则从整体上限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然而,由于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况且再完善的会计准则都会给予会计人员选择空间,同时,受外部机会、制度约束、法律风险、人员素质等各因素的共同影响,从而影响盈余质量。为了切实提高盈余质量,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注重思想道德建设

会计准则毕竟只是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而会计业务处理都依赖于会计的职业经验、不同阅历、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由于会计自身因素的限制,加上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之大、难度之高,客观上提高了会计人员执行的难度,由此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和新准则的执行不到位,给会计盈余质量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关方面应面向会计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使企业和会计人员尽快吃透新准则的精神,尽力了解和掌握新准则的规定及其应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从“人”的方面保障新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使新准则对盈余质量的积极影响落到实处。

(二)提高会计环境质量,加强制度性建设

会计准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应用需要有相应的制度环境。我国上市公司自身仍存在很多的治理缺陷,如国有企业的股东缺位、一股独大现象、债券监督不力、对大股东的侵占行为缺乏治理约束等;同时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还有待完善,市场监督体系薄弱,基本法治基础缺失,这些不仅导致公司缺乏对高质量盈余的有效需求,而且助长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和粉饰报表的动机,从而降低盈余质量。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盈余质量,在加强准则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推进公司治理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等制度变革,如加大诉讼风险、完善股权治理、解决出资人缺位等,积极培育公司对高质量盈余的有效需求。只有准则建设和制度建设“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显现会计管制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艳琳.解读新会计准则体系[J].投资北京,2006,5:34-38.

[2] 顾中国.对新会计准则变革的几点理解[J].会计之友,2006,6:90-91.

篇4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计量 会计实务

 

0 引言 

 

财务会计实际上是一个对会计各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而会计计量在会计的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企业会计准则》打破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引入了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这一方面反映出会计计量问题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单一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核算的需要。 

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兼具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派生出诸多的因单一计量模式而起的问题。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计量属性的修订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多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的现实意义 

 

1.1 解决了资产减值计量问题 在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价值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始终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来计量和反映的,在资产持有期间一般不确认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只有在相关资产发生转让、出售等时,才予以确认。其结果是,当资产的市价、可收回金额等低于资产实际成本时,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净利润等,往往都被高估,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新准则不仅将原来的“八项准备”扩展至所有资产范围,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具体确认办法作出详细规定,并分别不同资产项目规定了其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程序。 

1.2 解决了金融创新业务和所谓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 金融创新业务衍生出许多金融工具,通常属于履行中合约。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这些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以及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根本就无法正常反映企业的交易风险等信息,因此,这些交易被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新准则分别采用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历史成本的计量手段,把原来那些在取得时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实际成本很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等,都统一纳入到表内核算,并对这些价值变动的风险有所揭示。 

1.3 解决了或有负债计量的问题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通常面临着大量不确定的或有事项,这些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已经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但是实际履行义务的时间将在以后会计期间,而且履约的时间或者需要偿付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日也并不能确定,它们会随着未来有关事件的发生或者不发生而发生改变。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些将在未来履约且支付时间、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就难以入账,反映不到资产负债表中去。新准则明确界定了预计负债与或有负债的范围,恰当引入“最佳估计数”计量模式属性,对或有事项的计量极具针对性。 

1.4 解决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问题 在新准则中,列示了五种基本的会计计量属性,分别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对企业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作出了相对具体的规定。这与已经的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等四种计量基础,在条款及内容等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 

 

2 新会计计量模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制度概念层次来看,新准则对于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问题已作出规范。从实务上看,尽管我国会计计量规范对于初始计量基础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最佳估计金额等,对于后续计量基础有摊余成本、成本与市价孰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但是,突然间从单一的选择模式走出来,面临到一个看起来五花八门的多项选择模式下,肯定会有一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感觉。如何从现行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模式切换,可能面临的问题也许会很多,暂可罗列如下: 

2.1 在实务中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问题 在我们会计人员通常的思维习惯中,是不常采用 “公允”来表达资产价值的。但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重要性也显得愈来愈突出。而在具体实务中,也确实存在实体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产生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也许会导致不同的企业对于相同的资产或者负债得出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从而影响到到同类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2 如何考虑不同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计量的影响问题 会计事项是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发生的,一件会计事项因为产生的背景条件、目的意义等外在或内在因素的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因为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就会得出不同的计量结果。比如:企业合并形成的与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就是不同的,而同一控制下的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计量也是不同的。 

2.3 如何避免计量标准应用到会计实务中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问题 由于个人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以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等的不同,对同一个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解运用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产生较大的分歧。根据会计核算对信息质量的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以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但是,在具体实务中,应用计量标准的个性空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3 会计计量实务运用的几点建议 

 

篇5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大型投资,例如建设新的温室,似乎并不理想。但同时也有人说最好的温室也是值得去投资建设的,这并非完全正确,请听听罗格斯大学温室工程师A.J.Both的说法。Both认为种植者在决定是要新建另一座温室还是要改造现有的温室之前,应该先评估两者的效益,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这里所说的投资建设的温室是指替代旧温室的新温室,”Both说“每种情况都是不同的。建设新的温室比起在老旧的温室中运行生产要花钱。这就需要做一个彻底的经济分析,以评估哪种选择才是最佳的。”

幕帘和遮阳网制造商斯文森公司的Kurt Parbst,也同意这个观点,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改善温室的建议。

“有时候有些温室是在土地、劳动力、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的情况下运行的,”Parbst说,“作物应该在良好的设施里进行高效的生产,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回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改进旧设施或者是完全替换掉它们。劳动力和能源通常是其中两项最大的开支,我们可以在此处下功夫以得到最大的回报。”

当不可能新建温室时

大多数中小型种植者也很难支付重新建造新温室的费用。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现有温室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廉价的技术措施升级和改善温室设施条件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

“提高并改进现有温室的质量,其中包括减少能源消耗和劳力需求,用机械化代替自动化生产,优化空间利用率,实施预防设施、设备等的维护措施计划,向种植伙伴们多学习,但切勿照搬照抄。”Both说。

温室合理升级的五个步骤

斯文森公司的Kurt ParbSt建议种植者在现存的温室结构中可以寻求一些小小的改进,其影响可能是意想不到的。Parbst将其分解为如下五个步骤.

1 了解和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对能源和水的利用进行分析或决算,这种方法很廉价,也很简易。”

2 节约能源。“可以改变经营方式来达到节能目的。比如在经济条件合理范围内,种植对温度要求低一些的作物,将喜温暖和耐冷凉的作物一起或分开种植。”

3 提高工作效率。“效率是指通过较少的工作量达到相同的成果。比如安装节幕帘,安装更有效的散热系统,使用更有效的灌溉方法等。”

4 精心使用资源。“当利用效率可变时,则应将资源消费量控制在能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点上,做到恰到好处。”

5 投资可再生能源。“自从能源和水资源消费受到限制之后,提倡投资可再生能源系统。这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投资能力受到限制。”

他建议种植者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减少能源消耗,到达节约能源的目的,比如增加绝热保温装置、减少温室漏风、安装高效率的供热系统、使用最便宜的燃料、安装变速泵和马达、调整好作物生长进程等。Both还提出,种植者还应该提高环境调控能力,包括更换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更精密的自动调温器。

列出需要改造的项目以供选择

当种植者们需要改造现行的温室时,温室制造商希望他们尽可能地考虑多种选择方式。

在使用时间较长的温室中,是有很多选择的,并且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投资回报以及经营收益。美国莱福兄弟温室公司的Bill Vietas如是说,同时他还给种植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安装保温幕或者遮阳网

重新装修玻璃屋面

安装环境调控系统

安装灌溉系统和灌溉喷头

设置苗床以扩大利用空间或方便生产流程。

更新加温系统,以提高热风炉或锅炉热水系统的工作效率

“增加一个计算机环境监控制系统或让现有设备的动作参数处于较好的状态,就可以将现有设备更好的利用起来。”Vietas说,“同时还需要定期维护现有设备,以保持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美国Green-Tek公司Erin KeIIv提出,温室加温和降温可以让种植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只需要稍稍做一下调整即可。

“对于旧温室而言,一个改善光的综合透射能力和能源效率的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覆盖双层膜,”Kelly说,“内层应是阻红外/防露滴(IR/AC),外层为保质期四年的薄膜。IR/AC膜不仅保温,同时减少结露。中空聚碳酸酯板可以保持温室内的热量不散失,降低高额的加温费用。”

KeIly说:“遮阳网和保温幕联合使用也可以减少能耗费用,降低必要的降温成本,美国Green-Tek公司铝遮阳幕是经济型遮阳材料,在一天当中最热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反射多余的不需要的太阳光热,以达到降温效果,而在晚上温度较低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起到保持热量不太快散失掉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一个种植者的希望

篇6

另一则更绝,高考居然殃及青蛙。本来春草池塘处处蛙是怡人景色,蛙鸣也有田园野趣,不幸的是,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因蛙声而不安,或者父母担心蛙声搅扰其专心复习、恬然入梦,于是对池塘里的青蛙痛下毒手,将青蛙全部毒死。

在第一则新闻里,那些爬楼梯的朋友是否啧有烦言,不得而知,换了我,会生气,凭什么你一人高考,大家要为你受累?

在第二则新闻里,我不能不为因死噤声的青蛙鸣几声不平。过去读书,有人专喜有蛙声处,还有的专在闹市喧杂处读书。如果人对书以及书中知识痴迷,自不必受外界嘈杂环境搅扰,若是对于书中知识只是硬着头皮死啃,或者神经衰弱,内心焦虑,才会因外界一点风吹草动而分心走神。

从这两则新闻里,透露出某些国人的自私。我不知道这类禁行电梯、毒杀青蛙的做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会有忍让心、公德心,是否会做到体谅他人和爱护动物?我为这种家庭的示范行为捏一把汗。

我注意到常常有人呼吁对待高考要有平常心,不要将高考当作人生的唯一希望之路。事实上这种苗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显现,今年一百多万高中生放弃高考,有些人准备出国,有些农家子弟感到上大学不过是鸡肋,毕业时靠的是拼爹,无权无势无钱的草根子弟到头来未必有机会改变命运,不如减轻家庭负担,开始创业。近些年来,官方媒体也经常传递这样的信息,不要太过专注于高考,让高考在平静中度过。但是,一到高考,大小媒体还是一窝蜂地进行报道,不停放大高考的重要性并创造紧张感。

记得三十年前我参加高考时,考生、家长和老师心情紧张,但媒体尚不发达,高考的社会关注度并不高,紧张气氛还没有向社会蔓延开来。那时的高考算是十分干净了,未闻有将作弊的手伸到高考领域者。如今某些地方的老师、学生和校外人员利用科技手段作弊,简直骇人听闻。不仅如此,那时没有当下这般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几乎就靠卷面成绩决定胜负。我时常在想,要是我今天参加高考,还在预备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抢跑了,一想到这,在焦头烂额备考之时能不忧心如焚?

忧心如焚兼焦头烂额,做梦都能惊醒,这时候对电梯声、蛙鸣声、风声、雨声等人间万籁都会格外敏感吧?

【原载2014年6月(下)《方圆》】

篇7

一、着重具体性。标题制作要以实际内容为纲,具体提炼新闻的本质;以整合新闻的立场和观点,突出新闻事实为主线,用具体的新闻事实指导读者正确理解新闻内容,明确新闻事件的内涵。新闻标题制作时把一个新闻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简略到详细提炼出来,让读者通过标题便知全貌,这也是制作标题应该注意的问题。着重具体性在标题制作中的运用,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同时还收到新闻宣传的效果。以如下标题为例:

(主题)中国公路又长了6万公里

(副题)高速公路已过2.5万公里,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33450个(经济日报 2003年2月12日)

这则新闻标题的主题概念和范围是与内容相符的,读者看完标题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像这类会议性新闻的标题很容易用套话、虚话来制作,因为这类新闻需要报道的内容很多,标题制作时很难做到具体,往往用概括性的标题一挥而就,流于俗套,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而这则新闻标题一改常态以"中国公路又长了6万公里"为主题,用副题加以补充,克服了会议性新闻标题的呆板缺点,编辑直接用具体的数字作标题,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为新闻本身增色不少。

二、力求准确性。新闻标题应该准确表现新闻本质内容,标题制作时一定要通读新闻全文,弄懂新闻的内在本质,寻找制作标题的依据和支撑点。标题的取舍必须与新闻内容保持一致,不能高于新闻的基本内涵之上,也不能游离于新闻事实之外。不能任意虚张声势,也不能偏废偏离,更不能捕风捉影。标题制作不准确,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新闻失实,可能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不但起不到舆论导向的作用,反而有损新闻事业的形象。

(主题)十项承诺让咪表更好(郑州晚报2003年3月4日)

这则专题性新闻报道在标题制作时就特别注意它的准确性,从标题上看就让读者有欲知的兴趣。十项承诺是什么?让咪表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读者通过阅读知道:咪表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自助式停车服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城市停车车位不足的问题。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在郑州市投入使用以来,"咪表化"进程一直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运行。针对这个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运行中情况如何?记者及时采写了这一解读性专题报道,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这则标题好就好在编辑根据新闻的内容大胆使用了"十项承诺"四个字,准确地透视了"让咪表更好"这件好事在艰难运行中的历练和成长。

三、突出简明性。由于报业的日益竞争,厚报多版成为一些报纸赢得市场的砝码,而版面中的长题短文、厚题薄文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些既不方便读者阅读,也不利于美化版面。怎么克服这些现象?标题简洁明快、不宜过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标题的简洁明快可以巧妙地抓住读者的视线,这种做法有它积极的一面,便于读者快节奏读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新信息;另一面也便于编辑从容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维理念,可以起到美化版面、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要想做到标题的简明性,顾名思义就要求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善于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艺术技巧去概括标题。以如下标题为例:

①(引题)相声泰斗马三立病逝

(主题)"逗你玩"真的走了(羊城晚报 2003年2月1日)

②(主题)失职被骗也能成罪

(副题)北京一公司副总经理被判四年(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9日)

③(引题)10年创造40个新品种

(主题)信阳米质提高了(河南日报2002年12月18日)

这3则新闻标题都非常简洁明快,没有庸长复杂的引题、主题和副题,也没有用奇异的语言去修饰。复杂的新闻内容,用简洁的标题就告诉读者一个直白的信息:"逗你玩"真的走了、"失职被骗也能成罪"、"信阳米质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被吸引了。特别现在一些厚报多版的报纸,更应多编发这类简洁明快的标题,对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四、增强形象性。形象不仅有外在的一面,还有其内在的一面,新闻标题的形象性也应该表现在这两个方面。新闻标题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情景交融,能够让读者乐意接受新闻信息,同时调动了读者的情绪感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说,新闻标题的生动形象对新闻本身有着较强的能动作用。比如下面的4则标题:

①(主题)"走得了"还要"走得好"(人民日报2003年1月31日)

②(主题)理顺群众情绪 善于"活血化淤"

(副题)寿宁干部春节给上访户拜年的启示(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24日)

③(引题)市场规范有序带来良好效益

(主题)嵩山少林寺黄河风景区"黄金周"里火一把(郑州日报2003年2月8日)

篇8

论文摘要:在国家财政部颁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引入了除历史成本以外的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多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计量模式,从而对现行的单一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产生了很大挑战。为此,本文将主要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着眼点,对当前财务在具体运用操作新会计计量模式方面,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0 引言

财务会计实际上是一个对会计各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而会计计量在会计的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企业会计准则》打破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引入了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这一方面反映出会计计量问题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单一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核算的需要。

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兼具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派生出诸多的因单一计量模式而起的问题。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计量属性的修订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多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的现实意义

1.1 解决了资产减值计量问题 在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价值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始终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来计量和反映的,在资产持有期间一般不确认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只有在相关资产发生转让、出售等时,才予以确认。其结果是,当资产的市价、可收回金额等低于资产实际成本时,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净利润等,往往都被高估,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新准则不仅将原来的“八项准备”扩展至所有资产范围,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具体确认办法作出详细规定,并分别不同资产项目规定了其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程序。

1.2 解决了金融创新业务和所谓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 金融创新业务衍生出许多金融工具,通常属于履行中合约。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这些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以及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根本就无法正常反映企业的交易风险等信息,因此,这些交易被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新准则分别采用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历史成本的计量手段,把原来那些在取得时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实际成本很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等,都统一纳入到表内核算,并对这些价值变动的风险有所揭示。

1.3 解决了或有负债计量的问题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通常面临着大量不确定的或有事项,这些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已经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但是实际履行义务的时间将在以后会计期间,而且履约的时间或者需要偿付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日也并不能确定,它们会随着未来有关事件的发生或者不发生而发生改变。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些将在未来履约且支付时间、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就难以入账,反映不到资产负债表中去。新准则明确界定了预计负债与或有负债的范围,恰当引入“最佳估计数”计量模式属性,对或有事项的计量极具针对性。

1.4 解决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问题 在新准则中,列示了五种基本的会计计量属性,分别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对企业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作出了相对具体的规定。这与已经的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等四种计量基础,在条款及内容等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

2 新会计计量模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制度概念层次来看,新准则对于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问题已作出规范。从实务上看,尽管我国会计计量规范对于初始计量基础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最佳估计金额等,对于后续计量基础有摊余成本、成本与市价孰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但是,突然间从单一的选择模式走出来,面临到一个看起来五花八门的多项选择模式下,肯定会有一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感觉。如何从现行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模式切换,可能面临的问题也许会很多,暂可罗列如下:

2.1 在实务中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问题 在我们会计人员通常的思维习惯中,是不常采用 “公允”来表达资产价值的。但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重要性也显得愈来愈突出。而在具体实务中,也确实存在实体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产生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也许会导致不同的企业对于相同的资产或者负债得出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从而影响到到同类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2 如何考虑不同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计量的影响问题 会计事项是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发生的,一件会计事项因为产生的背景条件、目的意义等外在或内在因素的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因为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就会得出不同的计量结果。比如:企业合并形成的与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就是不同的,而同一控制下的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计量也是不同的。

2.3 如何避免计量标准应用到会计实务中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问题 由于个人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以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等的不同,对同一个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解运用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产生较大的分歧。根据会计核算对信息质量的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以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但是,在具体实务中,应用计量标准的个性空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3 会计计量实务运用的几点建议

3.1 明确计量目标,提供评价标准 对会计事项做出准确计量的前提,应该首先要解决会计计量的目标问题,即会计计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什么样的信息需要,只有会计计量目标解决了,才能从基本概念上厘清应当采用的计量基础,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的问题。

对一般企业来说,会计计量的目标通常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如果使用某一计量属性无法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那么企业应该引入其他的计量属性,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但是,在引入某一计量属性时,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其恰当性?这是会计计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不妨可以参考以下标准来加以衡量:①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就是会计计量的结果是不是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明晰性、相关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的要求;②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定义。因为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都特别强调了未来经济利益预期将流入或者流出企业,所以,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应当有助于计量会计要素的“未来经济利益”;③适当考虑会计计量的成本——效益原则,如果采用某种计量属性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大于其所实现的价值,那么,应该考虑选择另外的计量属性。

3.2 区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自从会计准则中引入资产减值、重估价值等概念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当代会计计量问题实际涉及到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从新准则来看,初始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最佳估计金额等,而后续计量属性则主要有摊余成本、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重置价值、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其中,对于存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等“实体资产”的初始计量,原则上规定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对金融资产和负债、企业年金基金、非货币性资产等“虚拟资产”,通常规定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而长期股权投资则按照其取得方式的不同区别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如以支付现金取得的,按历史成本计量,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按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初始计量的例外,对于预计负债则规定采用最佳估计数计量。至于后续计量,则需要具体深入考虑会计事项发生的条件、原因、目的,以及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市场等很多的因素,作出原则上的判断后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

3.3 遵循公允价值的确认程序 为了防止 “公允价值”的不唯一,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首先需要理解“公允”的概念内涵。所谓的公允性,实际上就是公正恰当的意思。因此,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在程序上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客观的、可行的步骤:首先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确定,如果不存在销售协议而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如果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以能够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确定。这样一来,原本看起来抽象模糊的公允价值属性,就变得清晰明确了,具有了可操作性。

3.4 结合会计事项发生的环境 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后续计量规定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那么,企业首先要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是不能凭空估计得出的,必须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我们需要考虑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区别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如果是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则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是为了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量。所以,会计计量属性是与会计事项所处的企业环境紧密相连的,离开会计事项发生的环境做出的会计计量的选择,一定不符合客观性原则。

总的来说,在具体运用新准则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中,我们一方面需要充分理解各属性的内涵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对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特点及市场环境有所了解,明白会计事项发生的条件与目的,以便于为我们日常的会计事项找到最为恰当的计量属性,客观准确地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做出公允的反映与评价。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国家财政部.2006.2.

篇9

例1(2013年福州市)2012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多用途歼-15战斗机,首次成功起降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如图1所示.

(1)“辽宁舰”的排水量为6.7×104 t,其满载并静止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N,排开海水的体积为m3.(ρ海水=1.03×103 kg/m3)

(2)歼-15在航母上起飞时相对于,它是运动的,当它飞离舰时,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在起飞上升过程中,歼-15的重力势能将.(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歼-15降落着舰后,虽受阻拦索作用并关闭发动机,但飞机仍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因为歼-15具有.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参照物及其选择;漂浮条件的应用;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惯性.

答案6.7×108,6.5×104;航母甲板,变小,变大;惯性.

点评本题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为内容,从知识、能力层面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漂浮条件的应用、惯性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中考的热点题型.同时更突出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包括今年中考其他省市考查的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等新颖热点题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而且在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很好的落实了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振兴中华这一情感目标.

例2(2013年扬州市)如图2甲是我国某地区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动机组成.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2)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小,硬度(大/小)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2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而受到向(上/下)的力使风叶旋转.

(3)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利用原理.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某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2丙所示,由图像得到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有哪些

A.只要有风,机组就能产生电能

B.风速过大,机组不会产生电能

C.风速越大,机组产生的电功率一定越大

D.风速在一定范围内,机组产生的电功率可能不变

(5)下表给出了在不同风速下某风机获得的能量:

平均风速(m/s) 5 10 15 201 s内获得的能量(×104 J) 1 8 27 64①对表格进行分析,你发现该风机1 s内获得的能量与风速的定量关系是(用文字叙述);

②当风速为5 m/s时, 这台风机工作1 s所产生的电能可供1只“220 V 100 W”电灯正常工作10 s,求风机发电的效率.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电磁感应;电功率、机械效率;能源的分类;图像分析.

答案(1)可再生;(2)大,上;(3)电磁感应;(4)B、D;(5)①风机获得的能量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②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再生能源、电功率、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电磁感应,其它内容都是从给定的材料中分析问题,考查学生对新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有一定的难度.本题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很好的落实了学生要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的这一情感目标.

例3(2013年成都市)小李同学爱学习,爱家乡,立志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最近,他向全班同学推荐了两则新闻:

新华网2013年3月19日报道,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为0.16毫克每立方厘米,刷新了世界纪录.如图3所示,用该材料制成的体积为8立方厘米的“碳海绵”放置在鲜花上.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2013年5月2日报道,5月2日下午,成都开展了“二环路改造工程主线高架桥标准段结构极限承载能力模型试验研究”.根据测试结果,桥墩所受总荷载达到了2800吨,约为正常设计的4.3倍.

小李同学根据上述两则新闻,编制了下面的计算题,请大家一起来完成.(1)求8立方厘米“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克?(2)如果将质量为2800吨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8平方米,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取10 N/kg)?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公式的应用.

答案(1)m=ρV=0.16×10-3 g/cm3×8 cm3

=1.28×10-3 g.

(2)p=F S=mg S=2800×103 kg×10 N/kg 28 m2=1×106 Pa.

篇10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自主性 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04-01

1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的基本要求

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富有情感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准确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化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激发课堂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化学课程以全新的面容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的主要策略

2.1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作用,能变低效为高效。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案例1】:《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教学片段

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时,我把演示实验,变成边讲边实验,在实验前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

a.把硫酸滴入氯化钡溶液中,?与把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中产生的现象一样吗?

b.把氯化铝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与把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氯化铝溶液中现象有何不同?

c.把偏铝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与把盐酸逐滴滴入偏铝酸钠溶液现象又有何不同?

综合分析上述现象,可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地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寻找答案,发现溶液滴加顺序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突破,并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这一点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刻,同时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2 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出来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出来,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激发。

【案例2】:高三 《氯气》复习片段

情景创设:多媒体播放两则新闻

新闻1 播放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

新闻2 播放浙江温州某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事件。

联想质疑:报道中反映了Cl2的哪些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氯气还有哪些性质在这两则报道中没有体现?

应用:怎样检查氯气是否有泄露?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如何进行自救?

本案例中,不是简单的把这两则新闻作为一则阅读材料,而是把新闻里头的现象与问题深挖出来,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使化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交流找到答案,从而感到学习化学非常有意义,这样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热情。

2.3 让学生的交流“多”起来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要知道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是无穷的,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交流的组织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大胆发言和交流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4 让学生质疑的问号“划”出来

质疑是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

【案例3】:《苯的结构》教学片段

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书写苯的结构式,然后要求学生尝试书写二氯苯的结构式,从学生的板书中归纳出二氯苯的结构式的“两种不同”的写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否意味着有两种二氯苯呢?学生唧唧喳喳议论纷纷。在学生讨论较为充分后教师把握时机抛出二氯苯唯一的熔、沸点。学生立即明白了二氯苯结构的唯一性。正当我为教学的顺利感到舒心并准备继续讲下去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您为什么只让我们思考二氯苯?苯的氯代产物不是有很多种吗,为什么不研究其他的氯代产物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象炸开了锅。有的学生表示赞同,有的学生反对,学生再度兴奋起来,各抒己见,争先恐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高度赞扬了这位同学的敢于质疑的精神,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书本、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质疑的问号“划”出来。

3 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