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健康教育 微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中学实施健康教育是实行全国健康教育的重要h节。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适应健康教育三块内容,与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渗透是中学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但由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繁重,加上健康教育不是生物教学要求的内容,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因此,寻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势在必行。
1 微课
微课是以5~8 min的微视频为核心,配以“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一系列配套资源的课程。由于微课只针对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因此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等特点。除此之外,微课的出现能满足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的要求,为其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这种优点,以此为教学载体,解决高中生物课时紧张、难以进行健康教育渗透等问题。
2 利用微课渗透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渗透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本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能认识到生物物质在组成上的统一性。明确课本内容后,对比《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确定健康教育渗透内容为“合理营养与健康”模块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2.2 健康教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糖类的功能与作用;必需脂肪酸(以DHA为例)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说出糖类、脂肪的作用,以及能对“为什么提倡食用植物油”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糖类和脂肪有更全面的认识,不盲目减肥。
2.2.2 教学重难点
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2.2.3 微课的制作
按照教学设计搜集材料,进行微课件的制作(表1)。微课件制作好后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微课的录制。在录制之前需要调试好音调、录屏范围等,录制完毕后需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如字幕的添加等,最后生成微课。
2.3 健康教育微课的实施
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微课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QQ群、微博等,让学生进行观看。对于无法便利使用网络的学生,可以让其拷贝回家进行观看。或者在讲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新课后,利用课后几分钟空余的时间播放给学生观看。
3 优点与展望
3.1 解决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等实际问题
生物课程中所蕴含的知识与中学生健康教育内容有密切关系,因此生物课程可以作为普及健康教育的载体。但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普及健康知识,导致健康教育难以进行。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所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微课,在课后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仅解决了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问题,还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观看,可以达到普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3.2 结合教材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有望成为一种课后资源
王竹立表示“微课难以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但却可以被传统课堂利用”。像这样一种结合教材内容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到健康知识的同时,还能回顾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去解释与日常生活健康相关的问题。因此,结合高中生物知识制作而成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微课可以成为一种课后资源供给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39-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选题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一直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问题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学会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农村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很少有学生能真正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了。更有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只一味地灌输教材、教案,偶有学生提问,他甚至视其为捣乱课堂秩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应试,学生在“书山题海”中苦战,无暇也无力深入思考问题。另外现在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缺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理交流,师生互动等情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各学科都在探究的话题,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值得我们去实践中去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新课程: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
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与人合作,形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度。《标准》重要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分类设计,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营造“探究”的“问题情境”。
2、高中生物:国家规定的高中学科,大多省份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但大致内容是一样的。人教版教材共6册,供高中学生使用。必修1、2、3为必学内容,选修1、2、3供学生自行选择学习,高考生物一般是除选修1、3外的5册作为考试内容。
3、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对学习文本实施自主学习之后自发或自觉地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和希望集体研讨解决的问题的一种习惯。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通过学习个案的集体解析逐步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逐步养成思考思辨探究的习惯。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以期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缺的重要因素。
5、高中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高中生为对象,以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养成学生“敢想、善问、乐思”为归宿。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理念之首;“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既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取知识,更是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实验目标和内容
1、课题实验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培养学生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成为学会学习的新型劳动者。
2、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2)如何树立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研究。(3)学生课内外自学中问题意识萌发、发展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在课堂中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师生互动情况、学生学习的表现,以获得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2、个别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及缺失的原因。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 策略与方法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主阵地,如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位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以下就本人的教学工作实际并结合他人的教学经验,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研究教材、审视教材,增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我们要尊重教材,但绝不意味教师要迷信教材,受缚于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的了解远没有一线老师清楚。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自信地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以适应学生的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本人教学工作的实际举以下两个实例。
实例一: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关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这部分内容时,编者并没有考虑到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并未学习过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因此,若按教材中介绍的方式进行讲述,学生根本弄不懂该处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参照苏教版教材中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首先向学生介绍化学键(共价键)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氨基酸究竟是怎样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经过我对教材内容的这一番“篡改”处理后,学生很轻松地接受了这部分知识,使这一难点被成功突破。
实例二:进行“光合作用过程”教学时,对于暗反应过程的介绍,课本把暗反应整个过程分为二个步骤:(1)CO2的固定;(2)C3的还原、糖的生成和C5。编者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想降低难度、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殊不知,这样处理后,反而使学生并不清楚暗反应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暗反应过程还原为原有的三个步骤:(1)CO2的固定;(2)C3的还原;(3)C3的去向。经过这样增简为繁的科学处理后,学生真正清楚了暗反应中每一步所发生的变化。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兼顾这两个方面的改造才是成功的、合理的。
二 重视对教学资料中图表的解读,增强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现行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有大量的图表信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有效地、准确地抓取图表的相关信息。
1.细品精析,从图形本身解读隐含信息
图形中图的形状、大小、位置、颜色;图中的箭头以及曲线图中起点、终点、折点、交点;图形的走势等,这些都可能是题目中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对图形本身信息的识别能力,把隐藏在图形中的信息解读出来。
实例:下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的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
染色体,8个DNA分子;
B.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
糖原;
C.此细胞是减数分裂的后期示
意图;
D.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纺锤体
和赤道板。
分析图示:对于此图,从纵向上看,原来属于同一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单体已经分离,因而可判断是细胞分裂后期图;再从横向上看,有大小、形态相似的染色体,即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据此可判断此图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故选A。
2.发散迁移,找到各图形间的联系信息
图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题目中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图形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比较,从中筛选、择拣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最终解决问题。
实例:将一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如下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分析图示:首先分析乙图,据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可知: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过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根的生长,将该信息迁移应用于甲图,可判断出P所在的曲线为根上的,再根据乙图中根部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结合甲图中P点处在较高的生长素浓度下,最后确定P点最可能是d点。
收获感悟:当遇到题中有多个图形或表格时,不要孤立地去分析每个图,而是要把多个图表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再把信息迁移到相应的图形上加以运用。
三 积极主动地收集学情信息,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信息反馈的方式多样,可用座谈式,也可用信息调查表的方式。座谈式可选择班级中优、中、差三类学生的代表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以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还存在疑惑、不清之处。这种方式可在每节课后进行操作。信息调查表的方式更适于在一章内容结束后,教师把本章所有知识点列出来,印发给学生,理解清楚的打“√”,尚有疑惑处打“?”。这样做可使教师在一章内容结束后,及时利用复习课进行查缺补漏,不至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造成影响。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说说我是如何通过学情信息反馈来调整教学方案的。
实例一:在学习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内容时,我们知道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都有一个去向,就是被分解者利用,最终散失掉。在教材及许多资料中,都说成是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掉的。我在教学中也未注意,自然地也是按照这种说法向学生介绍的。在课后与学生的座谈过程中,有学生就这一点提出质疑,因为按照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是发生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供能的过程,而动植物遗体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利用的过程先是在细胞外进行,然后小分子有机物进入分解者细胞内才可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者利用。因此,该学生认为这部分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散失的(既包括胞外分解,又包括胞内的呼吸作用)。我听后,认为学生的分析有道理,为慎重起见,我认真查阅了《微生物学》、《生态学》等有关书籍,确认了学生说法是正确的。于是,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及时予以纠正。这件事情,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反馈的重要性,也深刻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实例二:在学完人教版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后,因为这一章知识难点多,且是学习必修(2)的基础,因此,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本章结束后,我及时设计印发了一张学情信息调查表,调查表中把本章所有知识点全部罗列上,待反馈表收上来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是后来做本章测试题时,却发现学生的情况并不乐观。这是什么原因呢?经反复思考,我认识到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运用之间缺少一座桥梁,这座桥梁需要老师帮助搭设。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又结合几道典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结果使学生对知识的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遇到有关问题时,不再茫然无措,而是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
以上实例都深刻地说明了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是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大重要推动力。
四 尝试使用导学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不少地方特别是苏南很多学校开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这种模式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人从上学期也开始尝试着利用此方式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现就导学案的本义、导学案的基本环节以及使用导学案的体会略作阐述。
1.导学案的构成
第一,教案:传统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
第二,学案:学案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侧重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会学。
第三,导学案:所谓导学案,就是指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文本运用方式。导学案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
2.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的基本环节是:导思、导学、导练。
第一,导思:“导思”是指在导学案中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以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第二,导学:导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及学生自学中提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的讲解要注意精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的讲解不必面面俱到,但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导练:训练题的设计要精致、简练,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
3.使用导学案的体会
实行导学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人,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是一种值得尝试、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Michalell.Posner)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论断。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最早认为,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对于教师来讲,反思非常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者认真反思如此重大的教育变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
(一)教学模块概念的运用
生物教材不再像过去那样称全一册、上下册,而是分成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易于教师设定明晰的教学目标,整合相应的教育资源。既便于学校进行课程安排和管理,又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进行选择,增强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高中生物六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有学科内的逻辑联系,开设顺序也可选择,方便了教和学。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都有学分认定的过程,学分认定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从课程层面来看,教材各模块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要素体现完整。
(二)三维目标意识的加强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如明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根本区别、知道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确立了以生为本的目标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等。教师的教学的三维目标意识进一步加强,改变了过去那样只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生物学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还关注学生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以及生物学学习应掌握的一些学习方法,并注重学生对一些生物学科思想、生命价值情感、生产生活价值的感悟和积累等,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化、立体化。
(三)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新课程重视学生成长的发展性、过程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1〕。教学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设定。生物学科的教学的过程性学习非常重要,如生物学科的实验多、学习实践活动多、科学探索成功的例证多,要想学会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归纳分析演绎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在学习、内化中增强科学素养、领悟科学精神、涵养科学情怀;生物学的知识非常丰富,学生只有经历自主梳理、网路建构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为知识的应用打好基础。
(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发现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生长素的发现等事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对比、学会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染色体数目的最终确定、促胰液酶的发现等事例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质疑创新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很好作用;遗传病的调查、生态模型的构建、微生物的培养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接触社会、关爱自然、学会观察进而探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生物学科的特性之一就是生命性,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习主体———学生的生命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教学不仅目标的设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也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特别是生物学中的实验探究、科学研究的历程分析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并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高中生物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实验探究之外,还有很多实验数据、实验结果也适合进行阅读分析探究,如分析能量流动规律的赛达伯格湖、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构建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多,分组、分工、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精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学习节奏的把握及点评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生物学科知识点多,接受式学习仍然是必要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目标全面达成的关键。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适时适地地选择应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七)课程评价方式的完善
一是用学分管理课程,强调学习时间的保证、学习内容的覆盖、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质量的高低,体现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合格性和全面性。二是强化过程性评价〔2〕,关注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强调评价的即时性。四是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综合性。
(八)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
长期以来,生物教学使用的教材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种,没有其他的选择。课改后教材呈现多样化,有的地区选用苏教版,有的地区选用人教版,但无论选用哪一版本的教材,考试说明只有一个,而考试说明是遵循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时也都是遵循国家统一的学科课程标准,只是组织的素材、呈现的方式和设计的活动不同而已,在教学中,教师逐渐习惯于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主,并参考另一版本的教学素材,并且树立了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某种教材来教的观点,最核心的还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九)学科前沿知识的渗透
新一轮课程改革生物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存在问题、引发的争论等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如《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的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胚胎干细胞、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等内容,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木村资生的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生态工程建设的模型、精准农业等知识的介绍,即便受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限制,有些新进展不在正文内陈述,会在后面的继续探究、知识海洋等栏目内介绍。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步,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
(十)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展现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和管理方式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教学的技术和手段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让一线的生物教师深感专业成长和发展是那么的紧迫、那么的急需、那么的重要,要自觉学习、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深化、在深化中超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实践困境
(一)教学深度难以把握
由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正文后面有不少拓宽和加深的内容)、不同版本教材组织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生物教师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有较大的困难,如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复制的区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到底应讲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进行深度挖掘、是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隐患等很值得研究。
(二)探究活动难以落实
新课标教材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活动难以落实。如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材料鸡血的采集是一大困难,SARS后菜场禁止活禽宰杀,何来鸡血?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由于受超净工作台数量的限制,要想人人动手来完成此实验是需要很长的周期的;一些课题研究,限于时间、高考压力、评价导向等因素,很少有学生肯在这些方面有过多的投入。
(三)教学课时难以保证
生物教材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设定为36个课时,而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需要完成且比较费时,即使36课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受生源质量、教学内容和作业处理等的制约,完成实验是非常紧张的,更何况现如今假期颇多且不允许补课,要高质量地完成模块教学任务是有很大难度的。
(四)课程评价难以实施
新课改评价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由于学生的数量多(多数每班54人),生物实验时教师对那么多学生进行评价是很困难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多而繁琐,生物教师带的班多,有那么多的作业要改、那么多的学生需要辅导,还要备课、准备实验等,过重的负担很难让教师坚持下去。
(五)课程选择难以自主
由于我国高中办学的体制和机制的限制,高考及选拔人才手段的单一,目前虽大力提倡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而实际学生选择的空间却有限。如选考生物的学生按照江苏省高考要求必须选选修一模块《生物技术与实践》、选修三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别无他选,因为高考除了考必修的三个模块的内容之外,还会考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没有选择性的内容。再者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均有限,学生也很难选到高质量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六)课程理念难以深化
课程改革之初的培训轰轰烈烈,但其后的学习提高要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相当多的教师因受艰巨的考试任务的限制很难去自觉学习和深化理解,以致对课改理念、方法的领会一知半解。例如,将合作学习简单理解成相互讨论、三维目标理解成三个目标;将生物教材中不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将过于简单的内容用来合作学习;只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将教案上写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措施以及对目标的评价分离脱节,根本体现不出教、学、评的一致性;模块教学只关注教学的进度安排,而不从课程的高度来谋划教和学的安排,等等。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启示
(一)政府层面
1.措施要得当
课程改革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而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有些改革措施必须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如走班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个学校、年级、班级人数相比发达国家是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选科走班无论是课程开设、教学场地安排、考试安排还是教学班级管理等,都会引起相当程度的混乱,如果采用小班化教学,走班的效果可能就会好些。
2.关系理顺当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理顺各种关系,统筹规划,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除了国家提供的课程之外,还要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难度较大的实际,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我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几乎是分设的,有些课程开设的软件、硬件条件不同类型的学校互不具备,要考虑一定基础上的分流,大力发展综合高中。当前不少学校只教高考要考的知识,国家的课程方案得不到落实,配套的教育立法、督导工作应该及时跟进;要研究高考选拔与中学教学之间的衔接、过度和甄别,让高中教学和高校选拔都能得到良性发展。
(二)学科层面
1.要求具体化
学科三维教学目标的叙写和界定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困难的,课程专家要在研究中适当展开并加以明晰,以便给教师有一个参照;教师要明确生物学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具体到每一节的内容,教学的要求有哪些,学生的学科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良好、优秀,学业水平测试各等级具体的要求到底怎样,事先了解到这些,不仅教学的评价有参照,考试的等级要求也明了,教学的针对性就增强了。再者,每一模块就是一门课程,其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具体内容需明晰,实施起来也要强调一致性。
2.关注可行性
学科教材活动的编排要关注可行性,特别是生物实验的材料、器具、场地等硬件条件的配备;过程性评价的项目设计要合理,既要突出重点、关注导向,又要关注评价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也要符合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不能盲目追求宽、广、深,要充分考虑有效落实的各种因素;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学校课程实施的条件等紧密结合起来,要强调有效果、有效益的课程改革。
(三)教师层面
1.善于做总结
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正确认识成绩与不足,正确分析原因与问题,只有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才能改进不足,才能坚定改革的信心、激发改革的动力,从而才能让自己全心全意的、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改革大潮中来,做出应有的成绩,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使教育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勤于抓学习
课程改革永无止境。教师不仅要把上一轮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吃透、搞懂,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成果、掌握新的方法,不断让自己的思想、方法、行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学习的深化离不开研究,要从课程的高度去理解生物学教学,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去思考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去思考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去思考生物学教学的社会价值,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如粮食、人口、资源、污染、健康、医疗等问题的高度去思考如何展现生物学科的巨大魅力等,这些都是值得重视、学习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
篇5
教师每堂课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每次作业、小测要认真检查,批改,及时反馈。本学期安排4次阶段性考查(月考、中段及期末考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十x”大精神为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学习新课改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誓夺会考全面丰收,向三十周年校庆献礼。
本期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周课时四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和应对会考,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上完高中选修全一册,复习高中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有“爱学校作主人,爱学生作表率,爱事业作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提高常规教学和教改教研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且稳步提高。
2、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
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上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反复研究高考考纲,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使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3、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高考需要和生物学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多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做好章节过关和段考、会考、期考考试工作。
精选章节过关练习题,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5、抓好奥赛培训工作,力争今年的奥赛成绩有所突破。
1)、领会两纲(大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上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3)、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自编课堂练习和章节过关检测卷,做到有的放矢。具体由方曙光老师负责。
5)、积极开展、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积极抓好奥赛培训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年级安排,在规定时间内搞好培训教学。具体由任向阳老师负责。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高中生物学课本浓缩了生物学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大量科学家发明创新的事迹。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精神,那么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理念的渗透。
一、目标要求:
1、以“高效课堂、有效作业”为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六认真”的各个环节下,加强研究,完善过程。
2、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手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要求。
特别是文科班要紧扣书本,很抓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人人达标;理科班更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内容
本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文科班周课时三节,理科班周课时两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下文科班完高中必修1、2、3、共三册复习,进行会考,理科班完成高中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目前高二生物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在两或三课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高二生物教学,成了我们高二生物目前的一大问题,根据我们学校的的实际情况,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在下学期中注意如下问题:
1、领会两纲(大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下好每节课。
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3高二生物备课组由组长林英组员叶锋、高晓燕、陈佳佳组成,本学期我们将以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务、教科处等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质量为目标,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以生物教学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为依据,认真开展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加强教学模式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使高二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人教版选修本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及进行必修一的实验复习,如果时间允许还将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章)
教学进度安排要非常紧凑,课堂教学一定要提高效率。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制订。本届学生高一时由于特殊原因,学生的生物学的基础比较薄弱,落后面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发展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建立错题簿,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辅差方面,用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对月考、期中考及平时测验进行评价分析,认真分析情况,找到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力争达到教学相长。
2.贯彻教学常规,加强备课组职能,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年级教学的核心作用,健全集体备课措施,提高备课效率。我们将把每周的周一上午定为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时我们将完成以下的事情:
①将教材划分,确定出重点与难点以及备课内容。
②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并确定好主讲人。
③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证、同步训练、跟踪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④在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教案和学案,每人按计划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教案和学案,由全组讨论后共同使用。
3.深入开展教学科研
我们备课组每位老师都将参与学校的高中少教多学提质减负”教研课题的研究,计划每两周安排一位老师开一节课题观摩课.
组织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教师的成长。另外鼓励每位老师按时完成每学期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4.组织学生参加4月1日的生物奥赛初赛
在上学期辅导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组织好竞赛辅导,把竞赛辅导与培优活动结合起来,制订生物科竞赛辅导工作计划,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辅导学生,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各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竞赛辅导工作。
5.研究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方向,组织高二备课组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科组工作计划为参考,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工作重点
(一)教学内容:本学期重点开设《唐诗宋词元散曲》,选教《传记选读》《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论述文选读》的部分篇目。
(二)工作重点:
1、发挥备课组力量,提高备课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三、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自己备课部分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
备课做到四个落实:课件、教学设计、配套习题、相关资料。
2.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
教师每堂课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每次作业、小测要认真检查,批改,及时反馈。本学期安排4次阶段性考查(月考、中段及期末考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新授课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1)本学期主要开设的是《唐诗宋词元散曲》(《传记选读》也相对较多),在新授课过程中以继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以“广州市高二古诗文阅读竞赛”为契机,在加强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唐诗”“宋词”两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能自如应对简单的古诗词鉴赏题并在古文阅读理解能力上有一定提高。
2)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将旨在开拓学生写作思维的课前演讲与语言基础、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包括默写)的练习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成语、熟语、写作素材等的积累工作,利用好摘抄本。
3)继续加强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每两周安排一次作文讲练课,将议论文写作指导形成序列。
4.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展开教学。
例如配合《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学习观看《唐之韵》《百家讲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配合《传记选读》的学习,阅读相关人物的传记,激励学生的斗志,树立远大的理想。
5.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推荐《读者》《杂文选刊》《美文》《看天下》《凤凰周刊》等,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高二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新课改”、本学期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全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水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选修本教材《先秦诸子散文》《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中要重在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指导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三.教学基本原则
1.立足教材,服务高考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2.探究创新,推进课改
继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的“352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不要浅尝辄止,小富即安;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问难质疑,共同提高,而不要死气沉沉,机械呆板。
四.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导学案形成定稿,每个人修订的部分分配到人,出了错的题目,由备课人和修订人一起承担责任。
备课,做到四个落实:课件、教学设计、配套习题(课内课外相结合,可以是自己拟的,也可以是拼版的,但不要随意拿来一份充数)、相关资料(有形的材料),一定要注重可用性和适用性。
我们力争每周的集体备课,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老教师上示范课的同时,备课组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凡是要求本组成员参加的,必须工作做到位,人数都到齐,讲课有准备,听课有记录。本学期全体组员听课不得少于10节。
3.强化课堂常规
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教材的理解要力求广(有拓展)、透(求深入)、准(没有错误)
4.做好周考、月考安排
周考、月考命题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切忌临时抱佛脚,随便组接;考试时要人人到位,在班上监考督促;批改试卷要及时认真。
5.严格考勤制度。
公平对待每一个组员。
以上几点是从我们老师的角度谈的,以下说的是对学生的要求:
6.强化阅读积累
字词(包括成语)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格言警句、华词丽句的积累。
学习情况,要勤检查,多督促。
7.强化古文背诵
系统整理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所有需要背诵的篇章,以专集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并通过晨读时间反复诵读与检查,强化记忆,丰富底蕴。
8.进行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