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服务模式和财政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同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核编定岗,优化医疗卫生人员结构;实施绩效工资,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双考核”、“双挂钩”制度;建立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模式,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重心转到居民健康服务上来。通过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建立健全与城乡建设同步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
1.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颁布《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2020)》,按照每3-10万常住人口或每个街道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市城关应设置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面积3000平方米,设置30-50张康复床位;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每1万人左右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面积200-300平方米。按照规划要求,在新建城区和老小区改造中,住宅开发项目所配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与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2.每个建制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卫生院,每3000-5000人口设立一所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撤并乡的卫生院,可设置为卫生院分院,具备条件的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内所有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
(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药品采购供应机制。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对所有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病人均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药品均执行零差率销售。
4.严格落实基本药物采购供应、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规定。在市确定的统一目录框架内,统一在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统一执行省招标采购价格、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基本药物监管平台。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5.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按规定予以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进一步搞活内部收入分配,可以自主确定绩效工资的构成及分配办法,实行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部兑现到位。
6.实行“双考核”、“双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财政经费补助挂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细化考核标准和操作办法,考核导向突出公益性,考核内容突出服务效率,考核方式突出群众参与。
(四)推进经费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
7.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政府负责安排,并实行绩效考核、政府购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政府指令性任务由政府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补助政策合理安排补助;政府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发展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
8.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综合改革。按照补偿合理成本,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合并项目内容按国家规定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在原来分项收费标准总和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一般诊疗费按照每诊疗人次10元,由市、辖市价格、卫生、人社和财政等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服务能力利用率、医务人员劳务成本、医保承受能力等因素制订。
9.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原则,政府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使用适用设备、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核定任务和收支的基础上,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实行先预拨后结算,按序时到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基本医疗服务等各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管理,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10.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探索社区首诊负责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结算办法,将按就诊人头付费与签约服务人头挂钩,逐步建立医保为居民健康付费的新机制。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行门诊统筹基金总额预付制、门诊特殊病种补偿。对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分别实行按定点人头、总额预算、服务单元、病种付费等不同结算方式。
11.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将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落实补偿政策,乡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卫生室人员纳入乡卫生院内部绩效考核。
对未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年现职乡村医生合理养老保障要实行全覆盖。妥善解决好超龄离岗乡村医生基本生活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
(五)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
12.建立健全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和动态调整的编制管理机制。完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事业编制核定,按照“一次核定,逐步配齐”的办法,以当地服务人口为基数,核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卫生院人员总编制,卫技人员所占编制不低于总编制的90%。以辖市(区)为单位,在核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功能定位、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等因素,适时对编制进行动态调整。积极探索村卫生室人员总量控制和定编定岗,实行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13.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范围内,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规范设置岗位,组织岗位聘用,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规范聘用合同管理,全面实施人员聘用制度。严格执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准入资格制度和按岗位公开招聘人员的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招聘不具备执业资格、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业资格的人员。现有在职人员,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不能参加国家已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的专业技术岗位的竞争、聘用;未取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得参加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竞争、聘用。对乡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实行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14.实行人员退出制度和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连续两次考试未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按照《关于深化全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通〔〕66号)规定,及时终止(解除)聘用合同。切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竞聘落岗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对编制内未聘用的人员(含政策性安置人员),采取提前退休、轮岗待聘、鼓励辞职或自谋职业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对编制外聘用人员原则上予以清退。
(六)推进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
15.全面推进以电子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8月底基本建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险、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妇幼保健、传染病报告、计划免疫和医院电子病历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16.实行“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在辖区范围内组建200支“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年内完成30万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签约任务,其中65岁以上老人、救助对象、慢病患者和0-7岁儿童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0%以上;建立30万份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集团医院下派所属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日制工作医生不少于2人,参与团队服务的人员不少于200人;转诊病人通过家庭健康责任团队预约服务率达到90%以上。
17.探索医疗集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医疗集团采取委托管理、股份制合作、医院自主举办等方式,与城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紧密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实现一体化管理,形成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分工协作的区域医疗协同运行模式。将医疗集团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帮扶、多点执业、流动医院等方式,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构建功能完善的两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席会议统筹组织协调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辖市(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负主要责任。各地要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摆上突出位置,辖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医改工作负总责,政府负责常务工作的同志要直接分管,分管卫生工作的负责同志给予协助,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推进综合改革。发改、卫生、编办、财政、人社、规划、住建、物价、食药监、监察、组织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对规划实施、核定编制、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分流安置等需要审批的事项,进行集中审批,加快进度。各辖市(区)政府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包干负责制,按“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确定乡(科)级以上干部包干负责,确保各项改革按时间节点要求有序稳妥推进,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财力保障。
各辖市(区)政府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调度和经费保障工作,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三)严格督查考核。
市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辖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从6月份开始,市委、市政府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督导检查,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年底进行全面评估。
篇2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管理 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重视本单位的医疗主业,而忽视了对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的态度仍停留在只是简单的结账和报表,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还比较欠缺,使得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财务管理状况,对如何加强其财务预算和收支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将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推向深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从业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部分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界定及处理等还不是很清楚,对财务管理中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如财务分析、财务监管等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种情况应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要进行定期培训。
2、财务内控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不是很完善,运用不是很科学,做不到收入及时上缴,支出及时申请上报,这样就造成了某个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会计不能有效履行监督监管职责,形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潜在问题。
3、预算制度
国家虽已规定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在2011年7月1日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制度,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财务人员仅仅是将预算管理当作是财务数据分配和对历史数据的推算和汇总,对单位发展没有多大意义。
(2)认为预算仅仅是财务负责的事情,使预算更多的表现为控制和计划,而没有详细的论证和评价,造成预算的随意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比较低。
4、财务核算意识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惯性思维,没有形成对财务及时核算及时汇缴的习惯,同时,有的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财务核算及汇缴方法和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财务核算及汇缴工作的效果。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单位的正常医疗秩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价格更为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根本上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作用。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并根据有些情况,特提以下建议和意见。
1、细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
财务管理基础是严格的财务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少收、漏收和不收等现象的发生,应该对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 合理的及时进行改进,强化财务人员操作流程的正规化,并及时进行财务工作的监督与监管。在制度规定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财务工作中的关键人员、部位和事件;严格审查关键财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财务人员要能够统筹把握好各个岗位的工作,各岗位同时也要及时和财务部门做好交流,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和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单位内部良好的财务内控机制,从而才能更有效的开展财务工作。
2、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对加强其药物管理工作和员工绩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时,应从上一年度财务运行情况分析出发,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预测,将全部收支情况都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来。通过有效的财务预算工作,实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增收节支效果。
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
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的提高、财务问题分析不到位、财务措施实施不恰当等问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中是存在的。因此,必须定期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知识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提高其对单位财务工作安排时的针对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问题。
4、强化成本控制力度
科学财务工作的重要目的是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效益。在工作中,必须首先要使全体人员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了解自身对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加大力度,切实清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部资产,摸清楚家底情况,对所有支出做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成本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着诸如财务从业人员不是很专业、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预算制度不科学和财务预算意识比较淡薄等问题,阻碍了其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向深入。因此,在工作中必须采取细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和强化成本控制力度等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娟.浅谈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9
篇3
【关键词】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 会计 集中核算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
简单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是指在新医改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整合卫生资源的目的,保证资源运用审批权限与会计自不变、集中核算单位法人会计责任不变、资产自利不变以及债务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对基层卫生机构采取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二、会计集中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责
简单来说,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认真执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按时进行财务的分析,迅速地做出财务报表及预算执行状况报表;加强单位的资金监督,及时地制止、纠正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同时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保证管理的质量;最后是强化核算单位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核算工作的效率等,这些都是现代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责。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核算的意义
(一) 增加财政监督
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后,由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这一工作,根据“集中核算,规范管理,统一账户,分户结算”的原则,监督各项财务收支的活动,为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 客观反映会计收支活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从根本上控制会计收支,促进集中核算单位收费项目的合法性,禁止腐败。对会计收支活动进行规范,提高集中核算单位收费项目的合法性,严格禁止乱收费现象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使集中核算单位严格遵循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确保增加的收入可以第一时间入库,严禁任何的隐瞒与挪用。
(三) 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定期清查财产的规定,要保证账实相符,完善招投标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对涉及到大额支出的工程加强监督与管理,严格杜绝现象的发生。
(四) 提高信息的质量
现在的管理模式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被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合算的模式,实现业务流水化,提高专业性。同时,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中应用权限设置的方法,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另外,跨经济核算是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外的,其独立性较好,这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增加了资料的完整性与合法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不足
(一)影响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权利分离制度。财务管理工作是以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对资金筹划进行合理的划分。而会计集中核算则是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集中在核算中心,但是资产及合同还有实物等需求反映事项仍然分散在单位,导致单位的财务工作脱节情况严重,弱化了单位财务工作的职能,使工作效率降低。
(二)影响核算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效率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改善了财政监督工作的效率,但是内部监督工作不能被忽视。首先是对单位的经济状况比较熟悉,监督效率更明显。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的职责发生转变,监督失去功效,风险性增加,核算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开展难度增加。
(三) 影响职责划分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政府会独立设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脱离了基层医疗机构,完全依赖凭证、票据等进行核算,无法考察活动的真实性。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已经没有职责,如果出现虚假信息或者是核算漏项的话,就会导致职责不清的状况。
(四)预算管理基础薄弱
在基层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仍未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同时预算监督机制亟待完善,对支出的管理不到位,预算执行力较为薄弱。
五、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控制被弱化,权责不明。核算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要经过审查,强化调查。另外,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实行的测试,确定重点,权责分明。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必须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核算组织流程、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和维护制度、单位收支流程的管理、业绩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三)完善库存物资的管理
药品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这就要求其质量要有保障,保管制度要完善,同时要定期地进行清查库存,确保账实相符,落实责任。另外,财政部门也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物资的监督检查力度,最大程度地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四)建立统一的经费支出标准
目前,各自为政现象明显,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在奖金、福利、补助等方面建立科学统一的财务开支标准。一些涉及广,政策性强,数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进行事前调查,以节约为原则,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六、结束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会计核算是利弊并存的,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也是必然的,是与时展步伐相一致,与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目标一致的管理对策,是可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惠兰. 浅谈卫生系统会计集中核算[J]. 现代商业, 2011(15).
篇4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情况调查;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35-0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和小型社区卫生医疗站,提供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的综合服务[1]。为了解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情况,我们对106个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具体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途径。
1资料与方法
在106个社区、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卫生人员基本情况、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情况,基层人员最需要掌握的专业课程、操作技能及素质能力等。
2结果
2.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不足,个别存在安全隐患。基层医疗单位基础设施落后,满足不了基层广大群众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 2卫生人员基本情况
调查的基层医疗机构,现有工作人员15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46人,其它人员316人(见表1)。
2.3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情况
55.6%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项目主要包括康复医疗、妇女和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传染病预防控制、预防性接种、健康宣传教育等。基层医疗机构能开展的手术30个左右,部分只能卖药、打针、输液,不能满足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
2.4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专业课程及能力需求
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临床医学、护理、助产等, 专业必修课中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仍是应当重点学习的课程。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突出问题依次为实际操作、综合分析、独立工作、应变、沟通、写作能力等的不足。需要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强的毕业生。97.3%的基层医疗单位希望毕业后能独立操作骨髓穿刺、胸穿、腹穿心肺复苏、无菌操作、清创术、换药等实践技能。
3 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卫生医疗装备及服务、卫生技术人员素质都较落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不出社区可以得到有效、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3.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县级医院资金投入,科学设置医院科室,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改扩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规范化的要求。积极添置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和检验设备。
3.2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高职医学院校为农村社区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可采取转岗培训和订单定向地招收医学生。定期为农村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务和适用性技术培训。为农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招聘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逐步得到规范,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下级医院的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上级医院的医生要到下级医院进行指导。
3.3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功能。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老年人健康指导、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登记管理和重点精神病管理等,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康复、一般诊治、转诊服务和保健等基础医疗工作。
3.4完善基层医务人员和城乡居民补偿机制。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工资,实行临床一线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和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津贴制,对农村社区医生给予合理补助。政府府核定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单位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费用负担。
3.5提高高等职业医学院校的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医学院校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摇篮,实行适应农村社区需求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职业定位和课程设置。职业定位在农村社区进行预防、临床、康复、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医学人才。建立以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康复医学和中医学等主体课程体系。②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③建立科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④开展心理素质和就业指导教育,树立学生服务农村社区的思想。
总之,我们要发挥高校优势,改善基层医疗一些薄弱环节,力争把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和基础医疗推上一个新台阶。
篇5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卫生工作掀开新的一页,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改革的重点。如何顺应形势,把新医改切实落实到位,卫生院从卫生政策宣传、思想观念转变、推行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转变运营方式等方面做好适应性准备和转变。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骨干,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综合枢纽和重要载体,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应急转诊等服务功能,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医改工作实施以来,月牙泉镇卫生院紧紧围绕“加快改革步伐,巩固改革成果,切实让百姓得到实惠”的思路,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大力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规划、精心部署,完善各项医疗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使全镇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年来,我院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限价,医疗收入上交财政,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但同我院一样的乡镇卫生院又出现了新一轮资金严重短缺无法生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 医疗卫生收入急剧下降
月牙泉镇卫生院(1)2009年卫生院医疗收入283515.55元(上交财政统筹70879元。)实际医疗收入212636.55元。药品差率197885.84元,财政拨款724294.6(工资)合计年收入1134816.60元。(2)2010年财政拨款1159948.60元(工资703948.60元)医改前1-4月份卫生院医疗收入192000元,药品差率84322.50元。5-12月份医疗收入全部统筹,全年卫生院结余3233元。
2 财政补助不足
2011年按照市财政局及卫生局2010年297号文件精神规定,卫生院的一切收入上交财政局“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和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和管理。现随着物价上涨,各种支出增大。
(1)聘用人员7人年工资约15万元。(月牙泉镇卫生院受80、90年代影响所有进入两院进不去的人员全部落户于月牙泉镇卫生院,近年来新分配的人员无医技科室专业人才)。(2)水、电、煤年支出6万元。(3)卫生材料、设备维修及水、电、暖管道维修等年支出12万元。(4)交通办公用品、邮、电、网等年支出10万元。除国家人员工资以外每年最低支出达50万元左右。
村卫生所:按照市财政局、市卫生局2010年297号文件之规定。村卫生所的医疗收入作为村医劳务报酬,全额返还。药品收入按规定上交卫生院抵顶药品成本及敦煌市卫生局2011年33号文件精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村医只有8个品种的规定的使用权。市合管办规定村医每天每个人单个处方限价30元。所以村医收入下降,无法养家糊口。我镇现有的村医只能请假,凭其他行业挣钱养家。
篇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部分。人们对基层医疗的环境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在注重医疗业务的同时,却忽视了基层医疗系统财务管理问题,基层医疗机构中账务混乱,会计基础薄弱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促进基层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二、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1.基层医疗机构中会计核算意识较弱,会计基础较差。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一般更偏重于卫生医疗方面,地方机构在招聘相关人才时,更倾向聘请医疗方面人才,而不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人员准入门槛较低,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会计基础较差,相关人员财务工作极其简单,缺乏基本的会计核算,能提供的财务指标有限,没有系统的财务机制。
2.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部门记账方式较为原始,缺乏信息化应用。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资金和人员配备有限,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的财务应用软件和系统。较为原始的记账方式,一方面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易产生错误,加大了误差。没有现代化的财务系统辅助,没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缺乏较为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诸多因素制约了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
3.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缺乏资金,整体医疗系统水平难以提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收入较低,运营成本较高,且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财政预算和成本核算,对外支出难以保证,经营中往往出现资金不足状况。
4.基层医疗机构中缺乏内部监督。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运营过程中,内部监督意识不强,把控力度不到位,对于资金的运用上把控不严,违规使用单位资金状况时有发生。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质量,加强内部审核和控制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促进基础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
三、国家更加重视乡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在乡村基层医疗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督促医疗卫生事业的规范化、信息化,提高基础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在新医改的要求下,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公益性事?I单位更好地解决人民看病难问题,形成当前惠民新举措。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环节的水平和效率,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建设,适时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入门槛,从源头杜绝没有会计基础的人员,在工作中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学习,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在实践业务核算中锻炼,提高实际实务水平。另一方面从专业财务知识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财务知识,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并进行学习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专业财务人员的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财务知识过硬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软件和系统,快速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节省更多人力和时间。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提高整体会计核算水平,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系统和软件更新换代很快,财务信息管理要走在时代的前沿。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使用监督。同过进行科学的财政预算,核算当期的资金支状况,根据当前资金持有量,调整支出项目,确保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在资金的运营方面,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建立内部监督体制,对业务流程的审核和对资金的拨放,逐一管控。通过内部机构和外部机构的监督、审核、察验,提高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利民的特点。
4.加强地方医疗卫生机构运营方面的规范。健全地方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加强了对基层医疗的财务管理运行。构建科学、规范的基础医疗卫生系统,通过会计核算,规范账目,定期盘点核实医疗机构的资产状况。及时关注和检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5.建立较为完善的薪酬待遇和奖励机制。从福利待遇上提高确保基层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合理调整财务人员的编制,加强专业财务人员的引进,减少人员的流失。相对较高的待遇可以减少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特别偏远山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简单,医疗设备简单,医疗卫生条件差。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整体待遇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
篇7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b)-0117-05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uman resource of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12
CAI Weihan DONG Xiaojian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human resource status of township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n mak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stablishing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of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nd efficient flexible employment mechanism.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60 township hospitals and 3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rom the northern Shaanxi, the southern Shaanxi and the Guanzhong area were extracted as the study sample institutions.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human resources status of the township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the year 2012 including the basic situation, qualifications, doctors and nurses scale structure and training situ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data of human resources samples of provincial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analyzed in 2012, the following results could be obtained: ①compared with the all staff level of township hospitals of Shaanxi Province in 2011, the average number of each hospital health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level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staff in 2011, the average number of people per center for health personnel and health technology reduced;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each center's practicing (assistant) physicians and registered nurses increased. ②Among the 351 physicians in 47 township hospitals surveyed, averagely, only 3.85 persons hold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each hospital, accounted for 51.57%, while 2.26 persons hold assistant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ccounted for 30.20%; at the same time, unlicensed was 1.36, accounted for 18.23%. Among the 449 physicians in 3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urveyed, averagely, 10.09 persons hold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each hospital, accounted for 78.62%, while 1.97 persons hold assistant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ccounted for 15.37%; at the same time, unlicensed was 0.77, accounted for 6.01%. ③For the 47 township hospitals, the average doctor and nurse ratio was 1∶0.55, while for the 3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the ratio was 1∶0.65. ④From the 47 township hospitals surveyed, 25.93% resi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20.22% participated in a half year training, while 46.72% participated in short-term training. Conclusion In present stage of the human resource status of township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ess number, relatively low personnel quality, un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inadequate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Human resources;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近年来,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但我省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医药卫生事业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在医药卫生发展改革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只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才能尽快改变全省医药卫生事业的落后面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2012年1~6月抽取我省陕北、陕南以及关中地区的60所乡镇卫生院及3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机构。调查对象为2012年本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访谈人员包括受试者及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领导及负责人。本研究利用调查表收集样本资料,乡镇卫生院总共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为78.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发放调查表35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具体访谈内容如下:①人员分类,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工勤技能人员。②是否具有职业医师(助理医师资格证)。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情况等。
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由研究人员统一整理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数值变量,采用均数进行描述;对于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调查的47所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人员81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34人,占总人数的77.41%;其他技术人员93人,占总人数的11.36%;管理人员30人,占总人数的3.66%;工勤技能人员62人,占总人数的7.57%(图1)。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351人,其中包括执业医师181人,执业助理医师106人,无证医师64人;护士193人,包括注册护士163人,未注册护士30人;医技人员90人,其中药师35人,技师55人。医护技人员具体占比情况详见图2。47家乡镇卫生院平均每院卫生人员数为17.43人,平均每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3.49人;平均每院执业医师3.85人,平均每院执业助理医师2.26人,平均每院护士4.11人,平均每院医技人员1.91人,平均每院管理人员0.64人。在医师中,全科医师共有80人,平均每院1.7人,占比22.8%;其他临床医师271人,平均每院5.77人,占比77.2%。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2011年我省乡镇卫生院院均人员水平相比,本次调查的样本机构人员平均水平较低。平均每院卫生人员较2011年减少3.66人;平均每院卫生技术人员减少4.64人。
图1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构成比情况
图2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情况
表1 样本乡镇卫生院院均人力资源状况(名)
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本次所调查的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人员1023人,卫生技术人员839人,占总人数的82.01%;其他技术人员37人,占总人数的3.62%;管理人员64人,占总人数的6.26%;工勤技能人员83人,占总人数的8.11%(图3)。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449人,其中包括执业医师353人,执业助理医师69人,无证医师27人;护士293人,包括注册护士269人,未注册护士24人;医技人员97人,其中药师47人,技师50人。医护技人员具体占比情况详见图4。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中心卫生人员数为29.23人,平均每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为23.97人;平均每中心执业医师10.09人,平均每中心执业助理医师1.97人,平均每中心护士8.37人,平均每中心医技人员2.77人,平均每中心管理人员1.83人。在医师中,全科医师共有250人,平均每中心7.14人,占比55.68%;其他临床医师199人,平均每中心5.69人,占比44.32%。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2011年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人员水平相比,平均每中心卫生人员数减少0.99人,平均每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减少1.07人;而平均每中心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比2011年分别增加3.05人和0.17人。
图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构成比情况
图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情况
表2 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人力资源状况(名)
2.3 任职资格分析
所调查47家乡镇卫生院的351名医师中,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共181人,平均每院3.85人,占比51.57%;持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共106人,平均每院2.26人,占比30.20%;无证人员64人,平均每院1.36人,占比达18.23%(图5)。在全科医师中有21.25%的医师是无证人员,在其他临床医师中,17.34%的医师是无证人员,无证人员在全科医师与其他临床医师中的占比均较高(图6)。说明目前基层卫生院存在较多无执业资格的医师。调查数据显示,所调查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49名医师中,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共353人,平均每中心10.09人,占比78.62%;持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共69人,平均每中心1.97人,占比15.37%;无证人员27人,平均每中心0.77人,占比达6.01%(图7)。全科医师中有4.80%的医师是无证人员,在其他临床医师中,7.54%的医师是无证人员,无证人员在全科医师与其他临床医师中的占比均较高(图8)。
图5 乡镇卫生院医师任职资格构成比
图6 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及其他临床医师任职资格分布情况
图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任职资格构成比
图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及其他临床医师任职资格分布情况
2.4 医护比例结构分析
医生与护士之比是反映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显示,本次调查的47家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医护比为1∶0.55,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医护比为1∶0.65,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比仍然不合理,护士明显较少,医生数远多于护士数。
2.5 培训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所调查的47家乡镇卫生院的医师在2012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共有91人(25.93%),其中全科医师27人,占29.7%;其他临床医师64人,占70.3%。参加半年以上培训的共有71人(20.22%),全科医师43人,占60.6%;其他临床医师28人,占39.4%。参加短期培训的人最多,共164人(46.72%),全科医师20人,占12.2%;其他临床医师144人,占87.8%(表3)。同时,33.75%的全科医师参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3.62%的其他临床医师参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表3 2012年47家乡镇卫生院医师接受培训情况[n(%)]
3 讨论
3.1 卫生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具有维持和强化卫生系统功能[1]。目前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相互交叉与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卫生人力资源数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3]。
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于基层医疗保健网的枢纽地位,但其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有限的卫生人员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导致人员配置与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不匹配,呈现“倒三角”状态,严重制约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3.2 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我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提出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存在的缺陷:
第一,人员数量不足。目前本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卫生人员数量缺乏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医疗机构人员缺编问题严重。在调查中,多数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均谈到存在卫生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但是由于单位没有用人自以及编制数量限制,所以无法及时补充所需要的卫生技术人员。例如乾县城关卫生院核编46人,在编29人,卫生人员缺编超过1/3;咸阳渭城区新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29人,在编人员只有14人,兴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45人,在编23人,两家卫生机构人员缺编都已超过50%。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缺乏专业的医技与公共卫生人员,导致这些工作都由其他临床医师兼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卫生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因为编制数不足,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编外用人、协议用工和合同用工等方式来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但是由于编外用人成本较高及工作稳定性较差易导致人员流失。因此,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认为解决人员编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人员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几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的学历层次虽有所提升,但目前在岗卫生人员的职称与学历水平仍然偏低,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的比例很低。数据显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员中,大部分卫生人员都是大专或中专及以下学历,而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占20%左右,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仅有不足2%。提示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主要停留在初级层面上,学历与职称结构均不合理,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差,难以使人民信赖,造成基层医院病员缺少,大型医院人满为患。
第三,人员培训存在问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于培训的需求较高,但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的短缺,而当地居民的医疗需求较大,临床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医疗工作,所以卫生技术骨干人员无法参加培训。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流失严重地区,由于年轻人流动性强,单位无法对其进行费用较高、时间较长的培训。另外,访谈中还了解到,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接受的培训主要为短期培训,这与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相差较大。而且基层的卫生人员一般会被派到省市级的大型医院参加培训,但是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对于基层卫生医疗工作实际上并不适用,这不仅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基层卫生人力紧缺的问题。种种原因使得基层卫生人员的医疗知识更新滞后,素质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
第四,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政支持在基层得不到保障和落实。多家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都谈到公共卫生补助总是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区县一级政府财政支付不足额、不到位,甚至连中央、省两级配套资金均无足额支付,这就使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初衷不能完全落实,影响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建议
针对目前本省基层卫生人员队伍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问题本身来看问题。既要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又要立足当前,拿出有效措施,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如日本创办的农村医学院或农村医学专业,定点招生、定向就业,通过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偏远地区和海岛培养高质量、实用型卫生技术人员[6];澳大利亚在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不足的部分地区,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人员参与公共卫生干预工作[7],扭转目前基层人员匮乏的不利局面。
本文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专门的培养机构;完善全科医师的学历教育;加强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人自;借鉴并建立“大学生村医”制度;推行具有我省特色的基层执业“地方粮票”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全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返聘大医院退休医生;提高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借鉴中小学校获得的政策支持;建议有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实施“两块牌子”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郝模.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9.
[2] 方铁红.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6(1):54-56.
[3] 章一.基层医院卫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27-29.
[4] 宛小燕.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及预测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2.
[5] 谢红,李宁秀,尹俊波.医学教育和农村卫生人力资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9):550-551.
[6] 胡志.日本的卫生管理对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借鉴[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22(8):60-63.
[7] 张萌,张丽娜,郭淑英.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37-39.
[8] 朱吉鸽,赵芳,薛成兵.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J].卫生经济学,2011,28(3):132-137.
[9] 荆雨梅.我国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D].济南:山东大学,2008:4.
篇8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实务的结合,是一个综合型的会计信息管理方法。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绝不是简单地工具的替代,而是一次革命性的提升,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化,能够主动、实时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支持决策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起源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经过三十年的探索研究而演变成型;1981年,“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这也开始让会计工作与媒体技术紧密衔接,而1999年,深圳推出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题”将中国信息化推动到了一个新层次[1]。2000年前后,ERP概念和ERP系统跨越了MRPII,一下席卷中国,迅速普及,很快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名词,乃至“唯一”[2]。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的不足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只是单纯地用计算机取代纸张成为信息记录的工具[3]。实质上仍需要手工会计的核算,数据的核算缺乏简便性和准确性,而会计信息化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既确保核算的迅速、准确,又加强信息的关联性,整体性,对现代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忽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多以公立为主,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以及医疗的社会公益效益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筹措并不成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国家对资金的使用也多有限制,因此,传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都十分不起眼,自然得不到重视;第二,单位领导的财务意识淡薄,医疗卫生机构总是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一线的诊治工作当中,而对相关的配套机构重视不足,得不到资源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原先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虽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距离实际操作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4]。而新招入的财务人员虽然接受了良好的计算机培训,但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尚不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系的招聘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侧重于医学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招聘较少,招聘到财务人员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3.会计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是,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医疗保险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日常的基础工作的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导致数量庞大的一线数据无法整合,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会计信息化联网互动的特点,削弱了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
4.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普遍注重核算,忽视管理[5]。在以往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多是报账,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内容较多,因此会计软件公司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在后续的软件开发中,日渐忽视管理功能的更新。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与以前相比,新制度中增加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收入、支出的管理,管理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
5.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而是管理工作体系的更换,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许多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跟进。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它改变了整个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实践,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有许多不能覆盖的方面。
首先,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信息泄露等新闻不绝于耳,对网络安全运行敲响警钟。因此,如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安全运行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安全软件的保护,没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财会人员也缺乏基础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更加没有接受安全操作培训,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安全隐患极多。对信息的备份、恢复等没有相关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没有保障。
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基础薄弱,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致使日常工作存在漏洞。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旧制度与新的工作内容衔接上出现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顺利运行,导致手工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长期并行,没能起到会计信息化应有的效果。
三、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1.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遭社会诟病的话题,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提高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扫除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盲区。此外,应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如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机构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予以鼓励。
2.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财务人员有两个来源:
一是内部培训、选拔,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大胆启用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掌握了计算机、会计和管理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财务工作人员形成搭档,形成传、帮、带的合作局面,优势互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
二是外部招聘,增加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招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自身缺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去。
3.系统整合,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4.重视管理功能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5.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信息安全的问题是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信息的高度集约化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设置密码、权限等,限制接触信息的途径;
第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使用安全软件、防火墙等措施;
第三,配备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维护;
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责任划分,保证他们安全操作软件,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其信息泄露。
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
第二,设置分工清晰的操作权限制度,明确职责,工作顺序和工作范围,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第三,制定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确定人员,确定细则,如存放地点要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备份。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运用时间并不长,取得了不小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包括意识、制度、技术的问题。但只要从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系统资源,重视管理功能,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就可以有效克服困难,保证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顺利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建设必将向前发展,这是信息时代会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医疗卫生体系进步的需要。实践证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消除不利于信息化发展的因素,积极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创新因素驱动发展,切实提高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亮亮.关于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
[2]张明明.推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努力--一份来自基层的工作报告[C].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2010.
[3]冯鲁俊.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12).
[4]李菲,呼和乌路德.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在医院核算中的管理[J].前沿,2014(9).
篇9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消毒供应室;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7.1.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061-03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担负着医院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1],如果消毒不彻底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2],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所以,消毒供应室的设备配置和运行必须要满足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工作的需求,又能达到预防或控制疾病传播,保障临床医疗用品使用安全[3]。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设备配置严重匮乏、建筑布局及流程不合理、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得不到保证及管理制度相对滞后[4],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工作需求,因而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势在必行。本研究于2014年6-12月对海阳市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设备配置及运行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并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现状及医院管理人员对接受集中消毒供应服务的意愿,探索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山东省海阳市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内容包括消毒供应室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建筑布局、医疗器械清洗流程及消毒灭菌效果鉴测等。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展开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访谈内容是根据2009年卫生部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表格,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5-6]。调查者将实地考察看到的和访谈结果填写在对应的表格里,随机抽取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详细记录在专用登记表。对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室工作人员及医院院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表,调查前说明调查目的,逐条解读问卷项目,取得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20 min内当场回收问卷,由调查人员进行统一评判。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2009年卫生部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中相关内容规定,判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建筑布局、医疗器械清洗流程及消毒灭菌效果鉴测等,是否符合行业标准相关内容规定要求,核实调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回的有效问卷调查表、实地考察与访谈内容调查表,按各项目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17家为乡镇卫生院,2家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有独立消毒供应室有4家,合格率为21.0%;供应室实行集中管理、操作流程基本符合要求有3家,合格率为15.8%;有消毒供应室专职工作人员的医院有6家,合格率为31.6%;7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室的设备配置、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等不符合规定要求,见表1。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室建筑布局情况
调查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供应室建筑布局基本符合要求有4家,合格率为21.0%,80%以上消毒供应室没有实行分区管理,无污净专用通道等必要的布局,见表2。
2.3 供应室设备配置及设施情况
本次{查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设备配置和器材的配置合格率在15%~36%,大部分消毒供应室的基本设施配置不到位,见表3。
2.4 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调查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情况,见表4。
2.5 市场需求
调查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17家(89.5%)愿意接受集中消毒供应服务,并同意使用消毒供应中心(CSSD)提供的器械,其中,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议每日提供下收下送1次,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议每周提供下收下送2~3次。费用方面:如独立单包装剪刀1把3元,清创缝合包1包10元,阑尾手术器械包价格80~100元等,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18家(94.7%)能接受。
3 讨论
3.1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重要性或必要性
根据2009年卫生部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要求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必须符合标准,才能保障临床医疗用品使用安全[7]。然而,这次对海阳市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运行现状调查的发现与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要求严重不符合,基层消毒供应室基础设施设备简陋,大部分供应室建筑布局及流程不合理,建筑面积与位置都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及灭菌设备配置落后,以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为主,无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及烘干柜等,消毒灭菌设备滞留于早期的消毒功能状态,供应室未实行集中管理,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缺失,器械物品使用的棉布包装存在污渍及破损情况,70%的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由其他岗位人员(如未持有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书的护理人员)兼职且未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器械干燥保养不规范,以目前现有的供应室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等,无法保证消毒灭菌效果质量。因此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势在必行,用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各种医疗器械绝对无菌及使用安全,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保障措施。
3.2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CSSD),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又叫超级消毒供应中心(CSSD),指那些具备对所在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如医院、门诊、诊所、保健机构等)的全部可复用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功能的消毒供应中心[8]。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家医院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显然是不可能的。政府部门也鼓励符合要求并有条件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9]。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后,将各医疗机构可复用器械及物品实行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集中清洗、包装、灭菌和发放,进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清洗消毒物品的质量,确保再生医疗用品的安全性,节约人力物力,减少资金投入成本,有效地达到资源共享。
3.3 有效地提高医疗用品消毒与灭菌质量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CSSD),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自行配备医疗器械或以租赁的方式实行有偿供应服务,消毒供应中心对可复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及发放。实行市内消毒供应物流配送,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物品的及时、安全、足量配送。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区域化管理,实行集中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10],先进的清洗消毒灭菌器械设备配置,专业的供应消毒工作人员,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及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用品消毒与灭菌质量[11]。
通过本次对海阳市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的设施、设备、人员、建筑布局、流程、资金投入、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方面展开调查,论证海阳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能有效地将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保证供应安全与效率的最大化,有效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压减负。
参考文献
[1]李秋玲.试析消毒供应室潜在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 (36):120-122.
[2]刘明秀,王玲,朱堂琼,等.18所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2):851-853.
[3]曲立美.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4):41-43.
[4]潘晓琼,潘晓雅,郑祥超.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61-262.
[5]寻凌福,欧洁梅.区域性集中消毒供应模式的实施[J].现代医院,2013,13(12):89-91.
[6]魏静蓉,府伟灵,廖建梅,等.重庆部分医院灭菌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1):60-61.
[7]朱清平,陈义连.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在优质护理中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72-73.
[8]廖小h,陈善泽,傅臻,等.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12-1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1-2009,ws310.2-2009,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10]葛朝珍,倪晓平,蒋辉权,等.杭州市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J].中华院内感染杂志,2013,13(4):35.
篇10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主要有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双胍类降糖药、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以及正在研制的新型抗糖尿病口服药[5]。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各种磺脲类(SU)药物主要是通过关闭胰岛β细胞上的K+-ATP通道来增加内源性胰腺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的。⑴第一代磺脲类包括甲苯磺丁脲、氯磺苯脲、妥拉磺脲、醋磺已脲,是20世纪50年代用于临床的,主要通过肾排泄。第1代磺脲类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已越来越少。⑵第二代磺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如美比哒、迪沙等),格列齐特(如达美康等)及格列奎酮(如糖适平)。第二代磺脲类特点是经肝代谢,再经胆汁、肾双通道排泄。格列苯脲(优降糖)由于高峰时出现较晚,持续作用时间最长,用量最小,所以是降糖作用最强的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达峰时间最短,持续作用时间也较长,所以对后高血糖的控制优于格列苯脲。格列奎酮由于半衷期最短,达峰时间也较短,故降糖作用最温和,主要从肾排泄,较少引起低血糖。⑶第三代磺脲类:①格列美脲(亚莫利,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国产格列苯脲有多样,如瑞彤、迪比、万苏平等。1~8mg格列美脲=2.5~20mg格列苯脲)。该药可于早餐时或第1次主餐时服药。与格列苯脲相比它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少,所以较少引起低血糖。②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美国辉瑞制药厂):5mg/片,1次/日口服,最大剂量20mg/日。③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适美康,成都恒瑞制药公司生产):30mg/片,每天剂量30~120mg,1次/日,早餐时服。对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⑷磺脲类用药原则:①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②对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喹酮。③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④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易发人群是削瘦或肥胖的(BMI>30kg/m2,以及糖尿病诊断时年龄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①瑞格列奈:由德国宝灵曼和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在中国注册的药名为诺和龙。②那格列奈:在中国注册药名为唐力。③米格列奈:内含瑞格列奈,是与那格列奈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降糖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该类药物即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也不影响高血糖素分泌,对正常人还不会引起低血糖。二甲双胍还能抑制食欲,减少肠道对食物的摄取,降低体重,纠正胰岛素敏感组织(肝、骨骼肌、脂肪细胞)内钙代谢异常。双胍类也是胰岛素增敏剂。
降糖以外的作用机制:①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作用;②改善血脂异常;③抗氧化作用;④降低血压与心率的作用。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用药指南:①适用于餐后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降低空腹血糖及HbA1c略强于那格列奈,而那格列奈在降低餐后血糖,减少餐后血糖波动上较瑞格列奈更佳。②不必餐前提前服药,进餐时服药即可,且每进1次餐必须服1次药,不进食不需服药。③与磺脲类比,新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药减少发生低血糖。
用药指南:①二甲双胍常规用药250~500mg,3次/日开始,最大不超过2500mg/日。但对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最大剂量可达3000mg/日。双胍类药物的降低血糖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当剂量达到2g时,降低血糖作用达平台。餐后服药药效可降低25%。故无胃肠道反应,应餐前服药,如胃肠道反应可于餐后服药。②双胍类特别适用于肥胖超重,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类患者的首选用药。对老年人>75岁,二甲双胍的剂量
糖苷酶抑制药
对血糖的影响:能抑制小肠内各种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性,从而抑制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的淀粉和蔗糖的消化,使其分解转变成小分子葡萄糖的数量减少,速度减慢,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
对血脂、体重的影响|:具有稳定体重,降低餐后胰岛素水平,降低甘油三酯和非脂化脂肪酸水平的作用。
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糖苷酶抑制药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但由于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及速度,进食后急剧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降低了餐后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胰岛功能恢复与正常化。
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腹胀、腹泻、排气增多、腹痛、便秘、食欲缺乏、恶心、胃灼热、呕吐、口渴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偶有肠梗阻、口腔炎、味觉异常。故应从小剂量开始(25~50mg),长期服药人体可以耐受而不良反应消失。②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药治疗期间如果发生低血糖,口服蔗糖不能很快纠正低血糖,应当直接口服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片来纠正,而不要用蔗糖。③肝损害:少数人可引起急性淤胆性肝炎,暴发性肝炎(
用药指南:①运用于餐后高血糖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半衰期仅2~3小时,故需每天服药3次。②不吃糖类,只吃脂肪、蛋白质食物者不必服药。须在吃第一口饭时将药片一起嚼碎与饭共咽下,在进餐中需饮水或汤,以利于药物与食糜充分混合,更好的发挥作用,餐前或餐后服药疗效不佳。③严重肾功能障碍时,血肌肝>177μmol/L(>2.0mg/dl)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老年人应从小剂量(25~50mg)开始。④急慢性胃肠道炎症,结肠溃疡,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性肠病者不用。但多数人的胃肠道症状常可随剂量减少而缓解或消失。
禁忌证:①对此类药过敏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昏迷;③严重感染,手术前,腹部手术后,曾有肠梗阻史者;④肝硬化,严重肝功能障碍者;⑤伴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肠道疾病者,患急慢性结肠炎、结肠溃疡、肠梗阻,有任何可能加重肠胀气的疾病时禁用;⑥Roem-held综合征,重度症,大肠狭窄者禁用;⑦肾功能障碍(血cr>177μmol/L)时;⑧儿童(
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
噻唑烷二酮是一类新型抗糖尿病药物,也称为胰岛素增敏剂。第一个噻唑烷二酮类药曲格列酮在大规模临床应用后因严重肝毒性已被撤出市场,目前临床应用为两个新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即罗格列酮与吡格列酮。
禁忌证:①慢性心功能不全(NYHA分Ⅲ级、Ⅳ级),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水肿患者;②严重贫血患者,贫血的患者采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二甲双胍合用可加重贫血,故禁用;③妊娠、哺乳期妇女与儿童;④肝功能障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各种活动性肝病患者;⑤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过敏者;⑥多发性结肠息肉,家庭性腺瘤病患者;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参考文献
1 杨文英.磺脲类药物应用专家共识[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24(4):1009-1012.
2 徐光军,李中东,王洪图.餐前血糖调节药-瑞格列奈[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0):711
3 杨文英,林丽香,齐今吾,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