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能力,让学生了解或使用信息技术就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限制,不应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本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探索出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规律,对小学三年级提出以下的教学总体安排。
初步认识计算机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与计算机
2.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2.计算机的组成、应用、类型、发展
3.机房规则,使用计算机的道德。开机、关机,会用快捷方式打开应用程序
4.用计算器计算,查看日历和时钟
教学建议
将学生带入机房,让学生看看、摸摸、开开、用用计算机,用视频和动画演示、讲解信息及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或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参观考察。
鼠标操作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
2.比较熟练地操作鼠标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鼠标的种类
2.鼠标指针
3.鼠标的指向、左单击、双击、拖动、右单击
教学建议
鼠标操作是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学生一定要比较熟练地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为了使学生在练习时不觉枯燥,可以用纸牌游戏,或游戏式的其他学科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画图 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绘图软件,并能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绘画
2.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进行有机地整合,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会从快捷方式进入“画图”并会退出;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用彩色铅笔绘画、写字并用橡皮进行修改
3.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刷子进行绘画、写字。新建画图区、在默认位置下打开和保存画图文件
4.调整画布的大小和位置,用喷枪喷彩色颜料,撤销与重复
5.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彩色画,放大镜的使用,设置画图的背景色。隐藏与恢复工具箱、颜料盒和状态栏
6.用矩形工具、圆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画几何图形
7.用直线、曲线、多边形工具绘图
8.学会使用帮助功能,提高操作技巧,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绘画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可以很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建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并与美术、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比如将语文课中的语言描述用画表现出来;或者让学生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然后将故事讲出来;绘画时要与已有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等结合起来。
键盘操作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键盘
2.能正确地操作键盘
3.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了解键盘的分区: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区、小键盘区。主要掌握打字键区。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和指法
2.基准键的练习
3.基准键和上排键的练习
4.基准键和下排键的练习
5.Shift键和常用符号!、@、#、$、(、)、、?、%和数字键的练习
6.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键盘操作是学习、应用信息的基础和关键,但又是最枯燥、单调的练习。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选择一些专为小学生设计的、画面精美的并将打字练习融于故事中、竞赛中的软件,练习设计难易适度,有梯度,学生可以随意选择练习内容、能满足学生个性的软件,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汉字录入10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Win98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3.初步认识字处理软件Word
4.深入学习绘图软件,提高绘画的技巧与能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认识Win98桌面及组成,桌面图标的打开和关闭,认识窗口及对窗口进行操作,“开始”和软件的启动
2.会用两种方法打开Word,认识Word窗口, 进入和退出中文输入法状态
3.用全拼方式输入单个汉字
4.用全拼方式输入词组,自造词
5.用智能ABC的简拼方式输入词组及标点符号的输入
6.用计算机写作文,在桌面上建立自已的文件夹,并将所写的作文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7.打开保存的作文,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设置字体、字号、修饰,文字对齐
8.用文字工具在画图中输入汉字并对汉字进行字体字号的设置
9.选定、裁剪工具的使用,对画进行剪切、复制、粘贴,透明与不透明处理
10.进行翻转、拉抻、扭曲、反色等特殊处理
教学建议
汉字录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用有趣的练习软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将绘图和汉字录入结合起来,比如自编连环图等。
对以上安排的几点说明
1.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兴趣,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原理。上述教学内容的确定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纲要》所指定的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六个模块来选定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起点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2.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
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的这种编排打破了《纲要》中六个模块的顺序,重新建立起新的顺序。
3.计算机知识本身的特点
以上六个模块之间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除了必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开关机、鼠标操作、汉字录入等)外,这几个模块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之分,可以把任何一个模块作为学习的起始切入点。本安排将画画儿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模块内是有难易之分的,入门学习都比较简单,但是学习越深入就越困难,对文化知识基础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我们打破了模块化的教学安排。
4.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应遵循教学论的原理,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则来安排顺序。如果按六个模块分开单独学习,对学生来说将是简单―复杂―简单―复杂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就违背了教学论的原理。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先学习一个模块中简单的能接受的部分,然后放下这一模块,再去学习其他内容。
在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去感受计算机,体验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戏,用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去改变常规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逐渐认识计算机,掌握鼠标的操作,并体会到计算机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初步作用,对计算机的几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儿,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而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他们很善于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思想。过去他们都是用笔和纸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现在将计算机交给他们,作为展示自己思想的大舞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他们会发现计算机是那么神奇。计算机绘画的色彩鲜艳,操作方便,表现丰富,便于修改,还有丰富的素材供他们选用,真是神奇。他们会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愿望更强。
第三阶段,可以进行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文字处理的教学。键盘操作和汉字输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又比较难,但又是学生日后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如果汉字录入速度太慢将是以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一大障碍,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浓,此时如果教师采用寓练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是很大的。在这个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相关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比较抽象的文件、文件夹等的概念及相关操作,学生会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到相关的知识。因为这时他们已经有一些文件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件,全校同学都放在相同的地方,会不好管理,就有将自己的作品分类存放在自己的地方的要求。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教学,虽然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体系本身的惯例,但为学生建立起了科学的学习顺序。
篇2
一、自身学习
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2015年元月14日至17日,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培训班的学习。
二、教学工作
我是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这学年担任了学校三、四年级共8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备课笔记、教学反思、教研活动全部实现电子化。
三、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还负责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能做到一人一籍,生籍一致,变动数据的及时更新。另还负责学校机房电脑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机器运行正常。
四、教育教学及教研成绩
1、辅导学生参加区第六届小学生汉字录入竞赛获区一等奖。
2、教学设计《目录制作要先行》作为参考教案,拟入选XX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参(第七册)出版发行。
五、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堂管理,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技能;观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64-04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之一。教育信息化从提倡“整合应用”转向倡导“深度融合”,亦即不是简单地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更要使之与课程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融合为一体,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规划》中,“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是发展任务之一。对于教师能力建设而言,在于“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师培训更为强调教育技术的深层应用。自然而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也有所深化,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升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能力”。受这一时代背景的驱使,信息化教学能力呼之欲出,并成为当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内涵,其中也包括作为教师后备力量的大学师范生。那么,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具体指什么?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目前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如何?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对提高大学教师教育质量水平以及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国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本研究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ICT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实现技术促进型学习(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其不仅应具备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还必须涵括根据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情境所生发的“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目内容”三者融通转化的能力。其中,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是三大内核。[1] 本研究邀请10位高师院校从事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专家发表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看法。绝大多数的访谈只提一个问题:您认为师范生应具备怎样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资料整理后,将文字文本反馈给受访专家审阅和修改,然后采用提取关键词和关键词归类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最后将专家的看法概括为表1中三个维度。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某高师院校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美术、教育技术、计算机12个学科。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03份,有效问卷为1103份,三年级535份,四年级568份。
2.研究工具
依据表1编制出研究工具《关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问卷》,问卷的第一部分关于个人基本情况,共3道题。第二部分是一个包括三个维度和48个题项的量表,全为单选题,题目赋值范围为1-6分,3.5分为中间值,主要考察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所有题目根据受访专家所提及的具体信息化教学能力内容编写,要求师范生对自己的现状做出判断并据此进行回应,得到的结果应该是自我报告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第三部分涉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发展状况,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影响因素等,共13题。
三、研究结果
1.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全量表还是各维度的信度都很好( =0.956、 =0.902、 =0.930、 =0.950)。全体被试所有问题得分的平均值是4.02,观念、技能和能力3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值分别是4.80、3.99、3.58,观念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维度。由此,师范生自我报告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只是略高于中间值,并不十分理想。
(1)三个维度的现状分析
可将观念维度的10个题项分成三组, 第1-4题属于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认可的问题,得分略低于维度均值;涉及道德伦理观的第9、10题得分明显高于维度均值;其余是关于信息化教学的信念问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师范生应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评价结果低于维度均值,而“师范生应会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资料”和“师范生应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高于维度均值。总之,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认可度比较高,对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和信念略低一些,尤其对“信息技术带来良好教学效果”并不十分肯定,但也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维度的得分。
从整体技能维度得分情况来看,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一般,局限在常用教学软件和常见网络操作技术上,如文字、数据处理软件(如Word、Excel)、课件制作工具PowerPoint、常用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索);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观念知识认识不够;对于较为深入的专业软件、工具、设备和平台,如课件制作工具Flash、常用图象处理工具(如Photoshop)、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掌握程度不高;关于应用信息技术识别、筛选、分析、加工教学信息资源的题项得分低于本维度均值。这表明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基本技能状况还处于一种较低的发展水平。
能力维度的平均得分是三个维度中最低的。第33、42、46、47、34、39、48题与现代教学理论中较新的知识范畴和较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目标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有关,师范生的反映都低于维度均值,且前四题得分均低于中间值;涉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题项得分仅略高于维度均值;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所强调的一般知识和能力的得分显著高于维度均值,但均低于3.8分。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生只是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所需的“传统”知识和能力方面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自信心,如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而对现代教学与学习理论、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等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所包含的较高层次的教学资源开发、目标设计、学习者分析、任务设计、教学方式设计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师范生的反映非常一般。
(2)三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技能和能力两个维度的相关程度很高,达到0.693,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现象。人的技能和能力不是同一回事,但技能和能力的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能力以技能为基础,并通过技能的内化、升华、应用而表现出来。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应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但首先要形成过硬的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观念维度和技能、能力维度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397、0.199,尽管都达到显著水平,但相关程度非常低。事实上,技能和能力都与认知密切相关,观念却是独立于认知之外的一个领域,认知对观念肯定有影响,但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决定人的观念,如兴趣爱好、外部环境、文化归属等,因此调查结果是很合理的。
(3)不同“年级”、“学科”的差异比较
三、四年级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总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3.90和4.13,存在显著差异(P=0.001),四年级比三年级对自身水平的认可度更高。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两个年级间的差异,各维度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四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研究将可以获得理学学位的学科定义为理科,其余归为文科。按文、理科统计,信息化教学能力总得分的平均值为4.05和4.01,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三个维度的得分也均不具备显著差异。
2.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
(1)课程与教学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法》、《教学设计》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负责传播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相关知识。针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由表2可知,极少数学生表示非常满意,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不太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鉴于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以传统教授法(910人)为主,实践教学法(591人)、小组讨论法(526人)、网上教学(409人)为辅,学生建议增加实地见习、实践操作训练、创设问题情境等教学环节;增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信息化教学评价技术等教学内容。
(2)学习与实践方面
对于能否应用上述三门课程知识指导教育实践(如微格教学、教育实习),仅有48%的学生给予肯定回答,表示不能或不确定的分别占19%和33%。具体到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知识,32%的学生认为能够运用它们指导教学,表示不确定的达到49%。关于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经常使用的接近一半(47%),偶尔使用或很少使用的占38%和13%。至于使用何种信息技术,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电子讲稿和使用微软Word写作教案、制作试卷等,少数学生使用Flash等制作多媒体课件(310人)和使用Dreamweaver/FrontPage等工具建立教学网站(310人)。而且27%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非常有帮助,68%认为有一定帮助,表示没有帮助的占3%。对于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方式,学生提及最多的是帮助教师讲授、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学等。
(3)影响因素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身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并不满意,认为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的外部原因包括课题体系中的实践环节(83.2%)、任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66.3%)、教学方式(50.8%)、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46.9%)、评价方法(44.6%)、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39.3%)、学习环境(29.0%);内部因素有学习目标(70.5%)、学习方法(49.3%)、学习兴趣(49.5%)、学习信心(41.1%)等。学生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满的方面是指信息技术水平不高(61.6%),缺乏与教学内容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56.3%),缺乏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52.8%),大学相关课程学习效果不佳(34.7%),缺乏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33.3%)。
四、思考和讨论
1.厘清各维度关系,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关系结构
本研究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观念、技能和能力三维度,观念是指信息化教学价值观、伦理观和信念;技能是掌握信息技术并应用其处理教学资源的基本技能,即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力则包括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这一结果与顾小清等学者有关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2]在结构要素方面基本一致。统计结果显示,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能力维度中的三个指标亦存在高度相关性,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的相关程度为0.809、0.738,而后两者之间达到0.770的相关度。因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知能体,观念和技能是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是核心,高水平能力在知能转化、整合中得以生成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建构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结构(如图1),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转化关系,可作为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指导框架。
2.促进知能转换,发展高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
作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获得师范生相当一般的自我评价。如何发展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呢?对技术的学习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将技术作为工具来提高学习和交流的效果才是最根本的目标。[3] 信息化教学能力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这就涉及到信息技术可能“怎样”地被用于支持教与学这一问题。安格里(Angeli, C.)和瓦兰奈德(Valanides, N.)构建了“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框架(ICT-TPCK),包含五个知识域:课目主题知识、教育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学习者的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和有关情境的知识(Knowledge of Context)。[4] ICT-TPCK有助于我们从教师教学知识的视角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解决途径,其中,ICT是增强或转变学生经验的认知工具,发挥教学示能性的重要价值。[5] 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具有整合、动态特性的知识体,包括信息技术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知识,而这正是师范生缺失的部分。在“五个知识域”的习得、整合、转化基础上,形成ICT-TPCK,大力加强教学实践,深化对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理解,积累用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性知识”,实现知能转化,这是发展高层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
3.正视多重因素,改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状况
师范生应理解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影响,认清信息化教学不仅是整合了技术支持的教学,更是一种革新的教学――涉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只有通过自觉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习得和实践行动,才能实现从传统教学能力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转型。同时,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文化支持不可或缺,高师院校应直面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解构性变化,更新教育理念、变革培养模式,在政策性文件中渗透“信息化”理念;进而开发能够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问题解决、任务驱动、案例学习等教学策略以及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从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到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再到与具体学科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综合知识逐层开展培养,完成信息化教学知识的普及与渗透;建设与实践领域对接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实现课堂教学自动录播、远程见习、在线互动以及资源共享,破解信息化教学技能的训练难题,完成信息化教学知识的应用与转化。
参考文献:
[1]刘矗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2]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4-20.
[3][美]Beverly Abbey主编,丁兴富等译.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06-207.
篇4
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一
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已基本顺利地完成任务。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另我担忧的问题。以下是本人本学期的工作情况。
教学上的主要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课程的临时调整,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对于三年级,这一学期主要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认识计算机并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熟练掌握鼠标操作的操作,掌握一些计算机规律。了解窗口操作,通过学习软件摸索出学软件的规律。学习键盘操作,认识键盘,熟练进行键盘的手指分工练习。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演示法和讲解法。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从思想上,利用各种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锻炼自己,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我工作中的遗憾:
工作虽然做了不少,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给我流下了遗憾。如,学生人数太多,机子不够用,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机子损坏次数太频繁、数量太多,都来不及维修,这直接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所有这些遗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下个学期的工作还得关注这个问题,否则情况定不如人意。
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二
一、教学工作任务
本学期承担三年级6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和四年级3个班的综合实践课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情况进行教学,主要完成了与课程内容相密切的课本知识教学,如三年级的Windows窗口操作,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及命令的使用;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地理特征,有哪些物产、特产,动手制作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1.德育目标:通过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安全使用网络,争做文明上网的小公民。
2.智育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及命令的用法。
三、主要教学成绩及经验
信息技术课的动手实践操作技术指导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收获。这主要是注重了教材的钻研,教法的合理利用。
教师对教材认真的领会,教材上提示到的操作步骤教师本人先反复的操作,然后再对学生讲解。这方面具体是这样做的:在上机课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把理论知识溶缩,一些很抽象的理论把它转变成一些操作性很清楚的操作步骤或师演示操作方法;把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尤其是把自己的实践操作得出的经验结合起来,注重实际经验的传授,而且教学时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一些干干疤疤的理论讲得很有生色。
教法上: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导入新课——设计问题——学生自读教材寻找答案——讨论实际操作过程或步骤——总结操作要领(经验)——上机操作)。一期来,学生感觉到学到了点实在的东西,学习积极性不断的增强。其次,上机课,组织模式得到一定的探索,逐步找到一种适合不同班级的授课方式。有的班以演示、总结操作知识为主;有的班以实践操作为主,每节课定一个操作任务,再给学生的自主操作时间,自行摸索,形成感性经验。
四、存在的问题
本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学生在上机课中不能按要求带脚套,使这部分人得不到上机实践操作的目的;
2.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还不太会去合作、交流;
3.在评价作品环节,语言太单调。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采取强性措施,让学生明白带脚套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和带脚套的作用;
2.还需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方法,交流问题的技巧;
3.在评价作品方面,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评价多元化。
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三
又是一学期的结束,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一、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
1.认识计算机、鼠标使用操作。
2.画图中直线工具和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和文件的保存、图的复制与粘贴、曲线工具和填充工具。
3. 认识键盘、抓键盘手指分工、字母的输入、单词输入。
4.初识智能abc、词组的输入、整句的输入方法。
5. 用ie浏览网页、拨号上网。
6.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用ie浏览网页、从网上下载游戏、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
7.发送电子邮件、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
8.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二、主要采取的方法: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学校有活动和教学时间冲突,有时停电等;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对于课堂上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额外教给他们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得他们知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耐心细致的对他们进行示范操作,必要时还单独给他们开小灶,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6.开展竞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掌握指法的击键方法。因为指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活动以维持学生学习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比赛活动,由每小组先进行,然后由组内评出最好的,再由评出的进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个个都想争着做个打字高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另外,本学期在校内开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由于打字速度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操作不够扎实,语文成绩偏差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较困难;个别学生在电脑上课期间有吃零食的习惯,下学期一定能够严加管理教育引导;部分学生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操作中也偷偷的打游戏,这些不好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教育。
篇5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拓展应用、示范引领为抓手,依托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信息化在各项管理教育工作中深度应用,努力打造开发区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制定计划能够让学校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小编带来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健全信息化各项规章制度,每个网络节点做到专人负责,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定时与随机检查相结合保证各设备的正常运转。
2、极开展教学研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配合学校“磨好课”及教研组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博客”便捷的互动功能,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网络)-(一段时间后)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3、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办公室及教室的电脑,检查设备完好程度。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
充实完善网站建设,本学期将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前提下作局部微调,并把主页放在教育局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以太仓市网站集群的方式来宣传和共享学校信息。
为使学校各部门能对网站“新闻系统”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支持,本学期校行政还将规定各条线要在一学期内完成至少10条新闻的硬性任务,上传数量也将定期通过网络予以公布。各条线要多“理想的”新闻稿,即文字要简洁明了、符合新闻规范,图片要JPG格式、大小不要超过1024768dpi。
对师生博客的使用,要与个人主页、班级主页的建设联系起来,强调这两类主页要真正成为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乐园,是家庭、学校沟通联系的纽带。开设班级主页,利用班级主页中互动功能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发挥一些作用,先在一二个班实施;利用教师的主题学习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五年级可利用网络活动课的时间由任课老师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校本的和外挂的)。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办公室建立专人负责制,建立完善的申请维修制度,期中、期末学校统一普查,确保设备完好。
严格执行损坏赔偿制度,做到账物相符,合理使用,妥善保管。
制订各室、各班信息化装备管理负责制和信息化装备使用制度,规范信息化装备使用登记制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逐步实现网络化规范管理。
4、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运用博客促进家校联系;运用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软件的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维护等。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按照上级的各类信息技术竞赛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学期将在教导处的统一协调下,举办一次中高年级的网上作文竞赛(利用学生博客)和电脑绘画竞赛,具体培训、竞赛方案另议。
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杜绝不良信息,保障教学应用。
根据《太仓市校园网络网管人员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奖惩条例》,明确网管人员的岗位职责,全面实施对学校网络的流量监控,安全监控和网络管理工作月报制度,建立重要网络设备档案袋,主要记录设备的型号、硬件情况、软件情况、主要用途等。
加强中心机房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服务器上开设的服务和端口做到天天小检,月月大检。
加强办公室和班级电脑使用情况的检查,清理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加装杀毒和防木马软件,指导教师正确使用网络,杜绝不良信息的危害。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办学思路为指针,贯彻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从务实、求真出发继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将信息教学普及化、提升管理使其规范化,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教师应用和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认同度。同时认真总结2021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中的不足,以示范校的标准衡量各项工作,确保信息化在校园的正确应用。
加强学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力量强、协作能力好的信息化师资队伍,为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深入科研工作,认真积累,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将点滴的积累汇集成一套适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另外,定时定期地开展全体教师信息化自培工作,使工作更具有成效化,努力创建一流的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环境和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会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信息化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吸取兄弟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不断的完善,弥补不足。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兼职信息员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员岗位意识。
2、做好多媒体设备的纪录工作,及时进行检查。
3、校内新添置物品的登记管理。
4、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效能,加强网站的建设和教师课件应用水平,提倡教育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应用水准。
5、学校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每周至少2次)
6、防毒软件的安装和部署及时更新,网站服务器的配置和更新、资料备份。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活动
8、 根据太仓市教育装备室工作安排,努力完成相关创建工作。
三、主要措施
1、为了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及时调整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重心。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继续深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专题培训,
3、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加强OA系统的使用,进行网上办公。
4、对于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加强检查力度,落到实处。
5、尝试与室内优秀学校开展网络平台下的跨校研究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6、建立一支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与骨干教师队伍;
7、优化学生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信息技术特长,展示信息技术教育成果,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在四、五年级继续开展沙一小十佳班级博客及十佳学生博客评比,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打字比赛、制作电子小报比赛。
8、加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推动学校教育宣传和信息化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方的积累,提升学校办学地社会影响力。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与实践创新,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教师整合能力开发的方式方法,特别是电子白板在堂课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升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
三、主要工作
1、加快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本学期,要尝试将教学资料镜像放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使用。本校教师所制作的教案、课件、PPT等资料要及时上传到FTP。要充分使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做到校内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定期更新学校主页,及时在网站上学校的各类信息。要将本校的各类重大信息及时传到学校网站。建设覆盖各学科、多品种、多门类、可供师生自由选择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群,购买资源与开发资源并举,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
2、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研究,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鼓励教师参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与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以评优课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本学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自学为主线,以集中辅导为辅助,着重于进行网页维护和电子白板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各教师除了能完成学校规定的班级网页、学校网页更新外,还要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日常教学之中,制作一批交互性较强的电子白板课件。
3、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信息技术课更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上机的常规训练,做好使用记录,上足课时,保证学生的课时数。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有关的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有计划、有内容、重实效。
4、 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各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教室内有电脑、电视机和实物投影仪,财产保管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各教师课堂教学利用率要求在45%以上。以抽查记录和学生座谈会为准。充分利用网上报修平台及时做好维修申报,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5、 做好学校网站和校内局域网的安全工作,做好网络病毒的防治工作,提高对数据备份以及网络安全的认识。
6、 学校CK报警、周界报警和电视监控录像系统由总务处负责。要确保正常,发现故障要及时处理,定期对摄像头外壳镜面进行擦拭。
7、 校红领巾电视台按原定红领巾电视台方案进行操作,充分发挥电视台的教育和促进作用。
8、 建设班级网站,定期更新,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9、 继续组织参与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家庭鼓励开通“家校路路通”,为家长教师协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篇6
[关键词]认识平行;说课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理念
1.结合生实际,让学生能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认识平行线,并能借助工具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国标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熟悉的情境图入手,让学生在图中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上的两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关系,描述平行的概念,再通过画平行线体验平行特征,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为学生将来学习几何学奠定一定的基础。基于这点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
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②能根据现实生活中平行所散发出来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同一平面”的理解和延伸。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索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运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学习生活化;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索,使学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特质的初步抽象化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新课程理念和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成三大版块:①创设情境,理解平行;②利用平行,发现创造;③拓展探究,总结提高。
教学中我把①分成三步:a、创设情境,初步发现;b、教具演示,拓展概念;c、分类比较,升华理解。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两根教鞭随意摆放在桌面上,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这两根教鞭会形成哪些不同的样子?根据学生实际场景的描述和比划有选择性的画在黑板上,初步发现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根在桌面上,一根掉在地上”这一现象强调“同一平面”,并利用教具拓展平面概念――让学生观察长方体上的红线和绿线(两条看似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长),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发现这两条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揭示今天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四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做这一空间想象,既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为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后续发展做了铺垫。接着学生观察画在黑板上的6组线,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分类,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合作初步探究平行和相交的本质。在反馈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平行,并课件展示图上看着不相交无限延长后会相交的同一平面内的两线情况,揭示平行和相交的概念,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②实际是一个知识的运用和再创造,我将其分成四步:a、出示图片,发现平行和相交的线;b、小组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或相交的线;c、说出已学过的哪些图形里有平行线,并指出各有几组。d、动手操作,做一组平行线。
在这个大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眼看(看图片)、嘴说、脑想(联想平时见到的平行线等)、手动(运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线),进一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同时尽量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小组内的说,集体的做,给了每个学生交流参与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交流交往的感情需要,又是一个练习语言表达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还考虑到了层次安排:由有表象的运用层次,到脱离表象进行想象(回忆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线和已学过的图形中是否有平行线)的层次,再到创造的层次(运用工具材料做一组平行线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
③中我出了一道习题,在这一题中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空间中的平面;又隐含着三条直线两两平行这一初中几何学中的理念,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篇7
又是岁末,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微机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微机室管理方面
在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微机教学,及微机室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尽职尽责,保持微机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微机的正常使用,无故障产生。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辅助小教师,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每个班在上课时都能分好组,每个组都能相互帮助,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及文化素养得到改观,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及主人翁意识。在学习时,要求了学生严守微机室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使学生在本学期养成了较为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在备课过程中我对每节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处理等进行研究,选择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讨论、实践,找到一种既符合我校的硬件和软件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积极征求其他学科教师的意见,并提出个人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分析,合理的进行采纳。同时,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虽然还没有实现每节课都能有以上的结果,但我正在努力实现这种教学模式。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微机室在今年从小学部搬到了中学部,虽然微机数量增加了,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学生每节课从小学部到中学部路途较远,本来一节课只有40分钟,由于课节与课节间不能发生冲突,所以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但由于事先组织计划及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到大量电脑知识过程中培养了班级间相互融洽的氛围及交流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在以前实践机会少,导致现在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这个问题已向学校汇报,因为学校课节数量安排不开,所以有待于学校的重视和以后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完成部分领导的材料打印工作。微机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1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能够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由于本学期为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所以学校的材料比较多,以至于耽误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我计划在下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或兴趣小组时间将课程补上,以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上级规定的课时计划。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活动。活动的成果是喜人的,如三年级学生的绘画比赛,四年级学生的键盘速度比赛,五年级的电子报刊评比等。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与部分家长利用课余进行沟通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听评课机会端正自己教学态度;从行动上参加各种对微机教学有益的培训活动,以学习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三、教学业务方面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本学期里,本人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并能够在操作上学会正确操作,我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同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方面
适逢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及实施“课改”的严峻挑战,作为年轻教师,我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及本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资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意识及理念,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结合,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年末,网页作品《赵州桥》在第二届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网页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信息技术课《我为班级添色彩――课程表》在年长春市小学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正和优质课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与此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了论文,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下一个目标的努力确定了准确的方向。撰写的《训鲸师的启示》发表在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新教育》第2期上。并且在年被评为“长春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这将更加激励我在以后的教育岗位上再接再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起到骨干的带头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多方面才能,以适应和满足自己工作的必须。为此,在本学期里,我继续每天利用一定时间,练习基本功。书法、绘画、体育、音乐等都要有所涉及,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技能。同时参加计算机高级水平的培训以适应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并且计算机高级内容已经全部通过,正等待答辩通过。
四、其它方面
在本学期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配合主任室进行材料的打印,以及本乡《课改论坛》期刊的编排刊发工作。同时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服从领导分配,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勇挑重担。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时代感,在教科研中具有领先意识的优秀教师。
篇8
一、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
“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开始上课,免不了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头转向了,更何况26个字母的排列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无味,从而慢慢地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有所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不愿练指法了。如果要求学生指法正确,十个手指按规定的姿势用起来,多练一段时间,他们就难以坚持了,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他们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英文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使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如果你打错字母或速度跟不上,电脑会鼓励同学们“努力”、“加加油”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等话语,如果正确率高,成绩突出,电脑又会夸奖同学们“你真行”、“好棒啊”等等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与玩的结合
“玩”,“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在宽松氛围下的动手动脑的有效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电脑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我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三、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紧密联系
“异”,人的差异天性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反映到计算机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并不感兴趣;有的同学对电脑绘画很有创意,但对指法练习没有兴趣。这就是个体差异反应到计算机课的具体表现。我们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如简单的操作、基础知识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计算机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
四、从简单易接受的内容入手,由浅入深。
“导”,通过小学生喜爱的形式与内容,由浅入深导入较复杂的电脑知识。画图和唱歌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在计算机中只要通过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就可以画出各种图形、编出各种歌曲程序等,这一点对学生更是感到神奇,就更有兴趣想去学习和探索。不过,有一点需注意,千万不能讲解过于复杂的命令和知识,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知识基础而定难度,过难,同样也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组织各类电脑竞赛,通过竞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篇9
一、教学方面:
认真揣摩教学目标,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本学科主要内容都需要上机完成,所以每节课都要提前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及时调位置。上课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授使他们既学了又玩了,使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电脑前巡回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完成情况,并注意辅导,及时找出不足。
教课同时注重于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上课期间,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兴趣,那么对于课堂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子,不仅一节课下来在计算机方面收获不小,而且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更新,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差异性,作为具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掌其规律,发其特点,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和使命。一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也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教师肩负的不止是教课,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课堂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在课堂上讲课是一种艺术,那么课堂管理就是艺术性展示的客观条件、展示的舞台,当你没有很好的去利用它时,你会发现艺术的美妙性根本就发挥不出来,所以课堂教课过程、管理过程是很值得自己去学习、去反思的地方。
另外,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单纯的课本讲授、课本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而有些内容也是枯燥的,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本内容整学期都是围绕着“画图”这个主题,如果没有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起他们的兴趣,很可能的结果是学生无主题的乱画,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收获的是什么,虽然他们用到了画图里面的工具,却没有很好的去理解去掌握这里面所包含的知识。学生一年的教学也使我深深认识到这一点,也有发现学生们很多是操作灵活自如,可是脱离了实践回到理论上却无从下手,这也是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是以后要坚持的目标。
二、其他方面:
本学期,还负责备课室的工作,要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让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我尽职尽责,尽量保持备课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同时,积极完成文印工作。
三、需要努力的方面: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重视课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尽量让课堂充满新意,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和集中注意力。但是机房内机器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以至于很多课节不能按教学目标去实施,原本需要用到的软件不能支持其使用,有些内容需要花时间去讲解的也草草的收场,这是比较苦恼的方面。
篇10
【关键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用教材去教,在课堂教学中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的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和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开发和利用好教材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开发课程资源用好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其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都有所不同。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着学科的性质、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是最低要求。由此一线教师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探究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就可以因材施教,就能正确的理解编教材的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就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取舍、整合。例如:全国著名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处理《落花生》一课“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阅读要求时,他放手让学生去细细地品味、阅读、体会,然后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和书本中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空间开阔了,学生在汇报时有了明显的创新。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发课程资源用好教材
可以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出发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一点上成尚荣老师主编的《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中“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片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教学时老师出示句子:“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同时强调大家联系“千万人”、“许多人”、“人们”这些词,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在这些人中有你认识的人吗?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读过的书报,看过的影片,想一想,如果有,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这里老师那巧妙的引导唤醒了学生相关的阅读积累,使学生原有经验在学习中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好教材。例如:于永正老师从“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把一块吃剩下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这样一件经常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他巧妙设计了一节“一块面包”口语交际课。在课堂上于老师不仅提供了事例而且提出相应的要求:“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果被你碰到了,你打算怎么办?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由于这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有些同学很可能曾经也有过类似的做法,所以学生参与率特别高,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像放归森林的小鸟自由飞翔、高声鸣唱,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也正是因为于老师所设计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使得课堂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开发和利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早春》一课时,为了突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理解难点,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类似的情景。这时有的同学想到了集市上的人群,远看真是“人海”,而走近了才知空隙很多;还有同学想到了水利建设工地上,远望去真是彩旗的海洋,走近了才知彩旗虽多但并不像远看的那样密,这实际上就是老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使得教材内容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三、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资源用好教材
教学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思。它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上的,有很强的主观性。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准备好的,尽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预案不可能百分之百都实现。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动态的,是活动的主题因素,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教师往往是估计不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当课堂临时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四、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开发课程用好教材