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范文

时间:2023-04-08 11:3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发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连几天都在下雨,终于雨停了。昨天和今天虽然是个大晴天,但我觉得还是特别冷。早上我起床时,妈妈让我穿上毛衣、毛裤,并说:“外面很冷,多穿些衣服。”

在上学的路上,我发现树叶黄了,一片片树叶随着风儿飘飘扬扬地往下落;到了学校,我发现草坪上一片银白,走近一看原来是霜;我又发现,栏杆下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晶莹透亮。我用手一摸,呀!真凉!

啊!我发现秋天就要结束了,冬天就要来到了。

篇2

——记雨后蜗牛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中心校 三年级二班 霍怡静

今年,我已经八岁了,在过去的八年中,我发现了许许多多奇怪的现象,比如:雨前燕子会飞得很低,鱼儿会浮出水面呼吸,晚上蟋蟀会“蛐蛐蛐”地叫,然而,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雨后蜗牛会向高处爬,而且爬得很高很高。

一天早上,我推开门一看:“呀!下了雨,太好了。”空气一下子变得清新起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舒服呀!我向着远处望去,只见对面光滑的水泥墙上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黑斑点,这些黑色的小斑点还在动呢,就像夏天夜里天上一闪一烁的小星星,向我们眨眼睛。我觉得十分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呢?

篇3

不经意中,我发现几根白发在乌黑的亮发中显得格外刺眼。我以为是偶然,便没多在意。但梳着梳着,我发现了不少银发。顿时,我的心被一种酸酸的、涩涩的、无以名之的东西碰到了。我的心不由得一荡——母亲添了白发!why?

不觉之中,眼泪湿润了眼角。透过朦胧,隐约中,妈妈的教导又在耳畔回荡。一字一字,一句一句,是那么清晰,全是为了我;隐约中,又见母亲因工作要赶稿,在百忙之中,也要抽出仅有的时间来伴我学习;隐约中,又见妈妈忙了一天,晚上为我不会的题不厌其烦的讲解,直到会为止;隐约中看见,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笑了,那么甜,银发也知趣地跑开了;隐约中……

为了我,妈妈劳苦工作着,我要什么给什么。为我做的一切,她只是奉献,不要回报。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我的光明前程奔波劳累。有多少次,我想对妈妈说:别太劳累了,注意身体,我爱你,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在微风吹拂下的夜晚,我摸着妈妈的头发,尽管有白发,但给我感觉是柔柔的,很凉爽。在如水的月色下,妈妈的头发亮亮的。我拭去眼泪,从回忆中拉回自己,给妈妈梳头。感觉很好,之前的苦涩已无影无踪了。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篇4

[关键词]黑暗;反省;象征意义

科波拉是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导演,他完成了美国电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至今无人能够超越。拍摄于1979年的影片《现代启示录》,堪称越战电影中的扛鼎之作。越南战争是美国立国两百多年来参与的第二大战争,投入规模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但若论伤痕之深、痛苦之切、对美国社会影响之巨,犹在二战之上。对这场战争的描述不管是从记录、商业还是反思的角度,都频频出现在大屏幕上。相比于其他的越战电影,《现代启示录》的象征意义已经超越了对越战的反思,电影所要表现的核心在于通过象征手法实现自我的反省,特别是对于西方文明的反省。

一、“黑暗的心”

《现代启示录》是根据《黑暗的心》改编而来的一部电影。《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190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被公认为康拉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马洛奉命去非洲大陆寻找被莽莽丛林、奔腾的大河和野蛮的黑人们所困的白人库尔兹的故事,揭示了19世纪末欧洲白人深入非洲大陆的探险活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价值以及人性这一深刻主题的思考。

马洛作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故事的见证者与叙述者。在经历非洲之旅的整个过程中,他目睹了西方“光明使者”给非洲带来的并不是文明的传播而是满目的疮痍,逐渐认识了殖民主义制度的本质并对其意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对库尔兹不断探寻与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在内心显像出一个失去道德约束而变得邪恶的灵魂,经历了一次发现自我与救赎自我的心灵历程。而电影《现代启示录》正是借鉴了这样一个故事架构,只不过将事件放在了战火中的越南,于是刚果河变成了湄公河,非洲丛林变成了东南亚热带雨林,但重要的是故事的内核没有变。坐在一条小船上,无论是最原始的独木舟,还是有机械辅助的柴油船,人的灵魂仿佛一叶孤舟,伴随着一望无际的沼泽、摇摆在风中的尸体和隆隆的炮火,向黑暗的心灵深处驶去。在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中,战争已不仅是荒诞的,而且也是一条心灵疯癫的不归路,这与《黑暗的心》对人类心灵最深处黑暗主题意义的探索是一致的。

二、威拉德与柯兹

剧中威拉德与柯兹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在威拉德寻找柯兹之初,他是把对方当作一个传奇式的英雄来对待的,但寻找途中不断闪现的意象越来越构成了一个趋向黑暗和恶的象征系统。柯兹“恐怖!”的最后惊叹,并不是惊叹亚洲热带丛林的可怕,而是针对标榜着文明人类(包括他自己)内心黑暗的可怕。而在这一意象系统中,威拉德所追寻的另一种希望也演变成对人性黑暗的再认识。

解读《现代启示录》不能忽略故事的讲述者威拉德。从表层上看,威拉德代表着一位服从的军人,代表着美国军方对柯兹进行的审判。但正像《黑暗的心》中的马洛一样,他同样是一位“思考周密、最富于理解力的男人”,他的所见所述与思考探索,是暗合康拉德与科波拉价值探索的回声,同样也是我们遭遇历史与事实的揭秘窥镜。威拉德寻访柯兹的航行,是一个发现真实、探索自我的过程。他审视这黑暗,道德上遭受到了巨大震撼,看到善恶斗争的巨大代价和不可避免的悲剧,以及人的本我的巨大力量和道德约束的无力。威拉德探寻柯兹的冒险之旅,象征着披挂在野蛮身上的文明外衣的层层剥离,同样是对人类本恶淋漓尽致的勾勒。现代文明与人性中的这种恶由于文明的掩饰、抑制和麻痹有时隐而不现,一旦回到原始的丛林中便显出它的真面目来。这也就是康拉德所谓的“黑暗”。

柯兹是威拉德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我。从表面上看,柯兹出身于西点军校世家,获得荣誉与勋章无数,他指挥的每一次战役,都称得上完美,但他背叛了美国部队,在柬埔寨的丛林中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刺杀任务的理由是“柯兹疯了”。但柯兹并没有疯,他只是看透了一切。正像马洛在寻找柯兹的旅途中渐渐“发现自己巳被归入柯兹一类”那样,威拉德在精神上转向了所谓野蛮的柯兹,甚至希望通过窥探柯兹的灵魂内心,向他寻求最终彻底的解脱。所以当面对柯兹的询问“你可曾想过一种全然的自由,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威拉德哑口无言。找到柯兹,他找到的却是另一个自己,他们有着相同的迷茫、厌倦和恐瞑。

柯兹的堕落死亡、威拉德的疲惫幻灭预示着西方文明与帝国文化精神的衰落与消亡。柯兹临终时发出的“恐怖!恐怖!”的呐喊是对整个人类所经历的一切冒险,诸如欲望、诱惑、屈服等等做出的结论性断语。

三、河流、丛林、军舰及其他

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均离不开背景的描写,在《现代启示录》中,科波拉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使周围环境的要素,如河流、军舰、两岸的丛林、炮火等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背景,而且还与黑暗、恐怖、死亡及人的悲哀联系在一起,更加突出了电影的主题。

篇5

下午回家我就在《小试验》书上找这个试验,不一会儿我终于找到了,上面写着:

1、 准备一袋盐、一个杯子、一个鸡蛋、一杯自来水。

2、 再把鸡蛋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然后加盐。

我学着书上的做法,拿了一袋盐、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水和一个鸡蛋。

篇6

俗话说,男女平等,可是,我的爷爷却不这样认为,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就经常在我耳边唠叨:“唉,咱家有五千金啊,就是没有一个乖孙子。”我瞪了爷爷一眼,爷爷又接着说:“你看人家李老太婆养了两个儿子,那两个儿子现在多有出息,现在的日子可幸福了,有两个儿子供着呢,快让你妈生个儿子嘛!”说完,看着奶奶笑了笑。

记得有一次,我们数学考试,我考了99.5分,我高兴地拿回家给爷爷看,可爷爷却只看了一眼,指着卷子上的错题,狠狠地看着我说:“你看这道题,你该错吗?”我对爷爷说:“我考得也不错啊,第五名呢,全班就只有四个一百分呢!”我以为爷爷一定会转怒为笑的,哪知,爷爷却板着脸说:“哼,如果有儿孙子的话,肯定门门考一百分,哪像你呢,切,一百分都挣不到!”说明着,爷爷数了数手指,然后又看了看我,又接着说:“要是有个儿孙子的话,我天天给他买好吃的,肯定很疼他。”爷爷看了我一眼:“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狠狠地瞪了爷爷一眼,爷爷却又笑着出去了。我在心里暗暗抱怨:“哼!爷爷就是偏心眼,老是喜欢男孩子,就是不喜欢女孩子,男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嘛,哼!”一个好心情就这样被爷爷破坏了,我头一甩,便回房做作业去了。

记得有一次,我的钢笔字得了奖,我得意洋洋的把获奖证书拿给爷爷看,哪知爷爷却满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嘛,骄傲使人落后,你没听说过吗”

篇7

我不是科学家,我的发现也许早就有人知道了,可我还是拿出来给朋友们看看。那就是——花露水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圆珠笔渍!

我想同学们都有过圆珠笔划在衣服上而洗不掉的烦恼吧!我来教你一招。我们可以用花露水和洗衣粉融合在一起,擦在有圆珠笔渍的地方,再用板刷刷几下,圆珠笔渍就像变魔术似的不见了!这样,心爱的衣服就不用报废了!还有一点,那就是花露水不能直接倒在衣服上,否则衣服上那就会又多出几个小点来。怎么样,我的发现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啊,世界上奇妙的事可真多!

篇8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发现 表现 创新 困惑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意味着,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驾驭能力,数学课堂应该注入更多活力。教师除了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之外,还应当是一个聪明的“发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特异功能,教学过程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的“发现之旅”。下面就以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发现之旅”谈点浅见。

一、发现学生的表现欲望,并适时给予表现的机会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向众人表现出自己的表现欲望,如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美貌、表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及表现自己的社会财富等等。而初中生刚好处于青春期,有着在同伴、老师面前更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往往对教师的提问抢着举手。这时,教师就应该敏锐地发现并捕捉亮点,把握教学契机。如七年级上学期我讲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以扑克牌为例,师生共同玩24点游戏,即任意抽取4张扑克牌(去掉大小王),用“加、减、乘、除”计算上面的数字,看能否构成24。其中我让学生举反例:抽到什么数字的牌任意运算均不会构成24点。这时,有部分学生都高高举起了手,我环顾教室后发现,被全班学生公认的“懒虫”把手举的最高,脸部显示出跃跃欲试的急切表情,刚好我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碰撞,我给了他这个表现的机会,他很快举出“摸到4个A无法运算24点”的反例。就是这次出色的表现,使得这名“懒虫”变得非常勤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和先前已判若两人了。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表现欲望,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会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向众人展示自己的优点和优良业绩,以获得众人的关注和赞赏。而课堂教学,正好提供给师生广阔的表现空间。叶澜教授说:“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课堂生活既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就不是单纯的教师自我表现也不是学生一味的“自主学习”,教师应首先成为课堂的“发现者”:发现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异常,发现学生是否专心致志,等等。为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依据。有的教师上课喜欢自我陶醉,或者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上课的状态,师生的互动也只是停留于形式。我听过一些教师上课,他们总喜欢按座号挨个提问,常常就是“5号”问完问“15号”,“15号”问完问“25号”。他们这种提问方式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互动效果可想而知。因为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而非一个“发现者”。

二、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及时给予褒扬

课堂教学过程虽然只有45分钟,但有很多细节是无法预设的,很多时候,学生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这就要求作为“发现者”的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偶然也是必然的闪现并给予适当的褒扬。在华东师大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过程中,我就体验了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华师大版数学七下P29练习:解下列方程组

2.4x+6y=14 ①

4x-3y=5 ②

学生甲的解法:由①得,4x=14-6y③

把③代入②得,14-6y-3y=5(以下略)

学生乙的解法:①+②得,8x+3y=19 ③②+③得,12x=24(以下略)

大部分学生的解法:①-②得,9y=9 (以下略)

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按部就班地利用加减消元法已经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生甲和乙的“另类”解法正是创新思维火花般的闪现。学生甲用“整体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已属难能可贵。而学生乙好像在加减法中“迷失方向”,但他“曲径通幽”式的连环加减也做得相当漂亮。不过,他们的这种“创新”只有被发现并得到肯定,才能让他们取得自信和与人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采取批评的态度评价他们的解法如何繁琐,如何没有按课本的要求解答,那么其结果必招致同学的排斥甚至嘲笑,而把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里。

因此,作为“发现者”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将其发扬光大,教师的这种有指向性的发现说不定最终导致伟大科学家的诞生!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计算1+2+……+100=?)不是没有可能再现。

三、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并巧妙引导之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如鱼刺卡住咽喉式的思维障碍,吞不下去也咽不上来,一时无法排除。这时,最需要教师发现他们的困惑并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茫茫然时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能达到恰到好处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九年级“二次函数”教学中,学生遇到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很多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加以记忆,但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各门功课同时挤进大脑,要熟练记住有一定难度。这时,我巧妙地做如下引导:

师:会唱歌儿吗?

生:(大笑)老师想和我们练歌啊?

师:那倒不是,听过《月亮走我也走》这首歌吗?

生:(少数人)听过。

师:(唱)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

生:笑。

师:其实,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取决于其顶点的移动。为什么呢?大家看,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h)2+k,其中a决定了开口方向和形状,图像顶点坐标是(h,k),因此,整个图像的平移只须考虑顶点的移动即可。

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师:这就是“月亮走我也走”的翻版啊。

生:“顶点走我也走。”

例如:(2008年甘肃庆阳)将抛物线这里是一个图片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

A.y=2(x+1)2B.y=2(x-1)2C.y=2x2+1D.y=2x2-1

学生很快得到答案:原图像顶点(0,0),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顶点(0,-1),故选D.

研究表明,现在的辍学生中,最大的原因是厌恶学习。而让学生厌学的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和教师有关。教育方法的落后陈旧,教学手段的简单乏味,教学气氛的沉闷压抑等,都会导致学生厌学。试想,学生的困惑一时不解,时时不解,久而久之,贻害无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惑未能解之者,羞为人师。

发现并赞赏学生之美,实为一段愉快的旅程!

参考文献:

[1]王波.观念主义.天马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篇9

小时候,母亲在我们眼中是最最好的,喜欢跟在母亲身后看她那忙碌的身影。喜欢她那一双充满奇妙的手烧出可口的饭菜。喜欢她为我们讲述那充满神奇的故事。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对母亲这个词的意义变了。

这个正是青春期的我们开始叛逆,开始小心翼翼的喜欢上一个人,即使我们还不懂爱。开始为母亲的唠叨而烦恼,开始对母亲进行无理取闹的争吵。开始挑剔母亲的不足,说别人的母亲对他的孩子怎样。却忽略了我们对母亲是怎样的。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变成了我的仆人,开始向保姆一样伺候我们,饿了便叫她烧饭。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是我的出气筒,在外面弄的心情不好再也不与母亲诉说,便发疯似得因母亲的一句;:“回家怎么这么晚”便回了句:“要你管”弄得家里乌烟瘴气。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变成了我的银行,一句我要钱买东西。便从母亲微薄的收入中拿走一半,随意挥洒却不知挥洒的是母亲的血汗。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是弱者,但母亲却是强者。渐渐地我开始明白母亲对我的爱,是那么的无私,宁愿自己苦也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苦。母亲这个伟大的词,包含了多少含义啊!我们也许对于这个解释有很多但却无一贬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最美是我的母亲。这个发现我觉得不晚,母亲对吗?你说过知错就改的就是好孩子。我是你心中最好的孩子吗?我来替你回答是尽管你说不是但我一定会努力争取在你心中的最美。

发现最美是我的母亲,应该是从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你是便下的结论吧。

不知什么时候发现最美是我的母亲!!!我想亲口对你说在我心中有一个最美:她既不是吴菊萍,也不是吴斌,而是陪伴我成长的您——我最最最最最美的母亲。

篇10

可是……现在呢?同学们仿佛变成了机器人,无情、无义。下课了,同学们除了作业就是看书、背书。同学之间不小心发生了一件伤和气的事,两人就大吵大闹,可不同以前那样,相互宽容、谅解。就是擦肩而过,两人也很少打招呼,视而不见。

而且,我越来越体会到同学问的自私与嫉妒。可能是因为我和小云在班上成绩算好把,同学们就经常冷淡我们。当我们在问同学题时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帮忙,还说:“你们成绩这么好,还用问题?得了吧!”每当听到这席上有情的话,我的心就像被针刺了好几个窟窿眼,痛得钻心。后来想想,其实我也不例外。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谁不想考第一?可第一名只有一个呀!所以为了自己能考第一。就得拼命拦住别的同学,甚至十五年来和她相处得最好的朋友、知己。

我好苦恼,好伤心。竞争是激烈的,但我们应该公平竞争,不能用这么伤感情的手段呀!在这最后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么持续下去?那我们最总是敌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