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
【中图分类号】G710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分析案例,独立完成"思考与训练"。
(三)觉悟目标: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培养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做一个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
二、学材及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设计职业生涯,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一)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二)难点:关注职业生涯设计的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化解方法:
(一)例举钟南山院士成功的案例(永不放弃、团队合作),并结合运用美国职业全景图进行边讲边画讲解,向学生讲述其成功的历程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
(二)利用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让学生审视自己。
(三)自我管理。
四、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7分钟)
1.同学们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吗?
2.可是怎样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设计你们的职业生涯呢?这不仅提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动力。
(二)案例分析(13分钟)
我们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在医学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板书:钟南山例子(永不放弃、团队合作)-是这个团队发现了这个病毒,市民的福音,他先提出,造就了他的成功,我们可看到钟南山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现在的学术权威,我们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结合职业全景图(全球经济产业模式下的产物)进行讲解(边讲边画)。
(三)演绎学习(20分钟)
提出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引出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职业生涯准备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组内讨论,组间抢答。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道理,我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给予讲解,共同探讨。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师生互动(20分钟)
所谓"凡事预则立",对于刚进校的新生同学来说,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目标,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现在我跟同学们来玩个游戏。(授课重点)-请学生回答
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我们可以采用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在入学之初,让新生用这种方式来审视一下自己。即: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首先,我们是要识别自己,认清"我是谁?",应该让新生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会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毅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等。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什么?"也就是我的支持点是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家庭经济状况、院校环境,自我实践机会等;主观方面包括同学关系、导师态度、亲情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触动:建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
(五)角色表演(18分钟)
我校优秀毕业生赵广军到我校看望同学们,让一位同学到讲台扮演赵广军,其他同学就以下问题向赵广军提问。可叫一两位同学轮流扮演赵广军。
1.您在母校上学时是怎样设计您的职业生涯的?
2.结合您自己的创业经历谈一下您是怎样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您的职业理想的?
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过渡:我们常听到"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个名人的目标达成,pdca的管理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过渡: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处在16岁左右的阶段,心理变化大,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进行自我规划,结合个人的能力,人生的规划,必须考虑工作、生活、环境的溶入匹配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布置作业(3分钟)
以"我的职业理想"为题,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写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职业理想,在小组里演讲,选出代表到全班演讲。可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在网上查找。
(七)板书设计
黑板的正上方为本节课的标题,下方左面是本节课的结构框架图,下方中间是我让学生讨论和回答的问题,下方右面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五、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1、考评方法:检查法
2、考评材料: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六、学习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学习环境:活跃
(二)准备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红线,通过分组探讨、演绎讲解,紧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进行有效合作,信息处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篇2
【关键词】基于案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职
【中图分类号】G42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基于案例教学的应用愈加凸显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基于案例教学紧紧围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职业观念和理想的科学定位,立足于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树立正确观念,学会规划方法,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优势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感悟,便于学生及时有效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基于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再现,通过对案例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实现开放式教学,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开展,同时也指导了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科学教学。
一、案例的选择立足于职业发展方向
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基于案例教学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教材、学生、生活、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将教材中的案例与教师收集整理的案例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师收集案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立足于职业发展方向,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兴趣进行案例方向的界定和选择,而且案例自身要精练、典型,一语中的。例如,在对于园艺师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在案例的选择上可以针对园艺师专业自身职业发展的方向举例。学生小李,出身在普通农村家庭,喜欢绘画和造型艺术,不想循规蹈矩地生活,尤其对于园艺情有独钟,不是单纯觉得好玩,而是真正喜欢欣赏自己修建出来的植物造型,各种创意的发挥让他特别有成就感。小李的职业规划就是通过阶段规划的陆续实现,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园艺师并开一间自己的园艺创意室。为了实现这个职业规划,他将每个阶段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在校期间打好专业基础、利用3年的打工时间累积社会经验、利用2年时间针对性学习园林技艺并成为园艺师,利用5年时间开自己的工作室,利用5年的时间,将工作室发展成为具有专业化、国际化水准的领军品牌、利用5年的时间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园艺师。这个教学案例没有将规划定位在升学和简单的就业上,而是针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了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台阶,既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又能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阶段性目标。
二、案例的实施具有社会敏感度
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要具有社会敏感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中职生。在案例实施中,要杜绝照本宣科、咬文嚼字地说些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话,不能指定遥不可及或者海市蜃楼般的职业规划,在案例实施中,要注意运用行为导向模式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案例的实施不能停留在案例自身的内容,应该是结合社会进行分析和探究。例如,中职学生戴某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职业规划发展的方向定位于企业专业翻译等方面的工作,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短期目标中是找到一份相应的工作,在长期目标中是五年内达到部门主管的位置。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当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尤其是中职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然后结合社会发展方向进行案例的实施。教师要充分肯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阶段性,同时也指出案例在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性,要在职业生涯设计方向正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就行集中有效地分析。
三、案例的分析彰显实践指导价值
在基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要注意实践指导作用,在分析过程中一般按照知己、知彼、决策、行动四个步骤进行,例如在对王某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就彰显了实践指导作用。王某根据霍兰德职业测评类型词表的测量显示其职业兴趣属于管理型、社会型(人的职业兴趣有六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其职业生涯根据阶段性划分将目标定位成两个基本层次:探索期(依据对职业的认知和对自我职业兴趣的评估,将职业生涯规划拓展为管理人员和设备销售人员,而不是拘泥于所学,模具专业),建立期(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不是仅仅在职业发展方向打拼奋斗,要及时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完善通用核心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案例的总结注重知识性与可行性的有机整合
在案例总结阶段不能只是单纯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而应注重知识性和可行性的有机整合,注意职业生涯规划的延展性。例如在对汽修专业学生张某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总结中,张某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希望以后成为一个汽车修理师,而在规划目标的界定中将学习、毕业证书、汽车修理的职业资格证书、开设自己的汽车修理厂简单的罗列出来,为此,在对此案例进行总结过程中首先要结合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在知识性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使其具备步骤齐全、表述清楚、图文并茂、分析到位、目标明确、阶梯分明、措施具体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其自身也有着一定的真实性,职业生涯规划中张某认识到每一个阶段规划目标的实现使下一阶段目标的基础,需要脚踏实地地认真完成,而且每一个阶段目标具有求真务实的特点,可行性较强。在指导学生进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自身的知识性和可行性的有机整合,使每一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都能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指导作用。
结束语
总之,基于案例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彰显出鲜明的实践性,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基于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案例分析和探究,通过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沟通,能够在探究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并将德育教学无形地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真实的、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明确的发展和奋斗目标,彰显更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郭海侠(1980- ),女,河南虞城人,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川 成都 61004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体育院系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SB01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87-03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为了帮助失业人口有效就业,在波士顿市政府附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从事职业咨询工作,从此职业指导在全世界范围发展起来。1909年,帕森斯在其所著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后来被人们公认为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的经典理论之一的“职业―人”匹配理论。1951年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一书出版,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了人们普遍具有自我发现的潜能、自我抉择的能力。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埃德加・施恩提出职业锚理论,认为职业生涯的辅导应扩展到人一生的发展。时至今日,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研究的范围涉及职业选择、职业发展阶段、家庭职业的平衡、职业生涯管理模型、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人格特征方面,这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日益重视,但由于我国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起步较晚,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借鉴,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施现状并不十分理想。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终生教育理念的广泛认可,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分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建立贴近学生实际、密切联系市场需求的系统性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体系,将成为我国各大体育院校的重要职责。
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可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自我规划能力和规划的执行能力。针对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笔者将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的内容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所进行的教育。对于应届大学生而言,专业技能是他们的强项,各大高校也将所有的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这是一名大学生所应具有的一项重要技能。二是可迁移技能,也叫通用技能,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获得和不断得到改善的技能,并能够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领域中,如组织、管理、调整能力等。可迁移技能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依靠的技能。三是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常被看作个性品质,它涉及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管理自己,是勇于创新还是循规蹈矩,是认真负责还是敷衍了事,是否对工作有热情,是否自信等。自我管理技能被用来描述或说明人具有的某些特征,它们是成功所需要的品质,是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
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要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育,关键是要构建一个“阶段化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升体系;全程渗透化的自我管理技能提升体系;多样化的可迁移技能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系统(如图所示)。教育的方式与途径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设计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重点和实践途径,分别指导帮助学生自主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成功就业。
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全程化的实践模式
根据以上所提出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以及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任务等的不同,笔者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适应期。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刚入校,对大学生活和所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只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不甚全面,尤其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接触很少。因此,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掌握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具体任务如下:第一,学生入校开始,学校应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自己所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与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在大学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其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用目标指引行动。第三,进行初步的职业素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未来的职业方向是体育教师,“三字一话”技能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大一阶段开始,就应重视学生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的培养,例如开展钢笔字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基本训练、征文比赛等。此外,由于此阶段学生刚入校,对大学生活和环境只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自我的分析和环境的探索还不够。因此,从学生步入校园的第一天起,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就应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特别是和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一些活动。
2.探索定向期。大学的第二、三学期,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所学知识日益全面化,对体育教育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我的认知和社会环境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本阶段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地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此阶段应采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与课外、校外的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职业测评,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引导他们在了解环境和社会探索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详细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付诸实施。第二,大学的第三学期开始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在此阶段,应根据第二、三学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及所学体育项目,依托第二课堂,设计系列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组织竞赛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主要开展多媒体制作与演示比赛、体育游戏组织与设计比赛、教案编写与设计比赛等。第三,进行职业规划能力训练。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节,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训练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并继续鼓励学生参加就业能力宣讲会、校企英才论坛,进一步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拼搏期。大学的第四学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专项的定向期,第五、六学期进入专项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就业目标已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因此,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应更深入、更具针对性,培养的重点是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通过职业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教学能力、组织竞赛能力、指导训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大学的第四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课程,结合“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开展大学生就业素质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队列队形、口令、广播体操等,还要通过啦啦操比赛、教学比赛、实习前培训等形式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二,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竞争力提升计划,不断修正和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各阶段目标,让学生重新构建更加切合社会现实的职业理念及自我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与执行力。第三,在大学的第六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模拟就业市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自荐材料制作大赛等活动。
4.冲刺期。该阶段主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四学生。此阶段的任务应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第一,这时可指导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获取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生活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包括所从事工作涉及的内容,与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的处理等,以便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第二,学生进入大四首先需要进行教育实习,因此可通过为期8周的教学实习将以上三个阶段培养的各项能力运用于实践。第三,对学生面试前的准备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训练。首先,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辅导,使学生明确简历的作用、类型和主要内容,教给学生简历制作的技巧,让毕业生制作出完善出色的个人简历。其次,对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技巧的辅导,尤其是面试的基本内容、面试时的礼仪、面试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做好面试后的追踪访问工作等,从而增加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面试成功的机会。同时,此阶段应继续鼓励大四年级学生参加模拟就业市场、自荐材料制作大赛、就业能力宣讲、校企英才论坛等活动,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第四,学校要经常举办就业双选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
四、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1.健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组织机构。体育院校应建立由校级专家团队、院系辅导团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组成的三级职业生涯教育团队,采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自助辅导平台、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学生目标动力构建以及各院系根据学生就业需求,开发、设计的选修课程等;个体咨询主要以研究性为主,辅导教师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类型典型问题的研究,将解决这些典型问题的方法做成手册供学生参考;而自助辅导平台针对就业准备四大重点、职业或专业信息库、职业测评等内容为大学生提供自助服务。
2.拓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途径和方法。要想让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很重要。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系统讲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手段,采取示范展示、小组讨论、实习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应注重多种教育方式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以及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较具代表性的实践活动,以达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上的紧密结合。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是当今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培养,多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也应加强自身学习与锻炼,经常学习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促使自己更加专业化。
4.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经费。学校应承担起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辅助条件的职责,在经费、场地、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上,提供基本设施保障。否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难以实现,更不会对学校的发展有任何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海亮,孟琪.新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职业时空,2012(1).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53
[本刊网址]http://hbxh.net
多媒体时代下,对计算机的运用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一项技能,计算机课程也是高职教学中最基本的课题,培养学生高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高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由于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特有的枯燥性,所以,传统教学课堂的局面不太容易掌控,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低下,出彩点又少,这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不少困惑。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对计算机教学加以特别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构建三大要点
(一)导师教学设计。课前老师对于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围绕学生后期实际操作技能展开,重点是针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认知技能进行培养,在多媒体教案的设计中,结合大部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讲解,综合时代最新讯息,架构学生实践与理论桥梁,加快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进入状态的时间,逐步培养以一种统筹资源的能力。比如在PS高职教学中,网络讲师须结合学生群体先前的知识结构基础进行基础讲解。
(二)课堂教学资源分配。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分配主要是指学生如何控制降低内在负荷,提升相关认知负荷的能力展开。这项教学工序需要师生进行图示结构的讲解,明确学生群体的理解能力,形成清晰的图示结构方便理解。而相关负荷的教学主要是多媒体讲师围绕创意性作业进行展开,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际运用能力,形成对网络课堂知识的不同迁移。外在负荷的教学主要是对知识结构不同深度和方向的拓展,便于在线群体学生的及时消化。
(三)课堂后期辅助。课后对学生的网络辅助教学也是巩固学生知识,重新组合学生记忆点的方法。多媒体讲师主要是通过固定时间的公开课或另外的及时通讯工具,类似QQ、微博微信等进行疑问解答,分享最新的预习或温习教学文件,对在线教学中遗忘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也可结合相关招聘岗位的工作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作用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板书加讲解的教学模式,可如今,计算机中的大部分软件都是以图表和鼠标操控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种操控方式方便快捷,符合人性的需要。但在黑板上却是永远无法形象的讲解透彻的,也就是说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须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授课方式,利用好先进的工具,直观的在大屏幕上进行操作和教学。教师通过对多媒体课时的精心设计,以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养成胆大心细的优良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计算教学中,要努力结合相关联的内容去教学,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操作问题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和揣摩,逐步养成有条不紊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去操作计算机。
另外,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每节课时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精心备课,着眼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对高职计算能力的不断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授课方式的改革,逐步培养出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国家教育成果的延续,是作为一个学生最终要达到的境界。也就是说,对于一些特殊的知识,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灌输进学生的大脑,而是点到部分的原理就可以了,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带着好奇和问题去自学到一些知识和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自己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应用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动手中思考,提高和拓展了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方式。比如说在讲完有关C语言的一维数据后,可以让学生回想刚刚讲过的原理,然后分析出二维和一维有什么区别?二维和三维又有什么不同?为学生更加方便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所以,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细则
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基础》第二单元任务三“文件管理”为例,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细则做如下具体分析与讲解:
(一)明确教学目标。基于该课多媒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学习心理,确定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文件名的组成,明确扩展名的含义;能熟练地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等操作;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分类、归纳和整理。能力目标:具有识别常见文件类型及扩展名的能力,具有有序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能力。素质目标:锻炼学生懂得规划,懂得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懂得归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分清教学重难点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为:熟练掌握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确定难点为:信息资源的分类、有序整理。同时,老师必须认真准备好多媒体课堂教学大纲与所需资料,引导课程教学大方向;学生准备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做铺垫,辅助老师教学顺利进行。
(三)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教师通过自身或某位知名人士的职业规划幽默开场,期间也可适当对活泼性格的学生发问“如何对职业规划的理解”,缓解课堂氛围。接着率先进行全过程的电脑操作快速演示,让学生能够总揽全局,做到心中有数。随后让学生收看准备好的采访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观看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成功的开始源自于对学习的规划,对时间的规划,对已有资源的整理和拓展。从而引出文件管理的核心内容:对资源的有效整理和分类。
(四)分析任务,自主探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引导学生体会文件夹树状结构的特点,在介绍环节中展现文件命名清晰明了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文件、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及常见文件类型。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指导学生进入“找碴”游戏、“连线”游戏,体会文件命名规则及文件命名的重要性,知道不同扩展名文件类型是不同的,可进行适当移动和删除,以最终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最后,通过学习整理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体会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规划与文件夹文件的规划紧密相连。并通过学生自我推荐或小组代表进行公开操作展示,加深课堂印象。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完成对文件夹建立,移动,命名等相关操作,突出重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帮助学生学习信息资源的有效归档,分类突破教学难点,游戏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文件搜索,理解文件命名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实战演练做好准备工作。
(五)完成任务,强化技能。按照不同的方式,如时间,志向,成长过程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资源整理、归类的特点,体会文件夹文件建立,命名与职业生涯是密不可分的,特别要注意文件命名与实际内容的匹配。并通过发问,让学生回答总结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与意义。并根据职业生涯设计,将图片、文档、音乐等相关资料加入到职业生涯文件夹中,归类资源。进一步熟悉对文件夹移动、删除、重命名等的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层次意识。在对自己做了全面的思考审视后,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闪光点,逐渐形成科学的规划意识与方向。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和发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展示评价,总结提升,续写作业,任务拓展。师生依据实操阶段评价标准,对本堂课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填写评价表。并推荐优秀案例,进行在线示范展示,最后学生评选出本节课的技能之星。本环节对操作过程评价和填写考核标准,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巩固提升操作技能。同时,在D盘建立个人共享文档,将视频、音频等文件移动至该文件中,并共享该文件夹。拓展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5
校友、校友资源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校友是指在同一所学校接受过教育的各种类别和各种层次的学生、担任过教职员工以及被学校聘请或授予各种荣誉头衔的人士。所谓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校友资源作为高校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丰富性、潜在性、可持续性、多元性等特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积极作用,必然会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推进作用。
2高校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校友的道德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现如今人们对物质盲目的追求,从而导致精神的相对匮乏,“毁三观”问题接踵而来,这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产生着不良影响。校友作为大学生的学长,他们的行为规范对在校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产生亲近感。校友的成才之路、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通过校友资源中的成功案例、先进事迹来感召大学生,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校邀请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等知名校友进校开展讲座,分享奋斗历程,产生了强烈反响。2.2校友的品牌示范作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校友的品牌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一般会根据各高校毕业生在单位中的实际表现作为是否继续录用该校毕业生的参考依据。校友的社会声誉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能产生无形的、重要的示范作用。校友的就业方向反映着高校的整体培养水平及方向,也反映出社会对该校的需求及认可程度,杰出校友可以影响着某一行业对该校毕业生的看法。毕业生往往会以杰出校友为学习的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该校在组织企业进校宣讲招聘过程中,会邀请该企业中的优秀校友一同参与,现场给毕业生打气助威。
2.3校友的心理调适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受到年龄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限制,适应和承受复杂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因而会不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择业过程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大学生容易出现“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自暴自弃心理等不正常的现象。校友人生之路的选择、奋斗的历程等都是鲜活的教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成功校友的择业经验和社会经验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摆正位置,使自己的择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寻找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帮助自己摆脱错误的择业观。
2.4校友的激励作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校友的激励作用主要是成功校友能够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增强大学生对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调动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成功校友的教育,让他们了解目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逆水行舟”的道理,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保持勤奋刻苦、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冷静分析处理能力、科研能力、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以及健全的人格等。为自己更好、更全面地发展继续不懈努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不断增强就业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在就业中寻求自身的位置。
2.5校友的桥梁中介作用,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首先,提供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市场。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焦点,谁掌握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谁就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高校要千方百计地搜索各方面的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通过邀请成功校友走进来的战略,加强与校友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建立校友所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供需关系和长期合作机制。该校每年举办大型校友专场招聘会,校友企业提供大量优质岗位供毕业生选择,校友专场招聘会供需两旺,品牌效应显著。其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就业指导功能。首先,校友的职业生涯背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典型案例。帕森斯的“特质一因素”论主要强调生涯选择的3个步骤:一是对自身的兴趣、技能、目标、背景价值观和资源进行仔细的自我评估;二是针对培训、就业机会和职业性质等相关问题,搜集一定数量信息;三是根据所发掘的信息,认真判断,并推断出最佳选择。概括来讲,该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人职匹配的问题。大多数校友在选择职业时都会根据“特质一因素”论进行综合考虑,部分校友在经过多次职业变换后,会对职业定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触。因此,可以对部分成功校友的职业选择以及职业转换的经验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作为职业规划教育的典型案例,并编辑成册,以便发挥校友资源的特殊作用。其次,校友职业生涯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补充形式。目前,我校专门成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挂靠招生就业处,负责职业生涯课程及相关辅导工作。大学生具有个性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应该强调心理因素在择业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高校必须重视对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和对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诊断。校友资源本身具有独特性,可以在建设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导师队伍时,将善于表达的、有社会责任感、职业背景深厚的杰出校友纳入进来,同时邀请他们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教材和教案完善工作,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应做好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由校园到职场转变。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布置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作业,由学生采访导师、校友等,并独立完成。学校还定期举办校友就创业论坛和座谈会,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所存在的缺陷,让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起到更佳的效果。
3结语
篇6
初任教师,告别了昔日的学生时代,开始了既漫长又短暂的教师生涯。从此,角色换位,斗转星移,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走入了新的人生之路。然而,我们所选择的这条人生之路,充满苦恼也充满欢乐,充满艰辛也充满幸福,充满困惑也充满希望,充满付出也充满收获。
初任教师要想迅速成长起来,以期在教师生涯中有所作为,甚至创造辉煌,就必须把握教育人生,实现自我超越。这种对教育人生的把握和对自我超越的实现,首先取决于教师在从教初期对教育工作的适应,即取决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从教初期对教育工作的适应期越短,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越快。
一、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教师按自己所处的职业阶段,依据自身对工作环境的分析,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规划未来,到五年在专业技术水平、教学业绩、教学研究能力、自我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目标,制订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份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的,教师应依据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并针对自己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职业生涯规划带给初任教师的是在工作中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二、建构学习平台
学习是一个人尤其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一要建构与专家交流的学习平台。通过与教育专家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可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建构与同事交流的学习平台。在对比与研讨中将单纯的模仿学习转变为针对自身实际的批判借鉴,实现“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以后就是两种思想”。三是建构与书刊交流的学习平台。可以开拓视野、取长补短,并对其精华和自身感受要有所记叙,要坚持与书刊为伴,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四是建构与网络交流的学习平台。学习那些先进的、前沿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术,增强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五是建构与学生交流的学习平台。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把握学情、促进师生和谐,同时从学生那里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建构学习平台,就是为了向他人学习,既要虚心地学习,又要批判性地学习,是交换思想而不是交换“苹果”的学习。交换思想后是两种思想,同时拥有别人和自己的思想;而交换苹果后只有一个苹果,留下了别人的苹果而失去了自己的苹果。建构学习平台带给初任教师的是知识的底蕴和教育的资源。
三、坚持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思纳在1989年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中指出,“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曾经提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事实上,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的反思”和“反思的教学”的有机统一。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平台;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个过程。
初任教师尤其要重视并坚持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主要的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经历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去自我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行为,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反思,也是一种以校为本、以己为本的教学研究。坚持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有所感悟、有所生成、有所改进、有所批判、有所创新。坚持教学反思带给初任教师的是成长的阶梯和进步的保障。
四、体验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对象不是机器、产品,而是人,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鲜活生命的新一代的祖国建设者。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和学会做人。人人都要接受教育,人人都在尊敬教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人,所以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教师应该体验到一种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
作为初任教师,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自我评价和定位,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其次,要提升自我境界,塑造自身人格,打造自己形象。再次,要做热爱事业之人,有爱才有情,有情才有意,有意才有为,有作为才有硕果,才能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而且,自己的学生越是得到发展和越有成就,教师就越有职业幸福感,越能体现人生价值。体验职业幸福感带给初任教师的是永不衰竭的工作动力。
五、注重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须的工作。在过去,很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都有一种神秘感,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自己无从也无力从事教育科研。因此,这些辛勤工作了一辈子的教师,敬业有余而成效不足,从而导致其发展有限,终究不能成为名师、大师。其实,建构学习平台,坚持教学反思,都是在进行教育研究,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整理出来,并加以适当的理论提升。这不仅仅是个能力问题,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更主要的是一个精神的问题。
初任教师要迅速成长起来,就应该在从教初期注重教育研究,边实践边积累边研究,树立从事教育研究的信心,增强科研意识,尽快成为研究型教师。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使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满诗情画意、放射人生光彩而无怨无悔,待到山花烂漫时,你在丛中笑。注重教育研究带给初任教师的是教师特有的成就感。
六、提升教师境界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境界,教师的境界应该有别于一般人,因为教师是为人师者,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类人群,是知识与文明的传承者,所以教师更多的是看重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追求成功人生、有着生命质量的价值取向。
篇7
自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西方国家高校教师的发展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学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高校教师的发展。60年代起西方国家高校开始建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教师发展体系和制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西方国家对高校教师发展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些国家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对高校教师的发展很少关注,局限于对高校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和开展学历学位进修学习。自进入市场经济阶段,特别是高校扩招向大众教育发展以来,高校教师的发展才逐渐受到关注。1998年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开启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的序幕,但是我国的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稍显滞后,2003年开始才出现了一些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论文,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厦门大学高教所举办的以大学教师发展为主题的第四次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主题的研究,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也使各高校越来越重视高校教师的发展,从教师培训转向教师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
1991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发表《大学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报告书。其中对教师发展提出全面、系统的界定,认为教师发展基本围绕四个目标:个人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包括提高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维护健康、进行职业规划等等。专业发展指获得或提高与专业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意识。组织发展则集中于创造有效的组织氛围,便于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实践。教学发展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教学模式与课程更新。作者根据上述四个教师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进行总结。
1.个人发展
(1)职业生涯规划。我国从2005年后才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2006年3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这是我国最早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职业促进的教师互助组织。2008年青海大学开展了教师个人三年规划工作。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邀请专家为教职员工进行了主题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虽然大多数高校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真正做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却不多。根据庞海芍等对北京理工大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74.89%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对自己近5-10年的职业生涯“认真规划,目标明确”者仅占29.64%;55.88%的人只是“简单考虑过,目标不太明确”。
(2)维护健康。高校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来自教学、科研工作的压力,也有来自家庭、住房和生活的压力,这些压力对青年教师尤其大。巨大的压力,导致教师健康状况令人堪忧。2010年于薇随机抽取长春市8所高校508位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有66.89%的大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关注和维护教师的健康日益重要,现在大多数高校对教师进行了每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体检,但是有些高校体检项目有限,作用不明显,而对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学校则没有采取办法来防治。
(3)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对于每一个社会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人们逾越很多障碍。研究发现,有86.1%的青年教师认为人际交往十分重要,然而对青年教师,最大的心理困扰也就是人际交往,有近41.6%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9.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但是,青年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得到高校的重视,通常认为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因此普遍没有开展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训练。
2.专业发展
(1)课程学习和学历、学位提高。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时期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很多教学、科研内容涉及到更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其教学科研需要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或者参加学历、学位进修学习。浙江大学对青年教师参加课程学习提出了要求,为了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交叉,出创新性的成果,要求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必须随本科教学课堂学习3门以上非本专业的课程。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力推进“博士化工程”,青年教师中95%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2)出国研修。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能拓宽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理念,提高学术水平,建立与国外高等学校和学术机构交流合作的渠道。我国教育部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资助4000-7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出国访问学习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博士后研究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实现师资的国际化,每年通过留学基金委员会出国留学面上项目、1:1配套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项目或自筹经费等形式选派50名左右的教师出国研修。
(3)国内访问交流。选派教学科研骨干赴国内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做国内访问学者,是依靠国内现有条件和力量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重要形式。教育部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派1000人到“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进修学习。南开大学每年选派1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做访问学者,这一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4)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为刚毕业的博士生提供了一个继续专心从事科学研究的平台。高等学校选派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进相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进行两年的研究工作是一项造就优秀专业人才的制度。有些高校则采取了师资博士后的办法,要想来校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先进本校博士后流动站从事2年的博士后研究。山东大学鼓励优秀青年博士教师到名校、名牌专业、跟名师从事博士后研究。武汉大学等高校则实施了师资博士后的政策。
(5)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沙龙。参加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学术会议,青年教师能获取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同行的研究思想和理念,促进与著名同行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大连理工大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所有费用由学校支付,用于此项活动的费用逐年在增加。学术沙龙正在我国兴起,一些学校由院士、学术带头人发起组织定期学术沙龙,为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给予帮助,也激发青年教师进行思想创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6)设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或奖励基金。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工资微薄,又没有积蓄,而开展各项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都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否则举步维艰。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一线的主力军,很多高等学校采取了支持措施。南京农业大学设立青年科研基金,为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启动经费。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支持青年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奖励3万元(其中匹配研究经费2.5万元,奖金0.5万元)。
(7)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以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等部门为主开展了长江学者计划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百千万人才工程、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资助计划,给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发放奖金和津贴,保证优秀青年教师能专心开展科学研究,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各省市也实施了省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资助计划。很多高等学校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例如,南开大学出台青年杰出人才重点资助计划,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对获资助者每年给予6-10万元的特别津贴。
3.组织发展
(1)构建教师创新团队。高校教师创新团队是以学术问题为纽带,围绕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重点学科、专业、课程而组建的一种紧密型的教师基层学术组织。它的目标就是重点培养各类拔尖人才,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和国家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该团队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该团队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研究内容,聘请数名院士进行指导,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共攀高峰。2003年以来,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和“973”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一等奖多项,团队成员被SCI检索100多篇。团队中有6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增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建立人才特区。人才特区近几年在国内少数高校参照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学术机构,其“特区政策”包括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两方面,一方面给予充裕的资金支持,并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给人才特区完全独立的人事权和经费使用权,享有较高学术自由,人员可以较自由地进出国门,以尽量使他们拥有与在国外相似的科研软环境。南京大学的“学科特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南京大学着眼国际前沿领域,创建了模式动物研究所等6个学科特区,这些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攻关重点项目、“863”项目等数十项科研任务,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杰出青年教师,以模式动物研究所为例,成长起来了一批杰出青年人才,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4.教学发展
(1)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培训。目前,很多高等学校的新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很多还是理工科的毕业生,他们在教育理论方面知识非常缺少,必须在上岗前系统地接受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已把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必须课程,只有通过相关课程考试后才能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组织系列教学方法的专题讲座。高校聘请老专家、优秀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包括如何书写教案、如何备课、如何讲课、如何板书、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应对课堂突发事故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控制能力。襄樊学院每年邀请三位教学标兵给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仅为青年教师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教学的艺术,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岗位角色。
(3)组织教学观摩。组织观摩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际课堂教学来教育新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观摩可以采取集中观摩研讨与分散听课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把教学观摩作为岗前培训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学校特聘请在各专业上颇有学术成就的教学名师为新教师讲授教学示范课,专业涉及英语、数学、地质学、工程力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通过讲课比赛可以大大激发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进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华中科技大学从1994年起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这一活动激励了青年教师上好课,过好教学关,同时积极参与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十几年的沉淀,全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设立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很多高校设立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这些项目有以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为目的,也有以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为目的,还有一些是支持教师出版教材的,这些项目的设立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有限
查找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大量关于高校教师发展的论文,但是细看论文后,发现绝大部分论文是由高等教育研究人员或者社会学、管理科学的老师所写,而由人事处管理人员所写的很少,导致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论上或者是纸面上,没能有效地与我国高校实际工作相结合,真正对人事工作有指导的论文不多。而各高校对教师发展的认识主要来自对国外高校实践的了解和摸索。
2.管理人员对教师发展的认识不够
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对教师发展的认识仍停留在教师培训上,很多管理人员甚至不了解教师发展这个概念,工作也仅局限于教师培训。目前真正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的高校非常少,主要工作由人事处教师科、人事科(或人才引进办公室)等科室负责,工作系统性和全局性不够。
3.教师的主动性和个性化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认为教师发展离不开某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但更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强调个性化的发展,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但是,我们目前的教师发展是由上而下的组织行为,教师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发挥,基本是按照学校固定的框架进行发展,学校也没有针对不同的教师制订不同的发展策略,教师的发展趋同性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天才和大师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4.教师发展制度不健全
教师发展制度是系统性的制度,但是我国高校缺乏强制性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基本没有建立,教师评价制度颇受争议,约束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师援助制度不完善,重科研而轻教学,等等。
5.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组织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些高校校园文化不清晰,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内涵。行政管理部门的官僚作风尚存,服务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文化不强,单干的教师非常多,一些人生怕他人超过自己。一些人物质利益优先,一些人急功近利,真正埋头搞基础研究和创新的人较少。平等地位和学术自由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在职称晋升、项目申请等事情中时有不平等现象发生,学霸也存在于很多高校,等等。
四、对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的建议
1.鼓励广大人事管理人员参加教师发展研究
高校应设立专项教师发展研究课题,鼓励人事管理人员和有关教师发展的研究人员开展调查研究。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应主动承担起教师发展的历史使命,参与到教师发展的研究中来,将教师发展的理论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制订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推进高校教师又好又快发展。
2.革新观念,充分重视教师发展工作
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革新传统的人才观念,将工作重心由教师培训转移到系统的教师发展上来。高校应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由校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有关教师发展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等组成教师发展指导咨询委员会,组织、指导全校教师发展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和关心教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教师排忧解难,给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关注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保证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教师应从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
被动型的教师发展总是让教师感觉有压力或认为存在某些不适,教师按照学校的条条框框来做,个性和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对自己长处和短处有清醒的认识,从“给我什么”转到“我要什么”,主动寻求管理人员和专家的帮助,走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上来。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引导教师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上来,对教师发展中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帮助和支持。
4.建立系统的教师发展制度
学校应遵循教学、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构建教师发展制度。强制和帮助制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提供多种发展路径,同时应做好人员的继任规划和晋升规划,让青年教师看到发展的希望。出台系统的高层次及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优秀人才开展学术研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带薪学术休假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奖优罚劣,同时避免在教师中激起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对教师进行评价,要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分学科建立学术评价标准,对天才、怪才也要有包容性的评价方法。建立教师援助制度,帮助教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教师能够专心进行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向前发展。
篇8
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
1.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众所周知,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的发展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总是在传统和改革中进行。首先,高校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必须要实现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以智育为中心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建立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高校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大胆创新,强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确立素质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计划,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三,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对高校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最后,高校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改变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高校教学活动只有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2.高校学生工作观念的创新高校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高校把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固然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同时学生工作也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安全保障。可以说,学生工作在高校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视域范围内定位高校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功能,目前在高校的素质教育实施中尚未形成共识。由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尚未明确,因而缺乏科学的素质教育计划。高校所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有的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而开展,有的是学校职能部门和学生自发组织,带有盲目性,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高校工作的主体包括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长期以来,高校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以服务“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学生工作格局。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多强调学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认为把学生“管住”不出事,能够配合教学管理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就可以了,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工作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功能。事实上,学生工作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学和科研所不能替代的。素质教育提倡的是高校全员育人教育理念,任何厚此薄彼的作法,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高校学生工作概括起来包括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科技学术与创新项目等六个方面。学生工作是影响教与学的重要变量,是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素质教育观念对学生工作进行科学设计,统一工作标准和评价机制,树立“培训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思想引领为主线、职业规划为导向、团学第二课堂为载体、素质拓展训练为手段、创新工作机制为动力、党团学组织为抓手”的工作宗旨,本着“巩固基础、强化职能、突出重点、着力拓展”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领域和途径,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工作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功能。
以素质教育理念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篇9
一、思想师德方面
一年来,始终坚持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的光荣源自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总开关。按照学校“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的号召,我把教师职业理解为“示范”和“关怀”四个字,并在工作中实践着。
二、班主任工作
教好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科目参考书,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向其他教师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改善。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优生帮助学困生。
三、班主任工作
本年度我担任了16护3班的班主任工作,我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带好一个班,必须把握一个“严”字,灌输一个“爱”字,突出一个“情”字。也就是这样,我所带的班级全年无违纪、学风良好,并在“庆五一、迎五四”歌咏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四、遵守纪律方面
篇10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青年教师 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方高校不断引进青年教师。地方高校青年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快速成长,成为骨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任职近6年的经历来谈一下促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措施。
1老教师的传帮带
地方高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虽然学历层次较高,掌握知识较多,学习能力强,但是没有系统地接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培训,加上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时常会感到无助和迷茫。这时如果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将帮助其顺利度过磨合阶段。我入职的第一学期,教授的是《动物学》这门课程,好在有一位老师已经带这门课好几年,已经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可以供我参考,而且我在每次上课之前可以去他的课堂听课学习,不太明白的知识点可以跟他讨论,这些都为我工作第一学期站移民讲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多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
在我校有听课制度,要求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10次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同老师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能是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可能是调动课堂氛围的技巧,也可能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能是在课堂上引用的文学经典......通过听课,我学到很多小技巧,如一堂课的内容讲完了,但还不到下课时间,可以将课堂内容作一点引申,引发学生思考;有些知识点特别抽象,可以用视频或图片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
3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现今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的制定,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要求青年教师具备层次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有关知R,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刚开始讲动物学这门课时虽然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但是并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像老教师一样做到游刃有余,等到对教学内容完全吃透,并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将要学习的课程有了充分了解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就上了一个层次了。所以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等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4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地方高校,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是学霸型,有的是实践型;有的学生基础好,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为学习而来,有的学生为文凭而来,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区别对待的。笔者在课堂上遇到过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就玩手游,绝不听讲。通过聊天,了解到他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本科的文凭,他对现在的课程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对他提出的要求是不能挂科,这是拿到文凭的基本要求,另外上课时不能玩手游,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老师讲的内容听不进去,可以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或者自学其他感兴趣的课程。经过沟通,他在课堂上不再玩手游,会看一些文学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5加入其他老师的科研团队
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同时还要兼顾科研,这不仅是学校考核的要求,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在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压力下,开展科研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如果学校已经有一些教师有相关的科研课题,加入到他们的团队中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我校,自2011年起就有青年教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他们大多是延续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的深入研究。但是有些青年教师在申请课题时得结合学校本身的特点重新开辟新的研究方向,这样就需要一些前期的积累。相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加入相关的科研团队,不仅能营造好的科研氛围,还能利用现有的实验平台,为科研的起步打下基础。笔者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自2014年开始加入到本校一个楚天学者的科研团队,每周进行学术汇报,在完成现有基金项目研究任务的同时积累一些成果,为自己申报课题打下基础。
6开展应用型研究
地方高校不同于“211”“985”等高校,更注重科研的应用价值,因此,结合学校本身的校情以及地方特色开展应用型研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我校一些教师开展的"萝卜白菜""番茄土豆"等稼接植物的种植、利用一些植物的种子等器官进行的功能型芽苗菜的种植等,投入不大,但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都是非常不错的应用型研究。
7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