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这关系到幼儿的成长环境,也关系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创新班级主题墙饰,让墙可以由“静”变“动”,成为班级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幼儿园创新班级主题墙饰的必要性
幼儿园在传统的班级墙饰布置方面只注重环境创设的单方面作用,侧重幼儿园环境的美观、整洁与有序,关注了外在的形式,而忽视了班级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这些环境创设的内容都比较简单,缺乏整体意识,最重要的是班级的环境创设幼儿很少参与,一般都是教师自己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只是参观者,机械地接受了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安排,这样不利于幼儿思维的拓展,也忽视了班级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隐形教育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创设者忽视了班级主题墙饰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二、班级主题墙饰创设的策略
在进行班级主题墙创设之前,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设计并制作墙饰,这样就会满足幼儿参与动手的意愿。在班级墙饰创设成功后,幼儿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动力,在幼儿动手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全员参与,让幼儿感觉到“我能行”,并且要用欣赏以及鼓励的语言帮助幼儿,引导他们解决在创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并且在创设完成后,教师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要进行评价。
此外,在创设班级主题墙饰的时候,可以选定动态的墙饰,因为长期不变的主题墙,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减少了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机会。创设动态的主题墙,可以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可以考虑主题背景不变,改变主题活动的内容,主题墙饰凝聚着幼儿的劳动成果,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足迹,所以,动态的主题墙饰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总之,在班级主题墙饰的创设活动中,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创设适合幼儿成长的主题墙饰,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提升幼儿的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主题墙;幼儿;互动性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环境创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而主题墙作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方面,受到了来自一线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的高度关注,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这些研究或阐发主题墙的重要性,或对主题墙利用的现状进行批判性分析,或提出一些主题墙创设的原则。对于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墙创设,不同的幼儿园有不同的体验。本文认为,主题墙创设应注重互动性,方能发挥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题墙的概念与功能
主题墙,又称主题墙饰,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里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方式塑造出来的表现主题内容的艺术形式,它是幼儿园各个班级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内容所创设的墙面。其应当是由教师或幼儿围绕中心议题或与之关的内容来创设墙面环境,它是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与课程主题相辅相成,具有教育和审美的功能。鲜明的主题、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是主题墙的美学特色,它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和身心全面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提高幼儿审美教育质量,优化审美教育手段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美化,轻教育,主题墙的教育力量难以凸显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就是要将孩子已获得的能力经验当成新能力的发起处,促使孩子在已获得能力中“发展”成自发形成的从未接触和拥有过的能力和经验。可实践中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墙面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大多以浮浅的各式各样的卡通造型大面积大范围的布置装点着幼儿园的墙面,甚是精美好看,无可厚非的是,主题墙作为班级环境的一部分,承载着多种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作为幼儿园主题墙的更重要的价值――教育价值。很多幼儿园在制作主题墙时尚未足够重视周围效应的不可替代性,看中扮靓而做,有的其实已不符合孩子的需求与兴趣,而且也未能与课程等相配合,如此一来使得主题墙环境的教育价值凸显不够。
(二)创设过程中幼儿自主性发挥欠缺
在主题墙创设中,很多时候,幼儿常常被排除在外,造成教师一方忙前忙后,出力不少但,由于儿童很少参与其中,兴趣缺失,故而更谈不上引导幼儿与墙面互动,从中得到发展。如果可以换个角度,从幼儿的兴趣需要,知识建构方面考虑,多听幼儿心声,让幼儿更多的参与其中,与他人合作,手脑并用,操作一切可利用的材料与资源,他们定能从中收获更多的东西,难道不是学前教育实用主义主张的吗?要做到听取幼儿心声,首先要做到,尊重幼儿,让它们真正而成为环境的主人。关注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在日常教学活动包括游戏里,捕捉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兴趣点,结合当前幼儿发展水平和教学(主题)活动进行作以有机生成,为墙面的创设不断引来素材。另外不可忽略的,我们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使它们的所需所想能够得以满足,创设主题墙时,使不同层次幼儿的意见得到采纳,投入主题墙创设中,让每个幼儿享受这个美妙的过程,无拘无束,天马行空。
(三)家园联系不够
很多人认为,在现代课室教育环境的规划中,主题墙就归根于肤浅的美化部分,不够重视它的辅助教学力量、包括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程度的反馈作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必须将家庭的力量发挥融入到幼儿园墙面教育中,让家庭理解课室墙面内容对孩子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真正调动家长积极性,提高家庭参与度,真正发挥来自家庭的教育力量!
(四)过分看形式,忽略参与价值,孩子与主题墙交互作用不够
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很多时候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的材料来确定内容,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育活动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育活动来确定。是为了墙面的布置,纯粹为了完成任务。尽管墙面五彩缤纷,内容大多以童话故事,小红帽,或者以花草树木为主,点缀一些昆虫,动物等,这样的主题墙形式比较单一,也比较孤立,缺乏教育性和与幼儿的互动性,不利于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五)长时间固定不变,更新缓慢
一些幼儿园因为多种原因,墙饰的布置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不会更新,长久下去,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可以想象,这样的墙饰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幼儿只会对这些墙饰视若无睹,那么它的存在也就毫无价值了。
三、如何让主题墙真正实现其价值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要想让主题墙真正发挥其独特而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首先应从以幼儿为主体,进行主题墙创设为切入点,而后紧紧围绕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该内容应来自幼儿生活且融入生活),充分发挥各参与成员(幼儿、教师、家长)之间,所设计墙面前后时期内容之间以及墙面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多方有机联动作用,共同创设幼儿喜爱,可与之产生积极互动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的立体化主题墙环境。
(一)在主题墙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对周围环境的创设应加入孩子的思想与做法。有了孩子的大脑和想法所制作的课室主题墙能够让他们对主题墙多多熟知、多多喜爱、多多参与其中。”课室中主题墙制作经常将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作为为宗旨与方向,然后加以课程所需来制作主题墙的时候,老师应跟随课程发展地导向,以老师指向,培养孩子自主融入、体验、思考、和孩子一起构想和主题想联的主题墙。
在主题墙制作中,要非常重视尊重孩子,让它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和需要,这样一来,在原有课程学习过程中快速有效得挖掘孩子有闪光点的内容,合成高效的墙面创设灵感,为课室环境质量的提升与发展给予源泉。
(二)开展制作多方有机联动的主题墙
在这里我所倡导的是一种参与者、墙面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机互动的主题墙创设模式。首先,着眼与参与者,在主题墙创设中主要涉及到的主体为教师、幼儿、家长,为了让主题墙扎实有效的为幼儿发展服务,应当使主题墙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家园共育真正发挥其独到的作用。
1.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总的说,主题墙的制作常常将课程发生作指引,在协同课程需求制作课室环境时,老依照主题发生的要求,以教师提示,放手孩子主动融入、构想、设计、和孩子一起制作与主题联系的墙饰。
2.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为了丰富墙饰的知识面,我们还可经常请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给与家长与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发现问题,挖掘资料能够伴随亲子互动学习的全路线,爸爸妈妈可给予幼儿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使得幼儿可以对这些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内容投入不少的研究,探寻,摆弄,从而收获领悟,加强幼儿与同伴沟通想法和信息勇气。
3.教师与家长的互动
主题墙创设可以家长开放日的形式,让家长与教师在一起,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在做做、玩玩、画画、贴贴的欢快气氛中,完成主题墙的主体布置,在教师、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中,慢慢形成更丰富的信息交往与沟通。
4.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通过主题墙,可以激发幼幼互动,是直接、间接满足每一个幼儿需求的好方法。由于主题墙饰会保存一段时间,每一个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与主题墙互动,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在强势上所获得的信息、感受、想象和经验等等。
5.墙面内容间的互动
班级主题墙往往是处于动态的建设中,幼儿在墙饰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有时,教师可将所要学的知识,下一阶段主题墙的部分内容,或是在与墙面互动中和教学(主题)活动中由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等等。
四、结语
要想让主题墙真正发挥其独特而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首先应从以幼儿为主体,进行主题墙创设为切入点,而后,紧紧围绕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该内容应来自幼儿生活且融入生活),充分发挥各参与成员(幼儿、教师、家长)之间,所设计墙面前后时期内容之间以及墙面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多方有机联动作用,共同创设幼儿喜爱,可与之产生积极互动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的立体化主题墙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学校应当为我们的学生准备一种恰当的环境,使它们通过做事而学习”由于该主张的传播,欧洲各国在学前孩童教育文件里已写到:“应为儿童创造最佳环境。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墙面环境能为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故此,幼儿园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应提高对幼儿园主题墙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儿童全面的和墙面环境接触,互动,享受其中,活动室墙面环境不仅仅是美化,尤其该是指导鼓励孩子“发展”更高一些的各方面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将墙面环境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詹国芬.承载幼儿教育理想与智慧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饰创设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2(02).
[2]赵怡蓉.幼儿园主题墙饰审美性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张林.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杨冬梅.个性・互动・多样・动态 创设班级主题墙饰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2(02).
篇3
主题墙饰 幼儿 对话
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对话,就是让幼儿在与主题墙饰的互动发展,获得有益的经验与能力,同时主题墙饰也会在幼儿的心智变化中得到一定的改变和充实,并在相互的碰撞过程中激发出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空间和余地。
要想让主题墙饰生动起来,就要采取一些灵活的策略。
首先,要让主题墙饰有生机、有生命力、有弹性。根据主题的变化、幼儿的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并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经验调整环境,从而实现幼儿墙饰的互动,使他们在创设环境中成为构建自己知识的主角。
其次,要创设有挑战的墙饰,在创设的环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经常在对话中会给幼儿带来问题,引发他们探索,而材料的选择是低结构多功能的,幼儿有机会用同一种方法作用于不同的材料。
再次,就是要创设的过程中,要采用瑞吉欧的空间特征让空间的安排、材料的选择以及每一个事物都能够传达沟通的意图,形成人际交流的氛围,让墙饰在与幼儿的对话中协助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一、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
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来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
首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我发动幼儿讨论,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如孩子们常常会互相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这些常常会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如何把这些内容变为我们幼儿园主题墙饰的一个内容呢?我就适时启发孩子集体讨论,然后定出“节日快乐”墙饰的内容。
其次,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我们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能做到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的获取信息材料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主题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得到很好的发展。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征得幼儿同意后再介入。
二、墙面环境创设要动态化
第一,主题墙面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重新布置,也可以逐步的深入与丰富。“开火车”是大班孩子喜欢的语言游戏,我发现孩子说的火车开往的地址,仅仅局限于我们周围的城市,如南京、连云港等。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我就鼓励孩子们每晚收听“天气预报”。一周下来,他们知道的城市名称就多了起来。我还精心描绘了中国地图,游戏时,孩子们说出城市名称,我就同孩子们一起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来,使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更加高涨。有一天,几个男孩在一起讨论坐什么车去北京,有的说坐火车,有的说是汽车。我想何不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车呢?于是,开展了一次手工制作活动。孩子们用饮料瓶、纸盒等各种废旧物品制成了公共汽车、火车、货车、小汽车等,根据孩子们的愿望,我把这些车固定在地图的周围。就这样,以“我的车就要开”为主题的墙饰产生了!
墙饰根据孩子的需要为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
第二,墙面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儿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涵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墙面上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小主题“我的小手真能干”,让幼儿共同来布置幼儿园这个“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墙饰中,让墙饰成为幼儿与教师近距离的“对话”。
篇4
关键词:墙面设计;环境创设;身心发展;误区;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71-02
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过程。可通过环境的创设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能力,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多种综合能力。环境的创设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让教师与幼儿成为朋友,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环境的创设也是家园合作的前提。在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中,可反映出孩子的成果与学习过程,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工作的过程,而这些往往是家长平时所看不到的。因此通过环境的创设,不仅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与幼儿教师,也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进步。但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应如何充分发挥主题墙面作用呢?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总之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无声的老师,它对幼儿的影响是隐性的,也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的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手操作的劳动,更不是盲目效仿别人的流行趋势。创设墙面环境我们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让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关注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因此,我们应努力发挥主题墙饰的有效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师在实践中对主题墙面创设上存在以下误区
1.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没有真正做到与幼儿产生互动。教师怕麻烦,在创设墙面环境时不与幼儿交流,就直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想法进行创设,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忽略了在幼儿园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简单地认为让幼儿把收集的材料贴在墙面上替代主题墙的设计,呈现出来就是互动了,这样就失去了创设主题墙面环境的真正意义。
2.不能体现主题探究线索,缺乏实际内容。主题墙不能显现一个可视的学习过程图,呈现出幼儿学习该主题时先后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在探索中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就不是一个好的主题墙,也就起不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把墙面布置的很精美、漂亮固然好,但没有内容的体现也是空的,只能说那是教师们的设想计划多,幼儿参与少。
3.环境固定,变化少。由于教师们花时费神,用了大量的精力布置设计墙面,不舍得更换,因而造成真实、生动、直观的内容没有空间在墙面体现,致使幼儿缺乏情感交流,也就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失效。
二、如何发挥主题墙面作用,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1.师幼互动,丰富版面。教师在设计主题墙面之前,首先应对预设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本班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由教师搭建主题墙面的框架,具体内容用幼儿的表现表达填充。教师不应自己把主题墙面布置得满满的,应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问题板块之后合理留出空间,让幼儿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找到的办法记录在空白处,使版面不断丰富起来。
2.一目了然,与墙面互动,体验成功。主题墙面设计涉及到主题学习的重点内容,要让人一看就明白,如果主题墙面零散、无序,就不能梳理出一条学习脉络,反馈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以及真实的表现表达。比如:我们的《春季》主题活动,在墙面上设计六个板块:春天的动物、植物、气候、 人的活动、节日、节气,让幼儿在画一画,说一说中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在主题学习中知道了春季事物的变化,明白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通过幼儿与墙面的互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而且,幼儿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对其学会自我建构知识、主动学习起到积极作用。这样的主题墙面很好地克服了说教式教学的弊端,注重的是幼儿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符合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课程精神。教师在指导幼儿与主题墙面互动时要适时地介入,引入评价机制,对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探究产生兴趣。
3.主题墙面要有趣味性,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主题墙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使其具有知识性,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其设计同样离不开趣味性,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在墙面内容确定之后,建议教师增加情境性设计,以体现教师对墙面的整理智慧。如:在《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讨论了准备冬眠的动物,如果把孩子们查找的有关图片直接张贴出来缺少艺术感,这时教师先在主题墙的背景上画一坐房子,旁边有大树,再把图片剪下来,让幼儿自己张贴在上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主题墙面不能过高或过低,这样都会不利于与幼儿互动,通过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动手,获得新知识、新体验,同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很好的发展,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4.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进来。主题教学的顺利进行,一定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有效地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和谐统一,最终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在主题墙饰创设活动中,我们常常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在丰富孩子感性经验的同时,使孩子了解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做一个主题之前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资料的意义所在,然后把孩子们今天的表现反馈给了家长,这就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主题墙,既增进家园联系,又使孩子们学习兴趣更高。这样一来,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就能更好地得到体现,我们的主题活动才能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如今,幼儿园的主题墙面作为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已成为幼儿在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是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情感的氛围,正使我们的孩子不断地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探索、积极地创作,从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总之,主题墙面在主题活动中能对幼儿的知识、情感、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更好的保证幼儿有更多动眼、动手和动脑的机会,真正达到幼儿与墙面、幼儿与活动互动的目的,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在与主题墙的互动中,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我班幼儿从小班开始,就开始与老师一起参与主题墙的布置,虽然在小中班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一些简单的收集、作品的展示,但是经过两年多的积累,到了大班以后,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主题墙布置的经验,每一次老师在布置的时候,他们时常会为老师出谋划策:“老师,这里贴上我们收集的调查表,我们来把调查表装饰一下,就更好看了……”所以在大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中,我大胆放手,引导幼儿从版面设计开始,尝试让幼儿成为主题墙的设计者。首先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你们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小朋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秋天的、五彩缤纷的落叶、秋天的水果等等。最后,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幼儿确定,秋天的落叶成为主题墙的主基调,选用色彩鲜艳的卡纸,剪成秋天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大叶子:黄色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墨绿的广玉兰。在大叶子的周围,幼儿剪上一片片小叶子,就好像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叶子在大树周围翩翩起舞。接着,我又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把我们认识的秋天布置在主题墙上,慢慢地,橘子皮做的;收集的种子制作的镶嵌画;秋天蔬菜的调查表;秋游的照片等等都在孩子们的提议下,上了主题墙。最后,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我们的主题墙怎么样,还有什么地方不太好?由于刚往上贴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美观,主题墙整体有点凌乱,我又在孩子们的引导下,进行了版面的调整。本次主题墙的设计,由于用孩子的眼光来布置,使孩子们更加喜欢上主题墙,更愿意与主题墙进行交流,幼儿在交流中加深了他们对秋天的认识。
二、主题墙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引导幼儿与墙面真正说上话
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在瑞吉欧眼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主题墙饰进行“对话”。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必须让环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主题墙的创设也纳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创设主题墙环境时我们要明确目标,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以至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创设环境,使教师在主题环境创设中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比如在主题活动《我们周围的标记》中有一个社会活动《我认识的安全标记》,在活动前,我引导幼儿与父母一起收集各种安全标记,先贴在主题墙上,使幼儿对安全标记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在活动中,幼儿能对自己收集的标记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对别人收集的标记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活动延伸中,我请幼儿为我们幼儿园设计一些安全标记,使小朋友更加牢记安全标记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学活动与主题墙在老师的穿针引线下,得到了较好的融合。幼儿也在亲手参与主题墙布置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让主题墙也“开口说了话”,促进了教师、幼儿与主题环境的互动,使环境也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题墙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涵在环境之中,而且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主题墙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在主题墙环境创设方面重视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我们的主题墙的制作过程包括制作前的准备、主题墙的内容和主题墙装饰物的制作及主题墙布局的安排等多方面。我们先让孩子做好精神准备,在此基础上幼儿会更为积极地自觉准备制作主题墙所需的废旧材料,然后再进行制作和装饰。主题墙的制作过程必须引导每位幼儿参与,使这个过程成为幼儿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展现自我的大好机会。当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时,还可鼓励幼儿参与设计墙饰的布局、色调、风格等。例如在大班“中国娃”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对我国的国旗、国徽等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们就采用这些方面来进行主题墙布置。在准备过程中,幼儿已收集了运动员获奖升国旗的照片,老师又为孩子们准备了红色、黄色的卡纸、糨糊、饮料吸管等,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制作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四、主题墙的创设――幼儿学习、生活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在幼儿的幼儿园生活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与同伴和老师们谈论自己的有趣经历。比如,十一长假过后,孩子们常常会聚在一起,讨论:“这个国庆,我到了哪儿?玩了哪些好玩的?吃了哪些好吃的?”真是乐此不疲。为了让幼儿能更生动、形象地进行交流与分享,于是我们请他们将旅游的照片及纪念品带到班上来。这样,幼儿的兴趣更浓了,每天自由活动时间,他们围着自己带来的照片,相互介绍“这是我在哪儿,干着什么?”展示自己的纪念品,这是这个地方的美丽景色,用竹子做出来的。趁幼儿兴趣正浓,我又向他们提出问题:“你们说的时候,还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没有听见,那怎么样让别人知道你有趣的经历呢?”有的孩子脱口而出:“画出来”。这个提议得到很多幼儿的认可,于是我们以美术为切入点,围绕主题《可爱的祖国》开展一系列得活动,形成主题墙饰。教师在关注幼儿的兴趣与发现的过程中,相继生成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和主题墙饰。
篇6
【关键词】:主题墙、误区、幼儿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演变,主题教育活动以多元的整合的教育理念逐渐代替且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作为影响幼儿发展水平的四大因素之一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墙就是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展示的策略,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地的幼儿园中,教室门口的墙壁上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主题风景墙一一呈现眼下。
著名的瑞吉欧教育模式也提出了“墙壁会说话”的观点。在这形象各异丰富多彩的主题墙上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成长的足迹,是的,它像一本日记,无声的记录了孩子的所学、孩子的思考、孩子的探索、孩子的创造、孩子在课上的身影、孩子的梦想,点点滴滴汇成一条学习的河流,静静流淌。拉开记忆的漩涡,回顾几年以来我园在主题墙创设的旅程。
一、初识主题墙,深陷误区。
几年前,新课程改革下,主题教学活动也逐渐在农村幼儿园起步,在阶段性的缓冲和适应下,“主题墙”一词突兀的崛起,在农村幼儿园掀起一阵狂潮。由于刚接触,脑中对于主题墙的概念有些模糊,单纯的认为,主题墙的创设:其一,幼儿的绘画作品;其二,老师加以简单的点缀和装饰。二者合一,便是主题墙。于是,我们沉沦在主题墙的误区里:一个简单的作品展示墙。如:主题活动《我们的祖国》主题墙创设中,我将幼儿绘画的天安门粘贴于墙,而后制作了一个鲜花朵朵的花边点缀,于是《我们的祖国》主题墙便大功告成。完全的老师动脑设计的方式完成了主题墙的创设,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孩子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整个主题墙的创设中,孩子无需动脑提出创意,不需要和老师一起布置和完善主题墙,孩子只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那么孩子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学到什么?在主题墙创设的误区中我们迷茫深陷。
二、再探主题墙,实施“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理念。
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让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发展互动起来。幼儿教育的理念也让我们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原则,将我们教师的角色地位变为指导者,推动者,信息传递者,使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舞台的主角。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思考创设主题墙的初衷是什么。作为幼儿教师,我不管开展什么工作,前提都应该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对孩子的发展最有利的目标来开展。于是,我尝试着按《纲要》中所提到的把“幼儿放在教育的主导地位”的做法,让幼儿来做主题墙的主人。
例如:主题活动《中国娃》中,在一堂“运动健将”的综合活动后,孩子们常向我提出各种关于此事的问题,还常和小伙伴讨论此事。比如:为什么要开展奥运会?一共有多少种运动项目?哪些运动项目是我们中国人比较擅长的......并且,他们中很多人还想到了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不断向家长询问。既然孩子们对“运动”这一问题感兴趣,我们就根据他们这一需要,开展了“我运动、我快乐”这一主题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主题的名称,是由孩子们自己决定的,他们通过讨论选定了在这个主题中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后,共同设计了主题墙的布局。廷廷提出:主题墙上应该少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大家商量后决定一些字可以用图形代替。书书提出:我不喜欢画画,讨论问题时的记录可以不用绘画表示吗?大家想出了由老师帮助用文字记录,还可以用照片、图片等表示,如果用绘画表示,画得不好、不像也没关系。这次由于主题墙的设计完全按照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来布置,并且由他们亲自动手,因此,他们对主题墙的关注程度非常高,每天来园就要把家长带到主题墙面前,把前一天的讨论和记录讲给家长听,有时对问题有了新的见解,马上会记录下来贴在墙上。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以往挖空心思也填不满内容的主题墙在这次主题的进行中,刚开展了第一个小单元《奥运会的故事》的主题,空间就已所剩无几。这下把我难倒了,于是,在孩子们创设主题环境的时候,我便给孩子们提出要求,让孩子知道我们墙壁的可使用面积,让孩子们有意识的将最有价值的资料呈现于墙面。孩子们的思维和布局能力让我佩服。
在这里,我们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主题墙上是孩子们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它承载着我们的教育意图,并能引发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在这里,孩子们获得了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豪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又该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呢?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用自身人格的魅力去感染他们、鼓舞他们、激励他们、培养他们。”于是,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我自己也努力这样去做。例如,在主题活动“保护资源”的方案中,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信息。有的去音像店买了VCD,有的去附近图书馆借了《百科全书》;有的从旧图书上剪下了图片,也有的到网上下载了相关的资料――孩子们了解了酸雨、赤潮,知道了大量鲸、海豹在污水中死亡,涉及了人类疾病与水污染的关系。有的孩子用瓶子装了脏水与清水的水样让大家一起比较,有的孩子到妈妈医院里用显微镜想看看脏水中到底有什么。当然,那段时间,我也四处寻找这方面的资料,尤其是我参考了《化学小实验》一书,为幼儿演示的几种净化水的方法更是赢得了孩子的阵阵掌声。此时,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无尽的乐趣,而我的这种想法也正是孩子内心情感的流露。在这过程中,他们热情而主动,他们忙碌而专注。他们苦苦思索着却又无比的快乐。
三、不断探索,逐渐精益求精。
看今朝,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中国,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也是日新月异。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为幼儿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通过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和观察为孩子建构自由、广泛的空间,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培养发挥。正如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如果课程能追随儿童”那样,我们倡导的环境也应紧紧追随儿童发展的步伐,与幼儿共同前进、共同成长,是环境与孩子融合,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捕捉灵感、获得启示,习得经验。
[参考文献]:
[1]孙静妍.《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09.
篇7
一、实践性:凸显学习主体,尝试探究――从“学”到“做”
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自我建构的结果,即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发生的一种内化作用。在《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有趣的叶子》,活动前我请幼儿收集了许多形形的树叶,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创设了不同的探究尝试情景:(1)描树叶轮廓。(2)用水粉拓印树叶。(3)树叶拼贴。(4)用放大镜观察树叶。叶子是平时幼儿常见的,也是认识物质世界的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体验、领悟到许多的东西。我引导幼儿:同样的叶子为什么有的变黄了,而有的还是绿的,原来是杰杰的妈妈把树叶采下来后压在书里,所以树叶变黄变平了。他们还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同一片树叶上颜色一面深一面浅;树叶上有叶脉;树叶的边缘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是锯齿形的,并引发了对叶子问题的更深探索:为什么叶子上的叶脉都不同……幼儿在直面这些问题时进行体验和思考,并逐渐了解事物的特性,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二、可视化:体验交流,自由表现――从“单一”到“多样”
在主题活动中,主题墙饰的展示其实是给每一个幼儿从整体化的角度,以各种方式表现和展示自己知识的机会,这种展现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能够“可视化”,将他们的“一百种语言”充分表现。老师借助于这种展示,可以整合幼儿经验,使幼儿能清晰地看到主题活动的进展,也能清晰地看到幼儿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例如在教学《金色的秋天》时,我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心得:秋游活动中,小朋友们进行了秋游写生,有的小朋友画了方塔,有的画了小朋友在看鱼,还有的画了很多小朋友排着队在玩……我将这些写生画布置在墙上,并让幼儿给每幅作品讲了一段秋游的感受。幼儿常常利用游戏的时间和同伴围在这块墙饰前津津有味地交流。尽管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喜欢用绘画表达,有的用语言表达,有的用符号、标记表达,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幼儿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声。
三、社会性:多元参与,获得体验――从“小课堂”到“大学校”
大自然、大社会是大课堂,奇妙无穷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主题活动中,幼儿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这有助于实现对幼儿的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它强调课程和活动的透,让幼儿通过真实体验来学习。
1.引入社区资源。
我带幼儿参观消防中队,消防队员的灭火表演、爬云梯等,使幼儿感到消防队员的辛苦,意识到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严寒中带幼儿到十字路口观看交警指挥交通,交警在寒风中的精神面貌使他们感受到交警的辛苦。在游戏“上学路上”中,我让幼儿反复操作,加深幼儿对从家中到幼儿园间所经过的环境认识,具体玩法为:幼儿带来自己的照片,放在制作好的路线图上,标明自己家的位置,同时画自己的形象,我要求幼儿沿着上学路线所经过的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和街道的名称详细叙述。随着主题进展,我将设计好的小区标志也张贴在路线图上,充分利用幼儿所熟悉的小区资源进行活动,使幼儿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知识。
2.走进社区。
蒙台梭利认为:“被服侍的人限制了自己的独立。”老师应该帮助幼儿建立“我不希望被服侍,因为我不是一个无能的人”的理念,为幼儿创设尝试生活,走入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去超市购物》中,我让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生活能力。活动之前,经过和幼儿讨论,我制订了一份计划书,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星期二上午九点,可的)。在确定路线时,有的幼儿说可的很近,可以步行;而有的幼儿说现在公交车很多,挺方便,可以乘公交车。最后幼儿投票决定步行去。接着幼儿又商量了所带的物品:小包、十元钱……到了实施的当天,幼儿都带齐了所备的物品,在我的陪同下一路步行来到可的超市。幼儿在购物时碰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物品的标价问题;2.可以向哪些人询问价格及相关问题;3.怎样付钱;4.十元钱可以买多少东西,等等。通过自身的尝试,幼儿都解决了这些问题。又如我班的幼儿参加了绿源社区共建的文艺演出,表演了筷子舞。从排练―彩排―正式演出―观看别人演出,这些经历使幼儿真实地面对了生活,学到了在幼儿园中所接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了与人交往带来的乐趣。
四、整合性:物化教育目标,体现整合――从“教学”到“区角”
由于幼儿独有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境遇,他们更喜欢与“物”交往。结合《纲要》精神,反思教育,我认识到在自主操作中物化教育目标的导向,即物化教育目标应该是一种“以儿童为本,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过程。《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主题活动是整合性教学形式之一,在主题活动中的材料是以主题网络为核心,辐射多个领域,涵盖多种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在多种整合的活动形式中得以多元尝试。
1.同一主题多领域物化。
以“惊奇一线”为例,结合主题的进程,我设计了如下的区域:感官区域:各种各样的线与名称的匹配。语言区域:故事《外婆的毛衣》、线条的粘贴讲述、线条迷宫。数字区域:连连看游戏。艺术区域:编织围巾、绒线装饰瓶子。生活区域:穿线板、系鞋带等。这些区域的开设,使幼儿透过游戏的形式,了解与积累了关于线方面的多种知识,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2.不同领域多主题化。
篇8
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传统工艺、饮食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地区更彰显其特色。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1]。为了使优良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应该合理有效地运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这不仅能体现园本课程生活化并凸显办园特色,提高幼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让民族文化扎根于幼儿的心中,增强幼儿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保障园本课程中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条件
1.1国家关于幼儿及幼儿课程等方面的政策指引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幼儿园在贯彻国家文件的基本精神时应根据地方环境、资源等条件,从本园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并实施适合本园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亦提出,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让幼儿“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这些文件为少数民族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也指明了二者融合的基本方向。
1.2文化传承、师资方面的现实需要与基础
1.2.1文化传承的现实需要
藏文化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并发展而成的文化,正是由于这些发展变化,才显示出藏文化的勃勃生机,显示出它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能力,使它走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藏人民拥有的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它既是植根于藏族社会的民族文化,又是具有高原特色的地域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它产生于青藏高原,既是这块土地上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其他各民族人民精神创造的成果[3]。藏文化既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天文、历算、藏医药等各种具体文化形式,又包括伦理道德、心理、审美等较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更深层次的思想内容。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时无刻不随着丰富多彩的藏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藏文化亟待传承发展,这必须由新一扬光大。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幼儿处于对各种知识(包括民族知识)初步学习阶段,幼儿园教育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本课程中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有效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1.2.2师资、家长、社区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作为开发园本课程的主体,是连接少数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纽带,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藏族地区幼儿教师的选拔、培训都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核,逐步成立双语幼儿园。藏区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开发和利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这些师资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融入、整合进园本课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园本课程在强调幼儿教师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突出了家长参与园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4]。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要打破传统的家长教育思想,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获得有效反馈,等等。幼儿家长及社区为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了保障。
2.园本课程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思路
2.1能够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获得民族文化知识
哪些民族文化资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具有教育价值呢?如何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如何获得民族文化知识的资源作为园本课程的资源呢?以藏族文化为例,其有流传至今的民间工艺,如制作藏纸、银饰加工、唐卡、坛城艺术等;具有富有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如六弦琴、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竖笛、骨笛、大号、号、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特产美食有酥油、糌粑等;有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如赛牦牛、骑马、爬山、射箭等[5]。藏区幼儿园可根据本园家长和社区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有序地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让幼儿更深地了解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知识,感受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还能让幼儿通过参观藏文化博物馆、观察藏区人民生活、欣赏藏族服饰、音乐和舞蹈等,欣赏藏族民间文化艺术,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2开发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资源
园本课程的实施以主题活动为主。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6]。主题教学活动的特征:它是一种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师生共同建构、共同完成的活动;强调教师、幼儿、环境、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互动;强调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多种多样形式对主题认知的表达;是一种既强调过程与结果又强调经验与分享的活动。幼儿教师(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主体)应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实际情况和活动的“民族特色化”的需要来选择主题活动的资源。比如教师根据自己和幼儿收集到的资源,包括藏族民间故事、民间歌舞、藏族服饰、美食和自然风光等的材料,设计实施多个特色的活动。此外,幼儿园也可以开展相关的节日主题活动,如传统藏族节日:沐佛节、萨嘎达瓦节、雪顿节、藏历年这些都能使主题活动体现出独特的本土的、民族的文化气息。幼儿在参与这些贴近生活的民族特色活动中,全面地、多维度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民情,使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3.园本课程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实施路径
3.1在主题活动中灵活运用
为了增进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幼儿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各个主题活动中,例如在集中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藏族文化融入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中:在语言活动中融入藏族童谣、歌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历史资源,使幼儿在发展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同时,熟练表达书写本民族的语言;在音乐活动中利用藏族民歌民乐、舞蹈、民族乐器等开展欣赏、表演、打击乐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藏族工艺品如唐卡、堆秀、雕刻等并尝试动手操作,让他们体验到参与民间文化活动的乐趣,探索对藏族文化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将藏族体育游戏摔跤、赛马等民间活动进行创新运用,增强幼儿的体质,并让他们感受到民间游戏的趣味性,此外,在区域活动的角色游戏中,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藏族节日、特色小吃和民风民俗等,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在智力游戏中可以开发利用藏族棋类运动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提高其思维能力。
3.2创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环境
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运用,为幼儿创设富有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的活动环境。以藏族文化资源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和公共走廊、楼梯的空间环境,提供幼儿容易接受的色彩鲜明的藏族文化图片、文字和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比如在活动室内,教师可以用一些精美的藏族工艺品如唐卡、堆绣等装饰活动室的墙面和窗户,以及一些自然风光的图画等;还可以灵活运用有藏族族艺术特色的悬挂物装饰活动室上方。在户外的走廊墙面,教师可以粘贴一些有代表性的藏族文化作品,如师幼共同用纸制作的或幼儿画的藏族文化图案;也可以用特制小木板布置墙面,木板上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文化;还可以是写有藏族文字的藏纸,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藏族文化的美。另外,也可以在回廊转角处用画有56个民族娃娃的图片进行装饰,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知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懂得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
总之,园本课程建设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联合社区、家长各方力量,充分开发与利用本土丰富的民间资源,进一步增强幼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7]。少数民族文化可以成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幼儿教师应加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提高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有助于形成富有特色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园本课程,能更好地支持每个幼儿的发展。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对促进幼儿在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特殊的教育作用[8]。尤其是幼儿园的墙饰及空间环境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也是最能展现幼儿园特点和幼儿表现自我、获取知识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地方。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不仅可以向幼儿传递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而且可以使幼儿在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
参考文献:
[1]曲甘・完玛多杰.藏族十明文化[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2]孟瑾.促进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
[3]曲甘・完玛多杰.藏族十明文化[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4]高立云.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5]曲甘・完玛多杰.藏族十明文化[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6]岳秀珍.浅谈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认识[J].幼教园地,2014.
篇9
良好行为习惯指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3―6岁的孩子正处于“泥”的状态,对他们施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就像制作陶艺,其成型和完美都取决于成人的塑造,这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
中班幼儿度过了小班的懵懂期,处于思维活跃、独立思想逐步成立的转折时期,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经过日常观察,我发现我执教的中班幼儿存在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如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喜欢刷牙、洗脸、吃饭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的品德习惯:乱扔垃圾、不懂分享、自我中心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丢三落四、爱开小差、不能自己完成简单的任务等。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却很少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
因此,本学期我们对本班幼儿开展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课题研究,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做法,在恰当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创设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优质环境
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课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通过美化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心理环境,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1.1 美化幼儿的室内外环境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墙壁上、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张贴标语提醒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在幼儿园花坛、草坪、滑梯等处设置显目的“花儿好看我不摘”等温馨提示标语,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室内图书角张贴了“静静看、认真读、仔细想”的标语提醒幼儿养成阅读好习惯:在区角“小厨房”写上了“请自觉排队”,“按顺序选餐”的规则,提醒幼儿注意;在教室后墙我们创设了“养成好习惯,快乐每一天”的主题墙饰,每位幼儿一朵七个花瓣的彩色花,每个花瓣对应着一个行为习惯,花芯是孩子的彩色照片,孩子哪一个习惯做得好就相应得一朵小花,谁得的小花多说明哪位幼儿的习惯养得好,孩子们每天都注视着自己和同伴的小花,形成了你追我赶养成好习惯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2 净化幼儿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鼓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如在幼儿生病时,组织幼儿向生病的孩子进行电话慰问,让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教幼儿学会分享,鼓励幼儿分享图书、分享玩具、分享美食,体会分享的快乐。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鼓励、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XX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及时的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碎纸扔进垃圾箱吧”;“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都愿意和你玩”等,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3 树立学习榜样
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每天到园主动向同事、家长问早,接待家长和来客宾至如归、礼貌热情,说话态度谦逊,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的关心帮助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让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另外,表现好的孩子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如:刚入园的孩子有礼貌问“老师好”的,上课守规则能积极举手发言的,进餐安静的,老师表扬奖励小红花;每周开展评选“礼仪小天使”活动,为幼儿树立礼仪好榜样。幼儿通过积极模仿,逐渐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2 在教学中渗透,循序渐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我们注重将习惯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2.1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这些现象使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社会性集体活动为依托,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献给妈妈的礼物》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2.2 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创编良好行为习惯儿歌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诸如挑食、不尊重长辈、不爱惜东西、爱发脾气、自私、不关心他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坏习惯,及时捕捉实际,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学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瘦肉、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培养幼儿自己穿外套时的《穿套衫》: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钻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培养幼儿洗手时的儿歌《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先用清水冲一冲,再用肥皂擦一擦,搓搓手心和手背,小手轻轻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净。通过浅显易懂的儿歌、故事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我们的努力下,幼儿在如厕、洗手、进餐、收拾整理、穿脱衣服、叠被子、学习等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3 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
教育家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行为习惯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把行为习惯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行为习惯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因此,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
2.3.1 游戏活动。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礼貌用语,并学会了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行为习惯。如幼儿在“小厨房”中,幼儿学会了招待客人的礼仪与进餐礼仪;在图书区中,幼儿懂得要安静阅读,不撕书不损坏;在益智区中,幼儿知道了玩具要物归原位,轻拿轻放。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先守规则后玩耍,幼儿学到了顺序排队,不推不挤,遵守秩序。
2.3.2 专题活动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转化,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我们开展了一系类的专题活动。
(1)开展“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讨论签名活动。
(2)开展“尊师周”、“亲情周”、“关爱周”、“感恩周”活动。
(3)在班级内通过自评、他评、考核小组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选“文明小天使活动”。
(4)举办“文明自助餐分享会”。
(5)举行我是“穿衣小能手”比赛。
3 家园配合,同步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对孩子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的配合异常重要,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1)在班级公告栏内张贴“家长文明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学习并要求遵守,督促家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家长问卷调查、发放家园联系手册、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培养训练幼儿的良好习惯,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易脱节的情况,我们和家长一起制定了家庭训练评价表格,主要从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每天洗脸刷牙、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倒开水;吃饭时,帮助父母摆放碗筷等,一周一反馈,和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
篇10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成功都离不开我们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朝气、聚满人气的新世纪,将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以便更好地为幼教事业作出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工作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幼儿园教师工作自我鉴定1我国目前的社会构造跟社会体系正在逐步产生变更,正在不断地从关掉走向开放,时期召唤改造,我们的`幼儿园也正适应潮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向地向前迈进。《幼儿园教导领导纲领》终极的目标是发明高品质的幼儿教育,增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的办园方向也正在响应新《纲要》的号令,因而,新《纲要》的学习是我园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首选资料,也是我园开展教研活动的参考与根据。《纲要》中对幼儿先生主角的界定,既是对教师的要乞降教师成长的冀望,也是对宽大幼教工作者的挑衅,咱们只能挑战,别无抉择。
新《纲要》赫然地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新《纲要》为指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实践活动,玄月份,自我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新《纲要》的学习培训与教研活动,回校后组织全体教师一齐学习新《纲要》的提高教育理念以次来制订教育教学打算。每位教师在制订教学筹划的过程中,器重对幼儿各方面本事的造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各科是一个整体,各科在方案的制定中,应多斟酌课程之间的整合,幼儿教育需要高度整合,不哪门学科是独破的,各科之间都存在多样化,多档次的整合,教师的规划都充分体现出幼儿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十月份在园主任的率领下,开展了听随堂课活动,我园的两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进取参与了此活动。
十一月份,我园青年教师加入了第二届“育苗杯”评优课竞赛,在活动中,教师们潜心研教案,设计教育活动,分析幼儿特色,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预备充分的活动用具,教育既体现出基本目标,又体现了发展目标。本次教学活动是“科学”学科。所以许多教师的课都充分体现出了激励幼儿“探索”这种能激发幼儿探索愿望的理念,课的取舍与设计充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活动进程中,教师能踊跃领导幼儿介入教学活动,重视幼儿的察看本事、动手才能的培育,教师经过讲解、示范、表演、提问、游戏等手段,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浓重兴趣。教师与幼儿独特参加操作活动,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加深,教育活动目的边得到了升华。全部评优课活动,教师们感到到能用发展的目光对待幼儿,教学必定大有播种。评优课后,教师们开展了探讨,对课的各个环节都作了过细的剖析与评判,大家畅所欲言,把自我可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存地贡献出来,真挚地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倡议。评优停止后,推荐出了获一等奖的王莉英教师参加市评优课(科学学科)说课比赛。
十一月份,我们又组织了全体教师收看“中心教育迷信研讨所”“刘占兰”教师对《纲要》的解读,刘教师以“幼儿园墙饰安排艺术”为题,深刻浅出地论述了当今幼儿园课堂整体布局的方向,她的观点让幼儿教师领会到室内装饰应更多地贴近幼儿生涯,她的“人道化”的布局观点,给我们指出了幼儿园的设计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须要,而不是为了逢迎上级的爱好。为了创设良好的班级面孔,各班都纷纭行为起来,每个教室都体现出了不一样的装潢作风,各班都添设了活动角,教师们亲身着手制造活动道具。废弃了休息时光制作了“生果”“蔬菜”“糕点”等栩栩如生的模型,使很多区域活动都能热火朝开地开展起来。如:大班开设的病院、肯德基,中班开设的超市等区域活动角。“所有为了孩子”这是写在无数幼儿园大门口的一句口号,跟着《纲要》的实行,我们幼儿园的全部教师都在以本人的实际举动来使之推广与深入。
十仲春份,我园又开展了园本会课活动,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际,教师们的教养程度广泛得到了提高,如大班薄晓红教师的社会课“我该怎样办”,教师的讲授委婉、亲热;语言富有启示性,材料筹备充足,能联合幼儿本身的生活教训,引起幼儿学习、摸索的兴致。她经过发问、谈话、讲解、做断定题、游戏活动等多种手腕,让幼儿身临其境,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课的目的的达成变得简便自若,课堂氛围简便活泼,幼儿被课的出色所吸引,连“开个小差”都忘了,一堂课下来,她们高兴不已,能够设想他们在今后生活中碰到艰苦时,确定能随机应变,不再惶恐无助。
本学期我们还屡次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委举行的音乐、美术学科的培训与学习,经过学习,教师们的基础功都得到了坚固与提高,学到了不少本事。十一月份,我园举办的教师根本功比赛中,承蒙学校引导的关怀,为我们请来了太仓市音乐界的威望人士杜教师,她为我们讲解了钢琴的吹奏方式与自弹自唱的配合等音乐常识,使我们受益非浅,钢琴弹奏成为教师们业余时间最大的喜好,许多时候,我们都能凝听到完美的钢琴曲。忙繁忙碌的一学期行将结束,教师们边工作边学习,然而每个人都会觉得空虚又快活。
以上是我园本学期的教研运动发展情形,下学期将判若两人,争夺让我园的幼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教师工作自我鉴定2边学边研究实施,深入开展研讨,解决当前教育改革的问题,不断地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提高新时期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理念
我园师资处于十分薄弱的状况,因而时常给学习和研究带来许多困惑,反映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缺乏,异常是思想观念转变与实践、行动的脱节,缺乏实践的鉴定研讨,往往使教学停止不前或前提高子太慢。本学期,《欢乐与发展》教材的颁布,使我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所以本学期根据幼儿园实际存在情景,我园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重点加大学习新教材和实施新教材力度,改变教研学习方式,每两周进行一次《纲要》的学习和研讨,边学边研,从中领会《纲要》精神,转变教师的课程理念。其次,采用参与试学习形式,共同理解细读教材,共同备课,使教师了解教材的不一样设计,展示个人的不一样风采。另外我们还经过不一样的案例进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一样的设计方法,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现,然后,大家一齐讨论解决,使方案活动设计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观、更形象,也更适应我园师资队伍薄弱的学习环境。这学期,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的资料,在对新教材进行解读实施的基础上,又邀请了教研室的专家进行讲课,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新教材,实施新教材。经过多形式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们已明确自我陈旧观念、自身素质正是主宰着自我的行为障碍,仅有提高自我专业化水平
,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当然,经过学习,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能大胆地表达自我看法和见解,乐意提出各种问题和提议,使我们在学习中以问题线索,解决当前问题,使教师构成一种边寻边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同伴中解决问题的疑点,从而不断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实践新教材。
二、继续注重实践尝试逐步适应改革的发展
由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料具有很大灵活性、选择性、。所以,光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们统一的理解和领会,而目前在实践新教材中,又有许多困难。(如:资料的选择编排,生成资料组织和实施、教师本身的素质等)所以,一日活动除了给予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给予教师必须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外,重点还是让她们进行实践的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另外,加强团体交流,班组交流时间,尝试过程中谁有新的、好的经验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比如:观察记录方法、、个案分析、随笔等,都能够挂在学校网上进行交流。在尝试课程中,不断地去领会《纲要》的精神。经过实践操作体会,本学期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能研究孩子的需要,比如:教师的主题教育“手套”、“秋天的水果”等,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理念,活动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活动环节很自然,且整合资料很贴切,活动中充分关注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孩子探索欲望较高。虽说问题存在还很多,但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地实践尝试,教研的氛围会越来越浓。
三、加强反思学习深化专题研究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景,本学期采取小组式研讨,使研讨活动更灵活性、操作性。因为,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需要,编制教材资料有所不一样,所以,不一样的年龄有着不一样的教材,在研讨中,每人根据自我的教材资料进行学习反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切入口。活动过程中,不断地经过整合学习,使教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整合的思想,又从研讨中鉴定经验,列出问题,然后经过大家一齐商讨问题存在情景,寻找资料解决问题。比如:主题活动中,各部分资料整合?生存的整合?活动中运用手段形式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一日活动中的各环节整合等等?经过这些问题,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进行实施研讨,实践体会,每次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余,又不断地反思学习,鉴定提炼。改变以往单纯指导为对话研讨。另外,有经过本学期对孩子的个案记录,寻找个性化发展,即发展教师观察记录本事,又为整合全面性供给帮忙。
反思性学习,给教师带来了许多的反思经验,异常是专题研究,更需要去反思、鉴定。本学期为深化专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幼儿园又根据自我园情,在实践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每班都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全体教师都进取参活动方案设计,使专题研究深化完善,从而更推动教改的发展。小班以电化教育为引领,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发展,中班以美工区为引领,关注孩子动手动脑的发展,大班以艺术教育为引领,关注孩子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最终以专题鉴定的形式进行了交流,使整合的思想通领教改的发展。
四、利用家长资源推动保教活动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注重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促进幼儿自身的修养,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指导家长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积累生活经验。如:开展主题活动《小兔子衣服》、《趣味的萝卜》时,我们利用家长资源,搜集农村自然资源,一些有代表性的豆类、谷类、蔬菜、水果等都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大大的丰富了孩子的操作材料。家长的参与,扩大了幼儿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了研究的渠道,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总而言之,面临幼儿教育的重大转折,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学会反思,仅有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的有创新出现。
幼儿园教师工作自我鉴定3本学期进取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了教育局教研工作目标及园本工作计划,现将工作鉴定如下:
一、加大教学常规管理
平时要求教师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前一周备课,制作教具,按时按主题活动的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前勤教干加强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常规检查工作,每月有重点地进行一次业务检查工作,如教师备课、幼儿作业、主题环境创设、幼儿成长档案等,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鉴定、有考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学期末对教师听课记录、幼儿发展状况等进行了检查、评价和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听课、评课形式多样
优秀的听课、评课团队将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有极大促进作用,本学期任教年级教干参与各班组听课评课,以不一样听课形式促进教师梯队专业成长。
1.常规听课。
组织面向全体的同课异构36节、30岁以下青年教师成长课16节、青蓝工程师傅指导性听课36节、青蓝工程推门课10节。
2.选拔、评比类听课
三月份听全县社会领域选拔课2节,指导课4节;四月份听全县健康领域选拔指导课5节;六月份听全县科学选拔课3节,指导课2节;听园长优质课磨课3节;六月份组织教研组、科研组、监督粗对青蓝工程徒弟优质课进行评比,听课18节,评出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
三、开展分层手写备课
本学期在县教研室号召下,实行新模式备课,尝试老备课本新模式备课,依据教师园龄划分三个层次,5年之内教师备详案,6—10年教师双课时科目备简案,其余科目备详案,11年以上教师备简案,格式参考园本课程教师用书,提前一周备课,每月检查1次教师备课本,学期末评选优秀备课本。
四、注重专业理论学习
1.加强《指南》学习。
学期初制作《指南》手册,每班发放一本,宣传平时研读,指导教育教学。
2.开展《早期教育》学习心得评比。
宣传教师阅读本专业杂志,本学期研读《早期教育》杂志,教师、保育员不限范围,任意研读文章,每月由教研组、监督组进行一次优秀心得评比。
五、发挥示范、培训基地作用
我园面向全县发挥龙头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为乡镇幼儿园供给业务学习观摩的机会,进取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1.面向全县教研开放活动。
3月份组织全县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观摩;6月份“晶都名师研修组”去桃林送教,开展研修活动;多次接待外来人员观摩版画特色活动。
2.帮扶创立园教研活动。
帮扶曲阳二幼、机关幼儿园磨课18节,接待来园教学活动观摩30节,接待来园观摩教学活动30人次等。
3.接待乡镇园长培训。
6月份接待乡镇园长8名来园观摩教学活动、一日活动,组织撰写过程记录并反馈收获。
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继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支持教师学习幼教最先进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推动着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二月份邀请市局王春华书记来园培训《指南》;三月份5人参加教育局晶都名师培训、四月份3人去淮安参加全省科学活动培训、五月份1人去南京参加教玩具制作培训、1人去苏州参加全省引智培训、3人去连云区参加“百位名师百乡行”教研活动、5人去赣榆观摩教学活动、六月份4人去新浦参加全市教玩具制作培训、1人参加全省骨干园长培训、1人参加县通讯员培训、18人次教师参与全县教研活动观摩培训等。
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每班及专用室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灵活运用设备,同时发动全园及教研组、科研组成员分工制作园本课程多媒体课件。
今后我们继续遵循“重学习、重思考、重落实、重创新”的精神,将扎实完成上级部门和园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幼儿园教师工作自我鉴定4一、本期教研工作的基本状况:
本期以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细则为主线,加强教研工作管理和幼儿园德育教材开发,营造一个用心读书的氛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用心性,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教学论文评选、读书活动、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征选等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幼儿园开展了青年教师献课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
二、教研工作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
本期引领教研组用三次教研活动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幼儿教育学》中创造游戏部分的资料,理解了创造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以及指导方法。
(二)、抓好常规工作
1、每位教师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2、每周认真开展星期五13:10开展教研活动;
各班每周更换家园窗,每星期一八点以前上墙。
3、每月环境创设检查一次:创设有特色幼儿教育环境,本期探讨了怎样创设科学、合理、美化幼儿园环境的方法,并制定出环境创设的评选标准,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各班班长进行检查评比。
4、全园教师献课活动17节;
外出观摩学习13人次,参加校级说课比赛1次。
5、本期按照学校的新规定,每周教研组长和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每周听两节教学活动,其他教师每周务必听一节教学活动,并且每周五在郭逊教师那里登记在园长处签字盖章。
6、每周、每位教师撰写2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撰写500字的教学反思。
7、节日活动:开展了我爱祖国和喜迎新年的庆祝活动。
(三)、家园互动
1、今年在小班搞试点:为家长开放班级博客,深的家长的好评。
2、为家长带给教学观摩活动16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状况。
3、新年到来之际,家长和孩子们一齐做亲子游戏,观看孩子们的文艺表演,让孩子们过了一个欢乐的新年。
(四)、特色园区:建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质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建立学习型团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书香学校,建设学校文化,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本期教研组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
1、在办公室创设了读书吧。
在教师办公室里创设读书环境――为教师带给各种教育杂志,供教师阅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取新的教育信息和先进的育人经验,拓展教师视野。
2、“走进名著”的读书活动。
认真阅读学校每年带给的书籍,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每年教师自觉阅读1―2本名著,扩展读书的范围。
3、好文章大家读。
在教师办公室的墙上创设“好书大家读”的张贴栏,由园务领导和教师日常学习中,读到的好文章,推荐张贴在“好书推荐”栏里。
4、读书交流活动。
每两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经典段落名句等张贴在“读书”的栏目中。
幼儿园教师工作自我鉴定5因为爱,让我们对自我的事业充满着活力,因为活力,我们不断的在努力的学习和成长,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中过去了,时光的流逝,记载着付出和辛劳,见证着积累和成长,我们在一学期的努力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有了一些急待提高的想法,在这,就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鉴定;
1,加强学习,注重教师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学习.研讨.交流教学经验的阵地;本学期,教研工作以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作为突破口,分别带领教师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让每一个教师在新观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觉的转变和更新着教学思路和方法;本学期我们从弹琴.舞蹈.操节表演上进行了训练和考查,教师们在扎实的基础练习和考查的相互观摩和评比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真正促进了教师素质.技巧的提高;另外,每周检查一次的毛笔字.钢笔字练习,也让教师们从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收获了提高;本学期以来,教研活动不断的在各种工作中加强教师的反思.从每一块工作的落实.鉴定中,让每一个教师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取经验.确立目标。
2,开展课题研究,摸索教育经验。
课题,对于我们教研组来说,是一个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本学期,我闪的教学工作围绕课题目标来开展和摸索,就音乐课的唱歌活动这一领域展开了研讨,从最初的很多理论知识的收集和学习中,我们从理论上有了清晰的认识,从大、中、小各年级各班的教材、确定、教案讨论、教学准备中,每一个教师从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的汲取着养分,在每一节课外观摩和小结中,又真正将我们各自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构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得以交流和提升,每一个活动,都从最初的模式研讨出一份执教的计划,又从执教中鉴定和反思,得出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是教师们理论和经验的汇集,也是教学和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最终,每一个教师从唱歌活动的观摩和教学中,找到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用图谱来促进幼儿记忆,在唱歌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图谱,为幼儿创造视、听可感的双白优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目的,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这一经验的鉴定,也就构成了我们教研活动的一个课题,教师们在摸索中收集了许多的素材,并各自撰写了研究报告,真正从教学研讨、观摩中提炼了我们的课题研究。
3、优化一日活动,落实教学安排。
教学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教研组研讨和工作的核心,本学期,我们从优化一日生动安排,从时间的安排到各区域的安排上,增加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真正让一日活动更加合理、科学。在教学上,我们从学期计划到制定和日计划、周计划的安排上紧靠目标,用目标做为我们教学的指南,从同年级相同教材的制定和相互交流上,让教学更加规范和准确,另外,期末到各班教学情景测试和鉴定,也让每一个教师从目标到教学,又从教学对应到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闪以后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施行更有了方向。
4、精心组织大型活动,增强宣传力度。
幼儿园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以家长的评价为标准的。加强幼儿园的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们精心组织了冬季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和期末的英语班、留日班汇报表演。我们教研组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作用,从学期开始的节编排、落实,到运动会表演节的编排、训练、项目议程、方案的制度,到表演时各班精心的准备和有序的组织,所有这些都事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真正做到了互帮互学,在家长开放日和汇报表演中,也由教师们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5、安全工作。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首要职责,让幼儿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欢乐的成长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本学期,我们将安全教育列入课程之中,让幼儿自我有安全预防常识,做为教师,坚持用心上岗,严格遵守上岗制度,以提高职责心为安全要点,使我组本学期的安全事故大大降低,无骨折、缝针事故、轻微的摔伤、碰伤也很少。
总之,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了教师们交流、学习、成长的地方,就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也清晰的意识到,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我,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本园实际,加强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科研意识;
注意新教材的学习和目标的确定、落实;
加强对教师技能、技巧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