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篇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其他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本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符合前款要求。

第四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保持风口表面清洁。

第五条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第六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下列设施:

(一)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二)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四)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已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

卫生学评价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规定。

第八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

(一)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二)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三)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

(四)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机构应当具有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技术力量,并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要求。

第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做好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检测和维护,并建立专门档案。

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二)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

(三)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

(四)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

(五)空调系统竣工图;

(六)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第十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生空气传播性疾病后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人;

(二)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温措施。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立即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待其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运行:

(一)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二)空调送风中检出嗜肺军团菌、b-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三)风管积尘中检出致病微生物;

(四)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

(五)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

(六)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每平方米大于20克;

(七)卫生学评价表明需要清洗和消毒的其它情况。

第十二条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启动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

符合下列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方可继续运行:

(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

(二)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的;

(三)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能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的。

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立即停用,进行卫生学评价,并依照卫生学评价报告采取继续停用、部分运行或其它通风方式等措施。

第十三条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一)开放式冷却塔;

(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

(三)空气处理机组;

(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四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公共场所实施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一)公共场所经营者执行本办法的情况;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业清洗机构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情况;

(三)卫生学评价机构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情况。

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责令改进;经责令仍不改进的,予以公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暂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等控制措施:

(一)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规定的;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的;

(三)经检测,发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重大隐患的。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公共场所经营者,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风管系统清洗规范》由卫生部制定并。

第十九条本办法的术语含义如下: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风管系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用于处理和输送空气的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分。

空气传播性疾病: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篇2

【关键词】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研究;分析

自1976年美国费城暴发军团菌肺炎以来[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bkb)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效应引起普遍注意。空调通风系统可以维持室内温度、湿度及清洁度,但同时因为热交换盘管、肋片及周边部分滞留的凝结水逐渐蒸发形成盘管四周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病原微生物创造了适合的繁殖场所[2],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物极易以此为媒介迅速扩散,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流行。通过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内三星级以上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等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检测、分析与评价,以了解石家庄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现状,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至2009年石家庄市内三星级以上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17份送风空气样品、111份风管积尘样品检测结果。

1.2 样品采集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随即抽取30个石家庄市内使用集中空调的三星级以上宾馆作为采样单位。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样品采集。

1.2.1 送风空气样品采集:①采样点的确定:在每个宾馆的5%~10%客房室内设立采样点,距集中空调送风口下风方向15~20 cm处采集送风空气样品;②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 h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③采样方法:无菌操作,使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以空气流量为28.3 l/min,在采样点采集515 min。

1.2.2 风管积尘样品采集:①采样点的确定:在清洗后确定检测的每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风管中(如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至少选择5个代表性采样点;②采样面积:每一点采样面积应为50 cm2;③采样方法:用擦拭法采样。在风管的采样位置确定采样面积,并将采样面积内风管内壁上的残留灰尘全部取出。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使用无纺布、密封袋。采样在风管清洗后的7 d内进行。

1.3 检测指标 送风中微生物的检测包括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的检测。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包括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检测。

1.4 检测方法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d;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方法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i。

1.4.1 送风中和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的检测:将用撞击法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皿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计数菌落数,根据采样时间及空气流量,将结果换算成cfu/m3。营养琼脂及沙氏琼脂由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4.2 送风中和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的检测:将用撞击法采集真菌后的沙氏琼脂平皿置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 d,第5天开始,逐日观察并于第7天记录结果,将结果换算成cfu/m3。沙氏琼脂由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4.3 送风中溶血性链球菌的检测:将采样后的血琼脂平板置37℃恒温培养箱中,并且在5%co2环境下培养48 h后观察结果。血琼脂平板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4 风管积尘样品中微生物检测:将擦拭物无菌操作加入到0.01% 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 ml倾注法接种平皿。

1.5 判定标准 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判定:送风卫生要求:细菌总数≤500 cfu/m3、真菌总数≤500 cfu/m3、β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测。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细菌总数≤100 cfu/cm2、真菌总数≤100 cfu/cm2。

2 结果

2.1 送风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在117份样品中有5份细菌总数超标,最高的达587 cfu/m3,最低的为<7 cfu/m3,平均菌落数为117 cfu/m3,真菌总数检测结果均在标准内,检测值最高达126 cfu/m3,最低值为<7 cfu/m3,平均菌落数为23 cfu/m3。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

2.2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检测111份,其中细菌总数≤100 cfu/cm2合格108份(95.73%),真菌总数≤100 cfu/cm2合格率100%。3 讨论

空调送/回风系统作为连接室内、外环境的桥梁,肩负着为室内人员和设备提供良好的空气品质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常由于其设计、运行和维护的不合理导致了大量致病细菌和真菌的孽生,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空调系统污染的研究表明, 通风空调成了室内污染源之一。在影响空气沉降微生物的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中,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与真菌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人员的活动也对集中空调机组的微生物有明显的影响。

本次检测显示送风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5.73%,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7.30%,表明送风中空气受微生物污染。这些污染物不仅能积聚在空调系统内部,且还会以气溶胶的形式散播在室内空气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对暴露人群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极易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这就需要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工作的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采用机械清洗方法。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个月检查或更换1次,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1次,送风管、回风管和新风管等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通过这些措施来更好的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

【参考文献】

篇3

该《指南》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技术部、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制订,主要内容有:

一、加强对进入档案库房人员、档案资料及用品的管理,杜绝空调通风区域内传染源。禁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和无关人员进入库房,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进出库内的次数,缩短滞留时间,保证库区的相对封闭。档案资料及用品入库前要经过消毒处理,杜绝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进入库房。

二、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前,要对系统重点部位包括初效、中效过滤器,存水部位,热交换器表面,风道及室内送、回风口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非典型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做到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平时保持每月一次。确保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吸入新鲜清洁空气。保持空调机房清洁干燥,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办公区和库区共用一个空调通风系统,应关闭办公区回风阀,切断办公区与库区之间空气交叉感染的途径,保证库房空气质量要求。

四、在保证库内空气环境适宜档案保管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用新风,少取回风,并可在回风系统上加装消毒设备,以避免由于使用回风所造成的污染。

五、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方式可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四部分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对室内空气的消毒处理方法进行;也可参照各地在非典型肺炎防控期间空调系统消毒方法指南进行,系统内消毒应选用对空调设备无腐蚀、对人体无害和对档案资料无影响的消毒产品。

篇4

关键词:市级综合医院;空气质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ir Quality of the Patient Waiting Room and Infusion Room in the General Hospitals in Huangpu District XU Min, WANG Jue, ZHANG Yun-hui, CHEN Xian-hua, XIE Li-bin(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Supervision of Huangpu District Health Bureau, Shanghai 2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ir quality as well as its affect factors of the patient waiting room and infusion room in general hospitals in Huangpu District. [Methods] Detecting the hygiene indexes by GB17220-1998《Specifications for Health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Public Places》 and evaluating them by GB9671-1996《Hygiene Standards for Waiting Room》 and 《Hygiene Specifications of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 Public Places》. [Results] The passing rate of noise is 0% while carbon dioxide 24.07% for indoor hygiene indexes. The passing rate of PM10 is 52.78% whil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24.07% for the central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hygiene index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spaces are in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son densities(r1=0.963,r2=0.929),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 between areas with diffe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s while with the same person density. [Conclusion] In the patients waiting room and infusion room of the general hospitals,noises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are the worst problem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i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entilation condition and person density. The Managements of the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need to be standardized.

Key words: general hospitals; air quality;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有大量的各类病人和陪伴者聚集,尤其在市级综合医院病员密度高、流量大,候诊室和输液室常常是人满为患。为了解这一特定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我们于2008、2009年开展了辖区内市级综合医院候诊室、输液室卫生学调查,探究该特定区域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卫生学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现况调查方式,辖区内3家市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候诊及输液区域为调查对象,对11个候诊室、3个输液室以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卫生要求对上述区域开展检测与评价。

1.2主要调查内容:

1.2.1.室内卫生指标合格率: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噪声。根据GB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设点检测。

1.2.2. 集中空调通风设备的卫生指标合格率:

1.2.2.1送风卫生指标: 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溶血性链球菌。

1.2.2.2风管表面卫生指标: 积尘量、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

1.2.3调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人员密度及通风设施之间的关系。

1.3评价标准

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2.结果

2.1室内卫生指标

空气及环境质量指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及噪声,合格率最低是噪声为0%,其次为二氧化碳为24.07%,甲醛和可吸入颗粒物合格率分别为81.48%和96.30%。

不同季节的比较,其中二氧化碳差别有极显著性,p<0.001,其他因素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候诊输液室环境卫生指标检测合格率不同季节比较

2.2集中空调通风设备的卫生指标

PM10及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2.78%和83.33%,其他指标均合格。夏季与冬季比较,细菌总数差别有显著性。具体结果见下表2。

表2 候诊输液室集中空调卫生指标检测合格率不同季节比较

2.3二氧化碳浓度与人员密度关系

观察就诊人数的变化,追踪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发现二个不同通风条件的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人员密度均呈直线正相关,见图1

CO2 (%)

人数(个)

─── 通风不良:r=0.963,γ=5, t=8.016,p=0.000,

------ 通风良好:r=0.929,γ=5, t=5.598,p=0.003,

图1某医院二个不同通风条件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人员密度关系

2.4二氧化碳浓度与通风条件关系

在人员密度相似的情况下,二个通风条件不同的场所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差别有极显著性,见表3。

表3 不同通风条件的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比较

3.讨论

根据国家标准《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医院的室内环境质量指标主要指室内空气质量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和空气中细菌总数,其次还有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噪声。有文章报道,医院门诊主要问题是噪声和可吸入颗粒物[1],也有的认为是细菌总数、相对湿度与噪声[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候诊输液区域主要问题是噪声和二氧化碳,其次还有甲醛和可吸入颗粒物,噪声合格率为0%,二氧化碳合格率为24.07%。分析二氧化碳超标原因,主要与建筑物通风设施不佳与场所人群密度高二个因素最为相关。

建筑物通风设施包括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影响建筑物自然通风涉及建筑物的形状、朝向、门窗以及布局,目前大型医院建筑受限于占地面积等因素,向高深发展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造成建筑物朝向不理想,布局不佳,加上内部分隔不合理等因素,室内自然通风条件较差。本次所调查的部分候诊输液场所,窗户很少,甚至有不合理分隔造成没有窗户,无法利用自然通风来实现通风换气。此外,在自然通风无法实现而须依赖机械通风时,又由于通风设备管理不善,造成新风量不足,这样空气质量就受到很大影响。本次调查选择二个不同通风条件的场所进行观察对照,A场所没有窗户且机械通风新风量仅为设计要求的30%,B场所窗户占墙面积16.67%,有一定新风量补充,在人员密度相似的情况下二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差别显著。前者浓度均数为国家标准的1.45倍,而后者均在国标以内。

冬、夏与春三个季节的二氧化碳合格率分别为0%、33.33%和38.89%,表现为冬季明显比夏春季差,这同样也说明了与场所通风条件相关,冬季往往出于保温而少开窗户。

人员密度因素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对二个场所人员密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关系的追踪检测发现,随着人员密度的上升,二氧化碳浓度随之上升,经统计分析,人员密度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直线正相关。这提醒医疗机构在机械通风设施使用管理上,应对日益上升的日均门急诊病人数量要有足够新风量的考量。

噪声的声源主要来自人们活动产生的声音,人员密度高,且行为习惯不良,随意大声讲话、打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

集中空调通风设备除了新风量问题以外,设备清洗等日常管理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次调查的医院自空调系统安装以来从未开展清洗,因而出现了PM10及细菌总数指标的超标现象。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建议政府卫生监管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要重视上述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改善候诊输液区域空气和环境质量。要保证这一点,医院建筑物建设时的建筑设计至关重要,要把好建筑设计卫生审核关,避免建筑物结构、形状与布局不科学的问题,保证建筑物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要加强医院集中空调的设计和使用管理,特别在设计阶段,针对当前日益增加的日均就诊病人数量,要考虑足够的新风量。要严格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定期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并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气净化消毒处置能力。对最为突出的二氧化碳问题,除上述措施予以改善之外,建议在主要场所安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线监测设备,及时获得有评价意义的数据,来指导通风系统科学合理的运作。

4.参考文献

[1]李志清。成都区二乙及以上医院候诊室卫生状况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6,10(22):763-764

[2]唐晓敏,梁克为,杨振洲等。医院空气监测及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2003,13(2):133-134

基金项目区科协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徐敏(1956-)男,本科, 副主任医师

篇5

医院是一种特殊公众聚集场所,也是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场所之一。我国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有471%属严重污染,有467%为中度污染,合格只占62%〔1〕。医院室内空气中浮游的致病细菌种类多、浓度高,其散发的病菌极易造成医患间的感染。科学、安全地设计中央空调系统对减少细菌传播途径、防止污染扩散、减少并控制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对医院中央空调设计、使用、管理并结合中国医科大学新建120000m2门诊病房综合楼空调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医院内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病区中央空调建筑4座。使用前1个月,使用后6个月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2)内容与方法:选择医院A、B、C、D4座单体建筑中央空调,对40病区中央空调的竣工图、设计说明、空调档案进行分析和现场调查。随机选择40个病室开空调时采样,上午9时待检病室开窗通自然风,1min后关窗,将细菌培养皿放置距地面80cm处,平皿暴露空气5s后送检。将40个标本放置于36~37℃、温箱培养48h,真菌采样标本放置于28℃培养72h。

结果

(1)病区中央空调设计:调查显示,病区中央空调回风内循环利用率达100%,表明病区内空气循环使用并重新分配到各区域,病区中央空调气流上送上排组织形式占100%,并导致气流循环短路占52%。病区中央空调52%缺少加湿装置设计。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中的新风口与排风口、送风口与回风口的设计(面积、位置、间距)缺乏考虑影响新风和送风的质和量,各类风机与风管的设计(风机功率、风管的载面积与设置与布局)缺乏综合布局。各风口、风管、风门、检修口、净化消毒设施、自动控制设施组合后的综合性能缺乏科学性、安全性、卫生性。设计缺乏对新风采集口环境因素的考虑,新风采集口大部分在建筑物的连接处,造成风口采集新风含有废气而污染室内环境。病区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中的风门系统(新风、送风、回风、排风和混合气室内的控制气流阀门)大部分未设置,严重影响气流的调节比例,阻碍实施通风系统消毒和应急情况的处理,使检修、清洗消毒及应急突发事件等均无法实施。病区中央空调机械排风的空气流动方向设计中未充分考虑病区流程,气流分区不严格〔2〕,没有遵循空气流动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流程。(2)病区中央空调使用、管理(表1):调查显示,50%空调过滤器失效破损,40%过滤器长期不清洗消毒。空调冷却水无保护消毒措施。个别新风机房设备间被病区占为仓库,长期不能正常送新风。70%工程项目未能及时在通风管辅设后密封风简,使污染物进入风简并聚积其中。表1显示,病区中央空调使用前后空气中细菌数分别为4353和5197CFU/m3。细菌超标率明显高于空调使用前,使用中央空调前、后细菌种类差异不明显,但使用后除枯草杆菌外,其他细菌均有上升,其中,上升较为明显的是真菌、腐生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

表1中央空调使用前、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略)

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建议:(1)病区中央空调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形式,从而有效避免气流短路,防止气溶胶类污染物在室内聚积。(2)病区中央空调应设计加湿装置,提高并改善室内环境质量。(3)进一步加强病区各风口的综合设计,提高送、排风质量,各风口处应严格设置抗菌过滤器,阻止细菌进入,减少污染、控制感染。(4)加强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设施的清洗消毒,凡设置高效过滤器的空气调节系统,可以利用部分回风,但必须对高效过滤器定期更换、对机组定期清洗消毒。(5)后勤服务保障与院感染预防科共同制定并实施病区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维保、清洗消毒、使用制度。(6)制定法律和行业规范,从施工源头控制污染产生。

[align=left]参考文献

篇6

讨论

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①该建设项目在选址、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功能间设置及卫生防护设施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②该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采光照明、建筑材料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个别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报告不齐全。③该建设项目的二次供水系统各项卫生要求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但少数涉水设备不能提供省级以上(含省级)卫生部门颁发的“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报告”。④该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置、设施卫生防护措施等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但是风管系统未留有清洗、消毒、检修用的可开闭窗口,留有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⑤该建设项目的住宿、餐饮、美容美发、游泳等各类场所建筑设置各项卫生指标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由于美容美发场所外包,相应的消毒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调查评价该建设项目各类场所、二次供水系统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各项卫生管理措施要求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卫生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卫生学评价该建设项目公共场所空气、公共用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二次供水水质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建议

篇7

关键词:中央空调;管道;清洁;要点分析;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8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央空调已逐步呈现在居室、商场及办公室中,中央空调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中央空调需要定期的进行清洁处理,若不及时对中央系统的通风管道进行清洁处理,大量的灰尘、细菌、二氧化碳等就会积聚在通风系统管道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分析中央空调管道清洁的要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应加强对中央空调管道的清洁。

一、中央空调管道清洁的重要性

由于中央空调一般安装在室内,而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管道一般安装在室外,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较多,如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若这些污染物进入空调的通风管道,由于通风管道中的温度、湿度调节都比较适中,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微生物等将会会迅速增长,这些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风管道的排风系统的运行,若不及时对通风管道进行清洁处理,通风管道内黏附的细菌就会大量的繁殖,由于通风管内的黏附物和通风的气流会产生摩擦阻力,通风的阻力增大了,就会增加中央空调的能源消耗,若通风管道中的粒子污染物较多,粒子污染物会严重影响空调的风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空调的出风效率。由于大多数中央空调为封闭和半封闭空间系统,通过空调本身具有的过滤和定时输送活量来维持空调的清洁度,若风管道沉淀了大量的灰尘,容易降低室内的空气新鲜度。因此,定时的清洁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灰尘、细菌、微生物等,使中央空调系统正常运行。

二、中央空调系统管道的清洁方法

通风管道在清洗前,首先需要对空调系统进行检验,并且要了解中央空调系统有的设备情况,针对室内的空气污染物,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定和检验;其次,对于不同尺寸的通风管道,利用快速启动清洗器清洗不超过300mm的管道,清洗管道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如果是大尺寸的管道,则采用加长臂的机器进行清洗,并且在加长臂的机器上安装尺寸适中的气动刷;对于不同形状的风管,如矩形风管、圆形风管,则采用气动刷的清洗机器人对中央空调通风管道进行清洗‘而对于不同方向的通风管,如垂直通风管,在清洗时,选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对管道的末端进行清洁,同时清洗管道的长度应为60m。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我国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系统的清洗设备有很多种,如清洗机器人、空气压缩机、手持式风管清洗装置等,而清洗机器人是现阶段我国空调管道清洗的最先进技术。而中央空调通风管道清洗技术主要由管道检测系统、消除系统及清洗系统组成,目前我国主要用刷子、气动的机器人清洗技术对空调管道进行清洗,尤其是气动清洗技术,利用气动清洗技术清洗中央空调通风管道,可以提高清洗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气动清洗技术不要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其施工成本低。实践表明,定期清洗中央空调通风管道可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学者对某居室室内的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清洗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显示的是管道清洗前、清洗后的测量数据结果。

图1 所示某居室室内通风管道清洗前后数据测量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清洗后,空调的通风量和风速显著得到了提高,并且管道内的细菌、灰尘等明显降低了许多。

三、中央空调通风管道清洗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不及时清洗通风管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性,若不及时进行清洗,通风管内的细菌、微生物等就会严重污染室内的空气。由于中央空调通风管道设计不合理,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清洗的环节,因此造成空调通风管道清洗困难的现象,大多数空调系统的设计都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有的风管高度过高。有的风管高度过低,造成清洗设备进行风管清洗困难,例如,采用清洗机器人对双弯管的通风风管进行清洗,由于管内部的加固筋设置超过了30mm,但是清洗机器人只能清洗小于30mm高的管道,管道设计的不合理加大了管道的清洗难度。因此,为了是空调管道清洗做到科学合理,空调管道的设计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由于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尺寸的管道清洗需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式和清洗设备,例如,采用软轴清洗设备清洗尺寸为250mm的通风管道;管道清洗完成后,需要对管道进行清洗检测,按照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对管内壁的粉尘、微生物、细菌进行检测,若管内壁的灰尘的残余量或粉尘的浓度超过了规范标准,则需要对空提管道进行再次清洗,使管道内的灰尘残余量达到相关标准。另外,加强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卫生监督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范体系,并且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收费收费系统,使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清洗落到实处,提高空调的清洗度。

总结:

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清洗是当前人们的重要任务,不及时清洗空调的通风管道,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清洗设备的相继问世,可以知道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清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加强对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清洗和检查,从而提高中央空调的工作效率,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使人们在健康的环境下生活。

参考文献:

[1]刘莹,申超,邵泉钢,顾大强,唐任仲. 中央空调管道式通风系统清洁机器人[J].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03:435-439+443.

[2]温嘉. 中央空调风系统管道清洗的调查探讨[J]. 山西建筑,2012,11:128-129.

篇8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 通风 室内新风量的测定

1、通风对于改善室内环境,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作用

目前住宅使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为了节省能耗,大多数人在使用控温设施如空调、壁挂炉时门窗紧闭,注重于室内温度的舒适性,却不知道在封闭的状态下,各种污染物会逐渐蓄积。由于更多新的建筑材料推广应用,使得由装修而引入的化学污染物成分越来越复杂,市场装饰装修材料质量良莠不齐,有些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含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然通风换气不够,将会导致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该种环境下的人们出现不适感,症状最多的是头痛、胸闷、易疲劳、烦躁、皮肤过敏反应,并有刺激性气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致病建筑物综合症。

为弄清通风对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国家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安排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染源恒定、环境温湿度不变的情况下,当房间的换气次数为0.25次/小时,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当房间的换气次数大于0.5次/小时,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会明显降低,并保持在比较稳定的低水平。徐宏煜等人通过实测案例证明在居室主人关闭门窗状态下休息的九小时期间二氧化碳和氡蓄积明显,空气品质明显下降;同一个居室在提高其门窗的封闭性后,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氡蓄集加剧,空气品质进一步明显下降。王琨等人为了解短时通风对新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和氨的质量浓度降低的效果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进行了每日2次短时通风(10分钟)室内甲醛和氨质量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短时开窗通风l0 分钟后室内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降低2.53~7.48倍,氨浓度降低0.32~5.3倍,关窗后甲醛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呈指数递增规律。

由此可见,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风换气,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有利于室内有害气体散发和排出。

2、开展室内新风量测定的必要性、重要意义

在进行室内环境空气检测的过程中,尤其是高级商住楼的空气检测,发现房间的新风量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些楼的门窗气密性很好,即使房间内所用的装修材料都合格,但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检测结果仍有不合格的现象出现。若居民在使用空调时,只注意温度的舒适和节能,过度关闭门窗,必然会引起室内空气质量的下降。所以在使用空调时门窗应当留有适当的缝隙或使用引入新风系统,稀释室内污染物的浓度,使之达到最佳室内空气的品质。为了防止一味追求建筑节能而忽视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必须对室内新风量进行标准规范要求以平衡空气质量和节约能耗,推动建筑节能与室内空气质量科学、协调的发展。

3、关于通风和新风量在现行国家标准规范中的主要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是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规则,在其第2、3、7章,尤其是第7.2节部分专门对通风进行了要求,具体到通风开口面积、各房间应设的自然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及其位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是为了规范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了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在第3.0.2条中对公共建筑主要空间按建筑类型有旅游旅馆、旅店客房、文化娱乐场所、商场、书店、餐厅、办公及学校教室等的设计新风量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条文主要是考虑到机械通风方式的公共建筑,为保障室内空气的质量,规定最小新风量,以保障足够的换气率,降低室内环境污染。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2010 在第4.1.3条规定:民用建筑工程的通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的有关规定,对于采用中央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的有关规定。在第4.1.4条规定:“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自然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等Ⅰ类民用建筑工程需要长时间关闭门窗使用时,房间应采取通风换气措施。”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是为了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并提高劳动条件,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和工业建筑。其中第3.1.9节规定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人员所在房间不设机械通风系统,应有可开启的外窗。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 50365-2005 在第4.2.6条中规定对人流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场所,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应根据室内CO2浓度值控制新风量,使CO2浓度满足本规范第4.3.1条的要求;在第4.3.1条中规定空调通风系统在运行期间,应合理控制新风量,空调房间内CO2浓度应小于0.1% 。

4、如何开展室内新风量的测定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2010 在第6.0.5条规定,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采用集中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有关规定。

测定方法可采用《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 18204.18-示踪气体法,此标准适用于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的测定,也可用于有空调的居室内及办公场所室内新风量的测定。此种方法是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的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差随时间变化的值,计算出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即新风量。示踪气体是无色、无味、使用浓度无毒、安全、环境本底低,易采样,易分析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氟化硫气体。仪器选用袖珍或轻便型气体浓度测定仪。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编委会编著.《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第3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01

篇9

关键词:地铁车站 通风空调 设备与管线 安装

中图分类号:U262.23+2文献标识码:A

六号线A站是某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的中间站,通过站厅层西北角换乘通道与一号线A站换乘。车站采用明挖四层的建筑结构形式。车站设两个出入口通道3组风亭;活塞风亭设在车站东端偏北的内环路高架桥下,西端机械风亭设置大型物业广场内,东、西端风亭均为矮式敞口风亭。A站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由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隧道和车站隧道)、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简称车站大系统)、车站管理及设备用房通风空调(含变制冷剂流量分体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简称车站小系统)以及空调水系统组成,其中冷冻水源由市地铁一号线预留的剩余冷源提供,在新、旧线的管线协调方面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A站通风空调风管系统分为隧道通风系统、大系统和小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包括TVF系统和TEF系统;大系统包括站厅空调系统、站台空调通风系统、站台排烟系统;小系统主要指车站管理及设备用房的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车站变电所及其他设备管理用房采用机械排风。

1、通风空调风管系统技术要求:1)、车站内通风空调风管系统均用钢板制作,其中钢板厚度δ≤1.2mm采用热镀锌钢板制做;钢板厚度δ≥1.5mm采用冷轧钢板制做。钢板材料厚度选用见表2.2.2-1。

表2.2.2-1 钢板厚度选用表

2)、对于排烟风管的特殊要求:大系统穿过设备管理区域的排烟风管采用2mm厚钢板制作,且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非燃烧材料保温;小系统的排烟风管穿过其他设备管理用房,内走廊,封闭楼梯间内采用2mm厚钢板制作,且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非燃烧材料保温。为避免矩形风管变形和减少系统运转时管壁振动而产生噪声需进行风管加固,当矩形风管大边长≥630mm,保温风管大边长≥800mm,风管长度在1000~1200mm以上的风管需采取加固措施为角钢框加固。边长1000mm以内的用L25×4;边长>1000mm的用L30×4,铆在钢板外侧。加固框用D=4~5mm铆钉连接,铆钉间距为:150~200mm。风管加固间距:风管大边长为630~800mm,加固间距为:1000~1200mm;风管大边长≥1000mm,加固间距为:700~1000mm。

2、A站风管管线的安装过程,主要包括:风管的支、吊架安装,风管预组对,水平管安装,立管安装,风口的安装,阀门的安装,消声器、静压箱的安装,风管穿墙防火封堵, 风管严密性测试。其中风管支、吊架的安装在整个风管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支、吊架的定位、测量放线和制作加工指定专人负责,既要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与其他各专业的线管支吊架协调配合,互不妨碍;位置错开风口,风阀、检查门和测定孔等部位;立管每层楼板面均设置支架,层内按风管规格及部件位置合理布置;水平风管和垂直风管支架间距分别不超过3m和4m。每个系统的主干管上加装固定支架。竖向风管整根管每20m设1个固定支架,每根立管固定支架不少于二个。水平干管安装时要求风管法兰避开梁,风管贴梁底安装;保温风管的水平管支架设置在保温层外面,并在风管与支架横担之间加垫经防腐处理的木方;立管与支架接触的地方垫橡胶垫,橡胶垫厚度与保温层厚度相同。

二、在施工现场,防火阀、排烟阀等的安装也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没有相关硬性的安装指标,后续运营防火阀的检修遇到了不少困难。A站施工过程中,阀门到货后分型号、规格堆放,安装按系统领取,注意不能拿错型号,也不能装错位置。防火阀、排烟阀等必须单独设吊架,阀门安装在吊顶内时,要在易于检查阀门开启状态和进行手动复位的位置。在吊顶上开设检查口,并定期检查。所有阀门安装,必须便于操做,不得将阀门上操作机构朝内侧。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全自动防火阀、防火调节阀安装时,注意熔断器在阀门入气口一侧,即迎气流方向。在接驳防火阀两端的风管道上按气流方向和易熔片安装位置于适当及易操作的位置,设置气密检修门,以便对防火阀叶片和易熔片进行例行检查和维护。

三、A站冷冻水系统从一号线站厅层冷冻机房内集、分水器的空余接口上接出冷冻供、回水管各一根(均为Φ273×7),沿途经过一号线站厅层设备管理用房区(冷冻机房、风道、大系统机房、内走道)、站厅公共区、两站站厅换乘通道、六号线站厅公共区、六号线设备管理用房区。在水管支架的安装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支架的安装流程如图:

在一号线大系统机房,一号线综合管线已经布满整个房间区域,这对于六号线A站冷冻水管的布置是一个考验。当时一号线现场已布管线的最低标高2.8m已低于六号线A站水管Φ273管线的2.85m,机房内走道狭窄,水管根本无法布置。当时冷冻水管采用无缝钢管,钢管管径大,质量大,每次施工需在凌晨地铁一号线停运后才能施工,工期一拖再拖。经过监理部与设计、一号线运营等部门的多番沟通,将水管的走向进行了一定的变动,这才保证的工期的如期完成。

四、六号线A站内空调设备包括风机盘管、隧道风机、空调机组、车站风机、组合风阀等。A站西端机械风亭内的隧道风机是属于大型轴流风机类,重量为3t左右,乃六号线上最大的一台的隧道风机。该风机主要安装在车站负一层西端隧道风机房内,用于车站隧道和区间隧道的送排风。整台风机的吊装的移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最终在减震器安装完成并检查核对无误后,便可就位风机设备。风机就位时,用千斤顶将设备顶起略高出减震器上表面50mm,通过型钢缓慢将风机移至基础上,对准减震器和设备底座螺栓孔,将风机放至减震器上,拧定位螺栓。风机就位工作完成后,我们应检查各承载减整器是否受力均匀,各压缩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歪斜变形,如有不一致,应重新进行调整,直到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1、六号线A站内设计六处空调机组,均为落地式安装,施工流程:

1)、吊运前核对空调机组与图纸上的设备编号。由于部分空调机组分段组装或散件组装,对分段或散件运输的空调机组应检查清楚所含组件

2)、安装前对各段体进行编号,按设计对段位进行排序,分清左式、右式(视线顺气流方向观察)。从设备安装的一端开始,逐一将段体抬上底座校正位置后,加上衬垫,将相邻的两个段体用螺栓连接严密牢固,每连接一个段体前,将内部清除干净,安装完毕后拆除风机段底座减震装置的固定件。

3)、消声隔振:空气处理器设静态隔振幅度最少为25mm的弹簧隔振器,进出风管均设消音器或消音弯头,风管与机组连接的柔性接头采用聚氯丁橡胶涂膜玻璃织物或其它认可物料制造。冷冻水管与机组连接均设聚氯丁橡胶水管柔性接头。

2、在六号线A站通风空调系统中,存在着几何尺寸较大的风井、风道,系统运行时,不同的运行工况,需要不同的风量甚至关闭相应的风道,为了达到不同的运行条件,在这些风道中设置了不同规格的组合式风阀,以用来进行控制系统的新风调节、混风调节以及排风调节等。组合风阀的结构特点是由底框架、单体式风阀、执行器和传动机构四部分组成,执行器可通过联杆机构带动阀片作0°~ 90°范围内往复运动,完成启闭动作,达到控制气流的目的。如图示:

安装流程: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待相关附件安装完毕,将进行运行试车:

1)运行准备:

2)运行前应仔细检查框架的固定是否牢固可靠;

3)仔细检查运动件及支撑件是否安装牢固;

4)仔细检查风阀与框架的联结是否牢靠;

5)仔细检查组合风阀周围有无影响运动的障碍物;

6)认真阅读、熟悉《执行器说明书》。

7)运行:由电控部分送电,由现场手操器进行操作。启动风阀,检查阀片的动作与开启指示灯是否一致;检查阀片运行时有无异常响声。关闭风阀,再检查阀片动作与关闭指示灯是否一致;阀片与阀体有无变形;如果一切正常,再在一小时内进行十次启闭动作,并在阀片全开和关闭位置时调整好设置在电动执行器上的限位开关。运行完成后,将现场操作切换道控制室。

五、多联机系统的安装也是我们控制的重点,尤其是冷媒管道的焊接。A站负一层综合监控设备室和负三层通号设备室、通号电源设备室采用多联机系统降温,根据设计院施工图的基础由专业厂家对系统进行深化设计并安装调试。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安装流程如下图:

1、室内机的安装

1)位置应合理选择,气流不能直接吹响工作人员;

2)室内机的安装应牢固可靠,按照厂家提供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

2、室外机的安装

1)必须保证设备良好的通风散热,设备间不相互影响;

2)设备支座:采用16# 槽钢进行设备支座制作

3、对冷媒铜管的安装要求

1)管道安装后内壁保持洁净,必须充氮气焊接,焊接处不能有氧化皮。

2)分歧管水平安装或垂直安装保证两个进液分歧管有500mm距离。

3)铜管的试验为3.0MPa(氮气),并保压24h以压力不下降方为合格。真空度达到-75.6mmHg,再保压1h为合格。

4、系统冲洗及调试

1)、铜管施工完采用3.0MPa氮气加压试验,分3步骤:

1>、先通干燥氮气到0.5MPa保压2~3min可检查大漏;

2>、继续通氮气到3.0MPa保压2min可检查微漏;

3>、最后加压到3.0MPa保压24h以压力不下降方为合格,注意要从汽、液管两端同时施压。

2)、压力试验合格后,重新吹干净管道,采用4L以上排汽量的真空泵抽真空1.5~2h保证真空度达到-756mmHg再保压1h方合格,同样要从管道的汽、液两端同时抽真空。

3)、管道施工过程中要将各液管管径、用料长度作记录,以供充注冷媒时正常计量冷媒量,抽完真空合格后,利用压差,往冷媒系统灌注计量出的冷媒,通主机电源预热12h待厂家协助调试。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开始涌现,如何合理布置地铁车站的综合管线敷设与设备的安装已成为工程行业共同探索的方向。由于地铁建筑的特殊性,通风空调专业管线多,截面尺寸大,乃综合管线设计与施工的重点与难点。

参考文献:

1.某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车站设备安装工程A标段】工程招标文件

2.某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车站设备安装工程A标段】工程A站通风空调设计图纸。

3.产品制造商的设计、制造及施工安装规范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

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31-98

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10.《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JGJ141-2004

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篇10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卫生监测 卫生状况

中图分类号:F116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大连作为达沃斯举办城市,卫生部门将围绕年会对其接待单位开展一系列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确保年会的顺利举行,为国内外嘉宾创造优良的卫生环境。本单位依照大连市照大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承担会议的接待单位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任务。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资料来源于大连市2015年达沃斯年会接待单位公共场所室内监测数据资料,场所类型主要为星级宾馆。

1.2 方法

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检验除可吸入颗粒物按照行业标准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方法-光散射法》外,其余依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18204.30-2000)进行。

1.3监测项目

(1)空气检测:温度、湿度、风速、噪声、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细菌总数。

(2)公用物品: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

(3)游泳池水:水温、游离性余氯、pH、尿素、浑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4)空调检测: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送风中细菌总数、送风中真菌总数、送风中 溶血性链球菌。

1.4 评价标准

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室内环境监测指标中有1项不合格即定义为不合格。

2 结果

2.1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对达沃斯年会接待场所相应的客房、会议室、餐厅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65.85%,与2013年(66.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P>0.05);温度、湿度、细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78.05%、90.24%、97.56%,其余空气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均为100.00%。结果如表1所示。

2.2公共用品检测结果

公共用品总合格率为98.30%,与2013年(9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P>0.05);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98.30%,大肠菌群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均为100.00%。结果如表2所示。

2.3泳池水检测结果

2015年总体合格率为50.00%,与2013年(7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P>0.05)。泳池水水温合格率为80.00%,与2013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10,P>0.05);尿素合格率为70.00%,与2013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5.34,P

表3:2015年与2013年游泳池水各项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4空调检测结果

对空调检测结果分析,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合格率为75.00%;风管内表面与送风中的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100.00%、12.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1,P>0.05);风管内表面与送风中的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100.00%、5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0,P>0.05);送风中 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为100.00%。结果如表4所示。

3讨论

2015年达沃斯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云集大连,相应接待会所的公共场所卫生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连市的卫生监督检测机构以星级宾馆为重点开展了公共场所的调查检测工作。

本次监测结果分析表明,2015年达沃斯年会接待单位的公共场所整体卫生状况良好。

空气质量检测的各项指标中,温度的合格率较低,主要由于餐厅温度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考虑其原因,作者认为国家制定的餐厅标准温度参考范围与人体的感觉温度差异较大,故在实际中很难达到标准,造成监测温度偏高。室内湿度的合格率为90.24%,这主要受季节和沿海城市的气候影响。

公共物品检测的各项指标中,合格率均较高,这与大多数公共场所建立完善的卫生制度规范、配备相应的卫生消毒设备有关。

游泳池水检测的各项指标中,水温和尿素合格率分别为80.00%和70.00%。究其原因,前者可能因为游泳场馆室内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空气温度偏高进而影响水温,建议提高换水频率,与2013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与2013年相比差异显著,这表明游泳池管理者并未积极更换泳池新鲜水。因为尿素的主要来源人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其次是游泳场所管理者为了节省成本,采取沉淀或过滤处理泳池水,形成长时间循环利用但尿素成分一直保留在池水中。

空调检测的各项指标中,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送风中的细菌和真菌总数合格率均较低,这表明部分年会接待单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进行清洗消毒导致检测指标不合格。集中空调可成为传播和扩散疾病的媒介,污染严重时可导致军团菌、流感等空气传播性疾病爆发流行,所以空调管理者必须严格执行空调清洗消毒规范,保障公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蒋馥阳,张毅,郭琦.2011-2013年大连市达沃斯年会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环境工程学,2014,13(3):230-234.

[2] 黄文光,熊良恩,钟仲明,等.深圳市坪山新区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08-109.

[3] 朱彩明.2007-2010年长沙市游泳池水质卫生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