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考改革

篇1

1.希望改革能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我们的教育有义务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从试卷的整体安排上,我们希望既考出层级又要让不同层级的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必须承认人的智力水平不尽相同,希望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使真正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使精英能够享受精英教育,而这些精英也一定会在推动社会发展上起到精英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必须承认,大学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各类大学录取率已达80%以上,对大多数人而言大学已经不是精英教育,希望高考命题能够引导我们的教学为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打好基础。希望我们的学科命题能直指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与学科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回归单纯质朴。

2.希望早日出台细则与样本

学生、家长与一线教师更关心的是操作层面的事情,如综合的320分三科如何分配,外语和语文试卷上减什么、加什么等。政策一日不出,大家的猜疑一日不断。我们希望考试院早日出台《考试说明》,使学生、教师有章可循。避免因猜疑带来的不必要的混乱。

3.希望政策相对稳定与持续

篇2

变化较大的是高职考试,首次有了“高考成绩+会考成绩”的录取模式。不过考虑到*每年大概只有不到10%的考生参加高职考试,所以这个变化也只是试验性的,对高考的格局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改变高职考试的录取方式,可以为今后改变普通高校的录取模式,积累一些经验。

2010年*高考改革,我们或许只能从未来的高考试卷中感受到。20*年是*最后一次使用“大纲卷”高考,所谓“大纲卷”就是指按教学大纲命题的试卷,使用的是老课程。老课程关注的是知识点的掌握,死记硬背的试题多。而目前新课改的教材体系,减低了学科难度和知识量,注重的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试题也更具开放性。新课改将通过更多素材性的分析题,考查学生整合信息、思考分析的能力,减少“死记硬背出高分”的不合理现象。

2010年*高考改革的力度不大,也能够理解,因为毕竟这是新课改的第一年,实现平稳过渡大概是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其实与很多地方相比,*市更具有高考改革的基础,因为*市近两年的高招录取率都接近了80%,这么高的录取率,本身就为高考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实际上,*的高考改革并不算靠前。

不过,从今年已经进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来看,虽然很多地方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实现了“软挂钩”,但大多数评价并没有在高考录取中真正起到作用。因为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如何做到客观评价与填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且学校与地方都有升学率的竞争,谁也不愿让自己的学生最后输在了“综合素质评价”这个标准上。如何做到综合素质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新问题。

篇3

[关键词]高考语文改革 学科地位 区分度 混乱局面 改革试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45-01

这些年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显示素质教育的气势不凡。但是我想说,只要高考存在,一切素质教育依然要围绕高考转。不过,今天我不想说高考的坏话,我仅仅想谈谈对2017年高考语文180分的一些想法。

首先,这是个好事,有利于语文学科地位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育历来是个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在北方,备受夹击,左右不能逢源。在理科班,语文地位比不上物化生;在文科班,地位比不上政史地。君不见补课大军一批批,唯独无人补语文。君不见自习课上写作业,挤来挤去挤掉语文作业。我们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呼喊了多年,可惜除了几个国学大师在百家讲坛上热热闹闹地讲了讲,还有谁来关注国学,还有谁来真正关心语文。这话听起来酸酸的,蛮有吃醋的味道。的确是,从事语文教育十几年,一直看着我心爱的语文被打在冷宫,心里颇为寥落。自从听说高考改革的春风吹绿了语文这片园地,我的心扉也轻轻荡漾了一把。从2017年,高考语文分数提高到180分,语文加分,英语减分,数学分数不变。总体来看,这种大形势于语文有利,可以刺激学生提高对语文的重视性。相对以前,学生应该增加对语文学科时间的投入。这样,语文教学就更有施展的空间,而语文老师应该不会再憋屈地忍受语文课上学生偷偷摸摸前仆后继地与数理化题单亲密接触的情况。

平复一下喜悦的心情,就会发现,改革当中也有一些问题让人担心。

第一,语文分数虽然提高了,但是高考语文一直存在的问题还会影响人们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语文学科平时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人就会说中国话,是中国人就会写中国字,何必学呢?就连判卷老师都会觉得,主观题写了很多字不管怎么说也该给一点。判卷老师还会有一种趋同给分的心理,那就是避免与别人给分分差过大,免得被怀疑给分有问题。这样,类似于作文判卷,大多数老师往往就给一个“差不多”的分数。这样语文最后的分数就没有“阶梯型”的分差。分差小就意味着这学科不必投入过多时间,因为大家分数差不了多少。辽宁语文卷中作文分数基本上都是40多分,好一点的46、47分,一般的43、44分,偏题一点的38、39分,作文分数根本没什么大的差距。尽管语文总分提到180分,但是如果大家基本上都是120分,130分,那么还是激不起大家的学习热情。

所以,高考语文试卷也应该改革,那就是分数一定要有明显的区分度。每道题分值设置的时候就应该拉大分差,并且判卷的时候没有踩分点就应该不给分,不能因为似是而非就给一些分。然后,出题的时候设置一部分难题,给那些基础好的同学一个施展的空间。基础好资质好的同学自然就能得高分,和基础差投入少的同学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分度。我还建议判作文给分的时候一定要有梯度,结构好、文辞好的好文章就应该大胆给高分,从55―60分,都可以的;作文满篇错字,连文辞都不通的就应该大胆给低分,比如说30分;跑题跑得远的就应该果断低分,比如25分。这样才能体现高考的根本宗旨:以试取才。也能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给那些奋力拼搏了十几年的少年一个交代,让这些年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散发香甜的味道。

第二,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带来更加混乱的局面,从而不利于语文教学。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这样改革的极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语文数学课时减少,其他学科增加课时,高一期间疯狂学完理化生史地政必修教材;高二确定主攻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英语开始冲击A级考试;高三开始上午4节数学,下午4节语文,一年努力冲击高考语文数学高分。

这样的局面更加不利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高一高二仍然是被忽略,而这个过程正是夯实基础最重要的阶段。打基础的阶段却少有人问津,可是到了高三却又大肆疯狂地赶进度做题单,学生在没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进入高三复习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直接复习相当于揠苗助长,重新授课却又担心时间紧张。而且每天都只能上语文和数学课,大密度的语文数学授课也会让人崩溃。再说高一高二的会考是多次考试,最后按照分数最高的那一次计算,导致学生不停参加考试,不拿到最高级别的分数就不会停止,势必影响语文数学的学习。而且这种会考或者社会性考试不会像高考那样严格,这期间会不会出现特权现象也很难说。整个高一高二会在忙碌和混乱中度过,学生不可能静下心来仔细听语文课。总之一句话,这种改革可能导致教学设置上的极端化,从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篇4

对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的2000年版本,首先要学习它的前言部分,前言贯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要求和高考试卷的命题原则,近几年的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单纯机械记忆。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对于学校的高三教学有指导作用。

二、了解修改与变化、高考物理试卷的改革力度

本着稳中求改、改中求变的原则,2000年版本对1999年版本,有下列几点修改和变化。

1.在试卷结构的说明中,删去了一句话,即“试卷内容的覆盖面,以‘知识内容表’中20个单元计算,不低于80%。”

2.在“知识内容表”的说明中,5条调整意见所带的“*”号被删去。

3.题量继续减少。

附录所附的1999年试卷由24道题减为22道题,删掉一道选择题(原第9道题)和一道填空题(原第15道题)。其它题型的题量不变。

4.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计算题的占分比例分别减少和增加。

选择题由48分减为44分,占总分的29.3%,填空题由37分减为32分,占21.3%;论述、计算题由65分增为74分,占49.3%。

不过,在试卷结构的说明中,上述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分别为25%、25%和50%,2000年高考物理试卷中上述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各为多少只有待物理高考后才能见分晓。

5.题型示例换了一道题。

在题型示你的“二、填空题”部分,第5道题换了。原第5题源自1995年第11道(当年的难度系数为0.22,是难题),新第5题来自1999年第15道(难度系数为0.59,是中等难度题)

三、改革举措是为了加强能力考查

当我们注意到《考试说明》中的修改和变化部分时,同时也应看到稳定和不变,而且绝大多数部分内容是不变的,可以这样说,2000年秋季高考物理试卷将基本保持稳定。而上述变化部分,体现了高考物理试卷的改革,着眼于加强能力的考查。

1.知识覆盖面的下限取消了,有利灵活命题,可以体现题在书外而理在书中。

由于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加强以能力立意命题,同时命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还加强应用性试题,这就必然不能过分强调知识内容的覆盖面。

但是,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并不意味着可以超纲;不限制知识覆盖面也并不能理解为知识覆盖面可以很窄。只不过不强调知识覆盖面,而且知识覆盖面不能作为评价试卷的主要依据。实际上,1999年高考物理试卷和2000年春季(用于北京和安徽)高考物理试卷,知识单元的覆盖面都高于90%,而知识点的覆盖率也都是在50%以上。

2.题量减少,意味着试卷的长度变短,阅读量减少,这使得有更多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卷并有思考时间认真作答,避免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思索而盲目地条件反射式地答题,避免死记硬背、对号入座、张冠李戴、猜题押题。这使得试卷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提高试卷的信度。

3.减少选择题和填空题,增加论述题和计算题的权重。这是充分利用题型的功效,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去完整解答全过程,并把解答过程和正确结果用语言文字或数学公式、符号表达式表达出来,较全面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提高试卷的效度。

篇5

艺术考生

统一组织二志愿征集,报考机会大幅增加

今年我省共有3.8万名考生参加了美术、音乐和舞蹈联考;111所院校在石家庄设立艺术校考考点,参考人数达到38.5万人次。为限度增加艺术类考生报考机会,省教育考试院今年对在我省列有分省计划的院校,统一组织二志愿征集;在我省未列分省计划的院校,仍由院校自行组织二志愿征集。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校考录取规则不同,推行平行志愿投档的难度很大。虽然有的考生取得了多个合格证,但每个批次只能填报一所院校。往年我省规定,一志愿没有录满的,由招生院校根据我省规定的基本原则自行征集。从实施情况看,受条件所限,自行征集二志愿的院校较少。统一组织二志愿征集除了增加报考机会,将方便考生快捷获知院校缺额信息。

高职单招

所有专业全部联考,简化手续增加机会

篇6

第一条文科类考生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基础为必考科目,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考生考试科目组为"必考科目+选考科目",其中选考科目可在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选考1-2门考试科目,组成1-2个考试科目组。即选考历史的考生,可再加选思想政治或地理,但思想政治和地理不能同时选考。

理科类考生考试科目: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基础为必考科目,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考生考试科目组为"必考科目+选考科目",其中选考科目可在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选考1-2门考试科目,组成1-2个考试科目组。即选考化学的考生,可再加选物理或生物,但物理和生物不能同时选考。

体育类考生的考试科目:在文科类必考科目(即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基础)或理科类必考科目(即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基础)的基础上,选考体育术科。

音乐类考生的考试科目:在文科类必考科目(即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基础)或理科类必考科目(即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基础)的基础上,选考音乐术科。

美术类考生的考试科目:在文科类必考科目(即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基础)或理科类必考科目(即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基础)的基础上,选考美术术科。

第二条

第三条报考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的考生兼报理科类或文科类专业时需选考理科类或文科类选考科目。

第二章高校招生计划

第四条普通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把招生计划分为文科类(含外语类)、理科类、体育类、音乐类(含术科联考、单考)、美术类(含术科联考、单考)专业进行招生。理科类专业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专业,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各专业(含文理兼招专业)的招生计划需分列文科类、理科类计划进行招生。省招生办公室根据高校上报的招生专业计划安排录取。

第三章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

第五条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的需要,确定各专业考试科目组。原则上本科专业参照附录《*省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与选考科目对应表》中的选考科目要求任选一门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专科专业选考科目由高校确定。各专业考试科目的组合可为一组或多组,当考试科目组为多组时,各考试科目组之间为并列关系。

第六条外语类专业必须加考英语口语,其他专业是否加考英语口语由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确定。

第七条体育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艺术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音乐术科或美术术科。

第八条普通高校应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如工学、理学类专业原则上指定物理、化学为专业选考科目。

第四章考试安排和分数形式

第九条1-3月考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4月考英语口语,6月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外语,6月8日上午考数学(文科/理科),下午考文科基础/理科基础,6月9日上午考物理、历史、生物,下午考化学、思想政治、地理。

第十条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满分值为150分。

第十一条体育术科、音乐术科总分各为100分,美术术科总分为250分。

第十二条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以原始分形式呈现,各考试科目组的总分按各考试科目组的科目考试成绩累加合成。

第十三条文科类、理科类考生总分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即每位考生的总分由"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1门选考科目"组成。当考生选考科目为两门时,考生成绩分别按不同科目组分别合成两个总分。

第十四条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考生文化课总分按4科考试成绩合成,每位考生的文化课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3+理科基础"组成。术科成绩用原始分呈现。

第十五条英语口语成绩实行等级制,以A、B、C、D、E五个等级呈现。英语口语成绩满分为50分。考生考试成绩获得满分值85%以上的为A级(即获得42.5-50分),获得满分值75-84%的为B级(即获得37.5-42分),获得满分值60-74%的为C级(即获得30-37分),获得满分值45-59%的为D级(即获得22.5-29.5分),获得满分值44%以下的为E级(即获得22分以下)。

第五章填报志愿

第十六条考生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和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分科类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考生选考科目必须与所报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一致。

第六章录取办法

第十七条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分数线的确定:省招生办公室根据招生计划,分别以5科总分按一定比例划定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第十八条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分数线的确定:省招生办公室根据招生计划,以文化科4科总分(不分文理科)和术科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第十九条英语口语成绩作为外语类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专业的录取参考,由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录取标准。

第二十条省招生办公室根据文科类、理科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按一定比例按志愿顺序,依照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第二十一条省招生办公室根据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按一定比例按文化分总分或术科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术科统考的院校和专业,在文化总分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术科分数线上,根据考生志愿,首先在文化总分录取控制线上,按术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计划数的60%的考生档案;其次,在术科分数线上,按文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投计划数的40%的考生档案。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考英语改革 课程改革

引言:英语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早在2003年我国教育部门就颁布了相关的课程标准,这是国家针对高中英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的方针起着指向标的作用。因此,全面推广与实现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现状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在教育部门积极推广与学校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做到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辅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理念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评价不再是单一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行为中,课程改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个别教师专业素质存在偏低现象,不能灵活地驾驭课程改革。因此高中教育部门在选择英语教师过程中,应进行综合素质筛选,确保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将所学知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尚未得到实行,未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高中英语教育完全依附高考英语,甚至部分地方或学校增加英语课时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没有得到重视,形同虚设,很难顺利开展下去。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教育部门不确定学生应掌握怎么样的知识与能力,因此盲目地进行高中英语教学。针对此类现象,教育部门应了解高中学生毕业后将会运用哪些英语知识、具备哪些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与社会相结合,这样能有效提升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水平。

(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表现

高中英语教材需要规范化。与传统的旧教材相比,练习英语口语方面的地位提高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教师选取恰当的原声影片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化的冲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听说能力。加大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学,教师从教学需求出发,在完善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一定的指导,可以选择一些文章或者英文杂志来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各个小组的预习内容,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

(三)高中英语改革的重要性

如今英语教学已成为高中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使高中学生出现排斥英语教学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的发生,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充分融入了互动环节。在以往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课堂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进行讲座,忽视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改革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为重要改革对象。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与教师进行现场沟通,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讲解。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英语的学习成绩,同时使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更加浓烈的兴趣。

二、高考英语改革

(一)高中英语改革有利于教育发展

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顺应教育的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英语高考也有一定的变化,与时俱进,充分地发挥高考英语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英语教学要加强实践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高考英语题型结构有所不同:一是涌出新题型。例如语法填空、听力填空、短文填词、任务型写作等。二是放弃旧题型。例如,部分地方把客观题变成主观题,取消单选填空等。三是改良旧题型。例如,高考英语短文改错,不同省份题型有所改变。四是改革与创新。例如浙江卷在2009年恢复了高考英语听力题,并对高考英语听力形式与实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要实现为社会以及高等学校选拔真正优秀人才的目的,不能总是遵循老套的考试题型,要不断地针对教学实践的要求不断变化高考英语改革细节,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写作教育,英语写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词汇、语法、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英语写作业与口语教学相结合。高中英语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语法、词汇的掌握,从而忽视了英语写作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相关教育部门加强了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教学、词汇、语法均成为英语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现如今许多家长认为高中时期英语教学需与高考内容相结合,此种观点存在严重的错误。高中英语教学是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高中英语教学除了语言交流之外,更能呈现出人文教育。首先使用外语交流已成为当下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英语成为我国公民沟通的常用语言。其次通过国外研究发现表明,会两种语言的头脑将远远高于单一语言的思维系统,并且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将更灵活。因此,可见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能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头脑思维系统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

(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与教育事业接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它将给教育事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而高考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性、选拔性的方式,对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与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等。目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已经处于有序的开展中,高考英语改革却未能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完全接轨。例如,部分省份的高考英语试卷仍没有采用听力题型,那么这就违背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初衷,忽视了对学生听力水平能力的考查。再有,部分省份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部分赋予的分值偏低,这些现象都会造成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脱轨。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应与时代接轨,目前在生活程中,英语已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语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过中应注重英语口语教学。口语不仅是考试过程中的重要科目,同时口语教学可为日后交流奠定良好基础。高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活跃教学课堂,使同学对英语口语教学产生浓烈兴趣,并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英语口语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程改革 高考英语改革

目前英语高考根据省份的不同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在命题上也表现出多形式和多样化趋势,这样就为学生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无论是何种命题,在宗旨上都凸显了教学新目标,即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目前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将新的课改计划和方针提出,以此来更好的指导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促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彻底转变,在思想和方针上做到与时俱进。

一、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相关性

改革高中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需求,也在新课改中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针对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同时新课改对知识的要求也更高、更专业、更复杂,进而使得社会的关注度也在逐渐的提升,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为了使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与高考检测相符,对高考英语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并未并轨,并且高考英语改革还要将其指导引领作用发挥,为英语课程改革更好的指导。

二、对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改革高考英语也具有急切性,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英语在高考中的优势体现,进而将优秀的人才选拔,而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则为以下两点:一是改革高考英语听力,主要包括了听力内容和听力题型的创新和改革;二是创新和改革英语题型,突出英语改革的细节,检测新课改下新知识,合理的安排调整作文、阅读、语法的比重,将一些传统的单句测试、填空等摒弃。

而提出新课改战略方针的目标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高中英语课改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英语课程之间的区分增加,如英语泛读和精读等,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够将英语很好的习得,并将英语学习的能力掌握,保证因材施教;二是改革和英语教材体系,使其具有规范性,并将口语练习作为了重点;三是将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四是将选修英语课程增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为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三、保证高考英语改革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实施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指引,同时教学理念还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具有密切相关性,故而要想推进课程改革就必须将教学理念转变。目前随着高考英语形式、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改革,使得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和老师的讲解是重点,主要是因为考核的标准多为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综合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将该理念转变,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并且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英语特点相整合,以此来实现英语教学的革新,凸显发展性和时代性,将教学不断的完善,向课堂灌注源源不断的活力,继而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2.对跨越文化差异和高考实质予以了解。学生和老师都应该理性的看待英语高考,并将高考的理念和实质看出。高考实质上就是反应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能够将学生依据语言应用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区分,故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语言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和提升作为重点,并非以提升分数为终极目标。然而要想将以上教学目标实现,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故而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就拿英语阅读来说,该环节涉及到了丰富的知识、语句和语法,但是由于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不甚了解,再加上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内涵和语义。

3.将实践性的内容更多的引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新课标下得到了强调,因此,为了将教学目标实现,就必须革新教学和考试机制,同时将实践性教学引进。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促进学生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增强,并且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应用,保证题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纪录片或原声带影片等,使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同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学习,进而促进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的提升。

总之,通过以上的探讨分析我们了解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了更好的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高中英语教师对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合理把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课程的改革加速高考创新,以英语高考改革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在两者相互的促进作用下促进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扬子晚报8月9日报道近日,国内的民间教育智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了一份“民间版”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份方案汇集了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的智慧。其改革的基本思路被概括为“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这与正在紧张起草中的官方改革方案目标相同。

据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介绍,在其设计的这份高考方案中,可以按照学科的特点归为不同的类别,也就是不同的轨道:文史哲可以归为一类,数理化这样的纯粹的基础理科可以归为一类,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归为一类,而工程技术专业也归为一类。

而在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层面,据了解,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的《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高考改革也有所涉及。据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

方案1: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只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方案2: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按学科群考5门:语文、数学、外语、实验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人文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不分文理。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可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加权平均分数录取,不同专业加权系数不同。

篇10

这再一次引起舆论对高考改革方案的关注。对于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各种解读都有,包括英语退出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打破一考定终身、其他科目不考了等等。而实际上,这些解读都存在偏差和误读。

英语退出高考了吗?根本就没有,只是不像以前那样统一考试。把不放在同一时间段考,称为退出高考,这会让人误解为英语不考了。媒体的报道,细读全文也很清楚,说的是英语退出高考统考,只是,在“标题党”盛行的社会环境中,简单称英语退出高考,必然会以讹传讹,误导一些不明就里的家长。对于高考英语改革,更确切的表述应是,调整英语科目考试时间。当然,这一描述听上去改革力度远没有“退出”那么大,所以,教育部门愿意选择“退出”这个概念,媒体也愿意这么报道。英语退出高考统考,还给人这一科目的重要性比数学、语文低了的感觉,但其实,只是调整考试时间、考分同样计入总分的英语,重要性一点也没降低。

一年多次考就是考试社会化吗?其实不是。真正的社会化考试,是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由招生学校自主认可、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考试。这一考试的功能不是选拔,而是评价,学生可用这一成绩去申请大学。比如,美国的SAT,一年考7次,每次考试成绩都有效,考生可以最好的一次成绩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自主招生。简单地说,只有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评价才可能成为社会化考试,如果高校依旧集中录取,所谓的社会化考试,只是形式上的社会化。

很自然地,这样的一年多次考,最多从以前“一考定终身”,变为“多考定终身”,减少一次考试的偶然性,但也增加考试成本和考试负担――从多次考试中选择最好的成绩计入总分,再排序投档录取,这能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减轻学生的负担吗?多年前,当有专家谈到一年多次考的设想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将“斩首”变“凌迟”。

除了语文、数学、外语的其他科目,按照方案,可能不计入投档分,而只是看测试等级。有人会说,大学可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学科与等级要求,可问题是,在目前按计划集中录取规则之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如果继续保留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英语社会化改革、一年多次考、其他科目计等级,都很难起到改革的实际效果,而会滋生出新的更复杂的问题来。学生的压力、焦虑非但不能减轻,反而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