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篇1

下面以我校英语组出色完成一次区级公开课的任务为例,说明校本教研活动因反思而精彩。

本学期我校接到区级任务:在初中英语“集体磨课”现场观摩暨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研讨活动中上一节公开课。主题:词汇教学。时间:第五周。经英语组讨论,由七年级的夏老师负责讲课,其他老师听课,并提建议。

一、集体反思,点燃智慧火花

因为是区级公开课,英语组长做了计划集体磨课三次并给每个组员发短信,再三叮嘱组员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第三周的周三如期进行了第一次磨课。夏老师开的是七年级下Unit 3 This is my sister中Section A (1a-2b)。她是这样来处理这堂课的:

第一步:课前热身活动。让学生欣赏一首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第二步:导入。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这首英文歌及它的全家福,找到共同点――幸福家庭,然后利用全家福进行词汇教学。第三步:教授词汇。这部分采用的是听录音,让一排的学生repeat,同时进行音标教学。接着引进另一幅幸福的全家福并教授词汇friend,让学生帮助介绍樱桃小丸子的家人,从词进行到句。也就是在句子中巩固词汇,巩固词汇是学习运用语句。第四步:练习。词汇教授完之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的1a,接着完成1b,并对涉及的两个语句进行磨音,并渗透语音知识(连音和省音)。第五步:巩固利用课本的图片,这也是幸福全家福,引进2a与2b的听力练习,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句。由于本课时的可朗读文本没有,所以夏老师把听力材料进行处理用作磨音的材料,并挖空,再次强化本堂课的词汇句型。第六步:活动。Family day呈现一个幸福的全家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句进行介绍。第七步:总结。再次进深词汇与句型。第八步:作业。画一张全家福,并在班上介绍。

开完课,教研组对这节进行了评课。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们首先肯定了这节公开课中的有效举措,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词句教学环节零散,新单词与新句型的呈现略显单一。操练巩固这一环节出现的非真实交际现象。怎样体现本堂课的“有效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组长要求每一位组员回去后再仔细看一看听课记录,回忆听课过程中发生了那些教学事件,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具体的教学情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授课教师对此也虚心接受,回去后也进行了反思和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第二天,教研组员们碰了一次头,谈了谈对第一节课的反思,组长把这些反思记录下来,提供给开课老师参考。有了这次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夏老师很自信地再次走了上讲台。

二、集体反思,开阔思路获启发

第四周的周三进行了第二次磨课。由于要突出“有效性”,而且这个“有效性”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经组员们商讨决定对听课记录进行详细的分工,并给学生们准备了当堂测验的小卷子。听课的老师分为九组:第一组负责教学结构记录,第二组负责教学活动转换记录,第三组负责课堂提问记录,第四组负责课堂反馈记录,第五组负责结构性语言记录,第六组负责学生语言流动,第七组负责学生学习状态记录,第八组负责移动路线记录,第九组负责师生语言互动的分析。

由于开课老师比较努力,加上集体的力量,这节课开地比较成功。上一节课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比如:操练巩固这一环节出现的非真实交际现象。英语教学提倡真实交际,在情景中进行真实交流。但是,却出现了学生说“假话”的现象,也就是非真实交际。究其原因,一是为了配合老师上课的需要;二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有限,在表达时容易出现言不由衷。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之所以主动地配合教师上课,跟教师平时的课堂指令和指导有关,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师要多使用交互式课堂指令语言,除了要鼓励学生合理创新,也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表达。如果遇到学生由于语言的局限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教师可以在交际过程中适当、适时、适度地穿插词句教学,设计恰当的词句拓展练习。词汇教授完之后,夏老师问学生Do you have a happy family? 换成Do you want to have a happy family? 学生不再是配合式地回答“Yes”,而是发自内心的“Yes”。由于有适度地词句穿插和扩展,词句教学环节不再零散,新单词与新句型的呈现不再单一。课后马上进行的小测验,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加上通过反思九组老师的课堂记录,我们有信心把这节课展示给全区的英语教师。

三、集体反思,专业引领提升水平

此节课获得了全区英语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展示了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风格。通过这一系列的校研活动,使老师们都认识到:要追求高效的课堂,课前老师要做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好的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并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体验到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非凡魅力。在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时,我们努力探寻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点、融汇点,尽可能弥补期间的空隙,探寻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最佳呈现方式和有效策略,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认识与结论

篇2

一、实施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听课

个人的听课记录是记给自己看的,不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时常应翻翻看,尤其是自己教这一课的时候,或以后教到这一课的时候。常翻翻看的那一页听课记录,肯定有翻看的价值。课堂记录需要掌握一点课堂观察的方法,需要掌握一点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相应的教学基础理论。记录时的记叙方法可以是描述式的,可以是叙述式的,可以是绘图式的,当然也可以是几种记录方式综合使用式的。一般来说,教师的听课记录可以是定性评价记录,也就是下评语。

一般记录可以记录授课教师的教材处理、重难点处理、分层教学处理、课件和教具处理、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等;可以记录授课教师的导入语、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讲授用语、提问用语、启发用语、鼓励用语、批评用语和小结用语等;可以描述授课教师的教容教态、肢体语言、声音缓急、走动范围等;可以描述课堂氛围、学生反映、小组讨论、学生的体态语言和情绪等等。也可以有一些简单量化的记录,如一节课的时间分配、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回答问题的学生性别人数、一个学生的回答频次、不当行为次数、讨论次数、教师口头语及失误次数等等。

还可以有些简单的图示记录,如板书内容、教师板书姿态 、教室布置图等等。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二、实施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要点:(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整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篇3

一、症结一:认识错位,氛围不浓

校本教研活动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依托学校自身条件、资源优势,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教学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但是,我们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是教育专家、教研员的事情,教师以教书为主要任务,平时教学任务都很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占用很多时间,几乎没有时间做教研,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基于这个原因,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氛围不浓,教师不会主动自主参与“校本式”的教研,甚至对校本教研有逆反排斥心理。

对策:一是加强领导,引领方向。在校本教研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把握和指引着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对于学校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要了然于胸,要准确、适时地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重点,制定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给教师以恰当和适时的指导。二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校本教研,观念为先,“科研兴校,教研强校”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共识,要认识到只有积极地开展教研活动,才能保障教师知识、教学技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三是加强学习,丰富理论。如果教师不学习,教学活动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校要打造阅读工程,着力构建书香校园,搭建教师成果展示平台,让阅读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校本教研的氛围。四是更新观念,改善行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行为,理念至关重要。学校要舍得花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比赛,开阔教研视野,增强新课程理念。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不断更新观念,形成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形成人人参与教研、人人热爱教研的局面。

二、症结二:盲目教研,华而不实

校本教研中,由于缺乏经验,甚至有些教师从未涉猎过此领域,缺乏专业理论支撑,不了解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和途径,往往陷入盲目教研的境地,专业性和研究性不强,造成低效随意的经验式教研,导致校本教研低效无效,形同摆设。有的校本教研看似轰轰烈烈,你呼我和,但华而不实,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如,在听评课的教研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听课重数量不重质量,听课数只要达到学校要求即可,但何时听,听何人课,听后能否评课及反思,则不确定;有些教师是重结果不重过程,由于没有科学的听评课程序,听课人在课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课堂观察不细致,课后难以给授课人以实用有效的教学建议。

对策: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有效的教研平台。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备课组的健全程度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学校要选好素质较强的教研组长,指导教研组做好三年发展规划,要求每个教研组要有工作分析、发展目标、年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研安排,做到教研有任务,任务有落实,个人有发展。建立“个人精备,集体研讨,资源共享,个人整合,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有针对性、灵活性、简便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自主性和针对性,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走出了校本教研浮华的漩涡,让校本教研返璞归真。二是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好方法。自我反思既可防止教学机智、教学感悟的流逝,又可记录教学中的“缺遗”,为今后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把自我反思变成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坚持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和教学自我评价,有效地促进自身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三是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和学术指导。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引领和指导,校本教研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低水平重复,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发展。

三、症结三: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农村学校的教师管理比较松散,大多数学校教师不用签到坐班,很多教师一上完课就回家,很少跟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探讨,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教研意识淡薄,教研活动常常是流于形式,教研内容比较肤浅,没有可操作性,形同虚设,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的教研仍然存在。如,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简单说说自己的教学思路,没有具体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很多教师教研主讲材料大部分是从网上随便下载修改,没有根据教学实践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教学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对策:一是规范校本教研机制。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学科特点制定校本教研管理条例,教学和研究规范细则、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引导校本教研不断走向规范科学。二是立足校情确定主研方向。要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根据校情学情,明确学校的主研方向。如,我校的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下农村普通中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已获审批立项,通过教师比较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寻找解决新课程问题的策略,同时鼓励教师自主申报微型课题,增强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三是拓展网络校本教研平台。网络教研有着教学资源共享范围广、教学资源共享时间长、教学资源丰富、教研交流空间无极限等优势,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理论学习、研讨互动,弥补教研时间不足,增强信息素养,储备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教研活力,让校本教研活动有“形”有“神”。

四、症结四:主题泛散,目标不明

篇4

根据xx--xx学年度工作要点,以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主线,以对备课组建设和提高毕业班教学为工作重点,努力提升我县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2、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3、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重视各个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教研活动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

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经过多年的改革,老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材观等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本学年继续通过假期培训、校本教研等活动的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并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采取分片现场经验交流、公开课观摩引领、以及课例式校本教研等活动来继续推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

⑵在先前的下乡过程中,校本教研专题学习的基础上,思想品德教研员与各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引领、组织全县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深入学习领会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研讨、展示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升课程改革的效度。

2、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是教材解读的准确性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推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努力提升教研组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

⑴一周一次的本校思想品德各年级组教师联合集体备课

⑵通过一周一次的片教研活动,实现跨学校同学科教研。

⑶通过全县优秀思想品德教研组的引领示范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4、认真抓好毕业班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努力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⑴抓好九年级教材分析,注意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努力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⑵通过观摩课、探究课及专题复习课竞赛等活动组织好单元复习、专题复习。

⑶搞好思想品德与历史学科的结合与沟通,组织好全县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师做好中考备考会。

5、精心做好教研实践活动

⑴下乡参与学校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的情况如何。

篇5

一、伙伴式教研

伙伴式教研是指教师根据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提炼出研究主题,组建成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在此目标下进行分工合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疑难、共同学习、相互帮扶,最后形成利益与共、互助共赢的教学研讨方式。伙伴式教研以介入、支持、分享、质疑、辩护与协商为构成要素,其中介入是指教师的充分参与,支持是指教师之间的开放与互信,分享是指教师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与分享,质疑是指各个教师间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辩护是指被质疑者对问题、设计、行动、体验、对话及交流过程等作出判断,协商是指针对方案及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进行商议。伙伴式教研的实施原理有互补原理、共进原理、双赢原理、同乐原理与反思原理。

二、伙伴式教研流程

伙伴式教研是对教研活动的诊断、培训、实践、再诊断、再培训、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诊断性观察的具体步骤是组成伙伴团队(被观察教师团队和观察团队)被观察教师团队同构达到变量相同观察组准备会议、接受观察培训以课为例、记录各项数据统计汇报、诊断反馈。

发现问题提供针对性培训主要是指学校根据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组织专题培训,然后进行课堂再实践,观察对比常规落实程度,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检查培训与实践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定课、量化式观课、白描式议课和互助式改课等伙伴式教研方式。

三、伙伴式教研的操作

通过课堂实践,教师就会形成伙伴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线路,即伙伴的组合――针对被试(教师)问题的课堂观察――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针对被试的第二次课堂观察――第二次教研活动,重复上述活动直至问题解决。伙伴式教研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自己也可以通过帮助活动受益。

1.伙伴的组合

我们要合理选择被试(教师),形成磨课协作伙伴团队,一般采取多层次组合,至少从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中选择两位教师形成异质互补的团队组合,形成磨课协作伙伴团队,进行有效教研。例如,教师可以以同课同构为变量控制,每位试教者独立设计,然后经历思维大碰撞,据理力争或者充分阐述理由,去异求同,形成共识后进行二次设计与细节调整,以三人都认可的方案为定稿。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独立思考设计交流去异求同形成共识设计调整细节定稿。

此外,观察教师要提前介入,形成目标明确的课堂观察伙伴团队。观察教师提前介入教研活动,接受观察任务,课中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课后将把课堂观察结果形成报告,将校本教研从执教者“孤军作战”变成整个团队的“齐心合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把观察任务分成教师提问有效性、学生活动有效性、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课堂教学效果五个模块。

2.针对被试(教师)问题的课堂观察

伙伴团队认真观察,获取科学数据。在课堂观察和组织培训前,被试(教师)向观察教师详细地阐述观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各类观察表的记录、统计与汇报的要求与方法,让观察教师提前介入教学研讨。在课堂观察时,被试教师按事先统一的教学设计上课,观察教师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记录,并在教室中安排两台摄像机,用全纳的形式拍摄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观察者根据后续需要回放相关片断补充观察结果。在课堂观察后,观察教师要口头阐述自己初步统计的情况与反思,之后观察教师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或者回放课堂视频进行补充观察,从数据统计、观察叙述与观察反思三个层面写成书面报告。

用数据说话,引导被试教师改进。观察者用工具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数据真实地说明教师教学中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偏差,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明确诊断,给予有针对性地的改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观察数据的分析,探究课前准备与课堂氛围的关系,获取课前准备的有效措施。观察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中观察数据的分析,有理有据地观课、评课、诊断,引导被试教师关注教学的各个细节,让教师有据可查,有方向可改。

案例1 获取教师课中提问的观察数据及改进处理

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若比值近于1,则指向均等。

数据诊断显示:(1)提问男女生偏好差异不大。(2)提问优生偏好明显,优生得到的资源与机会远远高于差生得到的资源与机会。(3)提问差生覆盖率低于1,机会欠缺。

优生偏好数据:A班优生率为19%(优生人数/总人数),优生提问率为24%(优生被提问次数/提问总次数),两者相比优生偏好度为127%。而B班和C班都存在比较明显的优生偏好。

差生覆盖率:A班差生率为21%,差生被提问率为12%(差生被提问次数/提问总次数),两者相比差生偏好度为57%;B班差生率为15%,差生被提问率为10%;C班差生率为16%,差生被提问率为10%,C班差生偏好度为60%。

由此,教师要清楚在哪些地方给予改进,关注学困生回答问题的难度把握与自信心的安抚,以免制造“学困生”。

3.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学校要提供专家专项培训的机会。根据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针对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伙伴式教研侧重诊疗的针对性。2012学年,笔者所在的学校邀请专家20人次问诊课堂进行专业指导,既有针对共性问题的大范围集训,又有针对小范围5~10人团队的指导,甚至有针对3~4人的培训。如果在教学过程遇到问题,学校还可以让教师接受专家的个别指导或到名校继续深造。通过专家把脉、专项培训与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为自省与调整跟进。

伙伴团队给出改进建议。在伙伴式教研中,给出“改进建议”不再是优秀教师的“专利”。教师团队协作性很强,按照观察教师的说法是“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分析数据,提出改进建议”、“为别人做诊断其实也是为自己做改进建议”。观察者诊断的不仅仅是别人的问题,更是自身的问题,他们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中也受益颇丰。

4.针对被试(教师)的第二次课堂观察和教研

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注重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二次实践更加重视,用同样的检测工具,对被试教师进行二次记录与二次诊断,简明扼要地进行成效分析。当一位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被诊断出问题后,伙伴团队会跟踪建档。相隔一定时间后,他们会让观察教师再组织一次课堂观察,观察过程和诊断性观察的过程相似,但被观察教师已经了解观察内容,因此,观察教师要注意甄别被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自觉化程度。由于存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二次改进能比较高效地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案例2 课堂观察诊断前后教师变化

原始数据:本节课,教师共进行34次口头评价。“好的”用了11次、“很好”用了6次、“对的”7次、“你真聪明”4次、“你真会动脑筋”2次、“不错”2次、“希望你上课认真听”和“你坐下再好好想想”各用1次。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有变化,但语气语调的起伏不是很多,表情变化也不太多,在课堂中运用了一定的肢体语言,但不够放开……

两周后再次教研:这位教师前后两次教研,音量变化次数呈递进趋势,音速变化次数后者明显多于前者,语言的抑扬顿挫优于前次。纵观两堂课,教师用规范的学科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语言准确度、清晰度、流畅度、音量都比较好,在音量变化、音速变化、语气运用、表情应用以及肢体语言运用方面,已经有较大改进。

前后改进数据对比,见图2:教师语言的激情度、生动幽默度和肢体语言方面,后者更具有独特感染力,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差异明显。

伙伴式教研注重再观察对比常规落实程度,要求被观察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克服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提高自己课堂规范的执行状况。

四、伙伴式教研保障体系的构建

1.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

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必须要有专业工具进行课堂记录。学校要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营造课堂氛围、掌控空间位置、把握教学节奏、管理学习任务、运用教学语言、安排学生答问、导评学生表现和生成教学资源等九个教学常规维度,邀请1位特级教师、4位科研员、1位教研员组成专家团队,多方征求教师意见,并多方论证,经历一稿、二稿、三稿,形成《铃声前准备观察表》、《铃声后准备反思表》、《教师课堂语言记录表》、《个体表现记录表》、《学生参与度定量评价表》、《教师行走路线图》、《提问的类别、频次、空间分布表》、《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教师学习任务管理记录表》、《教师提问、学生应答以及教师评价记录表》、《教师评价记录表》、《教师评价反馈分析表》、《课堂生成艺术表》、《课堂生成艺术分析表》等14张观察量。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量表体系,落实观察目标、观察方法、观察要求的量表及如何记录操作与分析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常规,这是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重要的物质保障。

2.组建一支能够帮助他人的专家团队

专家的全程参与和及时指导既是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又是帮助教师加强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与反思能力的有效促进力量。当课堂观察被诊断出存在问题,教师反思如何突破瓶颈改进教学时,要有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培训,也可以培养本校自身的专家团队,因为同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师徒之间交流的机会、时间和话题相对集中,开展互助的机会更多,所以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年级组与师徒帮扶组时,要注重知识结构、气质、性格、教学风格等互补性,重视地区有影响力的教师和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促进新手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新手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在与专家团队面对复杂、真实的教学问题的讨论与处理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体验。

3.形成学校实施伙伴式教研的制度与评价体系

校本研修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倘若教研监控与评价手段落后,要想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期,首先要学习《萧山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浙江省教学管理指南》,对照学习课堂教学规范,之后对学校相关激励与监控方法进行修改与完善,出台一些有关伙伴式教研的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实现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学分积累制度》、《同伴互助制度――实现群体发展》、《自我反思制度――实现经验累加》、《伙伴式校本教研制度》、《课堂观察准备制度》、《课堂观察报告制度》及《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等。

此外,伙伴式教研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形成要体现如下原则:一是基于重研讨氛围的协同性原则,这是指要打破原先教师个人单干的局面,让教师们一起备课说课,互相听课诊断,彼此交流意见和看法,一起分析问题与制订行动方案,共同执行方案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基于重个案分析的发展性原则,这是指通过对教师建构档案与二次教学改进的记录,通过个案分析评判教师教学常规的改进。但我们不应以一次公开课的成败作为单一的评价依据,而是要结合受试教师的改进变化,衡量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自我反思、与伙伴协助的改进效果。三是基于重团队评价的共生性原则,这指的是评价和奖惩的重点从对教师单一个体教学行为的评价指向评价教师伙伴团队的行为与整体教育教学结果,加强对校本教研研讨氛围的监控,改变以往教研活动相互恭维吹捧、专挑好话说的情况,强化问题意识。四是基于重数据诊断的针对性原则,这一原则重视听评课的技术,有意识地收集和研究观察量表,利用课堂观察工具与任务驱动机制聚合教师和研究者的视野,使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形成比较明确且具操作性的参与点。

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触动了教师的灵魂深处,使教研活动更加受到教师的欢迎与期待。在教研活动中执教教师形成第一伙伴团队,观课教师形成第二伙伴团队,观课教师从“配角”变为“主角”,课堂评价从“随意表述”走向“重视数据”,教研活动从“一教搁置”走向“二次改进”。教师不仅学会“观察什么”与“如何分析”,还学会“资源共享”和“”,针对同一问题可以从其他视角进行解读,摸索出伙伴式教研新模式。

篇6

按照区、镇两级教研室工作要求,以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促使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重视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本学期围绕“如何有效开发文本教学资源”为主题,开展校内教学研讨活动。

2、把好教学质量关,重视基础知识的过关测试,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力争各科成绩排在镇属学校前列。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一堂课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继续一人一课、随堂听课等形式,关注教师的业务成长。确定好每科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5、做好各级立项课题的检查准备工作。

三、工作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根据学校统一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好教案;严格按照课程表、教学进度及内容上课;作业设计上能抓重难点并及时批改;认真辅导学生、及时总结教学心得。

1、每位教师期初定好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各学科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及时上交教导处。

2、抓好教师的备课。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详细、具体,要体现教法和学法;练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及时写出课后教学评价。

3、每星期都要组织教师分科、段进行集体备课,定时、定点、采用专题讨论、了解每级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形式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集体备课每周时间安排如下:

语文科:星期一下午第一节

数学科:星期四下午第一节

英语科: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体艺科: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4、抓好学生作业质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老师作业布置精当适量,不能变相体罚学生,书写格式要求统

一、规范,以及爱护好作业部,保持清洁和齐全。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学生作业有错要及时更正。

5、落实教学检查制度。

(1)单元知识检测尽量按计划(不能超过一星期)同科同时进行,语文一周、数学三天内做好批改、分析、评讲、记分等工作,并交教导处检阅。

(2)同级科的教师平时互检备课本及学生作业本,以便互相评议,互相促进。本期各科组长每月检查1次,学校平时抽检及期末全面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并做好书面记录。

(二)抓好教研组建设,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1、抓好教研组建设,健全并重视教研组资料积累。要求教师平时资料收集后交给科组长入档。

2、以“如何有效性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校内研讨活动,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征集相关案例并开展评比活动。

3、加强教师间的课堂教学交流,开展教研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一学期科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要求记录齐全,有听后思考记录,期末上交听课记录本。

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一堂课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要求所有资料电子存档。

5、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理论学习、骨干教师示范、体验实践、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学科教学质量,坚持常抓不懈。

1、各任课教师认真抓好教学质量关,团结整个年级段的力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学困生、优秀生档案。

2、做好学科质量过关、考查、分析工作。

3、抓学生基本能力的形式

(1)组织力量做好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过关测试工作。

二、三年级写话比赛。

(2)阅读能力。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利用好学校图书馆,扩大学生阅读量,要求做好记录。本学期准备在4-6年级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竞赛。

(3)数学解答能力。要求每班在上数学课前进行口算训练,学期间进行数学知识竞赛。

篇7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也日益得到了重视,但是具体的管理工作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从事多年的农村小学实际教学管理工作,基于实践和理论基础,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思考

1.管理模式化,缺少先进理念

目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模式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的检查管理内容就是检查教案,听课评价,期末考核结果等做好相关的记录。基本的德育管理则是要求教师完成相关的德育报告材料,参与德育活动,记录教师是否存在重大德育事故等。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针对教学工作和教师德育工作的管理是片面性的,无法展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态度,虽然从管理的环节上看,一个也没有少,但使教学陷入到一种僵硬的模式,得不到个性的发展。另外,在目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职工的民主管理能力没有得到体现,从管理者的方面来讲就是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许多农村基层管理者没有进行管理先进理论的学习机会,自身也缺乏不断学习的能力,使得管理内容缺乏创新。从教职工的角度来讲,农村教师往往习惯了固有的管理模式,长期以往,缺乏教学创新的思考和发展动力。

2.过分制度化,忽视激励管理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多数采用的是制度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管理实践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利于管理,权责明确,使工作更加顺畅,能够规范企业的工作流程,让教师遵守管理行为,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行为体系,能够发挥整体优势。但是,制度化管理必须要配合相应的激励管理制度,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多数的激励管理模式跟不上去,主要表现在:第一,绩效管理模式开展缓慢。绩效管理和制度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两张皮,两者对教学管理的实效作用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员工考核制度存在,但是却迟迟无法与工资奖金挂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靠制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激励制度走入误区。激励机制不应是教科书式的条条框框,在完善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发展认需求、因异生政策、正负相结合,实施构建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操作性的激励体系,是执行力的根本保证。

3.校研形式化,业务管理落后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而言,必须要重视校本教研,但是目前农村各校的教学业务管理工作明显落后,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者作用低。目前教学管理的基层人员本身的教学指导能力不高,多数是参与听课活动,然后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或默不作声。整个教研教程只对一堂课或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评课也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上,虽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但没能追溯到内隐的教学理念。第二,校本教研的形式缺乏能动性。农村首先师资力量弱,任课教师往往要同时担任语文、数学,甚至综合、德育等多项工作,教师负担过重,觉得校本教研活动是增加负担的。另外,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顾忌关系、顾忌面子而默不作声,交流活动缺乏必要的交流。

第三,整合校本教研活动往往会趋于简单化,虽然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也就是止步于此,受教学理论的限制,教师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控制缺乏必要的研讨和分析,其真正解决问题的研修寥寥无几。

二、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1.科学管理,革新理念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认为:“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为了转变农村小学管理理念落后的现状,教师必须开展科学管理工作,革新理念。首先,要让基层管理者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完全保证管理观念根本转变,管理效果不断提升。其次,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先进管理理念的推行,为农村小学的管理模式转变提供政策制度的支持。其次,校内要积极开展自我学习,通过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在管理领导层内部进行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活动,如目前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都是校园管理的有利借鉴,如投资取向、风险意识、利润导向、契约原则的企业教育理念,这无疑为改革官僚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注入了新鲜血液。另外,管理理念要考虑到农村小学的生存问题,要做好宣传制度的设定,让农村小学与周围的农村社区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因为农村小学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立足于和服务于农村社区。

2.以人为本,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模式的应用,首先,要为教职工规划事业发展方向,如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做到每组有课题,激励教师研究出成果,在培养青年教师上坚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将青年教师推上学校领导岗位。其次,要完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各校教育教学考核评估办法,规范学校内部教学评估数据的采集、统计、管理与使用,让数据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发挥激励作用的整体目标,就是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例如,目前农村小学的发展离不开周围村社区的支持,学校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同时,规划校园发展的整体前景,要把学校实际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从总的办学目标到分解目标到实施步骤,激励教职工共同努力。

3.校本研究,带动教风

开展合理的校本教研活动,带动全校的学习教法的良好风气。首先,校长带头亲自动手搞教研,进而逐步达到人人参与,带动整体教风。尤其是主管教学的业务校长应该是学科带头人,能够带来学校内的一线教师进行校本研究活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获得全新的教学力量。其次,利用校本教研日的学习时间,对教师教学问题卡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确定出校本教研研究的课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如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好书,至少完成相关字数的学习材料等。

篇8

本学期,我教研组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中心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组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教研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每周各教研组有固定的教研时间,在形式上也较上期有所变化。本期注重全乡学校联手,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1、我组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教研时间至少观看两节课改实验区优质课堂实录,并认真填写述课表,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期中考后,有阶段性反思,期末有全期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教研组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诱思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组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们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所教学的各年级新课改教材,要求教师加强自学和研究,增大对新课改的研究力度,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

6、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教研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7、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继承上学年校本教研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备课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师;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3-01

一、学校层面

(一)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入人心。

(二)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入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三)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教师层面

(一)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二)以‘锐、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三)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而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来,我校始终致力于构建一种立足于校本教研为核心的教研文化体系。把课堂研究与课程研究有机结合,是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为此,我校教师积极投身校本教研工作,在借鉴一些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已初步形成了独具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体系。

一、注重选择最佳模式,提高教研效果

1.注重行动研究,促使校本教研发挥常效。在讷河范围内,我校可以说是校型较大的一所学校,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比较多,相对来讲教师工作负担比较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选择一种易于操作,不过多增加教师负担的教研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校领导的反复研究,我们确定:将教师的行动研究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也是贯穿在教师教学始终的教研活动。所谓的行动研究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分析问题,展开行动,寻找问题解决办法,并在不断的反思循环当中改进自己的行动。

对于教师行动研究,我校要求教师在小范围内完成,交流也仅限于学年组或学科组内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在每节课之前根据课改新要求,认真设计教学,授课后针对教学实际进行课后反思,每一单元结束后,学科教研组内的教师就这一单元教学中的困惑也好、所得也好、发现的问题也好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此项活动由学年组长或学科组长负责,交流要有详细记录,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教研组将采集到的资料及时梳理,将共性的东西提炼出来,拿到校级活动中以便全体教师共享。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一方面,对学校整个校本教研过程进行理性思考,总结经验,提炼观点;另一方面,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地分析和思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升校本教研质量。教师做学问,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理性的东西,又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教师没有那样的能力去研究教育理论,他们拥有的就是教学课堂实际经验。而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为此我们提倡教研活动要狠抓课堂实例,始终坚持以课例分析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题。对每节课每单元或章节内容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教学手法、探究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的主题来自课堂,来自教师的亲身实践,让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

3.创新教研模式,引领校本教研增强实效。经常性的教师行动研究,使教师具有了初步的教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借鉴了一些学校先进的教研经验,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使教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包括对比式教研、案例式教研、课题式教研、沙龙式教研等,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使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促进教师个人的反思领悟,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研究实效。

二、重视交流对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强化同伴互助的交流对话机制,深入开展集体教研。教学交流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手段。我校有83名教师,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黑龙江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齐市、讷河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5人。我们有良好的优秀资源,同伴式互助将促进教师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一是注重专题分析讨论会,学校十分注意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选择一些组内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二是加强跨学科交流,建立对话交流制度。通过开展定期校级教学研讨会,打破学科局限,寻找共性,开展不同学科教研组的学科思想交流和教学改革交流。采取每月一次教学专题会议的方式,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反思每个阶段的教学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

2.启动名师导航,带领教师和谐发展。在实施新课程实验中,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我们要求全体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广泛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目前我校已有7对师徒结对,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提出师傅上好示范课,徒弟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的三好课要求。同时每学期举行一次优质课展的活动,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

3.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指导教学实践。我们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感。为了提升教后感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把教后感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写教后感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方案。同时,鼓励教师用记录反思教学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开展教科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