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函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律师事务所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律师事务所函

篇1

律师函,又称律师信,英文名称Lawyer's letter,一般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

律师函格式

一、首部 1、写明律师函及编律师函格式范文号 ;2、抬头写要发给的单位或个人,要写全称。

二、内容 1、告知律师的身份及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的事实;2、写明发函所基于的事实;3、根据事实进行法律分析;4、阐述律师的意见;5、提出律师的建议或者要求

三、落款 鉴于律师从事法律服务业务必须依托律师事务所,故落款应写明律师事务所名称并加盖公章,律师签名。

四、尾部 写明律师事务所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网址、电邮,律师联系方式等。

律师函特点

1.行文关系单一。主要用于向委托人指向的人依法表达法律诉求。

2.应用领域广泛。基本上可以在一切法律业务中使用律师函,因此其适用于范围非常广泛,从诉讼到非诉讼领域,从民事到商事领域等等。

3.精悍灵活。律师函是一种非诉讼业务范畴,律师函往往篇幅短小灵活,但依据法律提出的威胁性要求使其具备精悍的特征。

4.受托发函。也就是说是代表委托人以律师的口吻和形式向委托人指向的人表达委托人的意志。

5.表征法威。律师在人们看来是法律的专家,是最为严谨和认真的专业人员,如果由律师发话就是委托人的意志赋予了强烈的法律救济色彩。有人所谓律师函,就是一封合法的恐吓信,以让对方卷入法律纠纷相威胁,说得十分形象。

律师函分类

根据律师函的主要功能分为:

(1)律师催告(敦促)函。是当前最常使用的一种。告即将委托人的意志告知收函人,催即催促收函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2)律师询问函。是主要用于了解、询问有关法律事项时使用。

(3)律师答复函。是委托律师对特定的质询通过律师来答复的函。

(4)其他律师函。

律师函写作要点

一、文书名称 文书名称应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制作律师函的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律师函所涉的主要内容及“律师函”字样。这样的文书名称不仅突出了制作单位,而且点明了主要内容,相对来讲更加清晰和明确、更显正规和专业。

二、文号 律师事务所制作的向第三方提供的重要法律文件均应标明文号,这不仅体现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也是档案及印章使用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受送对象 受送对象名称一定要准确,做到一字不差。受送对象若为机构,则绝对不可使用简称;受送对象若为个人则一般应当在姓名全称后加先生或女士等较为尊重的称呼。这是司法文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受送对象基本的尊重。

四、委托关系及委托事项说明 应当明确委托人、受委托律师事务所、受指派的律师及委托事项。基本形式一般为:×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的委托,指派×××律师就××××事宜出具本律师函。

五、基本事实陈述 客观性是本部分内容的根本要求,应当坚持客观陈述原则。陈述的顺序需根据材料及证据的内容合理安排,并做到简、繁有度,后面法律责任分析中需要引用的事实原则上要陈述清楚,以保证全文的前后呼应。不同类型的律师函对本部分内容的安排和侧重各有不同,很难统一确定。在此只明确一般性要求。

六、法律责任分析 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其他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是一致的,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分析一定要有针对性,事实引用一定要客观公正,法律适用一定要准确,逻辑证明一定要严密和科学。法律责任分析的结论应归结为受送对象应当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考虑到律师函的特点,该部分内容应当尽量做到简洁、准确。

七、律师意见 制作人根据上述基本事实和法律责任分析提出体现委托人意思表示的意见或要求;同时制作人应进一步说明若受送对象不遵从该意见或要求将面临的不利状况和后果,以引起受送对象的重视。

八、律师函发出方式说明 律师函的发出方式在此应当予以说明,以提高保存证据的效果,并证明律师函发出方式的合法性。如:本律师函以传真(注明受送对象传真号码及收件人)及特快专递交方式送达。

九、律师函制作人联系方式 应当说明制作人的地址、邮编、办公电话、手机及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以便受送对象与制作人联络。

十、制作单位 尾部注明制作单位,这是司法文书的一般性要求。

十一、制作人 即经办律师的署名。署名的律师必须是委托人指定的受托律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律师助理不是独立的法律服务主体,所以参与律师函起草工作的助理人员不得署名,否则很可能会引起委托人的误解。

十二、日期 日期必须事实求是的反映制作律师函的时间,不得弄虚作假,以防范不可预测的法律风险。日期必须使用中文汉字书写,不可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二O一三年九月十四日。

篇2

1.首部。主要写明致送单位和委托事项。

2.正文。

(1)写明要求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

(2)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尾部。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名称及催告日期。

二、格式:

制作时参照法律建议格式。

三、举一范例供制作时参考:

律师催告函

××房地产有限公司:

××市××律师事务所受××市××公司委托,就贵公司与××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契约后未按合同如期交付商品房一事,郑重致函贵公司:

一、关于贵公司在合同中的义务

××市××公司为解决本公司住房问题,于19××年与贵公司签订了房屋认购合同,合同中约定,由××市××公司向贵公司购买住宅用商品房××套共××平方米,此××套房屋为期房,是贵公司于19××年底立项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公司于签订合同后向贵公司支付了订房款××万元整。19××年××月,贵公司所开发商品房项目取得了××市房地产管理机关颁发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随后××公司与贵公司签订了××市内销商品房预售契约,并向贵公司预交了全部房款的××%共计人民币××万元,先期××万元订房款充抵头期购房款。合同中约定由贵公司在19××年××月××日前将全部××套房屋交付××市××公司,并由购房方支付剩余房款。以上两份合同双方均签字盖章,并符合××市商品房预售的相关规定,合法有效。然而,合同签订后至今,贵公司迟迟未将商用住宅交付给××市××公司,已经构成违约,侵犯了购房方的合法权益。

二、本律师事务所律师意见

(1)根据双方所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契约,贵公司有义务继续履行合同,本律师事务所律师诚望贵公司能够重视此事,并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立即认真履行房屋支付义务,并依法赔偿××市××公司的直接经济损失。

(2)我们也希望贵公司能通过协商方式与我们的委托人解决此事。如果贵公司不主动采取协商的态度或仍借故拖延,拒绝履行合同义务,不交付××市××公司所预定的商用住宅房,我们的委托人将授权本律师事务所代其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此事。届时,只有通过法律途径向贵公司主张合同中规定的权利。

希望贵公司在收到本函后的五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并就有关事项作出明确答复。

本律师事务所地址:××市××区××大街××号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篇3

论文摘要 本文从我国中小城市的律师事务所为切入点,对中小城市律师事务所如何进行规范化建设进行探讨,为中小城市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中小城市 律师事务所 规范化

笔者本人自一九九三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专职律师的工作。从工作之初的被动执业到逐渐喜欢上律师这个职业,并一直怀揣一个梦想:能有机会参与设立和管理一家律师事务所。这家律师事务所不仅具有业务特色和专业品牌,更是一家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而对于大多数和笔者一样,生活在中小城市的律师而言,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中小城市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建设。

一、办公场所的规范化

(一)办公场所的地点确定

笔者觉得,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律师事务所都应当设立在位于城市核心地区的写字楼或者其他办公场所相对集中的区域。办公场所的选择原则,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没有区别。办公场所对律师事务所而言,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外表。它会给人一个直观的感觉。如果将办公场所设立在物管服务较为全面、硬件设施略显档次的写字楼,不仅让客户觉得这样的律师事务所应该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而且感觉业务水平也不会低。现实中。有些合伙人将事务所设立在住宅小区临街住宅内、普通宾馆或者法院附近,这样做的好处是案源较多,但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律师整天忙于普通的民事、刑事等众多的简单的诉讼事务,直接影响律师个人和事务所业务领域的拓展。

办公场所是购买还是租赁?笔者觉得取决于主要合伙人的办所理念。有些合伙人基于“赚一把就走人”的想法,一般不会考虑买房。但笔者认为,如果合伙人不是仅仅将“律师”当作一个“职业”、更是当作一项“事业”去看待,从保持律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促进律师事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买房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笔者本人所在的事务所办公房一开始就是租赁的。因为租赁期满、主要合伙人认为现有场所不能满足业务的需求或者其他原因,一般三至五年,办公场所就要更换一次。每次搬家,律师们总苦不堪言,不仅身心劳累,而且给客户漂浮不定的感觉。此外,如果办公场所是租赁的,主要合伙人在房屋装修和购买装备时,内心或多或少总是存在这样的想法:“不要装修太好,只要能满足基本的办公要求就行。反正过几年就搬家了”。基于这种想法就不可能过多考虑事务所的装修风格和文化氛围。再有,从经营成本考虑,租房要付租金,如果每年支付租金五至十万元,十年租金就是五十至一百万元,而这些租金在中小城市完全可以支付购买写字楼的首付款,甚至超过。购买房屋是一次性投资,刚开始会觉得有些经济压力,但从长远来看,笔者认为:买房可能要比租房划算。

笔者认为,要设立一家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办公场所的选择首先要规范。选择办公场所一定要考虑律师的职业特点和整个事务所的业务定位。一旦选错了地点,虽然可以重新选择,但其毕竟增加了事务所的支出,增加了律师的负担,同时可能在数年内影响事务所的业务开展。

(二)办公场所的功能划分

作为一个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其办公场所应当按照办公区域、接待区域、会谈区域、会议区域等进行功能划分。在总体布置上,办公区域应当与接待区域和会谈区域分隔在两个空间,互不干扰。办公区域内又应当划分为律师办公区域、律师休息和交流区域、财务区域、档案区域、公共查询电脑、复印机、扫描仪等公共办公设施区域等各个具体的区域。

上述设置是作为一个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的区域设置。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规范化。在中小城市,律师办公区域往往与接待区域、客户会谈区域混为一体,律师习惯于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客户,与客户交流。客户也习惯于随时造访律师,有时甚至没有预约,即直接来到律师的办公室,影响了律师日常的工作安排。笔者认为,这种与客户交流的随意性并不符合事务所规范化的要求。

基本的区域设置要求事务所办公场所的面积不能太小,正常情况下办公场所使用面积不能低于两百平方米,否则,可能无法进行功能划分。

当然,除了上述基本的办公场所的区域设置外,事务所根据自己的人员规模和业务需求,可以增加更多的功能,设置更多的区域。比如,笔者2012年在香港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流学习时,即拜访了香港最大的律师行“的近律师行”,该律师行给笔者最大的感触之一是尽管其办公的地点是香港中环“寸土寸金”的地方,但的近律师行还是专门划出一个面积较大的区域作为图书馆,供本所律师办理具体业务时查询之用。其图书馆藏书之多、规模之大、管理之规范,实让人震撼。当然,作为中小城市的律师事务所自身规模自然不如的近律师行,也不可能像的近律师行那样进行复杂的办公场所功能划分,但笔者认为,要想使自己的事务所成为一个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应该对办公场所进行基本的区域设置和功能划分,同时,办公与接待和会谈区域分离是一个基本原则。

(三)办公场所的装修风格

由于律师工作与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律师办公场所的装修自不必太肃穆。从墙面和办公家具的颜色,到墙壁挂图、办公场所植物鲜花的选择,都应体现“典雅、大气”的风格和事务所的文化特色。

如果说办公场所是律师事务所的外表,那么办公场所的装修无疑就成了律师事务所的外衣。只是这样的外衣不必多么华丽,要给人简捷、但又不失尊贵、不失稳重的感觉。整个办公场所要让客户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和新鲜感,而不是压迫感和疏远感。要让客户从办公场所井井有条的装修风格中体会到事务所的规范和有序。

二、办公设施的规范化

(一)硬件设施的规范化

作为一个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除应配备公共的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日常硬件设施、为本所律师提供较为全面的办公装备外,还应注意律师个人电脑和个人车辆的规范配置。当然事务所不能苛求所有的律师都去使用同一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和同一品牌的车辆,因为它们毕竟是律师个人出资、依个人喜好而购买的办公用品,事务所自然无权干涉。但如果事务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事务所出资,为有购买需求的律师配备同一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该电脑的所有权属于律师事务所,个人仅有使用权。同时规定律师个人在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庭审活动时必须使用由事务所统一配备的电脑。笔者之所以有由事务所统一配置笔记本电脑、而不是车辆的想法,是因为相对于车辆而言,电脑的花费毕竟有限,中小城市的律师事务所一般都有承受能力,再者,电脑是每一名执业律师都离不开的办公工具,也是使用最为频繁、出镜率最高的办公工具,如果同一事务所的律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使用同一品牌的电脑,会给客户、法官、检察官一种严谨和规范的直观感受,同时更能加深他们对某一律师事务所特有的良好印象。

(二)软件设施的规范化

随着电脑软件业的飞速发展,研制、开发或者直接购买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为自身业务服务的软件已不再困难。只是中小城市部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律师事务所平时可能会使用一个或者两个办公软件,但并没有让办公软件渗透到或者服务到律师业务的各个领域。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事务所能够在日常业务中真正全面使用案件登记软件、办案流程软件、事务所考核软件、日常法律文书制作软件、类似于北大法宝的法律法规查询软件等日常办公软件,那么,该事务所在现阶段而言,可以说做到了办公软件的规范化使用。

三、执业律师的规范化

如果将律师事务所比喻成一个人,那么执业律师显然是这个人的心脏。全所执业律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律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作为中小城市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执业律师的规范化建设。

(一)执业律师服务的规范化

律师业务是律师和事务所的生存之本。执业律师服务的规范化应该从律师接受客户咨询、正式受理案件开始,到所承办的法律事务完成时结束。客户在律师执业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承办律师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果。因此,律师在接受客户咨询、乃至正式受理相关法律事务后每次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一定要保持谦和的积极的心态,说话时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法言法语”,做到语言的规范化。向客户了解情况时,尽可能制作谈话笔录。在法律事务的承办过程中,要定期向客户反馈事务承办情况、承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千万不要给客户“律师收了钱,就不管事”的不良印象。在业务承办过程中,承办律师对外出具的不论是律师函、函、授权委托书等程序性文件,还是法律意见书、词、辩护词等成果性文件,都要做到形式规范,特别是成果性文件,既要有事实依据,又要有法律依据,要让客户和相关机构能够通过律师的智力成果看到承办律师服务的高水准和高规范。

在整个法律事务办理过程中,能够做到每一个程序都进行规范化的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如此,事实证明:只有服务规范的律师和事务所才能赢得客户的尊敬和信任。

(二)执业律师学习的规范化

这里所说的学习包括律师业务学习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学习。

1.关于业务学习。许多律师在执业以后,往往以事务繁忙为借口,不重视业务学习。而不加强业务学习、不进行知识更新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律师自身知识老化,业务技能降低,服务水平下降。因此加强业务学习对执业律师而言至关重要。

律师除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外,事务所还应当根据全所业务特点和业务状况组织律师集体学习。集体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对新近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律师承办的疑难法律事务的讨论、对全所律师一段时间工作的小结、对某一法律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等。

学习千万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学习效果。要让律师通过集体学习感到受益匪浅,并发自内心的喜欢和自愿参加学习。如果学习流于形式,只能让律师感到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浪费时间,导致参加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少,最终使学习不了了之。

集体学习以每周一次为原则,鉴于律师工作的流动性和突发性,平时不排除有律师出差、开庭或者顾问单位临时遇到急事、需要律师到场导致参加学习的律师人数可能减少的情况,笔者认为,不管每次参加学习的律师人数的多少,都要坚持下去,并形成一个惯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所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全所律师都能成为“学者型”的律师,而不是“诉讼掮客”。

除了所内学习以外,事务所还应当结合各个律师的业务专长,选派其参加所外由相关机构组织的高质量的专项业务交流、专门业务培训或者专题研讨会。例如,对平时企业债券发行业务做得较多的律师可以安排其参加国家发改委、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等相关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使其能了解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规定和研究成果。

2.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学习。一个律师业务水平再高,但平时工作自由散漫,私自收案、收费,或者不按收费标准向客户收取费,与客户面谈不守时,帮助客户制作假证、伪证,包打官司,甚至拉拢和腐蚀办案人员等等,这样的律师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律师。由此可见,对律师而言,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学习十分重要。事务所在组织业务学习时,要不定期的穿插一些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学习内容,使律师时刻处于警醒的状态,知道哪些规定是律师执业时不能违反的原则和触碰的底限,这样才能保证本所律师业务的健康发展。

如果将业务水平比喻成律师的一条腿,那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显然是律师的另一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康,一个律师才能保持平衡的状态,才能在执业的道路上自由行走和快速奔跑。否则,他只能在执业的道路上磕磕绊绊,甚至摔倒。

总之,如果一个事务所既鼓励律师个人学习,又重视律师集体学习;既加强律师所内学习,又重视律师所外培训;既重律师视业务学习,又紧抓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笔者相信,这样的事务所一定会形成良好的规范化的学习体系,而这样的体系肯定能推动全所律师社会形象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执业律师着装和礼仪的规范化

前些年,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律师事务所才会更加注重律师的着装和礼仪,中小城市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虽然对此有所注意,但根本没有重视。他们可能会认为:相对于事务所的业务开拓而言,着装和礼仪只是表面文章,对律师业务的发展无伤大雅。所以在法庭上,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些来自大城市的律师往往西装革履,着装十分规范,而来自中小城市的律师可能穿着休闲服饰就来到庭审现场。还没等开庭,在服装的规范上,中小城市的律师首先就差了一截。

另外,平时在执业过程中,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在正规的场合,他们的着装也十分规范。有些律师可能会认为:只要我肚子里有货,案件有水平,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根本不需要重视。可是笔者就曾听外地同行讲过这样一件故事:一位事务所主任带着本所一位律师与客户见面,通过交流,客户最终指定案件的承办人并不是主任,而是同行的聘用律师。聘用律师不解,问客户,客户的回答是:主任的穿衣太随便,且将一大把钥匙扣在裤子旁边,走路时钥匙还不停的发出声响,因此,他决定不能将事务交给一位不注重细节、不懂得礼仪的律师办理,尽管他是主任。同行的聘用律师能得到客户的肯定,理由其实也很简单,他当天穿着深色西服、浅色衬衫,系浅色领带,与客户交流时彬彬有礼,客户认为他有职业素养,且在工作状态。

由此可见,律师的着装和礼仪是多么重要。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做到规范化,强求全所所有律师都穿同一种颜色、同一种品牌的服饰,但是,作为男律师,工作时穿深色西服、浅色衬衫、深色皮鞋,应该是着装的一个基本原则,冬天和夏天时,可以做适当的增减。女律师不管穿什么衣服,都要端庄、得体,大方,且配饰不宜太多,千万不能给客户轻浮或者傲慢的感觉。在礼仪方面,不管客户是什么阶层的人,经济收入如何,都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律师良好的着装和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来自于律师个人长期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笔者认为,只要是律师工作的地方,不管是办公场所、客户公司、调查现场、还是在庄严的法庭,律师都要保持着装和礼仪的规范。事实证明:除了业务技能,律师的着装和礼仪有时也是吸引客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后备人才引进的规范化

事务所的发展,离不开律师人才的引进。笔者所说的人才既包括已经执业多年的律师,也包括刚刚领证的年轻律师。现在多数事务所的后备人才,要么是毛遂自荐,要么是相关领导介绍,要么是靠朋友引荐,要么是本所律师推荐……至于该律师的业务专长、个人道德品质如何?能否适应本所专业发展的方向?事务所主要合伙人显然关注不够。而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事务所主要合伙人本身对后备人才的引进缺乏规划。

随着律师事业的发展,即便在中小城市,什么业务都承办、没有自身业务特色的“万金油”式的律师事务所将会逐渐失去竞争力,甚至有被淘汰的风险。因此,在中小城市,事务所的规模再小,主要合伙人也要结合本所律师的业务专长,发展本所的特色业务。哪怕是普通的离婚业务、交通事故理赔业务、劳动争议业务。这些业务看似简单,有时想要办精也非易事。而要发展本所的特色业务,只靠现有律师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后备人才的引进。

人才的引进不是盲目的,事务所合伙人要有一个人才引进的短期和长期规划,引进的人才要擅长或者喜欢本所有特色的业务,并愿意进行理论和实务的钻研。对于进所后才发现不符合本所业务特色的律师,在聘用合同到期后要毫不犹豫的予以解聘。只有做到后备人才引进的规范化,才能形成事务所后备人才的良性循环,事务所的特色业务才能不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更高的评价。

四、内部分工的规范化

现在中小城市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往往既是本所业务和案源的开拓者,又是本所的管理者,同时还是各项检查的接待者,各种考核的准备者,一人身兼数职,疲惫不堪。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事务所没有进行合伙人的职能分工。

中小城市的事务所主任往往有将所有权力集于一身的想法,觉得这样才能对事务所进行更好的管理,事实上,这样的管理方式直接导致事务所管理效率的下降。由于权力集于一人,相关事务缺乏透明度,合伙人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对合伙人适当进行职能划分十分必要。例如:合伙人中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工作的重点是业务拓展,其他合伙人则分别负责财务工作、各类检查和考核资料的准备工作、所内律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人事工作等。

事实上,对合伙人进行适当的职责划分,让合伙人各司其职,做到内部分工的规范化,不仅能提升事务所的办事效率,还能提高合伙人之间的凝聚力。

五、制度规章的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全面、详尽的规章制度是一个律师事务所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石。在中小城市,绝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都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仔细审查不难发现,规章制度制定得很不全面。笔者认为,全面、详尽的规章制度最起码应当包括:行政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这三大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合伙人会议制度、事务所所务会议制度、人事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律师奖惩制度、执业过错赔偿制度、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和检查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公函和介绍信使用管理制度、工作保密制度、办公装备使用管理制度等。

业务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业务操作程序及管理制度、学习制度、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收结案制度、利益冲突审查制度、收费管理制度、文书和档案管理制度、服务质量评查制度、投诉查处制度、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包括:财务管理及分配制度、财务人员工作制度、案件退费管理制度、财务报销制度、律师办案费和差旅费结算制度等。

当然,有的事务所结合自身业务情况,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制度,如证券业务操作规程等。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上述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及财务管理制度中所包含的各项具体制度是一个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制定的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全面的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相关制度只能是形同虚设。一个规范化的事务所从表面上看是人管人,事实上,是制度管人。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就好比是一条铁轨,它引领着事务所向着既定的目标全速前进。

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

近几年,一些中城市的律师事务所也纷纷开始重视事务所的服务标志和服务理念的建立。有的事务所还将自己的服务标志申请注册了服务商标,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良好现象。笔者认为:服务商标、服务理念、专业品牌都是一个事务所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一个事务所软实力的体现。

设计的服务商标不论是时尚的、还是朴实的,设计的服务理念不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它们都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形式和内容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并能充分体现事务所的文化特点。特别是服务理念,各家事务所所使用的具体文字可能千差万别,但笔者认为,服务理念都应当包含“敬业、协作、奉献、开拓”的内涵。理由很简单:敬业是对所有律师的基本要求,协作体现了律师的团队精神,奉献要求律师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开拓则体现了律师对服务领域探索、对自身社会地位提升的关注。

篇4

尊敬的老师:

我叫***,是学校***系的一名学生,今年,我实习工作的地点是****律师事务所,在***律师事务所中,我进行了为期**个月的实习工作。这次毕业实习让我感觉到很充实、很专业、很愉快。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收获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也对我以后的发展有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此我首先要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实习单位,让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自信,这次在珠海中晟律师事务的实习,本人觉得是十分的充实,同时学习到的东西也是十分的实在和实用的。这次实习过程中,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书,也学习着写了一些常用的法律文书,如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意见、律师函、所函、公司员工制度、合同书等等。虽然大学选修课里面也开了司法文书的课程,但是在现实的运用中,是大大的不足的。由于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性,因此在学习的课程中容易被导师的教学重点所误导,在学习写法律文书的过程更多的注重关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的法律文书,而某程度上疏忽了对普通法律事务的法律文书的书写。但是,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实习辅导的律师经过认真的、负责的、耐心的指导,让我从新学习这些法律文书的书写,如法律文书的格式、表达、侧重点等方面。

书写相关的法律文书外,我还跟随律师一同去人民法院听庭审,听完庭审后再写意见。不仅锻炼了我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让我切实的感受什么叫庭审。学习诉讼法的时候虽然都已经学习过整个庭审的过程,但是书本上的东西总是抽象、难理解、难想象的。而跟随律师去听庭审让我更清楚了解律师在庭审中、整个案件的流程中处于一个什么的角色、地位,处理什么样的事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总的来说,是让我认识到律师在诉讼过程中起的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作为学习法律的人来说,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的职业,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次的实习让我从新认识一类人——律师。在社会中、生活中、学校中、家庭中对律师这个职业有着不理性、不全面的了解,甚至而已说是偏见的理解。这样错误的了解不仅仅是我自己,同时社会、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人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偏见。如果这次不去中晟律师事务所实习的话,估计这个错误的认识很可能一直伴随着我。

除此以外,我的工作还包括大量的案卷的整理和装订。每个单位都有关于案件的整理装订的问题,不过这次的整理装订工作显得特别的认真。因为一直在书写着各样的法律文书,在书写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整理装订的案卷材料中,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过程,其中的材料就是我们书写的范本,学习的模板。而大量枯燥的整理装订过程中,还很好的培养了我的耐性和细心。律所里面人员的耐心教导和帮助,让我这次的实习过的相当的充实和愉快,并且让我很好的了解律师行业的文化,律师职业的其他具体情况。

本次的实习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我觉得有很多。首先,让我觉得不足和遗憾的地方就是本次的毕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我出水痘生病在家修养十天,致使感觉这次的毕业实习有所不完整。其次,书写法律文书过程中让我了解到自己在表达方面的缺陷、薄弱,写其他法律文书的过程中考虑的不全面、不周到。最后还有在整理装订案卷的过程中仍缺乏耐性和细致。这几个方面我觉得仍是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最后,在这里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实习单位,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薛老师,感谢中晟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特别是刘建丰律师、刘宇扬律师、黎晓军律师、汤惠萍律师、罗霞等,谢谢他们的耐心教导和实习过程中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次的毕业实习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也是作为法学人一个新的理想的开始。

篇5

利益链的隐秘格局

近年来我国IPO中介收费服务水涨船高。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在IPO市场火爆的同时,发行费用也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创业板IPO的平均发行费用一路看涨,2009年为3300万元,2010年上涨到4800万元,到了2011年一季度更是上涨到5900万元。表1概要式展示了企业首发产业链中的主要机构角色和任务及收费情况。根据理财周报统计,自2009年IPO重组以来,50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分享了A股634家公司IPO19.4亿元审计费的盛宴,占同期65家投行309.18亿元承销保荐收入的6.3%。

保荐机构一般处于IPO利益链最高端且相应承担着更多成本和风险。在核准制安排下,公司想上市融资,必须依靠保荐机构才能实现。

保荐机构牵头负责对IPO监管。在这个模式下,保荐机构在企业发行上市的全过程以及上市后的持续督导期内,需要对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告材料、年报、半年报等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连带责任。如作为对万福生科造假案的处罚结果,平安证券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3个月。

股票发行余额由保荐机构包销。显然,保荐机构风险非常大—到新股销售截止日,如果投资者实际认购总额低于预定发行总额,未售出的股票由券商负责,并按约定时间向发行人支付全部证券款项。事实上,资本市场就在近日曝出主承销商的包销现象。2011年2月,中国交建公布的发行结果显示,因网下发行未获足额认购,担任此次发行的3家主承销商包销逾1亿股。从增发股份频现券商包销现象蔓延至新股市场,这对于保荐机构来说已经成为常态。因此,保荐机构相应就要分取IPO大部分利益蛋糕,而不能简单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发行收益比券商低就不合理。

保荐机构还要先行垫支相关发行费用支出。保荐机构IPO项目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费、保荐费和承销费,其中第一笔较早赚到手,后面两笔得等发行后才有。例如,有的拟上市企业,在上市前会支付给保荐机构200万元基础费用;有的则按年支付,每年约50万~60万元的顾问费用。尽管支付方式各异,名目不同,但基础费用、顾问费用并不足以冲抵当期项目组的各项保荐成本。

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是IPO公司财务秘密的鉴证者和知情者。会计师事务所只提供一个鉴证,对企业能否上市不起决定作用。

整个上市过程中会计事务所只是做很基础的东西,整个IPO实施框架和大方向及重要意见等的抉择都是保荐机构在把握。会计师事务所在IPO流程中基本上依附于保荐机构。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在IPO中所做的工作是无法替代的,包括协助公司规范财务管理,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对此前的业绩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并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等。另一方面,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其他中介服务机构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对发行人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做出独立的判断意见,再由保荐机构对他们的意见进行分析,以判断是否真实、全面。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服务取决于买方市场。从理论上讲,在IPO流程中,会计师审计作用极为重要,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翻箱底”式的审计,公司的任何造假行为都不会逃过他们的“法眼”。但是,IPO公司聘请会计师进驻审计,两者是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衣食父母”,这种不对等地位意味着会计师很容易被“收买”。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残酷竞争也助推自身主动妥协,迎合上市公司或发行人的意愿。实践中看,会计师事务所还会在保荐机构的提示下对IPO公司进行财务包装,主要通过利益输送、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等财务手段实现。客户潜意识中认为是券商帮助他们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审核,功不可没。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尽管是帮助IPO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但是IPO企业则认为会计师总是找茬如让他们不断调整账目。

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的行业现状也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之大打折扣。当前,我国审计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尽管有些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确实高,但是却被大部分审计质量差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坏服务给抹黑了,最终导致整个IPO企业群体不愿意支付比较高的审计费用。可见,只有当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意识到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并切实整体性提高审计质量,IPO企业群体也愿意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时,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财经公关公司在IPO服务中已经开始主业边缘化。所谓IPO财经公关即为公司在首次股票发行工作中提供相应财经公关支持。对于即将进入资本市场的拟上市公司,财经公关为IPO公司提炼最核心的价值,并应对市场偏好做出有效梳理,并制作各种推介资料。

保荐机构深度介入IPO利益链的影响明显。在欧美等成熟的IPO市场,财经公关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包括向投资者宣传企业的投资价值等。不过,目前我国这类工作大多已由投行承担,财经公关已沦为舆情监测、媒体管理以及路演过程中预订酒店等服务性工作。国外发展实践来看,一个好的财经公关公司要能够和客户公司密切合作,帮助客户精制他们想要告诉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故事。这也包括说服公司的管理层提供额外的、更为完整的、超过监管当局规定的信息披露,无论是财务信息还是非财务信息。比如说,它可以提供与一个客户长期协议的具体细节,或者是药物试验进入了新阶段的详细内容。

财经公关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人员专业化、国际化等与国际发达国家比差距较明显。财经公关公司多以项目为核算单位,主要依赖于人才与品牌,新股市场不断增长,上市公司数目增加,对财经公关的需求亦会相应提高。我国财经公关行业的收费普遍较低,单个企业的收费普遍在200万~500万元之间;香港财经公关公司代表—皓天财经在其2011财年之中,此项业务占总收入的48.6%。其中,由于定价受项目成本、客户规模及行业等个别因素影响,不同项目收费差异较大,最高的一项达3000万元港币,而最低的一笔收费为1000元港币。

律师事务所在IPO过程中独立的“守门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由于证券律师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的作用相对有限,因而只能挣点蝇头小利。统计数据表明,自2009年9月A股IPO重启以来,平均每单A股IPO中介费用中,投行保荐高达4808万元,会计师审计拿到307万元,而律师只有区区134万元,不到投行的3%。

保荐通道是个稀缺资源,律师在疏通保荐通道方面作用有限。监管部门每年400家左右的发行计划,在中间穿针引线的便是投行。而眼下证券律师这个行业却是僧多粥少,律师事务所的招牌满大街地挂着,上市企业根本不愁找不到有名的律师事务所。

尽管律师作用不可或缺,但技术含量并不高。从理论上说,IPO过程中的律师担负着核查公司合法合规性经营的职责,并要在上市申请之前尽可能地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和架构。从申请到招股到上市,企业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证券律师参与谈判、尽职调查、撰写备忘录、出具法律意见书,证券律师堪称资本市场“守门人”。但是相比保荐机构,证券律师的作用是为企业上市的合法性提供鉴证,特别是许多鉴证材料取得很容易甚至可以“闭门造车”,这对律师在IPO作用体现更是弱化。同时,本已处在IPO中介利益链上的低端,弱肉强食、强者恒强的丛林法则依然主宰着证券律师行业竞争。律师事务所这样的批发业务大多还是靠深厚的人脉关系争取来的,其中的地缘优势不可忽视。上海证券报刊载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沪深股市2009年IPO重启以来,地处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承揽了633个项目中的355个,占比高达55.92%,而在114家参与IPO律师事务所中,有52家来自北京。

证券律师尽职调查环节责任较易失控。在保荐人、会计师和律师联合做尽职调查时,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在拟上市公司所在地,三方不仅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目向公司索要相关材料,同时还要跟公司的供货商、经销商等约谈,核实各种销售合同、进货合同上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其中,律师则主要负责对公司设立情况、历史沿革、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法律把关。由于利益太大而造假成本太低使得尽职调查环节往往失控。在新大地一案中,新大地在招股说明书中隐瞒了重要经销商梅州市曼陀神露山茶油专卖店的出资人曾经是公司大股东黄运江的侄女、现为新大地员工的事实,并且媒体调查发现该专卖店的销售业绩每年都在下降,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业绩上升情况不符,这和律师未能尽责有关。胜景山河造假上市之后,证监会只对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出具了警示函,两名保代人员被逐出团队,律师和审计师分别在1年和3年后即可重操就业。这已经是史上最严厉的处罚,可见造假代价极其低廉。当然,律师未尽职也可能是因为IPO业务过程中诱惑太多,如客户收买律师获取假鉴证,通过第三方持有形式使得律师低价获得原始股。

克服顽疾的着力点

证监会已经明确了证券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本思路。其中,关于IPO方面的主要方向是简化许可审核程序,强化事后监管执法,进一步改革公开发行制度,为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变提供专门的制度安排。

1.改IPO核准制为注册制。

IPO利益链条及其产生的财务造假等与当前中国的股票发行核准制度密切相关。这次号称史上规模最大、措施最全、力度最强的IPO在审企业专项检查活动的启动,或让那些成为“IPO造假”帮凶的中介机构暂时回避,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更严格的审核吗?会不会这次审核导致更加高超的造假?

IPO核准制是对监管机构对企业的一种认证,隐含政府对企业价值评判的含义。同时,核准制下保荐通道和上市名额成为稀缺资源。这也会造成保荐机构在IPO中介服务链条中无可撼动的优势,进而无法形成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相互监督的制约关系。在IPO过程中,保荐人和发行人利益一致。因此,中介机构受其利益驱使,可信度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打破现有的发行利益格局。

注册制就是要监管部门不再为企业的业绩和信用背书。向注册制转变过程中,重点强化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交给投资者一个客观描述的上市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则由投资者自己判断。同时,发行人的申请程序也将极大简化,发行节奏逐步真正实现市场化,保荐通道和上市名额不再成为稀缺资源。

2.提升IPO中介机构议价能力。

财务造假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的相互“勾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不能够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关系;另一方面,保荐机构操作程度过甚导致其他中介机构在影响IPO结果方面基本处于无话语权的处境。

中介机构的职能和角色需要重新界定。如果要求保荐机构对上述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性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意见承担责任,那么就是变相要求保荐人同时兼备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审计师的专业资质。目前,应尽快让各中介机构角色归位,专业机构干本专业事务不跨界。例如,招股说明书的主要部分由会计师和律师共同完成,券商主要做价值分析,形成职能和角色的互相制约机制。

最后,还应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并购重组并且做大做强。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重组做大做强,事务所达到一定规模后会计师议价能力会有所提高,对保荐机构形成实质制约。

3.强化IPO中介机构奖惩力度。

首先,应考虑用事后监管和执法代替事前审核。对于真正在信息披露方面出了问题的,加强惩罚力度,支持投资者诉讼,使得违规成本与收益较好对等,最大化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其次,应完善对发审委的后续问责机制。纵观已有造假案例,问题企业放行之后发审委从未被问责。建立后续问责机制,对于审核企业材料并参与投票的委员,永久记录和保留支持或反对该公司过会的理由;如果企业上市后出现问题,要追查其相应的责任;加大发审委资源库建设提高当次审核的不可预知性。

篇6

案情介绍

A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为其关联公司C公司向D公司借款提供经济担保。2002年,C公司逾期未偿还D公司的借款,D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和C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偿还借款。法院一审(2003年)、二审(2003年)均认定C公司应偿还借款,B公司作为有过错的担保人应在C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在该案一审期间,A公司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对B公司进行改制,并委托W师事务所对其资产进行审计,出具了《清产核资报告》。由于B公司无力偿还借款,D公司遂于2004年向法院提起诉讼,以A公司在对下属B公司进行改制过程中遗漏债务为由,请求判令A公司偿还应由原B公司负担的债务及利息。法院一审(2004年)、二审(2004年)均裁定A公司在对B公司的改制过程中遗漏D公司的债务,判决A公司偿付D公司债务。

法院认定A公司对D公司负有赔偿责任的理由之一是,W会计师事务所在《清产核资报告》中已提到B公司支付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费的情况,但A公司在未能及时发现及清理该笔债务的情况下,就对B公司进行改制,从而导致在改制中遗漏了该笔债务,A公司存在一定过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A公司则认为导致其遗漏债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B公司为C公司提供的债务担保属于或有债务,账面上不反映为企业的负债,故A公司不能发现B公司的潜在负债,而W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的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未尽应有的职业谨慎,工作存在严重失职,以致未能发现B公司的涉诉债务;其次,B公司在改制过程中,明知有未决的诉讼案件,但没有如实告知A公司,从而导致A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A公司于2005年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将W会计师事务所和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列为被告,共同赔偿其经济损失。

案情

上述诉讼案件中,从独立审计角度分析,如果B公司和W会计师事务所严格遵循有关会计、审计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诉讼风险。由于或有负债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影响巨大,风险难以估量,企业管理当局应当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对重大不确定事项予以适当披露,以便会计报表使用人了解该等事项对会计报表的可能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负债,如果符合有关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在会计报表反映。本案例中,2002年,由于C公司到期无力还款,B公司此时即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同年,D公司诉B、C公司,使B、C公司很可能因为违约而面临赔偿。也就是说,B公司承担的现时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根据有关借款合同规定,该义务的赔偿金额能够可靠估计,这时,该义务完全符合有关确认条件,B公司应对因担保而产生的或有负债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负债。年末,在法院一审尚未判决的情况下,B公司应向法律顾问咨询,分析胜诉与败诉的可能性。而从本案来看,败诉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胜诉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B公司就应当合理估计损失金额,在200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将预计担保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计入当年的营业外支出,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2003年,法院二审裁定B公司负连带赔偿责任,B公司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上年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如果B公司熟知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认识到将或有负债列作会计反映的必要性,就不会导致A公司在对B公司改制过程中遗漏债务,也就完全可以避免被A公司告上法庭。然而,B公司未对或有负债作适当的会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隐瞒了公司的债务,误导了报表的使用人A公司,导致法院认定A公司在对B公司进行改制过程中遗漏对D公司的债务,因此B公司理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由于或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潜在义务,它可能会为带来或有损失,但这种损失需由未来发生的事项来确定。因此,承担企业报表审计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对可能会计报表的或有负债应更加关注,以便使会计报表使用人能够获得真实、充分、详细的信息。对或有负债的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判断能力,运用不同于一般会计报表审计的,才能及时发现,避免风险。本案例中,W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B公司进行清产核资审计,正是法院受理D公司诉B、C公司一案期间。审计人员在实施对一般会计报表项目审计程序的情况下,发现B公司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了支付给律师事务所的费用。虽然账上没有写明该笔费用是作何用途的,但这时审计人员应该有高度的职业敏感,追加额外的审计程序,以确定该笔律师费是否为诉讼案件而支付的费用,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或有损失。审计人员追加的审计程序可以包括:向B公司直接询问该笔律师费用的用途,虽然这种询问不能发现B公司有意不反映或有负债的行为,但如果B公司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潜在的损失有作为会计反映的必要性,那么,这种询问就显得非常有用;向律师事务所进行函证,函证的除包括费用的金额外,还应当包括费用的内容,以和确定B公司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向B公司的关联公司寄发询证函,以求证B公司与关联公司存在的交易事项,尤其是担保和抵押等或有事项;此外,还可向B公司索取管理当局声明书、董事会等管理层会议纪要,并作必要的审核、分析和评价。W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实施了以上审计程序,即使在B公司有意隐瞒或有负债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发现B公司的潜在负债,从而减轻自己的审计责任,避免诉讼风险。

几点启示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1.由于或有事项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当对或有负债等账外事项予以高度重视。要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增强独立性,尽量减少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过失行为,对避免诉讼或在诉讼中保护自己有很大的作用。

2.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的具体审计业务中应保持认真谨慎的职业态度。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应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而不应以任何借口缩小审计范围和简化审计程序,否则会导致会计报表中重大错报、漏报不被发现,为自己带来本可以避免的审计风险。

篇7

案  

日期:二o一八年八月十三日

提示:本服务方案仅针对并发送指定客户,非公开宣传资料

xxx安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贵公司对江苏xxx律师事务所的信任与邀请!为使贵公司对本所及可提供法律服务有较充分的了解,特制作本服务方案。我们真诚期望凭借本所及律师在法律服务领域丰富的专业经验、良好的服务素质与业内声誉,能够赢得为贵公司服务与合作的机会。

我们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律师非常希望为贵公司的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我们相信,凭借本所律师在该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并通过对本所优质资源的综合调配,一定能为贵公司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以达到规范公司运作、防范法律风险、减少纠纷产生、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提升项目品牌效益等目的。

一、本所拟提供的专项法律服务内容

xxx律师主要向贵公司提供针对侵犯贵公司商号和商标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专项维权法律服务。专项法律服务内容包括:

1、就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咨询顾问服务;

2、制定维权方案,确定维权的范围和方式;

3、接受委托进行侵权调查取证、发送侵权警告信、签发律师函、发表律师声明、出具侵权对比法律意见、进行诉前调解等;

4、接受委托,担任知识产权权属(商标权、商号权)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或行政的诉讼人,代为起诉、应诉、反诉、出庭、和解、上诉等;

以上专项法律服务可以根据贵公司的要求进行调整。

二、专项法律服务流程

在维护贵公司的合法权益,尽快制止侵权行为,xxx律师拟定的服务流程如下:

1、签订协议后三天内通过工商登记查询等方式确定构成侵权的商家范围;

2、七日内了解侵权商家(选定的准备起诉的商家)的位置、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

3、十日内向侵权商家发出律师函,限期要求其停止侵权;

4、十五日内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要求对侵权商家进行查处;

5、一个月内向侵权商家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以上服务流程可以根据贵公司的要求进行调整。

三、法律服务承诺

1、保密:

对所有接触到的贵公司商业秘密进行严格保密;

2、效率:

xxx律师尽最大可能快速满足贵公司对服务时间的要求;

3、团队协作:

对贵公司所涉及重大法律事务,由xxx律师整合本所涉及的专业律师组成团队协助解决。

4、法律服务记录:

我们将对提供的所有法律服务进行记录,以便贵公司定期核查与总结。

四、法律服务费用

根据本所从事法律服务及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惯例和经验,并结合考虑贵公司行业特征、规模以及项目等因素,我们向贵公司提出以下报价方案:

1、xxx律所于前期收取专项法律服务费150000元;

2、如涉及贵公司参与诉讼,则实行风险的方式。风险的收费方式为:每贵公司参与一次案件,如判决侵权商家停止侵权,则贵公司向xxx律所支付律师费150000元,如另外判决侵权商家赔偿损失,则贵公司按照赔偿数额的30%再向xxx律所支付律师费。

因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侵权案件,侵权商家需要承担贵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含律师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因此在合理范围内的律师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可以向侵权商家主张,贵公司实际支出的费用也会相应减少。

3、上述费用包括xxx律师的所有(包括异地)交通、住宿、查档、取证费用,但不包含贵公司提起诉讼及诉讼过程中产生的诉讼费、保全费、鉴定费等相关费用;

上述建议谨供贵公司参考。本所非常乐意听取并将慎重考虑贵公司就上述方案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本所联系。

江苏xxx律师事务所

篇8

1、申述

以律师的名义向亚马逊法务团队递交律师函。信件中会结合店铺的情况整理证据证明我们的委托卖家已经没有继续售卖可疑产品,并且已经超过亚马逊允诺的90天。引用法律条款告诉亚马逊他们无权长期冻结资金,要求马上退还。

2、仲裁

篇9

一、专项行动意义

通过开展企业“法律体检”专项行动,进一步增强全市律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律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充分发挥律师在排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的职能作用,通过及时、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专项行动内容

在前阶段试点的基础上,将我市企业“法律体检”专项行动,扩展到所有顾问企业,并逐步延伸至非顾问企业,以规模型顾问企业为重点,全面把脉会诊,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从法律视角找出企业的问题根源,努力探求解决办法,将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事后化解变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企业抵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专项行动措施

(一)架好企业“法律体检”桥梁。积极与经济综合部门联系,利用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律师在防范金融危机风险,为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中的专业优势及企业“法律体检”的好处和已经取得的成效,赢得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通过与综合部门联合发文、向企业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或“法律服务咨询函”等形式,为进一步开展企业“法律体检”专项行动,架好桥、铺平路。

(二)做深做实法律顾问工作。组织引导各企业法律顾问,主动了解掌握顾问企业的经营状态,帮助企业梳理出涉法问题,及时制定应对或防范措施。

(三)出具“法律风险提示函”或“法律意见书”。组织引导各律师事务所律师深入企业,对企业进行全面“法律体检”,全面了解企业遭遇金融危机受损情况及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和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途径,为每一家受检企业“量身定做”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法律风险提示函”或“法律意见书”,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分析、总结企业“法律体检”的总体情况,对共性问题(或行业规律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关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当好法律参谋。

(五)开展法律宣传讲座。结合企业“法律体检”情况,聘请和组织省内知名律师、法律专家和本市优秀律师,免费对重点企业的领导、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指导优秀律师和法律顾问,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法律宣传讲座。

(六)针对疑难问题开展专家会诊。引导律师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在企业“法律体检”中,对问题多、涉及法律关系复杂的企业,要善于沟通协作,打破地域界限,凝聚团队力量,进行专家会诊。真正做到把好经济脉,开出对症药,行好法律医。

四、责任分工

(一)专项行动由市局党组统一领导。

责任领导:市司法局副局长兼纪检组长

(二)市律师协会、市局律师管理处为责任部门,负责本市企业“法律体检”专项行动组织实施。

1、制定本市进一步开展企业“法律体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积极与市经济综合部门联系,搭建律师事务所对接企业律师服务平台;贯彻省厅统一部署,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业务操作指引,提高律师为企业“法律体检”的能力和水平。

3、聘请和组织省内知名律师和法律专家开展法律讲座,组织优秀律师成立专家组,对涉及法律关系复杂、问题较多企业开展“法律体检”。

(三)各县(市、区)司法局具体抓好实施方案在当地的落实。积极与当地经济综合部门联系,为企业“法律体检”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四)市律师协会要根据全市各律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律师开展好企业“法律体检”。从顾问企业入手向非顾问企业延伸,做到有序推进。对问题较多、涉及法律关系复杂的企业要优先体检。

五、时间安排

(一)2012年2月下旬至12月,开展全市企业“法律体检”专项行动。其中,对顾问企业的“法律体检”行动在五月底结束。

(二)2012年6月初,根据企业“法律体检”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形成法律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县(市、区)司法局将相关材料上报市局,并寄送市律协,市局律管处。

(三)2012年6月中旬,结合对顾问企业的“法律体检”情况,逐步向非顾问企业延伸。

(四)2012年11月底,各县(市、区)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要对企业“法律体检“行动,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届时,市局将根据情况组织召开交流会。

篇10

与传统土建工程相比,钢结构工程的制作阶段具有工厂化制造、按体系发货、按体系交验的突出特点,与加工承揽合同极为相似,但钢结构构件是定制设计加工,除特定的钢结构工程外无法用于其他工程;钢结构安装阶段具有按体系进行安装、按体系交验的特点,故而钢结构工程天生节点明晰、连续、紧凑。钢结构工程合同约定和其后的履约节点管理密切相关,稍有不慎,即有可能丧失合同的加工节点控制优势,转为处于安装节点工期的劣势,出现合同约定不垫资而事实上垫资完成项目的情况。甚至不仅不盈利,反而因工期、构件返工等问题被扣款。还有的发包方不按时支付或者长期拖欠工程款,个别发包方索性不进行工程验收而直接使用未竣工工程。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建筑法规,即使双方有约定在先,承包方也很难直接申请法院对未验收工程进行拍卖以收回工程款。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工程评估及诉讼周期往往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诉讼结果暂且不说,仅诉讼成本加上应收款的利息,给钢结构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巨大的,其中又有业主的刁难、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使得诉讼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在因发包方不支付工程款而决定停工时,又往往由于自身项目管理的节点失控,一味委曲求全而承诺招标方的苛刻合同条件,事到临头才发现投标文件及合同约定对自己不利,不敢轻易停工,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在分包钢结构安装工程时,也常会有分包方唆使安装队在工地闹事,迫使钢结构公司在未到节点支付时支付分包款。

上述问题常常会导致钢结构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应收款难以追回、提前不合理支付工程款等,在南方一些钢结构行业发达的地区,已经发生了由于上述问题致使钢结构企业倒闭的情况。

钢结构企业工程人员缺少合同管理知识,在工程管理上又可以直接表现为:

1、对投标报价不分析,仅仅按图纸进行预算和投标,当工程决算时追加的费用不被发包方认可,导致直接损失。

2、在合同签订时不认真进行风险预测和对策研究,只相信拉关系和所谓“君子协议”,当风险发生时无法解决。

3、在工程施工前只有技术交底,没有节点控制交底。导致项目管理人员只知道按图施工,不知道按项目节点控制施工,在工程变更和业主不按时付款时,仍然盲目苦干,对工程问题不能及时补救而造成直接损失。

4、不懂得充分利用合同进行索赔和反索赔,致使己方一再处于劣势。

5、在项目结束时对合同签订和实施不进行总结,只追求形式上的年签订合同数量和合同标的额,导致企业一再负债经营,最终被呆帐拖死。

为此,很多钢结构企业都聘请了律师,但是律师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并不适应现代钢结构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诉讼律师的定势思维,往往表现为动辄以诉讼威胁发包方,并不能迅速解决现实问题,反而使承包方和发包方矛盾激化,难以继续合作。实际上钢结构工程时间短、定制设计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风险只能靠工程节点控制化解,不可轻易诉讼,否则直接受损失方还是钢结构企业。其次,钢结构企业的合同管理,应该是法律部、商务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部等共同协调完成的综合治理结果,传统上的法律顾问与各部门一般沟通很少,在没有统观全局的状态下,顾问仅对合同做是否形式上合法的审查并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各部门之间对合同履行进程的配合,要求部门人员不但具有本部门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知识,传统上的法律顾问不能完成对上述部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同样,土建工程的合同风险管理模式也不适合于钢结构工程。首先,从工期上比较:土建工程一般工期较长,一旦发生问题,承包方可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与业主在工程节点上进行谈判,各部门只要各司其职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纰漏。而钢结构项目速度快的特点,要求承包方必须将工程节点事先明确,一旦节点出现问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在工程中各部门之间也需要密切沟通、迅速发应,如果有个别部门对工程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在其他部门要求协调时坐视不管,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次,从损失控制上比较:土建工程双方争执不下时,承包方可以把水泥、沙石、钢筋等拉走用于其他项目,因此前期直接损失较少。钢结构工程由于是定制设计,制造完成的钢构件除在本工程中使用外,一般无法在其他钢结构工程中再次利用,钢结构成品即使从工地拉走了也只能报废。所以应尽量避免与发包方关系破裂,这就需要合同风险管理者具有很高的前瞻意识和风险控制技巧。

由此可知,要达到钢结构企业合同管理的最佳效果,只有引进同时具备钢结构经验和法律专业的律师,指导监督商务、工程、财务等各部门进行商务谈判、签约、履约、按时收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使得合同的三大目标——工期、价格、质量向着最有利于承包方的目标实现,将合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早在北京市中喆律师事务所成立之前,现北京市中喆律师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律师即担任当时全国最早的钢结构企业——杭萧钢构的法律顾问,自1995年至今,杭萧钢构在成为钢构行业的知名企业过程中,中喆律师事务所律师与杭萧钢构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在钢结构企业合同管理实践中,中 喆 律师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合同系统管理方法。北京市中喆律师事务所 成立以后,钢结构企业顾问律师们逐步将杭萧钢构、山东杭萧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的工程合同管理方法加以总结,并随国家法规和钢结构行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现已经将该套法律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杭萧钢构及其下属的各子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钢结构合同管理法律解决方案主要内容为:

1、招投标管理投标方向的选择:商务部在律师的指导下,在最有利于己方的市场进行投标,避免由于市场饱和造成的投标恶性压价情况的发生。

招标方资信情况调查:包括工商调查及担保方面的调查,以保证招标方在今后工程中工程款的及时支付。

投标风险预测: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介绍,律师与技术、财务部门一道,通过工程预算进一步核实工程规模、工程量、设计资料情况、合同条件、工程环境等有可能发生的合同风险,并对此作出风险预测和规避风险办法。

对标书的审核:根据招投标法及有关建筑法律,指出标书中对我方有利和不利的内容,并提出相关建议。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条件签订合同。

2、合同签订的风险控制根据建设部标准合同及有关最新法律规定,律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作出一套切实保护企业钢结构工程利益的合同文本,包括钢结构制作合同文本、钢结构制作安装合同文本、高层钢结构制作安装合同、钢结构工程分包合同文本、外协加工定做钢构件合同文本等。

在建设部建设工程标准合同文本的基础上,在专用条款上设计最大程度保护本企业利益的合同条款,并尽可能对标准合同文本不足的地方与业主签订补充合同。

在业主要求与其签订业主拟定的合同文本情况下,对业主提供的文本进行审查,找出其中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与商务部一道与业主方进行谈判,对原合同内容进行调整。

在合同签订前,与工程部、商务部、综合计部、财务部、总经理实行集体负责制,分别对合同提出具体意见,就不同认识进行磋商和必要调整,并签字确认。

3、履约风险控制律师对合同工程节点和付款节点进行归纳,找出合同条款中存在履约风险的地方,并提出相关的法律意见。

在工程施工前技术交底的同时,工程部安排律师对项目经理、商务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进行合同履行风险交底,并出具书面的节点、风险及防范内容。

项目经理按照主要工程节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有关人员对工程节点资料进行收集,并将复印件及时提供给律师。在发包方不能或拒绝提供的工程节点文件时及时告知律师有关情况,以便律师提供相应工作预案。

财务部有关工程项目收款负责人,在发包方未及时支付工程款时,向项目经理和律师作出汇报并提供欠款情况简表,以作为工程部和律师发出催款和停工函的依据。

在发包方拒绝支付工程进度款、拒绝进行决算、拖延验收时间时,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以公司名义发出工程联系单、工作函、公司函、律师函,督促对方按合同约定履约。

协同工程部一道,决定对工程停工及复工,并及时发出书面停工、复工函。

根据合同约定,对发包方、监理方提出的工期延误、工程质量等问题进行反索赔,对于业主违约在先或者由于不可抗力所造成的问题主张自己的权利。

协同商务部、工程部与欠款单位进行谈判,及时令发包方作出抵押、提供担保等。

必要时候对违约方进行诉讼。

4、诉讼风险控制及时协调清理企业件所欠的三角债,避免不必要的诉讼纠纷。

尽最大可能将工程问题解决在非诉阶段。

按照法律程序申请财产保全、对己方被保全的财产进行解冻。

在时效内提出管辖异议,以达到在诉讼时间上迫使对方让步的目的。

在诉讼过程中搜集有利于己方的工程证据和对方违约的证据,以利在调解中取得优势。

准备意见,代表企业进行诉讼。

5、企业人员合同素质培训为顾问单位的商务、工程、财务等部门的人员进行合同法方面的培训。并结合钢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就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