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篇2
减少家庭消费中的“永久垃圾”从孩子懂事起,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知道哪些是能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为了减少给环境造成污染,我们很少用塑料制品,去市场买菜会自行携带竹篮;外出郊游前,也在家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容易产生垃圾的食品。
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滥用资源意味着对环境侵害”的观念已深入全家人的脑海,平时我们十分注意节约用水用电,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毛巾而不用一次性的餐巾纸,去外面吃宵夜也尽量带上消毒过的筷子和碗―这不仅是为了卫生,更是为了减少对一次性筷子和饭盒的使用。
注意废品的回收我们家有个废品回收箱,这是由孩子自己管理的,他把我们家用过的废品,如废纸、废瓶、废电池等分类收集于其中,达到一定量时,我们再一起将这些送到废品收购站。这减少了我们的生活对环境的污染,也教育了孩子,使其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卖废品的钱归孩子支配,他却将这些钱存到一个叫“环保基金”的户头里。孩子说,当这些钱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捐给环保组织。
不制造噪音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总避免人为制造噪音,以免造成噪音污染。比如,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要大喊大叫,不要把音响的声音放得太大;在家里要轻轻地走路,搬东西要轻拿轻放,以免影响左邻右舍的生活。
篇3
但从当前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教师对幼儿开展环保教育内容理解上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环保教育等同于防环境污染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向幼儿介绍许多环境污染的事实。在当前环境治理不得力的情况下,这些内容是否会造成幼儿对客观环境的片面认识?是否会造成幼儿心理负担过重呢?
其次,教师选择的环保教育内容"成人化",不是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而是从成人的良好愿望出发,造成很多知识深度超出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幼儿很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去认识,教育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找出当前幼儿环保教育中的不足,对今后开展幼儿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把情感培养做为幼儿环保教育的切入点
幼儿期是一个更多的依赖情感而不是以来理智生活的时期,也是世界观、自然观萌发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自己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然而他们的情感却是最容易被感染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儿童是在充满爱的情感中学会去爱,在充满恨的情感中学会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使他们从小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爱自己的周围世界,并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1.1培养幼儿爱的情感。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直接对象。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时,教师必须做幼儿的榜样,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把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真情实感传递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和幼儿一起搜集环保信息,时刻关心周围环保动态,做到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例如:教师每天精心照顾"自然角"的花草和小动物,擦洗桌椅时要轻拿轻放不发出声响。经常为园内的花草、树木松土、浇水等。这些行动幼儿都看在眼里,落实在行动上,使幼儿在爱的情感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
1.2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幼儿汲取丰富的自然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陶冶幼儿性情,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环境的大课堂。例如,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带领幼儿去野外游玩,探索和发现花草、树木、昆虫、小鸟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同时给幼儿提供一些有关大自然的图片、画报等,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童话等,是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的同时又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应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注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2.1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利用沙尘暴的天气环境,提出"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沙尘暴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危害?"等问题,让幼儿充分感受和讨论。从而是幼儿懂得种树、种草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小朋友们都应注意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在结合"植树节"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小桌椅从哪里来?"使幼儿知道保护小桌椅就是保护大树、保护森林,就是保护小动物们的家。
2.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更应注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例如,节水节电、节约纸张、节约粮食等。在开展节约用水活动中,结合"世界水日"让幼儿观察了解周围生活中水资源的状况,探讨"干净的水是哪里来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使幼儿知道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保持班内环境清洁活动中,让幼儿讨论"班内的废物是怎么来的?废物多了怎么办?......"。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养成不随地乱扔废旧物品,吃过的果皮、果核要随时放进垃圾箱内,以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平时帮助幼儿学会收集废旧物品,如旧报纸、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瓶等,不把他们当垃圾扔掉,因为它们可以再生利用。这样做既节约了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从而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家庭、社会、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营造环保氛围,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3.1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担负起幼儿环保教育的责任,促进幼儿形成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使家园教育一直,形成教育的合力。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园地、橱窗等宣传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内容,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还比如利用假日休息有意识的带领幼儿参观游览,平时利用幼儿在家时间,和幼儿一起观看关于环境保护的电视新闻节目,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在生活中和幼儿共同讨论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的有效途径。日常中让幼儿参与处理生活中的垃圾,查看电表、水表,了解水电是怎样节约出来的,还可以在家里为幼儿设置一个"小小自然角"让幼儿种植一些绿色的花草,饲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从而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关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3.2借助环保纪念日及社区成人的环保行动开展环保教育。如成人利用假日去公园种草、种树,清除街道垃圾,,擦洗护栏等实际行动,向幼儿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有关环保的电视新闻、广播及丰富多彩的环保图书画报等,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地球家园"等节目进行环保教育,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声。
篇4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组织学生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于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篇5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保教育;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00-01
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我们责无旁贷,而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教育;实践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环保意识及行为决定着未来的环境状况,我们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应身担重任,对幼儿展开环保教育,使其知晓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树立起环保主人翁意识,争当“绿色小卫士”,为成为一个良好的环保人打下基础,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其日后仍然坚持行使环保行为有指导作用。那么怎样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环保教育呢,如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本文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对策意见。
一、创造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
创造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对幼儿能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这种作用相当深刻,尤其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效果更加明显,环境包含社会环境、园内环境,与幼儿生活学习紧密相B,好的环境造就美好心灵,因此作为教育人员应重视良好环境的创造。
1.让孩子回归大自然,老师可带领幼儿到郊外,体味大自然神奇奥妙的同时,懂得我们的生活与大自然紧密联系,比如在草坪上玩耍时,可观察小草、蚂蚁等,打开通往大自然的通道,使其对生物有浅显的自然认知;也可在花圃前观察鲜艳的小花,引导孩子说出看见美好大自然的感受,进而抛出“小花从什么地方生长而来”“是不是每片泥土都能长出五彩斑斓的花儿”“污染的泥土能长出美丽的花朵吗”等一系列问题,过程中使幼儿慢慢萌生出保护花草的意识。
2.幼儿园孩子大多情况下都在园内,可变换幼儿身处地域,比如嘈杂、灰尘多的大街上,老师应启发孩子们感受园内和大马路上的不同,告之街上之所以灰尘大、气味复杂、空气混浊,是因为大马路上车辆多排除的废气污染了空气,还有街上树木少、行人多,不能及时清除废气排出物等原因;还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饲养一些鸡、鸭、兔等小动物,了解动物习性,增长孩子知识的同时,使幼儿保护动物意识得到提升,进而产生强烈的保护愿望。
3.变废为宝,老师组织学生共同完成以垃圾为原料的手工制作,来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装饰,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比如把废弃的布带做成花朵、彩纸边角制作成大卡片上的装饰、易拉罐叠成高楼等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就能轻松而自然地学到环保行为。
二、丰富幼儿环保知识
为了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日常幼儿教学时还应渗透一些环保知识相关内容,教师课前应做好充足准备,筛选幼儿能接受理解的知识点,培养孩子关爱生命、爱护植物、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的崇高情感。要使幼儿轻松简单地接受环保知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展开教育:
1.组织有丰富环保知识的活动。比如,教师可组织野外绘图课,外出写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个特点先带幼儿感受美好的风景,并告知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感受美好的同时引导孩子去发现其中不和谐因素,比如乌黑的浓烟、草丛中随意丢弃的易拉罐和纸屑、枯朽的树桩、不再清澈的河流等,看到这些老师可先让幼儿讲讲各自不同的认识,并借助这个机会告诉他们一些不懂的知识点,直观感受、主动思考再结合语重心长的讲解会使孩子们环保知识的掌握得到长足的进展。
2.通过游戏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可以巩固。幼儿思维大多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比较欠缺,因此应组织一些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辅助环保知识的学习,以孩子们能接受的形式,多开展有趣味性的游戏内容。比如,让幼儿回家收集大小各异的盒子带到园内,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城堡搭建游戏,牙膏盒、牛奶盒、奶茶杯等盒子大小形态各异,给幼儿留有充足的想象发挥空间,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可谓一劳多益。
综上所述,保护环境应从娃娃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懂得环保行为,才能保证我国未来环境的良好发展,并延续可持续发展性,因此需重视幼儿环保教育。幼儿园内首先应潜移默化创造出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日常教育中强化孩子的环保意识,并开展实践性活动,深化环保行为,进而培养出一代代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小小卫士。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1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3,稀HN0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篇8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68-02
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依据
1.是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现状下的趋势
目前,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与水资源短缺、海洋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环保意识薄弱,忽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所造成的。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但高发展同时意味着高能耗,而高能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问题。我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提升了,国民的环保意识却还很淡薄。从工业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到生活中人们乱丢乱扔、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漠视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周围的生态环境。所以,环境问题并不是只靠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有限政策就可以解决好的。要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趋势,必须培养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全体公民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继承者,他们担负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是当前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现状下的必然趋势。
2.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之一
全球严峻的环境问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当前人类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贯穿于整个新课程标准中,在教材中也增加了大量的关于环境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未来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才,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
3.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社会公德、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环保教育,使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这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 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途径
1.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环境问题的内容,物理课堂是一个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好阵地。如在“地球的温室效应”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介绍地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浸没沿海城市、全球气候恶劣、大陆沙漠化严重等。然后引出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杀手: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成员是二氧化碳,目前主要来源于现代工业、现代交通、运输中的燃料的燃烧。在教学中可播放有关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的图片,并列举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如仅在2010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达306亿吨之多。通过图片、数据等向学生渗透节能减排对保护环境的意义,使他们明白:我们消耗的能源越多,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又如在“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现代城市的一种比较隐蔽的污染――“热污染”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热污染是人类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排放的大量的废热对环境造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污染。它能使水温上升,分解水中的氧,使水中厌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鱼类却大量死亡。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会导致疾病流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和交通日益发达,每天要燃烧大量燃料,但燃烧产生的能量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部分成为了热污染源。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启迪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减少热污染,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问题的知识点有很多,如光污染、核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只要教师充分挖掘,物理课堂随时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阵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行为习惯都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作为物理教师,可针对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常见的是生活中随处乱丢垃圾,这种不良习惯最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如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铅、汞等有害物质,一旦泄漏,就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教师应教育学生改正生活中可能对环境影响的不良行为,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次性用品的广泛使用,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极易形成“白色污染”,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一次性用品大多是高分子的塑料制品,具有耐酸、耐碱、不易分解的特性,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土地资源,且长时间不能降解。如果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直接污染大气。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或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此外,教师在演示课堂小实验时,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当作器材,不但简单实用,还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如矿泉水瓶、橡皮筋、漆包线、气球、乒乓球、断锯条等,都是很好的物理小实验器材。
生活中涉及环保的问题随处可见,教师只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一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3.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开展环保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播放有关环保方面的公益广告,通过开展环保方面的宣传栏、广播、板报、讲座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学校可利用“6.5”世界环保日,积极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污水处理过程、组织植树造林活动等。物理教师可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开展有关环保方面的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际的环保活动中提高环保热情,形成环保意识。
总之,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加强认识,多管齐下,经常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自觉地投入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公民。
参考文献
篇9
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生物学科的许多内容是有关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与发展的知识。在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是生物教育的重要任务。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的概念。近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多年不遇的旱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灾害频频。而我们学生不可能跑到长江上游或西北地区去植树。但我们可以在我们住处空闲地上、阳台上栽树,种花养草;我们可以拒绝一次性餐具,节约纸张,自带杯子喝纯净水,拒绝一次性瓶装饮料……作为老师,我应当最充分地利用每一支粉笔。
在讲到人口这一节时,强调我国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人口众多。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形象,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不说别的,就算我们偶尔出去旅游,所到旅游处都人山人海,人满为患,我不知道我们出来是看风景还是看人,更不用说我们城市堵车,交通不畅。物质是有限的,而我们人类繁衍却无穷无尽,人类的存在必定意味着资源的消耗,过多的人来消耗有限的资源,必定会加速资源的枯竭。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降低人类自身的繁衍速度,坚持“计划生育,人人有责”“优生、优育”的理念。
结合“细胞癌变”这一部分教学,先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生活常识列举出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我再把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进行归纳:1.化学性致癌因素(烷化剂、多环芳烃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氨基偶氮染料、亚硝基化合物、植物毒素、金属致癌物、真菌毒素);2.生物性致癌因素(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状瘤病毒、霉菌如黄曲霉菌毒素);3.物理性致癌因素(异物刺激、慢性损伤、电磁辐射);4.生活中的致癌促癌因素(烧烤腌制食物、生活不良习惯、饮酒吸烟等)。然后,再向他们举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生活实例,证明介绍环境污染有可能作为癌因子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学生意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在讲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着重介绍目前各种全球生态环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污染”,稀有动物的灭绝,人类为牟取暴利对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残杀,北极熊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影像资料直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让他们从中知道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利用好实验课
在生物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其中不乏有关环境方面的。例如“so对植物的影响”,利用上实验课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真正体验so这种存在我们周围的有毒气体对植物的影响,进一步激励学生把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在久不下雨之后的下雨时,让学生到操场上感受一下“酸雨”的危害:“酸雨”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造成地面水,地下水酸化;对人体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金属、橡胶等。因此也有人把酸雨称着“现代空中死神”。
在作“染色体的观察”时,强调染色体异常造成人和动物身体的畸变,除了自身基因突变外,最主要的与环境污染有关。像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就是非常严重的污染,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器的使用,还有恶劣的生活环境等。不但会给母体中的婴儿造成畸变,还会使人们患多种疾病。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减少电器的使用,既可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还可节能。
三、课内为基础,课外求发展
(一)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图片……帮助他们认识环境破坏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树立利用科学知识来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二)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
利用假期、夏令营、春游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看大自然中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景,并将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作对比,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曾有人预言,我们人类将来会被我们产生的垃圾所包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将占领我们的生存空间;城市中的垃圾运到农村,占领农村大量土地并严重污染。我们可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如我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收集废旧电池;节约爱惜粮食,不过度购买衣物,倡导低碳生活;不抽烟,并建议家长不抽烟。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环境保护最主要地是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不私采(矿)滥伐(树),不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过度放牧,不过度开荒,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保护环境,我们每位公民都应该站出来,肩负起这个重要的责任,这已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要尽自己的力来抓好环境教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佑护的教育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挖掘与环保有关的教育题材,找到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的环保责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现就我在教学中开展的环保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文本学习,挖掘环保知识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有介绍环境知识的,有展示大自然奥秘的,也有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这些都是教师用来进行环保教育,对学生渗透环保知识的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情感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与大自然进行窃窃私语、情感融合的过程。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与环保知识相融合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新课标,在备课时,认真研读课文,全方位地思索环境因素,努力挖掘、捕捉教材中环保素材,并着手寻找相关的环保内容,正面诱导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挖掘文中有关的环保内容,有所侧重地分别进行环境知识,环境情感、环境道德的渗透,从而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适时适度地把环保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和深入挖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学生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二、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而好多的课文中也渗透着环保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文章与环境保护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通过学生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向学生介绍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劣现状,比如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等,使环保教育变得活泼、生动,激发起学生对环保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因课制宜,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课上,将语言文字训练与环保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运用现行教材,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认真吃透和把握教材,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巧妙的渗透,文道结合,水融。
自然界不仅仅只是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动物的存在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落语句,通过分析文章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彩虹描写的作用,突出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羚羊震撼人心的做法及这种舍己为人,舍小顾大的精神带来的强烈震撼与思索。文中学生们感受到头羊的自杀,是对生命尊严的维护,是对动物生存权的无声呐喊。作者把它的死,写得如此悲壮凄美,是对斑羚不幸遭遇的无比同情,对斑羚飞渡的热情赞美,更是对人类虐杀动物的反感、抗议。结合课文中心思想,向学生渗透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小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及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破坏生态环境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爱护动物。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四、联系生活,养成环保习惯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教师还应该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例如,利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向全班学生发出“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的倡议,通过开展植树、护树、认树活动,使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校园内各种树木名称,习性,以及如何养护的知识,从而养成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地球日”开展“爱我地球,爱我家园”主题队会,各班绘制保护地球的专题板报,开展走进社会公益劳动和环保宣传活动;利用“世界环境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环保小制作、小发明,教育学生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从身边小事做起,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